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治理工作的自我总结

2024-04-14

江河治理工作的自我总结(共7篇)

篇1:江河治理工作的自我总结

XX江河治理工作总结

市防汛办:

我县XX的江河治理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上级专项资金为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村两委民一事一议,鼓励群众投工投劳。通过一年来的治理,按照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河道治理工程,为确保明年的河道行洪畅通,两岸交通干线、基础设施、居民、农田的防洪安全奠定了基础,有力的支持**经济健康发展。现将XX年的江河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实施江河治理工程项目仅有3件,一是以工代赈项目镇安河治理工程,保发改改地区〔XX〕565号、保财农〔XX〕149号投资治理320万元;二是中央特大防汛补助费100万元,以保财农〔XX〕145号、龙财农〔XX〕3号文下达我县;三是乡镇集资修桥。

二、工程实施

为了实施好河道项目治理,我县及早对实施的项目进行踏勘、科学合理的规划、精心设计,通过招投标,选好有资质施工队伍,做到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和资金关,资金投入上做到专款专用,做到了资金人员“两安全”。

三、完成情况

今年的河道治理项目为镇安西大街段公里,香柏河分洪隧洞工程(与其它项目资金捆绑使用),象达交通桥建设。具体如下:

镇安河治理项目:

1、以工代赈项目投资320万元,XX年12月12日开工,于XX年5月29日完工。共完成河道治理双边支砌2200米,完成开挖土石方万m3,回填方,M75砌体(墙体)万m3,混凝土,机耕路,齿墙26道,完成投工万工日。

2香柏河分洪工程特大防汛经费100万元,与其它项目资金一起使用,总投资4500万元,洞长1234米,工程于XX年4月10日开工建设,于XX年7月31日完工。

3象达河跨河建物改建22万元,完成土石方55m3,支砌石方,C20混凝土139m3。工程于XX年12月20日开工,于XX年4月10日完工。

四、工程效益

XX年的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后,一是间接保护镇安320国道长公里;二是确保行河道洪通畅,方便群众通行保证了象达集镇安全,三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我县是一个多河流的贫困山区县,河流众多,降雨量多每年中小河流都要发生洪涝灾害,损毁两岸重要设施、农田,严重制约着我县经济发展,亟需进行根治;

2、部分河道规划不到位,大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加高、培厚;

3、县财政十分困难,无资来进行专项治理,仅靠上级支持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解决,而且需要治理的河段很多,如平达河下段亟需治理,镇安河的治理工程仅为百分之十,大多数河段仍为土堤,无法满足防洪要求;

4、群众法制观念不强,不少河道仍然有向河道倾倒垃圾、弃土和违章临河、跨河建筑物事件发生,严重阻碍了行洪畅通;

5、河道上游的水土保持任重而道远。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需求和人类活动频繁,开采矿藏、采石、挖砂加重了河道行洪的负担。

六、XX年河道治理计划

根据市安排,XX年我县河道治理项目4件,总投资2152万元。

1、平达河尾、坝区段治理项目506万元,完成治理河道长,计划完成土方万m3,浆砌石方万m3;

2、象达河治理项目,投资544万元,主要为完成石土方万m3,支砌石方万m3;

3、蛮关河勐糯段治理6km,投资582万元,完成开挖土石方万m3,支砌方万m3。

4、苏帕河绕廊段治理,完成土石方开挖,支砌石方万m3,投资520万元。

面对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扩大内需,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有利机遇。我县将认真把握,科学规划做好项目储备,精心设计,按质按量完成施工任务,同时用好每一分钱,让其造福一方,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排涝效益,有力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篇2:江河治理工作的自我总结

在建江河治理项目核查工作方案

一、核查目的了解掌握各类在建江河治理项目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研究提出各类项目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建议,为今后各类江河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核查范围

本次核查的范围为1998年以来安排过中央投资的续建项目(不含投资已安排完毕的项目),以及已在中央立项但至2006年底尚未安排中央投资的项目,具体项目类型包括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重要支流治理、海堤建设、蓄滞洪区建设和跨界河流治理等。治淮骨干工程另行安排核查。

三、核查内容

1、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类型、建设地点、所属流域、建设起止年限、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等。

2、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包括规划依据,项目立项的情况,已批可研、初设的项目审批单位、审批文号、投资规模和投资来源,未正式审批但已安排中央投资的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3、项目投资计划下达情况。包括至2006年底中央及地方下达的投资计划数(中央投资注明不同来源)等。

4、项目完成情况。包括至2006年底累计完成的投资、建设内容及工程量,剩余的投资和建设内容等。

5、计划下达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相关建议等。

四、组织形式及核查方式

本次核查工作由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负责组织,各单位负责所辖区域内在建江河治理项目的核查,并提出核查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核查报告需报送相关流域机构审核,根据流域机构审核意见,各省对核查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后,正式行文报送我部;流域机构核查报告直接报送我部。核查过程中根据需要开展必要的现场调研和座谈讨论。

五、时间安排1、4月~5月,核查试点。主要内容包括核查工作方案的制定,调查表的制定,进行试点,意见反馈、调整完善核查工作方案、正式下发核查工作通知等。

2、6月,全面核查。主要内容包括各单位开展核查、编制核查报告,流域机构审核核查报告、实地调研等。

3、7月,初步汇总。主要内容包括各单位上报核查报告、对核查成果进行初步汇总、召开小型座谈会等。

4、8月,成果汇总整理。主要内容为成果的汇总、总结分析、编写全国核查报告等。

六、核查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在开展核查工作之前要认真研究,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具体工作方案,并按要求抓紧实施。

2、各单位的核查报告应包括文字和表格两部分。文字部分要简单说明核查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要根据核查内容并按照国家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名称逐项进行阐述,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表格部分要按照统一要求,认真填写,项目要完整,数据要尽量做到详细和准确(具体要求详见填表说明)。跨界河流治理项目单独编制核查报告,并按照保密要求单独报送。

3、各单位要按时完成核查报告,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核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要按要求报送流域机构审核和报送我部,同时发送电子邮件。

附件:

1、在建江河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情况调查表

2、在建江河治理项目投资情况调查表

篇3:汾江河治理

提起汾江河,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那污浊的水,而鼻间似乎也被那令人作呕的气味所环绕着。

但是,其实汾江河也曾经美丽过。听老一辈的人说,在1973年以前,汾江河曾是最好的游泳去处;但在1976年以后水质变坏后,再无人下水游泳。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一条曾经是“游泳的好去处”的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变成了一条乌黑发臭的“黑水河”呢?

从各方面的途径,了解到,市民们的生活污水与上游的工业污水的排放,是汾江河变乌黑的主要原因。

由于各乡村河涌周边地段的小企业、小食店、居民生活用水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理而直接排放到河涌内,污染河涌水,继而又污染到汾江河水。而在印染厂等工厂更是把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河里,工业废水如果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其有机的成份就会对河水造成严重的危害,有机物会使河水变质、鱼虾绝迹、生物灭绝,长期下去,水体就会变黑、变臭,成为一条涌动的死水。而现在,事实已经很好的证明了,汾江河的确成为了一条乌黑发臭的“涌动的死水”。

要解决汾江河水的问题,不仅要靠政府的努力,而我们也应该行动起来,配合政府的行动。

政府的行动

为了使汾江河能够重新恢复原来的面貌,佛山市政府在近年来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如:

1、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环境监督管理

2、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

3、大力推进流域内河涌治理工作

4、加强煤场、沙场的环境管理工作

5、加强流域内油库、码头的监督管理

除此之外,政府也充分发动了传媒与社会群众的力量。

诸如在佛山日报、佛山电视台、日常生活中,每天我们都能看见汾江河的污染情况是一天天得到了改善。虽然进展的速度有限,但仍然鼓舞了群众的信心。也令群众配合政府的行动更加到位,信心更加充足。

从上面可以看出政府已经有了一系列的行动。那么,作为市民的我们又应该怎么样做来配合政府的行动呢?

市民的行动

在此,我想给市民的行动提几点建议:

1、汾江河附近的居民的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应该集中处理,而不应该随意丢入河内,加剧水体的污染。

2、应积极响应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对政府的行动进行配合与适当的支持。

3、市民应运用自己的监督权利,对偷偷向汾江河排放污水的工厂举报揭发。

4、宣传、发动身边人一起行动,使行动得以推广。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治理汾江河的行动来。

5、我们也可以通过向政府反映或在传媒上发表意见来向政府提出自己对汾江河治理的见解。

篇4:关于综合治理潖江河工程的建议

农村工作委员会

潖江河是我县的重要水资源,也是我县的水轴线。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要保证我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水”的文章,要把潖江河的水资源保护好、利用好。通过开展对潖江河的综合治理,把潖江河打造成为国际(中国·佛冈)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标志性风景线。这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因此,要把握好中央今年一号文件精神和省未来10年大搞水利建议的机遇,把综合治理潖江河工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

一、潖江河的现状和问题

潖江河是佛冈县的主要河流,发源于水头镇上潭洞的通天蜡烛山,境内流经水头、石角、汤塘、龙山等镇,境外经清新县江口镇汇入北江。潖江河流域总面积1386平方公里,全长82 公里。其中,佛冈境内流域面积903.5平方公里,河流长69.3公里;河两岸总长 135公里,其中现有防洪堤总长85公里,需要加建河堤50公里;集雨面积1386平方公里(包括四九水、潖二水和汶坑水),河流平均年水流量1.26亿立方米;潖江河水源受益人口18万人,农业灌溉受益面积 7万 1 亩。

目前,潖江河存在主要问题是:

(一)存在极大的防洪安全隐患。

潖江河防洪堤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观念、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建堤时以人力作业为主,建堤防洪的标准只有10年一遇,防洪能力低,堤脚受冲隐患多。如高滩堤、汤塘堤、良塘堤等。水利工程大多数是粗放型低档次,粗工结构,工程功能单一。近年改建的凤洲联围堤,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县城防洪除险加固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河段均为低标准的一般河堤,存在极大的防洪安全隐患。

(二)河床淤积、河道环境污染严重。

潖江河河道多年没有系统地疏浚清淤,行洪和蓄水引水能力下降,河道垃圾漂浮淤积严重。工业污水排放日益增加,水质污染日渐加剧,水质不断恶化,南部镇村民连井水都不能食用。

(三)河道河堤被非法占用现象未得到有效制止。潖江河处于基本失管状态,沿河两岸河堤没有专门单位和人员负责管理,河堤河道乱搭、乱建、乱放、乱种等现象随处可见。如建筑畜舍工棚、乱堆乱放杂物、种植果树林木等。以上行为未得到有效制止,严重威胁水利工程的运行安 2 全,对环境的保护、美化、优化、绿化带来严重影响。

二、综合治理潖江河工程的重要性

在中共佛冈县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华旭初书记指出,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共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佛冈”为核心,坚持“工业主导、产业集聚、统筹城乡、和谐惠民”的发展思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高端产业成长区、宜居养生示范区、和谐富民先行区和广州北卫星城,争当广东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规划并实施综合治理潖江河工程,是贯彻落实县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措施。其重要性主要有:

(一)综合治理潖江河工程,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需要。

根据潖江河防洪堤防洪能力低的情况,必须开展综合治理,消除防洪安全隐患,全面除险加固,将潖江河堤建设成为牢固防洪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综合治理潖江河工程,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将潖江河建设成为亮丽的水轴线和风景线,可使两岸土地升值,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初步估算,两岸沿线潜在可开发发展房地产的土地近万亩。如果能开发利用起来,可解决县城发展用地瓶颈问题,迅速扩大县城城镇建设的范围,3 开创县城城镇化发展的新局面。同时,通过对潖江河综合治理,可改善河堤两岸沿线100多个自然村的经济发展环境,拉动农村观光旅游、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发展,使潖江河同时成为经济线。

(三)综合治理潖江河工程,是优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

如果将沿河两岸河堤、河床等因地制宜地打造成人工湖、绿色旅游大道,构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及水文化“五位一体”的潖江河防洪体系,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氛围,形成山水园林城市的新格局。可大大提升我县城市形象,使潖江河沿线成为我县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品位。工程实施后,潖江河将成为佛冈休闲、娱乐、旅游发展新的亮丽风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佛冈旅游观光,发展壮大我县旅游事业。

三、综合治理潖江河的目标和措施

潖江河综合治理的目标是:构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及水文化“五位一体”的潖江河综合治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氛围,成为国际(中国·佛冈)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的标志性风景线,造福子孙后代。综合治理潖江河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潖江河综合治理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高度重视规划工作,高标准作好治理工程的总体规划。制订治理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是:一要以法律为依据,进一步贯彻执行水利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城市规划法、国土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二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规划工作的科技投入,把我县打造成为“中国健康养生之乡”,勾画出潖江河综合治理的长远发展宏伟蓝图。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再制定五项专项规划:

1、防洪堤坝建设规划。防洪堤坝建设分为三段施工:一段为县城柯木迳至大庙峡段,二段为县城奥园大桥至水头镇区河段,三段为县城大庙峡至汤塘、龙山河段。防洪堤坝设计防洪标准:县城河段50年一遇,其余河段为20年一遇。迎水坡砌石护堤脚,背水坡堤脚往外30米以内的护堤土地依法征用和管理。打造出防洪保障体系。在注重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注重河堤的绿化、美化。同时,要规划对河流两岸的土地依法管理使用,用水用地要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河道范围的土地不得违法批准拍卖和乱搭乱建。

2、人工湖建设规划。一是巧妙利用现有的拦河坝蓄水农业灌溉湖水营造人工湖,既可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安全,又可绿化美化环境。二是巧妙利用现有的拦河坝蓄水发电的湖水 5 营造人工湖,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经济。三是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安排营造人工湖,在县城范围河段,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作用,营造人工湖。潖江河佛冈境内流域全程初步预计可建造六个人工湖:一是小水电站背后至奥园大桥处、柯木迳至科旺、县城人工湖陂至柯木迳共建三个;二是奥园桥至水头一个;三是汤塘莲塘至高滩桥、高滩桥至占果各建一个。

县城人工湖建2米亲水带,坝顶设4车道和3米绿道,背水坡堤脚30米范围内的护堤土地要依法征用和依法管理。利用河道原有宽度的自然景观,各人工湖科学设计拦河坝高度,合理控制河流水位高度,充分发挥人工湖的蓄水功能,使潖江河河床全年保持有水,凸显水景观,打造出碧水蓝天自然景观。同时,按照保障行洪的要求,选择在河床较宽敞的河段建设休闲公园。要实施全面清理积淤污泥,科学合理平整河床。按照一湖一景的思路,考虑将不同的湖段建设成具有“水乡古韵”、“欧陆经典”、“现代气息”、“异域风情”等不同特色的景观,绿化美化环境,构筑起一道亮丽的城市亲水风景线,打造出山水园林城市新格局,加快建设幸福佛冈步伐。

3、绿道带建设规划。河道两岸是山体自然景观、人工湖,河堤等要规划建设绿道带,形成旅游圈,发展自行车、休闲 6 散步旅游,加快旅游事业发展。利用大庙峡的历史景点为龙头,将大庙峡的状元路改造成为宽3米的绿道,与人工湖的绿道连接,连通106国道,与黄花湖、金龟泉、聚龙湾、森波拉等旅游景点连接,发展佛冈一日游线路。绿道的建设,要凸显自然景观原生态特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努力做好山水文章,强化河流两旁的山体景观,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实施封山育林,建设森林公园,打造出依山傍水、碧水蓝天、鸟语花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新格局。

4、交通线建设规划。潖江河佛冈境内流域,河两岸要规划通汽车单车,实施堤路结合规划。特别是汤塘、龙山以及水头段河堤,堤坝顶要设4车道和沥青(黑底)路面以及3米宽的绿道,设计特色绿化美化景观,建成迎宾大道,并连接106国道,提高河堤两岸土地利用价值,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5、排污治污规划。潖江河佛冈境内流域,实施污水排放整治,加大执法力度,严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潖江河。河流全线要整治污水的排放,要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要经过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潖江河。同时,要依法管理河道,形成政府配套投入、企业管理的体制,设立河道专业管理单位和人员。

(二)加强组织领导。

潖江河是佛冈的母亲河,她与百姓息息相关,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殷彻期望潖江河的美丽和健康。建议县委、县政府对综合治理潖江河的建设项目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作为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构建与城乡科学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升城乡防御灾害的能力。潖江河综合治理投资大、周期长、工程艰巨,县委、县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县要成立潖江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或指挥部,由县领导挂帅,由水务、环保、建设、国土、农业等相关部门及各镇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分设专责工作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形成分布城乡的组织领导网络,为综合治理潖江河工作提供组织领导保证。

(三)设法筹措资金。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国家财政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对2011年的支农惠农政策做了调整,继续加大了支农扶持力度。我们要抢抓大好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落 8 实潖江河治理水环境建设项目的资金。一是迅速组织项目申报立项,争取中央、省市水利工程专项资金的支持;二是用足用活水利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力度征收堤围防护费;三是县政府要加大对水利建设、环境保护建设、美化绿化建设等资金的投入,也可以考虑以地换堤等方式筹措资金;四是调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潖江河水环境治理建设,开展募捐活动筹措资金。

(四)明确工程进度。

篇5:江河治理工作的自我总结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区推进江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个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工业兴区、生态立区”发展理念,在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全区累计投入3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园区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道路交通网络、城市污水处理网络和绿地系统;铺设排污管网162公里,建成8万吨污水处理厂项目,基本形成完整的园区污水收集排放系统;大力实施“百万树木进城入园”工程,累计投入绿化资金近4亿元,园区绿地面积达248万平方米,园区绿化率达41%以上,道路绿化率100%,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绿色”保证。

按照此次会议《综合整治方案》下达我区的七项任务,我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思想保障。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综合整治领导

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综合整治活动,确保江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强力推行,取得实效。

三是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排污体系建设。重点督促企业完善厂内污水管网建设,将生产、生活废水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加强对区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督,督促其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污水处理工艺,多途径促使污水处理厂及早达到正常运行,确保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和废水排放量相匹配,提高其耐污水冲击能力。加大园区绿化力度。全面推进点、线、面、网的绿化建设,重点抓好通道绿化,在今年全面实施城区主要干道绿化升级改造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园区道路硬化和绿化步伐,力争2012年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推动厂区绿化,力争入园企业厂区绿化率达40%以上;加大流域及支流范围内所有宜林荒山荒坡荒滩的绿化,进一步改善沿河和园区生态环境。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坚决打击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督促、鼓励企业发展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事业,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对重点污染企业和污染区域加大治理,限制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尽快建立园区企业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系统,推动企业自有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废水达标排放。加大整治工作力度。组织人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沿河两侧距河岸一公里范围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坚决制止在沿河两侧距河岸一公里范围内新、扩、改建规模化养殖场,严格控制沿岸现有工矿企业外排废水排放,确保在规定时间、规定范围内依法关闭所有的非法洗渣、塑料造粒厂、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外

排废水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加强沿岸集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充分发挥园区企业优势,大力发沼气事业,实行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我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将坚决拥护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快生态园区建设步伐,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在江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6:中国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现状

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或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水中原有的生态系统,影响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通常称为水体污染。这里既包含了水本身的污染,也包括了水生生物和底质的污染。水体污染使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环境质量、资源质量、社会福利和人类健康的损失。

根据污染物的污染途径,可将水环境污染可分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三类。1.点源污染及其控制工程 1.1 点源污染的特点

点源污染具有确定的空间位置,废污水集中排入水体,主要是指大、中企业和大、中居民点在小范围内的大量水污染的集中排放。

我国水体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1.2点源污染的控制

根据点源污染的特点,目前控制点源污染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周边企业的排污管理,集中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将流域内的工业污染源负荷削减至总量控制分配的允许范围内,同时加强工业布局的调整,对重点排污单位要求限期整改,对部分企业采取关、停、迁、改、转措施。可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预测生活污水负荷量,健全城市排水系统,沿湖铺设污水管道,把沿湖生活污水引入城市总排污管网,对城市污水进行集中控制和处理,避免沿湖居民生活污水和第三产业的综合废水直接排入湖中。

将工业污水截污后在厂内进行处理,循环再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源;对于餐饮服务业和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要清浊分流在高浓度污水的排放点建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作为农作物有机肥。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工程 2.1 面源污染的特点

面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和径流冲刷作用下,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域进入受纳水体而引起的污染。

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①土壤侵蚀,②农田化肥、农药施用、农村家畜粪便与垃圾,③农田污水灌溉,④城镇、矿区、建筑工地和林区地表径流污染,⑤水体人工养殖,⑥大气干湿沉降,⑦底泥二次污染等。其主要特征为:发生区域的随即性、排放途径及排放污染物的不确定性以及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目前,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00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1995年是1978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1998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1991年和1997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2.6%、56.5%、246.6%和552%;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2.2 面源污染的控制

根据河湖所处环境的不同, 其外源性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有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

(1)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对于湖泊水体,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危害范围最大、程度最重,已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据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对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指出,农田肥料污染的负荷平均为47%。如,农业面源污染物中的总磷、总氮分别占滇池水污染物总负荷的46%和53%,占太湖水污染物总负荷的37%和1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途径包括建设生态农业工程, 推进农业新技术研究和应用, 改进施肥方式、灌溉制度, 及合理种植、推广新型复合肥料等措施。我国是农业大国, 化肥施用量已达1亿吨, 而肥料利用率仅为30%-50%的水平, 大量氮磷成分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水体。有研究表明,通过保土耕作、作物轮作、节水灌溉、控制施肥等手段,可以减少农田径流带走的氮和磷达60%以上,可大大缓解水体氮磷污染。近年开发的膜控制释放肥料-控释肥,可大大降低营养流失,对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2)城市面源污染

采用源头分散控制和在汇流口实施集中控制的双重方法来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源头分散控制,即在各个污染源的发生地采取措施将污染物质截留下来,避免污染物在降雨径流输送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同时降低水流的流动速度,延长水流的流动时间,减轻后续处理系统的污染处理负荷和负荷波动。

源头控制措施初步处理后的降雨径流,汇流后经固定排放口排入河湖中,少量未经处理的径流漫流至湖中。要彻底控制该地区的面源污染,必须在排放口处实施集中控制,进一步减少进入湖中的污染物量。在各个排放口处,可以根据周边的环境,利用空闲的土地构建人工湿地、植种草坪或其他生态处理措施。采用在人工湿地前,构建一些简单的预处理装置,如滞留池、前置库和小型人工水塘,并采用多种形式优化组合而成的人工湿地,增强其净化能力。沿湖设置一定范围的绿化带,对进入湖中的径流作最后的过滤净化处理并有利于保护湖岸。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措施除了强化工业污染源的控制, 推行清洁生产, 削减或消除污染物排放, 还需根据城市面源污染特点采取控制措施。

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对水环境污染负荷具有很大影响, 推广使用不含磷洗涤剂将会大大减少含磷营养盐的污染。完善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减少污染来源 和渠道也是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同时, 配合城市管网建设对不同水质的城市径流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处理, 既保证现有的集中式污水处理的设备运

行, 也根据条件建设分散式高效污水处理工程, 从而达到降低运行成本, 实现就地治理的目标。

科学施肥、蓄类集中饲养等手段减少污染源外,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是一种控制面源的有效手段。外源污染物的控制对减少浅水湖泊浊度,恢复水生生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面源污染的控制主要还是加强地面径流雨水的入湖控制,建立河湖两岸的截污工程,把以往直接排入河道的雨水绝大部分截入污水管道,市区污水管道铺设到拦河闸以下的市郊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下游的河流中。还可结合湖泊的美化、亮化工程在湖边路面修筑较低的保护墙,把路面的雨水和污染物拒之于湖外。

建造湖岸生态防护堤工程,通过恢复河岸植被,恢复河流湿地,种植芦苇、浮萍、睡莲、水草等湿地水生植物,提高水域净化能力。种植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并具有观赏价值的花草(美人蕉、杜鹃等)。就地拦蓄部分降水、涵养水源,减缓径流,截流部分地表污水。3 底泥污染及其控制工程 3.1底泥污染与特点

底泥是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源和汇,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等方式进入湖泊,大部分沉积于底泥中,富集成为水体内源污染物,其中积累的主要污染物有机物、氮磷化合物、重金属等,其含量比背景值高出几个数量级,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河湖富营养化是指河湖水体在自然因素和(或)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营养盐输入河湖水体,出现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水呈绿色或混浊呈褐色,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质恶化等污染现象。底泥中氮和磷向上覆水的大量释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退化。底泥中难降解的有机物除腐殖质和纤维素外,大多是毒性比较大的有机物,沉积于底泥后容易积累,导致长期的毒理效应。难降解有机物中的多环芳烃PAH、多氯有机物、有机氯农药、有机染料等化合物的处理,目前仍然是国际上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这些污染物毒性大,难以生物降解,在自然界中存在时间长,易在生物体内富集滞留,导致人类和动物癌变、畸变、突变及雌性化。有效降低并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毒性,成为生物修复研究的关键。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的重金属很容易被水体悬浮物或沉积物所吸附、络合或共沉淀,从而在水底的沉积物中富集,重金属的富集对水生态系统威胁很大。

当外部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后,底泥对上覆水体的影响作用就突显出来,成为潜在的污染源。国内外实例证明,外源得到控制后,内源的影响仍然会使水体的污染状况持续下去。3.2.底泥污染控制工程

底泥污染相应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底泥疏浚、底泥覆盖和营养盐固定等。(1)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指对整条或局部沉积严重的河段、湖泊进行疏浚、清淤,恢复河流和湖泊的正常功能。底泥覆盖是指将清洁物质放置于污染的底泥上面以有效地控制底泥对上覆水体影响的技术。

底泥疏浚可以快速去除积累在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而且不增加外来物质, 是湖泊水库治理的一项常用技术。疏挖方式一般有种排水挖泥和带水作业。前者因要将水抽干, 底部脱水后才可机械化作业, 因此多用于小型水库。带水作业方式在湖泊修复中应用较多, 已开发了多种技术, 主要有机械式疏挖和水力式疏挖, 还可根据情况采取特殊措施。疏挖成本则受许多因素影响, 包括设备类型、项目大小、堆放场、底泥密度、输送距离和底泥的综合利用等。美国64个湖泊的底泥疏挖工程统计表明, 机械疏挖成本为0.24~14美元/m3, 水力疏挖成本为1.25~1.75美元/m3。如果底泥含有需要额外处理的有毒有害物质, 疏挖及处理成本将更高。

底泥疏浚工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底泥泛起而导致有害物质进入水体还需注意底泥的合理处置, 防止二次污染。此外, 疏挖深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营养盐在沉积物中的沉积规律, 一定深度下的沉积物中可溶性磷和氨氮可能高于表层, 疏挖后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反而增加的现象, 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水环境修复目的。因此疏挖前需调查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 并合理设计工程量。(2)引水稀释

引水稀释就是通过工程调水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使水体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该方法能激活水流,增加流速,使水体中DO增加,水生微生物、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应增加,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3)底泥覆盖

常见的底泥覆盖系统所采用的材料包括清洁的沉积物、沙子、、卵石和粘土等,底泥覆盖的目的主要包括:(1)物理性地分开污染底泥和底栖环境:(2)使污染底泥固定,阻止底泥的再悬浮和迁移:(3)降低进入上覆水体的溶解性底泥污染物的释放通量。

德国人用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泥灰和少量水混合喷洒到湖中, 以共沉淀磷和藻类, 同时降低营养盐丰富的底泥中磷释放。高聚物材料也可用于覆盖底泥以控制底泥营养盐的释放, 这些材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稀、聚丙烯和尼龙等。这种措施虽有一定效果, 但成本较高, 且安装困难, 易被刺破, 耐久性不够。(4)营养盐固定

营养盐固定技术是通过投加化学试剂,固定水体和底泥中的营养盐(主要是磷),并使底泥表面上部形成覆盖层,阻止底泥中磷再次进入水体。因此通过投加药剂可控制水环境中的营养盐迁移,常用药剂包括硝酸钙、氯化铁、石灰和铝盐等。硝酸钙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反硝化作用降解底泥有机物,并且还可以阻止了Fe3+和 S042-的减少,另外还可以促使Fe3+的生成,进而达到控制底泥磷释放的目的。氯化铁用来与硫化氢反应,以及形成更多的氢氧化铁,提高对磷的钝化作用。氢氧化钙常用来调节pH值,使其维持在适宜微生物脱氮的水平。

第一个较为完善的原位化学修复记录是Ripl所作的,Ripl 将铁或硝酸盐注入底泥中,有效地降低了磷的活性,从而降低了底泥中磷再次进入水体的机会。Murphy T.P,等采用硝酸钙对日本Biwa湖的底泥进行了处理,结果发现采用硝酸钙可以沉淀孔隙水中97%以上的磷,并且通过现场试验还发现投加硝酸钙使得表层底泥(0-11.5cm)约79%的孔隙水磷得到沉淀,以及93%的硫化物得到去除。加拿大国家水研究所则采用Ca(NO3)2和有机调理剂对汉密尔顿港受污染底泥进行了原位处理,发现197天之内底泥中78%的油和68%的PAHs被生物降解。硝酸钙的投加方式可以是直接注入底泥或者直接向底部水体投加溶解性或者颗粒态的硝酸钙。硝酸钙还可以与三价铁离子混合投加。

虽然该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起来了,然而目前还没有被广泛运用。这可能跟该技术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尚没有完全清楚有关。

显然, 药剂投加法既要考虑实施成本, 又需考虑所会造成的长期生态影响, 因此一般只用于应急措施。

3.4 河湖水体修复技术及其控制工程

河流与湖泊都面临着由于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排放所造成的严重水污染问题, 因此又都迫切需要引入能使已污染了的水环境得以改善修复的水处理技术。

河湖水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引水稀释、底泥疏浚等方法。引水稀释就是通过工程调水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使水体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该方法能激活水流,增加流速,使水体中DO增加,水生微生物、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应增加,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底泥疏浚指对整条或局部沉积严重的河段、湖泊进行疏浚、清淤,恢复河流和湖泊的正常功能。

由于物理修复技术存在暂时性、不稳定性以及治标不治本等缺点,所以与生物和化学技术相结合是物理修复技术以后的发展趋势。

(2)化学方法

通过化学手段处理被污染水体达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如治理湖泊酸化可投加生石灰,抑制藻类大量繁殖可投加杀藻剂。如除磷可投加铁盐等.化学净化法由于投加的是化学药剂,因此不仅治理费用较高,而且还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酸化湖泊的治理。

化学修复技术具有费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故高效、廉价、安全的药剂的研制(如絮凝剂的研制)和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是化学修复技术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但物理和化学两种修复方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 生物修复已经成为修复污染环境的热点,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生物方法

与传统的化学、物理处理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技术有以下优点污染物在原地被降解;修复时间较段;就地处理操作简单,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少;较少的修复资金,一般只为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的30%到50%;人类直接暴露在这些污染物下的机会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遗留问题少的特点,是未来水体修复的重点发展趋势。

生物修复在狭义上指微生物修复,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的内涵也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微生物修复外,植物修复方法也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篇7:万江河调度总结

水库调度工作总结

2009年,万江河电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经济运行”的方针,认真贯彻和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在十堰市电力公司调通中心的正确指导下,以加强管理和严格执行上级调度命令为基础,立足于“防大汛、防早汛、抗大灾、保发电”的总体目标,切实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认真组织库区和下游各级电站的安全度汛和设备缺陷检查。经过全公司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防汛和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各项工作已圆满完成,避免了因大风和洪涝等恶劣天气对电站和网络的不良影响,基本实现了水库和电站安全度汛,电站满发多供、经济运行的总体要求。

竹溪县万江河流域地处竹溪县南部山区,承雨面积达180.15平方公里。公司所辖四座电站呈梯级分布,上下绵延15公里左右,致使开停机延续4至6小时。加上这里山高谷深,植被丰茂,在汛期山体蓄水量大,近年的封山育林和水土保持,使得万江河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所辖石庙子水库年调节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由于今年我县降雨分布北多南少,南部山区汛期提前,后汛期基本无大的 降雨发生,导致今年下半年我公司发电量大幅减少。针对今年的水情分布,我万江河公司调度室根据公司实际制定了一整套调度运行方案,以确保万江河各站

实现满发多供、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严格执行上级调度指令,努力争取上级调度的理解和支持。由于万江河公司石庙子水库承雨面积小、库容十分有限,加之电站所处的地理环境特殊,使得洪汛来的快,走的早,除上游水库能利用有限库容进行蓄水外,下游电站可利用短时间区间水。这就使得“抓住有利时机,争取上级调度理解和支持,以尽可能实现所发电量全部上网”显得尤为重要。

二、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有效调节。由于万江河上下级电站绵延十多公里,这为我们争取利用上下级电站的时间差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根据各站的不同水头、流量、装机容量等多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反复多次测算,编制了一整套万江河电站出力对照表和大水到达所需时间表,并以此为依据对万江河各站进行科学调度,以确保经济运行。

三、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为科学合理调度创造有利条件。为使我公司调度工作争取主动,我们时刻与县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加大人工影响天气的力度,今年共实现人工增雨作业3次,有效缓解了今年下半年的旱情,使公司的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四、加强水情分析,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和上级下达的负荷曲线要求,对万江河流域的水资

源进行合理调配,对各站出力进行有效干预,科学调度,使得全公司各站出力和效益均达到最大化。

竹溪县万江河电力开发有限公司调度室

上一篇:办党风廉政建设自查下一篇:遥观卫生院产科、儿科医疗质量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