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综述

2024-05-12

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综述(共8篇)

篇1: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综述

静脉输液专科联络护士工作职责

一、在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专科组长、专科护士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二、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为工作指南,协助护士长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对该“规范”的培训与学习并负责落实“规范”在本科室护理工作中的贯彻实施,督促本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积极树立主动输液治疗的理念。

三、积极参加本专科举办的培训及活动,主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培训。

四、负责向护士长传达专科活动内容及质控检查中本科室存在的问题,协助护士长制定整改措施并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五、协助护士长在科内开展安全输液的相关工作,积极推进主动输液治疗的实施,指导及帮助科内每位护理人员掌握静脉输液工具评估选择的方法,并督促其在临床上的正确实施。

六、负责科内静脉留置导管(如:PVC、CVC、PICC、PORT)患者的全面管理。

1、负责指导本科室护理人员正确掌握各类静脉留置导管的维护流程,并对静脉留置导管的维护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帮助本科护理人员静脉导管维护技能的提升。

2、负责科内PVC、CVC、PICC、PORT置管患者导管相关信息的管理。

3、指导责任护士开展每日评估分管患者静脉留置导管情况的工作,及时处理并发症,遇有疑难问题及时与专科护士沟通汇报。

4、做好科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健康教育及PICC、PORT带管出院患者的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

七、负责本科室静脉输液的质量控制管理。

1、协助静脉输液专科完成对本科室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的检查工作。

2、每月完成一次科内静脉输液专项自查(PVC、CVC、PICC、PORT),并对检查中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3、对检查中存在问题在持续改进后未改善的应以PDCA项目的形式进行整改。

八、负责在本科室开展静脉输液电子信息化系统应用工作的推广,并对该项工作在科内准确、切实的实施进行管理。

九、对本科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提供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及健康教育。

十、负责收集静脉输液药物的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指导新药的临床应用,对科室有关静脉输液治疗方面出现的问题如:输液反应、静脉炎、外渗及严重的渗出等应及时解决并分别向院感科和静脉输液专科报备,协助科室制订相关静疗护理措施并指导临床应用,追踪观察处理效果。

十一、负责在科内开展静脉输液相关的新业务、新技术,配合开展静脉输液专科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静脉输液专科

2017年2月27日修订

篇2: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综述

气道护理学组在护理部统筹及指导下,得到了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使气道护理学组基本能按活动计划开展工作,现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气道护理小组活动完成情况

1.专科例会:按计划举行气道护理小组例会,讨论各科存在气道护理难点问题,解决一些共性存在问题,对成员进行沟通,了解成员对气道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以便有针对性进行下一步培训。2.业务开展情况:

1)气道湿化护理要点床边教学:探讨了间断气道湿化法与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在严重外伤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中的运用效果。利用现场教学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大家能掌握气道湿化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同时也聆听了各科室在湿化护理中的难点,有的放矢做好了培训工作。

2)利用海报形式(每月发放一次)及时更新气道护理知识新进展,让大家了解气道护理前沿知识。

3)根据护理部指引,接受全院与气道相关护理会诊。3.护士培训情况:

1)1月份派出xxx参加广东省护理学会举办的静脉输液护理理论与实践学习班 2)2月份派出xxx参加xxx学习班 3)5月份派出xxx参加xxx学习班

二、目标计划完成情况:

1、制定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护理流程指引。

篇3: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综述

1 静脉输液途径增加

1.1 输液针的更新

1923年Florence Seibert发现致热源, 因此, 制成了无热源液体, 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1940年Alftedshohl等用结晶氨基酸溶液作静脉输液。1945年Bcrnard, Zimmerman应用下肢静脉输营养物质, 输高渗葡萄糖, 为从静脉输注高渗液体开辟了途径。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十年的经验[1]。1967年, Stanley Dudrick成功地使用此方法输入完全胃肠外营养液, 也因此带动了中心静脉输液治疗的快速发展[2]。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 为输液后固定针头, 方便患者起到积极作用。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 在静脉内留置。我国在1971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1972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 采用静脉导管置管法, 解决了危重患者穿刺难, 反复穿刺的痛苦。因此, 静脉切开的方法也基本被取代。1999年我国又引进了美国B-D公司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 , 该技术使用新型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穿刺插管, 静脉留置时间可长达2年之久[3], 从而使静脉炎的发生率比普通材质低50%[4]。随着新型静脉导管的出现, 头皮针穿刺不再是周围浅表静脉穿刺唯一的方法, 为减少长期输液患者的反复穿刺、预防严重的穿刺并发症, 多部位的静脉穿刺置管是静脉输液穿刺技术研究的方向, 并日趋成熟[5]。

1.2 导管材料的进展

1.2.1 针内管

是指经穿刺针内腔插入导管, 直至管端达到预计的部位, 然后拔出穿刺针, 导管留在体内, 外端接平头针固定, 再连接输液装置。使用针内管应注意的是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 继续插入有困难时, 决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针头割断导管, 造成碎片栓子。

1.2.2 管内针

通常称为外套管穿刺针, 套管由四聚氟乙烯制成, 牢固性强, 弹性好, 加工后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管外径一致, 穿刺部位漏血机会减少。据一些前瞻性研究, 感染率低于1:500[6]。德国产Vasocanrbrauzuzer套管针, 其优点是除末梢小血管外, 直线走行5cm以上, 富有弹性的血管都易穿刺成功, 而且易固定。其次, 静脉留置针输液, 其选择血管广泛, 不易引起刺破血管形成血肿, 且能多次使用同一根针血管, 维持输液时间长, 速度快, 是有效的补液通道。为解决静脉留置针经过三通管或直接与输液器相连有不易固定, 不便操作的问题, 杨氏等人研制静脉留置针Y型配套管, 易于固定, 患者活动不受限, 加药方便, 减少污染, 使置管成功率从68%提高到100%[7]。

1.3 输液部位增多从最初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开始到目前的输液路径不断增加, 并各有利弊。

1.3.1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

此处静脉显露好, 穿刺的盲目性小, 初学者容易掌握, 运用最广泛。施雁报道[8]使用近20年共18 240例患者, 并作为外科术前常规置管。

1.3.2 低位颈内静脉置管

程月娥等[9]采用改良的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即把穿刺点定位在胸锁乳突肌前缘, 距离锁骨上缘2.0~2.5cm的交汇点, 稍高于传统的低位穿刺点, 但明显低于中位穿刺点, 且其位置偏向胸锁乳突肌前缘, 穿刺时针尖指对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临床证实, 该法简洁方便, 穿刺成功率高, 且并发症少, 特别适用于手术室及急症患者的输液抢救。

1.3.3 锁骨下静脉置管

该静脉管径粗, 位置固定, 不易塌陷, 穿刺成功率高, 该静脉血流量大, 注入高渗液体及化疗药物可很快被稀释, 对血管壁刺激性小, 可以用于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但如果穿刺技术不熟练, 易造成气胸或空气栓塞, 故不适宜初学者穿刺, 也不能用于胸部畸形、严重肺部疾患、腹水、呼吸困难的患者。

1.3.4 腋静脉置管

此法安全有效, 且解剖位置相对固定, 容易穿刺, 成功率高。若损伤腋动脉时因无骨性组织遮挡, 容易止血, 特别适用于血管脆性大的老年人。

1.3.5 股静脉置管

股静脉管径较粗, 易定位, 只要掌握穿刺方法,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 且易于固定, 是较理想的穿刺血管[10]。对于颈部大手术, 心肺疾患长期输液的危重患者, 是理想的静脉通道[11]。

1.3.6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

该技术静脉留置时间长, 可达两年之久, 无严重穿刺并发症, 操作简单, 安全有效。常用于血液科化疗, 血液透析内瘘形成前患者短时间透析通路, 腹部肿瘤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5]。

1.3.7 胸壁静脉穿刺

在临床输液中, 对于某些无法使用上、下肢静脉, 头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等, 或一时难以顺利穿刺, 且不宜行静脉切开者, 可使用胸壁静脉穿刺。李琳等[12]采用前胸浅静脉穿刺, 并在临床危重患者抢救中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选用前胸浅静脉血管穿刺输液输血, 血管弹性好, 周围无关节活动, 易固定, 易管理, 可稍长时间保留, 尤其对烦躁不安、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治疗或检查, 可避免针头滑脱或药液外漏, 不影响测量血压、妇科检查以及协助患者翻身、进食、大小便等。

2 输液微粒的污染日益受到护理学者的重视

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粘土、纸屑、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后, 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 包括血管栓塞、过敏反应、癌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为防止微粒污染, 护理学者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2.1 操作环境的净化

操作者除按护理常规要求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流动水洗手、避免扫床和减少人员流动外, 还强调为每个患者行静脉穿刺后, 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 方能为第二者穿刺, 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目前有的医院采取用100级净化工作台, 它是由低、中、高效三组过滤器滤过清除空气中尘粒, 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从而清除微粒污染。

2.2 玻璃安瓿的正确切割

首先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提倡选用“易折型”安瓿, 对“非易折型”安瓿割锯痕长应小于颈段的1/4周, 在开启安瓿前, 用75%酒精棉签擦拭割锯痕处一次, 可有效减少药液中玻璃微粒污染。有实验表明, 割锯后的安瓿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一次, 徒手掰开的方法效果可靠, 且省时省力, 经济实用。

2.3 正确抽吸药液

抽吸药液时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 不能“一把抓”, 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多次使用以减少微粒污染。加药通常选用9~12号针头, 针头应置安瓿的中部抽吸药液, 且最好使用一次性针头, 这样既可减少针头反复使用在锐利度与牢固度方面产生问题, 又可减少微粒。

2.4 橡皮胶塞及输液终端滤器的使用

建议液体的包装最好使用新的橡胶塞, 以减少微粒的产生。如果橡胶塞表面抛光层一旦破损, 会造成严重的微粒污染, 所以操作中应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

终端滤器可减少任何途径污染的微粒, 是解决微粒污染危害的理想措施。其中以袋式滤器的截流效果最为优异, 它对2μm、5μm、10μm、25μm的滤除率分别为97%、96%、93%、100%, 与其他滤器相比,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另外, 输液器中的微粒大部分存在于最初流出的30mL药液中, 而到100mL时, 实际已全部流出, 因此, 也有主张抛弃最初流出的50mL药液。

3 静脉穿刺进针与拔针方法探讨

3.1 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法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 可按

常规操作法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 要以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 以45°角从血管上方稍用力使针快速刺入皮下至血管, 见回血后再沿静脉走向进针少许, 此法穿刺成功率较高。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患者, 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 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 然后轻轻挑起皮肤, 当针头进到1/4时, 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 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 以免刺破血管;浮肿患者, 首先要掌握血管分布及走向, 选择较粗血管, 用拇指沿血管走形按压, 使之暴露, 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 如血管过细, 可使针头阻塞, 应选粗直的血管。同时操作者沉着冷静的心态、坚定的信心以及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 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赵勇胜等报道, 用冷光乳腺检查仪通过光束透射法, 可将肉眼看不见、手摸不清的皮下静脉的分布及走向清晰地显示出来, 临床用于小儿静脉穿刺100例, 穿刺1 120次, 一次成功率为98.1%。俞文敏等研制出的手背浅静脉显示仪, 临床应用150例, 成功率达100%。可以预见, 这些辅助静脉穿刺的现代化高新技术设备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将有助于静脉穿刺技术的提高[5]。

3.2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

为了减轻静脉输液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约45°角, 患者感觉无痛或微痛。因增大进针角度, 针尖斜面与皮肤接触面积小, 减少了对表皮组织的损伤, 且进针速度快, 因此痛觉小。

3.3 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的改进

拔针前将调节器移至输液器终端滤器上缘处夹管不易回血, 拔针后也不易滴血, 可有效地防止回血滴出针头, 污染患者的皮肤、被单、地面等。陈英等[13]总结出对输液部位汗毛重者拔针揭胶布时, 应顺着毛干生长排列方向, 边揭胶布边顺序按压被揭胶布处皮肤, 很容易将胶布从毛干根部分离至末梢, 患者而没有疼痛之感。另外, 新拔针法主张轻压皮肤, 迅速拔针, 拔针后再稍加力量按压, 而不主张在用力按压血管的同时拔针。因按压力与迅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 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14]。为了更好地避免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发生, 防止给日后的静脉输液穿刺带来困难, 李宝军等[15]提出拔针后利用盖在输液针上的无菌棉球或输液贴胶带, 被输液侧上肢在平卧位状态下曲肘90°, 并举手2~3 min;座位及站立输液者, 则应将被输液侧上肢举起, 手超过头顶水平2~3 min, 止血有效率100%, 此法简单易行。

篇4:临床护士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

关键词:静脉 输液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32-02

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属于一项较为常见的治疗措施。我院门诊工作所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体制,即在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和科室护士长管理[1]。认真做好门诊护理工作,对于提高现代医疗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ADR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2]。尤其是门诊输液病人,由于年龄跨度大、用药多且缺乏连续观察,ADR时有发生。所以本研究对于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47例输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对于临床合理的管理可以减少输液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现象,且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的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47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0名,女性患者17名。这些患者中,年龄在12岁到20岁的有11名,20岁到40岁的患者20名,40岁到60岁的患者9名,6岁以上的患者7例。这些患者的输液原因有九类,大多集中在感冒发烧、肺部感染或是外伤等。

1.2 安全管理方法。

1.2.1 妥善使用药物。必须牢记不同药物之间存在的配伍禁忌,熟悉各种药物的特性及具体用法,妥善配伍;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恰当安排药物用量以及液体的输入顺序。在执行操作的时候,要对操作规程加以严格的执行,如保持正确的输液体位;依据患者病情、药物特性来决定输液的滴速等。

篇5: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体会3篇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下面是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

感谢医院及护理部给了我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机会。通过2个月的学习,顺利通过了培训基地的所有考核项目,获得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班结业证书和省卫生厅颁发的省专科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以及巴德公司血管通道学院的国际PICC证书。

专科护士的培训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开拓了我们对高等级医院护理工作模式的视野,使我对专科护士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此期间,我认识了全国近三十家医院的护理精英和培训基地的优秀带教老师,她们都来自临床护理一线,对护理工作有很深的造诣。培训中,大家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学习心得,讨论平时工作中的困惑,在互相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各医院在护理专业及管理模式上的优势;也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明白:护士实施输液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执行医嘱;我们应该不仅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执行者,我们还必须是协助医疗诊断的合作者、提供健康咨询的教育者、提供心理支持的帮助者。作为静脉治疗的专科护士,首先要热爱护理专业,有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好是在全科方面有一定的素养,才能保证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得到最好的护理。这也是我们护理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据统计,超过80%的病人住院在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式的输液治疗,而且输液往往持续到治疗结束。而我院也许还超过这个数字。

我们的静脉输液治疗还仅限于单纯穿刺及遵医嘱用药。我们的护士在水、电解质平衡、药理学、感染控制、血液制品输注治疗、胃肠外营养、抗肿瘤治疗等各方面知识欠缺。因此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应健全我院静脉输液管理制度,这是保障质量、保障安全的前提。健全的静脉输液制度主要包括:静脉治疗专业人员管理制度、静脉治疗技术管理制度、输液器具的管理、药物应用安全管理制度、感染控制等。

其次加强输液治疗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非常必要,这是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也是静脉输液治疗发展的需求;也是保障我院输液治疗与安全的关键。

第三,医院护理部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应用科学方法为病员提供静脉输液服务,从理论和操作实践培训小组成员,从而提高护士的血管评估、保护能力及静脉穿刺的操作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培训结束以后,我的大脑里充斥着太多的信息和刺激,华西医院的罗艳丽老师及她们的团队让我感受到太多的力量,医院之间、人与人之间、团队之间等等差距真是太大,我们要做的就是一点一滴做起,从最基础做起,慢慢改变我们的理念,改变我们的行为,去做正确的事,坚持正确的事,最大化保护我们的患者,同时也是保护我们护士自身的安全。

我会将在这次培训中学习到的静脉输液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规范操作技术,为我院静脉治疗走向专业化略尽绵薄之力。

篇二: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

随着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护理也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在护理众多的实践领域中,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是应用最多的一项实践活动。据统计,90%~95%的住院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正在走向专业化,并逐渐地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是指在体液与电解质、药理学、感染控制、儿科、血液制品输注治疗、胃肠外营养、抗肿瘤治疗及质量管理方面从事静脉输液的技术与临床实践。

从事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护士(专业静疗护士)应符合以下要求:注册护士;护理学学士学位;1年静脉输液治疗经验(过去连续的2年中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和护理1600h);必须具备国家级认证的静脉输液注册护士证书。

专业静疗护士的工作职责是:专业静疗护士应参与整个输液治疗的实施过程,保证提供安全、优质的输液治疗护理,同时控制成本。

(1)静脉穿刺及与输液相关的所有操作、护理。检查外周静脉导管穿刺点,常规更换敷料、导管、部位等;每日各种静脉穿刺导管的观察维护;化疗给药、血液成分输注;动脉导管、血气技术操作;胃肠外营养。

(2)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和严格遵守输液的制度和程序。

(3)通过主动参与专业教育、科研和发展新技术来推进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实践。

(4)对医疗专业人员、病人、护理人员、病人家属、社区以及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咨询。

(5)对临床使用的医疗产品(用于静疗方面的)进行评估。

(6)参与预算管理程序,保证以最经济有效的支出达到最满意的护理质量。

(7)参加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参与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的考核评价工作和成本效益的核算工作。

一名专业护士首先应该是一名全科护士,在掌握了全科护士应该掌握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符合特定的专业护士的准入条件,还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成为一名专业护士。所以专业静疗护士应是一名注册护士,通过学习、监督下的实践和对其能力的认证,使其拥有输液治疗护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国在静脉输液管理方面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在美国,专业静疗护士资格认证专业资格认证是一个自愿的过程,它对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承诺水平的要求远远高于职业注册的基本要求。

由静脉输液护士考试学会(NITA)组织考试,在全国认可资格。基本条件为:具有注册护士执照;通过定义中提到的9个科目选择题形式的笔试;考前2年内有≥1600h静脉输液护理注册护士经验。再次认证:3年进行1次再达标考核;3年内有≥1000h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再达标过程中获取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主办的继续教育课程的40个再达标学分。

篇三: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

首先要感谢护长,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感谢各位亲爱的姐妹对我学习的支持。

以前实习轮到儿科及新生儿时,都没有动手静脉输液的机会,现在,只要我在,所有打针的机会都留给我,实习生只能眼睁睁看着,却不能亲自尝试一下,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当年,不免有点小小的骄傲,呵呵。

我们科室人手本来就不太够,而还要腾出时间让我出去学习,辛苦的就是姐妹们了。所以,内心是特别感激的。

真姐问我是不是有进步,我说,即使再学习一个月,也不及姐姐你们的技术的。这是真话,姐姐们的技术是十年以上的磨砺,不是我这个小虾米可以比得上的。

说进步不敢,长见识了倒是。传说中,儿科的输液有多恐怖,学习了两周,好像觉得也没有那么恐怖的。小血管用小针头。小儿需要克服的是,“动”,如何好好去固定。而我是最怕他们动的。

新生儿的宝贝很可爱,护士有时会抱起来亲一亲,那是唯一可以这样做的科室吧。小宝贝很缺抱,抱一抱就不哭了。

儿科的小孩就比较大了,哄一哄,夸一夸,就听话很多了。

篇6: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综述

(1)5%~10%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

(2)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和复方氯化钠——供给电解质。

(3)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调节酸碱平衡。

(4)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利尿脱水。

2.胶体溶液

(1)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2)代血浆——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循环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3)水解蛋白注射液——促进组织修复,主要用于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

(4)浓缩白蛋白注射液——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3.其他静脉高营养液。

二、输液目的与适应证

1.目的

(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

(5)利尿消肿。

2.适应证

(1)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

(2)不能由口进食或不能消化经口摄人的食物。

(3)某些药物易被消化液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时。来源:

(4)各种中毒及严重感染时。

三、静脉输液的部位与方法

评估病人

1.周围静脉输液法

篇7: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综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12-27 22:34:08

陈新莺陈凤萍

【中图分类号】R47;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5085(2007)11-0115-03 【摘要】随着医药科技迅速发展,临床静脉用药的不断增加,对护士用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减少静脉用药过程的失误,针对临床护士在输液与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制定各班工作质量标准和用药制度,通过专题培训提高护士药物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药物配置过程操作程序,使静脉用药过程保质保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护士;药物配置;管理Nurse question and ponder which faces in the infusion and the vein medicine disposition processChen XinyingChen Fengping 【Abstract】Along with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the clinical vein with the medicine unceasing increase,sets a higher request to the nurse with the medicine ability,in order to reduce the vein with the medicine process fault,is easy in view of the clinical nurse in the infusion and in the vein medicine disposition process to have the problem each link to carry on the management,formulates various class of work quality standard and with the medicine system,enhances the nurse medicine knowledge through special training,strengthens the occupational ethics education,the standard medicine disposition process operation sequence,causes the vein to maintain quality and quantity with the medicine process,Guaranteed the patient safely uses the medicine to be effective.【Key words】Nurse;Medicine disposition;Management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最为普遍[1],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输液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直达人体重要器官。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临床护士在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要不断学习药物新知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严格工作流程,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提供正确的药学服务。

1举办药学相关知识培训班,提高护士药物知识

1.1提高用药知识,满足工作需要:近年来医药科技迅猛发展,涌现许多新药、特药,护士原有的药物知识难以满足目前临床的需要,对护士的用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更丰富的药学知识,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良的服务[2],才能进一步扩展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内涵。针对目前我院尚存在临床治疗护理任务繁重,病房工作如流水作业线,护士在病房工作时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用药问题,目前又尚未建立药物配置中心,因此护理部除鼓励护理人员接受护理专业的学历教育外,还要求各科室搜集药品说明书,组织护士进行学习;同时还与药剂科和科教科协作,定期请药师为护理人员进行药物知识的培训,并将护士临床药学知识的提高纳入医院继续医学教育,使护士能够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保证用药安全,使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1.2提高静脉给药配伍溶媒选择的准确性:通过培训学习让大家知道pH值是影响静脉药物与载体相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适当的pH值下有些药物会产生沉淀或加速分解。如青霉素分子结构中的 β-内酰胺环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都不稳定,在酸性环境中青霉素水解成青霉素烯酸或青霉二酸;加热或增加酸度,则水解完全,生成青霉胺、青霉醛和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β-内酰胺环也会发生水解,形成青霉噻唑酸。青霉素在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易引起过敏反应。大家明白了如果将青霉素类药物加入500ml葡萄糖输液中是不合理的,明白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宜用生理盐水作为载体溶媒,以防主药分解使疗效降低。为保持药物稳定并使体内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输注氨苄西林等抗生素时,临床护士会选用最合适的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最适宜的液体量是50~100ml,而且必须在短时间内输注完成,多种维生素类药物需静脉输注给药时,也应选择合适的载体溶媒,如维他利匹特等脂溶性维生素,适合用脂肪乳作为溶媒,水溶性维生素如水乐维他就不宜用含电解质溶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氨基酸溶液等)作溶媒,而应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或脂肪乳作为载体溶媒等。还有些药品必须用所附的专用溶剂进行完全溶解后使用,如: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使用时必须用所附的专门溶剂碳酸氢钠注射液进行完全溶解后使用。而临床护士常常因工作繁忙没有认真阅读说明书,贪图方便省事直接加入所输液体内进行溶解。通过对护士培训、督查、监控,让大家改变了以往的这种不良习惯,真正做到准确选择配伍溶媒。如果出现不合理医嘱,护士会提醒医生更改,不盲目执行。

1.3熟练掌握静脉给药配伍禁忌:鉴于临床上护士常常根据医嘱需要将2种或2种以上药物静脉配伍使用,期望增加疗效和给临床使用带来方便,但往往因为缺乏药物配伍知识而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现象,如: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K1疗效降低;维生素B12也可加速维生素K1的分解;因此维生素C及水乐维他等不宜与维生素K1配伍。而以往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往往错误地认为维生素C、维生素B12、维生素K1都属维生素类,可以配伍使用。氟尿嘧啶在pH低于8时会发生沉淀,故不宜与盐酸甲氧氯普胺等配伍。随着近年新药不断应用于临床,为了让护士掌握更多的静脉用药配伍知识,护理部给各科订购《最新版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并通过举办培训班,使全体护士在临床静脉给药配伍禁忌方面有新的认识,并得以提高,在保证病人用药安全、确保疗效,减少毒副作用起了良好作用。2强化护士在静脉药物配置时的慎独修养

2.1减少药物配置过程影响剂量的准确性:在药物配置的过程中许多情况是由护士单独进行的,没有人监视你药抽的对与错,是否抽吸干净,全凭良心道义、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因此,护理部加强对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临床上新药、特药的使用管理,有些药物价格昂贵,许多病人为了治病负债累累。如生物制剂、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在药物配制使用中护士操作技能和工作责任心都非常重要,稍有疏忽即可造成药瓶内残余药液量过多,使药品有效成份丢失造成药品浪费;或溶解药物的液体量计算上有误,造成患者用药量不足,影响药物疗效。尤其是化疗用药,化疗药物的剂量是严格按照患者的体重和身高计算出来的,如果用量不足将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3]。长期以来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着少量药物的“合理”丢失现象,如输液排气浪费一点,输液结束管道残留一点等,有报道以先锋Ⅴ为例从药物配制到输液完毕,药物丢失的总量约为0.533g,丢失量为11%,由于这“合理”的丢失,使人体内药量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护理部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同情心,特别是使用价格昂贵,剂型较小的药物时,应使用小容量注射器将瓶中药液抽尽,若是粉剂一定要彻底稀释抽吸干净,尽量减少药品浪费,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为了保证病人用药剂量准确,护理部除每月定期组织部分护士长对全院临床科室进行督查外,还要求各科室建立自查小组,按质量标准要求严格自控。

2.2合理安排护理工作量,避免影响临床用药的科学性:由于病人对本身疾病缺乏认识,总认为住院不输液就不是在治疗,医生往往顺从病人要求给予输液治疗。如有的病区50个病人48个输液或是全部都输液,加上其他护理操作,护士每天工作量大,为了完成任务往往在操作方法、操作过程、操作顺序上,在药物配伍上,在抗生素应用中,有时只图省时方便而不考虑药物的不同特性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剂量的作用强度,不考虑血药浓度、药物半衰期。提前加药,随意连瓶,如有的护士图省事或找借口说因为输液病人多,怕来不及换瓶,将药液配置等待使用,使某些药物随着时间延长效价降低。有的抗生素2次/日,为了省时护士会有意无意地诱导病人连瓶可少扎1针,病人也怕麻烦、怕痛,往往也要求护士把2次药连在一起输。护患都从方便、省事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考虑病人的用药安全和药物疗效。有些违反了操作原则,不向病人宣教,影响了治疗效果,也违背病人的利益。针对这些情况,护理部在不断细化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各班工作质量标准,除建立科室质量自查小组外,实行互动管理,要求科与科之间进行互查,增强了护士长对临床用药质量管理意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3要求护士在药物配置过程做好安全防护

由于配置药品的护士长期暴露于配置药物如化疗、抗生素、抗肿瘤药等药品污染的环境中,特别是一些细胞毒药物的包围之中[4],存在有毒药物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可能直接影响操作护士身体健康,所以护理部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伤害性药物配制过程中护士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健全各项防护制度,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戴一次性口罩、帽子、穿防护衣,使用聚氯乙烯和乳胶双层手套[5]。对配制抗癌药的护士定期更换岗位,每年定期为接触伤害性药物的护士进行体格检查,并给予较高的卫生津贴。不安排怀孕和哺乳期护士从事伤害性药物的配制,避免对其后代产生不良影响。加强培训提高护士自我防护知识的教育,组织学习药理知识,掌握伤害性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防护知识,以降低这些药物对护士的伤害。

通过监管与培训,全院护士药物知识明显提高,既满足自己在用药过程中需求,也保证了对患者临床用药相关知识的宣教,使护士能熟练配合医生正确使用药物,并能主动向患者讲明静脉用药过程的各种注意事项,取得患者主动配合,协助我们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工作,并特别强调患者不可擅自调整输液滴速,保证临床静脉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陈凤萍(1964-),女,大专,副主任护师,护理主任。)参考文献

1冯运华、李桂娥、邱逾、高松.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2 2杭晓华、王卓、胡晋红.护理服务与药学服务.解放军护理学杂志.2000.17(3):16~17 3白月玲、马双莲.护士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管理.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4 4梁萍、蔡红、赵嗣英.监控肿瘤化疗细胞毒药物的使用与管理.中国药房2000.11(1):41 5徐波.护士对接触化疗药物自我防护认识的调查[J].中国肿瘤.2001.10(11):665

篇8: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综述

1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1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规范突出问题是静脉输液工具选择不合理、维护不到位。有研究显示,临床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和维护的规范率低于70%,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依然常见[9,10],不仅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而且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护患纠纷[11],因此要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工具相关知识以及维护的培训。

1.2理念缺乏主要是主动静脉治疗的理念有待加强。杨世永[12]的研究表明,主动静脉治疗时根据病人病情、治疗方案合理选择穿刺工具类型、穿刺导管材料能够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1.3安全意识缺乏主要是风险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基本功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熟练,经验不足,操作起来手忙脚乱,静脉穿刺成功率不高,又不愿求助高年资护士而易引发护患纠纷[13]。那么,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治疗风险和法律方面的培训尤为重要。

1.4无菌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医院感染与护士的无菌观念、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正确的操作规程息息相关[14],因此要加强此方面的培训。

2临床传统培训遇到的共性问题

1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现在教科书没有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更新,刚上班的新护士在实际操作时就出现迷茫和困惑。护理师资素质亟待提高,临床护理管理部门在护理师资及培训内容的选择上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15]。2“师带徒”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体现护生的核心价值。3低年资护士自身的价值观及工作、学习态度偏差。4护士工作三班倒,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护士下班后就想放松及休息,不想额外再花时间和精力再学习。

3目前常见的培训方式

3.1项目导向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以实际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16],从创意、方案、计划、实施和结果5方面组成。2014年陈云等[17]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法调查全院所有的单通道静脉输液病人,实施前调查的591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后调查的636例病人设为实验组,共2次调查,包括输液工具、输液相关并发症、静脉治疗满意度的调查,了解科室内静脉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授课、指导等。结果显示,实验组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静脉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项目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护士主动静脉治疗意识。因此,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项目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其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其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的意识。但项目导向教学法在项目的难度上要求适中,对被培训人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及知识基础也有要求,不能主动探究、缺乏团队意识的护士不适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3.2 PDCA循环法20世纪50年代PDCA循环是由美国管理学家Deming提出的一种既全面又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该方法的管理过程具有大环扣小环与螺旋式上升循环的特点,其中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处理(action)4个阶段[18]。2012年—2014年杨阿宁等[19]运用PDCA循环对新护士培训前后进行考核对比,培训前进行岗前摸底考试,均以80分及以上为合格,然后应用PDCA循环对全体新护士进行为期2周的全脱产培训。2周的培训结束后对所有接受培训的新护士再次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再次培训,对薄弱环节重点训练,直至考核合格再上岗。结果显示,新护士在培训前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应用于新上岗护士培训中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2012年黄小玲等[20]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对10个科室322例输液病人进行调查,了解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因果分析图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加强护士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制订敷贴和管道维护细节管理流程,对实施方法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后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病人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因此,PDCA循环用在低年资护士的静疗规范操作中可以使他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但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推动PDCA循环的转动。PD-CA循环容易导致惯性思维的产生,抹杀了创新的灵感,这就需要新护士要站在学习的心态,时刻捕捉敏感问题发现新的事物,提高创新能力。

3.3 品管圈(QCC)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21],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2]。2013年梁萍[23]用历史对照研究,将QCC活动开展前后进行对比,比较开展前后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显示QCC活动开展后低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从开展前的86.49%提高到9 5. 2 4%。2012年—2013年崔海霞等[24]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调查30个病区住院病人中输液病人留置针使用情况,从护士因素、物品因素、管理因素及病人因素4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等,结果显示提高了留置针使用效率,敷贴的规范性提高了,提高了小组成员的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因此,经过QCC的培训可以增加低年资护士对静脉治疗规范操作的兴趣,提高规范操作的意识,提升职业满足感及成就感,使护士之间更加团结与协作。但要注意避免因场地问题、组员不出席等问题而导致会议无法按期开展,避免会议议而不决、决而不断等情况发生,这种工作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实施,完善与总结,进而全面推广。

3.4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美国的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创PBL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25]。PBL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通常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6]。2010年—2012年高晓洁等[27]对本科11名低年资护士实行PBL教学法,采取自身对照,比较实施PBL带教法前后专科理论知识考核结果、操作技能考核结果以及护士综合能力考核结果,结果显示PBL教学法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基础理论及业务水平。2011年—2012年张慧[28]运用导师制PBL教学法对5名轮转到儿科的新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的培训,首先导师组长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理论及技能考核、导师进行临床教授、新护士提出问题、导师解决问题,最后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使用导师制PBL教学法,提高了新护士职业素质,缩短了新护士的适应期,加快了其对护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PBL教学法给低年资护士创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沟通能力,但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并且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明显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

3.5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在教师创设的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互动教学法。它侧重于对操作技能和反应速度的培训,把参加者置于模拟的现实工作环境中,让参加者反复操作,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29]。通过角色扮演容易将所学到的经验和技巧迁移到类似的情景中去[30]。2013年赵美琴[31]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医院60名护理专业实习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静脉输液操作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和静脉输液操作考核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提高护生静脉输液操作技能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并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陈志英[32]对2009级中职护理专业的2个班学生共152名,一个班(76名)作为对照班,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另一个班(76名)作为实验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结果显示:情景模拟教学能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因此,情景模拟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通过观察角色、模拟后的指导可以学习各种交流技能,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改正;在提高学员业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但是场景的人为性降低了培训的实际效果;模拟环境并不代表现实工作环境的多变性;扮演中的问题分析限于个人,不具有普遍性。

4小结

本文介绍的是目前临床比较常用且较为有效的培训模式,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能调动低年资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并能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培训后能有效解决特定性的问题,但这些需在培训前做好准备,建立明确的目标,并且从一个问题的发现到解决需要多个环节及信息转化,对培训指导人的要求较高,耗时长,花费的精力多,不能立马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上一篇:赔偿协议书房屋漏水下一篇:教师成长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