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诚实没有前途

2024-04-30

不诚实没有前途(精选7篇)

篇1:不诚实没有前途

大学毕业前夕,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一家服装公司的市场推广部要招4名市场调研员。基本要求是:文笔好,口才好,能吃苦耐劳,还要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文笔没有问题,大学4年,我做了3年校报主编,文章也发了100余篇;口才也一向不错;吃苦耐劳,这是农家孩子的本色,惟独缺少的就是工作经验。但我很喜欢这个工作,不想就这么放弃了。于是就填好一张表格交了上去。

接下来的笔试、面试都顺利过关。最后一关是实践测试,公司发给经层层筛选而剩下的10个人每人10份调查表,给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搞调查。领到厚厚一摞调查表,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在一周之内,谁完成的调查表又多又好,谁就是最后的幸运儿。

但等真的调查起来才发现,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调查表的内容设计得非常详细,细到让人不耐烦的地步,一些数据还涉及到几年前的销售情况。结果被调查的销售负责人一翻那份厚达七八页的调查表,就直皱眉头,大都以“实在太忙”、“最近没空”予以婉拒。

这样,辛辛苦苦地跑了3天,也只做好了两份调查表。剩下几天,我跑得更加卖力了。有一家服装商厦,我连跑了3趟,留在那里的调查表还是空白一片。那位女经理听说我这调查同时也是求职考试,就好心地对我说:“小伙子,我现在实在是没时间。我给你把调查表盖好章,数据你回去自己填,反正也没人知道,怎么样?”我一想,这倒是个好办法:大部分的单位,求其盖个章还是很容易的。至于数据,照着那份填好的调查表,改动一下就是了。———可是这样一来,公司搞这次调查也就毫无意义,调查表也就失去了任何参考价值。考虑再三,我最终还是谢绝了那位女经理的好意。

期限到了,我垂头丧气地拿着3份调查表去交差。看来,这份工作是没希望了,想着自己前面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真有点后悔当初没听那位女经理的话。

出人意料的是,一周后,那家公司打电话来通知我,我被正式录用了。

报到那一天,那位中年人事经理接待了我,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所有人之中,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工作经验。但我还是给了你一次机会,你们交回调查表,公司马上派人去核实……你们的工作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投资方向和营销策略,容不得半点虚假。”最后,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要记住,无论干什么,一个不诚实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虽然我在那家公司只呆了两年,因为考研又回到了学校,但那位经理的话却让我受益终生:不诚实,是没有前途的。

篇2:不诚实没有前途

初入公司,学历最低又没有经验的杨丽被安排去做前台接待,在大家眼里,这是公司里最“垃圾”的岗位,平时接听电话,做个来客登记,从来没人干到两年以上,选择这样的职位,毫无前途可言。

杨丽毫无怨言,微笑着去迎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用她的话说:“前途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上班第一天,她就换掉了那本破破烂烂的登记簿,扯下了脏兮兮的部门电话联系表,取而代之的是16开的大本,封面是自己打印的公司简介,至于联系电话,她连续几个晚上熬到11点也就熟记在心了。有人不理解,说花上十秒钟查查通讯录不就知道了,何必犯傻去死记硬背。杨丽说自己的工作就要“问不倒,答得快”,不光是电话和房间号,有关公司的一切都要心中有数。

一次,几个新加坡客户来洽谈合作,杨丽安排他们在大厅稍等。客户们坐在一起,谈到对这个新合作伙伴的业绩不太了解,杨丽主动走上前去很有礼貌地说:“如果可以的话,占用各位一点时间,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杨丽把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市场份额、运行情况说得有条有理。等到销售经理来迎接的时候,客户们赞不绝口:“你们公司了不得,一个普通员工对自己公司的业绩都能脱口而出,这是多么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啊!我们对这样的企业很有信心……”事后,经理问杨丽怎么记住那一长串数字的,杨丽回答:“公司年会和每次的例会,我把各个部门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记录。”经理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以上的故事让我想到,也许每个人都像爱因斯坦一样聪明,创意也绝对独特,为什么自己在别人眼中依旧是无足轻重?杨丽可以在小小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光芒,为什么我们不能呢?生活往往是可以改变的,很大部分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够。

篇3:不诚实没有前途

关键词:自然主义,理查德.耶茨,真实

美国自然主义小说家理查德·耶茨主要创作集中于美国20世纪的50至80年代中期, 其作品主要反映了美国50至60年代中下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和心灵感触———孤独、困惑和悲苦。耶茨一生一共创作了7部长篇小说和两部短篇小说集, 其代表作《革命之路》曾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起角逐1961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理查德·耶茨的小说, 总能给人一种无遮无拦的直指内心的质问。同是反映现世的黑暗, 耶茨的作品不像约翰·契夫那样通过留白来让读者的内心得到舒缓, 也不像库尔特·冯尼格特那样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以荒诞和黑色幽默的形式多少给读者带来慰藉。耶茨笔下的人物往往是一开端便注定了一生的悲剧。《复活节游行》开篇便是:“格兰姆斯家的两姐妹都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回过头看, 总是让人觉得问题始自她们父母的离婚。”[1]而读者也可以通过短篇小说《布朗宁自动步枪手》中的第一句话预见主人公的命运:“直到约翰·费隆的名字上了警察罪状登记薄, 见了报, 人们才想起有他这么个人。”[2]《一个自然的女孩》的第一句话便是:“在苏珊20岁, 上大二时的那个春天, 她很镇静地告诉她的父亲———她不再爱他了。”《好学校》[3]中的第一句便是第一人称的“自我记事起, 他们就已经离婚”。接下来, 耶茨笔下人物会沿着悲剧的路子一直走下去, 读者不会看到他们得到救赎。因此, 耶茨也经常被指过于冷酷, 不给读者最起码的安慰。但当面对这种指责的时候, 耶茨却有着自己的解释:“如果我不这么做, 那就等于是在撒谎。”[4]

身为一个活跃在20世纪60到80年代的美国小说家, 他却完全没有一丝美国传统的乐观主义情绪, 这未免让人有些不能理解。耶茨会将“悲剧”视为“诚实”, 和他黯淡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在耶茨眼中, 生活是哀伤而无望的, 他4岁时父母离异, 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在曼哈顿城区颠沛流离地租房居住。在饱受经济窘迫之苦的同时, 耶茨还要面对粗枝大叶、虚荣且酗酒严重的母亲。纽约时报书评人珍妮特·马斯林如此评价耶茨的童年:“如果对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的先天要求是一个苦难的童年, 那么耶茨确实受到了得天独厚的偏爱。”[5]而后的耶茨经历了二战, 两次失败的婚姻, 并且一生都被肺病所累。他同母亲一样酗酒, 精神问题频发, 在中年的时候进出精神病院达十余次。在成名作《革命之路》发表后, 却经历了20余年读者的冷遇, 但他笔耕不辍。耶茨去世后, 其价值才开始慢慢被世人发现, 时至今日, 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为耶茨正名。但是耶茨却看不到这迟来的声誉和认同了。对于耶茨来说, 他的一生就如同其笔下的人物一样, 一直生活在注定的悲剧之中, 快乐仿佛远远存在于彩虹的另一边, 永远也无法碰触。

身为一位自然主义的小说家, 耶茨骨子里完全是对真实的信仰。这种信仰时刻规范着他对写作的态度:“只是讲述发生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然后去做些事情, 不要加入太多个人的情感在里面, 看在上帝的份上。”[6]耶茨的诚实, 连同他儿时的苦难、战场的洗礼、失败的婚姻及对生活艰辛的体验, 注定了他悲情的宿命论式的世界观、朴实而绝无花哨的文风和客观的观察者般的视角。他敢于用最真实的笔触击碎现实主义美丽的幻梦, 描写失败。他在美国文学20世纪60-70年代后现代主义新思潮迭起, 在人们愚昧的安于现状的时代背景下, 延续了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关于揭示所谓“美国梦”幻灭的主题, 握起自然主义有力的笔, 承袭了美国自然主义从弗兰克·诺里斯、西奥多·德莱塞到约翰·斯坦贝壳的涓涓细流, 勇敢地以近乎残忍的真实从家庭和社会的多方角度关注和拷问着人性。他就这样拨开纷扰、坚持原则, 默默地、孤独而深刻地创作到了生命的结束。

在耶茨的小说《建筑工人》中, 出租车司机伯尼一直在强调“窗户开在哪儿?光线从哪儿照射进来”[7]的行为, 被有着太多作者影子的小说主人公鲍勃所鄙夷———鲍勃深信靠人为加入的窗户和其带来的光线是虚幻而不真实的, 也正因为这种不真实而显得丑陋而鄙俗。耶茨一生秉承“真实”, 也在其小说创作中延续着自己的观点:他不会为小说中的人物突然生出恻隐之心, 让他们有着一丝喘息或者拥有逆转人生的惊喜, 也不会担心读者无法承受而在对人物关上一道门的同时留下一扇可以透过光线的窗, 让人们获得安慰。耶茨看起来永远是无情的, 他的作品中永远不会有温情的窗户在等待着读者路过此地的时候可以得以舒缓情绪, 有的只是赤裸裸的真实和清醒。而他作品中紧闭的门窗正是他生活中黑暗环境的投射———耶茨无法, 也不想背离他眼中一切真实的本质。这也就是耶茨性格中的悲剧所在, 耶茨作品中的黑暗所在。

耶茨的作品读久了, 足以让人产生一种无处宣泄的愤懑之感, 生活似乎处处碰壁, 无以为继, 没有安慰, 坚硬冰冷———这恐怕也是耶茨一直难以获得广大读者群的原因之一。他不像雷蒙德·卡弗, 同样触及了现实的残酷, 却能在适当的时候戛然而止, 用空白和沉默给读者以舒缓情绪的空间, 留有那么一丝丝的希望和侥幸, 他也不像理查德·罗素, 笔下的人物虽然从一处绝境走向了另一处绝望, 但总不至于更糟, 仿佛仍然有扭转人生的希望在。耶茨笔下的人物, 从一出生就处在无法悖离的宿命中, 只可能一步步走向深渊, 而无处申诉。

尽管如此, 耶茨笔下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却正因为残酷的本质而获得了无以伦比的现实意义, 读者会因为他的无情而痛苦, 但也会因为他的无情而清醒。阅读永远不只是为了取悦自己。卡夫卡曾经说过:“我觉得我们应该阅读那些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书。”在这里, 耶茨的武器并不是刀, 而是现实本身;耶茨的本意也绝非为了伤害, 而是警醒。理查德·罗素钦佩耶茨“澄净的眼睛和清晰的视角”[8], 他坦承读了耶茨的作品再回到桌边的时候, 自己好像变得不同了。耶茨的视角影响了他, 面前的世界也还原了它本真的样子。

耶茨的小说在其创作期间一直不被读者关注, 但近些年却因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现共有关于此作家的各类文学评论近40余篇, 其中国外评论文章34篇, 国内8篇。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 评论界主要对其作品主题、创作手法进行研究, 认为其笔触犀利, 但反映的社会现实狭窄, 人物形象也多有重复, 但肯定了其对二战后美国社会中产阶级盲目寻求安逸、对政治怀疑及精神追求丧失方面揭露的深度和力度, 认为其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家, 其创作沿袭了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现实主义。在2001年, 由美国评论家、作家李·西格 (Lee Siegel) 在文学评论《理查德·耶茨的归来》[9]一文中首次提出理查德·耶茨“将海明威的创作道路引回了弗兰克·诺里斯的道路上, 将文学从现实主义引回了自然主义”, 即耶茨将美国文学由现代后现代的纷繁复杂引入了对人民生存困境的关注。2002年, 理查德·罗素在耶茨短篇小说集的序言中指出耶茨以其对还原真实的坚持和作品创作中的敏锐和诚实在美国小说发展史中影响了之后的雷蒙德·卡弗、安德烈·杜波依斯、狄奥多·维斯勒 (Theodore Weesner) 、詹姆斯·柯兰勒等多位小说家。在2003年, 美国评论家迪奥·塔特 (Theo Tait) 发表了《如同母亲》的评论文章, 从耶茨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上剖析了耶茨的作品, 指出了耶茨作品中鲜明的宿命论调、对美国中下层人民生存困境的关注和同一人物形象背后的自然主义生物和社会环境影响的深意, 发展了西格对于耶茨自然主义文学的认同。著名评论家角谷美智子则指出“理查德·耶茨文学最大的遗产是为自然主义到现实主义搭了一座桥———连接起了身前的德莱塞和他身后的雷蒙德·卡弗、理查德·福特和理查德·罗素”。

理查德·耶茨具有一双在浮华中窥视生命真相的眼睛, 当我们自身沉沦之时, 这种目光令人敬畏;我们自身迷茫之时, 这种目光给人指引。文学界永远都需要这样的一双眼睛, 我们的内心也永远都需要这样的一双眼睛。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耶茨著, 孙忠旭译.复活节游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1.

[2][美]理查德·耶茨著, 陈新宇译.十一种孤独[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125.

[3][美]R ichard Yates, A Good School.[M]Delacorte Press/S.Lawrence, 1978.1.

[4][美]R ichard Yates, A Fresh Twist in the R oad For N ovelist R ichard Yates, a Specialist in Grim Irony, Late Fame's a Wicked R eturn[N].The Los Angeles Times, 1989-7-9.

[5][美]Janet Maslin, An Ultimate Sad Sack, Hopelessly Indefatigable[N]New York Times, 2003-6-26.

[6][美]Jack Livings Excerpt from The Art of Fiction N o.183, with Tobias Wolffs[J].The Paris R eview, 2004 Fall, (171) .

[7][美]理查德·耶茨著, 陈新宇译.十一种孤独[,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202.

[8][美]R ichard R usso,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R ichard Yates[M].N ew York:Henry Holt.

篇4:不诚实是没有前途的

接下来的笔试、面试都顺利过关。最后一关是实践测试,公司发给经层层筛选而剩下的10个人每人10份调查表,给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搞调查。领到厚厚一摞调查表,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在一周之内,谁完成的调查表又多又好,谁就是最后的幸运儿。

但等真调查起来才发现,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调查表的内容设计得非常详细,细到让人不耐烦的地步,一些数据还涉及几年前的销售情况。结果被调查的企业销售负责人一翻那份厚达七八页的调查表,就直皱眉头,大都以“实在太忙”、“最近没空”予以婉拒。

这样,辛辛苦苦地跑了3天,也只做好了两份调查表。剩下几天,我跑得更加卖力了。有一家服装商厦,我连跑了3趟,留在那里的调查表还是空白一片。那位女经理听说我这调查同时也是求职考试,就好心地对我说:“小伙子,我现在实在是没时间。我给你把调查表盖好章,数据你回去自己填,反正也没人知道,怎么样?”我一想,这倒是个好办法。大部分的单位,求其盖个章还是很容易的。至于数据,照着那份填好的调查表,改动一下就是了。可是这样一来,公司搞这次调查也就毫无意义,调查表也就失去了任何参考价值。考虑再三,我最终还是谢绝了那位女经理的好意。

期限到了,我垂头丧气地拿着3份调查表去交差。看来,这份工作是没希望了,想着自己前面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真有点后悔当初没听那位女经理的话。

出人意料的是,一周后,那家公司打电话来通知我,我被正式录用了。报到那一天,那位中年人事经理接待了我,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所有人之中,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工作经验。但我还是给了你一次机会,你们交回调查表后,公司马上派人去核实……你们的工作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投资方向和营销策略,容不得半点虚假。”最后,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要记住,无论干什么,一个不诚实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篇5:职场中到底哪些人最没有前途

现在人们在职场中打拼,很多为的不仅仅是那一点点薪水,重要的是这个工作是有前途的,那么职场中,哪些人是最没有前途的呢?

第一种,知识陈旧的人

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20世纪60年代,知识倍增,周期是8年,20世纪70年代减少为6年,80年代缩短成3年,进入90年代以后,更是1年就增长1倍。

第二种,技能单一的人

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下岗。再就业。再下岗,将成为司空见惯的事。要想避免在职场中成为“积压物资”,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学几手,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一棵树上吊死”,一旦下岗,心中不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第三种,情商低下的人

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

在未来社会,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才思敏捷,“人见人爱”,

情商低的人,不是“不合群”,就是“讨人嫌”,要不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就麻烦了。

现在,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样的话:“靠智商得到录用,靠情商得到提拔。”一旦进入一个单位,能不能“工作顺利”、“事业有成”,情商是一个关键因素。向职场中人提出善意忠告,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时,还应不断培养自己的情商。否则,“身怀绝技”,也难免“碰壁”。

第四种,心理脆弱的人

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稍有不顺利,情绪就降到“冰点”,这样的人,在激烈竞争中必然日子不好过。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逐渐增多,神经紧张、心理脆弱成了都市“现代病”。

篇6:现在学习电子商务有没有前途呢

现在学习电子商务有没有前途呢?现在学什么技术有前途?学习电子商务,目前来说,在就业方面是有一点狭窄,但是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专业。

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管理社会,不管做什么基本上都是在网上进行,曾有一个人这样说,只要你给我钱,给我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我不出门,绝对生活的非常好。这个例子充分说明现在干什么事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而电子商务最终端就是向这方面发展,不管做什么,买东西,看新闻,办公等,全部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所以学习电子商务是非常有潜力的,只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来说学业习电子商务对于你以后找工作方面可能有点困难,但是只要努力学习,前途还是非常光明的。

篇7:不诚实没有前途

在座的同学已经进入高三毕业冲刺,我们明年六月份要说再见了。说实在的,我的心里很舍不得,为什么舍不得?一是因为和大家感情深,舍不得。二是因为放心不下,舍不得。为什么说是放心不下?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是对有些同学不仅是留念,而且有悬念。说白了,心里是悬着的!不是担心你考不上好大学,而是担心你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所以,我今天的讲话,主要是对那些我放心不下的同学说的。我想说:不要当趴在窗户上的苍蝇——只有光明没有前途!有的同学可能想,我现在还很小,这叫前途无量。我想说,因为你年轻,所以你还有光明,但不能保证你有前途。如果你做不到我以下这三句话,你只有光明,没有前途,说白了叫前途不“亮”。

第一句话:不要以为小,就不想努力跑。

吃饭要靠自己的嘴,走路要靠自己的腿!任何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依赖别人。你要学会自立,你的荣耀要靠自己去争取,你的成功要靠自己创造。任何人要想实现辉煌,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当代一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都不是好汉!”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爸很有钱,我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我要告诉你,如果你老爸是贪官,这钱迟早会用命去还;如果你老爸不是贪官,那也是他们辛苦钱。你现在可以花他们的钱,因为你未成年,这是他们的义务;你上了大学可以花他们的钱,因为你刚成年,这是他们的宽容;你毕业之后花他们的钱,你就是不要脸,这是你的耻辱。你大了,就应当回报父母恩。你却学习不努力,导致没能力。结果,你只会要,而不会给。我就要“恭喜”你,经过多年的“努力”,你具备了和乞丐一样的能力和厚脸皮。你这种人,不管你家里有多少钱,有钱也会让你糟蹋光,一辈子不可能有出息。

第二句话: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钱袋,而是脑袋。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成功的人不一定是读书好的人。我想问你,你到北京旅游是坐高铁好还是骑自行车好?当然是坐高铁好呀。知识就如同高铁,有了这样的工具,你实现成功就更快捷而且更舒心。更重要的是,你人生的选择余地就大,要是你坐高铁坐腻了,你也可以骑上自行车领略风景,累了,你再坐高铁不迟,这就是潇洒,因为你有“知识高铁”这个工具。

当今世界是知识时代,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其中有一条: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Academiccertificate is dollar.美国2007年的一个调查表明,18岁或以上的成年人,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平均年收入为79946元,而沒有完成高中教育的人,年收入仅19915元。还有资料表明,去年美国持有学士学位者的平均年收入54689元,高中毕业者的年收入仅29448元。虽然说学历并不等于个人工作能力,但学历高的人学习能力强的可能性就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学习力恰恰是未来社会竞争的核心能力。你也不得不承认,受过高等教育及学历较高的人,接受新知识快,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也明显较强。

其实一句话,就是知识越多,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越大,这就是大概率事件。你要想买质量好的笔,你一定要选择去大商场去买,因为这样的可能性大,你绝对不会想到到小商店去买,因为这样的可能性就小。

请记住,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是脑袋而不是钱袋。有好的脑袋,钱就会追着你来;没有好的脑袋,再多的钱,也会丢掉。趁着年轻,抓紧给脑袋充电这才是正道。

第三句话:学习上吃苦,一辈子受补。

怕苦的人不会有前途。所有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学历高的人,但所有成功的人一定都是有吃苦能力的人。迈克尔·乔丹输掉了上百场比赛才成为“空中飞人”;罗琳写《哈利·波特》修改了十二次才最终出版;周杰伦忍受着强直性脊柱炎所带来的呼吸困难、脊椎疼痛,却依旧笑容灿烂;许嵩默默地承受着谣言与愚弄,却依旧坚持自己心爱的歌曲之梦。请同学们记住,没有人能替你去实现自己的梦,苦你只有自己去尝,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你的人生终究是你的“单人旅途”。

在学校读书不仅读的是书,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吃苦的习惯和能力,如果你连高考的苦都不怕,人生就没有苦能难得倒你了,这就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上一篇:用马到成功造句子下一篇:关于孕妇产假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