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工作汇报稿

2024-05-22

对接工作汇报稿(通用10篇)

篇1:对接工作汇报稿

农超对接的工作汇报

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超对接以来,田森超市集团作为此项工程项目的一员,从2009年—2011年分为三期实施了农产品的采购、物流、零售、配送、批发、深加工的工作。

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3月份正式进入筹建,购置土地40000平方米及厂房,截止2009年底该项目累计投资4000万元,年农产品交易额(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2009年享受扶持资金100万。

二期:工程已于2010年7月底完成投入运营,冷链设备、加工机具、物流配送设备、农产品检测设备及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通过“农超对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与农村合作社签订合同60多份,农民增收金额8000万元,截止到2010年底两期投资累计达到7000万元,年农产品交易额(销售额)达到1.5亿元,日交易量68吨,完成利税61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主要购置设备有供电、自备井、冷链设备、常温/低温冷藏车、不锈钢分拣包装台、地秤台秤、滑升门、化验设备及其它辅助设备。

三期:2011年3月-12月正在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蔬果系列、畜产系列、干货系列、熟食系列、主食系列、中式面点系列、豆制品系列、西式面包系列等1000多个品种。主要有改建车间10000平方米,购置设备有冷链设备1500平方米、常温/低温冷藏车5辆、恒温空调净化系统、进口的先进生鲜加工设备蔬菜清洗机、蔬菜切丝、切丁机、鲜肉吊轨、分割线作业台、切丁机、切片机、锯骨机、绞肉机、真空滚揉机、制冰机、热水回转式杀菌釜、蒸箱、万能蒸烤箱、烟熏炉、蒸汽回转锅、全自动压面机、刀切馒头机、旋转炉、不锈钢分拣包装台、地秤台秤、滑升门、化验设备及其它辅助设备。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三期累计总投资额达到1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农产品深加工100吨/日,交易额(销售额)2亿元,交易量150吨/日,完成利税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个。

根据农超对接的精神,田森超市集团围绕晋中市销售市场的整体目标定位,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紧密联系,在保障自身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流通环节所带来的损耗,使农产品消费卫生安全得到保障,让利于民。

篇2:对接工作汇报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省商务厅关于农超对接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泰安市商务局的具体要求,为彻底摸清我市农超对接工作情况,11月29日至12月3日,我局组成专门工作组,通过填写统计表、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对2家连锁经营企业,6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阶段开展情况

截止11月份,全市“农超对接”共实现农产品销售额1180万元,对接农民合作组织项目15个,对接品种45种,对接农产品基地1000亩。我市“农超对接”规模较大的连锁经营企业是新泰青云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和新泰银座商城有限公司,其中新泰青云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总销售额50800万元,连锁门店281家,营业面积80000平方米。截止11月份,实现农产品销售额560万元,其中自建基地农产品销售60万元,对接合作社销售500万元。农产品对接农民合作组织项目10个,对接品种35种,对接农产品基地700亩。新泰银座商城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总销售额31000万元,营业面积18400平方米。截止11月份,实现农产品销售额620万元,其中对接合作社销售65万元。对接农民合作组织项目5个,对接品种10种,对接农产品基地300亩。

2010年,新泰青云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了专门小组,派出业务精干人员,落实对接工作。积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定意向合作协议,在青云街道办事处花峪村、龙廷镇苗东村、土门村对接农产品基地面积700亩,与为民蔬菜种植合作社、顺鑫芹菜专业合作社、振兴煎饼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直销合作,水果、蔬菜作为自营产品进店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平抑了物价。积极与新泰十大名产基地供应商签订购销协议,通过调整超市布局、设立专架专柜等方式,提高基地优质农产品在超市、加盟店的销售规模。10月份,投资100万元收购栖霞市臧家庄镇吴家村拳头名牌产品栖霞苹果、红堤葡萄等产品,分别在青云超市新矿超市、汶南超市设立专柜2个,截至目前已实现销售额36万元。积极开展“农超对接”项目建设。投资1800万元,新建11620平方米果菜配送中心1个,投资1200万元新建4000余平方米直营店项目1个。新增冷链运输车辆5辆。新增冷库容量1.5万吨。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超市的进场门槛较高。进场费、条码费、节庆费等费用的收取,影响了“农超对接”效果和发挥。目前,超市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比例还比较低,经批发商、供应商销售的产品还比较多,农户直接进店销售困难还比较大。

2、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有待完善。超市购进农产品可以抵扣13%的进项税,甚至直接从农户手中购进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但实际运作中困难重重:一是合作社无法开具足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农产品免税证明较困难;二是没有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发票认证问题无法解决,也就无法实现跨区抵扣,无形中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影响开展农产品经营的积极性。

3、农业合作社组织化低,产品品牌效应差。目前专业社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为主,各个方面还不太成熟,没有大规模的储存冷库,不能满足超市经营规模化,季节性农产品销售脱钩现象仍旧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经营战略的调整。推动企业在鲜活农产品经营上,由与供应商合作、联营转向农产品自采自营;由向供应商采购转向基地直采;由大路品种销售转向品牌化、特色化经营。

2、抓对接主体培育。重点抓好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培育,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网络、信息、配送等优势,调整经营战略,积极主动地延伸产业链条,立足于扩大农产品经营,并通过扩大经营带动基地的发展,以基地的发展促进经营的扩大,形成经营与基地发展的良性互动。

3、抓销售网络建设。推动大型连锁超市通过加盟、特许等形式,加快网点布局,提高经营规模,努力构建连锁经营的网络

化格局,奠定超市加基地的网络基础。引导超市调整经营布局,扩大生鲜经营面积,提高生鲜经营比重。

4、抓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强化对接企业加工配送中心建设,重视和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完善冷链设施,建立起从收购、加工、储藏、配送一直到柜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形成与基地建设相匹配的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5、培育壮大农业合作社。与农经办、乡镇加强合作,为专业合作社提供从良种供应、农产品种植到收获加工一条龙服务,通过超市的“定单销售”的引导带动功能,尽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并通过有机、无公害等认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出我市农产品品牌。

篇3:对接工作汇报稿

不难看出, 不少学校副校长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微妙的。说到学校里的人际关系, 人们总会把目光投向校长与副校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 而往往忽视了副校长之间的关系。副校长上面有校长, 下面还有中层干部, 处于学校领导集体中间位置, 一般能够和校长很好的相处, 和中层的关系也很融洽。但副校长之间由于行政级别相同, 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的相互配合显得十分微妙。副校长们在工作上分管的范围不一样, 这个范围处理不好往往就会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甚至出现相互拆台、掣肘设障的难堪局面。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副校长们官本位思想严重, 缺乏全局观念, 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只顾自己的“自留地”, 学校工作被人为进行分割, 这种“各自为阵”的局面一旦形成, 学校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将大大削弱。“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只有形成优秀的团队, 才能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笔者认为学校管理一定要实现副校长分管工作的“无缝对接”。副校长们首先要有“全局一盘棋”的观念, 副校长虽然都有明确分工, 但心中要时刻想到“我的工作只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 副校长之间要相互支持协作,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 即使不在自己分管的范围内, 也要积极协助其他副校长做好应急工作。当其他副校长出现工作失误时, 要及时“补位”, 不能隔岸观火, 甚至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副校长之间只有真正做到了权力不争、责任不推、困难不让、有功不居、有过不诿, 彼此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密切、融洽, 才能真正风雨同舟、和谐共济, 共同增进班子团结, 共同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其次, 副校长们要有“相互欣赏”的意识。在领导班子内部, 各副校长虽然在排名上有先后之分, 但地位上却无上下之别。同级之间要充分相信、尊重对方, 体谅对方的感受, 维护对方的形象。其他副校长分管的工作, 原则上不插手、不干涉, 注意不越位、不越权, 不要轻易评价其他副校长所分管的工作;对需要交叉处理的事务, 同级之间应当尽量通过协商去解决, 不要擅自做主处理, 否则, 既影响同级之间的关系, 也往往使下级为难, 造成工作上的困难, 甚至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当同级之间出现对问题的看法不一致的情况时, 要抱着学习的态度, 进行换位思考, 善于求同存异, 不要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 不可相互诋毁, 互不服气。

再次, 副校长之间要有“共事共通”的思想。副校长既然同属学校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作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加强沟通, 才有利于共同事业的发展。一般来说分管副校长对自己分管领域的情况掌握得更准确, 但在有些具体工作上, 分管副校长由于信息超载, 或者受思想感情的左右, 可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时, 同级副校长应主动向分管副校长献计献策, 使之拨开迷雾、清醒处理。这样做, 既有利于副校长之间增进感情, 增强团结, 也有利于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增强整个班子的领导能力、战斗能力。

篇4:实事求是地做好对接工作

德国职业教育主要是“双元制”,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已经在企业的学徒,行业协会是管理企业职业教育的法定机构,负责行业内的企业职业教育,包括预测培训岗位、实施统一的培训规章和考试等。德国各地劳动部门都建有劳动信息中心,负责就业信息发布,实行全国联网,可即时上网查询。德国还建有拥有500余人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专门研究职业教育问题。这样的体制,使得企业的职业教育最大可能做到针对性。澳大利亚TAFF是由行业委员会提供培训信息和培训标准。我国香港职业教育是由行业委员会负责培训信息和培训要求的管理指导。可见,发达国家和地区,除了政府主管部门外,行业组织作为法定职能部门在职业教育管理方面担当重要职责,保证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畅通的对接渠道和机制,就可避免人才培训的盲目无序。,

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实行学校模式,大多数学校由教育部门举办,缺乏清晰的行业背景,政府和社会也没有相应机构为职业学校提供即时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服务指导,这种状况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是不可能的,即使地方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专业与产业吻合度调研,由于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信息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又缺乏调研的科学方法和专业技术,其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都是很低的,不可能作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而且也不可能形成长效机制。因此,在当前体制下,职业学校要成为专业对接产业的主体。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要改变传统学校运行模式,建立起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立对接产业与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有学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经济部门和紧密合作企业负责人参加,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并建立对接产业与校企合作办学管理的专门或挂靠职能部门,专职负责研究地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捕捉人才需求信息,相当于企业的市场部或供销部门。在培养模式上,一是实行“平台+模块”,即实行“大类专业+专业方向”,大类专业就是专业平台,在大类专业上设置若干专业方向,专业方向采用灵活独立的学习模块,最大可能地对接实际需求。二是实行“订单式”培养,即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在办学体制上,建立地方性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吸引地方相关专业职业学校和企业加盟,成立集团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集团运作,在区域范围内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和需求信息共享。这样,通过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做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

观点链接:

研讨会上代表们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下面两个问题:

1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专业对接产业之难;2从宏观制度建设的角度看专业对接产业之难。综合所发表的观点,我们发现:

一、对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职业教育而言,破解这些难题的思路大概可分三个层面:

(一)专业建设方面

1马成荣提出,专业建设要考虑和兼顾专业内涵的职业性,专业服务的属地性,专业组织的多样性,专业发展的融通性,这是解决专业对接产业问题的突破口。比如教育部门与企业股份制办学,职业学校才会有生命力:学校与行业企业等共同规划专业计划开发、进行专业目录修订、专业市场分析等。

2楼世洲提出,要将不是职业化的职业。转化为职业化的职业。减少专业的可替代性,也就是进行职业的专业化。德国的清洁工可以根据清扫情况自行配置清洁剂,有专门的工具,但就这个清洁工的工种,在职业教育里要学3年。

对于一些传统产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可适当拉长产业链。比如农业里的养殖业,就可以延伸至农业经纪、育种育苗、动物医疗、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等。

3徐朔提出,在专业开发上,一方面要考虑职业教育的属地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梯度,考虑人才流动的问题。要把行业企业的需求融入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中,但也不是唯企业之命是从。传统专业需要内容更新和技术提升,但如果完全对应新产业而建设专业,也将会造成专业的过分窄化。

4李应柏提出,职业教育应该首先是人的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培养人应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目标。

(二)课程开发方面

1徐朔提出,除了订单培养,不能企业要什么,我们就开什么课。课程应该是教育过程和工作内容的系统化配置。到企业实训的时候。就是把一般知识应用到具体当中,把抽象知识应用到情境当中的过程。

2张宁新提出,现在江苏要求每个专业、每个老师都要开发课程。在德国,这样的事情是国家行为,由各州政府委托各行业协会来做,行会把所有该类企业对此岗位的需求集中起来,从中提炼、归纳出学习领域,再细化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理论和实践各有什么内容等,而老师应做的是通过教学把学习目标达成,把学习任务落实,在现有的条件和框架下让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现在既要求老师做专业和课程的开发者,又要做课程的实施者。结果很有可能是一个“者”也做不到。

(三)教学实施方面

1徐朔提出,要增加现有顶岗实习的教育含量。比如可分为教学性的和就业性的顶岗实习。教学性的让学生在这个行业全面轮岗;就业性的,就针对学生有就业意向的具体岗位进行技术强化,加大培养力度。

2楼世洲提出,目前我们对技能的理论知识如何教给学生研究得很多,但实践性、默会性的知识如何教给学生却研究得不多,要重视实践性技能知识的传授技巧、方法的研究。

二、对接之难,制度之困

研讨中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破解专业对接产业的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层面多方位的努力,其中行政力量的到位、相关制度的建设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那么,具体需要哪些行政支持和制度保障呢?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落实准入政策

梁晓峰提出,由于目前行业资格准入制度执行不尽完善,导致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不能充分体现,也局限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南京的美容羡发行业现有10万从业人员,只有2万人有职业资格,其他的连初级资格都没有,用工格局非常混乱。所以严格准入制度是破解对接难题的第一步。

(二)协调行政职能,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三)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校企合作

徐朔提出,目前我们国家在制度上对企业介入职业教育、进行人力资源培养没有硬性要求,加上对企业好像没有多少现实利益,所以校企合作校“热”企“冷”。建议对企业要有一些减税等优惠政策,以激励企业投入职业教育。企业有了热情,对接就有了深化的可能。

(四)理顺管理体制,全面规划,创造优质对接空间

篇5: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对接工作汇报

2010年以来,我所根据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接情况汇报会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在淡水街道办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做好我所辖区内的劳动力转移工作,建立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对接合作关系,主动配合政府搭建对接平台,成效显著。现将有关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加大宣传,积极发动。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村青年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顾虑,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怕没有一技之长,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而找到工作后又怕短期内胜任不了工作;二是怕工作太忙,家人照应不够及时,到了企业之后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环境和管理模式;三是怕工作强度太大,而辛辛苦苦做完工作,企业却克扣工资或者不发工资;四是怕出了工伤意外没人管,无处申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所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定期、不定期把政府的劳务政策及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宣传到各村、组,并树立起外出务工发家致富成功的典型形象,通过有效信息和典型事例等综合手段引导群众,转变了群众旧的思想观念,消除他们的模糊认识和后顾之忧,大力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积极开展调研工作。2009年,我所对辖区内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企业用工情况积极开展调研普查工作。2009年5月,我所组织开展了辖区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在各村

委的配合进行“挨家挨户”、“一人一表”登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人一表、一户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台帐”等“六个一”相关的台帐,全面、详细地掌握了辖区内的农村劳动力情况。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企业用工调查,及时收集了辖区内企业在在需求方面的情况,对于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我们进行了重点考研调查,详细了解各企业缺工人数、缺工岗位以及招工要求。这些考察调研为我们采取更好的措施以有效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接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材料。

三、踏实行动,顺利对接。自09年11月区委、区政府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工作以来,我所在上级对接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稳扎稳打,发现了问题就及时调整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正确的处理。为有效做好有关对接工作,我所跟进辖区内用工企业的工作、生活条件,分类指导辖区各村村委要想农民工之所想,切实做好对接人员的思想工作与应用物品准备。

对接前我们专门组织各村待转移劳动力进行了职业道德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和加深他们的认识。在送人到企业的对接过程中,我所始终与用工企业保持联系,全程跟踪服务,充分发挥了劳管所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派出工作人员广泛收集对接农民工在企业生活和工作上的需求,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和厂方反映,进而督促用工企业搞好岗前培训,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他们踏实安心工作。另一方面,对参与本次对接的用工企业和农民工所属村镇进行回访,并将收集的情况分类整理,从而既及时跟进对接农民工在企业的工作表现与生活条件,有针对性地争取用工企业予以相应改善,又为下一轮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对接工作征询用工企业负责人和农民工所属村委负责人的意见与建议,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持与配合转移对接工作。

篇6:关于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的情况汇报

xx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案件数量在逐年递增,各类矛盾一起汇聚在镇综治办需司法化解时,面对这一形势,xx镇综治办为有效破解难题、推进科学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积极开展以当事人为主导的诉讼服务,真正做到诉讼服务走出门,诉讼调解送上门。各项工作逐步呈现出调撤率上升、案件数下降、社会满意度上升、涉诉信访下降的“两升两降”良好发展态势。

我镇诉调对接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发挥主导作用,培育纠纷化解中坚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xx镇牢牢把握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权,以打造一支化解纠纷的中坚力量为手段,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1、设立专门职能部门。我镇专门设立了诉前调解服务中心,成立了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和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并配备专人负责我镇诉调对接工作的协调、管理与考核,不断加强对诉调对接工作的领导。先后妥善化解10多起重点工程案件,赢得党委政府大力支持。

2、大力加强人员保障。我镇不断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人力保障,源头预防化解纠纷。

3、努力提高人员素质。每年我诉讼服务中心均组织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

二、借助外部力量,丰富纠纷化解工作载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镇充分利用工会、妇联、交警、工商等社会力量,构建纠纷化解的网络,丰富纠纷化解的工作载体,切实提高纠纷化解的成效。

1、主动面向社会,开展五进活动。通过“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活动,主动面向社会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在重点企业建立劳动争议纠纷联合调处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村(居)委会设立“诉前调解工 1 作室”,构建覆盖村(居)委会联动调解网络;定期赴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多元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举办各种形式的行政执法专题培训,邀请工会、妇联等调解组织介入法院调解和执行工作,形成广泛和谐共建社会网络;选派人员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或法律辅导员,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普法活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2、丰富工作载体,成立专门调解中心。前移纠纷化解阵地,充分利用行业调解的优势来化解矛盾纠纷,在金融、交警大队、工会等部门成立事故调解中心、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等专业化合议庭和调解中心;在信访办设立信访接待窗口和信访调解窗口,全面了解人民群众诉求;在重点贫困村组设立“法律脱贫”帮扶点,指导民调组织化解土地使用权、相邻权等各类涉农纠纷,以和谐促进村民发家致富,努力达到纠纷不出村、不出镇。

3、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调解网络。专门出台《关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落实“五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将诉调对接与“公调”对接、“访调”对接、“检调”对接、“纪调”对接一起,成为全镇大调解网络的五大组成部分,进一步拓宽人民调解窗口的横向宽度。同时,在全镇成立诉讼服务中心和人民法庭共同指导下的5个诉讼服务站和人民调解联系点,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延伸人民调解窗口的纵向长度,并扩大人民调解窗口的调处范围,从起初的以民商事纠纷为主,扩大至行政、自诉刑事案件及群体性事件,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均可进入人民调解窗口的调处范围。

三、凸显机制优势,打造纠纷化解知名品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镇诉调对接工作的法律性、权威性、有效性、连贯性、便民性等优越性深入人心,使得利用人民调解窗口化解矛盾成为许多纠纷当事人的首选。

1、建立衔接配合机制。建立与区矛盾调处中心、交警、劳动、工会、金融等部门的衔接配合机制,积极引导矛盾双方选择行业性调解组织调解,使得许多本来极可能诉诸法院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分流和化解,使矛盾消化在基层,从源 头上减少案件数的上升。2011年5月,我们服务中心人员发挥能动司法功能,深入秋千坪农户家中,耐心开展释法、疏导和案件的调解工作,使庄永培与邻里达成调解协议。2011年6月,我镇讼服务中心在接到新生村望运华反映房屋因洪水浸泡导致房屋受损的案件,我诉讼服务中心主动派专人上门进行处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建立诉前过滤机制。充分发挥诉调中心作为职能部门的组织优势,所有简易案件及疑难复杂、群体性、可能引发上访的案件必须由诉调中心先行调解,诉调中心通过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力量及自身的努力,成功化解多起妨碍涉及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群体性纠纷。经我中心调解的案件,有给付内容,尽可能促成当事人当场给付,减轻执行压力。

3、建立协调处理机制。出台《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群体性案件及时向区政法委报告,通过区政法委协调,将重大群体性案件的办理工作纳入镇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体系。

当前诉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虽然我们的诉调对接工作运行良好,但诉调对接工作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与构建和谐建湖以及上级领导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制约诉前调解工作取得突破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诉调对接的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我镇的诉前调解乡镇工作站的网络尚未全部形成,与社会调解组织和相关行政机关尚未完全实现对接。

2、开展诉中委托、协助调解等工作还缺乏社会力量的有力支撑。按照诉调对接的要求,我们要依靠社会力量的直接参与,积极开展诉中委托、协助调解等工作,但目前单纯依靠法院一家的力量是难以打开局面的,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其他社会力量虽有党委政府的文件推动,但在实际行动上还不能有大的进展。更主要的是社会力量参与诉调对接,其人员的素质以及法律业务知识尚难以完成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的责任重担。这些问题还需上级领导进一步重视解决,让社会力量参与的责任加大,使之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意识。

3、诉前调解的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长期 形成的争强好胜的意识和现代社会逐步形成的“陌生人社会意识、导致相当多的当事人因为不了解而不愿意选择用诉前调解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因此我们要克服群众对我们工作还不是十分了解这个这个瓶颈,积极探索宣传途径,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把我们的工作和做法、创新之处多向社会宣传,让知晓诉前调解的受众面不断扩大,让人民群众听到我们的声音。提高人民群众对诉前调解机制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努力建立为群众了解、适应、接受、信任的诉前调解机制,引导更多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程序解决纠纷。

今后我镇诉调工作下一步打算

1、拓展诉前调解工作深度,丰富诉前调解工作内容,提升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水平。对当事人有调解意向并且有一定调解基础的纠纷,尽量将其纳入诉前调解程序,低成本、高效率的予以解决,逐步扩大诉前调解化解纠纷的范围和规模。对不适宜诉前调解的纠纷类型在实践中加以明确,以防止诉前调解工作的极端走向。在完善与社会调解衔接的基础上,将诉前调解与立案及信访矛盾化解工作紧密结合,前移矛盾化解关口,利用诉前调解的优势,快速有效的把特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诉前调解流程管理机制。既然把诉前调解作为一项机制运行,当然应当建立与之配套的约束机制,对流程、选案要求、调解细则以及各环节期限要求等均应有明确的规定,在诉前调解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将认真思考,把有关标准、要求进一步进行细化、量化。同时,对所有参与诉前调解工作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建立与兄弟法院沟通、交流的机制。

3、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联系,将诉前调解影响力进一步扩张。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把我们的工作和做法、创新之处多向社会宣传,让知晓诉前调解的受众面不断扩大,让人民群众听到我们的声音。提高人民群众对诉前调解机制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努力建立为群众了解、适应、接受、信任的诉前调解机制,引导更多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程序解决 4 纠纷。同时我们还要对工作中好的做法以及经验多总结、多提炼,使诉前调解工作不断得到提升。

4、开设“绿色通道”,对一些原告是年老、残疾、外地人员案件铺设“绿色通道”,快办急办,让当事人感受到建湖法院的人文关怀。

篇7:对接工作汇报稿

x年,我局积极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帮助具备条件的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促进产业发展。现将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X、依托平台,开展产品产销对接。目前,我区建成村级电商邮乐购服务站点X个,覆盖率X.X%,其中贫困村X个,覆盖率X%。X年,我区依托“邮乐购”这个电商平台,与X个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电商销售合作。

目前,全区通过“邮乐购”电商平台销售的农产品,累计达到X.X万元。其中,百香果X万多件约X吨,销售额X万元;白玉甘蔗X.X万件约X.X多吨,销售额X.X万元;马蹄X万件约X多吨,销售额X.X万元;沃柑X万箱约X吨,销售额X万元;木衣柜X万件,销售额X万元。

X、精准服务企业。疫情期间,我局积极开展指导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工作,深入企业了解销售遇到的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切实保障。X年X月,接到八塘街道办山泉村木薯滞销的问题,我局马上多措并举,采取多种方式,通过一周多的时间,将八塘街道办山泉村X万多斤的木薯销售完毕。

X、拓宽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畅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方式多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

一是X年X月X日我区组织x市通达米业有限公司、港南储备粮、x市天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x市港南区北一茶厂等X家企业参加了在x园博园游客中心举行的市长代言直播活动,X个小时销售额合计达X.X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特色农产品和贫困地区产品网络销售。

二是三月三期间,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和“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补”的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发动了X多家企业参加了自治区和阿里巴巴合作举办的“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利用阿里巴巴平台旗下淘宝、天猫、飞猪、饿了么、口碑、聚划算、X等各板块资源,开展系列主题促销活动,促进消费回补,带动线上线下商家销售,推动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稳步增长。

截止X月X日,核销了X张消费券,核销金额X.X万元,直接带动消费X.X万元。

三是组织X家企业参加了X年x市X名特优产品展销活动、X家企业参加了X月X日的四季花田荷花节暨农产品展销会活动,扩大了消费。

二、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流通网络不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基层服务网络不健全,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需要,农民“卖难”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配套服务功能不强。

受资金等因素制约,农产品冷链物流、储备设施严重缺乏,低温保鲜建设滞后。至今我区还没有与之配套的冷链物流及加工储存设备,严重地制约了产品大规模外销和抢占外地市场,直接影响农产品销售质量和价格。

(三)入驻大中型超市受限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的底子薄,难以适应入驻超市销售的高门槛,与大中型超市真正对接存在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强化市场培育,持续壮大电商主体。一是继续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企业工作,完善经营台账,提高网点服务质量。二是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如,我区即将与阿里巴巴公司进行电商发展合作,加快搭建和完善农村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建立农村网络服务平台、配送网络和金融服务网络体系。三是重点引导企业开展线下、线上同步营销。通过整合传统和网络销售资源,盘活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促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二)继续组织企业开展各种促消费活动和参加各种展销会活动,进一步拉动我区经济增长。

一是以农产品展销活动为基础,重点推荐我区贫困村合作社、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产品参展各种展销活动。

二是要重点抓好“双百促销”、“特产行销全国”和富硒农产品、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等促消费活动;

大力支持和指导各大商场、市场等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积极为企业争取双百促销专项资金,努力繁荣消费品市场。

篇8:对接工作汇报稿

1、质控科的规章制度,职责;

2、各科室质控科室人员需要知晓,检查的时候会提问;

3、行政分工图,体现院长第一质控责任人;

4、质量管理条例;

5、所有质控标准按照8月份启动;

6、检查各科室的质控项目,需要有时间、科室、一些具体的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发现问题反馈给科室,又通过什么措施整改及进一步改进情况,最后科主任确认签字。

7、质控记录科室需要知晓,可以打印目录给各科室学习。

8、整改方式有a培训b考核c警示谈话d处罚。

对检验科存在的改进措施主要有:

1、工作会议,每月1次,2、每个质控目标的分析记录,整改情况

3、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缺)

3、危急值的记录时间要和临床对接,相互按照规定的时间填写,4、报危急值处理意见应该填告知临床医生。

5、检验科质控小组名单及成立情况。

最后,俞主任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但是还有很多不足,我们下个星期适时邀请俞主任给我们讲课,内容为医院《PTCA管理工具》

质控科:胡俊华

篇9:行风工作(汇报稿)

龙年的开始并不美好,卫生局对10家市属医院出院病人满意度电话回访结果反馈,我院排第8位,出乎意料!

在行风建设方面,医院领导重视、各科室也很配合、大家也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为什么是这种结果???

行风办从自身着手进行反思和检讨,认真查找问题原因,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行风工作认识不足。

行风涵盖面大,涉及民风、党风、政风,很空泛,不好抓,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不够主动,唯恐越权越位。

医院有部分职工,存在着“业务指标是硬指标,行风任务是软任务”的思想,认为落实行风工作责任与自己关系不大,没有把它摆在全局性的高度去认识。

其实仔细一想,服务质量的好坏、态度的优劣等等问题,最终都反映在群众对我院的满意度上、反映在行风问题上,行风工作事关着医院的发展和生命。

2、组织全员培训不足.医院网站“行风建设”栏目没有好好利用,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影响全院职工对医院行风建设的关注度。

对全院的医德医风规范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学习组织不够,学习方式单一,大多数学习是以会代训,满堂灌,更多的是让职工自己去

钻研领会,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往往听完就算,学习积极性不够,为完成任务而学,培训效果不好。

3、对行风方面的问题查处不力

以往在发现问题或处理投诉时,总觉得一线医务人员难、辛苦,存在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造成措施不硬,执行力度不够。个别部门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或反映的问题解决不及时或力度不够,工作不够主动,效果不够好,存在敷衍现象。

4、上下沟通,协调不足

体现在,没有主动、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有时把握不住上级部门对行风建设工作的新要求、新动向,向院领导汇报的也不够,导致部门工作被动,也造成了院领导的被动。

今年1月,卫生部陈竺部长在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查及纠风工作会议上,对行风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行政领导班子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纠风办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按照“抓巩固、促提高、创品牌、见成效”的要求,巩固“三好一满意”活动的氛围、机制和效果。

把职业精神作为加强队伍建设、行风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共同参与,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把督促检查作为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纠风工作全过程。要注重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严格考核和追究。

按照以上要求,结合不足方面的整改,今年,在行风建设过程中,将围绕“抓思想发动,抓落实整改,抓社会监督,抓自身形象,抓管理机制”这一总目标,有序、深入的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2012年设想):

1、组织学习培训,增强行风工作自觉性

时间要求:全年职业道德培训不少于4天。

包括:全员学习上级机关、领导的文件和讲话,卫生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院内各项管理制度、《医德医风规范》,组织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礼仪培训。让讲话成为行风工作的指导,让制度、规范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成为全院行动的准则。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做到人手一册。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全院职工进一步认清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树立“人人参与、全程体现、个个代表医院形象”的理念。

2、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员职业素质

不断充实、及时更新医院网站“行风建设”栏目的内容。

编成行风工作简报,将行风建设的动态、精神、举措、经验,及时传递到各科室,在内部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组建兼职的行风宣传员队伍(各科1人),及时撰写本科室行风建设的新情况,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使正气得到进一步弘扬。

开展创建“星级服务窗口”、“十大服务能手”活动,发挥榜样示

范作用。营造出“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让全院职工、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我院行风建设情况,认真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责任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实事求是地开展宣传工作,讲求效果。向社会进行公开服务承诺,3、狠抓检查监督,提高患者满意度

签订院、科二级行风责任书,每年组织一到两次责任制落实情况自评自查,把行风责任落到实处。

把窗口的暗访变为每周一次的联合督查明访,与以往聘请的行风监督员、暗访员相结合,广泛收集意见,认真查找问题。

完善满意度问卷调查制度,充实问卷内容,提高发放频率。加大督查手段,在做好来信、来访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三级电话回访制度,及时发现问题。

实行投诉追究制,对患者的投诉举报,保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做到调查不清楚不放过,不吸取教训不放过,在适当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形式,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起到警示作用。

以行评工作为契机,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有效地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建设。

4、主动沟通协调,合力抓好行风工作

今后要多请示,多汇报,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及时向院领导汇报上级要求和本院行风情况。

日常要深入部门,窗口,及时与科领导沟通,传达上级领导对行风建设的要求。

带着问题向兄弟医院学习取经,不断拓宽行风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坚持从我做起、从党员同志开始,从自身的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协调做到思想统一,形成合力,也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多多支持,让我们共同推进我院行风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10:工作进度汇报(修正稿)

进展情况的汇报

县委组织部:

我公司于4月22日召开第一次党委筹建工作会议,正式启动集团公司党委筹建工作,成立了党委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于5月6日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现将具体工作计划和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计划 整体工作共分为三部分:

(一)前期准备,摸清现状

1.利用两周的时间,摸清集团公司基层组织党员、非党积极分子、组织关系等现状。

2.在6月10日前,将召开两个座谈会:一个是支部书记座谈会,一个是某支部党员座谈会(20人以内)。主要目的是了解、研究党的基层组织如何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开展工作等问题。

(二)完善党务工作规章制度,编制《党员手册》

为全面、规范、系统地指导党委工作,完善党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即党委会会议制度,支部工作制度,评先选优制度,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制度,会议记录存档制度等,计划编制《党员手册》并在党委成立大会上发放,该项工作计划6月10日前完成,6月15日印制完毕。

(三)召开党委成立大会

1.党委成立大会初步拟定6月28日上午在大连市内举行,全体党员出席,6月1日之前确定会议地点并发布会议通知;

2.相关会议方案和详细的筹备工作计划请见附件1,所有工作

按照要求将在6月18日前完成。

二、现已完成的工作

(一)成立集团党委筹建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是由公司总裁吴厚刚同志召集小型专题会议拟定的。领导小组成员原则上是集团党委成员的候选人,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领导、组织、协调筹备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吴厚刚总裁 副组长:孙颖士副总裁 成 员:王欣红副总裁

王诗欢副总裁 徐勤山高级工程师

曹秉才总监

蔡铭春经理

(二)成立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成员原则上是新成立的党群办工作人员和比较熟悉公司党务的人员。组长由孙颖士副总裁担任,副组长为曹秉才,成员有杨育健、吴春晓、王林。成立的文件已经下发,工作已经启动。

(三)完成集团公司党员情况统计表(详见附件2)

(四)《党员手册》初稿完成80%(大纲见附件3)

(五)成立大会策划方案初稿(详见附件1)

三、正在进行的工作(近2周工作计划)1.确定会议地点、邀请嘉宾、参与人员;

2.修正策划方案并提交公司总裁及镇党委组织办审批; 3.校对完成《党员手册》并提交审核;

4.召开支部书记座谈会、党员座谈会(计划24日早在金贝广场支部召开)。

四、需要的帮助

1.指导和支持。因为党委初创,经验不够,集团党委成立的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可能存在诸多问题,恳请县委组织部及镇党委各位领导给予及时建议和指导。

2.大会需邀请嘉宾的名单,需镇党委给予协助,县组织部给予协调,提前与相关领导沟通,协调好县、镇党委领导参加时间(计划在6月25-28日期间)。此外,会场的布置形式也需要给予指导建议。

3.经费开支。集团党群办公室日常办公费用列支在集团公司,但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包括成立大会等)所需要的经费希望上级能够给予解决。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办公室

上一篇:年味依旧初二作文900字下一篇:高三历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