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应用

2024-05-16

对接应用(精选十篇)

对接应用 篇1

由于受井田设计或地质条件的限制, 部分工作面的布置不是标准矩形, 而是采用刀把式布置。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刀把式工作面在切眼内安装好设备后, 进行回采的同时, 在对接切眼内将支架安设好。为了行人方便和安全, 对接切眼内运输机槽一般不提前铺设。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实现回采工作面和预备工作面的对接。而综采工作面对接的难点就在于采面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的对接, 其技术关键是对接后两组支架的间距不能过大, 更不能出现回采工作面支架和预备工作面支架的重叠, 那就意味着对接工作失败。因此如何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正确对接, 就成为一项研究课题。

通过在开滦吕家坨矿6194综采工作面成功对接, 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介绍如下。

1 工作面概况

1.1 地质条件

该工作面位于-950水平首采区。该工作面北部6191 (水) 于2004年回采完毕, 南部6192工作面已于2007年回采完毕, 上覆8煤层无采掘工程, 上覆7煤层5370-3、6172上、6172、6174均回采完毕, 下覆11煤层、12煤层无采掘工程。6194工作面煤层为复结构中厚煤层, 工作面由西向东煤厚逐渐变厚, 一般含夹石一层, 夹石为黑色碳质泥岩, 厚度在0.1~1.3m之间。上与8煤层平均间距为9.7m, 下与11煤层间距为10.98m。老顶为均厚3.25m的粉砂岩或细砂岩, 直接顶为均厚6.45m的碳质泥岩或泥岩, 周期来压步距为15~19m。直接底为均厚3.30m的粉砂岩或细砂岩, 老底为均厚2.97m泥岩或粉砂岩。工作面走向长度120m, 倾斜长度410m, 采高2.2m~2.6m, 煤层平均倾角3°。

1.2 工作面主要设备配置

该面共安设80组ZY3600-11/28型液压支架, 采面输送机为SGZ-730/400型, 采煤机为MWG-475型。

2 里外切眼的形成

该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其中走向长度为120米, 倾斜长度为410米。轨道巷由于受断层影响, 掘进280米停, 开始掘进外切眼, 为减少资源丢失, 皮带巷继续掘进到原设计切眼位置开里切眼。将工作面布置成刀把形 (如图所示) , 即里切眼推采130米后与外切眼对接, 里切眼长度75米, 安装支架50组, 外切眼长度45米, 安装支架30组。为缩短工作面对接工期, 提高工作面单产, 同时为保证外切眼顶板安全, 应将外切眼支架提前安装到位。同时为保证行人和运输, 在里切眼回采期间外切眼不安装运输机。

3 工作面对接

3.1 对接前推采

工作面按对接控制线推采, 把采面末组支架 (第50组) 上侧护与外切眼 (第51组) 支架下侧护的距离控制在±0.5m以内。严格按要求推进采面上下口的进度, 控制好工作面的机头位置与转载搭接合理。提前调整好采面支架角度, 保持支架与面溜垂直 (特别是40组以上支架) 。调整好对接点的回采层位, 保证里外采面对接点间溜子要平直。

3.2 对接地点支护要求

里切眼采面上口超前支护一直打到外切眼采面煤壁;外切眼绞车窝加强支护, 外切眼采面下口台棚下至少打三排柱加强支护。里切眼采面回采至支架前梁端与外切眼采面支架前梁端对齐后, 40组以上加一刀采面留空刀, 贴煤壁使用3.0m×0.18m×0.16m方木和DZ系列单体柱一梁三柱打板加强支护。如煤壁有片帮趋势, 及时在帮柱上挂笆帘绑小板护帮。

3.3 对接工序安排

3.3.1 面溜对接

里工作面回采至支架前梁端与外工作面支架前梁端对齐后→清理对接点上下15米范围浮煤矸→拆面溜上机头、抬高槽、二节并上运至外工作面上机头位置→安对接范围普通中部槽→接面溜底链→下牵外工作面面溜与里工作面面溜对接→组装外工作面面溜上机头→接面溜上链→倒电缆、静压水管等→工作面试车、回采。

3.3.2 支架对接

50组、51组支架间隙影响外工作面支架连接十字头时,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踹架子连接十字头。踹架子使用DZ系列液压单体柱, 将一棵单体液压支柱支在液压支架前梁稳固地点, 一棵液压单体柱支在液压支架掩护梁的稳固地点, 单体液压支柱要打在实茬底上, 单体液压支柱柱顶与支架支点垫好小板防滑, 并用12号双股铅丝拴牢固定, 防止倒柱, 操作人员距离单体液压支柱不小于6m, 避开水柱的弹射方向。通过前后支、顶将支架间隙调整在±0.5m以内。

3.4 对接后的推采要求

对接后支架重新由下往上编号 (共80组支架) 。在对接后如果50组和51组支架间存有距离, 向前推进时此两组支架上顶必须担方木, 控制好上顶, 方木规格:2.0m×0.16m×0.14m, 如顶板破碎时, 48~53组支架范围内铺单网, 担板使用在网下托住顶网, 担板间距不大于800mm。调整好50组以上工作面支架和面溜的角度, 使支架下移到和50组和51组支架贴靠, 支架的侧护量和架间隙符合要求。

4 结论

企业管理软件与内控规范对接应用 篇2

企业管理软件实现内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研发及设计层面看:

管理软件产品系列具备了辅助企业实现内部经营风险控制的基本条件,如全面预算管理功能、以及包括资金管理、采购管理等各种专项业务的功能模块业务流程逻辑、审批流程管理、角色权限控制,各种预警机制、分析功能等不同功能研发设计,适应了大中小各式企业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协同内控的需求,使企业在选择管理软件产品系统的同时具备与企业风险经营控制结合的条件。同时软件系列嵌入了协同沟通及电子商务工具,即时有效传递内控及商务控制信息,达到与时俱进,先进结合。

相信各家软件厂商也都由和内控相结合的功能系统,关键是我们都具备了与内控结合条件的同时,却真正存在一个问题,使用软件的企业并不见得真正把软件系统的功能控制与企业内控相结合!或者说结合度的多与少的问题。

这就是摆在软件厂商和企业面前的共同问题,软件产品交付不等于企业真正接受并使用;软件简单使用交付不等于企业真正运用软件参与有效内控;真正有效的软件应用交付在于实施应用顾问专家与企业内控部门和经营生产部门,共同拿出一套软件使用控制与内控及生产经营以及人力成本有效平衡的应用解决方案,才能有效指导软件应用。

比如:

使用的X系列产品系统的某个企业,就在库存控制方面的内控成本和生产效率方面做过选择。这个生产企业,平常库房领料极为频繁,退料、换料也极度频繁多样;按照生产工艺,每一次的领出后都要再次质检,合格后生产;没有系统时就每天甚至好多天不合格材料才退库一次,造成不合格材料大量滞留车间,而不能及时退回供应商,新的采购同样材料业务依然继续,而造成大量的材料资金占压浪费。使用系统要求及时退料,那么退料和生产任务形成矛盾,必须解决,这就要求软件控制实现与实际人员分工操作紧密结合,当质检员从系统中确认真正使用材料的用量时,要求设立专职的退库分类库管进行整理退库处理。把使用软件后节约出来的原料库房人员,位移到整理库,切实做到软件使用与生产效率和人员成本的最大优化,减少了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盘活了企业不合格材料大批资金占压,同时减少了大量频繁采购后的退货风险,增加了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所以就谈到从软件应用角度来看企业内控:

软件应用角度来看企业内控

感受交流之一:建立信息化平台能够促进企事业单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透明化。

信息化软件产品的使用,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去应用实施,由于信息化产品数据挖掘方面的优势,能使企业快速理顺管理,发现存在的风险,及时调整与控制,促进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感受交流之二:推荐大中型企业使用资金管理软件减少资金使用风险

从宏观层面,首先对于大中型企业一定要使用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来服务企业内控管理。就个人及公司同仁的经验归集而言,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内控方面效果较好的一定是集成全面预算与企业ERP管理或其他行业性管理软件的应用系统。原因很简单,集团型企业的任何单一事项发生的每一笔业务,所动用的资金、材料等的金额、数额都是巨大的,若不规范管理都存在着很大的管理风险。大型的企业,经常是随便一个项目资金规模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十亿,庞大的资金及物资管理风险控制绝对不可或缺,该系统能较好地规范和平衡企业预算计划与实际经营之间的平衡,达到合理张弛,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帮助企业用好资金是企业管理软件的强项,在某大型集团企业中,每年的内控制度基本规范,但是企业的项目材料采购成本都比同行业的规模较小的企业低,但是企业盈利却不甚理想,比较分析下属企业业务都是比较规范,通过集团合并分析,发现财务费用银行利息每年就吃进去上千万的资金,经过同期集团资金营收分析,整个集团并不缺钱,关键就在于资金在下属企业的不能相互及时调剂,造成企业经营风险,经过资金管理系统和G系列ERP系统在该企业的全面推广使用,使该集团企业资金周转使用调度最长期限为一周,充分利用了集团总体资金资源,使集团的利润最大化,并通过资金使用预算指标的管控、审批等手段规范,避免了该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感受交流之三:推荐大中型重装企业使用资产装备管理软件减少资产管理使用风险

一些依靠大型重型装备生产的企业,装备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所以管理必须使用装备资产管理,同样行业不同装备资产的特性各异,就要求软件厂商的软件的可定制性强,应用适应性和装备生产风险控制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要技高一筹。的资产装备管理软件,在相当多数企业的使用中不断锤炼,特别开发出针对企业装备资产特性的应用定制与装备特性控制报警分析功能与流程,达到,资产通用化管理软件产品与不同特型装备多种特性指标风险控制有机结合,解决了大中型企业为生产经营过程中关键设备、重型装备的产能保障、保养时效、更新改造内部控制、大修期间方式控制、能耗资源、排污指标等管理;通过关键资产,重型装备的系统化管理,避免了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强化装备资产管理,增强企业运营的抗风险能力。

感受交流之四:中小企业由于软件成本原因扎实用好企业ERP系统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讲,由于企业规模巨大,内部人员软件使用的水平较高,软件使用的广度和专业度、集成度都较高,软件费用的投资较大,内部风险控制制度齐全,与软件的专业功能结合紧密,在较大软件成本投入和有专业人员的控制结合方面比较到位,较容易达到内控的预期目标。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使用企业管理软件前,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订出一套其实可行的本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规范,然后在咨询顾问和软件应用专家及企业内控部门的共同把握下,结合软件功能特性,制定出企业管理软件使用规范,严格软件使用流程控制,能达到较好的内控效果。笔者曾经调研和参访过使用软件的某中小企业,虽然实施顾问和企业内控部门共同制定了软件使用管理规范,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企业生产繁忙,某软件操作人员就把自己的用户及口令交给他人,让别人代为工作,由于相关接替工作人员对软件的操作细节不很熟悉,错误地修改了某类公制计量单位控制,而导致企业生产领用的以该公制计量单位领用及生产的数据发生会乱,企业生产无所适从,万幸的是结合内控制度的后续控制流程的控制制度起了作用,还算发现及时,的工程师及时指导,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但是很惊险!

感受交流之五:小企业用好财务或财务购销存系统

对于小企业来说,人员不是很多,能使用软件的人员也相对较少,能提供给软件厂商和专业顾问的人力资源费用较少,这就要求对于中小企业软件设计流程和内控标准规范将由软件公司的高级顾问集中撰写通用的标准提供给小企业作为参考及内控使用指南,这样既解决了小企业软件应用实施的成本费用资金压力,又实现了软件厂商大规模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愿望。

感受交流之六:接收掌控责任范围内的数据结果,才能做好内控工作。

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系统不能不求甚解,一定要使企业使用人员真正理解软件提供数据结果的依据,接收掌控责任范围内的数据结果,才能做好内控工作。

软件代表了信息高速高校提供,高效集中集成,能提供给企业经营者的数据几何级增加,导致企业管理层,和风险控制层在刚开始使用信息化产品时兴趣盎然,一段时间后,便很少关注,所以要求软件厂商提供合适的数据给合适的人,而不是,一时感兴趣,就全面呈现,没有重点,这就要求软件提供结果数据与企业内控规范的软件系统制度规定数据的责任方是谁结合起来,做有责任有针对性的内控。软件提供单一报表或甚至单一的衍生报表的接受人权利权限等等。做到了软件使用不是大面积提供结果数据,有的放矢。

感受交流之七: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系统在电子商务时代,提供数据信息手段多样化,能更好地为企业及时管控风险服务。

网银互联对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网银互联;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当今网络银行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产生了很多模式、很多类型的网银交易平台,这就对电子商务的双方交易产生了很多不便利因素,针对这个弊端,中国人民银行开发了网银互联系统,在这套系统中对商业银行中的网银机制以及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之间的互联问题,实现了网银互联业务对接。

1 网络银行互联的模式

1.1 在传统的网银模式下,网银的开户签约以及解约的业务都要在银行的开户行受理,而网银互联系统,网银也可以网上受理,是签约和解约实现便捷化的形式体现。这种业务模式其实体现出的就是网银互联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就是实现便捷化,将所有的网络银行传统模式线下受理的业务转接到网上进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的网络化,不仅仅体现在交易问题上,而且体现在银行的各种业务办理上。

1.2 网银互联实现了网络银行之间的跨行账户管理,网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用户,在进行跨行办理业务时,网银互联实现的是跨行账户信息的管理与跨行转账、跨行汇款等方面的内容,彻底改变了原本网银只能进行本行网银的账户管理。网银跨行账户管理的作用就是,如果有几个网银业务类型,都可以实现在一个网银账户上进行跨行管理全部的账户信息。

1.3 网银互联实现的是在各商业银行间的无条件的转账,这样就避免了在转账业务中,必须填写转入网银的开户行地址以及开户机构的名称等方面的信息,非常便利的解决了网银之间转账时手续繁多。传统网银在跨行中手续繁多就是因为各个网银之间的系统机制不同,而且在网银之间避免账务错误所以要提供很多转让方的用户信息,非常的麻烦。在网银互联系统中,在安全性上保证了转账的成功与安全,在便捷性上实现转账的快速机理。

1.4 如果一个个体或者企业有好几个网银的业务,可以在网银互联系统中实现同时办理不同的账户的理财问题,在理财产品上,实现一个账户登录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网银业务,保证了最便捷的服务。另外在企业网银中支持跨行账户的自己归集,实现企业资金的财务便捷。

2 网银互联的利弊分析

2.1 网络银行互联的优势

网络银行的互联实现就是在便捷与安全性方面非常突出的显示出了优势。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中,由于最大的使用的就是网银的交易平台,这就使我们在网络银行的发展促进方面产生很大的作用。在银行互联机制产生后,商业银行的便利性体现出来,电子商务在网银互联中也体现出了企业网银互联的高效性与安全性,这就促进了企业在电子商务上对网银利用率的促进作用。而在一些传统的企业交易中,由于网银互联解决了一个网银直接由于没有合作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这就使得很多企业转型了进行网银上进行交易,实现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不断扩大趋势。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网络银行互联的系统实行下,体现出了在网络银行方面对商业银行网银产品以及业务推广方面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网银产品的优化与更新上实现了形式的新颖与对企业用户和个体用户的便捷性实施。在电子商务中很多情况下都是要实现跨行业务的实现,在进行跨行交易中由于传统的教育手续繁多,并且各个网银模式不同等等,会造成时效性非常差,不能体现出电子商务的快速性。网银互联实现跨行的交易便捷性,转账的便捷性与安全性,跨行信贷产品管理,跨行账户管理等等上都体现出了网银互联的优势。

2.2 网络银行互联的弊端

在进行网银互联中,由于各个商业银行的网银机制都不相同,所以实现互联就会在各个方面都考虑到系统的构建与各个网银接口的链接。在进行网银互联的模式中,也要考虑到在各个网银模式中的安全证书如何进行互联中实现,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不同的网银模块的证书按各自的网银模式实行认证,这就给网银互联系统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另外在系统的安全性方面也是有着很大的挑战,各个网银都存在着自身的隐患,要实现网银互联就必须解决每个网银上的弊端,这极大的阻碍了网银互联的发展。所以在当今的网银互联中只是针对的个别的应用较为广泛的商业银行进行互联,在进行网络银行覆盖到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时候,要有一段非常长的研发测试过程。

3 网银互联体系主要问题分析

3.1 系统安全性分析

在网银的互联构建上,最重要的保证就是系统安全性上。一般安全性指的是在系统上保证用户的信息以及用户个人业务的隐私性上,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实现网银用户的资金安全。安全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物理设备安全、互联软件系统安全、网银互联数据库安全这三个方面。在物理设备方面,要进行专门的运营设备,包括服务器路由等各个设施都形成体制,不能在物理设备中体现出安全性隐患。在互联软件系统安全方面,就是要做到互联软件的安全性,由于财务支付等软件都是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软件,所以在防止木马或者防止软件的安全隐私性方面要做到软件自身的安全,要利用比较先进的加密措施,和一些非常专业化的软件研发部门合作,避免软件构建上出现安全缺陷。数据安全方面,体现的就是在数据库管理上,用户信息的储存上要进行严格的管制,不能将用户信息泄露出去。

3.2 网银互连高效性分析

网络银行实现的最重要的优势就是高效性上。由于在网银中前台的业务量非常的大,所以就需要系统在处理这些并发业务服务上非常好的支持,高效性也就体现在网银互联用户在进行交易时,是否要经过过长时间的系统回应。所以在网银互联中,要实现高效性就是要解决前台网银交易时系统处理并发交易的能力上。网银互联系统为了实现高效性,要在前台系统实现服务器在启动时对存储信息进行初始化处理,这样的话就会减少每次交易都对是句酷进行调用,节省出了时间。但是由于要对用户的数据进行服务器上的初始化信息贮存,就会在用服务器内存,这样就会对互联的运营设备产生出很大的负载,所以要在技术上实现也是存在着很大的难题。

3.3 系统功能构建分析

为了保证系统在运营时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并且逐渐在电子商务中起到明显作用,就要对系统的功能实现形式进行满足客户的针对性设计。在对系统的功能上要实现各个网银功能的整合,并且要跨行实现账户管理,且要保证跨行交易的便捷性。在系统功能构建中,要对系统的构建方案,系统功能说明书,系统的软件需求说明书和系统的想不程序设计等等方面进行构建,以保证系统的实现网银互联系统。在进行项目实施中,要对各模块进行互相的代码的检查,对新增的代码要进行静态代码检查,排除代码冗余以及模块之间的结构的最优化设计。

3.4 代码安全分析

在系统正式运营之后,测试部门要针对软件的安全性以及用户的体验性进行测试。通过对代码的安全测试,主要是用Fortify等工具进行,对系统进行不间断的安全性的更新。比如在进行文件路径篡改问题上,要进行防卫资源的隔离名单,保证不能被非法访问。另外在进行数据库的管理时,要对数据库的管理进行动态指令参数化的SQL机制,保证攻击者不能通过获取指令来实现对操作早进程的修改。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电子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J].北京科技大学,2006.

[2]Geri Schneider,JasonP.Winters;Applying Use Cas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润启(1977.08-),男,内蒙古满洲里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应用实践 篇4

关键词:工作面对接,关键技术,准备工作,顶板控制

在工作面布置和掘进过程中, 常会受到井田保护煤柱、断层、陷落柱、破碎带等特殊情况的限制, 本着尽可能回收煤炭资源的角度考虑, 往往将工作面布置为具有内外两个切眼的非标准矩形工作面[1,2,3]。这样,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只有实现内外工作面的无缝对接, 才能保证工作面回采的连续性。实践认为, 工作面对接实现的关键在于保证对接处的支架和对应的运输机槽能够对接成功, 若两台支架出现彼此错位或者间距过大时, 则不仅难以实现运输机的有效对接, 同时也容易造成内外两切眼内支架不在一条直线上[4]。本文就以18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 进行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研究, 以期为相似工作面回采提供经验。

1 18105工作面概况

18105综采工作面位于11采区北翼, 东部为18103与18115工作面, 北部为18117工作面, 西部为18107工作面, 南部为11采区上山。18103工作面倾斜长度200 m, 已回采完毕, 而18115工作面倾斜长度123 m, 还未开采。受两个工作面回采倾斜长度的影响, 18105工作面切眼分为内外两切眼布置 (见图1) 。该工作面所采煤层为8号煤层, 煤层松软易碎, 坚固性系数f=2-3;煤层厚度为3.6~6.6 m, 平均5.49 m;煤层倾角为8.7~9.2°, 平均9°, 属于稳定可采厚煤层。工作面由于东部两个回采工作面倾斜长度不同的影响, 巷道分别布置运输巷、回风巷和中间巷三条, 其走向长度分别为720.5 m, 396.5 m和645.6 m, 内切眼采长212 m, 外切眼采长为83 m, 切眼在对接形成后总长度为295 m。工作面顶板条件较好, 直接顶均厚为3.6 m的粉砂岩, 粉砂岩层理发育, 岩性坚固;基本顶均厚为7.5 m的粗粒砂岩, 粗粒砂岩呈厚层状分布, 以石英和长石为主, 致密性程度较高。

2 工作面对接关键技术

工作面对接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接基准线的确定和对接支架方位的合理确定。一是工作面对接基准线的合理确定是支架能够顺利完成对接的保证, 为了方便内外两切眼支架对接, 首先在外切眼内安装60台, 分别编号105~165号架, 第61台支架 (104号支架) 安装在外切眼前端;当工作面内切眼逐渐推至外切眼位置时, 为保证104号支架能够顺利安装, 要求103号支架与105号支架侧向位置保持在1.5~1.7 m范围内;为了保证103号、104号与105号支架顺利完成对接, 在内切眼推至距离外切眼20~25 m时, 沿105号支架下缘外侧1.7 m沿走向在顶板上划出一条基准线, 同时在该基准线两侧0.1 m处划出两条走向辅助线, 在外切眼推进过程中确保103号支架上缘外侧处于该两条辅助线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支架不走斜, 确保104号支架有合理的安装空间。二是可以通过运输机上蹿和下滑来控制支架方位, 在进18105工作面推进时, 通过控制运输机, 同时结合单体液压支柱调整支架, 确保了103号支架处于两条辅助线范围内。此外, 为了确保运输机槽体能够在对接处实现对接, 须避免对接高差过大。18105综采工作面外切眼在推至内切眼位置前30 m时开始严格控制采高, 确保采高处于4.5 m左右, 同时适当割底, 保证内外切眼对接处底板坡度适中, 能与运输机角度整体一致, 严防对接时底板起伏过大, 避免出现底板出现大的错茬现象。

3 对接前准备工作

3.1 备件和工具的准备

对接前需准备好各项备用工具和安装组件, 主要组件有刮板运输机溜槽、电缆槽、连接装置、刮板链、刮板等, 辅助性组件有风管、水管、高压软管、各种配套电缆、照明器具、通信器具等。安装时需要配备好各项工具, 如配套绞车、钳子、手锤、扳手、导链等, 确保工具配备齐全, 否则不仅耽误对接速度, 还可能造成部分安全隐患。

3.2 对接准则的确定

在进行工作面对接之前, 需要合理确定对接基准线、对接基准辅助线, 合理调整支架间距, 对接处采场坡度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面内外切眼实现精确对接。对接基准线和辅助线的确定已在对接关键技术中详细介绍。支架间距与采长、坡度、运输机弯曲度等密切相关, 可通过确保运输机始终处于合理位置来控制采长, 通过控制采高和卧底来控制对接高度和坡度, 进而可以保证支架间距合理, 使103号支架上缘外侧始终处于两条对接基准辅助线范围内。

3.3 顶板控制

顶板重点支护包括中间巷支护、对接处支护。中间巷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 锚杆规格为d20 mm×2 400 mm, 锚杆间排距为700 mm×700 mm;锚索规格为d17.8 mm×7 500 mm, 锚索间排距为1 400 mm×1 400 mm;网片规格为900 mm×2 100 mm, 网格参数为50 mm×50 mm。为了保证对接处顶板稳定, 将104号支架先期放置在105号支架下缘侧前方进行护顶和护煤壁, 在此基础上在中间巷距外切眼25 m内采用铺网和双排单体柱配合铰接量进行加强支护, 在外切眼前后10~15 m铺网和架设工字钢进行支护, 严防对接时中间巷顶板冒漏威胁采场人员和设备。在易出现切顶处用200 mm×3 000 mm方木假设“#”型木垛, 严防顶板出现明显下沉。18105综采工作面对接处顶板支护情况见图2。

4 工作面对接实践

18105工作面的对接顺序为对接内外切眼内支架→对接运输机→安装各项管路及辅助设备→试运行→完善对接工作。首先, 当内切眼推至外切眼位置时, 利用千斤顶和单体液压支柱实现支架的自移和方位调整, 将104号支架移至对接位置, 连接好供液管路, 将支架升至合理高度。其次, 将外切眼内运输机机头和内切眼运输机机尾拆除, 利用绞车将其拉至风巷装车外运, 然后通过添加备用运输机槽体将内外切眼运输机连接在一起, 然后安装电缆槽, 将风、水管路和机头、机尾电缆连接完毕并固定在合适位置。在连接运输机时, 要确保运输机槽体间隙合理, 否则运输机无法完成正常对接, 当间距过大或过小时, 可通过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支架推移千斤顶使运输机整体移动, 从而达到控制槽体安装间隙的目的。最后, 支架、运输机以及辅助设备连接完毕后开始试运行, 若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解决, 待各项设备调试后进行正式回采作业。

5 结束语

通过工作面对接关键技术的确定和对接工作的合理实施, 18105综采工作面顺利完成对接, 整个对接工作仅用26 h。该工作面的顺利对接, 保证了回采工作的连续性, 对于提高工作面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该工作面的成功对接, 也为矿井实现工作面对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许崇.综采工作面大小面对接技术实践[J].中州煤炭, 2009 (3) :51-52.

[2]王俊绪, 刘锋, 韩云帅.刀把式综放工作面对接技术应用[J].煤炭工程, 2012 (5) :54-55.

[3]闻敢年, 滕友东.综采工作面大小面的对接方法[J].煤炭科学技术, 1999, 27 (9) :6-7.

财务部与各部门对接工作对接流程 篇5

(采购部,销售部,仓库)

使用范围

目的:为明确各部门与财务之间的对接责任,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佛山市万居安卫浴有限公司财务部与各部门 职责:在各部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

目的:更有效的开展工作,落实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1.与跟单、业务部门的沟通

业务部门与跟单、财务部门的沟通主要是业务接单,出货,开单,收款,业务部接到单子后,按照公司规定的订购单格式制作订购单交由跟单部,跟单部根据订单及时与业务部沟通结算情况,确认后根据订单开具销售单及出仓单,.货物出货后将销货单复制一份给财务,并且业务要在销货单上签字.以便财务部作销售的处理.业务部与财务部都要对应收帐款进行详细的登帐和催收.每个月月底,跟单部与财务部都要对现收款及应收帐款进行核对.以免由于单方面的记帐而出现的遗漏.2.与采购部门的沟通

采购材料的价格与品质是关系到一个公司生存发展,于是采购部门的能力非常的重要,财务部与采购部门的沟通主要是:采购价,采购入库,应付帐款的管理.采购部接到采购报表后,首先制作采购预算单,预算采购的数量,单价,金额.以及最迟采购日期.并根据投产单适时的安排采购,第一.不能延误客户要求交货时间,,出现客户要求退单现象,,第二,要了解仓库库存,不能盲目的采购,出现料件的积压,造成资金的压力.第三.要追求品质,以最低的价格采购到最优的品质,第四,具有最超的谈判能力,了解税法的相关知识,做到每票采购都有税票的跟进.并能与供应商达成月结,做长久的供应.财务部要监督采购的买价.每一票产品的买价不能超过原来的预算误差范围,价格如有变动,采购部门要制作采购单价确认表与供应商确认,并有财务签字监督,最后由总经理审批.才能提升单价.做到每批货物的采购都有采购单的依据,采购不能随心所欲的提高采购价格.财务部要求采购部提供供应商的相关资料,包括供应商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业务员,对帐员,电话,结算方式等,以方面帐务方面核对。.预付帐款:公司一般不提倡预付帐款,但由于某些料件的急缺难免也会遇到预付帐款的情况.预付帐款的支付,料件的到库销帐.财务与采购都要跟踪到底.采购部填写采购申请单,并由采购经理签名,财务核对,总经理审批后,后来财务部请款,财务部付清款项后,仓库员收到货物后要立即通知采购和财务,销帐.完成一笔交易.以免出现重复付款的情况发生.采购部要了解应付帐款情况,制作应付帐款明细表,每月月底与财务部门核对帐目.3.与仓库的沟通

仓库里存着企业最大的资源,仓库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监督和引导仓库管理是财务部门重要的工作之一.1)入库

仓库员收到采购的采购申请单后,时时跟踪料件的采购情况.采购后入库之前要核对采购申请单,并对数量,品质,单价进行审核.对于缺少单据或与采购申请单有出入的送货单通知采购人员了解清楚,多送的货物原则上不给予入库.品质不好的材料拒绝入库.未经入库的的货物不能直接开销售单。.仓库员要明白一个道理:货物审核入库了,就代表我们购进货物的一笔业务完成了,所有货物的风险已转移到公司,公司必须要对该批材料货物的入库付款项.所以入库的监督很重要.财务部在收到仓库的入库单,首先要核对采购单,是否是采购预算范围之内,再则审核单价,看单价是否是核定的价格,如果出现入库员单价入库有误,立即通知仓库员更改入库单.2)出库

仓库员要把好出库,每一批货物必须由跟单部开具出仓单,并由制单签字,并根据跟据开据开具货物一一核对出货,杜绝没单出货,及无按规定开具单据出货。财务部要时时监督仓库出库,发现有误要立即指导改进.3)库存管理

对接应用 篇6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职业技能;岗位对接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07-1

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是否与岗位对接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教育直接与岗位对接,要从教学的形势和根本出发,将教学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向实践性过度。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重在实践。只有多学、多练才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从专业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以及实习成果,逐步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使这种模式下毕业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岗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差异,从最开始上岗前茫然不知所措、上岗初笨手笨脚,到上岗中的熟练操作。此外,学生的自我管理、交际、协作和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明显提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了解到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学生对自己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为了让计算机应用的学生就业时能更好的与岗位对接,我们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进行改进:

1.激发学生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摆脱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发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使沉闷的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在教学中,设立奖赏机制,教师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同学的解决方案可以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逐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适当的举办各种技能大赛,通过学院的大赛不断的激发和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

2.利用模块化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模块化教学是现阶段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弥补了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听不懂理论课而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的缺点,也弥补了单一的理论教学缺乏多样性导致的学生兴趣缺失的缺点。模块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只是给学生分配任务、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学生通过老师对任务的讲解,激发了探究的潜能,在自己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强自信,了解处理问题和结决问题的的过程,在不断和反复的实践当中积累了经验。模块的设置要以当前的就业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的知识为目标,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将来要用到的知识,可以自己亲手解决,实现了所学的知识和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3.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使学生亲临就业现场,感受工作的过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计算机机应用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明确办学思想,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能够为社会输送可用的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和企业的接触,我们明白了企业应用的专业知识,了解了企业未来所需专业的走向,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调整我们的专业结构和方向,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对我们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合理调整理论与实践的所占比例。依托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并结合专业需求重新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个性化的顶岗实习方案,结合实际达到最好的培养人才的效果。

通过模块化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只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才能确保学生的就业,才能确保学生在进入岗位后马上适应企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郭宗诚,张连峰.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2]蔡建平,张立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与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55).

[3]李从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J].科学大众,2006,(04).

[4]覃国荣,何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2,(10).

对接应用 篇7

一、“一带一路”战略为外语专业人才带来新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我国与沿线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展多边多领域的贸易合作,这为外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和历史新机遇。

1.非通用小语种外语人才走俏“一带一路”市场

“新丝绸之路”不仅是沟通贸易的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数十种官方语言和多种多样的民族语言,这就需要大批既懂通用语言也精通当地民族语言的外语专业人才。所以,许多非通用小语种外语人才走俏“一带一路”市场。北外校长彭龙表示, “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大量通晓两国语言、了解双方文化的非通用外语人才作为桥梁。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非通用外语人才匮乏,难以满足“一带一路”的建设和扩大同周边外交的需求[1]。

2.亟需大批“外语+专业”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包括贸易、运输、基建、金融、电商、能源、旅游、法律、科技、文化等多领域、多边贸易合作。 战略工作推进中亟需大量“专业 + 外语”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对这些人才招聘的严格条件是: 必须有实践经验、即来即用,真正做到无需培训的专业应用型。这些苛刻的要求无疑对我国现行高校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考验和挑战。

二、高校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多数高校小语种开设有限,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所需的数十种语言服务需求。而且多是单纯的语言文学类课程,不涵盖其他专业的技术知识,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推进。即便有些高校按照“外语 + 专业” 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但对经贸、电商、法律等实用性课程多重理论、轻实践,没有相对完善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或模式,毕业生不适应社会需求。

2.教学方法枯燥单一

教学环节只重视专业规模和教学进度,忽视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被动听课,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学以致用,致使学生就业后需经过长期的再培训才能适应新环境、新工作。

3.教材建设不完善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经贸、电商、法律等实用性的外语教材不断运用于课堂教学,并不断推陈出新。但这类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联系性和科学系统性。而实习、实训类的外语教材数量少,且形式单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4.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高校外语教师虽语言能力普遍较强,但多数教师所学的是外语语言学专业,不懂经贸、电商、管理等专业知识。 而经贸、电商、管理等专业教师又不懂外语。致使“外语 + 专业”的人才社会需求在教师层面就严重断层。此外,多数教师重教轻研,盲目地为了教学而教学,不探索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些因素都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

5.实践教学环节效率低

实训实习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而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懈怠或空白,实习期间放任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6.评估体系不健全

为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而设立了外语院校,但综合性大学评估值高于外语院校,这不利于外语院校的学科发展。2012年,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2013年正式启动试点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取消统一指标,采取分类评估。针对985、211和一般本科院校制定不同评估标准,但就外语专业还没有分类评估方案,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外语学科的发展。

三、高校应用型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对高校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外语 +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势在必行,高校也围绕此模式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完善。针对目前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对培养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提出如下建议:

1.依托能力本位教育理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

能力本位教学思想形成于美国六七十年代,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课程模式。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为出发点,将提供社会对岗位所需能力作为基本原则, 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学目标以学生具备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因此,目标具体且针对性强。

2.对接国家战略,培养实用人才

外语教学要研究外语战略,要进行细致的需求调查, 了解外语人才、使用、教育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重要的是了解国家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科学规划调整外语教学结构,思考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对接国家战略[2]。从目前看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的重要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的建设。

3.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课程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设法律、物流、电商、管理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同时加大模拟商务谈判、法庭、电商、过境等实训课。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汉语言文学、国学、礼仪等相关课程要伴随整个教学阶段。 另外,开设多语种选修课,有利于非语言专业学生成为“专业 + 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使学生直接尽可能多地从课堂获取实践技能,这就要求采取交互式、讨论式教学法, 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会知识的融汇贯通。

5.加强教材建设,提供高质的语言资料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支撑,教材建设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如能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编写特色教材更好,但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巩固基础专业知识并提高言语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努力打造成为“外语 + 专业”的复合型教师。理论上要不断更新学习专业知识,实践上要到相关单位观摩见习,以便更好地驾驭课堂。

7.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技能

实训实习能强化理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应用型人才强调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汇贯通。要把至少连续2个学期以上的实训实习列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业评价和毕业考核的重要部分。

8.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

为了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人才,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也定期派专业人员讲授实践环节课程,这样订单式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就可直接输送给社会,并能出色地适应和完成工作。

9.拓展外语语种,深化国际化办学

丝绸之路沿线数十种官方语言为外语专业发展开拓了空间,高校要抓住契机计划性地开设新语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力资源的跨国流,高教国际化已成趋势。这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提出了挑战,也为学习外国先进办学理念、拓展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新机遇[3]。

10.完善评估体系,促进外语教学

高校评估要结合教学常态和专业建设的自评报告,着重关注办学定位、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条件、社会声誉等。外语专业评估也应以专业自评为主,对不同外语专业或同专业不同院校进行分类评估。同时将学校、政府、 评估机构、社会评价相结合,推进专业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4]。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期,各领域亟需大量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要抓住这历史机遇,注重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学习和培养。高校教师应思考如何培养出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

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对外多边贸易合作迅猛发展,必然亟需大批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这是时代赋予外语人才的机遇,同时也对应用型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挑战。分析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改革建议,旨在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

对接应用 篇8

1 采面概况及配套设备

己15-24060采煤工作面位于己四采区西翼,东靠己四轨道下山,西至26勘探线,南邻已回采的己15-24020采面,北是尚未开发的己15-24080采面。该采面里段采己15,16合层、外段采己15煤层,瓦斯绝对涌出量26 m3/min,埋深562~788 m,倾角30~35°,走向长1 998 m,倾斜长166.7~181.7 m。采面对接处巷道布置如图1所示,外段利用己15-24020采面的运输巷作为风巷(又称上风巷),最外段变化最大值15 m。己15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夹薄层状细砂岩,夹煤线厚2 m以上,其上为砂质泥岩及细粉砂岩和己14煤层,厚度约10 m,再上是厚层状细—中粒砂岩。直接底是己16煤层,分叉合并线以西为泥岩、砂质泥岩,厚0.5~16.0 m。

该综采面配套设备:①QY2000-14/31型液压支架123架,待接10架;②MG-132/320W型采煤机1台,双滚筒、截深0.55 m;③SGZ-630/264(86SFP)型刮板机1部,201 m;④SGW-40T型转载机1部;⑤WRB200/31.5型乳化液泵站1套(2泵/1箱)。

2 支架对接与输送机延长技术分析

综采支架的对接是采面对接的关键环节,对接支架间隙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对接的成败。为减少对接的时间影响,提前将综采支架安装在斜切眼中(图2)。若间隙较小,将造成支架重叠对接,从而导致对接失败;反之,间隙过大,则导致支架对接后存在“软支护”段(架间隙超过0.8 m),致使输送机不能正常与支架连接,影响对接速度与质量。因此,采用画线定位法控制合理接架间距。定位方法是根据上风巷以及工作面推进到对接位置时采面总长度和机头与机尾的超前距离,准确算出需要对接的支架位置,并指定上风巷第1架的位置。为保证有充足的对接空间,第1架上调200 mm。对接间隙的控制是在距对接位置20 m时,由技术人员在补风巷给出定位线,沿线推进,严格控制输送机的上窜下滑;当距对接位置10 m时,根据现场对接要求和对接架的间隙,调整采面伪倾斜推进,确保对接架间距为100~150 mm,实现综采支架顺利对接。

3 支架对接及梯形工作面延长

3.1 对接前准备

对接前在机尾掘一超前缺口:倾斜长×走向宽×高=4.5 m×1.2 m×2.4 m,并打探梁支护。待接支架少占用风巷,1#架与风巷下帮保持一定距离(不大于0.2 m),其他支架依次排列;待接支架尽量与采面伪倾斜方向一致,1—4#架靠近煤墙,5—10#架靠近采空区。工作面对接要防止工作面里外支架或输送机“超袖”,当工作面距斜切眼50 m时,技术人员每天要对支架及输送机位置测量标定,出现偏差及时调整采面伪倾斜,超前量27~29 m,防止工作面输送机及支架下滑。同时,支架对接前20,10,5 m及对接前2~3 d要密切关注对接架间隙的变化,提前扩帮并加强顶板支护,保持出口畅通和切眼宽度、高度。由于该面是高瓦斯突出工作面,搞好上封下堵,采面浅孔抽排放瓦斯及上隅角、浅孔等抽放系统,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因煤层倾角大,对接前主机机尾入窝,可有效防止采面滚物。同时,对接前必须备齐所需设备、备品备件及所用工具。

3.2 支架控制与对接

(1)对接斜巷调整。

待接斜巷的最小高度由输送机销排至支架顶梁应在1.6 m以上,柱脚至煤墙的距离不低于2.5 m,支架液压系统达到完好,推移连接牢固可靠。对接处支架要调整摆正,将所对接的第1架向下跨风巷0.2~0.3 m,防止支架挤掩护梁侧护板。同时,扩帮后加强该大跨度斜巷的探梁架设和顺山圆木支护,在24020运输巷、绞车硐室及水泵窝硐室处各压一“井”型木垛,接顶底严实,防止压垮5 m煤柱和切顶事故。对接斜巷质量达到要求后,撤出输送机机尾和2节过渡槽,并调整采面伪倾斜和对接支架间隙,使风巷超前运输巷28~30 m,保证对接前最佳间距200~300 mm。

(2)对接前定位导线控制。

工作面距斜巷20 m时,导线定位在风巷顶板上,平行于123#支架标出一条红线至工作面,红线与1#支架下帮留200 mm间隙。采面123#架上侧护板沿中间红线推进,在推进过程中依靠甩斜子来控制上窜下滑,严格控制机尾架不能超出对接范围,杜绝“超袖”现象。

(3)支架对接与输送机延长。

支架对接及延长作业必须在瓦斯不超限情况下进行,并对作业地点20 m范围内充分洒水降尘。对接过程:①当斜巷距采面2.0 m,在过机尾过程中要将风巷下帮单体柱回收,以便对接时调整支架位置。②对接前将切眼中支架各部件检修一遍,确保液压支架完好,支架有足够的初撑力。③当采面架子超前待接支架200 mm时,应使支架垂直于煤层底板,且高度不低于2.0 m,将对接地点附近的杂物、浮煤清净,及时调整机尾架和机尾底座高度和坡度,以便输送机机尾拉出、溜槽对接、推移杆联接,保证对接后不出现错台和顺利调整支架间隙。④当对接支架位置不太合适时,可使用单体柱调整支架位置。使用单体柱调整支架时,提前打好闭柱,防止支架歪斜,注液枪必须使用远距离供液,并做好安全防护。⑤支架调整到位后,要及时接通液压管路,将支架升紧支护顶板。

当支架对接完毕后,首先拆除输送机机尾、过渡槽和短节,利用机尾JD-25绞车和5 t导向滑轮拉输送机尾和运输槽,及时对接输送机槽,并连接推溜装置,最后接通整个采面支架的液压系统。延长输送机尾工作顺序:输送机掐链→拆卸挡煤板、哑铃销→将溜槽断开→上移机尾→铺底链→安装普通槽→下缩机尾对接→接输送机链子→安装哑铃销、挡煤板→输送机试运转。

4 效果

利用原巷道布置梯形综采工作面,少掘进巷道210 m,掘进单价3 250元/m,节约费用68.25万元;多回采原煤0.45万t,按己组煤售价480元/t计算,净增经济效益146.25万元。

5 结语

(1)运用科学手段进行导线定位对接,严格现场管理,确保对接的最优间距0~0.2 m,杜绝“超袖”现象,防止“软支护”段的扩大,成功实现对接。

(2)对接的成功,为受地质构造带、薄煤层或井田与采区边界等影响的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设计提供了依据,扩大了综采工作面对接的适应性。

(3)大倾角梯形综采工作面的布置及对接,不但能提高资源的采出率,而且减少搬家次数,缓解了采掘接替紧张局面,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基于矿井地质条件限制,为缓解矿井接替紧张局面,综采工作面多采用变长布置。大倾角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临着支架对接,输送机的延长、缩短等技术难题,结合天安十矿的实际,阐述了采面支架对接时利用画线定位法来控制综采支架间隙以及对接工艺和方法,为大倾角梯形渐长综采面支架对接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画线定位法,对接工艺

参考文献

[1]伍永平.大倾角煤层开采“R-S-F”系统动力学控制基础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涂兴子,贾德清.综采工作面对接及其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1995(11):31~34.

对接应用 篇9

一卡通系统建设的本质就是学校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管理和服务的优化、协调,从而实现提高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其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的用卡环境,以实现校园内部环境中的小额电子支付和内部电子身份验证业务。

1 图书馆的实施的背景

图书馆是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校内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卡通系统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主要应用有:图书外借和超期、损坏、丢失等借阅管理;读者信息新增、挂失、验证等读者管理。本馆原有管理软件为深圳科图公司开发的ILAS II系统,ILASⅡ是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主服务器采用Red Hat Linux平台,客户端基于Windows多平台,使用TCP/IP通信协议,采用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LDBMS。在原系统基础上采用“第三方连接套件”的无缝连接,实现ILAS II系统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对接,用IC卡读写器通过RS232口(串口)与终端计算机相连实现信息传递,访问一卡通系统服务器,读取验证IC卡内图书证号,使用一卡通系统的电子钱包功能支付相关图书馆费用。一卡通系统在图书馆的推广,既规范读者数据操作与设置,又可节约资源(人力、财力、时间),有利于图书馆、学生相互之间的财产保护及各种个性化服务的开展,更好的实现图书馆的方便读者,服务读者的服务宗旨。

2 ILAS II与一卡通系统对接的原理分析

ILAS II系统与一卡通采用不同操作及数据存储平台,必须通过支持各个系统信息平台的数据转换功能,将不同系统的调用数据转换成系统之间能够识别调用的格式。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对于一个网络连接来说,套接字是平等的,并没有差别,不因为在服务器端或在客户端而产生不同级别,因此Socket接口作为了TCP/IP网络最为通用的网络编程接口API。Socket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通信端口,当ILAS应用程序按照固定格式向一卡通服务器程序发送请求,一卡通服务器新增一个Socket调用,ILAS对一卡通服务器程序发送的Socket包进行解析,并提供解析范例与工具,ILAS的应用程序就能够调用此Socket,并新增一个描述,完成通信的建立。ILAS II与一卡通服务器连接成功时,建立了一个Socke连接,ILAS功能模块与一卡通服务器都生成一个Socket实例,ILAS系统的应用程序就可以使用其他特定的调用来为它添加详细信息,进而实现按设计的数据交换方法和格式进行数据传输,完成所需会话。

2.1 一卡通中IC卡读者信息读取、消费原理

ILAS II客户端要求ILAS系统与一卡通系统Socket通信时必须采用marc格式通信,这就要求相关读者信息在ILAS II功能模块与一卡通接入第三方客户端应用程序之间通信之前必须根据已经定义的相关ICCard动态连接库先转换成marc格式的数据。

在ILAS II APP一端由ILAS II客户程序把相应的验证、消费等操作同样转换成一条marc记录,发送给一卡通接入第三方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API函数,取出相应的字段,进行相应的处理,写入一卡通服务器数据库,然后将操作结果(用marc方式)送回。I-LAS II服务器就能接收到此marc记录,根据相应的marc字段,再次修改写入读者库。

2.2 ILAS读者信息更新原理

目前,一卡通系统对图书馆管理软件的读者数据更新的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一卡通服务器数据库与图书管理软件数据库实时连接,数据实时更新;另一种是一卡通服务器数据库与图书管理软件数据库定时连接,数据定期更新。从数据库的安全及操作的规范性来考虑,图书馆采用定时更新方式更为适宜。ILAS II系统采用定时读者数据更新,通过XML数据模型实现同步和异步信息交换模式。

XML全称可扩展性标记语言(e 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由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发展而来的子集。XML是设计用来传送及携带数据信息,不用来表现或展示数据。XML作为一种数据描述语言,采用通用的语言规范,支持几乎所有的网络传输协议,具有强大的语法功能、互操作性和开放性、可扩展性、数据存取与显现可分离性。XML将数据的内容和形式分离,记录可直接转换为数据,非常适合marc数据的机读目录。

例如,下面是根据一卡通内学生信息定义的XML简单实例:

ILAS II通过调用XML的文档类型声明DTD定义marc数据类型、字段等标识,通过一卡通接入第三方客户端动态链接库,将数据转换成读者库要求的字段,并最终写入读者库。

根据ILAS读者库数据代码信息增加相应marc数据通过一卡通接入第三方客户端应用软件发送给ILAS功能模块更新数据到ILAS读者库。

3 具体技术的实际应用必要设置

3.1 对接所需软件及动态连接库

ILAS II与一卡通系统对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流通管理及读者管理2个部分,主要通过客户端的相关应用功能模块实现,无需修改服务端及客户端软件,增加的2个功能软件分别为管理IC卡软件ILASSmartCardFin.exe及读者管理更新程序ILASXMLProfile exe。同时增加ILAS II系统与一卡通对接所需的相关动态连接库ICCard.dll、ThirdClient.dll,根据ILAS需要通过一卡通系统提供的IC卡读卡器读取IC卡内相关读者信息,必须在ILAS的流通客户端上安装IC读卡器驱动程序和加密狗,第三方接口程序ThirdClient.exe,读卡器驱动程序负责读卡器硬件的启动,加密狗保护数据接入服务器的单一性及安全性,而第三方接口程序提供ILAS服务器与一卡通系统服务器及后台服务器相互对接,第三方接口程序是必须安装在每台ILAS流通客户端上,与后台服务器相连的第三方接口程序则是客户端ILAS系统管理员应用的程序。

3.2 ILAS系统客户端与一卡通系统对接基本设置

ILAS系统的参数设置通过设定服务器的IP地址及读卡器的通讯端口等,以确保图书馆流通管理操作时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当安装每台ILAS流通客户端时,根据每台客户端修改相应参数设置。

ICHOSTIP为连接一卡通服务器的IP地址,ICCardPort为对接通信中的ILAS开放的端口号,TimeOut为返回动态链接文件的Session对象的超时周期,ZYCardOperator为全校一卡通使用单位的管理系统代码,代表图书馆ILAS系统,控制了图书馆校园卡的收费流向,ZYCardType为读卡器的卡类型,分别有无读卡器,玺玛克读卡器,通用读卡器,RF-SIM读卡器相关属性选择,nCom为读卡器连接到系统使用的串口号。ILASUserName和ILASUserPin分别采用ILAS系统中管理员用户的ID及密码,确保一卡通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系统的最高权限。

3.3 ILAS与一卡通服务器数据的同步设置

ILAS通过登录一卡通服务器建设的ftp下载一卡通服务器每天定时自动生成在xml目录下的xml的文件,如:/xml/*.xml,并将xml转化为ILAS系统可以写入的marc记录导入ILAS服务器中的读者数据库,新增或修改相关读者记录。

ILASUserName和ILASUserPin采用ILAS系统管理ID及密码,ILASTime为定时处理文件的时间,如:14为小时,00为分,00为秒,程序默认为140000,IP,FtpUserNameT和FtpUserPin为一卡通服务器站点的服务器的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

4 结束语

图书馆中一卡通系统的成功接入,是校园信息化拓展的实际应用,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必然途径.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ILAS II系统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已经实现对接完成,随着图书馆ILAS II系统与一卡通系统整合后的功能、应用等的更多融合,使其不断修改完善,从而使图书馆进一步提升服务,方便读者。

摘要:基于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信息化发展现状,结合校园一卡通接入图书馆,初步探究ILASII系统与校园一卡通在端口,数据库等方面的对接技术及实际应用中的需要注意的对接事项。

关键词:ILASII,校园一卡通,对接

参考文献

[1]常晓群.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图书馆的创新管理[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Z1):19-20.

[2]赵晓玲.校园一卡通系统与ILAS系统的整合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6):32-34.

[3]申飞驹.XML技术在数字图书馆WEB中的实现[J].现代情报,2004(9).

[4]黄丽苑.图书馆利用实现一卡通功能的模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6(8):36-38.

[5]方东权.数字校园中图书馆门户和ILAS II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实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3):23-24.

对接应用 篇10

一、数据自动采集

OA中存有全部已办理完毕的内部发文、信息资料和上级部门的所有公文、邮件、资料信息、传阅流转记录等, 这些信息如不经过程序的处理, 只能单独存放在OA系统里, 无法转入档案管理系统。档归档时, 档案室需要手工扫描、录入等, 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而且容易出错。而采用OA系统与档案管理的界面技术, 可以随时把OA中的数据转换到档案管理系统中来, 这一功能既省时、又省力。从技术上讲, 如果OA的数据保存在关系数据中, 则比较简单。因为我们的档案管理系统也是关系数据库的模式, 直接读取关系数据的数据就可以了。但由于两个系统数据库的字段不尽相同, 必须先把相应的字段对应起来。目前对于domino型的OA服务系统需要从domino内部着手, 需要将数据库的设计模板档设计的数据库 (.nsf) 从底层读取出来, 对数据库 (.nsf) 进行破解, 提取相关字段。然后对应到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来, 需要处理的数据库见下表1。

(档案软件需要导入Web VWAll To Do中的数据, 导入成功后, 修改Arc Finished标志为"1")

二、集中式流程管理

OA中具备的流程是:收文、发文、阅批、签发等, 而在档案管理中具有的流程是借阅、利用、归档流程等。为此我们采用了集中式流程管理技术, 把OA和档案管理的流程统一保存在流程管理中心, 需要领导审批的界面合二为一, 审批功能直接在OA中展现出来, 这样在一个界面下, 领导完成审批事项, 避免重复进入多个界面所造成的麻烦。实现这一功能, 涉及到OA和档案管理系统双重合作, 需要建立通用的流程控制界面 (web service类型) , OA和档案管理的流程都是统一由这个界面管理。也就是OA和档案管理的内核都是统一的。但流程的界面是放在OA系统中, 这样, 使用者在一个界面下可以控制不同系统的流程。

三、界面部分的数据转换

界面部分的数据转换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 文档目录信息的转换。通过建立OA数据库与档案数据库表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运用界面模块将OA公文的目录信息转接到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应的数据库表中, 并形成能够直接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利用的档案目录数据。

数据库说明如表2:

第二, 档信息的转换。档信息的转换包括:扫描档、office档、wps档、gw档等一些OA档, 通过嵌入、链接方式挂接的档, 还有一些用户编辑档的界面数据, 例如:通过OA起草的档格式, 通过界面模块的破解处理可以全部将其转换成一个单独的电子档, 直接将其存放在档案管理系统的电子档库中。

第三, 档处理和电子签名的转换。将OA系统中的档的处理记录及领导批阅的记录和领导的电子签名信息 (文书处理单) 等转换成标准的文档格式转入档案信息数据库。

通俗一些的说法是:界面是通过两步来完成数据转换的, 第一步是完成每一文档条目对应的转换, 即目录转换, 目录转换完成后, 档案管理人员就无需再手工录入;第二步是电子档的转换或者说是电子档的挂接, 转换挂接完成后档案工作人员就不用再进行扫描而产生电子档了。两步完成后, 存放在OA系统中的公文信息就变成了存放到档案系统中的档案信息了, 可利用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统计功能, 检查导入的数据是否与界面的导出的数据一致。数据库导入完成后, 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对接口接收过来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归档等操作来形成可以查阅、可以利用的电子档案信息资料。

档案数据附件连接信息说明如表3:

从技术和应用层面上讲, 这个界面非常科学, 实现了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相关数据的自动传输、资源共享、无缝链接。

摘要: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和电子档案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互相独立, 又相互关联。通过技术对接可以将OA系统的数据, 准确传输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实现档案归档、查阅、存储保管的电子化、网络化。

上一篇:高温拉伸下一篇:食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