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秋天的优秀作文

2024-04-13

回忆秋天的优秀作文(精选6篇)

篇1:回忆秋天的优秀作文

我喜欢每一个季节:春天的生机盎然、夏天的热情似火、秋天的五谷丰登、冬天的万里冰封……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

秋天的颜色是那样迷人。

秋天是金黄色的。道路两旁、山脚下、校园里,到处都能看见笔直的银杏树张开满树金色的小扇子,在秋风中向每一个路过的人招手。田野里的麦田也翻起了金色的波浪,农民伯伯满抱着金灿灿的玉米,脸上的笑容就象秋天的阳光、又温暖又灿烂。小区里的柿子树挂满了又大又肥的柿子,每一个都挺着鼓鼓的肚子,金黄油亮的颜色好象涂了一层蜡,让人看见就要流口水。

高大的白杨树和柳树还舍不得离开夏天,它们趁着秋风还不猛烈,在阳光下舒展着绿色的叶子,好象要把每一缕阳光都保存下来。走在小区里,篱笆墙和小草们也还保持着大部分的绿意,好象在宣布:秋天是绿色的。

秋天又是红色的。你看果园里的大苹果,象一个个小灯笼,把树枝压得弯弯的几乎要垂到地面来了,摘一个咬上一口,又甜又脆。你看那些挂满了果实的山楂树,一串一串的山楂果儿红得象宝石,每一个路过的人见了它都赞不绝口。你看香山的红叶,象火红的蝴蝶在漫山遍野飞舞,让每一位游客都如痴如醉。

秋天还是五颜六色的。秋天的天空是湛蓝的,秋天的云朵象棉花一样洁白柔软,秋天有火红的高粱和各种颜色的菊花……

秋天是温暖的,厚厚的落叶给大地披上了棕色的外衣。小鸟们天天早出晚归,飞来飞去地忙碌着,好象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秋风已经把夏天的炎热赶走了,人们在门前屋外晒着太阳聊着家常,心里都暖洋洋的。

这就是我喜爱的秋天,它是丰收的、它是暖和的、它是多彩多姿的。

篇2:回忆秋天的优秀作文

紫荆山公园最有名的就是那一颗颗簇拥在一起的紫荆树了,一片片紫荆叶好像汇成了一副迷宫图。我捡起一片紫荆叶细看,整个叶片就像一个倒过来的桃心,紫荆叶的正面布满了椭圆形的花纹,摸起来凸凹不平,叶子的背面比正面光滑,颜色也比正面浅许多。由于紫荆树是先开花后长叶子,所以到现在紫荆叶还是一片翠绿。

在一座亭子旁,我发现了一棵银杏树,银杏树叶真像一把把扇子,几片银杏叶随风飘落下来,就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我轻轻的摘下一片叶子,深黄的叶脉连着叶柄,叶尖闪着彩虹的颜色,绿里透青,青里透黄,黄里透红,红里透棕……天啊!好美的颜色!也许所有画家中只有秋姐姐这么巧的双手才能描绘出这么美的图案吧。

我继续向前走,看到了小河旁的两岸有两排垂柳,长青的柳叶倒挂在柔软的枝条上,柳叶就好像是柳树姑娘的长发,风儿一吹,柳叶随风飘荡,向路人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满树的叶子都是碧绿碧绿的,摘下一片闻一闻,还有一种清香带绿草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

篇3:《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 (1) 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 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 (2) 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 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 (3) 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 (1) 畏惧心理, 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 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 (2) 自卑心理, 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 不可能把作文写好; (3) 无所谓心理, 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 不好也罢, 觉得都无所谓; (4) 自我满足心理, 认为自己作文还行, 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 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 易于接受新事物, 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 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 培养他们讲真话, 抒真情, 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 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 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 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 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 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 慢慢看, 细细听, 静静想, 感受秋天的气息, 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 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 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投影)

我略作指导, 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 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 做到实地观察, 切身感悟。

2.观察时, 留心身边一草一木, 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 记下写作素材, 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 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 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 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 毛毛细雨啊, 轻轻薄雾啊, 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 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 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 还是乡下孩子, 均有佳作佳句出现, 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 (城区) 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 (城区) 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 结构全篇, 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 (农村) :“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 迈着轻盈的脚步, 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 一瞬间, 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 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 (农村) :“……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 你看, 家里忙起来, 学校闹起来, 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 我精心准备, 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 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 我很满意, 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 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 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 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 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 (1) 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 (2) 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 (3) 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 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 笑容挂在脸上, 听得认真, 议得投入, 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 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 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 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 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 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 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 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 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 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 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 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 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 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 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 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 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 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 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 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勤于观察, 乐于表达, 才能写出好文章, 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 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 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 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 感受生活, 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 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 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 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 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 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 只有研究学生, 做到“目中有人”, 想他们所想, 爱他们所爱, 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才能为学生所喜爱, 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 没留心观察, 不善于观察。因此, 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事事关心”, 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 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 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 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 而用心去体验, 用心去咀嚼。积累呢, 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 一旦有感悟, 就立刻记下来。这样, 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 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 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 我将调整指导方案: (1) 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 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 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 (2) 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 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 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 再让学生到大自然, 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 去感悟, 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4:秋天的回忆

一、吟诵秋天

导入课题后,师生共同归纳朗读的四大要点:①划分节奏(停顿、语速);②标出重音(理解词义);③注意细节(拖音、语调、抑扬顿挫);④体会情感(诗人、自己)。然后请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诗朗读;朗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朗读、齐读、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都行。最后在背景音乐《秋日私语》的配合下,全班再次齐读。

反思:杜威曾说过:“学校里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因为知识是教不完的,而方法之树常青。语文教学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白品味语言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朗诵是品味语言的极好手段,朗诵时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并且要投入情感,使自己成为诗歌的一部分,而引导自己进入诗歌的一种极好的手段是借助背景音乐这一载体。

二、品味秋天

诗歌以凝练、含蓄的语言见长。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作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品味诗歌的语言。四人为一小组,选出诗作中自己认为运用最好的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然后展开组与组的讨论,看哪组学生的发言最有说服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紧张而认真地阅读着课文,研读着每一句诗,推敲着诗人的每一处用词。在竞争的情境下,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表达着自己的理解。虽然有

些理解显得粗浅幼稚,但不能否认,这些理解中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生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我觉得这句诗中“栖息”一词用得好,因为秋天象征着丰收,这些丰收的果实被收藏在农民的家中,就像是鸟儿停留在枝头。

生2:“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这句诗中“丁丁”一词是听觉形象,但诗人却把它转化为视觉,这跟《紫藤萝瀑布》一文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方法一样,是通感。

生3(补充):该句诗中“飘”字写出了伐木地方的清幽。在一个清凉的早晨,传来阵阵伐木声,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有点“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的感觉。

生4(补充):如果把《秋天》比作是一首曲子,那么这句诗就如同一个幽静的开头,从远处幽幽地传来。

…………

反思: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为读者的学生,同样拥有对文本进行阐释的权利。而教师的责任,就是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知识构成、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对文本进行阅读和理解,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阅读者,而不是刻录答案的接受者。所以在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时,我设计了小组竞争,目的是让学生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产生探究的愿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事实证明,在竞争的情境下,人更擅长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描绘秋天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要求学生也来研讨一下诗歌所描述的三幅画面。每小组推荐代表选择一幅画面进行描述,描述时要求像朗诵时一样,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越投入越好。

生1:盼望着,盼望着。秋风来了,秋天到了。江面的尽头微微地露出了一点粉色,这边却依然白雾茫茫。渔民们哼着歌儿摇着小桨窜入雾中,边走边把大网撒入江中。雾气散了,网也撒完了,渔民们直起腰来,冷得猛然打个哆嗦,定睛一看,船篷上厚厚的白霜依然刺眼。

到了收网的时候,渔民们把鱼儿拉了上来,各种颜色的鱼儿都有,江边那些乌桕树的叶子也混在一起,竟让人分不清哪是鱼儿哪是树叶。夕阳瑟瑟地照红了江面,渔民们轻摇着回家的小桨,又哼起了渔歌,而船舱里鱼儿们也在不停地跳着、闹着——秋天在渔船上游戏着。

生2:丰收过后的草原是那样的辽阔,蟋蟀们欢快的乐曲从那枯黄的草丛里飘出来,和着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旷野更阔了,山林更幽了。“丰收的秋天啊,我那肥羊已长出柔柔的绒毛,我的汗水不会白流了。”牧羊女这样想,“可是夏天里成天嘹亮而充满喜悦的笛声怎么听不见了呢?他到哪里去分享丰收的快乐了呢?”正在这时,那熟悉的笛声又响起来了,在秋风里飘来荡去,像蜜蜂采蜜一样地缠住了牧羊女。牧羊女静静地在秋风中陶醉了。

…………

【注1:学生在描述第三幅图画时,对“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一句不甚理解,我便和学生一起再读课文。在读时,我欲开还闭的眯缝着眼,故作陶醉与得意的表情。见此状,不少学生也就悟出了“牧羊女”梦寐的眼里的不同深意,以及她陶醉而自得的若干缘由。】

【注2:该环节课前已有布置。学生关于诗的三幅画面的描述为课后整理。】

反思:新《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列入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中,可见想象力与创造潜能的培养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中华诗词在想象力与审美情趣方面对人们的熏陶与感染作用是其他文学样式所难于代替的。本环节中对于一幅幅画面的自主的描述,无疑是培养想象力的一种简捷方式。而当学生感悟有困难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的“读”,并创设情境:细小的动作暗示,自主探讨的学习氛围,融入个性的自由表达方式,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埋藏于心的智慧潜能。这正验证了创造心理学的一般规律:一个人的创造力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歌唱秋天

好的诗就是一首歌。此环节要求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把这首诗改成一首歌。

小组1: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丰收的农家里。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

小组2: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清晨的小河上。那里能撒网,那里能捕鱼,还能够摇着小桨满载而归。

小组3: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寥阔的草野里。那里有蟋蟀,那里有小溪,还有那思恋牧童的牧羊女。

五、咀嚼秋天

出示作业:1.喜欢画画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画一幅画。2.喜欢朗诵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诵。3.喜欢音乐的同学学唱《秋天在哪里》。4.喜欢写作的同学写一篇以《秋》为题的文章。现将作文片段摘抄如下:

生1:浪漫的季节,孕育孩子们的情怀;丰收的佳时,激起收获者的笑容;如梦的色彩,描绘怡人的画卷;美丽的秋天,亲吻大地的脸颊;随风,步步起舞……

生2:碧蓝的天,雪白的云,是秋绚丽的图画;枯黄的叶,清澈的水,是秋零星的点缀。火红的晚霞映着火红的枫叶,飞舞的落叶玩着欢乐的游戏。秋的静美,秋的活泼,姹紫嫣红的菊花,漫天飞舞的落叶,丰收快乐的农场都让我们心中氤氲着秋这位女神。

生3: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敛。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篇5:回忆秋天的优秀作文

先不说别的,就说说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好处吧!每当秋天到来。秋,像一位仙女。她的到来,拂去了夏天的炎热。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片片硕果累累的好景象。

在秋天,还发生了一些值得我回忆的事情——那就是烧烤。烧烤,对于我这样的嘴馋的人来说,这可是一件不可错过的好事呢。在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的好天气里烧烤。那可比什么都有趣。就在两个月一前,我们就自己举行了一次烧烤会。烧烤,看似容易。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准备材料就可以弄上一整天。其次,我们得把那些烧烤用的肉给穿起来,然后晾在一边。把烧烤用的蔬菜给洗好,以免在使用的时候发生了食物中毒,那可划不来。烧烤的时候,要注意是用温度来使食物烤熟,。不能离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离得太近会使串食物的竹签烧着。离的太远又不能把食物给烤熟。这可是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的。

秋天,还有许许多多的趣事呢。比如说,秋季运动会,那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运动会。在这个运动会上,我和一位我的班级争光,幸运的话,我还有机会进入学校的田径队呢。进入了田径队,就可以去参加局里的比赛。赢了的话,还可以获得高额的奖金哦。不过,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在运动会上发生的一些难以说出口的事情。

运动会的前两个星期,老师让我们报名。我报了男子800米长跑。还有4×100米的接力赛。800米长跑我只拿了第二名,我输给了3班的一个叫张欣诚的男孩。他跑的实在是太快了,我怎么也追不上他。然他拿了第一名。

4×100米接力赛是我有史以来最冤枉的一场比赛,我自己明明是最后一棒,而我们班的一个女同学记错了,站到了我的前面。我竟然把接力棒刚给递了过去。裁判员一吹哨,我们班就输了。

篇6:秋天的回忆作文

你看,她把红色给了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照啊照啊,照出了秋天的光彩。她把黄色给了梨子,黄黄的梨子像一个个胖胖的葫芦,晃呀晃呀,晃出了秋天的凉爽。紫红色是给葡萄的,看!葡萄折射出迷人的光彩。

橙红色是给橘子树的,橘子小姑娘害羞地把身体藏在一层层厚厚的橘皮中。秋姑娘来到田野。稻谷翻起金色的波浪,好像在欢迎秋姑娘的到来。火红的高粱摇摇身子,好像在说:“欢迎您,秋姑娘。”秋姑娘离开田野,来到花园。

上一篇:我的同桌初一作文900字下一篇:三八妇女节学校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