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2024-05-14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共9篇)

篇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阅读案例

一、教材分析

1、话题:本课时是人教版初中英语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围绕 “Food and lifestyles ”这一任务而展开的。

2、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Kitty 和Daniel过去和现在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3、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如何捕捉细节。

(2)根据图片猜测大意。

(3)引导学生掌握模仿主题进行描述的技巧、形成根据主题理解文章细节并能分辨是非的能力。

Step 1: Warming –up activities

(一)、Free Talk : To ask the student on duty to make a speech : “What is my favorite food ?”

设计思路:以讨论日常生活的话题进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由于每天都有值日生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另外,在交流过程中,也互相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1.Revise some names of food(Let the students speak freely.)2.To show the students beautiful pictures of food During the talking , the teacher can write some of them on the Bb, especially some new words: fruit, sweet, coke, bread, meat, juice.3.To ask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 is it ?”,“Do you like it ?”

设计思路:(1)、通过感性的图片教学,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让学生相互问答,了解食物的名称,在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Discussion :(1)What food can we eat a lot ?(2)Do you think … is good for our health ?(3)Which is your favourite ? 设计思路:通过有趣的话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进入正文教学打下基础。最后向学生展示有关食物的相关链接(P67)--“Healthy Eating”,并让他们参与讨论,知道哪些才是正确的饮食。

教学后记:针对上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笔者有以下三点体会:(1)、本活动在设计上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2)能使阅读前的“Warming –up activities”真正发挥“热身”的作用。这就为顺利开展之后的多个活动打下了基础。(3)、上课伊始就顺利切入主题,中间过渡自然,言语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Step 2 : Reading

(一)Listening and scanning : 1.What does Kitty want to be? 2.What does Kitty eat for breakfast now ? 3.Is Daniel a good student ? 设计思路:(1).听和读都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学生边听边读(默读)可以培养其快速阅读的能力。(2)通过有目的地听和读,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同时握课文中一些细节性的内容。

(二)Intensive Reading : Read the text again(paragraphs1--4),try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 1.Why does Kitty change her diet? 2.What did Kitty eat before? 3.What does Kitty eat now?(paragraphs 5-7)1.What does Daniel like doing? 2.Why does Daniel change his diet? 3.What did Daniel eat before? 4.What does Daniel eat now? 设计思路:进一步有目的地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细节,通过抢答加分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三)Skimming:1.To ask groups 1& 2 to read the text a third time ,and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about Kitty).eg.– Kitty,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 …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 …-What did you have before ? …

2.To ask groups 3&4 to retell the story about Daniel.To begin with “Daniel is a … ,he likes reading ……”

设计思路:

1、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对话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2、通过文章改写与复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Extension activity: To ask the students to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ir own lifestyles.设计思路:学以致用,自己的话题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

四、课后记 1、比赛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以竞赛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是该部分教学设计的亮点。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反应积极,讨论热烈,思维活跃,竞争激烈,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共同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形成一定的阅读技能。本环节通过“提炼大意,情节捕捉,合作探究和延伸训练”四个步骤,培养学生概括主题、捕捉细节和再现阅读内容的技能。教师同时能注意设计合适的衔接语言,使各个教学环节自然过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并开展活动。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让学生自己来组织并完成任务,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阅读量增加、阅读兴趣、阅读技能的培养的意义已超出为了学生考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问题”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 策略 问题情景教学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 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因而对它的研究不够重视。

2、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相反,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上,划词组,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单、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3、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学校教研氛围不浓的老师更会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4、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根据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的现状的分析,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解决初中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有如下策略: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各种不同文化习俗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下载、自编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多让学生了解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知识。这些材料有实际意义,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组织初中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全面规划,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实施。

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四、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学校针对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但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广大教师应积极参加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强研究和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我在英语日常阅读课教学中对 “问题情景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形成了以下的认识:

1、“语言点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根据阅读课文材料,老师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语言知识的展现,这些问题浅而易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或听力训练),了解材料内容,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2、“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老师可精选几个重点段落, 篇章,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加深对句子章节、文章的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老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有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平时考试中常出现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从学生阅读的角度讲,通过三类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接着可以进行朗读和表演训练),课堂很活跃,有生气,学生能积极地配合教学,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对于“问题情景教学法”教学,是以“问题”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正是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会有更科学有效、符合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涌现,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讨

下面, 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13、Section 2、Receiving money makes me uncomfortable的教学为例, 探讨对长篇阅读文章的处理。本课是一篇大约300词左右的文章, 生词大约有8个, 所以学生阅读有点困难。本课重点讲解了待人接物问题, 如何接收别人礼物及收到礼物如何表达心情。下面, 是我对本课教学流程做的探讨。

一、精心设计导语, 引入课文情境

在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 精心设计一个叫warming up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导语:S:We often receive gifts from our parents, our classmates, our friends, etc.Sometimes we like them, but often we don’t like them.What shall we do then?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一步一步进行教学,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1) 让学生运用他们所学到的英语知识, 互相进行如下的问答练习。

S1:Have you ever received any gifts?

S2:Yes.

S1:What gifts did you receive?

S2:I received…

S1:Who gave you these gifts?

S2:…

S1:Do you like them?

S2:…

S1:Why?

S2:Because…

S1:How did you feel when you received the gift you don’t like?

S2:I felt…

通过以上练习, 就能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课内容。

(2) 利用教材前pairwork,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补全下面的句子。 (1) If my best friend gave me a history book, I would feel () 。 (2) If my grandmother gave me some homemade cookies, I would feel () 。 (3) Receiving a new schoolbag would make me feel () 。当学生进行讨论时, 教师可在教室里来回走动,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这样师生共同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当讨论完后, 可让部分小组读出他们所做的句子。

(3) 精心设计阅读目标, 使学生在阅读时有一定的目的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对课文进行快速阅读。如本课我给学生设计了以下目标:用投影仪出示以下句子, 教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判断句子的正误。 (1) Guo Xiaoming got a brown purse when she was twelve years old. (2) She was very happy when she got the purse. (3) Han Jing′s grandparents gave him an orange sweater. (4) Han Jing liked the orange sweater. (5) John Wilson thought receiving money made him feel lazy.在这个阶段, 可采用小组抢答方式, 多让同学们发言, 当时对同学们的发言不给出任何评价, 等一定数量的同学答过后, 教师再做评价。这样既可以面向全体, 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然, 这些问题简单, 在课文里一目了然, 如教师要提问, 可适当照顾那些中下等学生。

(4) 展开教学内容, 整体理解并且精读阅读材料。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了解的基础上, 可让学生做些表层知识的理解, 教师使用听、说、读等教学手段, 借助投影仪、挂图、黑板等辅助性设备, 把本课的关键词、句呈现在他们上面, 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本课的生词, 学生多数在以前见过, 所以大多数单词的意思他们可以猜出。对于部分单词及重点短语, 如purse、guilty、to be honest等, 教师可适当进行讲解。

(5) 利用课后练习, 让学生再一遍精读课文。要求他们在阅读课文时, 尽量找出课后练习的答案。学生在阅读时, 教师可适当地给予部分学生帮助。等他们阅读完, 完成课后练习后, 可提问部分学生, 叫他们读出自己所做的句子, 所提问学生重点放在中等学生身上, 当他们回答时, 教师不做任何评价, 等提问完后再作评价。

(6) 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他们注意节奏、语音和语调。朗读完后, 教师可作进一步深层次理解的提问。如:What did Guo Xiaojin got when she was twelve years old?Who gave it to her?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got the purse?Why did she pretend that she liked it?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behaviour?可鼓励学生踊跃回答上面问题, 如学生回答有困难, 可提问一些中上等学生来回答。

(7) 抓住重点, 言简意赅, 归纳复述。可让一些上中等学生对课文作一复述, 教师可适当给予补充。

三、启发思考, 充分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思想内容

语言教学不仅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的使命, 同时也肩负着文化思想教育的使命。因此,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 两者都要兼顾。就本课而言, 重点内容是如何接受别人的礼物及送别人什么礼物的问题, 在教学时要告诉学生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 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篇4: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03-01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增强英语学习技能的重要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认识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及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合理的运用教学策略,全方面的去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上的问题

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阅读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对它的研究不够,一些教师甚至把阅读教学当做一种任务,认为只要课上完了,阅读教学也就完成了,以至于阅读教学效率一直提不高。

2、阅读教学的重点没有得到落实

如今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阅读教学的重点没有得到落实。教师整堂课都在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而学生不管能不能很好地接收都必须硬着头皮听完满满的英语语法课,一篇篇阅读文章被教师当成了语法教材。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为了教而教,重考试而轻实践,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一种提高,使得阅读教学重点不合理地偏差只会导致学生学到的技能不全面。语法虽然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但过分的重视往往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阅读没有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认为英语阅读对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和平时考试更没有多大的联系,读与不读都差不多,加之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许多的初中生不愿意去阅读,大多数都抱着有读就读,没读的就算了的心态,在平时更没有去特意的阅读总结过。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只要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阅读教学,那么,学生的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会极高。因此,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做好导入,用导入激趣

教师在上一篇课文前,教师首先要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刺激学生以最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阅读课堂之中。如可借助幻灯片、影音资料来展示跟阅读文章有关的图片或声音,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了解国外文化,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文化不同,表达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识,如就餐礼仪、接受礼物的习惯、节日活动等,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就会渐渐的对西方文化产生好奇心,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的兴趣也就逐渐增强。

(3)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给学生阅读。

课堂的阅读是枯燥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爱好,选取一些符合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性强的,有趣的,篇幅不长的课外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学习永远都是学生自己的事,阅读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应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学生会读了,学生才会在平时积极的去阅读,去积累,去提高。对于阅读方法的传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引导:

引导学生学会抓中心思想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取一定长度而有趣的阅读材料或面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作预习,按速度要求限时读完后,要求学生说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除读懂文章、领会意思外,还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主旨句。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每个段落都是围绕中心而写的,而每个段落里常有一个主题句表达这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而展开。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通过寻找每段的主题句来理解段落的大意,来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文中的篇章为例,指导学生找主旨句。

(3)引导学生猜词。

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而这些词往往会是文章的重点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猜词,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这种猜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地猜词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单词的记忆。

三.把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改以来,教材中阅读的篇幅增加了很多,课文的信息量也随着内容的多样化而不断加深扩大,涉及语言知识也较多。教学中,教师应合理的运用好这些篇幅,把握好课堂,用课堂的阅读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密切地联系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文,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各种感官,做到动手、动口、动脑。熟读、背诵、复述都是一些训练学生阅读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青芒.《学英语》2004,(05)

篇5:初中英语阅读模式教学案例

一、背景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规律性,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并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教材分析

1、话题:本课时选择的是《牛津初中英语7A》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围绕本单元的中心任务“Food and lifestyles ”而展开的。

2、内容:这篇这篇文章讲述了Kitty 和Daniel过去和现在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3、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如何捕捉细节。

(2)、根据图片猜测大意。

(3)、引导学生掌握模仿主题进行描述的技巧、形成根据主题理解文章细节并能分辨是非的能力。

Step 1:Warming –up activities

(一)、Free Talk : To ask the student on duty to make a speech : “What is my favourite food ?” 设计思路:以讨论日常生活的话题进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由于每天都有值日生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另外,在交流过程中,也互相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1.Revise some names of food(Let the students speak freely.)

2.To show the students beautiful pictures of foodDuring the talking ,the teachercan write some of them on the Bb, especially some new words: fruit, sweet, coke, bread, meat, juice.3.To ask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 is it ?”,“Do you like it ?”

设计思路:

(1)、通过感性的图片教学,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相互问答,了解食物的名称,在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Discussion :

(1)What food can we eat a lot?

(2)Do you think … is good for our health ?

(3)Which is your favourite ?

设计思路:

通过有趣的话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进入正文教学打下基础。最后向学生展示有关食物的相关链接

篇6: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对很多初中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英语教师都会将阅读当做精读来进行教学,首先会对生词进行讲解,然后补充词组,再罗列出单词的固定搭配,对整片文章句子语法进行分析。还有的英语教师会将阅读当做课外阅读来教学,教师主要是对文章重点的句子进行划词组,然后简单地对答案。这些教学方法都比较陈旧,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而且阅读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很多初中英语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方式,而且没有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般比较死板,学生出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初中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的水平不高,主要是平时的研究不够,学校也没有对教师提出相应的改革要求,教学研究气氛并不浓厚,教学缺乏改革的意识,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也不科学,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必须重视这阅读理解的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要准备一些适合的阅读教材,这样才能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水平。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2.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做好英语教材的编排工作,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选一些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文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优化时,应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为原则,还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2加强对资源的开发

初中英语阅读材料很多,在选择时应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现阶段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购买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材。在追求个性的时代,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感或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阅读材料。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在饮食、服装、音乐、礼仪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可能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所以教师可以从这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3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改革越来越多,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些阅读的小技巧。比如学生在阅读前可以先看题目,带着问题阅读,这可以更有目的性,学生每读完一段也可以归纳总结段意,这些方法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碰到生词就会停顿,而且会停留在对词句的分析上,这会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不利于提高英语成绩。

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使学生了解处理生词的方法,在阅读时应注意积累方法,对于提问句式,应主要看回答的内容,学生应具有归纳整片文章主旨的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这有助于猜生词的意思。在看到阅读理解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再看一遍,从而找到关键的信息。

2.4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树立学生阅读的信心,然后教授其阅读的常用方法,使学生可以灵活地掌握粗读、跳读以及细读的用法。学生首先应粗略的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再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对于无关的内容,可以直接跳过,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阅读时还要顺着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具有思辨的能力,只有掌握这些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英语阅读的水平。

2.5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都会应用多媒体课件,其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增加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7: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转换法就是为使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更加容易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只要能够把文字形式的文章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方法都称之为转换法,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方法,而是多种手段的总称。转换法克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察学生的

理解程度,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的错误倾向。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几种转换手法。

一、列表

列表就是对阅读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对比、排列。当学生拿到一篇长达200多甚至300多个单词的文章,而且文章中数字繁多,时间、场景变化快。学生在阅读时会丢三落四,感到无从下手,从心理角度考虑,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比如厌烦情绪,学困生干脆把文

章甩在一边。如果教师把课文内容列成表格,让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填表格。这样,不但可以通过填表了解文章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文章简单、明了,学生易于理解。如:“Standing Room Only”,是一篇有关世界人口的阅读

文章。这一课教学目的是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口教育。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用数字来显示人口速度及不同时期、世界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整篇文章出现人口数学十个,在讲这篇文章时,我就设计了以下两个表格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填写。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人口增长速度。二是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不同时间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填完表之后,让学生口头说出人口增长的速度和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然后再结合插图。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Why will there be standing room only On earth?2.Why will there not be enough space for angbody else?最后,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文章意思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口教育。教师提问:What are we going to do?或what shall we do?这时学生踊跃发言,课堂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

二、做笔记

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先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笔记回答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采取这种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判断、思维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做笔记习惯。

三、根据课文内容绘图或设计画图

如果文章的内容是描述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位置,老师可让学生根据内容画出这个地方的平面图或这个城市的地图,并标出重要的地理位置。如果文章的人物繁多,场景变化多,老师也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内容设计图画,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和合理推测能力。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尽量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体结构。(2)设计的阅读形式要与文章的内容及体裁相一致。(3)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操作,而不是阅读完再进行活动。(4)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清楚,老师要提前做示范。(5)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发挥,合理推测。(6)及时给学生以合理的评估。

四、实施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21世纪,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只按中等发展水平教学,存在着很大弊端。具体每一堂英语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对学习的单词,习惯用法,对话及课文熟练掌握后感觉内容简单,而失去学习压力,缺乏上进心。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则“吃不消”,按中等生标准要求他们,他们觉得单词难记,习惯用语语法掌握不了,更谈不上英语对话了,于是他们死记硬背

学一下,难题越来越多,渐渐感到学英语枯燥无味,从而丧失信心。因此,必须分层教学,把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好、中、差三类,根据不同目标进行练习、考核,从而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

五、个别指导是因材施教的有效形式

很多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认为教学不应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目标,而应以全班的每一个学生为目标,应该使全班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实行最优的结合。个别指导重点是优等生和学困生。

篇8:小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教师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 本身就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因而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

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教法, 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 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课程设置上的问题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 但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余的一部分训练, 在课时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 就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 笔者对加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料,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教材在编排上,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 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 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 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的要求, 适当运用学校图书馆的“书虫”等阅读教材, 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 我在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工作, 积累了一些材料, 例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等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有实际意义, 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进行初中阅读教学,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 全面规划, 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实施

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 更新教学理念, 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 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 认知能力, 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校本课程阅读材料的难易, 制订教学计划, 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 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 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阶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和实践, 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并积极加强研究和实践。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发展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我在英语日常阅读课教学中, 创造性地作了“问题情景教学法”的尝试, 形成了以下认识:

1.“语言点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根据阅读课文材料, 教师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语言知识的展现。这些问题浅而易懂, 学生通过快速阅读 (或听力训练) , 了解材料内容, 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 有成功感, 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

2.“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 教师再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 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 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 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获取中心意思。同时,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 加深对句子章节及文章整体的理解, 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 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 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有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的精神,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平时考试中常出现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篇9: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91-01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阅读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方法不当。究其原因,也并非与老师完全无关,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语篇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多数学生采用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汉意,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做法。另外,学生的阅读量少,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习题中出现的文章,课外读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在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用词典、语法等工具书及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能逐步获得较强的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增加了词汇量,扩大了知识面。交际时就能避免因为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或因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而产生误会的现象;写作时才能言语地道,内容丰富。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译能力提高的关键。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是:

1、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理解简易读物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4、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和简单的个人信件。5、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6、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可见,在阅读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量。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1、选好阅读材料

(1)、长短适中。课堂教学必须要考虑时间。文章太长,当堂课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单调,学生容易倦怠。一般七年级的学生限制在50词左右,八年级200词左右,九年级的 300词左右。(2)、难易适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高估学生的水平,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锐气和积极性。(3)、可阅读性。文章要贴近现实,符合学生的爱好。要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启发阅读导语

专家提示导语的设计与创设要有新颖性、简洁性、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如,笔者在上“My hero——Dr Norman Bethune”这一内容时,通过对前面相关内容的复习导入,Sally gave her chance to her best friend. Do you think she is a hero? Why?然后再问Who do you think she is a hero? Why?学生各抒己见,笔者顺着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继续引导学生深入讨论。问Do you think Dr Norman Bethune is a hero? Why?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im? Lets learn: My hero——Dr Norman Bethune.这么一导,自然进入新课。

3、进行因材施教

这里的“材”是指教学材料,不同的材料应结合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培养。比如,一篇人物传记的文章必然会有许多表示年份的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scan(寻读)这一策略快速地获得相关的信息。再通过“事件图表”的策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图,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4、提升阅读趣味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它能够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习兴趣,使一些抽象的、难懂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5、展开课堂讨论

虽然是阅读文章,但如果仅仅是将它单纯地作为阅读文章来教学,不免有些枯燥,而如果将其转化现实教学的形式就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愿望。比如在教学《hand message》这一内容中,问: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一些歧视残疾人的现象或帮助残疾人的好人好事。在学生集体朗读过该课文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装扮为整个故事中的人物。接着进行小组练习,最后让学生自由操练。然后要学生讨论:If we meet a blind man, 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should we not do? 由于教师已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全班学生都很兴奋,讨论时气氛热烈,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述自己的观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7、学会略读和查读

略读就是快读,目的是通过快速通读和浏览全文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有个总的概念和印象,把握五个“w”,即:who,when,where,what,why。对故事性的文章来说,他们就是脉搏,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同时我们要略去细节部分,不要花时间琢磨难句和生词,重点阅读开头段、结尾句、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因为这些部分往往概括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及结论,通篇略读最适合于下列题型: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2)、What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3)、Where would this passage happen?(4)、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如果略读是快速扫描文章,获取大意,最后才决定是否值得细读,那么查读则只是寻找某个细节或某个事实,查读就是查找,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在文章中查找某个具体时间、地点、人名、地名、事件、数字等,因此学生要先读问题,了解主旨,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已有线索迅速判断在何处寻找有关内容,正确估计答案来源。扫视全文,捕捉相关信息,一旦找到线索便顺藤摸瓜,有了把握便迅速答题。

上一篇:描写我坚持我成功初中作文下一篇:足球节开幕式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