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学生成长》读后感悟

2024-05-07

《守望学生成长》读后感悟(精选14篇)

篇1:《守望学生成长》读后感悟

《守望学生成长》读后感悟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陈美彬老师编写的《守望学生成长》这本书。该书记录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阅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陈老师跟我们一样,是无数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一名普通教师,但同时,他又是不普通的,他对教育的热忱,几十年如一日,他对学生发自肺腑的关怀使他注定是特别的,值得我们学习的。陈老师通过这一个个小故事,带领我们走进他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也带领我们探寻青少年发展的规律。这本书叙事简练,语言朴实,评述精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陈老师的着作采用了案例叙事的方式,精选的70多个教育小故事,集中在16个孩子身上,涉及自尊、责任、感恩、赏识、压力、厌学、追星等方方面面,多视角的展现出学生的差异成长历程,积极探寻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直击教育的真谛:守望学生的健康成长。真可谓:“字字饱含真爱,句句流淌深情”。文中一个个案例鲜活真实,一回回 “较量”发人深省,一次次 “化险为夷”折射出作者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精妙的育人智慧,由此显得弥足珍贵和意义非凡。

可见,这部渗透着育人心血的作品,突出了“守望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取向,践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守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充满着博爱的情怀,闪烁着坚守的光芒,其探索与求真的精神令人动容,勤勉与执着的姿态叫人感叹,宽容与机智的品质使人敬佩。

依次阅读,我也仿佛看到了陈老师的成长。感叹于他的不断进取,陈老师总能在教育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没有生来就完美的老师,教师这份职业也要靠不断的努力。陈老师虽然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他并没有老师的架子,相反,他更像是学生的朋友,人生的导师。他总是用他的爱心与耐心迎来又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这些故事,看似简单,却直抵我心灵深处。反观自己,我不禁感到惭愧。跟陈老师相比,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老师,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个要求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的社会,我们应该更关注学生的成长,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也不容许急功近利。

“守望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教育者应有的良知。唤起教育者育人的良知,在于不断增强将“学生健康成长”视为育人首位的意识,把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不能归于简单的教育工作,也不是单纯职业谋生的工作,而是作为一种高尚的“志业”,能够自觉维护育人的神圣性和价值性,表现为以坚定的信念、高尚的人格、真诚的行动,尽可能地抵御教育过程中的工具化、功利化倾向。“守望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教育者常有积极的“守望”心态。这种“守望”心态一方面,表现为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高位追求,体现在为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出恰当规划与指导的执着态度和责任感上,期待每个学生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另一方面,表现为一种平实与坚守的教育姿态,始终躬行于育人一线,与自己的学生朝夕相处,坚持让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的活动、课程的实施、学习的内容等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紧密相联。“守望学生健康成长”,需要不断提升教育者的“关怀素养”。这种“关怀素养”的培育,需要重点关注:教育中真诚关心学生,敏锐体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知觉他们的需要;积极营造一种互相关爱、相互体贴、彼此友善的美好氛围,善于与学生对话与沟通,与学生建立关怀性相遇关系;同时具备关怀知识和关怀信念,并能以适当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关怀不同层次学生成长的个体素质和修养,以促进学生差异健康发展。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骄傲,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从入托时的新奇,佩带红领巾时的自豪,到运动会上骄人的表现……孩子成长中的美好瞬间,都铭刻在父母老师的心间。让我们带着教师这一职业神圣的使命感,守望学生成长,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篇2:《守望学生成长》读后感悟

——帕它木·牙合甫老师“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

帕它木·牙合甫老师,1987年7月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数学系,1987年9月参加工作。25年来,帕它木·牙合甫老师爱岗敬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勤于钻研、善于探索,热爱学生、甘于奉献。她年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年级组长工作。由于她出色的工作业绩和过人的业务能力,她先后被单位派出去参加新疆师范大学一年制培训、新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培训、自治区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及自治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等。她致力于教学改革,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班级凝聚力强,成绩优异,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誉。

忠诚,坚定的政治立场

帕它木·牙合甫老师具有极高的的政治思想觉悟,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坚定的党性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实际实例来说服、教育广大学生。她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学习中,作为班主任,她爱国守信、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好教育契机,培养学生高尚的民族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她利用节假日和假期,自学新疆地方史,自学党的民族政策。在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她首先要给学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给学生讲新疆地方史,让学生从心底里意识到,新疆历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民族团结作为学生进校的第一课。她总是说,打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才能有稳定,才能让学生有安定的环境好好学习。在7.5事件中,学生已经放假,她专门给家住南疆的每一位学生写信,要求学生给家长做好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做好维护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学生注意安全,还经常性和南疆学生的家长打电话,及时沟通,增进了解。

在班主任工作中,她早在大力提倡“唱红歌、结对子”之前,就发现了这一活动对多民族班集体搞好民族团结、学好双语的重要性,她不但和汉族班主任结成对子,还将自己所带的民族班和汉族班结对子,比赛唱红歌,跟汉族学生学书法、学口语,组成互助学习语言小组。开学初,她一定会为两个结对子班级上好《新疆历来是祖国的一部分》主题班会课,组织家长学习《党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优惠政策》,亲自给南疆学生家长写信宣传民族政策,反对分裂,宣讲孩子学好“双语”的重要性。

帕它木·牙合甫老师就是这样把自己对国家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渗透到点点滴滴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学生为家长也为广大教师做出了表率,身体力行,为学生人生之路引航。

奉献,以育人为己任

哈密地区师范学校(含实验中学)是民汉合校,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这里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的学生求学。在这快乐的大家庭里全体师生和睦相处、共同奋斗。帕它木·牙合甫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用满腔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的投身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她先后在大专班、双语学前班、初中班、继续教育班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她总结出多民族班级管理的首要经验就是:抓好班级管理,首先要抓好民族团结。她自己首先做民族团结的典范和楷模,在工作中,和其他民族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把同事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乐于助人,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对各民族学生都一视同仁,呵护备至,关爱有加。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她的潜移默化中,她所带班级的学生明理诚信、互相团结,在学习上努力进取,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同时还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她的学生喜欢她,广大家长信任她,学校的同事学习她,学校的领导赞赏她。

她班里的有些学生家庭十分贫困,家里承担不了孩子的资料费、校服费和伙食费。在贫困学生的家长无力再让孩子继续学业的时候,她总是自己出钱为他们买附加资料、校服、提供伙食费。她不愿看见自己的学生因家庭贫困上不成学,她不愿看到班里的学生因家庭贫困受到任何歧视。所以,她对这样的孩子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学生的贴心人,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承担了她的师范班学生帕孜来提、艾尼帕、玉素甫的学费;初中班的学生吐尤洪江同学,家庭非常贫困,她连续三年为他承担了资料费、校服费、保险费,并给他的家里予以了经济上的帮助;哈萨克族同学扎肯江刚到学校不久,手臂就已骨折,她每天嘘寒问暖、细心照料,扎肯江同学手臂还没有完全好,全身又因出疹子,发起了高烧,帕它木·牙合甫老师不但把扎肯江同学带到医院检查了身体,还为他承担了所有医药费;某日深夜帕哈尔丁的手被玻璃割伤导致两条筋断了,需要立刻进行手术。这时帕哈尔丁没有往家里打电话而是打给了帕它木.牙合甫老师,她接到电话立刻赶到医院拿出给自己的孩子准备的学费2000元交了手术费,若没有立刻进行手术则筋就不可能接好,帕哈尔丁的手可能会就此残废;南疆来的师范生乃斯如拉因突发重病,她带乃斯如拉去医院体检并给他买了补品;学生出水痘了,她不顾深夜和是否传染,一直陪着学生去看病治疗,直到孩子痊愈。记得有一次麦迪娜深夜给她打电话说自己出了水痘,她立刻赶去学校,医院没有传染病房,她跑了四家医院最后才算把麦迪娜安顿好进行了治疗,她付了押金后,因为是传染病所以购买了所有一次性治疗用品,一夜未睡的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上完了第二天的所有课程,尽管现在麦迪娜在别处求学但帕它木老师依旧在经济方面给予她帮助。学生遇到烦心的事情的时候,第一个想到她;学生没有钱回家没有钱看病的时候,第一个想到她;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或和家人朋友闹矛盾的时候,还是第一个想到她„„„

在节假日,她总是将南疆来的学生叫到自己家里,给他们做最爱吃的抓饭、肉汤和焖饼子.......

她就像是这些远离父母的学生最贴心的亲人和朋友,有她在,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没解决不了的难题。

她为学生买过火车票;她为学生缝补过衣服;她为学生做过可口的饭菜;她陪护过学生输液、住院;她为学生做出的事情数不胜数,她经常因学生突发事件,到凌晨三四点才能回家。可是她从来没有因此请过假,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也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私事,影响过工作,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全身心的投入。她没有更多的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家人,但是她却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学生,为我们哈密地区,应该说是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民族之间建立深厚的友情

她作为一名教师,非常注重民族团结与友谊。如与家住铁路的梁师傅一家的友情长达十八年至今,她的丈夫是一位医生治疗了梁师傅多年的病情,帕它木老师也对梁师傅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帮助。这十八年间,每当互相的节假日,他们都会到对方家里拜年,平时也不忘打电话嘘寒问暖,只要有什么帮助的地方都会义不容辞的给予帮助,正是因为这样,民汉两家也在此期间建立了不亚于亲情的深厚友谊。这样民族团结的事例数不胜数„„

勇于探索,为“双语”教育教学无私奉献

帕它木·牙合甫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身心状况,还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成长,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级的学生都处在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的阶段,很容易迷失,作出对自己对家庭都不好的事情。学生们遇到事情都喜欢和她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征求她的意见。只要出现这样的事情,不管她有多忙多累,她都会坐下来认真地聆听,换位思考,然后和学生用心沟通,运用很多实例,运用现身说法,去引导学生,告诉学生有困难时应该怎样渡过难关战胜自己,不退缩,不气馁。除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她还会经常给学生讲法律知识,告诉她们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正确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她总是这样在各个方面关心着学生,从生活上、思想上、心灵上,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担任双语学前班班主任工作期间,她在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这个班级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南疆,开始时他们的汉语水平不一样,甚至连家庭地址都不会写,所以这些学生面对双语教学打起了退堂鼓,对双语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有很多学生不想继续学习了,闹着要回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帕它木·牙合甫老师与学生进行了多次交谈,从思想上纠正学生的畏难情绪,告诉她们学习双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总是这样对学生说,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发展,我们的祖国想在世界上占有自己的位置,想要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有责任和义务学好国家的通用语言——汉语。帕它木·牙合甫老师是1999年哈密地区开始进行双语实验教学的先行者,从1999年至今11个年头,她在双语教育教学领域,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带出了许多年轻的双语教师。她在数学双语教学方面,不但遵循数学教学的发展规律,还逐渐琢磨出一套运用汉语和母语交叉授课最后达到全汉语授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深得广大学生的喜欢和家长的称赞。她带出的学生,数学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厚,汉语水平也比其他班级民语学生强。家长争相把孩子往她的班里塞,都觉得把孩子交到她的手里放心。此外,她不但承担着两个班的数学课,还是孩子全面学习汉语运用汉语的老师和班主任,她深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学好汉语的道理。所以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她充分利用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学汉语、用汉语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班级管理风格和双语学习风格。每一次主题活动,她总是让民汉学生一起合作,出谋划策,协商安排,确定主题,各思其责。主题班会最后成了学生每周的期待,也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学汉语用汉语的舞台。独具特色的主题班会成了师生沟通、生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专长的基础上,提高了组织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及运用国家通用语言主持交流的能力。

如今,由于帕它木·牙合甫老师在双语教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她被评为学校双语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她一个人身兼数职,但仍然不忘搞双语教育教学研究。她的论文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新疆教育》、《新疆教育报》、《哈密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其中2003年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了《适应微积分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2009年在教育报发表《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初三毕业生的学习状态》、2009年在哈密报发表《不要忽视课外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2009年11月在哈密报发表《关心学生生活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部分》、2009年6月在哈密报发表《教师要作品行榜样》、2010年9月在哈密报发表《班主任工作中要发挥家访的作用》、2010年10月在哈密报发表《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2010年9月在哈密报发表《成绩是兴趣的成果》、2010年9月在哈密报发表《成就来自于勤奋》、2010年9月在哈密报发表《我是光荣的教师》、2010年10月在哈密报发表《忌妒、忧伤与兴致》、2011年11月在哈密报发表《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家长应做事项》、2011年11月在哈密报发表《提高数学教学的重点》、2011年12月在哈密报发表《如何知道初三毕业生的学习》。

她所获荣誉如下:在1998、1999、2003、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年底考核中评为地区级优秀;2009年9月与2010年9月获评为优秀班主任;2009年9月评委“教书育人”;2005年至2006年在新疆教育学院培训时评为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2006年在优秀教案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08-2009年优质课比赛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在地区举办的研究论文比赛中《初三班主任如何引导面对升学考试》一文获第一名;2009年在地区举办的课堂计划比赛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获一等奖,《角平分线的性质》获二等奖;2010年在地区举办的研究论文比赛中《证明不等式的定理》获二等奖;2010年在地区举办的研究论文比赛中《利用判定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获一等奖;在2009年新疆中学数学应用文体竞赛中荣获优秀辅导员称号;2008年在第十八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中荣获自治区优秀指导员教师奖;2010年6月《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哈密地区教育局荣获一等奖;2010-2011获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0-2011年“最佳值周班级”荣誉称号。

在学校的各项常规评比中她的班级总是名列前茅,她所带的班是民族团结班,学生即勤奋又团结。其中,她指导的学生苏比努尔在2009新疆中学生数学应用文体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阿比力在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她同时也获得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随着双语教育教学的逐步深入,学校各项和双语教学有关的活动和比赛越来越多,她所带的学生和班级,无论是数学类的各项比赛还是双语类的演讲、手抄报、讲故事、才艺大赛等,均在学校名列前茅。许多老师向她取经学习,她总是说,做一切要投入要尽心,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带不好的班。除此之外,她不仅自己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还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和双语教研室主任的作用,对年级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她都会亲自解决;经常进班听课、评课,和年轻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教法,发现优点提出不足,上好示范课,组织观摩课,做好讲评课,给广大青年教师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她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业务能力,赢得了广大青年教师的尊敬与爱戴。

硕果,勤奋努力的回报

篇3: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

关键词:学生教育,引领,感悟,成长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只做班级的管理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是不够的, 还应该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引领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感悟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在感悟中成长。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感悟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育力量的源泉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那么, 怎样才能做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呢?

(1) 教师应成为思想的先行者。

吴非在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中写道:“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 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 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所以, 教师应该首先成为思想的先行者, 因为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或许你会说, 我既没有孔子的伟大教育思想, 也没有于漪老师过人的教育艺术, 从何而来的思想?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他的思想来自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 来自对教育的感悟。比如:课堂上学生胡乱插嘴, 教师不但不生气反而鼓励学生这样做, 这就是教师的思想, 因为他懂得表扬优于责备,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犯错时, 教师没有大声地呵斥, 而是与学生促膝谈心, 这就是他的思想, 因为他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选择, 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又能做得好的, 这就是教师的思想, 因为他懂得张扬学生的个性, 放飞学生的心灵。有思想的教师才会教出有思想的学生, 有思想的教师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2) 教师要有“智如泉涌”的学识。

朱熹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除了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 还要不断地学习, 拓宽自己的视野, 掌握学科的最新动态, 补充新知识, 吸收新理念, 才能使自己言行间充满自信, 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谈吐不凡, 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 而且让学生羡慕教师的学识才能, 激发学习的动力。

(3) 教师还要“行为可以表仪”。

《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镜子, 在学习成长中举足轻重。比如:在教师不经意地拾起黑板下散落的粉笔头的时候, 在教师一次次用抹布抹去讲台桌上的灰尘的时候;在教师俯身捡起教室里的一片纸屑放到垃圾桶的时候;在教师小心翼翼地拾起掉落在地的钢笔放回学生课桌上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教会了学生很多。教师不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更要借助教育细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魅力。前不久, 《人民教育》有一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70多岁的退休班主任说, 50年前教过的某个学生现在像儿子一样对她好, 她说以前也没有特别之处, 只是有一次, 该生家里发生不幸, 她去家访, 拉着孩子的手一小时左右, 什么话也没说, 想不到这学生记了50年……”当然,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 如果教师把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好, 并且持之以恒, 我们说这就是人格魅力, 看得见、体会得到的人格魅力, 而这种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也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二、让学生感悟“震撼教育”

在学校, 我们常常能听到同事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听话, 不如以前好教育, 现在跟学生讲什么, 他们都很难感动, 表现出更多的是冷漠与无动于衷。笔者也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会对老师的说教不感动, 而一个“小燕子”、一个周杰伦就能把大多数的少男少女迷倒?名教师成旭梅在《教育思良, 先让灵魂登岸》中写道“教育, 须要触到灵魂, 才是于人真正有效的教育, 道德的引入, 他律的严守, 不外乎成全大而立的‘人’。故而, 教育思良, 先让灵魂登岸!”是的, 空洞的说教是不可能感动学生的, 教育就是要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所以, 要给学生讲一个道理, 要借助一些真实的事例作为引子, 真正把道理讲得生动、深刻, 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针对班级里面部分学生偏离了人生的方向、不知感恩父母, 崇尚所谓的“非主流文化”, 排斥传统文化等不良现象, 笔者坚持开展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和学习《弟子规》等“震撼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会课播放励志视频对学生作“震撼教育”, 例如邹越教授感恩教育演讲《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台湾一校长震动所有中国人的演讲》的视频、甘肃青年胡斌讲述学习《弟子规》后对他的人生产生的重大影响:《一个被13所学校开除的学生》的视频和《天堂的忏悔》等经典视频。通过视频中活生生的事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通过催人泪下的演讲让学生的灵魂得到洗礼, 进而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让教育切实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震撼教育”, 学生纷纷表示: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团结努力、积极进取, 绝不辜负父母、老师和学校的期望, 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明天的辉煌!

三、让学生感悟榜样的力量

笔者经常利用班会课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先进事迹。例如河南学子洪战辉在贫困中携妹求学12载, 在贫困中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榜样人物的崇高品格和洗练人心的人生经历, 深刻地教育、启迪、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每个学期, 笔者还在班级举办两期“聆听师兄 (师姐) 成长的故事”专题访谈节目。邀请的嘉宾全部是我历年任教班级里面的优秀毕业生, 有的嘉宾讲述自己在母校期间如何学习, 并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嘉宾讲述自己在母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时, 如何开展工作, 如何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如何做好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的协调沟通等;有的嘉宾讲述在母校期间同学间的友情、师生间的情谊;有的嘉宾讲述毕业后自己创业的艰辛历程。在访谈过程中, 学生还可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向师兄 (师姐) 提问。学生通过“聆听师兄 (师姐) 成长的故事”这一活动, 以师兄师姐为坐标, 为榜样, 树立信心, 克服苦难, 让人生的梦想顺利起航!

四、让学生感悟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笔者在班级里全面倡导“当绅士, 做淑女”活动, 其宗旨就是让学生做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不是与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相比, 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或许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 但我们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我今天做作业时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的表现是不是比昨天更投入?我今天向老师请教问题时的态度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对知识的理解是不是比昨天更充分?每天都不是最好, 甚至每天都有遗憾, 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 积极进取、不懈努力, 使自己不断地向做最好的自己的境界靠近。让自己今天成为最好, 努力让自己每一天都有收获、有进步。超越自己, 学会管理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只要努力, 你就可以比不努力的自己更好, 只要你坚持努力, 你就完全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教之以才, 导之以德, 足为师矣!”教书先育人, 育人需用心, 让我们教师认真履行师者的责任与义务,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成旭梅.教育思良, 先让灵魂登岸[J].中国教师, 2007 (9) .

篇4:守望童年,感悟成长

毛芦芦,原名毛芳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衢州市作协副主席,衢州市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迄今已发表作品四百多万字,出版四十余部图书。曾三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两次获得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并获得“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奖、“东丽杯”全国孙犁散文奖一等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提名奖等奖项。

作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和浙江省文艺精品扶持工程,获得“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翻译资助。

[作品简介]

“毛芦芦守望童心”系列图书,精选毛芦芦成名作《芦花小旗》、长篇小说《青梅竹马》、短篇小说集《月光自行车》及散文集《春天的花事》《燕子来时》《亲爱的小红枣》等作品,用简单唯美的文字,书写天真稚拙的童年,诉说心底的感情。这是一套写给童年的唯美之书,是作家献给所有的孩子,以及曾经是孩子的大人的礼物。

[精华分享]

燕子来时

一切都静好如初。

门前的枣树,屋后的橘林,堂前的八仙桌,门边的竹躺椅,香几上的烛台,楼梯下的瓶瓶罐罐,瓶瓶罐罐里的蜂蜜和冰糖,瓶瓶罐罐外的浮尘和光阴,一切,都静好如初。

可他已经不在了。

那个鼻梁高挺、额头晶亮,活到九十三岁,笑容依然真率、灿烂如稚童的男人,已经不在了。

本来,他一直就坐在那竹躺椅上,烘着火,或打着扇,静静聆听着亲人的足音。

聆听着儿子从紧挨着的新屋堂前,穿过短短的弄堂,走近他,又走到灶底去了,烧火做饭,然后为他端来香香的肉汤或软软的豆腐。

聆听着老妻颤颤巍巍地从小女儿家回来,看一眼他,傍着他坐一坐,说一会儿话,再抖抖索索地离开,慢慢摸到门前,坐上她的轮椅,再由小女儿推回她的家去。

聆听着孙女孙子、曾孙女曾孙子周末回家,在静静的堂前,制造出一片喧闹,然后又匆匆离开。

聆听着他自己的往事,聆听着他自己的寂寞。

对了,很多时候,他是寂寞的。没有亲人的足音在这堂前响起的时候,唯有梁上的燕子,是他的伙伴。每年,从农历二月底到八月中下旬,唯有燕子,是他最亲密的伙伴。

通常,屋梁上有一窝燕子。有时,也会有两窝。

他知道梁上燕子的家里,燕子夫妻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修补房子;什么时候孵出燕宝宝,燕宝宝有几个;燕宝宝怎么贪吃,燕爹燕娘怎么辛苦;燕宝宝什么时候学飞,什么时候飞走另立门户;什么时候这对燕子夫妻重做燕爹燕娘。

原来,燕子一年不仅仅孵一窝孩子,这就是他告诉我的。

只要梁上有燕子,我回家时,他都会跟我说说燕子的事情。

仿佛那些燕子,跟我一样,也是他的亲孙女呢。

因为他——我至爱的爷爷,我更加热爱燕子了。父亲告诉我,本来,他和爷爷最初是想给我取名为“燕子”的,可后来因为外婆送了个名字“放米”给我,他们没坚持,所以我才无缘与燕子同名。

燕子在老屋堂前飞来飞去,不知多少年了。

一直喜爱燕子的爷爷,自从前年秋天奶奶被我小姑接走后,就成了守望燕子的“专业户”。

去年初夏,九十高龄的奶奶终于回家,不走了。她在小姑家摔了一跤,回家时已不大能说话了,却知道紧紧握住爷爷的手——紧紧握住那双她握了整整七十年的手……

半个月后,奶奶撒手,离开爷爷,离开人世。

二十八天后,只有脚不大灵便的原本身体好好的爷爷,竟追赶奶奶而去。

家里,唯剩了我爸和瘫痪十年之久的我娘。我和弟弟想接父母进城去住,可父亲不想进城的理由,竟是因为燕子:“我们走了,没人给燕子开门,燕子怎么办?”

后来,燕子离开,父亲又说:“明年燕子回来时怎么办?”

是啊,我也舍不得这些陪伴过爷爷的燕子,连我十一岁的孩子也说:“阿公既然舍不得太公的燕子,就让阿公住在乡下吧。”

就这样,我的爹娘仍留在乡下。就这样,我仍需时不时地抽空回老家去侍候我的病娘。

今天,三月三,是吃荠菜饭的日子。我在午后赶回家看娘,先去老屋堂前拜爷爷奶奶的遗像。那时就有意识地往屋梁上看了一眼——梁子西边的燕窝破了,当然没有燕子;梁子东边,那个离爷爷的竹躺椅最近的燕窝完好如初,可窝里好像也没有燕子。

我叹息了一声,对照片上笑意盈盈的爷爷说:“你的燕子还没回来呢!”

可等我给娘擦过身子,端着一脸盆衣物穿过老屋堂前,准备去灶屋门前的水渠边洗涤时,我却听到了两声燕鸣——叽叽。

一抬头,只见一个嘴角鹅黄、胸部浅黄的燕子,正在燕窝门口,歪着脑袋打量着我呢!

一见那燕子,我的泪便一下子涌了出来。

我抱着一盆脏衣服,就那么呆立在寂静的堂前,任泪水哗哗地奔流,奔流。

爷爷,您的燕子回来了,您什么时候也飞回来看看我们啊!

我只想知道,您在那边的世界是否真的追上了奶奶?我只想知道,你们在那边过得好不好?

哦,燕子来时,一切静好如初。只是我的爷爷,再也不见了,还有他深爱的奶奶,我们深爱的奶奶,也不见了。

爷爷,这梁上的燕子,可能是您变的吗?

篇5:《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读后感

不知道为什么,面对这本令教育家们争执已久的书,我却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合上书,封面上少年的背影又一次让我有些莫名的感动,眼角湿湿的。想起以前曾在哪本杂志中看到过一个名为“麦田守望者“的乐队,那群年轻人是因为共同的爱好——喜欢《麦田守望者》这本书才这样走到了一起。打开MP4,听着《在路上》,吉他朴质自然地音色顿时流淌出来,是那种令人怀念的调子。“我们没有理想/流浪没有方向/总是梦中麦田/守着一片金黄”主唱有些沙哑似经风霜的声音陡然使我联系到了那位的少年,在纷乱的闹市中坚毅地守望着心灵的最后一片麦田。

抬头,窗外的天空已不再湛蓝。静静远眺,我多想就在眼前寻找到自己的麦田。但满街汽车的轰鸣声与遮挡住视线的高楼大厦,嘲笑般地打破了我的幻想。许多黑暗将心中的麦田包围,什么也看不见。心也会渐渐变得麻木吧,在虚伪的世界中仿?着,有谁还在守望自己的麦田?

也许,他们不是这样……我的思考又渐渐退回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我惊喜 地发现了许多“麦田守望者”们的身影在浪花中闪烁。庄子与濮水之畔守望,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官场功名,他持杆不顾,保留了心中金黄的麦田;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域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与之相隔百年后,凡·高在世界的另一端守望,他深爱着欧维尔那片灿烂的麦田。他的作品中便充斥着与这个世界不和谐的热烈,难以为世人所接受。他是在欧维尔的麦田中选择离去的。当夕阳欲颓,金黄热烈的麦田中一个最后的守望者绽放出自己最后的美丽,那片灿烂的麦田会陪伴他走向天堂。

他们是麦田守望者,在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坚守着心中的最后一块圣地。回望从前,许多“守望者”们站在风扬起的麦田边,目光坚定淡然,望向远方。尼采,北岛,海明威……大片大片的金色麦浪在我的记忆中摇曳。

我想,我也要做个麦田守望者。纵然会孤独,会寂寞,但我也想像赛格林笔下的少年一样,守望自己最后的麦田。

篇6:《守望学生成长》读后感悟

看完这本书后,最让我觉得难得的是主人公在污浊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他渴望朴实和真诚,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他有勇气拒绝成人世界的虚伪和肮脏,也许正是因为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世态人情,他才有了这个相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他希望自己能够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他希望自己没有的童年可以让他人拥有。但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玩世不恭,冲动敏感却又使得他一无所成,他没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只能抱着那些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幻想去自欺欺人,最终他还是向这个社会妥协了。

由于作品的感染力极强,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鸣。

篇7:学生成长感悟演讲5分钟

大家好!

从小,我就特别胆小、听话。一天晚上,妈妈对我说:“芊芊,你要试着自己一个人睡觉了。”

我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床,像一片小岛,而我在海上孤身漂泊。我脑子里东想西想,泪水沾湿了我的脸,我全力哭闹起来,还不停地叫着妈妈。在妈妈的陪伴下我进入了梦乡,可是妈妈却悄悄地回到自己房间。早上,她又提前来到了我的身边。

过了许多天,我晚上起来上厕所,发现妈妈不在身边!我正想四处寻找,又突然想起妈妈好几天没有陪我了,我却一点事儿都没有,说不定我可以自己睡。终于,我克服了内心的恐惧,独自睡了一夜。

还有一次期末数学考试时,监考老师叫我们把试卷重做一遍,其实是让我们再好好检查一遍。可那时我还小,不解其意,就把试卷答案擦了重写一遍。回到家里,我和妈妈爸爸说了这件事,他俩都笑得前仰后翻。可我觉得并不可笑,因为从我的角度来看,当时我很严肃,一笔一画地将写过的字重写一遍。

篇8:守望心田自成长

从教之初, 我不懂得什么教育思想, 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 整天泡在教室里, 手把手地逐个教学生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像我的老师一样, 先在钢板上刻蜡, 然后在油印机上印刷试卷。临近考试, 几乎一天一张试卷, 组织学生考试、讲解、分析, 帮助学生修正, 琐碎辛苦, 而我却乐此不疲。

那时候, 我激情满怀, 干劲十足, 学生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放学后, 我把学校附近的学生组织起来, 陪他们写作业, 给他们辅导功课, 跟他们聊天谈心;清晨, 带着他们跑步, 看日出;晚上, 一有空就去家访;星期天, 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春游, 野炊, 野餐, 看海, 看日出, 爬山, 参观码头, 到街上找错别字, 去海边捡垃圾……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 我们班的考试成绩都遥遥领先;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 我们班几乎次次第一。其间, 我也获得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荣誉, 但最难忘的还是我的学生。记得有一次, 我患了重感冒, 卧床不起,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来看望, 他们带来的祝福卡片、水果、鲜花、小食品等, 堆满了桌子;一位家长还主动用车接送我去医院打点滴。回到教室, 看见讲台上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 看见同学们高兴的神情, 听着他们叽叽喳喳地问候, 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了。

时光荏苒, 一晃十年过去了。每天, 我都用同样的姿态工作着, 从未感到枯燥, 也没有丝毫厌倦。一天, 教室里鸦雀无声, 学生正在奋笔疾书。教室的窗前有一片海, 我默默地看, 默默地想, 信手写下了第一篇小随笔《教室窗前的海》, 并把它投给了《班主任之友》, 没想到竟然发表了。这次的发表, 大大地激发了我探索教育的热情。

于是, 工作时间, 我做好日常教学之外, 积极进行教改尝试, 深入研究学生;工作之余, 坚持博览群书, 坚持研读教育报刊书籍, 关注教育名家和教育同仁的博客;加入各种教育论坛, 积极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感, 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实践、阅读、交流中, 一旦有了思维碰撞和智慧闪现, 我便及时地记下来, 一篇篇教育文章就这样从心间自然地流淌出来, 而且经常发表于教育报刊, 教育写作成了我砥砺前行的另一种“正能量”。

在且行且读且写的路上, 我渐渐明白了, 教育就是一场相遇。师生的相遇是彼此温暖, 互相成全。这些年, 我常常感受到来自学生的温暖。节假日, 会收到学生的祝福贺卡、电话或短信, 会有教过的学生来看望我, 汇报他们的生活、学习;为了重温“曾经的生活”, 毕业的学生再次走进我的课堂……而我却常常觉得有愧于学生, 特别是从教之初, 由于缺少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由于缺乏耐心, 急功近利, 我没有教给学生多少东西, 反而给他们造成一些伤害, 他们却宽容了我, 教会了我许多许多, 让我享受到为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也一直很后悔, 当毕业的学生向我表达谢意时, 我却从不曾向他们表示过感谢。此时, 我真想对他们说一句:“孩子,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前几天, 读过一篇文章, 里面有这样几个事例:钱学森为了不让琐事缠身, 集中精力搞科研, 主动辞去院长职务;陶行知为了实现平民教育理想, 辞去待遇优厚又令人艳羡的职务;苏霍姆林斯基扎根农村中学整整工作了22年。我又想起了在56号教室坚守28年的雷夫·艾斯奎斯;把心灵献给孩子的李镇西;甘当“孩子王”的霍懋征……由此, 我悟出了教育的一种真境界——“淡泊”。

篇9:高一学生作文:感悟成长

我是一个喜欢生气的人,但在这种性格中我又选择了爱笑。有人会问了,我的性格怎么是对立的?也许这又隐藏了我的一种人生态度吧。

我喜欢蓝天,因为我时常在寂寞时仰望蓝天。而蓝天却像人的脸,好像夹杂着复杂的表情,但风雨过后永远都是明媚的阳光,绚丽的彩虹。

我想告诉全世界我不是一个喜欢哭的小孩,更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小孩。因为我也会灿烂的笑。

在小学时我的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在别人因没考好而伤心的时候,我只是在想自己为什么没考好。终于我这种性格的人考到了令我满意的分数。

到了初中我慢慢学会了面对困难。别人会问为什么呢?我想说因为我成长的每一个脚步都告诉我不要绝望一定要乐观。

我觉得在成长当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但我也忘了很多东西。

篇10:成长的感悟学生作文

只觉得自己再也没有资格哈哈大笑,因为不稳重;也没有资格痛快的哭了,因为不坚强;也不能成天的玩耍,因为有堆成小山似的作业。

不想长大,想保留一下偶尔任性的资本,但是衣服在一天天变小,时间一天天的飞过。在时间的逼迫下,“坚强”“独立”“竞争”这些可怕的字眼一点点地向我袭来,让我喘不过气来,我再也走不到以前的无忧无虑了。

为了自尊心,为了证明自己,我努力使自己生活在竞争中,尽管失败的滋味难言。但,我明白,这,便是成长的代价。

还是以前那个稚气未脱的我,还是喜欢唱,喜欢跳,还是喜欢拖着小辫子的我,只是脸上多了一抹沧桑,多了一些成熟,少了一些未谙世的梦想。

“成长”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字眼。陌生是因为我们刚面对和学会成长;熟悉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那是不可抹灭的。

篇11:诵读经典 感悟成长(学生作文)

在如今的生活中,我们在学习各种知识时,往往缺少了对经典的诵读。正因如此,我们就应抓住一切机会对经典诗词多一份了解,多一份热爱。从一年级起,李老师就带领我们诵读了许多国学经典:从《三字经》到《弟子规》,再到《论语》、《道德经》„„在这些经典的词句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字经》中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话虽短小,但却意义重大。

这段话讲的是苏洵到了二十七岁才刚刚发奋图强,历经千辛万苦终有所成。苏洵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好好读书,我们小孩子应该趁年轻好好学习。所以我们不必像苏洵一样如此辛苦,只要从小认真学习,就可以看到自己光明的未来和希望。

虽然我一般情况下学习还算认真,但有一段时间不知为何,我的学习效率却有所降低。本来在写着作业,而突然视线被另一样事物吸引,心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好长时间后才反应过来。而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每天作业很晚才能写完,想要玩一会儿或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就没有时间了。我对自己的这种学习状态很不满意,而这时,《三字经》中的这几句话仿佛在激励着我:既要有苏洵一样发奋求学的精神,又不能走他所走过的弯路,到年纪大了才后悔。于是我试图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控制自己不要被周围的其他事情所影响。经过不断的努力,我终于又找回了原来的自己,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篇12:《守望学生成长》读后感悟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90后”大学生,培养

大学班主任制度是高校实施对大学生管理的一种方法, 是对辅导员系统的重要补充。班主任既是高校对大学生的主要管理者和教育者, 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 如何尽好班主任这一重要职责?如何指导班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健康快乐成才是班主任的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笔者通过担任大学生班主任以来的实践总结了大学生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应尽的责任以及所要提升的个人素质修养。

一、大学生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自我提升

班主任的道德水平和自身修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学生的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不同时期, 对班主任的要求也随之变化, 在新时期,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需要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高, 还要求思想道德素质美、思维语言能力强, 更要求班主任是一名懂得倾听、爱护学生的好教师。

(一) 责任心和主动性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是要有一颗为班级学生事事着想的责任心, 既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就要以一种学生责任人的态度来管理引导学生。新入学大学生虽然在思想上有一定的自我意识, 但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 还在塑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 在校学生已经不可避免会或多或少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这对大学生的思想的塑造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作为班主任老师, 需要以一颗责任心, 积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 确保每位学生都是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学习、生活成长。

(二) 爱心和灵活性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能够真诚面对, 才能建立起更好的师生关系。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 他们个性张扬, 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同时也有着相对敏感的心灵;对于大部分首次远离父母, 远离家乡, 从四面八方相聚到一个学校来的学生来说, 他们需要一段适应期。这段时间就需要班主任给予适时和适当的引导, 在引导过程中不仅需要班主任老师个人充满爱心, 尽量避免说教式的管理方式, 还需要班主任灵活结合班级学生情况通过集体引导和个人谈话等多种交流方式引导和疏导学生。

(三) 虚心学习

班主任一职虽然是高校教师的兼职, 但其所承担的责任重大, 特别是现在很多青年教师自己经验并不丰富, 能力还有些欠缺的时候就需要用虚心学习来提高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及时和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 全方面多途径提高自我修养和业务能力, 是快速有效提高自己个人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四) 个人良好示范

班主任, 毕竟还是老师, 老师就要在班级和学生中树立一定的威信, 当然这威信是建立在自己扎实的专业素养、良好的道德修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强干的业务能力和健康的身体基础等各方面优秀的模范示范基础之上。这也是对班主任本身能力的要求。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一) 帮助学生快速度过适应期, 尽早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相对中学阶段既轻松又紧张。虽然大学生已经努力通过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 但是进入到大学校园并不是终点, 而是另一个更重要的起点。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 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放松了, 突然没有了高考这个醒目的目标, 就失去了方向, 认为自己自由了,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班主任, 对刚入学的大学生一定要及时引导, 一方面, 引导学生快速从高中阶段的学习状态转变到大学的学习状态, 去积极适应大学的短时间高强度的课程安排。另一方面, 积极引导学生早日确定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目标, 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经过高考, 终于进入期待已久的大学校园, 很多学生对大学生活既充满好奇又充满彷徨, 既充满憧憬又不知道该从何做起。这就需要班主任尽早让大家认清大学生活的特点、重要性和意义, 使同学们首先端正在思想上的认识。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是大家今后工作、生活的基础和分水岭, 是一个重要的起跑线。大学四年的时间如何有效利用关系大家以后的发展。笔者在选完班委的首次班会就要求大家列出自己大学四年的规划, 包括四年的长期规划、每年的中期规划和每个学期的短期规划, 并以宿舍为单位指派负责人督促大家以自己的所列出的目标来鞭策自己去完成, 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刚入学的大学生虽然在思想上有一定的自律性, 但是其世界观、人生观还处于塑成的阶段, 大多数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可能有的学生刚开始踌躇满志, 给自己列下目标要考研, 但在四年的时间中慢慢就被其他事情吸引而忘记了当初的目标, 等想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本该打好的基础根本不堪推敲。当然, 大学并不是只有学习, 同时也是其他很多能力培养的阶段, 关键是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达到这个目标。班主任就要起到督促的作用, 要不时督促和提醒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并依据现实变化适量调整。

(二) 积极融入班级体, 打造良好班风

虽然班主任多为兼职工作, 但是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是了解学生动态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特别是在学生入学后初期, 经常参与班级活动, 可以快速与学生熟悉。在信息发达的现代, 也可以通过QQ、飞信等网络手段加强跟学生的互动。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 他们是跨世纪的新一代。“90后”大多都热情、活泼、开放、喜欢新事物、创新能力强。虽然社会上对“90后”有着这样那样的质疑声, 但不可否认的是, 绝大多数的“90后”还是勤奋认真, 踏实努力地想象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同时, “90后”也存在着属于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 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从小都是家长围着长大, 大多很少做家务, 养成了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当他们进入到大学, 没有了父母的管束, 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情感的寄托都转向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 而班主任是他们进入到大学后面对的第一位“家长”。如何引导和指导这一具有鲜明特征的群体, 这就需要班主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除了在学习上积极引导以外, 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 要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 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他们塑造榜样;特别是对待一些比较敏感的学生, 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鼓励, 使他们尽早走出心理的低谷。所有的这一切当然也都建立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之中。

另外, 作为一个班集体, 良好的班级文化和风气是促使班级同学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死气沉沉, 班级成员都不关系班级的发展, 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那么这个班级就是一盘散沙, 对班级成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有不良的影响。相反, 如果一个班级文化和风气积极向上, 团结奋进, 不但使每个成员处于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中, 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习惯, 促进大家的发展成长, 同时大家拧成一股绳也会将大家的成绩扩大化。那么良好班风的建立, 一方面需要班主任的指导和身体力行的榜样, 另一方面, 需要班主任对班委的培养。大学班主任一般都是兼职岗位, 不可能将全部精力放在班级的管理上, 那么如何选择和培养班级干部, 就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班委的任免相对比较容易, 更重要的是班委的培养。大学的班委跟中学阶段的班委不同, 虽然大家选出来的班委或多或少在中学阶段担任过这样或者那样的班委, 但是中学阶段毕竟还是班主任起到决定权, 班委只是传达班主任的精神而已。在大学阶段, 班委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利, 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义务。现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 个性张扬, 如何使大家配合班委工作是对各个班委能力的考验和锻炼。班委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配合和指导班委的工作就是班主任工作。这也是对班主任能力的一个考验。现在的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 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 虽然还在成长过程中, 但其潜力是不可估量的。笔者刚开始对班级的班委能否管理好班级有一定的担心, 虽然在运行过程中也多多少少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困难, 但是通过班委们和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 班级活动总是做得有声有色, 也总是超出笔者的意外。

(三) 严于律己, 塑立榜样

面对个性鲜明的“90后”大学生, 一味地严格要求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一方面放下“老师”姿态,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让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 跟学生打成一片。在学习上, 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制定长远的学习目标, 以自己的经历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早日明确自己的学习的方向, 端正学习心态。在生活上和情感上, 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 对于有思想波动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关心和引导。同时也要经常和学生互动, 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适时给予帮助。另一方面, 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 班主任也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加强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在指导学生过程中, 既要能和学打成一片, 同时也要树立老师的威信, 而威信何来, 并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压学生, 而是要以自身的良好素养去感染学生, 这也要求班主任严于律己, 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为学生树立榜样。

篇13:高中语文老师的教育感悟:守望

我们的《班务日志》取名“守望幸福”。写到今天,差不多一轮了。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幸好我们坚持了下来。这将是我们每一位学生的精神财富,也是各位家长了解学校的一个窗口。10月1日,李佳桐的妈妈在微信群里感慨万端地说:“有幸阅读了开学以来孩子们撰写的《班级日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孩子们的信心、决心及不忘初心跃然纸上。金老师和各位任课老师用师心和爱心点燃了高二4班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有了担当、有了方向。正如各位家长所言‘少年强则国强’,有了各位眼中有光的老师,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展翅飞翔!值此国庆中秋佳节,再次感谢金老师和各位任课老师对孩子们的鼓励和帮助,祝愿我们高二4班大家庭每一位成员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从措词上看,当然有以偏概全处,比如“点燃了高二4班每一个孩子”,目前还远远达不到;但家长的喜悦之情,欣慰之情是真实的。

守望幸福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必须以一贯之。有时,教育者对某些特别的学生更要耐心地守望。

守望特别的学生。班级有个别同学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表面看来是习惯不好,无论干什么,总是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动动那,一会瞻前,一会儿顾后,不是动就是说,一刻不能安分。周立伟就是这样一个学生。

在跟同事和家长聊天时,同事家长都带着不满的口吻投诉孩子的种种不是。一般情况下,我都是面目含情,静静地听。听完后,耐心解释:“周立伟不是有意的!”同事、家长十分惊诧:都这样了,还不是故意的?

其实真不是他有意的。一个人的注意力,就像人的身高一样,也有一个增长的过程。大致的规律是五六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到10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10到12岁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每个人的一天时间都是一样的24小时,在长度相同的时间里,注意力是否集中可能是学习是否高效的重要原因。那些武林宗师或宗教鼻祖,往往都需要闭关修炼多年,才能开悟,就是这个原因。

周立伟同学虽然自然年龄是17岁,但他的注意力集中的水平大约是幼儿水平。你能说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蹦个不停,跑个不停,动个不停是有意捣乱?

听到此,家长和同事都释然。家长诚挚检讨:“老师说得对!我们是有很大责任的。在孩子小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反倒觉得孩子聪明活泼。打上学起,老师都批评他是‘尖屁股’……”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长年坚持和濡养;教育也是静的艺术,需要等待。面对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的最佳处理方法就是在等待中守望。可能家长会质疑:“可高考不等啊!”

是的,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但那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训一顿,骂一通,罚一罚,孩子想集中注意力就能集中的。面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孩子,耐心守望,用悲悯的情怀看待他们,起码会对孩子宽容很多;在我们的宽容和悲悯中,孩子也许会慢慢成长;反之,如果操之过急,在家里会因为唠叨(关键是唠叨也无效)而闹得急飞狗跳,在学校老师会因为不停地提醒某一个学生(关键是提醒也无效)而生不如死。

面对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我们也需要守望。尽管心理学上认为天才和弱智各占5%,其余90%的人智力水平差不多。但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智力水平的开发,接受教育的基础……到了高中,自然会产生一些智力的差异,比如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推理能力等等。我的孩子,初中老师评为接受能力平平,我深以为然。我相信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跟我的孩子差不多。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更需要静静等待。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很刻苦,很努力,但成绩一般。这种学生每届都有,每班都有,家长着急上火,总担忧考不上好大学,以后找不到好工作。

这种心态,其实是功利心使然,把成人社会上的功利之心传递到教育上来了。在物质基础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幸福程度与外在物质无关,而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试问,谁能理直气壮地说“月薪10000元的人一定比月薪5000元的人更幸福?”

我曾写过一篇《班务札记·定位篇》,核心主题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今天这篇文章的核心主题应该是接纳孩子。否则,家长和老师就会遑遑不可终日。考试成绩不好,上天入地,急着寻找学习方法,希望有某个名师指点或什么灵丹妙药,让孩子一下开悟;偶尔一次考得比较好,又开始膨胀,以为985、211在望:真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

“静等花开”,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迟。高考是人生的一个经历,而不是人生本身。

守望,是教育的一种智慧,也是教育的一种艺术!

篇14:成长感悟演讲稿小学生

大家好!

成吉思汗因为征服欧亚,横跨半球而留下了“一代天骄”的脚印;秦始皇为统一中原,连接长城而留下了“华夏第一君”的脚印;唐太宗因为虚心纳教留下了“贞观之治”的脚印。

历史之行悠远,人生之路漫长,回首我们成长的道路,每一个不会磨灭的划痕都记录着我们的风风雨雨,每一个不能忘记的足迹都铭刻着我们深深的记忆,每一个不可抹去的脚印都记录着我们的一种情感。

快乐、幸福是轻快的脚印;忧愁、苦闷是凌乱的脚印;离别、悲伤是沉重的脚印。

当我翻开成长的记忆时,那刻骨铭心的痛楚就渐渐形成一个脚印烙在我的心灵深处。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刺骨的寒风吹得我心里发慌,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传到我耳边,奶奶患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我和爸爸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乡下,曾经健康硬朗,有140多斤重的奶奶,现在不过90斤,皮包骨头,看了直叫人心酸。奶奶已经不能下床了,整天躺在床上。就在那天晚上,奶奶离开了我们,她孤独地走向了天堂。我任凭眼中泪水肆意地涌出,嘴里不停地喊着:“奶奶、奶奶……”声音在嗖嗖的寒风中显得苍白而无力。

我们乡下有个风俗,死者送上山埋葬前有个“闭棺(死者的亲属看最后一眼,把棺材合严)”仪式,这将是看到奶奶的最后一眼,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自己是那么无助,除了流泪我只能为奶奶祈祷,“在天堂一路走好!”“闭棺”后,由8个人抬着棺材和奶奶往山上送,一路走一路跪,不到500米的路程让我感觉走得非常艰辛。

奶奶的离去,让我懂得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死神面前,生命是那样的渺小;在别离面前,挽留是那样的幼稚;在人生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无奈;好好珍惜每一天,也要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上一篇:生活服务区项目综合利用亚行贷款申请书下一篇:争先创优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