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2024-04-29

“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通用8篇)

篇1:“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崇邑完小学生每天锻炼

一小时活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我校在场地小,器材少的现状下,以“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的,全校教师克服共同困难,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体卫工作机构

为了保证我校学生体育锻炼每天达1小时能落到实处,我校成立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工作领导小组:

长:瞿云花

副组长:李树标 李国雄

成员:杨燕、李金燕、李光艳、苏秀闲、王德新、廖宏、满江丽、赵影

二、活动安排:

1、学校每天1小时集体活动时间构成为:20分钟的大课间、40分钟的体育课、10分钟的眼保健操和课间活动,共为60-100分钟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2、加强宣传,营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舆论氛围。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紧迫性,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引起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

3、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培养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

学校首先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健康测试,并将结果归入学生毕业档案,如实反馈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4、将大课间活动、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体育课有机结合,保障学生每天锻炼达1小时以上。一是每天按时进行25分钟大课间活动锻炼,完成《跳绳》、《踢毽子》、慢跑步、广播操等训练。二是把课外活动45分钟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不得挪用或挤占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学校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分班依次开展跳绳、游戏、拔河、踢毽子、跳长绳、双人跳绳、单人跳绳、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迎面接力、往返接力等体育活动训练。三是每节课间休息10分钟督促学生自由活动、自由锻炼。

5、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会。

每学年至少开展全校性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会一次以上,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期期有比赛”。

6、加强学生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

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以上。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指导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卫生习惯,鼓励学生步行上学,步行回家,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达到锻炼的目的。

7、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增添体育设施,齐抓共管。

学校将广泛争取,节约开支,增加体育专项经费投入,增添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力争为学生锻炼提供足够的场地和器材。

8、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体育锻炼安全有序地进行。

学校领导小组将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对学生体育锻炼达标工作与体育教师、班主任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体艺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

三、明确工作责任

学校分管领导对体育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校长是学校体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省、市对学校体育各项规定,确保体育课、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得到落实

体艺处负责活动时间的安排落实、活动器材设施的添置管理等保障工作;体育组负责活动内容、场地器材的安排和方案的制定;政教处、学生会、团支部要发挥学生骨干作用积极协助做好活动的开展。

班主任、体育教师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责任人,大课间、眼保健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间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指导;体育课教学由体育教师按照有关要求负责组织落实。

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从活动计划的安排、活动器材设施的检修、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及医务监督等各方面要严格把关,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学校分管领导、分管部门、体育教研组、体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各司其责,履职到位;各相关部门、各任课教师要积极支持和关心学校体育的开展。

四、加强学校体育管理

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重要环节,学校将加强体育课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体育锻炼课是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有效途径,必须做到有组织形式、有人管,并认真落实。

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将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泛开展。

继续坚持学生体育竞赛制度,做到小型多样、定期开展与经常性相结合。

五、加强检查与监督 学校将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具体人员,明确有关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学期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随意停开、少开和挤占体育课时、拖堂、不能依法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部门负责人、教师,不能评优、评先。

学校体艺处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指导培训和监督检查。

学校将加强自身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任务分工,责任到人,责任追究,奖惩兑现。对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必须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同工同酬,教师担任体育锻炼课、课余体育训练、广播操、体育竞赛等工作奖合理计算工作量。

为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情况,学校将进行定期与不定期专项检查,对工作开展好的班级及教师,将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认真落实、敷衍了事、随意停开体育课和不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教师,第一次实行戒免谈话,如仍不能得到落实,学校将视为其年终考核不合格。

下关镇崇邑完小 2016年2月28日

篇2:“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中共中少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坚持“人人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能有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人员组织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学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校长亲自抓,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具体负责,学科老师协助组织管理好本班学生,做到齐抓共管,层层负责,切实抓好大课间活动。

三、活动时间及内容

1、活动时间:

(1)早操20分钟(8:20——8:40)

(2)课间操30分钟(10:15—10:45)。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

全过程,旨在全员参与,体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新理念。

(3)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15分钟(16:45—16:55)。

2、场地安排:

学校球场,如果温度太高,下午第三节活动课在教学楼下树林旁进行。

3、活动流程

(1)早操(地点:球场)。

整个活动20分钟,进场跑步由音乐指挥。(2)大课间(地点:球场)。

整个活动30分钟,进场跑步由音乐指挥,分为准备,放松带回(2分钟)等环节。

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准备、进场:首先是在富有号召力的《运动员进行曲》的乐曲中,吸引学生一起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其间学生有序上厕所并在教学楼下集合,然后在体育教师的指挥下有序进入球场。

第二环节跑步:在音乐的指挥下学生有续跳绳。第三环节分年级练习。

第四环节有序回归教室:全体学生回归队列,整理队形,有序地离开操场,并整理带回器材,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

上课铃声响后迅速集合站队,有组织的进入田径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锻炼,体育教师巡回指导。

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组织合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对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颇有益处,既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XXXX学校

篇3:“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2004年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 义务教育阶段, 一二年级由过去的每周3节调整为4节, 三至九年级调整为每周3节;高中阶段每周2节。随着这一规定的落实, 全国绝大部分学校都出现了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

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央7号文件) 下发, 各地纷纷采取措施, 加大投入, 解决中小学教师不足等问题。如江西省实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教师的缺编问题。河南省近年来在实施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中, 专门拨付一定经费用于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师, 使“特岗计划”中音体美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

据了解,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组织实施“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和器材‘配齐、达标’项目”, 其中的“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配齐项目”, 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音体美教师短缺和体育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但是,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从全国范围来看, 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

现状

记者前不久采访一所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时, 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的一番话道出了当今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的现状:

我校是重庆一所重点完中, 初高中加起来共有100多个教学班。现有体育教师18人, 按照重庆市中小学校一年级到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计算, 目前缺口至少在8人以上。

实际上, 我校目前只在高一、高二开设了3节体育课, 高三还是2节体育课。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师资不够, 根本开不起来课;另一方面是其他学科的课都排满了, 课程根本安排不出来。尤其到了高三, 压力太大, 像我们这样能开设2节体育课已经相当不错了。全国很多地方高三都没有体育课了。即便是按照现在的课时开课, 我校体育教师每周每人都得上20节以上的课, 这还不算代表队的训练和课间活动的工作量。除此之外,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 体育教师都必须到位。因此可以说我们一天到晚都在操场或体育馆里。按照规定, 初中14节、高中12节为满工作量。我个人每周要上20节以上的体育课, 每周超出7、8节。前不久有个很好的教研活动邀请我参加, 我想找同事帮忙带下课都不行, 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法帮忙, 最后只好放弃。唉, 现在想提高自身都成了一件很难的事。

重庆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 目前该市小学缺体育教师47%, 初中缺35%, 高中缺61%。

教育部最新统计表明: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多人, 按照国家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 还需要30万左右的体育教师。2010年, 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对全国10个省、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 发现在多数省市的一些按规定开足体育课的学校, 体育教师的课时量, 中学在18节以上、小学在20节以上甚至达25节。与其他学科相比,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属超高工作量。

行动

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重庆市体育与健康课规定, 每周一至十二年级全部开设4节体育课,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课时量为每周18节。按照这一规定, 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师配备的人数应为班数×4节/周÷18节等于人数, 我校现有73个教学班, 体育教师应为73×4÷18约等于16人。2007年之前, 我校只有体育与健康教师12人, 近几年陆续招入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生5人, 体育与健康教师达到17人。由于我校的教师编制没有满, 因此近三年先后招聘了10余名教师, 其中音体美等“小三门”课的教师就有7、8名, 基本满足了这些学科的教学需要。

为开齐开足体育课, 山东省青岛市近些年每年都要为每个区县配备10余名体育教师, 以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以即墨市为例, 前年该市招聘了18名体育教师, 去年又招聘了30余名体育教师。与此同时, 青岛市还对改行从事其他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进行“改行归队”的梳理, 让改行的体育教师回到原来的岗位或兼职教学。此外, 该市还聘任了不少兼职教师担任体育教学工作, 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针对全区教师总体超编1000余人, 学科布局不均衡 (超编缺岗) 的现状, 采取了对超编学科多余教师, 且有意愿、有基础的教师实行转岗培训措施, 合格者持证上岗;对小学教师部分转岗和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 进行为期一年的周五六日培训, 经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同时该区每年对缺编体育教师较多的学校给予少量入编, 增添新教师。

在配齐配足体育教师的同时,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将每天上、下午两次大课间活动上升为“大课间行为艺术”, 安排专门课时予以保证, 调动了校长和其他教师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积极性。洛龙区古城中学的刘爱贤校长对记者说:“‘大课间行为艺术’是我们校长的公开课, 每节课我都会亲自筹划备课, 和老师沟通、共同研究, 不仅有学期计划、课时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反思等, 还有优质课评比, 就连活动路线图我都得想好、设计好。”该区教育局局长张欣说:“‘大课间行为艺术’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体育’教师, 不仅很好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也更加丰富、有保障。”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 中小学校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有两个, 一是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体育课时;二是近10年来体育教师数量没有按课时比例同步增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 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对策一:破除体育教师配置的制度性障碍。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教师“整体超编, 结构性缺编”的情况。由于在招聘时注重理论和文化考核, 学校急需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因此被挡在门外, 而招聘来的语数外等其他学科教师却无法胜任体育教师的工作。基于当前体育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特殊政策定向或采用特岗招聘的办法补充体育教师。同时, 应细化教师的配置政策, 最好像规定师生比一样, 规定每个学科教师应配备的数量, 以改变学校将语数外教师放在重要位置予以保证甚至过度配置, 体育教师却缺乏严重的现状。

对策二:加强兼职教师培训。当前, 在体育教师缺乏的情况下, 很多地方都采取让其他学科教师转岗或由班主任等教师兼教体育课的做法。随着体育课时的增加, 这样的兼职教师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转岗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培训, 通过长期、有效的培训, 尽量使兼职教师达到合格体育教师的要求。

对策三:建立体育教师基本权益保障制度。在体育教师的课时统计中, 往往不包括早操、课间操和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等工作的时间。建议将此纳入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或每周课时中, 并使他们享有同工同酬的待遇。

对策四:施行行政问责机制。如果学校不能够配齐体育教师, 少开设甚至不开设体育课, 无论是学校, 还是对相应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 都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规定和问责机制。建议对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管理人员, 尤其是校长实行问责制度, 要把校长当作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出现问题唯校长是问。

难点二:场地太小如何锻炼?

在我国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面积较小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面临人多场地小的实际, 如何克服困难、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许多学校和地区在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中努力挖潜, 他们用实践证明, 小场地也能做出大学问。

现状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是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劝业场附近的一所学校, 学校仅有一片不规则的空地, 经过整修后成为学生上体育课、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 32个教学班。据校领导介绍, 按照天津市的有关规定, 每所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起码要达到5.4%, “我们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只有3%左右, 如此算下来生均体育活动面积更低, 远远达不到国家最低标准的要求。”该校领导面对现状, 显得十分无奈。

北京五中分校是一所纯初中校, 没有室内体育场地, 操场面积仅为2350平方米。现有初中3个年级, 34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600人, 每个学生平均只有1.5平方米的运动场地。记者采访该校时发现, 该校学生想要一起出操都不可能, 只能错时分开活动。

与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北京五中分校情况类似的学校, 在很多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比比皆是。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大量存在。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城市学校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的不足45%。以地市以上重点学校为例, 有300米以上田径场地的仅占30%左右, 有3个以上篮球场的仅占42%。如果以生均运动场地计算, 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的学校比例更低。

行动

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商圈的北京市灯市口小学共有学生1400名, 40个教学班。学校每天开设的体育课多达18、19节。原来学校只有两块篮球场、一块羽毛球场地, 学生上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都十分困难。近些年, 该校利用教学大楼在楼顶部建造了一个风雨操场, 学生上体育课、开展课外活动和冬季长跑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缓解了场地不足的矛盾。在“向上”发展的同时, 该校还就地“挖洞”10余米, 建起了一个两层的地下体育馆, 一层为球类馆, 有篮球馆、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在这里, 学生既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 也可以玩篮球、手球等;体育馆的另一层则是形体训练房, 以对学生进行体操练习和形体训练, 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该校体育教师商凤西自豪地说:“我校现有的地面、地下、楼上的立体化体育运动设施, 不仅满足了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需求, 还丰富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立体化的体育场地让我们由原来的场地不足, 变为现在的场地高质量、高标准, 保证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学生体质逐步得以增强。”

作为上海面积最小的区, 卢湾区有不少弄堂学校, 校园面积堪称“袖珍”。“最小的学校从头跑到尾也只有60、70米。”该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蒋平芳这样形容。为了克服场地带来的不便, 卢湾区的许多学校在形式和方法上创新思路, 采用蛇形、椭圆形等跑法, 节省了活动空间;同时各校都开发了跳绳、传递火炬、传送篮球、弄堂游戏等适宜本校开展的活动项目, 每所学校的活动内容都达10余种以上。小型多样、因地制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以班级为单位, 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队列练习。练习时, 每名学生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少, 而紧凑的节奏、锻炼的强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其他运动。学生们情绪高涨、乐此不疲。该校副校长赵岩认为, 有个大场地固然好, 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与小场地现实并不矛盾, 大小场地都可以有所作为, 关键要看大家是否重视。

重庆市广益中学背倚南山, 场地十分狭窄, 学生体育活动成了问题。不能在校内开展体育活动, 何不走出校门, 走进大自然锻炼身体?校长章显林和他的同事们想到做到, 在充分利用周边地形地貌设置学生健身场所的基础上, 该校精心组织、策划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一系列体育活动。每次活动前, 学校都会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讲授相关知识, 并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反复演习, 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允许出外活动。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指出, 超重和肥胖与青少年运动不足有直接关系, 运动空间不足往往还会导致学生的情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发现, 儿童的攻击行为80%发生在室内, 尤其是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查显示, 我国幼儿园人均空间面积0.3平方米, 而美国儿童的人均空间面积为2.3平方米。

解决当前城市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我国的多数城市学校, 建校之初很少考虑学生运动场地问题, 场地基础差, 难以改造。但现在仍然没有对许多新建校的运动场地大小做出硬性规定。在日本, 为确保学生的运动, 文部省明确规定, 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中, 运动场地不得少于校园实际用地的50%。建议制订城市学校建筑运动场地大小的国家标准和法规, 明确规定学生运动场地在学校总的用地中所占比例不得少于40%。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运动场应同时容纳全体学生做操之用。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平方米, 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平方米。”事实上, 这个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建议严格执行国家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的相关规定, 使运动场地标准成为遏制超大规模学校发展的依据之一, 全面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 注意开发老城区学校地下、屋顶、自然地势等空间资源, 打破对运动场地非篮球场、排球场不可的狭隘认识。最大限度地扩大学校运动面积。建议将扩大运动场地纳入到城市建设和学校改建规划中。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的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学校的体育场地资源还不足以保证所有学生的运动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体育资源, 如体育部门的体育场馆不能向学校完全开放。建议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公共体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实现校与校之间, 学校与社会场馆之间统一协调的共享活动, 让每个孩子最大程度地享受教育体育资源。

难点三:缺少器材咋样玩得好?

日前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时发现, 由于体育器材缺乏, 许多农村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除了跑步和极少数运动外, 很难开展其他体育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器材可用。体育器材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瓶颈问题。

现状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翟镇镇圪当头小学共有274名师生, 学校没有一块正规的场地, 全校师生按体操队形站立都排不开。学校只有一个18米长的篮球场, 距离标准篮球场差了8、9米, 篮球场有一副用了10余年的篮球架子, 经过多年使用, 篮板已换过好几回, 架子也焊过很多次。学校大的体育器材还有3个足球门, 可是由于场地小没地方摆, 现搁置在一边。谈起学校的这些“家当”, 该校校长郭学荣忍不住“一声叹息”。她告诉记者, 学校另有3个乒乓球台子都是用洋灰自己砌的;有3副羽毛球拍子, 羽毛球场地就在篮球场中。学校甚至连排球都没有。前两年, 学校为了开展活动买了50根小跳绳, 去年又添置了10根大绳, 算是充实了一下。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 学校动员学生自己缝制沙包、用松紧带做成橡皮筋, 孩子们倒也乐在其中。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教育局体卫艺股股长武治军告诉记者:“三年前, 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只有不到50%。近年来, 河南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投入和配备, 使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达标率已接近80%。但在一些农村小学差距还是很大。”

据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总体达标率在28%~35%之间, 农村达标率更低。2008年、2010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对河北、海南两省四个地区的抽查表明:学校体育器材能够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中体育器材有关规定的不足50%, 农村达标率不足30%。

行动

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 用于农村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说:“我们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不低于省级财政拨款1/2的专项资金, 扶持当地农村学校, 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 不得挪作他用。同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专项资金到位三个月后, 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对使用效率低下的单位要采取措施, 督促专项资金使用的落实。”

北京市密云县近年来累计投资1.85亿元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200米、400米标准塑胶操场56块;建综合体育馆5个、篮球场60余块;配备各类体育器材11万件 (套) ;为全县中小学统一配备学生体质监测设备及体育器材13000多件 (套) ;鼓励学校自制体育器材约计7000余件, 使所有学校全部配备篮球架、足球门、乒乓球台、单双杠和其他教学所用、学生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同时, 各校按照“每年投入不少于2%的经费用于体育工作”的要求, 及时更新、添置小件体育器材, 满足了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记者日前在该县看到, 每所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摆放在操场或体育馆等活动场地内, 学生随时可以拿起篮球、排球打起来, 拿起足球踢起来, 拿起跳绳舞起来。该县教委主任李钟勤认为, 器材摆放到场地上, 看起来只是方便了学生锻炼,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 近几年用于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的投入约353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修建篮球场8个、排球场27个, 配备田径及课外体育活动器材45项、8000余件, 总计投入80万元。对促进全旗中小学体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广东省湛江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就利用废旧轮胎、废水管、废渔网等在农村中小学校建立了“快乐体育园地”。在这里, 一些“废物”成为障碍跑、攀爬、绕桩等的绝好器材, 不仅变废为宝, 还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全国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纷纷效仿, 使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一位县体卫艺专干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省里加大了投入, 但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口依然很大, 加上体育器材很多都是易耗品。因此, 按《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最低标准的要求, 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至少在60%以上。”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 近10年, 随着中国义务教育的推进和教育均衡化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 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但就全国而言,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置工作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策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经费投入, 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经费纳入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算中, 将其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策二:在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投入中, 必须将体育场馆建设经费和日常体育器材经费区分开来。目前, 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存在重场馆设施建设、轻锻炼器材购置的现象。运动场馆的建设和大型固定器材的购置占用了巨大的资金;实际投入到日常体育器材、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的所占比例极少。事实上保证日常所需的器材, 如篮球、足球、跳绳等, 对体育教学来说更为重要。

对策三:目前, 学校体育器材购置及补充缺乏制度保证, 是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008年、2010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发现多数地区学校体育器材的购置和补充, 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建议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投入经费在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对策四:近年来, 学校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过程中, 由于没有专业人员, 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参与, 采购到的体育器材往往在质量、规格上不适合学生使用,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建议今后让体育教师参与到学校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工作中, 以保证体育器材的规范和高质量。

“安全”绊住学生腿脚?

近日公布的“2010年上海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表明:学校伤害事故主要由运动及学生玩耍打闹引发。学生课间打闹玩耍致伤的有401人, 在校内体育活动受伤的有685人, 均为轻微伤和轻伤, 其中骨折的占56%, 比上一年上升2个百分点。报告认为, 加强课间秩序的管理和体育活动的引导非常重要。

现状

“我是一名市直属百年老校小学的副校长, 分管体育和后勤安保工作。作为学校的负责人, 校园安全一直是我最关心和头痛的事儿, 尤其是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最让我头痛。因为这些事情经常发生, 防不胜防!”

“去年上半年, 我校六年级的一堂小篮球课上发生了一件事:几名学生在课外活动打球时玩得正欢, 其中一名学生突然冲向另一名学生并用力一推, 后者一下撞到了篮球架上, 头上撞出了一个大包, 眼睛也撞开了一条血线, 缝了好几针。原来这几名学生在玩球时起了争执, 最后竟动起了手。事后, 受伤学生的家长将肇事学生告上法庭, 要求赔偿。由于不满法庭的裁定, 受伤学生的家长一直与肇事学生及家长反复纠缠。等到孩子毕业了, 其家长没有了顾忌, 干脆将学校也告上了法庭, 认为学校要负连带责任, 并提出巨额赔偿的要求。折腾了近一年, 事情才平息下来。”

“学校安全实行的是一票否决。作为第一责任人, 学校的一些安全事故, 如校园踩踏、食物中毒等已经让校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校长经常旁敲侧击地对我说:‘别再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出现安全问题了。’我心领神会, 嘱咐学校的体育教师, ‘体育课只要能上就行了, 千万别搞什么花样, 搞出问题就麻烦了。’于是, 学校的单杠、跳马等器材被收进了器材室, 各种球也被‘束之高阁’, 冬天只组织学生进行长跑。别说, 还真管用, 快一年了, 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时都平平安安, 没有出过什么事故。只是校内的‘小胖墩’和‘小眼镜’越来越多, 冬天感冒的学生也有所增加, 真不知道我是不是该为这些问题负责。”

行动

1998年1月11日, 中国教育报在《社会周刊》头版刊发的《94万索赔案》一文,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是根据一起体育课上发生安全事故而引发的官司所作的一篇报道。该报道最终推动了全国第一个有关校内事故处理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该文作者金志明认为, 保障学校权益必须立法。

为了解决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后, 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定。“这些法规的出台对学校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位老体育工作者如是说。

体育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 校长最头痛的是家长无休止的纠缠及漫天要价, 一些学校根本无力支付高额的赔偿。因此, 最简单的应对办法就是少开或不开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课。为构建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四川省江油市建立和完善了“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实行由学校统一购买意外伤害责任险的办法, 经费在公用经费中列支。2009年, 该市77所学校的10.7万名学生均购买了校方责任险, 参保率达100%。与江油市一样, 近年来,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为学校上了校方责任保险, 为学校解除了后顾之忧。

有关专家指出, 学校意外伤害事故不可避免, 管理到位却可以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邯郸市赵苑中学李杰业老师和他的同事们, 每次上课或体育活动前, 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学生充分活动开后再进行正课或活动。同时, 他认真示范每一个动作, 使学生建立稳定的动作表象, 避免了学生因错误动作而引发的伤害。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在运动前, 都会提醒学生做检查。如在体操教学前, 钥匙、胸卡之类的物品不要放在身上;进行跑步教学时, 要求学生检查鞋带或脱去外套, 使其便于运动。同时要求体育教师经常性地检查活动场地、器材。每次上课前, 特别是教学内容为器械类项目, 如体操项目时, 体育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器械设施。

江苏省南通中学在给入学新生作体检时, 为检查出有心脏病、血液病、哮喘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建立档案, 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学校制订了应急预案, 当学生出现状况时, 学校会及时送其至医院救治, 并由法治副校长介入, 通过合法程序解决问题。该校体育教师潘雪峰说:“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以学生为本, 用自己的爱心、细心、敬业心去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组织好每一次体育活动,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就会降到最低。”

对策

北京市京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毅认为, 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需要从几个层面加以解决:

对策一:加强立法。教育部于2002年6月25日发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这一行政规章的颁布, 对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 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只是一个部门的行政规章。校园安全需要由《校园安全法》这类法律武器来捍卫。

对策二:守法。学校或教育部门在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首先要厘清自己的责任, 如果无过错就不应当承担责任, 学校应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很多校长是“怕”字当头, 出了任何事都“以和为贵”。同时, 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对学校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氛围, 相反动辄将一些不满和私愤发泄到学校, 令校园成了人人指责和“欺负”的对象, 使得众多校长到了谈安全“色变”的地步。

对策三:管理到位。学校在平常的管理中要做到位。现在一些学校为了美化校园、办学上档次, 处处加以硬化。学校的器材设施, 如单双杠下面不是沙坑或软垫, 而是铺上了地砖一类的材料, 为校园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对策四:建立保险制度。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所有学校都为学生上意外伤害险或校方责任险等, 以减轻学校和体育教师等因意外伤害事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篇4:每天锻炼一小时

摘 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全体学生参与的一项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放松了学生的心情,同时使身体得到锻炼。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活动的出入管理、活动的内容选择及评价机制。

关键词 大课间体育活动 出入管理 内容选择 评价机制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指学校在上下午课间安排大约25-30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全校师生进行体育锻炼。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有别于体育课的一种由全校师生参与的一项体育活动。通过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不同种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从室内解放出来,放松心情,积聚学习的热情和动力。随着《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全面启动参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大课间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成效取决于完善的组织管理及评价机制。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出入管理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性活动,在铃声响起的一刹那,一千多名师生将奔向操场。因此,有序的进场和退场都显得十分关键。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政教处都要组织各年级级部主任、各班班主任、体育教师等相关人员磋商,就每一个年级、每一个楼层、每一个班级的进出顺序进行安排。

为确保安全,全校还组织师生先期进行了一场演练。通过预演,使各个班主任、各班同学明确自己的行走顺序,遵守规范,做到了进场、出场安全有序。

实践证明,这种前期的组织是有必要的。在课间操、体育课,甚至学校组织的紧急疏散消防演习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行动中井然有序,做到了从容而不慌张。学生们在军训中得到了锻炼,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了实践。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突发性灾害事故面前也会从容面对。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全校性的学生活动,其内容的选择多种多样,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依据季节选择内容、依据兴趣选择内容、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需要选择内容,使大课间体育活动趣味横生。就我校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一般有以下内容可供选择。

(一)慢跑

慢跑在冬天的季节是一个很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按年级、班级为单位,围绕校内行车道及操场跑道开展活动,整个校园到处都是学生的身影。

慢跑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做很多的前期准备活动,因为不是激烈运动,学生大多能够跟得上、跑得欢。而围绕整个校园的跑步活动,既达到了锻炼目的,又使学生对校园增进了解、增加了感情。

慢跑无形中还对班级提出了要求。每个班级在慢跑活动中的队伍是否保持队列整齐,是否做到了遵守纪律,做到不随便讲话,不嬉笑打闹等。在班级中比一比,在年级中比一比,在全校中比一比。我们随着“骑马舞”音乐,慢跑给我们更多的收获与快乐。

(二)跳绳

跳绳作为体育中考项目,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耐力有一定的帮助,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数量,跳的好的给其他学生做好示范引领。

一般来说,学生经过简单的教授就能够很快掌握跳绳的技巧,每跳一次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成功的体验。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跳绳项目所规定的数量上的要求。

跳绳还是一项可以作为表演的集体合作的项目。在音乐的伴奏下,可以跳出花样,跳出特色,在学校活动中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

(三)拳术

武术是我国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就拳术来说就有多种套路。根据我校师资情况,我校另辟蹊径,集中开展了太极拳、武术操训练活动。

太极拳与跑步和跳绳相比是静与动的对比,别有一番风味。太极拳项目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蕴涵无穷的力量,往往一套拳术完成,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全校师生打太极,这常常成为一个风景。虽然没有专门穿着传统的打太极的服饰,但学生们的一招一式,同样给人善心悦目的感觉。学生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也体验到这项活动的乐趣,还在家里做起了父母的小老师,对推广中国武术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韵律操

韵律操,健美操是通过肢体的动作展现美的运动,在音乐伴奏下,人的肢体编造出一幅幅美的画卷。

韵律操、健美操对学生来说要求相对简单,一般按照口令身体伸展到位即可。一套韵律操掌握后还可以换成另一套。体育组老师还精心选编绳操等轻器械体操,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

我校的韵律操、健美操已经成为一项品牌项目,每个年级都有一支健美操表演队伍。在市、区举办的健美操大赛中,都能脱颖而出,为学校争得许多荣誉。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非常丰富,关键看是否适合本校的学生,是否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否能够成为学校体育的特色,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因此,要合理安排内容,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要不断创新,使学生常玩常新;要考虑季节与天气因素;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结合学校实际,形成特色。还要注意做好安全措施,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机制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同时身体得到一定程度锻炼的活动。由于这项活动属于集体活动,更多的是对班级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项活动的得分影响着对班级考核。因而与其说是对班级提出要求,还不如说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一般看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可分为参与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延时性评价三种。

(一)参与性评价

重在参与。参与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所表现出来出勤情况、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指标考量。主要看每个班级是否做到全员性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之中,是否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等方面,是一种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二)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体能、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动作要领的接受能力、对音乐节奏的准确诠释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现实状况,促进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过程性评价不在于给学生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

(三)延时性评价

延时评价是指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是追求一个短期的效果,而在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它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对学生而言,多给学生一个分数就是多了一份鼓励,多说一句赞美的话,孩子会永远记在心间。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不是学科考试,不需要过于苛刻的要求。这种延时性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创设和谐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氛围,使学生的体育激情处于最佳状态等方面无疑有积极的帮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我们认为,由于这项活动的特殊性质,评价应该更多地聚焦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这项指标上来,而不是成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一项指标。学生真正地从教室里走出来,认真地完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大课间体育活动就已经是事半功倍了。

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的很好,不能求全责备。重在参与,基本合格就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标。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学生及家长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满意程度,体育教师的自我评价等都是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需要考虑的内容。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我们认为应该形成合格及优秀的评价观,让更多地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应该公平公正,即时可靠。通过评价,发现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5: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我校在场地小,器材少的现状下,以“让每个学生都身体健康,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的,在全校教师克服共同困难,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活动理念:让人人参与运动、让人人拥有健康

一、活动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将体育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技艺的机会,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全校师生体育文化素养。

二、活动时间的安排:

活动时间:6:40——7:00早操

9:35——10:05大课间

16:00——16:30根据学生爱好自选活动

三、活动内容的安排:

6:40——7:00(早操):

跑步。

9:35——10:05(大课间):

班级活动、广播体操、自编操、列队周

16:00——16:30根据学生爱好自选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跳绳、呼拉圈、沙包、跳高、踢毽子等。

五、活动要求:

(1)集队活动,遵守秩序,听从调遣。(2)各班主任负责体本班学生安全。

(3)根据不同年齡段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乌梁苏小学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用强身健体的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积极践行“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磨练青少年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结合我校体育工作实际,特制定阳光体育长跑方案。

二、活动主题

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

三、阳光体育长跑工作分工

1、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阳光体育领导小组。

长:李林山

副组长:钱红梅

章建萍

谢志鸿

成员:谢文兵、陈彤、李志刚、夏彩香、王秉琪、唐庆良及各正副主任(负责组织班级学生长跑时的秩序和安全。并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不怕困难等方面的教育工作)

2、召开会议,明确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研究并制定阳光体育工作计划,做到分工明确,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保证阳光体育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学校与班主任教师签订阳光体育长跑安全责任书,确保学生安全。

四、采取措施,保证活动的开展。

1、召开师生阳光体育活动动员大会,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及时把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典型事迹以信息形式报送中心校。

2、做好准备活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与班主任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

3、加强卫生保健工作,教育学生注意饮食、饮水卫生,有效预防传染病。

4、活动结束后,学校开好总结、表彰会,表彰阳光体育活动优秀班集体和不怕困难坚持锻炼的学生。

5、定期搞好阳光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6、班级班主任带领由体育委员做好学生每日长跑活动情况记录,长跑活动结束时,统计每个学生冬季长跑的总里程。

五、活动具体安排:

1、各班班主任教师负责本班学生的纪律、安全教育工作。

2、不能随班级进行长跑的学生在校园内慢跑或快走,身体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跑步的,可以实行免跑。跑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在学校操场按八路纵队进行。

4、具体运动量:五六年级5圈,三四年级4圈,一二年级3圈。

六、评选与表彰

篇6:“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健康第一’思想为工作方针,以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基本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加强领导,务求实效,在快乐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合作、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并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优化课间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大胆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真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快乐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的全过程。

2、科学性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安排大课间的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实效性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层次特点以及师生全员参与场地器材需要的实际,快乐大课间活动开展内容暂定为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游戏、跳绳、踢沙包、毽子,跳皮筋、做课间操、眼保健操等传统体育项目。

三、健全组织机构:

组 长:周文海

副组长:杨永生

姬天银

余辉

赵华元

尤海燕

成 员:体育教师 班主任

联络员:各班体委

项目指导:张龙雨

后勤保障:张峰

王一章

四、活动时间安排

1.周一至周五上午9:40--10:10,下午14:00--14:30.2、晴天和下雨天(或无法进行室外活动时)按教务处安排课表分开进行。

五、活动要求与管理

1、大课间活动要力求做到“五落实、六到位”即值班领导落实,每班活动器材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时间落实,带班教师落实;领导督促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各方协调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参与人人到位。

2、在校学生全员参与,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活动者,需向班主任递交请假条。

3、各责任人和班主任要确保活动有序开展,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预见,做到防患于未然。

4、各年级活动内容可以轮换,可以打破年级界限。每次大课间活动的体育教师以及各项目责任教师、班主任要提前到位,做好准备工作。

5、各项目活动要在规定的区域进行,各项目各班级责任人要和学生一起坚守活动阵地。

6、如活动有变化,学校及时通知各班,遇有雨天、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室外活动时,各班主要应以室内练字,猜谜语,优秀古诗文朗诵、背诵活动、舞蹈、小制作、手抄报、棋类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室内活动每班具体做什么,应以学校教务处安排的课表为主要参考。

7、班级因特殊原因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集体活动,应向年级组长请假,报分管校长批准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方视为正常(以文字依据为准)。

8、对组织不力,监管不到位,造成学生人身伤害者,损失由责任教师本人负责。

六、活动器材配置

1、各班根据学校活动的课表安排可向体育器材室提前预借当日活动器材,活动结束前五分钟必须交回体育器材室,各班不准自行保管。

2、各班不能利用此活动收取任何费用但可向学生收集适合本班学生运动的实用性运动器材,如:象棋等。

北云门二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职责

1、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活动安全防范知识。

2、按《方案》和课表要求组织本班学生提前准备活动器材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检查学生运动着装,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协调体育老师合理安排运动量。

4、出现意外伤害事故,要配合学校严格按照《学生伤害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进行妥善处理。

5、做好学生考勤和活动记录,向学校提合理化建议,随时接受检查评比。

北云门二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安全守则

1、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穿运动鞋,着宽松衣裤,尽可能穿运动服装。

2、在指定场地区域进行规定项目(指学校或班级安排)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扰乱活动秩序与纪律。

3、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报告老师并办理好请假手续。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出现互相吵闹、争执、嘲笑甚至打架等现象。

5、对违反活动秩序,不遵守活动纪律学生将作出严肃处理。

北云门二中快乐大课间活动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方法

1、伤情发生后,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处理,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并送学校医务室进行护救。

2、学生伤害严重,必须立即上报学校并由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班主任需全程参与处理。

3、保护好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特重大的伤害事故及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篇7:“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教体艺[2011]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切实保证、合理安排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坚持“键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二、活动主题:

阳光体育、健康成长

三、活动方案:严格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根据通知要求,我校根据市中小学课程计划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严格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即各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早操或课间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由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体育活动课等活动时间组成。

1、早操:每天早上7:00——7:20早操; 雨天(室内操);

2、眼保健操和课间操每天上午9:30——10:00为大课间活动做广播操和自由活动,下午

第2节课间做眼保健操10分钟。

3、体育课:每周3节体育课,共135分钟;

4、体育活动课:每个班级每周至少开展3次体育活动课,共135分钟,在下午课外活动安排。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9月广播操比赛,10月校秋季田径运动会,10月阳光体育广播操比赛,11月至5月校内分年级班级篮球赛,12月至3月阳光体育冬季长跑,3月阳光体育迎春长跑比赛,6月组织乒乓球赛。加强课外体育训练,认真组织参与市、区阳光体育各类比赛。

四、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组长:张士忠

成员:罗东平万伟平杜小松陈华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二)明确责任,切实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保障

根据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要求,配齐配足体育教师,认真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学校领导负责活动落实的统一领导、协调、保障,相关处室协同配合。摸索“多元一体” 体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体质。体育课堂教学为主线,早操、活动课、体育课外辅导、学生体育类社团和体育各项竞赛为补充,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为提高,多元一体,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桌等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创设条件,学习与巩固

体育技能,提高体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加强检查和安全管理

学校在组织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中,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从活动计划的安排、器材设施的检修、内容的选择、过程的组织管理及医务室监督等方面严格把关,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监督电话:2333685

文峰中学体卫艺处

篇8:“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2007年, 南京市教育局颁布了《关于确保全体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的实施意见》 (宁教体[2007]42号) ,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2009年9月1日, 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正式实施, 规定中小学应当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关注中小学生体育活动, 增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再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国力空前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改善。然而, 由于环境污染, 营养过剩、生存压力增加, 加之运动量不足等因素所引发的各种疾病在全球不断蔓延, 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 我国已完成多次大规模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显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部分反映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的指标数据呈现上升的趋势, 而部分反映机能和体能的指标数据则呈现下降趋势。青少年的健康体质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 是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青少年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 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 为社会进步发展添砖加瓦。青少年的较量就是国家未来的较量,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隐患也是民族未来的隐患。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 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 (含体育课) ”。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京市中学生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 借阅大量相关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 以及文件、通知, 为本文的设计构思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2.2、访谈法

拜访有关专家, 听取专家们对本课题的意见, 就有关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相关问题, 参考专家们的建议。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 遵循体育科研的基本要求, 设计了问卷, 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符合科研的需要。

3、结果与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影响因素, 笔者设计了“中学生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影响因素调查表”, 列出24条与运动参与有关的影响因素, 并让受调查的学生给各个因素按照重要程度进行了评分。

3.1、在因子分析之前, 进行KMO值计算, 以检验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而言, KMO越大 (越接近1) , 表示题项间的共同因素越多, 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2、用因子分析里的主成分法提取公共因子, 取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 我们获得了特征值大于1的5个主因子, 累计贡献率达78.195%, 已达到涵盖总体的信息量的基本要求。

3.3、在确定的5个主因子中对24个原始变量归类, 并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各种因素负荷进行处理, 取因子载荷量大于0.60水平以上的进行归类, 把24个原始变量归类在5个主因子上, 按各主因子中载荷量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进行主因子命名。现将它们依次命名为:因子一 (F1) ——压力因子;因子二 (F2) ——目的因子;因子三 (F3) ——心理因子;因子四 (F4) ——师资因子;因子五 (F5) ——外部因子。

3.4、因子一 (F1) ——学习压力因子

从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 10、15、16、22被归为主因子一 (F1) ——学习压力因素, 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首要因素。

社会发展、时代变迁, 社会竞争愈发的激烈, 原本专属于成年人的烦恼——压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孩子身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衡量一个学校的实力主要还是看升学率, 评价学生的优劣主要还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经调查发现, 南京市中学生每天要上8次课左右, 有的甚至要上晚自习。可以说中学生一天的时间除了睡觉大部分都用在学习上, 导致学生体质下降, 身心发育受到伤害。

3.5、因子二 (F2) ——目的因子

从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 1、4、6、7、12、24被归为主因子二 (F2) ——目的因子, 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次要因素。

目的的含义是指行为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和需求, 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 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和要求, 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目的是否清晰、明确, 直接影响行为的过程效果和最终的结果表现, 参与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需求明确了目的后, 参与到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就会有动力, 就会有所要求的去参与和完成, 对于学生长期参与体育运动就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6、因子三 (F3) ——心理因子

从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 2、3、18、20、21被归为主因子三 (F3) ——心理因子, 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三大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一个学生对于自己有着浓厚兴趣的科目, 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学习, 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 即使被强迫去学习, 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所谓体育兴趣, 是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 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所以说如果学生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 就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并带着疑问参加体育学习和进行身体锻炼, 会以特别的专注和极大的热情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各种问题, 以及用灵活、新颖和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 从事体育活动。通过调查可知, 南京市中学生对待体育的兴趣整体上还是比较高的, 给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态度”是指个体对待外界对象 (包括任何事情) 较为稳固的, 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的心理倾向。所谓体育态度, 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也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端正的体育态度, 可以让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 就能够克服怕吃苦受累的思想, 就能够不断的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 就能够坚持不懈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锻炼身体和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3.7、因子四 (F4) ——师资因子

从表7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 5、13、14、17被归为主因子四 (F4) ——师资因子, 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第四大因素。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当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起到指挥和领导的作用。因此, 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

首先, 要考虑的是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其次, 要考虑的是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 包括组织方法、负荷控制、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等;再次, 要考虑的是教师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 这些因素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同样有一定的影响。

3.4.5、因子五 (F5) ——其它因子

从表8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 8、9、11、19、23被归为主因子五 (F5) ——外部因子, 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五大因素。

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与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紧密相关的。通过访问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得知, 在南京市的中学中, 仍然有很多校领导不是很重视学校的体育活动。他们认为, 必须开展的简单开展, 能不开展的就不开展。部分校领导对于体育的不重视还体现在对体育教师的待遇上, 同工不同酬, 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对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不利的。

场地器材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保证, 场地器材是否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需求, 将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调查可知, 目前南京市中学场地器材条件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否则将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效的提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父母的生活习惯、方式、兴趣爱好、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影响作用, 是无形的教诲。如果父母喜爱体育运动, 孩子从小受体育氛围的影响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是自然的事情, 一旦有了兴趣孩子将会自觉、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 为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 加强运动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及运动损伤急救措施的普及, 将会大大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和损伤的程度, 从而减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抵触心理, 有利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落实。

4、对策

4.1、强对体育的认识和宣传, 深入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加强体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让社会大众认识体育的本质, 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外界氛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理念应该进一步地贯彻落实。国家的繁荣昌盛,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民族的繁衍生息都与“人”密不可分。青少年阶段是“人”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 对于以后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所以中学阶段要把身心健康放在首要的位置, 深入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到实处, 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4.2、大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 促进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

教育行政和主管部门要对学校进行督导和监督, 不定期的检查学校对各种政策的实际落实情况, 对于落实到位的学校要进行褒扬和奖励, 对于落实不好的学校要进行批评和惩罚。只有监管到位, 才能确保政策有效的发挥效力, 才能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4.3、大中学体育经费的投入, 有效改善中学体育基本条件

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必须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有了经费的保障, 学校体育活动才能可持续的开展。此外, 学校的应该增加场地器材经费的投入, 来购买器材设备, 建设运动场馆, 改善场馆条件, 满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场地设备如果达不到标准, 将影响到体育课教学质量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要根据国家规定要求, 并且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添置, 尽量满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 切促进中学“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的落实。

4.4、发体育资源, 组织体育赛事, 扩大体育影响, 营造体育氛围

学校应该积极的发掘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 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活动形式, 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完成教学目标。学校应该多组织不同种类的体育赛事, 满足学生多元爱好和需求, 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还要扩大赛事的宣传, 造成一定的影响力, 让社会和学生的家长也了解和肯定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从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4.5、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水平, 提高工作积极性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通过调查得知, 南京市中学近些年体育教师编制增加的数量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缺口, 不能有效满足学校的体育工作的需要, 特别是要求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后, 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十分的普遍。因此, 增加年轻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措施, 此外, 改善现有教师的待遇水平, 改变与其他科目教师同工不同酬的尴尬境地, 有效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将是有利的。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南京市中学生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可以归为五大方面, 按照重要的程度依次命名为压力因子、目的因子、心理因子、师资因子和外部因子。对策如下:1、提高认识认识, 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加大监管力度, 促进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3、加大经费投入, 有效改善中学体育基本条件;4、组织体育赛事, 营造体育氛围;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南京市,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参考文献

[1]祝蓓里, 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5月第l版.

[2]川曲宗湖, 尚大光.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11, 第1版.

[3]陶文建, 林志浩.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探究[J].体育师友, 2005 (4) .

上一篇:保化监管工作总结下一篇:致立定跳远加油稿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