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工作报告

2024-04-17

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工作报告(精选9篇)

篇1: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工作报告

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自查自纠报告

县纪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违规驾驶公车造成交通事故案件的通报》(宜纪文6号)和中共**县纪委、**县监察局《关于开展公务车自查自纠专项治理的通知》(远纪文4号)的文件精神,我局对本单位公务用车情况进了自查自纠,并对全体干部职工严明了纪律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公务用车行为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实效

本次自查自纠专项治理工作时间紧、要求高,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温志刚任组长,局党组副书记、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易华为副组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萍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落实专人,对私驾公车和公车私用等问题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和专项治理,切实做到在公务用车方面认真执行上级文件规定,严守纪律、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二、强化思想教育,增强法纪意识

组织党员干部认真传达、学习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管理意见》(宜办发22号)、《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来源:好范文 http:///)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管理意见》(远办发49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违规驾驶公车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切实做到从领导做起,从自身做起,杜绝违规驾驶公车行为。

三、强化日常监管,扎实开展治理

为进一步规范我局公务用车,专门出台了《**县建设局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按照领导相对固定公务车辆,公务车辆固定驾驶员的原则,对公务车辆的使用范围、出车原则、有关纪律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强化日常监管,建立了规范公务用车的管控机制。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加强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防治领导干部违规驾驶公车的监控环境。

县建设局违规使用公务车辆举报电话:

附:党员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登记表

篇2: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工作报告

下:

一、我市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情况

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市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货币化的改革探索分两个阶段四个层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试点探索和记帐式消费阶段,时间为200*年至200*年**月。二是全面推行货币化改革阶段。时间是200**年**月至今。四个层次为乡镇(办事处)、县(市、区)直属部门、县(市、区)“四大家”领导、襄樊市直部门。公车消费货币化改革成效显著,消费成本大幅度降低,全市102个乡镇(办事处)交通费核定支出为525.21万元,比改革前的1311.79万元减少786.58万元,下降59.96%。

(一)乡镇(办事处)公务用车改革情况

乡镇(办事处)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在2001年试点基础上,于2003年3月纳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同年9月在全市102个乡镇(办事处)全面推行。除6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乡镇(办事处)各保留一部公车外,其他96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取消公务用车,共拍卖公车295辆。取消公车的乡镇,领导干部的交通费实行总额控制,限额补贴,核算到岗,分解到人,超支自负。乡镇(办事处)交通费总额,每年分别控制在45万元-6万元不等,党政正职交通费补贴每人每月600元-800元,其他班子成员每人每月100元-400元。同时,考虑到一些特殊公务活动和重大紧急任务的需要,老河口、谷城、宜城等县(市)设立了应急公务交通费,限定额度(一般为每年1-2万元),严格管理,报批使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消公车的乡镇(办事处)交通费使用和发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按月随工资货币化发放。采取这种形式的主要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办事处),共53个,占52%。二是不发放交通费给个人,实行记账式管理。采取这种方式的乡镇共49个,占48%。乡镇根据交通状况和本地出租车业发展情况,在租用车辆时,又主要分为统一固定租用车辆和不固定租用车辆。保留公车的6个乡镇,交通费用扣除车修、保险等公共开支外,剩余交通费定额包干到领导干部个人,包干费用有的以货币化形式发放给领导干部个人,有的采取记账核销方式。

(二)县(市、区)直属部门公务用车改革情况

县(市、区)直属部门公务用车的改革试点实行点面结合的办法。先行改革的老河口市直属部门实行整体改革,其它县(市区)选择3-4个直属部门进行改革,运行模式基本一致。老河口市于2003年8月完成市直单位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货币化整体改革任务,其改革的办法标准与乡镇基本一致。该市除公检法机关及防汛、医疗救护保留公务用车外,其他部门一律取消公务用车,按标准发放交通补贴。

(三)县(市区)“四大家”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改革情况

我们选择了老河口市作为市“四大家”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试点单位,根据领导干部前三年平均用车情况核定每年交通里程,再换算成用车费用,实行限额包干,每人建立单独账户,记账式消费。“四大家”正职年交通费用3.5万元-4.1万元之间,副书记(含常务副市长)3万元左右,其他班子成员2.5-3万元左右(均不含司机工资)。

(四)市直试点单位情况

市物价局作为首批市直试点单位于2003年12月进行了公务用车改革,该局原有5台公务用车,改革后,除保留一辆应急公务用车外,其它车辆全部封存,领导干部和其他机关干部一律按月随工资发放交通费补贴,市旅游局公车改革也于2005年元月开始运行,其模式与物价局一致。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从2001年以来,按照中央纪委、省纪委的部署,我们以老河口市为试点,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推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央纪委、省纪委的高度重视。在公务用车消费货币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突出“两个重点”,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坚持“四个原则”,保证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两个重点”:一是改革对象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二是在操作环节上以核定标准为重点。

“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组织发动和制定方案。各地、各单位都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公务用车消费货币化改革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动员

会,进行了认真地安排部署,做好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保证了货币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二是摸底定标。领导干部个人交通费补贴标准,根据前三年消费基数及领导干部的职务、分工和实际工作量等因素综合确定,划分若干档次,定额到人,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三是运行管理。各地、各部门严格操作程序和管理办法,实行“货币化控制、市场化消费、社会化管理”。

“四个原则”:一是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各地在改革进程中,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运行过程中,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节约支出,减少浪费原则。各地在改革过程中,以改革前三年的平均数为基数,并适当下调一定比例,确定交通费总额。三是简化程序,便于操作原则。交通费每月随工资发给个人,由个人根据工作需要自由支配,节约归己、超支不补。四是有利工作和调动积极性原则。在核定领导干部交通费补贴时,坚持做到既能满足正常公务消费需要,还能在勤俭节约的情况下略有节余,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从我市改革运行的情况来看,改革的主要成效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降低了行政成本,从源头上防治了腐败。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改革后,交通费补贴随工资发放,单位不再养车,不再报销任何有关车辆的费用,从源头堵塞了漏洞。

二是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公车改革之后,乡镇领导安心基层坚守岗位,下乡骑摩托车、自行车成为新风气,“走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乡镇干部联系农户、下田间地头的多了,和老百姓的距离拉近了。

三是增强了改革信心,营造了车改的良好氛围。绝大多数干部认为公车改革是大方向、大趋势,对改革是支持和拥护的。乡镇机构改革即将全面完成,乡镇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的消费观念进一步更新,有利于车改的深入进行。

四是增进了班子团结,调动了班子成员的积极性。改革后,领导干部特别是副职领导干部拥有了消费支配的主动权,方便了工作开展,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在市纪委组织的问卷调查中,97.1%的副职领导干部对改革持支持拥护的态度。

三、当前公务用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上下改革不联动。上级机关及领导沿用传统工作方式方法,给改革单位带来诸多不便。如:乡镇取消公车后,上级领导经常让乡镇干部到县城开会、汇报工作、处理信访等,乡镇主要负责人甚至平均每1.3天接到一次会议通知,有的领导下基层检查、调研,仍然热衷于让基层干部迎来送往、全程陪同,基层难以招架。

(二)开展工作不方便,降低了工作效率。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遇有突发性事件、紧急公务时,一时难以找到交通工具,易误事。二是迎接上级领导干部检查指导工作时,交通工具不合拍,跟不上。三是正常工作受影响。在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的地方,由于交通费补贴标准低,一些领导干部在外出时首先考虑的是经费开支问题,影响了一些干部向外跑项目、争资金、洽谈协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标准核定不够科学,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乡镇普遍反映,交通费补贴在考虑社会平均消费水平、可承受能力基础上基本按职级确定标准。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同职级干部之间的平衡,但并没有与分管工作的工作量大小、实际职务开支的多少挂钩,极少数作风漂浮、工作消极应付的干部往往能够出现节余,而那些真正承担任务重、工作扎实的干部,消费补贴不够用,2004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实行书记、镇长一肩挑,领导班子职数也由15人精减为9人,工作量大大增加。加之,汽油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租车费用也相应增加了。

(四)因财力紧张或未纳入财政预算,交通费补贴难以兑现,使公车改革难以为继。乡镇虽然是一级财政,交通费补贴也纳入财政预算,但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收入来源减少,公务用车消费的费用难以保证。各地直属部门公车改革没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其交通补贴费用靠各单位自筹,补贴经费难以保证。

(五)配套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公务交通费发给个人后,由于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至于有些地方单位出现了转嫁消费、行政不作为或工作消极应付等问题,(六)退休干部公车改革难以确定。为退休干部发放公车消费补贴的做法,在一些地方基层有不断蔓延之势,人为地使违规消费行为“合理合法化”。既违背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初衷,也给当地公车整体化改革带来了政策性的困难。

四、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通过给干部群众算大账,算细账,让干部群众明白改革的必要性。要向各级干部讲明职务消费的含义,彻底消除把公务用车补贴当成福利待遇、身份象征的错误观念。要注意总结、宣传改革成功的典型事例,让干部群众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同时,要加强对改革单位的引导和指导,确保改革不走弯路,健康发展。

(二)因地制宜,适时修改调整改革办法和交通费补贴标准。对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因地因时科学解决,并赋予县(市、区)、乡镇一定的自主权。对于已形成的基本经验做法要扩大领域进行推广,对于不切合实际的措施要及时纠正,不断完善。

(三)健全完善与公车改革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各地各单位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工作要在上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由政府主管,财政部门主抓,纪委监督。同时设立管理办公室和监督办公室。管理办公室设在财政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相关政策,负责全市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经验总结、推广工作、组织协调、督办落实等工作。监督办公室设在纪委,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各地落实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方案、相关政策情况监督、检查,查处改革中违纪违规问题,建立和完善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相关监督制度等。二是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在巩固乡镇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县(市、区)直机关改革进程。可在县(市、区)选择试点探索组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将公务用车相对集中,模拟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用车服务。

(四)要逐步将公车改革的补贴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改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财政状况好的地方,公务用车消费费用可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财政状况相对较差的地方,公务用车消费费用要逐步纳入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好转尽快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改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篇3: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工作报告

关键词:民主推荐,用人机制

一、民主推荐的利与弊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规定:民主推荐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选拔干部必须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 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环节, 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是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重要方式。

(一) 民主推荐改变过去用人机制上的“独裁”。

过去行政机关选拔干部往往是由少数领导决定, 用人机制相对“独裁”, 经常出现任人唯亲、靠关系、走后门来提拔的不良社会现象。实践证明, 民主推荐破除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和框框, 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

(二) 目前民主推荐过程出现的问题

一是民主推荐走向低俗化。民主推荐的方式是通过一定范围的人员投票, 对得票超过半数的人员按空缺数额确定为考察选拔人员, 从部分系统实施的情况来看, 这种做法有演变成为民主选举、民意测验的趋势, 并且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不少干部为了能够得到晋升, 经常吃饭喝酒“拉票”、“贿票”, 为了不“丢票”, 在工作尽不能不得罪人, 宁愿不讲原则, 不敢抓不敢管。二是民主推荐程序不规范化。从目前部分部门推荐干部的情况来看, 推荐程序不规范, 有的没有召开民主推荐大会进行民主推荐和测评, 在确定正式人选时一般均是主要推荐人选, 有的推荐材料还不齐全;领导干部个人推荐时, 口头推荐多, 形成推荐登记表等书面推荐材料少, 在推荐材料中谈优点的多, 谈缺点或不足的少, 甚至没有, 不利于全面了解被推荐人的情况。三是推荐形式没有制度化。目前群众推荐往往只停留在领导根据工作安排深入到组织推荐时才按规定推荐, 平时几乎没有一般同志推荐干部, 而这方面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四是民主推荐盲目化。在民主推荐时, 由于没有提前将推荐职位和条件进行公开, 使参与者没有充足的时间认真思考, 不知道推荐谁更合适。五是推荐失误责任模糊化。在干部推荐中, 由于参加人范围较宽, 涉及方方面面, 并且大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因此很难形成较为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 导致在较短时间内很难查证落实, 推荐失察追究的机制很难落到实处。

二、改进手段, 拓宽渠道, 完善制度, 确保民主推荐顺利开展

(一) 以科学的方式实施民主推荐选举干部, 遏制低俗化。

民主不同于选举, 不能唯票是从;进行民主选举, 不论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 都只能一人一票, 每张票都具有同等的效力, 每一个选举人享有绝对平等的选举权利。

结合选拔干部的实际, 提出以下方法落实民主推荐:一是代表投票法。即确定代表性的50人作为民主推荐人, 代表人的推荐票具有同等效力, 对超过半数得票率的人员, 按照得票高低对应空缺选定考察对象。二是比较分析。即对得票相近的干部, 要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 根据岗位职务需要, 对干部的领导能力、性格特征、专业特长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 在此基础上确定考察对象。三是量化计票法。即设计一种列出明细考察项目和分值范围的推荐票, 参加推荐人员直接在各考察项目打分, 计算总分时, 按照体操计分法, 去掉各项目最高和最低得分后, 以所得总分为准排列先后。

(二) 进一步拓宽干部群众的公认及知情渠道, 防止民主推荐的盲目化。

1. 要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职位、

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媒体发布公告等形式进行公开, 让群众知情, 请群众把关。

2. 报名和资格审查情况要公开。

在规定的时间内, 经过组织推荐、领导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到底有多少人报名, 经过资格审查, 最后有多少人符合条件等, 都要及时让群众知晓。3.做到过程公开。公开选拔的面试、笔试成绩和竞争上岗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情况应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群众公开, 主动接受各方面的查询和监督, 避免给人以“暗箱操作”的感觉。

(三) 完善制度, 确保民主推荐干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1. 坚持任职前公示制度。

通过任前公示, 进一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2.坚持谈话制度。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干部在任职前, 党委 (党组) 要指定专人同其谈话, 并将考察情况向本人进行反馈, 指出其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 同时提出明确的要求, 指明努力的方向。3.实行试用期制度。在试用期内, 要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干部进行跟踪了解, 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实绩。试用期满后, 要及时进行考察, 对经实践检验, 证明不胜任领导职务的干部, 要果断进行调整。

4. 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四) 建立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 避免推荐失误责任模糊化。

篇4: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工作报告

摘 要:本文以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为例,深入研究介绍了国外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的相关内容和应用情况,并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将四国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的能力要素归结为战略方向类、团队领导类、绩效结果类、联盟关系类等四大能力要素集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比较分析;干部教育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要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的继续教育则是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在我国行政体系语境中,“干部”与“群众”相对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干部就是管理者的角色,西方国家的高级公务员群体则在一定意义上对应我国的领导干部群体因此研究西方国家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对我国如何提高干部能力和素质、加强改进我国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之所以选择以上四个国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是实行高级公务员制度最早。二是美、英、荷、澳四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地理位置上,美、英、荷、澳四国分别代表了美洲、欧洲、大洋洲;从经济规模上看,美、英属于典型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GDP总量位于世界前列,荷、澳同样属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GDP总量稍小;从人口规模上看,美、英、荷、澳四国的人口数分别为3亿、6千万、1千6百万和2千4百万,包含了人口大国、人口中等国家和人口小国。

一、高级公务员制度和能力素质模型的基本内涵

(一)高级公务员制度简要概述

高级公务员制度即是将公务员队伍中处于上层领导管理者地位的高级别公务员与普通公务员进行区别化管理,基于高级公务员群体自己独特的需求、资格、条件、职责等单独划归类别,从而使得高级公务员能够在公共行政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国家公共行政良好运行的特殊人事管理制度。

(二)能力素质模型简要概述

能力素质模型英文原词为“competency”,最开始仅应用于私人部门,之后才逐渐被引入到公共部门使用,本质上就是指为完成某项特定工作,达成某一指定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

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是指将能力素质模型这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用到公共部门行政管理中来,根据特定的能力素质模型来帮助政府部门进行高级公务员的录用培训、绩效考评、晋升管理、未来公务员培养等,将能力素质模型应用到各个高级公务员管理的具体环节中来。

二、美、英、荷、澳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介绍

(一)美国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高级公务员制度的国家,1978年美国提出公务员改革法案开始实施高级公务员制度,要求高级公务员不再根据专业技术水平,而是基于候选人领导能力来选拔。美国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明确了建立联邦治理文化(Federal corporate culture)所需要的能力素质,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见表1)是高级公务员选拔的基本标准。从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的具体内容来看虽然技术性的工作技能非常重要,但高级公务员的精髓则是领导能力。

(二)英国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

2012年6月,英国卡梅伦政府提出了“公务员改革计划(The Civil Service Reform Plan)”,对英国公务员管理进行了全面改革,使得政府公务员能够更加经济、快捷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基于公务员改革计划(CSRP)和公务员能力提升计划(Civil Service Capabilities Plan),英国提出新的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Civil Service Competency Framework),并从2013年4月开始在整个政府系统开始实施。最新的能力素质模型建立在对政府系统包括高级公务员、技术主管、专业领域带头人和D&E负责人等大量调研访谈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具体内容见表2。

(三)荷兰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

荷兰高级公务员局(The Dutch Senior Public Service,荷兰语为“Algemene Bestuursdienst”,简称ABD)认为高级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清晰地界定定义并且可以被直接观察的,需要与日益更新的管理实践适应。荷兰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最早的一般定义是在1999年的政府白皮书(the 1999 white paper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Development in the Civil Service)里确定的,旨在改变以往在岗位招录说明中仅强调正式知识的局面,而改为强调可以用来提高公共服务绩效并且可以被观察的行为特征(能力素质模型)。荷兰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由七个集群的能力组织,每个集群里又各包含4个关键能力见表3。

(四)澳大利亚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

澳大利亚高级公务员制度建立于1984年,在美国1978年建立高级公务员制度六年之后,向美国学习开始颁布并实施公务员改革法案(The Public Service Reform Act 1984),主要是为了创建针对高级公务员群体的新管理方式,从而使高级公务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质,使得高级公务员成为具有标准化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的统一管理团队。高级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使公务员管理运行方式进行了全新的变革,主要是受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思潮、一个新的法定框架原则、对新领导能力素质的需求和对团结有效的高级领导团队的期待这四个主题所驱动,主要强调要创建一种管理制度使得高级公务员能够对自己的管理绩效、管理方式、管理过程、管理结果负责,即“让管理者管理(Let the managers manage)”,高级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对于高级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统一有效、普遍采用的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提供了实践应用的制度环境。1999年,澳大利亚提出了最新的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具体内容见表4。

三、美、英、荷、澳四国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比较分析

美、英、荷、澳四国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更新,为了适应本国公共行政改革、制度发展阶段和政府行政文化,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强调高级公务员需要具有的能力要素也随之改变,纵观四国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可以看出各国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具体内容具有一定的共性特点和共同关注的能力要素,也对我国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工作能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本文根据各国最新的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公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得出,美国共有6大类22项能力要素、英国共有3大集群10项能力要素、荷兰共有7大类28项能力要素、澳大利亚5大类19项能力要素,主要集中在战略方向类、团队领导类、绩效结果类、联盟关系类等四大能力要素集群,具体内容见表5。

四、国外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对我国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越加复杂,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也随之不断发展、更新和变革,知识更新速度快。领导干部作为公共部门的管理者更加需要紧跟时代、了解新型经济运行情况、了解公共管理最新知识、掌握公共管理最新技术,因此需要更加频繁、全面、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对国外高级公务员制度的了解、研究,可以发现国外普遍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在招录、晋升、调任、考核等多个环节进行全方面的培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工作,结合能力素质模型,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启示我国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采用能力素质模型等先进、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努力打造一只能力素质强、知识观念新、政治品性好的专业型干部队伍。

(二)要结合能力素质模型科学设计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我国没有单独的高级公务员管理制度,也没有明确针对公务员中的高级领导能力素质进行要求的相关制度,仅有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下发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作为普通公务员均需遵守的能力素质模型,主要包括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九大类能力要素。经过与美、英、荷、澳四国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对于领导干部要求的能力素质较为抽象、无法客观衡量,而在现实行政实践中,也没有任何具体环节在实际应用该能力素质模型。由此可见在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环节中,建立并有效应用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十分必要,通过科学分析、案例总结、专家研讨等方式设计出更加可操作性的能力素质模型,在培训前能够根据能力需求进行培训设计,培训中能够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后能够基于能力素质模型进行培训效果检验,从而进一步保证培训效果,使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培训能够更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在领导干部继续教育过程中要着重强调战略思考和变革创新能力

以美、英、荷、澳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着重强调战略思考能力和变革创新能力,将之放在公务员能力要素的首位,启示我国在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战略思考和变革创新能力。战略思考与变革创新能力是我国领导干部最欠缺的能力要素,政府公务人员更多的强调规章制度执行,以不犯错、不犯事为标准,缺乏战略思考和变革创新能力,这其中固然有制度环境和文化特点的约束原因,但领导干部自身的内因是更加根本的因素。2015年,李克强总理公开强调“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勤勉尽责、善谋善为。”说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公务员缺乏变革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要通过领导干部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建立激励制度,来保障和激励公务员大胆设计发展战略、进行变革创新,形成鼓励创新的制度文化,从而不断提高战略思考和变革创新能力。

(四)要不断加强后备领导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

通过美、英、荷、澳四国高级公务员制度的研究可以发现,四国均高度重视未来高级公务员的培养、培训和发展,有专门的高级公务员候选人培养计划。未来高级公务员未种意义上在我国可以对应为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我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对我国未来高级公务员培养、选拔、统筹进行了规定,但其培养发展体系相对不完善、教育培训内容不具体。对于国外高级公务员制度的研究启示我国,要不断加强后备领导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公开、完善的未来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发展体系,应用能力素质模型培养后备领导干部。

五、结语

西方现代国家高级公务员制度是建立在西方多党制的环境下,坚持政治中立原则而设立的,与我国厅局级以上高级领导干部群体对应。高级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是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是高级公务员提升自己能力的方向、标准、框架,指导高级公务员个人如何提升自己,引导公务员组织部门科学选拔、培训、培养、提拔公务员。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在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将能力素质模型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目标和方向,通过导向目标反过来指导、规划领导干部继续教育的培训学制、教学方式、人员安排、培训内容、教学师资等,相信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可以在未来的领导干部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Van D M F M, Toonen T A J. Competency management and civil service professionalism in Dutch central government[J].Public Administration,2005,83(4).

[2]Vandermeulen F,Hondeghem A.Competency management in the Flemish and Dutch civil serv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1988,volume 13(4).

[3]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国人部发[2003]48号)http://www.cpta.com.cn/n/2014/0113/c367920-24102714.html

[4]李克强: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http://politics.people.com.cn/ n/2015/0209/c1001-26533674.html

[5]张建国.领导班子群体结构分析及领导干部继续教育的特点研究[J].德州师专学报,1999(1).

[6]韩国明,刘玉泉.西方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行政与法,2004(9).

[7]明荆.中国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8]Van der Meer, F.M. & Toonen, T.A.J. (2005) “Competency management and civil service professionalism in Dutch central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83 (4).

[9]Annie Hondeghem Filip Vandermeulen,(2000),Competency Management in the Flemish and Dutch civil serv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Vol.13 lss 4 PP.342-352. http://dx.doi.org/10.1108/09513550010350355

[10]Dawkins J, Second Reading speech, Public Service Reform Act,1984.

[11]Australian Government Australian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Senior Executive Service 25th anniversary.2009.http://www.apsc.gov.au/publications-and-media/ current-publications/ses-25th-anniversary.

[12]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国人部发[2003]48号)http://www.cpta.com.cn/n/2014/0113/c367920-24102714.html.

篇5:公司领导工作用车安排方案

一、制定依据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推进节能减排,降低行政成本,推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办发„2011‟2号)和及广东省《关于加强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管理通知》(粤财车管„2013‟3号)文件精神,参照广晟公司及系统内中金岭南、酒店集团、广晟建设集团等单位现有做法,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车辆费用定额标准

公司仅有3台接待用车,其中1台商务车(粤ALZ977),2台小轿车(粤AD757P、粤A7AD57)。彭舜章董事工作用车由南储公司负责,集团公司本部不作安排;建议公司领导不配备工作用专车,工作特别需要用车时,由办公室统一调配。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用车费用以交通补贴的方式发放。前三年费用实行一次性发放,从第四年开始实行每月发放。费用标准参照目前广晟公司系统内标准(据了解中金岭南公司副职10000元/月、酒店集团副职8500元/月、广晟建设集团副职8000元/月),我们拟定车辆费用定额标准为:董事长13500元/月、党委书记、总经理11500元/月,其他副职每月9500元/月。

三、测算费用对比

(一)按目前用车办法需要费用。

1.新购置车辆4台:4台×25万元/台=100万元(折旧费20万元/年);

2.增加司机3人:3人×10万元/年=30万元;

3.正常车辆运行费用:(12000元×1人+10000元×2人+8000元×4人)×12月=76.8万元。

合计:206.8万元。

(二)实行车辆费用定额需要费用。

(13500元×1人+11500元×2人+9500元×4人)×12月=89.4万元。

比较两种办法,实行车辆费用定额办法,第一年可节省117.4万元,费用可控,符合目前国家、省及广晟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建议公司采用车辆费用定额办法解决公司领导工作用车问题。待广晟公司出台有关车改办法后,再研究制定具体的车改方案实施。本规定研究同意后实施。

公司领导工作用车实施办法(二)

一、车辆安排

公司现有8名领导,7台车,其中2台为商务车,5台为小轿车(粤A944AB有色股份尚未移交)。建议3位公司主要领导配备工作用车。彭舜章董事工作用车由南储公司负责,集团公司本 能安排2位公司副职领导工作用车。办公室建议:公司不购买新的车辆,另外两位公司副职领导采用“私车公用”模式,公司每月给予每台车8000元的补助。

二、车辆适用范围

粤B198JY,董事长、办公室工作用车;

粤AD757P,党委书记、企业事务管理部工作用车;

粤A7AD57,总经理、计划财务部工作用车;

粤A944AB,副职、经营管理部工作用车;

粤G79122,副职、投资和资本运营部工作用车;

待定,副职、党群人事与纪检审计部工作用车;

待定,副职、金融贸易事业部工作用车;

篇6:公务员推荐为正科级领导干部报告

篇7: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工作报告

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答记者问

今年在全国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近日,记者就专项治理工作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

一、您能否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工作,多次作出规定、提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车私用等问题仍然突出,有的还相当严重,增加了行政成本,加重了财政负担,浪费了国家资源,助长了不良风气和不廉洁行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反映强烈。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切实解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于落实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和厉行节约工作部署,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推动党政机关改进作风、提高效能,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今年以来,中央在部署专项治理工作中有哪些举措?

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今年年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省部级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从降低配备标准、压缩编制数量、强化经费预算管理和审批购置、使用、保险、维修及加油等方面,对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严更高要求。

二是为贯彻落实两个《办法》、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对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专项治理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三是4月25日,中央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贺国强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

四是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召开了全国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培训会。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意见》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抓好任务落实,全国专项治理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有序推进。

三、这次专项治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这次专项治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专项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坚持总量控制、规范管理,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

四、这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包括哪些?

这次专项治理的范围包括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行政单位、各级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各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省部级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

五、这次专项治理工作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通过专项治理,重点解决以下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即违反中央或地方、部门公务用车编制规定,超额配备使用、未经审批配备使用、不在编制内配备使用公务用车。二是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即超出中央或地方、部门公务用车排气量或价格等标准配备使 用公务用车。三是违反规定换车、借车,即擅自采取折旧变卖、转送下属单位、提前报废等方式处理能够正常使用的公务用车,利用职权以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的车辆。四是摊派款项购车,即向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或擅自接受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的车辆,以及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五是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即增加公务用车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六是公车私用,即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接送亲友、学习驾驶等非公务活动。

各地区各部门还可结合实际,把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其他方面的突出问题纳入专项治理内容,进行集中整治,拓展工作领域,扩大工作成果。

六、这次专项治理工作如何开展,有哪些步骤和环节?

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从4月份开始,至2011年底基本结束,主要分动员部署、清理纠正、重点检查、建章立制4个阶段进行。专项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是严格清理纠正。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对公务用车逐辆进行登记自查,不遗漏、不隐瞒,彻底摸清车辆底数;组织力量对登记上报情况逐车进行核实甄别,不留空白、不留盲区,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处理。二是严格编制和配备标准。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两个《办法》精神,从实际出发,按照不突破原有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要求,明确新的编制和配备标准,重新核定车辆编制总数并报上一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备案,严格控制公务用车总量,严格依照规定标准配备更新公务用车。三是严格使用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切实避免公车私用,降低使用和维修保养成本。

七、在专项治理清理纠正阶段,应把握哪些政策规定?

为保证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明确了相关规定和政策界限,一是对违规车辆的处理,本着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的原则,按照调剂使用、公开拍卖、经批准继续使用和换回、退回等方式进行。严禁擅自处理违规车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对越野车的治理,两个《办法》下发后,党政机关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含SUV车型)。确因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特殊的,可以适当配备国产越野车,但须严格审批程序,纳入车辆编制,实行集中管理,不得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三是对责任人的处理,区别情况、体现政策。对主动自查、及时纠正的,依据有关规定从宽从轻处理;对隐瞒不报、不及时纠正的,严肃处理;对两个《办法》下发之后的违纪违 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四是严禁借机更换公务用车。凡是提拔、交流的干部,必须优先使用单位现有车辆,严禁占用其他单位车辆,严禁违规新购置车辆。在《实施意见》下发之日起至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重新核定编制和配备标准前,原则上暂停新购置车辆。

八、如何通过专项治理工作,建立起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不仅要抓紧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坚持边清理、边纠正,边建设、边完善,建立健全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逐步形成防治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的长效机制。在专项治理工作中,重点落实和完善公务用车编制管理、购置审批、经费预算管理、日常管理、执法执勤用车管理等制度规定,堵塞管理使用上的漏洞;研究制定垂直管理部门、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着力构建完善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制度体系。

九、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什么关系?

专项治理工作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互联系、相互衔接。专项治理主要是通过组织全面登记自查、严格审查核实、纠正处理问题、督促建章立制等工作,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制度规定落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在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改革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创新公务用车管理保障方式,从根本上杜绝公务用车方面存在问题的发生。通过专项治理工作,对公务用车进行清理规范,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可以巩固和扩大专项治理成果,从源头上解决存在问题。

十、在专项治理工作中,主要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进行。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央纪委、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监察部、财政部、国管局、中直管理局、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管局。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本部门专项治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各级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通过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分析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注重分类指导,区别工作情况,及时做好政策咨询答复工作;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把监督检查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贯穿于专项治理工作全过程。通过工作督导、重点抽查等形式,全面了解情况,督促整改发现问题,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严格执行纪律,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选择典型案例,适时进行通报或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畅通监督渠道,认真受理信访举报,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篇8: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工作报告

区分村干部的职务行为是否为依法从事公务, 并对其贪贿行为作不同处罚的法律依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二款的解释》。该立法解释规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成员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七项行政管理工作时, 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间发生的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受贿罪。

但是, 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成员依法从事公务的七种情况中, 前六种是具体化的, 对于第七种情况只是以“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加以概括。因该规定过于抽象易导致不同的理解, 司法实践中同罪不同罚的现象屡有发生, 故而有必要对其作出明确界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六项具体行政管理工作列举为刑法中依法从事公务的行为, 可分析出其逻辑中的“公务”主要是指行政管理行为, 即具体行政行为。既然如此, 认定村干部从事公务时就不能脱离具体行政行为。笔者认为, 认定村干部的职务行为是“公务行为”应当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应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二是该行为系政府管理行为;三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一般不影响公务的性质。具体分述如下:

一、关于应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

前文已述,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其解释中将公务行为确定为具体行政行为。故而, 将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作为认定村干部从事公务的前提是必然的。对此,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通知中也做出了进一步明确性的规定, 不但认为村干部所协助执行的公务是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中发生的, 同时还把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从事的纯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经营、管理活动排除在公务行为之外。

该条件的适用有助于区分村干部协助执行公务的行为与村委会自治中的职权行为, 如村干部协助政府从事计划生育、征兵、户籍等管理的行为, 就属于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 依法应认定为从事公务。而向村民发包村集体土地等行为, 属于村民委员会“纯自治行为”, 则不应认定为刑法第九十三条二款的公务;通过适用该条件, 也可排除国家抽象行政行为或行政指导行为中村干部职务行为的公务性。司法实践中曾发生这样的个案: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 某村委会自筹资金建设农村小区。个别村干部在此过程中收受了他人钱财, 当地反贪局即以涉嫌受贿罪对其立案侦查。但该案中国家除了提倡新农村建设外, 涉案小区的建设均由村委会自行管理, 并无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 故不应认定村干部是在从事刑法第九十三条二款的公务。

二、关于具备政府管理特征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政府机关依法就特定事项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作出的单方行政职权行为。其显著特征是, 作为管理者的政府机关与被管理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主要表现在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 不以被管理者的满意或同意为条件, 具有强烈的管理色彩。国家征兵、征税及政府征用土地即是此例, 该行为无需相对人同意。

国家基于调控的需要有时会介入村委会自治事务中, 但不能因国家行政权力的渗透就认定自治行为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典型的如农村宅基地的安排需由政府审批, 有观点据此认为该行为属刑法第九十三条二款的公务行为,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二款的解释》初稿中也将其纳入公务范围。但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管理本是村委会自治事务, 国家的审批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因而该立法解释的第二稿也删除了关于宅基地管理的规定。

三、关于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

虽然国家早已提出依法治国的目标, 但法治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们不能保证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均是合法有效的。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具体行政行为不合法或无效, 那是否也得否定在此过程中村干部的职务行为具有公务性呢?比如村干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土地征用, 但征用行为发生后却被依法宣告无效, 还能否认定村干部的行为是否在协助政府从事公务?

村干部从事公务的行为虽是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具体行政管理行为, 但刑法上的行政管理行为毕竟与行政法上的具体行政行为还是有所不同的。行政法关于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规定, 主要是追求具体行政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 而刑法所关注的主要是该行为在形式上是否为具体行政行为。因此, 就刑法来说, 只要确认行为在形式上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即可, 而毋需考虑其最终能否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 即对于村干部是否在履行公务不受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影响, 只要是村干部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就应认定其是在协助执行公务。

篇9: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工作报告

一、深入调研,制定简章

通过多渠道、多方面调研后,该厅草拟了遴选工作简章,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局审核后对外发布,努力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职位设置和遴选范围。根据编制、职位空缺情况和工作需要,面向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单位公开遴选7名主任科员及以下职务公务员。设置4个专业7个职位,遴选的范围为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包括监狱、劳教单位的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和各市、县(市、区)、乡镇司法行政机关在职在编的公务员。

二是明确报考资格条件。专门设置了基本条件和专业条件,即:思想政治素质要好;年龄要求在35周岁以下,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放宽到38周岁以下;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必须具有所报考专业职位所要求的对口专业,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并具有学士学位。

三是明确方法步骤。遴选工作分五个步骤:首先,公布简章。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印发公开遴选公务员的简章,在广西人事考试网等网站发布公开遴选公务员简章。其次,报名和资格审查。采取个人自愿填写报名表的方式进行报名,并严格进行资格审查。第三,组织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第四,体检和考核。按考试综合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按职位1 ∶ 2的比例确定体检人选,体检合格者作为考核人选。第五,公示和调动。根据考试、体检、考核结果,择优确定遴选对象,并在本系统内公示后,办理调动手续。

二、精心组织,广泛发动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安排考试和面试。

一是广泛发动。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方便、快捷、覆盖人群较广的特点,在广西人事考试网等网站发布公告外,还将遴选简章印发到本系统一线单位。要求层层进行宣传发动,鼓励和支持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踊跃报名,接受组织的挑选。

二是认真审核。按要求对全部报考人员的资格进行认真审核。

三是组织考试。为确保应试者工作和考试“两不误”,研究把笔试、面试和体检三项工作安排在周末,整个工作做到了“三有”:一是有组织机构。成立遴选公务员考试领导小组,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各项工作。二是有纪律监督人员。厅纪委和驻厅监察室参与笔试、面试、体检工作的全过程,实行“无缝隙”监督,确保遴选工作的风清气正。三是有工作手册。编印了《2011年广西司法厅遴选公务员笔试、面试、体检工作手册》,发放到每一名工作人员手中。

三、全面考察,确定人选

为了全面考察入闱人员的综合表现,真正选拔出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公务员,采取“四项措施”组织进行。

一是组织跟班学习。组织进入考核的同志,在厅机关跟班学习一个半月。首先,分组定岗。将进入考核的同志分成若干小组。原则上按每个职位考生的成绩排名,按名次的单、双序号进行组合。安排到相关处室跟班学习。其次,确定指导老师。明确所在处室的处长担任跟班学习学员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学员学习和工作。第三,确定跟班学习课题。结合司法行政系统当前工作重点,由指导老师给每一名学员安排课题进行业务考察,学习结束要提交课题作业。第四,考核评定。跟班学习结束后,由指导老师根据考生在跟班学习期间的表现,对照考评标准进行评分,并作出综合评定。

二是组织专业测评。对涉及专业技术要求高职位的人员,专门聘请了相关专业专家对入闱考生进行专业测试,以确保录用人员的专业水平达到职位的要求。

三是组织实地考核。组成考核组到考生所在单位,采取查阅考生干部档案和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全面考核,核实考生身份是否符合报考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了解考生德、能、勤、绩、廉等情况。

上一篇: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下一篇:化妆品备案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