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诞生一次教案

2022-07-10

教案是为教师设计使用的(一般不向学生公开),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印发给学生),教案和学案的统一设计要体现两者的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每天诞生一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每天诞生一次教案

《每天诞生一次》教案

每天诞生一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文章表达出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表达出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世界上有没有一种事物每天都诞生一次呢?

【没有,每个事物只有一次生命,这不可能。】

【珊瑚、化石那样每天在变化的就是每天诞生一次。不过,要这么说的话很多东西也都是这样的,所以应该算是变化,不是诞生吧,因为没有产生新的生命呀!】

师:大家的思考和讨论都很好,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可以每天诞生一次的事物呢,还要靠大家多多学习和探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板书:每天诞生一次;作者是周涛】,作者要告诉我们—你和我,就是每天诞生一次的。

师:这篇美文的作者是周涛,让我们共同了解他,哪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

二、简介作者

周涛:1946年生,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出版诗集、散文集四十部。曾荣获第二届、第三届、第七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全国诗集、散文集奖,鲁迅文学奖及多种奖项。其散文粗犷、雄浑、直露,具有相当浓厚的思辨色彩。

师:阅读美文,分享感动。让我们走进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文章表达出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师:我们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我们知道每个人一生只诞生一次,可作者为何这样说呢?亲爱的同学们,请大声朗读一遍课文,是否能找出你的答案呢?请你初步理解文意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不懂笔墨不读书,请拿起你的笔,标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中心句、关键句)。【课件】

三、整体感知

师:这些字,你能读对吗?

1、朗读下列词语

不啻() 喋喋()不休轮廓() 酣畅淋漓()() 揾()譬()如蹒跚()()

师:好,是每天诞生新的生命吗?对!文章并不局限于写“事件”,而是在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感悟。作者不是一上来就写的“诞生”,而是写的早晨醒来之后的感想,“我又活过来了”想象新奇,构思奇特。“仿佛---早晨”是比喻句,形象地写我早晨醒来的特别感觉----被重送给光明的早晨。如果黑暗喻死亡,那早晨就是生命的开端。抒发了作者从黑暗醒来后的无以言表的愉悦之情。

“谁把我唤醒的?”第3段作者揭示是生命自身的力量唤醒了我。那请看【课件】

三、研读课文

1、早晨醒来之后,有哪些独特的感受?作者有怎样感想? 师:生命在清晨异常有力,它的召唤不可抵拒。就像是重又诞生了一次那样。

2、本文中“诞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新鲜”呢? “诞生”就是生命在每天醒来时的新鲜感觉。“新鲜”意味着“诞生”。

师:“早晨并不新鲜,新鲜的是生命在醒来时的感觉。”生命经过一夜的休眠之后,在早晨在光明重返大地的时候苏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生命有了希望,有了活力。因此,当然它不是因为早晨而新鲜,是因为它是生命的开始而新鲜。所以“新鲜”意味着“诞生”。 这一句是全文的灵魂。

接着作者没有去描写早晨的现象,而是在第5段述写自己对于早晨特别新鲜的感觉“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对光亮的感激。”这是对生命的珍惜,也是对诞生的一种注解,每天都是新的生命的开端,而不是旧生命的重复。光明,在人类生活中,都是努力奋斗的结果,可是早晨,却是“不点就亮”的。

师:所以第七自然段中说“这真不啻是诞生了一次”。那作者就接着就从哪些方面感到自己的生命如同重生了?(你能从文中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吗?)

师:对,在5段后充分地展开了“我”在新的一天“诞生”之后的活动,即“诞生”后的表现“首先是我想说话,接着我静默下来--,然后我低声哼起一支熟悉的歌---并且在这一部分作者还写了自己对哭的感受。”让我们仔细体会作者的这些情感: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真不啻是诞生了一次”?

【极想语言交流-思维之美-常被歌曲感动-不为男儿哭而羞耻】 “诞生后的表现:⑴起身、刷牙、洗脸—倍感欢欣;⑵说话-生

怕丢失了它;⑶静默、哼歌、看书---温暖、感动、舒服;⑷哭—舒服、不值得羞愧”

第8-11段写了自己“极想语言交流”,这几段作者用诙谐的语言写了自己的生命感受。先是和妻子说话,妻子不理他,打牛奶去了。自己就自言自语,并且把自己的这种欲望和婴儿进行了比较。当然这是作者的写作技巧,一直和“诞生”联系在一起。

第12-13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写了自己的思维之美,连用了四个比喻句写出了思维的特点,我们齐读以下这些句子“这时的思想像白纸上---”简洁纯净而又专注、漂浮,凝然不动。写这种令人舒适的享受感觉时也用了一个比喻“恰好的炭火”,这是一个很美妙的感觉。作者描述得很形象可感。

并且作者又把这种感觉又联想到了婴儿。还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思故我在”,紧扣主题。写到这里,我们的心情是不是也和作者一样?

14-17段作者写的常被歌曲感动,并且写了自己的爱哭的情感,以及对“哭’的理解: 不为男儿哭而羞耻。为什么呢?16段告诉我们:正是有了生命意义上的诠释,“哭一点儿都不可耻,丝毫也不值得羞愧”。在17段说出自己的想法“敢笑骂不足奇,敢哭才是真性情、真男子。”

所以,作者自然的抒发情感“我从夜的怀抱里归来----扑向崭新的太阳”作者连用六个“我”,组成一组排比句,形象的表明了我对诞生的深刻认识。

18段再次点题,19段听老师朗读,---连用两个反问句,有自己推及他人,指出生命的规律与本质,认真对待每一天,努力过好每一天。从而揭示诞生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否知道并明确了本文中的关键词“诞生”“说话”“思维”“哭”,作者分别赋予了怎样的涵义?

五、质疑交流

1、本文中的关键词“诞生”“说话”“思维”“哭”,作者分别赋予了怎样的涵义?

师:首先是“诞生”。作者把早晨醒来,不当成照例醒来,而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诞生。每天醒来一次,都是诞生一次。诞生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把醒当成诞生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本来不新鲜的感觉,就变的新鲜了。诞生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意义重大,生命的开始。从无生命到有生命,未来的一切,都是从今天开始。对于司空见惯的现象,有了新鲜的感觉,发现了特别的意义,文章就有了触发点。这个触发点,就是文章的开始,它的感觉和意义都是要生发,发展、衍生的。从诞生生发出“陌生感”,从黑夜到光

明的感觉。

“说话”不是例行公事的发出语音进行交流,而是重新体验“从死亡线上回来”,即生命的复活。虽然妻子听来都是废话,大作者却反驳“全是真理”。其实,从生命的诞生意义上说,这的确是真理,因说话是“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

“思维”本来就是极其抽象的,但作者用了一系列比喻将其形象化了:线条、炊烟、云絮、声响、炭火等。作者把抽象的思维变得可视、可听、可感,具有感受性,然后上升到迪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将个人的感性上升到哲学高度,也突出了主题“每天诞生一次”。

“哭”在这里作者赋予了两方面的人文内涵,第一这里不是一般意义的哭,而是赋予了生命的内涵,和思维、说话一样,而是生命的表现,“这和婴儿无端的哭是同样的”,是生命自然、自在、自由的表现。第二作者这里把哭全力美化诗化,不是抒情的,而是理性的,以议论的形式来表现的。】

师:作者对四个关键词的生命特征的体验和叙述时,都说与婴儿一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这些段落,体会作者这种写法的原因。

师:婴儿是刚诞生的新生命,是新生命的开始,而学会“哭、说话、思维”都是新生命的体现。作者这样写全是来自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结合课文,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吗?

2、我最喜欢的语句是,因它(或而打动我)(或我从中读出了。)

示例:

“不点就亮的世界,是真正伟大的恩赐!谁意识不到这一点,就是最大的忽略。”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忽略了对生命的珍惜。

“这时思想像白纸上似是而非的显影线条,也想冬日村庄上空最先升起的炊烟轮廓-------声响”,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把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形象的“线条、云絮、声响”,使思想变得可视、可听、可感,同时,这一连串的比喻来表达了思想的美好,写出了自己早晨那种清新、新鲜的思维,以及它所蕴含的无限潜力。

“普通的歌也能令我感动,使我不能自禁,热泪盈眶---”,是因为唱歌也是生命诞生的标志,也是美的、令人感动的。

“一切的一,譬如昨天的死;一的一切,譬如今天的生。” 把昨日和今日又一次巧妙的和死亡与生命结合起来,一切可以在昨日归于结束,也可以在今日从每一个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事开始。

师:好,同学们说的都挺好!我们共同概括本文内容。

五、概括内容。

(诞生的含义)生命在早晨的独有感觉。——(诞生后的表现)

早晨生命重新诞生的具体感觉。——(总结对人生的认识)

师:一些名人志士对生命也有自己的别样看法,请大家看一下!

六、拓展阅读(名人谈生命)

★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卢梭

★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沈从文

★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 ——郭沫若

★生命是单程路,不论你怎样转变抹用,都不会走回头,你一旦明白和接受这一点。人生就简单得多了。—— 穆尔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华罗庚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文作者把每天早晨醒来当作一次诞生,表达了向往光明,热爱新生事物。启迪我们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把每一天当作一个新的起点,振作精神,放开手脚,让生命之花盛开!

八、作业布置

1、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400字。

2、预习下一课课文。

谢 谢,再见!

第二篇:《每天诞生一次》《列宁格勒的树》《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比较探究文):《每天诞生一次》 《列宁格勒的树》《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

课前预习:

1、自主阅读,整理生字词语。

2、文学常识。

3、把文中令你感触深刻的语句抄录下来。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关于生命和时间的基本观点。

2、学会在比较中简单鉴赏不同作品的写作特色。

3、体会马克·吐温充满同情和宽容的幽默感。

4、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评价任务:

课堂练习。 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熟读《每天诞生一次》,完成下列课堂练习或课堂讨论。

1、在本文中“诞生”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速读课文,讨论概括。 明确:“诞生”的含义在第四段说到:“其实早晨并不新鲜,新鲜的是生命在醒来时的感觉。”概括可知,“诞生”就是生命的在每天醒来时的新鲜感觉。“新鲜”意味着“诞生”。

那么“诞生”的表现也就更容易找到,在后面的5-16段中充分地展开了“我”在新的一天“诞生”之后的活动,即“诞生”的表现:①“起身、刷牙、洗脸”——“倍觉欢欣”;②“说话”——“生怕丢失了它”;③“静默”、“哼歌”、“看书”——“温暖”、“感动”、“舒服”④“哭”——“舒服”、“不值得羞愧”。

2、与《日历》相比两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有何异同?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同:《日历》和本文都表达了对待时间中的“明天”要积极和珍惜的人生态度。在《日历》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到“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作者表达了一种在日历即时间的提醒下要珍惜生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在本文的各个部分也贯穿了这样一个珍惜的字眼,在第5段中说到“睁开的眼睛含满对光亮的感激—没一个早晨的重复是多么奇异并且是多么必要呵,不点就亮的世界,是真正伟大的恩赐!”感激,感恩就是一种珍惜的积极态度。②异:根据前面课程的学习可以知道,《日历》在积极的人生态度中更强调“希望”、“选择”、“创造”,重在强调人在生命过程中的向上的有目标的奋斗,这在几个关键段落中均有说到。而本文则重在讲“新鲜”、“感恩”、热爱,表达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好奇的乐观态度。“不点就亮的世界,是真正伟大的恩赐!”还有我们分析过的“诞生”的具体表现和感受中就可以充分得知了。

二、请同学们结合《每天诞生一次》的内容,想象一下,列宁格勒的人们从烟雾里透出的曙光中醒来时,看到这片绿,他们会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他们在醒来的一刹那可能有一种陌生感,也有一丝庆幸的心理———“我又活过来了?”我还活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明天还能扑向崭新的太阳,还有见到下一个黎明的希望。对他们来说,生命即绿,假使有一天见不着绿了,那么,死亡也就来临了。

三、思维能力的延伸锻炼。

比较阅读南帆先生的《蚂蚁》与《辛劳的蚂蚁》,看看二者感情的流程是否存在差别?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蚂蚁》中,作者从把蚂蚁看成是神经质般的可笑和对其“英雄气概”的调侃,转为对蚂蚁生命价值的悲悯,再提升到对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生命规律的坦然揭示,情感由热情逐渐变得冷峻,体现了作者对世界在某种程度上的冷眼旁观。

本文中作者以蚂蚁的笨拙弱智和执着真诚形成反差,构成荒谬,前者为情感明线,后者为潜流,隐含着作者对世间万物的同情和宽容之心。

四、结合习题四,品味《走向虫子》作品幽默的语言。

幽默是一种智慧,是让读者在微笑中品味深刻的哲理。课文中幽默的语言比比皆是,请同学们找出一两例来谈谈,品味一下。

例:第7自然段中对蜣螂姿势的描写、第8自然段中说“孤寡老小在等着这条虫呢”、第9自然段中“它生气了”、第12自然段“我会搬它回家吗”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想象两只蚂蚁见面商量等等,都是大词小用,赋予了蚂蚁人的思想行为,显得特别风趣。

五、再读课文的有关句段,比较阅读中的这四篇文章都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

第三篇: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立足大局 顺应时代 顺应民心奏响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最强音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2012年4月15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这是一次必将载入贵州发展史册的重要会议。

手捧散发着墨香的党代会报告,734名代表倍感熟悉、倍感亲切、倍感振奋:

过去5年的不懈奋斗,让贵州站在了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发展成果、发展态势,跃然纸上。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全省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臶,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新鲜做法、新鲜经验,跃然纸上。

全面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对贵州工作的指示要求,抢抓“黄金机遇”,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雄心壮志、美好蓝图跃然纸上。

探索出一条可持续、惠民生、促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让贵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以人为本、浓浓情怀,跃然纸上。

贵州共产党人要努力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肩扛起重于泰山般的富民兴黔使命,树立起坚如磐石般的后发赶超信心,志气信心、责任担当,跃然纸上。

这是一篇主题鲜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纲领文件。

这是一份目标明确、振奋士气、措施有力的行动指南。

这是一个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凝聚力量的时代宣言。

建设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幸福祥和的新贵州!

激情澎湃中回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报告用大家最为熟悉、最觉亲切的语言,回答“把一个什么样的贵州带入科学发展新时期”、“建设一

- 1

之路。今年下半年即将召开十八大,必将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注入动力,“2020年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贵州绝不能拖后腿。”

“接地气”,需要真实感触17万平方公里上的脉动,倾听人民群众的时代心声。这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动力之源。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多次吃住农家、问计问策。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前,全省各级干部共有103.87万人次,背起背包、驻村帮扶,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15.52万件,解决问题22.59万个。

党代会报告起草过程中,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与部分省委常委,深入省直部门、企业、农村开展调研,倾听群众心声,主持召开了5次省直部门、骨干企业和威宁、镇远2次市(州)片区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多次对报告主题、发展目标、重大观点、重要提法等提出明确、具体的意见。省委其他领导同志,也都多次开展了深入调研,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亲自研究、亲自起草把关,并对报告修改完善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指导意见。

上“连”下“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期待,强烈感受到了各族群众盼发展、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更为宝贵的是,贵州广大群众当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全省上下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火热实践中产生的智慧、创造的经验,鲜活、生动、真切地展现了出来。

上“连”下“接”,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一定要从贵州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在加速发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跨越发展。对于“背水一战”的贵州来说,这是最为彻底的解放思想,最为深刻的实事求是。

- 3

言建设新贵州之力量之源。这一步,是宣言,是17万平方公里热土上的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守不移之志、成兴黔伟业之进军号角。

这是一个科学务实的目标。在党代会报告起草过程中,省领导组织发改、统计、调查总队、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结合当前贵州发展态势和未来预期,经过仔细测算而得。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通过全省干部群众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这个核心目标的背后,是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省委书记栗战书要求,集众智、纳群言,开门写报告。

为此,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组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省直73个部门组成26个专题组,就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形成26个专题研究报告。起草组派出9个小组深入各市(州、地)征求意见,形成9个征求意见报告。2011年12月30日第三届省委决策咨询博士高端论坛召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省内博士高端人才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建议。2012年1月18日至2月4日,起草组召集省内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12次系列专题座谈会,对报告起草中涉及到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2月7日,起草组专程赴京,邀请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为贵州发展建言。3月13日,省委召开常委会听取了起草组的汇报,明确了报告的主题、结构、主要内容和一些重大提法。3月20日,省委办公厅将报告征求意见稿印送全省291个单位和副省级以上中共党员老同志征求意见,收到了674条意见建议。3月25日,省委召开民主协商会,征求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和非公经济代表的意见和建议。3月26日,省委常委再次对报告稿进行专题研究,并对报告稿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指标、重大提法、工作部署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推敲和修改。

报告整个起草过程中,先后有2300人、4200人次参与

- 5

部作风向下深入”成为新时期贵州干部的自觉追求等。

征求到的意见中,各条战线信心满满。这份信心,来自我省矿产、生物、旅游、气候等资源禀赋以及良好的区位条件上,来自历届省委、省政府良好的工作基础,来自于我省更加清晰地找到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来自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氛围空前浓厚,展示出无穷的发展力量。这份信心,已经在过去一年的火热实践中得到最充分的支撑。全省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臶,坚持科学发展、“干”字当头,主动作为、奋力攀高,千方百计对上争取、对下放权,对外开放、对内激活,获得了中央给予的许多政策支持,汇聚了国内外的大量要素资源,推动形成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地区平均、高于我省以往水平”。今年一季度,“三高于”依然实现,我们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势头更加良好。

源头有活水,报告自然成。生动的实践,为报告起草组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每一次修改,只有一个目的: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已经做对的事情,把大家的好建议、好想法、好文字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报告用五个“奋战五年”,迈上“五个新台阶”,以及7个方面的工作部署,既指出了我们后发赶超的路径,也清晰地提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响亮地提出,为建设一个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幸福祥和的贵州而不懈奋斗。

千山万山如火发。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心如坚石、志比精金。

精神高地:发出贵州干部群众的时代呐喊

过去一年多来,贵州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无论是到贵州视察调研的中央领导,还是基层普通群

- 7

干部,就是我们倡导的作风,就是我们所要构筑的“精神高地”。

多么深刻的自省自强!

多么舒展的情感挥发!

多么真切的民心民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着这样的工作方法做好文稿起草工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语言和群众相通,情感和群众共融。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精神高地”风雷激荡,在党代会报告指引下,贵州上下,正在以特别能吃苦的坚韧、特别肯干事的作风、特别敢担当的勇气、特别有自信的志气、特别重开放的心态,在各自领域,构筑“精神高地”,为冲出经济洼地提供强大支撑。

“干”字当头:一刻也不耽误一天也不停歇

党的事业,兴废在人。

“糊涂官”、“甩手官”、“太平官”贻误发展,贻害群众。

贵州要后发赶超、实现历史性跨越,关键在于全省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党的建设上着墨最多。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开展了深入调研,形成了许多调研成果。起草组认真消化吸收,将我省这些年来开展的“四帮四促”、“三个建设年”、“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活动,以及基层开展的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五带头”活动、党建工作“双强六好”等,都写到了报告中,

从严要求贵州党员干部,就是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党建部分,涵养党内先进文化,为推进历史性跨越提供坚

- 9

第四篇:《美国的诞生》教案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12课:美国的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2、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3、认识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独立宣言》的颁布。 教学难点:1787年宪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展示:《自由女神碑底诗作》

欢迎你,

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

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

可怜的人们。

把这些无家可归的

饱受颠沛的人们

一起交给我。

我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思考:

你知道自由女神像的来历吗?自由女神左手握着的是什么? 教师:自由女神像已成为美国的象征,她表达了历经艰难的美利坚民族对于自由的热爱。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过程,就是美利坚民族获得自己的过程。

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

第一板块:渴望自由——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的第

一、二自然段,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长大的孩子) 师生对话: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师: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建立是从何时开始的? 学生:17世纪初。

教师: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是由哪些人构成的? 学生: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土生白人。

教师: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呈现怎样的地域特色? 学生: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中部粮食产地,远销欧洲;南部种植园盛行,烟草、棉花,远销欧洲。 教师: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经济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是资本主义经济。

教师: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已经形成。(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形成条件:共同语言、共同市场、共同区域、共同习惯)

2、英国殖民者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人民反抗情绪高涨。 (很暴力的家长) 展示:

讲述:波士顿倾茶事件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倾销茶叶,价格是走私入境茶叶的一半,但北美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叶更重要,他们将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3艘英国茶船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全部倒入海中,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第二板块:争取自由——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制作美国独立战争大事年表。

1、独立战争的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第一枪) 展示:波士顿民兵图片

讲述:一分钟人的故事

英军得知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有一个民兵的秘密军火仓库,连夜率领800名英军前去摧毁。4月19日凌晨,来到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来克星顿。村外的草地上站着70多个村民,正握着长枪严阵以待。他们是“一分钟人”,因为他们的行动特点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民兵死伤10多人,英军只有1人受伤。英军到康科德后,街上空无一人,遭到民兵的埋伏,英军死伤273人,民兵损失95人。 展示:

简陋的拱桥边下河水流淌,

旗帜迎着四月的微风飘扬,

从戎征战的农夫,

在此打响了声震全球的一枪。

——《康科德之歌》

2、组建军队:大陆会议组建军队,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学生讲述:华盛顿的故事

3、美国独立: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展示: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来被管辖者同意的政府。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人民就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当滥用职权和巧取豪夺的行为连绵不断、层出不穷,证明政府追求的目标是企图把人民置于专

制主义统治之下时,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我们这些殖民地的人民一向忍受的苦难,以及现在不得不起来改变原先政治制度的原因。……

——《独立宣言》

讨论: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独立宣言》定于1776年7月8日公开发表,7月的费城虽酷热难耐,但当费城人民接获这消息时,都以极其喜悦的心情传播这项消息,不少人纷纷涌上街头载歌载舞,教堂更以彻夜不停的钟声,欢庆自由的来临。

学生总结:《独立宣言》的重要知识点。

(1)机构:大陆会议

(2)内容:痛斥英国国王队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人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意义: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教师:从此以后,美国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援助? 学生:法国等国家开始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 教师:自由女神像就是在1886年由法国赠送的。

5、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第三板块:捍卫自由——美国1787年宪法

教师:1787年宪法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

教师: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

由。美国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当国会或者州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与美国宪法有所冲突的话,这些法律将被宣布无效。美国国会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一旦获得通过,将被视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三、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第四板块:自由的火炬——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师生对话: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于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什么? 学生: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教师:独立以后的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学生:通过三权分立和联邦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教师: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选举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这样的一种政治体制,在世界其他国家有没有?

学生:没有。当时世界其他国家基本上是君主集权制国家。英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仍保留了君主。

教师:美国开创的这种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世界历史的民主政治开创了一个先河。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示:

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选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塔内中国人赠送的石碑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独立后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会怎样呢?

学生:美国的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极大地鼓舞了美洲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尤其是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同时,美国高举的自由的火炬,不仅照耀了美洲大地,也深深影响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从此以后,“为了自由”就成为一句最响亮的口号,照亮了每一颗热爱自由的心灵。 课堂小结:

略 板书设计:

美国的诞生

一、渴望自由: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争取自由:独立战争的经过

三、捍卫自由:1787年宪法

四、自由的火炬: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

本课分成四个板块进行。渴望自由,讲述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渴望自由: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争取自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捍卫自由,是1787年宪法的颁布及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自由的火炬,是对本课的总结,是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四个环节的设立让学生感觉到本课线索明晰、一目了然,学生不仅对美国独立战争知识点的记忆较好,而且能够认识到美国对于自由的追求和捍卫,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五篇: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教案

美国的诞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战役,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进而掌握美国诞生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以弱胜强以及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北美是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等地移来的劳动人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人共同开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美国诞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哪些历史作用?

学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在本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还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教师过渡: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原先属于英国的13个北美殖民地人民赢得了独立,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教师展示导读提纲: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怎么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呢?

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这场战争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

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美国独立战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

讲授新课: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教师提问:英国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居民中,哪些人共同劳动,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土著印第安人、来自欧洲等地的移民和贩自非洲的黑人。

教师: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北部造船业发达,中部盛产粮食,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频繁而且日益密切。

教师: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怎么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呢?

学生:来自欧洲等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交流,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语言,终于融合成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教师小结: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各地的经济往来与交流,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南部种植园经济,主要种植烟草、蓝靛、甘蔗等以商品为主的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作为统一的语言,这样由来自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就形成了。

教师过渡:尽管这个民族与英国有着极其紧密的历史渊源,但是双方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矛盾却日趋激化,终于导致兵戎相见。

二、来克星顿枪声

教师组织学生“动脑筋”:如果你当时生活在北美殖民地,你对下列两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想法?

男生:“英国官吏说这里是英国的殖民地,就要为英国的利益服务,当地人应当买英国生产的产品,向英国多交税。”

女生:“殖民地人民认为他们是这块土地的主人,英国人凭什么向他们征那么多的税?不让他们移民到西部去?还非要他们买英国的货不可?”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归纳:他们的说法,反映了当年英国殖民者与北美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自从“五月花”号帆船到达北美之后,欧洲移民与土著印第安人和来自非洲的黑人经过100多年共同开发,北美已经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语言,终于融合成新的民族,即美利坚民族。他们感到自己与英国人已经很不相同了,应该成为北美大陆的主人。而英国殖民者始终把殖民地当作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自然引起了美利坚民族的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对于北美人民的反抗,英国所采取的高压政策,不但损害了殖民地人民的经济利益,也严重侵犯了他们的自由和主权,终于引发“波士顿倾茶”事件,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

教师提问: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

爆发: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

建军:大陆军,华盛顿(1775年)

宣布独立:《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承认: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883年)

成立政府:《1787年宪法》的制定,成立联邦政府(1787年)

教师讲授:在美国独立战争初期,美、英力量相差悬殊,美军处于不利地位。但由于美国人民的坚强不屈、英勇战斗,人民群众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供应粮食,砍伐树木,阻止英军前进,支援美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美军采取灵活战术,迫使英军走投无路。英军将领率5000人投降,美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这次战役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独立战争由防御进入了进攻,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在人民群众和法国、荷兰等国援助下,美军力量逐渐加强壮大,美军越战越强,战争形势由战争初期的不利形势变化为对美军的有利形势。在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又取得了重大胜利,英军被迫投降,战争胜利结束。

美国独立后,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历史上称“1787年宪法”。现在的美国宪法,就是1787年制定的。根据宪法的规定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教师让学生请阅读《独立宣言》的摘录:“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一切与英王的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你如何评价它?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A.它的要求和主张是进步的:《独立宣言》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殖民压迫的要求,包含着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具有进步的性质。

B.它的作用是重大的:它的发表,标志着北美殖民地脱离了英国,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后来,美国规定每年的7月4日为国庆日。

教师:在美国首都的华盛顿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题“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请你根据自己所知,说说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A.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采取灵活的战术,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终于取得胜利,赢得人民爱戴。

B.他拒绝称王、拒绝一切虚夸的称号和赞誉之词,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1787年宪法,然后被选举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后来,他严格遵守宪法的规定,坚决不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为后人树立了言行一致、维护民主的好榜样。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的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然后教师归纳:

A.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

B.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的作用。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从双方的作战目的和战争的全过程来分析,它是一次“得道多助”的民族解放战争;再从战争的表现形式来看,它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且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扫除了障碍,所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上一篇:煤炭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蒙特梭利家庭教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