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对联(对联篇)

2024-04-20

婚嫁对联(对联篇)(共14篇)

篇1:婚嫁对联(对联篇)

花好月圆?福来是五?花开并蒂

夫唱妇和?喜到成双?莲结双子

郎才女貌?永结同心?鱼水合欢龙腾凤翔?比翼双飞?龙凤呈祥

兰绾同心结?花好月圆日

莲开并蒂花?桃红柳绿时

绿竹恩爱意?爱情花并蒂

榴花新人情?比翼鸟双飞

向阳花并蒂?同植常青树

幸福结同心?共栽幸福花

良缘永结心花放?意

似鸳鸯飞比翼

喜气方开岁月欢?情如鸾凤宿同林

昔日同栽连理树?天上笑看星伴月

今朝共举合欢杯?人间喜见凤求凰

今日结成并蒂莲?百年佳偶今朝合明朝共栽幸福花?千载良缘此日成百年恩爱双心结?向阳红莲并蒂开

千里姻缘一线牵?朝阳彩凤比翼飞

花好月圆昭美景?同心谱成幸福歌

天长地久祝新人?并蒂开放向阳花

丹山风凰双飞翼?玉宇欣看金鹤舞

东阁梅开并蒂花?画堂喜听彩凤鸣

并蒂开放向阳花?并肩同走幸福路

同心谱成幸福歌?携手共绘锦绣春

志同道合青春美?碧海云生龙对舞

地久天长幸福多?丹山日出凤双飞

芙蓉出水花正好?新岁新婚新起点

孔雀开屏月初圆?喜人喜事喜开端

万里云天看比翼?瑶池晓日翔青鸟

百年事业结同心?月宫红云拥紫鸾

爱情红花开四季?海阔天空双比翼

姻缘美果甜百年?月圆花好两知心

玉镜人间结合璧?百岁夫妻常合好

银河天上渡双星?千秋伴侣永和谐

鸾凤和鸣昌百世?秦晋联姻春意闹

鸳鸯合好庆三春?凤凰比翼彩虹飞

并翅金莺初织柳?云路高翔比翼鸟

双飞紫燕首报春?龙池深种并蒂莲

吉日红花梅并开?春临玉树干枝发

良宵家庆月双圆?日映华堂紫燕栖

好鸟双栖佳鱼比目?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奇葩并蒂瑞木高枝?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爱情纯真花好月圆?相敬相爱美满夫妻

前程锦绣地久天长?同心同德幸福家庭

海誓山盟同心永结?革命夫妻互助互爱

天长地久比翼齐飞?幸福伴侣相敬相亲

知识鼓满青春风帆?幸福家庭你敬我爱

劳动展开爱情羽翼?美满夫妻志同道合春暖花香彩凤对舞?并肩共挑革命重担

风和日丽红杏添妆?携手同绘四化蓝图

篇2:婚嫁对联(对联篇)

1. 上联:金秋玉满飞来喜; 下联:盛夏光生归去好。 横批:百年好合

2. 上联:绣阁女红止今日; 下联:厨司妇道始明朝。 横批:之子于归

3. 上联:绣阁昔曾传跨凤; 下联:德门今喜近乘龙。 横批:珠联璧合

4. 上联:良宵莺笙伴凤语; 下联:早春鸳锦映红妆。 横批:之子于归

5. 上联:金秋玉满飞来喜; 下联:大家闺秀得郎君。 横批:百年好合

6. 上联:一儿冠笄出绣阁; 下联:半子登门伴华堂。 横批:喜气满门

7. 上联:厨内精心调五味; 下联:堂前聚首会百朋。 横批:同喜同乐

8. 上联:嫁女喜逢良好日; 下联:送亲正遇吉祥年。 横批:佳音频传

9. 上联: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下联: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横批:新事新办

10. 上联:迎佳婿百年好合; 下联:嫁爱女万事如意。 横批:美满良缘

11. 上联:双飞却似关睢鸟; 下联:并蒂常开连理枝。 横批:夫妻恩爱

12. 上联:联谊攀亲,何必求门当户对; 下联:择郎嫁女,只须要志同道合。 横批:春华秋实

13. 上联:此去有家,公婆同样知冷热; 下联:思乡常记,父母永远不炎凉。 横批:喜上眉梢

14. 上联:梅蕊冲寒幸沐春光迎贵客 下联:松针吐翠喜送淑女赴新婚 横批:比翼天高

15. 上联:女儿出阁红颜少柳风吹度十里亭 下联:孝悌忠义莫轻忘老少惹人多怜爱 横批:关睢乐事

16. 上联:迎佳婿百年好合 下联:嫁爱女万事如意

17. 上联: 宝马迎来云外客 下联: 香车送出月中仙

18. 上联: 嫁女喜逢良好日 下联: 送亲正遇吉祥年

19. 上联:马蹄轻盈佳客来庭引凤 下联:丹桂飘香淑娥于归出阁

20. 上联:梅蕊冲寒幸沐春光迎贵客 下联:松针吐翠喜送淑女赴新婚

21. 上联:女儿出阁红颜少柳风吹度十里亭 下联:孝悌忠义莫轻忘老少惹人多怜爱

22. 上联:桃面喜陪嫁 下联:梅香和衬妆

23. 上联:祥光拥大道 下联:喜气满闺门

24. 上联:好女嫁出成贤妇 下联:佳音频传到娘家

25. 上联:有缘过门聚白首 下联:同步偕婿结青鸾

26. 上联:黄菊绽金光云髻 下联:芙蓉含露醉朱颜

27. 上联:入院勿丢慈母训 下联:出闺宜守我家风

28. 上联:绣阁女红止今日 下联:厨司妇道始明朝

29. 上联: 应要睦邻和妯娌 下联: 便须敬老奉翁姑

30. 上联:作妇须知勤俭好 下联: 治家应教子孙贤

31. 上联:于归好咏宜家句 下联:往送高歌必戒章

32. 上联:此去婆家应节俭 下联:当思慈母久劬劳

33. 上联: 此去有家切记克勤克俭 下联:再来无议才算乃贤乃良

34. 上联: 无物可陪五讲四美随身 下联:有言相嘱百好一勤致力行

35. 上联:此去有家 公婆同样知冷热 下联:思乡应记 父母永远不炎凉

36. 上联:良辰辉绣辇 下联:吉日过嘉门

37. 上联:金枝荣春绿 下联:玉树衬花红

38. 上联:景丽三春天台桃熟 下联: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39. 上联:东床幸选乘龙婿 下联:旭日增辉嫁女天

40. 上联:惟有薄奁宜爱女 下联:愧无美酒宴嘉宾

41. 上联:瑟鼓房中凫翔静好 下联:箫吹楼上凤律归昌

42. 上联:翔凤乘龙两姓偶 下联:好花圆月百年春

43. 上联:百年恩爱双心结 下联:千里姻缘一线牵

44. 上联:名流喜得名门女 下联:才女欣逢才子家

45. 上联:娘家既已芳声著 下联:婆屋定然美德彰

46. 上联:一世良缘同地久 下联:百年佳偶共天长

47. 上联:喜看淑女成佳媳 下联:乐让东床唤泰山

48. 上联:吉辰美景恭送淑女 下联:花好月圆喜结良缘

49. 上联: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下联: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篇3:对联写作示例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 短可一二个字;长可上百字。对联形式多样,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集句对等。

此外, 张挂的对联, 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 自右而左, 由上而下, 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 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 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创作一般对联, 我们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注意思想性。

对联是我国文学园地的一枝奇葩。藏克家先生称其为“一枝别致的小花”。花小而别致, 另具独特的风采。它和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样, 要求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如为纪念岳飞, 人们设置秦桧夫妇铁铸像跪于岳飞墓前, 刻对联于其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表达了国人对英雄的无比崇敬和怀念, 对奸臣无比仇恨的心情。

第二, 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 就是撰联和张贴对联时, 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气氛、事件、行业等, 也就是要做到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事制宜, 否则张冠李戴, “文不对题”, 不明不白, 就会令人费解。

比如, 同是喜联, “南山筑室歌风雅, 东海开樽献寿星”只能用于新婚兼寿;“构金络玉光门户, 齐飞比翼瑞鸳鸯”只能用于新迁兼婚, 用于一般的做寿和新婚就不恰当。

第三, 要讲究规范性。

根据对联的形式和特点, 编写对联时, 一般要掌握下列一些规矩:

⑴字数相等。对联由上联和下联两个相对称的句子组成, 上下两联的字数要相等。

⑵词性、结构相对。也就是上下联相对称的词在词性上要相同, 结构要一致。

⑶平仄相对。对联除词性、结构对仗外, 声调也要对仗, 或者叫平仄对仗。上下两联每个相对的词的声调是相反的, 念起来就顺口好听。高中阶段对平仄知识要基本掌握, 不做过高要求。

创作对联, 要突出适用对象的特点。换言之, 就是抓住人、物、时间所具的特征, 状物、抒情、描写、议论都要切合此人、此物、此地的特点。突出特点, 方法很多, 下面仅就其中的几种方法举例说明。

1. 描写式。

常以白描的手法, 凸现事物的突出特点。例如颐和园知春堂联:

七宝栏杆千岁石;

十洲烟景四时花。

上联将主要景物名称、特点缀合成联, 寥寥几笔, 景物基本特征毕现。描写式是用得很多的方法。

2. 比拟式。

以与对象有相似点的事物比拟象征, 引发联想。例如:

凌霄羽毛原无力;

坠地金石自有声。

“羽毛”轻浮无力, 比喻自高自大, 小人得志, 飘飘然也;“金石”比喻品质高洁, 才能超群。德高望重, 掷地亦作金石声。

3. 议论式。

针对对象特点, 进行褒贬议论, 直抒胸臆。如韩国钧题赠陈毅联, 字里行间透出英雄气概:

注述六家胸有甲;

立功万里胆包身。

以议论法写作对联, 须注意主题鲜明, 言之有物, 切忌空泛的说教, 类似无病呻吟。还要注意含蓄深刻, 不可直白浅露。

4. 嵌入式。

将对象的名称嵌入联文之中, 是对联的常见方法。

郭沫若题邹韬奋图书馆的对联, 就是很好的范例: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飞还得读良书。

“韬奋”二字嵌得不露痕迹, 恰到好处, 珠联璧合, 似妙语天成。

5. 引用式。

在对联中引用其专业术语入联, 增强行业特色。如某成人考试考场对联:

自学可成才, 往古来今皆有样;

临场须着意, 行文走笔莫轻心。

此联中引用了“自学”、“临场”等术语, 点明了考场特点, 增强了专用性。

篇4:奇妙的对联——浅淡对联用字法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如“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对联要求用字灵活多法。字用得好,妙趣横生,吟之感到口有余香,三日不绝;字没有用好,则干巴巴的,死气沉沉,毫无咀嚼之味。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对联世界,探讨对联用字之法。

一、数字法

将数字巧妙地用于对联之中,能够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如苏州虎丘花神庙联“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二十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如“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又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这些数字嵌入对联之中,不仅使得对联平仄协调,韵味十足,更丰富了对联的内容。

二、倒顺法

又称回文法,即正读反读都能通顺表意的方法,能够形成一种别致、奇特的妙联。如“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上下联是以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同,不论倒读或正读,联意相同。又如“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文字虽然不能倒排,但字音却与顺读一样。又如“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通联可倒读,变为“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三、缺字法

或叫隐字法,是指在对联中故意空出某个关键性的字,让人填补,以增加想象的空间。如“醉翁之意不在口;君子之交淡如口”,上联缺了个“酒”,下联缺了个“水”。又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此联的寓意为“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四、嵌字法

就是把有关的人名、地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的撰联方法。如“园静有(梅)独啸傲;(兰)幽伴竹共芬(芳)”,此联将“梅兰芳”三个字嵌入联中。又如“(物)能致用人求(质);(文)可移情意欲(明)”,此联将“物质文明”四个字嵌入联中。又如“(灵)鹫向云中(隐)去;奇(峰)自天外(飞)来”,此联散嵌“灵隐飞来峰”五字。嵌字法能把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巧妙地融入對联中,大大增强了联语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五、拆字法

就是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将一个或几个字拆开,使之单独成字,运用于对联之中。如“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又如“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又如“深山藏珠宝,你说是王家宝?朱家宝?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儿!亥时儿!”,此类对联类似于猜字谜语。

六、合字法

与拆字法相反,把拆开的字合起来撰写对联的一种方法。如“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又如“执一刀,向一牛,钩心斗角,牛死见刀方懈;拾一草,飘一水,交映各影,遍地黄花休落”。

七、叠字法

也叫复字法,即将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复运用于对联中的一种方法。如苏州网师园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如屈原故居联“三闾青山峰接峰,峰峰风景美;响鼓溪水浪打浪,浪浪白花开”;又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又如“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多次出现在一副对联之中,使之感情强烈,音调和谐。

八、顶真法

又叫联珠法,即在上下联为复句的联语中,每句句尾字词均为下旬的句首字词,上递下接,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如“蚕结茧,茧牵丝,丝丝织成绫罗绸缎;羊生毛,毛扎笔,笔笔写出锦绣文章”;又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九、隐喻法

也称譬喻法,是指在对联中对要反映的事物不直接言明,而用相关的话语暗示,以深化主题。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也可以以甲比乙,借题发挥,以活跃文字,增添情趣。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又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十、谐音法

利用一字多音或同音不同意的特点,使一句话同时涉及两件事,含有两层意思。如“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需梅(媒)”;又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又如“饥鸡盗稻童筒打;鼠暑凉梁客咳惊”。

十一、部首法

也叫同旁法,指将相同的部首偏旁用于联中,虽局限性很大,但如能用好,则别有韵味。如“逢迎远近逍遥过;进退连还运道通”;又如“湛江港清波滚滚;渤海湾浊浪滔滔”;又如“荷花茎藕蓬莲苔;芙蓉芍药蕊芬芳”;还有广东东莞虎门联“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此联中上下联同位置的字部首偏旁相同。

当然,一副对联的用字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如“听雨,雨住,住听雨楼里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此对联就运用了顶真法、叠字法。

篇5:寺庙对联精选篇

下联: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来。

上联: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下联:终年坦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上联:我有什么灵,连自己断肢脱皮,都难治好;

下联:汝又何必敬,请医生开方用药,倒是正经。

上联:座上菩萨,全是朽木污泥,有何灵验;

下联:堂中信士,不必焚香化钱,空费精神。

上联:一屋一橼,一粥一饭,檀樾膏脂,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

下联: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渡,幻影非坚。凡心未尽,圣虹未圆,可惊可怕可悲可怜。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何用这样庄严。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上联: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下联: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上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下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

篇6:八字对联篇

辞旧岁再创千秋业,过新年更上一层楼。

辞旧迎新心花怒放,知难而进金石为开。

从勤从俭言行一致,笃志笃学德业双馨。

村村富裕家家欢乐,月月称心岁岁丰登。

村村美化花盈院落,户户承包果满枝头。

大道通天财源滚滚,高楼拔地笑语声声。

大地春回凤鸣盛世,中华崛起龙有传人。

大地春回江山聚秀,文明运启日月增辉。

大地春回山欢水笑,神州日暖物安民康。

大地春临多姿多彩,小康福至醉人醉心。

大地欢腾春回有意,前程灿烂福来无疆。

大地欢腾春回有意,前程广阔日进无疆。

大地回春百花争艳,福满人间气象更新。

大地回春风光胜昔,山川添秀岁月更新。

大地回春九州焕彩,银驹献瑞四季呈祥。

大地回春山河壮丽,阳光普照玉宇澄清。

大地回春山欢水笑,甘霖沃野柳绿花红。

大地新春百花齐放,和风甘雨四季丰收。

大海方平千帆竞发,征途正远万马奔腾。

大好山川天高地阔,崭新世纪海晏河清。

大好神州龙腾虎跃,无边春色凤翥鸾翔。

大业中兴宏图再展,神龙起舞祖国长春。

大治天下春光永在,翻新山河美景无边。

丹凤来仪春回大地,金鸡报晓福满人间。

党风端正江山永固,国法严明事业常兴。

党风端正人民得福,国法严明天下归心。

党建奇功普天同庆,国兴特色遍地皆春。

党清国盛泽及千代,政通人和福降万家。

篇7:结婚对联分类篇

2、上联:不劳鸿雁传尺素 下联:且喜秋声入洞房

3、上联:丹桂香飘云路近下联:玉箫声绕镜台高

4、上联:吉日恰逢桂子熟 下联:新婚喜共月儿圆

5、上联:秋色清华迎吉禧 下联:威仪徽美乐陶情

6、上联:人间好句题红叶 下联:天上良缘系彩绳

7、上联:鸾凤和鸣秋光满月 下联:雁翔比翼壮志凌云

8、上联:玉律鸣秋鹊桥路近下联:金风涤暑鱼水欢谐

9、上联:朗月庆长圆光照庭前连理树 下联:卿云何灿烂瑞符天上吉奎星

篇8:父亲的对联

父亲从童年时代的三字经、百家姓的诵读起步, 开始了对对联的接触, 最初听到看到的对联是“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等等, 虽然不大懂, 但琅琅上口, 好听好记。有时私塾先生还在正课之余, 教他们对对子, 起始无非是上对下, 天对地, 白鹤对青莲, 风和对日丽, 简单容易, 却调动起学生们读对联, 对对子的浓厚兴趣。父亲曾对我们津津乐道生活中的对联故事:清朝年代, 我们松滋县出了个读书人谢元淮。他少时聪慧好学, 知书达理, 远近乡里, 小有名气。有一次名士陶某路过松滋, 要见见他。谢元淮稍事整理衣帽前往。相见时, 陶名士打量其像貌, 他里面穿的是一件绿色小袄, 由于整装不周, 在袖口处隐隐露出一点绿色, 名士笑道:“谢小子暗藏春色”, 谢元淮一听, 不好意思, 一低头, 随即谦卑答道:“陶大人明察秋毫”, 名士听后, 好不惊讶, 连称“绝配, 好联”, 十分赞赏他的才华机敏和礼数。我听后, 好不羡慕!父亲又说:“对对联, 是高雅之事, 但也不是那样的难事, 只要有心, 勤于积累, 敏于联想, 总会有所成的。”

在武汉大学求学期间, 父亲一方面在生物专业学科领地勤耕细作, 一方面师从费季刚教授攻读国学, 钻研诗经、尔雅、离骚。下面两副对联, 正是这段求学生活的真实写照:

爱读章华博物志

闲参屈子离骚词

曾经瓯海探骊颔

亦向匡山采凤芝

就是在瓯海、匡山作生物实习、标本采集的日子里, 他也时时留意, 随身记录名家名联, 并不辍习作。

庐山实习十余天, 满载而归下山来, 父亲情志满满, 日记中云:“留连经旬之庐山, 终须一别。回忆登山临水, 折草寻花, 俯仰之间, 竟成陈迹。下岭之后, 一鞭残阳, 十里平原。过沙河站, 行湖滨十余里, 晚风纤弱, 凫鸥轻泛”, 父触景生情, 引经据典, 咏成一联:

雁阵冲寒, 声断衡阳之浦

渔舟唱晚, 响穷鼓蠡之滨

武大毕业后, 父亲在武汉市的中学中专任教逾十年。后抗日战争爆发, 山河飘零, 他随任教的学校颠沛流离于巴东、松滋、长阳、荆州、沙市, 艰难执教, 感触良多, 对联创作中颇有流露。

苦竹甘泉资憩息

残山剩水遍徘徊

华表隐闻白鹤叹

章台空见绿杨妆

行年五十惭知命

书债寻常叹屡空

从联语中的典故和地标物, 可依稀看到在战乱岁月里, 撰稿人的郁闷咏叹:第一联, 在松滋街河市任教时的无可奈何, 有力使不上, 处于“憩息”、“徘徊”的苦闷之中。第二联, 抗战胜利了, 但内战又起, 虽然学校先后定址在荆州华表旁、沙市章华寺前, 但身处国民党统治之下, 父亲和同事们也只能“隐闻白鹤叹”、“空见绿杨妆”!第三联, 战乱绵延, 岁月倥偬, 不知不觉, 自己已到“知天命”之年, 回首既往, 满目疮痍, 不由得“惭知命”“叹屡空”。嗟乎, 泱泱中华大国, 在外辱内困的时代, 竟放不下一张书桌、三尺讲台!

父亲攻书求学, 传道授业遍及荆楚, 但其人生屐印多留在松滋、荆沙。从有限的楹联中, 可窥见他对家乡山水、荆沙名胜的赤诚情怀。

在松滋老城任教的年月, 父亲醉心于松北的田园风光, 周末, 星期日, 常常徜徉阡陌, 流连忘返。心有所思, 笔有所出。

青莲出水亭亭立

粉蝶寻花款款飞

此联运思, 双管齐下, 从色彩 (一红一绿) , 姿态 (一静一动) , 两两相对而出, 展现出盛春时节, 万物争荣的立体画卷。

雨过秧苗涨绿, 绿满天涯

风吹麦浪翻黄, 黄泛心头

混混泉流沼泽

习习风吹草陌

以上两联, 紧扣和风细雨, 动静相生, 绘出了在农民的辛勤劳作下, 松北湖乡迷人的仲夏风光, 风调雨顺、丰收在望的喜人征兆。

绿橘黄橙初上市

冰莲雪藕未盈车

———老城集市

这是对早上市的时令蔬菜水果的别致运笔, 父亲紧扣文旨———早, “初”“未”两字遣用精当, “绿”“黄”“冰”“雪”用色丰润, 把果农菜农早获丰收的喜悦和顾客路人的口胃, 俏皮地提调起来。

居于父亲诗词对联主导地位的始终是人民, 人民创造历史, 主宰一切。1958年松滋兴修水利起高潮, 亚洲第一大土坝———洈水水库工程自不待说, 就是在松滋一隅, 宝塔水库的修建也颇具规模。修建过程中, 父亲先后两次来到工地, 目睹银锄飞舞, 地动山摇的宏伟场面, 异常振奋。竣工之日, 撰成一联, 以示庆贺:

神工鬼斧惊雷电, 石破渠进

穷山恶水换容颜, 田润苗栽

记得是一九五七年五一节, 父亲借助收音机和报纸照片, 亲历了首都群众集会游行的盛况, 目睹毛主席、伏罗希洛夫同登楼, 亚非拉欧贵宾齐观礼, 国威民强, 令人感奋。父遂撰联:

锦浪奔流人汇海

红旗招展光映日

欧亚国宾齐感动

中苏元首倍亲密

———首都五一庆典

回顾解放前在武汉的生活, 父亲对天堑长江阻隔南北两岸之苦, 深有感触, 闻听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喜作对联, 激情讴歌:

九省通衢绾武汉

千秋奇迹靖风潮

再无天堑限南北

若有垂虹贯霁霄

———赞武汉长江大桥

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后, 国力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身居松滋一隅的父亲, 为一九五七年春节撰联:

合作永无剥削患

丰收哪有饥寒号

儿童戏采争披帛

父老衔杯且漱醪

把大人喜喝团年酒, 小孩化装踩高桥的喜庆镜头定格在红纸上。

作为文教工作者, 对当时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著作发表, “双百”方针的提出, 连声叫好, 自己也跃跃欲试, 一方面检点自己的诗文著作, 一方面深入探讨国学。有联可证:

百花齐放园林阔

诸子争鸣学术优

故纸钻研爰寄兴

残篇检点待从头

读书之余, 我用集联的形式, 把父亲诗词中的句子调集成联, 如:

金鸡唱晓, 大地忽惊梦

朝霞迎日, 平林渐启扉

父亲看后说:“可以一试。但集联只是对联撰写中的一支, 不是主流, 忌多忌滥。就是集联, 也应多搜索于名家, 不要考虑我的。”

父亲看重历史, 展望未来, 咏诗作联中, 对民族先贤, 历史人物, 力求公正评价。

上世纪四十年代, 辛亥革命纪念日, 他怀着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无限崇敬的心情撰写一联, 在一定范围内流传, 多有影响。

浩气英风, 东南半壁河山壮

天经地义, 简策千秋著述多

还曾代表省立四高, 为纪念湖北籍的历史名人黎元洪撰联:

铁血建共和, 一代元勋, 千秋伟业

荣哀动江汉, 六军缟素, 万户馨香

解放后, 我曾问父亲:“黎元洪是旧时代的民国总统, 您那时作对联悼念他, 合适吗?”父亲说:“历史人物是客观存在, 我们应正确对待, 不能一概否定, 何况黎元洪是辛亥革命运动的代表人物, 有功有过, 对他公允定位, 好像没有什么不妥。”后查史实,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 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2011年, 辛亥革命一百周 年 , 武汉市政 府投资1000万 , 修建市级文物———黎 元洪墓, 将其扩建为黎元洪陵园, 内含黎公亭、黎公碑等景点。纵观此事, 从历史到现实, 我颇有感触。

对平民百姓, 普通劳动者, 他也是情怀博大, 尊重人家。父亲在省立四高有一位资深的同事王国康先生, 五十岁时, 父亲咏诗作对, 给他贺寿, 盛赞其学识与人品:

芝兰九畹临风秀

桃李三春带露滋

学术湛深书满架

胸襟潇洒酒满卮

父亲与广大人民群众, 息息相通。1960年年末的一天晚上, 城东乡批准入伍的新兵, 踏着积雪来到学校参加欢送大会, 窗外瑞雪飘飘, 室内热气腾腾, 父亲到场, 一睹盛况, 当即口占一联, 以壮行色:

壮气展红旗雄心凌白雪

时光在推移, 父亲对联创作又辟蹊径:让对联作为谜语的载体, 融情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炉。如:

瓦上瓜皮白庭前柳絮茸

———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小雪)

深草藏牛角疏篱露马蹄

———打一繁体字 (谜底:蕪)

视野开阔, 情致浓冽, 父亲的对联创作之路好似越走越亮堂。

作为儿子, 追随家父左右, 耳闻目染, 学习、修炼的环境不算差, 但我总觉得对联创作格调高雅, 讲求功底技巧, 本人根浅底薄, 不敢造次。仅1987年有一副春联参评于松滋楹联学会, 算是公开示人, 现抄录于后, 祝福我们的美好时代, 告慰先父的在天之灵。

千帆竞发改革浪潮连天涌

篇9:考题中的对联 对联中的历史

对联种类繁多,分类各异。如清代对联大师梁章钜所著《对联丛话》将对联分为故事类、庙祀类、廨宇类、胜迹类、佳话类以及哀挽类等十大类;今人则从字数上将对联分类为短联、中联、长联等,从联语出处将对联分类为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和创作联等,从应用范围上将对联分类为门联、装饰联、交际联等……为便于考生复习备考,笔者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将对联类历史试题分为历史人物类、历史事件类、历史现象类,并逐一进行例析。

一、历史人物类对联

历史人物类对联是用对联来表现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类对联从内容的角度看有的是介绍历史人物生平、褒扬其事迹、歌颂其功德;有的是对历史人物进行讨伐、针砭、讽刺和嘲骂;有的是对历史人物进行劝谏、讥笑、责难。从呈现形式看,历史人物类对联有的是时人或后人通过直接书写对联对历史人物进行馈赠、敬挽或评介等;有的是后人在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历史遗迹如庙、堂、亭、阁、宫、祠、馆、园、楼、台、廊、寺、墓、坟、碑、碣等处题写对联,一方面可以揽胜,另一方面可以发思古之幽情。

例1 “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结叹由衷。”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

A. 鲁迅B. 李大钊C. 陈独秀D. 胡适

解析 题中的对联属于典型的历史人物类对联,从内容上看,该对联是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评价。对联中的“仲甫先生”考生未必知道,但通过“科学民主,二旗高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可以得出该人物一方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另一方面在建党上做出了丰功伟绩,加上“陈”“李”两字更加决定了答案只能在B、C中选择。而与“晚年颓唐”相符合的只有陈独秀(李大钊早在1927年就被杀害)。

答案:C

例2 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 神农教民农耕B. 黄帝创制历法

C. 尧舜禅让D. 大禹治水

解析 该对联题写于与古代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遗迹(陵墓和庙宇)之上,旨在为历史人物歌功颂德。通过分析题中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在A、B、C、D四个选项中与此相关的只有大禹治水。

答案:D

二、历史事件类对联

历史事件类对联是以对联的形式来对历史事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这类对联往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史学家手头常备的重要史料之一。

例3 (2008上海高考)“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保路运动B. 五四运动

C. 五卅运动D. 一二·九运动

解析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可以从“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中分析得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政府最终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免职;“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描写的是当时人们喜悦的场景。

答案:B

例2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黄兴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萍浏醴起义B. 浙皖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解析 题中的对联为著名民主革命领导人黄兴,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得知:“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指的是“七十二烈士”为国捐躯,“秋雨湿黄花”点出了“七十二烈士”牺牲的地点黄花岗。

答案:C

三、历史现象类对联

历史现象类对联就是以对联的形式表现某一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现象,该历史现象可以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生存状态的反映,可以是当时社会的流行元素,也可以是当时人们的某种心理趋同等等,不一而足。

例4 (2009年山东高考)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 重义轻利思想

B. 维新图强思想

C. 实业救国思想

D. 中庸自保思想

解析 把握对联创作的时间“20世纪”,对联的内容“借热情规划商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莫教美利让四方”等既体现了重庆商会与美商争利的爱国思想,也反映了渴望大办实业的美好愿望。综合起来就是20世纪我国盛行的实业救国思想具体反映。

答案:C

例2 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A. 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B. 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 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

D. 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解析 题中的对联生动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吸食鸦片盛行,从而对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社会现象。“竹枪一支”“铜灯半盏”是吸食鸦片的必备工具,“妻离子散”“烧尽田地房廊”则是吸食鸦片后家破人亡、钱财散尽的写照。

答案:D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广州某校学生利用假期参观了肇庆古文化遗址——丽樵楼,该楼是为纪念宋代清官包拯在端州清廉为官而建。回校后,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包拯在端州的调查报告。下列四副对联最适合做调查报告主题的是:

A. 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B. 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宣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楹联褒扬的是

A. 黄帝B. 孔子C. 孟子D. 司马迁

3.“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此联称颂的英雄是

A. 戚继光B. 郑成功

C. 刘铭传D. 左宝贵

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此联是对何人作品高度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

A. 罗贯中 B. 吴承恩

C. 吴敬梓 D. 蒲松龄

5.“怒发冲冠,只缘二帝蒙尘(注:指两位皇帝被掳走),壮志欲餐胡虏肉;精忠报国,而竟千秋遗恨,英雄未复旧河山。”下列选项中与此联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白登之围B. 安史之乱

C. 靖康之变D. 土木之变

6. 章太炎1904年为某人70大寿所作的讽刺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做七十大寿的“某人”是

A. 光绪皇帝B. 慈禧太后

C. 李鸿章 D. 袁世凯

7. 1976年“四·五运动”中,人民群众写下了大量的悼文、挽联。“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荣死哀,光耀二十世纪;八·一倡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张复同志写的这副挽联表达了对谁的讴歌、哀思?

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董必武

8.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9.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 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 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 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11.“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 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 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 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12. 1979 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家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大跃进”运动没有实现人民的愿望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04年上海高考)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内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

“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

对联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各有评论。假如你是历史学家,对这副对联作何评论?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12分,史实12分,文字4分)

注意:

1. 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

2. 联系中外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 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3. B 4. D5. C 6. B

7. B 8. D 9.D 10.D11.C12.D

二、材料分析论证题

(1)选题(共2分):题论相符,确切明了(2分)题论基本相符,不够确切(1分)。

(2)观点(共12分):如体现以下基本观点。人类文明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按0、2、4给分)

人类文明是前后继承、创造、发展的;(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按0、2、4给分)

人类文明是互相补充、交融、促进的。(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按0、2、4给分)

如从其他视角论述,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方式是多样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经验,也有教训……应按上述规则给分,但本部分最高不超过12分。

(3)史实(共12分):符合所论主题的史实,充分10-12分,较充分6—8分,尚可4分,较差2分;

(4)逻辑与文字(共4分):史论结合,文字通顺(4分);逻辑尚合理、文字较通顺(2分);论述散乱,尚可读通(1分)。

篇10:小学对联之写景篇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篇11:2013新年贺词对联2篇

新年贺词也称祝辞,是指在吉庆佳节、迎送宴会以及各种集会场合,主宾各方发表祝贺或答谢讲话的礼仪文书。好范文短信频道提供各种节日祝词贺词,包括精彩新年贺词,生日贺词,蛇年贺词,新春贺词等各种庆典祝词资料,希望大家多多宣传,多多支持。

送年爆竹辞旧,开坛美酒迎新;才子佳人携手,神仙情侣并肩;大海碧波扬帆,幸福生活远航;人生真情与沐,世间和谐共享。诗情画意贺新春!

蛇年你最拽,考出100分来!十分的精彩十分爱,十分的健康十分帅,十分的温馨十分情,十分的好运十分赢,十分的活力十分行,蛇年得满分

三星高照,奇兔瑞风:天下华人,炎黄子孙;中国人,中国情,中国根;红窗花,红对联,红灯笼;短信传遍地球村,回家过年——游子心!

2013新年贺词对联(2):

过去的一年,是艰苦创业的一年,是努力拼搏的一年,也是公司值得骄傲的一年。广大员工,沿着公司发展的方向,兢兢业业,努力拼搏,爱岗敬业,朝着共同的目标一同奋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知识经济和竞争的白热化,面对2013年港澳台地区保险中介机构迈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巨大挑战,我们将一如既往、信心倍增,激情满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一定会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勇于面对挑战,善于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同开创公司发展的新局面!

我的新年之愿是:愿我们的xx像巨龙般腾飞,愿我们的事业像鲜花般绚丽多彩,愿我们的公司像磐石般坚强稳固,愿我们的员工像兄弟姐妹一样紧密团结,愿我们的朋友像青松一样长青,愿我们的生活像蜂蜜般甘甜圆满。让我们共同共祝:xx的未来更加美好!

最后,再次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2013年新年寄语/公司新年寄语

在爆竹声声中,我们迎来了的2013年。在此新年佳节之际,向一贯关心、支持公司发展的**省委、省人民政府、省直各有关厅局、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祝福!向集团公司系统全体员工和家属在过去的一年中,为公司发展作出的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

2013年,是我们集团公司稳步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在全体公关人员的努力下,我们顺利拿下“渤海湾**”项目,并成功完成第一阶段的所有项目。此外,海外市场的拓展,我们成功的打入了欧美市场,奠定了开发海外市场的基础。我们成功的完成了XX年初设定的全年计划,并以优异的业绩受到了省委的高度赞扬,被评为“****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辛勤劳作的员工及家属,在这里,向大家说声辛苦了。

当然前进的路上还有不少困难,我们的工作也存在很多缺点。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协调新的研究方向和维护传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是在未来的基地建设中兼顾精简队伍和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并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利益。我们将在知识创新工程总体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依靠上级组织并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尽快地探索出一种适合我所生存与科学史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案和管理模式来。

当新一年的阳光开始普照大地的时候,我们开始了新的征程。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来完成我们的梦想。

篇12:元宵节的经典对联「优秀篇」

上联: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

下联: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

上联: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下联: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上联:三五星桥连月阙;

下联:万千灯火彻天衢。

上联:天上冰轮满;

下联:人间彩灯明。

上联:火树银花合;

下联:星桥铁索开。

上联:耀眼宏图灯映月;

下联:动人春色画中诗。

上联:万户管弦歌盛世;

下联:满天焰火耀春光。

上联:地乐天乐,地天共乐元宵夜;

下联:灯辉月辉,灯月交辉太平春。

上联:银花开火树;

下联:铁锁启金桥。

上联:银灯大放春来日;

下联:金吾不禁夜行天。

上联:雪月梅柳开新春;

下联:花鼓龙灯闹元宵。

上联:一曲笙歌春似海,

下联:万家灯火夜如年。

上联:宝烛散春辉,挹清光于灯月;

下联:金吾开夜禁,同乐事于钧天。

上联:万家元宵夜;

下联:一街太平歌。

上联:千门挂红灯,灯火迎佳节;

下联:万树绽银花,花团闹元宵。

上联:五夜星桥连月殿;

下联:六街灯火步天台。

上联: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下联: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上联: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古乐;

下联: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

上联:万家元夕宴;

下联:一路太平歌。

上联:宝烛散春辉,挹清光于灯月;

下联:金吾开夜禁,同乐事于钧天。

上联:万点春灯,银花有色;

下联:一轮皓月,玉宇无尘。

上联:玉烛长调千门乐;

下联:花灯遍照万户明。

上联:银灯大放春来日;

下联:金吾不禁夜行天。

上联:九华灯炬云中挂;

下联:五彩鳌山海上移。

上联:舞凤飞龙成夜市;

下联:踏歌击鼓助春声。

上联:放出花灯,天上银河失色;

下联:听来箫鼓,人间茅屋生春。

上联:中天皓月明世界;

下联:遍地笙歌乐团圆。

上联:且看银灯欢五夜;

下联:共把金盏庆千年。

上联:天上冰轮满;

篇13:春天的对联

而最令吾人中意的, 却是悬挂在清人郑燮居所中堂, 这样的一副对联:

其上联书“春风放胆来梳柳”, 下联书“夜雨瞒人去润花”。

相传这副对联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日郑板桥趁着春光明媚, 到兴化水乡游玩, 路过河边, 春柳发芽, 恰有两位农妇在洗衣对歌, 一个唱“春风呼呼梳杨柳”, 一个和“夜雨偷偷浇禾苗”。郑板桥听了大吃一惊, 沉吟许久, 这才化来了这一副对联。

“春风”与“夜雨”, “放胆”与“瞒人”, 似乎成为了一对矛盾而统一的概念。矛盾在态度, 统一在作用。中国的文人, 向来喜欢那“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乃至见了这一副对联, 下意识便喜欢上了那夜雨, 然而细细揣摩, 却又有一丝不一样的意味。

就拿这段掌故来说:农妇所代表的生活与劳作, 是促成郑燮作这对联的“夜雨”, 那么何尝不是因为被润的花与杨柳———郑燮的对联, 才让人知晓和探索了小农生活的情趣?郑燮是一个“怪”人, 怪就怪在他的思想并不为时代所容。所以他这一个“瞒”字, 自然透出了夜雨的无私, 然而“放胆”这两个字, 却也有着一种光明正大的气势。可见“夜雨”固然好, “春风”也合景, 他将这对联挂在了居所中堂, 未必不是一种对价值评断的态度!此人, 此心, 由此见矣。

郑板桥的一生, 实可谓波澜起伏。他是一个富有才华的人, 自幼家道中落, 母亲早亡, 到了而立之年, 依旧穷困不已, 为了填补家用, 就以卖画为生, 托了一个“风雅”的名号, 暗地里将为数不多的收入都帮衬了穷人。直到五十岁, 才成为小小县令。虽然如此, 仍然不失干练, 将一方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谓他一生中最灿烂的时节。然而上任不过几年, 所治的潍县便又闹起了灾荒, 他调运粮食, 安顿百姓, 劳心劳力, 待百姓重归安居乐业, 便又退居江南, 重操卖画之业。

郑板桥的一生, 作过“春风”, 也作过“夜雨”。为官的时间不长, 又是大器晚成, 但却依旧兢兢业业。他是一个清正的“怪人”, 平素被人排挤轻贱, 但他没有选择彻底的归隐, 当不了“春风”, 就当“夜雨”吧!当自己是“春风”的时候, 那就“放胆”去“梳柳”吧!

郑板桥是中华文化中儒者的象征, 他们恪守理念, 困顿时便和光同尘, 发达时便救济天下。正如程子在注《中庸》时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凡事总是一样的恰当, 也总是一样的有“不易”的道, 时代和际遇可以是寒冷的, 但这将注定成为百花盛开前的料峭春寒。

篇14:桃符 春贴 对联

桃 符

传说在黄帝时代,沧海之中有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枝干屈盘起来荫遮了三千里的地面。大树东北有一座鬼门,鬼界里所有的鬼都从这里出入。桃树梢上站着一只金鸡,当太阳露出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它身上的时候,就会鸣叫起来。夜里出来游荡的万鬼不等鸡叫就要赶紧跑回去。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在鬼门外把守着,查看那些形形色色的从人间游荡回来的鬼,如果发现哪一个鬼在人间残害了好人,兄弟俩马上就用苇索把他捆起来喂老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有形故执以食虎。”(汉王充《论衡·订鬼》)

神荼、郁垒执鬼的故事,春秋时已有传说,并逐渐演变成了民俗。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载:

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章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福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乘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

这段记载前半段除“神荼”作“荼与”外,其余同《论衡》所述基本相同。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县官”作官府解,说明东汉末年过年时在大门两边用桃木装饰成人形驱鬼辟邪,已成为习惯;二是每年春节前夕都要以新装饰的桃人换去旧桃人,可视为日后“桃符”的张本。

饰桃人,画老虎,毕竟有点麻烦,后来人们为了简便,创造了“桃符”以取代桃人。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元旦“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从这段记载看,南北朝时桃人已被桃符所取代。

桃符是什么样子呢?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五“写桃板”条引《皇朝岁时杂记》有较详细说明:

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写祝祷之语,岁旦更之。

桃符不但可以辟邪,而且可令人“如愿”(见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十一“岁华节次”条),这就赋予了桃符驱鬼辟邪之外的另一职能:给家庭带来福祉。因此人们就给它赋予了神的功能,尊称其为“门神”。

“门神”一词,最早见于东汉郑玄注《礼记·丧服大记》“君释菜”:“释菜,礼门神也。”据《岁时广记》卷五载:“岁旦绘二神,披甲执,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这时的门神仅限于神荼、郁垒。

唐代以后,门神逐渐多了起来。明无名氏《三教搜神大全》卷七云:

门神乃是唐朝秦叔保、胡敬德二将军也。按传唐太宗不豫,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叫,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太宗惧之,以告群臣,秦叔宝出班奏曰:“臣平生杀人如剖瓜,积尸如聚蚁,何惧魍魉乎?愿同胡敬德戎装立门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无警。太宗嘉之,谓二人守夜无眠,太宗命画工图二人之形象全装,手持玉斧,腰带鞭练弓箭,怒发一如平时,悬于宫掖之左右门,邪祟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

到了宋代,门神继续增加。据宋袁《枫窗小牍》记载:“汴中门神多翻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以至浑金饰之。”此后民间所奉祀的门神,已不仅限于秦琼、敬德,善于捉鬼的钟馗以及《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小说中塑造的英雄如赵云、燃灯道人等都成了供奉的对象。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门神》载:“门神皆甲胄执戈,悬弧佩剑,或谓为神荼、郁垒,或谓为秦琼、敬德,其实皆非也。但谓之门神可矣。”《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书均有卖门神的记载。

从上述史料可知,至迟到了唐代,已有了钉桃符、贴门神的习俗。

春 帖

五代十国时,桃符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书写神荼、郁垒二神名,变成了工丽的联语。清梁章钜《楹联丛话》自序中说:“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

按此,桃符板上书写联语,有史可查者始于孟昶。《宋史·五行四》中对此记载颇祥,孟昶为蜀主时:

每岁除日,命翰林为词题桃符,正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昶以其年正月降王师,即命吕余庆知成都府,而“长春”乃太祖诞圣节名也。

《宋史》中这段话,是作为谶纬讲的,但964年除夕蜀主孟昶题写的联语,可认为是最早的春联。

还可以推测,孟昶934年任后蜀国王,965年亡国,其时间长达30年。“每岁除夕”,说明他就位之初就命词臣题桃符;“以其非工”否定幸寅逊的题联,说明当时(964年)已十分重视对联的写作技巧,对联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另外,《茅亭客话》中说:“孟蜀太子善书札,自题策勋府桃符曰:‘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则孟昶做太子时已题过桃符,此联当比“新年纳余庆”早30年以上。

且从下面几条资料来看,南北朝、隋、唐时已有联语出现,向义编纂之《六碑龛贵山联语》有如下记载:

萧梁刘孝绰屏门不出,为诗十字,以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语见元树坤《诚斋杂录》。此真是大门之楹联矣。

刘孝绰是南朝梁人,其被免职时昭明太子还在世,此联应作于530年前后。

《旧唐书》卷六十三载:唐太宗评价萧说:“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因赐萧诗曰:“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唐太宗这两句话对仗工整,自是联语。

宋代文莹《玉壶清话》卷六,记载了一个故事,五代时曾任后汉户部侍郎的范质,后周初年(951年)因兵乱避居民间:

一旦,坐对正巷茶肆中,忽一形貌怪陋者前揖云:“相公相公,无虑无虑。”时暑中,公持一叶素扇,偶写“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一联在上,陋者夺取扇……忽去。

上述3条,创作时间均早于孟昶,而且都可以看作联语,只不过不是除夕时挂(贴)在门上的春联。

春联在宋代得到传承和发展。宋制,翰林学士一年八节要撰写帖子词,或歌舞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皇宫中的门帐。立春日撰写的帖子词,称春帖子。宋仁宗在御阁看到帖子后很高兴,便令翰林学士书写春帖子,在立春那一天剪贴于宫中门旁,并命名为春端帖子。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载:“欧公与王禹玉、范忠文同在禁林,故事进春帖子,自皇后贵妃以下,诸阁皆有。”春帖子多为五言、七言绝句,其体工丽,且有一定格式。南宋遗民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二“立春”条记载:“学士院撰进春帖子,帝后、贵妃、夫人诸阁,各有定式。”北宋词臣宋祁、欧阳修、苏轼、周邦彦等都撰写过春帖子词。苏轼元元年秋为翰林学士,当年十二月五日即进春帖子词18首,其中皇帝阁4首、皇太后阁6首、皇太妃阁5首、夫人阁3首。现录二首如下(均皇帝阁):

霭霭龙旗色,琅琅木铎音。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

圣主忧民未解颜,天教瑞雪报丰年。苍龙挂阙农祥正,老稚相呼看藉田。

这种春帖子虽然不是对联,但都是挂在阁门两边,还要切合情景,已与楹联相去不远。清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下》在论及春帖子时说:“其立名也,始乃桃符之称,今成楹联之号,中更门帖,亦云堂对,或以春帖为邻,亦与书辞相符。”可见春帖亦桃符之演变。受春帖的影响,联语的用途渐渐扩大了。

由于皇家提倡,桃符、春帖其风迅速传至民间,均为春节必备之物。《武林旧事》卷三“岁晚节物”条载:“都下自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竟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犰、虎头,以及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

但是,初时人们把春帖看得很神圣,加上受文化条件的限制,一般人不贴春帖,仍钉桃符。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苏轼在黄州,某年将近岁尾,造访王文甫,见其家正做桃符,遂挥笔题下一幅对联:“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这可以说是春帖与桃符的结合,即将对子写在桃木板上。北宋王安石脍炙人口的《元日》诗,也反映了春帖与桃符并行的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联语在北宋时代的用途日益扩大,已不只限于节日,凡人有婚、丧、寿等红白事,寺庙、宫观、楼阁等建筑,都要挂联。这些挂在柱上的对子,称为楹联。有人说现存最古的楹联应推湖南岳阳楼三楼檐柱上的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因为此联语落款为“长庚李白”,但不为学者所共认,真伪待考。除此之外,应属广州真武庙中苏轼的题联为最早,该联云: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见常江编《中华名胜对联大典》卷26)

到了南宋,联语的应用更为广泛,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士大夫行酒令、开玩笑都要出对,居室、书斋也要配上联语以烘托气氛。朱熹知漳州时,于天宝镇开元寺后建书舍,并题联云:

十二峰送青排,自天宝以飞来。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其题建宁府学明伦堂联云:

师师僚属,居安宅而立正位。 济济多士,由义路而入礼门。(以上见《楹联丛话》卷一)

看来宋时人们已喜欢在亭堂前的柱子上挂(或刻、贴)对联,并且已相当普遍。

春 联

“春联”一词起源于明初。清陈尚古《簪云楼杂说》中有一段记载:

春联之设,自明孝陵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首。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

经政府倡导,贴春联开始盛行,而钉桃符板则慢慢失传了,于是人们便把桃符作为春联的古语,常常在文中互相替代。清陈康祺《郎潜纪闻》说:“京官家每岁易桃符,多书‘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十字。内城满洲宅子,尤比户皆然。”《燕京岁时记》也说:“春联者,即桃符也……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惟内庭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不得擅用。”从上述引文可知,明清以后,桃符、春联二词是等同使用的。

明太祖朱元璋常常作一些对联赐给臣下,以示恩宠。据明周晖《金陵琐事》载,朱元璋曾先后把两幅春联书赐中山王徐达。其一曰: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建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

其二曰: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另据《明史》卷一百三十六载,朱元璋赐翰林学士陶安御制门帖子:“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不但喜欢作对,而且善于出对,出联别致,颇为难对。如至元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欲进攻吴王张士诚,意未决,出联给刘基(伯温)求对:“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天下口是“吞”字,天上口是“吴”字,合为“吞吴”(指张士诚),字形意思,殊难为对。刘基不假思索,写出了下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人中王为“全”字,人边王为“任”字,合为“全任”。朱元璋看后大喜,遂发兵一举打败了张士诚。

到了清代,康熙、乾隆都善于题联、出对,文人学士如纪晓岚、刘墉、曾国藩等都有许多妙联传世。春联更加成熟,除夕贴对联已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喜庆活动之一。《红楼梦》第53回就写到了这一习俗:

已到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有的读者不免发生疑问:既然说春联、桃符是一回事,《红楼梦》为什么既说换了联对,又说油了桃符呢?联对是写在红纸上,贴在门两边的,此处的桃符是专指刻在木板或木柱上的联对。今天在古建筑如故宫等处还可见到这种木制(瓦形或平板形)联语。《红楼梦》所写的贾府是豪门贵族之家,正房廊柱上挂的对联不少是木制雕刻的,平时挂了一年,风吹日晒,油漆已经退色、剥落,年前重新油漆一遍,显得清新明亮,所以说“新油了桃符”。

《红楼梦》第17回写贾政同众人游大观园时,宝玉在沁芳亭、稻香村等处题联;第53回记贾氏宗祠大门、抱厦、正殿等处各有一幅对联,可见作者生活时代对联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并要切景切情,方为合适。

《楹联丛话》把联语分为故事、应制、庙祀、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杂缀等10门,可见联语已无处不有。清吴昌炽《客窗闲话》续集卷四“许宗伯”条记载,许汝霖未达时依寺僧训蒙度日,“每闻僧作法事归,必聚论人家字画,有云堂幅好者,有云单条佳者,有云横披更妙者,有云楹联出色者,争论不一。”可见民间对联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

清代联语的创作,无论是数量、种类,还是质量,都达到了极盛,且有许多妙语传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撰写的六十自寿联,就颇耐人寻味: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枚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民国范范《古今滑稽联话》)

此联将其落拓不羁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近现代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中共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留下了不少名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书赠郁达夫的名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 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这是毛泽东1946年以中共中央名义挽“四八”烈士的联语,全联以白话文写成。

上一篇:高二《我的名字》作文下一篇:土豪如何申请新西兰移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