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汉故事有感

2024-04-11

读东汉故事有感(通用14篇)

篇1:读东汉故事有感

读《东汉故事》有感

《东汉故事》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对于我们小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在这部书里林汉达先生用丝线串珠的方法,把发生在东汉时期的人物、事件连接起来,大故事套着小故事,读起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在这部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班固和班超兄弟二人,班固自幼聪慧,博览群书,他的偶像是写《史记》的司马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编写了《汉书》,书中记载了当时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为今天研究汉代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的兄弟班超,不甘于闷在屋里写文章,投笔从戎,远征匈奴、西域,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想到:成大事者一定要勤学好问,饱读诗书,心中要装着百姓和国家,胸怀宽广,最重要的还要有坚定的毅力,有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选择逃避,总想借助别人的完成或者干脆不干。我想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会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战胜困难,勇敢前行。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面对成长,面对人生。让我们多读好书,一起快乐成长吧!

篇2:读东汉故事有感

各地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起义军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他们认为刘玄懦弱,容易左右,因而于公元23年在宛城南面的洧水拥立刘玄为皇帝。刘玄是春陵侯刘仁的曾孙,在平林军中,号称更始将军。刘玄当皇帝后,改元为更始元年,并封了一大批官,封刘演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南阳一带的起义军严重威胁着王莽,王莽很快集结了43万人马,号称百万,命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讨伐起义军。公元6月,王莽军队首先与刘秀相遇,刘秀的将领见敌多势盛,不敢作战,都跑回昆阳(今河南叶县)城中。他们怀念家人,都想各自回本土自保。刘秀向将领们分析了当前形势,口吻严厉:“我们的粮草不多,敌强我弱。若我们齐心协力抗击敌人,还有战胜的希望;若我们人心涣散,必然被消灭。我们现在要把宛城攻下,这样我们才会得到后方的援助。现在怎么离心背德,只想看守自己的妻子和财物呢?”将领们受不了这些话,纷纷怒喝道:“刘将军怎么竟敢如此讲话!”恰好这时传来消息——王邑、王寻的大军已到城北,队列绵延几百里。将领们虽平常不看重刘秀,但如今事情紧急,又想不出办法,只好勉强说:“还是再请刘将军拿主意吧!”刘秀就向大家讲了他的主张和具体要求,结果将领们一致同意。

当时王莽军队十余万人围困昆阳,昆阳城中只有八千人,刘秀要王凤、王常守城,自己和李轶等13人骑马乘夜闯出城南门,召集在外的军队。刘秀到郾县、定陵一带,集合那里的全部军队救援昆阳。将领们舍不得财物,要求留一部分兵力看守。刘秀说:“现在要是打败敌人,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财物,甚至可以夺得天下,要是被敌人打败了,脑袋都保不住,要财物还有什么用?”于是刘秀把全部军队都带到了昆阳。刘秀亲率步兵、骑兵千余人当先锋。这时,昆阳城被围得铁桶一般。刘秀到离敌军四五里外停下来,敌军数千人迎战。刘秀率军冲杀一阵,杀敌十来人,首战小胜,士气稍振。将领们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见了小敌就害怕,如今见了大敌却如此勇敢,真是奇怪。有你在,我们一定会打败敌方。”刘秀继续前进,杀敌近千人,敌军败退,刘军士气大振。刘秀紧接着率领3000敢死队,从城西直冲敌军的中军地带。王邑、王寻十分轻敌,下令军队各守营地,不得移动,只率领1万余人迎敌,结果大败,落荒而逃。

篇3:读东汉故事有感

这本书写的是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自1949年建店至今63年中所发生的人和事。故事不多 (全书116个故事) , 但却似“一滴水见太阳”, 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到第一百货商店在全国商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以及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的“第一”两个字, 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建国后第一家开市的国营零售商店, 更重要的是她开市后, 创造出许多第一, 在全国商业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中站在领先的地位, 黙黙地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 人民政府接收过来的是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 物资商品奇缺, 投机倒把横行, 很多工厂停工、商店关门, 一些投机商人兴风作浪, 刮起阵阵狂风, 市场完全处在资本主义势力控制之中。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刚满20天, 一个国营零售商店——上海市日用品公司门市部 (即后来第一百货商店) 破土而出。

第一家国营零售商业, 前无样板, 旁无道伴, 面对资本主义势力, 如何创出自己的天地, 迎接挑战, 维护人民利益, 壮大自身力量?主要是他们按照中央政策、方针, 确立了一条经营宗旨:为人民服务。它成为每一员工的行动指针, 成为商店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由此商店所表现出来的经营风格、商业行为、工作作风、服务精神, 都是独树一帜, 与众不同。最突出的就是平等待客, 货真价实, 买卖公平。商店陈列商品都是明码标价, 有货有价, 实标实卖, 没有上级通知不变价。这让消费者感到新鲜, 对国营商店就另眼相看。

商店开业不久碰到两件事情:一件是1949年10月下旬, 全国各地相继解放, 工商企业逐步复业, 人民生活恢复正常, 市场需求增长, 各地游资大量进入上海, 冲击上海市场;另外, 已经退居台湾的国民党, 对国内沿海港口加强封锁, 迫使海上运输中断, 出口商品压库, 进口商品断货, 外汇告急, 原料短缺;一些投机商人乘机倒腾, 他们从抬高“两白一黑” (两白指粮、棉, 一黑指煤炭) 价格开始, 掀起了一场物价大涨风。新建的日用品公司被要求投入了为平息这场风浪之战斗 (称为“两白一黑”之战) , 根据上级指示的部署, 门市部主要是配合花纱布公司做好棉布的供应, 把市场稳定下来。按照统一行动计划事先集中资源, 对外保密。到了指定的时间, 把库存中棉布以比市场低15-20%的价格, 连同呢绒一起, 全部投放上市供应, 一下子把消费者紧张心理消除了。一些私营商店见此情况顿感存货不卖会吃亏, 也跟着国营“门市部”出仓投放上柜, 不敢再任意提价。这一场风波就此平息了。

第二件事, 1950年春节前几天, 2月6日夜晚, 杨树浦发电厂遭国民党飞机轰炸 (即“2·6”轰炸) , 市区断电, 一片漆黑, 居民紧急求购洋烛照明。一些私营商店抬价供应, 4000元 (旧币) 一封 (10支) 洋烛抬高到7000元。就在这个时候本已打烊的国营日用品公司全体干部、员工, 齐心一致, 加班上岗, 拉开店门, 设立专柜, 集中供应照明用品, 不提价, 不限量。洋烛仍卖4000元一封。有位顾客感到惊奇, 就问“今天来买的人都是求货心切, 提点价不会有意见, 你们不想多赚点钱吗?”营业员回答“我们是国营商店, 岂能昧着良心赚黑钱。”顾客明白了, 国营商店是为保障供给而开, 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这两件事不仅对新生的国营商店来说经受住了考验, 同时对顾客来说也是实际体会到国营商店为民办事为民谋利益, 保障人民生活。有人就把她称作是“我们自己的商店”、是“特价的标准钟”。买东西到“七重天”。第一家国营商店成了众望所归, 人心所向。开业一个月, 营业额竟占了南京路上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营业额总和的60%。“初出茅庐”就争得了“三个第一”:顾客流量全市第一;服务质量全市最好;营业额全市最高。

第一百货商店为人民服务, 不是体现在一时一事, 而是贯穿着事事处处。本书撰写的116则故事, 鲜为人知, 虽然发生的时间离现在已有几年、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 但读来仍很新鲜。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 我国经济进入“三年困难期”, 商品供应全面紧张, 粮、棉、油、煤凭票定量基本保障, 日用百货商品有部分品种虽然也凭票证, 但像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百人一票 (买1件) , 大多数消费者有钱也买不到。当时“上海一百”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方面是广大消费者就地买不到所需的商品, 集中奔向“一百”, 要求第一百货有更多的商品供应;另一方面, 上海一百是全国第一大店, 是向外展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情况的窗口, 商店橱窗出样必须丰富多彩, 货架、柜台陈列必须饱满, 不允许“开天窗”。这两方面压力集中在一起, 焦点就是要有更多的商品。他们知道, 有货就能保障供给;有货就能使货架不开天窗。找寻货源, 增加供应成为“为人民服务”最主要最实际的行动。出现了《大江南北找货忙》, 开展以旧换新, 挖掘铝锅原料, 增产铝锅;甚至连柴爿店也不放过, 从柴爿堆里找出可用作家具的木材, 增产民用家具。人人动脑筋, 个个找货源, 使很多商品“变无货为有货”, 货架、柜橱永不开天窗, 顾客在别地方买不到的商品这里可以买到。

80年代初, 我国开始引进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 最初消费者不敢问津, 仅过几年就成了居民普遍追求的最吃香的商品, 排队争购。尽管采取发券、凭证预售等办法, 却始终阻挡不住汹涌竞购的浪潮。尤其是彩电, 当时第一百货货架上陈列的彩电琳琅满目, 但这些彩电早已是“物有其主”, 专业公司已发出票子, 有票才可购买, “有钱无票莫开尊口”, 每天不知有多少人, 站在彩电柜前, 望机兴叹。有的青年男女天赐良缘, 已到“择吉行礼”, 万事齐备, 独缺一只彩电;有人分到新房, 因为没有彩电, 推迟乔迁。彩电!彩电!面对消费者对彩电的“渴望”, 第一百货经理心头同样焦急:想什么办法, 能采购到更多彩电, 让消费者高兴?

改革开放了, 他们就试探着同工厂联系, 实行厂店挂钩, 直接向工厂收购增产的彩电。他们把上海生产彩电的四家工厂都邀请来店, 双方座谈。谁知“一店”把厂店挂钩的设想一提出, 四家厂齐声赞同, 并表示立即行动, 每厂都从计划外增产的彩电中挤出50台, 供应“一店”。这样“一店”不仅一次就拿到200台彩电, 而且以后能够经常供应。这样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流通体制由此被打开了缺口, 鼓励了“一百”放开手脚, 闯关夺寨, 敢闯“禁区”,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开始不受计划经济限制, 扩大自行采购, 市内不足跑市外, 国营工厂不生产的就找合资企业……毛线, 供应紧张, 沪产名牌分配不足, 厂店挂钩挂不上, 就往市外跑, 找外地生产“吃不饱”的毛纺厂, 按照沪产毛线质量标准, 定牌监制, 独家经营;同外地名品厂建购销关系, 采购到上万台名牌冰箱, 有青岛海尔、广州万宝等等, 借了上海展览馆举办万台冰箱展销会, 不限对象, 不发票证, 公开销售, 轰动了全市;挖掘场地潜力, 腾出非营业场地, 建立五楼商场, 成立博览厅, 与香港贸发局合作, 举办了一个以“你好, 香港”为题的香港 (商品) 博览 (展销) 会, 展出的商品多数在上海是第一次看到, 令消费者大开眼界, 销售之旺情况之盛令沪、港双方都感意外。

这些举措都反映了第一百货敢作敢闯, 敢为人先, 但这并不说明“一帆风顺”不担风险, 不遇阻力。成都个体户杨义安, 以其创制生产的尼龙花边蚊帐, 用料新、造型美、款式多、质量优, 畅销海内外, 发了财, 人称杨百万, 在成都开了两爿“杨百万蚊帐商店”, 人气很旺。上海一百闻讯, 就找他商谈, 愿同他合作, 在一百设专柜, 销售杨百万帐子, 双方一谈就成功。专柜成立, 商品一出样, 引来顾客涌动, 消费者尽赞“帐子新颖艳丽, 让人喜爱”。这本是好事, 谁知却招来很多人的非议:“市百一店不顾政策, 堂堂国营大店却与个体户合作, 不怕失身份”, “国营大店个体户合作是见利忘义”。有人反映到商业一局, 也有人反映到市政府财贸办, 最后甚至捅到北京, 中央领导机关还来电询问:“上海‘一百’同个体户合作销售蚊帐这件事有没有?”回答“有”, 并且汇报了销售盛况和消费者的称道, 最后中央领导机关的意见是“既然已经搞了, 就一定要把它搞好, 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新事物”。至此, 这个关闯过去了, “一店”职工心头上的石头落地了。像这样的波折不止一次, 如建立妇女用品廊, 经营“比基尼”引起的争论、“涂口红的风波”等, 说明每搞一项改革, 哪怕是个小的改革、创新, 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一百货为什么心无顾虑敢闯敢干?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举动出发点都是为人民服务。

偌大的一家商店, 每天有数以十万计顾客进出, 要做数以百万、千万计生意, 商店与顾客之间不发生一点矛盾这是不可能的, 这需要商店多听取消费者意见, 以利改进商店工作。商店就成立了一个“热心顾客信箱”, 把经常关心、爱护、支持市百一店的一些老顾客组织起来, 定期开会, 听取他们对商店的意见, 并要求他们经常对商店监督、来信来访, 商店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接待。

为了解决顾客与各楼面商场发生的矛盾, 楼面不能解决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 商店专门设立一个“总经理服务台”, 挑选几位精明能干的业务干部、劳动模范, 轮流上服务台值日, 按照总经理授权, 当一天“总经理”, 处理消费者来访的各种问题。根据商店党委提出的两个文明一起抓, 商店要实现“三个一流” (一流商店、一流环境、一流服务) 的要求, 1991年春, 上海一百又出了一项创举:请农民来做客。商店派了车子到南汇县把部分干部、先进生产者和一部分从未进过城的老农民都请了来, 请他们吃了一顿饭、陪同他们参观商场、购买商品, 这又是一件新鲜事。一些农民乘过自动扶梯, 买了大包小包商品, 高兴劲自不必说, 回到家里逢人就夸市百一店, 《解放日报》、《文汇报》都以显著地位作了报道, 引来各地农民都到这第一大店购物游乐。

1994年为迎接建店45周年, 商店党委从“为民、便民、利民”出发, 要求全体职工人人动脑筋出主意, 献计献策, 把服务水平推上新台阶。全店职工集思广益, 提出了以“让顾客满意为中心”, 对顾客购货实行全过程服务 (即“售前创放心, 售中送方便, 售后保安全”, 商店各商场各柜组提出来便民措施、为民服务项目超过百项, 最后确定其中一百项列入商店公开向顾客承诺的实施项目, 称为“一百满意工程”, 其中许多项目是第一次提出的。改革开放后国内生产发展, 国外产品的引进, 上市的商品升级换代, 现代产品要求现代服务, 单靠营业员“脸上笑眯眯, 说话很和气”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要求熟悉现代商品知识, 使用、维修、保养技术。所谓“全责服务”, 营业员对出售商品不仅管卖, 还要管修、管使用。“一百满意工程”很多新的项目就是体现在这方面。它的实施使人赞叹, 也令顾客分外满意。

“一百满意工程”的实施, 对顾客的服务可以说面面俱到。但绝不能说商店与顾客之间不发生矛盾, 没有争议。不是的, 争议还有, 矛盾还时有发生。争议多的是对待退、调货的处理和谁更应该承担责任。原来双方都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互不退让, 矛盾不能化解。商店职工在制订和实施“一百满意工程”中感到前提是为了“让顾客满意”, 商店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于是对处理顾客的退、调货确定了“三项原则”, 即可退可不退的以退货为主;可调可不调的以调换为主;顾客利益与商店利益有矛盾以照顾顾客利益为主。为确保“一百满意工程”如实执行, 商店拿出“三个10万元”成立三项基金:商品质量检测基金;退、调货基金;理赔货基金。至此营业员思想更解放, 一切从为人民服务出发, 处处从人民利益着想。商店服务越周到, 越能招徕更多的顾客的回报。从改革开放后商业零售额列入国家统计范围起到1993年, 上海一百销售额连续14年列为全国第一。

篇4:读刘胡兰的故事有感

1946年秋,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将大批干部转移上山。當时,刘胡兰也接到了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1947年1月12日,匪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自己坦然躺到了铡刀下。刘胡兰烈士牺牲时,还不到15周岁。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这个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流传开来。随后,毛泽东主席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完刘胡兰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刘胡兰穿着破旧的衣裳,双手叉腰,怒视着敌人,眉梢眼角间透着坚定与刚强。

轻轻合上书,我迟疑了。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是什么力量使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保卫自己的战友?是信念,是她对党的一片耿耿忠心啊!

如今,我们的祖国正走向繁荣昌盛,我们无忧无虑地活在当下,没有了战争,大家都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可是,我们不能忘了所有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来这么幸福的生活呀!

我们在党的关怀下健康成长,是党把我们从一粒粒幼小的种子培育成高大的树木,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大家应该学习刘胡兰同志这种不屈的斗争精神,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幸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英勇奋斗,无私奉献。虽然我们没有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也不需要我们去流血牺牲,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不懈的努力,刻苦学习,从点滴做起,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我们的贡献。

篇5:上下五千年东汉故事

汉武帝刚刚去世,对他的评价和争论就开始了。誉之者众多,毁之者也众多。班固在《汉书·武帝纪》最后的评论中间,对汉武帝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评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雄才大略”。我们一直用到今天,都认定班固这个评价很准确。liuxue86.com但是班固在论述的时候,只讲汉武帝的文治,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而不提的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批评。

到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司马光讲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评价,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司马光的评价几乎全部是负面的。基本上否定了汉武帝在内外政策上的许多方面。

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先生也有两句非常有名评价,他说汉武帝“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所以汉武帝这一生走完以后,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成为一个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

当我们今天用文治武功去衡量汉武帝时,首先在武功方面,王立群先生认为汉武帝武功方面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汉武帝作为一代君主,他有干大事的魄力。一个帝王,每一代帝王上台以后,都有一些要做的事情,作为汉武帝来说,他所做的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他拓展中国的版图。

篇6:读雷锋故事有感

昆山市石浦中心校 三(1)班朱茵茵

今年4有18日,我读了一本《雷锋的故事》。雷锋那平凡而短暂的一生,却闪耀着他那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

当我读到雷锋同志所说的“生活离不开钱,但不能为钱而生活,要用人民给自己的钱来为人民服务”时,使我联想到了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的在我校涌现出的雷锋般的故事。

2003年2月,在向陕西省清涧县的捐款活动中,我校的谢永春校长带头捐款200元。捐款活动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进行着。接着党员干部、团员青年、老师和学生也纷纷捐款,150元、100元、50元、30元、10元„„师生们全员参与,捐款总额约为6200元。这次活动激发了师生们扶贫济困、友爱奉献的精神,让师生们共同接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我被师生们这一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我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向我校的师生们学习,做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对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慷慨解囊,尽我的绵薄之力,那怕是我的压岁钱,也要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简评:《读雷锋故事片有感》一文是三年级学生的一篇课外习作。小作者通过读雷锋故事,听语文老师讲学校里涌现出来的雷锋般的故事,结合自己的思想谈了深深的感受,表达了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篇7:读《雷锋故事》有感

今天我读了《雷锋故事》这本书。其中有个故事令我非常感动:一次,在火车站,雷锋遇见一个老太太,不停的哭,雷锋上前一问,原来老太太出门探亲,刚到这里,钱给弄丢了,雷锋什么也没有说,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给了这位老太太,匆匆走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年前的那件事:一次,在汽车站上,一个孕妇刚上汽车,发现钱不见了,有一个小伙子把身上仅有的两块钱给了那个孕妇,自己下车走路去了。看了这两个故事,我的心暖了许久。

雷锋叔叔虽然只度过了23个春秋,但他为人民做出了无限的奉献。有人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说得一点都没错,雷锋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在一次次的“彭宇案”中,人们的爱心、同情心已经渐渐淡化,最终导致“小悦悦”的悲剧。乐于助人,并不需要轰轰烈烈,打一个电话,扶起一个跌倒的老太太,或者送去医院等等,都是举手之劳,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月9日上午,锡山东港镇居民朱建鹏在锡北镇东湖塘农贸市场买菜时,突然听到“抓贼”的喊声,只见一名男子从买菜人群中窜出正往菜场门口逃跑。朱建鹏立即向该男子逃窜的方向追去。跑出百米后,奋力将其制服并拨打110报警。这件事与之前的“彭宇案”相比,让人倍感温暖。

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但做一辈子好事却是很难。做好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坚持做,贵在坚持。雷锋叔叔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就像雷锋叔叔那样,做一辈子好事,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民。

篇8:读东汉故事有感

2010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鹏凯《心力管理》一书,引起管理学和企业文化学界很大的反响,“心力管理”被推崇为一种成功的管理范式,广为传播。我写了一篇短文《管理有限,心力无边》,认为“心力管理”,本质上就是遵循管理的内在规律,以人为本,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度量,用心去经营,用心去管理;并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土壤中吐出的新芽,是人本管理的深化和文化管理的创新。

不久前,刘总又给我寄来他的新作《心力管理故事》,打开这本厚厚的故事集,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160多个小故事,像160多颗珍珠,串联起“心力管理”的思想结晶,展示出一名优秀企业家非凡的睿智、爱心、气度与完美的管理艺术。

读完这本故事集,油然生成这样一种想法:刘总通过每个小故事,向我们传递的都是这样一种管理逻辑:用他的“心力”,即爱心、良心、诚心、感恩之心和智慧之心所形成力量,感化、教化、引导、激励员工,促使员工做对、做实、做精每一件事,将心比心,用己之“心力”,启动他人之“心力”,用个人之“心力”,启动团队之“心力”,用充满正面力量的星星之火,点燃推进企业发展的一团火。刘总就像一位学校校长,教育启发每一名学生的心智,帮助每一名学生成长,进而把他的企业办好。故事集深深启迪我们:好企业家应该是一位好校长;像当好校长一样管理企业,努力开启员工的心智,提升员工的素养,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进而创造出卓越的团队绩效。

先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好企业应该是一所好学校》的文章。我认为,企业与学校在性质上本无关联。但学校是育人的,企业是用人的,二者实际上又密切相关。

传统管理把人看成一种资源,遵循同其它资源一样的供求规律,从市场上获得,企业需要什么能力的人,就去市场上招聘具有什么能力的人,企业只是人的使用者,待人同其它资源并无多大差别。现代管理把人视为一种特殊的可增值的资源,这种资源尽管也从市场上获得,但招聘进企业以后,不是简单地使用,而是重视培养,使其增值,使其素质能力得以提高,在使用中变成对企业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格的普遍提高,人性的逐渐觉醒,以及伴随着科技进步,脑力劳动在企业中越来越占主体地位,传统管理的用人理念受到挑战,简单地强制性地去榨取和挖掘人的智慧、才能,终会枯竭并且容易遭到抵制或反抗,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效率。

坚持现代管理,把企业作为一所学校,使每一个人来到这所学校都能接受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培育,修炼品德,净化心灵,锻炼意志,学到从事各种工作的技能和为人处事的技巧。有日本企业家主张“只有培养出优秀的员工,才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因此坚持“经营含教育”、“造物先造人”,这些理念和经验是值得重视的。

办好企业这所学校,关键在校长,校长有多好,企业就会办得有多好,就像蔡元培之于北大,梅贻琦之于清华,张伯苓之于南开,竺可桢之于浙大。在企业这所学校里,校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员工遵循和模仿的对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管理与文化,有什么样的管理与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员工,有什么样的员工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这是一个紧密的逻辑链条。

也是巧合,我在黑松林官网上看到一篇新闻报道,说刘总撰写的《重视企业的“育人”功能》一文获得全国石化新闻奖。显然,刘总早已深刻认识到企业的学校功能和自己的“校长”责任。我认为,刘总是一位合格的企业校长。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是一个不大的企业,工人不足百人,从学校角度看,充其量是个“大班”,但却是中国胶粘剂行业知名的企业,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参与9项国家标准制定,先后获得“江苏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刘总用心去当黑松林这所学校的校长,他所创造的“心力管理”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在黑松林这所学校里,刘总视员工为兄弟姊妹,真心相待,视员工为学生,耐心教导。刘总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人,一个心地善良、有情有义的人,一个智慧幽默、善教于人的人,他把自身的好品质与好作风,通过对一件件小事的艺术化处理,传导给员工,使他们不仅发扬了优点,改正了错误,而且提高了素质,完善了人格。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刘总深谙这个道理,把管理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按照清华大学张德教授的说法,“黑松林活脱脱就是一个管理艺术的盆景”。黑松林不大,故事集中的故事几乎涉及到每一个人,甚至一个人涉及到多次,每一个故事都阐明一个道理,淬炼一种艺术;故事集就像案例教材一样,因材施教,使每一个人都从中受益。

故事集中的故事,几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大的企业大事,甚至可说都是工作生活中细枝末节,刘总高就高在他能从中发现改进管理、教化员工的机会,找到艺术化处理问题的巧妙方式与方法。他善于关心人,竟然出台男员工休产假的温馨新规;善于创新激励方法,经常雪中送碳,给员工带来意外惊喜;善用一句话、一条短信、一支烟、一杯茶、一杯酒、一顿饭,使员工感动常在;善于像家长一样爱护员工,以亲情换亲情,营造温馨的家文化;他善于批评,总让人心悦诚服;更善于把批评与表扬相结合,惩罚与奖励相结合,使人激奋向上;善于“敲山震虎”,用班前会、现场会、销售会、生产联席会、学习会和月度例会等形式,像在课堂里教学一样,出其不意,把问题摆出来,让大家受启发受教育;还善于故意出题或“制造问题”,考察考验员工,让员工从中自找答案、自我教育;善于包容员工的缺点与过错,给员工改过的机会;善于就事论事,现场“教学”,把铁的制度温柔地执行,发带甜味的命令,让人文关怀嵌入员工心田;善于对待特殊员工,用“送药”法和攻心术促其改正缺点;善于循循善诱,启发员工的思想,用爱给下属“咖啡加糖”,使员工永记心头;善用“悟”的方法,给员工留面子,启发员工的自觉性;他善于抓住细节不放,举一反三,达到教育员工的目的;他善于身教,给员工做出榜样;善用激将法,激发员工的智慧;善于发现人的优点,挖掘员工心灵中潜在的黄金,点亮员工心中的灯塔,使其熠熠发光,照亮自己;他善于授人以渔,让员工学会“自然飞翔”;善于从细节入手,小题大做,润物无声,让员工自我感知与觉醒,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提高员工的修养;善于在员工生活土壤上播种爱的种子,收获员工的忠诚与奉献之果……

爱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一个伟大的校长最让人敬佩的就是一种大爱。刘总心力管理的原点就是大爱,他把这种爱在经营管理中,在对待员工、对待客户、对待社会中演绎的非常完美,因此,他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校长”。

当然,校长培养学生不是经济行为,爱是无价的。在企业里,爱也是无价的,算不出价值。但无价的东西,通过给人以信任、感恩、感动、激励,可以物化作安全,物化作质量,物化作品质,物化作市场,物化作各种有价值的东西,正像刘总所说:“心在哪里,效益就在哪里”,此心,正是爱心。

刘总常引用欧阳修的名言:“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用爱心经营,用爱心管理,我坚信定能成就伟业。企业有大有小,世界数千万、乃至上亿家企业,99%均为中小型企业,推行心力管理的黑松林不一定能做成世界级大企业,但一定能做成一个有品质有特色并令人尊敬的企业。刘总有两个愿望:一是在中国胶粘剂的绿洲有一片黑松林,做成百年老店;二是用己之心力,启动更多人的心力,促使人人向善,企业发展健康,员工幸福快乐,国家文明富强。我想,只要有足够的“心力”和合力,这些愿望定能实现。

刘鹏凯创造的心力管理以及带给我们的若干精彩的小故事,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及他的企业给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越就业、产品、税收等物质层面,其在培养人和增进社会道德、改进社会风气方面的价值,不可低估。

篇9:读东汉故事有感

在没读《精油的故事》这本书之前,精油对于我亦或是很多人来说,印象中只是一个个相同规格的小瓶,只是里面的气味和瓶外的标签各自不同而已。而即使作为一名消费者,很多相关的故事也都是从销售人员嘴里听说的,根本无法追溯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故事,究竟是真实的还说杜撰的。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精油爱好者开启一扇尘封的大门,去与生长孕育芳香植物的土地连接,去探寻芳香植物循势而长的生机灵动之美,去关注生存在精油产业链上的个体命运的悲喜。

它不是一本游记,不是一本旅行攻略,也不是一本芳香指导的图书;它是作者的一种经历,但又不仅仅是经历。它呈现的是,那些被握在手心的精油小瓶背后的故事。精油只是锁在蓝绿色玻璃瓶中的10毫升液体,只是柜台上印着不同植物名字的商品标签,只是宣传彩页上如神似画、不知真假的传说。而读了这本书,跟随着这位芳疗师飞跃全球,保加利亚卡赞勒克(玫瑰),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埃及亚历山大(茉莉),马达加斯加诺西贝(依兰依兰),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茶树、尤加利)……5个国家、6款精油,深入旅行社无法到达的山间田野,程揭秘芳香种植农场。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精油除了商品之外的植物生命的光彩,看到精油除去售卖交易之外的种植栽培的用心,看到那些寄托在芳香产业上幸福与不幸的个体,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时间和一群不一样的人及人生。感受着呈现在一瓶瓶精油背后,蕴涵的天地、人文以及种植者在祖辈耕种过土地上而演绎出的故事。书中随不同种植地而出产的特色精油植株附有精油配方和作者的增减小方,来帮助我们更真切的体味植物带给我们的生命感受以及使用方法。

篇10:读《故事思维》有感

姚棋仁

秋天,天渐渐地变凉了

我很舒服,可以睡到自然醒,起床第一件事就想到要把该做的事情先做好,闭着眼睛从书柜子上随手抽了一本书,哎哟......,居然是《故事思维》。

这本书我太喜欢了,是美国作者安妮特·西蒙斯的著作,今天是第二次看了,之前在人生遇到瓶颈的时候,我认真读过一次,学到很多东西,突破了瓶颈。

过去我是一个很木讷的人,感觉自己是个书呆子,看了这本书改变我许多,我也有点会讲点故事了,虽然我的故事还讲的不好,不过算比以前好很多。

故事思维,是讲训练思维的,讲故事的关键在于,能够激励,说服,最终达到积极合作,学会故事思维,可以轻松影响他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技能。

像写文章写的好的,比如咪蒙写的文章,很多都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写的,讲故事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打造自己的影响力。

会讲故事,人生会轻松很多,写文章也是这个效果,写故事型的文章更容易建立信任,我把这本书的思维结合营销思维来用,收获太大了。

我读这本书,学会很多,但记住的并不多,印象最深的是6个故事。

作者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讲6个故事

第一个,我是谁的故事

我是姚棋仁,我准备一个终身保持每天读一本书的习惯。

第二个,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

因为我要提升自己,不进则退,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我在这里的原因。

第三个,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你们也想学习,但是你们没有时间,或者不会安排时间,所以你们缺少牵线的人,而我想做这件事帮助你。

第四个,愿景的故事

打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的平台。

第五个,授人以鱼的故事

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帮助到别人,也能帮助到自己,你参与之后也帮助到别人。

第六个,行动价值的故事

很多事只有去做了,行动了就会产生结果,不做永远是零,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最怕的是永远不敢开始。

这里简单的分享一下,其实每个故事,都可以独立写一篇文章来讲,很多自媒体人都用这几招来写作。

想要提升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影响力,就要学会讲好这6个故事,你不妨也试着思考这6个故事,对你的人生非常有用,谢谢阅读,分享完毕!

篇11:读《心灵故事》有感

其中,有一篇令我极其感动的故事:那是一个早晨,风雪交加,寒风凛冽。父亲一大早便在锯木头。父亲是一位木匠,他维持的经济的来源,供兄弟两个上学。

我跑出来,父亲弓着腰,两手安在木板上缓缓的向前推,飞散的锯末时不时的落在父亲的棉袄上,胡须上。父亲一下子不小心锯到了手指。血淋淋的手指掉在了地下。父亲没出声,继续锯木头。在家人的劝解下,他才去了医院。医生为父亲包好手指以后,两个孩子让父亲别弄了,可父亲却说为了你们两个的学习,不得不做。老大说他和弟弟的学费已经够了,别再干了。父亲惭愧地说:“供不起你们上大学了。”不经流下眼泪。这个眼泪里包含了对兄弟两个的关心和关爱,这就是所谓的――伟大的父爱。

篇12:读《智慧故事》有感

出自于同心出版社的《最闪光的102个智慧故事》里面有很多的智慧,让我把这本书介绍了你们!

这本书中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1.经略奇谋2.独辟蹊径3.奇思妙想4.能言善辩。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见智慧的小孩,智慧的大人,故事中的情节还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能让你机智地面对一些难题,并解决它。其中的一些故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一个年迈的老奶奶,在家中发现有小偷,便骗小偷保险柜在天花板上,但老奶奶家中根本没有天花板,所以小偷信以为真,摔了个半死。相传在宋朝有个叫范纯佑的男孩,在一户大户人家举办葬礼的时候,故意把陪葬品弄断,并受陪葬品是假的,原来他这是预防盗墓的妙招。像这样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

智慧靠什么?靠地就是勤奋的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换句话来说,智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实践经验;二是大量的书本知识,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能力和本领,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这段话出自于书中,十分的有道理。

篇13:东汉“郎官”考辨

郎官主要由孝廉拜授而来, 但中间尚需经过考试环节才能充任三署郎。阳嘉元年, 《孝廉限年令》中规定:“郡国举孝廉, 限年四十以上, 诸生通章句, 文吏能笺奏, 乃得应选。”[2]261又“ (臧) 洪年十五, 以父功拜童子郎。”李贤注:“汉法, 孝廉试经者拜为郎。”[2]1885《汉官仪》:“三署谓五官署也, 左、右署也, 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国举孝廉以补三署郎, 年五十以上属五官, 其次分在左、右署, 凡有中郎、议郎、侍郎、郎中四等, 无员。”[2]193这里三署郎虽为中郎、议郎、侍郎、郎中四种, 然而在东汉实际上已非如此, 光武省并三署郎通称为郎中, 严耕望在对汉碑碑主除郎情况进行研究后认为, 史书中拜“郎”为拜“郎中”之省称。又议郎一职并不在三署郎中, 它通常与郎官并称, 不由孝廉征拜, 据此则郎中主要由孝廉经考试后拜授。除此之外, 贤良方正敦朴士为郎、征拜为郎、荐举为郎、迁转为郎、才学为郎、以父兄军功为郎等, 也是郎官拜授的主要途径。

一、东汉郎官的身份特征及其范畴

东汉郎官主要由孝廉拜授而来, 但郎官队伍中并不仅仅只是“非文吏即儒生”, 还有一部分武官充列其中。郎官之得名源于其最初宿卫宫中, 近居殿阁廊庑, 故蒙“郎”称[3]329。郎官一词的最初含义是非常明确的, 就是宿卫宫中, 以卫国君。秦官有郎中令, 其具体职责及属官是:“掌宫殿掖门户……属官有大夫、郎、谒者, 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大夫掌论议, 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郎掌守门户, 出充车骑, 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 皆无员, 多至千人。”[4]727虽然郎官原意只是宿卫宫中, 郎中令职责也是掌宫殿掖门户, 但后来郎中令下属发展出来的大夫一职已经使郎官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即郎官不仅负责守卫安全而且掌顾问应对。武帝元光元年, 以孝廉充郎官, 则从制度上改变了郎官为武士所充当的局面, 是以武帝后郎官来源也自然可分为两种类型:尚武与主文。

东汉时期, 以父兄军功拜郎者仍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耿秉, “以父任为郎, 数上言兵事。……建初元年, 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 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 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 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2]717。又, 董卓“桓帝末, 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 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 共击汉阳叛羌, 破之, 拜郎中, 赐缣九千匹”[2]2319。《后汉书·百官》:“本注曰:职属光禄者, 自五官将至羽林右监, 凡七署。自奉车都尉至谒者, 以文属焉。”[2]3578郎官即在七署之中, 为五官、左、右中郎将下属官员, 有中郎、侍郎、郎中。因此, 严耕望先生说东汉郎吏“不以宿卫为要务;其进身多由孝廉与明经, 非文吏即儒生”就不是太过恰当。在郎官这个系统里, 既有通过孝廉与明经选拔的文吏或儒生, 又有传统的武士。又三署郎中既非文官专属, 则据光禄勋 (汉因秦制, 至武帝改郎中令为光禄勋) 掌三署郎选举不预宿卫一事的判断也不准确, 东汉光禄勋实际上仍然职事宿卫, 杜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 外总三署。周密敬慎, 选举称平, 郎有好学者, 辄见诱进, 朝夕满堂”[2]937。

郎官之中, 虽有文、武官吏, 但东汉郎官的文士化特征也非常明显。郎官既然是国家官吏的后备人选, 而且自武帝元光元年在郎官署的官员主要目的是“观大臣之能”, 以出宰州郡, 那么朝廷有事, 百官上言中, 郎官自然也得预于其内, 是以在各种下诏求言或朝政议论的对象中郎官都包括在内。 (章帝建初四年, 诏下) 太常, 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 讲议《五经》同异[2]138。 (和帝永元七年) 夏四月辛亥朔, 日有食之。帝引见公卿问得失, 令将、大夫、御史、谒者、博士、议郎、郎官会廷中, 各言封事[2]180。虽然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 宿卫诸殿门, 出充车骑, 但他们在国家事务的讨论中, 也有顾问应对的职责, 不管是从羽林、期门还是孝廉拜为郎中者, 在顾问应对这一职责上理论上都具有同等的权力, 郎官得预朝政, 并上封事指陈得失的行为就在客观上促进了东汉官员的文士化。

东汉郎官包括议郎在内。议郎在东汉的学术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就议郎是否为郎官却存有不同的认识。《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说:“郎掌守门户, 出充车骑, 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 皆无员, 多至千人。”[4]727从这条材料中可以看出, 议郎与中郎、侍郎、郎中同属郎官, 是没有疑问的。但到了东汉, 议郎和郎官并称的现象却常有发生, 如上所引章帝建初四年、和帝永元七年的诏令, 其中议郎均与郎官并称。据此, 似乎可以断定议郎不属于郎官, 但《后汉书·百官》中的一句话颇耐人寻味: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 宿卫诸殿门, 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在直中[2]3575。这句话否定的只是议郎不在直中, 即不主更直执戟, 宿卫诸殿门, 出充车骑这些具体的职责, 但这句话并没有否定议郎属于郎官, 相反它是在议郎为郎官之一职的前提下来讲议郎不在直中的。因此, 议郎应属于郎官范畴。

议郎与郎官并称的原因是两者的地位与职责不同。《后汉书·舆服》:“议郎、中谒者秩皆比六百石, ……郎中秩皆比三百石。”[2]3676从奉秩上看, 两者的地位已有很大差别。从职责上看, 议郎的主要职责是掌顾问应对, 而且与郎官相比, 议郎可以不更直执戟, 这个职责上的区分使议郎和郎官有着很大的不同。

议郎虽在地位与职责上与郎官有所不同, 然就随侍左右、顾问应对的职能看, 议郎仍然保留了传统郎官居于“廊下”的鲜明特征, 这和郎官主体主要由武士充任到文武并存、职能上由单一宿卫宫殿到宿卫宫殿、顾问应对并存的发展趋势是相符合的。尽管议郎的奉秩和身份与一般郎官相比有较大的不同, 然而其冗散无定职的特点仍然同于郎官的特性。

二、议郎的清要特征

相对于西汉主要以明经拜议郎, 如翟方进“举明经, 迁议郎”[4]2411, 东汉议郎的征拜则名目繁多, 据今可考见的议郎征拜方式主要有举贤良方正敦朴士、故官或高名者公车征拜、荐举、迁转或其他以军功、术数、治绩拜议郎, 等等。从议郎的征拜和任用上, 可以看出, 议郎在当时社会上为清要之职。

首先, 议郎是东汉社会一个特殊的精英群体。议郎主要由举贤良方正敦朴士者拜授, 这就从议郎的人员选取上保证了议郎的精英性。举贤良方正始于西汉, 文、武、昭、宣、成、哀诸帝均有诏书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东汉光武、章、和、安、顺等帝也频下诏书,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如:“ (光武建武七年) 夏四月壬午, 诏曰:‘比阴阳错谬, 日月薄食。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 大赦天下。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遣诣公车, 朕将览试焉。’”[2]52诏举贤良方正之士多在日食、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之后, 帝王为了以塞天责, 而下诏求贤, 以示悔过, 所选之士也待以不次之位, 而东汉所选贤良方正之士多拜议郎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议郎虽属于郎官, 但与一般郎官相比, 不更直执戟, 不职武事, 而是像大夫一样专职应对, 较为清要。议郎的这个职业特点实际上也反过来影响了贤良方正之士的对策行为, 贤良方正之士多为才学之士, 非类同孝廉为郎者, 他们对国家事务非常熟悉, 尤其是对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流弊有深刻的洞见, 因此在对策时, 他们总是能够根据国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论证, 而且多直言极谏, 不避权贵。

相对孝廉郎来说, 文士化的郎官的职业品格在议郎身上有着更鲜明的体现。虽然他们的直言极谏可能会面临权贵的打击, 但这并不会改变士人们在对策过程中不屈己志、抨击时政、匡国理政的激情, 梁太后临朝, 有日食之变, 诏举贤良方正, 荀淑对策, “讥刺贵倖, 为大将军梁冀所忌, 出补郎陵侯相”[2]2049。士人这种敢于直言的传统在举贤良方正对策中有着很好的传承, 左雄拜议郎后, “大臣懈怠, 朝多阙政, 雄数为言事, 其辞深切”[2]2015。正是这种不屈服于权贵的正直品质维系着士人乱世不坠的精神家园。这些士人进入到以议论为职责的郎官系统中, 保证了郎官关注国家时政的精神延续, 也在实际行动上回应了董仲舒当初以文士充郎官的目的。贤良方正多直士, 就从议郎的人选来源上保证了这一职官自身正直不屈、关心时政的政治品格。

其次, 议郎具有清散的品格。故官或有社会清望的人在重新进入朝廷或被委以重任时, 多先征拜议郎, 然后再迁升高位, 比如郑均在位“数纳忠言, 肃宗敬重之, 后以病乞骸骨, 拜议郎”[2]946。这个拜议郎与其说是个实职不如说是个虚职, 因为议郎本为清要之职, 不职武事, 冗散之官, 无常事, 唯诏令所使。它更像是个荣誉, 表彰那些为国家作过贡献的老臣。又如赵典“少笃行隐约, 博学经书, 弟子自远方至。建和初, 四府表荐, 征拜议郎, 侍讲禁中, 再迁为侍中”[2]947。他们本身或已是忠臣, 或清望在外, 在未拜议郎之前已经甚有威望, 拜为议郎, 时政国事, 多有诏问, 他们的意见对帝王的决策有着很大作用, 而且他们职事冗散, 多给人以潇洒自适的印象。所以征拜这些人充任议郎之职, 就在客观上铸就了议郎清散的品格。

东汉郎官既有和西汉郎官相同的地方, 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因此从东汉郎官的拜授、任用入手考察东汉郎官独特的身份特征及其范畴, 就为许多具体问题的展开讨论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M].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5.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3]严耕望.严耕望史学论文集[C].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91.

篇14:东汉铜镜纹样释读

东汉早期铜镜:辟邪升仙

东汉早期,基本上继续了西汉晚期的传统,浓郁的谶纬迷信思想也继续笼罩在新王朝的华盖之上,改朝换代后,老百姓并没有因为南阳刘姓的崛起而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自然也不可能因为新王朝的建立而改变固有的信仰和理想追求。即使从东汉第二代皇帝开始,发自内心地想将孔子的儒家学说发扬光大,但西汉晚期的谶纬迷信已经深入人心,西汉以来的生活方式没有重大变化,在文化方面亦无法立即和旧王朝一刀两断,因此,表现在铜镜图像及其制作理念上,也基本上还是博局镜的天下,改换的一点就是把歌颂王莽新朝的字样去掉,实质性的升仙、辟邪内容则没有根本改变。

东汉中期铜镜:宜官宜侯

东汉中期,由于受近百年的儒家思想浸润和熏陶,尊经重儒的理想信念逐渐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尤其是东汉王朝选拔官员的标准改变后,重视像孔子那样的道德修养,博取一个好的名声以获得推荐资格,进而走上做官道路的进取模式,迫使人们不得不就范于儒家思想。于是,铜镜设计理念也在这样一个潮流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君宜高官”的铭文成为主导。

这个时期的“宜官镜”图样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繁复型,二是简约型。繁复型见于西安地区,如《长安汉镜》2000SZM M1:1、1992XYL M158:9变形四叶纹镜,其连弧纹虽然由内而外再次接近铜镜边缘,但因为连弧内填充了复杂的对风等纹样,太阳光芒的形象因此被逊色了许多(图1西安变形四叶纹镜拓本)。山东滕州市七区种刁乡东种刁村出土的内行花纹镜,整体形状显示出一种极其简约的印象,典型表现是镜缘的素面宽大,八角连弧纹依然安置在内部,环绕镜钮的是柿蒂纹,4字铭文则装点在柿蒂的间隙(图2滕州内行花纹镜)。西安地区出土的“君宜高官”镜,铭文不再像西汉时期那样环绕成带,而是以方块印章的形式分布在镜钮四周,每一个方块内一字或四字,印章之间装饰狮虎禽兽或云气(图3西安君宜高官四兽纹镜)。短斜线的光焰纹继续存在,有的还吸纳了夔龙纹和三角锯齿纹。变形四叶纹镜的构图在环绕镜钮的四个柿蒂纹周边填充对凤纹,其外则是16连弧纹,四叶根部置“君宜高官”铭文,连弧纹外则对称布置了四块长方形戳印铭文,内容为“君命长”、“大吉羊”、“乐未央”、“宜侯王”。

其次是铭文形式和内容的革新。此时传统的圈带式铭文被改换成印章或单字的形式,内容也由辟邪、升仙改为“位至三公”、“君宜高官”和“长宜子孙”等宜官宜侯宜家人的吉祥术语,有的还有“师命长”的祈愿。尊师重教内容的出现正是东汉中期儒家教育普及的具体表现,而宜官宜侯的期望则是儒家教育的根本目的,那就是演习儒家经典就可以飞黄腾达,升官发财。这是东汉中期最典型的思想潮流。而做官的形象标志是官印,有了官印就拥有了一切,因此,铜镜铭文改成印章的形式,实际上就是以官印来诱导人们奋发上进,同时,卡义力可以使人为所欲为,印章作为权力的符号自然也具有了威慑和震撼的力量,像西汉时代的四神一样,也能够担当辟邪的重任。按照孙机的考证,这类铜镜多出自于黄河流域。结合同时期山东等地汉画像石中的儒教内容,可以理解,东汉中期铜镜图样和形式的变化,反映的应该是儒家思想教育在北方的普及和深入。

除了追求高官厚位外,希望家人幸福平安的内容也有表现,如广西出土的一枚带有元和三年(84年)年号的铜镜铭文为:“元和三年,风雨时节,百□□□□□□□□□□□,尚方造镜,在于民间,有此竞,延寿未央兮。”“二姓和好,□□如口,女贞男圣,子孙充实,姐妹百人,□□□□,夫妇相□,阳□□月吉日,造此信物:”从铭文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内容还有些西汉晚期的特征,但也开始强调关注自己的家人,并把铜镜当作“信物”,作为盟誓的道具。这是西汉铜镜所少见的。

另外,可能因为铜镜的商品性质,诸如“买此镜者家富贵”、“买人大富”、“买者长宜子孙”、“买者延寿万年”等广告语更加直白,神秘成分则不可避免地要大打折扣。这也是东汉铜镜在设计制作等方面逊色于西汉的原因之一。

东汉晚期铜镜:神仙世界

东汉晚期铜镜的重大变化是布局变圆为方和内容的人物化。长期以来以圆为中心的布局被东汉中晚期所打破,外圆内方的意识也被改为天圆地方,上天下地,铜镜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定点方位。早期以镜钮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式的构图布局被改而为以镜钮为中心分别上下和左右,放射、旋转式构图布局被明确为上下左右,观察铜镜图像的角度也不再漫无边际了,而是有头有尾,有先有后,可以像读一帧条幅书画一样,固定为一个或几个角度。这是东汉晚期铜镜最大的变化。

其实,这种从一个固定角度阅读图像的方式来自于东汉中期的“君宜高官”镜,因为四字铭文按照上下左右的方位排列,所以读者只需要从四个方向就可以阅读完铭文,接着就是由四个角度向两个角度的转换,如直行对铭镜,再就是重列神仙镜,一个角度就行,既不必上下左右,颠来倒去,也无须上下改换位置。

东汉晚期的铜镜,无论是构图布局还是铭文内容,较之东汉中期都更加复杂和神秘,其全新的构图形式有三点:一是夔纹镜形式,二是画像镜形式,三是重列神像镜形式。

夔纹镜的构图不再是传统的四分法,而是二分法,即以一条铭文带贯通上下,将镜面左右分开,如山东省博物馆藏出自于沂南水利工程中的位至三公镜,铭文上下贯通,钮上是“位至”,钮下是“三公”,一条铭文穿过镜钮将一个正圆左右分开(图4沂南位至三公镜)。因此而影响的图案设计也不得不左右对称,一反一正。同样的形式还见于《长安汉镜》1991XYY M21:23镜。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图版69中的直行铭对夔纹镜两条夔龙之间的铭文带处理成对头的形式,“君宜高官”和“长宜子孙”两组铭文上下头对头,由此带来的铜镜图像阅读方式变成了上下两个角度(图5直行对铭夔纹镜拓本)。这种左右对半分割的构图形式还表现在龙虎纹镜的设计上,不同的是龙虎镜采取的是相对或盘踞的形式,二者之间不是以铭文带间隔,而是以镜钮为中心。

画像镜在四乳界隔出的空间里,安排上四组图像,图像的中心是镜钮,如山东邹城峰山镇照山庄出土的画像镜,以独角兽为基点,左青龙右白虎,上面则是仙人捣药,四组图像遥相对应,捣药的仙人也是成双车队(图6邹城画像镜)。滕州丰山55号墓出土的画像镜则是以西王母为基点,左为仙人抚琴,右为仙人舞蹈,上则是东王公及其部署,西王母、东王公对头布置,像直行铭对镜一样(图7滕州画像镜)。

重列神像镜构图在传统四等分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层层排列,如重列神像镜,虽然还是以镜钮为中心,还隐约带有四分的痕迹,但神像却自上而下被分列五层,至高无上的神仙位居最高层,且高踞于龙虎座上。为了弥补圆形构图的不完整,神仙们的空隙被填充上了怪异的禽兽。作为核心的镜钮已失去其统治地位,过去那种围绕镜钮放射式布局一去不返。这种布局形式完全改变了铜镜正圆和旋转的理念。

这种繁杂的重列方式和神兽镜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滕州姜屯镇谭庄村出土的斜缘神兽镜在四乳之间添加了几条界线,分别隔出了三组空间,上下空间为神兽,中间是神仙。神仙位于镜钮左右,右侧神仙头戴山字冠,左侧冠饰是两根羽毛,根据画像石图像形式推断,戴山字冠的应该是东王公,且其所处位置也是原来青龙的位置,而白虎所在位置上的神仙则应该是西王母。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标志是戴胜,“胜”的形象有的就是两只或一只小鸟,这里的羽毛应该就是胜鸟的象征(图8滕州姜屯斜缘神兽镜)。青龙和白虎是东西方的象征,东王公、西王母也同样是方位的象征。两位神仙同时排列在一条水平线上,又同时身体侧向镜钮而颜面正视前方,卜下两只神兽也向着右侧一个方向飞奔。这种定位的方式,彻底改变了原来铜镜的放射和旋转式构图布局,也改变了人们观赏铜镜图像的角度。

在铭文方面,西安地区的铜镜基本还是中期的延续,或宜官,或宜子孙,或“位至三公”,或“君宜高官”,也有加缀“吾作明镜,幽涑三商”的字样。前述山东滕州姜屯神兽镜的铭文为:“吾作明镜,幽涑三商,配像无疆,曾(增)年益寿,富贵番(繁)昌,口师乐”。

《中国古代铜镜》所引的南阳馆藏变形四叶兽首镜铭文为:“建宁元年九月九日丙午造作尚方明镜,幽涑三商,上有东王父、西王母,生如山石,长宜子孙,八千万里,富且昌,乐未央,宜侯王,师命长,买者大吉羊,宜古市,君宜高官,位至三公,长乐央□”。(建宁元年是东汉灵帝登基第一年,即168年。)《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所引湖北鄂州出土的两面建安六年(202年)重列神仙镜之一铭文为:“建安六年五月廿四日示氏作镜,幽涑宫商,周罗容象,五帝天皇,白牙弹琴,黄帝吉羊。三公”。由此可见,这个时期铜镜的铭文有些像后来的佛教造像的发愿文,几乎所有的神仙都要被数说一遍,几乎所有的愿望和理想也都无一遗漏地被唠叨一遍。这种泛神的信仰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无奈和无望,说明了当时人们心理上的空虚和无助,这也正是佛教、道教所以在东汉晚期开始广泛传播并为社会所认可的原因。

东汉中期铜镜弱化纹样,强调铭文的表现,是为了更加直观明白地传达铜镜图像的意图,东汉晚期将诸多神仙层列到铜镜之中,则同样是为了将设计意图明白如话,无须隐晦,不用掩饰,直截了当地诉说祈求。左龙右虎,分别的是阴阳两世界,同时也是辟邪和护卫的重要措施。但这两位四神成员,却因为同时担当东西、左右方位的标志,其四神的神通也逐渐被弱化,其职责甚至被降格为守门护院,不得不黯然神伤地退出铜镜的世界,让神仙们登堂入室,把曾经是无限寥廓的天体宇宙,挤得满满当当,铜镜俨然成为一幅神像的合影(图9波士顿美术馆藏重列神兽镜线图),成为一本神像教科书。

上一篇:新员工培训内容案例下一篇:称心如意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