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修好这颗心有感

2024-04-08

读修好这颗心有感(共6篇)

篇1:读修好这颗心有感

读《修好这颗心》之心治篇有感

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是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发心奉献,是一种“无为而治”。

读《修好这颗心》,真的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化机之妙;在阅读时总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他们的谏言妙语中韬光养晦,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平易之处与我们交流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大师说到“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心交,诚交,实交,人之交往之唯一要素!”人生无常,生命无际,人若能活出三分明白,实属难得。尤其在温馨的室内,听着户外瑟瑟寒风,心灵却感受着和煦阳光的抚慰。这是一本一次读不够的生命之书,放在枕边,随时翻弄,也许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悟”字,还有对生命的引领与穿梭吧!

大师告诉我们:人生的激流,有平缓,也有汹涌,但总结起来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善美的天堂之路;一条是丑恶的地狱之路。佛经说:通向天堂的道路有三个条件,一是喜舍,二是持戒,三是禅定;地狱的道路,也有三个原因,一是贪欲,二是瞋恨,三是邪见。我们是要走天堂之路呢,还是要走地狱之路呢?舵就在人自己手中。这不由让我想起2009年的一项数字统计,我国有12名领导自杀身亡、17名省部高官落网、3743名县处级干部受处分。多么体面人人羡慕的工作,人民的“公仆”,发展到今天,不经过勤勤恳恳、自身发奋努力不可能走上如此高的工作岗位。把握不住自己,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导致落马的根本原因,到头来只能是无尽的悔恨,他们走向的是地狱之门。

尘世中的生活常常充满烦躁和浮躁,每天为诸多事宜而苦。书海日渐繁杂,哪怕被称为精神食粮的书,现在也不能再为人提供一处精神栖息的圣地。星云大

师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他告诉我们:心,人人都有,却人人不识。心,生生世世、永永远远跟随我们,我们却常常忽视它。佛说,“一切唯心造”,“心外无法”。宇宙间一切万象,人生中一切际遇,莫不是由这颗心所变现、所幻化。凡圣间的唯一差别,就在于是否有意识、有毅力、有目标的来修正这颗心......是啊,身外的一切,不论多么光辉灿烂或黯淡无光,它们的存在,就只是今生而已。所谓的“这辈子”,与无始的生生世世相比,短暂如剎那!为了一剎那的事情,我们不分昼夜埋头苦干,拼了命的追求,然而,一生一世能跟着走的,却是自己的这颗心!心,才是一个真正值得我们努力拼命的地方。我忽然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句话:人有三样东西永远是属于自己的,一是健康,二是知识,三是花出去的钱。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大师告诉我们: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心治就是“管心”,“心”是万物之本,没有把根本管理好,只管理枝末,人生当然不会圆满。

那么“管心”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他为了热爱而来。激情是事业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甘平庸的人特别需要激情这份营养大餐,从而保持内心的强大和尊严。要激励员工内心的激情与渴望,要让员工有成就感、满足感。成就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我认为一个有激情的企业,它的文化应该是:在这里工作是一项殊荣,一种事业,而不是一个谋生的工作。新员工进入这里工作只有一个标准,为了热爱而来。有了热爱,才能焕发潜能。再集合这些所有的“热爱”,使他们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共同打造企业的成功。其次是对下属要能懂他。书中给我的启示是要懂得给员工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然后靠他们自己去寻找,去展现。敢用、善用、会用,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要深入员工内部,了解他们。第三点是要包容无心的错误。大家都知道,管理是一门艺术,有其灵活巧妙之处。每个人资质不一,各有妙用,要善于带领,要能看出他们的优点长处,给予适当的鼓励;而看出他们犯错的症结,给予确切的辅导。尤其不能伤害他们的尊严,要让他的人生得到正面的成长。长乐先生讲了他喜欢赏,不喜欢罚的管理特点,星云大师称之为东方的管理法,是以谅解代替厌恶,以鼓励代替责

备,以慈爱代替喝骂,以关怀代替放纵等。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种管理方式才能使管理更加奏效。第四点讲的是最高明的管理不一定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应当深入群众,将团队的精神带领起来。在我看来,管理的要义是“尊重心灵”,而不是用数不清的管理条文织成一张束缚人心的网。做企业,做事业,不能光追求功利与财富,而应该尊重人性,尊重从事创造的人。过去听过一则“剩菜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母亲为了家庭、儿女,一辈子心甘情愿的吃剩菜。这种肯牺牲、肯奉献,不计较、不嫌苦的管理方法就是一种“感动”的管理。感动的管理,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而是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发心奉献。这才是最高明的管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心是主宰一个人的行为,只要我们每个人修好这颗心,都有一颗正义之心、善良之心、诚恳之心„„以心待人,我们的人间将会变得更美好。

篇2:读修好这颗心有感

《修好这颗心》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的智慧》后的又一次智慧互动。两位智者通过作答的方式交流了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书中观点和态度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入世、更实用、更贴进读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动人。

星云大师做客《论道》,与龙永图先生共同探讨如何做人,以及如何看待人生的苦乐,舍得和幸福。他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徒弟打破了师傅种的名贵兰花。徒弟以为师傅一定很生气,所以跪地求饶。师傅说,种兰花为了美化环境和供养佛祖,而不是为了生气种兰花的。星云大师说,我们来到人间是为欢喜来做人的,不是为了烦扰,不是为了生气的。听完这个故事,我有很深的感悟。古代有高僧曾写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如蜉蝣,沧海一粟,我们是那么渺小,况且寄存于世的时间是如此短暂。何苦为身外之事而烦恼不快?四季流转在我们呼吸的每一瞬间,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必然有是非。能在横逆来时不怨不尤,在病苦来时不惊不怖,在讥谤来时不辩不苦,在荣宠来时不骄不慢,这就是修心。星云大师为读者罗列了三十二颗心,修好

它们,我想每个人都会无往而不利。这三十二颗心分别是:“惭愧心”、“慈悲心”、“欢喜心”、“孝顺心”、“信仰心”、“般若(智慧)心”、“柔软心”、“精进心”、“平等心”、“谦虚心”、“自尊心”、“和谐心”、“忍辱心”、“道德心”、“感恩心”、“尊敬心”、“包容心”、“诚信心”、“勇敢心”、“恒常心”、“惜福心”、“大愿心”、“仁爱心”、“忠义心”、“正直心”、“利人心”、“专注心”、“结缘心”、“喜舍心”、“无我心”、“诚挚心”和“随喜心”。

这本书对于大到我们的人生规划,小到我们的待人处事,均循循善诱的给予智慧的开导,实在是浮躁世界中的一剂清凉剂,解暑汤。书中每一段话都让人深思。

“人生是一条激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舵手。凡事都不是命定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今日脱下袜和鞋,不知明日来不来!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懂得变通,不通亦通。明白无常的道理,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做自己因缘的主人。”人生的精彩与否完全是自己创造的,一个人必须要学会做自己的生命舵手,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自己创造机会,去改变命运。这个世界永远留给强者。

“人生如一盘棋局。无论是将军或小卒,无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要小看自己,应尽力发挥所长、用心去做。”无论是做科任教师还是做班主任工作,我们都要用心做好我们的工作,尽心地尽力。“人生难得,能生而为人需要很大的福报,所以更要懂得珍惜。惜就是爱,了解“惜”人才能懂得“爱”,所以夫妻要珍

惜夫妻之情;朋友要珍惜友情;人与人相处,都要懂得惜缘、惜情。”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书中一些关于心境的言语让人彻悟:“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是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奉献,是一种“无为而治”。这句话对我们教师很有启发,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是育人,所以要尊重、包容、平等、将心比心。“义者,宜也。”义可以养心,利可以养身。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孔子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是你的,你拿走,就是不义。合理的分配就是“义”。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与人。”无论怎样,人性本向善,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做一些有益社会、有益国家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心,人人都有,却人人不识。心,生生世世、永永远远跟随我们,二十四个小时不间断地跟随着我们,我们却常常忽视它。佛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外无法”。宇宙间一切万象,人生中的一切际遇,莫不是这颗心所变现、所幻化。不识本心,心随物转,障迷重重;了知自心,境由心转,得大自在。凡圣间的唯一差别,就在于是否有意识、有毅力、有目标的来修正这颗心。

我们平时,冲冲忙忙,追足名利,寻求希望。其实,我们应

该冷静地想一想,我们到底缺什么呢?我个人觉得,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慈悲、包容是我们缺乏的。讲究心灵的净化,讲究内在的美,不要眼睛向钱看,世界上有比金钱比爱情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佛教讲的慈悲,儒家讲的仁义,道家讲的超脱无为,这些都比金钱利价值更高。“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的最终目的、唯一目的就是修炼我们这颗心,达到心的觉悟,做一个圆满的佛!

世事难料,人世间有太多的意外,是福是祸在这里都有,面对福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有些面对这些时,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泰然的面对,很好的处理了这些问题,然而有些人除了无尽的抱怨,别无它法,把一切都归咎于上天。最后也只是一种悲剧的结局。所以面对困难时,不急不躁,敢于接受,总有一个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修好这颗心,学会放弃,活在当下。生活并不需要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不能割舍。放弃过去,学会忘记,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份愉悦的心情。有些人总是抱着过去的是非恩怨、爱恨情仇不肯放手,沉湎于回忆之中,走不出过去生活的阴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种人永远都不会幸福。

修好这颗心,塑造美好的心境。幸福是一种感受,是由一个人的思想、心态决定的。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花海还是沼泽,是光明还是黑暗,是干净还是肮脏,这一切都是由你的心灵来决定的。所以平时要培养自己积

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让自己远离抑郁、焦虑、悲伤、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不管是狂风肆虐,还是暴雨倾盆,自己的内心永远有一轮灿烂的太阳。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浑浑噩噩是一生,乐观明媚也是一生,为什么不享受生活的美好呢?

修好这颗心,成为你自己。这话听起来有些好笑,人不是自己还是谁呢?然而现实生活中“心死了”的人并不在少数。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壳,人们因为环境或其他因素而迷失自我的,那是太多太多。成为你自己,能够不受任何人的影响与干扰,让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人生信念与奋斗目标之中,浑然不觉物我两忘,陶醉在那种简单与自由里,活出精彩,也活得幸福。

我们要以知足心、平常心和感恩心过活,不要过于执著地对待身外之物,凡事心中不计较、不分别,凡事往好处想,心境自然就豁达,也就会自得其乐,真实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一个人光是要求世间好、环境好、朋友好,是没有用的,要先求自己好。要能从心好起,才能感受到世界一切都美好。事好、人好、话好,无一不好,那便是人间好时节了!

在茫茫人世,在形形色色之中,我们能够依靠什么呢?一切有形的都会消逝,只有一种东西属于你自己,并且超越于有形无形,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灵。慢慢修炼这颗心吧!让心更简单、更清明、更安宁、更智慧、更宽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幸福,才能让这短短的两万多天的日子过得舒心,活

得开心,才能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少些遗憾和悔恨。

当我们面带笑容,看在对方眼中,那朵微笑是发光的;当我们口出赞叹,听在对方心底,那句赞美是发光的;当我们伸手扶持,受在对方身上,那温暖的一握是发光的;当我们静心倾听,在对方的感觉里,那对耳朵是发光的。因为发心,凡夫众生也可以有一个发光的人生。

篇3:修好这颗心

有人说,北京爷们的特性可以用4个词来形容——“局气,厚道,牛逼,有面儿”,已投身为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总教练的董炯便是如此。

隐觅于北京东四环外的残疾人羽毛球训练基地并不好找,穿过平房村雕刻精细的铁艺大门,直到村子的最深处,才看到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和董炯羽毛球俱乐部的招牌。用董炯的话说,训练基地就该建在这样的地方,远离喧嚣的市区,才能让队员踏实下心来训练。

体校的校舍写满岁月的痕迹,墙外一张董炯击球的画像已然斑驳褪色,朴素得甚至有些简陋。可推开董炯那扇同样不起眼的办公室门,记者惊讶地愣在了当场,“世外桃源吧?”,走在记者身后的董炯拍了拍记者的肩膀,语中透着一丝得意。

不大的办公室约有二十几平米,两个深足有两米的大鱼池占据了大半的空间,池中养满了大小不一的锦鲤,最大的接近1米长,锦鲤随着潺潺水声在池中游来游去,让人不由得想起《庄子》中那句著名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退役后投身商海摸爬滚打,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董炯羽毛球俱乐部”,又因为一次意外契机接触上残疾人羽毛球运动,从此义无反顾投身于此,在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总教练的位置上奔波劳碌。子非董炯,亦不知董炯之乐。

2007年,董炯的俱乐部收了一个聋哑小姑娘,从孩子母亲那里,干了二十几年羽毛球的董炯才知道原来残疾人也有羽毛球国家队,也有全国羽毛球锦标赛,亚运会等等。此后,董炯开始逐步接触和了解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并主动联系残联,愿意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当时,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项目最缺的就是一名专业教练。2009年,董炯正式挂帅,率队出征世界听力障碍运动会(聋奥会),开启了作为残疾人羽毛球队总教练的生活。

真正当上了这个总教练董炯才知道,教残疾人打球,没那么简单。

残疾人运动员是按不同的伤残程度分级别的,一开始董炯连这个都搞不懂。“残疾人体育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本就分不清级,我们羽毛球,轮椅上有三个级,下肢有三个级,上肢有两个级,一共这么多个级。然后男女分开,不同的人是不同的级,你怎么分开他?09年我的领队跟我讲的时候,我当时就像你现在一样——这是什么状态?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东西?”董炯比划着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接着说,“比如说,你看这个人,有点瘸,这是几级几级——你怎么能分辨?当时我就想,我啥时候能学会这些东西?”

“那怎么办?”记者问。

“经过了一个集训。2009年年底的一个集训,所有队员来了,当时都是队员自己过来给我讲,跑过来一个队员就说:‘教练!我是四级的啊!’啊哦,一接触,一交流,后来慢慢明白了,这个是几级几级。过去我没有想象到,当时就合计,我什么时候能看明白啊?对我来说这绝对是个挑战。后来我觉得,只要你有信心,你要想干,你绝对可以。”

分清级别只是当教练的第一步,真正开始带队训练,董炯发现虽然世界冠军自己拿了不少,但在残疾人羽毛球这个领域他简直还是个门外汉。

“你觉得聋哑运动员在训练中会有什么不一样?”董炯问记者。

“这个……”记者一时语塞,观念中除了语言交流不方便外,似乎聋哑运动员在运动方面没有多大障碍。

“聋哑运动员起跳后没有平衡,你可以把俩耳朵堵上走一个平衡木你试试?尤其他起跳以后,重心的掌握对他们来说不是很容易的。”

“跳起来没平衡,那他们是不是会不太敢起跳?”

“不敢跳到不至于,因为他们从小就会跳。失去平衡不会说他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只是有一些你看不出来的微小晃动一一这一点晃动就会导致他打不准球,经常打拍框上这种。这个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到,我们体会不了,也没法练。”

偶尔会在空中失去平衡并不是聋哑运动员所面对的最大困难。

“因为他没有声音感,球过来,我‘啪’一打是轻还是重,人是靠声音来判断这个事物的,凭这个‘啪啪’的声音你能判断出球的快慢、力量,这个他们是没有的。当他没有声感的时候,他只能是无声当中判断这个,他只能靠眼睛看,很累。”

2010年亚残会,为了训练队里唯一的一名轮椅运动员,董炯自己先找了一辆同样的轮椅“体验生活”,那是董炯第一次坐上残疾人运动员专用的竞技轮椅,那段“没有腿的日子”他在轮椅上体会到了很多。

“我要教他,我自己就先要了解,这个车究竟有多难,然后你怎么打的,这个点在哪,因为你没有办法让他起跳也没有办法教他跨步,那么你就要教他,这个手上怎么运用,如何来靠轮椅当自己的脚做这个场上步伐。”董炯说。

说说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冰凉的轮椅并不会因为你是前羽毛球世界冠军而变得更容易掌控。竞技轮椅不像普通轮椅有靠背,使用的时候要把运动员的腿绑在轮椅上固定,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不慎失去重心,人会和车一起摔倒。球打起来,人坐在轮椅上,握拍击球要靠手,推车移动也要靠手,两只手既要当手又要当脚。

“一个多礼拜吧,我才慢慢知道该如何教他”,说到训练的效果,董炯自己乐了,“我没他们玩轮椅玩的熟……”

在残疾人运动员身边,董炯感受到的是来自生命的力量。

在董炯的体会中,残疾人的内心还是存在一些自卑的,他们渴望得到社会与正常人平等的认可,同时这种自卑化为力量,让他们付出更多,拒绝施舍。

“我们之前有个小女孩,她的胳膊,这个小臂没有,她就用这个咯吱窝,夹着这个球来扔球,用下巴顶着这个球,用胳膊,这么扔。”董炯抬起一只手,指了指自己的另一条胳膊,随后耸着肩膀比划了—下用大臂和下巴夹球的动作,“这是你想象不到,但她能做到的东西,我觉得他们更坚强,他们习惯了这个困难,他们面对这个困难的时候会想办法来挑战。”

面对快乐,残疾人运动员能更毫无保留地发泄和释放;面对屈辱,他们却能比普通人更能忍受和遗忘。

nlc202309022242

2010年12月18日,亚残运会女子羽毛球单打站立五级决赛,中国选手陈鑫云对阵日本选手铃木亚弥子,那是董炯作为残疾人羽毛球队总教练最难忘的一场比赛。

“明明是对方犯规了,裁判判我们犯规,之前大比分领先后来输了。当时我也很激动,去交涉,也没有办法。因为当时我从运动员的眼中看出了那种委屈,但是作为教练员我帮不上忙,就是那种,我觉得我也很气愤,我抗议很多次,也没有用,我只能安抚我的运动员继续比赛。后来就觉得,哎呀,很窝囊。”

当时激动的董炯去找裁判长,包括中国的裁判长申诉,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对方考虑的不是运动员的感受,而是如何把比赛平稳地完成。

“中国裁判长告诉我大局为重。可什么是大局?运动员比赛完后哭了,我却完全没有办法。”董炯握紧双拳,直视着记者一字一顿说完这段话。

“残疾人运动员对这方面的感受是不是更敏感?”记者问。

“下来我觉得,哎……他们有一点好处就是,这种已久的不平等对待,可能已经习惯了。可能过去了,是一种发泄,就过去了。回想起这个事,是一种遗憾,但并没有纠结,不会陷进去拔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他们比完赛,回到省里了,他还要工作,他还要面对生活,她有小孩,她要照顾小孩……”,说到这董炯停顿了一下,仿佛残疾人运动员的这种“大度”,反而是一种让人说不出对错的痛苦。“所以我觉得很多方面,很佩服他们。”董炯最后用了一个词,佩服。

退役这13年,董炯活得很低调,不管是作为退役的世界冠军,羽毛球俱乐部老板还是残疾人羽毛球队总教练,媒体上都鲜见关于他的报道。

“低调?曾经高调过,曾经太高调了!所以呢,生活当中呢,从我作为人生来讲呢,你高调是因为在那块100平米的羽毛球场地上,大家看着你拿冠军了,高调一点,大家也觉得不错。现在呢,拿什么高调啊?都已经40岁了,哈哈哈哈,是吧!”董炯抚掌大笑。

兴之所至,董炯略微侧坐在椅子上,右臂搭着身后的椅背,双目炯炯闪烁放光,记者恍然才从这个人身上找到那个十几年前叱咤羽坛的董炯的影子。

“说白了,80后没人认识我。我公司有个职员啊,比我整小12岁,同样都是属牛的。当时我们招聘的时候,问她‘学什么的啊?’,她说‘我是学管理和设计的’,完了说‘认识我们老板么?’‘你们老板在哪啊?’‘那你知道我们老板的名么?’‘不知道啊?干什么的啊?’。现在她当我的助理,后来有一次么,跟我一块和外头的朋友吃饭。吃完饭回来瞪着眼睛跟我说‘董总你以前这么厉害呢啊?跟现在林丹似的?’,我说‘你以为那?’哈哈哈哈哈!”

说到尽兴处,董炯端起面前的茶杯,品一口香茗,茶杯看上去虽不起眼,做工却很精致,杯身上四个烫金字写着“董炯雅赏”,同桌上的一整套茶具摆在一起,相映成趣。

孔子云:“四十不惑”,1973年出生的董炯今年整整40岁,昔日排名世界第一的羽毛球高手如今身材略有发福,不惑之年,他对于“怎么活着”,也有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只要生活有快乐,健康的,我觉得就幸福了,够了。你再有钱,现在也吃米饭,也不能吃钻石,吃黄金吧,吃死了不是?现在到好,人挣钱多了,吃好的倒不行了,还得吃素,你看我今天检查身体,大夫说,你有点胖啊,得减肥了啊,有点低度脂肪肝。我说你看我运动员出身,今天也这种状态了,我还老运动呢,对不对?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挣多少钱,它只是一个数字,没有说你挣一亿就是冠军,那还有挣两亿的呢!那没办法去衡量。所以我就觉得,人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价值,如果你认不清你自己的价值,你就会不平衡。凭什么他就得比我有钱啊?凭什么他比我过得好啊?凭什么他开那个车啊?凭什么他住那套房子啊?没有那个道理,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有自己的角色,你要怎么扮演自己的角色去生活,我觉得这个是最简单的。你把它看明白就够了。”一口气说完这么多话,董炯又喝了一口碗中的茶,将身体靠在椅背上,隔着记者望了一眼屋角池子里面的锦鲤,神态怡然自得。

“生活上,家庭,父母”,说到什么是令他感到幸福的事时,董炯在说完“父母”两个字后停顿了—下,重新说道:“岳父岳母,我父母,身体都健康;工作上,带队比赛,他们拿了冠军了,他们运动员高兴,我就高兴。”

每逢大赛,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会召集一批正式队员来到董炯这训练,这支队伍的费用由残联负责。而在平时,董炯的俱乐部里还有一批十几岁的小队员,最小的今年只有10岁,都是董炯从各地一个个挑来的残疾人小孩,不少来自贫困的偏远山区,来北京学球很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把人选进来之后,这些孩子每年生活学习训练的费用,便都由董炯承担:“孩子谁管啊?肯定我们俱乐部管呗。一年大概几十万块钱吧。我们有生活老师,几个教练员,服务人员,还得对接他们上学,不说练球,就是正常养活,这些孩子一年也得这些钱吧。”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没到国家队当教练啊?’我说我想来着,我没那个——谁给我机会了啊?但我要当那个教练,最后我没法今天坐在这跟你聊天,我干不了残疾人体育。任何东西都是命,都是你自己拼来的。如果我当年合计‘管么?自己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得了’,不去想帮助别人,不觉得这样更有意义的话,那么跟它(残疾人体育)没有关系了。”

目前,国内专业服务于残疾人体育的著名运动员,董炯几乎是个独苗。董炯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退役明星加入到这一行列,但他自己也深知其中的难处。“我觉得关键是,运动员本身对这方面了解不够多。再一个就是,怎么说呢,运动员退役都是自谋出路,如果他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生活状态,他就没有办法来做这个。因为残疾人运动作为教练员他是公益的,如果没有自己的工作做退路的话,他就没有办法有其他的时间来帮助残疾人体育来做这种事。”

对董炯来说,走上残疾人体育这条路,也是他人生一个新的开始。

董炯很喜欢“8”这个数字,在他的羽毛球生命中,每过8年都会有一个结局,让他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所有的付出都会有一个结果,给他一个总结。他用了8年进入国家队,又在国家队奋斗了8年,国家队退役后,进入社会,又是一个重新起步的开始,又是一个零。进入社会开始创业,然后到结婚,又用了8年。

“正好2009年我开始接触残疾人体育,就是我给自己又定了一个8年,就是8年以后吧,看我管的羽毛球这块能什么样。”董炯低声说完,回答他的只剩鱼池边潺潺不息的水声……

篇4:修好这颗心读后感

修好这颗心读后感

用心去矫正人生征途的航向

《修好这颗心》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的智慧》后的又一次智慧互助,两位智者通过作答的方式交流了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书中观点和态度更加与时俱进。也更现实、更实用、更贴近读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动人。

细想起来自己从戎27年,致力于国防工程,主要从事地下工程建设,面对繁重工程任务,广大官兵整年与大山为伍,溪流作伴,全年昼夜奋战阵地工程一线。面对石质破碎的山体,随时随地会发生坍塌亡人事故。军人这个称呼,本身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广大官兵发扬特别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精神,在苦、累、伤、残、亡的考验面前,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在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苦干加巧干,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我曾参与处理过6次阵亡战友的后续工作,其心情和情绪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可以说每个阵地工号的完成,看似光彩夺目,但它是官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一座血染的丰碑。

按理说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自已都经历过、遇见过、应有所感悟。但我是一个凡人,是凡人就会有想法,只不过是多与少而已,有了想法你的心就不会平静。所以说,我自己也曾痛苦、挣扎、徘徊过,也曾自我安慰过,告诫自己要摆平心态,剔去烦恼,不要活在过去的岁月里。过了今天,相信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所以我也努力的一直在改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包容的智慧》1,今年初我读了《包容的智慧》2,修好这颗心,给了我感悟、顿悟。书中讲到人生不过几十载光阴,然而人生的差异却让人感慨万千,究其缘由,心志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首要因素,怎么磨练心志,怎么感彻生活,修好这颗心解答了我的疑惑,释缓了我的烦恼。根据书中讲的,结合自己的感悟感想,我罗列了以下33颗心:惭愧心、欢喜心、慈悲心、孝顺心、信仰心、智慧心、柔软心、平等心、自尊心、道德心、感恩心、尊敬心、包容心、诚实心、勇敢心、恒常心、惜福心、仁爱心、忠义心、利人心、专注心、结缘心、喜舍心、无我心、随喜心、诚挚心、谦虚心、公仆心、进取心、正直心、忍辱心、和谐心、敬畏心。

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围绕以下五颗心谈点体会。

体会一 修好这颗心。路径是要有一颗进取心,进取才能使人立志向前、向上。

人生是一条激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舵手,凡事都不是命中注定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今日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日来不来”。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机会,懂得变通、不通亦通,明白无常的道理,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做自己因缘的主人。人生的精彩与否完全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必须学会做自己的生命舵手,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自己创造机会,去改变命运。我感到:当前每个人要进取,最基础的事就是要多学习。学习能给人热情以待、学习能给人做事完善、学习能给人充满机会,学习能给人创造成就。如何学好?一是向书本学,多读书、读好书。二是向身边的人学,向长者、智者学。三是向社会实践学,社会实践是个大课堂,其经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这个世界永远留给强者。李嘉诚先生曾说过一句话:“现在中国好多富人,但只富不‘贵’”。为此也得罪了一些富人。他的意思是:涵养不够,也就是书读的少,中国人富了以后干啥,首先想到的是吃,爱吃是中国人的传统。爱吃从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能看出来:谋生——糊口;工作——饭碗;靠积蓄过日子——吃老本;老本吃完了——坐吃山空;公务员——吃皇粮;混得好——吃得开;男人心怀不轨——吃“豆腐”;女人长得好看——秀色可餐;有好事——吃小灶;坏事来了——吃官司,所以国人富了以后首要的还是“吃”。

据资料显示,日本人口1.28亿,中国人口13亿多。中国平均10人一年买的书,没有一个日本人多。中国人一年人均阅读0.7本书,而韩国人一年人均阅读7本,是我们的10倍。日本人年人均阅读40本书,是我国的57倍多,当然全世界最爱学习的国家是德国,德国人读书惊人。上述可知,读书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说:人要有追求,有进取精神,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学习。

体会二 修好这颗心,路径是要有一颗正直心,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事相处要做到心正,也就是:在他人之上的时候,把别人当人,在他人之下的时候,把自己当人,一个心不正的人,其术则一定不会有长久的胜算,心灵扭曲的人,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傲视群雄,但最终却会因为自我膨胀而搞砸,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心比身重要,义比利重要,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现代企业管理告诉我们:想事更应管事;管事不如管人;管人更要管心。因而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的奉献,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孔子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是你的你拿走,就是不义,合理的分配就是“义”。每个人要做到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予人。平时,同事之间应以诚相待,要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相互爱惜、共同进步。对待工作要尽心尽职,敢于担当,严格依法办事,按章办事,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要弘扬正气,对一些歪风邪气,敢于抵制和作坚决的斗争。不做有损单位形象、有损单位利益的人和事。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一个社会人,要做到不为名、不为利,是何等地不易啊!当今社会需要每个个体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做一些有益社会,有益国家,有益单位,有益民众,有益身边人的事,这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更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本份。

体会三 修好这颗心,路径是要有一颗忍辱心。忍辱不自卑,才是至刚至强的力量。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必然有是非。能在横流逆来时不怨不尤;在病苦来时不惊不恐;在讥谤来时不辩不若;在荣宠来时不骄不躁,这就是修心。一般人在受了欺侮、冤屈时,往往痛苦流涕或暴跳如雷,但是哭过了,怒过了,也就没有力量了。如能忍住眼泪,忍住暴怒,保持平和,保持镇定,这种涵养的力量,就是忍的功夫。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退就是进,只是路径不同而已,日常生活有这么一首诗:“手把秧苗插水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我理解有三层含义:一是由于路径不同,插秧后退其实是向前。二是心底清净,秧苗才插得直,有道了。三是要收获,必须耕耘,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感到“人的快乐不在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心底无私天地宽。所谓:痛到肠断能忍得过,苦到舌根能吃得消;烦到心乱能耐得住,困到绝望能行得通;屈到愤极能受得起,怒到发指能笑得出;急到燃眉能定的住,喜到意满能沉得下;话到嘴边能停的住,财到眼前能看的淡;这需要人生有多大的定力、多大的勇气啊。

我们常说世事难料,人世间有太多的意外,是福是祸都有发生,面对福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有些人面对这些时,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坦然的面对,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有些人除了无尽的抱怨,别无它法,把一切都归咎于上天,最后也只能是一种悲剧的结果。所以面对困难,不急不躁,敢于接受,总会有一个合适的、可行的办法去解决,这也是忍的力量。

体会之四:修好这颗心,路径是要有一颗和谐心,和谐才能团结人心,和谐才能使单位更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所谓家庭要和睦,朋友要和气,世界要和平,社会要和谐,都是说的‘和谐’两字,和谐与幸福是一种感受,是由一个人的思想、心态、行为决定的。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我们身处在这个世界里,是花海还是沼泽;是光明还是黑暗,是干净还是肮脏,这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灵来决定的。因此平时要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让自己远离抑郁、焦虑、悲伤、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不管是狂风肆虐,还是暴雨倾盆,自己内心永远有一轮灿烂的太阳。

人生短暂犹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浑浑噩噩是一生,乐观明媚也是一生,因而更应该享受生活的美好。要成为你自己,既要让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信念与奋斗目标之中,浑然不觉,物我两忘,陶醉在那种简单与自由里,活出精彩,活出幸福。又要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在各种环境中熏陶,学会做人做事、处人处事,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明白和谐就是制胜法宝。

近年来,围绕管理、服务、保障三大职能,全局上下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年年上台阶,局系统先后赢得了省、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集体”,连续两年全市“综合考核优胜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机关事务管理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一年被表彰为全市“治安保卫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它来自于我们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团结的集体。集中体现了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她是我们每个个体拼搏向上,辛勤耕耘,共同努力的结果。体会之五:修好这颗心,路径是要有一颗敬畏心,大力倡导“三慎”慎独、慎微、慎初。不贪不腐,清正廉洁。

为政清廉,是每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微小之处不警惕,必失大节,今天的社会,虽然是追求物质、金钱、地位的社会。但拥有精神上的快乐,心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而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往往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细想一些人腐败的轨迹,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大量案例表明,一些人之所以蜕变为腐败分子,大多有着共同的心路历程,在走上重要或关键岗位之初,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便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一些细节、小节上出现问题,对别人的贿赂,从心怀忐忑,到半推半就,再到欣然接受,最终欲罢不能,直至滑入违法违纪的深渊。所以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强化廉洁自律、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篇5:修好这颗心读后感

“与时俱进”应是一切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的确如此,连古装戏都得用现代语言演绎出来,今天的观众才能看得懂,才能从中有所领悟。星云大师,这位佛教大师说得好:“说起来,佛陀也是一个记者,他记录人间的悲苦,传播能够离苦得乐的真理。而我只是效法佛陀,做一个传播者,传播佛教引人向善的教义,也算是刘总裁的同行吧。”他说自己就是一位佛教的传播者,一位记录人间悲苦,传播离苦得乐真理的佛教记者,真是“与时俱进”的说法。而且老和尚也并非只传播高深莫测的佛教理论,而是结合现实社会的现状,与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一起合著了这本《修好这颗心》,真是做到了佛教的“与时俱进”.这本书朴质易懂,充满智性的`光辉和宁静的感召力。它抓住了生命的根本问题,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书中观点和态度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入世、更实用、更贴进读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动人。这也就决定了它在风格上的时代感。会让读者进一步的体会古老东方哲学与现代都市人呈现出的完美交融。从中我也受益匪浅。

人来一世,不能为活着而活着,应活有价值,“把人生活得淋漓尽致”,活得“圆满”. 星云大师说:“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圆满。圆满的人生要有许多方面的成功才能完成。但是,成功有成功的条件,想成功必须先建立良好的观念,否则可能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我想,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为了社会与人类的共同进步而奋斗。当然分工不同,就有了为了社会进步的不同职位,科学家、医生、工人、农民、教师……要想在不同的岗位做得出色,发挥更大的价值,那就应与人为善,与人合作……也就是老和尚说的:“想成功必须先建立良好的观念。”那就得有一颗“赤子之心”,而这颗赤子之心是修来的。

长乐先生说:自古以来,做人之道首重修心。的确如此,弟子规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将德育放在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大大凌驾于智育之上。现在的孩子德育普遍缺失的症结在哪里?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我们将二者的顺序颠倒了。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警醒的问题。长乐先生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如梦方醒:德育才是育人之本。

星云大师说:修心,就是为心找一个可以安顿之处。心安住在哪里呢?安住在钱财上,它可能失去;安住在情感上,它可能会变化;安住在荣耀上,它可能不长久,实在没有一个真正的安乐窝。佛陀教我们安住在禅定上,所谓“以定安住,一切皆定”.禅的世界,充满洒脱、自在、活泼;禅的风光,可以与宇宙天地永恒并存。老和尚所说的禅,我理解应该是现代人所说的“规律”.做人的准则,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么,《弟子规》的学习一定是势在必行的。我们野鸡坨镇卜管营小学校长张秀艳就是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的典范,她将《弟子规》的内容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紧密结合,不仅教育教学在我们野鸡坨镇首屈一指,该校的校风校貌更是在全市有口皆碑,去该校学习的学校络绎不绝。今年春天我们就慕名而去,真的受益匪浅。回去后我就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根深才叶茂”的观后感,教育“只有植根于德育的沃土上,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屹立不败,长久不衰。”人要想获得永久的幸福,那就要修好这颗心。

老和尚还说:人生的真相,就在于“无常”.“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因此,“每个人都要尽早谋划自己的人生。”星云大师说:人,是为了使命感才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在动物中,狗以看家为使命,猫以捕鼠为使命,鸡以司晨为使命,蜂以酿蜜为使命。牛,拉车负重,这就是它的使命;马,日行千里,这也是它的使命。我们生而为人,怎么能没有使命感呢?生命的意义,乃负有使命感之谓也! 一个人必须有自觉的使命感;有了使命感,才会有责任感,才能克尽职责,才能勇敢担当,才能自我健全。这不就是要“早立志,立常志”吗?他还说:人生,事业,理想,都要靠今天完成,不能把一切事情拖延、寄望于明天。世间的事情,从今天做起,都有希望;等待明天再说,可就很难说了!“今日脱下袜和鞋,不知明日来不来!这不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吗?

老和尚说:”无常变化,这是人人都如此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恒常不变的,只要是世间法都会有变化。变也不一定不好,因为世间会变,所以穷不会一生一世都穷,苦不会一生一世都苦;虽然笨拙,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改进。“所以, 虽然人生无常,但是 凡事都不是命定,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中。生命可贵、无常迅速。 要”早立志,立常志“ , 学习做人,健全人格,自我勇敢担当,才能发挥生命的价值,获得永久的幸福。

如何修好这颗心,怎样修好这颗心呢? 老和尚说: 修好这颗心,我开列了下面这些途径:

要有惭愧心,惭愧、知耻才能庄严身心。

要有慈悲心,慈悲就没有敌人。

要有欢喜心,有了欢喜,人间才没有缺陷。

要有孝顺心,有了孝顺,世间才有纲常纪律。

要有信仰心,有了信仰,为人才有目标、才有力量。

要有般若心,有了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要有柔软心,柔软才会包容,才能克刚。

要有精进心,精进才能立志向前、向上。

要有平等心,才能与真理相处。

要有谦虚心,傲慢的人,永远敌不过谦虚的人。

要有自尊心,尊严是心中的财富,是心中的宝典。

要有和谐心,和谐才能团结人心。

要有忍辱心,忍辱不自卑,才是至刚至大的力量。

要有道德心,道德是做人的品牌。

要有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是一个富贵的人。

要有尊敬心,尊敬是学佛、做人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要有包容心,能包容,才大、才多、才有。

要有诚信心,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

要有勇敢心,勇敢向前,才能开拓另外的世界。

要有恒常心,有恒常心,才不会懊悔、犹豫。

要有惜福心,惜福才会有福。

要有大愿心,有愿就有力量,有愿就能突破难关。

要有仁爱心,仁爱所至,无力抵挡。

要有忠义心,忠肝义胆是天地间的正气。

要有正直心,做人处世,正直为本。

要有利人心,处处为人设想的人,必然受人尊重。

要有专注心,专心注意,凡事能成。

要有结缘心,广结善缘,更有人缘。

要有喜舍心,喜舍是福慧增长之道。

要有无我心,无我则凡事不计较、不比较。

要有诚挚心,诚挚待人,即使吃亏也必得好报。

要有随喜心,随喜顺人乃广交善缘之道。

社会历史的发展,抛却过程中的种种反复、波折、倒退,最终演化方向,乃是朝着佛陀所说的包容、慈悲、和平、智慧、良善之路发展。

社会发展如此,幸福的人生更是如此,具有”包容、慈悲、和平、智慧、良善“之心的人,才能在变幻莫测的红尘中,坦然面对,广结善缘,奋斗在人生目标的实现中。

篇6:修好这颗心读后感

《修好这颗心》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合作《包容的智慧》后的又一次智慧互动。两位智者通过作答的方式交流了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书中观点和态度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入世、更实用、更贴进读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动人。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深思:“人生是一条激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舵手。凡事都不是命定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今日脱下袜和鞋,不知明日来不来!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懂得变通,不通亦通。明白无常的道理,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做自己因缘的主人。”人生的精彩与否完全是自己创造的,一个人必须要学会做自己的生命舵手,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自己创造机会,去改变命运。这个世界永远留给强者。

书中一些关于心境的言语让人彻悟:“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是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奉献,是一种”无为而治“.”义者,宜也。“义可以养心,利可以养身。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孔子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是你的,你拿走,就是不义。合理的分配就是”义“.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与人。 ”=无论怎样,人性本向善,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做一些有益社会、有益国家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必然有是非。能在横逆来时不怨不尤,在病苦来时不惊不怖,在讥谤来时不辩不苦,在荣宠来时不骄不慢,这就是修心。

世事难料,人世间有太多的意外,是福是祸在这里都有,面对福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有些面对这些时,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泰然的面对,很好的处理了这些问题,然而有些人除了无尽的抱怨,别无它法,把一切都归咎于上天。最后也只是一种悲剧的结局。所以面对困难时,不急不躁,敢于接受,总有一个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修好这颗心,学会放弃,活在当下。生活并不需要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不能割舍。放弃过去,学会忘记,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份愉悦的心情。有些人总是抱着过去的是非恩怨、爱恨情仇不肯放手,沉湎于回忆之中,走不出过去生活的阴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种人永远都不会幸福。

修好这颗心,塑造美好的心境。幸福是一种感受,是由一个人的思想、心态决定的。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花海还是沼泽,是光明还是黑暗,是干净还是肮脏,这一切都是由你的心灵来决定的。所以平时要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让自己远离抑郁、焦虑、悲伤、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不管是狂风肆虐,还是暴雨倾盆,自己的内心永远有一轮灿烂的太阳。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浑浑噩噩是一生,乐观明媚也是一生,为什么不享受生活的美好呢?

修好这颗心,成为你自己。这话听起来有些好笑,人不是自己还是谁呢?然而现实生活中“心死了”的人并不在少数。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壳,人们因为环境或其他因素而迷失自我的,那是太多太多。成为你自己,能够不受任何人的影响与干扰,让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人生信念与奋斗目标之中,浑然不觉物我两忘,陶醉在那种简单与自由里,活出精彩,也活得幸福。

上一篇:青安岗记录下一篇: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