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

2024-04-10

虚实(通用10篇)

篇1:虚实

虚实结合描写景物

虚实结合描写景物

作者/ 宋红艳

在写作记叙文时,时常需要描写景物。景物描写同学们一般都会,但是很难写得生动感人。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也就是在描写景物时,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融人到客观景物之中,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但写出可触可感的客观实景,而且把景物写得充满情意,这样的景物描写才能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就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所谓“实”,指对客观实景进行描写;所谓“虚”,指对人的情感态度进行描写;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对景物进行“情景交融”式的描写。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有诗意,有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我们可以进行联想或想象。具体写作时可侧重联想,也可侧重想象,或二者兼而有之。如:

过午之后, 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竞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看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呜声,竞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郭枫《空山鸟语》

郭枫的《空山鸟语》是一篇颇受称道的经典美文,其写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段描写就是如此。在文段的后半部分就运用了联想的思维方式,那缥缈的鹧鸪的鸣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作者由此联想到“江南”的“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长檐飞角的小街”“江畔的落日…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这种联想实际上含蓄抒发了身处“海角孤岛”上的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正是这种融入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得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再如:

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凡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儿;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写作技巧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董滇宁《江南雨巷》

文段的前半部分是对江南小巷的实景描写,后半部分对蓝衣少女的描写,属于虚写,运用了想象的方式,在实景描写的基础上,作这样的想象是合理的,“八角的古井”“蓝衣少女”“极粗的衣槌”这些想象中的景、人、物更加显出江南雨巷的幽远空漾,令人神往。

再看这段描写: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

――朱自清《绿》

朱自清的《绿》是散文中的传世名篇,他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多少优美的联想和想象。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方式,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而这些地方的绿不是“太淡”“太浓”,就是“太明”“太暗”了,这种联想、比较就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无可比拟的美。文段后面“裁你以为带”“挹你以为眼”的描写就属于想象了,这种想象更加凸显了梅雨潭的美好,也把汪汪一碧的潭水写活了。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修辞方法上的角度说,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尤其是运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如:

今天我去访问伤兵。满天低垂着湿润欲滴的云,时时像是忍着眼泪的样子,竟或有一阵雨丝,追着飒飒的秋风扑上你的脸,但立刻又戛然停止,像不屑哭泣似的。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带着沉痛的忧郁,和暗淡无光的灰色。横卧在江天之间的绿洲,也觉得很无味,收去了它的颜色。

――方令孺《古城的呻吟》

这段描写写到了阴云、雨丝、江水、天空、绿洲等景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自然景物写得充满情意,生动感人。作者用这样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暗淡、阴郁的画面,渲染了特殊时期(本文发表于1937年11月)特殊事件(访问伤兵)背景下的悲凉的气氛,非常具有感染力。

前文《绿》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等等,从不同角度细腻描写梅雨,潭独特美好的“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是建立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和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如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思维方式或修辞方法,就会写出生动感人的 篇章,上述选段就是极好的例证。

当然,一切方法都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要有生活积累。在生活中要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注意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和感受,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为“无米下锅”而苦恼,才能结合有效的方法写出生动感人的 篇章。

[作文训练]

在你的生活中,总有一处风景让你难忘,它或是故乡的小山、小河、小树林、田野,或是异乡的山水、小镇,甚至天空。或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总有一片倩影投映在你的心湖,让你为之心动,让你魂萦梦牵,念念不忘。请以“难忘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为记叙文或散文,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篇2:虚实

一般来说,如果有一些书我已经不需要了,就会会挑出来送给朋友,但有一本书,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送人不合适,丢了也觉得不合适。我把它拿了出来,仔细看了看封面,没有想打开的欲望。

早在2012年我就从书店里把它带回家,那个时间这本书的作者很是红的,据他说全球很多著名的政治界和经济界人物都是他的好朋友。看完他的书后,我真的挺羡慕他的,想来人生最高处的风光就应该如此。当时,这本书的作者受到了很多人的崇拜及羡慕,各种赞美之词铺天盖地地向他汇拢而去。

又过了几年,突然某天从新闻上看到这位作者被捕,我真的是惊呆了,我估计全国喜欢他的读者们都懵了,这到底是为什么?网上开始出现这样的讽刺:为什么他的那些好朋友们不站出来为他说上一句话呢?当了解一些事情经过之后,我沉默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书,于是就把它放在书架的最边上,藏在阴暗的地方。

是的,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虚实之间》,作者的名字叫芮成钢。一个曾经的央视著名主持人、耶鲁大学的留学生、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再看《虚实之间》的封底上那些世界名人给他的留言时,生生地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说来,《虚实之间》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无论是芮成钢的文笔还是思想都还是不错的。年轻帅气的他事业顺利,接触的都是世界著名人物,想来也压制不住自己虚荣,开始以为那些人通过自己的采访,有了几次某些观念的交流后,就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而自己也就膨胀开来。这位曾经耶鲁大学的留学生,现在在狱中,会有着什么样的反思呢?有人知道,但更多的人都不知道,他的事当初也仅仅是几条新闻,现如今已经被时光无情地埋在了过去。

月初,小崔与《手机》的故事发展到了高潮,范爷工作室被无锡税务局调查。当时弟弟兴奋地说:这回好玩了,不知道会有多少内幕被挖出来。那天我没看新闻,等弟弟把事情事情经过说一遍后,我淡淡地说:事情不会闹大,就算闹大,也不会公开,毕竟那一抽屉的合同鬼才知道牵到些什么事什么人物,如果他拿出去举报,或许会有些结果,但他这样说,这件事会很快就没有声息的。

事情不出我所料,后期的故事都是一些公众号在发出各种声音,但是在新闻上这件事情的报道已经绝迹。人们都是善忘的,娱乐圈很快就会有不同网红再次刷屏,毕竟做事都需要注意力来赚钱,围观的人们也需要各种娱乐来填补空虚的时间。

人不可能离开环境而生活,无论是在宇宙,还是在真空里。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了解一些规则,自由都是相对的。大海够大,足够鲸鱼自由地游来游去,饿了吃吃比自己小的鱼,想玩了就从东游到西。但它的自由也就只能在海里,离开了大海,它要么变成食物,要么变在尸体。

人定胜天,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美好理想。一个人可以抱有这个理想,但绝对不能真的以为人真的就能胜天了,多的不说,真要能胜天了,就平衡一下世界水的分布,让地球少些沙漠;真要胜天了,就让世界和平吧。

书是一种药,适合治疗一些妄想症、膨胀症、空虚症等等。然而,喜欢吃药的人不多,所以,病人也就慢慢地多了起来。书读的越多,我就发现自己更多的病,这些病中药或者是西药都无法治疗,除了书和行动,我就找不到更多的治疗方法了。能看清楚自己有病是一件好事,能知道如何治疗自己的病更是一件好事。

篇3:虚实

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虚实结合, 使诗歌妙趣横生。

先说动静结合。一首诗如果只有静态的景物, 而无声响与活动, 不免显得死寂沉闷;反之, 静中有动, 便会生趣盎然, 气韵流动, 满篇皆活, 充满生机和活力。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因有了闲, 夜静, 春天的桂花便落地无声, 才被人觉察到了, 诗人的闲静, 环境的幽静, 无声无息,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所以才有下文的动, 才有了月出而惊动静鸟, 才有了山涧中不时传来的鸟鸣声。月出而惊鸟, 实在是达到了静中的最高境界, 而又用动把它渲染描绘出来, 这种春夜、空山、明月、鸟鸣的典型环境和诗情画意能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前有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后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姑且不论社会背景如何, 其意境之动静相映, 便足以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再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后两句以动写静, “护”, “绕”二字用得妙, 情趣出于“护”字, 动态出于“绕”字。山能推门而进, 把青色送入门中, 实在是想象奇特, 这两句写静物, 全用动态。

王维《书事》有“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把颜色与浓度写得照人眼目;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一静一动, 动静相映, 更显出秋夜的幽静, 天已冥, 有明月当空, 花已谢, 有青松如盖, 上有月光, 在松间泻下, 下有清泉, 潺潺流淌于山石之间, 多么幽静明净和自然美啊!两句诗, 一幅画, 妙趣无穷, 幽趣无穷。

再说虚实。实写指的是叙写描写眼前之景, 眼前之事, 眼前之人, 虚写指的是回忆、想象、联想到的景物。

古代一位画家要他的学生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第一位学生画古寺全貌, 周围是崇山峻岭, 第二位画崇山峻岭中古寺一角隐隐现出;第三位学生没画古寺, 只画一条小径通往深山, 一和尚在山下小溪边挑水。第三位学生的画受到老师的赞扬, 他在“藏”字上下了功夫。让读画者由和尚和山中蜿蜒而出的石径想到深山中藏有古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画便有了韵味, 有了余味。

白石老人年轻时跟老师学画, 老师命了一个题叫“蛙声十里出山泉”。有的画深山泉水, 一群青蛙, 个个两腮鼓个大泡子, 老师不满意。齐白石画一高山, 山中流出清泉, 泉水中三五蝌蚪, 幽然戏水。白石在“出”字上做足了文章。

这两个例子都是以实写虚, “藏”自然不见, 要表现不见而知其藏。“出”的声音, 眼自然也见不到, 通过发声的物写声, 而声又从山中传出, 又不见发声物, 怎么办, 以蝌蚪代青蛙, 由蝌蚪而让人想到山中有蛙, 这全是以实写虚, 化虚为实。

贾岛《寻隐者不遇》可谓以实写虚的绝纱之作, 写隐者, 写寻而不遇, 实在是个难题, 寻而不遇有什么话可说呢?然而贾岛不愧是名家, 他简直是信手拈来, 举重若轻: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故事的情节不能再简单了, 而极平凡的故事后面却有着简朴而隽永的无穷情趣, 给读者想象品味的空间, 崇山峻岭白云深处, 青松挺立, 花草丛生, 一白须老者葛布袍巾, 肩背药篓, 手执短铲, 或摘实, 或挖根, 正在采集草药。从诗中见不到, 从诗中想得到。这便是古典诗词以实写虚的佳妙。

篇4:开合虚实与呼吸

太极拳虽然强调处处要分清虚实,但总得有个主次。究竟以哪一部位的虚实为主,来统摄全身上下前后左右各部的虚实呢?在古典太极拳论中是可以找出这个关键性的答案的。《十三势行工歌诀》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武禹襄说:“主宰于腰”。李亦畲说:“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陈鑫说:“腰为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这些都清楚地指出,全身各部分清虚实的关键在于“腰隙”。有些拳书把“腰隙”改作“腰际”或“腰间”,这是不对的。“腰隙”俗称“腰眼”,即左右两肾,中医把肾称作“性命之源”,“真气之所从出”,认为“肾壮则精足气充”。太极拳家陈鑫说:“中气何归?归于两肾”。郝月如在遗著里阐发了腰隙转换虚实的练法,并说全身的总虚实在腰,其次在胸。他说:“转换者,步随身换,命意源头,在腰眼之间;向左转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向右转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此即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者是也。”

腰隙管着两腿,步法的转换,是由腰隙的内动来支配的。腰隙落实的一边,下边的腿也就落实,另一边的虚腿也就迈步轻灵。虚腿并须与含胸有相吸相系之势,虚腿才不致偏浮,所以李亦畲说:“下于两腿相随。”但是腰隙转换的枢纽何在呢?在陈鑫的著作里指出在于命门。他说:“诀窍以两腰之中,两肾之间命门,为上下体之管键枢纽”。在佚名氏的《太极平准腰顶解》歌诀中:“车轮两命门,一纛摇又转”,形象地说出了腰部在脊柱命门穴支配下两肾如车轮般的转换(不过,它是把腰隙称作命门)。凡手腿前去时,命门穴微往后撑,腰劲往下松沉,故久练太极拳者,带脉(腰部周围一圈)极为充实。

胸的虚实转换是:锁骨往下松沉,用意来固定它,胸微内含,逢腰隙下抽落实的一面时,上边的胸肌随 着弧形松沉,外往前合(武禹襄《身法十要》内称作“护肫”)。这样,随着腰隙的转换,左右胸肌也就分清了虚实。

腰隙和胸肌的分清虚实,仍然要贯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原则,虚的一面,有腾挪之意,不使偏浮;实的一面,以意贯注,不使偏沉。胸的虚实管着两手,锁骨固定,左右胸肌交替虚实(这是内部的折迭),就能支配两手的虚实变换(两手的变换虚实也称作“折迭”,也是由内动来支配的)。不过在拳势之中大都是右胸肌实时左手为实,左胸肌实时右手为实,与腰隙和腿的关系有所区别。

开合虚实与呼吸的自然结合

练太极拳和推手一样,合和虚是蓄、吸,開和实是发、呼。开合虚实的动作要自然地与呼吸结合起来。一开一合就是一呼一吸,一呼一吸称作一息或一气。

开合虚实与呼吸要自然结合。合、蓄是吸,在做“合”的动作(如屈、退、仰、起等动作)时,应当吸气;从虚上讲,就是由实逐渐变为虚时,也应当吸气。开、实是呼,在做开的动作(如伸、进、俯、落等动作)时,应当吸气;从实上讲,就是由虚逐渐变为实时,也应该呼气。至于开合虚实的突然变换的快速动作,乃是练拳纯熟后的自由变换,并且一般为了技击性的目的,才主张有闪电式的爆发力强的动作。没有这种迅速变换的能力,在技击上是一个缺点,不可能应付对方迅速的袭击,也不可能迅速进攻和退却,决胜于俄顷。所以,王宗岳主张“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陈鑫主张“缠绕回旋,至疾至迅”。古典太极拳论从未主张过速度绝对均匀的锻炼方法的。“运劲似抽丝”说明了柔缓的一面,“发劲似放箭”又说明了刚速的一面,原来是极为辩正的。老架太极拳套路中有缓慢柔和的套路,也有快速刚脆的套路,主要是为了适应技击性的发展。但初学时,练拳速度要匀,则是另外一回事。

试举杨式“搬拦捶”动作后面的“如封似闭”这一式子,来说明动作和呼吸的结合。第一动当右捶回收变掌,身渐后坐,两掌左右分开斜上举时,从形态上说,这个动作通常叫做合、屈或退,从虚实上说,乃是由实逐渐变虚。这时应该吸气,胸肌向下作弧形松沉,气聚小腹,这是“蓄势”。第二动当两掌随身前坐而前按时,通常叫做开、伸或进,从虚实上说,是由虚逐渐变实。这时应该呼气,内部原来向下作弧形松沉的胸肌,其路线似乎经小腹两角折向前面斜上射出,配合上肢的弧形交叉集中于一点,劲往前微向斜上发出。这是“发劲”。这就是一合一开,一虚一实,一蓄一发,一吸一呼的锻炼方法。第一动是合、虚、蓄、吸,第二动是开、实、发、呼。这种“劲由内换”的练法,也就是胸部大小肌的“折迭”(配合外部的动作)。

腰部的转换与形态上四肢的手法“折迭”,同步法转换是统一的,互为表里的。所以单从外形手足上来讲解“折迭”和“转换”,也是不全面的,不是内动支配外动的,也就不是内外合一,周身一家的。

太极拳的劲最为重要,它是富于韧性和弹性的一种劲,螺旋式的伸缩进退,决不可丢失劲。凡屈退的动作,弧形旋转走化,劲也决不可丢失,没有劲的走化动作,推手时容易被对方压匾而破坏身法。拳论所说的“松开我劲弗使屈”,“劲似松非松”,就是虚中有实的妙用。凡伸进的动作,即使看似直线而去,而内劲也是螺旋式地前进,极为缠绵曲折,不柔不刚,若有若无,“将展未展”,任其自然,不犯直率、僵硬之病,这是实中有虚的妙用。久久练去,自然能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外似棉花,内似钢条,变化非常灵活迅速。

合、虚、蓄为吸,开、实、发为呼合乎人体生理规律

如上述的“如封似闭”,当第一动右捶回收变掌时,肢体方面要松屈,意念上是由实逐渐变虚,由于身体逐渐后坐,这时胸肋背部肌肉和骨节都相应地徐徐收缩,横膈膜受其影响也呈收缩状态,因此胸腔容积随之增大,这时必然要吸气的。在这点上说也是合中有开,因为其中有缩小,也有扩大。当第二动两掌前按时,意念上是由虚逐渐变实,由于肢体逐渐向前伸张,胸胁腹背部肌肉和骨节都相应地舒缓,横膈膜受其影响回复到平时隆凸状态,胸腔容积随之减小,这时也就必然要呼气。在这点上说也是开中有合,因为其中有扩大,也有缩小。拳论指出“开合原无定,屈伸势相连”。所以练太极拳时,自始至终每个动作都要与呼吸有节奏地、自然地结合。

“开呼合吸”与“开吸合呼”

本书说的“开呼合吸”,所根据的是李亦畲的《五字诀》中的“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某些太极拳著作则说成为“开吸合呼”。看来似乎矛盾,实际上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开呼合吸——是以内动外发为开合的标准。内动为合(吸),外发为开(呼)。屈、退、仰、起等使内动的动作为合(吸);反之,伸、进、俯、落等使外发的动作为开(呼)。

开吸合呼——是以胸廓的扩张与否为开合的概念。胸廓扩张为开,反之为合。使胸廓扩张的如屈、退、仰、起等动作为开(吸);反之,使胸廓缩小的如伸、进、俯、落等动作为合(呼)。

太极拳与推手是相辅而行的,练拳即是推手,推手即是练拳。推手时必然是开、实、发为呼气,合、虚、蓄为吸气的,因此本文采用了“开呼合吸”的术语。

开合虚实与呼吸在走架推手上是一致的

练太极拳套路时,合、虚、蓄为吸,开、实、发为呼,跟双人推手时是一致的。在推手上“吸则自然提得起,亦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呼吸通灵,周身无间”。推手技巧熟练到这种地步,搭手时,四面八方,任何角度,都能蓄能发,“绝不用力,哈之即出”。这是“以意行气”,不是“以力使气”。推手时如果要牵动对方重心,不论在任何开合的姿势下,都须用短促的一吸,将对方重心牵动,“若物将掀起”。这是突然的一合、一蓄,生理上自然地来一个短吸。接着突然放劲时,全身劲向下沉而膨胀,内劲上翻而弧形地微向上而往前上直射(“发劲似放箭”),乘对方重心不稳而放劲。这是突然的一开、一发,生理上自然地来一个短呼。由于速度快,鼻呼吸不够用,须用声音来帮助。

根据上述理论,连同其它的对立名词,可列表如下:

合虚屈退起仰来入蓄收化引吸阖柔阴

开实伸进落俯往出发放打击呼辟刚阳

传统太极拳套路在编排上呼吸与动作是协调的

太极拳各派的产生,都是前辈太极拳家继承上一代的传统,经过勤学苦练,融会贯通之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而推陈出新的,是不断精心冶炼凝铸而逐步形成为别具风格的派别,都经过学习、消化、吸收、批判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内容、形式,到创作方法,有它本身一套规律和特点。太极拳运动的核心是螺旋式、抽丝式的运劲,一动无有不动,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结合。拳势呼吸,亦即在意识指导下呼吸与动作一致,有助于增强内脏器官机能和发挥技击作用。这是传统太极拳套路的共同规律和共同特点。

根据合、虚、蓄为吸,开、实、发为呼的原则来检查各式传统太极拳套路(如陈、杨、武、吴、孙等架式),整个套路每一动作都是一开一合,一虚一实,一吸一呼的,证明这些传统太极拳套路都是经过精心编排,一再修订得没有多余动作而最后定型的。当然,如果练走了样,或是不懂得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与呼吸自然结合的道理,任意添加一个吸或呼的动作进去,那么,这个姿势的整个动作练起来就不可能呼吸与动作正常地结合。因为两个呼的或是两个吸的动作连在一起,就要用一个短呼或一个短吸来加以调节了,结果只好强调呼吸归呼吸,动作归动作的所谓“自然呼吸”了。动作中加上一些花招(不应有的多余动作),同样会破坏拳势呼吸。

尽管拳式动作的一开一合、一虚一实编排得很正确,合乎一呼一吸的原则,可是在初练拳时,仍应强调动作与呼吸自然结合,不应拘泥执着,这样才符合“气以直养而无害”的要求。练习整套拳式从头至尾都要求结合拳势呼吸是不必要的,并且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勉强去做反而是不自然的,甚至是有害的。

呼吸的深、长、细、匀、缓,是太极拳腹式呼吸法的主要内容,但都应力求自然,不能故意做作,那才有利而无流弊。

篇5:虚实结合的掌声

多年做老师,总会遇到这种情形:正在课堂上引导同学深入思考,忽然隔壁教室响起了如雷的掌声、欢呼声。于是,有许多同学的思路本科打断,有个别同学会嘀咕;隔壁班在干啥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每当同学情不自禁的鼓掌时,我总会想隔壁班级师生的感受:他们的课堂会不会因为我们的鼓掌欢呼而方寸大乱?

我把这一困惑交给学生,并征求解决良策。我相信他们的小脑袋中肯定有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二天,我的办公室门缝里塞进了一张小纸条,写着这样的话:老师,我们不是刚学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吗,我建议同学们以后鼓掌,只是做出鼓掌的动作,我们脑海中设想那是如雷的掌声,既表现出大家的赞赏和鼓励,又不会影响他人,……

多么美好的主意啊!我情不自禁做出了“虚实结合”的鼓掌动作。

篇6:《虚实之间》读后感想

油控三班

《虚实之间》是芮成钢一部用心原创的随笔集,最早知道芮成钢是在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芮成钢代表亚洲向奥巴马提问,当时在国内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原因很简单,因为很久以来,一些人民屡屡“被代表”,很多人尚未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已经被人代表,所以国人对此很不满。我个人也觉得代表亚洲人发言也不妥,未经授权,自作主张,况且奥巴马是有所指的让韩国代表提问,但当我看完《虚实之间》,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敢。

翻开这本书,前言上的几句话就深深触动了我,“生命的节奏反复钟摆,在真假之间,虚实之间,摇摆反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假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虚实之间,往往一念之差。”是的,在这个社会,真假与虚实每天都在上演,接触到的信息,有多少是不完整的,是在引导着舆论,误导着我们;听到的发布会,发言人义愤填膺,正义凛然诉述事情的经过与最新进展,而又有多少真实的内容;恋人间的山盟海誓,又有多少人能坚守,而不过眼云烟。真假与虚实的关键在于信仰的丧失,国人普遍缺乏信仰,没有精神上的约束,在他们心中没有严谨的是非观念,在他们看来的正恶、真假、虚实,更多的道德与法律层面的约束。

对奢侈品的追求,芮成钢提到,钻石的本质是碳元素,本身并不稀缺,只是加工工艺造成的价格差异。戴尔比斯最早将其推广到商业化,通过广告、宣传、控制发放量,造成人为的稀缺。至于钻石的象征性——永恒、爱情、珍贵等,无非是商家赋予的广告词罢了。在我看来,爱情并不应为钻石而显得更加的美好,如果真心相爱,就是平常一句温馨的话,亲手做的一份饭,都会让人感动。对于红酒,名表,名包等奢侈品,国人却乐此不疲的追求,更是使得经济颓靡的欧美国家纷纷对中国打开门户,更是在各名品店配备了中文导购员,靠中国人帮助他们拉动内需。国人的富有不应该只体现在经济购买力上,更应该在精神上富裕起来,千万不要让别人认为钱多人傻。在我心里,真正富有的人是不会向别人彰显自己的品位而刻意去做什么事。

篇7:《虚实之间》读后感

我不是学经济的,也从来没看过芮成钢主持的财经节目。看到《虚实之间》这本书,是因为最近单位党组织在党员中开展的“三读”活动。

刚看到这本书,我以为是芮成刚关于个人成长经历的自传,认真读下来才知道是他十几年从事国家时政、财经报道与各国政要、名流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参加达沃斯、博鳌论坛、G20峰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中有意思的经历,这其中紧紧围绕着一个核心理念: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向世界最好地传递中国的声音。按芮成刚本人的话:把中国的故事说好。

像这样的书,以往我只会用零碎的时间快速浏览完,因为这类政治,经济的书不像小说,情节诱惑着你爱不释手,这是一个个经历的片断,你可以随时拿起随时中断,丝毫不影响阅读的连贯。然而《虚实之间》,我只读了第一节就喜欢上它。曾几何时我特别羡慕中文系毕业的人,看到华丽的遣词造句引经据典,妄想如果自己是学中文出身是不是就可以这样下笔美“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而读《虚实之间》这本书的过程中,让我喜欢阅读的原因不是它的遣词造句,也不是它的引经据典,而是它的内容:芮成钢作为财经记者,对目前世界经济的衰退、对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读罢让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启示。从而伴生而来的是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忧虑。如政府如何有效的监管金融市场、如国人对奢侈品的狂热追捧、如实体经济举步维艰而虚拟经济大行其道。芮成钢以讲好中国的故事作为己任,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爱国之情。从年少轻狂的“愤青”,桃李春风一杯酒;到沉稳内敛自信的青年才俊,江湖夜雨十年灯;国际舞台上用别人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展现中国当代青年的风采,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扇认识了解中国的窗户。芮成钢的文字难掩其个性中的桀骜不驯,这得益于优越的家庭教育、聪慧的天资、自始至终优异的成绩。在一个全民都为英语狂的年代,他貌似轻松地便拥有了华丽的英语表达。20出头便初登国际舞台发出代表中国的声音。在外人看来似上天的眷顾,芮成钢有骄傲和自信的资本。其实在那份骄傲和自信下,我看到的是一个智慧的芮成钢,一个不断总结、反省、自我完善、更新学习的芮成钢。没有人是天生的才子,天才的背后一定有比凡人更多的付出。而很多时候,如果两个人付出了看似相同的努力却完全没有得到相同的回报,那只能说明除了勤奋,智慧和机遇至关重要,芮成钢恰恰都拥有了。看《虚实之间》是一个非常享受的阅读过程。在芮成钢笔下,看到世界名流大腕光环下的另一面;看到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他们与众不同的特质;看到近些年,随着GDP的攀升,外国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看到国外国内当代中国面临的困顿和选择。有些问题,芮成钢可以发现,但是不能解决,甚至提不出一个良好的建议,只能在言辞间有所期待和期望,但是仅是这些期待和期望也好过那些难得糊涂沉迷于物质的芸芸众生。

在今天的中国,民众普遍缺乏的就是安全感,无论是身家过亿的富豪,还是普通民众。芮成钢在书中用了一章来说安全感。他说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而引发了许多的问题,包括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我很认同,其实人们普遍缺乏的除了安全感外还有归宿感。也许是同样的原因产生了以上同样的问题吧。现在在中国愈演愈烈的移民潮给这两个观点提供了佐证。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属目的巨大成就,但在社会的剧烈变革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上述问题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如果不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书中后面部分,谈到了亲情的回归。俗话说就是落叶归根吧。他谈到多陪家人,以及多为家人做些事,这些我都比较认同。但这一切都得有经济基础。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基础上来空谈梦想、空谈爱,都是浮云了。现在压在我们年轻人身上的重担很多,现实问题也很多,许多年轻人过着“蜗居”的生活,还没成家立业就成了房奴,车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似乎和他们无关,每年高涨的GDP也和他们无关,多年来缓慢增长甚至停滞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并没有让民众的幸福感有多少提高。像芮成刚说的,我们还需要宣传奥运会、世博会吗?中国人为了所谓的面子耗费了太多的资源与金钱了,过去我们需要,现在还需要吗?倾全国之力举办北京奥运会,也许是对的。但是,后来的这些东西到底是否需要,还真得留给历史去思考。我们现在真的需要回过头来,看一看,想一想真实的中国。我想现在中国人内心最迫切的要求就是希望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和民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的建设上来,而不是每年年底往上虚报数字,继续向外展示那些苍白无力的面子工程。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不再需要那些虚幻的东西。

而且这个数字,让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很危险。

在书的最后,芮成钢用自己翻译的英国诗人吉卜林的代表作《如果》作为“代后记”。他认为,这首诗描述了人生在世最理想的内心状态,承载了这个阶段的自己所有的希望和信仰。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所希望的内心状态。

篇8:购物:虚实之间

购物, 还是娱乐?

以往的数据表明, 中国消费者喜欢经常性地光顾零售店, 而每一次的购物量都不是很大。而本次调查表明, 中国消费者的这一习惯正在开始发生变化, 他们的购物频率呈下降趋势, 而每次的购物量则有所增长。在日常家用品方面, 中国消费者每周购买次数从2008年的0.6次下降为2010年的0.5次;平均购物量则从2008年的18.42元人民币上升到2010年的24.10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趋势表明,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 购物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活动, 其重要性正在下降。中国消费者开始变得富有, 旅游、健身、社交等活动也开始占据他们的时间, 使得他们不得不减少前往商场购物的次数, 也因此相应增加了每次购物的购买量。

虽然如此, 购物的休闲乐趣仍然受到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在麦肯锡的调查中, 有73%的人表示, 他们将购物视为一种休闲活动;45%的人将购物作为一种爱好;超过一半的人认为, 购物是与家人一起消磨时光的最好方式之一。很多中国消费者进商店时往往没有任何购买意向。有时候, 他们只是浏览一下橱窗或比较一下价格;另一些时候, 他们可能会把购物当作一种游戏, 与朋友们争相寻找最划算的买卖。

在购买一件东西之前, 中国的消费者仍然希望能先看到实物, 这有助于他们最终做出购买决策。例如, 在一项关于购买个人电脑的调查中, 中国消费者表示, 为了购买一台电脑, 他们可能要花3-6个月的时间考虑, 还要到商店去探访3-5次。显然, 当消费者每一次去商店探访实物时, 商家都有极好的机会促成交易达成。

其次, 也是更为重要的, 由于仍然有很大比例的中国消费者将购物视为一种休闲活动, 实体零售渠道可以通过提供满意甚至超出预料的购物体验来获取他们的青睐。这其中的关键是, 零售店将不再只是一个卖商品的场所, 它更是一个消费者休闲娱乐的中心。

一些有经验的实体店经营者对此信心十足, 他们对虚拟世界产生的破坏力不以为意:网上购物以年轻人居多, 但一个精心设计、现代时尚的购物场所同样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到来。比如为了与网络渠道争夺年轻人, 北京西单大悦城致力于创造数字化技术无法替代的群体性体验, 在一个充满休闲娱乐氛围的购物环境中, 通过店内布局的巧妙设计, 商家有机会将一部分消费者无购物目的的闲逛转化为购物行为, 或者是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出现一些计划之外的冲动型购买行为。像宜家家居这样的商家就深谙此道, 当你乘坐电梯到宜家家居的三楼选好了某件物品之后, 没有直达楼下的电梯供你乘坐下楼结账回家, 你不得不一层一层行走闲逛才能到一楼收费处, 而在这一行走闲逛的过程中, 也许又有某个你本没计划购买的物品吸引了你的目光。相比之下, 这是虚拟世界的网上购物渠道永远难以比拟的地方——只需轻点鼠标, 你就可以溜之大吉。

信息与购买的双重渠道

在中国, 互联网应用正形成快速增长并不断变化。上网查询已成为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已成为一种例行公事。中国消费者利用互联网来了解他们打算要购买的产品, 并寻求更多的折扣。即便在迄今为止仍然拒绝使用电子商务的大多数消费者中, 也有为数众多的人利用互联网来帮助进行购买决策。虽然中国的网上购物从总体上来讲规模还不是很大 (不超过社会销售总额的2%) , 但其增长速度极快。2009年, 中国的网上零售市场几乎翻了一番, 从2008年的190亿美元增加到390亿美元, 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 (1560亿美元) 的全球第二大电子商务市场。而且, 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有可能变得更大——目前只有1/3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在网上购物, 而在美国, 这一比例为2/3。

服装是最受欢迎的网上购物门类, 占到中国消费者网上购物支出的36%;个人数码产品位居其次, 占到29%。在作为最大的零售门类的食品和饮料行业, 电子商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只有8%的网上消费者在线购买此类产品, 仅占网上购物销售额的2%, 以及所有此类开支的0.2%。

与一般互联网用户相比, 网上购物者年纪更轻, 受教育程度更高, 也更为富裕:75%的网上购物者年龄在34岁以下, 53%的网上购物者拥有大专学历, 超过一半的网上购物者属于中产阶级或更富裕的阶层。值得一提的是, 排名前20%的网上购物者的购物金额占到了全部销售额的70%, 而且这一群体比其他网购者更年轻、更富有, 受教育程度也更高。

互联网对零售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它本身已成为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销售渠道, 还在于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来源,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对于比较年轻的受众, 以及中产阶级和收入更高的群体, 网络评议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工具——到2010年6月, 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用户已达到大约4.2亿人。有56%的中国消费者表示, 他们认为在线广告值得信任, 而在2009年, 这一数字是29%。

另外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 中国消费者信任零售商和制造商的网站, 而且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相比, 他们更有可能访问这些网站以获取信息。在美国, 消费者更喜欢咨询消费者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前先要上网做研究的中国消费者中, 有66%的人会浏览企业网站。

电视仍然是最重要的广告平台, 许多中国消费者甚至不会考虑那些他们没有首先在电视上看到的品牌, 他们认为, 那些能够支付得起昂贵广告费用的品牌必定是由成功的企业所支持的。2010年, 平均有85%的消费者 (包括不同门类产品的消费者) 表示, 他们在此前的两个月中曾通过电视接收产品信息。这仍然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但与2008年调查时给出同样回答的消费者 (占到98%) 相比, 这一比例已经明显降低。认为在线广告可信度高的消费者 (56%) 超过了信任电视广告的消费者 (46%)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认知变化。在2009年的调查中, 有55%的消费者认为电视广告可信, 而信任在线广告的消费者只有26%。

中国消费者非常依赖网上产品信息评价这一事实, 使互联网对消费者舆论的影响作用显得极为关键。在中国大陆, 平均有25%的购物者表示, 他们从来不会在没有事先上网查询的情况下就购买一件产品, 而在美国, 这一比例只有中国的一半。对于大件商品, 在中国这一比例可能还要高得多, 比如购买汽车时, 这一比例就接近45%。

购物的休闲乐趣仍然受到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在麦肯锡的调查中, 有73%的人表示, 他们将购物视为一种休闲活动;45%的人将购物作为一种爱好;超过一半的人认为, 购物是与家人一起消磨时光的最好方式之一。

篇9:合理运用虚实对比

戴冕鹤 张家荣摄

作品用特写的形式来表现仙鹤的头部,以突出仙鹤头部和太阳光芒似的羽毛。作者较好地使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使光芒四射般的羽毛在全黑的背景下,变得更加显眼。不过,在画面的处理上有一个明显的失误——拍摄时焦点偏下了,没有落在仙鹤头部,尤其是眼睛这个关键处是虚的。就让人觉得不舒服、缺乏美感。

山脊 张 勇摄

静的礁石与海中行船形成动静对比,礁石的实和海面的虚形成虚实对比。尤其是礁石的色彩再现和质感的体现,都使图片具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在仔细观看的时候,发现礁石与海面的虚实对比不符合视觉习惯——礁石边缘锐利,与海面的交界处很硬,而海面虽在焦点以外,但还是应该有远近纵深的过渡。作者实际上运用了两底合成的创作手法,但如果在制作过程中把握好虚实对比中的过渡,会使图片更耐人寻味。

山村夜戏 任小宾摄

一个简单的戏台,几盏橙黄色的灯光,一群悠闲的乡亲,围看几折咿咿呀呀的民间戏。民风民情,是一个很好的拍摄题材。作者能深入到小山村去,更是令人敬佩。可惜画面效果不好,一是影像都不够清晰,大大降低了画面的表现力,估计是长时间曝光时相机不稳定造成;二是现场光比太大,亮部的舞台和暗部的观众这两部分的层次都被损失;三是画面的构图应适当调整,让舞台处于更突出的位置。

舞 邹俊杰摄

据作者介绍:作品拍摄的是某节日里热闹欢快的“威风锣鼓”表演,为了突破简单记录现场的一般画面,采用了1/8秒的慢速度曝光以表现出动感效果。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联想和创造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可是快门速度过慢,使得击鼓的勇士完全虚化成红黄色块,不能给观众正常的引导,反而容易被误认为燃烧的火堆。若是改用1/3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将会得到既有虚化动作又能分辨出人物的动感画面。

浮华过后 张战平摄

“浮华过后”,从字面结合照片来看,作者想要表达一种对比,即左框里开得茂盛的鲜花与右框以及地上残败花枝的对比。这个意图很好,可惜从画面上我们并不能强烈地感觉到这种对比。原因何在呢?一,所选的花枝不好,鲜的不够鲜残的不够残,这种对比就缺乏力度。二,焦点没有落在主体(花)上,而是落在了花篮上。三,左上侧的黑色色块和画面中的木架子都破坏了画面的简洁,构图时应该避开。

青翠欲滴 苗 地摄

篇10:读《虚实之间》心得感悟

《虚实之间》其实整本书写得挺实在的。部分章节清晰地指出了一直以来我们在与各个国家、各国友人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心态上的误区:有的人还未真正了解对方就妄下评断,有人又顶着外交无小事的名号对外国人过分纵容。书中对于欧债危机的理解很独到,对中美关系的解读也很客观、理性。部分语言中也透漏出作者幽默、坦诚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谈谈作者。 芮成钢应该算是中国目前最红火也最饱受争议的主持人了,尤其是代表门事件后,被网上很多人大骂脑残, 甚至某节课上教授还专门花20分钟批判了他一把。只是大家批判的理由其实都不是那么站得住脚,网上很多质疑他的甚至没有完整的看完他的采访。再退一步说,难道央视会给一个脑残记者那么多专访各国政要的机会吗?真是那样,各位大牌受访者也未必答应。

无论存在多少批判的声音,他总是值得我学习的。且不论他向奥巴马提问方式是否嚣张,但他敢在那么多外媒面前自信地作为一个中国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份气度就难能可贵。现在中国人有钱了,但很多时候我们与外国人尤其是欧美人站在一起时,心中还是会有那么一丝丝微妙的自卑。论及交流,很多人与外国人的对话都只停留在谈论浅显的文化差异层面上,能够像芮这样与他国前成为挚友的人实在不多。

上一篇:危房改造维修协议书下一篇:聚醚胺行业相关政策解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