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整理答案版

2024-05-24

经济地理学整理答案版(精选6篇)

篇1:经济地理学整理答案版

五年级上册词语手册答案

(仅供参考)《1.窃读记》

3、(1)书柜(2)柜台(3)保险柜(4)衣柜(5)鞋柜

4、鹅毛大雪、滂沱大雨、牛毛细雨、柔情似水 小心翼翼、喜气洋洋、波光粼粼、神采奕奕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帘帘飞瀑、恋恋不舍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能文能武 自始自终 一来一往 能屈能伸 自给自足 一丝一毫 能说能道 自言自语 一旦一夕 能言能语 自由自在 一言一行 能歌能舞 自生自灭 一举一动

3、《红楼梦》——曹雪芹——贾宝玉

《水浒传》——施耐庵——宋江

《三国演义》——罗贯中——诸葛亮

《西游记》——吴承恩——孙悟空

4、(1)空闲(2)闲聊(3)闲居(4)悠闲(5)偷闲

《3.走遍天下书为侣》

2、一台书架 一篇古文 一句名言

一首古诗 一部手机 一把口琴

一次旅行 一位朋友 一艘游轮

一扇窗户 一座宝库 一处故地

3、挚友、同窗、知己、战友、伙伴、亲友

4、一本喜欢的书,就像自己的家,可以感受温暖和甜蜜

一本喜欢的书,就像一个路标,可以指引我们走出布满荆棘的地方

一本喜欢的书,就像一汪泉水,可以给饥渴的我们带来温饱。一本喜欢的书,就像一位老师,可以获得武进的知识。

5、他忽略了最重要的线索,西红柿可以生吃的。

每次遇到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我。

老师总能发现这个秘密的,不管你隐藏地多深。

6、(根据个人的能力,可以多选或者少选,但是不能少于三个)

《4.我的‘长生果’》

2、拂去——夏日的焦热

洒下——轻纱似的月光

挡住——冬天的寒冷

捧起——沉甸甸的果实

3、如胶似漆 如花似玉

如火如荼 如梦如痴 如痴如醉

挥汗如雨 挥金如土

4、(请到课文中找,认真抄写)

5、(请到课文中找,认真抄写)

老师,被人们称为燃烧的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别人。《5.古诗词三首》

3、ABBB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绿”是变绿的意思。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

“闹” 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皱” 形象的反映了水面波涛的形状,同时动态的展示了一池春水的动态之美。并承启上句,将“风”拟人化,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

《6.梅花魂》

2、描写梅花的词语:傲霜斗雪 不畏严寒 娇而不艳 明霜傲雪 幽香浓烈

体坛、乐坛、教坛、歌坛

3、(1)竟(2)境(3)竞(4)收藏(5)珍藏(6)储藏

4、眷恋——怀念,留恋 折节——屈服 大抵——大多,大都 玷污——弄脏 颇负盛名——名气很大

5、(1)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2)一枝画梅,没有什么可稀罕的。

6、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草明年绿 《山中送别》

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

《7.桂花雨》

2、收获的季节 急切地寻找 盛开的桂花 轻轻地落下 嫩绿的叶子 使劲地摇着

3、笨笨 绿绿 小小 香香 淡淡 久久(恰当即可)

4、月圆花好 绿水青山 迷人香气 天长地久 秋菊春兰 雨打风吹

《8.小桥流水人家》

2、水波粼粼 点缀 螃蟹干涸 蟹钳 围绕

鱼鳞 坠落 傍晚固定 解放 富饶

3、小溪:清澈见底 流水潺潺 微波粼粼 柳树:杨柳依依 依依杨柳 杨柳吐翠

日子: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红红火火

4、(见《知识大全》)

5、欣赏风景 整理衣物 打理田园 轻柔的柳枝 曼妙的舞姿 粼粼的波纹

6、潺潺:溪水、泉水等流动时发出的声音。

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粼粼:形容水、石等干净、明亮。课文中是形容水很清澈的样子。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

7、清澈见底 婀娜 悦耳 美妙和谐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9.鲸》

2、一头鲸 一头大象 一只骆驼 一根水柱

一条鱼 一次谈话 一片海洋 一条舌头

一头牛 一头海兽 一只鸽子 一排牙齿

3、是非 成败 恩怨 存亡

渺小 巨大 抢夺 增添

4、宽敞 宽广 适应 适合

5、不是„„而是„„ 如果„„就„„ 即使„„也„„

6、虎鲸 章鱼 蜜蜂 企鹅 海牛 蓝鲸 海豚 北极熊

《10.松鼠》

2、敞开 挺拔 洋溢 豪情 浩瀚 云棉 明媚 矫健

3、苍劲的树木 清凉的山泉 芬芳的鲜花 绚丽的色彩

描绘画面 饱览风光 显示风度 洋溢幸福

4、像肥猪般懒惰 像小猫般温顺 像黄牛般勤劳 像豺狼般凶恶

5、既激动又兴奋 既伤心又难过 既可怜又可恨 既牢固又美观 既活泼又可爱 既挺拔又茂盛

6、大象:憨厚可爱 驯良温顺 粗壮有力 壮实

黄牛:任劳任怨 壮实有力 勤勤恳恳 辛勤

老虎:威猛 凶猛 森林霸王 猎食高手

狐狸:狡猾 阴险 身体矫健 兔死狐悲

《11.新型玻璃》

2、冬暖夏凉 七上八下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上天入地 古往今来 出生入死 嫌贫爱富

3、浪费 半途而废 费心费力 废物利用

粘连 粘贴 沾沾自喜 沾光

4、盗窃 嫌弃 粘贴 噪音 废物

盖楼 赚钱 黏贴 干燥 欢庆

5、(1)即使„„也„„(2)只要„„就„„(3)不是„„而是„„(4)虽然„„但是„„

《12.假如没有灰尘》

3、朝霞映晖 彩虹日晕 拨开迷雾 气象万千 古往今来 庞然大物(恍然大悟)

4、(1)你借他的东西,自然应该还给他。

(2)我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山川河流。

(3)这个姿势非常的自然,一点也不呆板。

5、(1)漂浮(2)飘拂(3)飘扬(造句,通顺即可)

6、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森林将多么干燥啊

假如森林真的没有灰尘,树叶将多么干枯啊

假如田野真的没有灰尘,小草将多么没有生命力啊

假如山川真的没有灰尘,彩虹将不会出现

《13.钓鱼的启示》

2、请求 要求 恳求 奢求 乞求 哀求

(恳求)(要求)(哀求)(乞求)

3、月初的月亮叫新月 月末的残月 十五的月亮叫满月 明亮的月亮叫明月

4、水花四溅 钓鱼 小心翼翼 皎洁 诱惑 告诫 辩论 鱼饵

贱卖 上钩 希冀 绞死 刺绣 盗贼 辨别 耳朵

《14.通往广场的不止一条》

2、美丽的村庄 干净的街道 勤劳的妇女 大型的展览

熟练地操纵 努力地订货 潺潺地流出 伤心地告辞

3、(1)闪现(2)展现(3)敬爱(4)亲爱(5)可爱(6)忽然(7)突然(8)猛然

4、意料之中用果然 毫不犹豫用断然 非常明显用显然 十分突然用忽然

理所当然用当然 一定发生的用必然 清楚明白的用了然 不知所措的用茫然

5、星罗棋布 大喜过望 垂头丧气 心灵手巧 与众不同 络绎不绝(造句通顺即可)

《15.落花生》

2、(1)B(2)A(3)C(4)A(5)B(6)C

3、(1)辨 须(2)像 枝 生 慕(3)暮 墓 幕(4)争辩 辫子 辨析 辩论 辨认 发辫 辨别 狡辩

《16.珍珠鸟》

2、蛇的住处称洞 狗的住处称窝 虎的住处称穴 兔的住处称窟

鸟的住处称巢 牛的住处称棚 鸡的住处称笼 马的住处称厩

3、一阵叫声 一条藤蔓 一盆吊兰 一个脑袋

一只海豚 一只小鸟 一朵牡丹 一辆卡车

4、简易的竹条 温暖的巢穴 细腻的绒毛 美好的境界 深幽的丛林 滚圆的身子

5、茂密-稀疏 大约-明显 宁静-吵闹 简单-复杂 细致-粗糙 可人-讨厌

6、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比作碧玉(课文中找出即可)

《有趣的汉字》

2、删(删除)鸿(飞鸿)锥(锥子)箫(吹箫)

册(图册)宏(宏伟)维(维护)萧(萧条)

3、七 磨 驼 军 丸 乖 田

4、飞机上吹喇叭——高明(鸣)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老虎拉车——谁敢(赶)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石头蛋腌咸菜——一言(盐)难尽

《我爱你,汉字》

2、挥汗如雨 挥金如土 貌美如花 一贫如洗 视死如归 倒背如流 兵败如山

3、得力主将 百依百顺 刻不容缓 其乐无穷 默默无闻 随心所欲

4、(到课文中找)

5、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释怀素《苦笋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苏轼《黄州寒食诗贴》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2、希望 盼望 期望 奢望 失望 绝望(1)盼望(2)期望(3)绝望(4)希望

3、疾苦(1)积劳成疾(2)疾言厉色(4)

疾步(3)疾恶如仇(4)疾风骤雨(3)

4、只要„„就„„ 无论„„都„„ 因为„„所以„„

5、(联系课文和老师课堂的讲解)

《18.慈母情深》

2、俭朴 艰苦 褐色 掏钱

捡起 坚强 口渴 淘气

3、感动 感恩 感谢(1)感动(2)感谢(3)感恩

4、牵肠挂肚 呕心沥血 良师益友 察言观色 捕风捉影 提心吊胆

奇形怪状 能说会道 手舞足蹈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慈祥的母亲 警告的声音 漂亮的衣服

精彩的演出 创作的灵感 谨慎的猎人

努力地爬行 兴奋地鼓掌 不住地点头

3、邮局 香油 笛声 启迪 邮票 技术 树枝 歧途 杂技 伎俩

4、严厉 勉励 权利 美丽 日历 利益 厉害 历练 再接再厉

5、迫不及待 得意扬扬 一如既往

6、虽然„„但是„„ 既„„又„„ 因为„„所以„„ 尽管„„但是„„

《20.学会看病》

1、(1)A C(2)B A(3)C A

2、忐忑不安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毫无疑问 喋喋不休

3、喜笑颜开 悲痛欲绝 扬眉吐气

一表人才 其貌不扬 婀娜多姿

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5、椅子 骑马 证件 征战 怔住 仇恨 很好 后跟 沙漠 抄写 吵闹

6、(1)少先队员不能说不文明的话。

(2)尽管狐狸最狡猾,可是狐狸尾巴总要露出来。(3)(课后日积月累)《21.圆明园的毁灭》

2、宏伟 干燥 销毁 瑶池

洪亮 噪音 消灭 童谣

彩虹 烦躁 云霄 摇晃

3、不可思议 不可理喻 不可救药 不可多得 不可告人 不可开交 不可一世

4、CBE

《22.狼牙山五壮士》

2、矗立 耸立 屹立 站立 肃立(1)屹立(2)站立(3)矗立(4)耸立

3、AECDAB

4、临阵脱逃 临阵磨枪 临渊羡鱼

临危不惧 临危受命 临渴掘井

《23.难忘的一课》

2、环境 洁净 鼓励 颗粒 理由 集邮 光复 负责 丰衣足食 封锁信息 风欺雪压 锋利无比 旗开得胜 奇珍异宝 崎岖不平齐心协力

3、柴门闻犬吠 不是养蚕人 牧童骑黄牛 两岸猿声啼不住

千山鸟飞绝 但爱鲈鱼美 意欲捕鸣蝉 故人西辞黄鹤楼

射人先射马 处处闻啼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

4、只要„„就„„ 因为„„所以„„ 只有„„才„„

6、真挚的爱慕 真挚的友谊 真挚的感情 真挚的爱恋

浓厚的情谊 浓厚的感情 浓厚的亲情 浓厚的乡情

强烈的预感 强烈的刺激 强烈的气息 强烈的愿望

崇高的敬意 崇高的理想 崇高的形象 崇高的礼仪

激动地表达 激动地鼓掌 激动地拥抱 激动地歌唱

热情地拥抱 热情地欢呼 热情地歌颂 热情地招呼

7、CDABB

《24.最后一分钟》

2、牡丹 芍药 梅花 蔷薇 迎春花 月季 郁金香

姹紫嫣红 桃红柳绿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花繁锦簇

香飘十里 十里飘香 香气扑鼻 香气迷人 芬芳迷人

3、恍然大悟 全然不顾 勃然大怒 肃然起敬

油然而生 焕然一新 庞然大物 泰然处之

悠然自得 蔚然成风 安然无恙 荡然无存

4、颤抖的嘴唇 世纪的钟声 刹那的寂静 崭新的日出 高尚的灵魂

紧紧地拉住 缓缓地流淌 深深地吸引 微微地颤抖 牢牢地抓住

《25.七律·长征》

2、万水千山 万言千语 万缕千丝 万代千秋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丝万缕 千秋万代

3、(看解释)

4、千山对万水 七嘴对八舌 龙飞对凤舞

微风对细雨 走泥丸对腾细浪 铁索寒对云崖暖

5、欢笑 欢乐 欢庆 喜欢 欢呼 欢度 欢畅

欢笑 欢呼 欢乐 欢畅

《26.开国大典》

2、雨声哗哗 炮声隆隆 鸟声啾啾 风声瑟瑟

枪声啪啪 掌声啪啪 鼓声咚咚 马蹄声哒哒

3、(1)估计 容纳(2)升旗 起初 雷鸣般(3)三点整 爆发

4、中华,华夏,中州,中土,神州,九州,海内,中夏,赤县

5、瞻仰 屋檐 纽带 电钮 暴动 爆发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情不自禁 玲珑剔透 一如既往 安然无恙 排山倒海 斩钉截铁

3、(1)披荆斩棘

不屈不挠

群威群胆

杀敌致果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不屈不挠 舍生取义(2)大义灭亲 舍己为人 德高望重 舍命救人

(3)喜极而泣 唉声叹气 发怒冲冠 心惊胆战 惊慌失色 大惊失色

4、煤球——漆黑一片 沐浴——首当其冲 化妆——改头换面

剥削——不劳而获 枕头——置之脑后 跳伞——从天而降

好雨——喜从天降 好谜——可想而知 竹子——节外生枝

杀鱼——遍体鳞伤 箭靶——众矢之的 伴奏——助人为乐

《28.毛主席在花山》

2、城(城市)根(根本)砌(砌墙)

澡(洗澡)螃(螃蟹)揍(挨揍)

珠(珠宝)译(翻译)淹(淹没)

3、倾盆大雨 毫不犹豫 流光溢彩 天长日久

津津有味 心安理得 能书善画 低头折节

4、盯 瞅 瞥 瞧 视 见 窥

注视 端详 瞥见 观看 观望 注目

东张西望 抬头四顾 环顾四周 眺望远方

5、DACB

6、因为„„所以„„ 只要„„就„„ 尽管„„还„„

不是„„而是„„ 既然„„就„„

7、近义词:围绕——环绕 明丽——明艳 期待——等待 计划——规划

反义词:同意——反对 扩散——集中 虚心——骄傲 坚信——疑惑

篇2:经济地理学整理答案版

1、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第一次将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4、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第二章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2.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1.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2.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 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

3.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 相符合

4.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人们,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理论就应当 随之而转变,否则就会犯思想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向另一具体过程推移转变 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强制推移,把将来才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历史 阶段,就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 4.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科学精神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 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 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第三章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 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 不为? 答:

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但科 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 之一就是在发 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 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 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 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 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4.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 形式和规律

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 产生不同的反映

6.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 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

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 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 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

8.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 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 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 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 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答: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2.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 3.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 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 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4.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 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发展 产生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 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 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5.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 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 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 人们的意志 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 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6.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 人们的意志 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 者之间并没有矛盾.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答: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 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中国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 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

3.另一方面,我国的生 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 面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 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4.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以上 情况是我国社会主 义基本矛盾的特点。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 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 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5.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 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 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 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 会主义社会。

第四章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

1.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 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 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 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4.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 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 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5.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答: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

3.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利于技术进步

4.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使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答: 1.观点错误: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 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2.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 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 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3.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 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

4.知识不创造价值,它 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5.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5.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 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 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是资本的特殊性 4.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

5.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殖 6.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第五章

3.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变质?

答:(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是有所变化的,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造就了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而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是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相矛盾的,资本主义必须找到一个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适应的方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内部的一次局部调整。因此可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这样两个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它们的基本经济关系虽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但是在许多地方已经发生了部分的质变。

(二)具体地说,自由竞争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私人资本或个体资本,当时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是资本家个体私有制;垄断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社会资本,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是以股份资本为基础的垄断集团私有制。自由竞争阶段是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垄断阶段则是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三)从更深层次的经济关系和发展趋势来看,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向着社会主义公有制靠近的方向发展。它是资本所有权的潜在的扬弃或自行扬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社会结构的过渡。

5.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么? 答:

(一)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三)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扩张,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和集中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大垄断资本总是利用国际组织,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以获取各种利益,诸如以金融为武器,摧毁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调控系统,再附加条件给以援助,逼迫发展中国家取消经济管制,全面放开市场,由此侵入发展中国家,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发展中国家,使其变为西方的附庸。

(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状况看,处于弱势状态,不占主导地位,更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的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因素和风险。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不仅面临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严重挑战。我们要切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困难,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缩小差距,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显身手。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二)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总之,资本主义制度空前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第六章

3、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答:

(一)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三)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他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四)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列宁曾经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作“无产阶级民主制”,就是突出其发展民主的只能。随着专政只能的逐渐缩小,民主职能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最后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将归于消亡。

4、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必然性。答:

(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革命实现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矛盾特别精锐,出现很好的革命形势,以及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但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了,某个阶段,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

(三)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教材P214-21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教材P215-216)答:

(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1、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动、坚持、发展和胜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宣传、教育与引导;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制定、要求与实施的具体步骤,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革命中的群众运动特别是武装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有效的组织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作用;

2、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执政党,能够有效地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势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领导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在党的思想领导方面,有一个不断学习、掌握、提高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力的问题。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在不同条件下,实现对国家和群众正确的思想领导。

2、在政治领导方面,只有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的挑战。

3、在组织领导方面,只有探索符合时代特点、切实有效的组织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好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因此,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七章

3.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他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列宁曾经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作“无产阶级民主制”,就是突出其发展民主的只能。随着专政只能的逐渐缩小,民主职能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最后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将归于消亡。

4.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答: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革命实现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矛盾特别精锐,出现很好的革命形势,以及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但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了,某个阶段,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篇3:经济地理学整理答案版

1.在做中体验, 以便系统地回顾和整理找规律的知识: (1) 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熟练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通过整理和复习, 熟练运用最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能主动优化。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并优化。

教学转化点:

规律→算法→策略

能力训练点:

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利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探索情趣和探索精神。

先学提纲: (课前完成)

1.回顾: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 我们要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 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唤起学生的旧知, 并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所学更有条理性, 为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1) 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2)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3) 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所感、所想, 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二、查漏补缺

1. 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集体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共同校正。

同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 内化策略。

三、综合运用提升

1. 按1、1、2、5、3、1、1、2、5、3……这样的顺序排列成一组数。

(1) 第99个数是多少?

(2) 前99个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校正。

2. 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2棵柳树、2棵杨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 ( ) 棵柳树, ( ) 棵杨树。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可以评价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吗?

五、课堂作业

1.国庆节五年级3班教室里要按“两红、四蓝、三黄”的规律挂彩灯, 一共要挂43盏灯。三种颜色的彩灯各需要多少盏?第21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42只彩灯是什么颜色?

篇4:巧替换 按答案整理考题

给选项加下划线

用Word打开文档,在“开始”选项卡“编辑”组单击“查找”后的下拉箭头,从中选择“高级查找”。在“查找和替换”窗口中单击“更多”按钮以显示高级选项,并选中“使用通配符”复选项。输入查找内容为“[A-D](*)^13”(不含引号,下同) ,单击“在以下项中查找”按钮,并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主文档”,马上可以看到文档中所有选择项行已经全部被选中了(如图2)。然后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下划线”图标为所有选项设置下划线。

移动正确答案

把输入光标定位到文档的开头,在“开始”选项卡“编辑”组单击“替换”,在“查找和替换”窗口中单击“更多”按钮以显示高级选项,并选中“使用通配符”复选项。输入查找内容“_{1,}(*)正确的答案为:(*)^13”,替换为则输入“_\2\1”,单击全部替换后马上可以看到正确答案的选项名都已经填入到相应题目的下划线位置(如图3)。

接下来再继续输入查找内容为“_([A-D])(*)\1、(*)^13“,替换为:“\3\2 ”,进行全部替换就可以把所有正确的答案内容直接填入题目中的下划线处了(如图4)。最后我们只要再查找“[A-D].*^13”,替换为空以删除所有的无用选择项,最终得到的就是老总需要的题目了。

此外,若填空处是带下划线的空格而不是下划线,可以在查找中输入1个空格,单击“格式”按钮选择“字体”,在弹出窗口中设置下划线,确定返回后,在“替换为”中输入1个下划线“_”,全部替换即可把下划线空格替换成下划线。

篇5:刑诉4道简答题完整答案整理版

《刑诉》12: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1、基本内容:

①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人民法院是我国法定的唯一审判机关,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审判权。

②在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有罪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不得将任何人确定有罪。在刑事诉讼中,被追究刑事责任者,在备起诉到法院之前,都是处于犯罪嫌疑人的地位,而不是罪犯。在被起诉到法院后,是处于被告人的地位,只有被人民法院作了有罪判决后,才成为罪犯。③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有罪,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公开、公正的审理,并给予被告人一切辩护上所需的保障。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充分听取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保障被告人的质证权,在获得确定可靠的证据的基础上对被告人作出是否有罪的裁决。

2、意义:

贯彻未经审判不得确定有罪原则,有利于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区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不同诉讼地位;有利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有利于体现诉讼民主、诉讼文明,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

二、罗列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并指出两者的差异。

1、取保候审

①概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担保,保证其不逃避侦查或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②适用条件:

I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II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III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IV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③保证方式:一种是保证人保证方式,一种是保证金保证方式。

对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一起适用保证以上两种。

2、监视居住

①概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方法。

②适用范围:

I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II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III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IV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V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IV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3、两者的异同:

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都是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但限制自由的程度不同。监视居住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程度要比取保候审严厉,比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要求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而监视居住则要求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被取保候审人通常可以自由会见他人,而被监视居住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和通信。

三、试述不起诉的条件

1、概念:人检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对自侦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其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或者经补充侦查尚未达到起诉条件,而作出的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决定。

2、不起诉的条件

①法定不起诉的适用条件。

《刑诉》第173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定不起诉有一下六种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②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

《刑诉》第173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具体情形:

(1)《刑罚》第37条所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但在国外已受过刑事处罚,可免除刑罚的。

(3)聋、哑人和盲人犯罪,可从轻、减轻、免除刑事责任。

(4)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社会危害性,应当酌情减轻刑事责任或免除刑罚。

(5)预备行为构成犯罪的,可比照刑法该罪条款,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

(6)中止犯罪,可减轻或免除刑罚;共犯中其次要作用和辅助作用的从犯,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

(7)胁从犯或被诱骗参加犯罪者,按其犯罪情节,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

(8)有自首情节的罪行较轻的犯罪嫌疑人,或罪行较重,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者,可减轻或免除刑罚。

③证据不足不起诉。

《刑诉》第171条第4款规定:“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 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以下几种情形属于证据不足: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四、试述我们刑诉法如何规范逮捕的条件,对于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法律规定了哪些补救措施?

逮捕的适用条件:

《刑诉》第79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应当予以逮捕。

这一规定表明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① 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②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③ 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的。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

3、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有逮捕必要”:

① 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② 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③ 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④ 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⑤ 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另外,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补救措施:

篇6:经济地理学整理答案版

一、名词解释

1、哈罗德·孔茨

哈罗德·孔茨是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他把各种管理理论和学说归纳为11个学派,并称其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孔茨还是经营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管理职能及与管理职能相关的管理原则的研究,力图把用于管理实践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管理学科。

2、事业部制

是在公司统一领导下,按照产品、地区、市场不同建立事业部或者分公司,各事业部分别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事业部既是总公司控制下的利润中 心,具有利润生产、利润核算、利润管理的职能,又是产品生产责任单位和市场销售责任单位,具有自己的产品的独立的市场。事业部制主要适用于经营规模大、产 品种类多、生产工艺差别大、市场分布广而且变化快的大型企业。

3、计划评审技术

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企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序,通过网络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与控制,以便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最高的速度 完成工作。计划评审技术能够把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清晰加以表示,并且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可以对工程的时间速度和资源利 用加以优化;可以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便于组织和控制;易于操作,适用于各种行业和各种任务。

4、全面绩效控制

全面绩效控制又叫360°考核法,是多角度进行的比较全面的绩效考核法,也称全方位考核法或全面评价法。

5、公平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成为社会比理论。这种激励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 比较来判断其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做出反应。除了“自己”与“别人”的横向比较外,还存在着自己的目前和过去的比较。

6、晕轮效应

是指考评者对被考评者一种特性的评估影响到对于这个人其他方面的评估,一直以偏概全,产生评估偏差。

二、简答

1、系统管理学派的理论

系 统管理学派认为:(1)企业管理系统有人、资金、物、技术、时间、信息六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其中,人是管理系统的主体,其他各项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人 的控制和协调。(2)在企业管理系统内部,有分为运行、控制、支持、信息四个子系统。(3)企业的系统原理强调以整体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 优化而不是子系统的最优化。它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因为只注意一些专门淋浴的特殊职能而忽略了企业的总体目标,也不至于忽略了自己在企业这个更大的系统中的地 位和作用。

2、招聘的方法和过程

人 员招聘就是从组织内外的人选中,选出对现有的和将来的职位最合适的人员。其方法和过程主要是:(1)公开招聘。要以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媒介,公布待聘 职位的数量和性质,以及对候选人的要求等信息,向企业内外公开招聘,鼓励候选人参加。(2)粗选。即初步筛选,内部候选人的情况可以根据组织易网的绩效考 评来进行,组织外部的候选人可以通过简单的会面、谈话,尽可能多的了解候选人的情况。(3)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可以使用智力与知识测验、竞聘演讲与答辩等方法。(4)民意测验。要注意征询所在部门、甚至是组织所有成员的意见,以判断组织成员对候选人的接受程度。(5)选定管理人员。综合考 虑各个候选人的情况,做出最后的选择。

3、跨文化管理移植

跨 文化管理移植要注意一下几点:(1)跨文化管理移植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跨文化管理移植绝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别国经验,必须搞 清楚移植过来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技术经过怎样的改进才能符合本国、本企业的实际,才能适应本土的成长,发挥预期的作用;(3)跨文化管理 移植要虚心学习,更要勇于创新;(4)跨文化管理移植不能忽视人的因素。

4、管理环境分析

(1)外部一般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2)行业环境,包括:行业竞争结构根系,行业内战略群分析。(3)敬重对手分析,包括识别竞争对手,研究竞争对手的反应

(4)企业自身分析,既要分析企业的基本活动,也要分析企业的辅助活动

(5)顾客、目标市场分析,报考: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

5、强化理论

强 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1)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 为会减弱直至消失。(2)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3)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正强化和负强 化。

6、领导权变理论

权 变领导理论,又叫情景理论。该理论人为:(1)领导效能不单纯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行为,某种领导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情景和场合。(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适合于任

何一个群体,任何一种环境的最佳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应随被领导者和具体环境的不同而变化。(3)典型的权变理 论主要有: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模型、费德勒权变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途径-目标理论和领导参与决策模式。

三、论述

1、沟通的方式过程、改善障碍

(一)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1)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是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3)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沟 通的方式:(1)按照功能划分,沟通可以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2)按照方法,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 沟通及电子媒介沟通等。(3)按照组织系统,沟通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4)按照方向,沟通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5)按照 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二)沟 通的过程是(1)发送者需要向接收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很广,诸如想法、观点、资料等。(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 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成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6)接受者理解信 息的内容。(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地接受。

(三)可 否沟通中的障碍:(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要学会“倾听”。(3)创造一种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 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6)职工代表大会。(7)非管理工作组。(8)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2、目标管理理论和应用

(一)孔茨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二)基本思想: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知道业务和衡量个人贡献的准则。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及时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有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励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三)应用过程:

(1)制定目标。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

(5)实行奖惩。组织对不同成员的奖惩,是以上述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3、组织生命周期、变革的动因和趋势

(一)格林纳认为一个组织的生命周期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这五阶段。在每个阶段上,组织的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和员工心态都不相 同。在每个阶段的发展后期都会遇到管理难题,导致组织的发展危机,都需要进行组织变革来解决这些危机,以达到组织不断发展的目的

(二)组织变革的动因有:

(1)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只有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才会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如管理技术条件的变化,人员调整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组织运行政策与目标的改变。

(3)组织成员的期望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也会形成促使组织变革的驱动力。

(三)组织变革的趋势主要是:

(1)扁平化。目的是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增强组织的适应能力。两个调剂,一是现代信息出来与传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二是组织成员有较高的素质和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2)柔性化。目的是增强组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充分利用组织资源。表现为集权与分权的统一,稳定与变革的统一。柔性组织更多体现在组织结构的权力下放和不断变革上,其典型形式是临时团队和重新设计。

(3)网络化。很多企业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对组织结构也进行重新设计,组建以小型、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经营单元,构成以横向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组织形式。两个特征,一是用特殊的市场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联络各经营单元之间及其与公司总部之间的关系,而是在组织机构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虚拟功能。

(4)分立化。是指一个公司中在分理出几个小的公司,把公司总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内部性的上下级关系变为外部性的公司之间的关系。分离后的公司与原来的公司是一 种平等的市场关系,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完全独立的经营地位;是在分权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公司总部对立的子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和股东管理的方式进行控制。

山东大学2004年管理学考研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泰罗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开创了科学管理学派,其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主要观点有:(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要使工人 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实行级差计件工资制;(4)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管理方法为科学 管理方法;(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人本原理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管理活动成功的关键。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为 前提,同时,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这就是管理的人本原理。在现代管理中,员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现代管理的目的。

3、反馈控制 是指系统的输出信息返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并根据二者的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反馈控制是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常称为事后控 制。这种控制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或行为的结果上,通过对已经形成的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发现偏差情况,依次采取措施,对以后的活动进行纠正。

4、管理创新 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的更有效配置方面的细节管理。

5、领导权变理论 又叫情景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效能不单纯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行为,某种领导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情景和场合。领导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适合与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种环境的最佳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应随被领导者和具体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典型的权变理论主要有:领导行为 连续一提模型、费德勒权变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途径-目标理论和领导参与决策理论。

二、简答

1、简述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任务是巴纳德,其组织理论的观点主要有:

(1)组织是一个和做系统。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寻求取得平衡的系统,他们调整内外部的各种力量以维持动态的平衡。

(2)诱因贡献平和论组织成员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贡献和所取得的诱因进行比较后,如果其净结果是正数,则产生协作意愿;如果是负数,成员会退出组织。

(3)权力接受论。认为权力不是来自自上而下的行政授予,而是来自下级是否接受。(4)非正式组织的功能:为成员提供满足感、归属感、自尊心,有利于传递信息。(5)提出了信息沟通的原则。

2、什么是全面绩效控制,如何进行?

全面绩效控制又叫360°考核法,是多角度进行的比较全面的绩效考核法,也称全方位考核法或全面评价法。全面绩效控制的实施方法:首先,听取意见,填写调查表。然后,对被考核者的各方面做出评价。最后,在分析讨论考核结果的基础上双方讨论,定出下年度的绩效目标。

3、简述新组织结构学派的组织理论

新 组织结构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明茨伯格,其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五种协调机制:相互调整、直接监督、过程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技能标准化。(2)五个 基本构成部分:工作核心层、战略高层、直线中层、技术专家结构、附属人员。(3)五种流程系统:正式权力系统、规章制度流程系统、非正式沟通流程系统、工 作群体流程系统、特殊决策流程系统。(4)五种组织结构类型:简单结构、机械性行政组织、职业性行政组织、分布式结构、特别小组。

4、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成为社会比理论。这种激励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将通过两个 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做出 反应。除了“自己”与“别人”的横向比较外,还存在着自己的目前和过去的比较。

5、选聘管理者的程序和方法是什么? 人 员招聘就是从组织内外的人选中,选出对现有的和将来的职位最合适的人员。其方法和过程主要是:(1)公开招聘。要以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媒介,公布待聘 职位的数量和性质,以及对候选人的要求等信息,向企业内外公开招聘,鼓励候选人参加。(2)粗选。即初步筛选,内部候选人的情况可以根据组织易网的绩效考 评来进行,组织外部的候选人可以通过简单的会面、谈话,尽可能多的了解候选人的情况。(3)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可以使用智力与知识测验、竞聘演讲与答辩等方法。(4)民意测验。要注意征询所在部门、甚至是组织所有成员的意见,以判断组织成员对候选人的接受程度。(5)选定管理人员。综合考 虑各个候选人的情况,做出最后的选择。

6、简述费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费 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对领导研究的注意力应该更多的刚在环境变量上,虽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应的最佳领导风格,但在每种情况下都可以找到一种与该特定环境 相适应的有效的领导风格。

(一)费德勒提出了两种领导风格,他用成为“你最不喜欢的同事”(LPC)的问卷来测定领导风格。低LPC型:一个另发哦这对 他最不喜欢的同事以很低的评价,说明他惯于命令和控制,更多关心工作,是人物导向型;高LPC型:一个领导者对他最不喜欢的同事以很高的评价,说明他对人 是宽容体谅的,是关系导向型。

(二)费德勒认为影响领导风格有效性的三个主要环境变量是,上下级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三)费德勒提出了理论模型,指出了不同环境类型下最适宜最有效的领导类型。

(四)提高领导效能的方式,一是替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二是改变环境以适应领导者。

三、论述

1、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试述当代各种管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并分析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对管理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社会的战后复兴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管理教育和管理研究也都有了蓬勃发展。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哈罗德·孔茨是当代朱敏的管理学家,他把各种管理理论和学说归纳为11个学派,并称其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和欧内斯特·戴尔。这一学派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他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 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不必 企图去确定一些原则,只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一些成功经理人员的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相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群体行为学派 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任务和研究活动就是梅奥和霍桑试验。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 列。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 型。

(三)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成为数量学派,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 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的。该学派还主张通过计算机管理,提高管理的经济效益。

(四)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是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组织。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他的代表作是1937年出版的《经理的 职能》一书。巴纳德把组织看做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即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系统。巴纳德还指出,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建立这种协作关系,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 共同的目标;②组织中每一成员都有协作的意愿;③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系统。

(五)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2)决策的准则。用“令人满意的原则”代替了传统决策的“最优化原则”。

(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这一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特里斯特。研究认为,许多矛盾的产生是由于只把组织堪称一个社会系统,而没有看到它同时优势一个技术系统,而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 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两者协调起来,才能解决这些矛盾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七)系统学派

管理系统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等。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是:①组织是一个有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人造系统;②组织是一个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优势社会 系统的分系统,他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在管理中被应用,提高了管理人员对影响管理理论和时间的各种相关因素的洞察力。

(八)权变学派 权变理论认为管理中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有效的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因素灵活的应用各种管理方法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

(九)经理角色学派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任务是明茨伯格。这一学派认为在经理一般都担任十种角色,源于经理的正式权利和地位。十种角色可以归为三类: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的角色、领导的角色、联络者的角色;2.组织信息中枢的角色,包括信息接收者的角色、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发言者的角色;3.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故障排除者角色、资源分配角色、谈判者角色。经理角色理论收到了管理学派和经理们的重视,但是精力的工作并不等于全部管理工作,管理中的某些重要问题,经理角色理论也没有详细论述

(十)管理过程学派 创始人是古典管理学家法约尔,而以提出“管理理论的丛林”而闻名于世的孔茨本人,则是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对象是管理过程和职能。他们 认为,各个组织以及组织中各层次的管理环境都是不同的,但是管理却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同组织的类型或层次无关。

(十一)人际关系学派 代表任务是梅奥和马斯洛,该学派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价值观念、激励、行为修正、领导和沟通等是这一学派的研究重点。

2、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其评价?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着重研究人们的需要内容、结构特征机器动力作用的理论。主要包括: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内 容:人类有5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高级需哎哟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为前 提,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成为较低级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为较高级的需要。个体试图不断努力以逐层满足这些需要。一种需要相对得到满 足就不再会产生激励作用了。

评价:需要层次理论是其他激励理论的基础,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方法。但是其缺乏普遍性,带有机械论色彩,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也是有局限的。

(二)奥尔德佛的ERG理论

内容:人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三类。有的是有生俱来的有的是后天得到的。某种需要,尤其是关系与成长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增强。

评价:将人的需要分为有生俱来的和后天得到的,比较科学。需要的发展观符合人们需要发展的复杂情况。

(三)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内容:认出来生理需要外,还有三种需哎哟:①权力需要:影响、控制别人的愿望。②社交需要:相互交往、获得友情;③成就需要:对挑战性工作和事业成就的追求。

评价:突出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探讨了高层次需哎哟的内容和作用。但是其调查对象和理论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内容:不是所有的工作要素都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保健因素只能安抚员工,没有激励作用,它们不能使员工产生工作满一个,激励因素使人们感受到内部的回报,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使员工产生工作满意感。评价:根据该理论提出了“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等对工作重新设计的方法。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的观点在管理实践中反响很大。但是人们在不满意时也会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满意感与工作效率无直接相关性。

3、试述扁平式组织结构与直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并分析当今组织的发展趋势。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例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扁平式组织结构形态和锥形机构形态。(1)扁平结构是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有点事: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的发现信 息所反应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产地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此外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 可能控制的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但由于过大的管理幅度,也会带来一些局限性:比如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 监督;每个主管从较多的下属那儿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量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者,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等等。(2)锥形结构是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其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较小的管理幅度可以使每位主管仔细得研究从每个下 属那儿得到的有限信息,并对每个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但过多的管理层次不仅影响了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 主管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可能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往往容易使计划的 控制工作复杂化。组织设计要尽可能地综合两种基本组织结构形态的优势,克服它们的局限性。组织变革的趋势主要是:

(1)扁平化。目的是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增强组织的适应能力。两个调剂,一是现代信息出来与传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二是组织成员有较高的素质和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2)柔性化。目的是增强组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充分利用组织资源。表现为集权与分权的统一,稳定与变革的统一。柔性组织更多体现在组织结构的权力下放和不断变革上,其典型形式是临时团队和重新设计。

(3)网络化。很多企业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对组织结构也进行重新设计,组建以小型、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经营单元,构成以横向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组织形式。两个特征,一是用特殊的市场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联络各经营单元之间及其与公司总部之间的关系,而是在组织机构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虚拟功能。

(4)分立化。是指一个公司中在分理出几个小的公司,把公司总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内部性的上下级关系变为外部性的公司之间的关系。分离后的公司与原来的公司是一 种平等的市场关系,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完全独立的经营地位;是在分权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公司总部对立的子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和股东管理方式进行控制。

山东大学2005年管理学考研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5分)

1、预算控制 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支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的利用,从而使费用支出得到严格的约束。

2、冲突 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冲突的处理,要做到(1)谨慎选择你要处理的冲突(2)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3)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4)妥善选择处理方法。

3、麦格雷戈 他提出了著名的两个人性假设理论:

X理 论是指(1)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2)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使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 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3)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的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 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工作。

Y理 论是指人并不是懒惰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都愿意承担责任;并且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 性。对比x理论和y理论,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取严格 的控制、强制方式;按y理论来看待个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的实现组织和个 人的目标。

4、头脑风暴法 由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其基本精神是:自由思考,不受约束,互相启发,增加联想,使决策人的创造思维产生共振和连锁反应,从而达到提出更多创新决策方案的目的,时间1—2小时,参加者3-6人为宜。

麦金瑟7S 美国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认为,组织文化至少有七种要素: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工作程序、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共同价值,这七种要素称为“麦金瑟7S”结构。

二、简答题

1、组织文化的功能是什么?

答:(1)自我内聚功能。组织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 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2)自我改造功能。组织文化能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使之适应组织正常实践活动的需要。

(3)自我调控功能。组织文化作为团体共同价值观,并不对组织成员具有明文规定的具体硬性要求,而只是一种软性的理智约束,它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不断向个人价值观渗透和内化,使组织自动生成一套自我调控机制,以“软约束”操纵着组织的管理行为。

(4)自我完善功能。组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通过无数次的辐射、反馈和强化,会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更新和优化,推动组织文化从一个个高度想另一个高度迈进。

(5)自我延续功能。组 织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收到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它的形成和塑造必须经过长期的耐心倡导和精心培育,以及 不断地实践、总结、提炼、修改、充实、提高和升华。同时,正如任何文化都有历史继承性一样,组织文化一经固化形成,就会具有自己的历史延续性而持久不断地 起着应有的作用,并且不会因为组织的领导层的人事变动而立即消失。

2、人类需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1)需要的多样性。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可有多种不同的需要;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存在着好几种程度不同,作用不同的需要。

(2)需要的层次性。马斯洛认为,支配人们行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当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

(3)需要的潜在性。需 要的潜在性是决定需要是否迫切的原因之一。人们在一声中可能存在多种需要但这些需要并非随时随刻全部被他们的主体所感知、所认识的。有许多需要足以潜在的 形式存在着的,只是到了一定时刻,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们才发现,才感觉到这些需要。

(4)需要的可变行。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迫切性,从而需要的层次结构是可以改变的。

3、如何进行组织结构设计?

答:组织设计者一般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

(1)职务设计与分析。职务设计与分析是组织设计的最基础工作。职务设计是在目标活动逐步分解的基础上,设计和确定组织内从事具体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职务类别和数量,分析担任每个职务的人员应负的责任,应具备的素质。

(2)部门划分。根据各个职务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的性质以及职务间的相互关系,依照一定的原则,可以将各个职务组合成被成为“部门”的管理单位。

(3)组织结构的形成。职务设计和部门划分是根据工作要求来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组织内外能够获取的现有人力资源,对初步设计的部门和职务进行调整,并平衡各部门、各职务的工作量,以使组织结构合理。如果彩瓷分析的结果证明初步设计是合理,那么剩下的任务便是根据各自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规定各管理机构之间 的职责、权限以及义务关系,使各管理部门和职务形成一个严密的网络。

4、伦理与法律的相比有什么特点/伦理及法律与效益的关系。

答: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普遍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如何行动。而为了了解伦理的特性需要对伦理与法律进行比较:

(1)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

(2)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像法律那样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个人的伦理评判也无需官方的批准。

(3)普适性,除了少数不具备行为意识的人(如精神病患者和婴幼儿),所有人都要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

(4)扬善性,伦理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也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它不仅对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予以批评、谴责,也对符合伦理的行为。尤其是告诉的行为,予以褒奖和鼓励。

伦理与法律不仅有前述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伦理与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规范往往是法律制定、修改、废止的依据,许多法律起初只是伦理规范,后来随着问题严重性和公众呼声的提高,这些伦理规范升格为法律。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去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伦理可以用来防范尚未发生的违法行为,而法律可以用来制止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伦理,法律是调节和规范非经济组织的行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等)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 得到提高。(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 研究的支持。尽管在伦理与效益的度量上存在一些困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在企业的伦理经营与长期效益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正的相关关系。(3)周祖诚对美国、日本、中国已被历史证明的、长期成功的优秀企业或企业家所做的个案研究彪马,效益与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4)厉以宁对效率与道德的关系有如下的看法,“效率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

础,一个是道德基础。只具备效率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 这说明效率与道德可以而且应该结合在一起。

5、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答: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包括五个方面

(1)生产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6、行为决策理论的内容?

答:(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爱你,即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在高度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显示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方法的运用。

(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不能全部了解备选方案,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4)在风险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有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三、论述

1、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

答: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非程序化的管理过程中娴熟巧妙地运用领导科学与经验,以实现高效领导的技巧,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要做到:

(一)做好领导的本质工作。主要是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激励这几个方面。

(二)善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意见。

(三)争取众人的信任与合作。领导者要做到平易近人、信任对方、关心他人、一视同仁。

(四)做自己时间的主人。要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开会的效率。

2、组织的职位空缺应通过哪几种渠道进行补缺?各有什么样的利弊? 答:组织的职位空缺时应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来补缺。

外部招聘的优点为(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2)有利于平时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外部招聘的局限性为(1)外聘干部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聘干部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打击。

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地证实后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优点为(1)李玉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缺点为(1)可能激化内部矛盾,(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

3、企业组织计划和组织流程再造的特点及过程,包含哪几部分? 答:

(一)观念再造

(1)创建BPR小组。(2)制定计划和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宣传(3)找出核心流程(4)设置合理目标(5)创建项目实施团队

(二)流程再造(1)培训团队(2)找出流程的结果和联系(3)分析并且度量现有流程(4)再造活动效益判断和标杆瞄准最佳实践(5)业务流程的再设计(6)新设计的业务流程的审评和实施

(三)组织再造(1)评审组织的人力资源结构、能力和动机(2)评审技术结构和技术能力(3)设计新的组织形式(4)建立新的技术基础结构和技术应用

(四)试点和切换(1)选定试点流程和组建试点流程团队(2)约定参加试点流程的顾客和供应商(3)启动试点,对试点监督并提供支持(4)审评试点和来自其他流程团队的反馈(5)安排切换次序,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分段实施

(五)实现远景目标

四、材料分析题

由ABC三位大学生,10年后都升为单位的负责人,且同时参加了党校培训课,在谈及自己上任后的做的第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各有说法:

A的方法是:召集单位上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集体的座谈,倾听他们的看法。

B的方法是:和单位上的领导班子成员单独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心声,听取他们对组织未来发展的看法。C的看法是:通过很短的时间,深入单位的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和单位的领导成员进行商量和协商。之后,AB对C的做法很感兴趣,于是C说了自己接下来做的两件事情。1是:办组织的一份“报刊“。

2是:召开大会进行人事和奖惩制度改革。问题:

1.三者之间,你认为谁的方法是最好的,为什么?

AB对C的做法很感兴趣,按照C的做法,你认为AB下一步的工作将是什么?

2.三者当选为单位的领导也不是偶然的,请结合材料,谈一下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3.结合所学知识,谈一下如何才能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答:

(一)三者之间,C的方法最好。深入单位的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必要的信息是做好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前提。而按照A的方法,直 接召集单位上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座谈,则不太容易抓住问题的是指,而且集体座谈的形式容易产生群体思维和推卸责任,也比较耗时间。而按照

B的做法,和单位 上的领导班子成员单独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心声,听取他们对组织未来发展的看法,比A的做法要理想一些,但是也存在掌握信心不够全面和准确的问题,其效果 也不如C的方法。

按照C的做法,AB下一步的工作将是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沟通以及进行相应的认识调整和制度改革,一遍领导组织走向更好的发展。

(二)所谓领导就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1)思想素质。领导者应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 任感和创业精神等。(2)业务素质。应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掌握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理论。应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 识。应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本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发展。应懂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 识,以便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激发职工使其,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应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及时了解和出来有关信息。(3)业务技能。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 能力。(4)身体素质。必须有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

(三)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就要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非程序化的管理过程中娴熟巧妙地运用领导科学与经验,以实现高效领导的技巧,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要做到:(1)做好领导的本质工作。主要是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激励这几个方面。(2)善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意见。

(3)争取众人的信任与合作。领导者要做到平易近人、信任对方、关心他人、一视同仁。(4)做自己时间的主人。要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开会的效率。

山东大学2006年管理学考研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5分)1. 亨利.法约尔法约尔是组织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代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提出了“经营与管理”理论,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含 义要广于后者;他还提出了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即: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2、组织发展五阶段

格林纳认为一个组织的生命周期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这五阶段。在每个阶段上,组织的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和员工心态都不相 同。在每个阶段的发展后期都会遇到管理难题,导致组织的发展危机,都需要进行组织变革来解决这些危机,以达到组织不断发展的目的。

3、不确定型决策

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4、产品差别化 企业力求就顾客广泛重视的—些方面在产业中独树一帜。它选择被产业内许多客户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为其选择一种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5、正式沟通是指围绕组织目标,通过信号、媒介等途径,有目的地交流观点、信息、情报、意见和情感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超Y理论内容

答: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工作。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2、传统考评方式有何利弊,如何克服?

答:; 传统的考评方法,往往是由直接上司来考评各管理人员,直接上司虽然对部属比较了解(而且这种考评方法也能促进上司去注意下属的情况和要求),但每个上司都 不希望下属的能力和贡献评价中得到不利的结论(培养部下的能力往往是影响上司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考评时往往打分过宽。这种考评方法还有可能促成 管理人员只知“唯上”的坏作风,只愿求得上司的赏识,只做上司能够看得到的表面文章,而忽视部下和关系部门的要求,不做扎扎实实的工作。让相关部门或部属 来填写考评表可以克服这些弊病,促进管理人员加强民主意识和协作意识。

3、集体决策的有点和缺点?

答:集体决策的优点是:(1)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2)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3)能得到更多的认同(4)能更好地沟通(5)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集体决策的缺点是:

(1)容易产生群体思维(2)责任不明(3)耗时过多。

4、企业对一般环境的分析包括哪些?

答:(1)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2)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

(3)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4)技术环境,考察与企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

(5)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经营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状况等。

5、简要说明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 鲁姆的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力量)是效

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其中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 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因此,一个目标对其接受者要产生激发作用的话,那么这个目标必须是可接受的,可以完成的。对一个目标 完成者来说,如果目标是超过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则该目标对其是没有激励作用的。

6、盈利比率含义?常用盈利比率有哪些?

答;盈利比率是企业利润与销售额或全部资金等相关因素的比例关系,它们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盈利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常用的比率有:

(1)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是销售净利润与销售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企业从一定时期的产品销售中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利润。

(2)资金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是指企业在某个经营时期的净利润与该期占用的全部资金之比。

三、论述题

1、比较组织的扁平结构与直式结构,分析说明当今组织扁平化动因和组织发展趋势。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例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扁平式组织结构形态和锥形机构形态。(1)扁平结构是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有点事: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的发现信 息所反应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产地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此外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 可能控制的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但由于过大的管理幅度,也会带来一些局限性:比如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 监督;每个主管从较多的下属那儿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量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者,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等等。(3)锥形结构是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其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较小的管理幅度可以使每位主管仔细得研究从每个下 属那儿得到的有限信息,并对每个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但过多的管理层次不仅影响了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 主管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可能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往往容易使计划的 控制工作复杂化。组织设计要尽可能地综合两种基本组织结构形态的优势,克服它们的局限性。组织变革的趋势主要是:

(1)扁平化。目的是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增强组织的适应能力。两个调剂,一是现代信息出来与传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二是组织成员有较高的素质和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2)柔性化。目的是增强组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充分利用组织资源。表现为集权与分权的统一,稳定与变革的统一。柔性组织更多体现在组织结构的权力下放和不断变革上,其典型形式是临时团队和重新设计。

(3)网络化。很多企业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对组织结构也进行重新设计,组建以小型、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经营单元,构成以横向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组织形式。两个特征,一是用特殊的市场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联络各经营单元之间及其与公司总部之间的关系,而是在组织机构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虚拟功能。

(4)分立化。是指一个公司中在分理出几个小的公司,把公司总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内部性的上下级关系变为外部性的公司之间的关系。分离后的公司与原来的公司是一 种平等的市场关系,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完全独立的经营地位;是在分权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公司总部对立的子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和股东管理方式进行控制。

2、联系实际谈目标管理过程,并分析对目标管理成功实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孔茨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目 标管理过程:(1)制定目标。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5)实行奖惩。组织对 不同成员的奖惩,是以上述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对目标管理成功实施的影响因素有(1)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2)高层管理者要正确理解目标管理。(3)要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4)适当控制管理成本(5)奖惩要与目标成果相结合,并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3、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对冲突进行管理? 答: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一)引起冲突的原因有:

(1)沟通差异。沟通不良是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2)结构差异。管理中经常发生的冲突大多是由组织结构的差异引起的。

(3)个体差异。人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往往造成了合作和沟通的困难,从而成为某些冲突的根源。(二)对冲突的管理要注意:

(1)谨慎选择你想处理的冲突(2)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3)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4)妥善选择处理办法。

四、材料题

大体内容:在一个公司里面,技术工程师等人和领导层之间的对话,反映出一些问题,如报酬不合理,奖惩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缺乏领导艺术„„„„

建议:只要基础知识记得差不多,就很容易分析得分;材料多,隐含其中的提示也多。

答:

(一)关于报酬的知识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是所有的工作要素都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保健因素(外在报酬)只能安抚员工,没有激励作用,它们不 能使员工产生工作满意感,激励因素(内在报

酬)使人们感受到内部的回报,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使员工产生工作满意感。

公平理论是亚当斯提出的,也成为社会比较理论。这种激励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 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和“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做出反应。除了“自己”与“别人”的横向比较外,还存在着自己 的目前与过去的比较。

(二)关于奖惩制度的知识点(1)奖金的名目不宜过多,以免分散目标;奖金的数额不宜过小,以提高奖励的效价;奖金取得的条件不直过严或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 值;奖金发放还要密切联系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益,同样的超额劳动,在不同效益的企业里奖金数量可能不同。这样,奖金才能起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

(2)罚款的明目和数额要适当,不能滥用。要防止用罚款代替管理工作、代替思想工作的倾向,以免招致职工的不满和反对。

(3)奖励和惩罚最重主的是严明,该奖即奖,当罚则罚,激励正气,祛除邪气。只有这样,才能使奖金和罚款真正成为有效的管理手段。

(三)关于领导艺术的知识点: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非程序化的管理过程中娴熟巧妙地运用领导科学与经验,以实现高效领导的技巧,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要做到:

(1)做好领导的本质工作。主要是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激励这几个方面。(2)善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意见。(3)争取众人的信任与合作。领导者要做到平易近人、信任对方、关心他人、一视同仁。(4)做自己时间的主人。要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开会的效率。

山东大学2007年管理学考研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西蒙

西蒙是著名的管理学家,开创了决策理论学派,其主要观点有: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2)人是有限理性的。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 力和时间、经费以及情报来源上的限制,其理性是有限的。(3)决策遵循满意原则。事实上人们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者 令人满意的决策。

2、正强化

强化理论是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 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其中正强化就是 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得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

3、激励因素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其中激励因素是指工作内容本身方面的因素,如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等。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员工满意的积极效果,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员工的极大不满。

4、风险性决策

风险性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中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5、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就是讲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二、简答

1、领导的十种角色?以及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技能?

答:(1)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决策,故障排除者(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2)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2、什么是管理哲学,以及管理哲学包涵的内容?

答: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管理哲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管理辩证法;(2)管理认识论;(3)管理文化;(4)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3、管理者如何评估信息?

答:首先,要分清哪些信息是值得收集,哪些信息是不值得收集的。

有两类信息是不值得管理者获取的:(1)信息的收益较高,但其获取成本更高(2)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其次要比较收集获取信息的成本和收益,包括有形成本,无形成本,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

4、领导权变理论内容,根据权变理论说一下影响领导权变的因素?

答: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对领导研究的注意力应该更多的刚在环境变量上,虽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应的最佳领导风格,但在每种情况下都可以找到一种与该特定环 境相适应的有效的领导风格。

(一)费德勒提出了两种领导风格,他用成为“你最不喜欢的同事”(LPC)的问卷来测定领导风格。低LPC型:一个另发哦这 对他最不喜欢的同事以很低的评价,说明他惯于命令和控制,更多关心工作,是人物导向型;高LPC型:一个领导者对他最不喜欢的同事以很高的评价,说明他对 人是宽容体谅的,是关系导向型。

(二)费德勒认为影响领导风格有效性的三个主要环境变量是,上下级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三)费德

勒提出了理论模 型,指出了不同环境类型下最适宜最有效的领导类型。

(四)提高领导效能的方式,一是替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二是改变环境以适应领导者。

5、目标管理的过程?

答:(1)制定目标。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5)实行奖惩。组织对不同成员的奖惩,是以上述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6、什么是火炉效应?以及在利用火炉效应时应注意什么原则?

答:任何惩罚都应该有“火炉效应”,即当你用手去触摸火炉时。理科会感到灼痛,迅速把手缩回来,你和其他人都由此得到教训,以后不能再用手“触摸火炉”。在利用火炉效应应注意四个原则:(1)即时处理:违规与惩处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2)事先警告:要让每个员工实现都知道做了哪些违规行为一定会招致惩罚。(3)人人平等:在惩罚面前人人平等,无聊是谁违规,必然招致同样的惩罚。(4)对事不对人:任何惩罚都只针对违规行为,而不考虑违规者个人的情况。

三、论述

1、两种选聘渠道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有何利弊?举例说明。答:组织的职位空缺时应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来补缺。

外部招聘的优点为(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2)有利于平时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外部招聘的局限性为(1)外聘干部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聘干部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打击。

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地证实后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优点为(1)李玉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为(1)可能激化内部矛盾,(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

2、论述影响决策的因素?

答:(1)环境。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对习惯的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2)过去的决策。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过去方案的实施给组织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带来了 某种程度的变化,进而给目前决策带来了影响。

(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喜好风险的人通常会选择风险较高而收益也高的方案,厌恶风险的人则相反。(4)伦理。决策者是否重视伦理以及采用何种伦理标准影响其对待行为或事物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决策。(5)组织文化。组织文化会影响到组织成员对待变化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对方案的选择和实施。(6)时间。分为时间敏感型决策和知识敏感型决策。

3、技术创新中“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的优缺点。

答:(一)“先发制人”给企业带来的贡献有:(1)可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2)可使企业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3)可使企业进入最有利的销售渠道。(4)可使企业获得有利的要素来源。(5)可使企业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先发制人”的缺点:(1)要求企业付出高昂的市场开发费用(2)需求的不确定性(3)技术的不确定性,包括技术的不成熟和技术跳跃。(二)后发制人的战略优势:(1)分享先期行动者投入大量费用而开发出的行业市场;(2)根据已基本稳定的需求进行投资;(3)在率先行动者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组织进一步的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后发制人的缺点:(1)时间上不利(2)在用户心目中的技术水平形象不利。四 案例分析

1980年,石家应电视机厂销售量开如下滑,面对现状,电视机厂制定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论正了各种可行性方案,最终实现了销售量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结合案例谈谈决策中应注意哪些环节?

答:(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从而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评估机会和问题的精确程度有赖于信息的精确程度,所以管理者要尽力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

(2)识别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所要获得的结果,其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最终知道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3)拟定备选方案。这一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试图达到的目标牢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4)评估备选方案。确定所拟定的各种备选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即确定最最优的方案。

(5)做出决定。管理者要想做出一个好的决定,必须考虑全部事实,确定是否可以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及最终选择最好方案。

(6)选择实施战略。在方案选定以后,管理者就要制定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7)监督和评估。管理者要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山东大学2008年管理学考研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亚当.斯密

他是英国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其代表作是《国富论》,其主要观点有:(1)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2)劳动分工的作用,一是劳动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某一操作,从而提高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二是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劳动转换中损失的时间;三是分工有利于生产工具的改革,使生产合理化。(3)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是私人利益,即著名的“经济人”观点,后来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一。2.技术技能

卡茨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技能。其中,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运

用解决自己分管范围内出现的问题的技术和方法的能力。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中层管理者较为重要,对高层管理者最不重要。3.麦金瑟7S

美国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认为,组织文化至少有七种要素: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工作程序、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共同价值,这七种要素称为“麦金瑟7S”结构。4.期望理论

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 鲁姆的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力量)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其中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 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因此,一个目标对其接受者要产生激发作用的话,那么这个目标必须是可接受的,可以完成的。对一个目标 完成者来说,如果目标是超过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则该目标对其是没有激励作用的。5.创新

也称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的更有效配置方面的细节管理。二.简答题

1.简要评述梅奥人群关系理论

答:(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2.为什么说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答:管理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一)尽管与自然科学相比,管理还不够精确,但他已经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科学性。运用条理有序的管理知识,管理人员会把管理工作完成的更好。

(二)尽管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其在现实实践和应用中又不等同于自然科学,必须注重其艺术性。(1)经营与管理的最终对象是人,而人和人性是世界最复杂的事物,这就需要艺术性的管理带来的因地制因人而异和随机应变。(2)管理的众多元素可能形成变化无穷的排列组合和永远变化的动态系统,创造性的思维才是一个企业应变生存,永葆青春与活力的原动力。(3)现代管理面对的是瞬息万变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4)管理学的应用性非常明显,必须时时刻刻与实践进行结合,最富有成效的管理是以对其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进行的艺术性升华。

(三)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有效的管理是两者的有机结合。3.简述塑造组织文化过程中,选择价值标准的前提?

答:选择价值标准有两个前提:(1)要立足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目的、环境、习惯和组成方式,由此构成千差万别的组织类型,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本组织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价值观,否则就不会得到广大员工和社会公众的认同与理解。(2)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因为各要素只有经过科学的组合与匹配才能实现系统整体优化。4.什么是盈利比率?常用盈利比率有哪些?

答;盈利比率是企业利润与销售额或全部资金等相关因素的比例关系,它们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盈利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常用的比率有:

(1)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是销售净利润与销售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企业从一定时期的产品销售中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利润。

(2)资金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是指企业在某个经营时期的净利润与该期占用的全部资金之比。5.如何进行有效的批评?

答:(1)明确批评目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批评,有不同的目的。(2)了解批评的事实:了解了错误的事实才可以在批评中有的放矢,才会使批评有说服力,不笼统抽象。(3)注意批评的方法:要注意对事不对人,要注意选择适当的用语,选择适当的场合,注意选择适当的批评时间。

(4)注意批评的效果:要使批评收到有效的结果,还要注意批评后的追踪检查,以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

三、论述题

1、如何划分职权?为什么组织中不同职权之间经常存在矛盾?如何配置组织中的职权?

答:

(一)职权是职务范围内的管理权限,其核心是决策权。职权的划分:(1)直线职权:上下级之间的指挥、命令关系,形成一条“自上而下”的指挥链,各级主管都拥有直线职权。(2)参谋职权:组织成员向管理者提供咨询、建议的权力,源于直线人员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如财务、质量、人事、公关等。“参谋建议,直线指挥”。(3)职能职权:参谋部门或参谋人员拥有的原属直线人员的一部分权力,直线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而将部分指挥权授予参谋人员,使他们在某一职能范围内行使指挥权,职权职能只有在其职能范围内才有效,是一种有限指挥权。

(二)组织中不同职权间经常存在矛盾,主要是直线人员和参谋人员之间权责不清所造成的。参谋职权的大量运用,往往容易削弱直线人员的权力;而参谋责任的缺乏,以 及参谋所能够获得的信息的不足,容易使得参谋人员产生空想的可能,导致直线人员的不信任。此外,还会出现多头管理的问题。

(三)直线与参谋主要是两类不同的职权关系。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则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 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直线和参谋越是明确各自的工作性质,了解两者的职权关系,就越有可能重视对方价值,从而尊重对方,处理好双方的关系。此外,发挥参谋的作用,要注意(1)明确职权关系(2)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3)向参谋提供必要的条件

2.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科学的计划流程能提高计划的有效性?

答:计划是选定并围绕组织的目标对组织活动的过程进行详细的统筹规划,计划的有效性指计划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即实现计划目标所获得的收益与制定和执行计 划所需费用的比率。科学的计划流程能提

高计划的有效性:

(一)科学的计划流程能够产生科学的计划,而科学的计划能够有效的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为组织带来 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学的计划流程能够产生有效率的计划,使组织的行动达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不同的计划方案会有不同的投入产出比,带来的 经济效益会有很大的差异。通过不同计划方案的比较,可以选择投入少而产出多的计划方案。

(三)应尽可能用科学的计划流程制定科学而精确的计划,要对各种因 素进行充分考虑和综合平衡,对整个行动过程做出完整、全面的描述,对关键环节给予充分的重视,使计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及合理的领导班子结构,经济全球化对领导者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复数而不是单数,是一群人而非一个人。某个组织的领导者是就这个组织的领导者集体会“领导班子”而言的。一个具有合理结构的领导班子,不仅 能使每个成员人尽其才,做好各自的工作,而且能通过有效的组合,发挥巨大的集体力量。领导班子的结构,一般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等。

(1)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智力、经验。因此,寻求领导班子成员的最佳能力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领导班子应该是老、中、青的结合,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

(2)知识结构是指领导班子中不同成员的知识水平构成,领导班子成员都应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

(3)能力结构,领导的效能不仅与领导者的知识有关,而且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这种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管理好一个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4)专业结构,专业结构是指在领导班子中各位成员的配备应由各种专门的人才组成,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结构,从总体上强化这个班子的专业力量。四.案例题

一 个企业的领导者在退休之际留给新来的领导者成功经验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新领导认为企业中存在很多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组织的冲突,需要合适的办法。在与专 业认识分析之后,提出让员工自我管理,并让员工进入四间房子。这四间房子是从大到小一个套一个的,最外面的房子里面是一面镜子,然后要进入第二个房子,则 要推开一个沙袋,第三个里面是企业的各种获奖证书与员工的成果,还有成功时候的照片,第四间里面有沙发、茶几和各种饮料。问:

1、新领导的管理方法体现什么理论?

2、如何有效处理生产部门之间的冲突?

3、房间布置的目的和原因?

答:(一)新 领导的管理方法体现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不是所有的工作要素都对临时员工产生激励作用。保健因素只能安抚员工,没有激励作用。它们不能使员工产生工作 满意感,激励因素使人们感受到内部的回报,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使员工产生工作满意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激励因素,而一间房子的安排,则是保健 因素的表现。

(二)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生产部门之间冲突的处理,要做到(1)谨慎选择要处理的冲突(2)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3)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4)妥善选择处理方法。

(三)房间布置的目的是用合适的方法妥善解决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组织的冲突,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最外面的房子里面是一面镜子,这样员工在进入第一间房子的时候 就会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进入第二个房子,则要推开一沙袋,这样可以让员工适当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缓和自己的情绪;第三个里面是企业的 各种获奖证书与员工的成果,还有成功时候的照片,员工看到这些会想到组织的光荣历史和美好的愿景,情绪会积极起来;第四间里面有沙发,茶几和各种饮料,在 这样的屋子里面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效果当然是积极的。

09年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工业管理是指对工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调节、监督的一种职能。它包括对整个工业的管理,也包括对工业中某个部门、某个行业的管理。一般管理理论,是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在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阐述的,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2.权利接受论

巴纳德《经理的职能》一书:“如果经理人员发出的一个指令性的沟通交往信息为被通知人所接受,那么对他来说,这个权力就是被遵从或成立了。于是,它就被作为行动的依据。如果被通知人不接受这种沟通交往信息,就是拒绝了这种权力。按照这种说法,一项命令是否具有权威,决定于命令的接受者,而不在于命令的发布者。”这是巴纳德对权威的一种全新的看法。被人们称为“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

3.预算控制

在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就是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最清楚地表明了计划与控制的紧密联系。预算是计划的数量表现。预算的编制是作为计划过程的一部分开始的,而预算本身又是计划过程的终点,是一转化为控制标准的计划。

4.领导效能

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

5.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 的知识和见解。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不论遵循什么理论进行管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等级权力控制型,另一类是非等级权力控制型,即学习型企业。

二、简述

1.如何恰当运用职能职权

职能职权是组织职权的一个特例,可以认为它界于直线职权和参谋职权之间,职能职权无限扩大,容易导致多头领导,导致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所以职能职权的使用应该注意适当限制职能职权的使用:1)限制使用范围──限于解决如何做、何时做等方面的问题,再扩大就会取消直线人员的工作;2)限制使用级别──下一级职能职权不应越过上一级直线职权。

2.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内容

管理界普遍认为,组织像任何有机体一样,存在生命周期。1972年,格林纳(Greiner)提出了组织成长与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后又补充了一个阶段),他认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五个阶段。每阶段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员工心态都有其特点。每一阶段最后都面临某种危机和管理问题,都要采用一定的管理策略解决这些危机以达到成长的目的。3.审计含义及类型

1)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这是我国审计法的法理解释。

2)A按审计活动执行主体的性质分类,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B按审计内容分类,我国一般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C按审计实施时间相对于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前后分类,审计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D按采用的技术模式,审计可以分为账项基础审计、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种。4.管理决策阶段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

1).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2).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3)过去决策, 组织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过程的起点;过去选择的方案的实施,不仅伴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而且伴随着内部状况的改变,带来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4).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5).组织文化组织方化制约着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以及行为方式。在决策层次上,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们对改变的态度而发生作用。6).时间,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I·克里兰把决策类型划分为时间敏感决策和知识敏感决策时间敏感决策是指那些必须迅速而尽量准确的决策;知识敏感决策,对时间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这类决策的执行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质量,而非速度。

5.跨文化管理移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途径--目标理论内容

三、论述(三选二)

1.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管理的认识

2.联系实际说说在管理中如何运用人本原理

3.知识管理的内容,原则,步骤和策略

四、案例

固定工资与佣金制。讲的是如何管理销售人员的,案例很常见的

10年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国富论》

国富论是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主要观点是:

1)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2)劳动分工的作用,一是劳动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某一操作,从而提高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二是,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人的工作转换,节约转换中损失的时间;三是,分工有利于生产工具的改革,使生产合理化。3)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是私人利益,即著名的“经纪人”观点,后来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理论基础之一。

2管理环境

1)外部一般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2)行业环境,包括:行业竞争结构根系,行业内战略分析。3)敬重对手分析,包括识别竞争对手,研究竞争对手反应。

4)企业自身分析,既要分析企业的基本活动,也要分析企业的辅助活动。

5)顾客、目标市场分析,包括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3需要层次理论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分为5个,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高级需要是从内部是使人得到满足,低级的需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为前提,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分为较低级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于自我实现需要分成较高级的需要。个体试图不断努力以逐层满足这些需要。一种需要相对得到满足就不再会在产生激励作用了。需要层次理论是其他激励理论的基础,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方法。但是其缺乏普普遍性,带有机械论色彩,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也是有局限的。

4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又称为人际关系技能,为罗伯特·卡茨提出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三种技能之一,具体为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

5冲突

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者争斗的对立状态。

(一)引起冲突的原因有:(1)沟通差异,沟通布料是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2)结构差异,管理中

经常发生的冲突大多是由组织结构的差异引起的;(3)个体差异,人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往往造成了合作和沟通的困难,从而成为某些冲突的根源。

(二)对冲突的管理要注意:(1)谨慎选择你想处理的冲突(2)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3)申屠了解冲突的根源(4)妥善选择处理办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其进行评价。泰罗被称为“管理学之父”,开创了科学管理学派,其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主要观点有:(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工具,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实行级差计件工资制(4)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边缘来的经验管理方法为科学管理方法;(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2.简述伦理的社会契约理论观。

5.简述管理与领导的区别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6.简述领导需要什么业务素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组织结构模式有哪些内容,并且结合当今世界谈谈组织结构模式的发展新趋势。2.论述对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且如何影响? 3.谈谈技术创新的内容和源泉。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是关于目标管理的。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评定(以奖金多少作为鼓励)。

1.增减奖金是不是最好的激励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奖励和约束措施? 3.结合当今环境此目标管理还需要做如何修正?

11年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西蒙 头脑风暴 职位权力 正强化 激励因素

二、简答

1、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所需的技能

2、如何理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不是最优原则

3、领导的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影响权变的因素

4、简评经验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

5、虚拟组织的特点

6、简述管理的道德观

三、论述

1、工作设计的影响因素和原则,工作设计的过程(这个题我没选,所以具体怎么说的忘了,大体意思这样)

2、联系实际说明目标管理的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成功的因素

3、技术创新中“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的优缺点

四、案例分析

动力公司要收购中央电子公司,并承诺其总裁瓦斯克斯实行彻底的分权,而结果中央电子公司服从收购以后,总公司(即动力公司)先派会计来查账并要求瓦斯克斯编制利润计划、年度计划等,完不成总公司就会追究其原因;又来干涉瓦斯克斯的劳资关系,要集中控制员工的福利计划;最后,瓦斯克斯要求扩建资金,总公司要求其填写一份基建申请表,而且能不能申请成功还取决于15个分公司的需要。

1.动力公司是否实行了尽可能的分权

上一篇:《孙权劝学》说课稿设计下一篇: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 课时作业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