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学生学情分析

2024-04-21

初三语文学生学情分析(精选6篇)

篇1:初三语文学生学情分析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识对人类有什么用呢?著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他还说:“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谴。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专家、学者,无一不是一个具有宽厚扎实知识的人。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利用,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与人类不可分,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切科学知识都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青年成才的基础,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学为本”,“非学不以成才”。一个人智力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新时期,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在竞争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重。现代社会对人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掌握精湛牢固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动态前沿知识。作为大学生,如果不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因此,只有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才能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历史重任。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呢?实践证明,获得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学习。知识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它是靠持之以恒、楔而不舍地努力学习,日积月累而获得的。勤奋学习是获得知识并使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希望各个班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谚语曰:习惯之于灵魂犹如血管与脉络之于血液,是它流动的道路。作为我们青年学生,正值精力旺盛,朝气蓬勃的时期,此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是一生都受益无穷的。

高新学院虽然很年轻,但已有3600多名师生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我们的校园文化还需要精心培育,如果没有严格纪律的约束和制度保障,同学们的权益就会受到损坏,求学的目的就很难实现。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校园环境,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如果放任不学习的同学,那么只会坏了整个学院的校风,贻害全体。

有的同学也许会说:大学应该是自由的,这样多的纪律约束不象大学。其实这主要是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活的美化与大家高中时的艰苦努力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同学们对大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大学中,学习仍然是每个学生的首要任务,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这里我们想引用美国一位州长的演说来回答,州长说:“实际上,自由有两种。一种是堕落的自由,动物和人均可享用它,它的本质是为所欲为。这种自由是一切权威的敌人,它忍受不了一切规章制度。实行这种自由我们就要自行堕落。这种自由也是真理与和平的敌人,上帝也认为应当起来反对它!但是还有一种公民和道德的自由,它的力量在于联合,而政权本身的使命则在于保护这种自由。”现在我院学生全部是大

一、大二和中专,正是学习最关键的时刻,此时不打好坚实的基础,就等于自毁了个人发展之路。

当前许多同学对自习课的管理认识不清,在此予以重申:自习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设置自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去学习、去猎取有用的知识。而现在有些学生没有很好地利用自习时间去学习,反而将自习课变成了自由支配的时间,睡觉、上网、逛街等,让时间白白浪费掉了,这集中体现了当前浮躁的学风。我们认为,学习的积极目的在于发扬人的美德,明白事物的道理,它包括端正思想,真诚意念,穷究事物的原理等一序列的广阔内涵,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不仅要求大家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博大的人格,有太多的人类社会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探索、继承、发展,而用一颗浮华躁动的心去学习,必然大打折扣。世界太精彩,个人若耐不住寂寞,学习的方向不坚定,到头来只能感叹“世界太无奈”。

这次学风整顿,就是要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严格考核为保证,以习惯养成为目的,培养同学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公德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我校制定的作息时间是以多年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而一些同学挑灯夜战,早晨不吃饭的习惯绝对有百害无一利;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而我们一些同学上课迟到、开会迟到、在自习课上吵闹,缺乏基本的时间观念;公德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有的同学随意丢弃垃圾,在教学楼内大声喧哗,我们应为之脸红啊!同学们,干净整洁的校园,文明幽雅的环境,积极进去的氛围不会天然形成,它需要我们大家去共同创造,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

正确对待我们当前的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扩招,同时给校园的基础设施、师资配备造成巨大压力,学校在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有些问题通过努力可能会很快解决,有些则需要过程,甚至一时难以解决,我们还要表现出大度理解的胸怀,采取谅解、协商的态度,本着积极建设的精神提出意见。必竟我们的办学条件,办学环境正在不断完善。同时也应意识到,搞好学校我们也有一份责任,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希望大家多一份认同感,多一份风格;多一份建设性,多一份成熟。

总之,学风建设要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开展下去,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我院的学风建设,为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校园做贡献。为我们每个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篇2:初三语文学生学情分析

英语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初三年级是毕业年级,我们这些毕业班的老师也深感压力很大。

现对本次期中考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我校地处边远,师资力量较差,这届初三,人员多次调整变化,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9名英语教师均带过这个年级,英语教学连续性较强,学生不容易适应新的教师,所以,给初三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两极分化较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同学直接表白根本不喜欢英语学科,也不想学习英语。从学生能力来看,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此语语法都靠背诵,效果不好。总体格局优秀生缺乏,不能带动集体学习,中层同学思路一般,缺乏灵活性,自主能力较差,差生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

1、试卷有一定的水平,语言点全面。有的题学生没见过,这给学生答题造成了困难,答得不理想,这也反映出平时课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与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①听力部分:我校录音带不清楚,效果很差,造成一部分学生丢分严重,平时听力训练不够,需要加强,贵在坚持。

②单选题:知识点的运用很重要,平时训练时,有的同学只背诵,没有好好的理解与分析,造成丢分。如:used to与be used to等等。

③完型填空:有的同学存在文章读不太懂而丢分的现象。有的同学对词的辨析掌握不准确而丢分。例如:2小题,意思翻对了就知道正确答案,翻译错了答案就错了。

④阅读:个别同学读不清文章的含义,词汇量少,阅读有困难。这一项属能力题,一般同学做起来都有问题。在平时积累词汇,加强训练很重要。建议每年300篇文章。

⑤完成句子:基础差的同学不会写。其他同学,词组会,词形有的写错了。尤其是动词的合适的时态。比如:give的过去分词。

⑥补全对话,看病、一半同学都能得3分左右,注意情境,写出适合的句子。

⑦综合填空:这一项难度最好同学的8分,中档同学3-4分,有大部分同学得不了3分。⑧作文wto,第七单元。形式仿中考、表格。中等以上同学都可以写,但不能完成很好,和老师们的训练有关系。

措施:

1、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大纲和教材为中心、为根本,训练学生。

2、注重差生的转化,关爱每一名学生。

篇3:初三语文学生学情分析

一.日常教学主抓生活、素材的积累

老一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要说真话, 说实在的话, 说自己的话, 不要说假话, 说空话, 说套话。”这些理论应该通过实践来实现它自身的真正价值。这“实在的话, 自己的话, 真话”, 也就是“感性”的话, 把“真”、“善”、“美”很好的融合达到和谐的统一的话。

首先让学生说真话。一个人在表达的时候,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才能真正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于儿童, 乃至对于成人, 诚实是最重要的道德标准。而且只有在诚实表达基础上, 才会使别人正确地理解自己, 从而使自己与外部世界达成一种和谐与沟通。说真话才能做真人, 这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指标, 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其次, 培养健康的心态, 以正常、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面对作文。教给学生微笑看人生, 乐观看世界, 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情看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通过写作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使自己成为一个热情、开朗的人。从生活中、历史中和各类文学作品中汲取积极的营养。通过和先哲们对话, 和大师们交流, 领略他们的磅礴大气和浩然正气, 感受他们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 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永远不满足于批判与创造的欲望。人在年轻时代以这样的精神素质作好了铺垫, 以后无论遇到了什么艰难曲折, 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 都能从容应对, 坚守住基本的精神防线, 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 不至于在精神上被压垮。

最后, 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从传递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 表达真善美的主题。以纯洁的文风表达高尚的品格, 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的自我。让我们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思想, 从笔端倾泻下来的文字, 为读者带来“真“的触动、“善”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使学生的身心和作文同步成长。

二.平时教学注重阅读积累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没有一个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语言的,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

马克思最喜欢的职业是做“蛀书虫”, 他为了写《资本论》认真阅读了一千五百多种著作。大量的写作实例也证明:阅读是一种积累素材、获得间接经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不少作家都在自觉、频繁地使用阅读这种手段去撷取材料。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这要求写作者更迅速广阔地反映现实, 否则就会目光短浅、两耳闭塞、观念陈旧, 所写文章很难满足社会需求。

对于肩负学习重任的学生来说, 主要从三方面培养:

(1) 精读美文写感悟。

主要通过阅读名家名作间接地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思考生活, 检验自己对人、事、社会等的看法。尤其是对课内经典文章, 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2) 作摘抄、写点评。

通过浏览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 及时掌握当今世界的各类信息, 使思想观点处于世界前沿, 这类文章范围宽广, 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文学素养。鲁迅曾说“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才能酿出蜜来”。

(3) 利用聊天课。

两周开展一次, 学生互相交流近段时间自己所读的书, 把佳作选出来, 在班上交流, 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 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感受轻松。

三.教师对阅读资料筛选, 印发给学生并点评

学生学语文的时间有限, 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课外阅读, 这就需要教师对阅读资料进行筛选。上学年我们通过老师的大量阅读, 把一些好的文章整理印发给学生, 差不多每月印发一次。如张晓风的《春日怀古》、毕淑敏的《珍惜愤怒》、冰心的《生命的力量》、流沙的《善良是种觉悟》、李雪峰的《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肖复兴的《学会感恩》、罗兰的《唱一首简单的歌》等很好的文章, 让学生接触这些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会受到一种无形的陶冶, 因为它们大都来自阅历深、见识广、语言驾驭能力强的作者之手, 作品的内涵也必然超过学生的阅历、见识和语言驾驭能力。

四.攻坚阶段进行专题训练和技巧点拨

作文复习由于时间短, 实战性强, 教师在复习安排时既要考虑到中考作文的类型、中考作文关注的话题, 又要注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指导, 我们每周安排两节作文课, 周末再布置一次课外写作。具体做法是:周二针对某一专题进行当堂作文, 周三、周四把作文批改好, 列出亮点和注意点, 周五进行点评和技巧点拨, 周末结合本周专题和点拨再次作文。

(1) 专题训练:

写人作文训练, 叙事类作文训练, 写景类作文训练, 感悟类作文训练;一事一议作文训练;

(2) 技巧点拨:

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审题的能力, 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能力, 话题作文的审题能力, 中考作文的布局谋篇能力, 中考作文的开头、结尾能力, 中考作文表现手法运用的能力, 中考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考作文的行文形式训练;

(3) 模仿指导考生的备考, 同样需要借鉴各地满分作文的特点, 考生可从“为什么这是篇满分作文”切入, 仔细揣摩, 认真品味, 从而可得出以下几点:

醒目的标题, 精彩的开头, 意味深长的结尾, 深刻的议论, 动人的细节, 美化的文面。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 进行修改。

篇4: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学情分析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提出“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对学生的了解。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的设计,无论如何都是失败的。” 课前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对于散文,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和古代文学作品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和“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首先根据“学习需要”来确定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为:

1、掌握1——4段的古汉语知识,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知烛之武的爱国主义精神。

3、掌握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文章的写作手法。

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烛之武退秦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高中文言文的内容,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这课教学设计之前,我首先通过相关书籍查找初中文言文学习对学生的要求和高中文言文学习对学生要求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衔接好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过渡阶段。《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和对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不同的,虽然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都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二者的“浅易”程度,实质上是有区别的。教材中的文言文,初中时比较浅易,篇幅比较短小。而高中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数量和篇幅都有较大增加。

然后,我又通过查找学生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在班中选了三个代表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前访谈。通过和这三个学生的谈话,可以知道无论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有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来源于考试,有了学习动机,也就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需求,但是通过上述谈话,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制作了课前测试题,通过发放试题,了解学生在预习完本课之后的认知水平,通过批改学生的收集起来的课前测试题,发现以下问题:

1、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学习文言文的好习惯

测试题中的练习有75个学生只做了课下注释里有的重点字词和用原文回答问题的这两个题,只有7个学生在做了这两种类型题的同时,还通过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完成了一些其他的重点字词,而剩下的10个学生连课下注释里有的重点字词也没有填写。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过多地依赖听老师讲,没有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意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2、课前测试题的评价结果证明学生语法知识的空白

学生在测试题上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两方面的题“零填写”,课前测试题的评价结果和学生访谈结果是一致的。所以,古汉语知识的掌握将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学生起点的认知,我把节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通过串讲、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古汉语中出现的文言常识,归纳并总结他们的判别方法。

课前学情分析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缺少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是无效的,一节高效高质量的课,不是教师讲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情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是一种不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把原来教学活动前的静态分析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动态信息结合起来,必要时,还得对原来的设计进行调整。

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沿着学生对词类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学习路线,用过程观法去把握学生学习状态的发展过程,整节课观察下来,发现学生对于文中的词类活用已经基本掌握,对判断句、省略句的判别也基本过关,但对介宾结构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的判别还有待提高。

除此之外,还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是班里边学生在听课时,很少有学生拿笔记下相关知识点,只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没有自己的思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其提高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话,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往往就会打折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又临时加进了行为习惯的教育,告诉学生要学会怎样预习、怎样做笔记,怎样使用工具书等等。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情分析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状态来调整整节的教学设计。

课后学情分析主要是分析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根据学生在前两个阶段对学生的学情的把握,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来进行课后学情分析,并将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记载和梳理,来给再次学习相关内容时作出相关参考。

《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结束后,笔者通过收回学生完成的课前测试题来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人数为92人,总共收回学案数为92份,学生完成情况如下:

1、第1题完成情况:完成并且全部正确的有85份,占总人数的92%,比课前学生对于自学导读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都高很多。

2、剩余5个题的完成情况:多义词和通假字完成情况较好,多义词完成且全部正确的有80份,占总人数的87%,通假字完成且全部正确的有85份,占总人数的92%,而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完成相对较差,词类活用全部完成及正确的人数仅有43人,不足总人数的50%,特殊句式完成情况更差,只有35人,仅占总人数的38%。用原文回答问题的完成人数和正确率是最高的,总共完成及正确的人数是87人,占总人数的95%。

通过课后对学生作业的批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学生对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是有收获的,学生对于课文故事情节和文章大意的掌握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对于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掌握效果还是不理想。笔者认真梳理这些“原生态”的第一手资料,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同时他又为自己在上下节课时提供了一些教学参考。

篇5:初三语文学生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册

谈艳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21人。经过自己一学期语文教学实践及期末考试情况,以及自己平时观察了解,本班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方法转变,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已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还算可以,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具体情况如下:

1、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但是阅读技能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课外积累(古诗积累、成语积累、名言警句)和知识面较为狭窄,积累下来的东西只能落实到口头,一到书写上就错字连篇,提笔忘字。而且不知道积极的运用到习作中。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自己丧失信心。读书心不在焉,玩耍劲头十足。

2、学生整体水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高,尤其是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

3、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俗”专题)、爱国主义(“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篇6:初三语文学生学情分析

XX------XX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们班语文平均分为85.88,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6.22%。看着学生的试卷,总体上感觉比较满意,但仍有不足之处。现针对这次考试和学情做一下分析。

一、试卷特点

纵观整份期末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试卷结构

试题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从总体情况上,题量适当,试题题型丰富,覆盖面比较广。全卷题型多样,内容丰富,重视阅读和习作能力的测试。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卷面和答题情况来看,全班大部分学生卷面书写工整、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和答题习惯,不乏有极个别学生书写潦草,态度不认真。

(一)基础乐园

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一类字的字形书写、加拼音、组词、按要求写句子。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部分学困生出错主要表现:(1)“羞涩”的“涩”错误较多,写成了上下结构;(2)仿写句子有个别同学写得不恰当,因此失分。今后,还必须对这部分学生严格要求。

(二)知识回顾

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册书课文内容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情况,出错的地方表现在雨果被称为什么?失分较多。复习时都强调过,但不知什么原因还是出错了。可能是上课有不听讲的缘故吧!

(三)口语交际

本题让学生围绕“电子书好,还是传统书刊好”展开辩论,请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感觉学生回答挺好的,但判卷基本扣掉了2、3分,细查原因是因为判卷老师太过死板,死扣死答案,其实这样的题是不能按照答案判的,因为答案考虑的理由是有限的,而孩子们的思维是更为丰富的,这一点应该由学校有关负责人给全体判卷老师讲讲判卷标准。毕竟大家辛辛苦苦一个学期好几个月,学生也很好,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很是认真地对待这一次一个学期一次的考试的。

(四)阅读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课外阅读,失分较多的是4、6小题,反映出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今后要多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五)习作

以“家--------成长的港湾”为素材,写一件事,一件反映亲情的事儿。内容要求贴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应该会有好的分数。但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是失分也不少。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

四、今后努力方向

.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平时要注重加强读题、审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耐心检查,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教育,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还要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方法。

3.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材中出现过的训练形式,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反复练习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练习。要重在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某题的正确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练习。在小处把握好学生的解答中的细小语病,在大处要教活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求要严,方法要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上一篇:考博士专家信下一篇:高胆固醇怎么办最佳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