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税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答疑手册

2024-04-26

北京市国税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答疑手册(共9篇)

篇1:北京市国税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答疑手册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性

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

京财税【2012】2149号

各区县财政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市国家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 为了平稳有序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以下简称“试点改革”),根据国家明确的“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基本消除重复征税”的税制改革原则,经市政府批准,决定从2012年9月1日起,对本市试点改革过程中确因新老税制转换增加税负的试点企业,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税按月监控、财政按季预拨、资金按年清算、重点监督检查”的方式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现就有关工作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的重要意义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采取结构性减税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试点改革过程中,由于经营规模不同、成本结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等原因,部分试点企业在新老税制转换期内产生税负有所增加的情况。为有效平衡这部分试点企业的税负,顺利推进试点改革,有必要实施过渡性财政政策给予扶持。财政扶持有利于帮助试点企业在新老税制转换过程中实现平稳过渡,确保试点行业和企业税负基本不增加;有利于进一步调动试点企业参与试点改革的积极性,促进试点企业抓住机遇、用好政策。

二、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扶持对象

财政扶持的对象是: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以后,按照新税制(即试点政策)规定缴纳的增值税比按照老税制(即原营业税政策)规定计算的营业税确实有所增加的试点企业。

(二)财政扶持资金

按照现行市与区县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扶持资金由市与区县分别负担。市与区县两级财政分别设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财政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的财政扶持。

(三)财政资金管理

财政扶持资金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税按月监控、财政按季预拨、资金按年清算、重点监督检查”的方式进行管理。

“企业据实申请”是指在试点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试点企业根据税制改革前后比较,实际税负确实有所增加的,可按季度向财税部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扶持。

“财税按月监控” 是指试点企业每月办理纳税申报、实际缴纳税款时,同步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负变化情况,财税部门按月监控和分析试点企业填报的税负变化情况。

“财政按季预拨”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审核企业申请的情况,将财政扶持资金按季及时预拨至试点企业。

“资金按年清算” 是指财税部门根据试点企业全年缴纳增值税情况和享受财政扶持资金情况,在结束后的三个月内清算财政资金,多退少补。

“重点监督检查”是指财税部门发挥监督检查职能,对试点企业申报的税负变化情况进行核实;财政部门对拨付的财政扶持资金加强监督,对于虚报、冒领、骗取财政资金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有关财政扶持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和清算等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三、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是平稳推进试点改革的重要工作。各级财税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要求,落实工作措施,确保财政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

市财税部门要在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健全财政扶持政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精心筹划、周密部署。

各区县财税部门要了解收集本区县财政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市财税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市、区县两级财税部门应明确职能处(科)室,落实具体联络人员。

(二)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审核把关

各级财税部门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财政扶持政策的受理审核、资金拨付、清算等关键环节的审核把关,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障财政扶持资金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各区县财税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做好分工衔接,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市财税部门规定落实财政扶持政策的各项工作。

(三)加强指导推进,及时协调处理

市财税部门要加强对各区县财税部门的工作指导,通过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深入企业调研等形式掌握政策实施情况,及时协调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各区县财税部门要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实施财政扶持政策的各项工作,按照市财税部门的具体操作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及时报送进展情况和相关资料,确保财政扶持政策取得实效。

本通知自2012年9月1日起执行。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二○一二年九月十日

主题词:财政 税收 政策 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办公室 2012年9月12日印发

篇2:北京市国税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答疑手册

『发布日期』

问:我是营改增纳税人,企业所得税一直是在地税缴纳,现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所得税是否也需要调整在国税缴纳?

答:不需要。深圳市实施“营该增”试点后,由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各自管理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作调整,对于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管理;应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管理。

相关具体问题明确如下:

(一)深圳市企业向非居民企业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的,该项所得应扣缴的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分别由支付该项所得的深圳市企业的所得税主管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负责。除此规定的情形外,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深圳市单位,其发生的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工作由深圳市国家税务局负责。

深圳市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在深圳市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其他非居民企业的所得税由深圳市国家税务局负责征管。

(二)跨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其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的征管部门应与总机构企业所得税征管部门相一致。

(三)按税法规定免缴流转税的企业,按其免缴的流转税税种确定企业所得税征管归属;既不缴纳增值税也不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暂由地方税务局管理。

篇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若干问题探讨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改征,问题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相关背景

(一)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历程

自1979年在机械制造行业引入增值税以来, 增值税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 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和完善, 尤其是1994年我国推行的全面增值税改革制度, 被称为增值税改革史上的里程碑。2012年我国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深入开展“营改增”税务改革, 对企业和个体商户在经营过程中以增值额为征收对象, 把产品和服务一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营改增具体内容是在现有的税率的基础上, 减免纳税人的部分营业税, 对于购买的劳务服务, 可抵扣进项税额。我国“营改增”改革按三步走开展, 第一步在部分行业和地区进行试点, 第二步选择交通运输业等现代服务行业进行试点, 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 全面消灭营业税。

(二)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原因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原因可以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营业税税法规定经营者无论盈利与否, 都必须交纳营业税, 这显然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发展。增值税具有不重复征税的特点, 弥补了营业税的不足, 由于我国营业税纳税企业购进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不能抵扣, 从事劳务行业的企业营业税不能抵扣, 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较高, 影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业税与增值税两税并征, 增值税纳税人产生的劳务营业税与营业税纳税人采购货物的增值税不能互相抵扣, 破坏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现行营业税制度下的企业税负过重, 尤其是中小型服务行业, 沉重的税务负担严重阻碍了服务行业内部的结构优化, 由于营业税征税范围过大, 企业进项税务不能抵扣, 出现了营业税与增值税此消彼长的局面。现行的营业税不利于产业机构优化升级, 随着产品价值链的分解以及服务性行业的外包业务的发展, 营业税改革势在必行, 降低企业税务负担。

二、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推行状况分析

(一) “营改增”税收改革试点推行的效果

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员推行的“营改增”制度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 进一步深化了财税体制改革, 消除了重复征税, 理顺了增值税抵扣链条, 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为商品和服务捆绑经营征税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促进了地方税务体系构建和优化, 简化了税务征税流程, 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奠定了基础。

(二) “营改增”税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营改增”税务改革过程中, 由于纳税人经营业务繁多, 国税与地税系统之间的分工存在争议, 部分现代服务业与营业税服务业的界限划分模糊, 营业税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调控功能, 对地方财政起着关键性的保障作用, 起着其他税种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其次, 在信息技术服务等试点纳税人中, 由于进项税额抵扣不足、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以及纳税人以人力成本为主要成本等原因, 企业税负依旧很重。由于受取消大多数差额征税政策影响, 很多地方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抵扣难度加大。改征后税收归属与税率调整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营改增改革要想取得成功, 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问题, 在原有的分税制度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归属, 建立税制改革配套措施。增值税的原则不宜采取多档税率, 而营业税的阶梯税率体现国家政策导向, 两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三、贯彻执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收改革制度的措施

(一) 明确安排两种税收衔接问题, 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在试点改革以及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 要针对不同地区之间, 不同纳税行业之间两种税收衔接问题, 做出明确合理的安排, 保证税改过渡期平稳与健康运行。为了保持现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可持续性, 国家有关部门要对现有部分营业税实施免税政策, 在改征增值税后继续予以免征, 对税负变化比较大的行业应该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对于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试点, 要密切跟踪试点运行情况, 认真总结试点经验,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改革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

(二) 强化基础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

相关部门要对“营改增”政策高度重视, 做到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 确保营改增工作的顺利推进。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 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研究合理调整增值税分成比例, 理顺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同时各级政府要转变政风, 倡俭治奢, 为推进“营改增”创造条件。

(三) 做好纳税服务与政策培训, 进一步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

篇4: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探析

关键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财税体制改革 减税

1、引言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经国务院同意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优化税制结构和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具有重大意义,能为深化产业分工、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经国务院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这项改革将在十二五期间向全国推开。

随着上海试点的逐渐推进,扩大改革试点的信号也开始释放。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时明确,将扩大增值税改革试点。 以北京、江苏为代表的一些省市已经在积极进行试点的准备。今年北京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准备、抓紧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

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必要性

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增值税覆盖了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税制显现出其不合理性。

2.1 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影响了增值税“中性”作用。由于增值税征收的范围是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方面,而营业税征收的范围是对不动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劳务。

2.2 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对服务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由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涉及到了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建筑安装业等,而这些行业大多属于第三产业,这些行业的流通环节比较多,而营业税实行是对流通各个环节进行征税,由于营业税实际是按照营业额为计税依据来进行征收,这样就造成了对同一劳务或是其他营业税征管的税种的重复征税,这无疑限制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另外营业税不允许像增值税那样对进项税额进行抵扣,這显然对第三产业造成税负不公的影响。

2.3 增值税扣税不彻底。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进行转型之后,即把过去生产型的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的增值税,这样使得我国增值税的税制更加完善。由于过去生产型的增值税不允许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抵扣,这样就存在这重复征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现在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大大减轻了企业是税收负担,使得我国的增值税的税收负担趋于平衡。

2.4 两套税制并行造成了税收征管实践中的一些困境。随着多样化经营和新的经济形式不断出现,税收征管也面临着新的难题。比如,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行为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要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的比例也越来越难,这给两税的划分标准提出了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分析

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平稳过渡”,既要统一设计税制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又要通盘考虑改革的具体事项,还要充分兼顾改革前后税制和征管变迁,实现税制转换的平稳过渡。整体规划,就是要遵循增值税制度内在规律,着眼于消除货物和劳务领域的重复征税,统一设计税制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妥善处理好政府与纳税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统筹协调,就是要结合增值税立法的要求,通盘考虑改革的具体事项,精心设计税制要素,科学确定税负水平,合理划分收入归属,不断完善征管条件。平稳过渡,就是要科学安排改革进程,充分兼顾改革前后税制和征管变迁,确保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影响,实现税制顺利转换、征管有序衔接、征纳关系和谐融洽、财政体制平稳运行。

在试点范围上,综合考虑服务业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征管基础条件等因素,先行选择经济辐射效应明显、改革示范作用较强的地区,将与生产流通联系紧密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

在税制安排上,除合理设定计税方式、计税依据、纳税地点外,关键是科学设置税率。按照将原营业税税负平移的方法,采用全国税收调查和北京、上海、湖南3个地区典型调查的数据,相互验证测算出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适用税率在11%至15%之间,现代服务业的适用税率在6%至10%之间。根据改革后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原则,改革试点方案从低确定了11%和6%两档税率,并对出口劳务实行零税率或免税。

在政策衔接上,针对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税制差异和改革试点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开展的实际情况,对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与非试点行业、试点纳税人与非试点纳税人之间的税制衔接,以及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延续等问题,均进行了妥善处理。

在收入归属上,维持现行财政体制基本稳定,按照保持中央和试点地区税收分配关系不变的原则,对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

在征收管理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由现行负责征收增值税的国税机关统一征收。

4、改革试点的运行效果

2012年1月1日以来,上海市共有12.6万户企业(其中,交通运输业1.1万户,现代服务业11.5万户;一般纳税人4万户,小规模纳税人8.6万户)纳入改革试点范围,由原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在上海市的精心组织下,实现了税制转换的平稳过渡。改革试点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呈现出4个方面的变化。

4.1 降低了大部分纳税人税收负担。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大多由原实行5%的营业税税率降为适用3%的增值税征收率,且以不含税销售额为计税依据,税负下降幅度超过40%;试点的一般纳税人中,85%的研发技术和有形动产租赁服务、75%的信息技术和鉴证咨询服务、70%的文化创意服务业纳税人税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加工制造业等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外购交通运输劳务抵扣增加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劳务纳入抵扣,税负也普遍降低。

从交通运输业看,改革试点的名义税率为11%,同时在税制安排上明确了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其实际税负要低于11%的名义税率,并且下一道环节接受交通运输服务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将由原7%增加到11%。毋庸讳言,我们注意到参与试点的部分交通运输业企业在改革试点初期出现了税负增加的问题。初步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不同企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及投入时间存在差异,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在一定时段上不匹配。交通运输企业的主要资本投入是车辆,如果纳入改革试点的交通运输企业大部分车辆都是在2012年1月之前购置,就会在改革初期出现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小、销项税额相对较大的情况。同时,由于改革尚未全面推开,影响到交通运输企业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譬如,路桥费支出是交通运输企业经营成本的主体之一,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过路过桥费平均占运输成本的34%。由于路桥收费还没有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交通运输企业发生的路桥费支出得不到抵扣则会相应增加税收负担。

4.2 拓展了试点行业和企业市场空间。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改征增值税,拓宽了加工制造业产业链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目前,试点地区纳税人来自外省市的订单已经开始增加,表明改革试点相应扩大了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业市场需求。

4.3 促进了企业分工细化和技术进步。试点之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基于外购技术的营业税负担问题,不愿意将研发环节从本企业分离。试点之后,由于外购研发技术负担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一些生产制造企业向外分离研发设计等业务的意愿愈来愈强。改革对深化专业分工、提高创新效率的激励和引导效应正在显现。

4.4 提升了商品和服务出口竞争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出口退税宽化和出口退税深化的制度效应得到了体现。在宽化效应方面,国际运输和研发设计被纳入出口零税率范围,推动了这类服务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深化效應方面,出口货物接受试点纳税人提供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劳务所负担的进项税额可以得到退还,增强了这类货物出口的竞争力。

上述变化,初显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积极成效,也反映出需要密切关注和统筹研究解决的问题。随着试点的延续,要围绕改革对经济运行、社会民生、企业负担、财政收入、征管效能、纳税遵从等方面的影响,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和评估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凝聚改革共识。

5、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面临的问题

虽然上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效果到目前来说是基本成功的,但营改增涉及税制衔接、税收征管以及财政分配等方方面面,利益调整复杂,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

5.1 国税地税如何分账。依据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国内增值税收入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分成,进口增值税收入归属中央,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而营业税是地方税,除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收入划归中央外,其他均归属地方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作为地方第一大税种的营业税将逐步被增值税取代,将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地方税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保持现有的财政体制,无疑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弥补地方财政收入损失,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增值税“扩围”改革能否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一个关键因素。实际上率先在上海试点,一定程度上与上海国税与地税没分家,还属于一个局。目前权衡之计是试点期间保持现行财政体制基本稳定,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税款分别入库。试点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可以延续,并根据增值税特点调整。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那么在上海试点之后往全国推广的过程中,国税与地税如何分账,必须未雨绸缪。

5.2 苦乐不均,不同企业影响不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减轻企业的税负。但是所谓减轻税负只是总体而言,落实到不同的行业以及具体的企业,其影响完全不同。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以及经营模式、发展阶段和规模不同,在同样的税率水平基础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后,不同企业可能出现税收负担增减不一的情况,税负的影响对不同企业是有增有减。

增值税的特点是以增值部分为基础而征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对于交通运输业而言,可能是利好消息,因为抵扣部分减轻了税负。但是对于咨询服务业而言,没有进项税额,本来就不存在抵扣一说,反而会增加了税负。2012 年1 月1 日开始,上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启动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试点后,从部分企业纳税申报情况看,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针对这种税收负担增加的情况,上海不得不专门设立了专项基金,对税收增加的企业予以过渡性的财政扶持。如果推广至全国,其他地区是否有财力设立专项基金本身已是问题。加上无论是上海还是其他地区,如果予以财政扶持,本身也违反了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此外,原来寄希望于税制改革能够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但事与愿违,因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根本拿不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来抵扣,也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很可能其税负是不减反增。

5.3 区域性优惠政策导致“洼地效应”。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先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进行,区域性优惠政策必然带来与周边地区政策衔接问题,产生“洼地效应”,造成资金流向试点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外汇实行双轨制,海南外汇全额留成,结果海南一夜之间凭空出现无数个外贸企业,而实际上海南并无商品出口的优势。上海浦东新区设立之初,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这次上海率先开始试点,必然会形成税收洼地,市场资源配置趋于向上海流动。

如何处理好不同地区之间的税制衔接、不同纳税人之间的税制衔接以及不同业务之间的税制衔接等3 个方面,虽然试点文件已有所考虑,但是试点势必导致税负不公,所以应该加快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实施的进程。

5.4 增值税“扩围”的特殊行业。在增值税“扩围”改革中,一些特殊行业的改革应该慎之又慎。如我国建筑业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建筑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在建筑环节负担营业税,在销售环节负担增值税,形成增值税和营业税重复征税,要求纳入增值税改革的范围呼声很高,而世界上大多数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也大都将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但考虑到一旦建筑业改征增值税,由此产生的影响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其购买或自建的厂房、房屋、建筑物都将能够抵扣进项税额,由此对整个增值税收入将会产生很大影响。金融保险业改增值税同样是增值税“扩围”改革中的一个难点,由于金融保险业可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项目及金额少,按标准税率缴纳增值税无疑税负增加过多,且又不能简单划一地将金融保险业全行业都认定為小规模纳税人,故历来被世界各国视为增值税改革中的难点。目前,大多数欧盟国家对金融行业免征增值税,如法国对大部分的金融交易活动,德国对不动产、金融交易、运输和交通等免税。有些国家虽然不免税,但是也没有实行抵扣制度,使增值税的内在制约机制也难以实现。因此,对于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是否应该纳入增值税范围,何时纳入,如何纳入都应该通盘考虑。

目前营改增才试点不久,效果可能还并未真正显现,作为试点城市的上海本身也有其特殊性,一些问题可能也还没有表现出来。营改增究竟效果如何,还需在更多地区推广后才可以下结论。但是这个改革方向是一次进步,是值得坚持的,只是对于其中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关注,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思想创新来解决问题,需要更多企业、更多部门的配合来推动执行。

参考文献:

[1] 王珮,徐潇鹤,郑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相关政策解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4)

[2] 谢晓凤.我国增值税扩围问题改革研究[J].浙江财经学院,2012(1)

[3] 邢丽.营业税改增值税难点透视[J].中国报道,2012(4)

[4] 岳树民,李建清.优化税制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83~260

[5] 叶传品.现行增值税抵扣存在的几个问题与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4):27~28

[6] 张悦,蒋云赟.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地方分享收入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0(11)

篇5:北京市国税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答疑手册

厦门市国家税务局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公告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2年11月1日起,在厦门市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试点政策依据财税[2012]71号及相关文件执行。为确保改革试点的顺利实施,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应税服务范围

我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应税服务范围是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应税服务的具体范围按照《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1]111号)所附的《应税服务范围注释》执行。

二、试点纳税人

自2012年11月1日起,机构所在地在厦门市并提供应税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为试点纳税人。试点纳税人一般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税服务的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含本数),为一般纳税人;未超过500万元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三、试点时间

自2012年11月1日起,我市纳税人提供试点应税服务的,应开具国税部门监制的发票,不得再开具地税部门监制的发票;自2012年12月申报期起,向厦门市国家税务局申报缴纳增值税,不再缴纳营业税。原营业税发票将由厦门市地方税务局安排缴销。

2012年10月31日之前,我市纳税人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的,仍按原营业税规定在2012年11月申报期内向厦门市地方税务局申报缴纳营业税。

四、税率和征收率

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有形动产租赁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试点纳税人中的小规模纳税人及政策有特殊规定的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为3%。

五、征收机关

试点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管理,由厦门市国家税务局负责。

六、征收管理准备工作

为确保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厦门市国家税务局将开展试点纳税人税务登记、税种登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业务培训、征管设备和系统调试、发票税控系统发行和安装、发票发售及政策调研等征收管理准备工作,纳税人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改革试点准备工作。

七、咨询渠道

纳税人可拨打12366纳税服务电话,或登陆厦门市财政局、厦门市国家税务局门户网站“营改增专栏”查询了解相关政策。

特此公告。

厦门市财政局 厦门市国家税务局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

篇6:北京市国税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答疑手册

公告2012年第2号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规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发票管理相关事项的公告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中有关发票管理的相关事项,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6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2011年第7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4〕153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税务机关代开普通发票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4〕10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有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发票使用问题

(一)自2012年1月1日起,一般纳税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统一使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包括不得开具红字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

(二)对2011年12月31日前,试点纳税人提供改征增值税的营业税应税服务并开具发票后,需开具红字发票的,应开具红字普通发票,不得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对于需重新开具的,应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专用发票(包括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在2012年3月31日前可继续使用上海市地方税务局监制的普通发票的规定,不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规定仍须交纳营业税的除外);但对认定为从事货物运输的一般纳税人、并开具给个人的,可继续使用普通发票。

(四)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中有关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接受的旅客运输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对经营旅客运输服务的一般纳税人,可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或《上海市国家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

二、有关代开发票工作

(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需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按现行规定办理。

涉及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的,在起征点调整后规定如下:其销售额、营业额未达到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增值税起征点的,属于免征增值税范围,适用免税规定的,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申请代开《税务机关代开统一发票》。小规模纳税人(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可以选择放弃免税,缴纳增值税,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时,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先征收税款,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代开普通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代开《税务机关代开统一发票》(国、地税)的,按现行规定办理。其中,涉及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的,在起征点调整后规定如下:

对经营额达不到本市税务机关确定的按次起征点的,只代开发票,不征税。但根据代开发票记录,属于同一申请代开发票的单位或个人,在一个纳税期内累计开票金额达到按月起征点的,应在达到起征点的当次一并计算征税。

(三)代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77号公告精神,小规模纳税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接受方索取货运专用发票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代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比照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规定办理。

三、有关工作要求

(一)各分局对申请代开发票的纳税人,应按照国税发〔2004〕153号和国税函〔2004〕1024号文件精神执行。

代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还应提供车辆道路或船舶营业运输证等有效证件及复印件、承运人自备车辆有效证明及复印件、承运货物合同及复印件。

(二)各分局在代开发票时,应根据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信息核实代开票纳税人的经营范围,并记录代开发票的明细信息,按市局规定记录包括发票代码、发票号码、代开时间、受票方名称(有税务登记号的应包括税号)、品名、代开金额、完税凭证号码、代开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要素,并进行(电子)台账登记。

(三)各分局要加强对货物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审核管理。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申请代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是否具备运输工具等情况进行审核,对未提供货物运输劳务的单位或个人,不得为其代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各分局应定期对申请代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运输能力情况进行核查,将其实际运输能力与代开发票金额情况进行比对,防止出现未提供运输劳务而申请代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象,同时对虚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罚。

(五)各分局应对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纳税人发票核定情况进行复核,并按照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整。

本公告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

篇7:北京市国税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答疑手册

关于认真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纳税人确认、税务登记、资格认定、税种登记等工作的通知

皖国税发[2012]114号

各市、县国家税务局:

经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决定,各市、县地税局将于2012年6月25日前,向同级国税机关传递当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的纳税人信息(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2012年7月10日前,向同级国税机关传递当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信息。为做好营改增试点的基础准备工作,确保我省营改增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现就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确认、税务登记、资格认定和税种登记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般纳税人

(一)调查确认

各市、县国税局于6月25日接收试点一般纳税人信息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按照地税机关传递的试点一般纳税人信息逐户开展实地调查,向纳税人发放《营改增试点纳税人调查问卷》(见附件1),辅导纳税人按照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如实填写,确认其是否属于营改增试点范围。调查人员应当场核对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与所填调查表内容是否吻合,核对无误后将调查表带回。对经确认属于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一般纳税人,应当场通知其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遇有调查对象提出其不属于营改增试点范围的,调查人员应要求纳税人在《营改增试点纳税人调查问卷》的“备注栏”填写其实际从事的业务以及不属于试点范围的理由,再由国税机关商同级地税机关共同研究确定。国、地税机关意见不一致的,由县、市地税机关逐级上报至省地税局,由省地税局商省国税局研究确定。

(二)办理手续

1.2011年年审合格的原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其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不论是否超过500万元,均应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

认定、税务登记、税种登记等相关手续。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时,纳税人不需提交认定申请,由主管国税机关直接认定,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2.已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并兼有营改增应税服务的试点纳税人,不需要重新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但应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税种登记。

3.已在国税机关办理过税务登记,但未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试点纳税人(包括小规模纳税人和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确认和税种登记,并按照《安徽省国税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见附件2,以下简称《营改增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办法》)的规定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

4.未在国税机关办理过税务登记的试点纳税人,应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确认、税种登记,并按照《营改增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办法》的规定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

二、小规模纳税人

经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联席会议办公室初步调查统计,全省属于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约4.6万户。各市、县国税局,应于7月10日之后,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的要求办理纳税人确认、税务登记、税种登记等相关手续。

三、几点要求

(一)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确认、税务登记、资格认定、税种登记等项工作是国税系统营改增工作的重要环节,任务重,程序多,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各地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科学安排,切实做好本环节的各项工作。

(二)经确认已列入营改增名单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到国税机关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税务登记和税种登记等手续的纳税人,主管国税机关应及时制作、送达纸质《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到国税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三)各市、县国税局应在2012年7月10日之前完成营改增试点一般纳税人确认、税务登记、资格认定和税种登记工作;7月30之前完成小规模纳税人确认、税务登记、税种登记等项工作。

(四)各市、县局应于7月30日之前将所有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税务登记信息录入综合征管软件,其他相关信息待综合征管软件维护后再行录入。

附件:

1.“营改增”试点纳税人调查问卷

2.安徽省国税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

附件2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

为保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海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5号)等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试点纳税人(指按照《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下同)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除本办法第二、三条规定外,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时,纳税人应向主管国税机关报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主管国税机关受理后当场完成认定工作,根据认定结果向纳税人制作并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将认定结果告知纳税人。

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是指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之间,试点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以下简称营改增应税服务)的累计销售额,含免税、减税销售额。按《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1〕111号)第一条第(三)项确定销售额的试点纳税人,其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按未扣除之前的销售额计算。

二、已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并兼有营改增应税服务的试点纳税人,不需重新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已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

三、2011年年审合格的和2012年新开业的原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其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不论是否超过500万元,均应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时,纳税人不需提交认定申请,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认定结果。

四、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以及新开业的试点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提出申请并经查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试点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为其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一)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

(二)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

五、纳税人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一)纳税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表,并提供下列资料:

1.《税务登记证》副本;

2.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

3.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或者与中介机构签订的代理记账协议及其复印件;

4.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或者其他可使用场地证明及其复印件;

5.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当场核对纳税人的申请资料,经核对一致且申请资料齐全、符合填列要求的,当场受理,制作《文书受理回执单》,并将有关资料的原件退还纳税人。

对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填列要求的,应当当场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申请以后,根据需要进行实地查验,并制作查验报告。

查验报告由纳税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税务查验人员共同签字(签章)确认。

实地查验时,应当有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同时到场。实地查验的范围和方法具体如下:

1.到纳税人的实际经营地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纳税人提供的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或其他可使用场地证明,现场确认其是否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

2.调取纳税人的账簿资料,查验纳税人是否已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设置了账簿,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纳税人报送给税务机关的各种资料与其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四)认定机关应当自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并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六、试点纳税人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后,发生增值税偷税、骗取退税和虚开增值税扣税凭证等行为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对其实行不少于6个月的纳税辅导期管理。

篇8:北京市国税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答疑手册

一、物流企业“营改增”试点基本情况

物流企业原涉及的主要流转税为营业税, 需要依据服务的性质划分收入, 确定不同的税目, 然后分别核算需缴纳的营业税。“营改增”试点方案中, 对原营业税税率3%的交通运输业进行了调整, 将其中的装卸搬运、打捞救助等服务, 与原归属于服务业的仓储、代理服务, 统一并入“现代服务业———物流辅助服务”, 按6%计税。原租赁服务中涉及有形动产的经营性租赁服务, 则划入“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适用17%的税率 (如表1) 。

根据规定, 试点地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 按简易计税法适用3%的税率。一般纳税人则按照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的差额缴纳增值税, 具体可以抵扣税额包括:从销售方或者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购进农产品, 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接受交通运输业服务, 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接受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应税服务, 从税务机关或者境内代理人取得的解缴税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此外, 属于服务业———邮政通信的快递业务, 未纳入本次改革范围, 仍适用3%的营业税。2013年3月,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关于减轻物流企业负担的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 90.6%的试点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与原营业税相比, 试点企业税负平均增加33.8%, 其中交通运输服务平均增加119.7%, “营改增”试点有待改进。虽然“营改增”试点过程中, 财政部制定了相应的过渡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 但试点区域内物流企业的税负不仅没有下降, 反而普遍增加, 与试点的初衷相违背。

二、物流企业“营改增”困难原因分析

(一) 物流业的经营特征

(1) 初始投资大, 使用周期长。初始投资大、使用周期长是物流业经营的一个主要特征, 无论是交通运输业的飞机、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 还是物流辅助业的机场、港口码头、仓库、包装流水线设备、吊车等相关基础设施设备, 都需要企业在经营初期投入较大资金, 并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因此, 对于多数发展相对成熟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和港口码头企业而言, 投入的基础设施已形成一定规模, 在未来几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内, 不可能有大额资产的更新或扩充。根据增值税抵扣政策, 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仅限于购置的物料和机器设备, 且必须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扣税凭证, 而许多物流企业在政策之前购买的设备, 以及为投入大量资金构建的基础设施, 不可抵扣进项税额, 且能提供相关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很少。 (2) 人工成本较大。物流企业在价值增值过程中, 消耗的物料比例较小, 人工成本较大, 且逐年增长, 难以抵扣。一方面, 我国物流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还未普及, 大量操作都靠手工完成。大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和资金的限制, 特别是物流辅助服务—装卸搬运、代理、仓储, 以及为纳入本次试点的邮政快递, 都仍依赖人力来完成操作;另一方面, 受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 企业工资基数、“五险一金”标准、职工福利等人力成本也在逐年上升。 (3) 一体化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在于整合资源, 一体化运作运输、配送、仓储、流通加工等环节, 为客户提供系统的一站式服务。即在提供传统物流服务的基础上, 向上或向下延伸, 将相关的物流活动有机的串联起来, 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 从而提高物流的整体效率与效益, 降低物流成本。但目前的试点政策, 运输环节按照交通运输业适用11%税率, 其他环节则按照辅助服务适用6%税率, 提供综合业务的物流企业仍需要划分收入, 独立核算, 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 政策不完善

对于一般纳税人, 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等于应税销售额乘以适用税率后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差额, 根据该公式可以将企业的税负变动分解成两个部分:一是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二是税率变化的变动效应, 当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高于原营业税税率时, 就会产生税率的增税效应, 反之, 则产生税率的减税效应。从表1可以看出, 属于一般纳税人的物流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都高于原营业税税率, 即产生了增税效应;可抵扣进项税额包括购置新设备、燃油费、修理费等, 即产生减税效应。物流企业的税负最终由这两方面综合后的净效应决定, 当税率变化的增税效应超过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时, “营改增”使物流企业税负增加, 反之, 物流企业税负降低。因此, 又可分别从进项税可抵扣项目和税率两个方面, 进一步分析试点政策未能实现预计目标的原因。 (1) 进项税抵扣项目。在税率变动一定的条件下, 进项抵扣税额达到多少时, 才能抵消税率变动的增税效应呢?利用如下等式:可计征营税的含税销售额÷ (1+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可计征营业税的含税销售额×营业税率。我们可以测算出这一边界值, 即当企业“营改增”后的税负保持一致时, 可抵扣进项金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以运输型物流企业为例, 首先假设可抵扣项目只包括外购物料 (含燃油费和修理费) , 忽略新置固定资产的投入, 按17%计算可抵扣税额, 则等式如下:R÷ (1+11%) ×11%-G×17%=R×3%其中R为可计征营税的含税销售额, G为可抵扣金额, G/R=40.65%表示当可抵扣金额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40.65%时, 运输型物流企业的税负在改革后保持不变, 即每年外购的物料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至少达到40.65%时, “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才能保持持平。运输业务中, 燃油、修理费等可抵扣进项税占总成本的比重不足40%, 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出具的调查报告显示, 2012年上半年被调查企业燃油费平均支出只占运输收入的21.3%。运输型物流企业业务范围广泛, 遍及全国各地, 运输途中的加油、修理地点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司机要从加油站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 需要提供公司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单位介绍信、身份证明等证件, 然而一般企业, 很少会允许司机随身携带这些证明, 而是安排财务部的相关人员定期统一办理, 因此运输途中产生的大量燃油费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不能抵扣销项税额。另一方面, 约占运输成本30%的过路过桥费, 目前只开具普通发票, 未在可抵扣进项税范围内, 增加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 对于提供辅助服务的物流企业, 燃油、维修费并不是企业的主要成本。某仓储企业按支付形态划分其某月的仓库成本, 工资津贴费 (34.45%) 和仓库租赁费 (31.51%) 约占总成本的66%, 而材料消耗费 (9.72%) 、燃料动力费 (2.14%) 和维修费 (2.16%) , 三项可抵扣项目的费用之和只占总成本的14%左右。与之相似, 其他服务———装卸搬运、代理报关, 以及未在试点范围内的快递业务等, 都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 房屋租金、人工工资等费用才是构成企业成本的主要项目, 而这些费用现阶段都未计入可抵扣项目。 (2) 税率。税率变化对物流企业税负的影响存在差异。划分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物流企业, 统一按3%征收增值税, 比试点改革前的营业税税率下降了2%, 产生了减税效应。2012年底国家统计局对上海128家试点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全部实现减负, 其中48%的企业税负下降超过40%。无疑, 小规模纳税人的物流企业在这次改革的收益颇多。相反, 对于运输型物流企业, 在“营改增”试点方案中, 适用税率由原来的3%上升至11%, 产生了税率的增税效应, 同时, 一般纳税人存在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 理论上减税效应应该抵消税率的增税效应, 从而实现物流企业税负的降低。实际操作中, 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试点区域的限制, 企业实现的可抵扣税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并未达到测算的边界值, 无法完全抵消税率的增税效应, 弱化了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但有学者计算, 即使把可抵扣因素都计算在内, 交通运输业的净税负也提高了约3%, 与国家大力倡导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的思想不符。因此, 交通运输业适用的11%的税率相对偏高。

三、对策建议

(一) 进项税抵扣项目

建议根据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成本构成, 扩充可抵扣项目的范围, 考虑房屋租金、人工成本、过路过桥费等相关费用, 由于这些费用尚未使用或企业没有开具增值税发票, 可预先测算出每一具体项目的可抵扣金额占销售收入的合理比值, 作为确定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补充办法。即当某抵扣项目暂未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或企业自身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时, 可直接依据该比例, 核算出可抵扣进项税额, 抵减销项税。同时, 对于在改革前投资构建、购买且仍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 考虑到以前投入资金的相关凭证无法找回或缺失的可能性, 建议以企业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为基数, 参考折旧费用中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取一定的份额作为当年购置固定资产的可抵扣进项税额, 从而平衡政策改革对新旧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 促进公平的税收环境。

(二) 税率调整

网络化经营、一体化服务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 “营改增”后, 虽然对物流辅助服务进行了整合, 统一适用6%的税率, 但交通运输业仍被单独划分出来, 适用11%的税率。实际经营中, 运输业务作为物流行业的基础服务, 很难与物流辅助服务清晰的分离开, 单独核算。一方面人为划分收入增加了企业会计和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与现代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冲突, 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作为物流业的基础行业适用税率11%, 在加重物流企业税负的同时, 也将增加社会物流成本, 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建议将交通运输业, 以及未纳入本次试点范围内的快递业划入服务业, 与物流辅助服务适用相同税率6%, 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运输型物流企业税负大幅增加的压力, 也有解决物流业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的问题, 有利于现在物流企业的一体化运作, 促进未来使用物流业专用发票构想的实现。

(三) 加强政策学习

对于物流企业自身, 建议要积极引导相关人员学习“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 密切关注改革动向, 并能很到的把握改革对企业经营和业务带来的影响, 提前做好经营安排和纳税筹划。2012年试点之初, 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 主营国内公路零担运输业务和空运代理服务, 1月份实际承担的税负比原营业税税负上升了3.4%, 这主要由于“营改增”后, 运输业务适用的税率从3%增加至11%, 短期增税效应显著。结合“营改增”的税率变化, 德邦对其经营方式迅速作出了调整, 和客户协商, 在原提供运输服务的基础上, 同时承担相关的辅助服务—仓储、装卸、包装等, 从而将收取的运输费转变成代理费, 按照6%计税, 在公司内部, 再根据子公司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 分别按11%和6%的税率开具增值税发票, 独立核算收入。这样, 既降低了公司适用的计税税率, 母子公司之间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又可作为进项抵扣销项税额, 减轻德邦实际税负的增加。

参考文献

[1]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 《财政研究》2013年第1期。

篇9: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相关问题研究

【关键词】 营业税; 增值税; 税负测算; 结构性减税

增值税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税种,具有消除重复征税、实现税负公平等优点。自1954年法国首次引入增值税以来,截止到目前国际上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增值税。在我国,增值税已成为主要税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增值税改革进程

纵观我国增值税改革的进程,增值税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促进了增值税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自1979年,在上海等地的机器机械行业引入增值税以来,增值税已在我国运行三十余载。1984年,增值税征收领域扩展到全国各地机器机械、汽车、钢材等12类货物,此次改革是在原有产品税的基础上开展的,征税范围相对狭窄,并且计算比较复杂。

1994年,我国全面推行增值税制改革,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而对其他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等业务征收营业税。此举堪称增值税制改革史上的里程碑,增值税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确立了国家税收主要来源所得税和流转税;而增值税借助自身“中性”优势在流转税中占主导地位,并形成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并行的局面。

2009年,为了鼓励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机器设备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在流转税制改革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这一转型仍没能打破两税并行的格局。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

二、营改增的原因及内容

2012年1月1日起,国家税务局首先在上海选择部分行业进行初步营改增试点,随后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行业试点,最后将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行业。营改增是继2009年实现增值税转型后,增值税制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一)营改增的原因

1.营业税具有重复征税的缺点,加重了企业负担

营业税征收简单,但存在重复征税的缺点。在营改增之前,以交通运输企业为例,不但要在购买燃料时交增值税,而且要对实现营业额全额征收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2.营业税与增值税两税并行,破坏增值税抵扣链条

在营业税与增值税两税并存的条件下,增值税纳税人外购劳务所负担的营业税、营业税纳税人外购货物所负担的增值税,均不能抵扣,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

3.两税并行不利于服务业发展

纳税人外购服务所缴纳的营业税无法抵扣,导致重复征税。纳税人为了避免重复征税,会自己提供所需服务。服务生产内部化,不利于服务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二)营改增的内容

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签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试点纳税人原享受的技术转让等营业税减免税政策,调整为增值税免税或即增即退,现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试点纳税人购买服务,可抵扣进项税额。试点纳税人原适用的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试点期间可以延续。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仍归属试点地区。

三、以陕西惠通运输业为例

(一)陕西惠通运输企业实际税负测算

2012年1月1日营改增在上海试点开始施行,为了测算营改增后试点企业的实际税负,现选取陕西惠通运输企业2011年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

陕西惠通运输企业是一般纳税人,主要业务是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对象是陕西汽车集团。该企业2011年实际数据如下:总收入金额2 488万元(其中运输收入2 180万元,装卸收入218万元,其他收入90万元);总成本金额1 835万元(其中燃料费590万元,并且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过路费830万元,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修理费50万元,由第三方承担的修理业务,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车辆管理费30万元;人工费60万元;外委费180万元,并且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营改增前应交营业税金额=(2 180+218)*3%+90*5%

=76.44万元,可抵扣运输费180万元,可抵扣营业税=180

*7%=12.6万元。实际缴纳营业税=76.44-12.6=63.84万元。

但税改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 180/(1+11%)*11%+218/(1+6%)*6%+90/(1+6%)*6%=233.47万元。增值税进项税=590/(1+17%)*17%+50/(1+17%)*17%+180

/(1+11%)*11%+95*50%/(1+11%)*11%=85.7+7.26+17.8

+4.71=115.47万元。

应交增值税=233.47-115.47=118万元。

(二)陕西惠通运输企业实际税负分析

如表1所示,该企业在营改增后实际税负不降反增,是税改前税负的近1.5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该企业在营改增前购买了交通运输工具,2011年度没有购置新的固定资产,因此无可抵扣税额。司机沿途所取得的过路费发票基本是普通发票,不能抵扣,金额占总成本的45%。此外,还有车辆管理费、折旧、人工费等造成抵扣链条的中断。由此可见,受企业成本结构、发展阶段、经营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在营改增的初期,个别企业税负会增加。

四、结论及建议

针对陕西惠通运输企业在营改增后税负不降反增的现象,笔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该公司在营改增之前购买了交通运输工具,营改增之后没有购买新的固定资产,所以税率调整带来了税负上涨。同时还发现,营改增不着眼于试点行业,而从试点行业上下游整个产业链条考虑,达到了整体减税的目的。通过对下游环节减税,反过来会扩大经营业务,从而达到促进试点行业的发展。

由于营业税是地方税,而增值税是国税,营改增后势必会削弱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给税收管理也带来了难题,因此,建议中央政府不仅要保证地方财政收入,而且要考虑给予营改增后税负上升的交通运输业一定的补贴。由于区域性优惠政策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周围地区的资金流向试点地区,形成“洼地”效应,试点周边地区的试点行业会向试点地区转移,掏空试点周边的试点行业,因此,建议试点期限不易太长。

【参考文献】

[1] 段鸿菲.我国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优秀硕士论文,2012.

上一篇:没想到作文1099字下一篇:学校家庭教育讲座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