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读书小报

2024-05-04

做读书小报(精选15篇)

篇1:做读书小报

我的读书小故事

读书,看“闲”书,是我的众多爱好之一。经过妈妈的一番“发扬”,就连阿姨们也经常借书给我看呢。

有一次,妈妈给我带回了一套书——《丁丁历险记》。我好奇地往封面上一望:一个俊俏的青年,头上长着一缕怪怪的头发,旁边带着一只叼着骨头的狗。望着他们那幽默默的.样子,我不禁扑哧一笑。

找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我拿起了一本《丁丁在刚果》。刚一打开书,我就被他那漫画形式吸引住了。书中有四个主人翁:丁丁、米卢(狗)、阿道克船长和向日葵教授。书中的故事趣味多端。一会儿把我紧张得气都喘不过来,一会儿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起来。有时候我在为丁丁的命运而担心,有时候我又为丁丁被解救而高兴……总之,在读了《丁丁历险记》的过程中,我的情绪变化多端,“反复无常”,我一心情也一样。我的信念支持着我读完了一半的书。

虽然只读了一半,但我早已深有感触,对主人翁的特性也知道得一清二楚。丁丁天生聪明,幸运,爱管“闲”事,但他的勇气也是不可或缺的。米卢爱叼骨头,追野猫,不过也帮助丁丁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阿道克船长是个酒鬼,爱好:用酒瓶打人,不过也能帮助丁丁完成一些任务。向日葵教授是个乌龙发明家,有点耳背,但他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大家的开心果。他经常把丁丁和米卢唬得一愣一愣的,把阿道克船长气得一蹦一蹦的。

《丁丁历险记》是一套好书,我向大家极力推荐。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终身的伴侣;书是人类科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幻想的乐园。既然书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读书的优美句子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2、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3、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5、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中考是一次重大的敲打。有人从此可以继续深造,前途一片灿烂;可更多的被拒之“象牙塔”外,望“塔”兴叹,前途一片茫茫。当理想之舟刚刚起锚,就被狂风所掀翻,哪会不黯然神伤?然而,人总要长大,总要逐渐走向成熟。敲打总要挺住,泪水总要拭干,受伤的心总要愈合,布满荆棘的路总要走下去。

6、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7、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9、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他,他就活起来了。

10、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他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

篇2:做读书小报

妈妈说好今天下班回来和我一起做小报,我准备好一切东西,就等妈妈下班回来了,可妈妈回来都七点多了,吃过饭,我们一起做小报。

我先在《福娃漫游记》上找到五个福娃,然后选上自己喜欢的`样子照着画下来,然后用勾线笔勾画出来,上好色,五个福娃的衣服真的很漂亮,我很喜欢,我想:要是我也有福娃这些衣服多好,那样我也可以和他们一样。妈妈在一旁帮我选奥运资料,她拿着一本《奥运百科》津津有味地看,我画完了,她也没选出我要摘抄的内容,直到我说画好了,妈妈才给我选了内容。妈妈用铅笔帮我打了格,我就开始抄写奥运知识,一份小报很快就做好了,然后我自己又设计了了底色,这次奥运志愿者全都穿的是蓝色,我就以蓝色为底色,真的很漂亮,爸爸回来,夸我做的小报很漂亮,我得意极了。

篇3:做读书小报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做一个“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教师, 要多让学生收获带着思想的信息技术。因为技术不是最关键的, 人才是最重要的。在《我为神七飞天做小报》这课的教学设计中, 我循着这样一条模糊的想法摸索着, 而整堂课设计下来, 我的想法慢慢变得清晰而确定了。一、在任务驱动中赋予思想教材内容原来安排的是《精益求精话美食》, 杭州的美食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 考虑到刚刚结束的“神七飞天”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 这一主题更容易吸引学生, 对学生的冲击巨大。孩子天生就是梦想家, 宇宙星空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遐想。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与宇航员一起飞翔在浩瀚的宇宙空间, 更会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对科技的幻想。所以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作了修改, 安排了神州七号飞天的内容, 并引入了学校科技节纸飞机比赛的相关内容, 最后延伸至世界纸飞机大赛, 延伸至飞行时间最久的纸飞机制作者的英文网站, 整堂课结合电脑技术、网络平台, 内容选择更具有思想性, 更容易在学生心中点燃梦想, 同时使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和实际运用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以任务驱动, 很具学科特点, 但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 教师应该灵活使用,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借助社会热点, 抓住学生心理, 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上赋予合适的人文思想, 从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收获一份难能可贵的想法。二、在导语设计中点燃梦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 培养聪明人, 而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 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 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以情感真挚的语言驾驭课堂, 往往能点燃儿童心灵的火花, 发挥潜在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本课时, 教师首先用精练的导语向学生动情地描述:“有一种画面, 历史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声音, 激荡起无数人的奋进;有一种色彩, 流淌出热烈、庄严、神圣。”从而引出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的视频片段。学生看着看着, 纷纷对着画面中航天员挥手致意, 随着画面中的掌声响起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视频一下子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 导语可以做到同样精彩, 只是大部分时候, 被我们按部就班的操作步骤给淹没了。接下来, 在“纸飞机——像蝴蝶一样翻飞”、“超越梦想一起飞”等环节, 包括最后的总结, 教师都注意发挥语言、文本材料的魅力, 精心设计, 让学生接触到的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性名词, 还有优美的语言文字, 让他们展开梦想的翅膀随着这些文字一起飞翔。三、在拓展作业中解放思想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我们绝不能只限于教材本身, 教材安排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 应恰当地扩展延伸,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 从而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展作业安排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 以拓展相关内容为载体, 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运用的阶段, 是知识、能力双迁移的阶段, 是提升情感的有效载体。在本课中, 为了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多样化, 教师设计任务时自然引入了学校科技节上的纸飞机比赛, 设计了为纸飞机制作说明、配上插图的拓展作业, 比较贴近生活。学生们信手拈来, 从而体会到图文环绕方式的多样化, 但要根据文本实际来设置。特别是到最后的一篇阅读材料《超越梦想一起飞》, 文中介绍了飞得最远的纸飞机、飞得最久的纸飞机,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 学生点击浏览国外创下飞行距离世界纪录的美国著名的纸飞机设计者托尼·弗莱特的网站 (www.paperplane.org) 。震撼的音乐、动感的画面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原来世界真的近在咫尺。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开放作业的设计, 让学生了解技术的背后是人的思想, 是无尽的想象力。四、在板书设计中体现妙想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板书亦如同课堂教学的窗口, 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学设计是否精当。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屏幕上一出示就好了。其实, 一份设计巧妙的板书构思周密, 不仅能创设情境、激发思维、丰富想象, 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而且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体现设计意图, 从而起到很好的画龙点睛, 囊括要点的作用。本课的板书由课前谈话时的一个鸡蛋形的圆圈引出,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想象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 不仅打消了公开课上学生的紧张感, 而且教师最后引导到“一个鸡蛋有多重”的实际问题上来, 更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 一定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动手实践。接下来教师再横着画个圆圈, 让学生想象, 但教师也在此时立马打住, 所谓“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 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疑惑进入本课的学习。在教学中随着教师逐步对板书的完善, “神七飞天小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宇宙星空, 更让学生体味到想象无处不在。其实, 学生并非没有想象力, 只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经常忽视这一点, 为了方便省事, 而忽略了对学生更宝贵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五、在多向互动中激起创新众所周知, 在新课程背景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信息技术学科注重操作性, 教学过程中只有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自主的需求”, 变“理性的分部操作”为“感性的实践体验”, 引入游戏、实用、科学、审美的活动方式, 通过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产生新的“经验”与“顿悟”, 凸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在本课中, 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快、平等民主的学习情境, 并与学生密切配合, 共同创设“互动效应”, 和学生一起进行思维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课堂的精彩有效生成, 课程意义也就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 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老师满意的微笑、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多鼓励性地评价学生, 通过微笑、点头、竖大拇指、发高手勋章等方式给学生以真诚的鼓励,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 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让评价作为激励互动的载体, 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 让我感悟到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 但能从中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也就是说做一个有想法的人, 才应该是我们教师深层次追求的。而学生正是有了想法才会有所追求。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 要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从而形成目标, 继而付诸行动。在课堂上去感悟创新的思想, 在作品中去渗透思想的火花, 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让学生收获带着思想的信息技术, 或许更能让学生去体会和掌握如何在不断更新变化的技术中, 运用技术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篇4:读书,请做读书笔记

钱钟书真是一个狂人,但他的“狂”绝不是轻狂,他敢睥睨天下,是因为他学问非凡,又性情率真,固守“文章之德,真理之勇”的学人信念,不惺惺作态。

钱钟书被誉为中国20世纪的“文化昆仑”,他的学识都是读书做笔记得来的。他离世后,夫人杨绛整理他的笔记,仅外文笔记就有34000多页,“日札”(随意写的读书心得)也有23册2000多页。

对照钱钟书,我以为,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如果真想学习,做到学业有成,进而做学问,还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静下心,认真读书;二是不怕烦,扎扎实实做读书笔记。

有的同学说,现在是网络时代,资讯检索很容易,哪里还需做读书笔记!这是不对的。网络检索得到的信息,一般只能停留在“了解”“知道”这一低级层面,往往转瞬即逝,不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很难积淀深化为思想和智慧,不是真正的学问。做笔记会迫使我们深度阅读、感悟,这样,我们就有了深刻的体验。如果能再不断回顾、更新,融会贯通,便会积淀成为学问。

我曾教过一位小卢同学,女孩子,个子不高,小小的年纪,性格沉静得像一湖水。我很惊异地发现,她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显得是那样的出类拔萃。原因很简单,她从小学就开始坚持做读书笔记。她有三本并不太厚的笔记本,内容大多是摘抄的优美词句,间或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甚至还记录了对文章中人物、事件、思想的思考、评判。她的很多思想都是通过读书获得的,都可以在笔记上找到痕迹。

朱永新说,阅读和思考是达到精神高峰的唯一途径。撇开有些功利色彩的“学习”“做学问”,毫无疑问,读书有益于人的成长,而做读书笔记则使我们在成长的“途径”上走得更加坚实,更快更好。

所以,读书,请认真做读书笔记。

篇5:英语小报怎么做

做英语小报就跟做黑板报差不多,一定要先确认整个页面的分布以及他们大小,总不能高兴的时候这里写一块,烦躁的时候就在哪里写一块,这样做不仅不美观而且不能体验英语小报的效果。因此一定要确认好模板,把每一块都用铅笔细细的画出来,这样就不会互相重叠了。

准备好做英语小报的工具

要想利其器,必先做好准备。而做英语小报的准备就是准备好基础的工具,我们总不能用眼神画出来吧。因此我们必须先准备好:铅笔,三角尺,一些模板图标(即可以根据他的模样画出来的东西),橡皮擦等等。只有准备好工具了,在需要的时候我们才不会慌张。

事先想好要的什么内容

篇6:读书活动读书小报展览

读书活动小报展览

2013年12月10日,我校举办优秀读书小报设计展示活动。同学们各自制作出版了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读书小报。读书小报的制作是校园读书活动之读书实践活动,是对读书知识的积累,既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欣赏能力。

编写小报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编写读书小报要进行选材,设计、制作、编辑等工序,这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浸满了学生乐于读书的情趣,字里行间更流露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读书小故事、名段佳句赏析、读书格言感言、学习小窍门和读后感等栏目的形成,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畅游书海、沐浴书香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人文精神得到了培育。读书小报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分享着收获的喜悦,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行动中来。

篇7:绿色环保小报怎么做

NO2、促绿色消费,做绿色选民。

NO3、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NO4、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NO5、推展减废运动,做好废弃管理。

NO6、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NO7、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NO8、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NO9、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NO10、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NO11、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NO12、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NO13、保护环境,保存希望。

NO14、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NO15、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NO16、保护蓝天碧水。

NO17、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NO18、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NO19、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NO20、环保不分民族,生态没有国界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NO21、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NO2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NO23、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NO24、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NO25、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

NO26、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

NO27、贯彻环保教育,宣导环保资讯。

NO28、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NO29、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保护。

NO30、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NO31、我是环保一员

NO32、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NO3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NO34、请不要践踏您脚下的青草,因为,它和你一样,是都有这绿化环境的神圣使命。

NO35、全员参与改善,持续环保社区。

NO36、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NO37、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NO38、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NO39、拣回垃圾分类老传统,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

NO40、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NO41、生产绿色产品,节约地球资源。

NO42、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NO43、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NO44、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NO45、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NO46、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NO47、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NO48、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中借来的

NO49、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NO50、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NO51、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NO52、请选用无磷洗衣粉。

NO53、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他。

NO54、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NO55、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

NO56、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NO57、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NO58、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NO59、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篇8: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读书是从求知开始的, 一个人从背起书包上学开始, 就和书结了缘, 祖辈父辈也用饱尝了一辈子没读过书的无奈和遗憾劝告你“多读点书, 准没错”。对, 要读书, 要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书是忠实的向导, 是智慧的钥匙。我们读书, 实际上是吸收前人和当代人的智慧结晶, 这是一笔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继承的宝贵“遗产”。翻开一本本书, 就挽住了历史, 握紧了今天。许许多多的书籍, 曾随历史兴亡盛衰, 遭到时光的冲刷, 然而, 内容却仍新鲜有用, 可以将前人的知识积累、经验教训、学说成果、人心巧思……统统传授给你, 给予你启示和感悟。读书不仅可以开阔人们的眼界, 还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 陶冶人们的性情。“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 他的知识积累不可能渊博厚实, 他的精神世界不可能丰富多彩。

读一本好书, 就是聆听师友教诲, 就是与先哲圣人对话, 以明净的心理与智者低语。在这个过程中, 人生的患得患失仿佛是那么的渺小和单薄, 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灵魂, 他们各自走在不同的道路上, 不懈寻求人生的真理, 执着探寻生命的真谛, 由此, 我们读懂了生活, 也读懂了人的内心, 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 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也相信, 人性的某些特质, 是要通过读书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的。“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前全无一点尘。”这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诗句, 形象地抒写了他在阅读中心灵得到进化的内心体验, 也可以作为读书人的真实写照。读书之乐, 得于目而寓于心, 往往因看书而着迷, 便才有陶潜的“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这里还有个怎样读书的问题。切不可成为只会死啃书本的书呆子, 培根在《论读书》中谈到:“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 有些可以吞咽, 只有少数需要咀嚼, 慢慢品味。所以,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 有些书只需知道其中的梗概, 而对于少数好书, 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这是智者的读书法, 是切实的读书经验。所以说, 读书是一个过程, 是欣赏和接受的过程, 更是思考和感悟的过程。

喜欢读书, 钟爱读书, 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 善于从书中思考问题, 那么, 读书的无穷趣味, 读书的无限惬意, 会让你觉得,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真好!

参考文献

篇9:做读书人,教学生读书

这篇火药味十足的“学习心得”发表在《泰兴教研》上。后来,我深度参与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并参与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编写,也阅读了李希贵校长的诸多专著,如《学生第二》《学生第一》《面向个体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立足于他思想的全局来审视其理念,“‘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到底要教师做什么”这一问题才逐渐在我头脑里清晰起来。

在我看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首先要每一个教师成为读书人,这一点至关重要。唯有读书人能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念正确实施。“先修炼好内功”,这是指导实验的马红芳老师经常叮嘱我们的。她反复强调:不爱读书的教师,怎么会教出爱读书的学生?语文老师不读书,是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的!

我们襟江小学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对于教师的阅读一向十分重视,不仅明确提出一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名著的要求,而且每个学期都要举行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给教师赠书,图书漂流活动也不断进行。这些读书活动丰富了教师们的思想,让大家对教育有了更多思索。

参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开始了另一种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阅读。近一年来,我就精读了《诗经》《论语》和《孟子》,并且把自己的学习所得记录下来。我还和学生一起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我都一一读过。这种与理论无关,却与个人修养关联极深的阅读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的视野从教材出发,走得越来越远。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个读书人。

做一个这样的读书人,有怎样的幸福呢?可以举一个小例子:今年我教三年级,教材中有一个成语:根深本固。这个成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较难理解。不少老师讲解时喜欢让学生查找工具书,再进行一番解释。我却给学生画了两幅“抽象画”:第一幅画的是“木”,木的象形字学生一看就认识,因为它长得就像一棵掉了叶子的树。第二幅画的是“本”。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加的一横代表的是什么吗?”有聪明的学生反应过来:“这是树的根,因为它长在下面。”于是,大家明白了:“本”原来就是指大树的根。我追问学生:“那么,你们知道‘根深本固的意思吗?”不少学生反应过来,说出了自己的解释:“只有根扎得深,树才站得稳。”后来,在教学“体”这个生字时,我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右边的“本”字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想到:就像根对于一棵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样,对于人而言,身体是工作的本钱。

在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我对于不少司空见惯的字的来历越来越感兴趣,不断探索字词,偶有所得总十分兴奋。上例中的“本”在古文中就时有出现,正是因为对它的本义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教学时我才能灵光一闪,引领学生自己发现成语的意思,化难为易。像这样的例子如果注意记录,应有很多。教师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越深,教学时传递给学生的东西也就会更多。

语文教师要“教学生读书”,读海量的书。其实对于这里该用“教”还是“带”,我曾有过犹豫。好像不少人都用“带”字代替了“教”,经过反复思索,我觉得还是用“教”字妥当。

我校有一个指导各科教学的大课题,叫“我们行”教育实验,它倡导的是实践,提倡各科教学都要“以行为中心”,也就是要去做。这与陶行知先生讲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是相通的。陶行知先生谈到“教”与“学”的关系时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据陶先生的理论可以看出:老师不仅需要自己读书,更要自己怎么读书就怎么教学生读;不只是由着学生读,更应该和学生一起读,一面自己读一面教孩子学会读。这应该算作“师生同读”,又可称作“老师教学生读”。

那么,如何“教学生读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做一点阐释。

首先,要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把学生当成和自己平等的阅读者。这几年在课内外阅读指导中,我都努力遵循着这一理念,和学生一道做读者,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学生读书时,我不提出明确的问题,但一定有一个要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把喜欢的理由搞清楚。在课堂上,我经常随意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前一天的阅读所得,大家一起讨论。去年,我带学生读《论语》,也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读起。我要求学生每天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一天讲一条,不只是说出《论语》名句的意思,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我还和学生一起给《论语》“挑刺儿”:找寻其中不合时宜的内容和不赞同的观点,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讨论。在我看来,这样的阅读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那就是教师不是在教学生学知识,而是和学生一起学习。而这里的“学”在陶行知先生那里又与“教”是一体的。

其次,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快乐地读书。我执教《快乐学成语》一课时,安排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故事乐园》的成语故事。备课前,我就问自己:如果我读这些成语故事会怎么读?我发现,这些成语故事我并不全都感兴趣,那么学生会全部感兴趣吗?他们对哪一则会更感兴趣呢?根据“怎么读就怎么教”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哪一个成语感兴趣,原因是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接着,我选择了“买椟还珠”和“郑人买履”两个成语故事,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原因是我发现这两个故事特别“好玩儿”,故事中的人物具有喜感。好玩儿的东西往往是学生所喜爱的,易于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这个时候,我猛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观点:谈欣赏,必须理直气壮地讲趣味。欣赏活动是一种心灵活动,它不是因为外力的强迫而进行的,而是出自欣赏者自愿的内在要求,因此,要引导读者进入这种自愿的心灵活动中去,就必须首先使他们感到有趣味。于是,我就从趣味入手,引导学生对成语故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

珍视学生的阅读趣味,从“好玩儿”“有意思”开始,让他们快乐地读书,这就是我教学生读书的主要方法之一。

随之而来的,写,也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那么教学生阅读,对于其写作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在我看来,教学生读好了书,写的困难便大大降低了!今年我第一次尝试教三年级,如何带领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写作,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小孩子年龄小,以前都以口语的训练为主,能说不能写。经常有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写的时候却习惯性地说:我忘了刚才怎么说的了。如何更加自然地由口语表达过渡到书面语表达呢?

这时候,我想到了书信,书信体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文章来说,口语化的特点更强。写信时,学生就是在对自己的倾诉对象说话,不需要优美词汇的装饰,只需将心里话原原本本地倾吐出来即可。可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书信是陌生的,尤其是书信的格式对于他们而言多少有些复杂。这时候,我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还是读书。

有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亲爱的汉修先生》是我一直所喜爱的。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孤独孩子鲍雷伊的故事。自二年级开始,他开始给作家汉修先生写信,从短短的两句话到长篇大论。鲍雷伊在与作家通信的过程中,不仅生命获得拔节,而且写作能力也节节攀升。有人称这本书是“学生最好的作文书”。于是,从这本以书信为主要载体的儿童读物开始,引导学生用书信倾吐心声,成为我这个学期的重要课程。

开学第一课,我没有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而是和学生一起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我把开头的5封信呈现出来(它们都很短小),一边带学生读,一边让大家猜测后面可能会写些什么,思考小主人公鲍雷伊为什么要给作家写信。就这样边读边聊,学生对于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适时引导学生:当心中有话要倾吐时,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无巧不成书。开学两个星期,我们班一个同学生病住院,他的妈妈在班级QQ群中描述了小家伙在医院孤独无聊的状态。抓住这样的契机,我引导班里学生给他写信。由于贴近生活,这封信学生写得较为轻松,大多数学生能把在学校里的经历讲给病床上的同学听,讲得生动活泼,有真情实感。

近几年,我校一直有教师前往甘肃省军人子弟学校支教。我的一位好朋友这个学期恰好到那里支教,也教三年级。最近,我们相约让两个班的学生用书信交流的方式练笔,让学生在真实的通信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写信之前,我让学生猜测远方的朋友希望知道自己的什么信息,怎么介绍自己更生动,而且带领学生阅读鲍雷伊向汉修先生介绍自己的书信,以便有所启发。在写第一封信《我的自画像》时,我让学生把它作为交朋友的自我介绍。这封信刚刚写成,我可以猜想:当学生接到来自远方的信时,会多么兴奋和有成就感。

不难发现,一本贴近学生的文学作品,能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许多素材。那么,我们当然有责任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发资源,提供学习材料。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必读一些书目,这学期是《窗边的小豆豆》《兔子坡》《亲爱的汉修先生》等。结合这些阅读,我们进行了“建立运用机制,激活学生阅读储备”的课题研究。相信当学生能够自觉有效地阅读时,他们的写作能力必然随之增强。

篇10:读书小报手工

读书让我学会了热爱生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书记录了盲聋人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坚强学习、生活的奇迹。主人公海伦虽然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却在黑暗之中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用爱心拥抱世界,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光明。书中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希望、信心、感动和激励。

读书使我懂得了努力和珍惜。在《童年》中,小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苦难生活和艰难的成长历程,不仅让我感受到他为了寻找新的`生活道路、探索新的生活意义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力量,更让我对今天的辛福生活倍加珍惜。

篇11:三年级读书小报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就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就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就收获人格;

篇12:读书小报内容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的乐趣》。我认为读书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大家也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并发现读书的乐趣。

一本书,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充分体会书中的情节,跟着主人公在另一个世界里高兴、快乐、伤心、愤怒、感动和同情。它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引领我们在书的世界中遨游和飞翔。

读书不需要规定。书与人之间是有缘分的。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100字

我爱读书是我最大的特点。‘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我读书的信念,所以把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读书不要囫囵吞枣,否则就是一事无成,书上的知识会让你百看不厌。这就是我爱读书的原因吧。从古至今有许多名人都是以读书而成名的。记得有一次同学找我玩,‘我在看书呢,要去你自己去要多 读书 ’我说。同学叫我小书迷。

读书与学习的名言

1. 不动笔墨不读书。 ——徐特立

2. 书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3. 书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4.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培根

5. 书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6.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7. 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 ——王永彬

8.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徐洪钧

9.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王永彬

篇13:做一名爱读书的女教师

多读书, 读好书, 确实如此。

小学校园里女教师占绝大多数, 在学校久了, 渐渐发现有这样一些女教师, 她们喜欢书, 买书、读书、码文字, 书是她们经久耐用的时装和化妆品。普通的衣着, 素面朝天, 走在花团锦簇浓妆艳抹的女人中间, 反而格外引人注目。是气质, 是修养, 是浑身流溢的书卷气, 使她们显得与众不同。“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句名言对她们是再合适不过了。

爱读书的女教师, 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她可能貌不惊人, 但她有一种内在的气质:优雅的谈吐超凡脱俗, 清丽的仪态无需修饰, 那是静的凝重, 动的优雅;那是坐的端庄, 行的洒脱;那是天然的质朴与含蓄混合, 像水一样的柔软, 像风一样的迷人, 像花一样的绚丽……

爱读书的女教师, 一旦对书着了迷, 便常常忘记很多的琐事和苦恼。一书在手, 静心安神。上下五千年, 十万八千里, 历史与当代, 永恒与瞬间, 渺小与伟大, 弹指一挥间。莲花瓣瓣飘心香, 书卷页页辗忧愁。读书的女教师, 有着比别人更多的大气和潇洒。如三毛所写:“但觉风过群山, 花飞满天, 内心安宁明静却又饱满。”

爱读书的女教师, 把日子当成书来读, 清风徐徐, 水滴穿石。一天一天, 一年一年读下去。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 无不在书中找到注解。冰心一句响亮的“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睿智地告诉世界, 女教师读书的结果, 就是过滤杂质, 收获喜悦, 然后, 快乐地去做一个真正的女人。

爱读书的女教师, 把遇到的每一个学生也当作书来读, 总是想把他 (她) 读完的。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有时候, 你熟悉了、喜欢了、沉迷了。和孩子们在一起, 找不到自己了。这些孩子们却无论如何也读不完了, 即使离开, 他们还是在你的心里、梦里, 他们的样子, 他们的笑靥, 他们和你在一起的分分秒秒还在继续……

特别是寂静的夜里, 伴着一杯清茶, 放一首悠扬的曲子, 在丝丝缭绕的茶香里, 在缓缓流淌的歌声里, 翻阅着孩子们的一篇篇习作, 体会着他们的快乐和苦恼, 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惬意, 如同走进故事的海洋, 欣赏着一朵朵跳跃的浪花, 倾听着一声声海的心跳。

有的学生, 教时想读, 却读不懂, 猜不透, 以后明白了, 理解了, 人却已经千里万里;有的学生, 当时以为读懂了, 后来, 才发现错了, 错过了就错过了;有的学生勉强去读了, 若干年后, 回味, 却在内心一再珍惜。

有一首歌唱道:“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读你的感觉像三月……”什么时候读什么样的学生, 什么时候也读不完的学生, 什么时候读不同的学生, 什么时候读同样的学生……手里捧着书一页页翻动, 心里的故事一次次新鲜温习。面对这样那样的学生, 是该怎样地一读再读, 怎样地别离与温习?读不完的葱茏书卷, 读不完的匆匆岁月, 读不完的师生情谊……

爱读书的女教师, 心有梦想, 即使平凡如叶, 仍能创造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园。把自己引向有花鸟树木、有蓝天白云、有繁星明月的地方, 那永不失去的梦想更是她们生活中的一首诗、一幅画、一段遐想、一片心境、一点安慰、一些希望。

对于爱阅读的女教师来说, 读书是一种享受。书是我们最好的伙伴, 在寒冷的冬天送来温暖, 在炎热的夏季泼洒凉爽;在你痛苦的日子递上安慰, 在你快乐的时候播放笑声。从书中, 你看遍悲欢离合, 享尽侠骨柔情。书, 让我们充实, 阅读, 让我们睿智;书, 让我们谦和, 阅读, 让我们博大;书, 让我们思接千里、视通万里, 阅读, 总是漫步于我们的心间, 让我们永不孤独。

女教师不但要爱读书, 还要善读书。读书妙诀有千条万条, 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通”字。茅盾的“穷本溯源”, 是为求通;华罗庚的“厚书薄读”, 是为求通;钱钟书的“取长补短”, 是为求通;秦牧的“牛嚼鲸吞”, 是为求通;冯友兰的“知音解味”, 是为求通。把握了“通”的原则, 我们在读书中就能做到学贯中西、识透古今。

爱读书的女教师, 一般也喜欢写博客和日记。文字是她真实心灵的坦白, 是每日里最愿完成的功课。文字里盛满她的心情, 是心灵憩息的小阁楼。所有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都能在这里得到合理又合情的宣泄, 最终使她归于平静、坦然。当有所意会和感悟, 她就随意写来, 发送出去, 偶尔发表, 得到一份额外的欣喜, 独自露出满足的微笑。

一个女教师, 在读过足够的好书之后, 她会变得很优秀, 因为书给了她底气, 熏陶了她至真、至美、至纯的情感, 使她变得温文娴雅, 善解人意, 充满书卷气息。

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 《红楼梦》里说:“才华馥比仙, 气质美如兰。”读书的女教师最美丽, 话虽这样说, 可是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揽镜自照再三, 依然看不出有多少“腹有诗书”的痕迹, 而岁月的痕迹倒是一天比一天的明显。看来, 革命尚未成功, 还得继续朝着“气自华”的方向努力。

于是, 每一个闲暇的早晨, 温暖的阳光从东边的窗口照射进来, 便拿一本闲书, 泡一杯绿茶, 到阳台, 阅读。

推荐书目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改变, 从阅读开始》, 朱永新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篇14:多读书,做阳光老人

我有些藏书,买时准备退休后阅读。退休时又买了一些书,准备多读一点。可我角色转换后,受外界的影响,忘了“书”这个好老师,常常是4个老头围一桌,斗地主、炒地皮。赢了,说是运气好,输了,说你牌技臭,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吵吵嚷嚷,不欢而散,伤了和气。晨光初照,老友三五成群聊得有声有色,我做了35年的老政工,第一次觉得脑子空空,思想落伍,尝到了不读书不看报的苦涩。忏悔之余,我又捧起书本。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读书也是如此,读我喜欢读的书。感兴趣的事,不惜一切,一拼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像我们老人,要读的书很多,面面俱到,好大喜功,什么都读,结果是书归书,我归我,没有体会,没有收获,没有书情,岂能坚持“多读书”呢?多读一点历史,多记一点党史,情更深,意更浓,读书有了源动力。

学会自觉“充电”。我们退休了不能成为一本“闲书”,与书为友,获得知识,补充营养,气量大度,胸怀宽阔,不为名缰利锁所动。只有不断“充电”,根治不必要的心病,才能思想年轻,活力永存,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我到单位去,有人对我说:你“生不逢时”,当干部时,拿的是死工资,没有外快,没有油水,要是现在还在这个岗位上,一年的收入,胜过你过去的几十年。我说:“童年时祖国解放,青年时應征入伍入党,全是党培养,养老金虽没有公务员高,但也有几千元,怎么能说生不逢时呢?”

读书健脑,健康长寿。我们老年人成名的思想已远去,但读书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欲望。那就是有个好心情,有个好身体,健健康康多活几年,这也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为社会作贡献。每当我们手捧一本好书,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吃透精神,便有“静观万物皆自得”的怡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物我两忘之感觉,更有漫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生命从容。读书,能释去心灵深处对往事的雕琢,抹去一切心底留下的阴影,把世俗的烦恼托于过眼云烟,全身心倾注在芬芳的书香里,知理明志,明辨是非,善知美丑,心情开朗,心灵纯净,才是一名新时代的阳光老人。

(责编:孙展)

篇15:读书小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在每年的4月23日,各国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

闹闹的欢乐节庆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120357370

1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新浪读书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在每年的4月23日,各国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

闹闹的欢乐节庆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

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读书可以增加自身的修养,读书可以使人博学多才,读书可以答疑解惑,读书可以使人更加了解世界,了解人类,了解自己,读书可以引领我们到很多去不了的世界,读书可以作为无聊时的消遣,也可以作为取得文凭的工具.

因为读书有很多好处,(一般而言,当然是指好书),所以很多人都在读书,因为大家都在读书,所以我们也要读书.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有好处,某个人为什么要读书?每个人读书都有不同的理由,每个人读的书也不同.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读书时间呈现整体性下滑,为了鼓励人们多读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自1995年起,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也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希望藉着这个重要的日子,向大众,尤其是年青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以及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

为何会把世界阅读日定在4月23日?

上一篇:记叙文初中作文1500字下一篇:原煤车间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