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

2024-04-26

进一步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精选6篇)

篇1:进一步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

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

我们认为,反腐倡廉工作必须要有人们群众的参与,一方面,激发人民群众的反腐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功能。

一发挥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作用要在执行制度和监督上抓落实

如何构建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反腐败的实践工作表明,自律是基础,他律是关键。纵观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现象可以得出,制度约束凸显重要。一是要抓好制度的执行。执行力建设是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的,建立健全了制度,就要在执行和有效的监督上抓落实。党组织的监督在各种监督力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在关键的时刻,我们的党员绝大部分是讲党性讲原则的,党员渗透在部门和基层的各个岗位,熟知管理中的要点,在企务公开透明时,党员就能够在执行制度上做出典范,在规范基层管理,监督政策落实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还要强化党内监督,这样更有利于整合企业的监督力量,确保制度的有效运作。二是要加强民主监督。推进民主监督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要求,国有企业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企业领导者为了企业在市场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经营过程就会产生错综复杂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决策者要重视发挥职工群众在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暗箱操作和不正之风等问题,达到有效地预防腐败。三是要不断完善股东监督。股东(股东中有职工代表)监督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监督手段,在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增强国有资产股东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实现监督关口前移,有效保证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并使决策得到有效实施。供电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就是采取纪委和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有效结合的模式,将党组织监督与股东监督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了股东(或职工代表)监督在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为使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得到有效的治理,就必须发挥群众(或职工代表)在监督执行和监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有效作用,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整体效能,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二发挥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作用要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在国有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资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预防腐败现象发生,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企业内部按照规定健全财务、审计、企业法律顾问和职工民主监督的制度,通过整合监督资源,创新监督机制,构建监督信息平台,来促进企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一是要在监督机制上有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用制度化的方法和运行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企业规范管理、健康发展服务。在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和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健全对企业领导人员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管理机制,聘请(具有高资质)会计中介事务所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审计,接受纪检、税务、审计部门对相关业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依法检查,审核企业的具体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及监督检查执行情况。接受对物质设备招投标的操作程序和过程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二是要健全和完善纪检、监察、审计、综合治理四位一体的专业监督体系。要把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对独立的部门整合在一起,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实行统一指挥,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加强对生产经营各环节,企业决策环节,资金管理环节,企业改制重组环节,选人用人环节等,对这

些关键环节要通过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违章违纪问题,使企业风险及时得到防范。这样就在企业内部监督领域实现了党组织监督机构和行政监督机构的有效整合。三是健全和完善各职能部门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对口监督体系。企业各职能部门业务相连相关,熟悉管理程序,因此,职能部门要把依法维护依法经营、规范管理、严格制度、堵塞漏洞作为管理的基本职责认真履行。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管理监督积极性,真正使监督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

三发挥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必须在阳光下行政

“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的经验也让我们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阳光”带来的实惠。在供电企业实施的企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管理监督制度、营业窗口中的公开办事程序和透明、廉洁高效的业扩环境,促进了企业在反腐败工作中有序开展。第一,在“阳光下行政”是发挥群众反腐败作用的必备条件。从供电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可以看出,公开的办事程序,便民的服务措施,高效的办事原则,和各项服务承诺制,都是腐败问题的杀手涧。这就要求必须是在“阳光下”操作。一是大额度资金使用公开,在物质材料的采购和基建工程上,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制度;二是在用人问题上采取自下而上经过考试择优录用;三是企业发生的业务和招待费、领导的手机话费等都在企务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在经济分析会上公开,使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得到体现。第二,要不断探索“阳光行政”的新路子。首先要规范领导行政行为,要加强对《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预防腐败的一系列法纪法规的学习;要加强对身边的人的管理,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家;要不断强化监督机制建设,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接受公开评议,充分发挥举报或投诉中心的作用,把企务公开作为企业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发挥行风监督员和举报电话的作用,加强公众监督。第三,切实履行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制度。在正常履行职代会职责的同时,还要鼓励职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提合理化建议。要在完善企务公开的群众监督体系的同时,要通过企务公开的方式让职工知情、参与、拓宽监督渠道,真正做到全员监督。第四,要坚持落实企业领导人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使企业领导者更好地在“阳光”下操作,职工群众能够更实际、更客观地评议领导,职工的民主监督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论,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必须以党的十七大和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在反腐败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群众性反腐败斗争的新路子。

篇2:进一步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

西部院第三党支部

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是非常得民心的。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的发展得到世界共识。但在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大搞经济建设之时,随着社会发展条件好了,经济收入高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提升,腐败现象则随着这种环境和需求也在发展,如何有效的在企业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我们认为企业应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企业员工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企业反腐败党委是关键,“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委要通过日常的一言一行、各种有效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向群众表明,党对反腐倡廉的决心、态度、实际措施,使企业职工对企业党委的反腐倡廉建立起人心,树立起信心。这是企业党委反腐倡廉有效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企业党委必须表明:党对职工的坚信态度,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发动职工,让职工能切实参与到企业党委反腐倡廉的工作中去。

党要想建立起企业反腐倡廉的内部环境,提高企业员工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党委就要在处理企业的日常工作业务中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和实际的行动,一件事当了“和事老”,就失掉了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会造成巨大的人心“风险”。

2、用历史事实对职工进行反腐教育,腐败不仅是政府和党的事,而是关系到企业内的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

职工教育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坚持反腐倡廉工作的教育对确立反腐倡廉的思想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人们的思维中,长期持久教育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因此,要使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夯实反腐倡廉教育这一基础。

教育就要有形式,有方法,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触动被教育者的心灵。我们认为通过用中国5000年的历史事实对职工进行反腐教育,职工有兴趣听,愿意听,才是开展职工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良好基础。

中国历史上腐败的清王朝,被8000人的八国联军,从海边一直打到北京,说明了建立在腐败者统治的国家里的任何理想都是不可靠的,也是不现实的,腐败不仅是政府的事,而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国家都亡了,那还有个人生存的环境。同理有人在腐败面前,或出于怕领导的权势,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害,或是欲攀附腐败者的关系实现往上爬的理想,不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同流合污,其实这样的小算盘打错了,不管国家,企业和企业不是领导家的,而是我们大家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放弃监督政府和官员的行为,忍让腐败丛生,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自己。

3、坚持“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厂务公开,是群众了解企业和组织活动的“窗口”,是确保群众参与的基础,对加强民主监督,促进企业的廉政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务公开也是企业党委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公开群众关心的事项:(1)公开重大事项的决策,只要不违反企业的保密制度,都要在不同的层次和范围内实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便于群众参与讨论,献计献策,使群众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2)公开对干部选拔任用、企业的项目招标投标、重大物资采购等大事项,(3)公开项目收费和财务状况,使群众参与监督,防止不廉洁行为发生。(4)对人事制度改革、物业改革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公开,消除职工的顾虑和猜疑。(5)对工资制度改革、奖金分配、评先树优、罚没款、服务收费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公开。

二、创建有效的企业反腐环境和制度

1、加大反腐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群众参与反腐败的良好环境。首先,要通过反腐制度的宣传教育摆正反腐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广大群众真明白,腐败不是经济发展的附属物,而是最大的发展障碍。要想使企业经济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职工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作用,营造企业内部清正廉洁的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其次,在宣传教育方面要克服以往认识上的误区,把单纯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转变为企业职工教育,通过教育,使企业职工认识到参与举报腐败行为是他们参与企业管理、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树立如实举报是对我们企业发展的有功的行为,即时在帮助企业正常长久地健康发展,也是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是在帮助我们党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标。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使职工群众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远及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近及自己的切身利益,并非事不关己,不应漠然处之,应积极检举揭发。

2、企业党组织要起到关键作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改革开放以来,有的企业之所以出现腐败现象,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班子内部监督形同虚设,缺乏相互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督和帮助环境。企业的关键是法人,而法人的持续进步和发展是需要党对

其不断的进行教育和培养,因此,搞好党内监督和帮助环境,要抓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和帮助环境这个关键,及时纠正班子内部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做到防微杜渐、抵制腐败因素的成长。

其次,党组织要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全力营造廉洁和谐的创业环境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要针对企业的特点,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手段,采用教育培训、艺术宣传等各种方式,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讲文明、讲道德、讲法纪、讲责任、守诚信、讲廉洁的文化氛围,推动企业效益和个人效益的共同提高。

再则,企业党委要敢于“管大事、管方向、管全局、管稳定”,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把关定向。党委要在企业内建立有效的企业反腐环境和制度,在企业“三重一大”时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明确的态度,不当“和事老”,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使普通党员和职工群众感觉到、体会到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对企业的党组织有信任感。

3、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制度

企业职工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对企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企业职工看得最清、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反腐力量,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企业职工反腐机制是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亟待解决的问题。

群众反腐参与是基础。企业职工在反腐败斗争中地位不明确、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简洁便利、高效安全、科学的企业职工参与机制;企业职工参与渠道较少、参与质量不高、程度和力度不够;参与方式略显单一。主要是企业在“三

重一大”和关系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时,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制度,企业职工的信息渠道和平台不完整,得到的信息不准确、不真实、不完整,在此基础上经常造成一些企业职工讲“怪话”,乱告状等现象出现。由此,构建企业职工反腐机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企业职工参与机制,拓展企业职工参与渠道和平台、实现企业职工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入化,构建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的职工反腐机制,建立有效的职工切身利益反腐保障机制。这样企业职工反腐才能更有效地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发挥“主体性”和“自觉性”。

以上是我们的一点粗浅认识,抛砖引玉供大家进一步的探讨。

西部院第三党支部

篇3:进一步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

近年来, 一些地方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连续发生的严重腐败案件, 让人为之震惊。究其根本是单位体制、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其中, 有的是这些单位党委没有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 有的是缺乏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监督的机制, 还有的是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理想信念缺失等等。问题之严重, 教训之深刻, 令人扼腕。

内部审计是我国惩治腐败、预防犯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部队审计工作人员, 在本文中拟对内部审计在我国各条战线预防和反腐败斗争体系中的职能作用进行探析, 旨在努力构筑系统完备的反腐倡廉体系, 划清权力边界, 做到依法确权、科学配权、全程控权, 有效地防止权力寻租。

一、内部审计在构建预防和反腐败斗争体系中的定义与特点

1. 何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经济活动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具有“内向型审计”的特点, 是以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为目的的对内进行检查与评价, 同时为单位领导提供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审计活动。

2. 内部审计的特点。

一是内部审计能够同外部审计内外结合, 标本兼治, 共同联手铲除由于舞弊滋生的腐败土壤。二是内部审计比外部审计更容易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有效地“防微杜渐”, 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等特点。三是各相关部门比较容易对本单位的审计人员敞开心扉, 开诚布公地说明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存在的问题, 从而使审计人员能够尽快地找到切入点,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四是内部审计更加具有主动性与灵活性, 无论是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抑或是事后审计, 也无论是绩效审计、离任审计抑或是舞弊审计, 内部审计都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主动性、灵活性, 相比外部审计的被动性、滞后性来, 有很多可取之处。

二、内部审计在反对“四风”、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下同心, 其利断金。腐败是社会毒瘤, 国之大害、民之大害, 任凭腐败现象愈演愈烈, 必会导致亡党亡国。内部审计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力武器, 也是我国审计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共同组成我国特有的审计体系。能够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随时开展灵活多样的检查、监督工作是内部审计的一大亮点, 从而使“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以刮骨疗伤的决心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长效机制, 营造风清气正的新环境。

具体来讲, 内部审计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 防止权力寻租———有效地监督与制约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而确保各级领导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

权力失去监督, 必然滋生腐败。注重预防、注重治本, 将关口前移, 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是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同时要求审计范畴进一步延伸与扩大, 要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 合理分解与科学配置权力, 明确责任主体, 做到权力与责任挂钩, 有效防止权力寻租。事实证明, 内部审计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有着特殊作用, 是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的关键所在。

2. 确保阳光运行———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揭露与防止腐败, 大力推进反“四风”工作。

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对本系统、本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了如指掌, 非常熟悉各处室、各二级单位的运行情况, 了解哪些地方属于腐败高发地带, 哪些环节容易产生“四风”, 同时还能够及时听取单位内部队员的呼声与反映。因此,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状态, 发现问题, 分析情况, 提出建议, 查错纠弊。如果确实是发生了腐败问题, 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向纪委部门反馈信息,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公平、公正、公开地阳光运行, 进行严肃处理。如果仅仅是一般性的问题抑或是同事之间的猜测与误会, 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对相关人员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 说明问题, 化解矛盾, 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 避免因此而发生更大的问题, 促进社会与单位的稳定。

3. 保障制度落实———能够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 有效地防止“跑冒滴漏”, 预防腐败问题发生。

近年来, 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腐败问题, 特别是一些原来本质比较好, 但是却因一时的贪念陷入泥坑不能自拔的党员干部更是令人为之惋惜。究其原因, 除了当事者平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 庸懒散奢外,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当事者没有处在一个“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政通景明、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制度的欠缺、执行的不力, 本人的不检点, 结果导致“四风”滋生蔓延, 生活腐化, 权力寻租, 吃拿卡要, 最后走上不归之路。因此, 必须利用内部审计这一武器, 做好建章立制, 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 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使其环环相扣, 相互配合, 相互制约, 在明确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职责的同时, 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 不留死角, 堵塞漏洞, 从而保证每一项制度和程序严格照章办事, 全面落实。另外, 特别要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 注重制度执行的督促检查, 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零容忍, 才能以制度化最大限度地保障作风建设长效化。

4. 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内部审计机动、灵活的特性, 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其独立性、权威性。

内部审计除了其特有的优势外, 由于在本单位内开展审计工作, 尤其是对上级领导进行任内审计, 必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稍有不慎, 就会惹来麻烦, 甚至被调离岗位。因此, 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坚定信念, 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 在发挥监督作用, 推动整改落实中,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强化责任, 决不打“白条“;另一方面, 党委和各级领导要给予审计部门与内审人员大力支持, 统一思想认识, 在人财物等方面全力以赴, 重点倾斜。只要是内审人员发现的问题, 不管当事人职位有多高, 贡献有多大, 都要一查到底, 决不心慈手软, 坚决杜绝一切漏洞。另外, 要选派既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与坚定的原则性, 又有比较高的政治水平、业务能力、作风民主、廉洁自律的干部安排在审计部门与内审岗位上, 使他们敬终如始、一如既往地开展工作, 抓出成效, 形成系统完备的内控体系。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切实履行内部审计职能

1. 开展多种审计, 将内部审计功能与防治腐败目标紧密结合。

以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 实现对单位内各处室、二级单位的财务执行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无数事实证明, 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腐败、职务犯罪问题, 多数原因是财务管理出现了失控, 长期存在着违纪违规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 财务收支混乱, 记录失真, 最后的结果必然会使一些人走上不归之路。因此, 切实抓好财务收支审计至关重要。在实施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 要认真贯彻“全面审计, 突出重点”的方针。一是要重点抓好将清查银行账户、账外资金作为重点, 组织得力人员开展对资金管理的审计, 全面掌握单位内每一笔重大资金的全程流向, 及时清理不良环节以及容易产生腐败的土壤;二是要对单位内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开展深入的调查摸底工作,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杜绝一切可能发生问题的苗头, 将防范关口前移;三是全面掌握单位内各项资产、收入、资产以及每笔支出核算的真实情况,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逐一进行审核, 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阳光运作。

2. 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的任内经济责任审计, 有效地促进领导

干部廉洁自律, 进一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强化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一个重要举措, 是从机制和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正确履行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各地实施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管理责任进行的审计活动, 审计内容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和任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分清相关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 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和选拔干部、使用人才提供准确的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能够“防患于未然”, 扎紧篱笆, 预防“四风”与腐败的发生, 进一步规范广大干部的行为, 促进领导干部努力提高自我约束和依法行政能力, 进而达到领导干部自我完善, 增强纪律观念, 促进廉政建设和对领导干部保护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应积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实现监督关口前移。任中审计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责任审计形式, 能够将监督关口前移, 防微杜渐, 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和防范作用, 有效解决“审用”脱节和“先离后审”的问题。其一, 任中审计具有时效性,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分清责任, 采取措施, 从而避免干部“带病提拔”。其二,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领导干部起到任职期间预警和教育的作用, 使其自觉置身群众的监督之下, 廉洁自律, 当好表率。其三, 任中审计能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针对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用脱节”的问题, 改变以往“先离任后审计”的审计模式。通过实施这种审计方式, 能够有效地规范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行为, 并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有关机制约束、财务管理等工作意见。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 弥补了先离后审的缺陷, 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 能够促进廉政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 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项目审计。

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基本建设的投入, 基建项目投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 基建项目经费数额庞大, 基本建设领域成为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贪污腐败的温床。在严峻的形势下, 如何利用内部审计这一有利的武器有效地保护国有资金, 加强基建项目每一个环节、每一笔资金的管控, 以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建审计的内容庞杂, 每一项工程建设都有其独特之处, 不能一概而论。因此, 要根据基建项目审计的难点、热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与成效, 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4. 发挥审计调查在审计中的作用, 为领导提供各种决策依据。

审计调查所具有的作用是一般审计无法替代的, 审计调查是审计的重要补充, 能及时发现问题, 掌握线索, 更好地为领导采取正确对策服务。同时, 审计调查具有针对性强、覆盖广泛、方式灵活、结论全面的特点, 能解决审计中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 在服务单位管理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一, 审计调查覆盖面广, 对解决审计面窄提供有利条件。审计调查与一般审计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 比如, 调查的对象多, 涉及的范围广, 取证的面也比一般审计要宽。其二, 不受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的限制, 调查方式灵活, 能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取证, 效率与效果比较明显。其三, 能够有效地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 必须具有全局观念, 善于把握总体概念, 注重审计成果的加工提炼。这些也正是审计调查所具有的独特之处。一方面, 与审计相比,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审计调查同样需要编制审计调查方案, 方案确定的内容也就是调查提纲;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审计方案列举的审计重点偏向于财政财务收支, 而审计调查提纲则不尽然。除财务收支的内容外, 还带有极强的行业性和政策性, 因而审计调查过程中不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必须做到胸中有全局观念。

5. 狠抓整改, 以常态思维深入开展专项审计。

要以整改“四风”为切入点, 广泛参与到内部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中, 围绕革弊立新、激浊扬清这一中心, 进一步加强对重要的经济事项与“敏感地带”开展重点检查。加大整治力度,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决不姑息, 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的政治生态、科研环境。

四、以底线思维与常态理论构建内部审计预警指标体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坚持“防控结合, 注重预防”的底线思维, 采取一切可以预防腐败滋生、蔓延的手段, 盯着“四风”抓整改, 才能进一步弘扬正能量, 形成抓工作强作风, 抓作风促工作的良性循环。为了更好地构建内部审计预警指标体系, 要尽快建立大数据下审计信息共享平台, 从而量化廉政测评指标与廉政指数,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开创弊绝风清、政通景明的新局面。

依托于大数据下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的反腐败预警系统, 包括: (1) 组织相关人员将被监督单位所有经济活动的数据输入数据库, 并对这些数据分类加工, 形成可以随时进行对比的相应的实时监测指标体系。这样的实时监测如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 更能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考核的意义。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各个时期, 审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无论审计的具体内容怎样变化, 都应该始终围绕几个“点”来审计。一是国家政策监控的关注点。如近年来的国有资产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二是资金使用的集中点。越是资金集中的领域, 越应该重视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所以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审计重点。三是制度监管的疏漏点。如一些单位发展过快而管理相对滞后的部门或业务领域。四是经济活动关键点, 如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关联的实时监测系统应该按照这几个审计关键点, 设置监测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指标, 通过这些“点”的参照数据比对, 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对策。 (2) 将实时监测系统的数据随时进行比较, 提供警情, 并按照相应的等级发出相应级别的信号, 能够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信息化对预警系统的支持作用, 应将审计信息系统与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信息系统对接, 实现大数据信息平台共享, 从而为审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有力的数据支持。

无数事实和经验证明, 权力只有晒在阳光下, 关进笼子里, 为其戴上“紧箍“, 才能”法无授权不可为“, 也才能确保权力运行的规范、高效与便民。作为部队内审人员, 要铭记习总书记的教诲, 以”抓铁有痕、踏石留痕“的劲头持之以恒地做好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在部队党委的大力支持与其他处室、二级单位的积极配合下, 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精细化的内审制度, 一是要有时间表, 二是要有线路图, 三是要有操作性, 四是要有透明度。只要我们在抓常抓细抓实上下功夫, 以“准狠韧”的态度抓整改落实, 就一定能够迎来部队各项工作全新的政治生态局面。

参考文献

[1]宫军.专项审计调查的历史观察.中国内部审计, 2013 (1)

[2]庞小莉.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探讨.经济师, 2014 (4)

篇4:进一步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

关键词:群众 反腐倡廉 腐败

中图分类号:F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034-01

2008年5月,中央颁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这是今后五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要求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倡导廉政建设体系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从反腐倡廉建设机制上来讲,又可以分为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两个方面。在外部机制建设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群众监督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仍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要把坚持群众路线贯彻到各方面建设中去。那么,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又该怎样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呢?

1 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这是对全党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表明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进一步体现出我们党抓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将促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更加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必将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大环境、大气候。

2 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宣传力度

腐败是造成全球严重经济、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惩治腐败已成为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事业,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样重要,也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腐败是社会的毒瘤,正在侵蚀社会的机体,惩治腐败,倡导廉政已是全社会、全人类共同的心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虽然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仍然很严重,但通过加大打击、宣传力度,人民群众反腐败热情已初步被激发出来,许多案件通过群众揭发或发动群众得以解决,腐败快速蔓延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据《法制日报》报道:5年来,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比前5年分别下降13.2%和9.9%。

3 政务公开,畅通信息渠道

政务公开是腐败的天敌,把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能职责、推行行政管理以及机关重大事务,从决策、实施到结果的全过程,都全视角、全方位地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让民众对公共管理事务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人民群众的“火眼金睛”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疏漏和偏差,确保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沿着科学、高效、有序的方向运行,把官员变成“玻璃缸里的金鱼”,让腐败行径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使腐败分子无所遁形。

4 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途径,强化群众监督

既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热情,又要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途径,便于群众提供线索、献计献策、加强监督。一方面通过疏通群众来信来访渠道、建立群众评议干部制度、群众点评干部述廉等多种措施强化群众监督,保证党员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赋予群众相应的检举、揭发、上访和协助调查等权利,切实做好社会各界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团体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等多种群众监督,使各种社会管理事务中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漏洞和偏差,在党内监督和权力监督缺位或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凭借群众的力量,及时准确地得到觉察、补救、处置,权力受到有效的约束,使腐败分子的阴谋难以得逞。

5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大力宣传,公民反腐败意识和热情不断高涨,许多群众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广大群众不仅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参与反腐败斗争,还组织了许多民间反腐败组织或研究机构,进行有组织的反腐败斗争。在目前这种良好形势下,必须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激励机制,对有贡献的民众不仅从精神上给与大力表彰,还要从物质上给与奖励,把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公民反腐败热情长久不衰,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反腐倡廉建设中去。

6 加强反腐力度,以反腐败新成效取信于民,激励民众反腐斗志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胡总书记的三个“更加注重”深刻阐明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也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反腐败斗争的高度重视。随着陈良宇、刘志华等一系列重大案件的结案,一方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腐败分子的坚决打击,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和坚定决心;另一方面,这些反腐败成果的取得,又极大地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使他们从中看到了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力度和决心,增强了参与反腐败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我们缺少的不是对腐败现象揭露和批评的舆论氛围,而是缺乏更有效、更务实的监督;不是缺少法律、纪律和制度,而是缺乏必须遵守法律、纪律和制度的约束,以及如何使现有的法律、纪律和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不是缺少决心和信心,而是缺乏内外两种监督机制的有效配合,群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反腐倡廉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才能最终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2008年5月.

[2] 标本兼治树清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综述,人民日报[N].2008年12月31日.

[3] 李贵成.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做事”[J].党政干部论坛,2008,(6):34-35.

[4] 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7年9月14日,来源:党建研究.

篇5:进一步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

从严治党,端正党风,依靠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党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群众工作,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作用,这是我们纪检监督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很好研究的课题,也是关系着我们能否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关键性问题。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犹如汪洋大海,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我们党的任何事业都必须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从历史上看,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根本原因。从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反腐倡廉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作用,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体现“三个代表”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实践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来看,反腐倡廉工作充满艰巨性、复杂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仅靠个别职能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民齐抓共管的氛围,才能取得成效,取得成功。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起着三个重要作用:一是有“线索源”的作用。因为人民群众人数多,视觉广,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岗位、不同领域,这些特性使群众更体现“线索源”的作用,即无论是违法违纪行为,还是权钱交易伎俩都逃不过群众亮的眼睛。各级党领导不易发现、纪检机关也难于掌握的情况,通过人民群众的“金睛”,通过人民群众的举报,才有信息和证据,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最有效监督。二是有“力量源”的作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江泽民总书记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要有效彻落实《廉政准则》,造就一大批勤政廉政干部,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爱护下,才能奏效。三是有“智慧源”的作用。群众是智慧源和载体,邓小平同志说:“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善于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发挥群众无穷的智慧和极大的创造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攻不破的“险阻”。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我们的群众监督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不敢监督。对于群众来讲,主要是怕领导打击报复,尤其是在目前机构和人事改革制度期间,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民不与官斗”的消极思想。而对于一般干部来讲,自我保护和好人主义严重,怕影响上下级关系,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对于纪检监督人员特别是兼职义务监督员,怕领导给“小鞋”、砸“饭碗”,明哲保身,能躲则躲,不敢碰硬。

2、不愿监督。一是监督渠道不畅。群众举报制度办法及保护机制不健全,影响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二是社会氛围不浓。对监督举报者进行排挤,认为是“刁民”、是“不务正业,多管闲事”,是影响安定团结。三是监督意识不强。四是职能部门对群众举报情况不重视,办事效率底,对腐败现象存在隐而不报、报而不查、查而不办、办而不严的情况,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3、不会监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群众监督工作也逐步迈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因此,无论是对于群众来讲还是对纪检监督人员来讲,政治、法制、思想、文化、业务等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一定的综合素质,监督则难以到位,如对工程设计不懂很难把好施工质量关、对工程预结算不懂则很难把好工程经费关,对财务不懂则很难把好财经关。现在普遍存在监督人员热情高素质低不会监督的状况。

如何对群众监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改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探讨:

1、建立健全人民群众监督网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必要的监督组织作保证是不行的。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人民通过直接选举代表组织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在各级机关设立群众监督部门,不仅可以扩大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而且可以收到民主熏陶和教育的实效;在部门行业可成立党风廉政监督协会,聘请党员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以及聘请外单位具有政策性、敢碰硬、不怕得罪人的义务监督员等,对本行业及其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与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广泛听取群众呼声,为监察机关提供信息、意见和建议;在基层可通过设立监事会、工会监察小组,行使监督职责,了解情况,加强监督;此外,为使群众监督渠道畅通,还可设立诸如举报中心之类的统一举报受理机关,配置、装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使之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赋予相当的职权,有足够的条件查办举报线索。设置统一的举报受理机关能够克服目前由于群众举报多头受理而存在的职责不明或交叉重复现象,防止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情发生。这些群众监督组织的设置,可以形成纵深的监督网络,使人民的自发监督变为有序的监督,有效的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整体效能。

2、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渠道。监督渠道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首先,要完善举报机制,引导群众举报。逐步实行署名举报,尽快制定反腐败公众举报法规,引导社会各界对群众举报的重视,便于统一掌握实施,也便于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还易于被公众熟知掌握。其次,实行政务公开,为群众实施监督提供便利。要从实现群众监督公开化目的出发,最大限度地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制度,切实增强透明度。再次,要着重将案件查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查自纠、纠风专项治理等工作进展情况定期不定期向群众通报,使于群众参与监督,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变原来的群众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并保持监督渠道的畅通。

3、强化人民群众监督意识。要使群众保持高涨的监督积极性,没有着力解决好思想认识、监督手段等问题是不行的。一要强化监督意识。因为监督意识的强弱,直接事关监督的力度与成效。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依靠人民群众,真诚和主动地接受监督,广开言路,听民言,察民意,知民情,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们必须增强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使之能够准确地进行角色定位,正确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乐意且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应强化监督者的监督意识,使其认识到依法实施监督,是党和人民利益的客观要求。只有强化这两方面的监督意识,才能形成“共振”增强监督效应。二要健立健全激劢机制。一方面要明确群众监督组织的职责、权力和义务,确立其应有的社会政治地位,增强其荣誉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设立“监督”专项奖劢基金,对那些勇于监督,善于监督并作出积极贡献的监督组织和个人,在授予荣誉称号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劢,以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促进群众的监督工作的开展。三要加强有关法规制度的建设。通过群众监督法规制度的制定,对人民群众监督的地位、权力,义务和监督程序、形式、责任、奖惩等作出法律规定,使群众监督步入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

4、健全人民群众监督保护机制。保护人民群众监督权益,保护人民群众监督的人身安全,是做好群众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因为人民最怕的是打击报复,当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要杜绝打击报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增强人民群众监督的法律意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全面实施的同时,要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能够理气壮地行使自己监督的权利。二是要建立人民群众监督保障机制。在反腐败的今天,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更需要建立人民群众监督保障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1)对群众来信来言访要建立保密规章制度,对泄密的人要依照法律程序严肃查处,保证举报人合法权益。(2)对举报的人和事要建立档案。从举报、调查、处理结果都要规范,使查处的案件有据可查,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也能及得到查处。(3)要健全完善人民群众监督保障机制,必须尽快制定群众监督保障条例,从法律上使群众监督走上法制建设的轨道,才能真正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得到行使,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

5、突出人民群众监督重点。一要把监督的首要任务放在维护政治纪律上。加强对党员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要严肃政治纪律,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干部政策和组织人事纪律的监督检查,坚决防止、纠正和查处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同时应通过党内民主生活会、座谈会等形式,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地开展监督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执行政治纪律的自觉性,走一条既不搞群众运动,又紧紧依靠群众的监督路子。二要把监督的着力点放在平时打招呼上。立足防范,教育监督并举,把群众监督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发现问题苗头,及时敲警钟,打招呼。三要把监督的侧重点放在正确用权上。我们的党是执政党,我们的干部手中都掌握了一定的权力。经验告诉我们: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我们要在强化公仆意识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如何用权的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使一切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法律日益健全,监督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相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监督,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浅议如何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作用》来源于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公务员之家。欢迎阅读浅议如何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作用。点击:查看免费会员和VIP会员专用区的划分

篇6:进一步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

2009-1-12 10:39:0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反腐败斗争经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取得了反腐倡廉建设的伟大胜利,使不少贪官污吏、腐败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大快人心,赢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执政基础更加坚实。

我们党之所以取得反腐倡廉的成效,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人民群众中的反腐败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新形势下,我们党进入执政考验的重要时期,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较量将会更加激烈、更加艰巨、更加复杂,如何进一步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将反腐倡廉建设推向前进,取得胜利,是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应高度重视,值得探索与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热情和斗志,建立和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机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全部活动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反腐败斗争历史,就是一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是一部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历史。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把人民拥护不拥 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最高评价标准。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指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反腐败斗争中,切实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作用,真正实现反腐为了人民,反腐依靠人民,反腐成果由人民共享。

腐败是党政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结果,与党的性质宗旨相悖,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党和人民的感情,关系国家的兴衰,可谓腐败不除,天怨人怒,政局不稳,百姓难富。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依靠人民反腐败力量,实现党对人民的承诺,纯洁党的队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才能兴旺,人民才能安康。

2、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执政考验,之所以能克敌制胜,勇往直前,一条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党的任何事业都必须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取得最终胜利。从历史上看,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根本原因;从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反腐败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作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从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看,反腐败斗争充满艰巨性、复杂性,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仅靠个别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民齐抓共管的氛围,才能取得成效,取得成功。

3、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是完善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战略任务的提出和《实施纲要》的颁布,反映了我们党对预防腐败认识的深化以及工作思路、工作方式的完善,标志着我们党进入制度反腐的新时期。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最具体、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在对权力运 行的监督上。其监督作用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构成要件。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群众监督作用发挥得好,腐败现象就少;反之,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容易产生腐败。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就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从制度上明确了人民群众的监督责任,保障了人民群众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反过来讲,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履行自己的权力,发挥监督作用,又确保了《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因此,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对惩治和预防腐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是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成就的重要保证

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主体力量。共产党是靠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执政的,离开人民的支持,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反腐败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不竭的力量源泉。当今社会腐败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有权力运行的地方,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对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廉洁与否,一言一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他们对腐败看得最清,对腐败最痛恨,反腐决心最大,反腐态度最明确,反腐立场最坚定;他们能从细微之处最准确地判断是非,能够直接感受到腐败现象对党、对国家和自己切身利益的侵害,所以,他们要求党和政府反腐败的愿望最强烈。这些年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等形式,揭发举报违纪违法问题,积极参与党的反腐败斗争,并出现了署名举报多,举报领导干部多,举报重点部门多,举报重大问题多的特点,为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使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发挥了重要保证作用。一方面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正确意见为我们党制订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反腐败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保证了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落实。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是我们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目前在发挥人民群众反腐败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一些地方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些同志口头上讲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但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积极发 挥群众作用的问题上,不讨论、不研究,不出实招,不下真工夫,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群众缺少深入有效的宣传发动,使不少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作用。反腐败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发状态,远没有形成群众广泛参与反腐败斗争的主动局面。有不少群众认为反腐败斗争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自己力量小,不可能在反腐败斗争中起多大的作用,因而在行动上不积极、不主动。目前,多数群众除了对消极腐败现象表示不满和愤怒外,缺乏实际斗争的主动性。

二是确定反腐败斗争的对策措施,没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由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不研究群众的经验,不同群众商量着办事,结果一些地方的反腐败斗争思路不清,工作不得要领,抓不住主要矛盾,成效甚微。

三是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渠道不宽不畅。说不宽,是指一些地方群众参与斗争的手段单一,渠道狭窄,方法途径上缺乏创新和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简捷、便利、高效的群众参与机制。说不畅,是指在目前有限的群众参与渠道中,还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问题。如举报,有的同志对群众举报很不重视,可听可不听,可办可不办,全凭主观兴趣;更有甚者,有的人还把群众的检举信息泄露给被检举人,使举报者遭到打击报复。郭光允就因为举报程维高的问题,被打击报复,疾病缠身。

四是没有按照人民群众的强烈意愿,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相当突出,特别是涉及领导干部的案子,有罪不判,或者重罪轻判的现象非常明显。

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它会严重伤害群众的反腐败积极性,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反腐败斗争的理解和判断;另一方面,它会严重妨碍反腐败斗争的健康发展。反腐败斗争艰巨复杂,又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赢得这场严重政治斗争的胜利,必须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如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呢?具体地说,应在 如下五个方面做出努力:

1、指导思想要进一步端正。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思想。有些同志认为,反腐败斗争只要领导重视,专门机关积极工作就足够了,群众的反腐作用发挥不发挥,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很错误的。专门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负有重大使命,其作用相当重要,但同时也要牢牢记住,人民群众是反腐败的基本力量,反腐败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只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积极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呼声怨声指责声,声声入耳;好事难事热点事,事事关心,我们就能找到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好办法、好路子。现在的腐败分子作案非常狡猾,千方百计隐匿罪证,查办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大要案,涉及面广,案情复杂,阻力很大,仅靠专门机关的力量很难突破。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揭发举证,集中攻坚,才能取得胜利。资料显示,在全国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中,80%以上是由群众举报的,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的纪检监察机构查处的大要案中,90%以上是由群众检举的。腐败分子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群众被广泛地发动起来。因为在强大的群众性反腐败力量面前,不仅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其精心编织的看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网也会失去作用,而且那些在反腐败斗争中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不畏权势的“海瑞”“包公”们,也将得到广泛的帮助和支持。

2、方法途径要进一步改进。首先,要积极发动群众,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使广大群众能自觉地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积极参加反腐败斗争,或举报,或监督,或献计献策;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群众性的反腐败热潮。在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群众组织的作用,如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它们为桥梁和纽带,把各阶层的群众团结起来,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其次,要积极探寻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新形式、新机制。要积极创造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新形式、新路子,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把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反腐败斗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3、参与范围要进一步扩大。在反腐败斗争中,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全面 的,无论是治标,还是治本。相信和依靠群众,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应当具体落实在反腐败斗争的各个环节之中。群众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对情况的了解有多有少,觉悟程度和政策水平有高有低,民主法制观念也有强有弱,所有这些,对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都是有影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斗争中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和教育,不断启发群众的觉悟,不断提高群众的政策水平,并积极运用法制的手段对群众性的反腐败斗争加以规范,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防止斗争扩大化。

4、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大力发扬人民民主,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是防止腐败的根本途径。要真正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保证权力运作忠于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防止公共机关和公职人员由“公仆”变成“老爷”,就必须牢牢抓住“择人”和“监督”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择人”,关键是要选择德才兼备的干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选好人、用好人的唯一保证。“监督”,关键是要大力加强人民监督机制的建设。使人民群众对权力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揭露和惩处腐败分子,保证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监督,就像如来佛的照妖镜和包青天的铡刀,在它面前,一切腐败分子都无法逃脱应有的惩罚,这个巨大作用是其他任何力量都无法替代的。

5、督察考核要进一步加强。在反腐败斗争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靠自觉性,更要靠制度。一要有相应的汇报制度,地方或部门对反腐败斗争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情况,必须作出专门的报告,有没有贯彻?贯彻得怎么样?贯彻效果如何?等等,都要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上一级组织或代表大会作出汇报。二要在反腐败斗争中建立贯彻群众路线的督察制度。对下级贯彻群众路线的情况,上级组织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在反腐败斗争中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地方或部门,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对贯彻群众路线不力的人和事,要区别情况,严肃处理。

总之,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打一场反腐败的人民战争,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更大胜利。

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

充分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 ——对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的思考

县政府办 张龙奇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加强党的五大建设之一,将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进一步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这一任务的确定是中央基于对当前反腐败形势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而提出来的。如何做好这项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我想仅靠职能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胜利。

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是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途径,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权利保障措施,切实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这些论述充分表明当前充分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对于深入推进反腐创廉工作,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重要性。

1、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是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对腐败现象有切肤之痛,最痛恨腐败现象,他们的斗争性最强,强烈要求党和政府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对人民群众而言,要求反腐败有的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和公共财产;有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还有的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正是我们反腐工作的出发点。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腐败现象的痛恨是充分调动好广大群众积极性,深入开展好反腐败工作的不竭动力。

2、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信息的主要来源。如果说纪检监察部门用一双 眼睛监督腐败,那么人民群众便有无数眼睛在关注腐败。群众的眼睛最亮,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功过是非,廉洁与否,群众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无论是违法违纪还是权钱交易都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据资料显示,全国检察机关立案的所有经济犯罪案件中,来自群众举报的约占70%左右;在中央各部委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案件中,群众举报的约占85%以上。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反腐败信息的主要来源。

3、群众参与是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保证。一方面,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正确意见为制定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反腐败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保证了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落实。近年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有新增强,纠风治乱工作取得新成效,查处大要案年年都有新突破,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我们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群众个体的相对弱小性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全致使群众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

“正义最终战胜邪恶,腐败分子也终究逃脱不出历史的惩罚”,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但腐败者和腐败势力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总是能大权在握,一手遮天,呼风唤雨,而对于这些腐败者违法乱纪的知情者,多是腐败者的部下或在他们权力的掌控之下,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

虽然近年来我党的反腐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但从群众监督举报腐败的保护和激励机制上看,仍然不够完善。首先是保护机制。关于保护举报人的规定散见于法律、规定和部门规章中,但存在很大的空白,尽管每个部门的规定中都有“为举报人保密”、“保护举报人合法权利”的规定,但都是没有具体落实措施、程序、违法责任追究的硬性、操作性强的规定。以致有关举报材料泄密、甚至直接转到被举报人手里的事常见诸于报端。

其次是激励补偿机制。对于个体的监督举报行为,其个人所付出的成本是较高的。一则除了要自己花代价举报、配合调查、保密之外,举报者必须提防举报暴露后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二则举报者可能会因为举报丧失许多潜在的机会。如果并非清白的被举报者手眼通天、安然无恙,定会想法设法弄清楚谁在举报自己,然后给对方“穿小鞋”,在举报者的人生路途 中处处设障,使举报者承担巨额的后期成本。三则因举报所受到的安全威胁是举报者最难承受的代价。无论在小说影视作品还是现实中,因举报而面临死亡威胁者绝不鲜见。与高昂的举报成本相对,我们至今没有较为完善的激励补偿机制,腐败分子即使受到惩罚、纵然举报者没有受到打击报复,举报者本人也未必能够得到多大的好处。

以上因素看,群众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无论是对于群众来讲还是对纪检监督人员来讲,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一定的综合素质,监督则难以到位。如对工程预结算不懂则很难把好工程经费关,对财务不懂则很难把好财经关。若监督人员热情高而素质低,那么不会监督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如何对群众监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改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三、健全群众反腐机制,调动群众反腐积极性,着力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

1、创优群众反腐氛围。氛围犹如土壤,“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群众反腐工作亦如此,良好的反腐工作氛围有利于促进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反腐败工作。反之,轻则群众漠视腐败现象的存在,重则阻碍反腐败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县开展了以“莲花品格,廉政风范”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活动,丰富了县廉政文化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加强完善对广大群众层面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使莲(廉)乡之花根基更牢,开得更艳。一是推进廉政文化“进村入户”。通过开展丰富多种形式的送廉政文化下乡活动,将廉政文化覆盖到村组和农户。二是推进廉政文化“登台上网”。充分利用网络和电视等媒介作用,加大反腐创廉宣传力度。三是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入园”。以学校、少年宫为依托建立青少年廉洁教育基地。四是推进廉政文化“进场上路”,在莲花广场和重点交通要道、乡镇中心等显著位臵建设一批廉政文化景观,如广场的“爱莲说莲花墙”、乡村固定的廉政文化宣传标语等。通过各种形式,在社会上着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使广大群众愿意、乐于参与反腐败斗争。

2、健全群众监督网络。进一步建立好“三级网络,一个中心”。“三级 网络”即:县、乡、村三级群众监督网络。在县、乡、村分别聘请党风廉政监管员,部门可以聘请党员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以及聘请外单位具有政策性、敢碰硬、不怕得罪人的义务监督员等,对本行业及其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与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广泛听取群众呼声,为监察机关提供信息、意见和建议;在乡村可以聘请老党员及乡村德高望重的人为监督员。“一个中心”即县、乡设立群众廉政举报服务中心,配备人员和设备,向社会公布服务承诺及服务方式,建立台帐,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处理结果。

3、完善群众反腐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群众监督保护机制。要对群众来信来访要建立保密规章制度,对泄密的人要依照法律程序严肃查处,保证举报人合法权益;对举报的人和事要建立档案。从举报、调查、处理结果都要规范,使查处的案件有据可查,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也能及得到查处。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奖励制度建设,对群众监督的地位、权力,义务和监督程序、形式、责任、奖惩等详细规定,使群众监督步入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设立“监督”专项奖励基金,对那些勇于监督,善于监督并作出积极贡献的监督组织和个人,在授予荣誉称号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促进群众的监督工作的开展。三是最大限度地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制度。抓好《信息公开条例》的落实,要从便于群众监督、实现群众监督的目的出发,切实增强透明度,解决好群众监督信息不对称问题。四是建立寻计问策长效机制,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变原来的群众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并保持监督渠道的畅通。

4、铁腕查办案件。严厉查办案件,惩处腐败分子是教育干部,激励群众的最好形式,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重点从严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重点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查办案件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到反腐败斗争之中。

总之,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使一切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法律日益健全,监督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相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监督,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斗争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反腐线索八成来自群众举报说明了什么?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恢复重建党的纪律检察机关30年。这30年,既是我国取得经济巨大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30年,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的30年。30年中,我市共查处党员干部65915人,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而八成线索来自群众举报”。重庆市纪委副书记吕天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8日新华网)

由此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功过是非,廉洁与否,群众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他们的斗争性最强。重庆30年查处6.5万党员干部,八成线索来自群众举报,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新概念,并且首次用上了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这样的铿锵之词。而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是我党反腐败斗争的一条基本历史经验,也是新时期反腐败斗争中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条基本原则。

通常而言,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监督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情,然而事实表明,仅靠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党员干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拓展监督的主体,拓展党员干部监督的时间和空间。就监督主体而言,党风廉政监督需要组织监督、舆论监督,更需要群众监督。就监督的时间、空间而言,不仅要监督党员干部的“8小时以内”的公务行为,而且有必要监督党员干部的“8小时以外”的准公务行为和私务行为;不仅需要重点监督党员干部在单位的表现,同时也有必要重视监督党员干部在社会的表现。这就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监督,使反腐倡廉监督由纪检监察唱“独角戏”变为了全国人民齐抓共管的“大合唱”。

曾有网友评论说,我们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人民战争,即发动人民、依靠人民。有了这个法宝,才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也是一场战争,要战胜腐败同样离不开发动人民、依靠人民这个传家宝。历史经验证明,在敌 我斗争的战场,在经济发展的战场,有了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就没有不能成功的事业。

所以,重庆30年查处6.5万党员干部,八成线索来自群众举报,充分表明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反腐斗争能量。这反映出伴随着法治社会的构建进程,人民群众政治素质与民主法治意识的显著提升,他们对腐败滋生和侵害社会公正现象的识别能力大幅度提高,也反映出纪检监察机关对群众举报的重视程度,难怪有些腐败分子说,“不怕台上检讨,就怕台下举报”。

上一篇:生活保健知识下一篇:陈希 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