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2024-04-11

婚嫁民俗调查报告范文(共6篇)

篇1:婚嫁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杭州市婚嫁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理学院物理121班 曾让 201201201 2013年10月31号

八公寓335

访谈人: 曾让19岁 安徽省濉溪县五沟镇 理学院物理121 被访谈人:林樾 19岁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本科在校生

婚姻是人生一大重事,忽视不得也小看不得,这么重要的事,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婚礼作为重中之重肯定也不会可以轻视,隆重婚礼上的各种各样的礼节和习俗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婚礼特色因地区、时间而有所不同。因而,前几天我就采访了室友林樾同学,了解了杭州市的婚姻习俗,虽然中华民族的婚礼很多习俗与理解是相通的,但是每个地区都会有各自的特色。下面我就来介绍下杭州市的婚嫁民俗文化。

首先简单介绍下杭州市,杭州是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个旅游胜地,以西湖而闻名中外。因为是大城市,所以思想解放的也比较早,从他父辈开始就不再是包办婚姻,已经是自由恋爱的时代了。他讲他的爸爸妈妈就是自由恋爱的。对于包办婚姻的流程他也不太了解,所以这就只介绍自由恋爱的婚礼流程。

一、婚礼前准备

首先肯定是双方都见过双方父母,双方父母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结婚,虽然不再流行媒妁之言,但是父母这关还是必须过的。现在的父

母都比较开明,应该都不会有太大问题。然后父母要谈聘礼跟彩礼的事,在南方城市大多不再流行下聘礼、回彩礼了,一般都是男方买房,女方负责买点家电或者装修新房,这要看双方父母怎么谈了。谈妥之后,定下婚礼日期就可以通知亲友了。这期间主要男方负责找酒店、婚礼策划等准备工作。

二、接新娘

结婚当天,男方要去女方家接新娘。接新娘用的车队可以租借,有的为了有面子,去租借大量豪车作为接新娘的车队,也有的喜欢创新,用自行车车队,还有用公交车,出租车的。我室友林樾就见过出租车车队接新娘的,男方是出租车司机,所以用了大概五十辆出租车作为迎亲车队,他讲还见过有人用船队从水路航道接新娘的。我个人倒不同意花大价钱去租借豪车名车,有创意的想法更好更实惠更难忘。此时,女方早已在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了。女方的闺蜜好友们还有一个任务:堵门。他们要准备一些小游戏来捉弄新郎官,也算是调节气氛。游戏多种多样,一般都是些无伤大雅小游戏,比如让男方大喊“我爱你,***(新娘的名字)”,直到新娘听见,当然此时新娘会装作听不到,直到感觉新郎累了。新郎也要准备一些烟糖和红包给女方的亲友闺蜜,不然是绝对进不去的。也有堵门闹得不愉快的,林樾讲他们那有人把新郎给折腾死了,结果喜事丧事一起办了,我也在网上看过一条新闻:新郎接亲遭堵门,女方闺蜜把锁住新娘房间五把锁的钥匙跟水一起冻成冰块,大冬天的,让新郎在怀里捂化,结果新郎愤然离去,婚礼成了笑话。其实这种情况新郎是不能生气的,毕竟大喜日子,女方也不该太过分的。过了这关,新郎就可以把新娘接去酒店,准备婚礼了。

三、婚礼进行中

婚礼进行几乎已经全部西化了,过程也都差不多,在此就简单介绍一下:主持人介绍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和重要嘉宾→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新人父母上台→新郎新娘交换戒指→三鞠躬→新人给父母敬茶→双方父母代表讲话→双方父母退场→新人开香槟、切蛋糕、喝交杯酒→婚宴开始新郎新娘退场、速食,新娘换礼服→新郎新娘逐桌敬酒→宴席结束,宾客与新人合影。这时候也就下午两三点,可以带宾客去棋牌室娱乐,也可以找地方休息聊天,也可以让宾客回去。等宾客回去新娘新郎也都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准备晚上的活动。此时,男方家人负责清点礼金及婚宴花费,同时也要准备晚上宴请帮忙的亲友。

三、晚宴及闹洞房

参加晚宴的一般都是婚礼期间帮忙的,所以大多都是亲近的亲友,也不会太多,新郎新娘都可以入席,待晚餐结束,清点好物品,就可以回去等着闹洞房了。

闹洞房是中国传统习俗,城市民俗也保留了下来。闹洞房原为驱逐妖魔,增加人气,故又名“暖房”。但现在有些地方却把它演化为耍流氓的工具,闹洞房用些小游戏调节气氛还是不错的,就是怕过了头,网上这些事故多了去了。所以,闹洞房还是文明点好,气氛到了就行,不能太流氓。

闹洞房结束,婚礼也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小两口好好过日子了。

篇2:婚嫁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张立歆

余鄂瑶

赵若姿班级:B130401

学号:B13071107(张立歆)

B13010109(余鄂瑶)

B13040103(赵若姿)B13041503(孔金筱)联系电话:***(张立歆)

***(余鄂瑶)

***(赵若姿)

***(孔金筱)

孔金筱

摘要: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华夏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古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自从黄河流域开始有人类居住,人类按照季节与时间的推移,便对天灾等灾祸到规定出许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就逐渐演变成一些传统的习俗,民间的习俗也是中国独特而又悠久的文化现象。

现代中国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会举办得非常盛大。现代中国婚礼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会拍摄婚纱照。

关键词:北京、上海、内蒙古、陕西、婚嫁风俗

【调查目的】:了解各地的婚嫁风俗习惯 【调查时间】:寒假

【调查地点】:内蒙古通辽以及陕西渭南 【调查方法】:走访、网络问卷调查及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主要从婚礼前的准备到婚礼进行时以及婚礼之后等方面展开的调查。

【调查分工】: 张立歆:查阅资料以及走访 余鄂瑶:问卷调查以及调查报告

赵若姿:查阅资料及问卷调查

孔金筱:走访及问卷调查

一. 访谈了解

根据走访与长辈交流了解到如下的变化:经济迅猛发展也给各地婚嫁风俗带来了变化,老一辈的婚礼同我们现在的有很大的不同。各个地方的适婚年龄的朋友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婚礼习俗,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可以大致总结出几个地方的婚姻风俗如下:

北京的婚嫁习俗: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上海的婚嫁习俗:

上海旧式婚姻,男女双方的结合,率多为媒的之言,父母之命。上海开埠后,已对此俗加以摒弃和改良,大多是由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在约定地点,互看人选。此谓之“相亲”。也有男女双方自己结识之后,约定地点,请双方家长来识看一下,也称之为“相亲”。双方相看满意后,还要挽请德高望重者来作媒人正式说合,由于此媒人实际并不担任介绍作用,故被称作“现成媒人”,从中亦可见“婚嫁必得有三媒六证”之旧俗的影响。女家表示同意后,男家便要行“小礼”,俗称“裁红”,其中便要送上未来姑爷的生辰八字等。再隔一段相当的日子,男家又要行“盘礼”,并宴请亲友,藉此向亲邻告之婚事已定。

上海浦东风俗:

在浦东乡下,这一“谒岳”仪式是放在女家担嫁妆前一天的,准新郎挑了装着公鸡、青鱼、猪腿、自鹅以及干果等礼品的“上盘头”到女家去,女家招待准女婿以茶点,然后告诉他女家有多少嫁妆、需要多少普绳、单杠、落担等,因为这是要男方准备好以后,第二天来把嫁妆接去,而不是由女家送去的。

在浦东乡下(特别是奉贤一带)男家去女家迎嫁妆,习俗上还有很多花头的。隔夜,女家已把所有嫁妆放在客堂内,就像办博览会一般招徕四邻参观,以显示自己的富有。这里亮妆尚未尽兴,那里从男家出发来迎妆的一群拿着贴有“囍”字扁担、罗筐的青年人(人数须成双),已赶到了女家门口,并放响了迎妆鞭炮。

按照习俗,男家迎妆者此时一切行动都须听女方父兄的指挥,如迎妆工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杠棒和扁担靠在场院柴堆旁,罗筐和篮子放在场院上。习俗是此时女家要表示“生气”而不发妆,男家迎妆者则敲锣放鞭炮不停地“催妆”。这样便引来更多的观看者,使男女家都感到满足。如是约1~2个时辰后,新娘哥哥征得妹妹同意后开始发妆:先马桶,再铺盖、衣裳箱子„„,这时迎妆者站在门外,至多也只能踏进一只脚在门槛里接妆,以免“抢妆”之嫌。至于发妆先发马桶,因为这在上海习俗中马桶又叫“子孙桶”,旧时妇女生产都是在家进行,孩子便接生在马桶中,故马桶是预祝新婚后瓜瓞绵绵、子孙繁延的重要物事。嫁妆接到后,男家小伙们一路挑回去不能中途停歇,有的从女家出来时还须朝东或朝南方向跑,称之“兜青龙”,习俗以为如此大吉大利。

内蒙古的婚嫁习俗:

()订婚:

在旧婚俗中,订婚前先由媒人互传男女‘命单’。命单是一个三寸长、二指宽的红纸条,一边写着“金银满堂”,另一边写着“福贵长命”,中间写着男(女)方的姓名、年龄、生辰、属相等内容。双方根据“命单”看大相是否相克,命运是否相合。若大体相合,命运不相克,便可换帖。男女双方把姓名、年龄、住址等情况填在帖上,经媒人互相交换,即为“换帖”。换帖时男方要给女方带去点心、羊腿、烧酒之类的礼品,俗称“水礼”。同时要交付双方大人预先讲定的彩礼和部分衣物。一旦换过帖,就不许赖婚、退婚。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或官府的过问。交了彩礼换罢帖,定婚手续便算完成,即择日迎娶。

而在新时期的青年婚姻中,订婚这个习俗被保留下来,但象命单,换帖,彩礼,衣物等等都已经逐渐推出历史的舞台。自由恋爱的男女,当双方决定结婚,会把双方父母邀请到一起,宣布他们的心意,这时男方会象征性的给女方一个订婚礼物,通常为首饰。新时期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有时也会回赠男方礼物。这时的订婚仪式,已经非常简化,双方父母也不会干涉,一切尊重儿女的意见。订婚后,男女双方会考虑到影响而有一些约束。

(二)下茶:

也叫对月茶,在旧婚俗中,是娶亲之前男方和女方最后敲定完婚的时间。在迎娶的前一个月,一般由媒人带领男方合适代表,带上茶礼前往。茶礼包括酒,羊腿,茶叶,糖果等。还有预先讲定的彩礼及金银首饰等。若双方对物品数目没有商量好,可以对之前所商量好的聘礼及日期进行确定与磋商。

而在现代婚姻中,下茶这个环节被流传了下来,但是由于自由恋爱没有媒人,男方父母会在前一个月带上四色礼到女方家拜访,四色礼分别为烟、酒、糖、茶。礼物从繁从简在现在已没有严格要求,大多数文明家庭也不会在意。甚至糖会用巧克力代替。男方父母到女方家后,会收到热情招待,因为已经没有了聘礼这个环节,只剩磋商日期。那么下茶和订婚一样,更是双方父母联络感情的机会。(三)卯宴席(男方):

在旧婚礼中,婚礼的前一天叫做“安鼓”,男方家所邀请的宾客分俩种:底亲、朋亲。底亲指男方家的远近亲属,而朋亲则指没有亲属关系的客人安鼓这天男方父母要宴请底亲。这天晚上男方家还要找新郎的妹妹“压喜床”,也就是在新床上睡一晚,之后才能由新人睡,意义为送子、辟邪。(四)娶亲:

在旧婚俗中,时间上讲究俩头不见日,也就是早去晚回。迎亲车一般是两俩,一辆娶亲人坐,一辆专供新娘坐。专门制造的轿子不多见,一般都是牲畜拉车,但拉车的马有讲究,不用骡子,因为这种动物不能生育,用之不吉。所以用驯良的马匹。娶亲时,临时在车棚上搭个小棚,用绸缎棉被之类装饰一番。新郎身穿中山服或是其他,只要正式整洁就好。迎亲之前家里会给迎亲的人们吃“上马饺子”,因为这里的马拉车也是由骑马转变来的。之前的上马饺子很小,大概只有平时的一半,包有胡椒面,辣椒等,为了耍笑新郎。

吃完上马饺子,迎亲队伍就出发了,成员主要包括:新郎、新郎的姐姐、姐夫。姐姐带一床新郎母亲新做的被子,和新娘的衣物。被子的角里面已经被塞好一团新棉花,表示以后的生活富足有余。姐夫则带上四色礼,四色礼为 烟酒糖茶,及带有三根肋骨的猪肉。到女方家后,将肉留下,肋骨抽出带回。同时把带来的四色礼中的酒打开,把酒倒出,放进绿豆,插入同根双枝葱,再由男方带回,意为“栽根立后”。(五)婚礼举行:

在旧婚俗中,迎亲车队是不可过早的回来的。要等到日落之后。叫做“娶黑媳妇”。意思就是这不可张扬的私家宝贝。在将新娘接回到男方家后,男方家的人们都要出来迎接,这时,需要新郎将新娘子从车内背回喜房中,在这段路程中会遭到很多人们的为难和耍笑,也会被人们抢去一些物品以图吉利,如鞋子,袜子,胸花等。而若想索回,则需赠送红包。当新郎经过千辛万苦将新娘背回家里,新娘坐在喜床上的被子上,也就是被姐姐一直带着的被子。这时可以看到喜床上摆着男方母亲准备的被褥,层层叠起,绸缎被面露在外面,一般为四铺四盖。

小姑子给嫂子端洗脸水,新娘象征性的洗一下,赠送一个红包。然后大姑子给俩位新人煮碗面让他们共同吃完,意为天长地久。之后便是洞房花烛夜。

而在新式婚礼中,男方于上午将新娘接回后,也有以上众人耍笑,洗脸,吃面的程序。休息一会,快到中午,便与众人到酒店举行婚礼。在酒店中,新娘身穿婚纱和新郎着西服站在入口处迎宾,当宾客陆续到齐后,大概在中午12点后,仍然由卯宴席的代东及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

婚礼分以下几个程序:

1、新人入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新人携手在婚礼进行曲中逐渐走向宾客前方的空地或舞台。

2、父母入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新人携手在婚礼进行曲中逐渐走向宾客前方的空地或舞台。

3、新人向父母鞠躬以表感谢。

4、新人改口,新人开口叫爸妈,父母赠送装有“改口钱”的红包。通常为1001,意为千里挑一。

5、主持人宣布宴席开始。此后宾客开始用餐,新人则由姐夫带领着敬酒,此时新娘已经换了衣服,一般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旗袍。颜色通常为大红,也有粉色,款式与颜色均为新人喜好所定。(六)回门:

在旧风俗中,洞房花烛的第二天,要亲戚走人,新人回门,乘坐娘家的送亲车,同时新郎当晚留宿在岳丈人家。而在新婚礼中,婚礼举行完后,新娘在男方家过夜,第二天一早,女方家人来将新人接回。一般是舅舅来接。至此,整个婚礼方算结束。

陕西的婚嫁习俗: 1.订婚、请介绍人:

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子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作用。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2.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礼之举。3.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4.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民间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家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携幼来坐吃媒席,以表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进门先喝茶,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三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

(2)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臊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

(3)两顿饭:先喝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酒边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家一人领上为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家一人领上给男家客人敬酒,让其认媳妇。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媳妇所备衣物和客人所赠之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意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之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节礼,男方之礼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节礼叫回门,男家必盛情接待。5.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人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上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6.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

(迎亲准备)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礼品名单。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鼓乐之,奏乐助兴。赁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厢长5尺,宽3.5尺,高5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1.2丈,四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上雕“麒麟送子”,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7.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 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衣架”(摆新娘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骑马于轿前,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

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二.感想

经过这次的调查,为我们对各地的婚嫁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发觉我们自己成长了不少,虽然在调查过程中并不是那么的顺利,但我们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完成了课题研究。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得到了锻炼,尽管当中经历过辛酸苦楚,以及某些方面的不足,但这些也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如果有下一次,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蒙古族婚礼习俗》 作者:蔷薇雨

《各地的有趣婚嫁聘礼习俗》 作者:徐海芹 昌乐传媒 网

篇3:皖南民俗体育调查研究

对于民俗体育,学者余万予认为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依赖民俗节日发展,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流传,与健身、娱乐、竞技、表演有关的活动形式。《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界定为在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可见,民俗体育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民俗体育应该是被民众所传承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在时间上是可以延续,在空间上是可以传播和扩散的。其次,民俗体育依附于其他的民俗活动。最后,民俗体育应该广泛地存在于人民群众之间,民众是其创造者和传承者。

皖南地区(包括:黄山、宣城、贵池、安庆等)民族体育种类不下五十种:如赛龙舟、划旱船、傩舞、叠罗汉、踩高跷、跳钟馗,嬉钟馗、舞香火龙、手舞龙、板凳龙、仗鼓舞、凤舞、扑蝶舞、狮子舞、舞麒麟、抛绣球、花船、亮船会、花棍舞、抬阁、目连戏、五猖会、背新娘……作为这些与皖南历史同步发展的皖南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所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各种身体娱乐活动和保健修身等内容,是符合民俗体育的基本特征的,应纳入民俗体育研究的范畴。

1 皖南民俗体育的内容

1.1 傩舞

傩舞在皖南的古徽州(今黄山市)、贵池等地均有分布,傩可以说是皖南最具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之一。和傩祭、傩仪一样,它是一种世界性的古文化现象,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徽州有句俗语:“徽州傩舞鬼唱歌。”傩舞亦称鬼舞、舞鬼,是远古时腊月里驱鬼逐疫的一种祭仪,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源于原始巫舞。在远古时期,徽州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与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人们戴着面具,把自己装扮成比臆想中的鬼神更凶猛狰狞的傩神,跳着凶猛、狂热的舞蹈来驱邪。后来傩舞逐渐向娱人悦众方面演变,加强了其娱乐成分,内涵也大为丰富,其中包含了驱邪扶正、祭祀先祖、祈福求安、祝祷丰收等内容,出现了表现劳动生活与民间传说故事方面的内容,发展成为戏曲形式,形成傩戏。徽州傩舞的表演形式是边走边舞,沿街行傩,保持有古代傩祭的原始风貌。祁门县芦溪村傩活动就是比较典型的沿村行傩形式。每年的正月初二开始请神,然后表演傩舞,有“刘海戏金蟾”、“先锋开路”、“开天辟地”、“判官醉酒”等。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舞蹈人头戴彩色面具,身着彩衣,手挥利斧劈、砍、挡,动作大方,矫健有力,大有地动山摇之势。动作中掺杂有道教的“跌校”等内容,还有近似现代的滚翻技巧,有严格的跑动路线,是一种跑跳结合的游戏。

现如今人们把傩舞当作一个重要的娱乐活动,每逢有傩舞,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会过来观看,在观赏和参与中享受到乐趣。

1.2 贵池目连戏

贵池目连戏共有筹备、祭五猖、搬演正剧、玩杂耍四大文化环节。其中与身体活动较多的是祭五猖、玩杂耍。祭五猖时由五人扮成黑、白、红、黄、蓝五色脸谱的“五猖菩萨”,他们手执钢叉,由乡首提着灯笼在前导引,乡民们紧随其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祭猖。五猖菩萨登上预定场所的戏台上后,面向台内,然后转身绕台一周,一边绕台一边舞动手中钢叉,意欲驱鬼逐疫,除妖灭邪,这时台上紧锣密鼓,台下一片欢腾。最后的杂耍有“筋头”、“窜刀门”、“跳索”、“云里翻”、“登坛”、“翻高台”、“盘吊杆”、“滚钉板”等项目,其中盘吊杆的表演最为惊险刺激,它是将一根长三四丈的树干,竖立在台前空场中央,演员爬到树干的顶端,表演各种姿势,杆底下有演员将钢叉向上抛掷,上面的演员则做接叉、挡叉等各种姿式,体现了演员的高超技艺和过人的胆识。

1.3 歙县叶村叠罗汉

叶村的叠罗汉始于明末,在清代逐渐丰富发展,据村中流传下来的《罗汉谱》记载,叶村人历年实际的表演情况,共有66种造型,有六六大顺之意,其中有《童子拜观音》、《渡仙桥》、《普陀岩》、《莲花座》等造型,从名称上即可看出叠罗汉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演时由42名袒胸露背、画着脸谱的汉子演出,以人的伏、仰、卧、立、拉、骑、支等动作组合成各种造型,包含了社会生活中的佛事、人事、建筑、动植物等类别,人拉人,人叠人,纵横交错,由易到难,形神兼备,险象环生,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男人的力量美和动作与造型的流畅美。

1.4 歙县呈狮村和岔口镇的麒麟舞

歙县呈狮村和岔口镇等地流行的麒麟舞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民俗体育项目。据说源自唐代,是在当时盛行的狮子舞基础上,经过历代艺人不断改进、发展而来,既有古歙县先民驱邪兆瑞的傩舞形态,又融进了徽昆戏曲的成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徽州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在整个麒麟舞的过程中运动量最大的是麒麟,在一系列的仪式之后身着特殊服装的麒麟敏捷地翻到台上,伴随着许多民间的乐曲时而昂首望月,时而席腿而坐,有时兴奋得着地翻滚,惟妙惟俏、生动活泼。

1.5 歙县的嬉钟馗

歙县的嬉钟馗由来已久,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了,每逢端午节前后举行。该县郑村镇的嬉钟馗(又称为跳钟馗和斩五毒)是其代表。嬉钟馗包括四个部分:拜老郎、钟进士出巡(登高、进宅)、斩五毒、谢老郎。整个仪式的高潮就是登山,事先在路口或空旷地搭好高台,当队伍行到时,五毒中的蝙蝠先登台“竖蜻蜓”,钟馗登台做“金鸡独立”、“海底捞月”等姿势,以示寻鬼之状,后与五毒展开较量,五毒开始色厉内荏,后畏缩逃窜,最终束手就擒。在整个过程中,演员、观众、农户互相配合,精彩之极。

1.6 皖南各地的舞龙

舞龙是中华民族一项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皖南地区也同样盛行,大致的形式有草龙、板龙、滚龙三种,每种分别有单龙、双龙和群龙。其中歙县盛行的是草龙,休宁、屯溪、太平等地流行的是板龙、滚龙等。板龙分节,每节都有规定的长度,每节木板的面上固定一个圆柱型的灯笼,以示龙身,里面点燃蜡烛,按户或人出节,故有长有短,木板下面有一个长长的木棒,舞动时为手持所用。表演者动作灵巧,跳跃、滚翻变化自如,同时配合各种身法、脚法、步法,其动作幅度大,表演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1.7 歙县的嬉鱼灯

嬉鱼灯活动一般也在春节和元宵节举行,取“年年有余”之意,很多时候与舞龙同时进行,鱼灯是用竹架糊上锦纸制成,彩绘鱼鳞,头额写有“王”字,配有鱼须。有鲤鱼灯、青鱼灯、鲢鱼灯等,出游时大鱼灯在前,一边游一边摇头摆尾,嘴里还会发出尖脆的叫声,大的鱼灯能达到7米多长,4米多高,分5、6节,节节活动。内点蜡烛,由20多人驮嬉。大灯后面会尾随很多各家各户扎的小灯,有鱼、兔、花篮、绣球等造型,千姿百态,配以舞龙和锣鼓,十分热闹。

2 皖南民俗体育的特征

与近、现代体育对比而言,皖南民俗体育受皖南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习俗等影响,有以下特征:

2.1 宗教性

宗教是将个人的生活意义与超验物相联系的一种仪式或态度,信仰者以共同的超验物为榜样,从宗教中寻求人生意义和精神寄托。很多民俗体育项目都是不同民族在宗教活动与节日庆典等重要风俗习惯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形成民俗体育最深层的原因应该是宗教。因此宗教性是皖南民俗体育最鲜明的一个特征。例如傩舞本身就是一种原始宗教仪式,麒麟舞、嬉钟馗本身也包含着宗教性的目的,另外一些民俗项目也多源自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

2.2 地域性特征

民俗体育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其形式和内容也相应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例如古徽州人多居于深山谷地,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低下,狩猎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手段,徽州傩舞中模仿狩猎的场景与古徽州人深山狩猎不能不说有很大关系。

2.3 民俗性

皖南民俗体育源于皖南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深深扎根于皖南这片灵秀的土壤中,皖南民俗体育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连,被各种民俗活动吸收,成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如独特的傩舞文化、嬉灯文化、龙狮文化,另外,民俗体育也融入传统节日、婚俗、祭奠活动中。总之,民俗体育项目贯穿于各种民俗活动之中,具有民俗性,是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体现着自身的价值。

3 皖南民俗体育的功能

徽州民俗体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具有体育本身所具有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独特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审美功能

皖南民俗体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都保持了其原始的古朴与粗犷。例如徽州地区的傩舞面具运用抽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体现了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别具一格,舞者动作刚劲有力,朴实浑厚,充分表现出力量美与形体美。叠罗汉时以人的伏、仰、卧、立、拉、骑、支等动作组合成各种造型,人与人互相连接,纵横交错,配合流畅,动静结合,表现出动作流畅美与静态美,处处显现出皖南民俗体育的深厚艺术底蕴。

3.2 娱乐、教育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各种民俗体育活动多在传统节日和冬季农闲的时候举行,每逢表演活动时,方圆几十里的农民们就会相互转告、携老扶幼来到表演地点,饶有兴趣地观看与参与,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从中得到娱乐,从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俗体育的教育功能融化在娱乐之中,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表演活动潜移默化地给人以教益,如扑蝶舞唱词为一年十二个月的花名和农事,轻松愉快地就传授了重要的农事知识。

3.3 旅游资源功能

皖南的黄山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皆自然风光绝佳,人文内涵深厚,是深受国内外游客钟爱的圣地。目前,黄山的部分地区已经把许多民俗体育项目作为其艺术表演手段,成为该地区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都有一定数目的国内外游客为了观赏这些传统的民俗项目特意去参观考察。这样,不但弘扬了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如2004年10月在黄山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上,徽州民间艺术节目中包括“花棍舞”、“抬阁”、“仗鼓舞”等表演为景点增添了不少体育民俗文化旅游的气氛。

4 皖南民俗体育的发展对策

民俗体育曾经有过辉煌与鼎盛,在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现象有了正确的认识,民俗体育所依附的神秘宗教活动失去活力,其发展受到影响是必然的。另外,民俗体育大多是规范参与者的意志体现,缺乏规范性、公正性和对抗性,是逆“现代体育”的内涵而发展的活动,在与所谓“现代体育”的互相交融与冲突中发展曲折。毋庸置疑,“现代体育”已给中国的民俗传统体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已使之边缘化。民俗体育无论从发育的水平还是普及的程度,均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对民俗体育进行保护与改造的呼声便成为必然,也是必要的。皖南民俗体育同样如此。

4.1 强化文化内涵与特色

从文化学上看,民俗体育产生的根基是一个不同于西方现代体育的文化体系,其特点就是强调蕴涵丰富的精神追求,身心俱修,注重在活动中寻求心灵感受和人生意义,许多被提升为传统体育的项目如果没有其文化内涵,就会自然地衰落下去。所以,要促进民俗体育的发展,自然要加强其活动的文化内涵。

皖南民俗体育活动多结合生产生活民俗,以舞蹈与身体语言为表达形式,而作为徽州傩舞母体的傩文化,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是古代驱鬼逐疫、求神灭灾的一种民俗活动。傩的基本目的是逐赶疾病祈求健康,通过傩祭祀仪式,产生健身的作用。毛礼镁的《明代五种傩神考》中就有高阳氏三子、方相氏、傩公傩婆、太子神等五种傩神的记载。充分反映了徽州傩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徽州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信仰意识与民俗心理,显露了民俗体育文化的特殊魅力。

4.2 当地各级政府与体育主管部门应设立相应的民俗体育管理与研究机构

从民俗体育可持续与和谐发展出发,要继承和发扬民俗体育,就必须加强对民俗体育的管理与研究。因此,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都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配备具体的人员对民俗体育进行抢救和整理,深入了解民众的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宗教观念、文化特点以及民俗体育的种类、规模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作出合理的规划。如在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专家整理挖掘了叠罗汉,参加歙县的民间艺术节、黄山国际旅游节,并录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这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同时应该加强民俗体育市场的法制化,制定规范的体育市场发展政策,强化指导、协调和监督手段,使体育市场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3 重视文化主体在民俗体育保护中的作用

民俗体育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人在民俗体育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文化主体主要指当地的民众。有学者明确指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众才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首先,通过宣传教育,让当地民众认识到当地的民俗体育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将保护文化的意识上升为当地民众的全民意识,为保护民俗体育打下基础。另外,通过教育的形式让当地民众对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再认识,让民众认识到本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精华与价值之所在,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4.4 结合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民俗体育与旅游业具有强烈的产业关联效应,尤其是旅游业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把民俗体育融入到旅游业中去发展,从而互相推进,谋求共同发展,是一条重要的发展之路。具体可以采用一定的营销手段,扩大广告宣传力度;在旅游景点出售各种民俗体育活动的道具和器具;整合各种民俗体育资源,开发民俗体育旅游项目,设立民俗体育旅游线路;建立民俗体育度假村,定期举行民俗体育项目的表演,丰富游客的观赏内容。如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傩舞、嬉鱼灯、叠罗汉、扑蝶舞等都有很大的参与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应该成为各景区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成为黄山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实地考察、结合分析与归纳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角度研究皖南民俗体育的内容、特征与功能,进而提出对其进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皖南,民俗体育,调查

参考文献

[1]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3]丁世良.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2.

[4]曲六乙,陈达斯.傩苑[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5.

[5]何根海.安徽贵池目连戏的文化考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1).

[6]毛礼镁.江西傩及目莲戏[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篇4:民俗类图书出版现状调查

二是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大型丛书——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民俗大系》在2004年与读者见面。该丛书采用分省立卷方式,以31卷的容量,记录了众多的民俗事象。

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的规定,民俗就是属于历史地理类,但是由图表一我们可以看出还有30%的民俗类图书被分配在其他大类里,这说明有一部分民俗书并不是单纯的介绍民俗,而是将其与政治、宗教、经济、文化、艺术等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主体的重心已经偏向其他部分。这些书几乎遍布了各个大类,但比重还是很小。所以笔者认为民俗书在今后出版时就应该有所侧重,不要通篇大论民俗的方方面面,而是切入一点,这样更有针对性,更容易找到目标读者群。

由于民俗类图书主要集中在历史地理类,通过图表二来看一下在历史、地理这一大类里的民俗图书的主要分布情况。

从上表可知,丛书文库比例最小,这说明此类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头的图书少,没有形成规模;民族风俗习惯总志类相对于各地方风俗习惯总志类而言也比较少。而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民俗大国,所以笔者认为这两块应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以下是笔者对民俗图书几方面情况的调查。

丛书情况:在近千种民俗类图书中有近半的图书是某一丛书中的一本。如武汉出皈社出版的《千门万户长江流域的民俗》就是“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的一本,其它由《锦练玉珠长江流域的河流和湖泊》、《货殖千里长江流域的商贸》等各部分组成。这又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近一半的民俗书并不是编辑或作者主观上策划编写的,而是因为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关于民俗的书自然就要作为文化丛书的一部分被出版。

编著者情况:在抽取的400本样本中只有近190本书是“著”的,其余都是编著。这说明民俗类图书存在原创性不高的问题,当然这类图书主要是记载和传承民间文化,但是如果原创性不高就很难在内容上创新。

参与出版社数量:这400本样本图书由182家出版社参与出版,可见参与这类书出版的社还是比较多的,但还比较分散。出版这类书比较多的社主要有甘肃人民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学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另外像中国文史出版社、济南出版社、海南出版社、重庆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沈阳出版社及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数量也比较可观。

市场占有率变化:少数出版社占有一定优势但稳定性差。从各年出版情况看,只有甘肃人民出版社、学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重庆出版社等几家出版社能够连续几年都有书出版,其余几家出版此类书较多的社也都是在某一年形成优势,却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出版。

销售情况:从图书版权页上看到这些书印数过万的很少,几乎都是几千册,这就说明此类书并不畅销。只有几种经过几次印刷、销量达几万的,而这些书均为教材。

其一是受地方限制。民俗多是介绍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这样读者群受到限制,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一般都是自己身边或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

其二是缺乏实用性。现在人们越来越不注重那些传统的习俗和礼节,所以这类书买来也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这一点就使得它跟励志类和生活类图书没办法去竞争。

篇5:潮汕婚嫁习俗调查报告

组员:2011106125 吴玉丽2011106126 肖雯雯

2011106128 谢紫婷2011106139 翁巧贞

饱受鸦片战争、外国入侵之苦的近代中国,不仅在经济、政治上受到了巨创,文化上亦产生巨大的影响。此次,我们就近现代中国的潮汕婚俗的文化资源展开了调查。

潮汕文化中的婚嫁习俗,在时代的变迁中执着地保留了传统婚俗的流程。它在各个不同的时代不断吸收和发展,不仅丰富其文化内涵,亦展现了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变化过程。

从古至今,潮汕人对于婚礼习俗是有一定讲究的,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潮汕婚俗大抵效古六礼,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合八字)、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总体上,六礼可分为三大方面:

其一、托媒提亲 合婚定亲

“提亲”、“合婚”、“定亲”,即“四礼”的“文定”。媒人提亲过后,便是合婚。这个礼俗分为两个环节,先由媒人将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里三日内没有发生不吉利的事(俗称“三日顺”),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与女方,双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称合时日)。而后,男女双方会各自再请人合婚,确认对方是否相克,若相克,则婚事告吹。合婚择吉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定亲”是由男方备礼物送到女方家下定亲事。男女双方还要给亲戚朋友、四邻街坊送饼食、甜面汤等。至此,亲事基本得以确定。

其二、行聘择吉 操办嫁妆

“行聘”又称“送聘”,是比较隆重的礼节。婚书帖式、聘礼等都有严格规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银外,还送收音机(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而现在多数是纳聘金。女方收到男方的聘礼后,具帖复聘,并回以一定的礼物,如鸳鸯蕉(双孖的香蕉,喻夫妻亲密无间)、猪肝猪心(表示肝胆同心)等。女方在复聘时,还要考虑男方堂上的老人,再因具体情况回馈不同的礼物。

“请期”也称“择日”。行聘后,男方便择定结婚吉日,并通知女方。此时,男女方的亲戚朋友都要送贺礼。出嫁时,女方还会携带嫁妆及其他物品。

其三、迎娶新娘 仪式隆重

最后一礼是“迎亲”,这是一个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程序。旧俗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一般是以前者为主。在迎亲时,男女双方要各自举行一些活动,如“食五碗头”、“分钱米”,吃“姐妹桌”。新娘上轿前,家人会向花轿洒清水。虽然现在迎娶工具有所改变,但仍有人保留此习俗。婚娶之日,男方家门要贴上婚联,门楣正中要贴上一条 “麒麟到此”的红纸条。新娘到时,新郎还要“踢轿门”、“扎如意”,而新

娘要“跨火烟”。新郎新娘进入洞房要吃“合房圆”,还要“做四句”。另外,迎娶之日还要设婚庆喜宴,宴请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

除上述仪礼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举行“开井”等仪式;满十二天或四个月要行“归宁”礼,即 “返厝”。

以六礼为内容的潮汕婚俗,经历代演变而有精简和变异。虽然当代大多旧俗已被废弃,从简从新,但部分恋旧者,依旧保持旧婚俗。

此外,我们也通过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在汕头都市报里就曾报道过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汕头妇女与其儿子结婚时的不同情景。刘丽婵回忆到,1965年她结婚时,先是男方到她家提亲、下聘。结婚当天,她便带着嫁妆,坐上丈夫骑来的单车,嫁到婆家。中午,丈夫家中会“宴请”亲友,随后便办理结婚证。这样,婚礼就算正式结束了。41年后,即2006年,她为其儿子打点婚礼。对于儿子的婚礼,刘丽婵讲述到,他们在订婚时给女方的聘金是“8800”元,为的是讨个好意头。结婚之际,儿子和媳妇除了要买结婚对戒、拍婚纱照外,还共同“按揭”买房,买车、买空调等等。结婚那天,他们在酒店摆了八桌酒席,娘家人也一起过来,婚礼办得十分排场和气派。

从上述两代人结婚的例子中,更加凸显了婚嫁习俗的变化及社会的发展。从简朴到奢华,从单一到个性,潮汕婚俗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巨变。然而,在它不断变化的背后,我们隐约可以窥探到不同时代下的背景特征,如文革时期,以毛泽东语录作为聘礼正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征。“新三件”的变化体现出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过去,潮俗婚礼几乎涵盖“六礼”的方方面面,而时至今日,虽然有很多参考

西方婚礼的地方,但某些习俗依旧保留下来,例如“迎亲”、“纳吉”。总的来说,希望有个好婚姻、好家庭的愿望还是不变的。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变快,新一代潮汕人普遍追求效率。简单、奢华而不失个性的婚礼更是这一代的追求,与此同时,旧日习俗的存在在其脑海中犹如炊烟,模糊不清。这也在折射出旧时文化的流逝。

篇6:甘肃农村婚嫁彩礼再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村“天价彩礼”广受媒体关注。,本报曾就我省农村彩礼导致农民返贫、致贫的现象,进行了采访报道,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时隔7年,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再次深入农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追踪。令人遗憾的是,在一系列喊停“天价彩礼”的措施面前,彩礼却一路飙升,不仅为家庭矛盾和贫困埋下隐患,而且严重影响着乡风文明,阻碍着当地经济发展,也成为提倡和谐社会中一道不和谐“音符”。

高额彩礼逐年攀升

结婚原本是一件美好、幸福的事情,但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冯向阳(化名),除了高兴,更多的是无奈和烦恼。

冯向阳是正宁县徐家村人,大学毕业,现在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近六年来,冯向阳相亲数次,都未成功,这次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彼此都有好感的女孩,但到了谈婚论嫁的环节,女方提出的要求,让这个身材魁梧的小伙有些吃惊:除了18万元的彩礼钱,要在县城买一套楼房,另外还要买一辆价值在6万元以上的汽车。

“这些要求也太高了。”冯向阳有些抱怨地说,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年迈的爷爷疾病缠身,常年吃药,妹妹正在上学,家里的经济来源除了6亩农作物,主要以父母打零工为主。他所积攒的工资,不足彩礼的三分之一。

在骨感的现实面前,冯向阳要么放弃这段姻缘,要么答应女方条件。然而,在当地,适婚男找对象难是不争的事实,像他这样的年龄更“愁娶”,错过这个机会,打一辈子光棍都很难说。冯向阳粗略算了一笔账,在县城买套房子,交首付得十几万元,加上18万元的彩礼,还有一辆车,至少得三十几万元,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笔开支就如同一组天文数字。最终,在媒人的协商下,女方将彩礼降到了15万元,但其他条件不能少。于是,冯向阳家东借西凑,总算把房子和车定了下来,这才把婚礼订在了腊月二十二。

事实上,冯向阳的经历并非个例。正宁县周家乡徐家村村委会主任李永宏告诉记者,去年,他们村彩礼在16万—18万元,今年的彩礼涨到了20万元,甚至有些更高。

据了解,最近几年不光庆阳,陇西、平凉等地的彩礼也居高不下。一路飙升的彩礼不仅让一些农家因结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也让部分适婚男青年直呼“娶不起”。

诸多因素助推彩礼飞涨

那么,农村彩礼缘何一路飙升?甘肃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有发认为,造成农村彩礼“屡创新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方面,首先,不良社会风气的催化,所谓面子造成的攀比风气,一些村民看到别人家的女孩出嫁彩礼要8万,她家姑娘出嫁非要9万,在一家比一家高的攀比心理的促动下,彩礼文化不断的被曲解,婚姻货币化,彩礼钱节节攀升。其次,在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农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特别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大部分女孩出于对改变自身命运的考量,一般不愿意嫁到本地。也有一些女孩子外出务工或求学后,大部分不愿再返回农村,由于农村适婚女性总体数量减少,男性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越来越困难,“物以稀为贵”,姑娘的.稀缺也间接导致彩礼不断上涨。另外,部分女方家庭出于对女儿未来生活的考虑,担心女儿的生活保障,希望多要彩礼留给女儿做保障。

此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彩礼本质上是财富在家庭之间的转移行为,是基于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抚养女方成人综合成本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补偿。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彩礼也就随之上涨。尤其在贫困农村,基于劳动力仍然是家庭获得收入的主要因素,随着女孩的外嫁,家庭实际劳动力减少(如女孩可以打工挣钱等)再加上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对于属于一次性补偿的彩礼而言,许多女方家庭普遍存在着能多要就尽可能多要的心理。

“还是因为穷!”谈起农村高额彩礼,正宁县山河镇李家川村村支书蔺汉从直言,他们村因地形地貌因素,村子交通非常不便,住窑洞的村民占大多数,加上经济落后,适婚青年为了能娶到媳妇,只能一味抬高彩礼,就这还没姑娘愿意嫁过来。

李永宏还说,在农村,一些依靠给人说媒赚钱的职业“红娘”,他们每撮合成一对,都会收取一定的介绍费,目前,说成一对姻缘,媒人的中间费大概在一万元左右,无形中也抬高了彩礼的价钱。

综合治理遏制陋习

我国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是实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所必须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一路飞涨的天价彩礼,最终的结果导致因婚致贫、因婚犯罪、因婚生怨等问题相继出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了各个阶层探讨的话题。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专家柯杨表示,彩礼又称财礼、聘礼,是我国古代“六礼”的婚礼程序之一,在我国由来已久,父母把女儿养大付出了很多,男方给女方一定数量的钱财作为彩礼,是人之常情,也是图个喜庆。如今,农村畸高彩礼违背了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也带出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为此,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成效甚微。对此,李有发表示,一是彩礼价格高既有生育观念、价值取向、面子心理等主观层面的原因,也有男女性别失衡、生活成本上升、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客观方面的原因。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单纯的引导、宣传、教育手段难以取得成效。需要建立官民互动机制,建立完善这方面的法律规范,重点完善农村养老体制,综合治理等。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天价彩礼”现象。此外,应改变传统的生育观,让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彻底深入人心。

为遏制“高价彩礼”蔓延,防止农民“因婚返贫”,在去年兰州市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建议,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高价彩礼的危害性,揭露和曝光一些反面典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婚嫁民俗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婚嫁礼俗范文05-16

婚嫁吉日范文05-16

仙桃婚嫁风俗范文06-03

黄道吉日婚嫁范文05-27

婚嫁请假条范文大全05-01

教你选婚嫁吉日范文06-12

婚嫁习俗04-10

桃江婚嫁探析04-24

论婚嫁文化04-29

中国婚嫁习俗05-06

上一篇:bopp膜的技术参数下一篇:于诗经楚辞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