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劳动派遣用工企业备案办法

2024-05-10

北京劳动派遣用工企业备案办法(精选5篇)

篇1:北京劳动派遣用工企业备案办法

附件1

北京市劳务派遣用工企业备案办法

一、我市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超过用工总量10%以上的用工企业,应当将超比例用工调整方案在2014年8月31日前,向经营所在地区(县)人力社保部门进行申报备案。

二、各区(县)人力社保局负责本辖区内经营的劳务派遣用工企业备案工作。

三、劳务派遣用工企业超比例用工调整方案内容应当包括:

1、本企业用工情况:职工总数、签订劳动合同职工人数、使用劳务派遣职工人数、劳务派遣职工占职工总数比例;

2、使用劳务派遣职工情况:本市城镇派遣职工、本市农村派遣职工、外埠城镇派遣职工、外埠农民派遣职工的人数;

3、三性岗位用工情况:辅助性岗位、临时性岗位、替代性岗位的派遣职工人数;辅助性工作岗位应有职代会或工会讨论平等协商确定的文件或方案;

4、与本企业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公司名称、协议期限; 5、2年内的劳务派遣用工整改方案;

6、整改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回执,并建立相应的备案管理台账。

篇2:北京劳动派遣用工企业备案办法

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各旗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新区劳动就业保障局:

为全面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内人社发[2012]108号),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和薪酬填报专项检查的通知》(内人社办发[2013] 30号)和《关于开展劳务派遣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内人社办发(2013)37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和劳务派遣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劳动用工网上备案工作,建立健全劳动用工网上备案管理机制,严格规范劳务派遣,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夯实劳动关系工作基础,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组织领导

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

组 长:张 伟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常委、副局长 副组长:周永亮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常委、副调研员冯国璋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

成 员:范凤亭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科、科长

伏凌燕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科、副科长

於祥叙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科、副科长

侯哲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办公室主任

冯彦明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科、科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局劳动关系科,主要职责是负责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检查范围及内容

(一)检查范围

包头市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用人单位和包头市区域内从事劳务派遣机构和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单位(包括市外在我市从事劳务派遣的机构)。

(二)检查内容

劳动用工备案方面主要检查各用人单位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情况,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的用工状况、劳动合同管理情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劳动者的个人信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劳动者工资支付情况、用人单位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情况及原因等。

劳务派遣情况方面主要检查:

1.劳务派遣机构基本情况;

2.劳务派遣机构遵守劳务派遣法律规定的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随意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克扣和拖欠用工单位支付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以异地参保等方式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情况、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抵押金等;

3、劳务派遣机构向用工单位派遣劳动者情况

·

4、用工单位设立劳务派遣机构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的行为;

5、·用人单位是否使用不具备劳务派遣机构资质的派遣用工行为;

6、·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是否进行劳务派遣用工备案情况;

7、·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法律规定的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将直接用工转为劳务派遣用工情况,以及通过“假外包,真派遣"等形式规避法律责任的情况等;

8.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包 括订立劳务派遣协议情况(派遣岗位、派遣岗位性质、人员数 量、派遣期限等),是否将劳务派遣协议有关内容告知劳动者,是否保障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参加工会权利,是否以 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派遣劳动者等;

9.用工单位使用异地劳务派遣用工情况。

四、工作开展时间及步骤

(一)时间

专项检查从2013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二)步骤

宣传部署阶段(3月10日至4月20日)。各旗县区要大力宣传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各旗县区人社局要认真组织学习《自治区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强劳动用工备案监察工作的通知》(内人社发[20 123]145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劳动关系协调员及劳动保障兼职监察员的作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采用入户宣传等方式宣传劳动用工网上备案的作用和内容,为扎实做好专项检查前期准备工作。

检查实施阶段(4月21日至6月20日)。各地依据民政、工商、质监部门提供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对已备案的用人单位查漏补遗,对内容不准确、不完整的及时督促改正,特别是对规模以上用人单位、认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的企业要督促其尽快备案。市级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及时了解情况,指导检查工作,市劳动监察支队对检查企业的进行抽查。各级监察机构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改正;对没有进行网上备案的用人单位要及时督促,特别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社区平台的小微企业要逐户进行检查,对限期没有整改的用人单位将通过媒体、网站向社会公布,并给予行政处理和处分。在专项检查中各

级工作人员要遵守国家信息保密规定,维护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安全。

三是分析总结阶段(6月21日至6月25日)。各旗县区要对本地区专项检查的情况按时进行分析汇总,梳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效果到位,确保专项检查取得成效。

(二)劳务派遣专项检查要与劳动用工备案专项检查同步进行,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组织领导工作。分阶段安排检查时间,特别是对未注册登记但从事劳务派遣行为的要重点检查,全面准确掌握辖区内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区外劳务派遣机构在我市的运营情况。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 不改正的,按照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 理;对违法情节严重的,依法向社会公布。

(四)认真做好相关材料报送工作。各旗县区要求所辖区域范围内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严格按照检查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当地人社部门要全面掌握自查整改情况。请各旗县区于3月15日前将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报市

局劳动关系科。要对本地专项检查的情况进行报表汇总,梳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相关政策建议,并于7月5日前将本地区专项检查书面总结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科。

篇3:北京劳动派遣用工企业备案办法

制定系列文件,规范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方法步骤。福州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关于用人单位实行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福州市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福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流程(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开展,保证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落实。

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找准结合点,设置前置条件,稳步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每年底定期召开《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年检暨用工备案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结合《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年检的机会,主动向企业寄送劳动用工备案表格,让各企业事先做好劳动用工备案相关材料的填报和准备工作;建立QQ群,就企业在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年检和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和解答;将企业劳动用工备案作为企业特殊工时制度审批的前置条件,促使企业积极落实劳动用工备案有关工作。

篇4:山西省劳动用工备案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女职工生育保险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障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山西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在我市境内的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各类所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以及城镇个体以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持一致,实行统一参保,统一征缴,统一管理,分别运行的管理方式。

第三条 生育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市县两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工作。市县两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生育保险业务。实行市级统筹基金统一管理,待遇分级支付,缺口财政补贴。

第二章 生育保险费筹集

第四条 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的0.5%--1%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职工本人工资高于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300%作为缴费工作工资;职工本人工资低于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工资60%的,按照60%作为缴费工资。

第五条 参保单位合并、兼并、转让、租赁、承包时,接收或者继续经营者必须承担原单位职工的生育保险责任,按规定继续缴纳生育保险费。新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自批准成立或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办理参保手续并按规定缴费。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时间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单位缴费基数、缴费金额,并按规定核定金额按月缴纳生育保险费。各县市区的生育保险费按月缴纳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第七条 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金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八条 生育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得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提取任代何费,所需工作经费全部列入预算,由财政全额拔付。

第三章 生育保险基金

第九条 生育保险基金的构成:

(1)用人单位缴内的生育保险费;

(2)基金的利息;

(3)滞纳金;

(4)生育保险基金缺口的财政补贴。县级出现缺口时,县级财政补贴70%,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调剂30%;市级出现缺口时,市财政补贴;

(5)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它资金。

第十条 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财政预算。

第十一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支付,并要建立健全预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第十二条 市直参保单位,各县市区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由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市直参保单位基金支出由市医保中心直接管理。各县市区医保中心的基金支出,除报销资格和生育津贴,县市区医保中心审核,市医保中心复审外,其它支出由县市区医保中心负责管理。其具体支出项目:

(一)生育津贴;

(二)生育医疗费用;

(三)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

(四)聘请专家鉴定生育或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与合并症的费用;

(五)国有和本省规定的其它费用。

第四章 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满3个月、职工生育或是实施生育符合国家、省和我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可享受以下生育保险待遇:

(一)生育津贴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由发放工资变为享受生育津贴。

产假时间:女职工怀孕7个月(含七个月)以上生育的产假为90天,其中包括产前休假15天;难产(包括部腹产)增加15天;多胞生育的第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晚育的增加30天;产假期间采取长效节育措施并持有县级以上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采取措施的证明”的增加90天。符合以上多项增加产假条件的,累计产假天数最高不超过180天。

女职怀孕不满3个月(含)流产的产假15天;3个月以上4个月(含)以内流产的产假3天;4个月以上7个月(含)以内流产(引产)的产假42天。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享受生育津贴的标准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流产)前一个月的缴费工资除以30再乘以本办法规定的产假天数计发。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予以补足。

(二)产前检查费

产前检查费按照限额的方式支付。发生的费用在限额以内的,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支付;超出限额的,按限额标准支付。

(三)生育医疗费用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女职工生育发生的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品费。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医疗费用,采取按定额和项目支付相结合的方式。

(四)计划生育手术费

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包括职工因计划生育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人工终止妊娠、输卵(精)管结扎及复通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手术费、检查费、住院费和药品费)。

第十四条 住院自然分娩、人工干预分娩、剖宫产的医疗费用,按定额标准支付。住院分娩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医疗费用,按项目付费方式支付。

不具备临床剖宫产手术指征,本人要求实施剖宫产手术的,超出自然分娩定额支付标准的费用,由职工本人负担。住特需病房分娩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不同分娩方式的定额标准支付。

第十五条 职工在门诊发生的计划生育手术费用,按限额方式支付。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支付。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向参保职工另外收取超出限额标准外的医疗费用。

住院发生的计划生育费用按定额标准支付。

计划生育复通手术,宫内节育器嵌顿、断裂、变形、异位或在绝经1年后实施的取出宫内节育器手术的住院医疗费用,按项目付费方式支付。

第五章 生育就医管理

第十六条 生育保险医疗机构实行定点管理,经市劳动保障行政定点的生育保险医疗机构应分别与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定服务协议,并严格执行。协议医疗机构应当为终止妊娠式施行完计划生育手术的.职工开具规范的诊断治疗建议书,注明妊娠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施行计划生育手术名称等相关情况。

第十七条 生育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基本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范围内,与具备助产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质,愿意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生育服务的医疗机构签定服务协议,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除急诊、急救、因公出差外,职工应持医保中心证明,在生育保险协议管理医疗机构进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施行计划生育手术。

长期在外地工作的职工,可以到本人在当地选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协议医疗机构生产或就医。

第十九条 职工因生育和计划生育手术办理转诊、转院的,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 协议医疗机构对定额付费项目,除婴儿费、超出支付标准的床位费外不得向参保职工另外收取其他费用。为参保职工提供生育保险规定不予支付的项目,并收取相应费用的,事先必须征得参保人员本人同意。

第二十一条 协议管理医疗机构应当为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职工出具规范的医学诊断证明书,注明妊娠起止时间、胎儿数、是否顺产等相关情况;出院带药量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第六章 费用结算

第二十二条 凡符合本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规定生育和计划生育手术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第二十三条 女职工在怀孕10周内,由单位医保专管员持本人的妊娠诊断证明、《生育服务证》或《再生育服务证》,到z知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备案手续。

第二十四条 在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生育医疗费用,由协议医疗机构结算。发生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费用,由本人与协议医疗机构结算。

在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产前检查费用、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和经批准在非协议医疗机构以发生的生育及计划生育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终止妊娠或施行完计划生育手术后,由单位医保专管员持《生育服务证》或《再生育服务证》、本人身份证、单位证明、出院证明、产前检查费收据,住院(门诊)医药费收据、住院费用明细、婴儿出生医学证明、诊断治疗建议书。符合增加产假条件的产假期间采取长效节育措施证明、《生育服务证》或《再生育服务证》等,职工在外地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需提交急诊、急救证明或因公出差的相关证明。符合以上条件的,持相关证明到所属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费用结算和生育津贴申领手续。

第二十五条 符合规定的女职工因生育引起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在产假期间由生育保基金支付,产假期满后需继续治疗的费用或产假期间因患其他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欠缴生育保险费期间,停止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超过3个月补缴欠费的,不得享受中断缴费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接到用人单位或协议医疗机构申报费用明细后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将符合规定的费用拔付给用人单位或协议医疗机构。

第二十八条 生育保险基金不支付下列费用:

(一)不符合国家或者本省、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

(二)不符合统筹地区生育保险就医规定的;

(三)不符合本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规定的;

(四)因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

(五)治疗生育合并症的费用;

(六)因犯罪、酗酒、吸毒、自残、他伤、打架斗殴、交通事故等造成终止妊娠的医疗费用;

(七)在国外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发生的生育医疗费用;

(八)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术(如试管婴儿等)发生的费用;

(九)婴儿的医疗、护理、保健等费用;

(十)超过定额、限额标准之外的费用;

(十一)不具备临订剖腹产手术指征,本人要求这施剖腹产手术,超出自然分娩定额标准的费用。

第七章 相关责任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参国生育保险的缴纳生育保险费,致使参保职工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应当赔偿其由此造成的损失。

漏报、少报职工的缴费工资,给职工生育津贴造成损失的,由用人单位负责赔偿。

第三十条 参保职工以非法手段骗取生育保险费用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赔偿。

第三十一条 协议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出具虚假证明和虚假收费凭证,造成生育保险基金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直至取消生育保险定点协议服务资格。

第三十二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不按规定支付生育保险待遇的;

(2)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致使生育保险基金流失的;

(3)挪用生育保险基金的。

第八章 其他

第三十三条 参保职工在革细则实施前发生和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由原单位从原渠道解决。

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篇5:北京劳动派遣用工企业备案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吉劳社薪字〔2007〕242号

各市州、县(市、区)劳动保障局,长白山管委会劳动人事局,中省直有关单位:

现将《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做好这项工作,对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动这项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施。

二、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工作,加强统一领导,指定机构、配备人员牵头负责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劳动工资、就业(职业介绍)、养老保险、监察、仲裁、行政审批、统计信息等相关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劳动保障部门内部各项涉及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相互衔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相同内容重复备案。

三、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按照全省金保工程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要求,统一编制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省里统一制定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基础信息采集表》和《职工劳动用工备案基础信息采集表》,及时采集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存量信息,并录入到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同时,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建立《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管理台帐》、《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管理台帐》、《职工退休审批情况管理台账》,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变动信息,并及时录入到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实现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逐步搭建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省劳动用工备案、个人信息查询、投诉举报受理和劳动保障监察四大功能。

四、做好劳动用工备案服务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健全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提供有关劳动用工备案表格的下载服务,公布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流程,为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劳动用工备案可以采取直接备案、邮寄备案和网络备案等方式办理,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尽量实行网络备案方式。

五、加强对劳动用工备案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采取提前通告、跟踪催办和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用人单位及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要建立劳动者查询举报渠道,方便劳动者及时查询用人单位是否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备案的内容是否真实等情况。对不履行备案义务、备案内容不真实、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促使用人单位主动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对不按规定进行劳动用工备案、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曝光。

六、充分发挥劳动用工备案信息在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对劳动用工备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存量、变量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为制定劳动保障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特别是要通过劳动用工备案,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及时督促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〇〇七年六月五日

主题词:劳动关系 用工备案 办法 通知

抄报:劳动保障部

抄送:省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领导小组成员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07年6月6日印发

(共印220份)

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吉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4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成立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劳动用工备案(以下简称用工备案)。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均应依照本办法进行用工备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用工备案,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劳动用工情况,劳动保障部门对其主体资格、劳动用工情况进行核实并予以备案的行为。

第四条 县(市、区)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用工备案管理的主管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经办机构或街镇乡、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办理用工备案。

第五条

用工备案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中省直用人单位和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用人单位到省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市州、县(市、区)所属用人单位及在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用人单位到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个体经济组织到所在街镇乡或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办理用工备案。

第六条 用工备案的内容包括:

(一)用人单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性质、经济类型、行业类别、用人单位地址、组织机构代码等;

(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情况,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岗位工种、身份情况、参加工作时间等;

(三)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终止或解除等情况;

(四)工资收入分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工资支付等情况;

(五)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包括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情况。

第七条 用工备案实行《劳动用工备案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制度,《手册》样本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定。

《手册》由用人单位负责保管。《手册》是用人单位办理劳动保障事务的重要依据,《手册》记录的内容不得涂改。

《手册》实行年检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于每年三月份前将上用工情况如实填入《手册》,报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年检。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手册》内容核实无误后,加盖“已年检”章,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并将有关工资收入分配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信息录入到《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

第八条 用工备案分为初次备案、变动备案和注销备案。

第九条 新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工商注册或批准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进行初次备案。

现有用人单位应当于本办法公布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存量情况进行初次备案。

第十条 用人单位在办理初次备案时,应当向用工备案管理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机关事业单位法人证、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证、其他用人单位依法成立取得的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劳动合同鉴证名册、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等;

(四)用人单位的用工备案数据导出文件或用工备案信息采集表;

(五)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相关证明。

第十一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初次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导入或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并核发《手册》,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当进行变动备案:

(一)新招用人员或调入人员;

(二)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

1.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延;

2.劳动者辞职或调出;

3.劳动者被除名、辞退、开除等;

4.劳动者死亡;

5.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等;

6.其他应当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三)劳动者退休;

(四)其他应当进行变动备案的情形。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自招用人员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办理录用备案手续时,用人单位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录用人员名册;

(二)劳动合同书;

(三)录用备案审核单;

(四)录用(招聘)职工表。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在为劳动者办理补签劳动合同手续时,应当自补签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到原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变动备案。办理变动备案手续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劳动合同书;

(二)劳动合同鉴证名册。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新调入人员,应当于调入之日起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于30日内办理完毕用工变动备案手续。办理变动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职工调动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劳动合同鉴证名册。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办理完毕用工变动备案手续。办理变动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劳动者辞职申请或职工调动手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处理决定和送达手续、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的相关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四)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第十七条 劳动者退休时,劳动保障部门在为劳动者办理退休审批手续的同时,直接办理用工变动备案。办理变动备案时,用人单位应提供职工档案、《退休审批表》和《退休人员审批汇总表》。

第十八条 对已办理完毕初次备案的用人单位,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其提供的用工变动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当进行注销备案:

(一)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用人单位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三)股东会决议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因合并、分立解散或被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发生注销情形时,应当自注销之日起7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劳动用工注销备案手续。办理注销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或吊销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四)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第二十一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供的用工注销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收回《手册》,并在《手册》上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加盖“已注销”章。

第二十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固定经营活动的外地用人单位,应当到与注册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级的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用工备案。具体办理用工备案,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至第二十一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到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并提供真实的用工备案信息。

第二十四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为用人单位办理用工备案应当即时受理,材料齐全的当日办结。

第二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监察人员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用工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妨碍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用工备案或提供虚假备案信息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演讲稿下一篇: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