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拓展培训

2024-05-12

广州拓展培训(共8篇)

篇1:广州拓展培训

广州翔峰拓展培训机构员工工作总结

2013年7月,从此我真正的踏上了社会。

进入工作体系,与自己想象之中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好多设想的事物都已脱离了预想的轨道。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还是有一点点的不适应,不过这种状态应该还是会慢慢的被改变,因为这个行业和这份工作是我自己选的一条道路,所以我还是会一直坚持下去。

商务,可以有很多种,虽说主旨是一种服务体系,但是也不缺乏经营与管理再到运行的整个流水线。户外拓展与培训,可以说是在大陆一项既年轻又不缺乏岁月的事物,对我来说,从这几天的工作之中我重新审视了这个行业的内涵,定位了这份工作的方向,从另一层意念上来讲,就是说我现在还是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对这份工作或者是说这个行业的了解只是处在一个浅层的认识,所以如果要想在此行业中做出业绩,对我来说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更多的时间要去为之实践。

2013年7月19日-2013年7月20日,我从头到尾地涉入了一次拓展培训商务的整体流程,从此项工作的准备一直到整个项目的完成这段期间,可以说带给我的不是劳累与疲惫,而是给我了一次在前面20多年生命中绝无仅有的课程,不仅仅只是在经验上,而且是从心的本质性的逐渐改变。在此期间,培训场上我听到了教练强悍的声音在那里启蒙与激发,也看到了在场上的每一个人员的严谨认真对待下的全神贯注;培训场下,我接收到了许多不能再书本上学来的东西,也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不同凡响和自己在这个行业的期待。总体上说在这次项目培训之中,我学到了很多,但是从中也看到了自己初来乍到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不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或者说是不能用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去怎么接触与感触被服务群体的心理,尤其是在电话的沟通过程中不能够对其内容有个质的把握与控制。总结之下就是“遇到性格好的客户会被体谅,遇到性格差的客户会被pass掉”。

第二,性格方面的弊端必须尽快的改正。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习惯要从此要delete。否则没法更好的与想争取的对象接触,比如说在对待公司学员尤其是领导方面,要主动的去了解他们,而这个方面必须要从其言行举止才能够去逐步的判定。总结之“不断接受外届的信息,才能够在外界环境之下健康成长”。

第三,工作的方法没有真正的把握好。可能是因为对这个工作的不熟悉,导致了工作过程中许多事情要被提醒着去做,不能够去主动的寻找,而导致了只能被动的接受。总结之下则为:“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理由”。

第四,没有完全放下过往的生活。之前的工作与生活是在学校里一群在校学生面前,上的是一些体育课程,所以对于此项目来讲,我还没有完全摆脱我现在面对的是一群社会工作人员或者是说来自不能社会行业的人员。总结经验之为“人生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所以我要把握现在的一切。

当然,在这两天之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值得为自己感到欣慰的地方,比如说上面问题的一些改进以及教练们对我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谆谆告诫,都让我获得了收益,让我更加认识了社会,更加了解了人生。所以在此过程之中,我一直在想,如果将来我有了一个团队,我也带了一直队伍,我能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能否达到我眼前教练对其培训达到的效果;并且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我真的发现人确实是一个奇妙的生物,人类潜力真是无从估计,只要有恒心,一切事情真的不过只是过雨云烟,当自己坚持下来之后,真是喜极而泣。我不知道现在我有多大的能量,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执着的去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为自己的目标尽心尽力,一切皆是浮云而已。从此项来看,现在的我虽然还没有带队,但是我相信将来我可以。

从工作的角度来讲,如果满分为10分的话,我为这次带队的工作为自己打6.5分,因为虽然在此过程中没有犯下大的过错,但也是没有多少我能够为之感到做的好的地方,所以

充其量只能给自己打个刚刚及格的分数。而从生活的角度来讲,我要感谢公司为我提供这样的机会,也感谢教练以及领导给予的指导与告诫,这样才使得我在这个社会之中有立足之地。

为此,接下来的工作,我的主要任务还是以学习与熟悉这份行业为主,切记“理想铸就人生,细节决定成败“!谨记从每项活动后所收获的经验与教训,争取做到每一次都会比上一次做的更好,向着完美前进。在总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如何运营操作以及如何进入市场拿到绩效;在户外,要多增添一些实践的经验,逐渐做到从后勤管理人员到助理教练再到主教练的队伍中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让公司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篇2:广州拓展培训

7 月 1 日,参观校园。参加消防、法制教育等课程 7 月 2 日,学习广州劳动技校的学农实践课程 7 月 3 日,学习其学校管理 7 月 4 日,参加制作手工艺品实践课程 7 月 5 日,座谈总结

“行贵恒,成久远。基地工作靠实干啊, ”这是此番我去广州学习归来之际技校周主任给我们的劝告。这次外出考察培训让我很震 撼,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感触。 一: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 “一专多能”是我在劳动技校听的最 多的一句话。在劳动技校要求每个老师除开能上劳技课之外,至少还 要能上 3 到 4 门课, 一方面解决老师们长期从事一门课的枯燥和疲倦 感,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管理。 二:场馆设施功能齐全 劳动技校由开始单一的学农教育基地逐步发展为现在的融 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军事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等 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素质教育基地, 活动内容丰富, 深受学生喜爱。 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是广州市教育局直属的一个多功能综合 性素质教育基地。 其主要功能是接待全广州市青少年的各类社会实践 活动,是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一个综合性素质教育基地,是全国青少 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学农基地主要面向高一,高二的中学生。

该校占地面积 30 多万平方米,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可同时容纳 1800 人就餐,有可供 200 多人野炊、400 多人烧烤的野趣岗,有学生 床位 1000 个,教师床位 60 个,以及有 86 个床位的招待所一个,每 年接待学生 7 万多人次。 学校内建有各种教育园地: 百果园、 百谷园、 百菜园、百药圃、百花园、小动物园、鸵鸟场、养鸡场、养猪场及 60 多亩鱼塘等。 该校环境优美,古木参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走在校园,让 人心旷神怡。学校的一草一木,都配有文字介绍它的品名、习性和功 能。漫步校园,科学知识的传递无处不在。 学习归来,让我对我校基地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学 校各场馆建设应当是现代化的,多功能的。其次,老师的培训也是多 方面的。基地老师应当是“一专多能” ,每位老师都能上多门课程, 并且能说会写。再有,学校教务管理是关键。要保证参训者有条不紊 的进行,教务管理应走在前头。如与参训学校的对接,课程的安排, 对参训学校和学生的评价等。

篇3:广州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创新

1、考虑相关利益者的行为特征和行为目标

失地农民培训的运行机制是通过一定的培训方式方法、经费运行程序与方式在政府、受训者、培训机构、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一个利益相连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相关利益者都有自己的行为特征和行为目标, 因而, 广州的失地农民培训机制的制度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他们的行为特征和行为目标的分析之上。在失地农民培训的相关利益者中, 企业和受训者个人的行为和目标与政府实施失地农民培训的目的关系最大, 影响也最深, 因此, 失地农民培训机制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协调企业和受训者个人的利益。

2、建立失地农民培训的社会伙伴合作制度

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证明, 在职业培训领域里实行制度化的三方或多方社会伙伴协商与合作机制, 是确保职业培训实现其各项预期办学目标和有力促进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建议在广州市、区建立职业培训工作委员会。成员可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财政、经贸、工商、教育、劳动等) 、工会、行会和企业协会等方面的代表组成。该委员会应成为职业培训领域里的权威性的咨询和指导机构, 应定期召集会议, 对职业培训的重大问题, 如培训管理、培训方向、专业设置、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绩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培训后的就业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并提出指导性咨询意见, 供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职业培训机构采用。

3、在广州失地农民培训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 政府应从大量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 将这些职能交给或归还给社会, 由社会经济组织或中介组织去承担。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内部市场, “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签订商业契约, 并实行严格的付费制和会计结算, 运用授权、委托、代理等方式, 调动更多的公共机构参与公共服务与管理, 不断探索实行公私合作的途径。为了优化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干预, 可通过采取民营化、放松管制、以及压缩式管理等途径将政府兴办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业交给市场和社会, 尽可能地将公共部门承担的社会服务出租和承包出去。政府主导的失地农民培训运行模式, 在目前失地农民培训中还是一种主要的模式, 对这一状况进行改革, 将供给功能与生产功能分开, 或者更准确地说, 将生产功能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 在广州失地农民培训中引入竞争机制, 是发展失地农民培训的方向。将生产者由政府部门的单位扩展到其他各类组织, 构建一定的公共培训市场的规则, 形成一定的机制, 开展公共培训生产者之间的公平竞争, 是失地农民培训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允许多种模式并存

失地农民培训由于都是在摸索阶段。因此, 基本上各个失地农民培训项目在运行模式上都未作单一的规定, 给了各个地方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实践中各地作了有价值的探索, 对于促进我国失地农民培训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因此, 广州失地农民培训运行应允许多种模式并存, 鼓励各种创新。

二、广州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运行机制的建立

以广州市为例, 经过研究, 课题组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建立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运行机制, 促进失地农民 (包括失地农民) 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1、政府主导,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政府要建立职责明晰、运作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体系, 健全工作机构, 明确目标责任。在广州市下属的各个区, 尤其是失地农民较多的区, 如番禺区、花都区和从化区可成立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 将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实行一级目标管理。每个乡镇都要建立农民就业培训专门机构, 五年内要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免费轮训一遍。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失地农民培训事业, 制定有效的农民培训激励政策。加大对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加强资金监管。同时, 还要发挥社会力量、企业筹资参与失地农民培训, 形成多元化的农民培训投资体系, 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建议政府在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下成立农民培训与就业管理服务专门机构, 由这个专门机构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登记、造册, 实施统计调查和监测。应定期调查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 做好培训服务和就业指导, 使农民尽快在新的领域和行业中实现就业或创业。同时, 建立劳动力转移台账和失地农民档案式管理服务机制, 形成包括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职业介绍、跟踪服务在内的社会化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建立体系完备、功能齐全的服务系统。在选择和考核培训机构时, 要突出把培训教材的开发和修订、培训师资、培训学员、提供后续扶持、培训质量的监控和评估等作为重点内容, 对认证合格的培训机构实施激励政策, 对不符合要求、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培训资格。

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鼓励用工单位培训农民。要向农民公布培训单位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收费标准、政府补贴标准、就业去向等内容。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预付、培训机构减免费用等培训教育投入机制。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大力宣传失地农民培训的政策, 努力争取农民和社会各界对失地农民培训的参与和支持。就业培训不仅仅包括职业技术培训, 还应包括就业观念的疏导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宣传。农民作为参加培训的主体, 其态度对培训工作至关重要。培训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农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于找工作、提高收入的重要性。因此要调动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要积极引导农民认识到正确权衡取舍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

政府要统筹城乡就业, 农民再就业培训经费可以从征地调节资金中列支, 甚至可以考虑将是否参加培训同享受社会保险、获取安置补偿费相挂钩, 促使他们学习新技术, 至少掌握一种实用技术, 以拓宽就业渠道。特别要注意对年轻农民的职业培训, 促使其利用“年龄优势”, 多学知识, 多掌握技能, 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以不断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政府要正面宣传农民创业的例子, 抓好典型, 以点带面在社会上形成“先培训后就业”的氛围, 为农民就业培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要未雨绸缪, 要加大对未来失地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尽快更早提高未来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重新研究制定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效果,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组织准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转移就业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在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 以使更多的后备劳动力在义务教育中就接触到职业技能的培训。要改革现行的基础教育体系, 可在初中开设就业与技能课, 分模块上课, 一次两到三节, 可在初中二、三年级开设。在农村中学开展以绿证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的试点, 不断总结经验, 使学生能成为未来真正的科研或技术人才。

2、发展职业教育, 创新培训模式

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体系中的学校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体系的职业培训两大块, 失地农民培训属于职业培训这一块。要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区镇村三级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对于整个培训而言, 职业院校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 拥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习实训场地, 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这些对于要取得良好培训效果是必不可少的。职业院校参与农民培训解决了为农民办一次培训就要去找一次培训地方、请一次教师、临时准备培训教材等问题。可以与职业院校达成长期的协议, 只要有培训需要, 就可通知高职院校安排教师、场地, 定期或是随时开班培训。另外很多职业院校都设有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站, 让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可直接考取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取得上岗证。

高职与中职院校有完善的就业指导机构, 就业渠道广, 就业信息多, 与企事业单位 (包括厂商会) 联系紧密, 能获悉企业需求, 具备实施订单式培养的条件。培训可按照职业院校出师资、场地并帮助解决就业, 政府埋单的模式。可按市场规则建立竞争机制, 由众多职业院校 (含民办培训机构) 竞争农民生源 (学校能得到较好的收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可以预见,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我们初步制定了一套模式与程序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简单流程如下:农民随时向专门机构提出培训要求, 也可由专门机构根据需要定期招收失地农民, 分类组织培训班。待达到开培训班人数时提前通知高职院校, 确定开班的时间、内容、教材等, 其他的诸如场地、师资可由高职院校自行安排。高职院校对农民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 高职院校安排其考取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可向专门机构或职业院校的就业办公室提出申请, 请求进行职业指导;专门机构或职业院校的就业办公室经过联系, 为提出职业指导申请的失地农民推荐工作。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也可自行联系用人单位, 自己去找工作。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失地农民, 可以再次向专门机构提出申请, 要求进入下期培训班重新参加培训或参加其他种类的培训班。在这一过程中, 专门机构可随时了解、检查高职院校的培训情况, 听取失地农民的反馈意见, 从而制定出最合理的培训模式。

培训院校与地方政府要协凋一致, 统筹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与输出窗口, 大力推行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模式, 建立起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衔接机制, 努力将培训院校或机构建成集就业信息咨询、培训教育、职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为一体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圳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

另外, 要积极探索“学校+公司+农户”的形式, 并使之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培训方式。可尝试采取定单培训方式, 使农民、企业双满意。不仅要有“企业出订单, 学校出菜单”, 还应当有“农民出订单, 学校添菜单”, 形成“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村联合”培训的模式。在培训中, 各镇村要紧密结合地区产业特点和企业、市场用工需求, 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定单培训、定向培训, 突出特色, 务求专业, 农民终将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市场的吸纳。

3、以实现就业为目标, 做好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置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明确培训指导思想。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 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 培训与就业相结合, 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靠政府行政推动转向更多地靠市场推动。就业是农民接受培训的最直接的目的。农民接受培训是为了能从事某门职业或能胜任某一岗位工作, 即“有事做”或“有一份更好的事做”。对农民的培训要以实现就业为目标, 传授就业知识、培养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以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劳动者向“技能型”劳动者的转变。要求培训单位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 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要求, 区分不同培训对象, 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 搞好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置。

庇奥尔的劳动市场分割理论将劳动力市场分成第一市场和第二市场 (即二元劳动力市场体系) 。第一市场是技能劳动者市场, 工资较高、劳动条件较好、岗位较有保障、职业前景较好, 求职者往往受过良好教育;第二市场往往是非技能劳动者市场, 工资较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和暂时性, 求职者往往是穷人、年轻人、移民、妇女等。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也表现出明显的分割性, 城市失地农民大多选择在第二市场就业, 这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必须考虑主体培训对象的这一素质特点。失地农民培训教材要切切实实降低理论难度, 着重于技能培养, 通俗易懂地将某一职业的基本技能介绍给农民, 便于其理解和掌握。劳动者的文化基础决定了教育层次和目标, 这就要求学员自身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 不同的技术水平和不同的接受能力, 在学习中自主合理选择, 初始水平较高的学员可以既学理论, 又学操作, 力求对所学该项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而那些初始水平较差的学员则突出操作性学习, 即重点学习如何“动手”。职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 当前的培训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维修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具体可有汽车修理、家政、保健按摩、厨师、理发、驾驶、裁剪、保安、装修、焊工、电工、车工、钳工、电脑、文秘、财务、营销、管理等。也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结合失地农民实际, 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者行为规范、礼仪礼节、职业道德、劳动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政策、就业指导、务工须知等知识、技能的培训。

由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课程模式是一种“模块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的缩写, 意为“适于就业技能的模块组合”。MES课程模式提供了适于自学的学习材料, 强调学员的自学, 这样能使学员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能为农民节省时间、节省费用。MES的课程内容的开发, 按职业领域、工种范围、工种等级进行分析, 根据每一个岗位具体的任务和技能要求, 编制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培训材料。MES的这种任务导向性恰恰回应了失地农民培训的就业导向要求, 使得经过MES课程培训后的农民具有适应某一特定岗位的职业技能和完成某一工作任务的能力。培训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 依据失地农民劳动力市场需求迅速组合各种新的培训模块, 采用“短、平、快”培训模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这是在短时间内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 解决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问题的重要途径。

4、提高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之路

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较低, 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在经济学的视角中, 劳动力要找到工作, 其决定因素是个体所具有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说明人口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概念, 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 寄寓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在就业观念上, 失地农民缺少商品意识与竞争意识, 比较保守, 而且原有的农民这一职业的惯性, 也妨碍了他们就业观念的变更,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他们的就业。而城市社会最为显著的表现是它以工具与知识作为主要运行手段, 因此有没有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和专门化的知识就成为衡量农民是否具备社会生存能力的基本指标。很多农民很难找到工作, 其人力资本的薄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失地农民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应然追求。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不是自然形成的, 而是进行开发和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源开发, 就是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它以人力资本投资为前提, 包括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管理以及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与调剂等诸多环节, 旨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挖掘人的潜力, 力求人尽其才、才尽所能。失地农民培训的内容以职业技能开发与培养为重点, 以引导性培训为辅, 很显然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从开发途径上讲, 人力资源的培育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是各种各样的教育和培训的综合, 失地农民培训是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从调查结果发现, 现在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比较少, 并且方式很陈旧, 主要靠人际关系解决, 比如托亲戚、朋友、所在社区介绍、或通过自己想办法解决。政府发挥作用还比较微弱, 正规的劳动力市场或职业中介机构也没有多大的作用空间, 这与高层次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有很大的差别。

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薄弱, 严重影响就业信息的获取。在社会学视野中, 决定一个劳动力是否找到工作的主要因素, 除了他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外, 社会资本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是建立在“社会网”研究的基础上的。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和林南提出并发展了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开创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决定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的因素有:第一, 个体社会网络的异质性。第二, 网络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第三, 个体与社会网络成员的关系强度。简言之, 社会资本是个体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 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构成, 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中, 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这就意味着, 一个劳动力要找到一份工作, 除了具有比较高的人力资本之外, 就业信息对他来说也比较重要。而就业信息的获取,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质量与数量。对失地农民而言, 他们中低学历的占了大多数。而学历越低, 则意味着他能够从事的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也就越低, 工作的可替代性也就越强, 竞争也就更为激烈, 求职信息的复杂程度也就更高。在这种状况下, 社会资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社会资本方面, 失地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具备比较优势。失地农民与交往对象之间大多具有共同的背景, 在职业类别与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不大, 从关系网络中获取的信息也比较单一, 因此他们的同质性比较强。实际上, 这种关系对于他们找工作的帮助并不大, 必须提高他们的社会资本。政府要提高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要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之路。

摘要:失地农民能否实现再就业, 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对广州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进行创新:政府主导,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以实现就业为目标, 做好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高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之路。

关键词: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Schultz:The Moral Conditions of Economic Efficiency Devel-opment[M].Harve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蔡昉:劳动力流动、择业与自组织过程中的经济理性[J].中国社会科学, 1997 (4) .

[3]姜长云: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 (总报告) [J].经济研究参考, 2005 (35) .

[4]赵锡斌、温兴琦、龙长会: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3 (8) .

[5]高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讨[J].经济学家, 2004 (11) .

篇4:广州拓展培训

设在广交会20号馆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博览会,有当前热门的语言培训、也有广受欢迎的学历教育,还有众多的技能培训项目展出。是一次继续教育与培训的盛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良好的“点菜”机会。

活动安排的“教育培训专门化”、“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等五场专题演讲和论坛,交流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体会,介绍了国内外继续教育界最新的前沿理念,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开展和普及继续教育工作的广阔的思路,给与会者以很大的启迪。

篇5:广州培训心得

此次培训,中山大学的徐红教授讲的《领导干部形象塑造与公务礼仪》让我收获很多。徐教授讲课风趣幽默,互动性强,到位的讲解后总不忘给大家做示范,她以丰富的知识、浅显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给大家上了一节精彩文明礼仪课。徐教授说“礼仪就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良好的岗位形像必须在细微处精益求精。我们从站姿、走姿、坐姿、蹲姿等仪态到微笑、表情、神态等仪表,乃至发型、化妆、工作着装等仪容修饰都应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必须注重个人卫生,改正不良举止。徐教授还向大家传授如何与上下级、

同事相处、与学生、家长相处的技巧。

张庆园老师的《媒体应对与新闻发布现场模拟》这堂课,虽然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确实让我们参与到了实践当中,让我们真正体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气氛。我们共分成了三个组,分别是A校领导组,B校领导组和记者组,分别就学校发生的两起事故进行了新闻发布现场模拟,为此,我们提前进行了准备工作。作为校方领导层,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要认真对待,在回答记者尖锐问题提问时更要冷静,张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些有技巧性的回答问题的方法,不管是哪一方,都要机智应对。

夏正林老师讲的《逻辑与思维的变革》非常深奥,他说无论是思维还是人生,都需要平等和宽容。他提出,每一个由我们表述出来的事实都是经过思维的加工的,因此我们所认知的事实都是有缺陷的。既然有着缺陷的存在,便应该用一种平等与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所有的事实。不能因为自己的思维就想当然地认为一些事情是错误的,或许在别人眼里,你才是错误的那一个。夏老师所阐述的思想中有着一些哲学的意味,或许我不能很快地明白和理解他所想要分享的东西。但真正的分享应当是经过漫长的思考和领悟,或许许久以后,我才能够对夏老师的思想有所顿悟。

吴开华老师的《学校安全事故责任界定与处理》一课,就如何保护学生、对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义务”、学校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学校安全事故防范处理若干对策等方面内容进行讲座,并引用近年来真实案例,对学校安全事故法律问题的专题讲解。他表示,学校应当

建立安全制度,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每位教师应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多关注学生在校活动,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及时正确处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

篇6:广州电工培训学校

在广州哪里学电工好?现在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介绍很多,有点鱼目滚珠,为了不被上当受骗,建议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做到“一看,二比”:

“一看”,应关注培训机构的正规性、权威性以及该机构所拥有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对某些抄袭、模仿正规机构的培训内容和课件设计的行为要提高警惕,同时也要抵制背离市场标准的低价位侵扰,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就是这个道理。最好到实地去看看,看校园、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

“二比”,在培训项目相似的情况下,应对同类学校或培训机构作横向的比较。首先是办学的历史有多长,办学时间越长的,说明教学经验更丰富;

二是办学地点是否是固定的;

三是对比师资的多少和水平;教师是否为全职。

四是课程内容安排和课时分配的比较;

五是环境的比较,包括教室、机房等硬环境以及授课氛围等等。

篇7:广州东南面点培训学校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如今的面点已经走向世界,并且得到了其他国家高度的评价,颇受外国人喜欢。在国外,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传统的面点食品店都是颇受欢迎。在国内,面点也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靠近北方的城市。

广州东南国际烹饪学办学于1983年,国家A级教育机构,是一所以中西式烹饪、面点为主的学校。学校聘请国内学识渊博、技艺精湛、治学严谨的教师任教,全面讲授面点原料知识及各种点心的创新等专业知识;系统传授炸、煮、煎、烤等各类面点技法,传授小笼包、雨花汤圆、龙须面、汤卤、广式虾饺、咸水饺、橙汁萝卜仔、南瓜饼、面塑围等制作技法。以培养能够熟练制作各类中式面点的高级人才为目的,精心制作教学计划,费心打造精品课件。教学模式多样化,学员可通过理论教学、实战教学、比赛竞技、见习实践等方式全面掌握烹饪概况、烹饪工艺、烹饪营养、食品安全等专业知识,切实贯彻“知识+技能”一体化教育指导思想,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同时,东南国际烹饪学校与北京大学、华南理工、郑州大学等全国多所高等院校联合招生办学,开设中专、大专班,让你既学到技能又学到知识,让你既拿到技能证书又拿到大学文凭!

篇8:广州拓展培训

一、信息化建设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 是我国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干部教育事业应对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要求:“行政学院应当加快信息化建设, 实现管理高效、流程科学、资源共享。”[3]。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提高学院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行政学院, 根据自身实际, 走科技强校的道路将势在必行。

广州行政学院作为轮训培训广州市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重要学府, 作为培训广州市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广州行政学院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培训手段, 改进宣传形式, 努力完成广州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

二、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党校工作条例》、《2014~2018年广东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信息化工作的要求, 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国党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 结合校 (院) 实际, 以建设副省级一流校 (院) 为目标,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 以信息化应用为目的, 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 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着力形成建设、应用、管理良性互动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提高办学现代化水平。

课题组结合广州行政学院的实际, 提出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的“1354”计划。1就是:围绕“一个目标”———智慧校园;3就是:重点建设“三大平台”———基础设施硬件、应用管理软件、特色资源服务;5就是:组织实施“五大项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和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建设。4就是:提供“四大保障”———强化领导、加强组织、创新管理、保障经费。目的是建成智慧校园, 使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全校和全广州市党员干部。

三、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坚持集约, 本着实用、管用的原则, 用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好的效用。围绕教学、科研、咨询及管理的需求, 重点建设先进实用、高效安全的智能化校园应用系统, 逐步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智慧校园”综合应用服务体系。

(一)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顶层设计、全局考虑。实现三网融合、硬件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全校的网络基础设施系统化部署, 规范化管理, 互联互通, 由信息网络中心的网络控制室统一管理和监控, 保证全校的网络和办公设备随时连接互联网, 促进全校的办公便捷化, 提升全校人员的办公效率。全校的教室、会议室多媒体采集系统从不同的楼宇全部集中送到总控室, 教务人员可以实时网上查看教室的实况, 有效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 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全校的网络一体化部署, 学员可以一卡实现校内吃、住、考勤、消费、教学、会务信息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 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好, 为有序推进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二) 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学院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包括有信息一体化平台、教务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学员综合管理平台等。从基础平台设计到各大应用管理软件系统开发, 有效实现“三统一”, 即是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发布。信息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有效地整合了办公、教务、科研、学员等多个子系统, 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和科研管理的流程, 大大减少了教务、科研和学员管理部门等人员的工作量, 大幅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提升了教学、科研和学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学员综合管理平台主要是面向学员层面智能推送信息的一个门户, 可以从该平台中及时了解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评估、上传学员文章、查看学员成绩、学习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信息等。我们将校园的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员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图书借阅系统、内网身份认证和个性化服务系统等有机结合, 实现身份管理一卡通和校园服务、消费一卡通, 提高学院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 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建设

行政学院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没有行政学院教育信息化就谈不上行政学院教育现代化[4]。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采取灵活多样的信息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过程, 提供让每一位学习者都具有自主获取信息、分析、加工、处理、更新信息的环境, 以至形成这些能力, 从而提高大家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 为了适应行政学院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我们要建设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

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参训管理子系统:包括网上报名管理和学员自助管理两大模块, 采用PC机、移动终端A PP和微信平台三种终端接入方式实现全市干部及其所属组织部门和行政学院学员管理处协同操作。2) 培训管理子系统:在“校园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功能模块, 包括课题管理、案例库管理、知识库管理、考试库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互评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学术论坛管理等。3) 平台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户、角色、组织架构管理、权权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资源监控、数据字典管理、各项参数配置管理。

(四) 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

2010年8月颁布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中要求:“加快建设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 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网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规范干部网络培训管理, 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5]。可以看出, 信息化也为行政学院的教学提供的新的发展方向, 网络培训和在线的自主选学系统进一步拓展的干部培训的渠道, 扩大了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覆盖面, 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行政学院教学的课程优势。

近年来, 广州市高度重视干部在线教育工作, 开通了广州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 与我国先进城市, 比如北京、上海、大连相比, 无论是全市性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硬件投入, 还是软件建设, 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该成立统筹全市干部在线教育的领导小组, 设立负责全市干部在线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 建设干部在线学习平台, 通过组建全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和管理团队, 有序地开展干部在线教育工作。我们要建设符合干部在线培训要求的课程资源体系, 建立健全干部在线学习考核评价制度等多种渠道, 着力打造适合干部特点的“指尖上的课堂”, 利用大数据可对干部在线学习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研究把握干部在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等, 不断探索简便实用的教育培训新手段, 提高我市干部在线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

(五) 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建设

数字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 没有丰富的教学数字资源, 应用工作就无法推进。因此, 要做好行政学院系统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加强信息网络中心和图书馆的合作, 不断加强行政学院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近几年, 广州行政学院根据实际情况, 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不断进行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 广州行政学院已建立了党政视频资源库、党史党建特色库、广州市情资料库、广州党建研究基地资料库等, 还购买了多个精品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弘博数字图书馆、方正电子图书、国研网研究报告、广东省党校咨询联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人民日报全文等。在现有资源库的基础上, 信息网络中心和图书馆要紧密围绕行政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 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适合党员干部教育需要的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 积极采用多种措施, 努力推进应用工作。

我们要对V PN虚拟专网升级改造, 采用V PN虚拟专网技术实现国家、省、市和区行政学院互联互通, 可以享有国家行政学院、广东行政学院丰富的视频资源和海量的数字资源, 有力地指导了广州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咨询、师资队伍建设, 节省了巨额的资源购置费用, 确保投入最小获得效益最大, 不断推进全国行政学院系统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四、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我们从领导、组织、管理、经费等四方面对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6]。

1) 强化领导。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 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由校领导切实负责, 强化统筹领导和沟通协调, 并成立校信息化领导小组, 每年至少召开1~2次会议, 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指导协调信息化、图书馆建设。

2) 加强组织。从抓制度建设入手, 加大系统业务指导组织力度。每三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 建立协作会议制度, 每年一次在行政学院召开信息化、图书馆建设专题会议, 交流研讨工作。制定课件制作技术指标, 设立“精品课资源制作奖”, 配合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精品课评奖, 表彰一批优秀的精品课件资源制作者, 激励行政学院系统信息化工作者。建立特色资源市区合作共建项目, 每年确立1~2个专题, 在全市征集特色干部教育培训资源。

3) 创新管理。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制, 鼓励团队合作;建立网状管理制, 鼓励系统协同、部门协同;采取服务外包、托管运维等方式, 使信息化工作人员从大量繁杂的、简单的维修工作中解放出来, 集中精力到信息化应用、特色资源制作上来, 为广州干部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务。

4) 保障经费。建立稳定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 将设备折旧更新、项目建设运维经费纳入学校每年的预算, 并认真落实, 专款专用。同时加强经费的管理, 优化预算和资金配置, 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要积极争取财政和市有关部门的支持, 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不断提高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为建设智慧校园, 为全面提升校院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办学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理文.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规律初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4.

[2]王蔚莲, 仇永民, 刘岚.习近平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

[3]王彬彬, 王刚.整体提高行政学院系统教学培训质量的路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2.

[4]孙矩.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省级一流行政学院[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

[5]赵若玉.党校信息化建设与干部教育[J].科学社会主义, 2013.

上一篇:幼师职称自我评价下一篇:今天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