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高三

2024-04-10

忆我高三(精选10篇)

篇1:忆我高三

父亲离开我十多年了,不知为什么,这几天心里突然莫名地想他。父亲在我们那里是德高望重的人,父亲永远是我们几个孩子的骄傲。父亲是个严厉的人,喜欢说教、斥责我们,我们都有点怕他。只是我们长大后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是那么的炙热,那么滚烫,那么的深沉。

我们有了成绩时,父亲锁着的眉宇,就会看到欣喜;我们遇到挫折灰心的时候,他会鼓励我们,那时她眼中的焦虑比我们还要急。在父亲眼里,我们是他的世界,我们工作生活快乐时,他比得到什么都开心。说母爱如海,父爱如山。如果说父亲是蓝天,我们就是蓝天下飞翔的小鸟;父亲是一望无际的海,我们就是那海里欢快游动的鱼。

父亲是个知足的人,在他的眼里,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他的骄傲。每个孩子都那么孝顺,生活得都很幸福,我们是个和睦的家庭。我的父亲身体一直很健康,最后一次得病,他瞒了我们。他病得很严重时,只是告诉我们是偶感风寒,那是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就这样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去看他,觉得不大对头,风寒哪有这么厉害,可父亲一再坚持说是风寒。我决定带他去我们卫生所看看。父亲同意了,骑着自行车到我家,一路上父亲很辛苦,我这辈子也忘不了,因为那是父亲最后一次来我家,他几乎拼尽了最后力气。

在卫生所输完液后,已是傍晚。我为父亲做好了晚饭,没想到这是父亲在我家吃的最后一顿饭。如果知道是这个样子,我会把饭做得更好些。吃过饭后,父亲在我家与我们度过了最后一次美好的夜晚。我为父亲泡了茶水,我老公陪着父亲聊天,儿子围着他的外公跑来跑去。父亲满脸幸福的笑,完全没有了病痛的样子、那是他在尽情的享受天伦之乐。我悔呀!如果我能看出这是父亲最后一次在我家,我无论如何会珍惜这一刻的。父亲特享受这一刻,很晚了一直不愿去休息,好像他自己知道似的。

第二天,我一早起来给父亲做饭,他什么也没吃。我知道父亲爱听戏,就给他放他爱听的戏曲,父亲一直都是满脸幸福的模样。八点多钟弟弟来了,一定要带父亲去检查,我和大姐、弟弟一起带父亲去了医院。做梦也没想到的是,父亲患的是晚期肺癌,医院也不收留,让回家静养。弟弟带父亲回家了,我和大姐往回走时,感觉就像天塌里一样。我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就在大街上开始放声大哭,宣泄着心里的难过之情,就这样哭着往回走,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反正谁也不认识我,我就淋漓尽致的把心中的难过宣泄出来。

我对父亲的爱,谁也代替不了的.。父亲回到家里后,我们隐瞒了父亲的病情,连母亲也没告诉。我们想尽可能的对父亲好点,其实大伙都在压抑着心中的悲痛,在父亲面前强颜欢笑。尤其是我,背着父亲不知哭了多少回,经常以泪洗面。我们心里都清楚,在某一天里父亲会突然离去,即使我们害怕,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父亲也表现得很坚强,他最喜欢的孙子也一直守在爷爷身边。

后来我的父亲住进了医院,我们几个孩子几乎寸步不离。输液、输血、输白蛋白,能用的全用了,父亲的病还是没见好转。住院七天的时候,我们觉得父亲精神气色都不行,决定立即出院,租了车回家。回到家,父亲非常的高兴,看到了他几天没见的孙子,瘦弱的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他在享受着属于他的最后的天伦之乐。

父亲在世的最后一天,我一生也忘不了。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回光返照吧,那天一大早,父亲就穿戴整齐,跟我们说他要走了。我们以为他在说胡话,没有理会。他问我们给母亲买了煤没有,我们告诉他买了,那是父亲怕母亲过冬没有煤。你说他们那是怎样的感情,最后一天了,还如此惦记。他们一生从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甜言蜜语,却用无声的爱,感染着彼此。他们的爱,才是天老地荒。他们没有海誓山盟,却相互搀扶走完一生。那天,父亲领我在我们住的地方转了一圈,因我长时间不在家,有的地方已有些生疏。父亲就告诉我,这是谁家,那是谁家。

那天父亲吃了我给他包的饺子,这是他吃的最后一顿饭。晚上,他还在院里坐了几个小时,我和两个弟弟陪在身边,父亲回屋十分钟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走时,他一句话也没说,好像一点痛苦也没有,父亲就这样一声不响的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这是我陪父亲走的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写到这的时候,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我傻呀!为什么没抽空多陪陪他。走完最后的一段路呢,直到那天我来陪父亲时,晚了,一切都晚了。

第二天,为父亲办理葬事时,乡亲们全来送父亲最后一程,当哀乐响起的时候,当追魂炮放起的时候,满院子都是哭声。从哭声里,能看到他们对父亲的不舍;从哭声里,能知道我们的后悔;从哭声里,读懂了父亲的坚强。灵车开走的时候,我晕了过去。就这样,我没了父爱。我真的后悔了。我后悔,因为工作、孩子、家庭以及种种借口,很少回家,没尽女儿该尽的义务。其实父亲多爱我呀,在他的眼里,我是他的宝贝。几个孩子中,他最疼的是我。当我回家的时候,他比母亲还忙,给我做好吃的。还把我的儿子抱在怀里,眼里闪烁着慈爱的光。他把对我的爱,延续到了下一代身上。父亲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要好好过日子。说我找了个好老公,说老公是他最不用操心的一个。他教育我要孝敬公婆,照顾好孩子,用心对自己的老公。我按他的话去做了,我生活的很幸福。可是父亲却过早的离开了我,好想再陪陪他。好想再看看他,好想和他说说话。好想问问在天堂他,还好吗?父亲,你就多来几次我的梦里吧,我想你,真的想你了!

父亲是个苦命的人,十几岁就没了他的妈妈,是他婶婶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照顾他长大。父亲是个感恩的人,对他的婶婶像对妈妈一样好。后来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几个孩子也把她当自己的亲奶奶。每次回娘家,我都爱陪奶奶坐会,我喜欢看奶奶慈祥的样子。是她让父亲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欠缺母爱,也让我们感到了温暖。父亲没想到他,走到了奶奶前面。这个爱他给他温暖的人,也是流着泪送他走的人。直到现在,我也忘不了父亲走后,奶奶放声痛哭的情景。

他还有两个爱他的人,那就是姥姥、姥爷。父亲结婚较晚,家庭条件也不好,姥姥姥爷总是鼎力相助。父亲待他们跟亲生父母一样。姥姥九一年得病,父亲一直守在床前。直到姥姥去世,几乎一步不曾离开。在姥姥姥爷眼里,父亲是一个开朗,懂事、非常有主见的人。姥姥姥爷遇事,总是把父亲当成主心骨,爱与他商量。父亲的爱,感染着我们,他让我们知道什么是行孝,什么是责任。我们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父亲是整个大家庭的核心人物。

父亲病重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和年迈的姥爷说。怕姥爷接受不了这一事实,只跟姥爷说,父亲得的是哮喘。并让姥爷去我们家看了父亲一次。那次,父亲看到姥爷显得异常兴奋,他尽可能表现出坚强的模样,好让姥爷放心。以至于父亲去世十年后,姥爷都不知道。姥爷总是问我的父亲身体好些了没有,还买了好吃的让我们给送去,我们一直都在编织着善意的谎言,直到姥爷去世,都没告诉他父亲早去世的事,我们不忍让心爱的姥爷伤心。

篇2:忆我高三

——眼前,只有无尽黑暗

阿黑,你就这样走了,带着那么多的牵挂,那么多的遗憾。

——心在伤,不愿哭泣

阿黑,阿黑,阿黑……

我与你相遇仅仅15天。15天,仅仅半个月,仅仅360小时,仅仅21600分钟。爱你,也仅仅15天。

生命,我从没想过这么严肃的话题。

看到你,没人会不爱。你的纯黑,黑色毛衣,黑色瞳仁。你总是上蹿下跳,一点也不安分,还常常搞破坏,总爱偷吃,还总欺负阿白。可你可爱,你贴人,你比阿白漂亮,你比阿白聪明,你更比阿白,惹人爱。我们全家都是那样的爱你,喜欢你。有你在的时候,我几乎没看过阿白,总是嫌他脏,总是嫌他不爱干净,总是嫌他的冷漠,而且挑食。吃东西的时候,我总是故意帮你,看着阿白在一旁干着急。我们总是偏袒你的一切缺点。我们不是不爱阿白,只是有你在,你的光环似乎永远笼罩着他,只是有你在,我们最爱的永远只是你。

直到那天,我看着你倒下。

白天,你都还那么好好的,几十分钟前,我都还看着你在吃饭,你又在欺负阿白。可是,可是,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你会离去得那样突然,令人措不及防,令人,还来不及悲伤。

我,妈妈,竟然亲眼目睹了你的离去。

篇3:忆我高三

“偶于旧书页间得吾师玄盦陈先生、孔才贺先生诗笺各二纸。陈先生者,一为北海泛舟诗,写于甲申即1944年,完好;一为赐赠之作,写于壬午即1941年,仅存尾页。贺先生者,一完好,一仅存首页,当写于1946年。忆从两先生学诗多年,先生诗格高古,书法超逸,当时孩稚未尽解,今乃知非时辈所及。忽忽四十余年,两先生早归道山,余亦白发,而览兹笺,两先生慷慨悲歌、舞蹈击节之风概,犹宛然耳目间也。大化迁移,人生能几?惟诗情得震铄千载之下,则数十年一瞬息耳!笺已暗敝,恐日就碎坏,遂装裱什袭藏之。”

文字间涵着我的深沉悲痛。我上中学,是在四十年代沦陷的北平。回想起来,对我帮助最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美术老师。他名陈小溪,字玄盦,四十多岁年纪,总是穿一件蓝衫,胖乎乎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他是画家,兼工书法、篆刻,古诗文也有很深的造诣,与画家王雪涛、吴镜汀、李苦禅都是好友。他除了教美术课之外,还业余授徒,非但不取分文,还要陪上些纸笔,是真正以教学为乐的一位教育家。我因为酷爱绘画和文学,就课余授业于陈老师。

学校里古槐阴下的两间破旧的西房,是陈老师的宿舍,取《老子》“大音希声”的意思,号曰“希声草堂”。沦陷中的北平风雨如晦,学校也一片死寂,这希声草堂里方丈之地倒是有一点生气。课后或者假日,总是有三三五五同学前来请教,或伏案作画,或持刀治印,或诵习诗文,陈老师这边添改几笔,那边指点几招,时而论画,时而谈诗,自然也时而谈天说地,泡茶烧饭,形成一个自由生动的学习环境。

应该说,这种学习方式是很利于人才的成长的。著名油画家、陶瓷艺术家侯一民,著名板画家宋广训等都是我当时的同窗学友。我先是学绘画,总是长进不大,后来又学诗文,算是打下了比较厚实的底子。陈老师教授诗文的方法很别致。他先是介绍读物,从总集到别集。我手头还保存着一部吴北江先生选评的《古今诗范》,是陈老师赐赠的,至今我仍认为是学诗的最好读本。他推崇杜诗,也指导我着重习杜诗,一部《杜诗镜铨》读过多遍,其中相当一部分能够背诵。杜诗中,他只给我讲解了《咏怀》《北征》《秋兴》等一些代表作。在简要地讲解词语之后,他开始朗读或朗吟,读或吟到妙处就停下来,说一声“妙啊—嗯!”他并不说出妙在何处,但从他那眉飞色舞的神态,从他那喝采般深情的语气,知道他的心境已经化入诗中,深深地受到感动。此时的我,也无须追问妙在何处,感情同老师一起交融在诗中了。他给我改诗也是如此,很少具体地改动字句,只是从大处指点。教师只加引导,要学生自己去寻求,他的这种教学方法至少非常适合我,我是最不愿意听老师成本大套地讲课的。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获得了较强的自学能力,阅读了大批古籍,习作了几百首旧体诗。其中存下来的几首,编入了我的《流外楼诗词》,现在看看,仍觉尚可,但这适足以证明数十年来我写诗长进甚微,愧负先师多矣。

在希声草堂里,不仅研习书画诗文,还纵情谈论,沦陷期间,骂日本侵略者;光复后,骂国民党“劫收”大员,兼及人生宇宙,无所不谈。只有训育主任或者住在对门的连辛亥革命都不赞成,却认为大日本必胜的一位老先生偶然闯进来才转而谈古典、谈市井。陈老师虽然未曾涉足政治,但他有鲜明的倾向性,他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在斗室中讽嘲还不足,陈老师写了许多首讽刺时政的诗,通俗幽默,大胆辛辣,抄成一本《入木三分集》,当时自然不可能出版,而今怕是早已散佚了,我和其他同学,在熏陶渐染中受到很大影响。推想起来,他要我读杜诗是别有深意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时读来,令人泪下。后来,陈老师终于找到了光明。他的儿子从解放区来看他,把一些解放区的报刊藏在蜜罐子的底层带进城来。在那些纸质粗黄的报刊上,我们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木刻像,第一次读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陈老师盛赞这首词,许为千古绝唱,他眼神放光,透出无限的敬仰和喜悦,他藏在内心深处的向往,毫无遮拦地表露了出来。

就在这一年我上高三,陈老师对我说:“你学诗要多几位老师才好,孔才是大才子,我介绍你拜他为师吧。”贺孔才先生名培新,与陈老师同为吴北江先生的学生,交契甚厚,常到希声草堂来,原是见过的。他是诗文大家,兼工书法篆刻,才高望重。这一天,陈老师带着我到贺宅——宅在积水潭西岸,号“海西草堂”——去拜师。贺先生十分高兴,设便筵聚饮,还把一部他的诗集《天游室集》赐赠给我。从此我有了两位好老师。

孔才先生指导我阅读,同陈老师是一个路子。每次向他请教,他评诗论文,上下古今,淹贯百书,精深博大,时而说一些笑话,横生逸趣。记得有一次他给我讲《离骚》,讲着讲着动了感情,忽然站起身,边走动边大声吟唱起来,高亢激越,声震屋瓦。他没加一句解释,我从吟唱中领会到的比听讲解要多得多。

指导我写作,孔才先生也是很少讲解作法和改动字句。他给我批改过很多诗稿,可惜散失殆尽,仅存经先生圈点的半页而已。他写诗主张高唱入云、气宇轩昂的阳刚风格。我的习作中,有他喜欢的句子,如“剑气欲腾牛斗上,文章小试思神惊”,他画了双圈。但是,有一次我久病初愈,写了一首诗未免颓唐,其中有“病起梳头觉发长”的句子,他看了很不赞成,说青年人写诗要有蓬勃的朝气,切不可低沉消极。他找出李贺的一首诗给我看,“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他说:“长吉尚且如此,何况今天的青年呢?”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至今犹如昨日,对我此后写诗乃至做人影响很大。善教者不须多言,话要点在节骨眼上。

孔才先生也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解放初,他将世代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物悉数捐赠给国家,投身革命,吟诗一改旧凋。又一次我见到孔才先生,他兴高采烈地吟唱了他的新作,其中有两句道:“工农今作邦家主,马列真为世界师。”

匆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其间有多少凄楚,一言难尽!只剩下这四页诗笺同我默默相对。每一展读,两先生的精神笑貌都活现在眼前,我呢,仿佛又变成身着旧蓝衫、面容削瘦、讷讷寡言的青年。这两位我中学时期的好老师,是我终生难忘的。

篇4:忆我第一次来广东

我们是四个人一起到广东的,于双桃、她侄子,还有一罗姓女孩。第二天晚上八点多,才到广州西站。夏天的夜晚来得比较迟,天刚刚黑。我记得那时,广州西站外有一天桥,有许多中巴车在天桥下拉客(现在天桥下严禁中巴车拉客)。我们那次上当了。于双桃在东莞呆了一年多,那次她也懵了。事后她们说,去东莞车票实际上十五元。而那次,那辆黑车上的女人说只要十元。我跟于双桃她们上车了。车在城里转了接近一个小时,我们吵着要下车,司机就是不开门,好不容易凑齐一车人。当车行到白云山脚下,开始买票,我们问多少钱,那女人说五十。在广州火车站你们不是说十元钱一张票吗?怎么涨到五十了?一车人很愤慨。少啰嗦,现在就是五十元一个人,没得话说。车前部四个彪形大汉拿着匕首,车后部四个彪形大汉也拿着寒光闪闪的匕首,买不买票,小心放血。大家迫于淫威,只好买五十元一张的车票。我记得有一个怀化的青年,不知是真没钱还是假没钱,他掏出他所有的零钱,只有二十多元,他求那些大汉,将他的手表押上买票。大汉们开始不相信他没钱,搜身,真的没有,收下了手表,骂道:穷鬼。叫司机减速打开车门,车并没有停稳,将那青年推下车,司机又加速开车。我不知道那青年受伤没有。当车行驶到一个交通岗亭时,司机看见有警察值班,大叫一声:快趴下。八个大汉也叫全车人快趴下。全车人很听话,乖乖的趴下。车里好像没有人了,警察没有看见我们,车快速过去了。司机又叫我们抬起头来,我们又很听话地全都抬起头来。我们像被司机和恶汉控制的一群鸭子,掐着脖子,提上提下,我们没有一点主见了。现在想起来,很好笑。看来,那群歹徒心虚,怕警察。

我记得那辆车并没有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在离裕元鞋厂还要步行一个小时的路程时,司机不耐烦了,叫我们下车,车没有停稳,我们被赶下来了。我在地上根本没站稳,打了一个趔趄。于双桃她们说:那伙人还是有点良心,没有搜光我们身上的钞票。有些歹徒凶残得很,不光搜干净身上的钱,还要打人。看来,我们还算比较幸运的。

当我们一行四人步行到裕元鞋厂时,已是转钟一点,最后一家招待所要关门了。服务员催我们住进去,告诉我们说,要不然,晚上在大街上转悠,被查暂住证的抓去了,没有好日子过。我们住进去了,尽管每人一晚十五元。先休息一晚,第二天再做打算。房间里住满了人,我人生地不熟,有点认床,没有睡着。第二天早上,于双桃和小罗找人去了。我和她侄子猫在招待所,晚上没睡好,躺在床上补睡。早上只吃了一小碗米粉,几乎没有油水,要两块钱。我觉得太贵了。根本没吃饱。粉摊的老板是湖南人,他战友在裕元鞋厂所在地的村里当支书,靠这层关系,他在裕元鞋厂宿舍后门对面租了一个小门面,摆了个粉摊。他的小门面晚上可以住人,并保证我们晚上不被查暂住证的治安队抓去,一个晚上十元。他要我们住他那里,照顾一下他的生意。我们没表态。

于双桃她们在裕元鞋厂干过一年多,对那里比较熟悉。只要胆子大,可以混进裕元鞋厂宿舍。裕元鞋厂主要生产耐克鞋,出口海外。于双桃她们混进去了。裕元鞋厂好大哟,光厂房就有两大幢,加上宿舍,占地面积挺大的。我不记得了,反正很大。裕元鞋厂的女孩子很多,占全厂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几万人的大厂,到处是女孩子。裕元鞋厂人太多了,上班打卡的时候,后面的挤前面的,好似长江后浪推前浪,有的厂牌都挤掉了,打不上卡,补签一次,要扣十元钱。补一张厂牌,也要十元钱。早上她们要做早操,裕元鞋厂是台资厂,台资厂管理很严格,要做早操,要开早会。做早操的员工聚在一起,黑压压的一片,只看见人头,黑黑的头发一大片。她们做早操很认真,整齐划一,很有美感,体现出一个团队整齐划一的凝聚力。早操过后,就是早会训话,厂长的声音很洪亮,灌输台资企业的文化。我虽然没有进裕元鞋厂,在厂外面我见该厂的员工们上班很辛苦,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一个月几乎不休息,一个月五百多元。伙食不算好。我吃过于双桃从裕元鞋厂带出来的饭菜,甜甜的,广东口味,没有多少油水。伙食不好,工作时间长,睡眠不足,许多人面黄肌廋。家乡穷,要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出来打工受这份罪遭这份孼?

裕元鞋厂里面有邮局、幼儿园、医院,发工资后去邮局汇款的打工仔特别多,要排很长的队伍。幼儿园、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是从打工仔招聘过来的。

在毒辣的太阳底下找工作的滋味不好受。广东的太阳好毒哟。热浪一阵又一阵地向我们袭来,口渴难耐,我们舍不得花钱,只能忍,实在受不了了,去买一瓶矿泉水,节约着喝。路边的自来水不敢喝,闹了肚子,根本没钱医。

于双桃和小罗来广东的第三天就进了裕元鞋厂,她们准备一年后回家。我和她侄子没那么幸运,男孩子找工作难哟。我们钱带得不多,想方设法节约用钱。钱挣来不易,花出去怎么那么快?我记得来广东的第二天晚上,我们没有住招待所,于双桃带我们找到一个偏僻的村庄住小店,五块钱一晚,没有安全保障,治安队随时会来查暂住证,小店的老板收钱时,首先声明了。如果没暂住证,被抓住了,要被带到治安队去,要亲戚朋友拿钱来取。没钱取,会被送到艰苦的地方劳动改造几个月甚至半年,再放出来。听说那个地方在樟木头,进去了要干重体力活,在采石场砸石头。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冒着被抓的危险,暂时寻求一个寄身之所。小店里又矮又阴暗,睡的是通铺,昏暗的电灯下,一个通铺上睡几十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仔睡在通铺上,老鼠窜来窜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蚊虫很猖狂,专门咬我们这些无业游民,我们身上的血并不多呀。没有热水冲凉,老板说只为我们提供睡觉的地方,有许多人在自来水笼头下穿着短裤光着身子冲去满身的汗臭味,冲走一天下来找工作的疲惫。小店里的臭味可想而知了,汗臭味,脚臭味,阴暗潮湿带来的霉臭味,还有死老鼠味。小店外有一个臭水沟,恶心的味道随着阵阵晚风飘进小店,难受死了。臭水沟里的污水从大大小小的工厂里排出来。老板们发财了,可工厂周围的环境倒霉了。有许多人希望早点找到工作,早点离开小店。有的人白天出去找工作,晚上回小店歇息。有的在小店里等消息,他们的老乡在裕元鞋厂里面拉关系,他们盼望早点进裕元鞋厂,早点结束艰难的寻工苦日子。

第三晚,我们决定不住小店了,为的是节约五块钱。我们找到了一个建筑工地,我们睡在轿子顶上(我们家乡管楼梯房的顶部叫轿子顶)。广东的白天很热,到了晚上,轿子顶上的混凝土还很热,只是凉快了一点。我们找自来水冲凉,吃最便宜的饭菜,我们带的钱所剩不多。轿子顶上的蚊子多,出门在外,管不了那么多。我们躺在顶上,天是被子,轿子顶楼板上铺上买来的凉席,就算是床。我们数星星,星星眨呀眨着它们的眼睛,看我们睡在轿子顶上,它们仿佛很惊奇,仿佛可怜我们是那么落魄。我们看飞机在天上飞,飞机来来去去飞得很频繁,忽亮忽暗的灯光从我们头顶闪过,消失在遥远的夜空,带走我们的思乡之情。看高埗镇的夜景。高埗镇的夜景很美,美得我们这些从贫穷落后的山沟出来的寻工人很嫉妒。美归美,但不是我们自己的家乡美。我们看有些工厂上夜班打工仔忙碌的身影,他们辛勤的汗水浇灌了广东这块土地改革开放的幸福之花。我记得在轿子顶上住了几个晚上。白天我和于双桃的侄子用双脚走遍高埗镇角落,找工作谈何容易。晚上回到建筑工地的楼顶过夜。

于双桃也帮我在裕元鞋厂里面找工作,曾帮我找到生管的职位,八百元一个月薪水,他将我的大学毕业证带进裕元鞋厂让人事看过。后来由于生管老大的老乡从四川来了,这个职位让给了他老乡,我没戏唱了。老是找不到工作,我们带来的钱一天比一天少,于双桃的侄子动摇了,他说他从家乡出来前,他找测字先生算过,说那次出来广东找工作,会打道回府。他想回去了。那时通讯不算发达,不像现在个人有手机,他在电话亭打电话回家乡,他爸爸妈妈同意他回去。我也决定跟他一起回家乡。于双桃把我们送到高埗车站,她回去上班了。我们到广州西站坐火车回张家界,再从张家界坐慢车回慈利。我把我在楼顶过夜用的凉席也带回了家乡,看到那凉席,勾起我第一次去广东找工作的回忆,仿佛昨天发生的事情,印象太深刻了。我们回来了,家人感到奇怪,我们说工作不好找。于双桃一年后才回来。

想起我第一次下广东的狼狈样子,酸甜苦辣的滋味不好受,感叹打工仔的日子不好过。

责 编:熊正红

篇5:忆我的老师作文

王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打心底就感觉她一定是一位慈祥的“老教师”,说不定她有一些古板,但整体看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老师的。由于初一期末考试的生物成绩不理想,很遗憾没有成为课代表,但这并不能影响我学习的“积极”性。我还是经常往老师的办公室跑,目的有很多,比如问问题、要卷子、甚至有时只是去玩儿会儿,不过无论我干什么,王老师每次见了我,都非常高兴,对于我的问题也是不厌其烦的为我讲解。

王老师非常善于观察同学们的状况,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学习状态很不好,晚上也不出活儿,一连几天熬夜,导致上课精神低沉。正好那天我从老师办公室往回走,恰巧遇见王老师,她叫住我:“金宸,最近觉得状态怎么样啊?”“挺,挺好的”,我支支吾吾地答道,“那这两天上课,我咋看你积极性不高啊?”我一听这话,手心都出汗了,于是赶紧编了个借口,“那可能是这几天没睡好吧!”王老师思索片刻,恍然大悟的“噢”了一声,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走了。

我回到教室后想了很久,一是感叹老师的厉害之处,二是反思这一段我的学习状态,我明显能感到王老师对我有一些失望,但同时我也从老师最后那一拍中,感到了老师对我的期望。

那天晚上我作业写的很快,似乎是老师与我的几句对话,让我瞬间找回了自我,找回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新想起此事,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仅仅几句话,再加一个动作,竟有如此之魔力,竟能让我“迷途知返”,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学生都特别喜欢王老师的缘故吧。

篇6:忆我的老师作文

顾老师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虽然不怎么水润,但是十分有神。因为近视,所以老师经常把高倍“望远镜”架在鼻梁上。

顾老师十分体谅学生。有一次,我们的作业异常多。顾老师,不仅把半节数学课给我们写作业,还把中午原本用来讲试卷的数学时间让给我们写作业。我们十分感谢顾老师。

顾老师不仅十分体谅学生,还特别勤奋。

有一次我忘记把语文书拿回家,我就又回了学校。我到教室时,发现顾老师正在讲台前面讲课,但是下面都没有一个学生的影子。我感到十分奇怪,到后来我才知道这叫备课。顾老师讲得特别的好,她讲的是三角形的类型。她在讲课时,脸上露出严肃的表情,说道:“你们两个还在讲话,我已经看你们很久了,你们怎么还在讲话”。我听了入了迷,好像身临其境。

篇7:忆我的老师作文

在印象中,崔老师总是身着一袭红色长裙,蓬松的卷发垂在两边,脸上总是笑盈盈,仿佛有说不完的喜事儿。

崔老师陪伴了我们13班五个年头,在这五年中,她风雨无阻,几乎从来没请过假;她潜心贯注,恨不得将毕生所学全部教授给我们;她从不排斥、放弃每一个学生,她总是愿意敞开心扉,与每个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她不是形式主义者,总是用实际行为动来感染、影响身边的人;她从不与他人发生正面冲突,只要是无关紧要的事,她总是选择谦让……她大方、宽容、善良,她的好并不是天花乱缀,而是真正的实实在在。

初次相遇

我与崔老师、与13班相遇,是在一个晴朗的上午,那时的我懵懂调皮,在新的环境中充满好奇,东瞅瞅、西看看,观望一张张陌生的脸。当教室快坐满时,一位优雅、美丽的女老师走上讲台,用温柔的声音说:“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崔爱霞……”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崔老师给我留下的初印象是:美丽、知性、大方。到后来接触,才知道她也是一位有内涵、有修养的女性。

失利鼓励

三年级时,一次失误,导致考试失利,当试卷发下来时,我仿佛就如被晴天霹雳,一天的好心情全被打乱了,这时,语文课代表还让我去崔老师办公室,可真是雪上加霜。当我哭丧着脸,来到崔老师办公室时,却看到崔老师那笑盈盈的脸。崔老师让我坐下,坐到她身边。她递给我一块糖,笑着说:“开心点,别哭丧着脸,吃块糖。”我有些诧异,但还是撕开包装纸,吃了下去。崔老师说:“这次考试是有些不理想,但老师相信你的实力,相信你下一次能考的更好,毕竟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如果你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我可以给你解答!”听了这番话后,我心里暖暖的,心头的乌云立刻消散了。

篇8:忆我的老师作文

转眼间初中又快过去了,时间如泡影一般,奇幻且短暂,谁又能留的住三年时光的醇美感受,回想起那一帘帘令人陶醉的时光,回想起那些留有深切印象的人,我又想起了我初中时的英语老师……忆往昔,初中阶段我们有两任英语老师,虽说都为英语教师,但两位性格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位从严若师,一位慈祥若母。

刚上初中时,我们的英语老师是孙娟娟,就是那位慈祥若母的老师,虽说初中的学习任务比小学更为繁重,老师要求也更为严格,但她总给我们一定的空间,不会强迫我们做太多繁多的作业,在她的课堂上,我们也都很自觉的认真听讲,也不会惹她不高兴,因为我们觉得老师对我们如母亲般的慈爱,我们要是还使她生气,就是有昧人之本性,每次考试后,如果成绩太差,相信每位老师都会大发雷霆吧,但她不同,她只会给我们耐心的说,讲,并总结原因。那是我们的学习自觉性总是很高,每天学的很快乐……时间就在这种气氛中缓缓的流淌着,不知不觉中,初二快过去了,不经意间发现,孙老师的肚子已微微隆起……

初三到了,可孙老师却迟迟未曾露面,上英语课了,随着铃声的响起,映入眼帘不再是那熟悉的.面孔,而有点陌生,她走上讲台,站罢,款款说:“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晓云,你们孙老师请产假,今年你们的英语课由我来带,首先说明一点,对学生,我很严格,任何人不要把我的仁慈当成你们放纵的资本,我来就要把你们的成绩提高一个档次,把你们班带成全年级最好的班!”说罢,打开书,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学习……以后的学习中,她对我们确实严格,每天都布置大量作业,但在这种强迫攻势下,渐渐地,我们的自觉性开始慢慢减退,从主动学习到开始抵制她的安排,甚至开始渐渐地抵制英语这门课程,但出人意外的是,我们班的英语成绩竟然还慢慢提高了,每次考试,就进步一点,几次考试后,我们竟然破天荒的得了全年级第一……转眼间初中生活已蓦然离去,回想起初中那曲岁月,两位性格不同的老师又悄然入梦……

篇9:忆我的婶娘散文

被我们兄妹四人叫了近二十年的鲍姨,是我们的婶娘。

听妈妈说,当年鲍姨家跟我们家是相处得很好的邻居。两家的家境相似——由老太太主事过日子。

有一次,几个老人聚在鲍姨家唠闲嗑。本来大家有说有笑的,突然,奶奶叹了一口气:“唉,俺那‘三儿’眼瞅着二十五了,还没抓上个对象!”“三儿”就是我叔叔,而在那个年代,二十出头的人大都孩子满地跑了,如果二十五没成家,就跟现在的“剩男”“剩女”一样了。鲍姨的妈妈一下这话,也叹了口气:“你那是小子还好说,俺那小杰也二十好几了,还没个婆家……”小杰就是鲍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家七嘴八舌的就逗开了:“你看看你俩,老糊涂了不是?你家有儿,她家有女,你俩又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不如就结成亲家,这不是好上加好的事嘛!”

一语点醒梦中人,两个老太太都开心的笑了。因为两个老人相处得太好了,都把彼此的孩子当成自己家的,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两个孩子是可以成亲的。于是,鲍姨和叔叔就被老人们按排单独在一起去“挖菜”。在那个年代里,年轻的男女不好意思多做交流,如果不是抓对象,是不会单独在一起的。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鲍姨和叔叔,在老人们的“精心”安排下,加深了彼此的了解,那些早就从老人平日的闲谈中得知的对方的脾气和秉性,在渐渐的相处中,磨合着、适应着。

两个人一起挖了几次菜后,鲍姨就成了我们的婶娘。那时我和两个哥哥都还小,叫惯了鲍姨,大人们也没特意告诉我们要改口叫婶娘,我和哥哥就“鲍姨”“鲍姨”的一直这么叫着婶娘。妹妹出生后,从牙牙学语时,也学着叫“鲍姨”,从来没有人想到教她叫婶娘;婶娘家的两个弟弟,都比妹妹小,有时,也学着我们叫一声“鲍姨”,逗得全家人都笑出了眼泪……就这样,“鲍姨”始终是我们兄妹四人心中和“妈妈”一样亲的称呼。

由于妈妈和婶娘相处得非常好,(妈妈是大家公认的“有文化的人”,通情达理,凡事为他人着想;婶娘虽然没上过一天学,只认识自己名字的三个字,却于质朴中,热心待人。)在外人眼里,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人,根本分不出哪个是哪家的。往往是一家做点“差样”的饭菜,六个孩子一起先上桌一顿“大扫荡”,等孩子们吃饱了,有时连盘子里的菜汤都被孩子用馒头擦得干干净净。大人们一边吃着咸菜,一边欣慰地望着六张可爱的笑脸。而那幸福的场景大多是在婶娘家,因为叔叔和婶娘都很会做饭,而且,孩子少,日子自然过得比我家要好很多。

渐渐的,两个哥哥长到能帮大人们干些力气活时,小哥俩总是先把婶娘的水缸装得满满的,把引炉子的木柴码得象小山一样,才挑自己家的水,劈自己家的柴。而婶娘有什么好吃的,也总是先偷偷的多塞些在哥哥们的口袋里,然后,才分给几个孩子吃。在婶娘的眼里,六个都是她的.孩子。如果说,对哪个孩子有偏爱,就是对大哥和我了。

婶娘偏爱大哥,不只是因为大哥帮她干的活最多,还因为大哥自小秉性憨直,凡事都让着弟弟妹妹。特别是两个弟弟,常常爬在大哥的背上或是肩上不肯下来,还一再要大哥跑起来,跑得越快,他们的欢笑声就越大……每次大哥都累得满头是汗,直到大人看到了,把弟弟从大哥的身上抱下来。而每当婶娘下班晚了,哥总是站在街上等,不管多晚都不肯回屋——直到看见婶娘那熟悉的身影,就会扑上前去,亲热的叫一声:“鲍姨——”……

我与婶娘的那份感情,不是母女,胜似母女。因为婶娘曾经跟妈妈商量,想把我要过去当姑娘,一来,她没有女儿,二来,也能减轻一些家里的负担。可妈妈同奶奶都反对,说:“孩子都这么大了,都记事了,养不住的。”

婶娘想让我给她当女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婶娘曾帮着妈妈把我的命“捡”回来。在婶娘还没和叔叔结婚的时候,我生了场病,病得很重很重,连医生都说:“希望不大,治治看吧!”那时,医院离家很远,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路过的马车,大多数情况下,都得靠一双脚赶路。奶奶是双“小脚”,走不了远道,另外,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爸爸又在外地上班。在家与医院之间的路上,每天就会有婶娘匆匆赶路的身影。下班了,提着家里为妈妈准备的饭菜送到医院。等妈妈吃完饭,硬把妈妈按在床上去睡下,休息一下劳疲的身心。上了一天班,同样劳累的婶娘就守在病床前,忧伤地看着昏睡中的我,嘴里安慰着几乎要支撑不下去的妈妈:“没事,谁家小孩子不生病呢,小孩子生病就是在长心眼呢!”心中祈祷着:“让这丫头快点好起来吧!”实在困极了,就握着我的小手在床边趴一会儿,只要我一动,就马上会醒来……第二天,天不亮,婶娘就急匆匆的赶回家,草草的吃口饭就去上班……

多年后,妈妈一提起当年的事,眼睛还是红红的:“那时,多亏你鲍姨啊,没有她,你的命就‘捡’不回来了。”

如果说,婶娘每晚在医院里陪着妈妈往回“捡”我的命,是大人嘴里的故事,在我七岁要上学时,我再次生病,让我更真切的感受到婶娘对我如妈妈一样深厚的爱。

那次生病,由于离家近一些的卫生所条件有限,我无法住院治疗,只能一天两次的去打针。有一天傍晚,也在生着病的妈妈牵着我的小手,拖着极虚弱的身子向卫生所一步一步的挪着沉重的双腿。当时天阴得很厚,满天的乌云就象似要压到身上一样。我和妈妈没走出多远,天上就开始落下豆粒大的雨点——一场大雨马上就要来了。

妈妈无奈的望望黑沉沉的天,又看看正发着高烧的我被冷雨打得直哆嗦,慢慢的蹲下来,搂着我,试着要把我抱起来,可试了好几次,就是抱不起来。妈妈的眼泪“刷”的下来了,轻声的说:“丫头,妈妈实在抱不动你,咱到前面的屋檐下避避雨吧。”

刚往那屋檐下走了几步,远远的看见鲍姨向我们娘俩跑来。到了跟前,鲍姨埋怨妈妈:“嫂子,你也真是的,说好了我下班带丫头去打针,你这身体……唉——”婶娘说不下去了。原来,婶娘下班到我家一看我和妈妈走了,看天马上要下雨,婶娘就抓起两件厚衣服跑到卫生所。见我们还没到,就又折了回来。

“嫂子,你先回家吧,我带丫头去就行。”婶娘边把一件衣服给妈妈披在身上,再往上一提,盖在头顶。然后,婶娘把另一件衣服同样披在我的身上,一哈腰,把我背在后背上,疾步向卫生所跑去。

趴在婶娘的后背上,我舒服极了,婶娘的背好温暖啊!我用手摸摸婶娘的脸,湿湿的,分不清是雨水还不汗水。伴着婶娘飞快的脚步,我就象在摇篮里一样,竟然睡着了……

从那以后,我就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和婶娘。

大哥哥高中毕业后,要去当兵,婶娘跑前跑后的帮着托人问情况,人整个瘦了一大圈。而当大哥真的要走了,婶娘的眼睛肿肿的,红红的,问她,她只是淡淡的说:“没事,都是老毛病了。”其实,那是婶娘舍不得大哥,总是在夜里偷偷的流泪才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大哥临走时,跟婶娘只说了一句:“鲍姨,我走了!”就转过身去强忍着泪水,不敢再回头。

军营里,由于对亲人的思念,战友们常常互相讲述着自己家里的事。当战友们都知道大哥有一位比妈妈还亲的“鲍姨”时,都非常羡慕,夸大哥是有福之人,“有两个妈妈痛你!”羡慕之后,战友们对大哥提出批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弟弟妹妹不懂事,可以原谅,这那好的婶娘怎么可以一直叫‘鲍姨’呢,必需得改过来,你一回家,就改过来,还得让弟弟妹妹都改过来!‘婶’是家里人,‘鲍姨’再好,听起来也是外人……”

三年的思念,三年的盼望,大哥终于可以回家探亲了。当大哥跟婶娘一见面,一个军人的最高礼节——标准的军礼后,大哥含着眼泪叫了一声:“婶——”婶娘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被大哥那宽大的臂膀紧紧抱住。之后,大哥“命令”我们:“‘鲍姨’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是我们的婶娘,以后,都改叫‘婶’,谁也不许再叫‘鲍姨’!”从此,我们四个人口中最亲的称呼“鲍姨”就变成了“婶”。

…………

当我们六个孩子相继长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婶娘还如以前一样痛爱我们每一个人,更痛爱我们每一个人的孩子。就如同当年我们叫“鲍姨”那样的感情,我们兄妹四人的孩子叫婶娘“三奶”、“三姥儿”。

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年在外,的夏天,已经两年没见到婶娘的我,跟嫂子通话,当我问到:“婶娘身体还好吧!”嫂子一声叹息:“好啥好啊,人都走了……”我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嫂子,你说谁走了……”嫂子开始呜咽:“婶走了!”我的世界顿时凝固了,嘴里立刻尝到了泪水的苦涩,我艰难的问嫂子:“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不告诉我……”嫂子也在电话的那头抽泣着:“已经烧完头七了……告诉你又有什么用……天太热……又离得那么远……等不了啊……这才一直瞒着你……”

原来,一直就有肝病,血压又高的婶娘,在井台上压水的时候,突发脑出血,走向了生命的尽头。从婶娘发病,到料理婶娘的后事,大哥都跑在两个弟弟的前面。而对于远在杭州的我,家里人一直瞒着所有的消息。就是因为我跟婶娘那种比亲母女还亲的感情,就是担心我当时知道消息,会不顾一切的往回赶……

我一直没再问婶娘到底是哪一天走的。从此,每年的夏天,无论我在哪里,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婶娘在井台上压水的情境,婶娘一直在对我笑着,笑得那么慈祥,笑得那么温暖!虽然,我那要孝敬婶娘的心愿再也无法实现,总想带不识字的婶娘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也只能是一个梦,在那个美丽的梦里,我还是亲热的叫着“鲍姨”……

篇10:忆我的老师作文

师恩难忘,感恩您伴我们在青春的岁月扬帆起航;师恩难忘,感恩您伴我们在绎动的日子里展翅翱翔;师恩难忘,感恩您伴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向坚强

还记得小学时的一位老师,她对每道题的分析都细入毫发,如剥焦叶,愈剥愈深,愈剥愈细。她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光大道。

她面容端严慈祥,不苟言笑,却是即之也温,观之也诚,真蔼然仁者也。她说话非常坦率,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从不装腔做势,也不以势吓人。但她于我们谈话时很真实,幽默并蕴含丰富的意味。

但她也有个雷厉风行的“清规戒律”就是要求学生无论是写任何作文或发言,都必须要打草稿,正式卷写,必须卷面整洁。因为这个打草稿的问题也有频多的学生抱怨。

还记得有一次,我因作业完成不够认真被批评。她将我叫到办公室,如果每天认为写作业是无用的,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任务,潦潦草草的应付过去就完事了,那这个作业就没有布置的必要了。只要你每天能认真听课,回家后认真完成作业,把不会的题弄懂,我相信你的成绩一定能提高,接下来的这些时间里,我会重点观察你的作业情况,好好努力!果然,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此这位老师在我心中六定义为是好老师。

上一篇:谷达坡乡近期工作汇报下一篇:安全出行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