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朵感恩的玫瑰花作文

2024-04-26

两朵感恩的玫瑰花作文(精选11篇)

篇1:两朵感恩的玫瑰花作文

今天是母亲节,我早早地起床了。我高兴地拿起钱和妈妈兴冲冲下了楼梯,来到了买花的地方。我看见了两支粉红色的玫瑰花,就对妈妈说:“妈妈,我给你买一朵,再给奶奶买一朵,好吗?”妈妈微笑地点点头说:“囡囡,当然可以啊!!”我掏起口袋的钱,问叔叔:“两朵玫瑰花要多少钱?”叔叔伸出了四个手指头,回答:“这两朵玫瑰花要4元钱。”说完,我给叔叔了5元钱,叔叔找我了1元钱,我拿起玫瑰花,仔细地看了看,发现它们都是含苞欲放的,一朵朵花瓣紧紧的把自己的花心藏在了里面,好像它俩是个小姑娘,十分害羞呢!再加上嫩绿的叶子,给那两朵粉红色的玫瑰花变得更美丽!我放到鼻子上闻一闻,好香啊!我送给妈妈了一支含苞欲放的,另一支呢?我就叫妈妈把我买的还有一朵送给了我和蔼的奶奶了。“囡囡,你真是越来越懂事了!”妈妈和奶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啦!”我高兴地说。我感谢了我的妈妈和奶奶,感谢她们对我的辛勤付出,妈妈和奶奶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篇2:两朵感恩的玫瑰花作文

人类永远也不可能相信,在这样下去,地球将会毁灭,

永永远远也不会苏醒.

我觉醒了,环境,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少的,世界不可能一直提供清洁的环境给我们,只有靠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来创造,多少年的艰辛,才造就了这辉煌的殿堂,可是,终究要毁灭.

篇3:两朵感恩的玫瑰花作文

当代的小学生, 对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不强, 缺乏信心与奋斗的动力, 他们对自己没有责任心, 对亲人没有感恩意识。因此, 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培养小学生“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的责任意识, 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 很多学校过多的更关注于学校的升学率, 在教育教学中很难真正地融入感恩教育。缺乏正确引导的孩子, 无法对自己的父母、师长和周围的人产生感恩之情。同时, 学校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应避免进行旧、大、空的事迹和人物作为形式上的榜样, 让孩子无法从身边的小事真切地体会到感恩, 这样会导致孩子无法从小形成感恩他人的习惯和替他人着想的思维。为此, 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几年来, 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有效地平衡了学生的心态, 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一、在课堂上融入感恩教育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思想感情, 塑造学生灵魂的主阵地, 我校要求教师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块作为首要任务,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让我们的学生在感恩的光芒下成长, 让他们更具责任感, 使命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之中, 体会到字里行间中的感恩思想, 更为重要的是, 教师需要根据课文中流露出的感恩教育而在课堂上营造感恩情景环节, 能够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 进而更加能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祖国和社会的感恩之情, 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素养。

语文教学中, 日记和作文小练笔是进行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语文教师每逢到富有感恩意义的节日前夕, 语文教师都因势利导, 让学生从身边着手做一两件事, 体验到实际生活中, 再让学生通过日记或者小作文的方式记录出自己的所做所想。通过这样的活动, 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既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到事情的不易从而有所感恩, 又能够达到锻炼学生写作的目的。

二、校本课学习《弟子规》《三字经》

《弟子规》《三字经》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 是圣贤学问的根基, 我校一至六年级的校本课分别从《弟子规》《三字经》中精选了相关内容, 供学生学习。现在, 学生不仅能背诵相关内容,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 养成了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格, 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 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得以洗礼。

通过《弟子规》和《三字经》三字经的学习, 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和“香九龄, 能温席。孝于亲, 所当执”的内在含义, 并且能够付诸于之际行动中。

三、理解感恩, 学习“感恩”

1. 每学期初的家长会上, 我校各班都有约定俗成的小环节———播放一段感恩励志教育片。教育片的生动, 真实的整合, 引导孩子们重温往事, 感受父母, 老师的点点关爱。会后的讨论, 更是让孩子们倍受教育, 激励了学生们学会感恩, 以实际行动去感恩他人的强烈愿望。

2. 感恩父母系列活动

自2008年以来, 我校开展了“学会感恩”主题系列活动之感恩父母, 活动内容有“这周我来做家长”“我为妈妈洗脚”, 等等。其中, 让学生感受最深, 最有趣的就是“我给鸡蛋当妈妈的护蛋活动”。学生每天带鸡蛋上学, 又要保护好鸡蛋不受伤, 通过这种活动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爸爸、妈妈养育孩子的千辛万苦。

四、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我校的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建军节、老人节等节日为契机, 利用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主题教育, 活动形式有演讲比赛, 板报宣传、征文比赛, 书法绘画等。在一次次的活动中, 学生们再次体验到感恩的对象何止亲人、朋友、老师还有素不相识的人, 还有时刻激励自己前进的伟人、名人、普通的人, 还有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党和政府。

五、培养学生的权责意识

卢梭曾经说过“当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 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学生每日都接受着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帮助和关怀, 然而当着一切成为习惯时, 便容易产生理所应当之情。在日常的教育和生活中, 老师和家长们不单单应该履行了自己的“责”, 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意识。由此, 学生若没有付出, 长此以往, 无法谈及学生对师长的关心和感恩。因此, 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权责观。老师和家长在付出的同时, 应当有意识地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和感受到, 理解老师和家长的付出与艰辛, 进而要求学生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尽责的同事, 让他们逐步的懂得回报, 建立感恩之情。

几年来, 我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 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巨大改变, 我校全体教师愿把感恩之心, 感恩之爱, 感恩之智慧全部献给学生, 为我校的感恩教育添一份明媚的春光, 增一道绚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张铖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视域下的当前未成年感恩教育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10, (02) .

[2]陈清华, 汪雅清, 和煦晨, 王越莹.中国未成年人的慈善公益观念培育问题——以北京市N中学调查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1, (04) .

篇4:父亲心中的两朵玫瑰

没和母亲结婚前,父亲有一个很相爱的恋人。这是个秘密,除了父亲和那个女孩彼此心照不宣,其他人谁都不知道,包括爷爷奶奶。那个女孩的太爷爷是我奶奶的远房表哥,论辈分她该叫我父亲“叔叔”,可她从没叫过,她爱我父亲,她要做他的妻子。这个秘密是我8岁那年从母亲口中得知的。直到大学毕业,我才从父亲那里知道了故事的全部。

“我们打小一块儿玩,她是我的玩伴中唯一的女孩子。任性的她从小就特别黏人,我的‘队伍’只要被她瞄见,就摆脱不掉了,她会很快进入‘副总’角色,甩也甩不掉……”

说这话时,父亲脸上洋溢着一个收藏家谈及自己的稀世珍品时才有的表情——迷醉的眼神、微微上扬的嘴角。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扯着一个男孩的衣角欢呼雀跃,拖着长长的影子欢快地结伴回家。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

父亲好像没有听到我的发问,自顾自地说下去:“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对性别很敏感的年龄。她粲然显露的美,让我既自豪,又自卑。说不清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我得了胸膜炎,她以借东西的名义探头探脑时?还是那帮小子起哄时?抑或是家人开玩笑说给我找媳妇,她投来羞涩又幽怨的眼神时?或者我没考上大学回家当了会计,她放弃了城里姨妈给她安排好的工作,回家告诉我时?我真不知道。”

“那段日子,我的心总被一种莫名的希冀撞击着,我自己也不清楚那是什么。我只知道,当别人提到她的名字时,我会立刻竖起耳朵,表面上却装得漫不经心。一想到现实问题,我就会陷入痛苦焦灼的矛盾之中。但该来的还是来了,我必须得相亲了。24岁的我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拒绝父母的要求。你爷爷奶奶是很传统的人,他们接受不了,更无法理解我和她的关系。我的心能顶住世俗的目光,却无法抗拒老人的眼泪。”说到这里,父亲深深地埋下了头,像一个丢失糖果的孩子。

“你相亲的人就是我妈妈吧?”

也许我不该在这个时候提到母亲,可我忍不住为母亲难过,我不甘心母亲是父亲生命中的第二。至今我依然记得8岁那年的事。童年的我喜欢极了隔壁的那个长得像花儿一样的蓝姐姐。我想回家问妈妈,那个姐姐喜不喜欢我,是否抱过我?来不及把气儿喘匀,我就竹筒倒豆子般对着正在做饭的妈妈稀里哗啦说了一通。妈妈半天没吭声,像是要哭了。我小心地走过去拉母亲的手,我感觉到母亲的眼泪扑簌簌落在我的发间。母亲突然开口了:“就是她,是她逼问你爸爸后不后悔,她有什么资格?”8岁的我断然是听不明白母亲的话的,可我还是从母亲反常的行为里感到了一些不和谐的东西。母亲也许不知道那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的痕迹。回想起母亲那天包的饺子,一定是放了很多的葱和姜,全是辣的。

“你妈妈是个很称职的妻子,比我小两届,是学校里的才女。见面那天,你妈妈穿的是白色的确良衬衫,淡蓝色的裤子,两条不长不短的麻花辫儿垂在胸前,静静地站着。她的眼睛很漂亮,还有一张电影明星般的瓜子脸,我心想就是她了!”

“你就那么自信我妈一定会看上你?”

“这点儿自信还是有的,我觉得我都帅呆了!”“哈哈……”父亲大笑起来,我也大笑起来。

“就在我和你妈相亲的头天晚上,她找过我,问我能不能带她走?我没回答她,更没法答应她。她哭着跑了,我的心像被刀子剜了一样。这辈子注定给她幸福的人不是我。那时你爷爷奶奶都老了,我想是该为他们活着了,我要给他们幸福,他们需要我,未来的家庭也需要我。你妈妈贤淑温顺,家里的一切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婚后的生活虽然波澜不惊,但我却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一年后你出生了,家里更是笑声不断,你就是我们的‘开心果’。”

“那你爱我妈妈吗?”

“老夫老妻了,最重要的不是说这个字儿了。几十年了,感情早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不会再像你们年轻人那样把‘爱’字整天挂在嘴边。其实这爱呀,最要紧的是一个实在,等你结婚了就会明白,‘爱’能藏在锅碗瓢盆里,也能藏在油盐酱醋里,甚至能藏在吵架拌嘴里。人啊,什么时候都要学会惜福,我这辈子和你妈做夫妻,我很知足!”

篇5:感恩玫瑰花作文

今天,老师说要上我们最喜欢的手工课,大家听了开心得一蹦三尺高,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笑声。我们迫不及待地准备开工。

手工老师说:“今天要用一种超轻粘土来做一样你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冥思苦想,超轻粘土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老师大致把制作要求和方法讲了一下,接着就叫我们动手做了。

我绞尽脑汁想了好久,顿时,一个好点子从我的脑海里飞了出来。感恩节就要到了,不如做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吧。

说时迟,那时快,我立刻拿起五颜六色的超轻粘土开始做起来。哇,粘土摸上去软软的,潮潮的`,掂一掂轻轻的,果然物如其名啊!

首先,我把红色的粘土切成小块准备用来做玫瑰花瓣,可是颜色太深了,于是我把白色粘土放进红色粘土里调色。果然,它们俩合为一体,红色变得非常淡雅。

接着,我把小块按成大饼状,把它们分别粘在老师发下来的吸管上。可是我粘到第三瓣时,两片花瓣突然来了个大拥抱,拼命往第三片花瓣怀里塞。我想把它们分开,但是花瓣就如两个好朋友,紧紧地拉着对方的手,怎么扯都纹丝不动。最后,我用小刀把它们砍得“头破血流”,头上长出一根又长又细的发丝,我无可奈何,只好重新开始。

我重复了前一次的动作,但是这次它们都很听话,没有调皮。我把“大饼”往上贴,再把它的额头往后掰,之后再重复几次,这样,一片片美丽的花瓣就制作完成了。最后,我把黄色的花蕊点缀在花瓣中间,然后给它在外面裹上绿披风,最后给它做了一双小手,大功告成啦!我擦擦额头上的汗珠,自豪地把玫瑰仙子举起来给老师看,老师连连叫好。

篇6:让我重拾信心的两朵小花作文

一天夜里,我正在书桌上做作业,爸爸突然走了过来,坐在一旁,一坐下,就是大骂我:〞我说你呀你,怎么这个样子,考个试都不及格,你以后怎么能考上好的学校,你不认真去学习,看你日子以后日子怎么过?快点,拿出辅导书来,好好把知识记牢,下次争取考个好成绩回来给我看。〞听了这话,我的心里像下了倾盆大雨,感觉自己受到了委屈,没有得到爸爸的关爱,拿着手上的辅导书拼命地复习,一直复习到很晚,才趴在床上如释重负地睡了。

第二天醒来时,我充满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跑向学校,来到学校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她把桌面上的小红花递给了我,诚心诚恳地对我说:〞小华,今天你好像一改以往的粗心哦,试卷上才错了两道题,来了一个大的飞跃,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希望你继续努力,不要骄傲,谦虚学习,把自己那一点点粗心改了,下次争取考的考不到满分。〞老师的话,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就像秋风的溪水缓和地流到我的内心深外,灌溉了我的心田,让我重拾以往的信心,昨晚被爸爸啊大骂时失落的心情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回到家里,考到这样好的成绩,爸爸一定会表扬,就像老师一样,说出动听的话,让我信心满满。爸爸回来后,我立马跑到爸爸身边,得意洋洋地对他说:〞爸爸我今天取得好成绩,老师表扬了我。〞

〞是吗?〞然而,爸爸却好像不领情一样,很不在意地说道。他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看着我的试卷,我看着他的表情,从他的表情看来,先是露出了一点笑容,但是越看越后面,他马上由晴转阴,像6月的天一样,由先前的大好晴天变成了暴风雨,马上皱紧眉头,又是对我一顿大骂。〞你呀!你呀!怎么就那么粗心,就不可以把它全做对吗,你老爸当年可是科科满分的`。〞他一点都不顾我的面子,对着我就是这样。我心里怀恨了:爸爸,你怎么总是骂我,我只是做错了一道题而已,却被你骂得焦头烂额,你到底要我怎么做啊!不是我考到了好成绩,你就不会骂我。难道分数是用来衡量我和你之间的关系的吗?

下一次的考试又来临了,你听天气良好,满天的白云飘飘,我的心情也晴朗起来,当我的知老师又表扬我后,我更是开心得跳了起来,好像跳到了9层楼高一样。老师笑眯眯地对我说:〞可以啊!小华,今天更棒了,居然一道题都没有出错,看来你是有听老师的话,把自己粗心的问题修改正过来,你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创造更好的成绩。〞这样有建设性的话,我是越听越喜欢,越听越充满信心,不像老爸的话,只会挖苦我。老师又奖给了我一朵小红花,这小红花代表着我的努力,我是多么喜欢啊!老师送我的两朵小花,我带着它们,走到阳光下,仿佛看见了未来以后的我,我是多么的辉煌,多么灿烂,多么伟大。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又把老师表扬我的事告诉了老爸,老爸这是看了我的成绩,满意的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咧大嘴高兴地说:〞看来我骂你是有用,你已经改过了,希望你继续保持努力,再考满分给我看。〞

从那以后,为了不让爸爸骂我,我每天复习到很晚,为的就是考得好的成绩让爸爸开心。

篇7:两朵雪花的诗歌

我便托风,给你捎去两朵雪花

希望它们降落在你的心坎上

增加你雪山的海拔

我要做一次勇敢的攀爬

也许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但我依然要去体会一下

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那句假话

哪曾想,你雪白的体温

竟然,把雪花的冬天全部融化

思念在一条山谷里恣意流淌

理智是一道垮塌的堤坝

根本拦不住这匹脱缰的野马

心田被这场洪涝冲毁了

只长荒草,不长庄稼

篇8:两朵感恩的玫瑰花作文

一、在倾听中尊重, 在尊重中构建倾听表达平台

新课标中特别指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相互倾听却需要依靠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 至于在教师倾听到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时, 才可能激发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 初中生依然对教师充满着崇拜和依恋, 因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要率先垂范, 心无旁骛地去倾听学生的见解, 之后以一种与学生平等的姿态给予相关评价,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于合作学习的作用不亚于教学理论以及教师经验等方面, 只有相互尊重, 才能使学生的倾听和表达更加有效。

例如, 在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便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还没有基础, 因而读是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培养起对于文言文的语感, 在整体的阅读感知后, 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探究:课文中有几件作者童年的趣事是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在你的童年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呢?问题提出后, 小组间便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因为童年的美好在每个学生心中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因而这个问题每个学生都会有话可说, 这无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倾听别人的故事与述说自己故事的平台, 给予了每个学生公平的机会, 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都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小时候掏鸟窝的故事, 教师在认真听了他的故事后, 并没有给予这个调皮学生负面的教育, 而是通过鼓励其发言的方法给予了他充分的尊重, 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表现的舞台和倾听的世界。

只有教师给予学生尊重, 在小组学习中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发言机会, 率先垂范, 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会生化出更多的精彩, 学生也会逐渐地在别人的认知中获得全新的感受, 进而思考后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

二、在倾听中补充, 在补充中突显自我表达能力

新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就需要学生要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小组合作中的学生主动倾听习惯的养成, 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课堂不属于某一个人,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言的权利, 语文教学便是一种思想和思想互相碰撞、语言和语言之间的交锋, 尤其是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不能盲从于某一位同学的观点, 要有反驳别人的意识, 要有独特的见解。在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后, 首先要对该同学的观点给予肯定, 学会赞扬和赏识, 其次还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补充, 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表达方式。

例如, 在《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便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阅读后让学生思考探究:老大臣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的同学就回答:“他是一个自私的人, 我从他为了让自己的职位稳固而去欺骗皇上看出来的。”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赞扬, 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对现有的答案进行补充, 使之更加的丰满。如“你们觉得这位同学回答得好么?”那么有的同学就会说“我觉得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 但是我还有所补充, 他不仅自私还虚伪, 他明明看不见新装却说自己已经看见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 远远高过一个学生答而其他学生记答案的方式所带来的效果。

引导学生去补充前一个同学的发言, 以促进学生主动倾听、顺势思考, 在文本中找出新的线索, 积极地与前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整合, 无形中学生便学会了倾听、思考和表达。

三、在倾听中串联, 在串联中汇聚各自思想锋芒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一个优点, 就是在一个同学思想展示的过程中往往会引发其他人的新的思考, 也就是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真正的倾听方式是在以他人的思想表达为媒介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样学生的思考变得更加真实, 因为是在已有的经验中实现的自我超越, 只有这样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 而不是优等生摆摆花架子的空谈。

例如, 在《过故人庄》这首诗的教学中, 教师就设置了“这首诗歌是田园诗么?”这样的探究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有的学生说:“当然是田园诗, 有‘把酒话桑麻’这样的句子, 描写的农家生活, 因而是田园诗。”而有的同学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并不认同这个同学的观点, 我觉得田园诗应该有着极其深远的意境和美妙的自然环境, 这些画面都太过于平淡了, 所以我不觉得是一首田园诗。”当面对这样思想碰撞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机会留给学生, 让他们在自己的探讨中逐渐对问题形成正确的认知, 只有这样的倾听与表达才是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展现。

篇9:两朵“男玫瑰”,到底要哪朵?

艾佳:

你好,我在2006年2月的一天喜欢上一个男孩,他也很爱我。后来,我家人不同意,加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去年10月我们分手了。在12月的时候,家人给我介绍了一个男孩,他父母在他18岁的时候就离婚了。母亲改嫁了,父亲到上海去打工,而他的生活则是由他奶奶、伯伯管着。一开始他对我很好,包括他的家人,所以我家人都劝我早点订婚。在今年春节,我们订婚了。但从9月份开始,他变得对我冷淡了,他家人对我也没有以前好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我又知道我之前的那个男朋友,在我订婚那天喝了好多酒,我们都没有忘记对方。

现在,我都后悔订婚了。渐渐地,我和之前的男友联系上了,他还没有找女朋友,说等我什么时候结婚了,看到我过得幸福他才会去经营另一段感情。他还在QQ空间里写了很多关于我们的经历。我看着他写的文字,哭得一塌糊涂。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在的男朋友对我没有以前好了,之前的那个我又忘不了,帮帮我好吗?

广西 小郭

小郭:

从信中可以看出,你现在的痛苦是犹豫,是拿不定主意。想回到从前吧,可是你现在已经订婚了;不回到从前吧,你又感到好像还爱前面那个男孩。你手里有两个男孩可以选择,那就把他们一个叫“蓝玫瑰”,一个叫“黑玫瑰”吧。虽然把男人比作花,有些好笑,但你明白就行。你现在是换了角度,是女人手里有两朵“男玫瑰”而已。

分析一下,你当时和“蓝玫瑰”分手,除了家人不同意,还有别的原因,你和“黑玫瑰”订婚,我想不单是他家庭条件好,肯定也有爱的成分在其中,当然也会有冲突。但这时,“蓝玫瑰”又在向你招手。你忽然感到旧情又新,新情已旧,人生又有了拿不定主意的沉重。

其实,每一种选择你都会有不满足。每个女孩心里也是有两朵“男玫瑰”的,选了A,感到B好;选了B,又感到A成了“床前明白光”。你属于典型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那种女孩。世界上没有两全的事,感情尤其是这样。古今中外,多少女人的不幸,都是因为游走在两朵“男玫瑰”之间。比如电视剧《玉观音》中的安心,比如名女人潘金莲(这比喻有点儿过了,我一时想不出更多)。

做女孩要智慧,对感情智慧的女孩容易得到幸福。爱,从来都是有缺点的,而每个男人的缺点不同。而未来的日子里,谁的条件,或者说缺点,你更能容忍?想到最坏的一面你都能容忍时,那就不难了。当两个男人都各有千秋时,比较他们的缺点好了。我不能跟你说,你选“蓝玫瑰”,或者选“黑玫瑰”,3年以后后悔的成分少一些?那你就听从内心的感受,跟着谁好了。现在,你这样不伦不类,你累,你的两朵“男玫瑰”也累,你的亲人也跟着心累,这多不好。希望你最终选择的“男玫瑰”,能带给你想要的幸福。

艾 佳

温馨提示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婚恋中,有心理困惑需要倾诉、解决,不妨和我们联系(请尽量通过信件、邮件的方式详细说明自己的困惑)。本刊会严格保密你的个人信息,并邀请专家为你免费解答。本栏所配图片均为嘉宾近照。

热线: 0791-6632630记录人:艾佳

篇10:两朵感恩的玫瑰花作文

中国的科举制度堪称世界一奇。士子们十年寒窗, 全为一篇文章。虽说“一纸文章定终身”的做法有失偏颇, 弊端极大, 可细细琢磨, 还能从中悟出些道理。它把我们今天称之为“阅读”与“写作”的这两大版块合为一体, 使它们血脉相连。求学者或为了光宗耀祖, 或为了尽忠报国, 都只得埋头苦读, 并勤于笔耕。可见, 阅读与写作自古就如一对情深意切的鸳偶, 如影随形, 比翼双飞。

“语文”的诞生要求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辩证地审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尽管语文界的先辈与同仁们早已各抒己见, 作了种种不同的精辟论述, 但作为手捧语文书站在三尺讲台前教人“子曰诗云”的我们, 也有责任和义务来探讨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学实践, 我觉得:今天, 阅读和写作仍是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的。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 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他明确指出,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共同孕育于语文这一母本。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然而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 要将二者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却也非易事。处理得好, 事半功倍;反之, 则收效甚微。我觉得要恰当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须认识到以下三点。

一、善写必须多读

阅读能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并催熟思想, 激活写作激情。人之所以为人, 在于其精神的高度。精神境界越高, 精神内涵越深, 写作者的思想越深邃, 写出的文章立意也就越深刻。那么, 这种境界和内涵从何而来呢?阅读便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诗》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说:“学愈博则思愈远。”书籍作为全人类的营养品, 对人有着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和灵魂感染力。一个扑在书籍上就如“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人, 他的思想、性情怎能不受所读之书的熏陶、感染和浸润呢?正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情郁于衷, 自然要言溢于外。一旦产生了“箭在弦上, 不发不畅”的激情, 思想 (写作的动机) 便形成了。可有了情感和思想, 写作者并不一定能洋洋洒洒, 一泻千里, 仍是“心有戚戚焉”。可见, 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的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 是作者的思想不断明晰的过程, 也是作者的感情不断升华的过程。思想是动态的, 语言是静态的;思想是内核, 语言是外壳。只有当思想挣脱语言的羁绊, 作文成品才能从母体中诞生并独立出来。

阅读还是人们获得语言矿藏的重要途径。所谓阅读, 就是通过破译约定俗成的文字符号所含的语义, 去接受、理解成品中的信息内容。人们在写作中所使用的词汇、语句, 多数是从阅读文本中吸收来的。“秀才不出门, 全知天下事”正说明了见多才能够识广。见多才能够扩宽视野, 放眼天下;见多才能神思飞扬, “下笔如有神”。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两句充满诗意而又富于哲理的话:“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 那么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韩愈汪洋恣肆的文采, 就得益于他平日的“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手不停批于百家之编。”若真能做到“文不离口, 笔不离手”, 文章又怎会写不好呢?

写作中的章法技巧, 运思谋篇, 也需多读才能掌握、积累。语言文字负载着灵动的情感和思想, 要用它来表情达意、状物抒怀, 要使思维的结晶“物化”, 就须运思谋篇, 布局好章节结构, 并采用优化的表达技法。这样作者才能化“思维”为“作品”, 变“无形”为“有形”, 使头脑中预构的宏阔蓝图变为一篇色彩绚丽的文章成品。作为初学写作的中学生, 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底还不深厚, 能力也还不强, 所以更要向别人学习, 闭门造车是难以有长进的。试想, 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 纵然他天资过人, 但因其不能阅读, 知识结构狭窄, 语言表述平板, 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他能写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或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吗?被称之为“高考制度等外品”的韩寒, 如果不是得益于大量阅读, 他能在中学时代就写出长篇小说《三重门》吗?除却天赋之外, 不得不归功于他的博览群书、文辞积累和心灵感悟。

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开卷”的确“有益”。“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充实自己的思想, 丰富自己的情感, 武装自己的语言, 写得一手好文章, 就不得不多读些书。

当然, 多读未必善写。语文老师不一定会写文章, 中文系的高材生不一定能成作家, 中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有的同学身边阅读资料种类齐全, 如《课外美文》《作文技巧》《作文报》等, 而他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原地踏步, 不见起色:或题材陈旧, 老生常谈;或内容平淡, 表意肤浅;或语言干瘪, 味同嚼蜡;或理屈词穷, 矫揉造作。为何“耕耘”了却不见“收获”呢?

作文之道, 在于抒情, 在于表意。写作理论创造不了好文章, 写作技巧的堆砌也催生不了佳作。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并“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这就需要写作者有积极上进写作态度, 而这种态度只能来自他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来自对所读作品积极的情趣体验和感情陶冶之后所产生的强烈写作愿望与创作激情。只有让心灵真正地走进作者, 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出感情的火花, 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二、善写还须善读

多读是量的积累, 益于扩大知识的外延;而善读则是质的提高, 益于挖掘知识的内涵。书海浩瀚, 游必有方。怎样才能做到善读呢?

首先, 阅读内容需要择优、择善、择美。“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是善读的原则。有人说:读一本好书, 就如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好书可以征服我们的心灵。多读好书, 能够提高人生的标杆:修得连珠妙语、儒雅风度和智慧心胸, 使你终身受益。人生的质量是在一步步的自我超越中提高的, 而读好书正是这种超越的阶梯。反之, 坏书也能毁掉一个人, 他能退化人的意志, 腐蚀人的心灵。而阅读那些平庸的书则只能使你消磨时间, 却一无所获, 这不啻于浪费生命。“阴暗的石隙中衍生毒草, 贫瘠的荒原上只长弱苗。在那些坏书, 那些平庸的书中间, 不会有青春的花朵开放。让希望的种子到热烘烘的沃土里来萌芽吧!每本好书都使理想的幼苗长出一片新叶——绿绿的, 那是生命的色彩。”

余秋雨先生认为:一个人读什么书基本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言辞虽有失偏颇, 其合理内核却不可抹杀。中学生阅读趣味的高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写作水平。言情小说看多了, 自然是满纸的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武侠小说看多了, 字里行间便充斥着刀光剑影、南拳北脚。在地摊文学的熏染下, 灵魂难免被污染;在休闲刊物的浸润中, 泡不出精神上的傲雪梅。而笔者的学生田月月则在周记中这样写道:“好书, 是生活的精华。读一本好书, 其实是用心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读好书给人享受, 使人收获知识。”作为一名初中生, 能在当今多如牛毛且鱼龙混杂、美丑共存的出版物面前, 有着如此清醒的认识, 实属难能可贵。

许多中学生被目前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课外读物”迷惑了, 他们“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舍本逐末。真正的“珠宝”就在我们的身边——语文教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认真审慎地选择的, 它们文质兼美, 各有所长, 皆为典范。它们给我们享受不尽的清风朗月、草青花红和值得品味一生的学识风华、人文魅力, 使我们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

其次, 还要恰当地处理好泛阅和精读的关系。泛阅比较自由、舒展, 不拘一格、不守成规、不计快慢, 随自己的兴致和需要去浏览。精读是把成品融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 精读应力求吸收、消化、理解, 不能贪多求快, 造成“营养不良”。精读时先要“字求其训, 句索其旨”, 扫除文辞障碍, 为理解全文打开门锁;然后反复阅读, 不断加深理解, 使认识逐渐由感性向理性上升, 由零星向系统转化, 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最后强化记忆, 巩固阅读成果。背诵是一种强化记忆的好方法。笔者在教授课文《鱼我所欲也》之前, 先后反复诵读五遍, 才背会第一段并且真正领会了孟子是怎样通过不同的角度论证“舍生取义”的道理的, 中学生须精读课文、范文和经典文献, 这不仅可以增长知识, 还有益于提高写作水平。

善读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比较阅读法、写读书笔记等。总之, 在阅读中我们应做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 读书“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读写互促, 相融则优

古人早就强调“能读千赋则善赋”“劳于读书则逸于作文”。有所借鉴才能有所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本身有一种宣泄情绪的本能。书本中某种特定的情景、环境可以唤起读者潜在的情感, 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和欲望, 以情入文, 有感而发。“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孕育出灵魂的圣果。实践证明, 读可促写。

反之, 写也可以促读。酸甜苦辣都有营养, 成功失败都是收获。作文的甘苦, 只有在动笔之后才能体味到。学生有了一定的亲身体验, 就能产生兴趣, 深入理解, 仔细品味并巩固记忆。马克思在《普鲁士状况》一文中指出:“要想恰当地评价他们, 就必须去读他们大作的原本。”这样书本的精华才能渗透到你的灵魂当中去。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释放;阅读是静态的, 写作是动态的;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鲁迅说:“输出多而输入少, 日后要枯竭的。”所以不能只读不写。读可促写, 写可带读。若能辩证地看待并自主地将二者结合起来, 学生的语文学习定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读写这两朵金花也定会开得更加娇艳, 散发出更加温馨的芬芳!

参考文献

篇11:两朵感恩的玫瑰花作文

关键词:双桥并立,双线平行,多头并进

双桥并立指的是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 叙述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或不同人物身上发生或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 使几条叙线平行展开。

双桥并立属于叙述的方法之一, 有的人叫它平叙。

这种叙述是在同一时间内, 向横的方面叙述, 即古人说的“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的双桥并立的写法。双桥并立只是对这种叙述的一种比喻性的说法, 并不是说在写作中只能采用双线并行的叙述方法。事实上, 生活是多种多样的, 作为表现生活内容的这种笔法, 也必须根据生活情况的不同和表达的需要, 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

一、双线平行

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牛郎织女》把人和神、人间与天上揉合在一起, 就出现了有分有合的两条线索。开头两条线平行发展:牛郎在人间受兄嫂虐待, 和老牛相依为命, 过着悲惨的生活;织女在天上不愿受王母娘娘的专横管制, 逃到人间。接着是牛郎织女结为夫妻, 过着美满的生活, 两条线索连接在一起。不料, 王母娘娘出来干预, 两条线索又分开发展, 织女被捉回天宫, 牛郎被阻在天河对岸。最后经过斗争, 牛郎织女终得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两条线索又重合起来。这两条线索先分后合, 合了又分, 分而又合, 构成了一个人神相爱、离合悲欢的生动曲折的故事。

《荔枝蜜》属于“双桥并立”的散文。本文的喻体是蜜蜂, 在文章中是明线;本体是劳动人民, 在文章中是暗线。双线平行发展, 直至文章结尾, 暗线才与明线汇合, 文章戛然而止。但是, 这种“平行”, 并非几何学中的“平行”, 它们在文中多次, 相互撞击。每次相击, 都在“物”与“人”相喻的中介物蜂蜜 (生活) 上。这成为读者开启深远意境的钥匙。

《石榴》一文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是石榴的生长过程———扎根四年“终于轰轰烈烈开花结果”;二是勤的奋斗历程———放弃去营部的好机会, 沉在连队扎在班, 终于被某军校录取, 前景广阔。两条线索不着一痕地交织并进, 使文章呈现出一种纵横交错的结构。

再如大家熟知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三十二回写宋江与武松第二次分手。此时读者对宋江、武松的归宿都很关注, 但作者又不能两个人合写, 因为一个要去二龙山, 一个要去清风寨, 于是作者就来了个“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二人出得店来, 行到市镇梢头, 三岔路口, 武行者下了四拜。宋江洒泪, 不忍分别;又吩咐武松道:“兄弟休忘了我的言语:少戒酒性。保重, 保重!”武行者自投西去了。看官牢记话头, 武行者自来二龙山投鲁智深、杨志入伙了, 不在话下。

且说宋江自别了武松, 转身望东, 投清风山路上来, 于路只忆武行者。……

二、多头并进

在有些作品中, 由于反映的生活比较复杂, 涉及的范围很广, 一件事情的发生, 可能牵动多方面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只用双线来写, 就远远无法表现生活的多样化和交错互进的情况, 这时, 就要采用分头并进、多线穿插的写法。如《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写诸葛亮借了东风, 周瑜见东风起要杀诸葛亮, 被鲁子敬劝住;接着写周瑜、黄盖、孙权他们如何部署水战, 火烧战船。而孔明下场如何, 作者也要交代。这时实际上有三件事同时写:一写周瑜派出六路兵去待令行动, 二写孙权举动, 三写孔明逃走, 所以作者写完周、孙行动后, 来了个“话分两头”四个字, 一下子把笔锋转到刘备这一方面来, 这样就叙述清楚, 条理分明了。

再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篇通讯的第一节就写了三条线, 一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残酷迫害吴吉昌;二是吴吉昌在恶劣的环境里, 仍然信心坚定, 坚持进行棉种实验;三是广大群众所表示的对吴吉昌的同情和支持。这三条线索围绕一个中心人物展开, 形成多头并进的发展脉路。

上一篇: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作文下一篇:以垃圾分类为话题小学精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