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题

2024-05-24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题(精选6篇)

篇1: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题

安徽省阜阳市成效高中2017-2018学期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综合训练题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2.“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由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它既管皇室人丁户籍,也管皇室祭祀礼仪,还包揽皇室的教育后勤,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政府。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的皇族犯法与民同罪

B.宗人府是权力很大的政府机关 C.宗人府负责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动

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

4.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

()。

A.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

B.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C.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

5.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6.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7.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左同检熊万荃针对当时一批难民无以为业的状况下令:“无资本者,具呈清领本钱,或呈明何业,认领何等货物,仍估定货价,于售卖后还钱七成,留三成,俾其永远藉以转运。”这主要表明太平天国

()。A.承认圣库政策具有空想性

B.改革内政、重振国威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重视、扶植工商业

8.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下列哪一件事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 9.“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10.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所编写的有关马克思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宣布我的思想已死了呢?”“不断地宣布一种思想已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于无产阶级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思想武器

B.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指出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D.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11.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一位人大代表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2.我国的“和谐世界”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也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工作的经验总结。以下外交政策和方针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 ③“一边倒”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指出,“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

B.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国政府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承诺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14.就美苏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德国和朝鲜分裂 C.世界一直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D.东欧剧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24分,第16题20分,共44分)15.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普世的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1)材料中的“任何人”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所述,英国、美国革命分别创立了什么政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8分)(3)材料三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6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4分)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三

(1)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7分)(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5分)(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请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8分)

必修一综合练

(三)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D2.D3.C4.C5.B6.A7.D8.D9.A10.A11.C12.D13.B14.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24分,第16题20分,共44分)15.(1)成年男性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特征:人民主权(或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

(2)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美国:联邦制共和制政体。特点:英国君主的权力受宪法限制。美国:三权分立,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

(3)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因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4)民主政治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政治模式的选择要与国情相结合,并与时俱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任答两点即可)16.(1)欧洲冷战:杜鲁门主义与情报局;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与华约;西德与东德等。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不同意。理由: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把苏联看作推行全球霸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挑起了“冷战”。(3)特点:在总体缓和的趋势中存在着动荡的因素。

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霸权主义和恐怖活动的威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篇2: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题

每个高中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高考,每一次考试都在为高考蓄力,考向,要求也与高考一致。本练习全部来源于2016、2017年高考真题,无论是备战期末考还是寒假提升,都是能力的拔高。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是

设,若关于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A)(B)(C)(D)

2、已知奇函数在上是增函数.若,则的大小关系为

(A)(B)(C)(D)

3、设集合,则

(A)(B)(C)(D)

1804、根据有关资料,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上限M约为3,而可观测宇宙中普通物质的原子总数N约为10.则下列各数中与最接近的是

(参考数据:lg3≈0.48)

(A)10

(B)10(C)10

(D)10 7

39333

535、已知函数,则

(A)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B)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C)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D)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6、已知,集合,则

(A)

(B)

(C)

(D)

7、已知函数设,若关于x的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8、已知奇函数关系为(A)在R上是增函数,.若,,则a,b,c的大小

(B)

(C)

(D)

9、设集合,则

(A)

(B)

(C)

(D)

10、设,若,则

(A)2

(B)4

(C)6

(D)8

11、设集合则

(A)

(B)

(C)

(D)

12、已知函数,则

(A)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B)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C)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

(D)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

13、已知集合 则

A.[2,3]

B.(-2,3 ] C.[1,2)

D.

14、已知函数满足:且.()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5、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P={1,3,5},Q={1,2,4},则=()

A.{1}

B.{3,5}

C.{1,2,4,6}

D.{1,2,3,4,5}

16、某公司为激励创新,计划逐年加大研发奖金投入。若该公司2015年全年投入研发奖金13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投入的研发奖金比上一年增长12%,则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奖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的年份是(参考数据:lg1.12=0.05,lg1.3=0.11,lg2=0.30)

(A)2018年

(B)2019年

(C)2020年

(D)2021年

17、设集合A={x11≤x≤5},Z为整数集,则集合A∩Z中元素的个数是(A)6

(B)5

(C)4

(D)3

二、填空题

18、已知,且x+y=1,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9、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f(x+4)=f(x-2).若当时,则f(919)=.20、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时,, 则

21、已知点在函数的图像上,则

22、设,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23、.设函数f(x)=x+3x+1.已知a≠0,且f(x)–f(a)=(x–b)(x–a),x∈R,则实数a=_____,b=______. 32224、已知函数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在R上单调递减,且关于x的方程恰有

25、若函数f(x)是定义R上的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

三、简答题

26、设函数=,.证明:

(I);

(II).27、已知.(I)讨论的单调性;

(II)当时,证明对于任意的成立.

28、已知R,函数=.(1)当 时,解不等式>1;

(2)若关于的方程+=0的解集中恰有一个元素,求的值;

(3)设围.>0,若对任意,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不超过1,求的取值范

29、已知函数.(1)

设a=2,b=.①

求方程=2的根;②

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m的最大值;

(2)若,函数有且只有1个零点,求ab的值。

高一资料介绍

高一上期中考部分

1.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2.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3.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两份 4.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

物理部分

1.高一物理运动学综合练习--基础 2.高一物理运动学综合练习--提升 3.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综合练习--基础 4.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综合练习--提升

数学部分

1.2018年数学必修二专项练习2.2018年数学必修三专项练习

3.2018年数学必修四专项练习4.2018年数学必修一能力提高卷 5.2018年数学必修一练习——精选高考题

6.2018年数学必修四练习——精选高考题

高一上期末考部分

1.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2.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必修一二 3.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必修一三 4.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必修一四 5..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英语)6.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

7.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

8.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9.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10.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11.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画出函数的图象,当时,的零点是,零点左边直线的斜率时,不会和函数有交点,满足不等式恒成立,零点右边,函数的斜率,根据图象分析,当时,即成立,同理,若,函数的零点是,零点右边即,当时,恒成立,零点左边

恒成立,所以,根据图象分析当,故选A.时,【考点】1.分段函数;2.函数图形的应用;3.不等式恒成立.【名师点睛】一般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1.可以选择参变分离的方法,转化为求函数最值的问题;2.也可以画出两边的函数图象,根据临界值求参数取值范围;3.也可转化为围.的问题,转化讨论求函数的最值求参数的取值范本题中的函数 和都是比较熟悉的函数,考场中比较快速的方法是就是代入端点,画出函数的图象,快速准确,满足题意时的图象恒不在函数下方,当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排除C,D选项;

当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排除B选项,2、【考点】1.指数,对数;2.函数性质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与指数、对数的运算问题,属于基础题型,首先根据奇函数的性质和对数运算法则,3、,再比较

比较大小.【考点】集合的运算

【名师点睛】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若集合个数比较少时可以用列举法表示,若集合是无限集合就用描述法表示,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进行处理.4、D

5、B 【解析】

试题分析:,所以函数是奇函数,并且是增函数,6、C

7、当时,(*)式为,又(当时取等号),(当时取等号),所以,综上.故选A.

【考点】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名师点睛】首先满足段处理原则,分别对

转化为去解决,由于涉及分段函数问题要遵循分的范围,利用极端原理,求出对应的的范围.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行讨论,针对每种情况根据

8、【考点】 指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名师点睛】比较大小是高考常见题,指数式、对数式的比较大小要结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借助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大小,特别是灵活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数形结合不仅能比较大小,还可以解不等式.9、【解析】【考点】 集合的运算

,选B.【名师点睛】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进行处理.10、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时是增函数可知,若,则,所以,由得【考点】分段函数求值 ,解得,则,故选C.【名师点睛】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首先要确定自变量的范围,然后选定相应关系式,代入求解;当给出函数值或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求自变量的值或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应根据每一段解析式分别求解,但要注意检验所求自变量的值或取值范围是否符合相应段的自变量的值或取值范围.

11、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得,故,故选C.【考点】 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运算

【名师点睛】对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对连续数集间的运算,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对已知连续数集间的关系,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单独考察等号能否取到,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图.

12、A 【解析】

试题分析:,所以函数是奇函数,并且是增函数,是减函数,根据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所以函数是增函数,故选A.【考点】函数的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型,根据奇偶性的定义与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1.平时学习过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2.函数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3.函数的四则运算判断,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4.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B 【解析】根据补集的运算得

14、B 【解析】

.故选B.

试题分析:由已知可设情况即可.若考点:函数的奇偶性.15、C,则,则,所以

.故选B.,因为为偶函数,所以只考虑的考点:补集的运算.16、B 【解析】

试题分析:设从2015年后第年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由已知得,两边取常用对数得,故选B.考点:1.增长率问题;2.常用对数的应用.17、B

考点:集合中交集的运算.二、填空题

18、【解析】

试题分析:,所以当时,取最大值1;当

时,取最小值;因此取值范围为

【考点】二次函数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能力,除了象本题的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取值范围,也可以转化为几何关系求取值范围,当的平方,这样会更加简单.,表示线段,那么的几何意义就是线段上的点到原点距离

19、【解析】

【考点】函数奇偶性与周期性

【名师点睛】与函数奇偶性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①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函数值:将待求值利用奇偶性转化为已知区间上的函数值求解.

②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解析式:将待求区间上的自变量,转化到已知区间上,再利用奇偶性求出,或充分利用奇偶性构造关于f(x)的方程(组),从而得到f(x)的解析式.

③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值:常利用待定系数法,利用f(x)±f(-x)=0得到关于待求参数的恒等式,由系数的对等性得参数的值或方程求解.

④应用奇偶性画图象和判断单调性:利用奇偶性可画出另一对称区间上的图象及判断另一区间上的单调性. 20、12 【解析】

21、考点:反函数的概念以及指对数式的转化.22、【解析】试题分析:考点: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解法.23、-2;1. 【解析】,故不等式的解集为.试题分析:,所以考点:函数解析式.,解得.

24、【解析】

试题分析:由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得,又方程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所以,因此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函数综合

25、-2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函数是定义在上周期为2的奇函数,所以,所以,即,所以考点:1.函数的奇偶性;2.函数的周期性..三、简答题

26、试题解析:(Ⅰ)因为

考点: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分段函数.27、(2)当时。

若,则,所以当或时,函数单调递增;

当时,函数单调递减; 若时,,函数单调递增;

(Ⅱ)由(Ⅰ)知时,,令,则,由可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又,设,则在上单调递减,且,所以在上存在使得 时,时,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由于,因此当且仅当取等号,所以,即对于任意的恒成立。

考点:利用导函数判断单调性;分类讨论思想.28、(1)【解析】 .(2)或.(3).

试题分析:(1)由,利用得求解.

(2)转化得到,讨论当、时的情况.

(3)讨论在上单调递减.

确定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得到,对任意

成立.

试题解析:(1)由,得,解得.

(2)有且仅有一解,等价于有且仅有一解,等价于有且仅有一解.

当时,符合题意; 当时,.

综上,或.

(3)当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考点:1.对数函数的性质;2.函数与方程;3.二次函数的性质.29、⑴ ①;②;⑵;

5.①,由可得,则,即,则,;

② 由题意得恒成立,令,则由可得,此时恒成立,即恒成立

∵时的最大值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因此实数,由,可得,令,则递增,而因此时,则① 若

在,因此时,递减,logb2时,且且时,时,时,时,则,则递增,因此,则,因此,因此,; ; 最小值为,则; 在在有零点,有零点,;

因此

则② 若

可得

因此,至少有两个零点,与条件矛盾;,由函数,有且只有1个零点,最小值为,因此

篇3:从两道高考历史题谈高中历史教学

给出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根据德国与周边国家疆域的变化, 来判断图的先后顺序。这道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历史综合知识, 史实必须清楚, 考查知识范围涉及世界近现代的国际关系。这个题目的设置折射出历史学习中要有明确的时序观念, 同时也要具备灵活的分析问题的识图能力。

而在材料题的41. (12分) 即下题: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 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1题作为每年高考题最灵活多变的一道题, 改变往年给出材料概括观点进行评述或评析的题型, 而是以图片材料对比的形式出现, 要求考生概括信息, 用史实加以说明, 这属于首次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识图能力, 以及历史知识的储备有很强的要求。从解答方式上要求学生史论结合, 典型特点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信息,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表个人见解, 提倡自主思考, 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考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长期以来, 在我们历史学科的教辅资料中, 一直配备有历史地图册和历史填充图册两本资料, 目的既是丰富教材的历史资料, 同时也要求在学生使用地图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结合历史不同时期在地图上呈现的不同发展状况, 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能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课时的问题, 往往忽略历史地图的使用, 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 所以当面对一些历史图片资料时, 明显感觉到无从下手, 困难和问题重重, 这也就导致在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中, 两道历史地图的问题得分极低的状况。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要求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其主动性的不同有大致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 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师以死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发现学习, 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去发现, 然后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内化, 既能产生知识上的收获, 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的实行, 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方法, 这在历史教学中似乎有一定的困难, 因为历史课程的内容本身是以死知识为核心, 因此,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我们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历史地图以空间展示为主要形式, 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类的历史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地理环境, 进而呈现出国家疆域的变化、战争的进程、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相关的内容。同时, 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历史地图, 在历史地图册上往往还有相关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作为补充, 通过学生观察了解历史地图,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 这对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现象、文化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完全复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古人曰“左图右史”, 足见对历史地图的重视。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 置书于左, 索象于图, 索理于书。”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 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 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密不可分。的确,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 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 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地图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 如能灵活运用必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4:从两道高考历史题谈高中历史教学

给出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根据德国与周边国家疆域的变化,来判断图的先后顺序。这道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历史综合知识,史实必须清楚,考查知识范围涉及世界近现代的国际关系。这个题目的设置折射出历史学习中要有明确的时序观念,同时也要具备灵活的分析问题的识图能力。

而在材料题的41.(12分)即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1题作为每年高考题最灵活多变的一道题,改变往年给出材料概括观点进行评述或评析的题型,而是以图片材料对比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概括信息,用史实加以说明,这属于首次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储备有很强的要求。从解答方式上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典型特点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表个人见解,提倡自主思考,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考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长期以来,在我们历史学科的教辅资料中,一直配备有历史地图册和历史填充图册两本资料,目的既是丰富教材的历史资料,同时也要求在学生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结合历史不同时期在地图上呈现的不同发展状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课时的问题,往往忽略历史地图的使用,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所以当面对一些历史图片资料时,明显感觉到无从下手,困难和问题重重,这也就导致在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中,两道历史地图的问题得分极低的状况。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要求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其主动性的不同有大致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师以死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发现学习,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去发现,然后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内化,既能产生知识上的收获,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的实行,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这在历史教学中似乎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历史课程的内容本身是以死知识为核心,因此,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我们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历史地图以空间展示为主要形式,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类的历史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地理环境,进而呈现出国家疆域的变化、战争的进程、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相关的内容。同时,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在历史地图册上往往还有相关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作为补充,通过学生观察了解历史地图,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这对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现象、文化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完全复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古人曰“左图右史”,足见对历史地图的重视。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地图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如能灵活运用必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门艺术,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把教学和反思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责编 张景贤)

2013年河北省高考命题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增加了历史地图的识别能力的考查,其中在选择题的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给出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根据德国与周边国家疆域的变化,来判断图的先后顺序。这道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历史综合知识,史实必须清楚,考查知识范围涉及世界近现代的国际关系。这个题目的设置折射出历史学习中要有明确的时序观念,同时也要具备灵活的分析问题的识图能力。

而在材料题的41.(12分)即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1题作为每年高考题最灵活多变的一道题,改变往年给出材料概括观点进行评述或评析的题型,而是以图片材料对比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概括信息,用史实加以说明,这属于首次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储备有很强的要求。从解答方式上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典型特点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表个人见解,提倡自主思考,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考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长期以来,在我们历史学科的教辅资料中,一直配备有历史地图册和历史填充图册两本资料,目的既是丰富教材的历史资料,同时也要求在学生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结合历史不同时期在地图上呈现的不同发展状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课时的问题,往往忽略历史地图的使用,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所以当面对一些历史图片资料时,明显感觉到无从下手,困难和问题重重,这也就导致在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中,两道历史地图的问题得分极低的状况。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要求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其主动性的不同有大致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师以死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发现学习,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去发现,然后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内化,既能产生知识上的收获,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的实行,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这在历史教学中似乎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历史课程的内容本身是以死知识为核心,因此,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我们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历史地图以空间展示为主要形式,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类的历史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地理环境,进而呈现出国家疆域的变化、战争的进程、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相关的内容。同时,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在历史地图册上往往还有相关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作为补充,通过学生观察了解历史地图,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这对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现象、文化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完全复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古人曰“左图右史”,足见对历史地图的重视。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地图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如能灵活运用必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门艺术,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把教学和反思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责编 张景贤)

2013年河北省高考命题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增加了历史地图的识别能力的考查,其中在选择题的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给出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根据德国与周边国家疆域的变化,来判断图的先后顺序。这道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历史综合知识,史实必须清楚,考查知识范围涉及世界近现代的国际关系。这个题目的设置折射出历史学习中要有明确的时序观念,同时也要具备灵活的分析问题的识图能力。

而在材料题的41.(12分)即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1题作为每年高考题最灵活多变的一道题,改变往年给出材料概括观点进行评述或评析的题型,而是以图片材料对比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概括信息,用史实加以说明,这属于首次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储备有很强的要求。从解答方式上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典型特点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表个人见解,提倡自主思考,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考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长期以来,在我们历史学科的教辅资料中,一直配备有历史地图册和历史填充图册两本资料,目的既是丰富教材的历史资料,同时也要求在学生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结合历史不同时期在地图上呈现的不同发展状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课时的问题,往往忽略历史地图的使用,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所以当面对一些历史图片资料时,明显感觉到无从下手,困难和问题重重,这也就导致在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中,两道历史地图的问题得分极低的状况。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要求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其主动性的不同有大致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师以死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发现学习,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去发现,然后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内化,既能产生知识上的收获,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的实行,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这在历史教学中似乎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历史课程的内容本身是以死知识为核心,因此,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我们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历史地图以空间展示为主要形式,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类的历史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地理环境,进而呈现出国家疆域的变化、战争的进程、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相关的内容。同时,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在历史地图册上往往还有相关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作为补充,通过学生观察了解历史地图,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这对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现象、文化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完全复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古人曰“左图右史”,足见对历史地图的重视。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地图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如能灵活运用必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门艺术,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把教学和反思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篇5: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总结

一、背景

1、客观:①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矛盾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③一战加剧了我国的社会矛盾。

2、主观:①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并有农民作为同盟军; ②布尔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二、过程:

1.二月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党意识到革命的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必须要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

4.十月革命:11月7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攻占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东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齐获胜。 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5.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标志是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

会议内容:①在政治上,《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②在经济上,《和平法令》,退出一战。为俄国赢得时间,巩固政权,发展自己的实力。 ③经济上,《土地法令》,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④组织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

大会结果: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确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

①性质: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对俄国:使我国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③对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篇6: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高考题

姓名:班级:

(09年广东)1.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A.细胞学说B.分离定律

C.进化学说D.中心法则

(2010·湖南长沙模拟)2.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②③④⑤

A.图中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B.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③

C.②③④一定是异养生物D.③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012 上海)3.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

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

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

(2012 广东)4.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

B.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

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

D.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

(2011 新课标)6.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2011 上海)7.科学家从我国腾冲热泉中分离得到一株硫化叶菌,下列关于该菌的表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不能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B.为高温酶的潜在来源

C.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D.无拟核结构

(2011 天津)8.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2011 山东)9.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①原核生物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②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其DNA分子只分布在拟核中

③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 ④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部分为RNA

⑤真核生物的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血红细胞除外)均有线粒体,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A.2项B.3项C.4项D.5项

(2011 上海)10.下列关于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B.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细胞个数少于水绵

C.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

D.滴加碘液后,水绵细胞内呈现山黄色结构,颤藻则无

(2010 新课标)1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2009年广东)12.右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A.酵母细胞B.原核细胞

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

(2009年海南)13.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淀粉酶、纤维素酶、溶菌酶

B.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C.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

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2009年上海)14.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A.白化病B.炭疽病

C.结核病D.狂犬病

(2009年上海)15.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A.基因组变异过快

B.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C.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D.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2008 广东)16.具有细胞壁的选项是()

A.花粉B.红细胞C.胰岛A细胞D.流感病毒

(2008重庆)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没有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固氮菌没有

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2007 山东)18.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2007 北京)19.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B.含有叶绿体C.是自养生物D.能有丝分裂)

(2007 重庆)20.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2013全国大纲卷)21.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值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病毒(2011 上海)22.下列藻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伞藻B.衣藻C.硅藻D.颤藻

2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厌氧呼吸获得能量

B.霉菌、乳酸菌都是真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酵母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24.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 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 cm左右

B.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C.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且需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D.视野下观察到眼虫在按顺时针方向游动,则眼虫在玻片上也是按顺时针方向游动

(2010 江苏)25.(7分)右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

(2)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填序号)。

(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CO2的结构

是(填序号)。

(4)为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需用酶解法除去结构①,但应

在溶液中进行。

(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

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

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上一篇:供水管网爆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下一篇:全国体育舞蹈学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