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2024-04-17

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精选11篇)

篇1: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2011年上期【指导思想】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公民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增强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自觉性,有力推动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孩子们的人生幸福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根本任务】

1、通过更多地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少先队员从小就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让少先队员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让少先队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3、开展生命教育,让孩子们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孩子们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孩子们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正确人生观。【工作目标】

1、落实、加强学校日常工作检查、评比,及时总结、表彰,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全面的导向。

2、以队干为龙头,以星级班级为载体,注重少先队大队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一支“服务、民主、自主、创新”的队干队伍。

3、搞好每月的主题活动,注重体验教育,把活动真真实实地做到孩子们心里,给孩子们积极的思想教育和人生影响。

4、开展“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孩子们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从细处入手,小事做起,加强少先队员道德质量及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1、继续深化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先导,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宣传阵地,通过队报、宣传栏、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产生民族自豪感。

2、继续抓好少先队员的习惯养成教育。引导队员从细处入手,以小事做起,不断规范和完善自身的行为:⑴、本学期训练的重点仍是学生的书写习惯。一是写字姿势,一是写字品质。⑵、从摆放课本做课前准备入手,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⑶、从课间纪律入手,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文明礼貌日常用语的使用,坚持说普通话,每日进校学会主动问好;在教学楼内懂得右行礼让;课间不追逐打闹;⑷、从衣着入手,抓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爱清洁,讲卫生,要求学生每日做到:衣着整洁大方,每人必须佩带红领巾(夏季只有大型活动才佩戴)和校牌等。⑸、从管理卫生包干区入手,抓劳动习惯的养成。每天放学后,要求队员打扫干净自己的教室和包干区,不把废纸随便带出教室,并在校园内做到“随手弯腰拣废纸”。⑹、从每天集体体育锻炼入手,做好两操,引导队员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每天的就餐纪律入手,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粮食及有序就餐的习惯。

3、抓好少先队大队干部的建设,实施培训、评比、表彰。培养一支自主负责,服务少先队员的队干队伍。总之,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要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教育,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入脑、入心、践行。

(二)继续坚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快乐的成长,工作计划《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这说明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建立“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站是少先队组织的一个重要阵地。随着学校设备的不断更新,运用好这一队员们自己的宣传阵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建立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2、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走廊、黑板报、宣传栏等,营造更为浓厚的书香氛围,在校园学生活动场所、餐厅、教学楼墙壁张挂读书名言、名人故事、推荐书目等,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用有品位的校园文化来激励人、感染人、培养人,塑造人,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

3、加强校园卫生监督。师生在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中工作、学习会感到心旷神怡,从而自觉地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少先队的严格监督,使校园变得更优美整洁,师生工作、学习更愉快。

(三)深化少先队主题教育,引导队员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1、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重点,以重要的纪念日和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队员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结合三月学雷锋月开展活动。

2、以感恩节为教育楔机,开展了感恩节系列活动,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不忘父母恩、师长恩、社会恩等,精心培育学生“感恩文化”,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质量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从小做到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的思想,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过好少先队员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本学期将实行师生同台的方式进行欢庆。每个兴趣小组排练一个节目,作为汇报演出;每两三个老师负责一个节目,五月底进行预演,六一进行欢庆。带领少先队员们过好一个快乐的节日。【具体工作】

(一)、常规性工作

1、每天进行日常情况检查,每周小结,并公布每周优胜班级评比结果;

2、坚持升国旗,利用国旗下讲话,抓学生思想工作;

3、坚持书写习惯养成教育,从二月份开始每两月一次写字评价及展览;

4、坚持读书习惯养成教育,从三月份开始每月一次《经典诵读》背诵评价;

5、定期出好黑板报(一般每月一期);

6、规范执行每月一次的主题班队会;

7、坚持每周星期二、四播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阶段性工作:二月份:心怀理想 我们出发

1、制定少先队工作计划。

2、少先队大队部机构重组,恢复少先队常规工作。

3、完善星级班级评比细则,开展星级日常评比。

4、启动广播站。

4、出好第一期黑板报,主题为:好习惯,从点滴做起。三月份:学雷锋精神,树校园新风

1、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文明礼仪我先行”红领巾学雷锋活动。

2、“我让妈妈露笑脸”庆祝三八节主题班队活动。

3、“七巧科技”系列竞赛初赛。

4、《经典诵读》背诵评比。

5、第一次优秀书写作品评选、展览。

6、出好第二期黑板报,主题为:学雷锋、树新风。四月份:学习先辈做好传人

1、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参观烈士公园,缅怀先烈。

2、全体师生“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文明礼仪演讲征文比赛。

3、《经典诵读》班队主题活动。

4、举办优秀学生作业展览,进行第一次写字评价。

5、出好第三期黑板报,主题: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五月份:享受关爱,珍惜幸福

1、了解父亲节、母亲节的由来,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2、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3、《经典诵读》背诵评比。

4、第二次优秀书写作品评选、展览。

5、“六一”文艺节目预演。

6、出好第四期黑板报,主题:学会感恩,乐于奉献。六月份: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1、庆祝“六一”节,举行文艺汇演。

2、《经典诵读》背诵评比。

3、“七巧科技”竞赛复赛。

4、出好第五期黑板报,主题为:欢庆“六一”。七月份:

1、各类资料收集汇总,少先队工作总结。

2、星级班级、优秀队干评选。

3、假期安全教育和假期生活指导。

篇2: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草铺镇小学少先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一、草铺镇小学少先队组织基本概况

我镇现有少先大队8个,少先队建队率达100%;我镇学生1900名左右,少先队员1200名,入队率95%;中队辅导员56名,大队辅导员8名,校外辅导员配备率达97%以上。

二、全团带队重在抓落实

近年来,我镇各级团组织充分认识到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在共青团事业中的基础地位,由上至下均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全团整体工作之中,实现了两加强一健全一优化的目标:加强了对少先队组织的领导、加强了少先队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了少先队组织机构,进一步优化了少先队工作的外部环境,在全团带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措施如下: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息息相关,做好全团带队工作首先要统一思想、关键是精心部署、根本在加强领导。为此,团市委、少工委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在统一认识上用了力、在安排部署上用了心、在加强领导上用了劲,狠抓落实,切实做到了“认识、措施、力量”三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多年来,为了做好团队衔接工作,专门召开学校团队工作会议,辅导员、团组织负责人、主管团队工作的乡镇、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认真分析了当前学校团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就团队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要求注意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自主性,使少先队员真正成为少先队组织的主人,辅导员老师不能包揽少先队所有工作;为此项工作了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任务措施到位。首先我们将全团带队工作纳入共青团工作整体计划之中,团市委、少工委在每年年初的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3: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1. 少先队辅导工作不被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像语文、数学、英语,而对培养学生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仅学校如此,一些学生家长也希望将尽可能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文化学习上,少开展少先队辅导工作。笔者对16所小学的校长进行了调查,发现支持少先队辅导工作的只占7个人,不支持的占了9个人。

2. 少先队辅导工作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少先队员们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所以,很多少先队辅导活动都是教师自己承包。比如少先队活动的主题、发言的内容、活动的内容等,辅导教师都已经准备好了,学生根据安排好的程序照做就行。辅导老师这样做就完全曲解了少先队辅导的本质,没有起到真正的辅导作用,只是在走形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学到知识。

3. 少先队辅导工作统一化,没有特色

少先队的辅导和我国的重大事件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建军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节等,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开设不同的辅导课程。但是有的学校为了简化自己的工作量,将每个年级的少先队采用相同的辅导模式,这样做既没有针对性,还会显得辅导课程呆板,缺少生动性。

二、有效进行少先队辅导工作的策略

1. 让少先队员参与到辅导工作当中

少先队辅导的主体应该是少先队员,所以在辅导中,我们应当以少先队员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展开辅导活动时,一定不能由辅导员包办,而是要将任务分配给少先队员,让他们自己想办法,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让所有的少先队员参与其中,最后受到教育。活动过程中辅导员可以旁听,但是不要加入进去,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等辅导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此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大家各抒己见,吸取教训,保留好的方面,下次争取做得更好。这样就让学生充分融入了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的洗礼。

2. 在日常学生生活中,融入少先队辅导工作

少先队辅导工作不应该是一个定时定量的事情,而是应该持久地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我们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入少先队辅导的内容。比如为了让小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我们不是非得开展一个专门的班会或者活动,也可以开展“我当一天校长”“我当一天班长”等类似的活动。每个人轮流做校长或班长,这样,他们就能充分感受作为校长、班长的难处,同时会更加热爱学校和班集体,既不浪费时间,又可以起到少先队辅导工作的作用。

3. 少先队辅导工作应和生活联系密切

对少先队员思想道德的教育,最终的目的还是将所接受的道德能表现在生活中,做一个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好学生。为了更加贴近生活,每个月少先队辅导工作的主题都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变更,力求贴近生活。比如,我们在三月份可以开展学雷锋的辅导活动;在五月份可以开展劳动比赛活动或“我为家庭做一回光荣的劳动者”等有关劳动辅导;在六月份可以开展“我为父母洗洗脚”的活动;10月份可以开展爱国教育,等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净化自己的思想,还能让他们学以致用,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当中。

少先队辅导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创新和带动学生实践、进行道德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一项对儿童的一生都有积极作用的辅导工作。所以,对于小学少先队辅导工作,我们要充分重视,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有文化、有道德、有担当的优秀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强少先队员的爱国意识,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少先队辅导对培养少先队员精神文明和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小学少先队辅导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出成绩好、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少先队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少先队,辅导工作,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杨毅静.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有效性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篇4: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一学期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以人为本 质量为先 发展为重 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育管理为保障,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教育特色为亮点”的工作思路,更新理念,深化改革,追求规范,崇尚创新,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上升。

一、扎实做好各项教学工作

1、深入分析各班现状,根据各班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力求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规范的教育秩序,本学期我处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开设课程,安排课时,制订教学进度,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

3、严格依靠制度管理,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抓好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要求教师认真领会,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4、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增强质量意识。学校严格按照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教学管理中,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通过巡课、推门听课的方式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坚持实行“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的常规管理机制,坚持大查时由教导处牵头组织学生进行评教,并将评教结果利用教师例会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改正,教导处跟踪调查,确保整改到位。通过纵向比较我们发现,收效非常的明显,所有教师都能自觉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向更高目标奋斗。

二、抓常规管理,向常规管理要质量

严格的管理是教学工作高效推进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严格的管理过程就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为此,我校牢固树立“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的管理理念,不断改进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

注重教学常规管理,构建良好的教学秩序。重点做好了 “四抓”活动。

⑴ 抓备课。特别是二次备课和集体备课。继续认真践行“备(主备人备课)——研(集体研讨)——备(再次备课)——讲(课堂授课)——研(课后研讨)——思(上课教师反思)” 的集体备课研讨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发挥了教研组的作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⑵ 抓上课。加强随机查课制度,在查课中及时了解教师的施教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随时做出反馈部署。

⑶抓作业批改。坚持不定期的作业检查。严格把握作业的质量,控制数量、及时批改、及时调控教学。加强对学生分层作业与测试有效性的研究,推广“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推优转弱、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分层作业。

⑷抓课后辅导。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教师对学习待提高学生的辅导与转化力度。坚持课堂辅导为主,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差异,利用差异,采取小组指导或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辅导,力争把困难解决在课堂上。

三、抓业务学习,让学习促提高

1、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

倡导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风格。本学年,我们以“实施高效教学构建生本愉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相继开展了新进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等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让大家互相观摩、反思、交流、学习,共同成长,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总体水平的快速提高。

2、进一步完善听评课制度建设,评课遵循“四步曲”。即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上课教师谈收获,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成果做到“三个一”:一份课堂实录(教学案例),一份教学反思,一份组内评议。

四、以反思促发展

1、存在问题。

教师方面: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现实的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教师与教师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素质差异,新理念的高要求与教师工作量较大之间的矛盾尚且存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调动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教学层面: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和追求个性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基础与创新的关系;课堂活跃与课堂常规之间的矛盾;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自主的发现学习之间的有机融合等。

2、今后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县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和县教研室本学期教学重点工作,本着开拓创新的研究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以实施高效教学,构建生本愉悦课堂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A、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制度建设,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进一步规范教学教学常规管理,严格各项常规检查,对教师的教学计划、二次备课、作业批改、听课记录等各项常规工作进一步明确要求,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反馈。

B、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为突破口,规范课堂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内听讲、回答问题、合作学习、读书交流、书写作业等各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实行强化训练,形成习惯,以减少课堂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

篇5:新铺镇中心小学简史

新铺镇中心小学位于勉县新铺镇新铺湾村,是全镇办学历史最长的一所完全小学。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临新铺街,西接菜坝街,南靠汉江河,北邻川陕公路。四面皆山,中居平原,真可谓山清水秀,地灵人杰。

学校始建于1936年,1964年附设农中,1969年附设初中,1972年附设高中,1980年与中学分离,迁至现在校址。1996年建镇后定为镇中心小学。学校现占地9334平方米,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0余人,在编教师25人,职工3人。

一、解放前十四年的创办史:

1936年(即民国25年),国民党县政府将设立于三官庙的私塾改办为勉县第17初级小学,委任唐维华为校长,学校经费主要由庙会提供。

1940年,学校改名为“新铺小学”,由张汉任校长,将庙宇、祠堂改为教室,全校8名教师,6个教学班,近200名学生。1941年改名为“县立新铺中心小学”,由伪乡长张汉任校长。

1942年,郭维暹任校长,成立了建校委员会,由全乡人民集资,修建土木结构楼房一栋,改建戏楼为办公楼,工程未完,郭维暹调走。

1944年,陶孝任校长,任职三年,学校改建完工。1947年,邱景鉴任校长一年。1948年,王敬孝任校长一年半。1949年,晏存中任校长一学期。从1942年开始,尹明常任教导主任直至解放。

1936年至解放的14年中,校长均由县上委派,教师由校长招聘。这期间,由于学校领导治校有方,教师工作认真,教育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前茅,其中尤以张汉任职期间贡献最大,其事迹至今尚被人称颂。

二、解放后十七年的发展史:

解放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新铺完全小学”,教师由国家委派。

1950年,冯新志任校长,陈祥裕任教导主任,全校教师8人,学生200人左右。

1951年,韩希贞任校长,陈祥裕任教导主任。

1952年,陈祥裕任校长,冯先志任主任。自1953年开始,贾文礼任教导主任。

1955年,赵德民任校长,贾文礼任主任,后由柏玉汉任主任。1958年,张徐生任校长,胡桂福任教导主任。

1960年,胡桂福任校长,戎安邦任主任。62年下半年韩景星任教导主任,后升任校长,陈景春任教导主任,65年韩调往青羊驿,郭良础任教导主任至66年。

自64年开始,学校附设农中,61年一个班,由张振远负责;65年两个班,增添教师李德义。66年起由胡星乾负责。

在这十七年中,由于国民经济刚刚开始恢复,特别是58年至62年,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学校经济投入少,校舍变化不大。但在教育质量方面,由于党确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领导和教师,继续发 扬了过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后期由于反“右”运动的冲击,经济困难的动荡,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三、“文革”十年

1966年,县上举办教师集训会。

1967年,学校工作由郭良础、董学礼负责。

1968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成立学校革委会,郭良础任校革委会副主任。

1969年,学校附设初中班,农中下马。小学六个班,学生300余人,初中一个班,学生50余人,董学礼、郭良础任革委会副主任。

1970年,学校附设高中,小学五个班,初中两个班,高中一个 班。学校改名为“新铺中学”。陈为陵、王永昌任革委会副主任。

1973年至1976年,高中增加到两个班,由王宣贤、陈为陵任革委会副主任。

这十年中,增设初、高中班新用校舍均属58年县上在此办第六中学时扩建的校舍,(勉六中62年下马,校舍由新小使用)。学校由贫下中农管理,学生升学靠推荐,废除了考试制度。

四、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

1977年,王宣贤、陈为陵任校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王宣贤任校长,陈为陵任副校长,吴宣章任教导主任。1980年,王宣贤任校长,周明全人任教导主任。这段时间,已恢复考试制度。但是小学至高中的教育质量仍偏低。1980年,小学和中学分离,中学占用了原小学的校舍,小学由国家拨款,群众集资另选校址建教学楼一幢,宿舍楼一幢,共占地3亩。

1981年,学校改名为“新铺湾乡中心小学”,周应宣任校长,次年春兼任乡文教支书。

1982年7月,王华荣任校长,尹仲德任教导主任。

1984年8月,王华荣考入地委党校学习,尹仲德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85年8月,崔祥安任教导主任(这期间乡文教支书由向永安同志临时代理)。

1987年,上级加强、充实和调整了领导班子,由曹桂生任乡文教支书,覃珠安任校长,宋志国任教导主任。1988年覃珠安调走,曹桂生主持学校工作。

1989年8月,曹桂生任乡文教支书,负责全乡教育工作,王永录任校长,1993年8月,赵新松任教导主任。

1994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乡、校共同投资修建了后围墙,更新了部分设施。

1995年8月,赵新松任乡文教副书记兼副校长,主持全乡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

1996年8月,撤区并乡建镇后,学校改名为“新铺镇中心小学”,赵新松任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惠任教导主任(1998年8月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这一年,“普九”工作全面铺开,镇、校共同投资二万余元,硬化了校园主要道路,修建了几条排水沟,新建了“三室一 部”,并与县团委共同建起了“希望书库”,与《汉中日报》社协作办起了校园文学社。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基本完善。同时,学校出台了《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着手改革教育评价方法。

这二十余年中,由于党和国家及时调整了教育工作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以后,全国重视发展教育蔚然成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当地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通过了“普六”、“普九”两次国家验收检查,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了补充,办学行为日趋完善和规范,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五、教育改革中的不断发展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落实,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开展,从此学校的发展迈向了快车道。

1999年8月,赵新松任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惠任副校长,贺琳任教导主任。在校学生300余人,教职工19人,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已初见成效。学校通过“两基”验收。

2000年8月,赵新松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贺琳任副校长,汪刚任教导主任。2001年9月开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2002年8月,全县乡镇教育办公室撤销,建立镇教育支部,学校不设党支部。赵新松任学校校长,贺琳任副校长,李桂萍任教导主任。课程改革进入第二年,一、二两个年级,学校在课程改革试验中受到县课改领导小组好评,被评为“课改先进单位”。

2006年,国家启动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学校不再向学生收取杂费等费用。2007年8月,学校迎来了教育发展中的一次重大改革。随着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在我县教育系统的开展,学校被列为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学校,面向全县招聘校长一名,副校长一名。通过严格的招聘程序,学校聘用赵新松任校长,贺琳任副校长,由校长聘用李桂萍任教导主任,重新组建了学校领导班子,在此基础上,学校领导按人事改革程序,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制,设岗位17个,招聘教师15人。至此,学校沿用几十年的用人制度,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实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教职工能进能出的新的用人机制,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

2006年9月学校争取到台商王永庆的资助和国家财政的支持,在后操场新建教学楼一幢,同时拆除已属D级危房的教学楼。2007年6月修建水冲式厕所,彻底改变了传统厕所。2007年9月在学校后院西边征地一亩,新建教师宿办楼一幢,并积极筹备修建师生餐饮用房。随着学校硬件的日趋完善,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学校按国家的学校布点调整规划,先后撤消了原上坝小学和杜家山小学,2007年9月又撤并了龙王庙小学和蒋家坝小学的五六年级,按计划将于2008年9月撤并两校的三四年级。在校学生达550人左右。

2008年初学校筹建实验楼和学生餐厅及宿舍楼。5月12日受汶川地震影响,学校按照灾后重建规划,两幢楼建设资金被列入灾后重建项目,2009年10月开始项目建设,2010年10月全面竣工。与此同时,学校新征地八亩作为学校操场,室外附属工程也同时进入规划,至此,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完成,彻底改变了学校面貌。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于2009年9月龙王庙小学、蒋家坝小学,余家沟小学、穆家院教学点全部并入,学生数达520余人,教职工21人。

纵观学校发展的历史,教育兴衰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解放前,虽然过时纷乱,但新铺波及不大,由于经费由庙会提供,庙会由土地,有固定财产,加之创办伊始,群众积极性高,所以学校教育质量一直很高。解放后,由于社会制度变了,又有了良好的办学基础,教育事业一直发展很快。后来由于五八年国家经济困难和“文革”十年,教育工作相应的收到一定冲击。“文革”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当地经济发展迅速,学校教育工作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素质的建设人才。

篇6:黄土铺镇中心小学学校食品安全

工作汇报材料

为切实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预防控制学校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法规,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长抓不懈,持之以恒;贯彻“安全事故,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上级下达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有检查有记录,从而保证了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以不断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现将我校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学生863人名,其中住校生347名,教职工46名,学校有一个食堂和一个商店,承担全校师生的食品供给任务。

(一)食堂食品卫生情况

学校食堂取得了卫生许可证,现食堂从业人员为3人,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了健康证,健康证持证率100%。食堂已经贯彻执行《原料

采购索证登记》和《食品试尝留样管理制度》等制度;学校重视食堂管理,已先后制定和出台了《食堂卫生检查制度》、《餐具消毒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原料采购索证登记制度》等制度,已下发,并贯彻执行。

(二)、商店食品卫生情况

校园内现有一家商店,由校外人员承包经营,学校按照食品卫生安全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商店进行严格管理。商店已经办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严格进货渠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票证并建立台帐,严禁销售无质量合格证,不符合食品标准,过期变质和提前标注生产日期、来源不明食品、超范围经营食品,并作定期检查食品销售情况。

(三)、饮用水安全管理

学校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公司消毒,学校自建水池沉淀后的清洁水,学生使用的饮用水是泉溪清泉矿泉水厂生产的矿泉水,我校已对该厂进行走访,该厂证照齐全,饮用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及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

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在上级食品卫生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学校的共同

努力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全校无一例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学校根据上级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各种制度。如:《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其中包括《食品原材料采购制度》、《食堂卫生制度》、《餐饮具消毒制度》等。使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管理组织健全,实行层层负责制度。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校长任组长,分管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抓食品安全工作,相关人员配合抓,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职责,层层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的相关内容,平时做到有检查,有记录。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则实现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三)、严把食品原材料采购关。学校要求,采购人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处采购食品及原材料,并向供货方索取产品合格证或质量检验报告单。对米、盐、油等食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进货渠道、统一质量,保证学校用粮安全。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实行登记、验收制度,专人负责,以备查验。禁止购腐烂变质、发霉、酸败、生虫、掺杂掺假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禁止采购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乳制品、调味品等。对入库出库食品重点检查食品商标,生产保质期,以及新鲜程度,做好记录,登记在册。对所

有食品留样不少于100克,保留48小时,作好记录。严格实行食品分区加工制度,严格按照肉类加工区,蔬菜精细加工区,面点加工区,主食加工区等进行功能分区加工。食品贮藏摆放规范,分类,分架,隔墙,离地,防蝇,防蚊,防鼠,防毒,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放在冰箱食品做到保鲜膜保存,生熟分开,菜标生熟明显。

(四)、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每年体检一次,无健康证者不得上岗。上岗时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或流动清水洗手,直接接触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工作场所做到无蝇,无鼠、无蟑螂,环境整洁卫生。

(四)、坚持餐饮具消毒制度。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消毒的餐饮用具不得使用;负责餐饮具消毒工作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工作认真,熟悉和掌握餐饮具消毒方法及要求,确保餐饮具安全卫生,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加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学校将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列入日常教育内容,做到大小会议要求宣传到位,强调到位;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周活动,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食品卫生习惯。

(六)、制定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并明确各部门职责,为发生意外事故及时处置,减少损失打下基础。

三、今后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

为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杜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责任意识和广大学生的食品卫生知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日常检查、监督的力度,及时排查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服务师生,保障安康,努力营造学校安全、良好的食品卫生环境,不断构建人民满意及和谐校园。

(三)、继续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巩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果,共同营造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四)、进一步加大力度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提高认识,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

(五)、学校饮水、饮食卫生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做好这项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师生饮水、饮食安全,保证水的供应。

篇7: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一、目前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的现状

1、农村小学师资相对缺乏,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少先队工作重视程度有限。

目前, 我县农村小学整体师资力量比较缺乏, 虽然近年补充了一部分特岗教师, 但相对来说, 素质高、能适应形势发展的教师还是不够。作为学区、学校等管理机构, 往往考虑的是如何使教学能够正常运转、提高成绩, 于是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松了, 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降了。

2、农村少先队工作开展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

农村小学规模小, 经费少, 方方面面的开支却不少。学校能够投入到活动中的资金相对少, 最终使少先队工作成了无场所、无资金、无法组织。

另外, 农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人员变动太快, 辅导员刚对少先队工作了解、掌握了一些方法, 又因为调动等各方面的原因, 换成另外的人员来兼任少先队工作, 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小学的少先队工作的开展。

3、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缺乏有效带动和指导。

乡镇一级设少先队总辅导员, 用来指导本乡镇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少先总队辅导员要么是学区安排一名专干负责, 要么是由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兼任, 但两者皆有弊病。学区专干负责少先队工作, 就会上级安排, 将活动转发到各学校, 不去管各学校具体是如何开展活动的, 当了“二传手”;而中心小学辅导员一般都是教学骨干, 担负着较重的教学和教研任务, 他们来兼任学区总辅导员, 至多只能做好自己学校的少先队工作, 无瑕也无权管理其它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 这就严重的影响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整体发展。

4、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和发挥。

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指导者和亲密朋友, 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农村小学辅导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 缺乏少先队的专业知识, 对辅导员的职责并不明确, 活动不知道怎样策划、设计, 孩子们被动地充当某个角色, 去表演一下, 参与一下, 导致活动成人化, 缺少童趣, 缺乏吸引力, 队员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力度。

联合县级少工委, 针对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特点, 制定工作计划, 召集农村辅导员开会、开展活动、听取意见, 为他 (她) 们出谋划策, 每学期安排一次城乡之间少先队工作的观摩活动。要经常到农村小学了解情况, 发现问题, 指导工作, 保证对一线工作情况及时掌握。

2、重点加大农村学校分管领导和辅导员的业务培训。

加大党建带团、队建设的工作力度,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党政领导要定期听取少先队工作的汇报, 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少先队的工作, 少先队工作才能取得物质上的支持、发展的空间。建议区、市、县团委、少工委加大对分管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培训的力度, 对他们分批进行轮训,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要求辅导员不能仅靠上级组织的培训机会来学到知识技能, 还要通过网络、订阅杂志等渠道来获得少先队工作方面的知识。辅导员必须有学习、“充电”的欲望, 才会使自己做起来得心应手, 充满活力。

3、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 开展好少先队活动, 促进少先队工作发展。

农村少先队活动要切实符合农村地域特点和实际要求, 不搞“大而全”, 而要搞“小而精”的活动, 从“小”入手, 以小见大。从日常生活中筛选出精华来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内容, 反复锤炼主题, 使之切合实际。每一次少先队活动必须要做事前有计划, 要明白活动的目的, 要有具体操作方法步骤, 如果是户外的活动还要考虑有无安全隐患, 做好活动预案。事中组织有序, 事后及时总结。这样才能为我们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少先队活动提供保障。

4、进一步督促落实农村辅导员的待遇问题。

根据《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 落实辅导员待遇, 调动其积极性, 对农村辅导员实施聘任制, 享受津贴, 尽量减少课时, 使开展少先队活动时间得到保证。

篇8:铁铺镇中心校小学防震演练预案

一、演练目的

为使广大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演练原则

坚决做到:安全第一,确保有序,责任明确,落实细节。

三、演练组织领导 组长:王长义

组员:王降龙

卢丽娟

柳晶

汪金凤

孙富平

王桔

陈先思 高静

胡忠涛

高彦婷

四、演练安排

1、演练时间:2015年5月12日

2、演练内容: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疏散到集中地点,以防余震发生。

3、演练信号: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音作为启动信号: 第一次哨音(50秒);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第二次哨音(60秒):组织疏散的信号,学生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2分钟后)。

4、听到哨音按预订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2分钟内完成。

五、各人员职责 应急避震演练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老师在演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预先做好部署,做好分工,亲临指挥,既要确保演练顺利进行,通过演练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使学生得到锻炼,也要防止在演练中发生意外的事故。

1、明确职责,负起责任,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每层的楼梯口、疏散路线每个拐弯处等,都要有人负责。罗文光、陈国会——现场总指挥(罗文光负责发演练信号)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应急避震和紧急疏散全过程 余明仙:负责北楼2楼楼梯口 王晓丽:负责北楼1楼楼梯口 李兴娥:负责南楼2楼楼梯口

: 负责南楼1楼楼梯口

2、要求全体师生要严肃,要当作是真的地震发生,而不是一种游戏,各地点教师提前到位,在演练过程中各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如果发生意外事故时,要及时作出处理。

3、集合后各班班长及时清点人数,向现场总指挥(陈国会)报告。

六、演练一: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要求班主任在演练前提前进行指导)

从你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结束,一般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很少会持续一分钟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到最近的安全地方。躲避到地面停止摇动,再也没有东西落下来为止。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学生们立即开始演练,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七、演练二:疏散的集中地点和路线

等到主震结束后,为了防止有较大的余震发生,应该立即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余震。疏散的集中地应选择坚实、平坦的开阔地,远离高大建筑物的场地(学校操场)。当听到疏散的信号后,按预定的路线和集中地、有秩序地进行疏散(必须按一路纵队小跑)。

(一)、疏散路线和集中点

1、一楼3个班直接从教室内疏散至操场中部该班集中点;

2、六(1)班出门靠墙,六(2)班紧靠六(1)班,二(1)班紧靠六(2)班,二(2)班靠楼梯扶手,要求各班组织学生按一路纵队有序疏散到操场该班集中点;

3、三(2)班出门靠墙,三(1)班靠三(2)班,五(2)班靠三(1)班,五(1)班靠楼梯扶手,要求各班组织学生按一路纵队有序疏散到操场该班集中点;

(二)、疏散注意事项

1、要有顺序地疏散,在楼梯下楼时,不准学生在楼梯或走廊互相拥挤,避免跌倒。

2、老师要在每层楼梯拐弯处把守,指挥学生有秩序疏散。

3、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以防被砸。

4、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

5、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各班班长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

八、演练结束

当各班到齐集中地点,经查实人数无误后,可以宣布演练结束。各班主任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生应急避震演练的效果。

篇9: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一:宣读上级关于召开教代会的 批复,教师代表的批复,主席团成员,及学校会员情况。

二:工会主席宣布开会。

三:奏国歌。

四:致开幕词。

五:审议通过大会报告。

1、学校工作报告;

2、财务工作报告;

3、工会工作报告。

六:审议表决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七:议案征集情况报告及议案解答。

八:学校领导总结讲话。

九:上级领导讲话。

十:致闭幕词。

十一:宣布闭会。

篇10: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科研兴校铸品牌

——十里铺镇中心学校科研兴校明星学校申报材料

十里铺镇中心学校位于山阳县城东五公里处,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11余名,教师33名;校园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现建有“二十一室一部”,拥有各类教学仪器12000余件,图书22700册。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为孩子人生奠基,为祖国未来育人”为办学理念,以“健康、尚德、勤奋、和谐”为校训,以 “教改前沿学校,管理样板学校,农村示范学校,质量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以“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有特长”为育人目标,励精图治,辛勤耕耘,学校整体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省、市、县领导先后多次来校视察和调研,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推行素质教育的做法分别在《山阳教育》、山阳电视台、商洛教育网予以报道,综合工作10余次受到市县级的表彰。学校特别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现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

为了保障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导主任具体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教研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工作组织体系。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对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论证、立项、申报和实施研究、结题、成果推广等工作都做了具

体详细的安排,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参加教科研活动,除每人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外,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开展情况经常进行跟踪指导、协调督查,及时解决研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校先后制定了《十里铺镇中心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十里铺镇中心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申报与管理办法》、《十里铺镇中心学校教育科研考核与评估细则》等制度,每期开学初,教导处都要认真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全体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研修实际,制定各自的校本研修计划,并严格按照要求落到了实处,学期末对每位教师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近几年来,教导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注重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同时抓好课题组自身的建设与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学校教科研的整体优势,引导课题组将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本着“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在内容上求新,形式上求活、效果上求实,注重启发广大教师从小课题做起,从身边的实际课题做起,从校本课题做起,注重解决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中的小难点、小问题,以此来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推进。

二、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科研水平

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然而,真正要把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还需要丰富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学业务能力。为此,我们在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的同时,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以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首先,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要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撰写至少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上一节示范课、申报一个校本课题或承担一项教教科研任务、完成一本学习笔记。负责科研工作的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论专著推荐给大家。其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再次,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教师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给教师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近三年来,我校分层分批派出优秀教师到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达20多人次,并做到凡是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要对其他教师进行一次培训。同时学校每年投入1000到1500元的资金,为老师订购教育理论学习刊物。目前我校每位教师都有校本课题。同时,其中15名教师还参与了省、市、县级课题研究。

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了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规律,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走向科学高效的过程。近年来,我校申报的 “十一五”省级课题《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德育研究》和 “十一五”市级课题《学生逆反心理研究》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研究成果较为显著,于2012年5月顺利结题。2012年6月成功申报了 “十二五”县级课题《网络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13年12月又成功申报了“十二五”省级课题《培养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研究》、2014年1月成功申报了市级微型课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和县级微型课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题的研究,学校根据课题内容建立课题组,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全校老师根据学校的总课题,制订出各自的子课题,然后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教师制订好研究计划,通过汇报课、论文等方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由于重视了课题研究,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力求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和谐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子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出1节观摩课。平时,有随堂听课、推门课等各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每一次上完课后确定有中心发言人,做到即时

点评交流,“我教我说”与“你教我说” 使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上课老师还要针对性地写出课后札记或者教后反思,由教学中细节问题的讨论到整体教学问题的交流。教师正是有了课题研究这样一个明确目标,因此课前都有充分预设,课后有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让预设在课堂中生成,让生成在预设中精彩”,每节课都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诗情画意。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建设一支乐于吃苦、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学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内涵。我校长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适时举办师德典型事迹报告会和暑期师德集中培训会,开展师德“教育月”、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表彰师德标兵等活动;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定期召开家长会,印发《告家长书》,广泛听取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师德建设的意见。我校严格治理“三乱”现象发生,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现象,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侮辱学生现象发生。多年来面对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的教师发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撑着十里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怨无悔。

2、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和发展规划,完善了教师培训、考核等有关制度和激励措施,分层分批派出优秀教师到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并做到凡是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要对其他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汇报。近三年来,我校共有28人次参加了国培计划培训学习,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20多人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90余人次,通过培训学习交流,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3、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学校为骨干教师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设立了“名师工程专项资金”,对事业心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

干教师压担子,选派他们参加各类省市级以上培训及教研活动,为他们的成才搭建舞台,采用看(看示范课、外出考察学习)、听(听课改汇报课、专家讲座)、说(说课交流、备课交流、经验交流)、评(评课堂教学)、议(议教学问题、议改进方向)相结合,使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融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我校有8人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我们的名师队伍也带动了全体教师共同发展,使学校的整体教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骨干引领,全方位互动,加快教师同步发展。学校成立帮扶结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经验交流、示范课、集体备课、常规听评课等形式,通过名师的传授、交流、示范、指导、帮助其他教师发展提高,做到整体学科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梯队建设,真正实现教师同步发展。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在省、市组织的讲课、论文评比等活动中,都取得斐然的成绩。

5、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我校校本教研形成“三线,四化,五环节”,“三线”即教研的研究方向围绕“课标、课堂、学生”三条主线开展;“四化”即教研形成中心化(每学期指定一个研究中心)、主题化、系列化(研究主题形成系列)、精细化的特色;“五环节”即教研的流程经过理论学习,教研组研讨,课例实践,评课反思,成果推广五个环节,教师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6、课题引领,激励提高,使教师向专家型发展。学校鼓励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尽快突破自身发展的“高原期”,学校支持基于自己课改教学开展课题研究。近年来,各学科承担的课题都在有序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深入教师心灵,引领着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水平提升

五、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努力促进内涵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前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预习、课堂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探究、课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巩固。

1、加强备课研究与管理。学校要求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要有教案,备写节

次足,有计划安排,有单元备课,书写工整,内容详细,环节齐全节节都有恰切、实在的教学反思,能体现新课改理念,有创新性。教导处对教案坚持一周一审签,一月一检查,并及时通报坚持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使备课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2、坚守工作岗位,按时上课,及时辅导。每位教师要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全面落实课程课时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不得随意增课、减课、调课、停课。教师上课要做到“十不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注重“培优、促中、补差”工作。

3、积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学校大力倡导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使“课时”成为“学时”,真正活跃课堂,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4、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性指导。学校要求校长、教导主任共听推门课一学期不得少于30节。教师听课一学期不得少于20节。听课者听完课后要对执教者进行即时点评,彼此进行交流对话、释疑解惑、点拨指导、共同探究,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思维的碰撞、交流、启迪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5、精选学生作业,精心批改作业,耐心搞好课后辅导。要求老师选择具有针对性、必要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作业供学生练习。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臵不同层次的习题,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选习题,安排适宜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使学生既减轻了负担,又能通过训练,得到应有的发展。作业批阅次数必须达标,批阅细致认真,无错批、漏批现象,经常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做好个别指导,批语

贴切中恳,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做到“五有”,即有正误判断,有纠错,有日期,有等级,有发展性评语。

6、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和单元章节过关检测,及时进行质量分析,查漏补缺。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确保各项教学质量目标的全面达成。

7、改进课堂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位,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求教师每学期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得少于20节。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年来,在镇级素质教育14次测评中,均处在首位;县级素质教育综合考核一直名列前茅,2011年7月在六年级质量考核中受到教体局的表彰,2011年12月学校创建为“平安校园”。2011年授予县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学校文化建设三等奖;2012年2月被教体局授予学校安全先进单位;2012年3月县教体局教育体育综合考核一等奖;2012年5月县文明办授予十九届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2012年10月教体局授予教育科研“明星学校”;2013年3月县级六年级质量检测优胜单位;2013年4月被山阳县教育工会授予服务教职工活动先进集体;2013年6月被县教体局评为提高质量先进单位;2013年8月被镇政府、党委评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9月被商洛市评为“红十字会”示范校; 2014年2月被县督导室“316”评估为优秀学校。

近三年,学校承担了省市级课题研究4个,县级课题2个,市级和县级微型课题各1个,校本课题32个。其中,1个省级课题和1个市级课题已顺利结题,其他课题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师论文获省市县级表彰120多篇(次),教师校本课题研究达到100%。学校文化主题明显,富有特色,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规范且具有个性,充分展现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常规管理工作被《山阳教育》作为典型在全县推广;2007年学校就被商洛市

篇11:双凫铺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1 研究区概况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定西市西部, 陇西盆地西缘, 青藏高原东边。地处东经103°29′~104°19′, 北纬35°03′04″~35°56′46″之间。八里铺镇位于县城北部, 距县城仅4km, 南北长约9.8km, 东西宽约11.38km, 总面积111.58km2, 国道212线、兰临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耕地面积59958亩, 人均1.75亩, 其中水浇地21750亩, 山旱地38208亩。全镇现辖19个村, 146个村民小组, 7825户, 总人口34571人, 其中农业人口34358人。

2 临洮县八里铺镇的土地流转现状调查分析

2.1 基本情况描述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4年10月初到12月末, 对象是八里铺镇拥有农用地的农民, 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9]相结合, 共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在被调查的家庭中, 大部分家庭有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年龄范围在35~75岁之间, 平均年龄接近49岁, 家庭人口数一般在4~7人, 平均家庭人口数为4.72人;家庭劳动力人数为1~4人, 每个家庭平均劳动力为2.52人, 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年。

2.2 对土地流转认识程度分析

为了分析当地农民对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土地流转方式的了解程度, 通过对八里铺镇农民对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对土地流转方式认知程度的调查数据整理, 结果见表1所示:

由表1所示大多数村民对土地流转缺乏基本认识, 对于土地流转的过程了解甚少。首先, 从当地村民对土地流转制度来看, 当地村民对土地流转缺少基本的认识。对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关乎村民自身利益的事情, 听说过土地流转但不太了解的村民占74%, 了解我国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的村民仅占8%。其次, 对于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 村民了解的更少。第三, 村民对于转包、转让和出租3种流转方式了解最多, 对入股流转方式了解的很少, 有关村民权利和解决流转纠纷所需的相关手续合同了解的人仅占18%。

2.3 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为了分析八里铺镇的土地流转的具体状况, 对八里铺镇农民的土地流转调查数据进行整理, 结果见表2所示:

由表2显示, 有70%的家庭有过土地流转行为, 但村民之间的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基本上都是私下之间协商, 将土地流转给邻居、亲属或其他村民, 大多数的流转的土地均是农户之间自发实现的, 很少有各级政府组织参与到土地流转的过程中, 土地流转过程缺少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监督, 导致无法保障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

为了分析流转土地质量, 土地流转方向和土地流转方式相关情况, 对这三方面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 结果见表3所示:

表3显示:在流转过程中自己一直耕种土地占调查总数的56%, 剩余的土地大多是没有耕种或者不愿耕种的土地, 占调查总数的44%。不愿自己耕种的情况下进行流转, 能够使得可耕种土地的高效的利用, 减少土地的撂荒和弃耕, 同时使得村民可以从事其他工作增加收入。村民的土地一般流转给了其他的农户, 约占69%, 流转给其他组织的土地占总数的31%。从中可以看出土地流转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所占的比例很小。在流转方式方面有约占84%村民使用转包的形式, 66%互换, 20%转让, 只有少数村民采用反租倒包和入股等方式。大多数农民对于反租倒包和入股的方式了解不多, 导致采取这些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民较少, 所以对于流转方式和流转制度的宣传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3 临洮县八里铺镇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分析影响当地土地流转的相关因素对调查得到的影响因素方面数据进行了整理, 结果见表4所示:

由表4显示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地结构因素 (约占60%) 、土地成本因素 (约占55%) 、家庭人口结构因素 (约占40%) 、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因素 (约占35%) 。次要因素包括:对土地流转制度的认识 (约占20%) 、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程度 (约占17%) 、政府的参与力度 (约占18%) 和社会保障情况 (约占22%) 。

从调查情况看, 所有被调查家庭的土地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在水地和旱地比较中存在差异,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旱地是优先被流转的, 而且流转价格普遍较低。所以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旱地流转表现比较频繁。由于劳动力比重不同, 劳动力比重高的家庭比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家庭的劳动力高出约5%。从调查结果来看, 当地劳动力多的家庭是土地流转的主要对象, 主要是当地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少, 劳动力剩余。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临洮县八里铺镇的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要因素和其他因素。影响土地流转情况、意愿、数量和期限的主要因素:家庭人口结构因素、土地结构因素、土地成本和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因素;影响土地流转情况、意愿、数量和期限的其他因素: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流转市场的发展程度、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的参与力度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在这些因素中只有土地结构是无法改变的因素, 其他方面的因素都是可以优化和改进的。同时, 临洮县八里铺镇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 流转过程中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

4.2 对策建议

首先, 在土地流转机制的过程以及对土地流转制度的认识中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因此当地政府要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 使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深入了解。其次, 要大力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 以保证在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后失去土地能够有其他工作, 解决流转后产生的劳动力富余, 同时也使农民的收入增加, 减少因外出务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后, 和国外成熟的土地流转市场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相比, 对于农村集体土地来说存在着产权体系不明确, 结构混乱等问题, 为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的明确, 迫切需要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

摘要:论述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临洮县八里铺镇耕地流转现状进行调查, 在此基础上对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影响耕地流转情况、意愿、数量和期限的主要因素有家庭人口结构因素、土地结构因素、土地成本和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因素; (2) 影响耕地流转情况、意愿、数量和期限的其他因素包括土地流转的认识、流转市场的发展程度、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的参与力度和农民的社会保障; (3) 在这些因素中只有土地结构是无法改变的因素, 其他方面的因素都是可以优化和改进的,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改变可以提高土地流转效率。

关键词:土地流转,八里铺镇,土地利用

参考文献

[1]韩剑萍, 李兴江.甘肃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性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8) :17-22.

[2]赵艳霞.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3) :22-30.

[3]闫文.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流转方式[J].湖南农机, 2013 (9) :51-55.

[4]王慧青, 尹少华.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 2011 (10) :101-111.

[5]郭嘉, 吕世辰.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 2010 (12) :114-122.

上一篇:c第三次上机作业下一篇: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