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初三的作文

2024-04-13

回忆初三的作文(精选11篇)

篇1:回忆初三的作文

只要你愿意,回忆便是一种令人无比向往的东西。——题记

也许回忆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在你伤心难过时想起以前的快乐,在你失败时想起付出过的汗水,在你拼搏劳累时想起成功的喜悦……

但在今天,总觉得回忆是一件不美好的东西。

时光总是毫不留情的飞快流逝着,一切值得留念的东西总是眨眼间过去,漫长的三年竟会显得如此短暂。

貌似刚来到这里时还不太懂事,带着小学生的稚气,即使是60多个陌生的面孔也谈的如此起劲。无意中我认识了像亲姐妹一样的你们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还记得那次提问我不会你们提醒我的场景吗?还记得上课走神你们打我的场景吗?还记得考试失败你们指着自己卷子上的分数笑嘻嘻的对我说没关系的场景吗?

不美好的记忆让我如此向往,不禁想起了那次跑步的时候,我跑不动了你们拉着我向前冲的样子,虽然最后真的很累,但跑步的时刻,深深体现了我们的友谊。接着又想起那次体育考试的事情,你们跳远比我跳得远后沾沾自喜的炫耀着,又在泡不是下了一起到重点的约定……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年,是我们拼搏的时刻,每当学习累了的时候就想起曾说过的“一起去重点”便有了不为人知的动力。一起加油!我们的友谊还要继续,你们不能成为永久的回忆。

原来,回忆是美好的,因为回忆中有你们。

篇2:回忆初三的作文

初三上课的时间非常珍贵,所以绝不能溜号。老师所讲的每一道题都可能在以后的考试中遇到相似的,课堂上听得明明白白,做题的时候才不会迷迷糊糊。课堂上专注地听老师讲,将要点就飞快地记下来。等到课下再用不同的笔给重难点做上标记,有的地方补充完整。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就过得飞快。往往下课铃响了,我们还沉浸在一道难题中或是一个实验里。

有的同学一下课就争分夺秒地写作业,可我们班的老师一下课就把我们往外赶,让我们到楼下跳绳、踢毽球,或是跑跑步。我们像袋鼠一样跳来跳去的时候,常乐不可支,疲劳也就一扫而光。当然,有时我们也会溜到老师的办公室。课堂上有点不太明白的地方或是前一天作业中有点问题,我们就会趁着课间跑去找老师。经老师一点拨,往往茅塞顿开,心里很是舒畅。

考试是初三的家常便饭,说“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也不算夸张。尤其是以严厉闻名的数学老师更是对我们进行着“魔鬼训练”——不仅常突然袭击,而且不管题量和难度,总是在一节课里完成考试。对于不能改变的,就只能适应。这种“魔鬼训练”练就了我们的答题速度和准确度,还有过人的心理素质。训练得多了,考试的时候也就游刃有余了。题目很难的时候,也不再乱了阵脚。我也有考得很烂的时候,但胜败乃兵家常事嘛!渐渐地,也就胜不骄败不馁了。

初三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硝烟弥漫。很多人偶有落后便痛下决心,磨刀霍霍,准备下次考试一雪前耻。我当然也不是视分数如粪土的人,所以,每次考完试我都会仔细琢磨自己丢分的原因,总结自己的失误,有时也会硬着头皮拿着卷子请老师帮我分析。对症下药,才能根除问题。所以,我感谢考试。也深深感谢“逼”我的老师们和我的对手们。

考试就像九年级这块蛋糕上的奶油,少了它,初三生活就失去了光彩。而作业就是奶油上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作业虽多,题目虽难,但我仍乐在其中。每天晚上,伏案奋笔疾书。一项一项完成,渐渐地书桌上就摞起了厚厚的作业本。累的时候就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终于大功告成,看着那厚厚的一摞作业,尤其是那些“X”和“?”已经被我消灭掉,成就感油然而生。完成作业,复习一下当天的功课,温故知新又是一种收获。睡前再读几页“闲书”,书一阖上便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篇3:初三学生的作文教学探析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把握好这一环节, 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作用。作文批改, 历来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严峻课题。传统的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写多练”,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精批细改”, 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那么, 教师如何从“作文山”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得出的体会是, 多批少改、符号标出、注重讲评、师批生改。

作文批改, 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和延伸。对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往往比作文前的指导效果更大一些, 因为它能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细致辅导, 这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即我们应该承认, 学生的作文往往不是教师改好的, 而是他们凭着浓厚的兴趣, 勤学苦练, 自写自改好的。

因此, 教师既要重视“多批”, 又要尽量“少改”。“多批”显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少改”就是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不能将学生的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 或者改得面目全非。“批得少”乃至“不批”作文中的优点不能得到肯定, 存在的问题便不能引起重视, 久而久之, 便会茫茫然、昏昏然,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随之丧失殆尽, 因此, 提倡“少改”。从客观上讲, 中学语文教师普遍负担过重, 是难以做到“多改”或“细改”的;从效果上看, 教师越俎代庖式的“多改”或“细改”是不会“多益”的, 因批改的目的是“授之以渔”, 而绝不是“授之以鱼”。有的教师讲究“精批细改”, 往往将作文批改的周期拖得很长, 这样, 既失去了作文批改的时效性、新鲜感, 又得减少作文次数。其结果, 教师不堪重负, 学生的能力也无法提高, 事倍而功半。

这里的“多批”相对于“少改”而言, “多”因人、因时、因文而异, 且“批”主要用符号标示, 而不用或少用文字批注, 这样“多批”既全面地“批”, 又有重点有针对性, 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养成写作的积极性。下面, 我从教学实践中, 总结如下几点, 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激励为主

发回作文本,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去关注老师的批语, 渴望在批语中得到老师的单独指点, 乃至赏识。所以, 教师一定要写好批语, 不仅要指出文法上的得失, 更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 利用批语激励学生的作文情感。特别是对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 更要善于发现其“光亮点”, 在评语中有所褒奖, 或选材好, 或立意新, 或语言有特色, 或书写用功, 或下笔不凡, 或结尾点睛, 或层次清晰, 或过度自然, 或自动检索以小见大, 或说不上有什么优点, 都较以前有很大进步, 教师都应毫不吝啬地标出赞扬号。

教师对其缺点要真诚指出, 尽量具体, 使其在欢愉的心境中改掉缺点。通过批语激励,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身的进步, 品尝到自己劳动成果的甘甜。同时, 也使他们从批语中感受到一股暖意, 透过批语仿佛看到了老师那殷殷期待的目光, 从而为下一次写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针对性强

在每次作文批阅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确定批改对象和批改内容的重点。非重点批阅的作文, 只看基本要求, 略画赞扬号再打上分数即行, 这部分学生因成绩得到肯定, 便不会因“批”得少而影响积极性。确定了批改内容的重点, 批阅起来就迅速方便。比如有学生错别字多, 就着重批改他的错别字, 在错别字的上面或下面打×;有学生说话啰凌吵, 就用删除号;有学生说话不照应前后, 就着重批他的失于照应。这种用符号标示、多批少改的做法简单易行, 又富有启发性, 使学生作一次文, 就会有一次收获、有一次进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讲评, 师批生改

由于这里的批改是有重点的“批”而未“改”, 所以在批改时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就有待于教师讲评时予以弥补。“多批”在于发现问题, “讲评”在于解决问题, 因此, 讲评尤其重要。为了加强其针对性, 要求在教师批改时, 必须做好笔记, 在讲评时必须做好讲评板书, 而且要求学生紧挨着前次作文记好讲评笔记, 然后让学生根据讲评内容, 再结合自己作文上教师给出批注的问题, 尽可能地加以修改, 待下次作文交上来时再检查。

此外, 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首先, 学生的优秀作文可向报刊推荐投稿, 争取发表, 也可以让学生文学社刊择优发表, 在学校广播台口头发表。可在学校、班级的黑板报、墙报、自办小报的作文园地上发表, 也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择文汇集成班级作文选, 用于班内外、校内外的交流。这样, 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 实行积分评奖, 每个作文本扉页上写上目录, 期末算积分评奖, 积分少的, 可以较之上学期评进步奖。这样, “批”的分数就不再是一个枯燥的数字了。

上述“多批少改”是就作文批改的基本方式而言的, 这并不排除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用的“全班集体批改”“学生自改和互改”“当面批改”等多种不同方式。当然, 作文批改的方式, 有个师生双方的习惯、适应及配合的问题, 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会找到适应自己的方法。

篇4:关于作文的回忆

我们都喜欢上语文课,却又害怕作文。语文是老师讲给我们听,就像听故事;作文却是我们写、老师看。要想把肚子里的话变成文章,真是太难了。尤其是老夫子那严厉的面容,想让他给你个良好的评语极不容易。首先,他要求你的字迹和词句工整规范。字写得七扭八歪,他决不批阅。错别字连篇就要请你吃戒尺——当时体罚不曾废除。他说,一篇文章的好坏,文字起很大作用。什么人才歪戴帽子斜瞪眼?流氓地痞!他的话,我真正懂得则在若干年后。那时,我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了。一次,我匆匆赶写出一篇小说,编辑将稿子处理完约我面谈。我们是老朋友了,他用玩笑的口吻说:“你老兄买本小学生字典读读吧!”听着,我的脸热辣辣烧了起来。后来我读一篇别人的小说原稿。那故事很迷人,只是错字连篇,读着就像美餐当中吃到了苍蝇。从此我写文章格外小心,深深懊悔当年写作文时不曾打好基础。

不当作家似乎就不必在作文上下功夫了吗?我有位做干部工作的朋友,他抱怨说每年接受国家分配大学毕业生是最头疼的事。翻阅档案,他连自己的履历都写不通顺。这样的干部有谁愿要?我还认识一个青年朋友,小学毕业便作了个体户,而今是腰缠万贯了。该交女朋友了,谈恋爱不会写情书,为此深感苦恼;还有一位工人朋友,犯了错误不会写检讨书。我问他们作文课是怎么上的?他们苦笑道:每次作文都由爸妈代劳。

父母帮儿女作文,我们当年也有过。不过,他们的手心都让老夫子用戒尺打成刚出锅的热豆腐。今天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该是猛敲警钟的时候了。

作家简介:

篇5:回忆初三的作文

一次,我看到哥哥那白白净净的橡皮又产生了奇思妙想:鸡吃橡皮吗?为了探个究竟,我把白橡皮切成米粒大小,准备实验。

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样给奶奶家的鸡喂食,我抓了一只老得不能再老的母鸡。我把“大米”放在一个小碗里,老母鸡想也不想地奔过去,使劲苦吃着碗里的食物,眼睛里流露出怪怪的神态。过了一会儿,鸡吃饱了,我便仔细地观察鸡的变化:一开始,鸡有些不适打了蔫,也不和伙伴玩了。过了一会儿,便上吐下泻。等到了傍晚,它的羽毛便有些脱落,神情恍惚暗淡,像要死了似的。我见大势不对,心想:这回是闯了大祸,闹出命了。便带着哭腔赶快回屋找妈妈,承认错误说明事情后,妈妈连忙把泻药拿出来给母鸡灌下,好在抢救及时,不然母鸡真就“血流肝胆两昆仑”了。哥哥从奶奶嘴里得知我的蠢事后,给我讲了橡皮中含有硫磺和催化剂等有害物质,是不能食用的。看来实验的鸡得恢复段时间了,好在那只鸡后来羽毛长齐了,恢复健康了,我才减少自己的负罪感。

篇6:初三作文:爱的回忆

又到了暑假,我又回到了我的故乡,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那个我儿时的幸福的摇篮。看着那巍峨的高山,听着那潺潺的流水,我的心也渐渐地飞翔了……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没有丝毫的陌生,那条小溪流着我长大的梦,人们的.汗水夹杂着满足与欢笑,是我最舍不得的画面……在远离了尘世的故乡,即使经过了多年的沧桑,故乡的面貌依旧没有改变,唯一的陌生之处就是奶奶不在了,那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不在了。

奶奶,你会回来吗?

我坐在家门前的小石坎上静静地回想着与奶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记忆中,也是夏天,才刚学会走路的我却总是喜欢乱跑,好奇是孩童的天性,而小时候的我似乎好奇心特别强,一会儿摇摇摆摆地走到路旁去倾听拖拉机“轰隆隆”的响声;一会儿磕磕碰碰地走到田野边,看着农民伯伯辛勤地劳作;一会又跌跌撞撞地来到小溪边,看那牛儿洗澡。是一种说不出的自由自在……这可急坏了奶奶,于是乡亲们就经常可以看到,奶奶用她那三寸金莲不停地奔波,穿梭在小镇地街头巷尾,寻找着我的身影。

有一次我乘着奶奶不注意,又跑出了家门,去满足我那颗似乎永远不会磨灭的好奇心了。可是,当我带着满身的尘土回到家的时候,奶奶却不知为何躺在床上。父母站在奶奶的身边,目光中透露出一股“杀气”,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着,让人联想到怒气冲天的火龙,而奶奶却依然微笑着,眼光中充满着慈爱,脸上洋溢着欣慰,仿佛在说:“回来啦,没事就好,以后别在乱跑了……”

原来,奶奶在找我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扭伤了脚。这是后来母亲告诉我的,我这才感到十分内疚。想着回到家时奶奶那慈爱的目光,我更加惭愧,万一奶奶这次摔出什么病来,那……幸好过了几个星期,奶奶的脚就好了,而且依然像以前一样地疼我,我也尽量克制住了内心的野性,不再经常到处乱跑。可是过了几年,父亲要到杭州工作,于是我只好含泪挥手告别了大山,告别了小溪,告别了故乡,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亲爱的奶奶……

然而几年后奶奶患上了胃癌,当检查出来时已经是晚期了,尽管医生们尽力治疗,可还是没能创造奇迹,67岁的奶奶就这样撒手离开了人间,离开了她最爱的人。我至今还能清楚地记起奶奶埋葬时,我痛哭的情景……可能是长那么大第一次经历亲人的亡故,那一天我感觉天空是灰色的,而我的心是灰涩的……以致于每当听到“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都会不禁回忆起儿时的往事,回忆起与奶奶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篇7:美丽的回忆初三作文

又是三年,我们默默的相识,将默默的分别。在这三年里,我们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拼凑成了一首记忆的赞歌,美丽的回忆已成为纪念快乐时光的纪念册。

初一的时候,学校举行运动会。我被推选去参加800米长跑。对于从未参加过运动会的我来说,对比赛既有些期待又有些陌生。而正是这个对比赛的陌生引起了好朋友的注意,你看出了我对比赛有些害怕,于是对我说:“没事,把它看做平时的训练,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会替你加油的。”这让我心里一下放松了许多。到比赛那天,你为我打气加油,陪我一起做准备活动,并告诉我:“重在参与,就把比赛当作战场,你上场去拼一回,胜负并不重要。”发令枪一响,我便和“大部队”一起冲了去了,可是跑了一半体力就不支了,感觉背上驮了一袋大米一样提不起速度。正在这时她从拥挤的人群中冲了出来,陪着我一起跑向终点,在途中并喊着:“加油,加油……”你对我的鼓励,帮助成了我们两美好的友谊的见证,虽然你已经提前转学,但我相信我们两的友谊会延续,而你对我的鼓励,帮助也会被我珍藏在纪念册里。

不光她对我的帮助,同时在运动会里也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团结,谦让。运动会中有个团体项目叫“齐心协力”,要求10人绑着腿一起跑向终点、你们团结一起,为比赛做着准备,当踩着别人的脚后,别人也不哼声,相互谦让,让我们班在这个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让我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团结,我为我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篇8:回忆初三的作文

当踏进校门的那一瞬间, 忽然觉得这一切都好熟悉, 一样的教学楼, 一样的花草, 一样的小道, 不一样的是我们的心情, 物是人非, 换了老师, 换了同学, 换了班级,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升入了初三。

请以“人在初三年”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 立意自定。

(3)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4) 题目自拟。

(5) 不少于600字。

(6) 要求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题思路:

初三, 这个曾经觉得何等遥远的名词, 而如今, 却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初三, 这个学姐学兄挥洒汗水、奋力冲刺的一年, 而如今, 也要我来好好地走一遭;初三, 这个抒写人生的关键时刻, 而如今, 也要我拿起笔描绘我接下来的路。针对“人在初三年”这个话题, 我们该如何构思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手。

一、话题要有针对性。

初三,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个中滋味是一时难以述尽的, 但是又不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关键是我们如何挖掘出酸甜苦辣的初三生活中的甘甜。我想在围绕这个话题选材时, 一定要有针对性, 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比如像解答难题后的那份喜悦, 同学间相互鼓励的话语, 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等都应当成为我们选材的首选。

二、立意要有指向性。

写初三生活的题材, 往往容易误入一种歧途, 就是极力夸大中考的作用, 甚至把初三学习生活的紧张归结到某些制度上, 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也是我们在完成这篇文章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立意时, 不应当动辄牢骚满腹, 怨气冲天, 因为这样的选材是没有生命力的。

三、文体要有确定性。

尽管这是一个话题作文, 而且在作文要求中也对文体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但是我们在选择文体时, 我觉得还是应当首选记叙文或者记叙性散文。只有这样, 才能把初三生活的酸甜苦辣通过记叙的文字表达得更清楚, 也更容易被我们所接受。

优秀习作一

尽·静

⊙张 颖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灵石文学社)

我躺在床上, 凝望着窗外那硕大的黑幕上点缀着的无数的星星, 仿佛蒙娜丽莎醉人的眼眸, 激起我无尽的遐想——

从未发现过夜空是如此的美丽, 从未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静谧, 或许是我们走近了另一个学习的世界——初三。心定了, 一切繁杂, 一切琐事, 都从心灵的角落排挤而出, 剩下的, 只有一颗美好而平静的心。

当下课铃声骤然响起时, 一股不安分的热流又一次从我心中涌起。但, 抬头发现同学们各自在做着自己的事, 让我好一阵子失望。

同桌看到我不安分的表情, 说道:“寻找快乐, 玩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当你能从书中发现快乐的时候, 你才会明白快乐的真谛。”我从同桌近乎陶醉的表情中似乎读懂了什么, 随手拿起一本于丹的最新力作《〈论语〉心得》, 细品那行如流水的文字, 感受那近乎完美的意境, 心灵在与作者一次又一次的共鸣中撞击出强烈的火花……我陶醉了, 陶醉在了这个书香弥漫的世界中, 渐渐地, 我爱上了书, 恋上了书中的快乐……

在一次次的品味与自我满足中, 我逐渐变得成熟而沉稳, 一颗烦躁的心逐渐变得敏感而睿智。蓦然回首, 那段喧闹而又繁杂的初二生活似乎已毫无留恋的价值。一切琐屑, 都已沉淀为对昨天遥远的记忆。今日, 我的心, 被书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一切烦恼也早已风吹云散, 消失殆尽……

走进新的教室, 黑板上关于“静”的谚语显得特别醒目, “非宁静无以致远”, 毋庸置疑, “静”对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承载着多大的希望。环境要安静, 心态要平静, 在不知不觉中, “静”已成为我们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自习课上, 一道难题困扰了我好长一段时间, 我费尽了好大的脑力也没能理出个头绪来。我好急躁, 甚至一度想放弃, 同桌察觉了, 轻轻地递来一张纸条:“心静, 则神定;神定, 则离事成不远矣。”我看着她那平静的神态, 也渐渐定下心来, 当我再次审题时, 奇迹出现了……原来“静”有如此的神效!

日复一日, 我那颗浮躁的心渐渐平息下来, 开始追寻那种属于“静”的境界, 我坚信, 心静者事竟成。驱赶走心灵里的浮华与躁动, 唯独留下的, 只有一心静……

告别以往的一切, 我又站在了另一个起点, 让心中的烦躁沉淀, 让明透的思维和涓涓的情致引发为一篇文, 一首诗, 一支歌, 稳健地跑在成长的赛道上。烦恼尽, 心情静, 只留下刻苦和拼搏, 向着梦想的终点, 进发……

【简评】

人在初三年, 让人联想到的只是漫无天日的试卷和你争我斗, 显现出来的是枯燥和残酷, 而在作者的笔下, 作者追寻的是读书的快乐和生活的真谛,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 作者体会到“尽”和“静”这样一种心境是很难得的。文中多次细腻的描写, 表现出来的正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快乐, 让读者也能够体验和感受到一样的“尽”和“静”, 的确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优秀习作二

你好, 有人吗?

⊙王旭璐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灵石文学社)

你好, 有人吗?

和我说说话吧!你知道吗?我都快累死了。课程表上天天都是那几个字, 就像魔方一样, 无论怎么组合, 那么多的方块还是那么多。我就像一只提线木偶, 三条线分别被拴在教室、宿舍、食堂。每天的每天, 都会有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等着你去背、去默。我成了一只土拨鼠, 一有空就要费劲地钻进书里去啃那些难以下咽却又不得不咽的东西。

天依旧是那样刺目的白, 一阵阵热浪沸腾着一颗颗浮躁的心。我想去吟诗, 我想去作赋, 可是考卷和老师硬要束缚住它, 不容你越雷池一步。

路上, 一样的人, 一样的行色匆匆, 一样的面无表情……

“中考”, 你好狠啊!你不就像一根绳子吗?你捆住了我跃跃欲乘风而去的心。

你好, 有人吗?

能与我说说话吗?你可知道, 我最讨厌这个汗臭满满的夏天。不过还好, 这两天, 天气渐渐凉了起来, 抑或已经打上了秋天的印记。七门学科的老师定时不定时地在教室里进进出出, 好生紧张……可是看到数学作业、化学作业以及语文默写簿上一个个欢庆鼓舞得像节日一般喜悦的100, 心情还是莫名其妙地好了很多。

教学楼坐北朝南, 要是在下午, 温柔、和煦的阳光铺满走廊和楼梯, 透过窗玻璃渐浓渐淡地渲染开来, 煞是好看。走出楼梯, 清新的阳光一头撞进怀里, 不时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站在走廊上, 偶一抬头, 秋日的云远远地浮在天边, 天很高, 云很淡, 偶尔有鸟飞过, 像一袭微墨。低下头的瞬间, 波澜的心突然归于宁静。悄然发现, 即使是我所钟爱的文字, 只要老师喜欢, 我也可以把它写得规规矩矩、漂漂亮亮。这并不难。

你好, 有人吗?

如果真能跟我说说话就好了。很欣喜地发现, 在每一个阳光照得到的地方, 都能碰到过去的同桌、死党、朋友。那些随风飘逝的日子像零零碎碎的电影画面, 倏然间与现实重叠起来。像过去一样神吹海侃, 谈天说地, 兴奋的心情, 此时此刻就像一群归巢的麻雀, 扑啦啦地飞散开来。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拾贝者, 将从前的话题一一捡起, 固执地让它重现当时的光彩。那天回家, 一曲东方神起的《Magic Castle》, 驱散了所有的烦恼与空洞, 给了我一颗心满满快要溢出来的快乐与感动。

你好, 有人吗?

请你告诉我, 以这样一种特有的节奏演绎着的生活, ——苦, 不堪言, 累, 难以述尽, 然而却支持着我度过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 我是应该抱怨还是感恩呢?

……或许, 我已经有答案了。

【简评】

初三, 就像作者笔下描述的那样, 永远充满了累和苦, 苦, 不堪言, 累, 难以述尽。面对作者的寂寞和无奈, 这番痛苦实在是憋得慌, 迫切是需要一个倾听者, 所以, 这篇习作, 小作者以笔带口, 把读者当作听众, 以倾诉的形式, 用作者最钟爱的文字淋漓尽致地告诉了我们活在当下的日子和感受。文中的描写轻柔而美好, 正如作者眼中的世界一样, 永远充满阳光, 永远充满灿烂。尤其让我们称道的是, 作者用并列式的叙事结构来推动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无疑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

优秀习作三

有一种滋味叫初三

⊙于 卉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灵石文学社)

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 抬头, 一片黄叶从树上悠悠地飘下来。匆匆忙忙中, 闪进几个稚气未脱的初一新生, 我才猛然意识到, 原来我已经上初三了——

镜头一

我坐在桌前看着书, 阳光从窗户透入, 在桌上洒下一片金边。突然, 一架纸飞机飞到了我的桌上。我将它轻轻地拆开, 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卡通字:“初三了, 我们和好吧!”抬头一看, 是她——初二时一直跟我较劲的她!看着她如花儿般灿烂的笑靥, 我笑了。是啊, 初三了, 还有什么矛盾不能化干戈为玉帛呢?友情的阳光在我们周围铺散开, 友情的甘甜也早已渗入我们的心底……

镜头二

同桌买了一本最新上市的同步阅读参考书, 正是我几乎把整个城都逛了个遍也没有买到的那本。我心里直打鼓, 她会借给我吗?我怀着试一下的心理问:“能借给我看一下吗?”“好啊!拿去吧!”我简直不敢相信, 一向从不借给别人书的人会这么回答。“为什么你愿意借给我呢?”同桌笑了笑, 说:“这有什么, 还不是因为咱们都初三了。”我看着她, 那张平凡的笑靥突然间让我觉得美丽万分。我笑了, 同学之情在我们心头荡漾。

镜头三

走过初三的教学楼, 让人感觉到的仅一个字——静。下课了, 大家依旧坐在教室里钻研课本, 一滴滴汗水从他们的额头缓缓流下, 在阳光的照耀下似珍珠般晶莹剔透。然而, 更让人注目的是他们成功解答一道难题后喜悦的笑容, 那从心底发出的笑容, 让我也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后记

初三了, 为了心中的那个目标, 我们埋头于题海, 但让人忽视不了的是我们中间那从不曾停下的友情的脚步, 初三的滋味固然是苦涩的, 而那友情的甘甜便是初三生活中最好的一味调味剂。初三的滋味苦中带甜, 让人回味无穷。

抬头,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 丝丝阳光温暖如昔……

【简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描写镜头的切换, 将几个小事情穿成一个故事, 三种不一样的笑容, 演绎着同样的故事, 那就是初三的美好, 值得纪念的友谊。以前的纠葛, 以前的性格, 都因着步入初三而变, 留下的是灿烂美好的笑容。漫漫初三年, 印在作者心里的是如此美好的笑容, 那么枯燥的学习就变得渺小了, 友谊地久天长, 值得回味。

优秀习作四

变了⋯⋯

⊙刘汉娇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灵石文学社)

坐在陌生的人群中, 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以前的同学;望着讲台上声情并茂讲课的老师, 我总会很自然地想到以前的老师;以前的一幕幕总会在脑海中不断地浮现。我无法淡忘从前的友谊, 所以也就失去了过多与新同学交流的机会。

吃过午饭, 我随着人流缓慢地向前移动。眼睛却一直在搜寻——寻找我以前的同学。目光一刻也不曾停滞——即使是路旁开得正欢的花儿, 也丝毫不能吸引我的眼眸。

忽然, 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 我没来得及多想, 立马就追了上去。轻轻一拍她的肩膀, 仍旧是那一脸亲切的笑容, 伴随着一声简单的问候:“你在哪个班啊?”久违的温暖, 让我整个人都被融化在其中。平淡而充溢着友情的谈话一如从前般在这条不知走过多少遍的路上进行着。

那一夜, 我仰望天空, 猛然发现前一夜还伴随在月亮旁边的一颗很亮的星星不见了, 再揉了揉眼睛, 仔细看看似乎其他的星星也都与前一夜的有所不同, 疑惑中, 我想起了“流星雨”, 星星是会逝去的, 月亮却只有一个。我不禁替月亮感到悲伤, 她总会不停地失去伙伴, 她该是多么伤心啊!

可是, 再抬头, 夜空依旧美丽, 没有伙伴相陪的月亮依旧向大地洒下万缕银辉;今夜的星星也能把月亮衬托得格外清亮, 也能把夜幕点缀得幽美动人。

月亮透过云隙, 一缕清辉射进来, 我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叩击了一下, 心房顿时亮了许多。

第二天, 还没等我从早读的氛围中缓过神来, 一个同学走过来对我说:“请交作业喽, 交给倒数第二个同学。”我感激地对她一笑, 尽管“谢谢”两个字没有说出口, 但在我的心里已经深深地对她说了声“谢谢”。

一天的课间, 以前的一个同学来找我, 对我说:“你跟你们班同学在聊什么呢, 说得这么开心?”我才猛然发现, 我已经接受了新同学, 并且跟他们很融洽地相处。

既然事情已不可避免地发生, 那何不乐观地接受现实?与其沉浸在失去的悲伤中, 不如敞开心扉去融入新的生活。

虽然跟以前的同学无法经常见面、谈心, 但友谊不会因距离而被阻隔, 更不会被时间稀释, 它一直都浓浓地沉淀在你我心底的最深处。我可能会感受到一时失去的苦楚, 但是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同学之情。

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敞开……

我, 也在不知不觉中变了……

【简评】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刚刚步入初三, 一切都是陌生的, 自然感到孤独寂寞, 回想以前的好友, 惆怅一番, 在这样的心情下看星空, 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不一样, 原来月亮也是寂寞的, 同病相怜, 笔锋一转, 由凄凉到豁亮, 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的景又是那样的优美动人。一夜的转变, 带来了第二天不一样的感受, 这又是一变。作者笔下的初三并不是寂寞难耐的, 依旧充满阳光, 自然自己也在潜移默化中变了。

优秀习作五

走过去, 前面是个天

⊙周灵敏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灵石文学社)

拖着近乎有些垮了的身子, 走在回家的路上, 心中一片冰凉……极力想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最佳, 但无论怎样努力都是枉然。

好不容易挨到了家, 凉风不是吹在我身上, 倒像是吹在我心里, 我条件反射地把身上的衣服裹紧, 转过身来, 就在那一瞬间, 三年前和奶奶一起种的月季映入我的眼帘, 我慢慢走过去, 俯下身子——花朵几乎都谢了, 一株月季上只剩下一朵花, 花上仅留的几片花瓣也被风吹得摇摇欲坠。我真是厌恶大自然的无情, 我轻轻地抚摸了它们一下, 它们居然静静地躺在了我的手心上。我惊了, 花瓣在前不久到来的台风中都没有受到伤害, 并顽强地挺立着, 现在却经不起我轻轻的触碰。望着被风带走的花瓣, 我突然一惊, 在逆境中的花瓣挑战自己的极限, 延长着自己的生命, 而在我的同情下却这么快就掉了下来。

仔细想想, 我不也是这样吗?从小在家人的百般呵护下成长, 表面坚强, 骨子里却弱不禁风, 受到一点挫折就变得软弱无力。

是啊!只是初三的一次小小的单元测试就已经成了我心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我又有什么自信和力量去挑战初三, 去冲刺这初中的最后一年呢?

我豁然开朗, 骤然收起抱怨与自卑, 绽开往日朝气蓬勃的笑容, 我蹲下来, 拾起被风吹落的那几片花瓣, 像是宝贝似的把它们合在手中, 说:“谢谢你们, 我会努力去适应一切的挫折, 让自己在挫折中变得更加坚强。”

请相信:走过去, 前面是个天。

【简评】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坚强驻心田。最简单的花开花落, 败落重生, 给了作者最大的鼓励, 挥去作者心里常驻的阴影, 留给作者莫大的勇气与自信, 带着这样的勇气与自信, 去挑战自我, 冲刺未来。前面的一段描写渲染出的单调冷漠与后面的激情燃烧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下一上, 所表达的感情更是深刻, 更是强烈。相信自己, 一定会迎来又一个艳阳天!

优秀习作六

终于下晚自习了, 我站在一眼望过去都是陌生人的队伍里, 准备回宿舍。

目光所到之处, 除了苍白的日光灯还有气无力地亮着, 四周漆黑一片。我诧异, 怎么越往前走, 四周越暗。我忐忑不安, 仿佛自己正逐渐被黑暗吞噬。走到尽头, 我使劲地按着走廊灯的开关, 才发觉平时从来没有坏过的走廊灯也偃旗息鼓了。

我惊慌, 无语, 接着脑部很快转入混沌。我该怎么办?我从小就不喜欢黑, 与其说不喜欢, 还不如说是害怕呢。

周围的嘈杂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手足无措地看着周边同学像英勇就义一般从楼梯口跳下去, 接下来就没了声儿。我蒙了, 顿时六神无主, 把出汗的手捏得更紧了。

慌忙中……突然, 我的手像猎物一样被一只手紧紧地攥住, 不管三七二十一, 拉着我就走。她的步子并不快, 但似乎是想让我早点脱离“险境”, 她跑得很急, 小心地喘着气。我断定, 她是个有着天使般面容的可爱的小女生, 是她在给我勇气, 又是她在给我力量。

在这段有近乎一个世纪之久的跨越中, 暖流和着某种闪光的物质, 通过那双纤弱但有力的手“友情转移”到我身上。也就在那一瞬间, 我对陌生的班级, 陌生的同学, 陌生的环境的那份孤独融化了, 消散了。我的心像火炬传承梦想一样点亮了夜空的每颗星。只一刹那, 我觉得自己成了这个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因为我有着可以放在手心温柔凝视的小幸福, 幸福得即将融化。

从楼梯口隐约看见“曙光”时, 那双手松开了。我很疑惑, 是谁帮助了我?我竭力想找到那位“光明使者”, 但转念一想, 温暖不需太直白, 只要紧紧握在手心, 再传递给另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就够了。

一次牵手, 使我进入了一次蜕变。我不再爱“宁我负天下人, 也不要天下人负我”, 而更喜欢“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感觉。

你我牵手, 温暖初三。

【简评】

篇9:初三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浅析

近几年来,笔者对初三作文教学进行了盘点和梳理,发现有几大误区值得注意。

第一个误区,对作文教学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认为作文用不着复习。

第二个误区,奉行“多写笔下生花”的原则,一味地让学生多写,占用学生复习其他功课的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第三个误区,作文教学没有序列性,不讲连续性。

第四个误区,重写作,轻评改。

如何才能避免这些误区呢?笔者结合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七条做法对改变这些误区或许有些借鉴意义。

1.要将书写和积累落实到整个初三作文教学中

《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中提出到“书写规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对出书的要求有“字体工整、字体较工整、字迹清楚、字迹潦草”等不同评分等级。可统一印发练字纸,对书写有问题的学生做具体规定并督促检查。平日的大小考试中,在作文分数一栏,单列书写分数5分。

关于积累,统一为学生制作了《读读写写》本,专门用来积累各种材料。积累时间不定,课内、课外;积累方式多种多样,可摘可抄、可剪可贴、可评可感,但每周要有量的限制,教师每周收齐查阅。

2.把学生的阅读进行到底

生活和读书是写作的两大源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生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生活内容越来越单调,写作的生活资源几乎濒临枯竭。这种情况下,再不搞好阅读,抓住阅读这根稻草,学生作文就真的没有出路了。要选择适合初三学生学习实际的阅读方式。一种是剪贴式。学校调派了一位语文教师到图书阅览室,办起了一份学校的剪报。一种是小快餐式。每周由语文组的两位教师负责搜集整理一张八开大小的3~4篇文章的小报,作为学生的自助小快餐,食用消化掉。

3.作文训练要有计划性、目的性、序列性

首先进行审题的训练。让学生根据感性的材料,思考得出审题的方式方法。

其次,分文体进行训练。抛弃陈旧的东西不用,用当年的中考优秀范文做鲜活的训练材料,效果很不错。

第三,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训练。每一次作文训练,都下大力气整理积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思想火花和语言珠玑。

第四,问题点专项训练。所谓问题点,是指在学生写作实践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这一训练可以穿插在上述的各项训练尤其是文体训练中。

4.把“读写结合”落实到实处

这里说的“读写结合”主要指课文及其相关材料与写作的结合。这一活动不能太多,要选准可以作为专题阅读和写作的课文材料,每学期1~2次。

第一步:阅读。拿出一至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

第二步:请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文本的文章,并做交流。

第三步:教师印发有关资料,学生阅读。

第四步:学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第五步:交流评改、赏析优秀文章,并在校报刊登。

5.重视并搞好评改这一作文教学环节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其次,面评。它适合于那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一次面评,可以评他的一篇文章,也可以评他的最近的几篇文章,等他觉悟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之后,还要为他单独布置一个作文作业进行验证和落实。第三,速评。前边两种评改方式是从评改的对象上说的,而这种所谓的速评,是从学生作文写完之后反馈的速度上说的。反馈速度快,趁热打铁,学生反映不错。

6.教师要勇于写下水文

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教师要勇于写下水文章,这样,才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才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作文指导的空乏无味就会大大减少,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语文整体素质。这些好处往往都能意识到,但要落实到行动上,就有些难度了,因为人都有惰性,这就要进行硬性规定。平度一中对语文教师有10个“一”的要求,其中就有“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下水文章”这样一个要求。

7.举行作文专题讲座

学校10个“一”的要求中有“每位老师每学期必须开办一个专题讲座”的规定。初三语文组的9位教师积极响应,有几位讲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等内容,有几位讲应考技巧,针对性很强,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场场座无虚席,有些同学没座了,就站在边上听,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效果非常好。[e]

篇10:秋天的回忆初三语文作文

又是一个丰收年,空气也被人们染上了几分喜悦。为了庆祝好年头,村子里请来了高甲戏团。乍一看也是平凡,不大不小的卡车上插了支小旗,“闽南高甲戏团”几个黄色的字赫然印在鲜红的旗面上,随着风儿招摇着。好无聊啊!我暗想。

“看戏啦!看戏啦!”

夜,就这样悄悄地拉开了序幕。隔壁的三叔二婶,个个尽显活跃。与我而言,虽说兴趣不大,但凑凑热闹还是满好玩的。人这么多,等一下肯定还会有卖小吃的小贩吧。揣着一颗满是吃喝玩乐的期待的心儿,我混入了这看戏的轰轰烈烈队伍里。

果不其然,一到村里戏台,戏还没开始,卖零食的小贩们却已经早早在那候着了:红得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黄的玉米,棕色的板粟……那高高的稻草棒上还插着几只风车,哗啦哗啦地转着,这一切光看着就让人欢喜了。

我拽着姑姑的衣角,紧紧缠着她,数不清转了多少个圈儿了,终于得到战利品——冰糖葫芦。我欢呼雀跃,喜滋滋地舔着,一入口,激活了每一个味蕾,“好甜呀!”一时间,觉得人生达到了高潮。

“乓!恰恰!”猝不及防地,就这么开始了。实在是太突然了,以至于我被吓一跳,手中的糖葫芦掉在了地上,裹上了一层黑不溜秋的沙土。“啊?!我的糖葫芦!”欺人太甚!我的糖葫芦像个泥鳅般卧在了地上。不满在我眼里,心里化成了一把熊熊之火。“凶手”呢?“凶手”在那?对!肯定在戏台那边!我本想上台探一究竟,奈何,厚厚的幕布拉起,主角已经出来了。现在去也未必找得到,等戏唱完吧。我自我安慰着。

“咦咦……啊”……奇怪的唱腔响彻全场,幕起幕落,眼前掠过无数叱咤光影,我全无心欣赏。这真是个漫长的煎熬,终于……戏结束了。夜挺黑的,无际的黑暗中缀着几个光点。我拉着我的死党,蹑手蹑脚的地逃离大人,溜到戏台一侧的门……嘿!没锁门!天助我也,我喜出望外,悄悄地拉开一条门缝,溜了进去。

“小朋友啊,你在做什么呢?”正当我寻视着大堂,背后突然响起阴阳怪气的声音。我的心跳漏了半拍,全身的血液仿佛凝固了。“没……没干什么啊。”……我打了个冷战,转了过去,只见一个红眼大白脸站在我面前,鬼……鬼啊!我吓得把刚开始的目的都忘了。“小朋友,你喜不喜欢看戏啊?”大白脸问道。我无语了:怎么回答?怎么回答?如果说不喜欢……那她等一下不会把我吃了吧?我脑补了千余种死法,最后,机械地点了点头。

“好极了!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我们这个行业的,不多了……唉!”她长叹了一口气,眼里有了一种令人说不清的忧伤与喜悦,“好啦,天色不早了,小朋友你快回家吧,什么时候有空来玩吧!”她摸了摸我的头。好像……没我刚刚看到的那么凶了。

我逃也似的窜向门口,才发现死党已不知何时失踪了。我三步作两步地跳下楼梯,一束手电光打在了我脸上:“唉呀,小C,你跑那去了?急死我们了!”姑姑把我搂进怀里,匆匆地送我回家了。

从那之后,我天天造访戏台,得知了那个戏子叫W,打小耳濡目染,喜爱高甲戏,十五岁便开始拜师学艺,苦练台上功,我不禁暗暗敬佩她。白天没有演戏时,我就常常去看看那精美的道具头饰,还好奇那袖子为什么要那么长,都拖地板了。渐渐地,我对高甲戏有了些好感。

戏一连唱了七开。第七天,秋风萧瑟了许多。一如既往,幕起……唱腔起,时间仿佛快了很多。我贪婪地盯着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戏服,美轮美奂的妆容,还有那韵味十足的腔调,常觉得看不够,听不够。时间滴滴答答地走着,戏幕准时地落下了……

篇11:关于温暖的回忆初三作文

小时侯的我,体弱多病,()就没有上过幼儿园,在与我年龄相等的孩子去上幼儿园时,我只能望着他们的背影叹息。每每这时外公大手都会接起我的小手,合着我的步伐,带着我去散散步,讲一讲,那与众不同的世界。“一样的饭,不一样的味!”这是外婆跟我说的。小时侯的我,不喜欢吃饭,吃饭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煎熬。每每这时,外婆就对我说:“你尝尝,这碗米饭不是昨天的味,今天是甜的。”我尝了尝,不知是真的甜,还是心理反应,真有种淡淡的甜味,一冲动,全吃了,这种时侯,外婆笑得合不拢嘴。

“一撇一捺,一个人!”这是老师教我写的。小时侯,老师极有耐心的握住我的手,一笔一划地写一个字。她对我说:“认识的字多了,就会看见另一个世界。”“什么世界?”我不解。她笑笑,柔声道:“书的世界。”“书?”“嗯!”她点点头。现在想来,我却忽略了她眼里的坚定。 我记住的,就是这些零落的记忆,而那些曾经想铭记的,却在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遗忘了。然而,或许就是这些零落的记忆,让我的心里多了一个播像带,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汇成了今日的温暖,以至于在冬日里的我总能感受到春天里的阳光。

上一篇:售后服务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华为理性与平实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