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行政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2024-05-03

乡行政服务工作调查报告(通用8篇)

篇1:乡行政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乡的行政服务工作,本人于近日到部门和群众中,以乡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与中心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查看了有关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等工作台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我乡行政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政府的服务理念逐步树立。乡政府在政府院内设立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其中办证大厅150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2007年6月,乡政府启动职能归并改革工程,制定了职能归并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统一集中到乡行政服务中心办理,逐步实现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一个办事公开、廉洁高效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自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办理各类申请件2800件,日均办结50件,承诺件在承诺期限内办结率为100%。

(二)部门的大局观念明显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投入到职能归并工作中。一是大多数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并对外承诺和公告“中心的窗口是本部门唯一的审批事项受理点”。二是多数单位授权较为充分,给窗口工作负责人以充分的事项审批权,由其独立审批并承担责任。这种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为广大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办理各项手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行政服务工作机制日趋规范。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机制不断得以深化,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突出窗口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考勤、请假、作息等制度,建立窗口办事首问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积极开展争创“红旗窗口”、争当“服务明星”等活动。公开中心监督电话和投诉电话,加强对中心效能行为的检查监督,积极开展群众评议工作。

(四)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以创“人民满意机关”为抓手,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告知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传真服务和绿卡服务等运作机制,大大提高了审批办理的效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乡行政服务工作在为民便民、改善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职能归并工作认识还不够到位。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个别单位领导观念还未彻底转变,对职能归并工作不够重视,把行政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行政审批上,科室之间的职能还未理顺,存在着交叉现象。有的单位不能保证派驻中心人员的正常上班,今年上半年,有极个别人员从未到中心进行考勤。个别单位还把表现不好、业务或身体素质差的人员派入中心工作,雇用临时工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二)职能归并工作还不够彻底。从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职能归并工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有的项目授权不够彻底,把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当作“收发室”,所有的项目都要送到原单位进行核定审批。

(三)服务态度与工作水平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乡直有关单位设在乡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科人员缺岗比较多;少数人员在窗口工作不安心,“临时”观念较重,业务学习缺乏,素质提高不快,对于不能一次性办结的事项告知不清,造成办事群众来回跑的现象,引起群众不满,遭到投诉。

(四)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目前我乡行政服务中心办证场所是借用工商、房管部门的办公用房,办证大楼的建设还未列入乡委、乡政府的规划之中。启动职能归并后,每个窗口设立审批办公室,新增工作人员45人,现加上招投标中心的设立,使办证场所显得更加紧张;办证中心周边停车场地有限,致使办事群众停车困难,发生投诉等情况。建设电子监控系统正处在准备阶段,但经费问题尚未得到落实解决。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上述困难和问题,虽然受到了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切实加以解决。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服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政府”。乡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服务工作的领导,成立综合协调机构,统抓统管,统筹协调。要把改革审批制度,加强窗口建设,实行充分授权,提高窗口服务质量,纳入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进一步增强部门职能归并和授权的意识。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行政职能归并的重要性,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从服务人民群众的目的出发,理顺科室之间的职能。

(三)进一步强化内部的教育管理和机制建设。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来自政府各部门,其工作职责、人员素质、思想状况各不相同,为此,要针对不同情况和问题,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加强教育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考勤机制,细化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直接办理制、明确答复制、一次性告知制等业务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窗口办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各种岗位制度。同时,要加强检查和监督,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继续深化争创“红旗窗口”、争当“服务明星”等活动,树立敬业爱岗、争先创优意识。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组织开展群众评议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倾听群众意见,把评议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依据,对群众满意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并通报原单位。

篇2:乡行政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根据平政办发发[2011]15号文件《平原县2011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我乡认真开展了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法行政工作推进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

依法行政工作历来受到我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以乡主要领导任组长,纪检、信访办、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有效保证了依法行政领导工作的连续性。同时明确了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依法行政管理责任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重大决策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2、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三唐乡要求各级行政执法人员遵守各项规定,做到严格执法,加强管理,履行职责,并对各项活动加强指导、监督和管理,依法行政落实到位。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涉及老百姓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开。五保供养、军烈属、困难户等下拨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存入他们的“一卡通”。广开言路,抓好自查自纠。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意见和建议。对走访了解和问卷反馈的情况作统一梳理归纳,认真分析,进一步 1 找准问题,剖析原因。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对策,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边查边改。

3、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一是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在全乡上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人员专门抓、层层抓落实的组织机构网络,做到领导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切实抓好党务、政务公开,完善党务、政务公开栏。三是在行政管理上遵守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高效便民,提供优质服务。四是按照《信访条例》规定依法办理涉法信访案件。五是认真搞好全国法制传日等各项法制宣传活动。

4、抓好执法培训,提升依法理念

为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理论和执法业务的培训,使之正确把握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提高执法水平,树立服务观念,促进效能建设,我乡建立了执法部门学习制度,特别是对《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实现了常规性学习,使干部在具体操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每年积极参加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和考核,着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乡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基础工作还待完善和加强。

1、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机关工作人员认为:本单位没有行政处理决定权,没有行政处罚权,也没有行政许可权,依法行政主要是职能部门的事,或者认为乡镇一级政府,法律赋予的职权有限,依法行政与己关系不大。表现其二,有的机关工作人员认为:日常工作已很忙,顾不上依法行政工作,将日常工作与依法行政工作看成了两项相互孤立的工作。

2、依法行政能力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的诉求。现在,当群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寻求法律保护的意识很强,不仅会主动查找和钻研法律条款,还会咨询律师,通过专业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身处基层一线的机关工作人员,虽然经常处理各类矛盾纷争,对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都有一定的掌握,但往往对单项的法律问题了解不透,研究不深。一些同志还常常凭经验办事,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原因分析不够细致,处臵比较武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处于被动,甚至被钻空子。依法行政能力与人民群众的诉求总体上还不相适应。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加大普法力度,通过开展“送法下乡”等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在全民都有较强法律意识的大环境中,更要加强依法行政意识,大力加强培训,该取得行政执法证书的要取得,做到执法规范,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自觉纠正违法行政行为。

2、强化依法行政理念,拓宽工作思路。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如建立行政责任制、违法追究制、依法行政考核制、投诉举报制等。这些制度不仅要打印成文、张贴上墙,还要通过广播、电视、板报方式向社会、向群众公开,让广大群众都能依法监督乡干部,对行政机关人员的违法行政加以批评抵制,同时也达到依法行政的宣传效果。

虽然当前我乡依法行政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困难、问题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有信心在县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正确面对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循序解决问题,从而逐步、扎实、有效、全面地推进三唐依法行政的进程。

篇3:乡行政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一、基层央行行政执法概况

长期以来,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 积极推进基层央行法治化建设进程,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 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 完善执法程序, 提高执法水平, 广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 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基层央行根据要求设立了行政处罚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等常设机构, 配备了专业的条法干部负责日常的法律事务, 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基层央行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 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 (银办发[2006]116号) , 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形成了内外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 明确行政执法责任, 保障行政执法的合法与公正, 使依法行政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行政许可法》、《人民币管理条例》、《行政处罚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会计法》、《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金融统计管理规定》、《外汇管理条例》、《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境内外汇账户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行政执法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类别:一是存款准备金管理;二是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管理;三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四是人民币管理;五是代理国库行为管理;六是清算管理;七是反洗钱管理;八是财务会计管理;九是调查统计管理;十是外汇管理。

从上述行政执法依据及内容来看, 近年来, 人民银行基层行行政执法工作总体而言有逐步规范的趋势, 对于执法行为和行政处罚行为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对于检查程序和行政处罚有严格的要求, 严格遵守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告知、听证、处罚与执行等程序, 做到有法可依, 法治央行的建设在不断深化, 但行政执法工作取得进步的同时, 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二、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 相关法律法规立法滞后, 出现“法律真空”或法律冲突

基层人民银行作为行政处罚依据的金融法规、规章未及时修订, 这使基层央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依据不明, 困难重重。如1994年制定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对开户主体、开户条件、开户程序、账户设置种类、账户管理手段的界定等与现实的经济生活相脱节, 无法满足账户管理的需要, 一些支付结算中的风险点及新兴业务仍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对其加以约束, 如对大额支付、电子支付工具及网上支付业务的监控等。1985年颁布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整个思路和框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没有体现国库风险防范的需要。一些重要的国库业务如国库监管、国库退库、国库拨款, 以及一些新的国库业务, 如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内部往来和横向联网等, 没有明确的管理操作规定, 使国库业务陷入制度盲区。由于无法可依或法制不健全, 金融机构各行其是, 基层央行在执法过程容易引起纠纷,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人民银行行政执法的效力与权威。《反洗钱法》规定:对不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的金融机构, 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取消其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任职资格。但是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是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承担的, 作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人民银行仅有建议权, 只能建议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给予纪律处分。这使得基层人民银行处于一种虽行使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能, 但行政处罚权却受到限制的尴尬境地。

此外, 总行出台部门规章或行政执法操作指南, 大区分行、省会中支及部分地州中支也相应出台执法检查指南, 各操作指南虽然有相同之处, 但有时部分法律文书格式有所差别, 对程序要求也非完全重合, 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在上级行进行检查时会适用不同的检查标准, 这给基层央行适用何种行政执法指南造成疑惑。

(二) “重实体, 轻程序”, 未严格遵守行政执法程序

1. 对程序的执行力度有所欠缺。

公正的程序比不公正的程序更能产生公正的结果, 这是程序存在的价值, 但目前基层央行执法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操作, 随意减少执法环节。笔者进行依法行政监督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检查时发现, 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时经常出现如下问题:未及时调整法律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因调离人行、执法证遗失等原因未及时收回和注销执执法证;不发送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 直接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给当事人;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中, 未告知当事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做出数额较大的行政处罚时, 未告知当事人听证的权利等;时间顺序颠倒, 如调查取证日期早于立案日期、处罚决定书送达日期早于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等;基层央行所检查单位的工作人员为熟知人员时未及时出示执法证件;新行员无执法证便进行执法检查;个别行政许可公示内容不够完整, 未公示与行政许可事项有关的业务办理流程;单位人事变动后未及时调整行政处罚委员会、行政复议员会等内设法律事务部门组成人员。

2. 对证据收集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基层人民银行在进行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 执法人员未及时按检查程序要求收集账表、票据、证人证言、凭证等原始证据, 或是收集证据不全, 未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未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这就给行政执法行为带来隐患, 一旦被处罚人提起行政诉讼, 则作为行政处罚主要判断依据的证据由于不全, 其效力就会受到质疑, 甚至陷入败诉的境地。

3. 送达程序及手续不完备, 法律文书送达困难。

基层法过程中往往会不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的形式履行相关手续等, 不按法定程序送达问题比较突出, 容易出现应当直接送达的文书未送达当事人或送达后没有送达依据;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的文书不直接送达当事人, 而让其他人代收转交;文书能够送达到当事人却以公告送达方式进行送达;遇当事人拒收, 留置送达不规范等问题。

(三) 执法环境不够理想, 易受外部环境干扰

基层央行大多由于受地域因素限制, 人际关系较为微妙, 行政执法工作易受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 执法环境不够理想, 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在县支行, 执法活动受到这些因素影响特别明显。究其原因, 部分源于基层人民银行自身, 部分来自于其他单位和个人。在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状况较差, 金融机构负责人或主管部门认为对其进行处罚将加重金融机构的负担, 个别地方政府从地方保护主义的角度出发, 对人民银行行政执法行为施加压力。目前, 很多基层央行的执法报告中体现出的多为次要问题, 例如在人民币管理、账户管理、反洗钱管理进行执法检查中暴露出较为严重的问题常常不列入书面报告, 存在重大法律风险, 不利于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四) 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有所欠缺

多数业务部门执法人员为非法律专业人士, 较少接受过专门系统的法学教育、培训, 对法律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法律素养长期得不到提升, 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跟不上新形势下央行行政执法工作需要。以人行怒江中支为例, 县支行未配备有法律专业的条法干部, 在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中会形成法律风险, 执法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呈老化趋势。形成熟悉法律知识者具体业务知识不足, 业务岗位人员法律知识缺乏的局面, 部分执法检查人员没有在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提高检查监督有效性的角度出发,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意见, 未及时进行宣传、解释、引导, 未进行跟踪监测后续的整改工作。这导致行政执法检查中, 重视检查实效少, 流于形式多, 屡查屡犯现象时常发生。

(五) 行政执法案卷存有问题, 规范化程度不高

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规定, 要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长效机制, 相关执法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执法单位处罚案卷进行抽查, 并及时将评查情况进行通报, 指出案卷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并将案卷评查结果作为年底重要考核依据。为此, 多数基层人民银行自2006年开始, 每年均会对行政执法形成的案卷资料进行评价, 通过监督检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案卷材料填写不规范。

一般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听证、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的顺序, 案卷内的文书材料应按照办案的时间先后程序进行归档, 兼顾文书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排列。但在评查中, 笔者发现部分县支行行政执法资料没有目录, 或没有编码。另外法律文书中的书写用语不规范, 有的部门在法律文书中使用繁体字或口语化的用语表述案件。案卷材料应该严格规范全面填写, 但在评查中笔者发现部分执法单位案卷材料填写不规范, 有错填、漏填现象, 个别执法单位在文书中被处罚对象名称不一致或名称填写错误, 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没有送达人签字。

2. 未注明处罚所依据法条的具体内容。

由于行政相对人自身法律知识所限, 对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处罚决定和强制措施所依据的法律具体条文并不熟悉, 在文书中列明法律具体条文内容, 可以起到说理劝服的作用, 强化当事人自觉守法的意识, 也可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但部分基层央行在执法文书中未列明法条具体的内容。

3. 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引用错误。

法律法规是处罚决定和其他行政执法行为的依据和支撑, 但部分基层央行在处罚决定书或其他文书中由于疏忽或理解错误, 所引用的法律法规名称或具体条款出现偏差。例如将法律的具体第几项看作第几款, 或是直接将法律条款引用错误。

三、对策建议

(一)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执法操作指南要统一规范

应重新梳理过去制定的有关行政执法的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 尤其是那些涉及到行政执法的规章、制度, 从中找出相互之间的矛盾之处, 并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 使之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行政规章, 弥补行政执法中相关法律法规不一致的问题。各有关法律法规的衔接要一致, 特别是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负责查处的违法案件, 应明确界定参与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 从而提高法规的执法力度, 避免“法律真空”和法律冲突问题的出现。总行及相关部门要建议或主动对不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执法相关的制度进行修订或者废除, 要尽快出台一些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相适应的实施细则或相应的司法解释、配套规章, 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提请国务院尽快修订《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在处罚依据和适用范围上尽量细化规定, 以增强基层执法的可操作性。建议总行出台统一的执法操作指南, 各大区分行、省会中支及部分地州中支出台的行政执法指南要与总行的行政执法指南一致, 避免出现因各行政执法指南之间产生冲突, 从而使基层央行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时使用何种执法指南造成困惑的情况。

(二)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重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基层央行要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 等法律法规, 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与法律事务部门的沟通联系, 相互配合、各司其职, 对于执法相关程序要认真进行检查前的学习与领悟, 在必要时, 法律事务工作人员要对执法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前的执法培训, 要求其掌握行政执法的程序以及要完成的相关法律文书, 将制度执行到位, 保证结果未出、程序先行, 高度重视程序公正, 避免“重结果, 轻程序”的情况出现。

(三) 加强行政执法管理, 进行有效监督制约

1. 构建法律、纪检、内审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责的监督格局。

根据行政执法行为的风险点和风险程度,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对行政执法工作检查、案卷评查、监察和审计, 将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辖内各单位及执法部门, 进行风险预警。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各基层央行要成立由办公室、纪检监察室人员组成的金融行政执法督察组, 负责对本行行政行为程序的合规性、行政处罚案件的合法性、法律文书制作和使用的准确性及行政行为人员的公正性和廉洁性进行督察, 及时纠正不合规行为。完善执法责任制, 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对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 故意或过失地违反法律法规, 造成重大执法错误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要予以追究, 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状况。

2.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综合执法制度。

行政综合执法综合集中检查的方式能促进金融机构认真执行法律规定, 降低执法成本, 提高执法效率, 缓解执法力量不足, 提高执法信息共享度, 减轻被查金融机构的负担。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备案制度, 对于拟进行的行政处罚、行政执法检查要进行备案审查, 保证执法权力的正当行使。

3. 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立项审批制度。

对于行政执法项目 (包括县支行) 要由中心支行以上的法制工作部门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减少执法项目安排上的随意性, 保证执法质量。加强本单位法律事务部门与执法部门之间的联系, 将法律审核范围扩大到行政许可决定、现场检查意见书等行政文书, 及时揭示执法风险, 将问题及时进行预防。

(四)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着力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

切实提高基层央行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是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1. 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在办理具体案件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基层央行执法队伍建设, 认真开展以法律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应知、应会、应能”培训, 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政法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金融行政执法队伍。通过加强业务培训, 建设高素质的依法行政队伍, 使依法行政人员的法律和遵纪守法观念明显增强, 业务水平、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较大的提高, 为依法行政和强化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加强法制学习, 更新执法理念。

基层人民银行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以及与基层央行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认真学习《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全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 使干部职工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理念, 努力营造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的氛围, 实现基层人民银行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程序化、法律化。

3. 培养专职的法制干部, 向专业化方向迈进。

由于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 基层央行的法制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从目前县支行的现状来看, 不仅人员不到位情况较为普遍, 法律事务工作大多由非法律专业人员担任。此外, 专职的条法干部除从事法制工作外, 还要从事办公室其他的事务, 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基层央行的法制工作中来。为此, 县支行要配备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条法干部, 专门从事行内法律知识的培训、法律事务的咨询和法律业务的办理工作, 做好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准确性、公平性的监督审查工作, 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防范和化解行政执法产生的法律风险。

(五) 加大案卷监督检查力度, 保证档案资料完整规范

1. 充分发挥法律事务办公室和行政处罚委员会的职能。

法律事务办公室、行政处罚委员会和行政执法科室要实现良性互动,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作用, 同时法律事务办公室和行政处罚委员会要加强对执法科室和县支行的行政执法的监督与检查, 为执法部门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相关执法部门及县支行进行依法行政监督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 并要求责任部门按时整改, 保证基层央行的行政执法所形成的案卷完整规范。

2. 加强业务学习与案卷归档培训, 分享先进工作经验。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学习制度,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工作人员间的经验交流,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法律修养和执法水平, 真正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案卷制作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断累积经验, 逐步规范案卷归档工作。

3. 建立完善案卷评查和案卷过错追究制度。

篇4:乡行政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关键词:泰兴市;司法行政工作;调查研究

作为一个县级市,泰兴市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泰州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该市司法行政工作所付出的努力。

一、泰兴市司法行政工作的主要经验与成效

1.出台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考核办法

2011年7月份,该市司法局出台《泰兴市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考核办法》,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办案质量的考核。一是办案纪律。不准拒绝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不准向受援人收取财物或者牟取其它不正当利益;不准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准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刁难受援人,损害受援人权益。二是办案过程。杜绝无正当理由擅自替换承办人;规范填写并签订法律服务协议、授权委托书;履行权利义务告知;认真调查取证、周密分析案情进行风险告知;规范拟写申请书、诉状;代理词、答辩状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法律适用准确。三是结案归档。服务质量满意度;卷宗材料齐全、装订规范。考核实行百分制,由局案件质量考核小组根据案情需要,通过旁听、回访、查阅卷宗等形式对案件进行考核打分。

2.推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创建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人民满意服务窗口单位”创建活动,该市司法局、律协分会制定出台了《公证处服务规范》、《律师事务所服务规范》,将创建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用“五规范”,切实抓好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的效能建设。一是规范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到制度和办事流程上墙、上网、上屏幕,便于群众查询,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规范工作行为,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监督管理,严明工作纪律,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切实做到规范服务、高效服务、热情服务;三是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工作量化标准,明晰工作流程管理和过程控制,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规范协调机制,加强协调,合理划分服务方向,明确工作分工,建立健全汇报沟通及时、相互配合有力、服务优质高效的协调机制;五是规范内部监督程序,强化对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服务意识、工作质量的刚性监督,树立服务窗口为民、务实、依法、高效的良好形象。

3.创办《泰兴市调解信息快报》

为认真落实调解工作快报制度,及时有效的反映全市调解工作情况,该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于2011年7月中旬创办了内部报送的《泰兴市调解信息快报》。《快报》着重汇报工作动态、分析矛盾纠纷、宣传先进典型、突出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解、提出工作建议等。《快报》作为内部资料主要报市四套班子领导、上级有关部门,送相关单位。《快报》的创办,扩大了调解工作影响,提升了调解工作绩效。

4.强化基层蹲点调研

为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基层一线单位的实战能力和水平,该市司法局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司法行政部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为主线,在系统内组织机关干部带课题下基层蹲点调研。调研要求全员参与责任到人,所有调研人员放下机关架子,沉下身子,真心实意问计于民,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培植扶持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特点、措施,帮助提炼形成特色,加以推广应用,切实为基层破解发展难题。

5.在城区干道设置法制宣传遮阳亭

近几年,泰兴市法宣办不断开拓法制宣传新阵地,创新法制宣传新模式,围绕城乡建设增添法制宣传的内涵,使法制宣传工作溶于群众生活各个方面。2011年投入数十万元在市区主要交通路口建成法制遮阳亭,在遮阳亭上张贴相关交通法律法规、法律常识宣传标语、农民工维权常识等,使法制宣传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不留死角。同时,法制遮阳亭的建成还为泰兴的“四城同创”和法治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虽然,该市的司法行政事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业务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司法行政工作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等还存在薄弱环节,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认清形势,寻求突破。

今后,司法行政事业将进入维护稳定艰巨期、法律服务提升期、社会管理创新加速期、服务民生职能强化期,该市的司法行政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改革、发展、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歷史任务,司法行政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改革进入关键期,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触及许多深层次问题,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多样化、经济形势的复杂化和矛盾纠纷的易发多发性,对该市司法行政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的对策建议

1.强化法律保障职能

篇5:乡行政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2008年以来,乡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实施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及柞水县依法行政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强化行政执法与行政监督,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柞水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柞府法发[2008]9号文件精神要就。现将2008年依法行政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方面

一是加强领导,为依法行政奠定组织基础。为把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乡政府加强了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明确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定期组织进行研究和分析,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健全并落实了相关行政执法制度;二是制定计划,为依法行政提高效率。乡政府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社县开展法制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把执法宣传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本乡的实际情况,乡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和充分讨论,制定了马家台乡2008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使我乡的依法行政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三是加强法律学习培训,组织好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增长干部职工的 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设点、学习辅导、标语、法制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在全乡范围内掀起法制宣传教育的高潮,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力争创造良好的依法行政的社会环境。

二、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方面

为了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乡政府根据本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了马家台乡依法行政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乡政府严格落实柞水县政府对于政府办公用品的采购范围、标准、程序,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了重大决策集体讨论研究的制度,规范了行政机关决策会议制度。三是加强了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为了实现依法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乡政府成立了信息公开制度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乡的政务按时、详实、全面公开,并且严格执行《柞水县村务公开目录》(柞政办发[2008]103号),按照《柞水县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柞政办发[2008]154号)做好了我乡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公开力度,拓展了公开内容和公开范围,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建设。乡政府为了依法行政的执法人员能够时刻牢记按章办事,将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制作喷绘上墙,从而保证了 执法人员时刻牢记各项制度,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执法的事件的发生。

三、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利方面

一是严格依法界定行政机关执法职责。认真完成了以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和具体行政行为。为了全面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将行政执法纳入了全年目标管理,把行政执法责任分解细化到了相关单位和人员,严格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权益。二是加强了行政执法和法制队伍建设。建立了行政执法人员花名册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加强了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县上的统一培训,乡政府还组织了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法律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确保了上岗执法的人员培训考核达100%,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坚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全年无一例违法违纪执法行为发生。三是严格依法界定行政机关执法职责。认真完成了以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和具体行政行为。四是根据上级行政执法的相关规定,我乡行政执法主要是以协助执法为主。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全年没有出现一次擅自设立行政许可事项或改变行政许可的违法事件发生。

四、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方面 为了群众的行政复议或法院的判决能够在我想顺利实施,不受任何阻碍,乡政府聘请了法律顾问和工作领导小组。全年我乡没有发生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事件。

篇6:移民乡行政村调研报告

根据乡党委、政府的安排,我们调研组通过对**村三年来各项工作进展相关资料的整理,结合日常包村下队工作掌握的情况,通过走访农户、与村书记及其他村干部的面对面交流,并对村上进行了实地查看。通过调研反映,当前**村各项产业发展形势较好,三年来的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移民稳定和农户脱贫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乡的发展探索出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现有*个村民小组,现居群众*户,***人,耕地面积**亩。村两委班子人员齐全,但文化程度偏低。**村较其它三个村而言,耕地盐碱化程度较轻,发展较快。通过*年的发展,**村村容村貌发生较大改观,群众精神面貌良好,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较高。

二、**村发展现状

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以乡上制定的“**”增收项目作为重点全力推进。一是不断扩大**、甘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坚持原片扩大、新片集中的原则,利用乡上**苗木与甘草种子资金补助的政策扶持,新植***亩,**成活率均达到了*%以上,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收益。全村三年累计种植***亩,其中**年与**年种植的**亩均收入较为可观,极大的调动了全村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新种

1甘草*亩,全村累计种植甘草*余亩;新种紫花苜蓿*亩,全村累计种植苜蓿面积*亩。通过三年努力,**村高效经济田面积达到了*亩,基本实现了人均*亩高效田的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高效田发展的基地规模。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今年,**村查漏补缺修建圈舍*座,目前主体完工*座,三年累计建成设施养殖圈舍291座,实现了常住户户均一座增收棚的目标。至目前,今年全村共调引基础母羊**只,户均发放*只以上。三是今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亩,截止目前,全村累计完成造林面积**亩。四是加快抗震安居房建设进程。通过乡上统一规划,扶贫资金扶持,今年完成了**套抗震安居房的主体修建工作,全村累计改造危旧房**套占到全村常住户的**%以上。五是截止目前,全村建成农田灌溉斗渠*公里,农渠*公里,毛渠*公里,辐射灌溉面积*余亩。五是完成了**村**示范点生产通道的砂石路铺垫工作,共铺垫砂石路*公里。六是完成了全村养老保险初步入户摸底登记工作,共登记*户,*人。通过以上各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村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充足。

三、**村存在的问题:

1、尽管**村**种植有了一定规模,但种植管理水平仍

然低下,还保持着以往比较粗放的管理方式,对**种植普遍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经营方法。对**的销售、用途及使用价值没有全面了解,部分农户在**晾晒过程中,为使**色

泽鲜艳,存在掺加其他违禁化学品的现象,使**品质下降,影响今后**产业的长远发展。

2、信访问题依然较多,部分群众发展意识不强,在主

导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个别上访户不重视农业生产,企图靠上访达到个人的不良目的,扰乱正常生产秩序。

3、户籍仍然比较混乱。经过多次多种形式的摸底入户,发现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的情况仍然较多。还有部分农户在本乡和老家均无户口,存在着落户难和相关政策无法享受的现实问题。造成乡政府无法全面准确掌握户籍、人口及其他相关信息。

四、明年工作计划

1.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规划,在原有**片区上继续扩大**

种植面积**亩,使**村发展为真正的**专业村。

2.村委会希望乡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完成**村村组油路

铺建工程,以改善群众的出行道路条件。

3.因**村四斗至五斗渠常被风沙掩埋,给农田灌溉带来

很大麻烦,村委会建议乡上对五斗渠系进行改建,将现有渠道改为暗渠,以改善灌溉条件。

3.在日常下村工作期间,密切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及

时发现并化解矛盾,配合乡司法所做好**村信访维稳工作,重点对**等几位上访户进行跟踪观察,及时排解矛盾纠纷。

4.邀请宁夏**研究所与**市林果中心专家,组织**种植

户开展现场**管理培训,力争使每位**种植户管理水平上一

个台阶。

5.按照乡党委政府各项重点工作的安排,配合其它相关站所做好各项包村工作。

五、对**村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群众种植**,因势利导,营造全乡上下人人关注**的氛围。对**种植生产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乡上应给予表彰奖励。同时乡上应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开展本乡内观摩活动,给种杞种植户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提高**管理水平。

2.全村**种植面积已具一定规模,但因产销机制不健全,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建议乡上尽快引进**产品加工企业,以解决**种植户**销售的顾虑。同时加快致富能人、小康建设带头人等队伍建设,形成一个带动效应较高的能人致富队伍。

**村包村工作组

篇7:乡行政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摘

要】: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要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着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以党的建设一体化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有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作保障。目前,xx乡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遭遇瓶颈,调查探讨如何改革和完善安陵镇农村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以突破这些瓶颈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新农村

农村行政管理

创新

调查

目 录

摘要……………………………………………………………………....1 引言…………………………………………………………………........3

一、xx乡农村行政管理现实困境……………………………………3

(一)、如何面对新农村建设……………………………………………3

(二)、行政管理遇到的困境 …………………………………………..4

(三)、财政体制如何改变 ……………………………………………..4

(四)、科学的考核机制…………………………………………………5

二、xx乡农村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5

三、xx乡农村行政管理的出路………………………………………5

(一)、转变职能…………………………………………………………5

(二)、科学规划…………………………………………………………6

(三)、完善体制…………………………………………………………6

(四)、建立考核 ………………………………………………………..7

四、结语…………………………………………………………………7 参考文献…………………………………………………………………8

【引 言】:乡镇基层政府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乡农村行政机关也而进行了多次的机构体制改革,目前我乡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总体上与当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基本相适应,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运作困境,须引起各方关注,并研究对策予以解决。【正 文】:

一、xx乡行政管理现实困境

(一)、如何面对新农村建设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尤其在创新土地利用政策、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村集体经济、推行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制,以及在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当然,由于自然基础、经济实力及区位条件的不同,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也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契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党以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要推行这一系列好的政策举措,如何实施,如何落实的问题就显得较为重要。最大问题是土地配置与管理问题,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应因时因地制宜,要考虑区位条件、突出区域特色。首先,用地政策和制度有长效机制,农村用地盘活与配置也应该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来,不能像过去那样,城市大规模扩展占用耕地,但不给农村预留必要的建设用地。农村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用地需求:其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过去欠账太多,这一状况必然要改变;其二,公共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其三,解决目前农村生产发展的依托问题。目前解决农村生产发展的依托问题,即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镇集体财政来源是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是否能得到稳定投资。农村的臭水臭沟谁来管?越强调科学发展观,越要强调政府的作用。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用地的总指标就这么大,无用指标占了,可用指标就少了。要加强各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基础评价与研究,以指导项目建设报批的规范化和合理化。现在所进行的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就可以达到控制用地总量和优化用地结构的目标。

(二)、行政管理遇到的困境

政府普遍缺乏预算意识,很多乡镇的预算形同虚设,同时政府运作的成本意识浅薄,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尤其在管理效率和效益上考虑较少。再者,不少乡镇不仅多个部门和领导有财政审批权,而且有滥购、滥补、滥奖的现象。加上有的乡镇干部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行为失范,势必增大政府的管理成本,挤占乡镇财政的公共支出。在地方财政构成中,省、市财政所占比重较大,基层财政所占比重较小。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地方承担的各种管理事务、公共服务并没有相应减少,许多本来应该由中央、省、市承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由基层政府承担,而乡镇一级在财政分成方面又处于最不利地位,难免造成乡镇财政困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乡镇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虽然xx现在基本上实现了条条道路通村的目标。但政府部门对道路的维护和养护不到位使得一些道路出现了坑坑洼洼,长久没有人处理。除此之外,乡镇的电线也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和修理,在农村只要一打雷或下大雨,必然就会停电。乡镇的饮用水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有些地方水污染严重,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农村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农业技术支持服务和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不足,推广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着推广力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借机构改革将推广服务部门推向市场,甚至撤销推广服务部门,造成人员离岗或流失;另一方面,基层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低,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较差,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转化,无法适应当前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公共卫生事业停滞不前。乡镇基本医疗条件严重落后,机构凋零,设备陈旧,卫技人员短缺而且素质偏差,服务水平低下,乡、村两级卫生保健网几乎处于瓦解状态,公共卫生和各项预防保健工作难以落实。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虽然现在都有农村医疗保险,但家里有大病的,往往能拖则拖着,不能及时的就医。因为过高的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力,不少农民“因病致贫,因 病返贫”已成为突出的问题。

(三)财政体制如何改变 乡镇的财政体制是政府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权大幅提高,地方财权大幅下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对等。在地方财政构成中,省、市财政所占比重较大,基层财政所占比重较小。尽管我县的县乡(镇)财政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系改革,逐步缓解了县乡财政运行中的压力,但由于财政上的权责利益不一致,财权集中在县级,事权集中在乡镇,财权制约事权,使镇财政处于难运行境地。再者现行的县乡(镇)财政收支方式是收入上缴和支出下拨,收入上缴,即乡镇的税收全部上缴国库;支出下拨,即由县财政根据财力和人员经费核定支出基数按月向乡镇下拨。实际上县级核定的支出基数与乡镇的实际需求之间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处于行政体系末端的乡镇政府税源难以自控和保证,而乡镇机关人员又在不断的增加,带来工资费用急增,造成各级财政支出不断扩大和乡镇债务负担日益沉重。乡镇财政保运转支出压力过大,入不敷出,担负不起保运转促发展的重任。财政运行举步维艰,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公共服务根本无钱落实。

(四)、科学的考核机制

行政监督考核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机制,是权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督促政府减少行政失误,确保政府管理畅达、高效运行,也可以监督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是否有成效。目前我国农村乡镇政权建设中,对政府执政能力和政府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大多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监督体系又缺乏有力的监督主体。我镇行政机构也存在这个问题。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令和任务,但贯彻执行的情况如何,缺少合理的监督体系。公务员的管理也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激励机制。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须接受主人的监督,但由于目前我镇管理体制中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使主人对公仆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xx村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观念有待改变。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为了适应以市场取向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培植资源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尤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些行政管理观念尚未摈弃,诸如直接干预、微观管理、人治管理等,在部分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相反,许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观念,如民主参与的管理、法治化管理、自治管理等,又尚未建立起来。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难以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竞争。因为在市场经济要求下,首先约束的是政府行为,要求政府必须遵守市场法则,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运行规则,尽快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观念,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清除旧的管理体制、观念和垄断利益。我们要尽快摈弃那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被实践证明已经是过时了的行政管理理念,形成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理念。行政管理方式有待改进。市场经济要求在一切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以法律手段为主,尤其是在对外活动中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与国际接轨。为此,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承诺按照,规则办事,即应该按照被时间和实践检验了的、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接受和公认的、迄今为止仍被视为公正和节约成本的国际规则办事,再也不能片面强调所谓的“中国国情”“中国特色”。过去,我们虽然也宣称要按国际规则办事,但往往是中国化的“国际惯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也实行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这样一些国际惯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行政程序缺乏民主性和参与性,没有说明理由、听证程序,甚至于当事人没有申诉权。市场经济需要我们按照行政管理程序办事,提高办事的效率,真正做到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这对我国现行的行政程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按照法治化的要求构建完备、透明、适应国际规则的行政程序体系。行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政管理水平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的要求。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也比较低,开放市场后,国外企业进来了,要求与国内企业平等竞争,从而需要政府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对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和行政领导的决策能力,这也是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政管理水平。

三、xx村行政管理的出路

(一)、转变职能

要解决目前乡镇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新一轮乡镇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创建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而前提就是转变理念,否则,政府的服务就不能落到实处。

xx乡转变职能的基本取向是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新形势,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转变行政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体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制型政府。一是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农村税改后,乡镇工作的重点应该转移到抓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抓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抓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上,过去那种指令性、强制性行政管理模式必须转向引导型、示范型、协调型的服务工作模式,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要由“要”字型转向“帮”字型和“带”字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把服务作为贯穿农村工作的主线,在服务中体现行政管理;坚持把示范带动作为乡镇工作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引导型服务。二是向效能机构转变。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精干、综合、务实地设置机构,不搞上下对口,大乡镇可设置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便民服务室、财政所。辖区人口少、幅员面积小的乡镇或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相对单一的乡镇只综合设置工作岗位,不设内设机构;彻底整合事业站所,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事业机构原则上可设置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站(可与乡镇卫生院整合或在卫生院挂牌)、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等。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情况、区位条件、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条块结合,可增设1—2个事业机构或设置片区站所。三是向技术服务型干部转变。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工作主要职能就是服务。加快乡镇职能转变,核心就是要加快乡镇干部转型。通过培训学习,变农业型干部为经济型干部,变管理型干部为服务型干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服务本领和服务质量,根据农民群众各方面的服务要求,完善乡镇服务体系,落实干部服务责任,把服务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四是向依法行政转变。随着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依法行政已经成为乡镇职能转变的关键。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各项农村政策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乡镇行政行为,规避行政随意性,减少行政干预性,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乡镇干部的法律观念和政策水平,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更多地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教育和引导的手段推动农村工作,努力建设法制型政府。

(二)、科学规划

对乡镇政府在体制内进行改革,科学界定职能。机构是职能的载体,推进机构改革,必须使乡镇机构根据服务型乡镇政府职能的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对下放的派驻机构和属干政府序列的机构采取县乡改革联动的方式,理顺县与乡镇、乡镇与站所、乡镇与县级职能部门的关系,实行分化重组,使乡镇组织机构更加合理、科学、高效。另外,根据“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应在扩大乡镇人事管理权上着力,在人事权上尊重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为乡镇的集中统一管理提供人力保障。这些都是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关键所在。

(三)、完善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1.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明确中央与地方在财政财权与事权上的划分。对乡镇财政必要开支要列入预算,把乡镇财政纳入国家总预算中,对原由“乡统筹”安排的属于中央事权范围项目(如农村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社会抚恤、乡村道路等)列入预算,资金不足应由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来解决。属于村集体提留应予以保留,与政府行政经费分开。放弃过去形成的农村公共事业靠农民自行解决的思维定势。2.明确划分乡镇级政府的支出范围,健全乡镇一级预算制度,实行全部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统一管理,以达到全面规范农村公共分配关系的目的。3.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合二为一。预算外资金的取得,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为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打开了方便之门。并且,预算外资金挤占了预算内资金,造成预算内资金不足。因此,有必要把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合二为一,控制资金来源与使用,严肃财经纪律。另外,乡镇级政府普遍存在人员膨胀现象。因此,要精简机构、减人、减事,减少财政供养人数,减轻政府负担,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支出效率。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完善农村财政分配体制,加大对乡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理顺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明晰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村和农民利益,解决地方财政困难,从而对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建立考核

1.精简督查考核内容。本着抓重点、抓关键的原则确定考核内容,力求少而精。要对督查考核的所有内容项目和指标,分门别类进行认真梳理,形成由“类别+具体项目”形成的“树形”督查考核内容结构体系。督查考核的具体项目要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保留重要的大项目,剔除无关紧要的小项目。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应贴近基层工作实际,减少计划色彩和“摊派”,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定性定量,使基层在落实工作时,对纳入考核的目标任务一目了然。实行督查考核内容项目指标准入制度,要求新增加的督查考核内容和指标设定。2.要整合督查考核力量。督查考核不能各行其是,要统筹考虑,有计划进行,并注意调控督查的频率和节奏。县区的督查考核应由督查室统一组织调度安排,人员可从各相关部门单位抽调,组成团队。要加强对督查考核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源头上提高督查考核过程的公正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3.要改进督查考核手段。更多地注重平时督查考核,尽量减少或避免年终扎堆到基层督查考核的现象。督查时少一些形式、教条,少看表面,多重实效。每次督查考核前应围绕督查考核要了解或解决的问题,在充分商量的基础上,拿出督查考核方案,尽量减少在基层督查考核中的随意性或拖拉性。督查考核时,除了听汇报、看资料,更要多深入工作一线,到工作点上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多听听群众的呼声和反映,多渠道、多形式了解真实情况,尽量把工作考实、考准、考真,提高督查考核工作的质量。要客观公正地当面对工作作出评判,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督查考核除了直接组织人员实地查看了解外,还应善于借助其他途径或手段了解掌握要督查核实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对某些列入督查考核的重点工作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平时注意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评估,改变单纯靠督查考核部门自己上门督查考核的状况。

四、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1]韩云平.对我国农村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J].行政论坛,2007(3),89-91.[2]李述章.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J].农业,2004,71 [3]王澜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六次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中国行政管理》 [J].2009年第10期

篇8:乡行政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由于地理、历史、经济等原因,云南偏远少数民族山区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加复杂和艰难的环境,往往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遗漏的角落”和瓶颈。因此,云南偏远民族山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云南偏远民族山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可以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开远市碑格乡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概况

开远市碑格乡,距市区81.5公里,毗邻文山州砚山县,平均海拔2 212米;全乡主体民族为彝族的朴拉支系,占总人口的96%;201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 907.4元,是典型的偏远、民族、贫困山区。

从2006年起,碑格乡将以文化站、综合活动室、篮球场等为重点的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步伐的加快,开远市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截至2011年,全乡已建成综合活动室14个、乡村小舞台9块、篮球场18块、乡村书屋6座,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初步形成了遍及乡村、方便群众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全乡1.5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看书难、无场地娱乐等问题。

此外,在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逐级申报,碑格乡于2009年在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被列为碑格乡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

二、云南偏远民族山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云南偏远民族山区农村多数远离城镇,交通十分不便,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加之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经济普遍贫困,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步履维艰。开远市碑格乡的实地调查表明,云南偏远少数民族山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供需矛盾突出。

在现行“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县乡两级政府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但囿于财力有限,其服务内容又是围绕中央和省政府所确定的项目进行,以争取项目为主要目标,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这与农村需要“自下而上”的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表达机制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供需的脱节、错位等现象普遍存在。在碑格乡,从数量来看,各村都迫切需要文体活动场所,但在项目的“安排”下,截至2011年底,全乡虽然已经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每个村委会一个农家书屋的目标,但仅建成文化活动室14个,占全部自然村的31.8%;篮球场18个,占40.9%;小舞台9块,占22%,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文体娱乐的需要,且这些文体设施严重偏向乡政府所在地周边村落。从内容来看,全乡公共文化服务是围绕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工程开展,即使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也与政策宣传等相联系,具有比较明显的政府导向倾向,且这些文化服务内容与城市几乎没有差别。从供给方式来看,主要采用农民被动接受式的供给,农村电影放映、文化科技“三下乡”、“文化大篷车”等活动尚未建立长效机制,并不能按时有效到达每个行政村。据调查,有50%的农户表示一年才能看上一次放映的电影。再加上很多主办者不熟悉农村生产生活习惯,更加剧了农村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

2. 建设成本高,补助标准低。

交通滞后严重推高了偏远山区的建设成本。近几年,云南虽然加大了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改善了偏远民族山区的通行状况,但是,现有的村村道路多是弹石路,且路面不宽,整体通行质量仍然不高,已成为偏远民族山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障碍。在碑格乡,目前仅有一条通往外界的中碑公路,虽然只有13.5公里,且路面已经水泥化,但弯多坡陡,大、重型车辆无法通行。据调查,一块0.2元的红砖和1.2元的空心砖送到碑格乡,分别涨到0.4元和1.5元~1.8元,涨价50%以上,还不包含运输途中的损耗;将政府补助的水泥从领取点所在的中和营镇送到乡政府,要多付200元左右;乡内各自然村距离乡政府1~30公里不等,每车还要多出至少300元的运输费用,路况差的自然村车还不愿意去。与不断攀高的建设成本相比,政府对文化设施建设的补助依然较低。目前,市财政对文化活动室按1 200元/平方米的建筑造价进行补助,对露天舞台和标准篮球场按120元/平方米进行材料费补助,材料费补助形式为水泥。该补助标准在其他乡镇基本可以完成相应建设,而对碑格乡来说,其远远低于文体设施的建设成本,再加上乡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农民人均纯收入低、现金收入少,该乡建设文体基础设施显得力不从心。当然,为完成建设任务,乡政府多采用BT模式,而在“一高两低”———成本高、补助低、农民投入低的现实下,很多老板在建设中普遍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再加上村干部、村民监督程度不一,已建成的文体设施质量差异较大。

3. 缺乏地域民族特色。

云南山区多、民族多的现实决定了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地域和民族特征。然而,云南很多偏远民族山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千篇一律,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并不明显。在碑格乡,当地彝族朴拉支系虽创造了摔跤、登山、斗牛等传统民族文体活动,但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广大村民不但没有接受外来的乒乓球、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反而逐渐丧失了传统的文体活动,沦为重大节日的表演项目。此外,已建的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同样没有传承当地传统民居“土掌房”的建筑风格,而直接参照和利用现代城市的建筑样式,毫无民族特色可言。

4. 文化工作经费被挪用现象突出。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很多乡村干部普遍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的思想偏差,经常出现文化经费被挪用的现象。在碑格乡,各村委会虽然都有5 000元/年的文化工作专项经费,但由于缺少日常办公经费,该经费经常被村干部挪作他用。同时,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文化站经费归乡政府统一调配,各种经费的出处由乡主要领导决定,而开展文化活动又受乡领导的主观随意性影响,以至乡文化站负责人并不清楚自己部门经费的使用情况,常常会遇到要用钱时账上没钱的尴尬局面,维持文化站正常运转和开展文化活动显得捉襟见肘。

5. 文化设施管护不够,利用率低。

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进,云南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85%的建制村也兴建了农家书屋。但是,全省文化设施“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文体设施利用水平较低。在碑格乡,文体设施的管理维护主体和责任的规定尚处于空白,以至已使用的18个篮球场中有5个场地的篮球架已损坏,占27.8%;所有自然村配发乒乓球桌几乎全部闲置或损坏;2009年以来已经建成并使用的两座农家书屋的玻璃窗已损坏而没有修缮。此外,全乡文体设施利用率极低。以农家书屋为例,超过90%的村民没去过农家书屋;2010年建成的农家书屋因无人管理而闲置了一年未配备图书资料,而最早于2009年建成使用的农家书屋的利用情况也不容乐观,书柜常锁,大部分书籍资料崭新如初;2009—2011年的二年间仅有65笔借书记录。这种低效的利用状况造成了全乡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

6. 农村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农村文化人才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基本保障,但农村文化人才严重缺乏在云南偏远民族山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以碑格乡为例,文化站仅有两个编制和工作人员,其中站长是来自开远市外、从林业站调任,另一工作人员年近退休,明显出现了专业人员不足、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严重问题。作为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区,乡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生存压力和现代文明、汉文化的双重冲击下,出现了老龄化、后继无人、缺乏研习的尴尬境地。

三、对策建议

鉴于云南偏远民族山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改变现有困境。

1. 深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

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将农村文化建设上升到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克服基层党委、政府将文化工作视为可有可无、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急功近利思想和“一手硬、一手软”的片面认识和做法,切实深化农村文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步伐、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向心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2. 建立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经费使用监管机制。

严格落实国家“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文化领域新增加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农村,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有关要求和云南省农民人均0.5元文化活动经费的标准,打实核足乡镇文化事业经费,力争配套村级文化活动经费;建立城镇与乡村、坝区与山区有差别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补助机制,适当提高山区半山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标准;设立乡村文化设施专项管理维护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乡文化站和村委会文化活动预算、台账和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经费的监管,保障农村公共文化经费专款专用。

3. 强化山区民族特色文化的发掘与应用。

充分尊重和归纳云南山区农民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基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内容、思维习惯等特点,为构建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累基础素材。加强对民族山区各种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充分尊重和应用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着力兴建体现山区特色和民族文化的文化基础设施。

4. 发挥文化设施多功能性,加强管护与利用。

挖掘文化活动室的多种功能,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老人活动中心、妇女之家等功能集合,打造一室多用、功能齐全的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建立乡村文化设施设备管理员制度,乡镇文化站文化设备设施由文化站进行管理;设立村级文化设施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其选用、职责和考核办法,并将其作为村党支部专职委员,按照村两委干部的标准给予报酬。建立乡镇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免费定期开放制度,逐步提高乡村文化设施的利用效率。

5. 发掘农村文化人才,稳定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整合基层文化、广播站资源,打造乡镇大文化服务中心,使农村基层文化单位人员闲者不闲,做到人尽其用、一人多才。对农村文化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再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乡镇文化工作人员的业务熟悉度和能力,探索建立乡镇文化专干与县文体局干部交叉任职制度。挖掘和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建立乡镇文艺特长人员和文艺骨干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争取上级支持,改变乡镇人事录用方法,破格选拔一批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文化能人以及“乡贤”充实到农村文化服务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开远市碑格乡人民政府.2011年开远市碑格乡政府工作报告[R].

[2]陈鹏.云南建1.1万余农家书屋3504万农村人口受益[EB/OL].新华网云南频道,2011-08-19.

[3]李迎喜,蔡贞明.论贵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原则[J].理论与当代,2011,(5):27-29.

上一篇:优秀写作作文400字下一篇:认知发展与初中生英语教学设计 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