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2024-04-16

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共14篇)

篇1: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比一比哪个多哪个少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并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

2、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重点:让幼儿学习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难点:会自己动手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下方。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小狗8只,猫7只,鱼6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堂内容。

(1)首先将8个小狗排列整齐。

教师:今天有许多的`小客人来到我们小二班作客,看看是谁来了呢?

教师:哦,原来是小狗呀!有多少小狗呢?(引导幼儿说出许多)

二、演示提问。

(1)将7只猫一一对应排列。

教师:今天小狗还请了许多的小猫去它们家做客,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狗和小猫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多)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狗和小猫不一样多”。

(2)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多1个,猫少1只。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小狗和猫变成一样多呢?(添1只或减少1只小狗)。

(3)启发幼儿说出猫多1只,鱼少1只,并想办法使猫和鱼的数量一

样多。

教师:小猫去小狗家做客,小狗端来了小猫最爱吃的小鱼招待小猫。

师边演示边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猫和小鱼是不是一样多呢?(猫多1只,鱼少1只)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狗和小猫不一样多”。

教师:那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仔细想一想,怎么样才能使小猫和鱼变成一样多呢?(添1只鱼或减少1只小猫)。

教师小结:我们这样一一对应的排列物体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来两组物体谁多谁少,并且给两组数量不一样的物体添一或者减一就能使两组数量不一样的物体变的一样。

三、小结活动,收拾教具,结束活动。

教师:现在小朋友们学会了给两种物体比较多少,回家以后也可以在家里给家里的东西比一比谁多谁少。

篇2: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右的摆放物体。

3、养成大声讲述操作的习惯。活动准备:排队标记图,小动物和相匹配的食物图片,瓶子与盖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排队标记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对了,这是排队标记图,排队标记图表示要给小动物或者小物品排队了,应该在哪里排队呢,对,要从红旗后面开始排,排在红线上面,一个跟着一个排。

二、给小狗吃骨头

教师:小狗出来玩啦,狗妈妈叫小狗要排好队才能出去,小狗遇上了难题,我们不会排队怎么办呢?小朋友会排队吗?一起帮帮小狗吧。

示范小狗在排队标记图上排队

教师:小朋友们,小狗排好了队,在外面玩得很开心,一会儿后,它们肚子饿了,我们来分肉骨头给它们吃好吗?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起来分一分。

示范一一对应地给小狗分骨头

教师:咦?是不是全部小狗都有骨头吃了?没有,一只小狗没有骨头吃,那是小狗多还是骨头多?

引导幼儿说出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只小狗没有骨头,小狗比骨头多。

三、瓶与盖比多少

1、情景导入

教师:狗妈妈在家大扫除的时候,找出了许多瓶子和盖子,你能帮瓶子找到盖子吗?

教师: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

2、重叠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一样大的瓶子和盖子若干,与幼儿讨论。教师: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呢?

引导幼儿将瓶与盖重叠对应(一个盖子盖在一个瓶子上),再说说谁多谁少。

3、并列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从小到大有盖的瓶子一套,与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呢?

4、教师:如果不用盖子盖瓶子的方法,还有什么办法能找出瓶子与盖子谁多谁少呢?引导说出并列对应的方法。

四、活动结束

篇3:数学活动:郊游 小班

1.学会手口一致、不遗漏、不重复地点数1个~4个物品, 并说出总数。

2.在感知、操作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

3.能积极参与活动, 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钻圈4个 (可做山洞) 。

2.各种数量是4的小动物画片若干。

3.可正反面两用的教学板4块, 正面是大森林背景, 反面是4棵大果树。

4.废旧泡沫圈做成的果子若干 (果子可粘在果树上, 也可套在小朋友的手指上) 。

5.立体教具动物楼房一座 (楼房是4层, 每层有4扇小窗户, 有4个面可供幼儿同时操作) 。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钻山洞”学习点数 (本环节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点数)

1. 师:小朋友们, 今天的天气真好, 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放音乐, “开汽车”出发。)

2. 师:小朋友快停车, 前面几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你们注意安全, 我去探探路。 (“探路”回来神秘地告诉幼儿) 山上有山洞, 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个山洞。 (老师提示幼儿伸出右手食指, 从左数向右, 点一个数一个, 不遗漏、不重复。) 同时鼓励幼儿勇敢地钻过去。

3. 幼儿钻山洞, 边钻边数, 一共钻过4个大山洞。

4. 钻过山洞后再次点数, 让幼儿记住山洞的总数是4。

5. 请几个小朋友自己去数一数, 教师个别指导。

二、自由发现, 点数物品 (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 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知数量是4的物品, 尝试自己点数。)

1.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汽车继续郊游 (让幼儿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下一个游戏环节) 。

2. 出示4块大森林背景的教学板, 上面有各种可以取放的小动物卡片, 每种动物排在一起, 共有4只。

师:前面有一片树林, 风景真美, 咱们下车到那儿去玩吧。小朋友们去找找草地和树林中都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幼儿自由观察、点数, 教师适时指导。)

3. 请幼儿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4. 出示立体教具楼房。

师:小朋友快来看, 前面有一座楼房, 我们来看看楼房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自由数楼房, 有几层, 每层有几扇窗, 再次练习点数。)

师:这座楼房是小动物的家, 我们把刚才在树林里发现的小动物送回家吧。 (要求 (1) 同样的小动物住在同一层楼; (2) 每扇窗口送一只数一个, 在进行点数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

5. 幼儿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送进动物楼房并点数, 引导幼儿发现自己送回的每种小动物总数都是4只。

三、游戏“摘果子” (本环节再次巩固点数, 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1.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汽车继续郊游 (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游戏环节) 。

2. 出示四棵大果树 (果树上粘满了可以取下来的果子) 。

师:前面有几棵好大的果树呀, 小朋友快来数数有几棵。咱们一起摘果子吧, 注意每位小朋友只能摘4个果子。

3. 教师利用个别小朋友把果子套在手指上的现象, 引导其他幼儿把小手变成小刺猬, 把取下的果子套在4个手指上, 数一数小刺猬扎了几个果子。

篇4:小班数学活动:纸盒一家

1.比较大和小,根据纸盒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2.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3.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将大小配对的两只鞋盒用相同的包装纸包装:一只特大纸盒;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球和雪花积木若:一大一小两只塑料筐;自制示意网两张;音乐《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认识纸盒一家,两两对应区分大小

1.教师变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请幼儿观察。师:(1)这两个盒子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2)你知道谁是盒子妈妈?谁是盒子宝宝?为什么?

2.幼儿每人取一个纸盒,盒子包装相同的两人组成一组,分组比较,区分大小。

(1)根据相同的包装特征两两分组。师:找一找,哪两个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2)比较相同图案的纸盒。区分大小。师:比一比,谁是纸盒妈妈?谁是纸盒宝宝?

(3)加深幼儿对大小的认识。师:请纸盒妈妈们一起打个招呼,请纸盒宝宝们也相互亲一亲。

(4)将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再次比较。师:纸盒宝宝要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快把纸盒宝宝藏到纸盒妈妈的怀里去。

二、情境游戏,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1.游戏一:运果果。教师扮纸盒爷爷,拖来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满大小不同的球。

(1)师:嗨哟嗨哟,我是纸盒爷爷,今年我的果园大丰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纪大了,没力气了,想请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帮我运果子。

(2)师:大小不同的果子,应该怎么运呢?纸盒爷爷把要求都画在图片里了,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图一,请幼儿看图说出要求,并根据要求操作:用大纸盒装大果子,小纸盒装小果子;将大果子放进大筐子,小果子放进小筐子,

2.游戏二:吃饼干。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种雪花片。师:纸盒爷爷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准备了饼干。谁吃大饼干?谁吃小饼干?一共吃几个’盒子爷爷全都画在图里了,你们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图二,幼儿看图操作:大纸盒里放两片大雪花积木,小纸盒里放两片小雪花积木。完成后,师生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三、拓展延伸,体验乐趣

1.纸盒来唱歌。师:纸盒妈妈和宝宝都吃饱了,今天真开心,我们一起唱首歌吧。(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摇晃放有雪花片的纸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纸盒回家。

活动反思

鞋盒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轻便且容易收集。它们也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常看到区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车”叫房子,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用它们来堆砌、拖拉。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区分大小,并按照物体的特征配对,我借助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积木、筐子等多组物体,在游戏的情境中让幼儿反复操作、比较、分类、配对,感知物体的大小及数量。

在最初设计这节活动时,我用两只纸盒和孩子们一起操作,采取“教师示范、幼儿操作”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操作的正确率很高,但是在后续的其他活动中却发现,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区分大小,如何根据大小不同进行分类和配对。于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原先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带着孩子走,缺少让孩子自己思考、主动发现的过程。导致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学会”。

于是,我重新修改活动方案,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学习在先”。在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两个盒子,让幼儿自己观察寻找到答案后再进行操作,将大、小盒子配对。接下来的环节,我采用作业单的形式,将操作要求用图示展示,让幼儿自己看图理解要求,并进行操作。

对小班的孩子用图示的方法进行示范是一个尝试,也是一次挑战。有部分教师认为,直接用语言提示可能会比图示更节省时间,但是。我觉得孩子读图、理解图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为便于小班的孩子看懂图示,我尽量使用实物照片,活动中始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育原则,每个环节都让幼儿先行探索、理解,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引导。事实证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会”。

篇5: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1、巩固对1和许多的认识,能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物体。

3、学习按数取物,会用数字1、2、3、表示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彩色小棍每组若干,1、2、3数字卡片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带领幼儿完成律动《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

二、导入:教师谈话导入,播放PPT导入本课图片;

三、观察图片《比一比》 ;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上有哪些动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2、幼儿比较鸡妈妈和小鸡的数量,感知1和许多。

3、比较蚂蚁和豆子的数量,并用多、少和一样多表示其数量。

4、引导幼儿用手指1,2,3,分别表示画面中物品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5、启发幼儿说出画面中哪些物品可以用数量1,2,3来表示。

四、数玩具

1、教师说出某一个数,请幼儿从众多材料中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2、引导幼儿抽取卡片,按照卡片的数量从操作材料中分别拿出数量是3以内数的物品,请幼儿和同伴比较,并说出两组材料中哪些多、那些少或一样多。

活动延伸:

篇6: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磁性教具,“小鸡、小鸭、小鱼”,让幼儿点数,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活动延伸:

1、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加强对字形的感知和认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在草坪上撒上1、2、3的各色数字小卡片,让幼儿将数字1、2、3捡起来分别送回他们的家里。

2、数字找朋友比赛:

(草坪上摆放有数量是3的:积木、小桶、盒子;数量是2的:苹果、香蕉、梨子;数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将小朋友分做两组进行比赛,分别把自己的数字卡片放在摆的实物下,看哪一组摆的快而正确。活动反思

篇7: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教学目标: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3。

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快思.教案网!(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活动,目标完成。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对数字1,2,3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手口一致的表示实物的数量。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让幼儿能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对学习有了兴趣,学有所获。

篇8:小班数学活动:喜羊羊开花店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主题活动“花儿开了”, 我创设“喜羊羊开花店”情境, 帮助幼儿学习5以内的数数。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数一数、理一理、配一配的实践操作中点数、分类, 完成手口一致正确点数的要求。整个活动以自主买花、整理花架和包装花束的游戏形式展开, 力求让幼儿以轻松、愉快的状态投入到数数活动中, 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点数5以内的物品, 并能说出总数。

2.尝试按颜色或大小进行分类。

3.体验自主买花、整理花架和包装花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创设“喜羊羊开花店”情境, 喜羊羊玩偶, 自制的纸花若干 (红色、黄色;大的、小的) , 两个花架, 1~5圆点卡, 买花的订单。

活动过程

一、谈一谈, 引出话题

教师边出示喜羊羊玩偶边说:春天来了, 羊村里的花儿都开了, 喜羊羊开了一家花店, 他想邀请小朋友们到花店来买花。你们愿意吗?

二、数一数, 自主买花

1.参观花店 。 提问:花店里的花真多啊 , 你们看看 有些什么花呀?

2.数数圆点 。 师:每个花瓶上有一张圆点卡片 , 请 你们先数数卡片上有几个圆点。

3.幼儿操作, 有几个圆点就买几朵花。

4.分享交流。 提问:你们买的花一样吗? 哪些地方 不一样? (颜色、大小)

小结:数数的时候要有顺序, 不能重复, 不能遗漏, 这样才能数得又对又快。

三、理一理, 整理花架

1.想个办法分一分。师:现在两个花架上的花摆放得有些乱, 这里有红的、黄的、大的、小的, 那里也有红的、黄的、大的、小的, 喜羊羊想要把相同的花摆放在一起, 方便客人挑选, 请你们想个办法来分一分。

2.根据讨论理一理 (按颜色或大小整理 ) 。 (1) 师 : 这是什么颜色的标记? (黄色) 可以把什么颜色的花放这儿? (黄色) (2) 师幼一起看有哪些颜色、大小标记。

3.根据标记摆一摆。 师:喜羊羊请你们按标记帮他 把花整理好。

幼儿把花按颜色或大小摆放在花架上, 教师巡回观察, 个别指导。

小结:把颜色相同, 或者大小相同的花放在一起, 花架上的花整齐又漂亮, 还方便客人来选花和买花。

四、配一配, 包装花束

1.根据订单包装。师:羊村要开联欢会 , 喜羊羊收到许多动物的买花订单, 他想请你们帮忙包装花束。包装时一定要看清楚订单, 按照要求配好花再包装。

(1) 第一层次的订单:红的花、黄的花、大的花、小的花。 (2) 第二层次的订单:大的红花、大的黄花、小的红花、小的黄花。 (3) 第三层次的订单:大的红花5朵、小的黄花3朵、小的红花4朵。

2.幼儿自选不同层次 的订单配花再包装 , 教师鼓 励幼儿敢于挑战, 选择复杂的订单配花、包装。

3.交流、分享成果。 请幼儿互相看看、说说, 自己包 装的是什么花束。

五、送一送, 体验快乐

师:喜羊羊邀请我们参加羊村的联欢会, 我们把包装好的花束送给羊村的小动物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充分操作、感知。

首先是去喜羊羊的花店里买花, 幼儿在自主选花、买花的过程中, 复习巩固了5以内的数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 检验幼儿是否真正理解数字“5”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然后以帮助喜羊羊整理花架为由, 激发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按颜色或大小对花进行分类, 整理花架, 积累归类整理的经验。最后让幼儿为小动物配花, 进一步将分类和数数结合, 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配花环节中第三层次的订单对有的幼儿来说有点难, 因为要同时考虑到三个维度 (颜色、大小、数量) , 如果幼儿一时不能完成, 可以延伸到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

篇9: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分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合作,并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传统的小班数学“图形分类”教学常以教师提供的现成图形或实物来进行,幼儿缺少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我在设计此次活动时试图融入白板技术来弥补这一不足,有意识地将图形分类和艺术领域整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拖动、幕布等一系列功能。让幼儿和活动材料有效地进行互动,

活动目标

1.巩固认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2.能按事物的形状、颜色两种特征给图形分类。

3.发展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人手一个托盘,背景音乐,七巧板拼图。

活动过程

一、请图形宝宝出来

师:今天,我们要来和图形宝宝做“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当我喊到“3”的时候你们睁开眼。瞧,哪个图形宝宝来了?

——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逐一把藏起来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显现出来。

二、帮图形宝宝找朋友

1.师:瞧,又有图形宝宝来了。图形宝宝穿了什么好看的衣服?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

——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功能逐一把图形宝宝的朋友请出来。

2.师:图形宝宝们要找好朋友了,请你们把相同形状的好朋友连起来。

——幼儿用电子白板的智能笔操作。

三、将图形宝宝分分类

1.按颜色分类。

师:这些图形宝宝太调皮了,它们找不到朋友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吧。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直接把相同颜色的图形放到一起。

2.按形状分类。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直接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到一起。

四、拼拼搭搭真好玩

1.师:我们的图形宝宝还会变魔术。瞧,图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卡车)谁能来把隐藏在卡车里的图形找出来?

——让幼儿自主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把下面对应的图形填补到卡车里面去。

2.师:除了卡车,你觉得它们还可以变出哪些图形呢?你们也想拼一拼吗?

3.提出要求:(1)听到音乐就走到桌边操作,音乐结束回到位子上;(2)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有几个。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交流。

(1)师:你拼搭的是什么?请你上来试试看。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拼搭组合图形,

(2)师:请你来找找里面藏了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孩子清楚地感知各种图形的数量。

(3)师:你们真棒,如果拼搭的时候需要长方形却没有怎么办?

举例:用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演示。

篇10: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比》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回顾长度单位。

(1)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

(4)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

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板书课题)

分组合作,参与活动

.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①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现)。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②交流图中的孩子们在测量什么。(有测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测量讲桌长度的……)

(3)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方法。

①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②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③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选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④数据记录:指导学生比较,测量的数据大约是多少?(30厘米)

⑤板书:

肩宽

大约30厘米

(4)分组实践,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对象后开展测量活动,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高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②汇报测量结果并板书。

重点讨论身高和两臂展开的长度比1米长一些时怎么记录。如()米()厘米。

测量结果板书如下: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5)变换形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①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物体的实际长度。

②用手比:学生比划测量物体的长度。

③比长短:如,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身高比课桌要高得多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它们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物体的长短表象,建立长度观念,同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而且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2.选择“单位”,描述长度。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①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

请两名学生用卷尺拉出6米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一下长短。

②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的长度。

猜一猜:先让学生猜猜看,如果同学们肩并肩站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6米长?

比一比:请同学们上台肩并肩站一站,看看猜得对吗?

预设: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试一试:如果是同学们手拉手两臂展开呢,几个同学就够了呢?

预设: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

(2)自主选择活动素材描述其长度。

①出示教材第89页表格。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②让学生按照描述鳄鱼长度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表格中的物体长度。

综合应用,全面评价

.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写出两个你身体的某些部位的长度或高度,再量一量。

(2)估一估,写出两样学习用品的长度,再量一量。

2.想一想,写一写。

通过这节课的测量活动,你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印象最深?还有哪些感想和认识?请用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反思活动,升华经验

这节活动课,你有哪些收获?

篇11: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活动目标】

1.通过使用称来测量体重,感知数字大小与轻重的关系。

2.开动脑筋、团结合作,用“耍赖”的方式使自己获胜,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有过测量体重的经验,知道称的正确使用方法。

材料准备:音乐、PPT、体重秤、沙桶、玩具箱、沙包、书、积木和获胜者的奖牌等。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

小朋友们上午好,谁能告诉我刚才你们贴的这些数字是代表什么意思?对是我们刚才测量的体重的数值。

小朋友们都会测量体重,也会读出称上的数字,我们一起来读出每个小朋友体重是多少千克?

那我想问一问你们每个人的体重是一样么?能告诉老师哪个小朋友最重么?读出相应的数字。最轻的是哪个?读出相应的数字。为什么说这个小朋友是最重的,而这个小朋友是最轻的呢?

教师总结:也就是数字越大就越重,数字越小就越轻。

二、幼儿尝试操作

1.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放在称上称重(通过对比最初体重使幼儿感知负重,可以增加重量,在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方法)。

小朋友都知道人的体重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增重的,要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又高又重,小朋友就要多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要营养均衡。但是要注意不要发展成肥胖哦!

现在这名小朋友是你们当中最重的,现在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重量超过他或者接近他的重量呢!

有点耍赖哦,但今天咱们玩的就是耍赖的游戏。

2.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物品,如果只允许你选择一件来使自己增重,你要选择什么物品?为什么?

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几件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些轻一些?

(1)已有经验,积木比较重。

(2)大小,体积,多少。

教师选择几件物品,说明问题,请小朋友们过来试一试,认真的掂一掂。

告诉老师大的不一定沉,小的不一定轻,体积大的可能很轻,同样的容器,也可能不一样的重量哦,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要被表面迷惑哦。

那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了,如果遇到两件物品的重量差不多,用什么测量工具能够告诉我们哪件物品轻一些,哪件物品重一些呢!对,就是称,称能告诉咱们更准确的重量。那么小朋友就可以分别拿着这两件物品到称上,称一称。数字大的说明所拿物品就重一些,数字小的说明所拿物品就轻一些。

3.老师今天给每组小朋友们都准备了称,从现在开始老师就领小朋友玩”耍赖”的游戏,给每个小朋友一次机会,让你的重量接近或者超过他的重量,你可以在老师准备的物品里面选择一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小朋友们可以挑一挑,拎一拎,然后到称上去称一称,把你称得得最大的数字写到前方白板上,当老师说停止的时候,你要告诉我你选择的是什么物品?(提醒幼儿每人选择一件物品)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上面是小朋友的真实体重,下面这一排是小朋友选择一件物品后的称重重量。

老师要找几个小朋友告诉我,你的真实体重是多少,拿了一件物品之后的重量是多少?拿的是什么物品?

是不是每个小朋友的重量都增加了呢!

咱们看看拿了一件物品后谁的重量最重?

你拿了什么物品使自己增重的?

你在选择的过程中是直接拿那件物品的么?

为什么选择这件物品?

那么我们也要像他学习,再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称得得数字更大。

4.个人赛,选三件物品,本次比赛将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1名小朋友参加终极决赛。(使幼儿感受到多件物品使自己更重,掌握耍赖的方法)

小朋友如果想让自己在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有什么办法呢!

刚才老师允许小朋友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接下来老师允许你们每人选择三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这次比赛老师会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一名小朋友,作为自己组终极比赛的参赛选手哦,比赛前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想一想,如何让你选择的三件物品变得更重,这三件物品可以填充重物,也可以更换填充物哦。

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老师准备了更多的物品供小朋友们选择。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否我们拿了三件物品后的重量,比拿了一件物品的重量增加了呢!

先找出每组负增长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选择了三件物品后反而没有选择一件物品重了?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有什么办法能让你选择的物品变重呢!

找出每组最重的小朋友,让他们分享一下经验,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什么拿了两件,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既让你能拿得住,又最终使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件数不是重要的,选择的物品的重量才是重要的)

恭喜这三名小朋友,你们将作为自己组终极决赛的参赛选手。

5.接下来,到了我们的终极比赛环节(角逐“重王”)。

组员配合参赛选手选择多件物品或者人来帮助参赛选手增重。注意,所称的物品或者人一定都在称的上面,离开地面。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看三组的数字大小,哪组数字最大?那今天谁是我们的“重王”?

请你们组分享一下成功经验吧!你们很会“耍赖”嘛!可以到前面还原一下刚才的场景么?

选择了较重的物品。

选择的每件物品里面都装有重物。

用背、提、挎、咬、抱、背、脚下放的方式,还借助了同伴帮忙使自己组最终获胜。

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你们是当之无愧的“重王”

有请“重王”小组到前方来,请给我们的“重王”鼓掌。

老师为胜利者戴上“重王”奖牌。(音乐:豪勇七蛟龙)祝贺你们!

三、还能怎么比(比合作精神)

1.(音乐:豪勇七蛟龙)(请获胜的冠军组站在比赛区域)这组小朋友动脑筋使用了各种方法,机智地获得了比赛的胜利。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组员的共同努力。冠军们,拥抱一下你们的同伴吧!

2.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了,但“耍赖”只限于今天的活动,过期作废哦。以后在测量体重的时候可不能耍赖,这样才能得到真实正确的结果。

在活动结束之前,老师留给小朋友们一个小小的任务,那就是回家动脑筋思考一下,如果再给你一次比赛的机会,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超过“重王”呢!开动你的小脑筋,明天咱们一起再比一比。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中结束了本次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不同量测量工具的了解,虽然参与性很高,但对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本次活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记录活动环节。因为平时的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没有细心指导,忽略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们记录起来很困难。

篇12: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发现“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发现“1”和“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若干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个,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个。

2、知道班里除了有1个我,还有许多个我的好朋友,体验与小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镜子若干,大穿衣镜1面。

活动过程

1、看看小镜子,发现“1”个和“许多”个

给每人提供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快看看小镜子里,有谁在里面?有几个你自己?”并告诉幼儿:“小镜子里还有你的好朋友。”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声说:“×××,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比一比,看谁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镜子,体验“1”与“许多”的关系

将幼儿集中到大镜子前,提问:大镜子里有谁?(引导幼儿说一说有许多小朋友)邀请全体小朋友当小猫,和老师一起做“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主班老师面朝镜子背对幼儿做睡觉状。当主班老师(老猫)嘴里念到:“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悄悄往外跑”时,配班老师悄悄请一个幼儿起身躲到屏风或布帘后面去(不能被镜子照到),主班老师睁开眼睛问:“几只小猫跑了?”幼儿回答:“1只。”游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躲到屏风后面时,老师问大镜子:“每次只有1只小猫跑掉,怎么我的许多小猫都没有了?”(让幼儿发现许多只被分成了若干个1只)这时,配班老师逐一请幼儿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问:“几只小猫回来了?”该幼儿答:“1只。”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再问:“每次只回来1只小猫,我这里怎么会有许多只小猫呢?”(让幼儿再次发现若干个1只合起来就有了许多只)。

活动延伸

篇13: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班数活动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 多感官参与, 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对某件事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小班幼儿年龄小, 对外界充满好奇, 一切新奇有趣的东西, 都能引起幼儿极大注意, 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例如, 小班幼儿比较喜欢可爱生动的卡通人物。所以, 在数学活动《找找相同的》中, 我以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为主, 在导入部分设计了一个生动的多媒体情景:妈妈帮小小买了好多新鞋子、新手套, 小小很是喜欢, 试了又试, 不一会儿弄得满地都是。可是, 小小非常想穿着去幼儿园, 可是只找到了一只手套、一只鞋子。动画形式的课件更加的生动、趣味, 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诱发情感共鸣, 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使他们能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紧接着, 我请幼儿帮助小小找到另外一只手套、鞋子, 并引导幼儿从大小、外形来进行比较, 然后帮小小穿上鞋子、手套。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浓烈的形象、生动性, 使幼儿能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 爱动脑筋, 积极回答问题, 甚至连平时表现内向的幼儿也变得活跃起来, 这种效果往往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二) 易于突破重难点,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因果关系紧密、逻辑严谨、推理性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 教师用语言、图片难以让幼儿理解。而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种方法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可直接感知的东西, 化静为动、化难为易, 有助于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在新近出台的《指南》中指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 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如:小班数学《变得一样多》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排物体的多少, 尝试用添1或者去1的方法将“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传统的教学, 教师只能拿出《幼儿画册》, 边讲解边引导幼儿添1或去1, 枯燥又不形象。而在多媒体课件中, 就可以实现情境的创设, 通过猫妈妈去钓鱼, 钓了许多鱼, 有大的有小的。教师可先引导幼儿将大鱼和小鱼分开排好, 让幼儿在一一对应的情况下进行比较物体的多少。接着, 请幼儿数一数大鱼小鱼的数量, 进行操作, 引导幼儿将它们变得一样多。就这样, 幼儿在欢快的游戏情境中很快就突破了重难点,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人机互动, 促进参与

新《纲要》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幼儿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然而, 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教, 而忽略了幼儿自身的感受。师幼双方情感交流, 幼儿在活动中感到被动、压抑和约束, 积极主动性受挫。而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教学趣味化、游戏化, 使学习成为乐趣。在活动中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 大大提高幼儿的参与性。例如, 在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中, 活动目标是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在多媒体课件中, 幼儿可以直接拖动物品, 并按颜色、形状送到相应的家里, 如果幼儿送对了, 课件中就会出现一个笑脸, 并说你真棒, 如果送错了, 课件中就会出现哭脸, 并说继续努力。这种人机互动的方式, 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将学习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展现出来, 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较传统教学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 如果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当, 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 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传统教学

多媒体教学只是完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有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 总结出来的为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几千年发展的结晶,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 会使教师与幼儿直接失去互动性, 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利于幼儿发展。

(二) 多媒体教学不宜过多使用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 但是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 并不意味着每个活动用到多媒体技术就一定能改善教学。多媒体教学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使用, 如何使用, 而不是处处滥用。如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活动, 用传统教学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某些特殊原因, 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 从而忽略了教法、教具的研究。

(三) 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然而, 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精致, 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例如, 在每一张画面设置“飞入”“旋转”的效果, 在每一页插入各种背景音乐。这样一节课下来, 幼儿只顾着好奇, 而忽略了上课的内容, 反而画蛇添足了。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要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不必要的媒体最好不要出现, 以免干扰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生物, 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是在活动中, 肯定有教师发生过类似事情:怎么音乐播放不了了, 放进去的视频怎么打不开了, 电脑怎么不能连在投影仪上了等等。所以, 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就必须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设备的检查, 播放的效果等, 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也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互补, 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出力、服务。

摘要:《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教育过程。”纲要倡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而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富有趣味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作用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育作用。

篇14: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大小标记

1.通过身体动作、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符号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学习按大小标记将树叶分类摆放。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大、小椅子;大、中、小衣服;大、小标记车票;大、小汽车。

3.音乐:开汽车、秋天。

4.两个贴好大小标记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娃娃、小娃娃,导入活动

1.和大、小娃娃相互问好。

师:今天,老师请来两位客人,一个是大娃娃,一个是小娃娃。一起来打个招呼吧。

师:大娃娃长得大,要穿大衣服、坐大椅子,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大大的。

小娃娃长得小,要穿小衣服、坐小椅子,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小小的。

2.请大、小娃娃坐下。(两样中选)

师:客人来了,先请他们坐下。这把大(小)椅子送给谁?谁来送?

(评析:教师提供的两个娃娃、两把椅子仅有大小差异而无其它干扰因素。)

3.给大、小娃娃送衣服。(三样中选)

师:今天,大娃娃和小娃娃要去拍照片,他们想打扮一下。

谁来帮大(小)娃娃选一件衣服?

(评析:为体现活动层次的递进,此处要求三选二,且衣服有大小、颜色和花纹的区别。)

二、认识大小标记

师:大小娃娃打扮好了,去拍照了。“咔嚓”,照片出来了,是黑白的剪影。

谁知道大(小)娃娃的照片是哪张?为什么这张是大(小)娃娃的照片?照片上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你来学一学。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师:我们把这张大(小)娃娃的照片就叫做“大(小)标记”。一起来说一遍。

(评析:认识大小标记是本活动的重点,教师针对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和标记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设计了两个大小特征明显的娃娃去拍照,然后请幼儿分辨照片,并用身体动作(体验扩大和缩小)学一学等环节自然而然地引出“大、小标记”,使幼儿深刻感受大小标记符号的意义。)

三、根据大小标记选择大小汽车,去公园

1.幼儿根据大小标记选择汽车。

师:大娃娃和小娃娃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车票,请我们去公园玩,如果你的车票是大(小)标记,就要坐大(小)汽车,请和驾驶员说:“我的车票是大(小)标记,大(小)标记坐大(小)汽车。”说对了,驾驶员会邀请你上车。

2.要求幼儿依次说,然后收票上车。接下来听音乐开汽车去公园。

(评析:幼儿由认识大小娃娃到辨别大小娃娃的照片即“大小标记”,是由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符号特征;幼儿拿着大小标记的车票去找大小汽车,是由抽象的符号特征到具体事物。此处,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且在乘车时要求说完整句,也渗透了语言教育。)

四、捡树叶并分类

1.放秋天的音乐,幼儿捡树叶。

师:秋天到了,公园里的树叶都掉下来了,有的大,有的小,我们一起来捡一片大树叶,捡一片小树叶。

2.送树叶回家。

师:大树叶要到大标记的家里去,小树叶要到小标记的家里去。我们一起来送它们回家,送的时候要说:“大树叶,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里去;小树叶,我送你到小标记的家里去。”

五、学树叶飞飞结束

师:小朋友真能干,帮助树叶都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学树叶跳个舞吧。

音乐“秋天”,幼儿跟随教师跳一跳。

上一篇:鹿茸下一篇:做点小买卖创业项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