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英语试卷

2024-05-17

重庆高考英语试卷(精选8篇)

篇1:重庆高考英语试卷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阅卷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据重庆市教育考试院方面介绍,重庆市普通高考评卷工作于6月11日正式开始。

今年全市参考人数210662人,试卷数量达80余万份,用于评卷工作的计算机1500余台,服务器30余台,高速扫描仪13台。全市共选派学科组组长、副组长34人,评卷教师1308人,工作人员近300名。为确保评卷准确、规范、科学、高效,今年评卷场还更新了设施设备,强化了评卷场内部精细化管理。

每天要处理约20万份试卷

今年,重庆市高考阅卷地点依然安排在西南大学,今年全市参考考生人数为210662人,试卷数量80万余份,用于评卷工作的计算机达1500余台、服务器30余台、高速扫描仪13台,每天可以处理约20万份试卷。全市共选派学科组组长、副组长34人,评卷教师1308人,工作人员近300人。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院院长张自力教授介绍,今年是连续第十八年将高考阅卷场选在西南大学,自开始的“网上评卷”以来,如今技术手段和设备都更加先进,也继续要求阅卷教师标准统一、宽严一致,始终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

通行证按颜色分为七个等级

阅卷场内究竟有多严?虽然有工作人员陪同,但记者还是按照规定需要佩戴一张橙色临时通行证才能进入。

按照相关规定,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评卷场实行全封闭管理,进出一律凭评卷场特制的工作证。工作证按照不同性质分为红、橙、黄、蓝、绿、粉、白七种颜色,佩戴不同颜色证件表明赋予的不同出入权限。

其中,红色、橙色属于特种工作证,可进入评卷场任何工作室(橙色工作证在评卷场内需由佩戴红色或粉色证件的工作人员陪同);黄色是答题卡保管及扫描工作证;绿色是学科评卷指导委员工作证;蓝色是评卷教师工作证;粉色是保卫组、工作室工作证;而白色则属于临时出入证。

私人物品不允许带入阅卷室

整个阅卷场内戒备森严,每隔十几米就能看到执勤的保卫人员。在一间文综科目阅卷室内,坐着近50名老师,人手一台电脑,均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而门外的桌子上堆放着老师的手机、水杯、手包这些物品,任何个人物品都不允许带入阅卷室内。

据阅卷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试卷和答题卡经过扫描进入网络,每个阅卷老师除了能看到所评分题的作答情况外,看不到考生任何信息。这些老师70%都是中学相关学科的任课老师。

评阅一道题最多要经过四关

阅卷教师如何对试题进行评阅?张自力说,除了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评阅外,每道主观题均实行“四评制”。也就是说,考生试卷上的一道题最多会经过四道关卡、五位老师的评阅。

一评和二评同时进行,即一道主观题首先随机发放给两名老师,老师分别评分后,评卷系统会立即算出两个评分之差,如果差值在规定误差(由评卷专家组事前科学设定)范围内,则将两个评分的平均分作为该题最终得分。

如果差值超出了误差范围,系统会将试题再随机发放给第三位老师,得出第三个分数后,系统将对三个评分进行两两对比,选择符合误差标准且误差值最小的两个评分之平均分为该题最终得分。

如果前三评都不符合误差标准,则该道试题将提交给学科专家组进行“终审判决”,由两名以上的评卷专家集体研判,给出最终得分。

张自力介绍,每位评卷教师均为独立评分,互不受影响。而“四评制”则最大程度上保证试卷评阅的公平公正。

除了“四评制”,阅卷同时还采用抽样“复评制”和校验“一致性”来确保评卷老师始终按照同一评卷标准来评卷。

阅卷场网络安全等级达国家五级

除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之外,阅卷场中拥有那些高科技?张自力介绍,自20开展“网络阅卷”以来,阅卷场内技术手段和设备更加先进,管理也更加科学和规范,“在以往采取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阅卷场和楼道也都24小时监控,整个阅卷场可以说是‘无死角’。”

同时,由于今年重庆高考第一次使用全国卷,所以技术以及软件上都进行了相应的更新。“全国卷中有部分选做题,所以学生答题会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张自力说,经过技术更新,该问题已被解决。

阅卷场计算机都处于内部局域网内,整个网络安全可以得到极大保障,安全等级按照国家标准来看,可以接近最高的第五级。

篇2:重庆高考英语试卷

2.考查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考中的“钉子户”李华。

篇3:重庆高考英语试卷

一、试卷总体设计

试卷总体设计与2007、2008年完全一致。即试卷分为一、二卷。第一卷由听力、知识运用、阅读理解组成;第二卷由改错、写作组成。

1. 听力。

本部分题型、分值与往年完全一致, 即听10段对话或独白, 完成20个小题, 每题1.5分, 总分30分。其中短对话5个, 相应小题为1~5;中长对话4个, 相应小题为6~16;独白一个, 相应小题为17~20。从问题设置看, 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浅层能力, 即要求学生听出对话里的具体内容;至于听能的高级阶段, 即根据所听内容做出进一步判断、推理, 还是少有涉及。应该指出的是, 30分的听力直到2008年才以30%, 即9分计入总分;今年以50%, 即15分计入总分。2010年计入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 希望广大老师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2. 单选题。

2009年的15道单选题, 与往年保持高度一致, 即语言知识的运用有1/3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考查。如第21、22、24、25、29题, 其中第21题为显性对话题, 第22、24、25、29题为隐性对话题。其他单选题如第23、27、30、32、34等题则考查语言整体搭配, 如第32题:Encourage you chil-dren to try new things, but try not to them too hard.A.draw.B.strike.C.rush.D.push。答案D。从整体看, 今年的单选题题干简单, 较为自然渗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因此, 第一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更多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较为自然地感知语言。

3. 完形填空。

海南卷的完形填空一直选用记叙文, 今年也不例外, 为完形填空的稳定性做了最好的注脚。今年文章描写经典小说《金银岛》的诞生始末。文章长度269词 (含空格部分) , 文章难度不大, 但对考生的语篇理解和语用能力要求较高。请看文章前两段:It was always thought that Treasure Island was the product of Robert Louis Stevenson’s imagination. (36) , recent research has found the true story of this exciting work..Stevenson, a Scotsman, had lived (37) for many years.In 1881 he returned to Scotland for a (38) .With him were his American wife Fanny and his son (39) 。文章前两段交代作者同家人回国度假之事。综览全文, 36题答案是However;37题答案是abroad (线索在下一句) , 38、39题答案holiday, Lloyd. (线索在下段) 。因此, 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学生篇章理解能力是做好完形填空的保证。

4. 阅读理解。

2009年的阅读理解和2007、2008年阅读理解构成、长度、选题、深度、难度保持一致。文章构成是4加1模式, 即4篇常规阅读, 1篇篇章完善阅读 (7选5阅读) 。文章篇长与往年保持一致, 即每篇为250~260字左右。高考的阅读材料一直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也不例外。A篇以母爱为主题, B篇以职业为主题, C篇以传染病为主题, D篇以亲子关系为主题。这4个主题恰恰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从问题设置的深度、难度看, 第59、63、67、70小题为综合信息推理题, 难度相对较大;其他为细节题, 学生经过详细阅读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这也与往年的深、难度的稳定性保持一致, 即1/4~1/5为推理题, 其他为细节理解题。

5. 短文改错。

题型与2007、2008年完全一致, 即带有10处错误的短文一篇。今年短文改错难度略高于2008年。

6. 写作。

今年的写作还是传统的应用文写作, 即写一留言条。内容如下:假定你是李华, 正在英国接受英语培训, 住在一户英国人家里。今天你的房东Mrs.Wilson不在家, 你准备外出, 请给Mrs.Wilson写一留言条, 内容包括:1.外出购物;2.替房东还书;3.Tracy来电话留言:1) 咖啡屋 (Bolton Coffee) 见面取消;2) 此事已告知Susan;3) 尽快回电。应用文写作一直是高考英语卷的主要写作题型。今年如此, 明、后年还是一样, 希望第一线老师一如既往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训练。

二、考生第二卷答题评析

1. 短文改错。

笔者参加了2009年高考英语卷评卷工作, 发现考生在完成本部分内容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答题不规范。A) 原文中共有10处错误, 每句中最多有两处, 很多考生纠正的错误总量达11, 甚至12处之多;同时, 个别句子出现了3处纠正。B)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 , 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很多考生的漏字符号写成 (∨) , 并在其上面写出修改后的词。C) 删除:把多余词用斜线 () 划掉, 很多考生把删除符号写成 (∕) ;D) 修改:在错词下划一横线, 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很多考生往往是在错词下划波浪线, 或直接用圆圈圈住, 还有学生用汉字注明, 如去掉该词等。以上种种, 都不符合改错要求, 大大影响考生在该项目得分。2) 部分考生得零分, 说明语言纠错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 写作。

篇4:重庆高考英语试卷

听力

听力部分的出题形式和往年一样,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简短对话(1~5题)、较长对话或独白(6~17题)和较长独白(18~20题)。对话内容属于日常生活的范畴,考生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而独白部分考查的内容相对广泛,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下面结合具体题目分析一下本次听力考试的几个特点。

> 辨析语音,考查细节

虽然现在的听力不再单纯考查音近词的辨析,但将其融入具体的对话中来考查更能迷惑考生。例如:

2. How much are the potatoes?

A. 6 cents a pound.B. 16 cents a pound.

C. 60 cents a pound.

【解析】阅读四个选项,很明显不同之处在于三个数字:6、16和60。这三个词在英语中的读音非常相近,尤其是B (-teen)和C (-ty)选项,稍不留神就会弄混。此题正确答案为B。

和语音辨析题一样,细节题也需要考生捕捉和辨析关键信息。解答细节题时,考生可在听录音前浏览题干和选项,标记出解题关键词,从而帮助解题。例如:

16. When did Einstein move to the United States?

A. In 1905.B. In 1933.C. In 1955.

【解析】这是一道细节考查题,更准确地说,这道题考查了考生对年份(数字)的敏感度。考生在听前5分钟浏览听力题目时,应将解题关键词when作标记,听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录音中“In 1933, Einstein left Europe for the United States”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查细节辨析的题还有第1题(解题关键词who)、第6题(解题关键词why)、第10题(解题关键词how)、第12题(解题关键词why)、第14题(解题关键词where)、第15题(解题关键词first job)、第18题(解题关键词best season)、第19题(解题关键词length)和第20题(解题关键词best-loved activity)。考生如果在听录音前找出了这些解题关键词,听的时候多注意与之相关的细节,相信选出正确答案并不难。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段独白的三道题以填空的形式给出,没有选项设置,增加了解题难度。这三道题都是细节题,需要考生对材料准确把握。尤其是第18题和第20题,与解题相关的信息都在录音中先出现中心语,之后紧跟修饰的定语部分。例如:第18题问“The best season to visit the park”,录音为“You have made the right choice to be here in spring, the best time of the year....”所以应填入Spring;第20题问“The best-loved activity”,而录音为“If you like, you may have a picnic by the lake, the best-loved activity in our park.”所以应填入picnic。

> 捕捉关键,判断场景

场景判断一直是听力考查的重点之一,要求考生通过对话推断出对话发生的地点,今年的试题自然也不例外。例如:

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restaurant.B. On a farm.

C. At home.

【解析】从选项可以判断,此题考查地点推断。本题选用了考生比较熟悉的餐馆作为场景,通过录音中的关键词组a cup of coffee和a chicken sandwich可选出正确答案A。

> 审听录音,仔细筛选

听力中常常出现“what do”题型,询问某个说话人做过什么或者要去做什么,而这种题型的某两个选项甚至三个选项所描述的事件通常都会在录音中出现。这种情况下,考生如果凭借经验以为“所听即所选”就会犯难,甚至错选。这类题有第4题、第7题、第11题和第13题。考生只有耐心地听完全段录音,结合题干要求仔细加以筛选,才能去伪存真,选出正确答案。

> 把握整体,判断主旨

有些听力题需要考生在听懂全部对话的前提下整体把握,进而推测对话的主要内容、主旨大意或说话人的态度等。也就是说,考生需要进行“听清→理解→分析→得论”四个步骤,才能选出正确答案。例如:

8.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n interesting party.B. A beautiful farm.

C. A wonderful weekend.

【解析】此题考查对话的主要内容,需要考生听完录音之后再判断。对话以“How was your weekend”开头,之后所谈论的内容全都围绕上周末的所见所闻展开,其中确实提及“a party”和“beautiful farmland”。但很明显,A和B选项都是断章取义,只有C选项才能全面概括整段对话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

考查主旨题的题干中通常会出现“what is the conversation (mainly) about”或“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等类似字眼,考生应遵循以上“听清→理解→分析→结论”四步走的原则来解题。除第8题外,这类题还有第5题、第9题和第17题。

单项填空

今年的单项填空部分与近几年的单项填空相比,侧重的考点稍有变化,题目难度稳中有降。2011年与2010年的单项填空语法点分布对比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和2010年重庆卷相比,2011年重庆卷的单项填空部分考点的分布既有很多相同点也有不少不同点。

> 相同点

这两年的高考题在以下考点上是相同的:非谓语动词及情景交际各考了两道题,冠词、代词、介词、情态动词以及状语从句各考了一道题。这些词法和句法是高中英语语法中的重点。例如:

30. To show our respect, we usually have to take our gloves off _____ we are to shake hands with.

A. whichever B. whenever

C. whoever D. wherever

【解析】本题考查状语从句。介词with是解题关键,“shake hands with sb.”是固定搭配,意为“与某人握手”,所以正确答案为C。如果题干中没有with,那么B、D选项均可。

34. It is not always easy for the public to see _____ use a new invention can be of to human life.

A. whoseB. what

C. which D. that

【解析】本题考查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分析题干结构可知,what在句中作定语,修饰use。正确答案为B。

26. In communication, a smile is usually _____ strong sign of a friendly and _____ open attitude.

A. the; /B. a; an C. a; / D. the; an

【解析】本题考查冠词,a sign of 意为“一个……的标志”,不定冠词a/an往往表示“一”的意义。而第二空,open与friendly一样,都修饰名词attitude,因此共用一个冠词a即可。正确答案为C。

27. —Silly me! I forget what my luggage looks like.

—What do you think of _____ over there?

A. the one B. this

C. itD. that

【解析】本题考查代词的用法。This和that常指代上文的不可数名词,the one和 it常指代上文的单数可数名词,而luggage是不可数名词,在B和D中选择。根据题干中的over there可知,应用that而不是this。正确答案为D。

> 不同点

2011年高考英语单项填空最大的意外就是没有涉及定语从句的考点以及增加了反义疑问句的考点。定语从句历来都是重点及难点,今年却没有出现。反义疑问句这一语法现象在重庆卷中多年未现,但今年却考查了主语为第一人称I的反义疑问句,很多考生在此题失分。此外,对于倒装句和强调句的考查近几年都有所涉及,今年考了强调句,2010年考了倒装句,2009年考了倒装句,2008年强调句和倒装句各考了一道。可见,强调句和倒装句还应作为复习重点,应该充分重视。例如:

28. I told them not everybody could run as fast as you did, _____?

A. could he B. didn't IC. didn't you D. could they

【解析】本题考查宾语从句中的反义疑问句。通常情况下,宾语从句中的反义疑问句应以主句为准。但有一种例外,如果主句的主语是第一人称I或we, 谓语是think、suppose、expect、believe等时,宾语从句中的反义疑问句通常以从句为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义疑问句否定转移”。分析题干可知,主句的主语是I,谓语是tell,反义疑问句以主句为主,不需要否定转移,因此正确答案为B。

32. —Have you seen the film Under the Hawthorn Tree?

—Of course, I have. It was in our village _____ it was made.

A. thatB. where

C. whenD. which

【解析】本题考查强调句。分析题干结构,答句“it was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强调句的结构“it is/was ... that”,被强调的部分是表示地点的状语in our village。进一步检查,去掉强调结构后,句子变为“it was made in our village”,结构和意思都完整,证明此题正是强调句。故正确答案为A。

总体来说,2011年重庆卷单项填空题的难度和以往持平,侧重点较2010年稍有改变。这一改变告诉我们:高考是对各种语法点的全面考查,今年比较侧重的部分,明年可能反而会有所弱化,有时还会考查一些较为生僻的语法点,这也对各位考生对英语语法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完形填空

近两年高考英语重庆卷的完形填空的题材都与亲情相关,这恰好与近年高考提出的“人文关怀”相符合。2010年的完形填空中作者“我”以祖父的口吻给不幸患上自闭症且还不明事理的小孙子写信,鼓励孙子战胜病魔,恢复健康;而2011年的完形填空描述的故事是作者“我”和爸爸航行遇险,才发现爸爸已经老了,需要“我”的照顾,文章叙事清楚,真切感人,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大特点就是近几年重庆卷的完形填空文章使用的都是第一人称,使考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在20个空的设置上,与前三年相比,动词、名词、形容词三类词的考查仍然占了85%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总而言之,近几年重庆卷的完形填空题目设置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严格遵守首句不设空的高考命题要求。所设置的选项几乎都不会单纯考查词汇间的辨析,考生需要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全文角度去分析、归纳和判断。就今年而言,新增词汇也不容忽视。具体来说,要想在完形部分拿到高分,应注意以下两点。

> 词汇掌握硬道理,新增词汇要抓牢

如前文所言,绝大部分选项没有考查词汇间的辨析,考生只需判定其含义,基本上就可选出正确答案。仅有少部分词汇属大纲内但学生不常用的,如文章中的awkward以及选项中的objected to等。例如第48题:

He was the one I always48 for strength and security.

A. turned toB. lived with

C. argued with D. objected to

【解析】本题考查四个词组的基本意思。A选项turn to意为“向……求助”;B选项live with意为“忍受,容忍”;C选项argue with意为“与……争论”;D选项object to意为“反对”。只要知道各选项的基本含义,考生就能轻松选对该题,正确答案为A。

与之类似的题目还有第37、39、41、51、55题等。

另外,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今年考试大纲中未出现的单词却出现在本次考试的选项中,并成为正确答案。例如第52题:

We were thrown into the water, and Dad was struggling aimlessly. At that moment, I felt fiercely52of him.

A. ashamedB. protective

C. tired D. afraid

【解析】大纲中只有protect和 protection,考生要选对该题,一是用排除法,二是掌握后缀“-ive”的用法。正确答案为B,protective意为“保护的,防护的”。

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除了必须牢牢地掌握大纲中要求的词汇之外,还应掌握一些常用前后缀的意思和用法。

本次考试中,新增词汇也出现在选项中,这一点不容考生忽视,因为它直接影响选择正确与否。例如第45题:

... but at this moment he 45.

A. suffered B. fell

C. froze D. withdraw

【解析】四个选项中,withdraw为2011年高考新增词汇,意为“缩回”,考生若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则有可能选错。根据前后文可知,父亲此时的反应是“吓住了、愣住不动了”,而非“摔倒”或“缩回”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 全文上下要联系,前后呼应不能少

此次完形填空的大部分题目需要考生从全文出发,根据前后语境或行文逻辑才能做出判断。例如第36题和第38题:

Dad was quite skilled in sailing, but not good at 36.

A. boatingB. running

C. swimmingD. teaching

【解析】本题要联系后文“We were thrown into the water, and Dad was struggling aimlessly ... I swam to Dad”,才能确定此处说的是“父亲不擅长游泳(not good at swimming)”,正确答案为C。

The last time Dad and I set sail together is really 38 .

A. unforgivableB. unforgettable

C. cheerfulD. regretful

【解析】解答此题时,考生需要一直读到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才能知道最后一次和爸爸的航行遇险,但最终有惊无险,并不是“难以原谅的(unforgivable)”或“愉快的(cheerful)”,也不是“令人遗憾的(regretful)”,而是“难以忘怀的(unforgettable)”,故正确答案为B。

综上所述,考生备考和解答完形填空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重培养词汇运用能力以及在具体语境中对句子结构和意义的综合理解能力。②解完形填空题离不开上下文和具体的情节,解题时应从宏观上把握文章,从上下文中寻找蛛丝马迹,仔细揣摩作者的语气,善于寻找对答案有提示作用的信息词(组),帮助解题。③新增词汇大量出现,这预示着重庆高考试题正在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做过渡准备。因此笔者大胆猜测,2012年的高考英语将会对考生的词汇量要求更高。因此,考生应下功夫扩大词汇量。

阅读理解

与前几年的高考英语重庆卷试题相比,今年的阅读理解部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 传统现代相得益彰,兼收并蓄

选材上既保留了注重现代文明中的重要话题(如B篇描述了互联网在地图绘制方面与众不同的作用;E篇是关于环境保护是否必要的时评),又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因素(如A篇阐述了新旧寓言故事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C篇讨论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对灰尘是否对人体有害的不同看法;D篇是关于著名爱尔兰作家Yeats在戏剧和诗歌上的巨大成就),丰富多样。

> 长短结合,易难兼具,由浅入深

语言测试上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词汇量,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及对长难句的理解。

首先,今年的阅读理解部分明显对考生的词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本身长度有所增加,文章中出现的单词也更长更“高级”,如capable、bird-watching、multi-layered、harmony、sensibility、unchallenged、concerning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题干和选项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高级词汇, 如第57题的B选项aging、第65题的C选项approving、第71题的C选项ambition、第73题的C选项convince和D选项industry-funded等,给考生解题增加了难度。

其次,对文章诸如中心大意、结构、写作意图、写作手法、推理判断等深层次的理解的题目考查比例相比以往有所增加,体现了考纲中“不仅要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更要理解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思”的要求。其中,考查主旨大意的有第59、71、75三个题;考查写作意图、文章结构的有第66、67、74三个题;考查推理判断的有第58、61、63、65、70、72六个题,共计12题,创历年之最。

最后,五篇文章排列由易到难,长难句较多,对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D篇中的“Had Yeats stopped writing at age 40, he would probably now be valued as a minor poet, for there is no other example in literature history of a poet who produced his greatest works between the ages of 50 and 75.”该句融虚拟语气、倒装句和定语从句于一体,又是第69小题的解题关键所在,着实让不少语言能力较差的考生读后犹如“腾云驾雾,不知所云”。更值得一提的是,E篇文章通篇几乎都是长难句,加上又是跳跃性思维较强的论辩性文章,很多考生只能望句兴叹。

短文改错

今年的短文改错和往年一样,是一篇贴近学生生活的记叙文。从题目难度来说,较2010年略有下降。从题目设置来说,较往年有所变化。一般说来,历年改错所呈现的规律基本为错词:缺词:多词 = 8:1:1,今年恰好符合这个规律;但是去年稍有不同,总结起来为错词:缺词:多词 = 7:2:1。另外,今年的考题增加了一道考查名词性物主代词的题(第77题)。去年没有考查连接词(and和or的选择),但今年却考查了(第83题)。名词考查的依然是单复数问题(第82题),冠词考查的是是否使用冠词的问题(第84题)。另外,形容词、副词部分考查的是词义辨析(第81题)。介词依旧考查的是固定搭配(第76题)。就连接成分来说,分别考查了并列连词的逻辑问题(第83题)以及名词性从句中连接代词的错用(第85题)。而就动词来说,分别考查了三项内容,即时态(第80题)、主谓一致(第79题)以及非谓语动词(第78题)。

虽然今年的短文改错题整体难度较低,但还是有几道题值得大家特别重视。例如第79题考查主谓一致,原文是:“Katia, like many other Russian girls, are nice and lively.”出题者有意将主语Katie和谓语用插入语分开,而靠近谓语的名词是复数girls,很多考生因此将其当成了主语,或者根据“就近原则”,就认为谓语are没错。

总而言之,今年改错虽然题型稍有变化,但考查的内容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考点依旧分布在名词、冠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接成分以及动词等语法点上。因此,我们在做改错题的时候,依然要秉承以下原则:首先从全文着眼判断时态,再根据出题规律以句为单位进行改错,切不可以行为单位。此外,逻辑问题为每年必考项目,需要考生多加关注。

书面表达

今年的写作部分与往年不一样,出题形式别具一格,要求考生填写一张申请表,题材新颖,紧贴生活实际。重庆高考英语作文自2005年来就摒弃了看图作文的体裁,采用“记叙+议论”的形式。而今年这种申请表的形式是重庆高考自主命题以来首次出现,体现了其注重语言运用的特点。近几年的高考英语作文均是提供背景,给出3~5条提示,并留给考生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空间,今年也一样,要求考生选择一种动物为之代言,并向国际动物保护协会提交申请书。要想在此部分获得高分,考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 观点新颖,要点齐全

考生在选择为何种动物代言并阐释相应理由时,观点要新颖,见解要独特,方能出奇制胜。同时,题中所要求的四个要点一个都不能落下,否则就会被扣分。

> 直入主题,语言精练

高考写作部分的答题时间有限,且字数要求为100词左右,因此,考生切忌拐弯抹角的赘述,而应直接切入主题,陈述要点,言简意赅。

> 长短句配合,主被动相间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点齐全、措辞恰当,还要做到句式多样。长句可以展示考生的语言功底,短句则有画龙点睛之功。例如,在表示“有意参加”时,可使用长句“It's my great honor to be involved in the activity in which every student speaks for their animals.”或者“If permitted to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y, I will feel extremely grateful.”而短句“I love/care for animals.”则可以言简意赅地说明自己富有爱心、关爱动物。主被动句式的交替使用能令文章表达丰富多彩,主动句可表说话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动句可用于客观陈述。

> 关系清晰,衔接自然

文章要做到一气呵成、朗朗上口,就必须注意句子间的衔接和逻辑关系。此时要注意逻辑关系词的运用,如but、yet、however表转折;although、though、despite、in spite of、regardless of表让步;both ... and、as well as、neither ... nor、either ... or表并列;in addition、besides、moreover、furthermore表递进;because of、due to、owing to、thanks to、on account of表因果等。

只要同学们平时多积累、勤练习,夯实基础,考试时灵活应变,相信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并非难事。

作者简介:

何文,重庆育才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市级骨干教师,重庆育才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曾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陆冬林,重庆育才中学教师,曾获校级、市级赛课一、三等奖,多篇论文获校、国家级奖项,多次辅导学生获得国家级英语竞赛一等奖。

吴素兰,重庆育才中学中级教师,多次在教案及讲课比赛中获奖。

篇5:2013 重庆高考英语作文

(二)范文参考

调查显示,中国长江江豚(finless porpoise)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濒临灭绝,目前总述不足1000只。假设你是李华,现请用英文给WWF(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组织)写一封信,请他们关注着一状况并提供帮助。内容包括:

●说明写信目的 ●简述江豚现状

●希望WWF如何帮助(比如:资助江豚保护项目等)●表示感谢并期待回复 注意:(1)词数不少于80;

(2)在答题卡上作答;

(3)书信格式及开头均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Dear Sir or Madam, I’m a student from Chongqing, Chi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Li Hua

此作文范文仅供大家参考讨论不足之处,批评指正。

Possible version II

by Gus Wang

篇6:重庆高考英语作文素材

当春节来临的时候,我会回到我的家乡,花时间与我的亲戚在一起。在我的家乡,在新年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会有篮球比赛。有很多人观看。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

For one thing, the basketball game makes people feel the atmosphere of the big festival. Unlike usually, there are not so many things happening in this town, life is simple here. When there is something different, it can tell people that interesting thing is happening in this town and the festival is coming.

首先,篮球比赛会让人感受到大节日的气氛。与通常不同,平时没有太多的事情发生在这个小镇,生活很简单。当有一些不同的时候,可以告诉人们,有趣的事情发生在这个小镇上,节日即将来临。

For another thing, the basketball game can bring people together.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year is really a big day for Chinese people, they will go out and hang around. Many of my old friends will meet each other when we watch the basketball game. We talk so happily and say the new year’s wishes.

另一方面,篮球比赛可以把人们团聚在一起。新年的第一天,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他们会出去闲逛。许多我的老朋友会和我见面,当我们看篮球比赛的时候。我们聊得那么开心,说着新年的愿望。

The traditional game provide people a place to meet each other and have the communication. They are enjoying the game while talking to their friends.

篇7:2022重庆高考英语作文预测及

外卖

【题目要求】

假设你是红里中学高三学生李华。你的英国好友Jim听说外卖点餐(ordering meals online)在中国很流行,发来邮件询问相关信息。请你给他回复邮件,内容包括:

1、你是否经常外卖点餐:

2、你对外卖点餐的看法或感受。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优秀范文】

Dear Jim,

You’re quite right about ordering meals online being popular in China,especially for people whoare too busy (or just too lazy) to cook.

I often order food online when my parents are at work, orwhen my family wants to try something that tastes different. Thebest about it is that it’s convenient.One just needs to place an order and pay for it online. Then, steaming-hot food arrives at your doorstep within an hour.Moreover, there are many choices.We can order and taste diverse cuisines from various restaurants.It has also created millions of jobs and boosted the catering industry.

Does it sound attractive? We can give it a try when you come to China!

Yours,

Li Hua

高考英语作文怎么才能写好

三段论

现在的英语作文大部分都是三段论。开头简单几句话引出主题、中间一段是正文,篇幅一般最长、最后写一段总结。结尾或是希望建议被采纳、希望尽早收到回复、或是衷心祝愿等等。写得多了之后,发现英语作文很好写,就把事情表达清楚,完成给你的任务,三段论的形式,不难的。

2022高考英语复习方法及技巧

一、在校多听老师建议,课外适当规划 学校毕竟连年都参加高考,对高考整个流程非常熟悉,老师布置的复习规划一定是较为合理的,并且带队的老师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学进程也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因此,跟着老师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学生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稍微做调整。毕竟学校老师只能按照群体计划,而个人因为水平不同,需要在课外时间调整好状态,以跟上或配合老师的规划。

二、不要过度钻研语法,英语应该以翻译为主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我们可以得出,英语越来越倾向于能力的考察。因此抽点时间多朗读,多研究英语翻译,即语言意思,才是考好英语的关键。我们学英语并不是对英语这门学科做文学鉴赏,而是把英语当做一门语言进行交流。在高中背景下,我们很少有英语交流环境,那么只能多翻译,多朗读。高考英语朝着实际应用方面转化,我们也必须把观念扭转。语法不必过多钻研,高考考试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不考纯语法。如果有的同学不放心,就拿语文来说,我们没有可以研究语文的语法句式结构,但是文章都能读懂,题都能做,英语也一样,如果能弄清英语表达意思,就能作题。

篇8:重庆高考英语试卷

一、听力

2011年海南卷的听力录音语速略慢 (听力用时约18分钟) , 音质清晰, 大部分听力话题贴近生活。如, 聚会、假期、吸烟 (危害) 、城市 (旅游) 等考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话题, 易于把握。听力材料语言简洁地道, 口语化特征明显。如, 第九篇对话中的一个小片段:

M:Wow, that’s interesting.Many people go fo (追求, 喜欢, 被吸引) healthy food now.

W:You can say that again (我完全同意!你说对了) .

从能力的考查来看, 2011年的听力考题更加侧重对信息的重新加工, 直接提取信息的题目越来越少, 如听力第一题要求考生弄清楚对话中的男人对那部戏的看法如何, 而听力材料中那位男士并没有直接说出答案, 考生必须在几秒钟内对如下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 并从中得出答案———那位男士觉得那部戏的演员很棒:“It’s a simple story with a happy ending, but, luckily, they had a very strong actor, he managed to carry the whole play.”在20道题中, 就有14道题需要考生通过推理、计算、归纳、排除等手段来提取有效信息。考生失分较多是第4题 (0.4分/0.266) 、15题 (0.34分/0.226) 、19题 (0.35分/0.233) , 这些题都要求考生根据语境来即时推断, 难度系数都低于0.3, 属于偏难的题目。

虽然2011年的听力对考生能力的要求不比往年低, 但就整体得分的情况来看, 听力的得分是海南考生近4年的最高 (14.31分/0.477) 。从中可看出, 自从听力完全纳入高考总分后, 我省的考生对听力越来越重视。

二、单项选择

2011年海南卷的单项选择题继承了往年全国卷的优点, 侧重考查考生的语法基础知识, 强调考生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题目设计突出语境。如:

25.—Someone wants you on the phone.

—_______nobody knows I am here.

A.Although B.And C.But D.So

表面上看, 该题考查的只是连词but的用法, 但考生必须要在语境中体会到这种逻辑上的转折关系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011年的单项选择题的题干设计和2010年一样简洁, 长度适中, 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结构的繁杂, 没有难词和长句。考查的内容覆盖面也比较广, 尤其加大了动词的考查力度。2010年未考查的冠词、虚拟语气、倒装句等语法项目今年都一一出现了。其考点分布如下:

从海南省考生的实际得分情况来看, 单选题的平均得分比2010年少了将近1分, 比2008、2009年也略低。其中, 失分最多是34题 (0.18分) 和30题 (0.23分) , 如下:

34.William fou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read, for his eyesight was beginning to______.

A.disappear B.fall C.fail D.damage

30.The form cannot be signed by anyone_______yourself.

A.rather than B.other than

C.more than D.better than

这两道题考查的都是句子层面上的词义辨析。单项选择共有15道题, 其中大部分考查语法, 仅有这两道题是考查词义的, 但失误率却是最高的, 从中可见, 考生对常用词汇的词义掌握和运用还有待加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有两处 (22题、28题) 考查倒装句知识, 这有点令人费解。倒装句本身属于比较偏的语法知识, 尤其是22题, 不但考查倒装句, 还考查“as”作为“虽然”的意思使用, 这也是属于比较生僻的语法知识, 即便是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也并不常用。虽然考生得分的情况并不差 (0.41分) , 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导向。

三、完形填空

2011年的完形填空同样保持了往年完形填空以记叙为主的风格, 略有不同是今年的文章基本以叙为主, 并不像以往考生熟悉的那种叙议结合的文章。文章由一位女士回忆20年前在一堂科学课上的一次经历对她人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从内容来看, 这种情感体验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文章考点选项设计以实词为主:动词10个、名词7个、形容词3个。从能力的考查来看, 不但要求考生立足语篇的深层次理解, 如36、38、43等题都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以36题为例:

In our discussion with people on how education can help them succeed in life, a woman remembered the first meeting of an introductory__36__course about20 years ago.

36.A.art B.history C.science D.math

这是典型的一道完形填空题, 是要求考生基于语篇的理解来完成的。从下一段中出现的professor和jar, 考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可能会推断出教授在做实验, 于是选择了C, 而在文章的最后一句“…and I haven’t gone near science since.”则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思路的正确。完形填空考查的正是考生这种综合利用句法、语义和语篇的知识进行补全、完形短文的能力。

几年的完形填空都非常侧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46、48、50、52、53、54等题。文章的最后一段相对比较难理解, 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此外, 最后一段的设空的间隔较小, 更增加了这种难度。如, 在第45到第53题之间, 都多数间隔只要5-7个词, 这几乎是完形填空最低的设空词数。从海南省考生的考试结果来看, 今年的完形填空平均得分为近4年来最低 (11.02分) , 比去年低了将近3分 (13.57分) 。下面以48题为例:

But the seventeen-year-old girl could not accept or even 48 the invitation.She was just 49 to understand the world.And she 50 that her firsthand experience could be the 51.The professor, however, said that it was 52.He was taking away her only 53 for knowing and was providing her with no substitute (替代) .

48.A.hear B.make C.present D.refuse

53.A.task B.tool C.success D.connection

48题考查的是动词。四个动词hear, make, present, refuse都是非常简单的常用词, 考生对词义的理解没有丝毫的困难。从词语搭配来看, B和D都是合理的选择;从词义的理解来看, D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选项, 但是从逻辑上看, didn’t accept和refuse是平行的, 那么even作为一种递进的关系就显得不恰当了, 因此, A就是最佳的选项:“…可是当时只有17岁的小女孩无法接受或甚至根本就没有听到那种所谓的邀请。”注意这里的invitation和44空后的inviting his friends to start...形成一种前后呼应。可见大多数考生 (21586位考生选择B项, 15373位考生选择D项) ) 在做这道题时更多的是从词语的搭配或词义的选择等层面来考虑的, 只有少数考生 (6855位考生选择A项) 考虑到其中的细微逻辑关系。

四、阅读理解

2011年阅读理解的五篇文章选材地道, 贴近生活实际, 富有时代特点, 跨文化内涵丰富, 体裁多样, 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可读性较强。A篇为记叙文, 讲述一个家庭和送奶工的故事;B篇是一篇新闻报道, 主要介绍英国的一个针对高个子的一些特殊需求的活动;C篇是一则社会新闻, 讲述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而在自己的花园种植蔬菜来降低生活成本, 富有时代特点;D篇是应用文, 是四则招聘启事, 分别招聘制片人、圣诞老人、财务助理和软件培训师等。

任务型阅读是一篇题为Money matters的叙议结合的文章, 介绍了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了解金钱。文章为总分结构, 逻辑清晰, 阅读理解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前4篇阅读理解共设置了8道细节理解题, 5道推理判断题, 1道猜测词义题, 1道主旨概括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阅读理解题的梯度顺序明显与传统的顺序有别:A篇最难 (难度系数0.356) , 其次是B篇 (难度系数0.397) , 然后是E (难度系数0.417) 和C (难度系数0.418) , 最后是D (难度系数0.597) 。

从海南省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 2011年阅读题的平均得分为近三年来最高 (17.4分, 难度系数0.437) , 仅次于2008年 (17.61分) 。失分比较严重的是第一篇:56题 (0.52分, 难度系数0.26) 、57题 (0.73分, 难度系数0.365) 、58题 (0.82分, 难度系数0.41) 、59题 (0.78分, 难度系数0.39) 。据了解, 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大部分考生没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 也不知coin changer、quarter所指何物, 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可见文化背景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五、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是一篇共有112词的短文。和往年一样, 短文改错选材简单易懂, 看似学生的习作, 设题多数是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侧重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重点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 考点分布如下:

从海南省考生的考试结果来看, 2011年的平均得分 (2.2分) 略比2008、2009 (2.0, 2.1) 年高。从短文改错的选材及语法知识的考查来看, 它的要求应该不比单项选择高, 但考生此项的每年得分几乎都是整卷最低的, 这应该不是简单的能力问题所能解释, 可能与我省考生长期以来的自我定位及答题策略密切相关。

六、书面表达

2011年的书面表达一如既往地采用了往年的书信形式, 并列举内容要点, 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这也间接降低了书面表达的难度。海南省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要求不高, 考生只需在完成内容要点的情况下, 能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且能恰当使用少量的高级词汇和复杂结构, 就能得到理想的分数。其实, 书面表达得分并不难, 考生只要能用比较正确的简单句子来表述所要求的内容的要点, 就可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值得注意的是, 从评卷反馈的情况来看, 几乎没有审题跑题的考生, 但是有部分考生盲目照搬范文, 反而失去本来应该得到的分数。此外, 考生的书写及卷面的整洁是影响书面表达成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上一篇:新生儿的脐带该如何护理下一篇:县审计局对人行道改造工程进行跟踪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