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 课时作业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5则范文

2024-05-24

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 课时作业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5则范文(共1篇)

篇1: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 课时作业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5则范文

课时作业2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分离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就是提纯,只是不同说法

B.将两瓶无色溶液识别开来的方法就是分离,但不是提纯 C.提纯必须进行分离 D.分离是提纯方法的一种

答案:C 解析:分离是将混合物分开的过程,根据需要,分离后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提纯是通过分离的方法提取纯物质的过程。

2.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

答案:C 解析:当倒入漏斗的过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时,过滤液会不经过滤纸而直接从滤纸和漏斗内壁的缝隙中流出,不能达到过滤的目的。

3.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答案:D 解析:记忆操作所选用的仪器时,采用“有序记忆法”。对过滤操作,即按照过滤装置从下而上(或从上而下)进行记忆。这样既牢固又不会遗漏。注意滤纸是用品不是仪器。

4.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2A.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3B.蒸发的过程,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 C.过滤时,为了加快速度,可用玻璃棒在滤纸上搅拌

D.过滤时,若一次过滤后发现滤液浑浊,需重新过滤至溶液澄清

答案:BC 解析:该题考查基本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及应注意的问题。解此类题目除了强化记忆外,在练习操作实验时要严格规范。A、D为正确操作;B蒸发中加热到有很多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在滤纸上搅拌,为加快速度,可采用抽滤等其他措施。

第1页(共5页)

5.从氯酸钾分解制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溶解、过滤、蒸发、加热 B.溶解、过滤、洗涤、加热 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答案:B 解析:实验室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用先溶解,后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为了除去二氧化锰沉淀上吸附的氯化钾,应将过滤后的二氧化锰进行洗涤,然后加热烘干除去水分。

6.下列关于蒸发皿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直接加热蒸发皿底部

B.蒸发液体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不断搅动蒸发皿里的液体直到把液体完全蒸干 C.将热的蒸发皿用手拿离火焰,放在实验台上 D.将灼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冷水中冲洗 答案:A 解析:蒸发皿是瓷质的受热容器,可以直接加热,A正确;蒸发时边加热边搅动,是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但应加热到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即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B错;热的蒸发皿不能用手拿,应用坩埚钳夹持,且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容易烫坏实验台,C错误;灼热的蒸发皿骤冷易炸裂,D错误。

7.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四组试剂,某同学欲分离含有氯化钾、氯化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应选用的试剂组合是

()A.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钾溶液、硫酸 C.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D.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在给定试剂的条件下自行选择分离方案,注意的原则仍是方法简单易行,不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和不改变原物质的状态。由于混合物中硫酸钡不溶于水,第一步可用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分离出硫酸钡。第二步用硝酸银是无法分离氯化钾和氯化铁的,用氢氧化钾可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并可防止氯化钾溶液中引入其他杂质阳离子,然后通过过滤分离出氢氧化铁。要将氢氧化铁再转化为氯化铁,只能用盐酸来实现,滤液中的过量氢氧化钾也需要盐酸中和成氯化钾。最终蒸发(蒸发氯化铁溶液要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水解)得到相应的固体。

8.对下列未知盐的稀溶液所含离子的检验中,作出的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当加入氯化钡溶液时不产生沉淀,重新加入硝酸银溶液时,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可判定含有Cl

B.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酸化沉淀不消失,可判定含有SO24

--

第2页(共5页)

C.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判定含有Mg2

+D.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定含有CO23

223答案:A 解析:A项中加氯化钡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SO24、SO3、CO3、PO4、Ag等,-

+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一定含有氯离子,A判断正确;B项中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有SO24、-2SO2PO3排除了CO2PO3硫酸钡不溶于盐酸和硝酸,3、CO3、4离子,加稀盐酸酸化沉淀不消失,3、4离子;---

-亚硫酸钡能溶于盐酸,也溶于硝酸,但该溶液中先加入了硝酸钡后加盐酸,溶液中就有了硝酸,可把亚硫

2酸钡氧化为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因此该待测液中可能只含有SO24,也可能只含有SO3,还可能既含有

-22SO24又含有SO3,所以B项判断不正确;C项中加入NaOH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并非只有Mg,--

+Al(OH)

3、Zn(OH)2等也是白色难溶的物质,所以C项不正确;D项中也可能是含碳酸氢根离子所致,故判断含有CO23是片面的,D项不正确。-9.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适量的CO B.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 C.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答案:BC 解析:加入适量BaCl2溶液发生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过滤除去BaCO3沉淀即可。若加入盐酸,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也可除去Na2CO3,故正确答案为BC。

10.有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操作:①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甲,生成白色沉淀;②继续加入乙(过量),沉淀溶解并产生气体;③最后加入丙,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甲、乙、丙三种溶液的组合可能是

()A.BaCl2、H2SO4、MgClB.CaCl2、HNO3、AgNO3 C.BaCl2、HCl、Na2SOD.CaCl2、H2SO4、ZnCl2 答案:BC

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

(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4)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炭粉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

()答案:(1)c(2)e(3)d(4)d(5)f

第3页(共5页)

解析:(1)中利用CaCO3不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加水,过滤干燥即可除杂。

(2)中,KCl和K2CO3均易溶于水,故不能用过滤法分离;可用盐酸反应后,再将溶液蒸发即得到氯化钾晶体。

(3)中利用高温分解法,使CaCO3分解除去并生成CaO。(4)中二者均不溶于水,可利用炭粉易燃方法,选用d。

(5)中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采用结晶法分离除杂。

12.在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主要操作步骤之一是蒸发,在加热蒸发溶剂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的操作是(作具体、完整的说明)________,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的依据是(填写以下选项代号)________。

A.蒸发皿中恰好无水 B.蒸发皿中刚刚产生白色固体 C.蒸发皿中产生了较多的固体

每次取20g海水,严格按照过滤、蒸发、冷却、称量、计算的实验步骤规范操作,连续实验三次,平均得固态盐ag。该海水中含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填“>”“=”或“<”)________5a%。

答案: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防止液滴飞溅;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蒸发的基本操作及有关简单计算。给液体加热时,若使局部过热,会发生暴沸甚至液滴飞溅现象,对液体不断搅拌,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通过蒸发使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待出现较多固体(实际上是大部分的水已蒸发)时停止加热,利用有关仪器的余热使溶液蒸干。

海水中还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等易溶性的物质,在蒸发时,它们也与NaCl一同结晶析出,成为NaCl中的杂质。

13.现有一包氯化钠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镁,可通过以下实验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请将正确合理的操作顺序填入括号中,并简要回答(1)~(3)题。

()在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然后过滤。()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过滤。

()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将混有杂质的氯化钠完全溶解于水。()蒸发结晶。

()在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过滤。(1)为什么要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要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上述两步骤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第4页(共5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②⑤①⑥④

(1)为了除去溶液中多余的钡离子(2)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根和氢氧根(3)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2HCl===2NaCl+CO2↑+H2O,NaOH+HCl===NaCl+H2O 14.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_______(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5)所得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________等。

答案:(1)③过滤 ④蒸发浓缩(2)B(3)滤液浑浊(4)液体飞溅(5)K2CO3、K2SO4、KCl 解析:(1)由于草木灰中含有不溶性的灰尘和可溶性的碳酸钾等物质,所以应首先进行溶解,之后过滤可得到主要含碳酸钾的滤液,而碳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

(2)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只要记住左物右码的规则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3)对于玻璃棒的作用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使用比较普遍,此处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引起液体飞溅出来。

15.甲、乙两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24。

-(1)甲的实验为:

试样A无色溶液――→白色沉淀BaCl2溶液

加足量稀盐酸

――→沉淀不溶解

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________(仅填一种离子)也会有此现象。(2)乙的实验为:

试样C无色溶液――→现象Ⅰ――→现象Ⅱ 若乙方案合理,回答:

其中试剂Ⅰ是____________,现象Ⅰ是____________;试剂Ⅱ是____________,现象Ⅱ是____________。

答案:(1)Ag(2)足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试剂Ⅰ试剂Ⅱ

第5页(共5页)

上一篇:经济地理学整理答案版下一篇:毛概课程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