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2024-04-19

虚实结合的古诗词(精选6篇)

篇1: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

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也就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此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写了雄伟壮观、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表现了作者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的豪情壮志,这是虚写,作者主观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正、侧面描写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多数情况下.诗人都在正面描绘景物特征。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化实为虚,以虚写实,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在诗词鉴赏中也可以看作是虚实结合。

例如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诗人与友人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的空间;“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抛弃后的孤独悲伤的心境。这里正面写景为实,侧面烘托出的情则为虚。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四、当前之景为实,已逝、设想之景为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去描述此时不在眼前,却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用已逝之景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自己

内心复杂的情怀。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这是作者遥望南国时发出的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但此时不在眼前,作者通过这已逝之景,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再如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现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反托出今日处境的凄凉。

有时,诗人为描写自己思乡怀人之情,不从自己入手,而是设想对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写对方而写自己,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写法。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抓住被困长安,望月思家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流露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并未从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担心丈夫的情形。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字里行间使妻子“独看”福州之月而“忆长安”,与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福州的思念之情得到双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总之,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篇2: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多年做老师,总会遇到这种情形:正在课堂上引导同学深入思考,忽然隔壁教室响起了如雷的掌声、欢呼声。于是,有许多同学的思路本科打断,有个别同学会嘀咕;隔壁班在干啥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每当同学情不自禁的鼓掌时,我总会想隔壁班级师生的感受:他们的课堂会不会因为我们的鼓掌欢呼而方寸大乱?

我把这一困惑交给学生,并征求解决良策。我相信他们的小脑袋中肯定有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二天,我的办公室门缝里塞进了一张小纸条,写着这样的话:老师,我们不是刚学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吗,我建议同学们以后鼓掌,只是做出鼓掌的动作,我们脑海中设想那是如雷的掌声,既表现出大家的赞赏和鼓励,又不会影响他人,……

多么美好的主意啊!我情不自禁做出了“虚实结合”的鼓掌动作。

篇3: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虚实结合, 使诗歌妙趣横生。

先说动静结合。一首诗如果只有静态的景物, 而无声响与活动, 不免显得死寂沉闷;反之, 静中有动, 便会生趣盎然, 气韵流动, 满篇皆活, 充满生机和活力。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因有了闲, 夜静, 春天的桂花便落地无声, 才被人觉察到了, 诗人的闲静, 环境的幽静, 无声无息,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所以才有下文的动, 才有了月出而惊动静鸟, 才有了山涧中不时传来的鸟鸣声。月出而惊鸟, 实在是达到了静中的最高境界, 而又用动把它渲染描绘出来, 这种春夜、空山、明月、鸟鸣的典型环境和诗情画意能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前有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后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姑且不论社会背景如何, 其意境之动静相映, 便足以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再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后两句以动写静, “护”, “绕”二字用得妙, 情趣出于“护”字, 动态出于“绕”字。山能推门而进, 把青色送入门中, 实在是想象奇特, 这两句写静物, 全用动态。

王维《书事》有“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把颜色与浓度写得照人眼目;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一静一动, 动静相映, 更显出秋夜的幽静, 天已冥, 有明月当空, 花已谢, 有青松如盖, 上有月光, 在松间泻下, 下有清泉, 潺潺流淌于山石之间, 多么幽静明净和自然美啊!两句诗, 一幅画, 妙趣无穷, 幽趣无穷。

再说虚实。实写指的是叙写描写眼前之景, 眼前之事, 眼前之人, 虚写指的是回忆、想象、联想到的景物。

古代一位画家要他的学生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第一位学生画古寺全貌, 周围是崇山峻岭, 第二位画崇山峻岭中古寺一角隐隐现出;第三位学生没画古寺, 只画一条小径通往深山, 一和尚在山下小溪边挑水。第三位学生的画受到老师的赞扬, 他在“藏”字上下了功夫。让读画者由和尚和山中蜿蜒而出的石径想到深山中藏有古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画便有了韵味, 有了余味。

白石老人年轻时跟老师学画, 老师命了一个题叫“蛙声十里出山泉”。有的画深山泉水, 一群青蛙, 个个两腮鼓个大泡子, 老师不满意。齐白石画一高山, 山中流出清泉, 泉水中三五蝌蚪, 幽然戏水。白石在“出”字上做足了文章。

这两个例子都是以实写虚, “藏”自然不见, 要表现不见而知其藏。“出”的声音, 眼自然也见不到, 通过发声的物写声, 而声又从山中传出, 又不见发声物, 怎么办, 以蝌蚪代青蛙, 由蝌蚪而让人想到山中有蛙, 这全是以实写虚, 化虚为实。

贾岛《寻隐者不遇》可谓以实写虚的绝纱之作, 写隐者, 写寻而不遇, 实在是个难题, 寻而不遇有什么话可说呢?然而贾岛不愧是名家, 他简直是信手拈来, 举重若轻: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故事的情节不能再简单了, 而极平凡的故事后面却有着简朴而隽永的无穷情趣, 给读者想象品味的空间, 崇山峻岭白云深处, 青松挺立, 花草丛生, 一白须老者葛布袍巾, 肩背药篓, 手执短铲, 或摘实, 或挖根, 正在采集草药。从诗中见不到, 从诗中想得到。这便是古典诗词以实写虚的佳妙。

篇4:虚实结合的创业方法

当我们拿着3万元来创业时,选择传统的商业模式似乎存在着诸多限制,毕竟3万元创业也属于小资本创业。而曹老师向我们创业者提供的不仅是创业项目,更是一种创业思维。

战场上,高明的将领往往通过“虚”来迷惑敌人,使敌人兵力分散;然后又以“实”把分散的敌方逐个击破。同样,在商场上,我们创业者也要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来赢得创业的胜利。

“虚”——网上开店

我们所说的“虚”,却又非传统意义上的“虚”,指的是虚拟的网络。在网络交易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创业者不应该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传统的创业模式上,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改变的不仅是创业项目,而且还要转变我们的创业理念。

说到网上开店,大家还都处在一种观望的态度。而且,完全以网上开店来代替实铺经营的例子还不是很多。其实,我们用3万元来创业,网上开店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相比于传统的商业模式,网上开店不需要固定的门面房,在上海付三押一的市场定规下,3万元往往都不够付房屋的出租费,更不用说门面的装修费、进货费、员工工资、自身的日常开销了。而选择在网上开店就可以省下这笔不小的开销,为以后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从目前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网站来看,像阿里巴巴和淘宝网都是免费的,即使是其他的收费交易平台,收费也在500元以内。这样的开店门槛,对于只有3万元启动资金的创业者来说,实在是最理想的创业方式。凡是免费的网络交易平台,我们尽量都去注册。这样即可以打响店铺的知名度,也可以增加物品的出境率,从而为自己的创业打开市场。

由于网上交易的主流人群是80年后的青年人,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些青年人比较喜欢的商品。从商品的特征来说,要注重商品的“新”和“奇”,“新”说的是商品要新鲜、时尚;“奇”指的是商品要独具个性,别致另类。由于网上交易完全是在虚拟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商品的外观也很重要。创业者不仅要把自己的店铺首页装饰得充满个性,还要有个清晰的商品目录,把自己的商品进行分类,货品的照片一定要准确而清楚。总之,要特别突出物品的视觉效果。

虽然网上交易的主流群体是80年后的青年人,但并不要求网络开店的店主就一定要是年轻人,其实,很多中年人只要会上网,就可以选择网络开店,因为很多网络交易平台会提供一种模式,按部就班地输入信息还是比较容易的。即使是对网络开店不太熟悉的下岗、失业人员,政府也有相应的培训指导,所以说,网上开店是适合以3万元为启动资金的创业者的。

实——参加展销会

要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仅仅通过“虚”是无法完成的,迷惑敌人是为了更好地以“实”来完成正面进攻。同样,网上开店只是我们创业的第一步,可以说,这是我们实战的一次模拟实验。网上开店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供销模式的直接对话,通过网上的模拟实践,我们学到了采购方式,熟悉了商品,了解了市场行情,拥有了稳定的供货商。这样,就为我们的第二步创业计划提供了经验的支持,完成了初步的资金积累。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交易尝试,原来的3万元启动资金很可能有了成倍的增长,当然,这是相对于某些成功的创业者而言。

这样以“虚”先行,以“实”跟进的战略方式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第一步创业的资金积累,同时加强了创业者的实战思维。网上开店与网下开店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此种网店因为有网下店铺的支持,在商品的价位、销售的技巧方面都更高一筹,也容易取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这个时候,我们在实铺经营的同时抓住参加展销会的契机,可以为我们的创业增加成功的砝码。

参加展销会对创业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有可能不了解某种商品,但是只要我们多参加几次展销会,就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也可以找到最适合的货物价格。当然,你参加一次展销会,不可能马上变成专家,但是只要经过反复的了解和研究,你会很快地了解整个销售链,比如说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以及供销商给你的代理价格,他会很详细地告诉你,会帮你分析整个市场行情,当然供货商也会对你提出某方面的要求,特别是进货量,因为进货量决定进货价格。展销会寻找的是代理商,是合作伙伴,厂家给你的价格是供货价。

很多供销商在对你的代理资格进行论证的时候会对你的场地、经营规模有一定的要求。虽然我们是小资本创业,可能手中资金不足3万元,但同样会有适合我们的展销会。参加展销会的有许多中小型企业,对他们而言,多一位代理商就是多一条销售渠道,特别是结合上面的网络店铺,还是有很多供销商很乐意与创业者合作的, 毕竟现在很多中小型企业还没有在做网上销售,你就可以利用这种契机,要求做他们的网络交易代理商。网络是无国界的,局限性也很小,你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物品卖到国外。这样,你就可能会拥有庞大的国际市场。 而且你的实铺经营会因为你与供销商的立体合作而享受到更加低廉的进货价格,从而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获得由小资本创业带来的成功喜悦。

当然,网上开店也不能保证我们的创业百分之百成功,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大体的创业理念,毕竟创业的成功还要靠创业者本身的个人素质。归根结底,人才是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只会发挥了创业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这种虚实结合的创业战略运用得炉火纯青。

点子俱乐部

篇5:虚实结合描写景物

虚实结合描写景物

作者/ 宋红艳

在写作记叙文时,时常需要描写景物。景物描写同学们一般都会,但是很难写得生动感人。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也就是在描写景物时,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融人到客观景物之中,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但写出可触可感的客观实景,而且把景物写得充满情意,这样的景物描写才能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就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所谓“实”,指对客观实景进行描写;所谓“虚”,指对人的情感态度进行描写;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对景物进行“情景交融”式的描写。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有诗意,有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我们可以进行联想或想象。具体写作时可侧重联想,也可侧重想象,或二者兼而有之。如:

过午之后, 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竞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看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呜声,竞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郭枫《空山鸟语》

郭枫的《空山鸟语》是一篇颇受称道的经典美文,其写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段描写就是如此。在文段的后半部分就运用了联想的思维方式,那缥缈的鹧鸪的鸣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作者由此联想到“江南”的“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长檐飞角的小街”“江畔的落日…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这种联想实际上含蓄抒发了身处“海角孤岛”上的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正是这种融入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得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再如:

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凡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儿;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写作技巧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董滇宁《江南雨巷》

文段的前半部分是对江南小巷的实景描写,后半部分对蓝衣少女的描写,属于虚写,运用了想象的方式,在实景描写的基础上,作这样的想象是合理的,“八角的古井”“蓝衣少女”“极粗的衣槌”这些想象中的景、人、物更加显出江南雨巷的幽远空漾,令人神往。

再看这段描写: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

――朱自清《绿》

朱自清的《绿》是散文中的传世名篇,他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多少优美的联想和想象。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方式,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而这些地方的绿不是“太淡”“太浓”,就是“太明”“太暗”了,这种联想、比较就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无可比拟的美。文段后面“裁你以为带”“挹你以为眼”的描写就属于想象了,这种想象更加凸显了梅雨潭的美好,也把汪汪一碧的潭水写活了。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修辞方法上的角度说,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尤其是运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如:

今天我去访问伤兵。满天低垂着湿润欲滴的云,时时像是忍着眼泪的样子,竟或有一阵雨丝,追着飒飒的秋风扑上你的脸,但立刻又戛然停止,像不屑哭泣似的。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带着沉痛的忧郁,和暗淡无光的灰色。横卧在江天之间的绿洲,也觉得很无味,收去了它的颜色。

――方令孺《古城的呻吟》

这段描写写到了阴云、雨丝、江水、天空、绿洲等景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自然景物写得充满情意,生动感人。作者用这样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暗淡、阴郁的画面,渲染了特殊时期(本文发表于1937年11月)特殊事件(访问伤兵)背景下的悲凉的气氛,非常具有感染力。

前文《绿》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等等,从不同角度细腻描写梅雨,潭独特美好的“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是建立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和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如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思维方式或修辞方法,就会写出生动感人的 篇章,上述选段就是极好的例证。

当然,一切方法都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要有生活积累。在生活中要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注意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和感受,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为“无米下锅”而苦恼,才能结合有效的方法写出生动感人的 篇章。

[作文训练]

篇6:虚实结合写作教案

一、看图片,发表感想

1、描绘图片,区分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2、这样有什么特别之处

总结:全实太呆板,全虚太轻浮。写作也是如此。

二、捡一片树叶,发表感想

1、你看到这片树叶想到了什么

2、那你觉得这片树叶是虚的还是实的,你自己刚刚联想出来的东西是虚的还是实的

总结:课本34页,第4小题“老天却好像怒没发完,天气依然是那么热”该句是实写吗?为什么?

三、欣赏美文《秋叶的思念》

1、朗读

2、作者是怎样进行虚实描写的?用了哪些写作的手法?

四、扩写“月亮是变化多端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上一篇:飞越疯人院大学生的观后感下一篇:幼儿园教案他们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