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老师

2024-04-13

怪老师(精选8篇)

篇1:怪老师

“怪”老师→好老师作文1200字

我有一个非常Good语文老师,她长着一副瘦瘦的身材、一头飘逸的长发、一张俏丽的脸孔(有点像娃娃脸)、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还有一副迷死人的笑容(夸张点)......看起来非常亲切。同时,操着一口流利而标准的国语。说到这里,你们一定想知道我的老师姓啥名谁吗?那我就悄悄地告诉你吧,她贵姓项,尊名 爱——萍!!

项老师上起课来非常地投入。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四楼大教室上《十里长街送总理》,老师在低调而沉痛的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我们听着听着,我发觉老师的声音不对劲,而且还带有一点点的哭腔。于是,我悄悄抬头一望,惊奇地发现老师的眼圈慢慢地红了,而且两行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洒了下来。我们也被感染了,不觉得心头一阵凄凉......敬爱的周总理,我们大家怀念您!!!

有时老师也“傻”得可爱。有一天中午,一大班同学涌进老师的办公室,把老师“抬”了出来,还一边嚷嚷着:“老师,看彩虹诶!你看,那儿那儿!”还一边指着天边,老师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彩虹的.痕迹,只得失望地回了办公室。但过了一会儿,小淘气们有冲进了办公室,异口同声地叫道:“老师,天上的彩虹又出来啦!!!”接下来,自然而然的,项老师又被他们拉出来,好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太逗了!!她又顺着同学们指的方向望了又望,头向后仰,又向前仰,弄得老师的眼镜差点掉了下来......逗逗逗!!!

项老师有一种倔脾气,她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没有教不会的孩子!为了教几个调皮、上课不专心的学生,中午经常为他们开小灶,把他们和自己一起留在办公室里,直到他们听懂学会为止,真是太难得了!老师太辛苦了!曾经也有人劝告过她,叫她放弃吧,他们简直是木鱼脑袋。可是倔强的老师就是不相信!也许正是因为老师的这个倔脾气,我们班里的语文成绩在阶段里遥遥领先!

我还发现老师有一个“癖好”,那就是她喜欢吊着一只胳膊上课(你们看到了千万别告诉她哦,以免伤了她的自尊)。记得有一次,她在家里从楼上屁颠屁颠地下来,结果一不留神,一只胳膊就这样吊起来了,还打上了石膏模呢!但是,我们被其他老师代课代了几节课之后,老师就奇迹般的回来了。当时,她的左胳膊还吊着,我认为,老师一定是喜欢吊着胳膊上课,因为这样比较酷,不然的话,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跑回来呢?为什么不在伤全愈了之后再回来上课呢?这样一定会很疼的!我也看出来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很费劲,而且还常常皱着眉头呢!(你们说是不是呢!)

老师也很喜欢上网。我们班里也有几个上网的网虫,比如,本人正是一为大网虫!整天在网上玩游戏。但是,我常常被老师逮个正着,其他的几个小网虫也不比我走运多少,也常常被老师逮着!如果我们上网超过21点,老师就会自动现身,警告我们该下啦!!!真是神了!!!老师还循循善诱呢!她带领我们进入了许多文学网站,让我们在文学的天地里翱翔!!为此老师专门创建了一个 “六(2)同学天地”的群,为的就是好好的引导我们正确上网,还让我们在群里多多讨论和交流学习的经验呢!

是她带领我们进入了文学的天地,使我从懵懵懂懂的小孩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小少年!!!老师,你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和处事的道理!!!

Thank you! Dear Miss Xiang!

篇2:怪老师

潘老师身材不高,却是学校里是最受尊敬的老师之一。他教我们班语文,他的文学功底很深,而且还精通二胡、书法、国画。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字——古流;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书香斋”。这便是他,由内而外散发着古灵文气。

记得有一回,潘老师带了条小木凳独自一人跑到鼓山顶上,坐在那便拉起了二胡。很快,他便沉醉于如泣如诉的乐声之中。忽而觉得有蚊子在叮咬,他便笑呵呵地拿出一整盒的蚊香,绕着身边摆放了一圈,点上。随着烟气上升回旋,潘老师又拉起了他的二胡。夕阳西下,余晖染红了他的身体,那氤氲开的烟雾在红光下徐徐升起。融自身与大自然、与二胡为一体,这该是怎样一种情境。潘老师,就是如此有情趣地生活着。

一天,潘老师眼中满含着泪花走上讲台。我们都诧异极了!这时,潘老师揉揉眼睛说:“我刚才骑着摩托车去了天台山的华顶寺。走在山路上时隐约听见有箫声传来,我寻声走去,发现了一座寺庙。有个扫地的小和尚告诉我,那是一个隐居在此庙的吹箫的施主,他从不肯见客。他的箫声真个清冷,他的淡泊让我觉得心头一颤,眼泪也就不禁流下来了。”“啊?”全班同学都感到十分不可思议。可这就是我们的潘老师,一个听到箫声便心痛的感性老师。

潘老师不仅自己感受文化情韵,而且将这种情趣传递给了我们。那就是特殊的奖励学生的方法——他会将自己的国画作品送给我们做奖品,并题上字激励我们。我就曾经因作文水平进步而得到一张他的国画。画是清一色的墨色,浓淡适宜,画中有一座低矮的小山,旁边是一座巍峨的大山,题的字是:“低山有鸟回,高山巍峨坠。孺子若肯攀,终有登峰日。”看着画与题字,我明白了老师对我的期望。潘老师不仅仅在教给我们书本知识,更是在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便是潘老师,一个真正让学生敬佩的老师。

“古流”——古怪的一溪小流。潘老师怀着豁达潇洒的心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活出了一种情调,一份闲情,一份信念。

“古流”——从远古流来的一条小河。潘老师拉一曲二胡,写一手书法,绘一张国画,无不继承了古人的闲情雅趣。这也让他的襟怀同古人一般开阔,育人也如古人般注重内涵。

篇3:“怪”老爸

瞧!爸爸每次都把妈妈买菜用过的塑料袋收集在厨房的角落里,这个习惯已经有好几年了,厨房里足足堆了几大包。有一天,妈妈收拾厨房,觉得这一大堆塑料袋影响厨房美观,便把它们扔到门外。爸爸回家时看见那一堆塑料袋被丢在了门外,忙又捡进厨房。妈妈有点不耐烦了,正准备再拿出去扔了,爸爸连忙上前阻止道:“别扔,别扔,这可是宝贝!放着可以装垃圾用。”妈妈说:“你平时酒一箱接一箱地喝,怎么就节约这么几个塑料袋呢?只要你少喝一瓶酒,就能买很多垃圾袋了。你这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对呀!”我应和着,“老爸,你这是‘大处’不节约而在‘小处’节约,为什么用几元钱买垃圾袋也舍不得呢?”爸爸却说:“不是我舍不得花钱,而是要物尽其用。我们做什么都要讲究‘多次利用’,我这样做也是为环保出点力,让这些袋子‘二次利用’嘛!再说,这样处理,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没有塑料袋漫天‘飞舞’,保护了环境,一举两得,多好啊!”哦!我终于明白了“怪”老爸整天收集塑料袋的原因了。

老爸的“怪”不在于自己收集利用,他还能把这些旧塑料袋当“礼品”送人呢!有一天,老爸的一位老同学和他聊天,当他们聊到“环保”这一话题时,老爸迅速走进厨房,拿出那几大包塑料袋炫耀道:“这就是我近几年的‘积蓄’,怎么样,够环保吧!”那老同学微笑着不停地点头,连声称道:“嗯,不错,不错!”老同学临走时,老爸竟提出一个“大礼包”——塑料袋——送给他,连我都有些难为情!

你瞧,这就是我的“怪”老爸——“环保”老爸!

(指导教师:吴桂华)

教师 点评

篇4:我们的『怪』老师

一“怪”,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插嘴。这在以前可是要挨批评的呀。老师“一言既出”,课堂上果然显得活跃多了。有一次,班里的梓杰同学为了一个问题跟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我心想:梓杰今天吃了豹子胆了,竟然跟老师斗嘴,这下可有好“戏”看了。谁知在课堂小结时,老师反而表扬梓杰课堂表现最好,还给他戴上了一朵小红花。你说怪不怪?

二“怪”,布置作业时,老师宣布:“今天的课堂作业由同学们自己布置。”没听错吧,自己布置?教室里立刻像一锅烧开的水一样沸(fèi)腾起来了。老师又补充说:“作业以寻找薄弱环节,巩固本节课重点为着眼点。”为了出色完成这一次作业,大家把课本、课堂笔记本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两遍……

三“怪”,老师的手劲特别“大”。有一次,陈老师在上面讲着,而我在下面偷偷玩着自己的小制作。不知什么时候,陈老师来到我身旁,只轻轻按了一下我的肩膀,没说什么,又继续上课了。这一按,让我大吃一惊,也让我记忆犹新。然而,这一按,使我改掉了上课搞小动作的坏毛病。

你瞧,我们的老师就这么“怪”,但我认为他“怪”得可敬。

(指导老师:李淑卿)

你看到的“怪”不一定是真的“怪”

篇5:我的“怪”老师作文

郭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喜欢他上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很“怪”。提起这件“怪”事,那还得从刚开学时说起呢!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郭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一向和蔼可亲的郭老师,忽然一把拉着吴伟同学拖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哪知郭老师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吴伟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郭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吴伟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服装?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旅游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郭老师叫吴伟走进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他上穿一件白灰色的夹克衫,下着黑色的运动裤,脚穿一双足球鞋。郭老师笑着对我们说:“现在,我们就去观察校园的花坛。”这次我们看得可仔细了。花坛里的各种花草,不管是它们的颜色、形状,还是大小、气味,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观察,有的还翻查有关参考书。这次作业,大家都写得较好。

郭老师不仅上课“怪”,而且作为班主任,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也很“怪”。如郭老师在刚接我们班时,我们班很多同学根本没把郭老师放在眼里。第一堂课开始了,我趁郭老师到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咚咚咚”、“砰砰砰”地敲起桌子来。郭老师转过身来,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视了一下教室,最后盯着我说:“你叫杨宁吧?放学以后你留下来。”他新来乍到的,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

放学了,郭老师来找我,我忐忑不安地跟着他走。在水灶前,他停下了,我抬头看着郭老师,“他玩什么花招?”我想。没想到他拍拍我的肩膀,只说一句“真调皮,明天早点来”,就让我走了。“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呢?”我忐忑不安起来。

第二天,我破天荒最早到了学校上自习。“很听话嘛!”郭老师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这是怎么回事呢?郭老师真有点特别,叫人捉摸不透!

一连几天,我都早到校,周一班会课上,郭老师表扬了我,说我很听话,而且让我当班里的生活委员……多年来我第一次听到了表扬,激动得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儿。我第一次在老师面前哭了。打这起,我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还参加了全县的学科竞赛呢。

篇6:怪老师作文

首先,孙老师的长相很怪。一头乌黑但看上去有些参差不齐的头发,无力地趴在脑门上;大鼻子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厚厚的镜片后透着狡黠的目光,让人望而生畏。他走路时,身子前倾,背稍微有点驼,喜欢穿一件黑色运动衫。孙老师的嗓门特别高,一张嘴,整层楼都能听见他的声音,就像高音喇叭。这是我对孙老师的第一印象。

其次,孙老师的“怪”还体现在作业量上。星期一,孙老师留了两页练习册,外加课本上的练习题,接下来的几天,依然如此,我常常被搞得筋疲力尽。但到了周末,孙老师只留了两页练习册,比平时的作业量还少呢!做起来十分轻松。我心里直嘀咕,难道孙老师糊涂了?不像啊!你说怪不怪?

第三,孙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怪。记得有一次孙老师组织单元小测试,不知是因为天气太热,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考得很不理想。当孙老师宣布成绩的时候,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提出每天中午给我补课。每当我把难题拿给孙老师时,他总会耐心地讲给我听,可碰到简单的题,他就皱着两条蚕宝宝似的浓眉说:“我不会,你自己想。”说来也奇怪,经过一段时间,我的成绩进步了很多。

“怪老师”还真有怪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和孙老师的感情越来越深,大家的学习成绩也在直线上升,而我这个以前讨厌数学的人居然也喜欢上了数学课。孙老师怎么这么“神”呢?

篇7:怪老师作文

名字怪。开学报到的那天早晨,我坐在妈妈的车上,问妈妈:“妈妈,昨天收到了老师的短信,新班主任是朱鹏伟老师,你说班主任是男的还是女的?”“应该是男的!”“确定?”“百分之九十是男老师。”我下了车,在校门口遇到了诸子涵,她一见我就拉着我迫不及待地向楼上跑去,想要一睹新老师的风采。好不容易到了教室,我上气不接下气看了看教室里面——怎么没有男老师,难道走错班级了?不对,是我们班的同学呀,班级也标的清清楚楚。不管了,先进去再说。到后来,我才揭开了老师的神秘面纱——原来讲台上那位长发飘飘、言笑晏晏的美女就是我们的新老师啊。说来也真奇怪,她的名字怎么让别人听起来这么像男老师呢?

喜好怪。朱老师很爱读书,读书的“镜”界一看她戴的那副眼镜就知道。中午睡不着,我向讲台瞄一眼,就看见朱老师在那“啃”着一本挺厚的书。听说,朱老师以前上学时,晚上做完作业,每天都会坚持看一小时的书。要我说,朱老师看书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了,正如高尔基说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待学生怪。每次我们在课堂上不守纪律,很多老师都会用作业让我们变得忙碌。但朱老师不会,她用话语而不是作业让我们安静下来。她很喜欢用自习课让我们做做家作,读读课外书,或者是拿出自己心爱的日记本写一写也是好的。

篇8:早教市场五大怪

一流的——国际名师亲临授课, 国际知名早教机构中国分支;

二流的——国际名师的亲传弟子创办、国际知名早教机构合作单位;

三流的——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早教理念、国际专家力推的早教课程、风靡国际的早教内容……几乎每一家早教机构的自我宣传中, 都特别强调“跟国际接轨”。客观来说, 这期间不乏少数“真货”, 但“水货”无疑更多。

据业内知情人士爆料, 超过90%的所谓“国际化”早教机构其实跟“国际”毫无关联。而之所以打国际牌, 主要是为迎合因为家长对“国际”的崇拜心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现状。客观来说,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早教观念及相关研究要早于我国数十年, 但从实际落实来看, 也仍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阶段, 并没有产生被广泛认可的权威机构或龙头企业。举例说, 近年来国内一些教育子女取得“成功”的父母也有各类书籍问世, 而这些书在西方也引起一定反响———能跟西方所谓成熟的早教理论分庭抗礼, 也从另一角度说明西方理论体系的不完备。反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 不管是西方早教 (某个) 理论的创始人还是所谓知名的早教机构亲自到中国来推广理念或体系, 或者师从于某个国际名师或引进所谓的先进理念或体系, 从理论上都说不通。

第二怪:收费标准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课程不过是教几个月大的孩子学抓物、爬、坐、语言能力等, 半年收费就近万元 (以北京市场为例, 平均收费约9000元) , 这还不算是最贵的。针对1岁左右孩子进行的“专业” (外国) 语言培训, 半年收费更高达1.5万元……没有最贵、只有更贵成了收费的通例。而北京某早教机构负责人曾私下跟同行“诉苦”:“收的太少, 家长就会觉得你来头小、水平低, 就不愿把孩子交给你”。为了不给家长留下“来头小、水平低”的印象, 早教机构努力提高收费标准。

对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指出, 收费高仍然是利用了家长的从众心理, 张家的孩子8个月就开始进入外语环境“耳濡目染”半年花了1万元, 李家就专门找半年收费1.5万元的班给孩子报名。其实孩子的技能, 比如抓物、爬行, 完全可以在家进行, 只要孩子发育正常, 一分钱都不用花也能学会。

第三怪:入学年龄门槛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越早开发效果越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理论风行, 其结果就是“起跑线”越来越提前———三年前, 人们提起早教 (不是胎教) , 一般会认为至少从孩子3岁开始;一年前再说早教, 年龄段“放宽”至1岁起;今年起, 这个门槛已经降到了8个月甚至6个月。据业内粗略统计, 仅在北京, 就有超过80%的早教机构设有针对6个月婴儿的早教业务。

孩子是不是“越早教育越好”?有关专家给出了不同意见。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贺永红就不支持对婴幼儿过早进行智力和运动的开发。她认为, 首先, 过早的干预反而会影响孩子对注意力的培养。其次, 给超低龄孩子上运动课也存在危险, 如果保护措施不当极易使婴儿受伤。最主要的是, “越早开发效果越好”理论的提倡者本身就是早教从业者, 其目的可想而知。

第四怪:“极限、高危”成噱头

培训6个月大的孩子做运动, 内容包括前翻、双杠甚至平衡木, 据说除了可提高孩子的体质外, 还有“预防长大晕车”的效果, 五花八门的训练内容正在呈现“极限、高危”的趋势。有关人士介绍, 这类训练方法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曾在西方国家出现, 但直到今天也没有被主流社会接受。而培训机构旧事重提, 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制造噱头。

第五怪:无证教师占主流

据一份山东学前教育工作的通报数据显示, 该地83%的一线幼儿教师在未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情况下上岗, 部分机构招聘幼儿教师的条件仅仅是“有耐心, 会唱歌跳舞”就可以。原因何在?济南某早教机构负责人高女士一语道破谜底:相比专业幼儿教师, 这些人工资支出要低得多 (约35%) , 因而聘任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教师成了早教机构的第五条规则。

上一篇:新时代合格党员下一篇:临门一脚可以搞定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