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简介

2024-04-27

孙立平简介(共9篇)

篇1:孙立平简介

孙立平: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改革中,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框架,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同时,理应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结果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以及由于利益格局失衡引致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大量出现。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不断加剧。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问题,不仅已经开始构成当今中国社会诸多社会问题的基本背景,而且通过抑制需求,开始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正因为如此,调整利益格局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贫富差距为何越拉越大:从收入到消费

在中国改革的最初阶段上,曾经存在过一个短期的“平等化效应”。首先,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改革中最早受益,社会中最贫困阶层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改善,其中农民和城市中无正式职业者状况的改善最为明显。其次,是社会中的边缘地带出现了兴旺的气象和发展的生机,农村显现出活力和生计,小城镇出现了繁荣。这样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取向改革的必然结果。因为在此前的再分配体制中,社会财富主要是集中在国家手中,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极度“匮乏”。而在从社会边缘开始发端,以市场为基本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无疑会具有一种财富增长和资源扩散的效应。

在总体平等化效应之下,局部性的收入差距甚至贫富分化开始出现。这种差距和分化主要表现在:为了强化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实行有差别的工资和奖金制度;在新的就业政策和经济体制框架下,允许城市居民进行个体经营,部分本来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通过从事个体经营成为最早的致富者,同时与一般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拉大;三是早期“官倒”的出现,一些人利用价格的“双轨制”谋取暴利。但总起来说,当时出现的初步贫富分化,主要是体现在侠义的收入上。当时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社会舆论对收入差距的不满主要是针对脑体倒挂,个体、私营业主收入过高,承包、承租者和一般职工收入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利益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但总起来说,当时贫富分化的程度还相当有限。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进入相当缓慢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同时国有资产开始流失,直至后来出现大规模瓜分国有资产,并由此导致社会利益格局开始明显失衡。

国有资产的流失始于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双轨制。尽管从今天的眼光看,双轨制可能也不失为撬动旧体制的杠杆,但由此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也是不容否认的。这种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是以“价差、汇差、利差、税差”的形式实现的。据有的学者计算,在80年代,通过“价差”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1987年为亿元以上,1988年在3569亿元以上。进入90年代之后,特别是90年代中期之后,大规模瓜分国有资产进入更为实质性的阶段。最初是所谓的“圈地运动”。在1987年到1992年的“开发热”中,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以极低的价格将土地批给房地产开发商。然后由这些拿到廉价土地的“开发商”在市场上多次转手,谋取暴利。与此同时,随着企业改制的进行,过去几十年里积累起来的国有资产开始被瓜分。这个数字有多大,是难以统计和计算的。在最近几年中,国有企业改制、资本运作、行贿受贿,是将国有资产非法地转移到个人手中的主要形式。此外,腐败也在财富的聚敛上扮演更为实质性的角色。

进入21世纪之后,一种新的财富分配机制开始出现,这就是群体间的财富掠夺。据经济学家钟伟计算,用工企业每年通过压低工资和社会保障而多获得4400亿的利润;实际两个百分点的负利率,至少意味着存款人每年至少损失600亿利息收入;在资本市场上,前几年股市低迷时期,中小股民的损失至少在1.5万亿以上;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20多年中全部级差地租约2万亿,而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最近几年中实现的。在城市拆迁中实现的财富掠夺更是无法计算。

除了这种明显的掠夺之外,事实上还存在一种隐性掠夺。这主要包括:一是在前几年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相当一部分人失去基本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比原来明显缩小了,至今各种社会保障覆盖面勉强达到城市人口的一半左右。二是医疗、教育、住房的费用大幅度提高。近几年中,中国每年医疗费用的上涨幅度达14%,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大大加重了贫困群体的经济负担。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我国大学收取的费用几乎上涨了100倍。加上房价的飞涨,人们将医疗、教育、住房称之为新的“三座大山”。实际上上述三个领域价格的飞涨,本身就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几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就“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时发现,如果采用人均收入作为贫困指标,则全国城市贫困人口为1470万人;但如换成人均支出指标,则贫困人口总数立即增至3710万人。这说明,支出的大量增加,成为一部分居民致贫的直接原因。

蹩脚的再分配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市场中的首次分配和由国家实施的再分配,是分配国民财富的两个主要手段。在市场机制使得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再分配机制应当在缓解贫富差距上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过去的若干年间,在我国居民收入和财富占有差距不断拉大的同时,再分配却没有能够有效地起到缓解再分配的作用。甚至在某些再分配环节上,本来应当起缓解贫富分化作用的再分配项目,反倒起了加剧贫富差距的作用。

首先是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过小。有专家指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突出特征是,一是行政经费投入多,社会保障投入少。1990-,行政管理费用年均增速为29.2%,间增长了7.3倍,而一些特困群体的社保资金却难以全部到位;二是城市建设投入多,农村建设投入少;三是工业投入多,农业投入少;四是公务员工资增加多,农民增收少。周天勇研究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用于行政公务支出的比例为37.6%,美国为12.5%;我国用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为11.6%,美国为5.0%;我国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出总量为25%,美国为75%;用于其他支出的,我国和美国分别为25.8%和7.5%。有学者指出,前几年我国用于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比例之低居全世界第一,比非洲贫困国家还低。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削弱了国家对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的调控,造成公共产品的短缺和基本社会保障的缺乏,使得在市场造成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再分配难以起到缓解贫富差距的作用。

即使是有限的投入有时起到的作用是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而不是缩小这种差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产品的分配,都是与城乡二元结构及其与此相关的户籍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结果是本来收入就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的城市居民享受到较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而本来收入就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的农村居民却很少甚至在某些方面完全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要自己承担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等福利成本。根据有关数据,20,全国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是95元,农村为28元,城镇是农村的3.39倍。初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是146元,农村为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而城镇人口的收入本来是农村的数倍。福利和公共产品分配不公的结果是使得本来就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正如人们经常提及的,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在三倍以上,但如果将福利和公共产品等因素计算进去,两者之间的差距将会扩大到6倍左右。

即使是在城市内部,社会福利与公共产品的分配也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被少数人占有,比如医疗。据《世界卫生报告》,在各国卫生总费用中,欧洲发达国家政府负担80%~90%,美国政府负担45.6%,泰国政府负担56.3%。众多穷国如印度、古巴、朝鲜(专题,图库)、苏丹、瓦努阿图、缅甸、布隆迪,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政府只负担17%的医疗费用,位列全世界倒数第四位。而据一份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这只有17%的由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又有80%是为850万以党政军干部为主体的群体服务的。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各级干部请长期病假,其中有40万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500多亿元。

税收特别是个人收入所得税是调节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杠杆。在有的国家中,人们在税前收入的差距可能会很大,但经过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调节,这种差距会大大缩小。如在美国,仅累进所得税一项,就使最低收入者群体和最高收入者群体的收入差距,税后比税前缩小了好几倍。但在我国,个人收入所得税不但不能有效缓解贫富差距,有时甚至起反向的调节作用。我们可以以年的税收调节为例,看看税收是如何扩大而不是缩小了贫富差距的。我们先看城乡之间。按有关统计数据,2001年我国个税收入近996亿元。此外,当时农民的税费负担还没有取消。农民交纳的各种“费”,无论是从征收依据(不超过纯收入的5%)还是从用途来看,实际上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变相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农民上缴的各类款项,当在2000亿元以上,人均达200元以上。如果将农民负担看作为变相个人收入所得税,当年中国实际个人收入所得税总数当为3000亿元,其中农民缴纳的大约占60%,而农民的全部纯收入只占城乡居民全部收入的33%。如果不考虑农民交纳的税费,城市居民的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的2.89倍。如果考虑到农民交纳的税费的因素,则扩大到3.17倍。

而在城市内部,情况同样是如此,几年前的一些调查表明,在个人收入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项目占40%以上,工薪阶层成了实际的纳税主体。另外的一些零星调查更表明,在有的地方的个税中工薪阶层缴纳的占到了60%甚至70%以上。而工薪阶层工资性收入只占全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3%左右。这无疑也会扩大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还有数据显示,尽管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金融资产或储蓄,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却仅占总量的不到10%。在广东,高收入人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额的2.33%。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个税征收上“逆向调节”的现象是明显存在的。

调控为何不起作用

应当说,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各级政府在调节利益格局,扶助贫困群体,抑制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即便如此,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说明,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其艰巨性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非规范化的状态,能够用诸如个人收入所得税等常规性手段进行有效调控的收入和财富分配过程已经比较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说,贫富差距已经有处于不可治理状态的迹象。

笔者曾经对的国民收入分配情况进行过一个大体的估算,我们可以以此为例来看看在这一年里,我们共创造了多少财富,这些财富是通过何种渠道,以何种方式进行分配的?这些财富都分给了谁?政府有关部门能不能监控这个分配过程?如果将折旧等因素忽略掉,可以粗略地说,这一年我们这个社会创造了10万亿的财富。下面我们就看看这10万亿是如何在社会的各个部分中进行分配的。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块是企业的利润,大约1万亿;第二块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大约2万亿,其中预算内收入为1.5万亿;第三块是城镇居民的收入,20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如果城镇人口按4.8亿人(2001年的数字)计算,年城市居民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将近3.7万亿。第四块是农村居民获得的收入,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如果农村人口按8亿人计算,2002年农村全部居民的纯收入将近2万亿。这四块加起来共8.7万亿。也就是说,还有1.3万亿找不到主儿,其中包括折旧、非货币化的部分、计算的误差等。应当承认,上述的计算是非常粗略的,当中有重复计算,有误差等,但大体还是看得出来我国国民分配的大致格局。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共10万亿的财富分配中,首先有1.3万亿找不到主儿。但主要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城市居民3.7万亿的收入中。这一块比重是最大的,而同时又是最模糊的。因此需要对这块财富的分配加以认真的分析。在这一块中,有一个部分是“工资总额”,按照统计部门的标准,“工资总额合计”是指国有、集体和其它所有经济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合计,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在2002年,工资总额约1.2万亿。3.7万亿去掉1.2万亿,还有2.5万亿。这2.5万亿包括城市中的个体职业者的收入,包括股息、利息、租金等收入。但我们知道,这几块加在一起,远达不到2.5万亿。也就是说,城市居民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灰色状态,不过我们尚没有办法知道确切的数字或比例。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城市居民收入中,除了工资总额部分是处在国家的监控之下外,其余的2.5万亿,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二,是处在国家的监控之外的。除此之外,我国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存量资产介入了分配,其中最主要的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在强征农民土地上获得的级差地租。如果将这个因素考虑在内,每年以不规范的方式分配的财富比例是相当大的。

收入和财富分配的高度非规范化,给调节社会中的利益关系造成了一系列的困难。首先,正如前面的分析所表明的,税收无法实现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有效调控,有时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因为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收必须建立在收入分配规范化的基础上,也就是至少有关部门要知道谁的收入是多少,收入的项目是什么。但在我国,由于收入分配的非规范化,除了工薪阶层的工资性收入之外,有关部门对上述数据很难掌握。近年来,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收入分配规范化有所进展,但这种进展也仍然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问题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即中产阶层有可能成为调节利益关系的牺牲品。因为相对来说,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中产阶层的收入规范化程度是最高的,其个人收入所得税也是最容易征收的。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调节贫富差距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初衷本来是调节贫富差距的,甚至是为了实现“提低、扩中、调高”的目标的,但在实践中却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即富人群体因为收入高度非规范化而脱避调控时,中产阶层却成为税收调节的主要对象。而我们知道,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存在,是防止社会走向两极分化的前提。

其次,政府难以分辨富人和穷人,再分配的调节措施难以准确落实到人头。比如,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由于政府无法确切辨认穷人和富人,就只能将落实低保对象的任务交给居民委员会。但居民委员会也无法掌握居民确切的收入状况,于是就出现了养宠物不能享受低保、使用手机不能享受低保等荒唐但却无可奈何的标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分配也是如此,近些年许多地方都出现该买到房的买不到,不该买到的却买到了,甚至出现高价倒卖房号的现象。在北京市,有的房号就可以卖到十几万元。还有的地方,廉租房建成了,但粥少僧多,迟迟无法分配。其实,说是因为少僧多,实际还是无法确切掌握谁是最困难的人,谁最应该得到廉租房。上述问题,其实都是与收入分配的高度非规范化相联系的。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

去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有媒体指出,这意味着调整利益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已经成为共识。舆论认为,在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将涉及扩大社会保障面、抑制垄断滋生的不公、运用税收调控手段等多方面的措施,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但同时需要看到,在利益关系调整上,政策很重要,机制更根本。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背后的深层因素是什么?对于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人们已经进行了许多的讨论,比如,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问题,贪污腐败的问题,瓜分国有资产的问题等等。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些不同的因素会共同加剧着社会的不平等?这些因素为什么会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对贫富分化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些制度或因素本身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地追溯一下,就可以发现,在这种种因素背后的,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可以说,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失衡的结果。

其实,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背后,往往都无例外地存在这个因素。农民负担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顽症,与农民在利益追求能力上的弱势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征地和拆迁中发生的严重不公,是与利益被损害者缺少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与直接关系的;劳工权益屡屡被侵犯,上百万民工辛劳一年后领不到工资,原因也在于他们缺少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追逐渠道。

争取利益能力差异的制度背景是权利失衡。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一种相对平衡的、有制度保障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实际上是构建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建立在利益主体分化基础上的博弈经济,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博弈。在这样的体制中,利益表达是博弈的基础。需要看到,利益的多元化以及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并不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利益的表达和博弈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社会互动方式,是正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进一步说,即使某些严重利益冲突导致了社会的冲突,实质上导致冲突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表达,而是利益对立的本身,甚至有时恰恰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

在有关利益表达的讨论中,人们更多强调的是利益表达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要性,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不全面。实际上,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利益表达不仅对于弱势群体,就对于其他群体包括强势群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错,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他们既无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也无非制度化的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方式。比较而言,在整个社会缺少规范化的利益追求方式的环境下,强势群体有着用各种方式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优势。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非规范化的,而且,强势群体在使用这些方式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

篇2:孙立平简介

“八一三”淞沪会战:

1937日本在上海发动进攻,我军也全力展开了惨烈无比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孙立人当时在税警总团担任团长职,当时正是我军伤亡惨重的时候,因此后来奉命撤离守苏州河整补,孙立人率第四、五、六三个团勇敢对敌,乘日军还没有稳定的时候,大破日军自誉为: “常胜军”的“久留米师团” 。

两次震惊世界的缅甸战役:

仁安羌的战争,孙立人以一团之众击溃十倍于自己队伍的强敌,解救7000多人英军,赢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钦仰与盟友的感恩。在第一次缅甸战役,盟军全线败退,但是孙立人率领新38师,在掩护队伍全部撤离了之后,将全部人出入到印度境内,免除了队员的伤亡。

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当双方在孟拱河谷战况僵持不下,而且眼看着雨季就要来了,孙立人当机立断,在刚开始雨季水涨的时候,偷渡南高江,截断加迈敌后方的交通事宜,夺获敌军在孟拱河谷所有的后勤粮仓,这种情况下整个敌军惊惶失措,不费一弹一枪让敌军在一个山谷当中活活的被饿死了,而且是两千多为服装跟武器都非常齐全的人,这是备受瞩目的一场战役。

篇3:孙立平简介

我今天来讲讲改革开放的事,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多年了,我认为,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它意味着上一个时代的结束,新的时代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这(“十八大”)之前,大家也会对改革有所困惑,这个困惑就是:改革,还是不改革?每一届领导人上来,大家都在猜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大家也都有了大概的答案。这就是原来所困惑的问题。

但是这一次明显不一样了,领导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表明态度:要改革。专门召开最高级别的中央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好了,老的困惑没有了,但是问号好像没有减少,而是越来越多了。

现在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呢?是新的改革会向哪里去的问题。

过去30年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呢,改革不外乎说:我们从一个起点,走向一个终点,起点是旧体制,终点是新体制,改革就是从旧体制走向新体制的过程。这样的改革会有什么结果呢?一开始我们的判断不外乎有两个:成功,或者失败。

但是我们想的简单了,过去30年的改革,出现了第三个结果。它既没有到达终点获得成功,也没有遭遇失败又回到起点,而是停在中间不动了,而且有人把这种中间状态,我们曾经称之为“过渡阶段”的状态,当作一个稳定的体制保留下来。

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中间有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发生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前面这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改革开放的时期,一个改革旧体制,走向新体制的时期。

后面这十几年呢,明显变化了,虽然在领导人的讲话中、文件中,改革还是一个经常提起的词汇,但是实际上的改革措施越来越少了,在事实上把中间过渡状态,当作一个相对稳定的体制,这个体制,就是权力和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体制。

所谓“权钱结合”,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发现社会风气变得不一样了,越来越沉闷,有点越来越死气沉沉的感觉。甚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好事都办成了坏事,比如说奥运会成功举办了,后来却给中国留下来一天紧似一天的维稳体制,金融危机了,政府拉动内需变成了全面干预经济。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僵局,历史就像一辆车,既不往前走,也不后退,而是停在那里不动了,成为一段没有历史的时期。十八大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就是有人下车,开始鼓捣它了,收拾了半天,一拧钥匙,轰的一声,还真的发动起来。

这辆已经发动的车是要往前走,还是向后退,现在还不知道,但是不管怎么说,历史又重新开始了。

现在再谈中国的改革,其实是和过去不一样了,如果未来要改,它一定是一场“新”的改革。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新”呢?过去30多年,我们要改革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几十年所形成的一个旧体制,经过30多年的改革,这个旧体制实际上还没有改完,新的、所谓的稳定的“过渡体制”又产生了,所以下一轮改革,要面对的其实是两个体制。没改完的旧体制,再加上新情况,就出现了新弊端——经过30多年的演练,新的权贵阶层和市场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大家都知道,西方有所谓的左派和右派,一方是强调市场的弊端,要求增强政府的权力;另一方是强调市场的优势,削弱政府的权力。看上去,市场和权力是两个水火不容的人,谁和谁都能结婚,就是他俩不能结婚,实在是不能在一起过日子。

中国的新弊端一—权贵阶层就不是这样,它就是市场和权力结婚的结果。中国的左派和右派为此吵的不可开交,这个说你家丈夫人不错,怎么找了这么个坏老婆;另外一方说,老婆是好老婆,丈夫是个坏蛋。殊不知人家小两口过的和和美美呢,根本不管他们吵的是什么。

其实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机会和资源,都在权力和市场结合的部分产生,和权贵阶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民营企业说最近这些年机会不多,钱不好赚了,是有其内在背景的。

权贵阶层刚形成的时期,它是不太自信的,有些东西它也确实做不了,就要外包出去,在市场环境下完成,结果就是两类人发了财,一类是胆子大的,另一类是有专业技术的。他们有能力也有胆量把这些事接过来,获得了机会。后来就不一样了,权贵阶层开始变得越来越自信,原来它不敢做、也不能做的,变得敢做也能做了,不需要外包出去了,亲戚、朋友都开始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从此权力和市场就越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些年是中国5000年历史中最好的时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权力做不了的放在市场里做,市场里没法完成的,权力又可以介入,积累起来的资产还可以转移到国外,历史上哪有这么好的时期?

权贵像一堵墙一样挡在改革面前,而且根深蒂固,要想启动“新”的改革,首先要有触动、突破权贵的手段,推动社会继续向前,这堵墙只能打开、穿越,根本绕不过去。最近大家谈的最多的是反腐败,我个人的看法是,“反腐”是撬动这堵墙的唯一办法,但是“反腐”也要转向下一步,就是对权贵结成形成系统性的遏制。

我这半年一直在讲这个问题,就是如果把“康师傅”当作更大的腐败分子来打掉,其实对中国来说没有更大的意义。如果把权贵阶层人格化,由一个具体的人来代表,那么到这里我觉得差不多够了,如果从这时候开始转向,就能把这场变革,朝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一步。

下一步是什么,“法治”我认为是可以考虑推进的道路,有人质疑这件事,说可能吗?他们真的愿意往这个方向走吗?医生真的可以给自己动手术吗?我觉得看问题不要看得太死。

历史上由统治者来推动的改革是存在的,我还保留一丝希望,当下能够推动中国社会变化的,我觉得可能还不是老百姓,更现实的力量其实是“权势者”,或者说,他们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反腐”进行到现在,已经突破了这样一个底线:退休就是安全着陆,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退休也没有用。其实不仅是权贵阶层,权势者的各个层面,都是没有安全感的,有追求的也在为自己找一条好的出路,他们不仅要推动社会进步,也要考虑对自己未来的安排,这条路也是没有退路的,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是有机会发生奇迹的。

所以我有这样一个判断,我们正处在“新的30年”的开端,未来30年是好是坏,现在谁也不能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好是坏,都和过去的30年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也要有新的眼光、新的思维。

我们过去总说60年一个轮回,但是大家看看近代史,反而是30年一个阶段,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8年的时间;然后是文革前十七年,加上文革27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又是30多年过去了。

未来的30年,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把过去30年叫做改革开放的30年,未来的30年很可能是转型的30年。过去的30年基本上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过程,未来30年,是各种社会力量交织在一起,最后促进一场社会变革的过程。

现在也有很多人正在担心,觉得现在的领导人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人说正在形成一种新的集权主义,但是我要说,无论形成的是什么东西,都将是非常的脆弱的。我认为,未来的30年将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最后决定这个社会走向的30年。

篇4:孙立平 精英的傲慢与冷漠

我有一种担忧,即精英和大众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民众对精英越来越反感,而精英本身似乎变得越来越专横和霸道。当房地产商说“我们是给富人盖房子而不是给穷人盖房子”的时候,当北京的出租车公司所有者说“换什么样的车型是我们公司的事情,与消费者有什么關系”的时候,当有的知识精英说“普通老百姓反对我的观点恰好说明我正确”的时候,我们既可以体会到精英的傲慢与冷漠,也能感觉到精英与大众之间的裂痕在加深。

精英的寡头化,无疑会促成或加剧下层的民粹化。在贫富分化悬殊的背景下,这是很容易的。于是我们看到,在上层越来越专横和霸道的同时,下层对精英也越来越反感、抵触。网上对精英的抨击比比皆是,有时甚至是不分青红皂白。每次精英中的某个人出了丑闻,都会引发一次小小的狂欢。

篇5:孙立平简介

送孙立之赴广西

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 十年一别两相过,前想悲欢慷慨歌。

穷去始知风俗薄,静来犹厌事机多。

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篇6:个人思想剖析---孙立跃

------孙立跃

自此次开展的以“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为主题的深化行风教育整顿活动以来,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的我认真学习赵院长在深化行风教育整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更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在卫生系统开展行风教育整顿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会议的精神,我认真查摆问题,端正思想,深刻剖析,努力提升能力。

一、通过行风教育整顿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1、在行风教育开始阶段,总是片面地自我满足,自认为工作好、表现好,觉得自己虽有缺点,但问题不大,都是小毛病,对“行风教育整顿”的责任感、危机感认识片面,反映出我对“行风教育整顿”认识存有偏差,态度不够端正。

2、岗位职责不明确,思想观念未彻底转变。自认为作为临床医生只要看好病就行,对公共卫生的职责存在抵触情绪,不能正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

3、工作作风不够踏实,工作主动性差。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如每个月的健康档案随访,总是等着负责健康档案管理的人员去分发随访档案,从不主动去查找随访档案;另外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缺乏敬业精神;对领导交待的工作,只满足于一般的完成,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有动脑想办法怎样将其做的更好。

4、工作的心理适应能力差,思想不成熟。有些工作还没开始前总会想到自己做的工作能不能得到回报,能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甚至带着情绪去工作,没能更多的去想如何把工作做好让领导和同事们认可。

二、明确重点,积极整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时时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行动上要增强奉献意识,不计得失,尽力尽心干好每一项工作,做到不抱怨、不计较、不拈轻怕重,待人宽,对己严,勇于奉献,正确对待领导交付任务,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条不紊地处理每一项工作,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

下几点:

1、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学习,整顿作风,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钻研业务,加强工作锻炼,夯实工作基础,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科学运用工作方法,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夯实基础。

3、振奋精神,务实创新。彻底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的接受新思想,新信息;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制度学习,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纪律。

4、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更好的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诚相待。

几天来认真学习赵院长的讲话内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认识到行风教育整顿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通过查找不足,我体会到无论作什么工作,都要端正态度,要加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开拓眼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对工作要有一种服务意识,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尽心尽力,在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质量。

篇7:舒立平老师经典语录

1、三天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2、微信营销就是把你的店铺开在客户的手机里,领先你的同行建立微电商系统

3、微信营销就是把你的手机改变成现金收割机

4、店铺的竞争,现在已不局限同行的竞争,而是外来行业的竞争

5、优秀的店长经营产品,卓越的店长经营粉丝

6、优秀店长开高铁,卓越店长开战斗机,微信营销是你的战斗机,你不会开,你就是拖拉机

7、店铺微营销核心优势是速度:先下手为狼,后下手为羊,没有速度,从蓝海会瞬间变成火海

8、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思维

9、客户浑身都是宝、一但进来千万不让跑

10、不要让你关心的人变成骚扰,发广告是一种强奸营销,赤裸裸的广告你一定会死

11、经营粉丝在于互动,没有互动,你的客户是僵尸,久了之后会变成干尸和死尸

12、只有互动,没有销售,那叫娱乐

13、销售就是你要做到让客户先爽,客户爽了我们才会爽

14、微信营销你的名字就是广告:姓名+行业+品牌名+活动+广告语

15、微信的数据库就是你的小金库,微信的名单就是你的存单,微信中的互动信任就是你的成交

16、免费就是免不了要收费,简称免费。

17、以前我们没有文化叫文盲,后来没有文化叫盲人,今天我们没有文化叫微盲。

18、过去我们叫产品经济,现在我们叫需求经济,也叫粉丝经济

19、营销的本质就是制造不公平

20、营销的终极目标是听到、悟到、做到、得到

21、人性就是喜新厌旧,你比她新,你就容易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23、文案是广告的灵魂,广告要变成立体的广告

24、人性的最高点是神秘感,任何的销售都是人性的销售

25、营销的核心是成交,成交的核心是价值,价值的核心是塑造,塑造的核心是策划、策划的核心是人心

26、成交的二个最大障碍是信任和风险,价值越高成交越容易,价值越低成交越难

27、销售不跟踪,最后一场空

28人生的希望就是结婚,结婚之后唯一的希望就是离婚

29、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我还是要结婚,为什么?因为没有坟墓,那不就是今后死了,叫做死无葬身之地吗

30、客户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主题,永远为客户的偏好所想

31、销售就是服务、销售就是爱心,铺心比铺货更重要,每个客户的后面都是你的一大片市场

32、孟子说,得人心,得天下,什么叫做生意,生意就是生生不息的情意,33、占领市场比占领思想更重要,我的心在哪里,我的客户就在哪里

34、营销就是要在顾客的心智中创建一个品牌的定位,让顾客在购买时第一时间想到你

35、营销的本质就是培养客户的消费信仰,增加客户粘性,这就是营销独特卖点的价值。

36、人传递的是价值以外的东西,可以归类为附加值,顾客永远愿意为那些超越他的期望并且持续专业的供应商持续买单

37、营销感悟:营销是:你是医生,客户是病人,你要告诉客户吃什么药,怎么吃,吃多少才可以把病治好!客户买的不是你的产品,买的是方案,买的是你帮他解决了困难,帮他实现梦想!帮他完成挑战。卖产品不要讲产品本身这么好,你要描述出购买产品后会产生什么效果!

38、【微信营销要点】

1、文案越短越好;

2、图片更重要;

3、统一昵称和标签;

4、借势;

5、找到热点话题;

6、主动寻找粉丝;

7、先让客户爽,后让自己爽;

8、建立你行业领袖的位置;

9、让用户进入你的微网站;

10、树立、监测你的品牌口碑;

11、内容营销,用创意内容吸引粉丝;

12、整合=传播力

39、营销感悟:消费者两大心理障碍:

1、会不会受骗?

2、买了不满意怎么办?人们之所以愿意掏钱,是因为你帮他解决了问题;人们之所以愿意掏大钱,是因为你帮他解决了大问题。财富是价值交换的结果。

40、营销的核心是什么?——信任!只要别人信任你,什么都好卖;别人不信任你,什么都不好卖!之所以要做品牌,就因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带来信任!

41、互动营销:一个卖蛋糕的,让顾客自己动手切,多少任意,凡是重量误差在一定范围以内的都免费,不用付钱,结果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42、人生8度:高度,决定事业;深度,决定智慧;宽度,决定理念;广度,决定思维;速度,决定效率;力度,决定能力;角度,决定方向;尺度,决定成败。

43、什么是客户:

1、客户就是朋友,客户就是总经理的客人。

2、我们是依附客户存在的,不是客户依附我们存在的。

3、我们不是通过服务在帮助客户,而是客户在帮助我们。

3、客户不是一个客观的数字,同我们一样具有偏见、成见的人。

4、客户不是我们事业的局外人,而是我们事业的局内人。

篇8:舒立平金牌店长培训4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个消息:一家蛋糕连锁店食品公司准备订购一批员工职业装。于是,他立即决定先下手为强,匆忙赶到那家公司。经过打听,他得知有位李副经理负责此事。当他敲开这位副经理的办公室大门时,一眼看见他正专心看文件。

李副经理见他进来,抬头示意他坐下,过了几分钟,李副经理才礼节性地问陈冬:“你有什么事情?”“哦,打扰您了,我来这里是关于你们公司订购服装的事情。我们公司专门为银行、酒店、企业设计和制作职业装,我听说你们想改进现在的职业装,就先来看看情况。

“是这样啊,在你之前也来过几家服装厂的业务员。但他们的服装设计大家都不满意,我们公司现在正在扩展规模,为了更加完善公司的CI系统,更好地体现公司的形象,我们打算要下大力气办好这件事。”

停顿了一下,李副经理又接着道:“所以,我们准备多让几家服装公司竞标,你回去尽快拿出你们的设计方案为吧。”

于是,陈冬急忙告辞赶回公司,他自己先搜集了大量关于职业装的色彩搭配、面料款式方面的资料,然后让设计师小方设计出几套方案来。去那家公司送设计方案的当天,陈冬把设计师小方一同拉上。他想这样有助于李副经理直观和详细地了解他们的设计方案,同时,也便于在他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本来约好的是下午三点,但当陈冬和小方走在半路上时,“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瓢泼大雨。因为害怕淋湿图纸,陈冬冒雨跑到商店买来塑料纸,将这些图纸里里外外裹了个严严实实。当然,陈冬却被淋成了落汤鸡,设计师小方一看,雨势毫无减弱的样子,建议陈冬给李副经理打个电话改天再去,可是陈冬却一脸严肃,说道:“这可不行,咱们怎么能不讲信誉呢?这可是商家之大忌。”

“可雨下这么大,出租车都找不到一辆,我们也算是尽自己所能了嘛。”

“尽心要尽到底,有诚意才会有收获,咱们今天一定要赶过去。”

当他们一路颠簸着赶到那家公司里,尽管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但李副经理一看,哟,这两人都成一对落汤鸡了,心里便涌起一阵好感来。他急忙递上一条毛巾,说:“快擦擦,快擦擦,哎呀,雨这么大,我还以为你们不会过来了,这可难为二位了。”

陈冬接道:“这哪的话呀,既然说好了,就不能失信于人,这也是我们公司做生意的一条宗旨,不过,我们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真是不好意思,耽搁您的宝贵时间了。”

这时,设计师小方已打开塑料纸,取出那几套设计方案了。三个人坐在茶几前,由小方详细讲解,还不时地停下来,听听李副经理的建议和看法,并在图纸上涂涂画画作些修改,这下可让李副经理心里感动极了。

陈冬从他的表情和语调上,判断出今天自己不虚此行,一定会有一些收获的。他相信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守信原则和尊重他人的良好素质起来了关键性作用,从而把眼前这位李副经理给吸引住了。

后来,李经理告诉他们,这次参加竞标的服装公司总共有六家之多,而且各家都势均力敌,使出了浑身解数,陈冬暗地里分析:自己公司的服装属于地方名牌,由此而产个问题,所以,从价格上来看,他们外于不利位置;而食品公司的那方面来讲,员工也大可不用讲究服装的品牌。

于是,陈冬感觉到这笔买卖要做成,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那怎样才能有所突破,最终取得主动权呢?陈冬决定多往这家公司跑跑,注意与公司的员工套近乎儿,跟他们聊聊天,留下一个好印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他无意中得知:李经理是个民主的人,每次有服装公司送来样衣,他都会首先争取员工们的意见,看他们的满意程度如何,他会先找几个身材较好的女孩子穿出样衣,展示给大家看,然后让大家发表看法。但是,众口难调,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套职业装取得所有人的一致共识。

这可是个不容忽视的信息,陈冬敏锐地感觉到有机可乘了,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计策:以后再去那家公司,顺便带几件公司新近设计出来的新款女士领带送给那几位试衣的女孩。嘿!这招儿可真够灵验的,小姑娘们一看到这些礼物都高兴得蹦蹦跳跳,还不时叽叽喳喳提出各种关于怎样着装的问题。陈冬便耐心热情地给她们讲一些时装潮流及设计方面的小技巧。使她们个个都听得入迷了。最后,她们主动表示,会在李经理面前帮陈冬多多美言几句。

陈冬送出公司的样衣不久,李经理亲自打来电话:“小陈,你过来签合同吧。我们就定下你们的服装了,员工们个个都很满意。“接着又说:“虽然价格高了点,但是穿衣服的人相中了,我也感到高兴啊,只要他们穿出好心情,穿出好心态来,我想这笑开销还是有价值的。”

“李经理果然名不虚传我早就听说您决策民主,尊重员工的意见,今天看来一点儿不假,我在这里感谢您对我们公司的支持与信任了。”

当天下午,两方就签订合同,皆大欢喜。

1、尽量多地搜集到与顾客有关的各种信息情报,做好准备,铺平道路,推销员不愁赢得

顾客的心。

2、推销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一些不起眼儿的小人物的作用,也许一桩大买卖就是因为

他们的作用而做成。

3、真诚、信誉是推销之本。

篇9:腰堡中学王立平同志事迹材料

——记腰堡中学英语教师王立平

她是腰堡中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200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带着她的职业梦想,来到腰堡中学这所农村初级中学,经过12年的努力工作,已经成为一名呼兰区十佳青年教师,哈尔滨市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教师,还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标兵。

她的职业耕耘之路,虽然脚印参次差不齐,深浅不一,有苦有乐,有欢笑也有烦恼,但每个脚印里都倾住了她满腔的爱心和辛勤的汗水。她接触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在小学时拿灭火器班级玩的、有带着青蛙上课堂的、有午休时间去校外坟地棺材里玩的、有自己的亲姐姐去世了,她还在班级里不知悲伤反而嘻嘻哈哈嬉闹的、也有上初一连“爸爸”两个字都写错的...。

多年来,她经历了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工作生涯让她切实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也让她对这个神圣的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慨,特别是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女班主任教师。

十几年来,她带着她的学生一路走来,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烈日炎炎下,她和学生们一起在校园内锄草,美化校园,花茎上的锐刺扎破了她的手指、胳膊,形态、颜色各异的虫子不时落在身上;下雨天,沿着泥泞的土路去网吧找学生;寒冷的冬天,迎着野外寒风去学生家家访,动员学生返校上课。精细的班级管理,对学困学生的

热情鼓励,对上游学生的适时表扬,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团队精神,她的学生在历年中考中,打破了腰堡中学建校以来的最佳纪录。腰堡中学2010年共考入省重点8人,市重点17人,其中她班就考入市重点以上18人。(比2012年全校考入的人数还多1人)。有5人被省重点录取,有两位同学考入哈三中,其中,她班的周碧璇被哈三中宏志班录取,她的英语成绩也是全区最高分116.5分。她执教的英语学科也取得了可人的成绩。她班英语及格人数为42人,其中110分以上10人,过百人数达20多人。总平均分居全区第三。这样让人欣慰成绩的背后,有谁知道对于一个农村中学女教师来说,又有少的心血和泪水呢?

在2013年的中考中,她再次打破了三年前她自己创下的记录,她班共考入省重点11人,其中8人统招,市重点以上20人,英语成绩100分以上近30人,平均分全区列第二。她班的王瑛楠同学单科语文成绩居全区第一。

那么多的学生,难免有一些学生的表现会令她上心。闫爽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升初的第一天,她就带有着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进入了班级。她让闫爽去擦黑板,闫爽竟理直气壮的说:“我不擦,我在家什么都不干呢”。在和同学交往上,闫爽也常常出口伤人,有时甚至出手打人;这股霸气,也带到与老师的交流上,跟老师顶嘴,上课接老师话,把老师气出教室。闫爽对学习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老师不在身边,闫爽能交白卷,平时就更不必说了。无论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或是声色俱厉的批评均无济于事,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可她又不忍放弃。对闫爽她是绞尽脑汁,她对闫爽进行了侧面了

解,知道了闫爽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患癌症去世了,母亲改嫁到了南方,自己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了解到闫爽的经历之后,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坚信自己更加的不能放弃闫爽了。于是,她在提高闫爽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闫爽比较爱画画,她就利用班级的板报给她展示的机会,鼓励、表扬闫爽。千方百计地创设机会让闫爽获得成功,细心注意哪怕是闫爽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慢慢的闫爽变了,上课能专心听讲了,纪律也有进步了,下课再也不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了,作业书写也有许多的进步了。

王老师的爱心、细心、耐心让闫爽找回了自己。后来的日子里,闫爽随她的妈妈去了天津,但距离却没有中断闫爽和王立平老师的联系,闫爽经常给我王立平老师发短信,而最常见的内容就是:老师,我想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王立平老师更加相信: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只有付出了“爱”,才能收获“爱”。

谁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王立平说那是情未到深心处。因为学生很简单,思想很单纯,他们没有成人的那种圆滑世故,没有成人的那种虚伪奸诈,他们有的只是一颗还未成熟的心。这颗心需要适时地注入教师的爱去关爱他,去温暖他。

王立平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坚持首先净化学生的心灵、以身示范,为此,她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认可。

当然,人无完人,在她的工作中也有遗漏,有失误,有时走弯路,有时做无用功,在合作时她也曾有过摩擦,业务水平还有待不断提高,教育理念还需不断更新,她深知是学校培养了她,也发展了她,优秀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始终坚信学校 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她自嘲道:“也许我不是一位好妈妈,不是一个好妻子,但却自认为是一位称职的教师”。她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但却在用心、尽心的呵护着她的每一个学生。她虽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壮语,但却拥有她对所有学生的爱,以及踏踏实实,永不变更的工作态度。

王立平老师认为:教师不是伟人,不能象伟人一样成为偶像,受人景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像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教师不能成为大款,因为教育是无功利可言的。相比之下,自己做的一切,是那么平凡,那么琐碎!但自己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教师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教师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王立平老师知道:人的青春是迷人的,迷人的风景却需要点点滴滴的付出,青春是有限的,有限的青春正期待着教师无私奉献,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因为有了教师的付出,学生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从娇枝嫩叶茁壮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找座位小学生优秀作文下一篇:贵州省情介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