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车接待案例

2024-05-11

事故车接待案例(精选7篇)

篇1:事故车接待案例

事故车维修接待流程

基本规定:

1.事故专员,负责事故车辆的接待、协助定损、成本控制、车间零部件协调、进度控制等。2.事故专员如需车间、零部件人员提供协助定损,车间及零部件人员应尽量安排。

3.事故专员原则上不外出,顾客如有外出定损、抢修、拖车请求,事故专员需填写外出修理单,车间或零部件业务人员凭外出修理单安排人员。

接待流程:

1.事故车辆进店接待:

事故专员按照正常流程接待登记:(里程、车架号、外观、油表以及后备箱内的贵重物品等相关手续)细节要注意尤其是外观内饰玻璃要特别注意。并且留给客户自己的名片,以便客户联系。

2.询问客户是否经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是),联系保险公司人员是否可以拆检,保险公司给予答复同意拆检后,打印维修项目为“拆检”的派工单,并确认拆检的时间。3.拆检:

安排相关人员对事故车进行拆检,事故专员协同拆检班组进行拆检:(1)将拆卸下的配件逐个放好,一一记录以及维修工时;

(2)拆检完成后,依次全车检查由外向内、由前至后,再次确认损坏项目。

(3)拟好验损表,联系配件人员认真查看验损表,确认损坏配件的库存情况(如果配件不齐,在验损表上标注、并确认配件到店时间)。

4.联系保险公司定损人员到店定损,完毕后将验损表第一联交与保险公司。事故专员再次确认验损表上标注的事故车实际更换配件,第三联留于配件部用于备货,给车间发货。留存第二联,并估算出该车赔付的金额和实际维修的费用。并通知客户来店签署事故车维修合同。5.维修:

打印详细派工单,根据备件库存和车间维修量确认准确交车时间;

(1)将派工单交予维修技师,开始维修车辆(将派工单统一放置于前风挡左侧)。(2)在维修过程中出现增减项目以及备件问题,及时和备件,客户,保险公司人员及时沟通处理。

(3)每天都要关注该车维修进度,和配件到货情况,对于大事故车,要做到每2天向客户汇报车辆维修状况。

(4)机电、钣金、喷漆各工种维修完毕后需在派工单对应的维修项目后签字并注明完工时间。维修完毕后,维修技师依照派工单,进行车辆自检,合格后转车间主管。(5)车间主管再次检查,合格后签字,通知事故专员,进行最后终检。6.交车与结账

(1)在系统上审查该车的维修项目,工时以及备件出库情况是否正确无误,车辆清洗后,通知客户提车。

(2)客户来店提车时由事故专员陪同客户检查车辆维修部位以及维修后的效果。

(3)客户满意离店,整理车辆派工单,结算单和验损单,并存档。7.跟踪回访

三日后对客户进行回访,并作记录

篇2:事故车接待案例

2007年6月2日19时和6月3日凌晨2时,一辆装载双氧水的双罐体槽车在323国道广西鹿寨县寨沙路段,2个贮罐先后发生爆炸,造成事故车辆损坏、交通中断9 h的恶果。

事故概况

2007年6月2日上午9时58分,司机陈某某、押运员兼司机张某开槽车到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装双氧水。灌装工按常规对车辆的“三证”及罐体外观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因为该车是第一次来装双氧水,为慎重起见,灌装工吩咐押运员用水分别对2个罐体进行灌水冲洗。之后开始灌装双氧水,2个集装箱罐共装了39.6 t 50%浓度的双氧水。13时33分槽车离开柳州运往深圳。下午17时,槽车行驶到323国道鹿寨县寨沙路段一坡顶处,司机陈某某从后视镜中看到拖车上靠近驾驶室的第一个罐体顶部的人孔盖有液体溢出,即将车子停靠到公路右侧检查,与押运员张某爬到罐顶上,打开快开式人孔盖查看,发现里面的液体在冒气泡,如开水般沸腾并溢出,流到地面冒起白烟,且越来越激烈,两人不知如何处理,束手无策。约18时叫过路的司机向110报警。约18时10分,鹿寨县交警来到现场实施交通封锁。19时左右,第1个罐体发生剧烈爆炸,罐体全部解体,挂车大梁弯曲变形,牵引车车头损坏,大量双氧水喷出。第1个罐体发生爆炸后,司机陈某某又到现场查看第2个罐体,发现第2个罐体内的液体也在沸腾。此时,柳州市及鹿寨县安监、公安、消防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先后到达现场,消防中队用消防水车对第2个罐体**冷却。约21时20分,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应急救援中队的第1批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此时,罐体下部左右2个排料阀橡胶垫片因高温软化并在罐内压力下被挤出,罐内双氧水从阀门喷出。为了排出罐内的双氧水,防止因反应压力过高发生爆炸,2名救援人员在消防水炮**掩护下,将罐体下部2个出料球阀打开,排出罐内的双氧水。至6月3日凌晨2时左右,当第2个罐体内的双氧水快排放完时,罐体突然发生爆炸,罐体中部鼓胀变形,人孔盖板被炸飞。此次事故除运输车辆及罐体损坏外,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调查结果

2.1 承运单位情况

双氧水的承运单位为衡阳市某运输有限公司,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格(2类3项、第3类、第4类、5类2项、第6类、第8类)。

2.2 车辆情况

2.2.1 牵引车

牵引车型:重型半挂牵引车;机动车行驶证注册登记日期:2007年5月21日;检验合格有效期至2008年5月;核准牵引总质量:38285 kg。牵引车权属承运单位。

2.2.2 挂车及罐体

(1)挂车类型:重型集装箱半挂车;机动车行驶证登记日期:2004年7月;检验合格有效期至2007年7月;核定载质量:40000。挂车权属承运单位。

(2)集装箱罐

挂车装2个集装箱罐。罐体产品编号:211012G1、211012G2。由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制造,2002年11月28日完工,2002年11月29日卖给茂名市某商贸有限公司,2007年3月茂名市某商贸有限公司转卖给承运单位。罐体技术参数:设计外形尺寸:02400×6100×4.0(封头板厚5.0 l"rln1);材质:304。容积:25 m3;设计压力:常压;设计温度:常温;工作介质:轻质燃油;最高工作压力:0.01 MPa;试验压力:0.036 MPa。执行技术标准:QC/r 653—20000J~油车、运油车技术条件》。罐体靠近人孔盖有1个用 I28的无缝管制作的排气管,管的下端用堵头封堵,仅在管子下部侧面分3排钻9个约(z)3的通气孔。罐体两侧出料管垫片为普通橡胶板。集装箱罐出厂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产品合格

证。

2.2.3 驾驶人员情况

司机:陈某某,男,29岁,小学文化,具有机动车驾驶证和《危险货物运输(列车)资格证》,2007年5月22日受聘承运单位驾驶员。押运员:张某,男,33岁,初中文化,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危险货物运输(列车)资格证》。2007年5月22日受聘承运单位押运员兼驾驶员。据交待,两人均为首次为承运单位出车。持有的相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资格证,司机是2006年由原雇主办理,押运员是2007年由承运单

办理,领证前均未受过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培训考核,对危险化学品的知识不了解,出车前也没有人交待过安全注意事项,不知道双氧水性质。

2.2.4 双氧水质量

经广西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取样分析,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50%双氧水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2.5 罐体金属材质

经柳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检测:材质分析结果:0Cr18Ni9(304);金相分析结果:有晶间腐蚀。

事故原因分析

3.1 双氧水的危险性

双氧水(过氧化氢)属爆炸性强氧化剂。双氧水本身不燃,纯品化学性质稳定。但接触催化杂质时发生如下分解放热反应:

H202一H20+1/202+54.25 kJ·tool一

双氧水的温度和浓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因此一旦诱发了分解,则分解随着放热和温升自行加速,分解加剧,此连锁反应直至分解完全。在密封条件下,双氧水大量的潜热使水迅速蒸发,生成高温水蒸汽,此时水蒸汽的体积相当于液体水的数十倍至数百倍[3] 3,可使容器内的双氧水、氧气和水蒸汽产生高温高压导致容器爆炸。双氧水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都会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汽而导致爆炸。大多数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双氧水分解的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双氧水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双氧水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双氧水能使有机物燃烧,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浓度超过74%的双氧水,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3.2 罐体不符合贮存要求

承运单位的2个集装箱罐是按工作介质为轻质燃油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制造时未经固化处理,内表面焊缝未经打磨,焊接飞溅物、焊渣(金属氧化物)等未彻底清理,内表面未作抛光和钝化处理。罐体靠封头环缝下部左右两侧各装设有1个排料阀,其法兰密封垫为普通橡胶板制作(因2个罐体上的人孔盖板均已被炸飞未找到,按经验判断其密封垫也应是普通橡胶板)。经取样以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50%双氧水浸泡试验,此橡胶料与双氧水一接触即发生明显的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据承运单位事后的证明材料,这2台罐于2007年3月购回,曾于5月初装过粗苯,5月30日装过32%烧碱,之前使用的茂名某商贸有限公司在用期间装载情况未能查证。6月2日在装载双氧水前仅采用灌满水的方法进行冲洗。综上所述,与罐体有关的事故原因可能有以下

几个因素:

(1)集装箱罐系按工作介质为轻质燃油技术标准设计、制造,材质和制造工艺及罐体结构均不适合装载双氧水。罐体无测温装置,排气孔过小且无防尘罩等。

(2)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罐体未经固熔处理,焊接热影响区在使用中接触敏感物质可产生晶间腐蚀,且内表面未经抛光和钝化处理。装入双氧水后,因腐蚀作用溶出的金属离子和附着在表面的焊渣等杂质可对双氧水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因排气孔太小,分解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和氧气不能及时有效排放,导致罐体超压爆炸。

(3)集装箱罐左右两侧的出料阀及人孔盖密封垫均采用普通橡胶垫。普通橡胶为高分子可燃有机物质,可诱发双氧水发生连锁放热分解反应,导致爆炸。

(4)该集装箱罐在此前曾装载过粗苯和32%烧碱,在此次装入双氧水前仅采用灌水方法冲洗,因冲洗不彻底(如法兰连接处),残余的碱性物质与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爆炸。

3.3 管理疏漏

(1)罐装双氧水前,未对罐体适宜性进行技术性检查,没有判断其是否符合装载双氧水的要求。

(2)对罐内是否存在有害残留物(杂质)没有有效的检验手段。

(3)产品出厂未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4)运输人员未接受培训就取得了资格证书,其中既有发证机关的管理疏漏,也与承运单位的不重视有关,致使运输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对突发事故束手无策,这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4 有关双氧水运输安全的几点建议按双氧水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罐体材质应使用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内表面应经抛光和钝化处理。排气孔的泄放量应根据罐体容积进行计算确定,排气管上应带有防尘装置,罐体上应设有测温装置。人孔、出料阀法兰密封垫应采用聚四氟乙烯或钝铝等与双氧水不发生催化作用的材料。

(2)充装单位对前来装运双氧水的罐体应进行技术性检查,对罐体材质和结构、制造工艺不符合装载双氧水要求的应不予充装。

(3)执行充装前取样检验制度。在每次罐装双氧水前,均应对罐内的残留物取样进行定性分析,凡残留物不是双氧水或混入杂质的,必须对罐内进行彻底清洗。

(4)专罐专用。双氧水生产企业应与使用单位或经销单位约定,尽可能使用固定的槽罐装运,实行专罐专用;如使用社会运输,则应对罐体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5)产品出厂时必须随车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在罐体上应有安全标签。

(6)司机和押运员必须经过正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后方可持证上岗。

延伸阅读:

过氧化氢在高温或杂质催化作用下,开始热分解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水蒸气使罐体内压力增大,与此同时分解潜热使液体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又进一步加速分解反应,使罐内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反应失控或热爆炸。容器内部压力最终冲破槽罐的薄弱部位时,罐内气相介质通过裂缝高速喷出,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槽罐泄压时,由于内外存在压力梯度,容器内压力急剧下降,导致气液平衡破坏,从而导致罐内气体压力下降,过氧化氢大量的潜热使储罐内液体急速沸腾蒸发产生爆沸。此时水蒸气的体积相当于液体水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导致容器内压力骤增,最终使储罐产生脆性破坏,罐体碎片四处飞散,并产生巨大冲波,造成巨大破坏。结合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过氧化氢爆炸事故,国内外学者对其事故模型,热爆炸机理以及工艺过程中的热风险评估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危化品装卸车相关安全要求:

1、运输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培训合格,掌握一定的危化品安全知识和应急措施,取

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持证上岗。

2、运输危化品人员装卸时必须佩戴与其危险货物相适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3、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槽罐必须按规定检验,有检验报告证明书。

4、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排气筒处必须装有阻火装置。

5、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全警示标示齐全,有安全标签及安全技术说明书。

6、装卸时必须挂接静电导线,静电导线与车体相连部分不得有油漆等,确保静电输出。

7、装卸时流速不可过快,按危险介质适当控制,避免液体流速过快在管道内冲刷产生静电。

8、夏季装卸前,罐车必须静止且打开装卸孔10分钟以上再作业,避免罐体经长时间暴晒后内部受热液体体积膨胀而发生事故。

9、装卸现场严禁吸烟,严禁带火种,低闪电,高危险性的介质装卸建议没收司机人员打火机等火源。

10、装卸平台操作柱、照明等电器线路必须防爆。

11、装卸人员不得在装卸期间擅自离开现场,必须时时监护。

12、其他。

机电工程部安环科

篇3:乙炔气瓶装运车爆炸事故

2012年3月21日上午9时许,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 大量汽车碎片飞到30m高的深圳市上空, 一辆气瓶装运车被炸得面目全非, 车辆的左后轮被炸离车体, 玻璃全部碎掉, 车头的蓝色外壳已被气浪冲走, 露出车体的内部结构。车体附近散落着数十个乙炔气瓶, 在货车的前方, 还留下了一摊血迹, 一直连绵10m左右。蓝色气瓶装运车旁, 停放着一辆集装箱运输车, 车厢有些变形, 2个集装箱被炸开弹到旁边的绿化带。后面紧跟的一辆商务私家车前挡风玻璃破裂, 事故旁的电话亭、围墙和树木都遭到损坏, 最远的装运车货柜箱碎片被抛出50m远。气瓶装运车上共载有2人, 1名司机和1名押运员, 均是惠州市某乙炔气厂员工。发生事故的气瓶装运车载重1.5t, 装有100瓶40L/瓶的乙炔气瓶, 车辆与乙炔气瓶也隶属惠州市某乙炔气厂。

事故营救

消防救援

接到事故报警后, 深圳市公安消防某消防中队出动3辆消防车和16名消防官兵进行救援。赶到现场时, 消防中队官兵发现气瓶装运车车头严重变形, 车上车下散落的乙炔气瓶约有90多个, 救援随即迅速展开。消防员用2只泡沫水枪扑灭还在冒火的乙炔气瓶, 并将其搬离现场, 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火情。救援指挥员杨先生事后介绍, 幸亏气瓶装运车上的其他乙炔气瓶没有被进一步引爆, “如果出现连环爆炸, 除过往车辆遭殃外, 后果不堪设想。”

交通管制

事故发生后, 交警部门对现场进行封锁, 实行交通管制。消防部门对现场火势进行扑救, 上午9时20分, 爆炸的明火被扑灭, 消防官兵和专业人员对车上的气瓶作进一步降温、测漏处理, 整个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原因分析

乙炔气体泄漏根据现场调查, 100个乙炔气瓶是用完回收的, 爆炸后一个也没少, 没有遭到较明显的外观上的物理破坏, 可见, 爆炸是由气瓶内的乙炔气体泄露而引发的。

空气瓶处置不当按照我国《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79条规定, 瓶内气体不得用尽, 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或重量, 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用来维持瓶内压力, 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瓶内形成爆炸气体, 同时也便于下次充装。据气瓶使用现场的一名工人证实, 有些气瓶使用完后气阀并没有拧紧, 导致了残余的乙炔气体泄漏, 促成爆炸环境。

气瓶运输防护不当我国《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62条及《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76条规定, 运输和装卸乙炔瓶时应轻装轻卸, 严禁抛、滑、滚、碰和倒置;同时,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76条规定, 采用车辆运输时, 气瓶应妥善固定。根据现场调查, 该气瓶装运车辆在运输气瓶过程中没有使用专用的气瓶固定架。被“肩并肩”地堆放在车厢内, 在运输过程中导致气瓶相互碰撞摩擦, 产生火花, 为爆炸的发生提供了能量源。当所泄漏气体的浓度聚集到爆炸的浓度范围时, 能量源就自然会将气体引爆, 导致惨剧发生。

装载乙炔气瓶的车辆没有危险品标识我国《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76条规定, 运输和装卸气瓶时, 运输工具上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运输车辆没有危险品标识导致无法对经过的车辆或路人起到警示作用, 致使大货车无法辨识危险并及时躲避, 被爆炸殃及。运输和使用单位对气瓶的使用缺少有效的监管。我国《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59条规定运输、储存和使用乙炔瓶的单位必须加强对运输、储存和使用乙炔瓶的安全管理。同时《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48条规定乙炔瓶充装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应加强对充装单位的监督检查。每年至少抽查一次, 抽查的重点是包括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运输和使用单位对气瓶的使用缺少有效的监管具体表现在:气瓶用完后, 使用方没有确保现场工作人员对气瓶密封性进行及时的检测;在装车前接收方和使用方均没有人前去确认气瓶阀是否完全关紧;对于气瓶装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使用专用的气瓶固定架的行为, 气瓶运输和使用单位均未在运输前对此及时纠正, 企业所在地的地、市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也均未对此行为敦促纠正或制止。

人员培训不足, 安全意识淡薄我国《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59条规定, 运输、储存和使用乙炔瓶的单位要定期对乙炔瓶的运输 (含装卸、押运、驾驶) 、储存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实际操作培训。人员培训不足导致的安全意识淡薄表现在:气瓶运输单位和使用单位均没有系统地安全培训教材及相关安全培训记录;运输单位和使用单位工作人员在没有确认瓶阀完全关紧的情况下就直接装车运输;在爆炸发生后, 司机没有及时逃生, 脱离危险现场, 反而在伤势严重的情况下打理气瓶, 使自己和同事继续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以上这些行为说明了运输单位和使用单位平时对工作人员缺少训练, 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为本次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事故反思

篇4:基于事故案例的铁路调车安全分析

关键词:调车作业;事故;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U2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31-0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的不断改进和铁路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铁路交通事故呈现出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但铁路调车事故仍然居高不下,调车作业安全是关系到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根据一起典型事故案例对铁路调车安全进行分析,对铁路调车事故的发生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二、案例经过

2009年6月3日22时56分,某局车务段在Y站调车作业未按规定对临时停留在站内到发线7道1组5辆车采取防溜措施,致使该组车辆发生溜逸。溜逸车组经由Y站41#、39#、37#、19#、9#、7#道岔,越过Y站下行进站信号机97m进入区间,溜逸过程中将37#、19#道岔挤坏,走行891m,构成机车车辆溜入区间一般C类事故(C11)。

三、原因分析

(一)Y站调车长在调车作业中严重违反《技规》第242条“一批调车作业中临时停留的车辆,须拧紧两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或以铁鞋(止轮器)止轮”和《技规》第232条“调车作业摘钩时,必须停妥,采取好防溜措施,方可摘开车钩”;违反了《行规》第61条第2点“配有调车机车的中间站到发线、调车线的停留车辆,须按规定采取拧紧两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或以铁鞋(止轮器)牢固固定”;以及《站细》第77条第二点“一批调车作业中临时停留车辆,应拧紧人力制动机或使用防盗铁鞋止轮,遇人力制动机故障时,使用防盗铁鞋或紧固器止轮”,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Y站所在局调车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中的附件3第四款第五点提出的“作业中,必须严控临时停留车的防溜措施;作业后,把关人员必须督促调车人员对停留车按规定做好防溜措施”,Y站未对该批调车作业防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盯控,造成现场调车作业严重失控。未采取有效的盯控措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四、铁路调车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制定调车作业现场细化措施。

本案中,未执行调车联控,未落实防溜措施,调车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及措施未落到实处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为确保调车安全,务必制定调车作业安全卡控措施,一是研究制定站段调车关键作业环节安全控制细化措施,从作业组织、计划编制、计划传达、作业前检查、准备进路、信号显示、侵正调车、速度控制、车辆防溜、作业过程监控、规章制度执行等关键环节上控制不安全因素,堵塞管理漏洞。二是对关键时间、关键设备、关键岗位、中间站侵正、防溜、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无调车信号折返或压调车信号原路折返等关键环节细化卡控措施。确保调车作业的安全。

(二)提高调车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

本案中,“两违”问题突出,调车长在整个调车作业过程中有章不循、违章蛮干,严重违反《技规》、《行规》、《站细》等多项规定。

部分车站调车作业量少且没有发生过事故,还有部分车站某些时间段调车作业量也相对较少,从而造成职工缺乏忧患意识,对调车作业不够重视,作业中易产生违章违纪现象,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最终影响作业安全。

因此,定期开展调车安全专项整治,查找职工“两违”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事故现场分析会和先进管理单位表彰会的形式,通过“正反典型”对比,吸取事故教训。

采用职工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考核机制,促进调车人员自觉学习业务知识和提高实作技能。学习和培训要突出必知必会、应知应会和应急处理办法等内容,优组合,提高班组整体作战能力。

调车工作是具有脏、险、苦、累等特点,又处于事故多发区域,高素质合格的调车作业人员能做到人到心到责任到,能注意作业进度,把握关键钩数,遇到问题及时提醒和解决,保证调车安全。

(三)强化调车作业中的干部盯岗。

本案中也侧面反映了Y站干部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对调车作业防溜工作进行重点盯控,及时督促调车作业人员按规定对调车作业过程中停留车采取防溜措施,致使现场作业严重失控。

在调车作业过程中,盯岗干部采用通过远程监控、流动监控、现场指导等形式检查、指导、写实、考核作业全过程,规范干部管理行为和职工作业行为,帮助职工养成自觉遵章守纪良好的作业习惯,逐步实现作业中自控、互控和他控有机结合。

(四)增大对调车设施的投入。

车站站场设计时,偏重于接发列车,线路的配备主要从接发列车方面考虑,不设牵出线和没有足够的隔开设备容易造成事故瞬间发生。

对调车机车安装监控记录和防撞土挡装置,集中区调车实行钩钩联控,非集中区执行要道还道装置,为作业量大的中间站配齐平面调车灯显设备,这些设备的投入都有利于提升调车作业安全。

参考文献:

[1]蒋玉国.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的分析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09(03)

[2]张涛.浅谈中间站调车安全[J].铁道运输经济.2002(09)

篇5:事故车接待案例

商品房适用《消法》的问题刚解决,奇谈怪论又转到汽车之上。

曾有经销商卖车有诈,消费者要求双倍赔偿,官司打到法院。受理的四川省成都法院一审、二审的判决书竟都白纸黑字地写着“汽车是奢侈品,不适用消法”的字样。法官如此言论,一时舆论哗然。四川省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刘亚兵秘书长甚至把此判决称作“笑话”。后来,我见到曾任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最高法院苏副院长。聊起此事时,他说那时他已离开了成都中院,他要在,“决不会让这样的判决书出台”。

消费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之分,即使是奢侈消费,也属于生活消费的一部分。在《消法》中,消费品没有贵贱之分。不管这种商品和服务价格有多高,只要消费者为生活所需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一旦受到侵害都应受到《消法》保护。

汽车消费属于大宗消费,一旦车辆出现问题,消费者支付的代价就更高、潜在危险更大,消费者很容易受到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伤害。对于汽车消费,法律更应对其有严格的要求和惩罚措施,汽车生产销售商更应背负更重的社会责任。如此,才不会出现《消法》只保护得了小额消费,却难以保护汽车等大宗消费的怪事。

解铃还需系铃人,2004年在四川达县发生了一起事故车当新车卖的双倍赔偿案。

2002年8月,四川西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达州分公司隐瞒真相,将一台修复过的广州黑色本田雅阁2.0轿车当作新车卖给消费者朱敏,车款共计28.5万元。2004年3月,朱敏获悉所购车辆曾发生过交通事故,遂以达州分公司有欺诈行为为由,向达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达州分公司退还购车款并双倍赔偿损失以及承担其他相应损失。经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人民法院一审、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审,三级法院均认为朱敏购买车辆用于生活消费,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判决达州分公司承担欺诈消费者的双倍赔责任。

2006年12月28日,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成立。成立大会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大审判厅举行。成立大会一结束即转到阶梯会议室,在那里,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召开了首次3.15论坛—汽车消费维权研讨会。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承办上述案件的女审判长张蜀俊首个发言,介绍办案体会。张法官还特别跟我说看了我在一家省级电视台对此案的点评。

本案系汽车消费的首例加倍赔偿案件,加上又有前段时间汽车消费不适用《消法》的奇谈怪论,因此媒体格外关注达县法院的判决以及二审的走向。一审后,重庆卫视《拍案说法》栏目约我点评此案,我说当然支持达县法院的判决。一般案件终审前我不向媒体说三道四,但那次却破例赴渝。

2007年初法院总结时,张蜀俊与我通话。她说她跟领导说到北京参会介绍此案应该加分,庭长说此案又没获奖怎么加分。我说,获奖还不容易——设个3.15案例奖给你们评奖。

2007年3月2日,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在人民大会堂宾馆五层第四会议室召开第一次会长办公会议,会议决定每年发布“3.15维权案例”。3月14日,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召开《弘扬3·15精神暨3·15维权案例发布会》,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到京参会领取了三级法院的《“3.15”维权案例》奖。

篇6:事故车接待案例

一、调车作业特性

调车作业是铁路编组站、区段站、货运站、客运站以及部分中间站每天都要进行的大量技术作业。其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组织复杂、參与人员与设备众多,其作业过程具有以下特性:

1.多源性

调车作业是在开放的露天条件下进行的全天候作业,作业地点涉及面广,自然环境状态对调车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雨雪风霜、自然灾害等因素对调车作业安全均有冲击,难于预测和控制。

2.动态性

铁路调车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机车、车辆在固定的两根钢轨上移动,调车安全问题是伴随着机车、车辆的移动而产生的。而调车作业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调车的车辆种类繁多、作业组织繁琐复杂、作业方法灵活多变,影响安全问题的不可测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将发生调车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复杂性

随着通信技术、车辆工程等学科的发展,调车计划自动编制,测距、测速工具普遍应用于调车作业,这增加了调车系统的复杂性。而各种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也使调车系统越来越不透明,给系统的安全控制和监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反复性

调车作业昼夜不间断,周而复始地进行,又是多工种联合作业,导致了在作业中各种不安全情形和事故(绝大多数)都呈重复发生之态,例如调车冲突、脱轨、挤岔、冒进信号、车辆溜逸等都在此列。

5.协调性

调车作业过程是许多系统协同工作的过程,它要求机、车、工、电、辆、供等多工种密切配合、联合作业,涉及多种作业、多个环节,它使用的设备数量极其庞大且种类繁多。这样庞大的人机动态系统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组织管理的协调性。

二、调车作业事故致因分析

(一)调车作业事故致因构成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是指调车作业的直接参与者,主要包括调车组成员、司机、信号员等,调车作业的每个环节、每一项操作,都依赖于安全和可靠的人的行为。他们不正确的工作态度、技术知识不足、身体不适、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环境,造成操作失误、调车计划编制失误、设备使用不当、违章等行为都会直接导致调车事故的发生。随着铁路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调车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调车作业方式也正在发生很大的变更,“问路指路”、“要道指道”,调车参与者在调车作业中的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设备最终仍要靠人来操纵和控制、规章靠人来制定和执行、作业计划靠人来拟定和下达、环境有人来适应和完善,所以人在整个调车作业系统中仍居主导地位,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调车作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是指调车作业设备,不安全状态是指设备运用质量的不可靠性。主要包括机车车辆、驼峰调车设备、驼峰调速设备、平面调车设备、调车工具以及一些尽头线防护装置和计算机传输设备等一系列由技术要素构成的调车作业装备。质量良好的调车设备是调车作业的物质基础,它可以用可靠性、故障率等来衡量。调车设备的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处于正常工作的能力;故障率是设备发生事故的概率。由于调车设备本身存在硬件故障的可能,不合理的站场设计、设备稳定性差、用具强度不够、抗灾能力弱、联锁失灵、信号显示距离不够、安全带防护失效、防护装置移位等状况,都会导致各类调车事故的发生。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导致调车作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作业环境不良

作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调车作业场,这部分环境不良主要是指调车作业路肩狭窄、杂乱、不平整、湿滑;货物堆放安全距离不足,存在未清理的废旧轨料;调车作业站场照明条件不良,损坏严重等。外部环境不良指的是自然环境下恶劣天气,冰、雪、雨、霜,酷暑、严寒,风沙、暴雨等对调车作业安全的影响,还有特殊地形地貌对调车作业的影响等。社会环境包括铁路内部秩序与外部治安环境,这一环境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调车作业。所以作业环境不良,是导致调车作业事故发生的又一直接原因。

4.组织管理缺陷

调车作业是一项多工种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的作业。安全组织管理职责不清,选派的调车参与者素质不高,调车组织方式不合理,安全意识不强,未根据实际制定相关安全制度,作业项目缺乏安全控制措施、应急预案;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事故评价分析体系;人、设备、环境没有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同样是发生调车事故的间接原因。

(二)调车作业事故致因模型分析

根据系统观念,可将调车作业看作一个生产系统,主要划分为人、物(设备)和环境3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铁路调车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人、设备、环境、管理等相关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总体来看,导致调车事故发生的原因有直接致因、间接致因(基础致因)。直接致因是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又称一次原因;间接致因(基础致因)是指引起事故原因的原因;事故由直接致因产生,而直接致因又是由间接致因(基础致因)引起。

篇7:日本事故车俄罗斯大变身

中资工厂的低价修理法

在昏暗的汽车修理厂中,中国籍员工默默地擦拭着刚完成烤漆的车辆。这座位于俄罗斯海参崴的厂房里,有10多辆日本二手车紧挨地排列着。其中许多车体有部分凹陷的状况,有的甚至连车头灯都没有。仪表板以及车门等内外装汽车零件,被随意地放置在地上。

装修厂老板是中国人萧良,他操着俄语笑着说:“这些车都是俄罗斯二手车业者从日本进口来的事故车。只要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变得像是新车一样呢”。与这里类似的事故车整修厂,在海参崴市内有超过100家以上,全都是中国人经营的。目前萧良的工厂里有10位员工,每人月薪大约人民币8000元,每天工时为早上9点到凌晨2点,旺季时甚至可能连续工作24小时。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因为俄罗斯船员能利用手提行李等级的便宜运费,将日本二手车以低价运回俄罗斯,因此让日本二手车开始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大受欢迎。大约10年前开始,进价更便宜且利润更高的日本事故车更是逐渐在市场上增加。

事故车比二手车更赚钱

34岁的二手车商埃夫契尼·费多朵夫,自2003年便开始事故车买卖,量多时每月可卖到20台。他说:“有些事故车利润,甚至比二手车高上五倍呢。”

一般二手车收购价大约为50万日元(约人民币3万元),而事故车的价格则一半不到,约20万日元。而用于修理的零件,也是来自中国的便宜货。虽然与原厂零件相比持久性稍差,但外表并无差异。

中资整修厂部分员工是以观光签证入境的非法劳工。因此,这些工厂的修理费用得以降到俄资整修厂的一半左右。而这些因素,是促成低价二手车的原因。

日本每年约有117万台事故车,其中29万台为可修复车辆。2009年9月,日本出口事故车大厂“TAU”经手了2.3万辆事故车,到了2014年9月,这个数字增长了一倍达到4.7万辆,其中有近八成都销往国外。目前除了俄罗斯之外,偶尔也会出口到非洲以及中南美洲,并在贸易中继点的阿联酋进行修复。

隐瞒才是问题的根源

事故车贩售最大的问题,是业者对消费者隐瞒车辆事故经历。如果只是小损伤,还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若是车体骨架弯曲变形,或是因泡水而造成电力系统损坏的话,就会有安全上的疑虑。

除此之外,有些不肖业者甚至还为了逃漏进口关税,因而将车辆拆解为“零件”后进口,然后再于当地进行组装,并以“一般车辆”的方式贩售。这在俄罗斯法律上其实是被禁止的。

近来,在签订汽车买卖契约前,会要求先将车辆带到工厂检查的俄罗斯消费者,与过去相比已大幅增加了。

(编辑/唐馨)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老鼠吃辣椒》含反思下一篇:北京2016年下半年企业法律顾问:诉讼参与人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