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感想-数据结构

2024-04-08

课程感想-数据结构(精选9篇)

篇1:课程感想-数据结构

转眼间半学期已经过去了,接触数据结构这门课已经八周了。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对这门课从刚开始的一窍不通到现在已经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大致知道了数据结构的思想和作用。

首先对于数据结构,我的认识一直在发生改变,一开始的时候连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都分不清,到最后能将总表上的内容熟记于心,并加以运用,这样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细心教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在我的认识中,计算机技术早已经成为新世纪的必修技能。很庆幸我选的专业可以在计算机上有所进阶,为自己在日后的竞争中多添一份筹码。“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它不仅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课程,而且已经成为其他理工专业的热门选修课。

在这门课程里,我首先认识了什么是数据、什么是数据结构以及抽象数据类型这些基本的概念,然后开始学习数据结构的抽象数据的部分。线性表是学习的第一站,我逐渐发现,每开启一个新的逻辑结构,就会相应的讲它的存储结构以及相应的运算。在学习线性表的过程中,我弄明白了很多东西,发现了数据结构已经比c语言高出一个高度了更加宏观地去用c语言,c语言就像是处理数据结构的其中一种工具一样。学习完线性表之后,就像有了一个模板,之后的栈和队列是进出的方式有所修改各有特色了。学到树的时候,眼前一亮,觉得这样的类比方式很有意思,有点像高中生物遗传学上的系谱图。二叉树的遍历让我觉得就像小时候玩智力游戏一样,还有二叉树中例如求深度这样的高度提炼规律又是需要我去努力思考认真总结的„„这门课让我第一次觉得大学还真的有题要想的这么费脑子。

老师上课的方式也很有效率。刚开始的时候我被一大堆概念搞晕了,但是想着就是一堆概念而已课下也就没再去细细研究。结果上课老师提问的时候果然没有答上来,之后每次课前课后都要争取做到预习复习,巩固课上学的知识。不过学知识当然也不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提问,既然选择了智能,以后这条路要走的顺畅,还少不了数据结构的知识。

结课的时候老师布置了几道编程的题目,一开始看到书上题目里直接有代码,就赶紧往c语言的软件里敲,结果发现运行不成,和同学们交流了之后才知道,可能是调取数据库的问题,书上的函数编译器无法识别,于是我发现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火力把书上提供的功能函数的功能写出来,换言之,就是构造出这些个函数然后再使用它们去实现功能。在编程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指针本来就是c语言中的灵魂,难点中的难点,在数据结构的编程中几乎全部都要用到指针,让我不得不又翻开c语言的教材去复习指针的相关知识。另外,编出来的程序有时候自己看不出来错误但是编译器就是报错,又请教了班里一些已经完成的同学,在他们的意见指导下,改进自己的代码最终运行成功实现功能了。尤其是二叉树的那道题,因为书上没有讲如何输入二叉树,我就在思考无果之后去查资料,才了解c语言是这样和二叉树联系在一起的。当年创造出数据结构的人真的是非常厉害。经过这次的编程,我觉得自己不仅捡起来了上学期学的c语言,也加深了对数据结构和c语言的理解。我们现在掌握的数据结构的知识,就如同我偶然在图书馆看到数据结构的书架一样,只是这个庞大、精深体系中的冰山一角而已,就像老师说的,编程类的知识,老师只是把你带进门,想要真正掌握还是要自己下很多功夫的。

转眼间数据结构这门课已经接近尾声,很多人都说编程是一条孤独的、枯燥的路,其实我感觉编程还挺好玩,每编一个程序都像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冒险,一头扎进去就是好几个小时,也会经常和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路或者见解,越学越觉得智慧殿堂无穷无尽。有时候我以为我自己设计的已经比较简洁比较巧妙了,听了别人的更是醍醐灌顶,觉得自己傻透了。

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里,我们同学之前互相沟通交流,互相帮助过得也很愉快,和刘老师相处的也非常融洽,希望老师在日后的生活教学中多注意身体,老师在教我们之前生了一场病,如果不是这样,老师上课的风采应该更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也会继续探究数据结构的奇妙世界,学无止境,争取在数据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篇2:课程感想-数据结构

——XXXX级XX学院XX班XXXXXXXXXXX 接触数据分析是从大学的计算机课上开始,但是了解得很少,于是在选修课上进一步学习。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在实用中,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数据分析的数学基础在20世纪早期就已确立,但直到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得实际操作成为可能,并使得数据分析得以推广。数据分析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确实在课堂上我们也是主要通过看老师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操作来学习,所以可以知道计算机的应用给数据分析带来了新鲜血液,使得数据分析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对大量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在课程上我们主要学习了运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如插入表格,数据排列,数据分类等等。通过这些学习首先我们掌握的是对OFFICE软件的一些基础应用,比如合并单元格,插入各类数据表格,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排序等。这些技能不仅对于数据分析很有用,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帮助我们,因为在现代社会,熟练掌握计算机已经是每个合格办公人员的基本技能,而这些可以使我们繁重的文件数据处理工作更加轻松和得心应手。

虽然在上课时看老师操作有时会觉得很难,但是一旦掌握会发现数据分析十分有用。在以后工作中,特别是营销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过程都需要适当运用数据分析过程,以提升有效性。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要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所得数据以判定市场动向,从而制定合适的生产及销售计划。而这些如果不使用数据分析,那么工作人员可能就要被掩埋在庞大而复杂的数据中了。尤其在如今大数据时代,行业领先企业都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从而找到顾客偏好和新的营销热点,因此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

数据分析过程的主要活动由识别信息需求、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价并改进数据分析的有效性组成。以公司进行顾客喜好数据分析为例。首先要确定收集哪些有效数据,比如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顾客的年龄,然后是确定收集数据的途径和实施方案。比如发放调查问卷,开展网上问卷,电话访问,信件邮寄,等等。之后是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这个环节就是我们课堂上主要学习的数据分析方法,比如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顾客对于产品的满意度,和产品改进方向,当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也许因为模型选择和操作问题等出现数据分析偏差,所以最后还要对数据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完善。

篇3: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几点感想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等,要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初中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逞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结果,消除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三、根据初中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自觉学习锻炼,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在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做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可以做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可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兴趣,如舞蹈放松,并注意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四、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决定了其对体育课程的投入度,而投入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很多女学生都不怎么喜欢运动,导致她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不能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活动时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往往做旁观者,恶性循环,运动能力越来越差,运动的欲望越来越低。所以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五、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开展“因地制宜”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态,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法,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怀,那么课堂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教师要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努力得到学生的认可

这一点至关重要。只要学生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学习,积极配合你完成教学任务。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就要有高超的教学能力,首先让学生认可你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你的课十分愿意上,其次是对学生付出关爱,让学生既爱你又敬你,你就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七、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共同的心理特征。而竞争机制的引入正是利用了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好的竞争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在动机,而且能够作为一种鼓励进取、鞭策落后的诱因去调动学生尚不成形的各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使其活跃起来,强烈起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我求成”的需要、积极向上的需要发展得更为强烈,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不甘落后的精神和成功感等。例如在篮球传球教学中,巧设多级传球练习,组成小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竞赛,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会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

篇4:对高一政治新课程教学的一些感想

一、学科教学情况

1.学习新理念,落实备课组的活动。新课程背景下,靠老师个人的单打独斗已经难以胜任了,而集体协作,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汲取众人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

①在培训的基础上钻研课程标准,通读《经济生活》教材,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统一目标、进度、作业、测试。

②开展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相互听课评课;认真落实教研组活动,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③进行阶段性反思,做好、分析和教学小结等。

2.围绕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旧教材《经济常识》分上下两册,供高一一学年教学使用,而今压缩成必修模块Ⅰ《经济生活》一册,需在一学期教完,课时不变,课时容量的增大,使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大,导致课上“听懂了”而课后却不会用的现象。

我对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处理,如

①经过总结,确定各课的主要内容,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第二课的核心是介绍“价格理论”;第三课的核心是介绍“消费理论”等。

②进行创新,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关于“公司的经营”就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供学生讨论分析等。

3.辩证运用传统教学。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专家建议把课堂交给学生,但一段时间实施,我发现:主要发言者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这样下去可能导致:学生中能力走向两极分化,则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也会落空。

我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立足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巩固,在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的同时,还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运用。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如何对应。课改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对完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而言显有一定的难度。大量的探究活动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教辅资料与新课标还不配套。作为同步使用的学生课后联系题目偏难,参考答案思维答法老套,有的提法仍沿用旧教材甚至出错,使学生兴趣低、不思考。

3.学生双基不扎实。由于学生在初中形成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进入高中,衔接上和适应中的难度加大。课堂、作业、答题中暴露出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欠缺。

4.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教学生活化有难度。如不能准确认知生活必需品,设计家庭消费结构及其开支比例不实际、设计投资方案随心所欲等;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进行。

5.学习动力不够、课时不足问题。基于上述原因和某些显见的对政治的偏见而使部分学生对该科目的自主学习大为打折。而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时间内争取教学高质量,师生都有负担。

三、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难处与困惑,在教改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它既是我们探索与解决的科研课题,又提供了我们推进课改、深化课改的发展空间。对此,我坚持如下思路与办法:

1.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继续学习《课程标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学术文章,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老师素质,尽快度过烦躁期、摇摆期。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希望多走出去引进来,能与同行老师们研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参与校本教研,努力研讨和开发学校课程;用足用好新教材并合力开发教学、教辅资料。

3.多渠道开展师生沟通和交流。可以以研究性学习、学习小组等形式,配合班主任协调其他科任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体验成长的收获与喜悦。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利用网上的视频资源,让学生点评时事;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兴趣挖掘潜能,促使学生能利用网络搜索、收集资料,更好掌握和拓展双基,体验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和实现生活化。

篇5:组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收获与感想

1.组合结构的定义和特点

有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成的整体并能共同工作的构件称为组合构件,由各种组合构件构成的结构称为组合结构。狭义的组合结构仅包括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组合柱、组合梁、组合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随着大量建筑物的兴建,各种新的结构形式不断涌现,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而且应用前景越来越好。组合结构将不同材料或构件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形式,同时在设计时应将不同材料和构件的性能纳入整体进行考虑,以最有效地发挥各种材料和构件的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构性能和综合效益,其具有施工方便、节省材料、经济效果好等优点,因此,组合结构将成为继传统的四大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及砌体结构)以后的第五大结构体系。

组合结构具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和途径,如材料间的粘结力、机械连接件的抗剪抗拔力、构件或材料间的相互约束与支持等。合理运用各种组合方式,可以使各种材料扬长避短,获得一系列性能优越的组合构件或体系。例如,钢.混凝土组合梁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梁与混凝土翼板组合,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和钢材抗拉性能好的优点。而钢管混凝土将钢管与混凝土组合,钢管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延性,混凝土对钢管的约束则防止了钢管的屈曲。此外,钢板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组合井壁等也都使两种或多种结构材料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组合,可以获得更高的性能。

2.组合结构的优缺点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它是一种优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型结构,它分别继承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各自的优点,也克服了两者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体系结构,可充分利用钢和混凝土的特点,按照最佳几何尺寸,组成最优的组合构件,使它具有构件刚度大,防火,防腐性能好,具有较大的抗扭及抗倾覆能力(与钢结构相比),而且具有重量轻,构件延性好,增加净空高度和使用面积,同时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模板(以上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特别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用桥梁结构中,更加体现了它的承载能力和克服结构在施工技术难题的优点。

其缺点是结构需要特定的剪力连接件和专门焊接设备和专门焊接技术人员,与钢结构相比,还有一定量的二次抗火设计(指组合构件,而不是劲性构件),还有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析在施工期间,在混凝土初凝期,当混凝土厚度不够厚时(一般混凝土板厚应大于100mm),易使混凝土出现临时裂缝,特别指高标号混凝土(由于压型钢板阻止混凝土收缩所致)。

下面,我会介绍几种常见的组合结构,和它们的特点。3.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是将0.7—2mm的薄钢板压制成带凹凸肋及各种槽纹的波形板,在压型钢板上浇筑混凝土,使其与压型钢板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板整体共同工作。利用压型钢板代替板中的受拉钢筋,并且它可作为施工阶段中浇筑混凝土的模板,一般这种模板为永久模板,施工完毕不用在拆除。因此压型钢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施工阶段湿混凝土的重量以及各种施工荷载,同时组合板高度的增加,使其在使用阶段的强度和刚度大大提高。

另外,为了使混凝土与压型钢板能很好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共同工作,在压型钢板上要压制出各种槽纹与花纹。目前生产的彩色钢板既美观又具有防腐作用,使之暴露于板底的钢板不易锈蚀。组合板得特点是受压性能好,刚度大的混凝土主要分布在受压区,而受拉区用受拉性能好的压型钢板代替受拉钢筋,所以受力合理。同时,由于压型钢板的工厂化生产,减小了模板钢筋的制作安装工作,使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施工速度快,可以数个楼层、多工种同时立体化作业,使主体工程的施工进度缩短数倍。组合楼板可以作为楼板、屋面板与工业厂房中的操作平台等,它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高层、超高层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工业建筑中。

4.钢-混凝土组合梁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是将钢梁与混凝土板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梁。组合梁由于能充分发挥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组合梁结构除了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受力特点外,与非组合梁结构比较,具有下列一系列的优点:①节约钢材。由于截面材料受力合理,混凝土替代部分钢材工作,使其用钢量大幅度下降,如果采用塑性理论设计,还可以降低造价。②减少截面高度。由于相当宽的混凝土板参与抗压,组合梁的惯性矩比钢梁大的多,可以达到降低梁高增加层高的效果。③延性好。由于耗能能力强,整体稳定性好,在实际地震中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④刚度好。混凝土板与钢梁共同作用,抗弯模量增大,致使挠度减小,刚度增大。⑤抗冲击、抗疲劳性好。实际工程表明用于梁桥、吊车梁的组合梁比钢梁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抗疲劳能力。⑥稳定性好。由于组合梁上翼缘侧向钢度大,所以整体稳定性好;加上钢梁的受压翼缘受到混凝土板的约束,其翼缘与腹板的局部稳定性都得到改善。⑦使用期延长。由于混凝土板的存在,使得钢梁上翼缘的应力水平降低,由于裂缝引起的损伤减小,比起钢吊车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许多。

5.钢管混凝土结构

钢管混凝土结构通常指的是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即在圆钢管中浇筑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受压时受到钢管的约束,将使混凝土由单向受压改变为三向受压,混凝土约束受压强度将比单向受压强度提高很多,这样能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在混凝土外包裹的钢管,虽然也受纵向压力与环向力,但与其强度相比,应力较小,儿钢管主要承受环向拉力。这样便能充分发挥混凝土受压、钢管受拉的长处。由于混凝土填充在钢管中,同时钢管受压应力有较小,所以钢管不容易失稳,这对薄壁钢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钢管混凝土改变了一半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混凝土钢材两种材料各自扬长避短,受力合理,所以使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截面减小,不仅减少了混凝土用量,也减轻了自重,比钢结构节约钢材50%。钢管混凝土的另一特点是其延性大为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外围为钢管,其本身延性较好,另一方面因为管内的混凝土在手里后处于三向约束状态,延性大大提高。钢管混凝土邮件受压破坏属于脆性破坏,而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是延性破坏。即使混凝土被压坏,由于它被约束在钢管内,一次不可能产生溃散、塌落现象,这对防止地震区建筑倒塌具有特殊意义。由于圆断面惯性矩较同样截面积的矩形惯性矩要小,同时当构件受弯时,较薄的钢管壁处于受弯构件的受压区,容易失稳,因此钢管混凝土主要适用于做柱子等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构件。钢管混凝土的浇筑不需另用模板,所以省去了全部模板工程。而且,目前钢管混凝土结构中一般不配钢筋,有一也省去了钢筋与其制作安装工作。在应用钢管混凝土是,因为梁一般要用矩形截面的钢梁、钢筋混凝土梁或组合梁,而钢管混凝土为圆形截面,因此其节点构造一般比较复杂,同时要耗费一点的钢材,这是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致命弱点。目前钢管混凝土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高层的下部数层。如地铁站台、城市立交桥、过街人行桥以及公路桥梁等多采用钢管混凝土;一些展馆等大跨建筑也采用钢管混凝土;工业厂房中采用单肢及多肢钢管混凝土柱,也有将密排的钢管混凝土柱构成刚度很大的筒体用于超高层建筑中;钢管混凝土柱还广泛用于构筑物或大型设备的支架中。

6.型钢混凝土结构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指在混凝土中配置或以配置型钢为主的结构,型钢混凝土既可以做柱又可以作梁,也可以浇筑成抗震墙与筒体,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由于在混凝土中配置了整体的型钢骨架,因此其强度、刚度、延性大大提高,显著改善了构件与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型钢混凝土构建可以明显减小构件的截面面积,这不仅使得结构所占面积减小,增大了建筑的使用面积,而且减少了梁的高度,使净空增加或者建筑物层高和总高减小。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处于地震区,因此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将使柱子截面过大,实际上不可能采用,其延性和安全性已近不足。在超高层建筑或高耸结构中采用钢结构,虽然强度高、延性好,但往往因其抗侧刚度小而使侧移过;或在风振作用下,发生过大的颤动。如若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或在下面数层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即可避免发生过大的侧移和颤动。在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被混凝土包裹,避免了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性能差的缺点,同时克服了钢结构中容易发生整体或局部失稳的弱点。型钢混凝土结构根据其配置的型钢不同分为两大类,即配置空腹的角钢骨架和配置实腹型钢。前者均由角钢构成,不可再配钢筋与钢箍,而其刚度、强度、延性均较差,一般用于中小型建筑中;后者可配工字钢、H型钢、槽钢、双工字型钢、双槽钢等,其板厚、宽度可根据强度、刚度和延性要求选择,焊接而成,适用于大型、高层、超高层、大跨、重载的建筑物,尤其是地震区建筑物中。由于型钢混凝土结构有很高的强度、刚度以及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在一些大跨、重载的接哦股中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是合适的。型钢混凝土中的型钢骨架的制作在工厂中完成,工地连接无特殊要求,而在钢骨架形成后自身可以为施工中的承重结构,可以供滑模、挂模及承受施工荷载。因此也大大方便了施工。7.外包钢混凝土

外包钢混凝土结构(以下简称外包钢结构)是外部配型钢的混凝土结构。是在克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某些缺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仿效钢结构的构造方式,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新型式。

外包钢结构由外包型钢的杆件拼装而成。杆件中受力主筋由角钢代替并设置在杆件四角,角钢的外表面与混凝土表面取平,或稍突出混凝土表面0.5—1.5mm。横向箍筋与角钢焊接成骨架,为了满足箍筋的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可将箍筋两端墩成球状再与角钢内侧焊接。外包钢混凝土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点优点:

①构造简单:外包钢结构取消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纵向柔性钢筋以及预埋件,构造简单,有利于混凝土的捣实,也有利于采用高标号混凝土,减小杆件截面,便于构件规格化,简化设计和施工。②连接方便:外包钢结构的特点就在于能够利用它的可焊性,杆件的连接可采用钢板焊接的干式接头。管道等的支吊架也可以直接与外包角钢连接。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避免大最钢筋剖口焊和接头的二次浇灌混凝土等工作。③使用灵活:外包角钢和箍筋焊成骨架后,本身就有一定强度和刚度,在施工过程中可用来直接支承模板,承受一定的施工荷载。这样施工方便、速度快,又节约了材料。④抗剪强度提高:双面配置角钢的杆件,极限抗剪强度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提高22%左右。⑤延性提高:剪切破坏的外包钢杆件,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剪切延性系数和条件相同的钢筋混凝上结构相比要提高一倍以上。

8.组合结构的未来展望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大跨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大型桥梁结构等很多领域内得到了推广应用。组合结构正由构件层次向体系层次发展。组合结构体系是由组合承重构件和组合抗侧力构件所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特性,并克服传统结构体系的固有缺点。

随着各类结构使用功能的提高、设计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施工新技术的应用,组合结构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篇6:低结构教学感想

低结构教学,一场教学观的变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逐渐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并不断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也不应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做为教师的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材料、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现。这样,学生在质疑探索中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感受发现与成功。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未来社会不仅要获得知识和信息,还要能自如的运用它们,为此今天的教学我们要立足于教会学生正确思维、正确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应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聪明才智、养成独特个性与创新精神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学过程应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因此教学应“中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新课程教学宗旨、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养成。促进学生和谐可持续的发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篇7:浅谈大数据感想

一、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二、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三、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对于第一点,作者是认为小数据通过抽样能够获得更多信息,但随着各种类型数据的不断增多,海量的数据通过抽样去获取信息就没有意义了。我觉得作者不能太过度强调全面数据,因为它毕竟有很多的条件限制,比如是否有能达到的技术支持,是否经济,是否合理,所以并不能一味地追求全面数据所带来的完整信息,至少我认为就现在大部分的数据调查来看,有的时候还是合适才是最好的。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收集、分析全面数据的时候也在不断产生新的数据,怎么证明这些新数据不是我们需要的全面数据中的一部分呢。

对于第二点,作者说允许不精确的出现成为了一个亮点,说得来就跟以前我们收集分析都非常精确一样,其实在统计中提到的置信区间、显著性水平这些限制就是一种容错率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一直都是允许不精确的。

第三点其实在讲大数据带来的一个巨大的颠覆在于,人们可以利用数据的相关性直接做出决策而不用拘泥于背后的原因。例如沃尔玛通过调查知道“飓风的时候草莓味蛋挞卖得好”,但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其实我们也不需要知道,沃尔玛要做的仅仅是在飓风的时候增加草莓蛋挞的库存并且把它摆到显眼的位置就可以了。所以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做出很多这样的精明决策,但是数据也逐渐在代替了人做决策,我觉得人类的思想被彻底挑战了。我认为机器对于数据的分析体现相关关系,而因果关系则大部分来自于人为的想法,作者在书中前面部分说到“真正的革命并不在于分析数据的机器,而在于数据本身和我们如何运用数据”,所以重点是人类的思想和人类的运用。我觉得这一点上作者讲得有点前后矛盾。这么多年来,人类一直都在靠因果关系来理解和审视世界,而且事实也证明这没错,其实一旦有人的思维在就是不可能避免因果关系的出现,我觉得如果太强调相关关系就少了点人文情怀了。

篇8:课程感想-数据结构

俗话说:“泰山易移, 本性难改”.3年前, 当新课改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 笔者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自己驾驶的事业帆船是迎着课改的春风去搏击海浪, 还是进入避风港等待观望.面对严峻的现实和各种新课程的培训活动, 笔者深深地体会到, 等待观望只会被现实所淘汰, 如果勉强能担当角色的话, 也是误人之弟.尽管自己当时还在使用老教材, 但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深深地激励着笔者, 要不被课改所淘汰, 而要有所作为必须投入课改, 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学习理论, 感悟新课标

为了使自己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笔者总是抽空认真学习新课标, 学习各种理论文章, 以此来提高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 感悟新课标, 从源头上对课改产生动力.通过学习使自己更加明确“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三维目标的确定, 迫使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改的大风大浪中不断前进.

通过理论学习, 笔者感悟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 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 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体现了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特点, 促使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重新定位,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和合作者, 要重视数学教学的过程性和开放性.

二、参加培训, 认识新课标

2003年浙江省有49个县市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实验, 我市是其中之一, 当时笔者还在教老教材, 但笔者明确一点, 教育理念的更新不分新教材和老教材, 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等到教新课程时才进行.笔者为了从认识上对新课标的要求有所理解, 主动、积极地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暑期新课程培训活动.不但听讲认真, 还主动做好笔记, 然后利用晚上时间研究, 反思培训内容, 新课标有什么要求, 与原来的《大纲》比较有什么不同等.教学目标上, 由原来的两维目标到现在的三维目标, 对教师有什么新的要求, 对学生的要求发生哪些变化?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设计思路又是什么?课程目标上与原来《大纲》相比有什么不同?增加了哪些要求?

3年中, 笔者多次参加市级新课程培训, 教研活动, 校级新课程研讨活动, 以此, 加深对新课标的认识.

三、课题研究, 理解新课标

为了使自己能赶上新课改的要求步伐, 不落伍, 笔者除了平时能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和参加各种新课程的培训、教研活动外, 还积极参加教研组以新课程为背景的课题研究, 其中绍兴市级新课程教改课题《基本新课程理念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于2003年3月被市基础教学重点研究项目立项, 通过为期两年时间的研究, 积累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第一手新课改资料, 并结合教研组工作, 开展尝试活动, 如对《课题研究》中的“宽松的课堂教学”研究, 历时一个学期, 除了课题组的6位老师参与研究外, 教研组的其余老师, 特别是任新课程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 开出市级公开课2节, 校组公开课6节, 组内公开课8节, 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大家普遍反映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教育学习环境-给学生发展的“桃源”空间.

大家一致认为, 学生的成长只有一次, 成长需要体验, 谁也代替不了学生的体验和成长, 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待以开发的金矿,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 努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 增强自信从而找到自我, 表现自我, 展示自我, 在各种宽松的环境体验中感到我能行.

四、主题研究, 实践新课标

2005年下半年是我校全面普开新教材的一学期, 也是笔者真正接触新教材的一学期, 尽管之前也参加一些新课题的研讨活动, 包括绍兴市2004年10月在我市举行的“聚焦新课程”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叫了来自全市7位教师的精彩讲课和专家的点评, 但对笔者来说总是在观摩阶段, 自己无法体验新课程的亲身教学, 2005年下半年自己亲自接触了新课程, 随着新课程的普开, 理念的更新, 市级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的出来, 数学组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探讨, 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法指导”这一主题教研通过理论学习, 互相听课, 共同探讨, 共同摸索, 2006年3月2日、3日由两位教师开出了相同内容的主题教研的研讨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先由一位教师根据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5位智囊团成员的集体参与指导的教案开出第一节研讨课, 组内教师全部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 每人写出听课反思, 提出从学法指导上的具体要求和见解, 5位智囊团成员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 结合后将信息反馈给第二位教师, 第二位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智囊团成员的要求, 进一步进行教案的修改, 在这一基础上第二天向全校开出同一内容的研讨课, 全体数学教师还是参加听课和评课活动.教研可谓是绍兴市级课题的延续, 两位教师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是学生接受老师指导的前提, 大部分教师听课后的反思中写到:“两位教师在课堂中类似于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菊萍姐姐的模式, 学生觉得可亲、可近、有问题敢于发表, 有困难敢于求助, 这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学法指导, 而且也是课堂出现惊奇情境的前提条件”.

通过这次主题教研活动, 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指导, 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探究的能力, 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同时, 为了更好地实施学法指导,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学会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放弃从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 学生是配角或观众, 学生必须跟着老师思路走的做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用中学”.两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就是在这里.

篇9:课程感想-数据结构

课前备课是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也一样,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

1. 考虑学生需要学习什么

学生从初中进入技校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技校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技校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因此我在备课时,除了教材之外,找了大量的与实际需求相关的案例充实课堂教学。

2.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3DS MAX是一门计算机的专业课程,在上一个学期中,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操作的技巧性与熟练性还有待于提高,所以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讲解新知识的同时,不断重复与巩固旧的知识,力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因此,教学的起点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上机操作的训练,循序渐进以求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一方面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备课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各种理解、各个击破,以加强教学环节的严密性。更重要的是要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验证,以使得这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就像是一名剧本的编写人员一样,把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充满吸引力的案例当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因此,要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一个小实例,并由此实例在计算机上的推演过程和结果来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大实例把很多个知识点归纳进行推演。另外,在每一小节课程讲解完后,及时进行总结,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出一些填空,选择,或简答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新课讲解,第二个例子是自己创意,第三个例子,综合运用名科知识,展示一个自己的作品。综合运用3DS MAX,AUTO CAD,PHOTOSHOP三个软件,最后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教师从主导作用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导与引导相结合。从教学的不同阶段来看,初期,学生常常要教师领着学;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学;最后,教师看着学生学。

二、讲课

讲课是传道授业中的重要环节。在讲课中,首先明确任务,把要做的课程设计的作品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其次,注重讲授方法,层层分析。要做出这样的作品,需要的知识技能有哪些,也就是说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注意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鼓励每个学生在课堂表达不同的观点、在学习上的独立见解和个人立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一辈子大多数时间是与学生同行, 与学生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孔夫子在对话中力求平等相待。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应更好的理解平等对话,实施平等对话,以提升自身专业发展。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应力求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在讲课过程中,及时给学生反馈。当学生完成一个作业时,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展示优秀的作业,指明学生的闪耀点。对于有问题的作业,也给予及时的评价。全班同学一起找问题,指明正确的作法。如果有时间则会一个一个展示学生的作品,给学生充分的自信,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差距,学习的有方向性及成就感。我能从学生的眼神中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感动与决心。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动力。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 利用一切时间进行知识储备

作为知识技能力传播者应有广博的知识。知识广博是做教师的基础条件,只有储学积宝 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知识是前提,深奥的知识简明化 才能把抽象的理论借用简单的比喻和启发打开课堂上才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2. 注重语言与口才的学习

上一篇:整肃个人剖析材料下一篇:职业病培训工作小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