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报内容

2024-05-22

数学小报内容(通用9篇)

篇1:数学小报内容

我最感兴趣的人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他以他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全班都喜欢他的课。为什么?因为他太幽默了!

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被一道超级题难倒了。我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还是没能成功。所以我不得不从学校回家,向父亲寻求建议。没想到,我聪明的父亲也没能挺过来。第二天,我不得不请李小姐帮忙。看了两遍题,李老师稍微思考了一下,几分钟就解决了这道我认为超级难的数学题。我真的很佩服李先生。为什么他的数学思维比刘翔的110米栏还快?

李老师有很多“想法”,鼓励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比如每个周五都会发一条好消息,红色的花和几句鼓励的话会让我们向往,梦想!比如每个单元考试后,数学成绩能达到97分以上的学生都可以顺利进入“97军”,甚至96.5分的学生也可以按四舍五入录取!“九七军”总司令是李先生,所有的学生都把能进“九七军”作为自己最大的梦想。李老师还通过握手和拍照鼓励我们学习,使我们的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有一次上课,李老师发现张君伦讲课不认真,任俊杰学习很投入,就做了一副对联给我们。上面一环是:“张君伦滑号”,下面一环是“任俊杰小心”,横签是“差距很大”。听完,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溜号的同学们羞愧地低下了头。……怎样?王老师够幽默!

谁能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

★ 二年级数学小报内容

★ 足球小报内容怎么写

★ 春节的小报内容

★ 春节礼仪小报内容

★ 校园安全小报内容

★ 小学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2:数学小报内容

数学手抄报的图片1

数学手抄报的图片2

数学手抄报的图片3

数学手抄报的图片4

数学手抄报的图片5

数学小报资料内容:计算课,数学思维不能缺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指出:“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以为,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在关注学生获得基本计算技能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与创造,在比较分析中整合并优化算法,体验发现的愉悦与成功,不断地帮助和支持学生积累观察、比较、思考和抽象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形结合、优化选择等基本的数学思想。赵薇老师和卢琴老师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教学设计中,都能关注儿童的数学学习起点,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儿童主动思考的积极性,鼓励儿童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操作中尝试,在尝试中比较,在比较中选择,不断积累数学的活动经验,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选择地优化,循序渐进地发展数学素养。具体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为理解而教——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激活学生思维的生长点

英国数学家、教育家怀特海说:“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并强调指出,“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儿童的运算能力不仅表现为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进行运算,还表现为能根据具体情境主动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不断地积累数学计算的经验。赵老师和卢老师在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一课的.教学时,非常重视“让计算生动活泼起来”,即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生长的力量,设计中始终关注:问题由学生发现,算法由学生尝试,算理由学生探究。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思考,在比较、优化中选择,在应用、拓展中感悟。

(一)引发自主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两位教师呈现了课本主题情境图后,都通过“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和“你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的引导,鼓励学生提出了用减法计算的三个问题,并列出三道算式,即34―30、30―8、34―8,激发了探索退位减法的主动性。

(二)参与主动建构算法的过程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发现、自主探究的建构过程。例如,在探究30―8和34―8的算法过程中,两位教师都让每一个学生尝试参与,充分调用原有的计算基础和思维经验,想到可以有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直接口算等方法来计算。尤其是34―8的算法探究,学生结合直观操作演示,想到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10-8=2,再算24+2=26”;二是“先算14―8=6,再算20+6=26”;三是“先算34―4=30,再算30―4=26”。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了算理,在经历探究中明晰了算法,原本枯燥乏味的计算过程因有了学生的主动建构而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三)关注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的。我们知道,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认同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让学生亲历数学活动,就是帮助学生存储和激活、扩展和完善认知结构,从而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30―8和34―8的教学中,两位教师通过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即在“摆一摆、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问一问、想一想”中,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运算的经验不断应用,比较的方法不断丰富,探究的能力不断培育,思考的品质不断提升。这样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体验中内化,在感悟中提升的过程。

二、为思维而教——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催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计算课,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缺席。在探究算理、明晰算法的过程中要逐步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触摸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内核,完善认知结构,培养思维品质,形成数学观念。

(一)充分思考,触摸思想

“有益的思考方式和应有的思维习惯应放在数学教育的首位。”(波利亚语)数学教学中要赋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在思考中生长数学思想的力量,感受思维脉搏的跳动。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很好地渗透了抽象的思想,引导学生探究退位减法时,经历“直观操作—图式表象—形成算法”的过程,将怎样想的过程用小棒摆出来,将怎样算的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将动手操作的过程说出来。摆小棒、拨算珠和图式、算式融为一个整体,在直观的操作中学生逐渐明晰算理、有序思维,智慧之花在手指尖上自然绽放。

(二)优化整合,催生思维

算法的选择与优化是实际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策略。算法优化是指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积累的运算经验、以及学生擅长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强化某种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基于自身个性的优化算法,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赵老师呈现了34―8的三种算法以后,通过“同学们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的启发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在背景中丰富起来。而卢老师则通过“刚才所有摆小棒的计算过程中都有哪一步?为什么要拆开一捆”“比较30―8和34―8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处” 等问题,让学生的思维镶嵌在比较的数学活动中,从而获得更生动而鲜明的理解。

(三)倾听交流,提升品质

学会数学交流,可以启迪数学思考的深刻性。两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34―8多样化的算法时都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不同观点,倾听他人的想法,理解别人的算法,形成初步的计算策略。不同的算法在师生的追问和倾听中互动交流,学生在交流中慢慢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互相欣赏,个性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也一起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样的平等对话,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为自由而教——分享个性化地表达,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样化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 而“积极、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习惯,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产生”。(怀特海语)在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教学中,这种“充分自由的环境”需要教师首先要为儿童应在营造一种安全、惬意、享受的学习场所,还需要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充分敞开心灵、放飞思维,富有个性地参与操作与创造、体验与感悟。

(一)尊重选择,倡导自我建构

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理解,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与思考。两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想法,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

(二)关注差异,拓宽思维空间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研究表明,由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先前经验的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对同一问题在观点上的激烈争论,也有在解决问题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选择;既有不同学习风格的体现,也有独特优势潜能的挖掘;既有个体认知思维能力的高低不同,也有个体兴趣、情感、态度等体验上的独特性……所有这些差异都构成了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师和学生利用这种差异资源不断生发新的观点,不断生长新的思维,不断迸发新的问题。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有效整合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充分的探索。尤其是赵老师的设计,在巩固应用部分,通过题组对比练习、变式拓展练习、游戏激趣练习、实际应用练习等,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敏性和批判性,学生的思维在多元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生长,多样化思维的策略在比较选择中逐步延展。

篇3:数学小报内容

1 现有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

1.1 教学内容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雷同

以卫生类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学应用基础》为例, 该教材共七章。内容分别为:集合、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排列与组合、概率初步。与该教材第一版比较, 删除了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章节。但与同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依然能发现两者在内容体系上是基本一致的, 只是在内容的深度及难度上有所不同, 可以看作是一本降低难度的高中教材。虽然在对知识的讲授中加入

色, 更多地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以及想象力、综合能力、创造力的发挥, 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 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 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 针对医药专业的学生, 编写《医药应用文》辅助主体教材。

让我们的语文课“死”去“活”来, 让语文课这棵常青树在职教的沃土上焕发它应有的生机, 是我们每一位职教语文教师的使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了与卫生工作相关的一些例题和小知识, 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本教材的构架。

1.2 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近年来, 中职学校对数学课程教学重视程度普遍降低, 同时中职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在降低。在对某中职学校的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 82% (41人) 的学生表示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或无所谓, 其余9名学生表示学习数学有意义, 但原因是在职业类高考中需要考数学。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为“觉得数学太难、学不懂”、“觉得学了没用”。这说明了我们现有的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需求有严重的脱节现象。

1.3 教学的效果普遍较差

对该校一年级8个班学生的期末数学试卷加以统计, 卷面分数到达60分 (百分制) 的只占21%。在对该校准备参加实习 (距离数学课程结束还有18个月时间) 的50名学生 (由5个班

育。对职教语文教学问题的探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鲜花的路, 愿我们的职教教师采撷到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 (第五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3]陈婵.对高职语文教材编写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4, 9:126~127.

级抽出) 的调查中能够完整回忆起一年级数学课本章节的为1人, 这表明, 中职数学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这一点上基本是完全没有效果的。

1.4 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仍以该卫生类中职学校为例, 该校每周数学教学课时为2学时。学生在一次数学课后, 经过1周的遗忘, 到第二次课时能回忆前一课内容的学生寥寥无几。在基础课程普遍受到压缩的情况下, 这种现象绝非特例。

2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困境, 根源在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脱节

1859年,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命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学生情况与普通高中都有明显不同, 很难想象这2种教育体系中使用的教材竟然有众多雷同之处。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特色, 显然是造成中职数学教学困境的根本原因。

普通高中的数学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其教学目标可归纳为2点:一是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数学知识的基础。二是通过数学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方法和素质上为大学的学习做准备。故而高中的数学学习显然是一种为打基础的学习, 其教学内容的选择重在全面、基础。而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 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虽然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直到现在仍有争论, 但实用性显然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首要指导思想。然而数学的特点决定其对生产生活的推动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高等数学对其他学科的理论指导中。高中数学打基础的特性决定我们要从高中数学中寻找实用性无异于缘木求鱼。

3 初等实用数学知识应成为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

虽然现代数学更多的是从理论上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出指导。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大量初等数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显然应该成为中职数学的课程内容, 而这些知识即使在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中也是可以找到的。

以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2个章节教学的效果为例。集合论与排列组合在现行卫生类中职教材中分列第一章与第六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对排列组合的兴趣远大于集合论。从知识的重要性上讲,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2], 而排列组合只是概率论的预备知识。但学生普遍反映排列组合能够帮助解决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集合论虽然简单但看不出有什么用处。学生不是不想学数学, 而是要学适合他们的数学, 亦即实用数学。

4 实用数学能否为中职学生所接受

在此将所谓实用数学界定为, 与数学相关的, 能实际指导我们生产生活的那些数学的分支科目, 这样的数学除了排列组合外, 还有概率论、运筹学、对策论等。这其中不乏大学课程中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蒉蒉蒉欢迎订阅2009年《

的科目。这些科目是否能够成为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呢?

4.1 实践证明多数人都能理解他所适应的那部分知识

连最基本的二次方程都搞不懂的中职生是否能够学习那些高深的实用数学呢?让中职生学习这些知识, 是否不切实际, 类似于让六岁儿童学习微积分?但认知取向的代表人物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过程》一书中已做了明确的回答:“例如微积分, 人们肯定能够使六岁儿童了解极限的观念, 其正确途径就是让儿童领会微积分中的基本观念。[3]”显然, 无论中职生的基础有多差, 我们依然有办法让中职生理解实用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思想。同时能使学生利用这些思想去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4.2 实践证明多数人都能在数学中获益

事实上, 让完全没有数学基础的人学习运筹、概率等实用数学早有先例。在我国刚刚建国时期, 为了提高普通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 就曾经向完全没有文化基础的工人传授过与他们工作相关的实用数学知识,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现在, 在数学向大众推广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大量用趣味浅显语言介绍数学知识的书籍。数学完全是能够为所有人所接受的。

5 中职实用数学教学的原则

5.1 中职生学习实用数学的作用是开阔眼界

诚然, 上面所列举的科目都足以让人在其中探求终生。但这些科目的最初发展无疑是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得来的。例如, 概率论源于对赌博的研究;运筹学源于对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的思考。了解这些知识, 对中职生开阔眼界, 理解事物的原理是有积极作用的。而在向中职生教授这些知识时, 也以介绍这些知识的起源及基本思想为首, 我们的目的是将知识介绍给学生, 使他们知道“有一扇门是可以进入的”。

5.2 中职生学习实用数学的过程是开放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对知识的接受, 是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而成的。对中职生进行实用数学的教学, 并非要求他们能够利用这些理论解决多少实际的问题, 只是使他们了解解决某一种问题可以利用某一种知识的原理, 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深入探究或放弃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当他们面对某一实际问题时, 则可以正确地选择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6 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职教育必然会向着精细化、实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笔者相信, 在这一过程中基础课亦会逐渐向实用化、开放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而最终与高中数学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形成很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张华, 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胡作玄.数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篇4:数学小报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4-0076-01

在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过程中,制作数学复习小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单元复习过程具体、生动而充实,借助伙伴互动和师生互动,通过呈现、评价和总结,实现“从课堂教学到课程学习”的转变。在小报制作过程中,师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意义。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复习小报要基于学生已有的单元知识,即从“最近发展区”着手,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和提炼,将单元知识内容系统化。

2.突出单元重点。

单元复习小报,应着重突出几个板块的内容:①知识结构图;②数学思想与方法;③典型例题及配套练习;④总结、反思与提升。旨在将平时学习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进行归纳整理,即将本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点的综合应用通过小报重温知识要点和重点,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3.注重实效性。

单元复习小报应基于实效性,不要刻意为了美观而简化了内容,应致力于思维能力的提升,思想方法的形成,知识结构及其逻辑关系的梳理,典型例题、习题的巩固以及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等。

4.因人而异。

对于内容设计,每一份单元复习小报都应具有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参与,具有原创性(或独创性)色彩,结合自身在平时学习中的错题纠正与经验总结,进行二次复习,加深对单元知识、解题思路、思想与方法等的内化和吸收,对个人课程内容进行再次整合,促进学力提升。

5.关注个性化班本课程。

构建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图就是需要学生在复习时对单元新授课所学知识确立“知识系统性”的理念,感受单元知识体系,关注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将孤立、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进行反思性学习。在总结、反思与提升过程中,重点聚焦四个方面。①知识点掌握情况: 是否存在一知半解或理解有偏差甚至还未能理解的知识点;②解题方法:特别是需要反思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一解的情形,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至一个高度,即自主建立数学模型;③数学思想: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分类讨论不全面的情形,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值、化归思想是否已基本掌握,做到在单元复习时有所提升;④解题习惯:是否做到先易后难,是否做到“小题小做”,分配解题时间是否合理,是否形成有效的检查,是否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解题过程是否合理等。

感悟统领作用。通过自主复习、合作交流,反思提升等多个环节的梳理与整合,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能够积累一定的研究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获取基本的探索与应用能力,借助经验正迁移,掌握研究同类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从学习力层面来看,学生在对本单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提炼及典型例题、习题的甄选过程中,要经历对本单元内容的回顾与反刍,有针对性地感受数学的直观与抽象,感受数学思想或数学本质对数学知识的统领作用。

篇5:数学小报内容

巴黎郊外有一座中世纪留下的古老城堡,其年代几乎与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同样久远,因而成了旅游观光的胜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下面这则故事就是出自—位导游之口。

古堡的顶层有一座尘封的钟楼,里面住着一个怪人,唯一的对外通道是个走起来嘎嘎响、陡峭异常的木质楼梯,大约有几十级,但肯定不到一百级。

某日黄昏,怪人的四位互不相识的朋友阿列克赛、巴顿、克林、杜邦,几乎在同一时间先后来访。他们发现怪人已经被人杀害了,房间里面看起来很恐怖。当下四人大惊失色,争先恐后地拼命逃走。从脏乱不堪的狭窄楼梯(一次只能通过一人)跑下来,阿列克赛一步下2级台阶,巴顿一步下3级台阶,克林一步下4级台阶,而杜邦的本事最大,竟然一步能下5级台阶。

出事以后,侠盗亚森罗宾乔装成一名体面的上流社会绅士,自告奋勇地前来侦破此案。他发现,同时印下四个人脚印的台阶仅在最高处和最低处。

为了追查凶手,脚印混乱了就不好办,于是亚森罗宾特别重视只留有一个人脚印的台阶。后来的结果充分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无误的,最后终于抓获凶手,把他绳之以法。

现在要问你的是,通向钟楼的木楼梯上有多少级台阶只印下了一个人(不管是谁的)的脚印?

答案:

由于4的倍数肯定是2的倍数,所以克林的情况可以不必考虑,这就省掉了一个人,2,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而60又小于100,所以钟楼的木楼梯共有60级台阶。

阿列克赛的脚印落在第2,4,6,8,l0,12,…,58,60级台阶上,但应排除2×3及其倍数的各级阶梯;同理,还需要排除4的倍数的各级阶梯和5的倍数的各级阶梯。于是剩下第2,14,22,26,34,38,46,58共八级。其一般形式为2×p(其中p=1,以及除去2、3、5以外的素数)。

巴顿的脚印落在第3,6,9,12,…,60级阶梯上,但应排除混有别人脚印的第6,12,15,18,……级阶梯,剩下第3,9,2l,27,33,39,51,57,共八级。

前面已经说过克林的情况可以不考虑了,最后再来看一下杜邦的情况。很明显,只留下他一个人脚印的阶梯是第5,25,35,55级,共四级。

篇6:三年级数学小报内容

这是一个细雨蒙蒙的周二。我撑着雨伞去学校,突然发现一楼《学习园地》围着许多同学。好奇心马上驱驶我跑过去想看个究竟。当我走近一看,”哇”,原来是《数学广角》又出新题目了!难怪吸引这么多同学围观!我钻进人群,见到上面写着这么一道题:

一个人要坐船过河,他只有一只小船,还带了三样东西:一只鸡、一条狗、一篮菜。一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而且人不在它们身边的时候,狗会吃掉鸡,鸡会吃掉菜,怎样才能保证所带三样东西完好无损?

看了题目,我心里琢磨了起来……

我灵机一动,答案有了,狗不会吃菜,可以先把鸡送过去,空手回来再把菜送过去,考虑到鸡会吃菜,那就把鸡带回来,换着把狗带过去跟菜在一起,最后再回来把鸡带过去。对,答案就是这样,我甜甜地笑了。

《数学广角》真好,以后我一定会经常光临这里噢。

三年级数学日记:智取水蜜桃

今天中午,天气十分热,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炙烤着大地,蝉儿被晒得受不了,只好躲在树干上“知了,知了”地发牢骚。

我和妹妹从外面疯玩回来,热得直发慌,就想吃些水果解解渴,恰好,阿姨从屋里端出五个诱人的水蜜桃,我和妹妹盯着碟子里的水蜜桃,谁都想多吃一个,阿姨见罢,鼓励我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一场比拼——“智取蜜桃”,规则是:一次最多拿两个,谁拿到最后一个蜜桃谁就赢。

妹妹已经先下手为强,不假思索的拿起两个桃子,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我的脑袋飞速运转着,一个妙招蹦了出来,我没像妹妹一样先拿两个,而是取了一个小桃子,妹妹见了暗暗得意。我慢吞吞地吃着桃子,这是妹妹已经啃完了一个桃子,我才吃了半个,当她啃完一个半的蜜桃时,我便吃完了手中的桃子,于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碟中剩下的两个水蜜桃,并在她面前潇洒地摇了摇手指,说:“小妹妹,想赢我,再多读几年书吧!”说罢,便搬把椅子坐下,大口大口地啃着水蜜桃。

篇7:数学小报发现问题内容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此纪念。另有相关影视作品以陈景润为名。

篇8:数学小报内容

一、初中新课标教材中数学史内容调查分析

本文首先调查了“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 (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中的数学史内容,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统计发现, 三套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在数量上较之以前的版本均有较多的增加。具体来看, 人教版共有44处数学史内容;北师大版共有51处数学史内容;华东师大版共有32处数学史内容。三套教材对于数学史的呈现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将数学史作为阅读材料, 这是三套教材中数学史的主要呈现形式。人教版将这一形式称之为“阅读与思考”, 北师大版称之为“读一读”;华东师大版称之为“阅读与思考”。二是将古算题作为教材中的例题或课题习题直接使用。三套教材对于古算题的使用大都图文并茂, 不仅呈现古文原题, 而且还有现代文的翻译, 难能可贵的是还配上了图画, 如出自《九章算术》的“引葭赴岸”、“折竹抵地”等问题 (图1, 图2) 。四是以专题片断的形式呈现数学史内容, 主要是在正文中加旁注, 在正文的边空中介绍, 如对一些数学名词由来的介绍等。五是数学家头像及生平简介以及古代数学巨著书影。还有较少的在章前语中涉及的数学史内容。章前语中的数学史相对简略, 主要是为了说明本章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所涉及的史料不完整。再就是在具体教学内容中融入数学史。这一呈现形式非常之少, 基本上都是通过简单的史料来作为引入新知识的铺垫, 史料就是作为问题情境来使用, 用得较浅显, 不深入, 没有深刻挖掘史料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

比较而言, 古算题融入教材作为课后习题这一数学史的处理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也是要大力提倡的。据表1, 人教版有11道古算题;北师大版有21道古算题;华师大版有4道古算题。这些古算题及其求解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 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蕴涵了数学家为之奋斗的曲折历程与苦乐体验, 展现了广阔而生动的人文背景。教师在对这些古代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中, 首先应具体地分析每一个问题的诞生与发展, 然后应侧重对历史上所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数学思考方式, 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实践多元文化关怀。这一处理方式也启发我们应多角度、多功能地开发数学史融入教材的方式, 因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不应仅仅限于激发学习兴趣。

综合调查结果发现, 数学史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在三版本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中也占据了一定的位置, 教材中的数学史在数量上有较多增加, 选材的视角也有所拓展, 这较之以前的教材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数学文化的角度理解数学, 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理解数学史, 在现行教材中不仅体现得很不够, 还存在简单化倾向等问题, 恐怕难以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文化”之精神。具体来看, 三版本教材对于数学史内容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 数学史内容的呈现形式相对单一

《标准》建议采取多种形式体现数学史, 然而从各版本教材的编排来看, “阅读材料”仍是数学史的主要表现形式。据统计, 人教版有16处;北师大版有27处;华东师大版有23处。这些“阅读材料”大多是用方框框起来, 放在相关章节的尾部, 这种处理方式给教师和学生的印象是, 这些内容是补充材料, 可学可不学, 可看可不看。一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紧迫、以及考试压力与班级、年级、学校的竞争, 常常牺牲了这些数学史材料在数学课上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可以想见, 由此带来的后果肯定是, 大部分学生与教师对此部分内容将会置之不理, 其所期待的教育功能仍是得不到体现。相比而言, 北师大版教材的“读一读”阅读材料选取的史料真实、丰富、详尽, 有利于学生全面整体地学习数学知识, 而且“读一读”的版面设计风格优美, 再附上数学家头像以及数学古籍著作书影, 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

2. 数学史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

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数学文化应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 从整体上看, 首先, 各版本教材中反映数学应用价值的内容不少, 但大都只是简单的应用, 没有表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对其他领域的促进作用;其次, 反映数学人文价值的材料偏少。虽然在页边空白处有数学家的简单介绍, 也附上了头像, 但是仅凭数学家的生平简介很难感受到数学对人类精神的影响;再者, 关于数学美育的内容几乎没有, 在最能体现数学美的“空间几何体”部分的编写中, 各版本教材只在章头图中提及建筑中的美感, 在正文中却很少涉及, 在“阅读材料”中数学美育的比重太低。

3. 数学史内容的学术性太强

数学史的介绍是数学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但是各版本教材对数学史内容的处理存在不少问题, 大都只作了历史性的介绍, 只是照搬了数学史上的有关事件, 并未作任何加工。这种原汁原味的数学史资料显然难以引发中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也难以把握。

4. 教材各章节数学史内容的分布不均匀

调查发现, 三版本教材中“勾股定理”一章所包含的数学史数量都是最多的, 其融入教材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究其原因, 主要是关于勾股定理的可直接转换成教学资源的史料较多, 拿来即可用。而其他知识点方面, 数学史资源则相对缺乏, 几乎没有与具体知识内容密切相关的且有深度的史料。这是值得数学史家、数学教育研究者反思的, 应重视与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史资源的开发。

二、几点建议

1. 重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德国学者H.N.Jahnke在第18届PME大会报告中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 回归源头能使我们获得对思想过程的重要认识, 更加清晰的理解现在的问题。”实际上, 融入数学史的重要性不是为了激发学习动机等外在目的, 而是把数学发展中同时期的和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联系起来, 使数学史成为支持教与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期的数学文化含有课堂对话和课堂活动的自然情景, 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则联系着数学的生长, 教师通过对数学假设、理论、特征的理解、诠释和融入, 让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掌握数学知识的建构意义、思维模式以及发生发展的形式, 不仅实现数学认知的发展, 同时也是更重要的, 实现元数学认识的发展。

2. 数学史与教材的整合应立足学科本源, 返璞归真, 适度形式化

据上文分析, 我国初中各版本教材中也包含一些数学史内容, 史料较为丰富翔实, 但编排方式单一, 多以成人的语言呈现出来, 较为抽象、概括, 在教材设计上又大多表现为阅读与思考 (选学内容) 、历史图片、数学家故事 (简介) 等方式, 其中以附于单元 (章节) 末的阅读材料形式出现的居多。我们认为, 数学史内容的呈现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目前已有的形式外, 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知识接受水平对数学史内容进行选择、编排。譬如连环画、卡通画等形式, 也可将数学游戏、数学名题等编进数学史内容, 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热情,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为学生的长久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在编排方式上, 应遵循着螺旋上升的原则, 选择学生“必须”了解的主题, 并以此统领相关史料, 在各个学段以适合学生的不同方式、系统连贯地呈现。这样, 不仅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且还可发展学生的数学“时间—历史”发展观。

3. 依据多种主题选择中外“数学史料”内容, 重视数学史资源的开发

数学教材选取的数学史内容, 不仅应当向学生展现中国古代数学及其观念、思想、方法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以及在今天可能仍然具有的某些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也应当引入多元文化的数学, 帮助学生消除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 以更宽阔的视野去认识整个人类文化对数学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并学会欣赏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就教材中数学史内容的选择而言, 以适宜的主题来统领相关古今中外数学文化中的史料, 是一个应该并值得持守的原则。另外, 便于一线教师教学使用的数学史资源亟须开发。而现实情况是,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 都显示出这类资源的匮乏, 这似乎已成为数学史融入的共同瓶颈。2005年在西安召开的我国第一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闭幕时的总结性倡导是出版与数学教材相配套的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参考书及案例。因为当时会议上提出进行HPM案例的征稿启事并评比, 可是会后收到的稿件 (仅有6篇) , 没有一篇是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意义上的案例研究。数学教师不可能做“无米之炊”, 而依靠教师来开发这些资源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 当务之急是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HPM研究者和数学教师主动联合起来, 共同努力, 尽快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学史资源库。当然, 作为权宜之计, 也可以首先组织翻译一些较好的国外资料。

4.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模式应多样化

数学史是为数学教学活动服务的。因此数学史的融入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最简洁的方式就是在教学中直接引入数学史。这种形式是正常教学的辅助形式, 不直接改变本来的教学, 旨在提供历史资源———单独的史实或完整的数学史。数学史的融入也可以是间接的, 即基于历史启发的教学。我们知道, 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如何使用理论和概念, 而是提供有关“为什么”的解释和引导。基于历史启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掌握有关学习主题的历史演进知识。在此基础上, 甄别历史演进的关键步骤, 如关键的思想、困难和问题等。随后, 改造这些关键步骤, 使之便于在课堂上使用。这要求教师熟悉数学发展中的困难以及学生理解上的障碍, 在历史的启发下选择问题、激发动机, 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在此基础上, 给改造后的步骤配备难度递增的系列问题。在整个过程中, 数学史理应会得到很好的利用。

5. 教师的数学史修养亟待加强

教师是数学史融入教学的主体。数学史融入的过程是数学史从史学形态走向教育形态的过程, 也是教师诠释、加工、再创造数学史的过程。为了实现数学史有效融入教学, 必须加强教师的数学史修养。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准确理解数学史的知识意义和方法意义, 合理地选择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历史材料和使用方法。首先, 教师必须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发展史。教师教育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精心选择那些和教师教学有关的数学史知识, 并对它们的教育意义加以分析。这个任务需要联合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家的共同力量来完成。在此基础上, 确定其中关键的发展步骤, 比如一些认知障碍的出现。然后再按照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这些关键步骤, 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历史材料设计教学方案。历史资料是教学设计、教学实验的灵感来源和控制手段, 但是使用历史并非简单地重复历史事件或评论历史事实, 而是通过改良使历史过程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必须谨慎地对待历史和教学, 考虑到两种环境的区别:历史与课堂的优势和局限分别是什么。只有做好两手充分准备, 才能根据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 恰如其分地将历史的资料转化为教学的材料。此外, 在实际教学设计中, 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史, 还要考虑其他教学要素, 如教学内容、教材、课程标准、数学理论等。可以向自己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必要引入数学史?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哪里?数学史对学生认知的贡献在哪里?如何表述它们?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做出自己的诠释和理解, 然后才能进入教学过程。

总之, 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任何一个教学要素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 不仅要考虑数学史资源的内部关系, 还要考虑数学史与课程要求、教材、学生的认知结构等要素的关系以及融入的价值取向和使用方法。只有多角度分析数学史的教学意义, 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的效益, 才能真正实现数学史融入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林群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马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 (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9:数学小报内容

本月无大事,没有头版头条只有——

头版小条:男厕有色狼出没

我,木卫四,宁为玉,小汪子等人一起在六楼的会议室吃饭,正在争论《爱就宅一起?我家老婆天然呆》和《爱就宅一起?我家老公腹黑男》哪一本比较好看,宁为玉挥着钢勺试图用高昂的声调压到我:“当然是《我家老婆天然呆》比较好看!”

“明明是《我家老公腹黑男》好吗!”我反驳。

朵爷经过时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她狂笑着捂着肚子推开了门:“刚刚宁为玉好像要亲余言一样!”我内伤地看了宁为玉一眼,动作幅度那么大,差点占了我便宜。

第二天,沉浸在悲伤中的我低着头沉默的吃饭,不参与话题讨论,以最快的速度吃完了饭,去厕所洗手的时候看见朵爷淡定地走进了男厕所——洗手……我震惊地看着她:“你……你怎么进了男厕所?”她白了我一眼:“男厕所又没有人!”(爷们啊,我难道不是人!事实是:女厕所人满。)朵爷勇闯男厕所一事传出,六楼编辑部的男生从此以后每天跑到七楼上厕所去了,朵爷成功地拥有了专属厕所。经过投票决定,一致公推朵爷为“腹黑男”。

狗仔独家内幕:现实很残酷,虚拟很美好

自从我看到《大神,我养你》的书后,身为一个什么丝,我一直幻想着某一天会出现一个白富美,哭着喊着说:“让我养你吧!”然后我各种高贵傲娇,勉为其难地答应。我一直以为这种事情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事实证明是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而是可能发生在别人的身上!

某天早晨宁为玉兴奋地冲过来对我说(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其实他是八卦小报的秘密狗仔):“《大神,我养你》上演了现实版!”

我的心中不爽,怎么可以有人实现我的梦想!

“小汪子和《飞?言情》的编辑小狸玩同一款网游,小狸每天炼了宝物都给小汪子。”

“走开!耍我啊!这……这能叫养?”

社会如此残酷,现实世界无法实现,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了!

末版小条:我不要做好人!

木卫四抱怨为扫地大妈不拖他办公室的地和擦桌子。那是因为,扫地大妈其实是高人。比如:在我准备和作者签订出版合同的时候,她从我的身后扫地经过,扫了一眼屏幕:“稿费有三种计算方式,你的版税计算得不对……”你说,像这样的高人,她怎么可能擦桌子!

丐小亥说:“木卫四,多擦擦桌子你会更容易‘嫁’出去!”木卫四直视着他:“你‘娶’我啊?!”

面对如此直白的逼问,整个办公室沸腾了!掀桌子,撞墙的!一群人大喊大叫:“答应他,答应他!”(我相信你们一辈子不会见到这么激动的场面!)

丐小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还不如去和东子抢朵爷!”

木卫四伤心欲绝地离开办公室,他的背影看上去那么地落寞,那么地孤单。

我冲了出去,怕他想不开,送了一本《去爱吧》给他,因为这是一本特治愈的书,封面文案有一段话特合适:“去爱吧,像从未受过伤害一样;去相信吧,像从未被欺骗一样。”

木卫四将这本书紧紧的抱着怀里,眼含热泪感激的看着我,我的身上突然一激灵,有种不祥的感觉,“余言,你是个好人!”(够了!最讨厌别人给我发好人牌了!)

八卦小报又要结束了,我在想为小报想广告词。

“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八卦小报了!”这个广告语怎么样?

站在我身后催互动的飒飒无语了。

“干么用这种表情看着我!”女人的心思真的是好难猜,据科学研究称女人可能是……外星人,不过聪明如我还是看懂她的表情是不满意。

“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悠悠地看着那八卦小报!这句广告词是不是好潮?”

“去S!”飒飒华丽丽地出手了!我华丽丽地飞走了!(这么暴力的女人,不会有男生喜欢你的!)

亲爱的读者们,一定要关注我的微博啊,如果二十四小时未见更新,一定是我爆料太多遭受毒手,记得帮我打110!跪谢!

上一篇:迷茫的450字作文下一篇:合肥学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