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启示”作文600字

2024-04-20

“蚂蚁的启示”作文600字(精选8篇)

篇1:“蚂蚁的启示”作文600字

还有几天就要开运动会了,我却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感冒了!又是鼻塞又是咽痛,难受极了。本想周末好好休息一下的,偏偏妈妈狠心地又把我叫了起来:“出去!锻炼锻炼就好了!”我揉着惺忪的睡眼,很不情愿地下了楼。围着小区只跑了几步,我便停了下来,心想:“这感冒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的,下周我去跟老师说一下,运动会就不参加了吧!”想到这里,我索性蹲在地上休息起来。

就在这时,我被眼前的一个蚂蚁洞吸引了。这个洞旁放了许多沙子。我想:它一定是用来防水的。我把沙子移到我的脚边,过了一会儿,从洞里爬出一只小蚂蚁,它左看看,又看看,然后又爬进了洞里,不一会儿,小蚂蚁出来了,后面跟着一群蚂蚁,它们走到我的脚边开始搬沙子,比较大的蚂蚁自己搬一粒,小点的两只抬一粒,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吧,它们仅仅抬了五六粒,我想:蚂蚁真可悲,照这样的速度,一天也抬不完。于是,我便回家吃饭去了。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我重新来到洞旁,嗬!几只蚂蚁正躺在地上。它们是累死了?还是在休息?我用树枝轻轻拨了拨它们,它们翻了个跟头又重新搬了起来。“可怜的蚂蚁,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把沙子运到洞口的。”说完,我便去上舞蹈课了,三个小时之后,我又来到了洞旁,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被我移走的沙子已经都堆在了洞旁,它们像一座大山将蚂蚁洞保护得严严实实的。

我被蚂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它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想想自己因为一点小小的感冒就准备放弃运动会,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想:只要我像蚂蚁一样,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第二天,没等妈妈叫我,我自己飞速地下楼跑了起来。

篇2:“蚂蚁的启示”作文600字

一件事改变了我。

那天,我在做作业。一只蚂蚁从我设的“关卡”到我这的蚁巢。走到一半,它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此时,它有两条路可走:一、从石头上面爬过去,二、从我预留的小洞钻过去。

蚂蚁选择了第一条路。它在光滑的石壁上努力地向上攀爬着,可是石壁实在是太光滑了,虽然蚂蚁很努力地攀爬着,然而却始终没有爬过去。有一次,蚂蚁好不容易爬到了一半了,可谁想,一阵寒风吹过,蚂蚁再次掉了下来。

我本以为它会从小洞里穿过,但它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却出乎我的意料。它不但没有气馁,反而越来越有力量了,重新爬了起来。

我呆了……

当我回过神时,它已越过石头,向蚁巢爬去……

不屈的小蚂蚁,勇敢的小蚂蚁,我祝福你,你终于成功了;我感谢你,你让我看到了希望……

我终于明白了,懂得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的失败勇气,没有可以承受挫折的勇气!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吧!

篇3:“蚂蚁的启示”作文600字

前一段时间看到过一篇文章,介绍蚂蚁王国的故事。科学家发现,在蚂蚁世界里,不管蚁群数量有多少,在辛勤忙碌的蚂蚁背后,总有一批固定比例的懒蚂蚁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四处闲逛。于是,科学家将这些懒蚂蚁悉数捉拿,蚁群只剩下了勤蚂蚁。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蚁群的效率与公正竟然下降了。不久,勤蚂蚁中又分化出了原有比例的懒蚂蚁。科学家最终揭开谜底:一旦整个蚂蚁王国即将遭遇危机,懒蚂蚁就会挺身而出,带领全体蚂蚁寻找出路,渡过难关。原来这些懒蚂蚁之所以四处闲逛,是为搜集生存信息,以便指挥其他勤蚂蚁更快捷而准确地寻求生机。

推之及人,校长和懒蚂蚁有颇多相似之处:都应是不屑于杂务而长于辨别方向和指挥的“将才”,而非事必躬亲的“士兵”。

“君忙臣闲,天下必乱”。校长作为一校之“君”,必须不断用新思维来指导学校的发展。怎样才能有新思维?怎样才能不使下属“闲”?懒蚂蚁理论给出的答案是一个“懒”字:只有懒于杂务才有可能勤于动脑。校长要想大事、想未来、想例外,要以思考为天职,把别人用于从事各种具体事务的精力,用来思考有关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为学校的未来寻找发展出路。而想大事、未来、例外,不仅勤于大计的统筹谋划,更勤于细节的缜密思考,环节的周密安排。其实这就是懒与勤的辩证思维,勤与疏的理性运作。

古人云:“宁以虎将将羊兵”,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既为“虎将”,当登高远望,运筹千里之外,岂能整日琐事缠身,做驱羊噬草之为呢?

实际上,所谓“懒蚂蚁”型校长就是勤于动脑、疏于杂务,具有过人智慧、超前思维的学校经营家。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政府,如果不能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注重智慧的投资和经营,而只对眼前的利益趋之若鹜,其获得持续发展的前途都是堪忧的。

校长既然是将才,就该“好钢用到刀刃上”,善于辨别方向和指挥,而不要做事必躬亲的“士兵”。这样,于人,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人尽其才;于己,省下时间和精力,规划宏伟的发展蓝图,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篇4:蚂蚁农场的启示

Shortly after the chilly ants were dropped into the glass structure, they got to work making tunnels. I was amazed that each one knew exactly what to do. After hours of staring, I realized that the ants had assigned5) jobs. With my mom's help, I kept a journal of what happened each day and named the ants. My favorite was the biggest, Cinderella. I drew a picture of her in my journal, which I still have.

One day five tragedies struck the ant farm. The pages of the journal, still wrinkled6) where tear drops fell, indicate the depth of the tragedy. I had put my face so close to the structure that I accidentally tipped it over7), caving in8) all the tunnels. Although the ants survived their earthquake, one by one they began to die. I was horrified as I watched them give up their tunnel-building to carry the bodies to a corner of the farm. My mother reported that the ants were dying of “frustration.” They simply could not stand the reality that their tunnels had been destroyed. Cinderella was the last to die; she did so while carrying a dead ant on her back.

Although much time has passed, I still think of that ant farm. Mom had hoped it would teach me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but it taught me much more. Over the years, I came to realize the ants were a study9) in the benefits of teamwork. Working together, they were able to create an amazing world for themselves. I also learned that they should be admired for their hard work. Day in and day out10), each labored at their task. The ant farm demonstrated11) that teamwork and perseverance are indeed two key ingredients12) to success. But there was an even larger lesson that I did not realize until recently: Adversity13) is a natural part of life, and must be accepted. Unlike the ants, humans cannot give up when they face disappointment. Unlike the ants, we have to realize that if a tunnel caves in, we just have to build another.

From time to time14), I fall short of15) a goal, but I try to spend as little energy as possible feeling sorry for myself. Giving up, I say, is not an option. I am a competitive16) swimmer and, for me, success in the pool means beating my opponents and achieving a time that is a personal best. Sometim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can be measured in the tenths of a second, sometimes in hundredths of a second. In a big mee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can be the length of an arm. Sometimes I'm so close, and yet so far. But I know that in a competitive world, the only way to survive is to stay positive and never give up.

So I try to live my life like those diligent17) ants who worked hard every day. But, unlike them, I try not to let frustration defeat me. I suppose I could have learned all this by studying great moments in history or reading about great leaders18), but instead, when I was seven years old, an ant named Cinderella showed me everything I needed to know. It just took me a while to realize it. I have to keep building my tunnels.

我从蚂蚁农场中获得了有关生活的启示。我7岁时,家里为我组装了一个蚂蚁农场。首先,我们把干净的沙子放进一个薄玻璃箱子中,然后等待活蚂蚁的到来。当邮递员按响门铃把它们递过来时,我妈妈绝望地看着干净的玻璃管子,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必要按照说明先把蚂蚁在冰箱里放上几小时。显然,寒冷使它们行动迟缓,在将它们放入新家时,它们无法逃跑。

把凉飕飕的蚂蚁丢到玻璃“建筑”里后,它们很快就开始挖地道。每只蚂蚁都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这让我非常惊奇。目不转睛地看了几小时后,我意识到蚂蚁们进行了分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用日志把每天发生的事记了下来,并给蚂蚁们取了名字。我最喜欢最大的那只,叫它“灰姑娘”。我在日志里为它画了一张像,现在还保存着。

一天,蚂蚁农场发生了五起悲剧。日志里泪花溅落过的几页还打着皱,显示了悲剧的严重程度。我的脸离玻璃框架太近了,不小心打翻了它,所有的地道都塌陷了。虽然蚂蚁们在“地震”中幸免于难,但它们开始接连死去。我惊恐地看着它们放弃挖地道,将同伴的尸体搬到农场的一个角落。妈妈告诉我,蚂蚁是因为受到“挫败”而死。它们只是无法接受地道已被破坏这一现实。“灰姑娘”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死的时候还背着一只死蚂蚁。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我仍然想着那个蚂蚁农场。妈妈当时希望它能让我了解自然世界,但它让我懂得了更多。几年来,我逐渐认识到通过蚂蚁们,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好处。它们一起工作,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奇妙的世界。我还学到,它们的勤劳值得人们推崇。它们日复一日,各尽其职。蚂蚁农场证明了团队协作和持之以恒的确是成功的两大要素。但还有一个更大的启示,我直到最近才意识到:逆境是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必须去面对。人类与蚂蚁不同,在面对挫折时,不能选择放弃。与蚂蚁不同,我们必须明白,当地道塌陷时,我们只能再建一个。

有时,我没有达到某个目标,但是我尽量不把精力花费在为自己难过上。放弃,我认为不是我的一个选择。我是一个游泳赛手,对我而言,在泳池里取得成功意味着打败我的对手,游出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有时候,取胜和落败的差别只在零点几秒,有时甚至是零点零几秒。在一场大赛中,第一名和第二名相差可能只有一臂之遥。有时我离得这么近,却又相距那么远。但我知道,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生存的惟一方法是保持积极、永不放弃。

篇5:蚂蚁的启示中考作文600字

不久前,伴随着凉爽的风,我在外面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在移动。我很好奇,便凑上去一瞧,噢,原来是一群的小不点——蚂蚁。

蚂蚁很小,小得像一粒黑芝麻,而这次我见着的蚂蚁格外小,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赶紧跑回家拿放大镜,在放大镜下的这群蚂蚁都有三对小脚,对我们来说就好比一条线。还有它们有一对如同丝般的触角,十分灵敏,别小看这对触角,它能侦察敌情,通风报信,是蚂蚁的交流用品。这蚂蚁,可别小瞧它,更别看见人一脚踩过去它就死了,其实它的本领大着呢,不信,你瞧。

我注视着它们的行动,突然它们像发现什么宝藏一样,速度快了起来,脚步也加紧了起来。可是我见它们都朝我这边挨近,就以为它们对我产生了敌意,于是赶紧往旁边一站。仔细一看,原来它们的目标不是我,而是我脚旁的一条肉虫。那肉虫好像是死了,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我都有点替它惋惜了。可当蚂蚁们接近它时,那肉虫却像发了疯似的狂袭蚂蚁大军,贪婪的把一只又一只蚂蚁吞进腹中。我见到这情形,不禁为蚂蚁们喊起了:“加油,加油。”蚂蚁大军好像点燃了士气,井条有序的攻击着肉虫。他们一对咬着肉虫的头,一对咬着肉虫的身,还有一队不断的骚扰肉虫。看着这群蚂蚁,仿佛它们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还是一个整体,面对肉虫的狂轰乱炸,它们依旧不慌张,而是有计划的攻击,这是多么坚强的团体呀!很快,肉虫便筋疲力尽,蚂蚁大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在那战场上,留下了一具具精忠的尸体。我向那只蚂蚁大军行了一个礼,目送着它们一个个团结地把肉虫送回了它们的家。我想,“人心齐,泰山移”正是人们看见蚂蚁们而获得的启示吧。

篇6:关于蚂蚁的启示600字作文

有一天,我看见一只被人踩得半死不活的蟑螂,一旁还有几只小蚂蚁,看了这几只小蚂蚁想合力干掉这只正在挣扎着的蟑螂,然后带回去大餐一顿。但是蟑螂比它大许多倍,而且蟑螂并没死,看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我不免有了兴趣,想看看到底是蚂蚁吃到美味的食物,还是蟑螂摆脱蚂蚁的围攻顺利逃脱。

战争开始了。起初,蟑螂以庞大的身躯和多次战斗经验的优势占得上风,把对方部队里的好几名士兵杀得粉身碎骨,丢盔弃甲,蚂蚁部队的统帅见了,立刻挑选了几名精兵强将,偷偷的回巢穴通风报信,让国王调遣一支精锐部队去支援我们。从这以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救兵赶到了,看着之强大的对手,他们不免产生了紧张的心里,考虑了一下战术之后,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几只蚂蚁自愿为国捐躯,打起了前锋,蟑螂使用了一招:“泰山压顶‘便把他们给制服了,慢慢的第二次,低三次……蟑螂感到力不从心了,蚂蚁感到蟑螂的力量正在减弱,便召集所有的士兵一起上,把累的气喘吁吁的蟑螂挡进死角,不让他有任何反攻的机会,然后爬到他的背上使劲的嘶咬,蟑螂其痛难忍,在地上滚来滚去,把背上和附近的蚂蚁全都压死,但是蚂蚁部队并么有灰心丧气,反而是越战越勇,经过一番激烈的战争之后,蟑螂在被蚂蚁部队的围攻下死了,蚂蚁们将蟑螂抬回了巢穴,和朋友们一起开庆功宴。

篇7:蚂蚁搬家的启示600字作文

”真素的,蚂蚁都搬哪去了,找了半天居然只找到一窝!欲哭无泪啊有米有……“我蹲下来,一边像个小老太婆似得碎碎念,一边看着搬家的蚂蚁。咦?为什么有些蚂蚁身上有一个小颗粒呢?我饶有兴趣地看着它们。不一会,所以的蚂蚁都出了洞,我尾随着最后一只蚂蚁,想看看它们要搬到哪去。

我随着它们来到一个”小山包“(四五厘米左右,不过对它们来说已经够高了。)只见它们有条不紊地把颗粒放入洞中,又一个个地钻入洞中。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呢?我望着远处的柳树,开始发呆。突然,我灵光一闪,想出了答案:蚂蚁原先的住址地势偏低,容易进水;而新家地势较高,不易进水,蚂蚁可真聪明啊!

篇8:“蚂蚁的启示”作文600字

一、纸上谈兵授之以鱼

三 (1) 班在上《蚂蚁》这一课时,由于天气下雨,我和学生都无法捉到蚂蚁。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蚂蚁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看着书本和收集到的资料汇报:

生: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生:蚂蚁有三对足。

生:蚂蚁经常单独寻找食物,找到食物后用大颚搬回家,如果食物较大,会有许多蚂蚁合力把食物搬回家。

生:蚂蚁的卵乳白色,透明。

生:蚂蚁头上有两个复眼,触角长而弯曲。

生:蚂蚁是昆虫,一般体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

……

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孩子们积极性不错,他们说了许多有关蚂蚁的知识,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学生学到了许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收集资料的能力。但我总觉得这是一堂不伦不类的科学课,学生虽然把蚂蚁的身体形态、生活习性等情况讲得头头是道,但仔细一想,这种课堂教学,学生收获的什么?大概只是书面上有关蚂蚁的知识和习性。教师作用于学生的是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是典型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在“授鱼”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处于主宰地位,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被动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没有让孩子们经历真正探究的过程,丧失了直接跟蚂蚁接触的机会,不符合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指导探究授之以渔

在教平行班三(2)班的时候,我把《蚂蚁》这一课教学时间往后移了几天。

我和孩子们终于捉到很多蚂蚁,上课时,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为了能让蚂蚁停下来,以便看清楚蚂蚁的样子,孩子们想出各种各样观察方法:

生:用毛笔的毛、纸团的缝隙等夹住蚂蚁。

生:放在塑料袋里或放在瓶子里观察。

生:用蜂蜜、米饭等把蚂蚁粘住。

生:用放大镜、小玻璃片等把蚂蚁压在那里。

生:等蚂蚁吃食物的时候,再来观察。

生:在盘子里放一点水,在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让蚂蚁爬在瓶盖上。

……

我让孩子们选择了几种比较合理的方法,接着,他们拿起放大镜,兴趣盎然地观察起蚂蚁,汇报着自己了不起的发现:

生:蚂蚁的腹部很大。

生: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生:蚂蚁的胸部有三对足。

生:蚂蚁头部有一对触角。

生:蚂蚁身体的胸部和腹部之间很细。

……

看着孩子们的脸上荡漾着成功的喜悦,觉得此时孩子们个个都成为科学家。他们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究,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教师作用于学生的不再仅是知识,而更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知识,提高了能力,这是“授之以渔”模式。在“授渔”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指导者的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我为孩子们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发言、积极开动脑筋感到骄傲的同时感觉有点惋惜,孩子们只能“傻傻”地看着几只六神无主的蚂蚁跑来跑去,他们失去亲近蚂蚁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观察蚂蚁时最大的兴奋点不是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也不是蚂蚁有几对足,而是蚂蚁怎样找食物、怎样建房子、怎样分工、为什么不会迷路、为什么要搬家等。对于小学生而言,脱离了动物、生物情境的观察会影响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也会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创设条件,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有目的地深入到自然界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使他们懂得知识的获取不局限于书本,自然界也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场所。要让学生接触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出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三、自主探究学之以渔

在教平行班三 (3) 班的时候,我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拿着放大镜、面包和糖到学校花坛中去自己观察、发现蚂蚁。

在学校的花坛边,我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的情境:

情境1:有五六个同学早已趴在地上,拿着放大镜在观察着蚂蚁。

情境2:有十多个同学拿来了面包和点心,分发给这些可爱的蚂蚁,让蚂蚁忙碌搬运粮食。

情境3:王刚和其他几个同学正在争论着,因为在观察的时候,不小心让蚂蚁迷路了,争论着怎样才能让蚂蚁找到家。

情境4:淘气的几个男同学,看到几只蚂蚁正在拖着一只死苍蝇的时候,在苍蝇的上面放了一小块石头,引来了一大群蚂蚁。

情境5:科学课代表小夏正在用耳朵贴着地面听蚂蚁讲话,突然大声地叫起来,我听到蚂蚁“说话”了。

情境6:晓钢故意在蚂蚁经过的路上放了一块石头,看蚂蚁能不能找到回家的路。

……

这才是孩子们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探究,孩子们用心在观察,用心在交流,这次经历肯定会终生难忘。教师不直接传授知识,甚至连方法也尽量避免直接传授。教师作用于学生的是对学习活动的提示、指点、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学习主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是“学生自己学渔”的模式。在“学渔”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由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和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学习主人”的地位。孩子们这种观察更大地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发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三次执教《蚂蚁》,只有第三次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理想效果,学生在大自然环境中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参与发现的过程,才会产生这样多姿多彩的效果。在他们的眼中,大自然是新奇的、丰富多彩的、富有魅力的。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因接受的事物更直观,出于好奇,他们会用心地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切。而且学生在户外观察,处于一种轻松的积极思维状态,能够集中精力敏锐地观察,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爱小生命的思想感情。

在“授鱼”式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所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获得规定数量的“鱼”,其实质是以本为本。而“授渔”和“学渔”的教学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学到了捕鱼方法或自己想出了捕鱼的方法,而不是只盯着学生获得多少鱼。如果教师把眼光放远点,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能力,还愁不能掌握教学内容吗?今天,学生可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的鱼不多,但由于学会了捕鱼,明天就会捉到大量的鱼,最终会超过教师授鱼的数量。如果是学生自己想出捕鱼的方法,那就不仅会抓到大量的鱼,还会想出办法抓到兔子、猴子等其他动物。

上一篇:中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下一篇:全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满意度测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