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景观分析

2024-05-16

中山陵景观分析(精选6篇)

篇1:中山陵景观分析

该项目在秉承“新古典主义风格”总体规划理念的前提下,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意在打造一个温馨、自然且富有魅力的现代居住小区。

小区特色设计一:水的多元化处理——水中动静相宜。水,乃全园区的中心主题,造型有如意呈祥之美意,且极具有灵动的韵律。中心广场设计有旱喷,满足不同时段人们的需求,与入口处喷水跌泉形成对景,不仅是一处水景,且能营造出水声,能听见“景观的声音”,起到画龙点睛之笔;沿湖水的走势放置一些景石,即起一定的护坡作用,又使水的轮廓自然、明朗;步入水上曲桥,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舒适幸福感涌入心头,结合一些新古典园林的亲水平台,景廊,亭,满足人们亲水、乐水、赏水的天性之外,又为全区的景观画上一笔。

小区特色设计二:欧式华丽的小品——现代与新古典园林元素的结合。欧式造型的景门、景观树池有序排开,英式雕塑小品在园区起到点缀主题作用,极具代表性的简欧喷水神兽、花钵、景柱,结合新古典园林的廊架、亭子等,达到中西文化的巧妙结合,又彰显新时代潮流文化元素在居住区的巧妙运用。

小区特色设计三:植物的丰富配置——绚丽的四季变化。围绕着“生态、绿色”的原则,固首选种植乡土树种,采用乔、灌、地被的种植方式,在竖向上满足植物层次。门口处、中心广场、景廊、亭等处种植彩色、芳香树种,不仅能从视觉、嗅觉吸引人的注意,而且又能柔化硬质建筑,达到景物相融合;为满足居民四季有花可赏,故在主要入口、广场等处种植一些时令草花,形成四季缤纷,美轮美奂的

盛景。

该小区方案设计风格为现代简欧式,时尚现代与新古典主义园林相得益彰,映衬宅邸的尊贵,圈立低调奢华的居住典范。小区采用周边布置式,即建筑围绕中心景观。小区有两个入口,环路贯穿整个小区。欧式建筑设计简洁大方,满足一幢楼一庭院,一处停车位,给人们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也解决了当前停车难的问题。

小区的景观主题为“如意呈祥”预示着小区家家事事如意,户户顺心吉祥。中心广场和水景是全区的主景,恰当的位置,方便整个居住区居民使用。水的多元化处理形式,如跌泉喷水,旱喷等,欧式华丽的小品装扮整个小区,彩色类、芳香类、时令花卉植物错落搭配,使整个小区充满诗情画意,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

主入口广场放置一与整个园区相符的简欧式景墙,两排种植合欢的树池有序排开,具有欧式代表的花钵中植有矮牵牛,海棠花等为花坛又增添一份绚丽,简洁而又不失隆重的入口设计更显小区典雅、高贵、热情。

入口设置喷水跌泉与中心广场处旱喷形成对景,不仅是一处水景,且能营造出水声,能听见“景观的声音”,起到画龙点睛之笔。辅以四季变换的彩色树种如银杏、红枫、红叶石楠等和时令花卉金盏菊、矮牵牛、羽衣甘蓝等,乔、灌、地被的错落有致,各种简洁而又落落大方的欧式景门、花钵、艺术气息浓郁的小品,使整个入口景观获得多元化、多层次的美感,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沿湖水的走势放置一些景石,即起一定的护坡作用,又使水的轮廓自然、明朗;步入水上曲桥,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舒适幸福感涌入心头,结合一些新古典主义园林的亲水平台、景廊、亭,满足人们亲水、乐水、赏水的天性之外,又为全区的景观画上一笔。

中心广场是居民区重要集聚地,也是核心景观区域。广场上布置旱喷,满足不同时段人们的需要,即发挥了其集散人流作用,又与周围欧式景柱、花钵搭配,形成一个华丽的水景舞台,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增添其景观的情趣。

在小区的幽静处,小型广场布置圆形花架,炎炎夏日为人们起到很好的庇荫作用,寒冷的冬季又能让人们静坐其中,享受阳光的洗礼。花架四面通透,景象不一,具有生活艺术气息的小品在其左右,丰富的景观植物层次,是居民休息、游憩的良好去处。

此处设置一中式景亭,厚重而不失大气,与周边简欧式建筑结合,更显中西文化元素的融合。水的变化动静相宜,岸边的雕塑喷出的水花在水面荡漾开来。水面亭亭玉立的荷花娇羞怒放,水岸石头边的草花种植也恰到好处,色彩斑斓,为园区生物多样性也提供了一份保障。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使用,满足园区四季皆有绿。

两排枫杨行道树采用行列式种植,形成林荫步道,道路两旁的植物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加上其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给人以视觉上的立体效果。

楼前及楼间植物配置主要用色带花卉如红花酢浆草、葱兰、过路黄等和用金边黄杨、紫叶小檗、龙柏等围合成的绿篱,尽量避免种植悬铃木、合欢、枫杨等高大乔木以免遮挡阳光,让居民在家中也可以享受阳光的沐浴。

吉乐亭:漂浮于水面上,亭子倒影淼淼灵动,临观树影萦绕。

玉泉琼台:圆形广场上设置旱喷,周围摆置若干神兽喷水,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喷泉与平静的湖面相结合,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东渡流饮:此处具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可以看到平静的湖面、曲折深远的水系,富有特色的神兽喷水和植物层次的错落有致,此外还设有花坛坐凳等,是景观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镜水云台:南入口用玻璃景墙起到障景的作用,给人留以想象的空间。景墙配以木质休憩平台,景墙上刻唐诗名句,入秋时节红叶飘落,水碧风清,诗意浓浓,是教导孩童认诗识字和观景的上佳之处。

春澜环碧:此处与吉乐亭形成对景,亦是观景的绝佳之处,花架周围设有花坛,花架上种植葡萄,夏天居民不仅可以再鸟语花香中享受美景,还可以采摘葡萄增加生活的情趣。

叠翠迎宾:在主入口按序布置两排种植合欢的树池,种植时令花卉矮牵牛、金盏菊、羽衣甘蓝等具欧式代表的花钵,层次错落,排列有序,浓烈的氛围显露出小区人们热情好客的一面。

金碧留香:门口处的景观带以草花花池与花钵,巧妙搭配,与广场周围黄色欧式景柱相结合,花色绚烂,香气宜人,给人们以视觉和嗅觉的冲击力。

如意台:该水系设计主题为“如意呈祥”,即水的轮廓酷似一柄如意,宛在水中央。水的尽断处设计一跌泉喷水的平台,赋予小区人们生活事事如意吉祥的美意。

临芳涌翠:该处位于次出入口,即与主入口景象互映,采用一些如紫薇,石榴,木槿等开花树种,结合常绿的大叶女贞,法国冬青等,芬芳斗艳,郁郁葱葱,与主入口相比也毫不逊色。

入口景观:

欧式建筑配以现代大门形成了本小区的第一个亮点。入口处设置了丰富的景观内容。叠水、水池等构成了入口水晶体系;树池、花池、花钵等构成了植物景观体系;灯柱、花架、小品等构成了文化景观体系等。充分展示了小区主入口通透开扬、美轮美奂、宏伟壮观的气势。

篇2:中山陵景观分析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农业观光项目正在迅速蔓延开来,但大多数农业观光园区都是在以前基地条件较好的平原或者平地进行改造和建设,其项目建设也都趋于雷同。通过对山东蓬莱“凤凰山庄”的开发规划进行实践研究,运用园林规划的相关知识,从功能分区的角度,探讨如何利用山地有利的条件,扬长补短,建成具有独特的山地景观特色的农业观光园,以求能够对同类农业观光园的规划有所启示,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区划及景观规划——以扬州市沙头镇农业观光园为例内容介绍

扬州市沙头镇农业园区是以满足扬州市“菜篮子”工程的蔬菜生产为主,同时结合农业观光、农业推广、农业高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等功能的新兴园区。为此,以该农业观光园区的规划设计为例,从方案的背景、规划区的概况、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等方面,阐述了农业观光园区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重点论述了农业园区规划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江西大富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 内容介绍

通过对大富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功能分区、绿化配置诸方面,对其总体规划进行了介绍,力求将景观元素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使园区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教育、生产、示范于一体。

艺术与生活——对中山岐江公园的再认识内容介绍

岐江公园是在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题公园,引入了一些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是工业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公园于2001年10月建成,2002年底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奖、2003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和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一个公园在几年中得到这么多国际和国内大奖,应该说十分可贵。笔者查阅了有关岐江公园的资料,并于2007年5月11日至13日作了实地考察,对该公园的建设成果形成了一些再认识。岐江公园概况

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一点

就是逸仙湖公园。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建筑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将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公园建造过程

2.1 岐江公园的基础条件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北连广州,南邻珠海、澳门,东濒香港、深圳,面积1800平方公里,人口约134万人,是中国近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亦是著名的侨乡。

中山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的各项基础事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突飞猛进,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1990年代就荣获

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城

市”和联合国“人居奖”。因此,中山市在经济和人文方面都具备了实现一个具有前卫设计理念的主题公园的所有条件。

2.2 工业旧址的再利用

设计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通过物质、能流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连接文化与自然的纽带。[1]岐江公园的原场地是一片平坦的废弃土地,在设计思路上,设计人员选择了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思路,将公园中最能表现原场地精神的物体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下来,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

行艺术再加工,赋予新的功能和形式,实现了再利用。

2.3 岐江公园的实现过程

岐江公园的设计师们对这项工作所给的评价是:“岐江公园是一个已完成的工作,是一个充满实验特征的工作”。[3]在公园的实现过程中,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新颖的设计手法也遇了一些质疑,一些专家曾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该方案得到部分专家的充分肯定。曾在粤中造船厂工作过的一些群众对方案给予了大力支持。公园建成后所得到的各项大奖,说明了该作品总体上是成功的。岐江公园的成功与遗憾

3.1 岐江公园的成功经验

岐江公园是我国城市对工业旧址加以景观化处理达到更新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主要有:

①水位变化滨水地段的栈桥式水际设计;

② 江河防洪过水断面拓宽采用挖侧渠而留岛的设计;

③ 废弃产业用地元素的保留、改造和再利用的设计。

3.2 岐江公园的几点遗憾

① 对场地的废旧因素利用得尚不够充分;

② 对原有丰富的生态环境没能完全保留;

③ 骨骼水塔和中山美术馆因安全原因重建,失去了环境与建筑再利用的意义;

④ 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需要,在公园设计中加入一些不和谐的景观元素。对岐江公园的再认识考查

本次考查采用问卷、访谈和观察相结合的形式,在2007年5月11日至13日发出问卷100份,收回79份有效问卷;随机确定访谈对象,访谈内容与问卷内容相似,主要是更多的了

解使用者主观的感受;观察时间为早晨、中午、下午和傍晚四个时段,观察对象为在公园活动的主体人群和特殊活动人群。

4.1 考查内容

(1)使用者偏爱的公园景点;

(2)使用者来公园的时间、目的及方式;

(3)使用者对公园所提供服务的评价;

(4)使用者对公园前身的了解程度;

(5)公园对周边生活人群和环境的影响;

(6)使用者对场地原有物品的态度;

(7)使用者对公园获奖的关注度及对公园的满意程度;

4.2 结果分析

4.2.1 使用者偏爱的公园景点

岐江公园是一座具有现代气息却讲老故事的公园,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公园怎么那么与众不同”,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新鲜感吸引游客步入公园一探究竟。

在表1所列的18个景点中,喜欢草地、花卉和树木的人占62%,喜欢雾泉的人占59.5%,喜欢岸边平台和江边步道人的占50.6%,分列位列前三名。这一个结果与刘文利等[4]的调查结果(湖中观景台、湖岸、草坪分列前三名)相似,都反映出近水景观和植物类景观排名最前,说明市民非常热爱水和绿等自然景观。另外,水塔、美术馆、船舫和铁轨排名都比较靠前,生态岛只排到了第10的位置,而具有公园身份象征的船坞只取得了第13的排名。……请下载看全文

以生态为主规划城市湿地公园内容介绍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立湿地保护政策。城市湿地公园既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种植湿地植物,营造“自然”湿地景观;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城市湿地+城市公园”;更不应利用宝贵的天然湿地

资源,开辟成人工气息浓厚的水上乐园。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基于湿地的“传统”特性,即地表水的净化和调节之上。同时,也要使湿地环境能够兼具野生的和园林的自然特征。它应以保护或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为前提,以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为目标,以其充满野趣的领土景观为特色,吸引公众的到来,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达到保护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宣传作用。

借“名画”之余晖点江山之异彩——济南“鹊华历史文化公园”刍议内容介绍

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正在给中国城乡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以济南历史上的名胜地区鹊华为例,建议规划建设济南“鹊华历史文化公园”,希望在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探索具有保护自然、改善生态、发扬文化、重振河山等多方面效益的人居环境建设新模式。

自然景观模式的城市公园改造综合分析——以济南大明湖公园改扩建为例内容介绍

通过对浙江开化县城广场设计的介绍,指出由于追求对地段特征的深入理解和特别表达,广场因此拥有了自身特色,并使此个性塑造的过程成为一自然生长的过程。

温州乐清中心公园内容介绍

本项目位于乐清市城市中心区A地块,即三环路、四环路、金溪路、银溪路围绕地块、中心区L形生态轴和十字形生态化公共中心轴的交叉点。总用地面积为17.82公顷。内经中运河、悬浦河、李宅河、多河流,都银溪金溪的交叉点。

杭州太子湾公园设计内容介绍

处于西湖西南隅,总面积17.75公顷。遵从西湖,自成面目,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太子湾公园总体构思的宗旨,因山就势,顺应自然,追寻天趣是其规划布局与景观设计的原则,严格遵循山有气脉,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的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

以人为本 构筑以生态为主的绿色空间——浅谈流花湖公园景区建设新思路内容介绍

城市公园是都市人居环境中比较接近自然的空间,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城市喧嚣之外的游憩港湾。对于现在都市人来说,理想的公园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内容介绍

根据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的整体景观意象,结合场地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条件,充分利用现状洼里公园湖区以及碧玉公园湖区水系,构筑森林公园以“主湖”为主水面的整体“龙头”水系格局。公园水系对改善北京生态环境、完善北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并加快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起到重要作用。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景观绿色设计内容介绍

目前,中国湿地资源受到了广泛的、较为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特别是城市边缘湿地,由于本身存在系统的生态脆弱性,加上爱城市化、工业化影响,几乎消失殆尽。景观的绿色设计已经普遍成为保护生态系统和相关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绿色景观设计也有利于对土地进行综合规划和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保护区域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剖析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景观的绿色设计,探讨了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传统城市公园的景观现代化之路——重庆市大渡口区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内容介绍

重庆市大渡口区城市中心公园存在形象陈旧、基础设施落后、空间形态郁闭、环境功能单

一、景观特色不足等问题。景观设计提出“打造城市形象、带动商圈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活品位”的目标,为实现“贵通景观轴线、开放生态界面强化滨水景观、细化休闲空间、深化招商”的主题、“渗透文化内涵”的总体构思,规划设计了莲花厂场、大华泉、巴文化走廊等景观等节点。

城市综合性公园中的生态风景林营造——以河津市九龙公园为例内容介绍

简要介绍生态风景林在城市综合性公园中的发展趋势,并以河津市九龙公园生态风景林为例,从景观设计、及生态设计、景观-生态互融设计来探讨如何营造在特定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环境中的生态风景。

因地设景质朴自然--马鞍山市雨山山体公园规划设计内容介绍

从构思、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马鞍山市雨山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手法,特别论述山体公园规划设计应与现有自然环境相结合,避免破坏现有山体植被.陕西某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说明内容介绍

XX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和山体高度控制点的强势,依托现状林业生态基础的优势,结合项目策划内容的优势。此次设想XX以集民风、民俗特色和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元素为主的综合性城市绿化主题公园。解决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休闲旅游的需求,营造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因此XX设计目标拟定为:

①、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优美的城市风景区之一。

②为提供广大市民和游客休闲、旅游、度假、锻炼的场所。

③、融汇反映民风民俗民族的风情园区,集中体现府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品牌。

④、以园林绿化为介质的城市森林主题公园。

⑤、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开辟城市经济增长点。

绿色、科技、人文场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详细规划设计内容介绍

奥运百年梦圆。为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把举办奥运会与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全面促进首都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社会进步,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主题,在《奥林匹克宪章》、《申办报告》及其承诺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指导下.编制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英国城市中的自然公园内容介绍

英国曾是欧洲建造直线型、平整型和种植异国植物园林模式的发源地。面师在,英国的多个地方已把绿化城市的做法转向了恢复乡土植物物种上。由于英国在18世纪、19世纪的鼎盛时期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获取了大量的植物品种,并运回英国后随意种植,使得英国国土上外来植物泛滥,乡土植物消失,给英国人的健康和英国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多种至今无法估量的负效应。

赣州郁孤台公园的规划设计内容介绍

从规划现状、创意理念、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以及种植设计等方面介绍了郁孤台公园规划设计构想,并探讨了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如何保护、利用和合理开发文物古迹。

公园景观水体防渗、补水、水质管理内容介绍

篇3:中山陵景观分析

建造景观山过程中, 施工步骤与工艺要严格按要求进行, 施工技术人员首先对土壤要严格要求, 充分分析、认证边坡坡度, 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之前, 将现状地形的特征用图表示出 (含最高点、最低点和现状坡度) , 与设计图纸相比, 并计算出土方堆积量;确定的控制点要固定且明显, 在桩木上要有明显的标志, 为保证人车不走回头路, 土方的运输路线和下卸, 以设计的山头为中心。在施工过程中, 人工配合推土机将运来的土方要平整, 同时实施分层夯实的办法将土方夯实, 但要确保每层填土厚度为30~50 cm;用压路机碾压, 部分地方使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土方夯实度要规范要求, 同时也要符合设计的要求。之后再按种植土壤规范要求覆盖种植土;随后按照图纸设计道路、溪流、瀑布等各景观元素放线施工。在假山堆土营造过程中, 在陡坎、陡坡处巧地堆置块石护坡。

建造微地形时, 施工必须认真谨慎避免显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在创造微地形时除了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外, 还要充分发挥施工现场二次创造的机会, 模仿自然中的典型特征;使微地形的边缘时常有起伏。整个空间内的地形是景观山及其周围环境的延续, 同时微地形的营造要和排水设计紧密结合。

假山塑造堆形过程中, 要认真阅读施工图, 但不可拘泥于施工图, 要遵循相地合宜, 造山得体, 与相地密切接合, 因地制宜, 把主要求与客观条件及实现的远景密切结合, 还要遵循先立主体, 次相辅弼的原则, 先把主要的景观内容塑出来, 再考虑如何搭配次要景物, 在创造中要很好地处理主峰和次峰的关系。土山与石山的关系, 山坡山势与种植的关系。用土山来创造山势, 石山瀑布就是山骨, 要巧妙地使石山瀑布溪流融入土山中, 就要善于用种植植物的手法联系。

在山景创造中植物配置至关重要, 除水岸、瀑布边、假山边配以恰当的植物, 更重要的是处理好黑松种植与土山坡度的关系, 土山为在堆形过程中就种植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坡度不适植栽时能调整则调整, 无法调整就要采用打木桩固土, 小形石景挡墙, 木柱挡墙来创造植栽条件, 栽植完成后, 浇水及其它管理也要真对特殊地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

二、景观湖开挖防渗技术处理

机械开挖湖底, 在湖底高低不一致的情况下, 首先整平开挖至一平均标高, 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 并预留一层200 mm厚的土层人工清除找平, 避免超挖和扰动原状土层。雨季开挖湖坑时, 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 同时应在坑外侧围以土提或开挖水沟, 防止地面水流入。冬期不宜开挖施工, 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 应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 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 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一般不小于0.3 m。开挖时, 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开挖完毕后, 有较长的停歇时间, 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 或用其它保温材料覆盖, 地基不得受冻。

湖体施工时排水尤为重要, 若湖底地下水位过高, 会造成湖底受到地下的挤压而被抬高, 此时可以通过在湖底设置环形排水沟, 沟内铺设聚氯乙烯管道, 管道上打孔, 四周用碎石填塞。通常基址条件较好的湖底不做特殊处理, 适当夯实即可, 透水性严重及有特殊要求的可做防渗处理。

(1) 采用人工铺填膨润土防水毯为主要材料进行防渗。

(2) 在湖底经素土夯实处理后, 回填3:7灰土300 mm厚压实, 其上覆盖一层土工膜, 然后再用200 mm厚粗砂保护层。

(3) 在砼池底铺50 mm厚中砂后铺一层土工膜, 接缝用憎水粘合剂粘牢并留有盈余尺寸的防撕裂。然后在土工膜上再铺一层中砂, 浇捣100 mm厚的钢筋砼池底。为确保水池施工质量, 水池砼采用抗渗商品砼浇筑, 插入式震动器分层震捣, 砼浇筑一次性施工完成, 不留施工缝。

三、景观湖驳岸的处理

景观湖驳岸的设计处理方法有自然置石驳岸, 钢筋砼壁青石块压顶驳岸, 水生植物种植自然生态驳岸, 亲水台阶驳岸等。自然石块驳岸工程内容最多, 是用不经人工整形的山石, 顺自然的岸线砌筑成崎岖、曲折、凹凸变化形式。

自然山石驳岸基层为景观湖基层结构的延伸, 在景石放置过程中, 巧妙地运用孤置、对置、群置、散置、固形造景。形成卵石河滩地的自然延伸, 并且充分考虑水生植物及临岸地被, 其置石的时间为基层施工完成即行置石, 然后进行砼基层及堤岸结构施工, 防水施工, 卵石散置。以达组景景石与堤岸的结合巧妙自然, 产生宛如天开的效果。

由瀑布延伸至景观湖的溪流驳岸则根据地形落差大小, 应结合设计要求以两岸的仿真石块驳岸为主, 基层素土夯实, 碎石垫层。山岩凹凸造型及表面质感接近天然岩石, 以较大体量作为主起屏障, 隔离远景作用, 单组岩石饰以灰暗、棕黄、铁锈等仿旧颜色, 并在背面种植苔藓、地衣, 在组石下置成片卵石地面, 延伸水中, 裂缝处植草。

四、小溪流施工技术处理

小溪流开挖通常采用浅条形基础, 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 每层深度以60 cm为宜, 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 正向挖掘, 每层深度, 视翻土厚度而定, 每层应清底和出土, 然后逐步挖掘。

小溪流两岸的景观效果要达到自然活泼, 在施工时除做好基层素土夯实、碎石垫层、素砼垫层施工, 还要严格按规范捣制砼结构层及防水层、保护层。两岸造景主要靠大小卵石、景石来创造自然水溪, 手法采用真石与塑石交叉使用。在置石时, 主要景石在捣制结构前就把景石放置到位, 然后浇捣砼做防水, 镶贴卵石, 这样景石和水溪结构浑成一体天衣无缝, 更符合景观设计意图。两岸还要在难以置石块的地方塑石以创造景石的“悬”“勾”“挑”等特殊效果, 在基层素土夯实、碎石基层后做砼结构层, 抹35 mm厚水泥砂浆, 置大小配用的河卵石。根据设计要求山岩石块的凹凸感要表现, 且表面质感要更接近天然岩石, 每组景石色形相近而略有色差、斑驳, 但石的延伸要有散点、连断。景石的处理或延伸入水或摆入草地树丛。

五、瀑布施工技术措施

(1) 确定瀑布的准确位置, 按施工图放线。按要求把瀑布供水管引至瀑布外围10 m处的阀门井。遵循施工图进行基础施工, 开挖基坑夯实土层至95%以上密度。铺设碎石垫层, C15砼基层, 捣制钢筋砼基础并预埋进水管。

(2) 根据设计意图及施工图确定瀑布跌水落差。按此高度进行瀑布山体内部结构设计, 结合此设计砌筑溢水池的支架及捣制砼溢水池, 并把供水管预埋进去, 溢水池浇筑完成后做防水砂浆, 厚度不小于30 mm。

(3) 在完成防水层后进行出水口安装, 避免损防水层, 然后从阀门井接入供水管, 在溢水槽溢水口处进行特殊找平处理, 使瀑布水流溢出时流畅且线条优美。到此进行初次管道调试, 检查水泵供水及出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水景的供水及出水部分完成后, 根据设计要求对水景进行景观塑形 (塑假山) 及置自然石的外装饰。在原处理的基础上根据塑瀑布山形的地、梁、柱、支撑设计, 将自然山形几何形体木行架作为瀑布山形支撑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外形塑造, 施工中应注意对山体外形把握, 使杠架外形接近设计瀑布山形的外轮廓。然后做砖基架, 设钢网连接好溢水口和瀑钢网接口处, 用木外向锤和其它工具加工成设计造型, 挂水泥砂浆成纹路。在塑造过程中水泥砂浆加入纤维, 充分显示石质感, 然后按照自然河石的光泽、颜色、纹理进行瀑布外表面上色处理, 要使用非水溶性颜料进行喷刷;最后进行调试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瀑面效果。

篇4:中山陵景观分析

关键词:粗糙集;乡土树种;景观评价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4-0074-04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A

乡土树种景观评价是针对经长期自然选择,并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树种,对其多方面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与评价。对于景观树种的评价,目前多是层次分析法、美景度评判法(SBE法)和比较判断法(LCJ法)等。为了提高乡土树种景观评价的合理性、客观性,本研究尝试采用粗糙集理论对乡土树种个体进行景观评价。

粗糙集理论(Rough Set)是模糊数学的新工具,用于分析数据,对于处理模糊、不精确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描述与处理较为客观。因此,采用粗糙集筛选出景观价值较高的乡土树种来推进该城市美化环境的绿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值得尝试的研究。

1 乡土树种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1.1 评价指标

1.1.1 评价指标的筛选

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筛选方法有头脑风暴法、会内会外法、Delphi法等。这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本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及要求,选用Delphi法筛选评价指标。

Delphi法,即专家咨询法,指的是采用匿名函询的方式,把评价指标设计为问卷咨询表,向专家们发放并对其进行调查,通过有控制的反馈,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专家调查法,实际上也是一个评价专家们集体交流信息的过程。

通过专家咨询流程,综合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意见,得出本研究的乡土绿化树种景观评价指标是花、叶、果、茎枝、树干、冠形、树姿、叶量。

1.1.2 指标评分标准

树种景观评价过程具有抽象、主观等特性,综合专家们的意见,设定各指标的得分值如表l。其中,各项指标的评分值从好至差分别为3、2、l,共有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树种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

1.2 评价材料采集与评价

1.2.1 评价材料的采集

评价材料的采集在广东省中山市树木园中进行。研究选取了30种乡土树种,按照统一的摄影方法采集用于评价的照片。照片拍摄参照以下规范:

1)以一个树种本身为主要对象,对象应占据照片的大部分面积;

2)同一个树种选择一样的位置、角度进行拍摄,以树种本身作为参考,伸缩镜头对观察对象进行拍摄,得到远、中、近三个距离的定位拍摄结果;

3)进行拍摄时选择晴朗、光照条件基本一致的天气;

4)使用同一台单反照相机,型号为Canon600D,搭载1800万像素CMOS,配备镜头18-55mmIS||’并始终使用三脚架。

获得照片的同时,准备树种的文字介绍资料及补充图片。

1.2.2 评价步骤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本次评价方法由现场评定法和室内评价方法结合进行,评价者为风景园林学、林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及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现场评定法即评价者对树木进行实地观察,每个树种的观察时间为10min,在设计好的评价表格上打分。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更直观、清晰、客观地评价树种,但受费用、交通、树种资源等因素的限制。

室内评价方法常用在景观评价工作上,评价过程简便,受外界的影响少,虽然没有现场评定那么直观,但更具系统性。本次室内评价方法参照风景林评价中的SBE法,使用PowerPoint软件播放评价对象照片,再由评价者对8项指标进行打分。

1.3 评价指标得分

通过计算由现场评定法与室内评价方法得出的针对各个树种各个指标的平均分,得到中山市30种乡土树种景观评价得分表(表2)。

由表2得知,较有名的观花树种如宫粉紫荆、红花羊蹄甲、二乔玉兰、深山含笑、白兰、杜鹃红山茶等,在“花”这一项评价指标上皆获得了3分的最高评分;另外对于红车、竹柏及黄桐等观叶树种,在“叶”这一项评价指标上得到满分;蒲桃、铁冬青、千果榄仁、五月茶、白颜树这些典型观果树种,同样在“果”这项评价指标上得分最高。另外,所选的30个树种当中,没有哪个树种的景观特性明显差于其它树种,即这些树种的景观特性在不同的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优势。

2 基于粗糙集的乡土树种景观价值的综合评价

2.1 评价指标信息表的设定

经获取上述表2的数据和对其进行处理后,得出各因子的得分值。景观价值评价因子提取如表3所示。表3中的U为论域,U={e1,e2,…,e30},指的是对象的非空有限集合,是乡土树种景观评价中树种的集合。C是属性集合,C={Cl,C2,…,C8},即为所有景观评价指标集的集合,一个属性有相对应的一个评价指标。本研究设置的决策属性为:D——景观价值强度,D=C1+C2+C3√3,得到分值:3-优,2-良,1-一般。

2.2 指标集约简

指标集的约简过程指的是在已设定的树种景观评价指标集中,用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剔除冗余的指标,获取对于评价目标最重要的一个或几个指标集。

当选择指标体系时,通常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景观价值的强弱,会选择尽可能多的指标和数据,且很难避免这些信息中存在冗余信息,这些冗余信息不仅会增添复杂因素,也会对评价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粗糙集理论在属性约简方面的强大功能,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指标筛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属性约简的过程。

nlc202309040438

从表4看出,条件属性“花C1”“叶C2”“果C3”“茎枝C4”“冠形C6”对于决策属性D的重要性分别为0.34、0.14、0.07、0.03、0.07,而其余3个条件属性是冗余属性,其在本决策表中的影响是可以不予考虑的。

2.3 指标权重计算

经过属性约简后的指标体系,得出约简指标集Ci(i=l,2,3,4,6),通过约简的定义可知,Ci是独立的,即Ci中的属性都是必要的;但是Ci中的属性并不都是同等重要的,根据粗糙集中运用知识信息量对属性重要度进行测算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各指标的重要度Wci(i=l,2,…,m)。

求条件属性Ci(i=l,2,3,4,6)的约简权重,代入客观权重公式:

得到Wcl-Wc5数值为0.52、0.22、0.11、0 05、0.11。

2.4 综合评价指数

运用粗糙集对中山市30个乡土树种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将指标权重值代入综合判定式Z=WclYcl+Wc2YC2+…+WctYct(其中Yc1为信息表4中对应数值),求出每一个树种的景观综合评价值,并将其进行排序,结果如表5。

从表5中可得知,中山市30种乡土绿化树种景观价值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深山含笑>石笔木>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火力楠>鱼木>铁刀木>千果榄仁>白兰>仪花>红花玉蕊>无忧树>尖叶杜英>复羽叶栾树>乐昌含笑>杜鹃红山茶>蒲桃>二乔玉兰>秋枫>桂花>假苹婆>竹柏>铁冬青>黄桐>五月茶>红车>海红豆>岭南酸枣>白颜树>土沉香。

通过比较8个排名靠前树种的各项评价指标得分可发现,它们的有效评价指标得分都偏高。例如同时排名第一的深山含笑与石笔木,其花、叶、果、冠形4个评价指标均得满分3分,在另一有效评价指标茎枝上,也取得较高的得分2分,因此最后得出的景观价值综合评价的值也是30个树种中最高的。由此规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花、叶、果、茎枝、冠形——即约简后的有效评价指标具有突出观赏价值的树种,就是景观价值较高的树种。另一方面,景观综合评价值偏低的树种,并非在各个指标上都得分偏低。相对得分较高的树种而言,这些树种的个别景观评价指标得分偏高,其余的评价指标得分均偏低。

3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粗糙集理论作为树种资源的评价方法是可行的;深山含笑、石笔木、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火力楠等景观价值综合评价排名较前的乡土树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推广应用价值;所构建的乡土绿化树种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可为园林绿化建设上应用乡土树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但是,如何对乡土树种资源进行具体的选育、繁殖、推广应用,使其能更合理、更科学地应用到美丽特色城市环境的建设中,提高城市的自身魅力及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篇5:中山陵景观分析

中山陵旅游资源分析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十分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中山陵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它产生于近代民国时期,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坐落于紫金山第二峰上,同时它周围有一系列的景点,如明孝陵、灵谷寺等,同时它还有很多附属建筑,像音乐台,中山植物园、正气亭等。

中山陵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它既是人文旅游资源,又是自然旅游资源。它是我国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同时它位于紫金山上,周边有紫霞湖、没换山等自然景观。这就使中山陵成为了综合性景区。

中山陵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的定向性,他对喜欢人文旅游和历史旅游的人更具吸引力。中山陵的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具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

中山陵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以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中山陵对国民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它对台湾回归的祖国的怀抱,有重要作用。例如台湾国民党来大陆他们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中山陵,连战、宋楚瑜等都先后到过中山陵。虽然现在中山陵已经免除了门票,但它同时可以带动周边相关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另外,钟山风景区的环境建设非常好,绿化相当到位,走到中山风景区,你就会像走入天然氧吧的感觉,所以它也产生了环境效益。中山陵开发状况

中山陵所在的南京钟山风景区,去年以来,开始实施一个颇具规模的开发规划,打破了这个著名旅游区几十年来没有大的建设项目的沉寂。这个规划的参与者之

一、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处主任潘永年先生说,总面积为3000公顷的钟山风景区L要是分三大片来规划的。山南片有明孝陵、中山陵、灵谷寺等名胜古迹,已形成三点一线的旅游格局。这一片要恢复永丰社、永慕庐、桂林石屋等一些纪念性的建筑;要建设“竹海公园”、“紫霞湖公园”、“万株桂园”、“万探梅园”等四个具有春夏秋冬季节特色的公园。其中“万株梅园”占地400亩,集梅文化、梅花研究、梅花繁殖生产为一休,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赏梅胜地。山北片主要是开发景区的边缘地带,建设花园别墅、度假村和一些游乐设施。山顶片规划新建的景点比较多,紫金山主峰建“一人泉”、屈居亭;紫金山二峰处建乌龙潭、刘基洞、白云亭、观日台以及问天石刻等;紫金山西子腰地区建鸳鸯亭、连心锁链和摩崖石刻等。为了方便游客游览,淮备把紫金山现有的防火道拓宽成盘山公路,同时,还将规划建一条空中索道缆车,使整个钟山风景区形成一个大的循环旅游路线。中山陵景区管理

中山陵景区的管理采取的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风景区内的风景名胜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利用风景名胜资源而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向管理局交纳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风景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核心保护区、规划控制区内的重要景点,应当制定完整具体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其他景物、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风景名胜资源,应当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严格组织实施。对严禁一些的行为,如在文物、景物上涂写、刻画、张贴;擅自摆摊设点;对一些违规行为要进行罚款。同时对景区里的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十分严格,管理局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雨花台旅游资源分析

雨花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一个集教育、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江苏省级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雨花石是这里的特色,但并不产于这里(产自南京六合雨花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一个集教育、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江苏省级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它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无别名。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雨花台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它不仅有红色旅游,而其他还有生态游和游乐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他的旅游资源吸引的群体是多样的。这样雨花台的资源,就产生了经济效益,雨花茶、雨花石、游乐场等,都会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产生了社会效益,这里是红色旅游爱国基地,教育下一辈不忘前人的奋斗,要爱惜革命先烈的成果。为创建美丽的祖国,而认真学习、工作。雨花台开发状况

雨花台除了有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烈士群雕等这样的红色景点开发。而起增加了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雨花台景区管理

雨花台景区管理采取的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风景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烈士群雕以南、忠魂亭以北、环陵路西干道以东、纪念碑至东炮台道路以西围合的区域,以及东殉难处、西殉难处、知名烈

士墓为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以外为一般保护区。管理局应当充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开展健康有益的游览和文化娱乐活动,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风景区内已有的建筑和设施,凡是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妨碍游览的,应当限期治理或者逐步迁出。风景区内的风景名胜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利用风景名胜资源而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向管理局交纳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对违规行为加以惩罚。管理局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山陵与雨花台的对比

中山陵在名气上要比雨花台高,中山陵为全国首批5A景点,雨花台为4A景点。在客源上相对比雨花台多。但雨花台的开发的很好,除了有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烈士群雕等这样的红色景点开发。而起增加了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这样为游客会赢的多样性的旅游体验。中山陵更多的给旅游者的是文化的体验,少了点有了功能。中山陵和雨花台同为人文旅游景点,都起着很强的社会效益。中山陵对祖国的统一,以及中国多党制的民主政治制度起着稳定作用,雨花台更侧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所以才会有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称。还有中山陵和雨花台虽然都是全国知名景点,但都不要门票,这在旅游景区中是很难得的,它们是通过旅游相关产品来产生经济效益的。它们景区景点很密集。中山陵周围有很多的景点,如明孝陵、中山植物园、灵谷寺等。同样,雨花台周围也有很多景点,如中华门、瞻园、夫子庙等。

篇6:中山陵景观分析

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位于滨湖新区, 占地100公顷, 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 总投资190亿元人民币, 可同时容纳5万名游客, 日最大接待量10万人次, 预计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合肥万达茂项目用地总面积20.8公顷, 其中建筑基地面积7.2公顷, 景观面积 (包括建筑屋面美化) 为18.49公顷, 是整个文化旅游城的主轴线, 将各个项目有机连接在一起。引进近二百个品牌商家, 特别引进40多家全球不同风味的美食餐厅, 给游客带来舌尖上的世界。

2 万达茂的功能定位

万达茂的功能定位以文化娱乐为主, 商业为辅。加强文化娱乐氛围, 淡化商业氛围, 从多样性顶级主题的娱乐业态 (如室内水上公园、主题公园、电影主题公园等) , 奠定了万达茂的文化和娱乐的功能。因此, 在户外景观功能上, 延续万达广场的商业界面风格景观显得捉襟见肘。

按照万达茂的定位和当地文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从文化的角度来创造体验为主的人文景观, 延伸与室内功能空间的创新, 形成和室内功能互补及加强, 旅游和娱乐效应将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目标, 如图2。

合肥万达茂以“宣纸”为原型的建筑设计, 景观为烘托其文化内涵, 取意“书中山水游”, 这里的“书”诠释的是宣纸的文化精髓, “山水”反映了徽州历史人文, “游”则强调体验的景观定位 (见图1) 。

3 景观空间分析

万达茂边界空间相对弱化, 同时减弱街区概念, 成倍增加广场空间的尺度, 景观发挥的空间更大。设计包括大面积的地形、造景、室外功能区, 景观空间也比较纯粹。建筑边界形成空间比较少, 大面积开放空间, 给景观发挥留下了更多的“虚拟空间”的机会。

万达茂也延续万达广场的血统, 两个主广场景观空间结构便是之一, 沿街带状广场的存在从侧面反映了万达茂的室内布局和万达广场相似。然而缺少作为商业主体的功能。万达茂的带型广场则较少被沿街商业的出入口破环, 从而降低了对景观空间的整体的影响 (如图2) 。

4 特色文化元素

万达茂的建筑单纯, 文化地标性高, 要求景观也需要契合建筑氛围, 强化与建筑理念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同时可加大体验景观的营造, 创造更多的不同类别的参与性景观。而这些参与性景观的选择也与本地文化有着联系, 通过梳理场地, 结合“山水”纹理, 对文化的体现主要从视听体验、文化互动来进行设计。融入与体验景观之中, 让感悟与体验贯彻始终, 是万达茂所需要营造的体验型景观的目标。

首先以最直观的山水肌理为大场地铺装, 一方面直接切题, 一方面, 巧妙地利用山水肌理引领游客路线, 引导至万达茂主入口, 让游客清晰地感受场地的交通组织, 同时停车场区域延续大山水曲线, 用彩色透水地坪进行设计, 既保证了实施的可能性也提升了主题设计效果, 其次通过山水交叠的意向设计出呼应主题的特色水景, 强化山水效果 (见图4) 。

设计通过对“新安山水”的深入文化挖掘, 提取了“千古徽茶”的概念, 进行景观主题雕塑的设计建议, 结合“荷香鹤舞”等元素。营造徽派文化的特色景观, 既切中了山水的大文化感, 又对广场空间起到了重点提示作用 (见图5) 。文化互动上, 合肥万达茂景观精心打造品质一流的文化景观, 在各种细节上都体现了安徽当地文化, 让空间中充满徽州当地的材料、文化产品形态。如主题公园入口的徽剧文化, 景观将“徽班戏台”设计于广场上, 既满足了人群聚集, 需要标志物和遮阴设施的功能, 同时潜移默化地引领游客体验当地文化。凉亭上图案来源于四大徽班中武生、刀马旦、小生、青衣的戏服上纹饰, 主景雕塑生动表现出剧班进京献艺的场景 (见图6) 。

5 结束语

文化是需要时间来讲述, 人为来体验。景观设计从大的视野“书卷山水”展现大气的同时, 更注意从人性尺度上进行“石刻山水”的景观体验。或以小见大, 或以大见小,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或仁者乐山, 或智者乐水, 但“山水之乐”就在合肥万达茂景观的“方寸之地”。

摘要:合肥万达茂景观设计尊重地域历史文化特征, 通过景观语汇进行诠释, 整理出一系列能代表徽州的典型元素, 将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中进行呈现, 以打造从游乐中感悟文化精神的特色景观。

关键词:文化旅游地产综合体,新安山水,书卷,体验性景观

参考文献

[1]卫鹰昊.万达商业景观的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2014, (7) .

上一篇:浅谈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下一篇:2024秋东大社区管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