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课程教案1

2024-05-16

数据分析课程教案1(通用6篇)

篇1:数据分析课程教案1

‘教案’课程教案-第三章-1

教案:课程教案---第三章-1-教案作者:编译原理

章节名称第三章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

3.1对于词法分析器的要求3.2词法分析器的设计

3.3.1正规式与正规集3.3.2确定有限自动机

课程类型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技能课□其他□

授课时间第4周周二3、4节教学进度

学生考勤应到:实到:请假:旷课: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

目的要求:

了解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形式,熟练掌握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能够以转换图为工具使用某种语言的编写并调试一个扫描器。

重点难点:

重点:词法分析器的设计;难点:状态转换图的实现

课后作业:

作业批改记录: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词法分析的任务:从左至右逐个字符地对源程序进行扫描,产生一个个单词符号。

词法分析器(Lexical Analyzer)又称扫描器(Scanner):执行词法分析的程序

3.1对于词法分析器的要求

3.1.1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形式

功能:输入源程序、输出单词符号

单词符号的种类或者输出形式:

基本字:如begin,repeat,

标识符--表示各种名字:如变量名、数组名和过程名

常数:各种类型的常数

运算符:+,-,*,/,

界符:逗号、分号、括号和空白

输出的单词符号的表示形式:

(单词种别,单词自身的值)

单词种别通常用整数编码表示。若一个种别只有一个单词符号,则种别编码就代表该单词符号。假定基本字、运算符和界符都是一符一种。

若一个种别有多个单词符号,则对于每个单词符号,给出种别编码和自身的值。标识符单列一种;标识符自身的值表示成按机器字节划分的内部码。

常数按类型分种;常数的值则表示成标准的二进制形式。

3.1.2词法分析器作为一个独立子程序

词法分析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是否应当将其处理为一遍呢?作为独立阶段的优点:结构简洁、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集中考虑词法分析一些枝节问题。

不作为一遍:将其处理为一个子程序。

3.2词法分析器的设计

3.2.1输入、预处理

输入串放在输入缓冲区中。

预处理子程序:剔除无用的空白、跳格、回车和换行等编辑性字符;区分标号区、捻接续行和给出句末符等

扫描缓冲区

3.2.2单词符号的识别:超前搜索

基本字识别:需要超前搜索才能确定哪些是基本字

标识符识别:字母开头的`字母数字串,后跟界符或算符

常数识别:识别出算术常数并将其转变为二进制内码表示。有些也要超前搜索。

算符和界符的识别:把多个字符复合而成的算符和界符拼合成一个单词符号。

3.2.3状态转换图

概念:状态转换图是一张有限方向图。结点代表状态,用圆圈表示;状态之间用箭弧连结,箭弧上的标记(字符)代表射出结状态下可能出现的输入字符或字符类;一张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为初态,实际上至少要有一个终态。

一个状态转换图可用于识别(或接受)一定的字符串。

几点重要限制--不必使用超前搜索:

所有基本字都是保留字;用户不能用它们作自己的标识符

基本字作为特殊的标识符来处理;不用特殊的状态图来识别,只要查保留字表。

如果基本字、标识符和常数(或标号)之间没有确定的运算符或界符作间隔,则必须使用一个空白符作间隔。

3.2.4状态转换图的实现

做法:

1)对不含回路的分叉结,可用一个CASE语句或一组IF-THEN-ELSE语句实现

2)对含回路的状态结,可对应一段由WHILE结构和IF语句构成的程序.

3)终态结表示识别出某种单词符号,因此,对应语句为

RETURN(C,VAL)

其中,C为单词种别,VAL为单词自身值.

3.2词法分析器的设计

3.2.1输入、预处理

输入串放在输入缓冲区中。

预处理子程序:剔除无用的空白、跳格、回车和换行等编辑性字符;区分标号区、捻接续行和给出句末符等

扫描缓冲区

3.2.2单词符号的识别:超前搜索

基本字识别:需要超前搜索才能确定哪些是基本字

标识符识别:字母开头的字母数字串,后跟界符或算符

常数识别:识别出算术常数并将其转变为二进制内码表示。有些也要超前搜索。

算符和界符的识别:把多个字符复合而成的算符和界符拼合成一个单词符号。

3.2.3状态转换图

概念:状态转换图是一张有限方向图。结点代表状态,用圆圈表示;状态之间用箭弧连结,箭弧上的标记(字符)代表射出结状态下可能出现的输入字符或字符类;一张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为初态,实际上至少要有一个终态。

一个状态转换图可用于识别(或接受)一定的字符串。

几点重要限制--不必使用超前搜索:

所有基本字都是保留字;用户不能用它们作自己的标识符

基本字作为特殊的标识符来处理;不用特殊的状态图来识别,只要查保留字表。

如果基本字、标识符和常数(或标号)之间没有确定的运算符或界符作间隔,则必须使用一个空白符作间隔。

3.2.4状态转换图的实现

做法:

1)对不含回路的分叉结,可用一个CASE语句或一组IF-THEN-ELSE语句实现

2)对含回路的状态结,可对应一段由WHILE结构和IF语句构成的程序.

3)终态结表示识别出某种单词符号,因此,对应语句为

RETURN(C,VAL)

其中,C为单词种别,VAL为单词自身值.

 

篇2:数据分析课程教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初唐四杰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初步把握四杰的创作概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千四百多年前,是让我们一直引以为骄傲的大唐盛世。

虽然岁月的沧桑让我们已经无法再走在宽得可以让四十五辆车同时行驶的朱雀大桥上,虽然我们也无法再目睹一下那美轮美奂是北京故宫面积三倍的大明宫,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的太液池、丝竹弦乐声闻于天的华清宫也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并非只有从“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大雁塔上才能领略到些许盛唐时气象,留在我们印象中的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天朝大国的形象,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富庶盛世的光辉,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赫赫武功,更让我们值得回味的是,唐代那灿若群星的才子们,留下的那字字珠玑的灿烂诗篇更是让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人陶醉痴迷。

唐诗宋词,历来被称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唐代更是才子辈出的时期。多少才子词人,特立特行,矫矫不群,惊世骇俗。

二、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即唐代高宗到武后时期的四位职小而才高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应该说声律和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的。

唐代蓬勃昂扬的时代气息,卓尔不群的才华名声使四杰都满怀兼济天下的胸怀和抱负,而卑微的官职和地位却使他们怀才莫展、坎坷失意。在他们的诗歌里,表现为题材的开拓,四杰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的开拓同时带来了一种严肃的思想,一种豪放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风格。四杰的诗歌也因而成为初唐诗歌中风骨凝练的佳作。

王勃诗的代表作是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其《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骈文佳作。

杨炯的代表作是五言律诗《从军行》。卢照邻的代表作是七言歌行《长安古意》。骆宾王的代表作是《在狱咏蝉》。

三、王勃

(一)诗人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

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二)、背景及其经历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6年之后,唐高宗大赦天下,王勃才结束了凄凉的蜀川之旅,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 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很是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滕王阁序》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诗篇之一。之后王勃在渡海的时候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6岁。

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序诗**

相传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阎大人女婿吴子章(相传有过目不忘之才)被抢风头,大怒,讥讽王勃诗作是抄袭自己的,《滕王阁序》是自己宿构的诗,王勃是抄袭自己的,是偷背出来的!见阎大人和众士不信,吴子章当众将《滕王阁序》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众人皆大惊,对王勃起了疑心,怀疑王勃抄袭。王勃毫不惊慌,反问道:“吴兄过目不忘,令人佩服,但这首诗末尾还有序诗吗?”吴子章不能答,只见王勃起身挥墨,文不加点,写下这首序诗。写罢,众人皆服,无不称赞,相信《滕王阁序》实乃王勃所作。吴子章羞赧而退!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在表达方式上,诗歌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诗评】:

杨炯:“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

四、杨炯

杨炯(公元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

在“四杰”中,杨炯(650—694)诗歌数量最少,成就也较低。但他用乐府旧题写的一些诗篇,表现渴望保卫祖图建立功勋的意愿,节奏有力,颇有新意,如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赏析: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篇3:数据分析课程教案1

1 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由知识培养型到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型的转换。创新能力是人们产生新知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2]。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支撑。从创新实践能力形成的三个层次入手, 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第三阶段是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突破培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过程中, 尤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 及时调整阶段培养目标, 整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逐步趋优的过程, 由此形成的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2 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后续课程, 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课程目标是既培养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 又能结合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软件, 科学、规范地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研发人才, 是一门创新实践能力本位的课程。

本课程内容设置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1) 因前续课程有数据库原理, 所以需要对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简化; (2) 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 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不断更新, 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软件产品应与时俱进; (3) 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型课程, 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和研发数据库信息系统的能力以及后台数据库管理技能。基于以上3个方面的考虑, 课程选用了当前流行的占市场主流的较为成熟的Oracle 10 g产品, 并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体优化 (见表1) 。

3 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

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 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教学环节入手, 依托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综合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 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 将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无定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阶段性的培养目标, 适时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如任务驱动、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等, 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 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启发式教学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再如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师可通过设置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环境,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让学生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自身努力、同学协作以及教师的指导, 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

4 采取赛教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是数据库 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程学习开始, 学生可根据自愿的原则结合成不同的团队, 设定参赛目标, 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认识到课程知识是有用的, 是有价值的。通过参加比赛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调动其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加快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角色的转变, 并最终为学生完成3年校内学习, 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十届“挑战杯”竞赛评委认为, 通过参加竞赛, 大学生呈现出研究新事物、总结新经验、坚持独立思考、勇于另辟蹊径等令人喜悦的特点[3]。而这些特点正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形成的具体表现, 因此, 采取赛教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5 结束语

结合“3+1”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目标和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现状[4], 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颖的课程内容结构, 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重视课程目标由“知识培养型”向“创新能力培养型”转变, 综合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深入开展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有效实施框架。另外, 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科学灵活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该框架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华小洋, 王文奎, 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 (1) :91-94, 121.

[2]安茂香.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4) :127-129.

[3]丁三青.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2) :96-105.

[4]王筱婷.通过科技项目辅导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篇4:数据分析课程教案1

关键词:微课件;开发探索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15-2

1  微课件开发分析

1.1 微课件特性分析

①教学时间短。微课件的时常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5分钟,这个时间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来说符合学员认知结构,时间太长学员容易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低下。

②教学内容少。每个微课件只讲解一个知识点、一个重难点或是一个易错点,主题突出,内容短小精悍,学员更容易掌握。

③实用性强。微课件以知识点为核心,课件可以使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是最有利于学员学习的一种资源形式。

基于以上特点,学员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对不同学科知识点进行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是传统课件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1.2 微课件开发内容分析

①必须具有科学性。须确保知识科学,内容符合相关规程规定,措辞准确,行文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②必须具有针对性。须有明确的适用人群,能够充分满足公司领导干部、专业管理人员、生产技能人员的学习需要。

③必须具有交互性。须做到界面美观、操作简单、提示恰当,体现人机交互,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反馈,做到进度可控、导航清晰。

2  “1+1+1”微课开发模式基本原理

无论是E-learning 形式还是面授形式,课程都是培训的主要依托,企业培训中的课程开发常遵循一定的过程模式,比如ADDIE(Analysis Assessment、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Evaluation)模式,以及纳德勒提出的应用于短期培训课程开发的重要事件模式。这些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为培训课程开发提供了合理的实践操作模式,然而在实践中这些模式未能保证课程的质量,因为它们只是描述课程开发流程的整体性框架。夯实每个课程开发环节并在它们之间建立基于数据的逻辑联系,才是保证培训课程质量的关键。

2.1 企业一线专家——分析学习需求,甄选学习内容

培训的主要目标是能力发展,能力是头脑中知识的累积并形成了适于知识应用的内在结构,因此课程开发不能脱离知识而空谈能力目标,知识应成为课程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策略选择的坚实基础,而需求分析的实质也即获得工作、社会、自身发展对个体的知识要求。学习需求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①确定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②确定目标状况和学习者当前状态的差距,理想状态和员工当前现状的分析是需求分析的核心内容。

以往的培训组织者,不能说不重视员工的培训需求,比如也进行受训者的培训需求调查,但只是停留在泛泛地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诸如希望得到哪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等等。企业一线专家因为贴近实践、了解生产,岗位知识理解透彻,他们可以根据工作场所绩效需求找出相应的学习需求。并且因为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传帮带的师徒制模式,使得一线业务老师分析得出的工作场所的绩效需求与相关的需求最为一致。

2.2 培训业务专家——制定培训目标,设计教学策略

培训目标指向的是课程开发项目的需求,它只是课程目标的约束条件,而课程目标是对学员在能力与价值观领域表现的预期。课程目标在本质上表现为能力体系和所需的态度、价值观。因此,课程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策略的设计需要明确的培训目标和实事求是的需求评估,需要培训业务专家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2.3 媒体专家——设计表现形式,完成技术制作

课程是知识内容、资源组织以及学习方式的内在统一体。多媒体微课件是基于手机、IPAD、PC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整合美术、动画、创意及系统构架,实现视频、图片和文字高度整合的互动体验手段,产品极具有科技感,强调学员的参与,更真实地展现技术特点和使用场景,提高受众学习满意度,它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可以有效辅助面授培训。

3  “1+1+1”课程开发模式在生产技能专业微课开发中的应用

公司根据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履职考核标准,对涉及高级工及以上等级的技能模块进行了开发。

3.1 业务分组

通过认真讨论,项目开发组编制了课件开发工作方案,确定了课件开发计划。课件开发项目从管理模式上采用“迭代式开发模式”,并结合实际需求将项目开发划分为七个阶段,如表1所示。

为了保证课程内容严谨准确,公司协调各级单位,抽调相关技术骨干组建了内容专家组,包括企业一线专家与培训业务专家,进行课程内容编写与把关工作。在开发期间,项目组逐渐形成“内容--制作”双条线的业务模式,针对内容专家在业务上的优势与技术组在呈现表达上的特长,两队“人马”各司其职,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2 开发标准

在开发标准上此次微课件开发项目以“1+1+1”模式为基础,参考目前被普遍应用的ADDIE模型(如图1所示)。

3.3 开发分工协作

培训业务专家从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课件结构等五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教学设计方案。

4  实施效果

4.1 统筹专家资源,实现“需求、内容、呈现”各个环节的有效联结

“1+1+1”课程开发模式,以知识网络为基础,有机结合企业一线专家、培训业务专家、课程制作专家的经验技术,把需求分析、目标制定、内容和策略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联系起来,在保证课程开发理性的同时,还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了创造的空间。

4.2 做好教学设计,保证课程产品的高质量和优良效果

需求分析阶段对学习者在实际生产中所需的操作技能进行分析和判断,课程开发技术框架为其提供了实操性技术,而教学策略设计则表现为在约束条件下(已定的工作情景与岗位类型)的创造。“1+1+1”课程开发模式的使用使得此次开发课程具备以下几项特点:

①以模块化知识点为体系要素,采取短而精的“微课”形式,一个课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不做“大而全”式课程。

②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内容划分难易结合、知识讲解贴近实践,课程符合成人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

③课程开发环节大量使用“三维图像或动画形式”,

展现生产流程、设备构造、设备拆装等知识演示与操作观摩。

篇5:1岁到1岁半早教课程教案

1、锻炼宝宝稳定行走,并听口令往返取物放物的本领

2、巩固对颜色红、黄颜色的巩固认识,通过撕一撕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

3、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感受参加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邦戈鼓;娃娃;皱纹纸,卡纸,双面胶;铃铛、垫子若干、框子4个;彩虹伞;

音乐准备:《安抚音乐》、《走线》、《哈罗》、《小虫子》、《认识身体》、《轻音乐》、《跳舞的摇铃》、《不倒翁》、《亲子华尔兹》、《抚触按摩》、《再见歌》

配班准备:签到表、笔、相机 活动环节:

走线——哈罗——点名游戏——小虫子,认识五官——彩色的手环——复习跳舞的摇铃——不倒翁——华尔兹——抚触按摩

1、走线、哈罗

2、点名游戏

玩法:教师手上套手偶向向朋友打招呼;再找到邦戈鼓桥节奏打招呼,嘿,嘿,我的名字叫宋允文,宋允文,宋允文,欢迎你。

3、小虫子

玩法:教师先强调“腿”和“嘴”的位置,再跟音乐一起玩游戏。歌词:有条小虫虫,爬上你的腿,爬上你的嘴,爬上你的腿,有条小虫虫,爬上你的腿,要咬你的肚皮,要咬你的嘴。目的:认识身体“嘴”“腿”,亲子互动的同时强化这两个字的读音。

4、认识身体

含义:跟音乐做动作,认识五官。歌词:点点我的嘴巴,拍拍小手,摸摸我的鼻子,拍拍小手

拉拉我的耳朵,拍拍小手

点点我的笑脸,拍拍小手

5、彩虹色的手环

玩法: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宝宝在妈妈的帮助下再这样操作。

目的:让宝宝认识红、黄 的颜色,锻炼宝宝手腕的灵活性,双手交替配合能力。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宝宝数的概念,对精细动作培养很有好处。捏一捏,戳一戳,是训练宝宝手脑并用的最佳教具,也是小宝贝的最爱喔!每个人的知识智力,都是从生活中不断地观察、模仿、学习、记忆等过程中所累积出来的。家长如能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提供他大量的信息和活动,引导孩子多方面地吸收、思考、操作,就能使幼儿的脑力和智识快速增长。

6、不倒翁

含义:1)家长和孩子面对面手牵手根据音乐做向前扑和向后仰的动作。

2)宝宝坐在家长的怀抱里,两组家庭一起向前和向后的动作。

歌词: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

7、亲子华尔兹

篇6:《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院经济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经济学有两大分支,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稳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的一大重要领域,它在经济类课程中占有显赫的地位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宏观经济学》课程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认清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提高学习者借鉴,参考,择取,利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发展学习者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增进学习者从事经济学研究与改革创新的能力.《宏观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内容上与会计学,贸易学等经济类课程有关联,在应用上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习本课程,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求学习者关注知识与方法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本课程拟采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由萨谬尔森编写的《经济学》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萧琛等译:《宏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4月版.2,[美]劳伦斯.迈因纳斯,凯思林.南茨著,曹祖平等译:《经济学学习指南》,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版.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阐释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以及如何用它们解释近年来许多非常重要的历史问题和政策问题.学生在学完本章后,应当能够:理解微观 1 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明确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明确为完成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主要的政策工具;了解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策目标间进行权衡的可能性;了解政策工具及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深入了解总供给,总需求以及宏观经济均衡;利用总供求的分析来说明经济政策和外生变量是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供给和需求的.一,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2,由于大萧条的出现,许多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认识到,政府必须更多的参与使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化的活动.当市场经济靠自身的力量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和经济繁荣的水平,政府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失业和缩短经济下降周期.3,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周期的反复无常的变动.政府运用政策工具以减缓经济活动中的这种摆动,并且尽力使GDP保持在或接近于其潜在的水平.4,劳动力分为两组:正在工作的个体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个体.失业率计量的是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比率,既不在工作也不在找工作的个体并不列入劳动力之中.5,稳定的物价是健康经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物价迅速变化会扭曲公司和个人的经济决策.物价总体水平最常用的衡量方法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二,总供给与总需求

1,一国的总供给(AS)取决于企业能够收取的价格水平,以及经济的生产能力或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由可以获得的生产性投入以及与之相结合的管理与技术效率本身决定的.2,总需求(AD)是指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愿意对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总额.AD受价格水平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3,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和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经济的总产出.全国的产出和价格水平按需求者愿意购买企业所愿意销售产品的水平来确定.直接的产出和价格水平决定就业,失业和净出口.第二章 经济活动的衡量

本章内容教学任务完成后,学习者应当能够:清楚的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以及 2 精确的衡量一国产出的重要性的原因所在;明确GDP计算的产出法和收入法或成本法的定义;了解GDP计算中间产品和增加值的定义;解释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区别;按照生产法分析GDP的构成:消费(C),总国内私人投入(I),政府购买(G)及净出口(X),并解释其原因;了解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别;解释为什么一国总投资(IT)通常要等于该国总的私人储蓄(PS)加政府购买(GS);区分3种不同的价格指数:CPI,GDP缩水和PPI.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的产量的最综合的指标.它由一国在给定年份中的消费(C),总国内私人投入(I),政府购买(G)及净出口(X)等4个部分的货币价值之和构成.2,通过使用物价指数,能够“紧缩”名义GDP(即用现价计算的GDP)以得到更准确的实际GDP(即用某一个基准年的货币购买力所表示的GDP)指标.使用这样一种物价指数可以照顾到由于价格水平变化所造成的统计尺度的变动.3,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是两个进一步推算的官方统计项目.可支配收入(DI)是指在扣除税收支付,未分配利润中的公司储蓄以及转移支付之后,人们实际上剩下来的能够用于其消费或储蓄的收入.4,根据国民帐户的规则,所计算的储蓄必然等于所计算的投资.在一个假设的只存在家庭的经济中,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在一个完备的经济中,私人储蓄加政府盈余等于国内投资加国外净投资.储蓄与投资的恒等意味着:无论经济是处于,景气还是萧条,社会是处于和平还是战争,储蓄与投资的恒等关系都必然是成立的.5,国内生产总值甚至国内生产净值都不是一个完美的衡量真正的经济福利的指标.近年来,统计学家开始作一些修正,对一些非市场活动(如地下经济)进行衡量.6,总体价格水平上升时,出现通货膨胀(价格水平下降时则出现通货紧缩).我们用物价指数来计量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价格概念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它衡量的是消费者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与基期年份的支出之比率.第三章 消费与投资

通过本章内容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决定性;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定义;将个人消费函数加总得出一个国家的消费函数,它是由可支配收入,财富,永久性收入以及生命周期假说决定的;认识到投资是全部支出的第二大组成部分,要理解经济中投资支出的水平取决于预期收入,成本 3 和对未来的预期;将消费和投资视为总需求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消费与储蓄

1,消费(C)主要是由可支配收入(DI)决定的,因此,消费函数把消费与可支配收入联系起来.储蓄(S)是未用于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储蓄函数是消费函数的镜像反映.2,边际消费倾向(MPS)是消费变化与可支配收入基本变化之比率.边际储蓄倾向(MPC)是可支配收入变化相关的储蓄变化的相应比率,MPS+MPC=1.3,可以把个人消费函数累加起来,以对全国消费函数进行估算,这也取决于可支配收入.4,消费函数是以纵轴上的消费支出和横轴上的可支配收入绘制而成的,通常,如果财富或长期收入等其他一些变量发生变化,消费函数和相应的储蓄函数,会向上或向下移动.二,投资的决定因素

1,投资――对新住房,工厂,设备以及库存增加的支出,是总需求的第二大组成部分.其作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决定总需求,而且在于它与资本存量,长期经济增长和总供给的关系.2,投资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经济中产出或GDP的总体水平.假如经理认为其产品的销售市场坚挺,那么公司更愿意投资于新厂房和设备.因此,假如经济在增长,销售在上升,公司则更愿意投资.这种产出变化率与投资率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3,投资的第二个重要决定因素是成本.因为资本设备通常价格昂贵并能持续使用多年,公司往往通过借贷来为其投资项目融资.因此,利率是与投资相联系的一种重要成本.与投资有关的另一个成本因素,是政府对公司征收的公司税.纳税减少利润,因而减少投资项目的吸引力.替换办法是,由政府提供投资税额减免,以鼓励公司扩大投资.4,投资是总需求中最不稳定的组成部分.这种不稳定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在确定投资水平时预期的重要性.5,投资需求曲线把利率与投资水平联系起来.该曲线向下倾斜,当经济中的产出,税率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变化时,能够上下移动.第四章 经济周期和总需求理论

本章教学要让学习者能够:概括出美国经济周期的经历以及原因;理解经济周期各连续的阶段;描述总供给和总需求背后的经济周期理论;要懂得使用预测经济周期行为的经济建模方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了解微观需求和宏观需求的差别.一,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各不相同又各自相同.每个经济周期都有其各自的产生原因,时间长短,严重程度和发展轨迹.但是尽管存在这些不同,它们均遵循同一基本模式:陷于衰退;降到最低点;转向恢复和进入繁荣,达到顶点.之后再重新开始这一过程.虽然它们存在不同之处,但某些政策的基本模式有可能减轻周期波动的严重性.2,对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有不少解释,可分为两种类型:内部的和外部的.外部的产生根源包括经济体制外发生的变化:自然灾害,战争等.内部机制包括乘数加速数原理和需求引致周期.3,经济学家们并未充分理解产生经济周期的根源.由此适当的发展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二,总需求的分析基础

1,总需求包括经济各部门的全部意愿支出:消费(C),国内私人投资(I),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采购(G)以及净出口(X).2,AD曲线向下倾斜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给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会减少.实际货币供给量是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物价水平确定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得相对稀缺或紧缩,因此货币的价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种依靠借贷资金的开支――消费,投资甚至净出口――则下降.3,微观的和宏观的需求曲线之间存在若干重要的区别.微观中,注意力集中于某种商品的某个市场.在宏观中,我们旨在获得一幅整体经济而非仅仅是一个市场的图景.4,有若干原因导致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其中,两种主要的变量是政策变量和外生的变量.政策变量包括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变化.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之外或超出决策者控制范围的变量.第五章 乘数模型

本章探讨乘数模型,要求学习者掌握的主要知识技能点有:理解简单经济均衡状态 5 中,S和I与C+I是等价的;解释简单经济朝均衡状态移动开始时经济是不均衡的;解释计划和实际的支出与投资之间的区别;由边际消费倾向推出乘数的值;理解乘数模型是怎样与经济中的AS-AD模型相结合的;理解政府的财政政策是怎样影响乘数模型中的产出的;理解税收乘数与支出乘数的差别.一,基本乘数模型

1,在一个简单的封闭经济中,意愿投资和储蓄将确定GDP的均衡价值.为简化分析,教科书中假设投资是外生的.即把投资作为已知条件,而不由GDP决定,可以将投资曲线画成一条横线.2,通过把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C+I)与总产出相比较,发现经济的均衡状态.3,乘数与消费联系紧密.当公司多投资时,就业于投资的项目的工人将挣的更多的收入.MPC决定他们将消费多少额外的收入.然后,开支接受者将根据MPC转而支出更多.4,乘数对于产出变化的有效性,取决于经济离充分就业或潜在GDP水平有多近.二,乘数模型中的财政政策

1,乘数应用于影响和冲击经济的内部和外部变量.外部变化包括战争,气候和石油价格变化等.影响经济的内部变量包括政府开支,税收和投资.2,政府在提供集体或公共货物以及重新分配收入方面所起的作用.宏观经济理论进一步确定了包括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稳定经济的政府作用.财政政策如运用适当,对产出,就业和价格会产生重大的影响.3,政府用税收为其开支筹措款项.当政府征收一笔固定数额作为税收时,采用一次性收税法,不管经济的产出水平.这时,DI不等于GDP,而是DI+T=GDP.4,假如经济中的总支出超过产出水平,则经济将扩张.而如果C+I+G小于产出水平,则经济将收缩.5,G的变化对GDP的效应与I的变化完全一样.它表示消费函数以外或超出消费函数的支出变化.因此,1/(1-MPC)=1/MPS.6,税收乘数等于支出乘数乘以MPC.当政府改变税收时,也将对经济产生倍数效应.然而,税收乘数总是小于支出乘数.第六章 货币与商业银行

通过本章教学,学习者能够理解:货币体系发展的过程;了解M1与M2的差别;利率 6 决定货币价格的作用;货币的3种职能;了解银行系统发展的过程;明确在银行系统中货币乘数背后的数学原理;了解金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转换;了解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以及所引出股票市场价格的随机行走理论.一,货币和利率

1,在我们的经济模式中,使用的货币主要形式是交易货币即M1.M1包括流通中的硬币和纸币,再加上即期和其他活期存款.M2作为广义的货币总和,包括M1,储蓄帐户和小额的定期存款.在过去的10年中,这一更广义的货币定义较之M1已成为一种更稳定的衡量货币供给量增长的指标.这一发展趋势部分是因为银行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新的支付工具所致.2,利率是货币的价格,经济中没有不变的利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条件会导致利率升高:存款或贷款的到期时间越长;与这一特定贷款或金融投资相联系的风险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小;与贷款相联系的行政管理的成本越高.3,借款者和放款者同样需要关注通货膨胀对其金融资产和债务的价值的影响.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将会下降.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4,货币作为商品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货币具有三个基本的功能:交换媒介;记帐单位;价值储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资产或财富的成本,是对获得更高收益率或更高的其他金融资产利率机会的放弃.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主要为:交易需求,资产需求.二,银行业务和货币供给

1,银行以无息准备金的形式持有一部分资产.这部分准备金以现金形式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或存于中央银行.持有准备金是为了符合法定准备金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银行之间日拆现金的需要.2,“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使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每一笔新存款中,必须有一部分以闲置的准备金形式持有,其余的部分才可以贷放.货币供给乘数=1/存款准备金比率.事实上,如果银行持有过量的准备金或者当所有的新货币不被存入银行时,货币创造过程就会减弱.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通过本章教学,学习者能够:描述美联储的运行结构;简述公开市场的运行方式;叙述货币政策变量,政策的中间目标与目标变量的区别;解释美联储和银行系统解除 7 管制的后果;描述货币市场供求图中货币供给的变化与名义利率变化之间的联系;叙述银行储备的变化和货币供而引发的名义GDP的变化,名义利率,投资和其他支出与它们所导致的总需求的变化之间的联系.一,中央银行业务和联邦储备系统

1,美国的货币政策由联邦储备系统的管理委员会制定.美联储根据该委员会做的决定,控制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法定准备金比率.美联储通过改变贴现率,增加或减少准备金的数量,从而启动影响总需求的机制.2,从本质上讲,货币政策是为了使借款更容易或更困难而设计的一种政策.借款的人之所以借款是为了消费,因此,如果借款的数量能够得到控制,那么消费的总量也同样可以得到控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也会增加.3,商业银行不只是为了证明它们对银行业务系统有信心才与美联储保持一致,而是由于法律的要求,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对客户的存款留有准备金,美联储的存款是持有准备金的最便利的方式.如果美联储开始执行紧缩货币的公开市场业务时,商业银行恰好有多余的准备金.银行不会因为准备金不足而产生减少贷款和存款的压力,美联储必须继续其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直到商业银行感到压力为止.二,货币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

1,随着公司和家庭借款数量的多少,货币供给可以改变.以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避免经济衰退和稳定的经济增长为目标,美联储试图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也可以随国际储备的变化而变化.货币政策影响价格,产出,增长和价格的过程称为货币传导机制.2,货币供给的变化与实际经济情况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两条向下倾斜的曲线.一条是货币需求曲线,另外一条是投资需求曲线.从长远观点看,货币供给导致名义价值成比例的变化是可能的.但没有带来产出和就业的真正改变,叫做“货币中性”.第八章 失业与总供给基础

本章教学要求学习者理解与掌握的重要内容有:叙述总供给背后的两种基本要素;解释有关总供给曲线古典观点和凯恩斯观点的差别;解释总供给曲线短期和长期形状的差别;理解奥肯法则;了解失业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解释失业率的计算过程;区分摩擦性,结构性及周期性失业;区分自愿性和非自愿性失业.一,总供给基础

1,一个经济的总供给是由其潜在的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以及工资,价格在经济中的行为方式共同决定.2,古典主义的看法:工资和价格对经济反应灵敏,具有完全弹性.因此,一国经济基本上完全由其潜在GDP水平决定.即总供给曲线就表现为一条在潜在GDP水平上的垂直线.3,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工资和价格对经济的反应是缓慢的,具有粘性.因此一国经济可能在远低于潜在产出的水平上实现均衡.即总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水平线或一条非常平坦的曲线,至少在潜在GDP的左侧.二,失业

1,奥肯法则是统计学上的一个奇迹,它告诉我们,实际GDP相对潜在GDP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个百分点.如果实际GDP与潜在GDP以相同的比率增长,那么失业率保持不变.2,失业者指那些现在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就业者指那些在劳动力市场上从事有报酬的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根据失业的原因将失业分为3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另一方面,经济学家们又试图通过区分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来了解失业及其背后的原因.3,不同类型的失业要求政府作出不同的政策反应.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不会给经济带来多大的麻烦;周期性失业可通过经济政策熨平经济周期的低谷来解决.但要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需要政府对结构性失业者进行重新培训,才能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第九章 保持价格稳定

通过本章教学,学习者能够:叙述衡量通货膨胀的方法;区分温和型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叙述通货膨胀怎样对财富的分配,资源配置及相对价格产生的影响;区分惯性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以总供给,总需求图为背景,解释各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总结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种惯性通货膨胀的作用;定义最低可持续失业率并对降低它而所面临的挑战加以解释.一,通货膨胀的本质及影响

1,人们常常用某一期到下一期价格指数的变化率来衡量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并不 9 是说所有的价格都在上涨,它是价格和成本的综合水平的上升.2,尽管历史上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但令人欣慰的是,急剧的通货膨胀不会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并不会严重到破坏相关的价格体系,而且预期通货膨胀率十分稳定且可以预见.3,均衡的通货膨胀使所有商品或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成比例上升,非均衡的通货膨胀则只影响特定的商品或商品种类.人们可以通过事先的计划安排来消除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影响,但由于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会产生再分配效应,人们不得不采取巨大成本加以规避.因此,非均衡且不可预测的通货膨胀最具有破坏力.二,现代通货膨胀理论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由于过多的总需求引起的,而且经常与更高的实际GDP和名义GDP联系在一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成本上升推动总供给上升,因此它与更低的实际GDP水平联系在一起.惯性通货膨胀率所反应的是通货膨胀的内在的比率,在这样一个比率水平上,人们可以对它产生预期.2,由于经济具有动态的本质,我们永远不能期望可以根除失业现象.要增加就业,必须保持高于企业意愿的工资率,这就对经济的通货膨胀产生向上的压力.LSUR是最低可持续失业率,这是在没有通货膨胀压力下,我们可以期望达到的最低失业率.3,菲利普斯曲线向我们展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短期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从长期看,惯性通货膨胀会上升,从而整个菲利普斯曲线会向上移,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将不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三,反通货膨胀政策的两难困境

1,在某种程度上,一个经济体可采取措施使自己与通货膨胀绝缘,这些措施包括:各种转移支付,调整名义利率等.2,为了降低惯性通货膨胀率,一个国家必须承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后果.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实现完全稳定的价格和自由市场的基础上维持充分就业.第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政策

本章教学要让学习者能够:区分结构性预算和周期性预算;解释挤出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区分内债和外债;评估管理总需求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效率;10 理解固定法则和相机抉择的差异;对经济中所采取的相机而行的财政-货币混合政策形成自己的观点;叙述国民储蓄率的组成因素.一,债务的经济后果

1,结构性预算指的是,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政府的收支状况,它是衡量财政政策效果的最佳指标.周期性预算是指经济周期对政府收支的影响.周期性预算+结构性预算=实际预算.2,许多人认为,政府赤字将导致利率的上升,从而会挤出私人投资.严格的货币主义观点更强调,这种挤出是即时的和完全的,其原因在于政府的负储蓄使得可融通资金减少.二,稳定的经济政策

1,为使一国经济的产出和增长达到适宜的水平,政府必须考虑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为了获得高投资,财政预算应保持平衡或略有盈余;而货币政策则应是扩张型的以确保低利率.2,由于时滞的存在,限制了财政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反应能力.明确问题所在,选择适宜的政策等等都需要时间.等到其对经济能够产生实际影响时,经济形势可能已发生变化,从而原来正确的政策由于时滞的困扰竟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3,较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显得更为间接,它通过利率,信贷以及汇率的变动来影响支出.实践证明,货币供给的变动在短期内影响产出;在长期中,较之价格和工资,名义GDP的变动比率更大.三,经济的长期增长

上一篇:展会结束简短感谢信下一篇:法律毕业论文写作选题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