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我的第一本书优秀

2024-04-18

初中语文我的第一本书优秀(精选6篇)

篇1:初中语文我的第一本书优秀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枉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一本书”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篇2:初中语文我的第一本书优秀

1.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预习交流,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难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大家预习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

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

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习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

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

4.汇报总结。

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父亲:藏书、问书、考书、补书、携子读书

我 同学:裁书、要书、送书

老师:带狗读书

②哪些地方写出父亲对“我”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爱孩子、重视孩子、理解孩子,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③这些事情哪些让你感动?哪件你觉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浓浓的父爱,有纯真友情,还有带狗读书这样有趣的事,但牛汉为什么说“读了它却笑不起来?”中国当时的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a指名回答(元贞辍学 一生贫困)

(学校条件不好,“我”随父亲去崔家庄小学读书)

b材料助读 大屏幕展示:鲁迅《故乡》背景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

⑤总结:当时的中国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底线,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学习呢?所以作者回忆起“第一本书”的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大屏幕展示: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齐读问题。

3、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四、总结提问,收束全文

1.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还有什么问题?

2.牛汉难忘他的第一本书,不仅是那本书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纯洁的友情,上书房的乐趣,还有那童年时解读不了的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情愫成为激励他成长奋进的沃土,让他茁壮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学们,请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那将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会造就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爱情深 读书乐趣

篇3:让初中生走好学语文的第一步

一.渴求独立又难免依赖

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2到14岁之间, 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状态, 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 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初一的学生年龄小, 正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起点上, 这种特点更有其鲜明的反映。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 要由小学的“细”和“紧”变为初中的“粗”和“松”。不变不行, 太“细”太“紧”, 老是“细”老是“紧”, 不仅无助于学生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的增长, 而且与学生心理特点相悖, 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 习惯初三毕业班教学的老师往往会放手过度, 而学生年龄小、依赖性较强, 老师一下撒手, 学生往往不能管理好自己, 他们习惯于老师叫干嘛才干嘛, 甚至要靠老师家长监管才行。这样的放手会导致学生纪律松弛及成绩大幅下降。这需要我们改变“保姆”态度, 适当放手, 另一方面又需要帮助和督促。把握好尺度让新入初中的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逐渐自主自立起来!

二.感性主导, 活泼好动, 需要表扬

刚入初中的学生感性思维占主导地位, 最喜欢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如成语接龙、讲故事、开展知识竞赛、自制手抄报、开辩论会等。还要让学生多去参加一些群体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的活动。多开展语文活动, 不仅可以学生积累素材、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 而且还能让学生爱上语文。他们有强烈的表达需要, 仍像小学时一样上课主动举手积极争取发言, 举了手未能发言者还往往翘嘴顿脚表示不高兴。教师教学态度要真挚亲切, 还要特别注意满足少年学生的表达需要, 多让学生发表意见, 真诚地表现出对他们的信任, 要多鼓励多表扬, 少批评。积极性一旦受损, 往往一蹶不振, 整个初中阶段都难以对语文学习持积极态度。

三.难度加深难获成功, 学生心理落差大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要求与

小学相比, 提高了许多, 知识点增多, 思维难度增大。如小学“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但是中学则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思维能力情感感知方面的要求一下子高了许多。大多数学生难以轻易达到, 不能像小学时那样容易获得成功, 失落感便油然而生。初一学生一开始学习语文往往会产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学习内容太难的感觉。而且初中考试的题目难度是跟着中考走的, 随着教学内容程度的加深, 考题的难度要求比小学有了很大的增高, 分数难免明显降低, 从小学时没有下过九十五, 到现在上了八十就算不错, 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心里落差加大。再加上很多初一的任课教师是从初三循环下来的, 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中考的初三的标准来要求初一学生, 对于做不到的学生, 一些负面的评价也会影响他们的心里的状态, 对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是雪上加霜。

我想, 首先需要的是知道中小学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差异, 才可以对症下药。

我们对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要主动、细致、耐心地帮他们分析其成因, 让他们不产生自卑、自畏、自闭、自残等种种不良心理。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 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摘要: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学习状态不佳, 成绩不理想, 没有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更谈不上在积极学习语文过程中体会到满足、快乐、幸福感了。家长着急, 老师也很困惑。做好这个转折期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过渡衔接工作, 是让学生升入初中后积极学习语文的第一步, 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 也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篇4:我的第一本书

新书发布会

走进四(3)班教室,活动才刚开始,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地拿着一本书,细细瞧瞧,本本都不一样。《小小的我》《无忧海的孩子》《勉勉向上》《小荷才露尖尖角》……封面精美,标题也各具特色。这些别致的书名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赶快来采访一下小作家们吧!

《灵动的阳光》是我的第一本书,因为爸爸希望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阳光男孩。书里不仅有我写的作文,每一页还有“知识窗”,记录了我收集的好多小资料呢!(陶昊畅)

在我眼里,每篇文章都像一个欢快的音符,带着我的梦,不停地跳跃着,舞动着,所队我取名为《旋转的八音盒》。(袁舜玥)

戟招这本书命名为《心语》,“心”是我名字中的一个字,代表我;“语”的意思是“说话”。合起来就是“我心里说的话”。(王心越)

这是我编的第一本书《小脚丫作文集》,她记录了我成长的足迹。我希望自己每年都编一本书,长大了,我就可以著作等身了。(龚禧)

我的第一本书叫《源》,妈妈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有一天我会有所成就,而这本书则是一切的源头。(严子涵)

编书全过程

哇!才四年级的“小不点”,就能出书了呀?真了不起!不过,编书可不是简单的事。挑选素材、输入电脑、设计版式等,既繁琐又辛苦。快跟随小记者去听听小作家编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吧!

我的第一本书诞生记

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把自己三年级时写的作文编成一本书。编书?天哪!那是作家才能做的事。我能行吗?

开始“动工”了,我跟妈妈商量,把作文分为四类:身边的人、经历的事、走进大自然、插上想象的翅膀。接着要给书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我想了想,对妈妈说:“就叫‘金色的童年’吧。”妈妈听了,连连点头。

下面进入了“打字”程序。真想不到,当时觉得写得很好的句子,现在看起来竟然不太恰当呢!于是,我一边打字,一边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二十几天的“艰苦奋战”,“打字工程”终于接近尾声了。

接下来的程序是“润色”,给每篇文章配插图,改字体,加前言后记。这道程序倒给我增添了不少乐趣。有时,为了一张图片,我跟妈妈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爸爸不得不干预,由他来一锤定音。

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校对和装订。我和妈妈分别把打好的内容从头到尾又仔细读了一遍,找出录入时的一些错误。至此,这项巨大的工程终于快“竣工”了!当妈妈把装订好的书摆到我面前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漂亮的一本书呀!我看着封面上那几个醒目的大字——作者:孙心彤,不由得暗自赞叹自己:真了不起,我也是一名作家了!

(孙心彤)

编书趣事

嗯,真不错!看来,小作家们在编写第一本书的过程中,收获的远远不止一本书,还体会到了要成为一名作家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对了,听说大家在编书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趣事呢,赶紧请同学们来谈谈吧!

把外婆忘了!

我的第一本书叫做《凡星点点》,里面汇集了我三年级时写的所有作文。我和爸爸妈妈忙乎了好一阵,才一起制作好这本书。它不仅看上去漂亮,让我有了很多收获,而且编书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那一天,我兴冲冲地跑上楼,自豪地把我的第一本书给外婆看。外婆兴奋地拿过书,仔细地翻看着,好像在寻找什么。看着看着,外婆皱起了眉头。就从这一刻起,外婆一天都没再跟我和妈妈说过一句话。

我奇怪极了,外婆究竟怎么啦,看到我的书怎么一点也不开心啊?妈妈一下子就猜出了外婆的心思。晚上,她悄悄地找到我,跟我说:“点点,你知道外婆为什么生气吗?”我茫然地摇摇头。“因为外婆这十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你,但在你的第一本书里,她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外婆一定很伤心,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弥补这个疏忽……”妈妈在我耳边悄悄地讲着,我听了连连点头。

第二天早上六点钟,我就起来了,开始写“我的外婆”,不知怎么的,今天的这篇作文写得特别顺畅。中午,妈妈去了印刷厂,把这篇作文“缝”在了书里。晚上,我们俩小心翼翼地把这本看上去“天衣无缝”的书放在了外婆的床头……

第三天早上,外婆又像往常一样和我们有说有笑了。

(古点)

颁奖直播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颁奖时间到了!四(3)班这次一共“出版”了53本书,参评的当然也是5 3本。获得“最佳文采奖”的小作家李清越记录下了令人兴奋的颁奖过程,她要把成功的喜悦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我获奖啦!

在同学们的期盼中,颁奖时刻终于来到了。我的爸爸作为评委代表,走上讲台致颁奖词。他说了很长的一段话,我只记得他的学生(南京大学的学生)听说我们小小年纪出了第一本书,既惊讶又遗憾,说他们没有遇到像张老师这样富有创意的好老师。

接着,颁奖嘉宾严琦妈妈快步走上讲台,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所有同学都和我一样,目光一起集中在严琦妈妈的身上,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首先,我为大家宣布成长记录奖,徐思勉、李煜……”被叫到名字的同学都喜上眉梢,兴冲冲地上台领取奖状和《七彩语文》杂志社赠送的礼品。

“最佳童趣奖是……”“最佳制作奖是……”我竖起耳朵,生怕漏了自己的名字。唉,当时的我真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没法形容。“最佳文采奖——李清越!”一听到自己的名字,我迫不及待地冲上去,一把接过奖状和礼品抱在怀里,生怕别人抢走了属于我的荣誉……

(李清越)

活动就快结束了,小作家们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班主任张老师说,这第一本书仅仅是个开始,以后六家要坚持做自己的第二本、第三本书……还说要把大家的第一本书带到六合八百桥镇小学去,和那儿的同学们一起分享呢!

篇5:《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教师补充相关背景,提升学生的感受: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教师小结: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四、揣摩与感悟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

感觉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我的童年生活是辛酸、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⑵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走进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中国,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忍不能忘本,巧妙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就是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⑴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

⑵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五、拓展与延伸

1、阅读训练:

要求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⑴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⑶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⑷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⑸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3、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

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由于年代相隔比较的久远,学生对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授课过程中,可从第二自然段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整体的感知文章的创作背景,与学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从情感特色入手,注意用情感人,采用理解练习拓展模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领学生诵读牛汉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诗句,转入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思考人生命运这个话题。

二、诵读,感知文意

1、默读,初步感知文意。

2、细读,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3、齐读,整体感知文意。

4、学生畅谈阅读体会,教师因势利导。

三、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归纳品析语言的方法。

2、学生自由摘读,尝试语言的品析,小组交流感悟。

3、联系生活体验畅谈感想,文章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⑴父子之情深感动人。

⑵同学之情感染人。

⑶人狗之默契愉悦人。

四、拓展延伸

篇6:八年级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http:// 八年级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深刻含义。〖教学重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的语言。〖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方法〗 讨论法、联想法。〖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解决字词,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了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在你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学生自由回答讲述自己读的第一本书或印象最深的书)。(师总结)许多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因为第一本书并没有让你难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汗的第一本书却让他难忘,为什么原因呢?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此环节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牛汗,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文章时代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等。(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老师补充)

3、查字词:(投影)

酷(kǜ)似 掺(chān)和 脊(jǐ)背 枉(wǎng)读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准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2、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分组交流)。生回答,师整理板书:(投影)引出第一本书 最初的启蒙,介绍父亲 追问“书”的故事 追问“书”的另一半,父亲灯下补书 转学 再次回顾上课趣事 人物后话 总结:人不能忘本。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四、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学生合作讨论,解决下面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答:“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这人生的第一课,蕴涵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暖,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答:作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敬重、珍爱“第一本书”,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因为那本书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环境,也反映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可贵的乐趣和温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答: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喜欢的语句朗读,并讲讲喜欢的理由。(生)自由发言。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是生活的艰苦和沉重,但童年毕竟是天真、好奇和淘气的,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是快乐的,童年玩起来什么苦都会忘记,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白白的,无价值,无意义。作者的第一本书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不写出来,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就意味着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本”是双关语,既指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初的有价值的东西。)

六、拓展练习: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通过什么能够看出来?设想父亲夜晚为“我”修补书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扩写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要写出父亲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七、本课总结。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八、布置作业。

书后“研讨与练习三”。〖附〗板书设计:

“借书”:同情心、乐于助人;生活的艰辛

“补书”:深爱孩子,无私善良

“趣事”:狗与读书

“后话”:遗憾与同情 总结: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教学任务分析: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我的第一本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牛汉的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的回忆,来表明自己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抒发人间弥足珍贵的亲情、友情,引发人们对生活与人生的思考。虽然课文叙写的是作者少年生活的一段经历,但当时那种生活的苦难对于人命运的影响是这一时代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分析、灌输,学生始终会处于懵懂状态。况且新教改竭力提倡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所谓自主阅读就是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去了解,去接受,去领悟,去确立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本课主要的教学任务应该是给学生更多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时间,甚至让学生站在作品中人物的角度去揣摩人物的心灵,去感受他们的情感,进而理解把握第一本书中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学生分析:

虽然我们的学生远离那个时代,缺少对苦难生活的真切感受,但经过小学初中七、八年的学习,他们已在语文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积淀,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他们大多心地善良,感情丰富,充满幻想,对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特别容易把握和接受。所以,他们对第一本书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性善,人情美还是不难理解的。可话又说回来,要让十三四岁的孩子去理解生活与命运的关系却有相当的难度,而这恰恰又是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引发我们每一位读者思考的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之舍弃,学生对这篇课文只能说是读懂了一半。另外,我想长期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很容易流于表面,缺乏深刻性。因而,遇到这样的难题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引领。在课堂上一名优秀教师最大的作用不光光是让学生自由地去阅读,自主地生成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并使之完善和提升。在我看来后者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更具挑战性。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认知想象,生活积累等情况出发,使学生在自主地体验设想过程中突破本课教学中的这一难点,实现思维的质的飞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围绕第一本书叙写的几个故事和人物;在读析中去品读富有深刻内涵和启示作用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角色替换中去理解第一本书中所拥有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去感受作者寄予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在设想探究中去初步认识生活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在自主阅读中去发现问题,在合作对话中去解决问题,享受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去思考生活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如何去战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人生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有没有印象?现如今我们大多数大的生活条件较好,父母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同学在学前已陆续接触过一些书,可一些同学对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而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这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

二、整体感知

1、师:读一读,想一想围绕着这第一本书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意在使学生在快速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师:请列出人物,并简单地复述相关的故事。(运用实物投影显示有关人物)

3、简单示意:

“我”

父亲 第一本书 乔元贞

人性善 “弄不成” 人情美

生活艰辛 读书乐趣 生活与命运

三、体验感悟

1、角色选择

师:再读一读,说一说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角色,你会选择哪一个,请说明理由。(要求学生迅速跳读课文,从文章中找根据,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

2、角色体验 师:接下去,让我们为自己的角色精心设计一些独白或台词,一起走进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投影显示)

如果你是父亲,了解到这本凄惨书背后的故事后,会有怎样的内心独白?

如果你是史承汉,当你接过父亲亲手缝制的两本完整的书时,你会有怎么样的心理? 如果你是乔元贞,当你拿到史承汉递过来的书时,你会对昔日同学说些什么?(通过三个“如果”,意在使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知这第一本书中蕴涵的基本内容。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同时,在上面的人物示意图中板书关键词:父子情深、友情深重、人性善,人情美)

3、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的阅读和体验,我们透过这第一本书,看到的是浓浓的父爱,同学朋友间的友情,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善,人情的美。

四、深入探究

1、教师启发引导:大家在被这些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真挚情感感动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乔元贞的母亲不让他读书呢?课文哪些地方表现出来,请结合语言加以分析。

(意在引导学生理解牛汉的第一本书中不仅蕴涵着浓浓的亲情、友情,还折射出那个时代生活的艰辛。)

2、师:生活的艰辛使得乔元贞失学了,使得原本“有出息”的他变成一个挎着篮子到临村叫卖的小贩,看到这里,我们的心里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意在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受作者沉重的心情。)

3、师: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乔元贞能继续求学的话,那后来乔元贞会从事什么工作? 预设学生回答:塾师,诗人,作家等。师追问:即使做不了诗人、作家,但也不至于会落到以农村小贩为业,了却一生这样的境地,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知识改变命运。/ 环境与人的命运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4、师:如果你是乔元贞,在失学之后,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意在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生活的磨难有时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人不应该向命运低头,这样命运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五、自主质疑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在主题方面进行了挖掘和探究,大家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表现得非常出色。也正是因为大家思维活跃,我想大伙儿在看书的同时,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一定会生成自己的问题,可能你的问题经过前面的讨论并未得到解决,那么,在下面的时间里,请你把问题拿出来,与你同组的同学认真讨论一下。

(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态度和精神,教师也参与其中。)

2、班级交流

师:请各组将有价值的或无法解决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或讨论。

3、教师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答题的思路: a、插叙一段小狗陪伴“我”读书的故事有何作用? 师:如果我们也身处这样的境况下会有哪些感觉?

预设学生回答: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感受到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读书生活中仍然充满着童趣,充满着快乐。/从“弄不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另一面,充满温情的一面。b、关于二黄毛的命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孤立地看待这一问题)

师:二黄毛小时候不会读书,但后来却成了英雄,这三个童年的伙伴日后走上了不同的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预设学生回答:如:生活可以消磨人的意志,也可以磨砺人的意志。/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路。/知识改变命运。

c、关于对开头与结尾中个别语言的品读。(读析结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加以必要的引导)

⑴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师:在充满憧憬的日子里,我们的“梦幻”里有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有阳光在普照大地,花在盛开,树在生长,人们在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 师:我们的梦幻里都是一些美好的东西,那么通过第一本书感受到的美好的东西有哪些? 学生的回答应是不言而喻的了。⑵人不能忘本。

师:对这篇课文,大家已经理解了作者所谓的“本”的意味,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还有许多不能忘的东西,结合自己的体会,具体地说一下。(意在拓宽学生的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更多真切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

1、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寻找一些相关材料来阐述证明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相互补充。

3、师:请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展示一下,或许对其他同学也有一定的启发。(通过这一大环节,意在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并使他们思维渐趋完善)

七、结束语

无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是平坦的,还是崎岖的,生活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而这些也都值得我们去回忆,去品味,去珍惜。即便生活的道路充满艰辛,我们都可以凭借知识、意志去奋勇向前,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教学检测设计:(用投影显示)

1、写一写你在学这篇课文中获得的最深刻的感受,并找一些材料来证明它。

2、根据课本当中提供的材料,请发挥你的想象,对一些次要人物进行故事设计。如、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二黄毛的故事》。

3、课外印发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请学生阅读并思考:我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什么?我渴望怎么样的一种父子关系?(以上三题任选一题完成,写在随笔本上)

自我评价:

1、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那个年代所发生的故事,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但只要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展开想象,同样可以使学生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认识生活的底蕴,体会读书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由此,我想到了体验教学法。本教学设计就通过角色选择、角色体验两个环节,运用“如果”这样的句式,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站在那个时代人物的立场上去思考,去触摸他们的心灵,在体验中感受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情。这样的设计也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引领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完善并得到提升,这是本教学设计想着重体现的另一方面。角色体验之后,我在深入探究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乔元贞的角度进行设想,使他们在感受了世间的真善美之后,积极地去思考生活与命运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促使孩子们的思维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也是新课标的精神之一。为了将这一精神落到实处,我在快结束时设计了自主质疑这一环节。其意图无非是一方面对前面的教学进行补充,另一方面是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努力去发现问题,并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4、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亦张亦弛,有起有伏,同样也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该教学设计中,我围绕着怎样让学生理解第一本书所包含的深刻内涵这一主问题,设计了整体感知、体验感悟、深入探究、自主质疑、拓展延伸这五个环节,力求由浅入深,从内容到情感,从课内到课外,有明显的梯度。

亿库教育网

上一篇:我的自动铅笔小学生日记400字下一篇:openwrt升级功能流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