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2024-05-23

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精选11篇)

篇1: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的区别是什么?

时间:2010-06-22来源:中国通关网

字号:T|T

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我国为了推行新的增值税制度而使用的新型发票,与日常经营过程中所使用的普通发票相比,有如下区别:

1.发票的印制要求不同

根据新的《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指定的企业印制;其他发票,按照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指定企业印制。未经前款规定的税务机关指定,不得印制发票。”

2.发票使用的主体不同

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只能由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小规模纳税人需要使用的,只能经税务机关批准后由当地的税务机关代开;普通发票则可以由从事经营活动并办理了税务登记的各种纳税人领购使用,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也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领购使用普通发票。

3.发票的内容不同

增值税专用发票除了具备购买单位、销售单位、商品或者服务的名称、商品或者劳务的数量和计量单位、单价和价款、开票单位、收款人、开票日期等普通发票所具备的内容外,还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号、不含增值税金额、适用税率、应纳增值税额等内容。

4.发票的联次不同

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四个联次和七个联次两种,第一联为存根联(用于留存备查),第二联为发票联(用于购买方记账),第三联为抵扣联(用作购买方扣税凭证),第四联为记账联(用于销售方记账),七联次的其他三联为备用联,分别作为企业出门证、检查和仓库留存用;普通发票则只有三联,第一联为存根联,第二联为发票联,第三联为记账联。

5.发票的作用不同

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仅是购销双方收付款的凭证,而且可以用作购买方扣除增值税的凭证;而普通发票除运费、收购农副产品、废旧物资的按法定税率作抵扣外,其他的一律不予作抵扣用。

篇2: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专用发票一般用于一般纳税人之间从事生产经营增值税应税项目使用;而普通发票 则可以用于所有纳税人的所有经营活动,当然也包括一般纳税人生产经营增值税应税项目。

(二)作用不同

普通发票只是一种商事凭证,而专用发票不仅是一种商事凭证,还是一种扣税凭证。

(三)票面反映内容不同

专用发票不但要包括普通发票所记载的内容,而且还要记录购销双方的税务登记号、地址、电话、银行账户和税额等。

(四)联次不同

专用发票不仅要有普通发票的联次,而且还要有扣税联。

(五)反映的价格不同

普通发票反映的价格是含税价,税款与价格不分离;专用发票反映的是不含税价,税款与价格分开填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篇3: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我国1997年《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三款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增值税解释》)第一条规定,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虚开”行为):(1)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而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2)有货物购销或者提供或接受了应税劳务但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不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进行了实际经营活动,但让他人为自己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上关于“虚开”行为的两种定义,并不是完全一致,至少刑法对“虚开”行为的定义中并没有出现1996年《增值税解释》中的“代开”一词。可见,“代开”和“虚开”在刑法上还是存在实质性的差别。

二、“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概述

虽然,《增值税解释》中使用了“代开”行为的概念,但是,最早使用“代开”行为概念的是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伪造、倒卖、盗窃发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即“对以营利为目的,非法为他人代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行为,按照投机倒把罪追究刑事责任。”可见,《增值税解释》将“代开”作为“虚开”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规定》将“代开”与“虚开”作为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

笔者认为,“代开”行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让他人为自己虚假代开,又存在两种情况:其一,即没有货物买卖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二,即有货物买卖但让他人为自己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与实际交易不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让他人为自己如实代开,进行了真实的货物买卖,但让他人为自己代开与实际交易情况相同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代开”和“虚开”存在一定的交叉,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两个概念,也不是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因此,“代开”行为两种形式中的第一种形式属于“虚开”并由刑法规制是毫无争议的,关键是第二种的“如实代开”行为是否属于“虚开”,是否由刑法规制,是存在一定争议的。

三、“如实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法律规制

目前,理论界对“如实代开”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存在三种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如实代开”行为属于《增值税解释》规定的“虚开”行为,理应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归刑法规制;第二种观点认为“如实代开”行为并没有被我国刑法法条规定为“虚开”行为,不应该被刑法规制,应该由行政法规制;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该区别对待,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分别由刑法和行政法进行规制。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如实代开”行为应该由行政法进行规制,而不能由刑法进行规制。在此,主要从刑法的原则角度进行论证。

(一)行政法进行规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指的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因此,一个行为用刑法进行规制的条件就是该行为被列入刑法之中,“如实代开”行为也不例外。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三款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如实代开”行为是一种“实开”行为,它以真实交易的存在为基础,并没有被刑法纳为“虚开增值税发票”的一种行为方式。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该行为也就不能由刑法进行规制。

主张将“如实代开”行为进行刑法规制的主要理由是“如实代开”行为已经被《增值税解释》列为“虚开”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理应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由刑法规制。笔者认为该观点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增值税解释》的效力认识错误。笔者认为虽然《增值税解释》没有被明示废止,至少理论上已经失效。理由如下:第一,《增值税解释》是针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解释,1997年刑法附件二第八条规定:《决定》中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按照《刑法》执行,即自1997年10月1日起,有关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刑事案件审判不再适用《决定》,所以,《增值税解释》已经随着《决定》中刑事责任部分的废止而失效。第二,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如何适用法发〔1996〕30号司法解释数额标准问题的请示》电话进行了答复:“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量刑数额标准,可以不再参照适用《增值税解释》。”可见,司法实践中也不再依据《增值税解释》作出判决,司法判决书中的法条依据也没有出现《增值税解释》的相关条文。第三,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增值税解释》是1996年实施的,《刑法》是1997年实施的,可见,《刑法》相对于《增值税解释》属于新法,两者在“虚开”行为认定出现冲突时应该适用新法即《刑法》进行认定,《增值税解释》就失效了。综上所述,《增值税解释》已经失效,不能根据《增值税解释》将“如实代开”行为认定为“虚开行为”进行刑法规制。

(二)行政法进行规制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虚开”行为之所以被追究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危害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失。“如实代开”行为是以真实的交易为基础的,代开的发票涉及的金额和数量等项目都是真实的,仅仅是开票主体不同而已,开票人按照真实交易的税款数额向国家缴纳了税款,没有给国家的税收造成损失。“如实代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显然比“虚开”行为的危害性小很多,为了达到罪刑均衡,“如实代开”行为不应该构成犯罪,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即可。

(三)行政法进行规制符合“谦抑性原则”

刑法的谦抑性指的是,对于某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只有在运用其他法律都无法给以相应的惩罚,并预防其再次实施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刑法以达到惩罚和预防危害行为的目的。“谦抑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能使用其他方法达到惩罚和预防危害行为再次发生的目的,就不必动用刑法进行规制,笔者认为“如实代开”行为用行政法进行规制即可,不需要动用刑法进行规制。理由如下:第一,“如实代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要远低于“虚开”行为,该行为是不需要使用最严厉的刑法进行规制就可以预防的;第二,“如实代开”行为是我国增值税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国家和社会存在重大的责任,不应该将该行为的实施者进行刑罚的处罚。由于我国存在增值税发票的相关规定,导致经营者存在两种不同的身份,即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是17%,而小规模纳税人发票税率一般是4%。小规模纳税人自己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请求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税率一般还是4%。由于存在增值税发票抵扣的问题,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资格的一方,取得了小规模纳税人代开的增值税发票也只能抵扣4%,而取得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发票就可以抵扣17%。这样的区别对待必然导致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交易对象范围缩小,影响小规模纳税人的经营活动。小规模纳税人不得不在自己经营真实交易后,让一般纳税人为自己代开增值税发票,以促成交易的正常进行,进行一定的盈利。“如实代开”行为以真实的交易活动为基础,这种行为之所以大量的出现,根本原因是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区别对待性,它是小规模纳税人不得已才实施的行为。所以,“如实代开”行为只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通过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就能够保证行为人不再实施该种违法行为,不需要动用罪严厉的刑罚来预防该行为的再次发生。

摘要:近年来,小规模纳税人为了获取平等的竞争机会,在进行真实交易行为的基础上,让一般纳税人按照真实交易的数额和金额为自己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方便交易相对方能够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也就出现了大量的“如实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以下简称“如实代开”行为),文章主要是探讨该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论证由行政法而不是刑法规制该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篇4: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众所周知,从税务管理的角度,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可以用于抵扣的。这对纳税人来说显然是有利的,于是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钻空”的机会,出现了大笔大笔的虚开额抵扣应纳税额的情况。这股“暗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研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种犯罪形式的特点及套路,对当前有效打击和遏制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指违反国家税收征管和发票管理规定、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一些企业片面的以为虚开发票犯罪只是开票方犯罪行为,以为接受虚开发票没有风险或风险较小,殊不知有意接受虚开发票行为也是“虚开”的一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主体复杂化。由于国家采取电脑开票等管控措施,以往那些专为虚开增值税发票而成立公司实施犯罪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现实是:各行业几十年下来发展不平衡,人们的纳税意识到行为习惯还没有能够得到扭转。伴随着国家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领域中,大量的正常经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参与到虚开主体中,实施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行为,甚至不少社会闲散人员也加入到虚开增值税专业發票的行业中来。

手段隐蔽化。相比较以往的直接开票给对方的方式,现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手段更加隐蔽。有些不法分子利用那些因故停业而没有注销的企业名称,以私刻的章印以他人之名虚开以及利用虚假身份资料、虚假的合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些类似情况在跨地区、各地工商,税务部门的相关信息难以互通,使得犯罪分子利用地区差和时间差得以逃脱监管而得逞。加之公安虚开案件立案,往往是税务部门初步审核发现情况后才移送的,这样案发后行为人早携款潜逃了,所以一般说说侦查工作很难开展。

还有一种新型的虚开方式,即卖甲开乙,开票方将货卖给甲方(自然人),发票开给乙方(一般纳税人),开票方并不伪造出库单,确实有货物交易,而资金由甲方扣除差价打入介绍人的账户内,再转给受票。这种方式流转环节增多,更难查实。

方法多样化。如:开具“大头小尾”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拆本使用,单联填开”发票;“撕联填开”发票,即“鸳鸯票”,蓄意抬高出口货物的进项金额和进项税额;又如“对开”,即开票方与受票方互相为对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互为开票方和受票方、“环开”,即几家单位或个人串开,形同环状。层出不穷的虚开方法,令人防不胜防。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因

利益驱动。毫无疑问,利益驱动是虚开增值税的首要原因。在我国目前“以票控税”的税收管理模式下,发票几乎等同于货币,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税负。尤其是增值税专用发票,既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又可以作为成本费用凭证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有些企业为了少缴税,不免会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动一些歪心思,以获得抵扣的好处,获得非法经济利益,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有些企业虽然存在实质交易,但是不能获得相应的有效增值税专用发票,于是也加入了“买方市场”的行列。相对应的“卖方市场”也活跃起来了,在经济人假设前提下,一些无实业、无资产、无固定地址的闲散人员就干起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勾当,从中收取票面额百分之几的手续费,从而非法获利。

降低税收成本。个别企业由于经济环境不好,经营困难,可抵扣的原材料、能耗占比越来越低,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品牌、规模效应、政策支持等方面无法与大企业竞争,往往是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违法手段,降低税收成本。

税务稽查打击力度弱,查处困难。对虚开发票案件的稽查存在较大难度,销货方开出发票,购货方凭发票抵扣联回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在规定时间内只要认证过关(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除外),即可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税款。而对于是否接受虚开发票,是否有货交易,是否票货一致,是否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等情况,税务机关难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就算发现疑点,通过发起委托协查,委托方稽查部门也只能凭账面协查,而企业财务人员对账面的逻辑关系,流程都安排严密,不留破绽,使得一般的检查难以发现问题,无形中助长了企业敢违法的侥幸心理。

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人员法律观念淡薄。首先是企业法定代表人纳税观念淡薄,有些人奉行“不偷税、漏税、不能发财致富”的观念。其次是财务人员也缺少法律意识。企业的法人代表和财务人员是上下级的关系,这就导致财务人员屈从企业的压力,明知上司的授意违法而不反抗,不抵制,选择盲目顺从,帮助完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任务。当然,在实践中,也有很多财务人员在个人利益面前迷失了方向,为了多领工资、奖金、想法设法为企业虚开发票、偷税骗税。

现行税收政策有缺陷、有漏洞。如: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由企业向税务机关领取后,自行填开,税务机关难以监督控制企业不虚开,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无法把持自己不虚开,有的财务人员更是身不由己地为企业虚开。又如:在现行增值税法中,存在即征即退、先征后返等多种增值税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导致增值专用发票链条中断,部分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被不法分子利用或与其勾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相关管理部门监管不严。目前,虚开发票有由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的趋势。为了发展经济,地方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只要想来投资,不管是空壳公司,还有带来环境污染的企业,不投入只开票的公司等等,均来者不拒,甚至给一些企业以免除检查的特权。相关管理部门管理出现漏洞,就给犯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

应对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的对策

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家已经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该文件明确要加强包括法定代表人、会计从业人员在内的重点人群职业信用建设,即推行实名办税。实名办税有利于厘清纳税人与其办税人员之间委托授权关系,强化法定代表人税收主体责任意识,提升办税人员对个人信息和信用的重视程度。实名办税有利于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实名办税的身份信息采集功能,对办税人员信息具有可溯性。既能为追究责任提供可靠证据和线索,有效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也能对潜在的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降低违法行为发生概率,

税务机关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进行税法宣传的对象不仅是纳税单位,还有代征单位和用票单位。宣传的目的是让税法进入百姓生活中,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让纳税人知法、懂法,清楚税收违法、违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要通过税法宣传让纳税人觉得纳税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光荣的责任,让纳税人真正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逃可耻”的观念。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标语、短信、微信、新闻媒体等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将增值税相关政策公开,使纳税人知晓。只有在外部环境优化,税务执法化环境成熟的条件下,再辅以公安打击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杜绝虚开类犯罪。

做好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工作。许多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甚至包括财务人员,对如何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容易随波逐流,触及虚开的高压线。因此首先要抓住源头,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养企业相关人员的纳税意识。通过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知识的培训,使其系统全面的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知识,将能够大大降低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企业高管、财务人员要加强对税法的学习和运用,自觉遵守增值税相关法律的规定,从源头上筑起一道“篱笆墙(出票方)”和“防火墙(受票方)”,消除侥幸心理。

内控制度要健全。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这就首先要求企业管理层提高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认识,能够意识到偷税漏税的严重性,管理层以身作则,然后将正能量传递给员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原始凭证真实、合法、准确、完整;企业相关人员要建立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要遵守严格的审批制度。人员责任需要明确,避免出现问题的时候相互推诿。

篇5: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

一、政策依据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及税务处理

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而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货物购销或者提供或接受了应税劳务但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不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了实际经营活动,但让他人为自己带未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国税发[1996]第210号)

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可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凭证)的企业,除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外,各地税务机关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涉嫌构成犯罪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国税函[1995]415号)、(国税函[2004]536号)

(二)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务处理

1、在货物交易中,购货方从销售方取得第三方开具的专用发票,或者从销货地以外的地区取得专用发票,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税款或者申请出口退税的,应当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规定追缴税款,处以偷税、骗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款。(国税发[1997]134号)

2、纳税人取得虚开专用发票未申报抵扣税款,或者未申请出口退税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按所取得专用发票的份数,分别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但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是虚开的专用发票,或者让他人为自己提供虚开的专用发票的,应当从重处罚。(国税发[1997]134号)

3、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且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对购货方不以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论处。但应不予抵扣进项税款或者不予出口退税;购货方已经抵扣的进项税款或者取得的出口退税,应依法追缴(国税发[2000]187号),不加收滞纳金;如能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专用发票,准许其抵

扣进项税款。(国税函[2007]1240号)

二、常见涉税问题及主要检查方法

(一)常见涉税问题

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接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主要检查方法

分析纳税人的有关数据、资料,判断是否存在虚开或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能。对经营和申报上比较特殊的企业,加强重点检查。应重点关注的几类企业:

一是经常性零申报的企业;二是销售额增长较快,税负率反而下降的企业;三是长期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的企业(也称负申报企业);四是申报的销售额与该企业的经营场所、注册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从业人员、经营费用不匹配的企业;五是进项抵扣凭证多是“四小票”的企业;六是抵扣凭证数量多、金额大且多来自案件高发地区的企业;七是购销对象较分散且变化频繁,往往大多只有单笔业务往来的企业;八是经营活动使用大量现金交易的企业。

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

从查处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来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作案手法已经从简单的无货虚开、开假票、大头小尾票等传统的手法转移为真票虚开、有货虚开偷骗税款的形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大类:一是“虚进虚出”,即利用虚假的抵扣凭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利用伪造的海关专用缴款书作为进项税额,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控额虚开”,即利用生产经营中不需开具发票的销售额度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钢材经营企业将已销售且不需开票的销售额度,开具给没有实际购货的单位,赚取开票手续费。三是相互虚开,即关联企业间互相虚开增值税抵扣凭证。

真票虚开、有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能通过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审核比对,因此,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必须从“票流”、“货流”、“资金流”三方面着手。

(1)核实货物购销的真实性。

审查纳税人经营项目、经营方式、生产经营规模、生产能力、盈利能力、货物流向等,分析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嫌疑;检查有关原始凭证,如购销合同、材料入库单、验收单、成

品出库单、提货单、托运单等,核对企业的资金流向和票据流向,核实其是否存在虚假的货物购销业务。如对涉嫌 “虚进虚开” 的工业企业的检查,可运用水、电、气投入产出分析法,根据其实际耗电量,推算生产能力,如有疑点,则应结合对“资金流”和“票流”的检查,查实是否存在虚开发票的问题。再如,对涉嫌“控额虚开”企业的检查,首先分析其是否存在销售货物不开发票的可能性,然后重点调取仓库保管员留存的发货联,看提货人与所开发票的受票人是否一致,进而通过核实其资金流,查实其是否存在虚开发票的问题。

(2)调查资金流向的真实性。

检查中,应尽量了解和掌握企业银行账号和涉案人员如法定代表人、厂长、出纳、主要业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银行存款账号或卡号,通过银行协查核实资金的实际流向情况。如果资金回流到受票企业,则该企业可能存在虚开发票的问题。

(3)协查发票开具的真实性。

在虚开发票案件的检查中,对有疑问的进项发票和销项发票应向受票地或开票地税务机关发函协查,核实购销业务和票面内容的真实性。

(4)核实采购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真实,有无取得假票情况,有无满额联号填开情况,有无开票日期不同、票号相连或相近情况,有无大宗货物来自非产地的情况,有无票面价税合计是大额整数等。如存在上述情况,应进一步加以核实,可通过付款结算方式、支付的对象加以分析,询问当事人了解情况,通过函查、实地调查等方法进一步落实;

2、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

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除比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外,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1)确认受票企业接受的已证实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是企业购销业务中销货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2)确认受票企业与销货方是否有真实交易,购进的货物与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内容是否一致。可以通过企业正常的采购、耗用量水平加以初步判断,并结合付款方式、是否支付货款、付款对象、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有无异常等,查找疑点,验证购进货物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主要核查企业的购货合同、货物运输凭据、货物验收单和入库单以及领用(发出)记录,审核其与销货方是否有真实货物交易,以及其实际采购货物与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是否相符。

篇6: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证明

兹证明贵单位员工__________,于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年____月___日入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店,共发生费用______元。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因,本店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特此证明

部门负责人:

报销人:

篇7:申请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报告

安化县国税局:

我公司即:安化九源建筑有限公司,于2005年9月23日成立,主要经营项目: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与销售;施工机械、钢管脚手架出租。注册资金700万元,于2016年营改增后批准为一般纳税人,已经领用增值税普通发票10份,现因正常经营需要向贵局申请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10份。

望批准为盼!

安化九源建筑有限公司

篇8:浅议增值税专用发票涉税问题

增值税是对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外的纳税人使用的其他发票叫普通发票)是由国家税务总局监制设计印制的,只限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的,既作为纳税人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会计凭证又是兼记销货方纳税义务和购货方进项税额的合法证明;是增值税计算和管理中重要的决定性的合法的专用发票。国家税务局为了更好的管理增值税链条中每个环节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能按时认证抵扣,国税函[2009]617号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并在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由于实行凭发票购进税款扣税,购货方要向销货方支付增值税,因此增值税专用发票既是商事凭证,又是完税凭证。增值税具有普遍征收和公平税负的特征。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凭票抵扣税款,所以每个环节取得的专票都应该在规定期限进行认证抵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取得的专票在规定期限没有及时认证抵扣,所以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以下笔者就从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要求进行了相应处理和未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要求逾期未认证抵扣两种情况进行简单分析企业的涉税问题。

1 以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要求认证抵扣涉税账务处理

销货方销售货物后,根据发票管理规定据实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及时移交给了购货方,购货方在发票认证期限进行了发票认证及进项税抵扣等申报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举例说明购销双方的账务处理如下:

例1:建材甲公司2012年从生产原料的乙公司购进一批原材料,价税合计为1 170.00万元,销货方当月全额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移交给了购货方,购货方收到发票及原材料检验合格验收入库后,支付了全部价款。甲公司将收到的专票在当期进行了认证并申报抵扣。现将甲乙双方涉税账务处理列示如下:

以上是正常情况下购销双方涉税问题的账务处理,购货方的认证抵扣的进项税正是销货方销货方缴纳的销项税,体现了增值税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的特征;同时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在税收征管上可以互相制约,交叉审计,避免发生偷税。

2 购货方超过认证期限未进行认证抵扣涉税问题

不管购货方是否进行了认证,是否申报抵扣,对于销货方来说,实现销售就要缴纳销项税。对于购货方来说,在认证期限进行了认证并在当期申报抵扣了的,作为公司的进项税处理,进行纳税抵扣;超过认证期限未进行认证的,不能申报抵扣,也不能作为公司的进项税处理,原则上不能进行纳税抵扣。针对这种情况,在与税务局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开具红字发票;与税务局协商无果的情况下,进项税进入成本。

2.1 开具红字发票

购货方可以跟销货方和当地税务局进行协商,办理账上的退货手续,到当地税务局开具红字发票通知单,销货方收到购货方税务局出具的红字发票通知单,开具红字销售发票,当期重新开具蓝字发票。在这种情况下购货方要先将未认证的发票进行认证,后将收到的红字发票的税金进行进项税转出,同时将收到的重新开具的蓝字发票进行正常的认证和申报抵扣。销货方收到购货方当地税务局出具的红字发票通知单,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同时为购货方开具金额一致的蓝字发票。现举例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购销双方涉税的账务处理。

例2:建材甲公司2012年从乙公司购进一批原材料,价税合计为1 170.00万元,销货方当月全额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移交给了购货方,货款尚未结算。购货方收到发票后未在认证期限内认证和申报抵扣,后经与销货方及当地税务局协商后,税务局同意购货方按退货情况处理,在当地税务局开具了红字通知单,销货方配合完成了开具红字发票,并同时开具了金额一致的蓝字发票。现将甲乙双方涉税账务处理列示如下:

由此可见,购货方的进项税进行了正常认证和申报抵扣,销货方也没有因此多缴增值税,购销双方的涉税账务处理并不复杂。在实际工作中与税务局协商开具红字发票通知单的程序比较复杂。

2.2 进项税计入成本

经与税务局协商开具红字发票通知单未被认可或者购货方直接将过期未认证的专票当作普票计入材料成本或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现将在这种情况下购销双方的涉税问题。销货方依然按照正常情况进行纳税申报,缴纳增值税,购货方根据公司是否盈利承担了不同的税金损失。如果购货方当年亏损,那购货方将承担全部进项税额应抵扣而未抵扣的损失。如果购货方当年盈利,且利润额大于未抵扣的增值税,购货方将承担进项税额应抵扣而未抵扣税额的75%(假设购货方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现举例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购货方涉税处理。

例3:建材甲公司2012年从乙公司购进一批原材料,价税合计为1 170.00万元,销货方当月全额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移交给了购货方,货款尚未结算。购货方收到发票后未在认证期限内认证和申报抵扣,将专票当作普票将进项税计入了材料成本,当年将该批材料领用并将生产出的产品实现了对外销售,结转了该批产品的成本,乙公司当年实现利润3 000万元。现将甲公司涉税账务处理列示如下:

从以上账务处理可以看出,由于进项税170万元,未在认证期限认证,所以无法作为公司的进项税进项纳税抵扣,所以直接计入了材料成本。由于材料成本增加了170万元,所以利润也相应的减少了170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建材甲公司会造成涉税损失。建材甲公司增值税进项税应该认证抵扣而未抵扣导致多缴纳增值税170万元,但进项税计入了成本,减少了利润170万元,在企业整体盈利的情况下,减少了企业所得税42.50(170×25%)万元。按照以上方式处理,最终造成建材甲公司多缴纳税金127.50(170-42.50)万元。

从以上应抵扣进项税额而未抵扣这个事项来看,会导致建材甲公司应交增值税、成本增加,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净利润减少。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慎重,定期对公司收到的增值税发票进行清理,确保每张发票都能在认证期限内完成认证抵扣工作。

经过比较以上两种超过认证期限而未认证抵扣对公司的影响,不管是否是盈利企业,都应首先选择第一种方案,即购货方可以跟销货方和当地税务局进行协商,办理账上的退货手续,到当地税务局开具红字发票通知单;销货方收到购货方税务局出具的红字发票通知单,开具红字销售发票,当期重新开具蓝字发票。虽然这种方式处理的程序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对公司上缴税费和利润都没有不利的影响。在第一种方案无法实现时,企业选择第二种方案,虽然不能全额弥补应认证而未认证抵扣的增值税,但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

3 结语

综上所述,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它体现的是按增值因素计税原则。而增值税专用发票则作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计算和记录销货方纳税义务和购货方进项税额的合法证明,对纳税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购销双方涉税问题的账务处理上,销货方做销项税,购货方做进项税进行抵扣。在超过认证期限未进行认证情况下,购销双方涉税问题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二者各有优点与弊端,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权衡考虑,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涉税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R].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

篇9: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关键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犯罪数额;认定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为他人虚开有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在他人有商品交易活动的情况下,用自己领购的专用发票为他人代开;二是行为人在他人没有商品交易活动的情况下,用自己领购的专用发票为他人代开。[1]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数额认定的三个层次

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中,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数额是关系到量罪定刑的依据,目前使用名称不尽规范。司法实践中,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额认定,要注意数额所应包括的内容。具体来说,与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相关的数额有三个层次:一是虚开税款的数额;二是骗取国家税款的数额;三是给国家造成损失的数额。[2]

二、虚开税款数额的认定

虚开的税款数额指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载明的税额。具体来说,是指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记载明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金额和其所适应的税率的积。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首先,无真实交易单项虚开税款数额的认定。对于无真实交易、只涉及销项税额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其虚开增值税税款数额的认定较为简单,虚开税款数额即虚开的销项或进项发票票面上记载的增值税税额。其次,无真实交易同时双项虚开税款数额的认定。对于无真实交易、同时涉及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这种情况下虚开税款数额的认定就存在一定的争议性。第一种观点认为虚开增值税税款数额应以虚开的销项税额认定。第二种观点认为这种行为虚开税款数额应以虚开的销项税额和虚开的进项税额累加计算。再次,部分交易真实虚开税款数额的认定。对于这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全部税额为虚开税款数额;二是认为以全部税额认定更有利于打击此类犯罪;第三种观点是以多开税款数额认定。最后,小规模纳税人真实交易虚开税款数额的认定。虽然交易真实,但小规模纳税人本身是不具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其实际缴纳的税款数额与让其他人为其开具的专用发票税款之间没有关联性和互抵性。因此,应当直接以票面税款税额认定虚开税款数额。本文认为由于交易是真实的,所以应当以票面税款数额减去行为人实际缴纳的税款数额来认定。[3]

三、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的认定

骗取国家税款数额,是指行为人利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税务机关实际抵扣税款或者骗取出口退税的数额。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首先,无真实交易单项虚开情况下的认定。对于无真实交易、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只是进项发票或者销项发票的,首先应当确定受票人是否已将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税务机关申报认证。其次,已经申报进项税额抵扣的,还应确定已被實际抵扣税款的数额。国家税款被骗取的数额就是实际抵扣的数额,而不是申报的数额。其次,无真实交易同时双项虚开情况下的认定。行为人在没有真实交易情况下虚开的销项和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没有真实交易基础,因而本身并未产生增值税税源,不存在法定的增值税纳税义务,虚开进项发票用以抵扣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抵扣,并没有造成国家理应收缴的实际税款的流失,因而不应当将这部分抵扣税额认定为国家税款被骗取的数额。再次,部分交易真实虚开情况下的认定。对于受票人以此类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额申报并实际抵扣,因此应当仅以多开税款数额,也就是多抵扣税款数额认定国家税款被骗取的数额,只有这部分被抵扣的税款才是实实在在国家税款流失的数额。[4]最后,小规模纳税人真实交易虚开情况下的认定。小规模纳税人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是开具普通发票,买方是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也就是虚开行为直接导致了不合法的抵扣,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应当按此认定为国家税款被骗取的数额。

四、给国家造成损失的数额的认定

给国家造成损失数额是指国家实际流失的税款数额,即行为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利用该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实际抵扣税款或者骗取出口退税从而造成国家税款损失无法追回的数额。基于这种概念界定,造成国家税款损失数额的认定也就是在国家税款被骗取数额认定基础上的继续延伸。但根据法条和司法解释,给国家利益造成的损失与骗取国家税款之间是有差别的。实践中,并非被骗取的国家税款数额减去已经追回的税款数额就是给国家造成损失的数额。所以在认定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行为人只给他人虚开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受票方利用其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的税款或者骗取的出口退税,就是行为人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如果是行为人为他人经营活动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行为人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时,如果有实际经营活动的行为人在上述虚开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当中,缴纳了销项税款,应当把已缴纳的部分扣除。行为人只让他人为自己虚开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自己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缴纳的税款或者骗取出口退税,其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是其实际抵扣的税款或者骗取的出口退税。

第二,行为人没有实际生产经营活动,虚开增值税销项专用发票后,又虚开了增值税进项专用发票并用于进项抵扣。由于行为人实际上并不会造成国家税款实际流失,因而其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是其虚开的销项发票被受票单位用于抵扣的税款数额。

第三,行为人退赔的款项应当作为追回的税款认定,对于从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向开票单位预收的税款也应以扣除。从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发,应将行为人已向国家缴纳但本不存在纳税理由的税款应从造成的国家损失数额中予以扣除。

参考文献:

[1]金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若干问题的研究,复旦大学,2007:38

[2]裴建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基本问题研究,郑州大学,2005:40

[3]金庆磊,浅议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法制与经济,2014年1期:42—44

[4]王春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数额的认定,会计师,2007年9期:39—43

作者简介:

任本成(1989.8~),男,山东临沂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2013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篇10: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

后退出(在开票之前确认好客户名称,纳税识别码,地址如有变更,需要购货商的税务登6、7、8、9、记证,方可开票)新购发票读入 点击“发票管理”进入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开具发票 购货单位:系统里选择(“„”),核对相关资料信息,有错误的话要在系统维护里更改,不能在开票时更改 货物名称:系统里选择(“„”)“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可输入(发票的最大值为XXXX元;当金额超出时要分开2次

或以上开发票—数量减少即可);在单价处的上方可以选择含税或不含税.“备注”处填写生产单号或合同号(都无则不填)(如供应商的资料填错,忘记在之前的客户编制上输入相关的信息,没按打印之前可以退出开发票系统,可在客户资料上修改)货物信息最多可写8行,超过8行的要写清单。增加行要用下箭头。10、11、发票收款人选“XXX”,复核人选“XXX”(打印之前放入发票纸张,在进纸状态后,若出现两红灯亮着,按3秒那个键之后,方可打印发票)检查所取出的发票号码与系统里的发票号码是否一致,如一致,将发票纸张放入打印机里,点击打印,打印发票。(打印之前查看一下打印机的3秒键有没亮,如果亮了,把灯按掉再按打印)

备份流程:系统维护→数据备份→选择→退出

退出开票系统,取出税控卡和备份U盘。

发票读入:发票管理→发票读入→确定12、13、14、附:每月初税务处理及相关资料打印

1.抄税:开票系统→报税处理→抄税处理-本期资料-抄税成功确定

2.资料备份:开票系统→系统维护→备份目录→编辑→新建“+” →自动备份改为“T”-刷新

3.销项数据的导出:

(1)、开票系统→发票管理→发票查询→查出某月(上月)的发票信息,并持续该界面.(2)、开始→程序→网络报税企业版销项导入接口→网络报税企业版销项导入接口→提

取→放在指定路径

进项数据导出:

网上认证→专用发票管理→数据导出→选择日期“介于2010年9月1日到2010年9

篇11:连锁超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目前连锁超市使用的发票主要有三种:收银机开出的卷式发票、大额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消费者个人购买商品时开具卷式发票;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卷式发票换开普通发票或者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商业超市增值税交纳依据是实际的销售额,不是开具发票的金额。申报数额往往大于开具发票的金额,因此,产生了“富余票”的现象,而目前的“票、表稽核”只是针对纳税人开具发票是否申报纳税进行核查,不能杜绝“富余票”。“富余票”现象的出现为连锁超市代开发票提供了空间,也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提出了问题。为此,连锁超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应该成为发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首先,应当加强连锁超市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数量的管理,严格控制超市专用发票使用数量和限额,超过规定数量的一律不预批准。

上一篇:指数函数复习教案下一篇:压力管道换证详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