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的近义词及意思

2024-05-01

以德报怨的近义词及意思(精选5篇)

篇1:以德报怨的近义词及意思

不念旧恶( 注释: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豁达大度( 注释: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以德报怨( 注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隐恶扬善( 注释: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意思:

以德报怨,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成语故事: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因为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因为梁国的瓜长得好,而对自己楚国的瓜长得不好感到很生气。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破坏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仔细查看,才知道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破坏的人,他们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篇2:以德报怨的近义词及意思

【拼音】yǐ dé bào yuàn(怨:不能读作“yuān”。)

【用法】偏正式结构;褒义词;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隐恶扬善;不念旧恶

【反义词】 以怨报德

篇3:以德报怨反义词是什么

以德报怨造句

1、他的以德报怨,使歹徒深受感动,悔不当初。

2、你们两家吵了这么多年,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何不彼此以德报怨,将往事一笔勾消?

3、但现实社会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暴易暴的多,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德报怨,以善报恶的少。

4、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

5、尽管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杀害了数千万中国人,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本着以德报怨的精神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

6、出狱后,他再犯罪,而此刻,米里哀主教以德报怨,使他人性复苏,痛改前非,开始了人生的根本转变,最后成为至善的圣徒。

7、你要知道无论你怎样对待我,我都将永远不会忘记。我会永远以德报怨。

8、中国民众在日本战败投降后,无条件地收留抚养日本遗孤,和平遣返日本战俘,显示了「以德报怨」的情怀。

9、他年纪虽轻,却能不计前嫌地以德报怨,令人十分钦佩。

10、而是她为了解救开田委曲求全被村主任詹石蹬侮辱之后,虽然心怀仇恨,但当詹石蹬不久于人世之际,仍能以德报怨,以仁爱之心替代往日冤仇,甚至为詹是蹬送去了医治的费用。

11、我们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他们亟需帮助时雪中送炭,终于赢得世界各国同声喝采。

12、即使同事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也应以德报怨,注意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团结。

13、面对这种十恶不赦的罪人,你居然还想以德报怨,真是匪夷所思!

14、传统的那种让一方去忍受恶或以德报怨,就是让有道德的人永远承受恶的侵害,这种道德理论的实质就是默认以不道德的手段去达到道德的目的;

篇4:哽咽的意思及近义词

哽咽造句

1、他哽咽着回答。

2、他气得声音哽咽。

3、眼泪使她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4、阿黛丝仍象她先前那样诉说着,声音哽咽,话语断断续续。

篇5:周密的近义词及意思

严密( 注释:①很紧密,没有空隙:罐头封得很严密|文章结构十分严密。 ②周全,没有疏漏:严密地封锁|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缜密( 注释:1.细致;周密。)周密( 注释:①细致周到:考虑得十分周密。 ②周密(1232-1298)。南宋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人。曾任义乌县令,宋亡后不出仕。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等笔记,是宋野史中的重要资料。又有词集《苹洲渔笛谱》、《草窗词》,并编有南宋词选本《绝妙好词》。)

上一篇:《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下一篇:十一国庆主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