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2024-05-08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共11篇)

篇1: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结

构安全,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有效遏制质量事故的发生,规范各类事故的处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 工程质量事故类型

1、一般事故,是指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的规

定,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加固返工费用在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2、重大事故:

1)、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主要结构倒塌;

2)、超过规范规定的基础不均匀下沉、倾斜、结构开裂和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等影响安全和建筑物寿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永久缺陷;

3)、一次返工或加固损失费在元以上那个或造成一人死亡,或三人重伤及以上的质量事故;

三、事故报告

1、一般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报告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当日报告分公司经理和总工办;

2、重大事故项目经理立即报告分公司经理和公司主要负责人,由企业负责人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质监部门;

四、事故处理

1、一般事故处理:

由施工单位(项目部)和设计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取得建设(监理)单位同意后,由施工单位(项目部)按方案处理,并经设计及建设(监理)单位认定合格;

2、重大事故处理

按一般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符合建设部的相关规定,并将事故处理过程及结果及时向上级汇报;

五、经济处理

1、项目部违反规定造成一般质量事故的,除责令制定整改措施外,并罚主要责任人200元,项目部1000元;

2、项目部违反规定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除责令制定整改措施外,并罚主要责任人1000元,项目部5000元;

全鑫建设公司第一直属项目部

二0一一年三月

篇2: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一)总 则

1、为对本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交付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2、本细则适用于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处置和管理。

3、质量问题(包括质量事故)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凡因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偷工减料等,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强度等级不够、结构尺寸偏差等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达不到工程所采用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的分类分级按照工程类别执行国家、行业、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和公司的相关规定。

4、质量问题信息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和完整,信息的处置应当遵循快速高效、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5、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的逐级上报。

2、各级主管生产负责人负责相应级别质量问题的处置,组织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原因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3、工程部门负责制定质量问题处理方案,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必要时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4、安质部负责监督质量问题处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并保留监督检查的相应记录。

5、项目经理部质量领导小组根据质量事故等级,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负责对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进行处理。

6、安质部、工程部、物资部等部门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三)处理程序

1、质量问题的报告

(1)发现质量问题的人员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现场负责人立即向项目负责人及项目部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同时采取救援行动。因工程质量原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应采用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作好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拍照或录像。

(2)发生一般质量问题未造成安全、工期、信誉影响的,项目经理部在 24 小时内上报到公司、局成立的工程指挥部。

(3)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以内的质量事故,由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立即报告公司

(4)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及以上的质量事故或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不足 30万元但严重影响到施工生产的安全和企业的信誉,必须在 1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局安全质量监察部。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隐瞒事故论处:

(1)发生质量事故后,不按规定时间上报,谎报或隐瞒不报而擅自处理的;

(2)质量事故发生后,故意破坏现场,阻碍、干扰调查工作正常进行,以及提供伪证的;

(3)有意缩小工程质量事故返工损失,降低事故等级的。

3、质量问题的处理

(1)处理程序:质量问题调查→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方案(根据事故大小对整改方案进行逐级审批)→问题整改→鉴定验收→提出改进建议→保存处理记录。

(2)发现质量问题时,项目部应对质量问题进行初步判定;项目质检人员应要求相关作业人员立即停工,在不合格处设置明显的标识,以防止在处置前转入下道工序。

(3)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及以上的质量事故,由局成立质量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处理;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以下的质量问题由公司或局工程指挥部组织调查处理,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应于 10 天内报公司,15 天内报局;一般质量问题由项目经理部组织调查处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4)质量问题处置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返工处理; ②返修处理; ③让步接收; ④降级处理; ⑤不作处理。

(5)质量问题处理报告应包括的内容:

工程概况、事件或事故经过、原因分析、事故处理措施、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及改进的建议。

4、质量问题的整改及验收

(1)根据质量问题等级分级制定质量问题整改方案,根据问题类型对整改方案进行逐级评审、批准。

①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及以上的质量事故,由项目经理部制定整改方案,逐级报审,由局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②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由项目经理部制定整改方案,评审后报公司批准后实施,整改方案报局相关部门备案。

③对一般质量问题,由项目经理部工程部门制定整改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整改方案报公司工程部。

④质量问题经整改后必须重新检查、验收,直至符合规定要求。(2)处理方案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督单位批准的,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篇3:某工程桩基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某住宅小区工程由7幢15-23层的商住楼组成,位于山体旁边,总建筑面积64796m2,其中地下室7648m2,框支剪力墙结构,桩基采用机械钻孔桩,桩型为Φ600-Φ1000的摩擦端承桩,共583根,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25,孔深以持力层岩样和成孔进尺速度为主要依据,要求进入强风化层3m或中风化层0.5m,有效桩长约为25-55m。

2 地质情况

本工程场地为软弱地基,自地面以下由杂填土、淤泥、淤泥质粘土、粘性土、粉质粘土混碎石、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基岩组成。其中淤泥层青灰色,土性呈流塑,高压缩性,层底埋深12.1-23.6m,层厚9.2-20.6m;全风化基岩灰黄色,风化特征明显,风化不均匀,土性呈可塑,中-低压缩性,岩面埋深15.9-41.2m,层厚2.4-14.8m;强风化基岩灰黄色,风化裂隙发育,低压缩性,岩面埋深21.6-50.4m,层厚0.6-4.3m;中风化基岩灰黄、浅褐红、浅灰绿等色,风化裂隙发育,岩面埋深15.9-41.2m。在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某区域内有数根桩虽满足桩长要求且所取岩样也符合中风化层标准,但按地勘报告推算离中风化基岩岩面相距较远。为验证这几根桩持力层的可靠性,对该区域进行了地质补勘,发现原地勘报告中对全风化基岩中存在的强风化或中风化残留体判别不详尽,该区域补勘报告显示由于场地位于山边,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基岩风化严重不均匀,全风化层中不均匀的分布有厚度不一的强风化基岩和中风化基岩残留体,最大厚度达4.25m。

3 事故情况及原因分析

该工程设计试桩数共6根,其中Φ1000的桩1根,Φ900、Φ800的桩各2根、Φ700的桩一根。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显示其中一根Φ900的B35#试桩(桩长38.9m)达不到设计要求。另选取与B35#桩处于同一承台下的B40#桩做扩大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为探明B35#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采用钻孔取芯法对桩身进行检测。试验共完成工作量38.9m,结果显示:38.1-38.9m处为中风化石英闪长岩,岩石致密坚硬,力学性质良好,而35.2-38.1m处存在褐色软塑粘土状物,粘土内水泥质含量较高,该层力学性质差,影响桩的质量,导致单桩承载力不足。经分析造成该事故的原因可能为由于成孔时泥浆护壁存在漏浆现象,施工单位采用掺加水泥造浆,桩底水泥浆凝结后,无法完全被清出孔外所致。

另外,由于局部区域存在地基夹层,为确保桩基质量可靠性,特增加一根该区域内与按地勘报告离中风化基岩岩面推算深度相距最远的B22#桩(相差8.3m)进行静载荷试验,结果也未达到设计要求。后对相距次远的另2根桩进行扩大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造成该事故的原因显然为地基夹层所致,由于地勘报告未能详细反映实际地质状况,且施工单位对该地质条件未引起足够重视,造成该桩持力层落在中风化基岩残留体上而引起的竖向承载力的不足。

4 事故处理方法及原理

4.1 B35#桩:

采用桩端注浆方法,利用该桩钻孔取芯后的孔道,布置两条注浆管,对桩底进行高压注浆,注浆量约为1500kg。桩端注浆工艺流程为:(1)高压水洗孔;(2)注浆管埋设;(3)压水试验;(4)制浆;(5)注浆;(6)达到预定注浆量和终压;(7)封孔。桩端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机理为以下三个方面:a.改善持力层条件、提高桩的端承力。大直径灌注桩成孔中,对桩周土扰动降低了桩端土体强度,水的水泡软化作用又进一步加剧其强度降低。桩端注浆通过渗透、劈裂和挤密作用使桩端持力层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浆液和土的结石体,从而改善持力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恢复和提高了持力层土体强度。桩底沉渣的存在因其强度低严重影响端承力的发挥。桩端注浆通过浆液对沉渣的置换、挤密和固结作用改善或消除桩底沉渣对端承力发挥的不良影响。b.大幅提高桩侧摩阻力。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周泥皮与桩周土体间空隙降低了桩侧摩阻力。桩端注浆在压力作用下,浆液从桩端沿桩侧向上,通过渗透、劈裂、充填、挤密和胶结作用,对桩周泥皮置换和空隙充填,改善桩底上部一定范围内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在桩周形成脉状结石体,如同树根植入土中,从而使桩侧摩阻力大幅度提高。c.改善持力层受力状态和荷载传递性能。桩端注浆通过渗透、劈裂、挤密和胶结作用形成桩端扩大头增大了桩端受力面积,并且注浆对持力层加固又改善其受力状态。通过桩底后注浆,充分加强了桩与土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利方面,使桩-土体系更加紧密地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系统,改善了基桩的承载性状。

4.2 B22#桩:

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通过扩大承台并适当加大承台的配筋的方法加固。于是经设计复核,将B22#桩所在的三桩承台和临近的三桩承台合并成一个承台。

5 结语

通过对该工程桩基事故的处理,使桩基工程质量得到了较好的保证。目前该工程已竣工,根据沉降观测结果:最大沉降量为1 2 mm,最小沉降量为4mm,满足规范要求。

摘要: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剖析,介绍桩底后注浆和扩大承台(梁)法等桩基事故处理方法和原理,作为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

篇4: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摘 要】本文通过某工程基础桩检测中出现大量断桩的工程质量事故,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后续施工采取技术措施论述。

【关键词】管桩断桩;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Broken pile together to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Chen Ya-jun1,Shen Hua2

(1.Zhejiang FengHu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angyu Zhejiang 312300;

2.The Shangyu Huafu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yu Zhejiang 3123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foundation pile of det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broken pile of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 analysis, accident causes and take technical measures to discourse on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Pipe pile off pile;Cause analysis;Treatment measures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多层及高层组成,建筑面积约13.8万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6万m2、其中的3#楼至10#楼为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各为1350.51 m2,建筑物高16.69M,储藏层高2.19M,标准层2.9M。基础采用400(75)预应力管桩,每幢76根桩,设计桩长26M,5#、6#、9#楼系老河道填筑基础。老河底高程为3.00M左右,地面高程为6.50M左右,专家论证设计要求地面高程以下1 M开始用塘渣回填,作为打桩机施工时的稳定层,施工方在施工时为节约塘渣费用,只填筑0.3~0.5M厚的塘渣层。其下层土回填时也未能按回填土施工要求控制回填。桩基施工完成后,经法定检测单位检测结论为,5#楼为Ⅲ类42根、Ⅱ类9根、Ⅰ类18根;6#楼为Ⅲ类16根、Ⅱ类9根、Ⅰ类44根;断桩部位位于地面以下2至4M范围;9#号楼因5#楼检测时还未施工,被监理通知暂停施工。但施工方在后来未报监理同意的情况下自行施工,经检测,结果类似上述两楼。

2. 断桩原因分析

2.1 回填土层密实度不够。施工回填土方时,是用挖掘机作为回填土的压实机械,回填土层厚度在1M左右,超出规范规定要求,最厚时达1.5M,层厚控制不严、不均匀;压实机械用挖机完成,压实中漏压、欠压面多造成压实的不均匀;回填土施工时却逢梅雨季;回填土采用附近基坑挖土进行回填,土壤含水率属饱和土,达不到回填土的质量要求;回填土总厚度超出设计厚度。

2.2 塘渣层填筑厚度不足是造成工程断桩的主要原因。设计回填土层中上部采用2M其它基础开挖后的旧塘渣和1M新填塘渣,其作用是为了使回填层能承受静压桩施工时的基面层土的稳定性。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费用,擅自将3M层厚的塘渣层减少到0.3M到0.7M厚。打桩过程中由于下部地基土承载力不足,在打桩机作业、移动过程中,因打桩机自重较大,桩机挤压上部塘渣时,在塘渣层以下一定范围的土体受压侧向位移,使下部土体产生挤压、位移,造成完成的桩体断裂。

2.3 土方开挖过程中造成断桩。

基础土方开挖,通常工程中采用机械挖土。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在机械行走、土方开挖时不慎使铲斗碰及桩头过猛也会造成桩身断裂。如某工程中挖桩机操作人员因操作不当,铲斗水平方向碰桩,造成一根500的预应力管桩在桩顶以下4.9M处断裂。又如有另一住宅小区六层住宅楼采用500预应力管桩基础,桩长为38~40M,进入第8-2持力层,设计单桩承载力为800KN。地质上部为粉沙淤泥质土,为使打桩机械能够作业,面层填铺50CM厚的塘渣。因打桩机自重大,面层塘渣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打桩过程中桩机倾斜较大,土方开挖后发现有二幢楼的基础分别有15根和47根桩桩顶发生位移,最大位移值为70CM。经检测这些桩均在桩顶以下4.2M~5M处发生断裂。

2.4 送桩原因造成断桩。

一般桩顶均低于施工地面,因地质条件不一,当打桩标高达到达设计深度,压力值末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时,采取继续送桩。送桩柱与打入桩之间是活动接触。送桩时桩机垂直度稍有偏差,造成桩顶受力不均匀,也会导致已打入的桩桩体断裂。

3. 桩承载力分析

根据桩基设计理论,桩基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作用,其水平作用力一般仅为竖向容许承载力的1/10~1/20,在设计时一般不作考虑,桩的抗弯性能只需满足管桩吊动和堆放要求。因此,在进行工程断桩处理时,只需考虑桩体轴向荷载的传递,适当考虑水平力的作用。

4. 断桩的工程处理

4.1 桩顶有位移断桩的处理。

用挖掘机械或葫芦将斜桩纠正。用黄砂、碎石进行充填,在短时间内将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桩内,要求制作的钢筋笼长度低于断桩位置以下1M,并通长到桩顶与承台连接;然后用C30以上的混凝土进行灌浇。钢筋数量要求大于4*16(二级钢)以上,对于断裂面离桩底较近处的断桩,可在下部用1:1黄砂、碎石的混合料进行填充。

使用这种纠正方法,一般能达到纠正后的桩的轴心偏差小于2CM,效果较好,不会影响工程桩的质量。

4.2 桩顶无位移断桩的施工处理。

桩顶无位移的断桩主要产生的原因,是由电焊焊接质量不符要求;送桩超过一定长度造成末焊接口及桩体在打压过程中,由于桩体本身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断桩等。其断点一般只有一处,也可能有二处以上。这类断桩的处理方法原则上与标准图集中的处理方法相类似,具体如下:

4.2.1 当断桩处距桩顶较近一般在1~2M时,可将上部

断桩移走(有地下水位时应当根据地下水位情况进行降水),然后用直径大于桩外径100MM的模板套从断口以下200MM处开始向上接长;大于1M小于2时也可用内径比桩外径大100MM的混凝土管,采用沉管的方法沉至断口以下200MM,管桩孔中用碎石充填,填至断口以下1.2M处,然后在上部按接桩图集要求配置钢筋笼,用比承台或基础梁提高一级,且不低于C30的混凝土灌实,伸入承台或基础梁中。

4.2.2 当断桩面距桩顶距离较远(大于1M或地下水位较高不能将断桩移去)时,按接桩标准图集要求,将接长部分延伸至断口处以下1M处开始将桩接至承台。底部亦可采用下部填充碎石的处理方式。

5. 断桩处理的经济分析比较

对于断桩,工程中一般的处理原则是进行补打桩。补打桩方法为条形基础和独桩承台基础的断桩,在轴线方向左右各加补打一只,设计中不考虑断桩再参与承载作用;对群桩承台基础除应补打相同数量的桩外,还应对承台作加固处理,按照目前当地500桩150元/M。一根40M500的预应力管桩,一般费用在6000元左右。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一般费用为100~500元之间,最多只有补打费用的10%。而且减少打桩机械二次进出场等费用。

经过这样处理的断桩,经数个工程应用和对建筑物沉降、倾斜等观测,均未发现有明显超出规范的要求,质量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故,我们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案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处理工期短。可推广到其它类似工程质量的处理中。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33/1016-2004.

[3] 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 建筑标准图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02浙G22标准图集 浙江省标准设计站.

[4] 廉晓飞主编 钢筋混凝土及砖石结构(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5: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配合调查处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在出现铁路交通事故后能及时报告,并配合做好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501号令”、“铁道部第30号令”、“铁总建设【2014】168号文件”、《东南沿海铁路福建铁路有限公司铁路交通事故报告及配合调查处理实施细则》(东南铁安字【2017】64号)结合本标段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铁路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责任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需作返工、加固处理,或由于工程质量引起铁路交通事故或对铁路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造成一定影响的事故。

第三条 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条 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公司、监督机构、铁路总公司检举、控告、投诉。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领导小组 组 长:马长河 副组长:周忠

组 员:监理部安质部、工程部和各监理组负责人。

第三章

职责

第六条 总监主持工程质量报告和配合调查处理制度的审批工作。

第七条 第二条工程部、安质部、及监理组长配合总监调查及处理。

第四章

内容及要求

第八条 工程质量事故分类

1.根据《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铁建设„2009‟171号)的规定,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及工程质量问题五个等级。

1.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特别重大事故(1)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以上。

(2)导致铁路交通重大及以上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产生重大影响。

1.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重大事故(1)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2)导致铁路交通较大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产生很大影响。1.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较大事故(1)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2)直接导致铁路交通一般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产生较大影响。

1.4具有下列情形者,属工程质量一般事故(1)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

(2)直接导致铁路交通一般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产生一般影响。

(3)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但未导致铁路交通事故,未对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产生影响,且施工单位自行整改到位的,属于工程质量问题。

1.5直接经济损失范围包括:工程返工修复费用、清理现场费用、技术鉴定费用等。

1.6构成铁路交通事故的,按《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原铁道部令第30号)执行。

第九条 事故报告

1.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必须按照规定逐级上报。2.施工单位必须采用最快捷的报告渠道,在最短时间内(最迟不超过2小时)向公司指挥部报告。

3.公司指挥部接到施工单位报告后,在4小时内调查事故现场基本情况,通过电话、书面(或电子版)向公司报告。4.公司在事故发生后,于24小时内向总公司建设部、工管中心及有关部门提出工程质量事故书面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项目、时间、地点及建设相关单位。(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情况。(3)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4)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处理方案及工作计划。(6)事故报告单位。

5.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时,要立即责成整改并下发通报。确认构成工程质量事故及质量问题的,立即下达书面通知,责令责任单位按程序在24小时内报送工程质量事故及质量问题报告。逾期不报的,按隐瞒事故处理。

第十条 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施工单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

第十一条 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1.发生工程质量特别重大事故,由铁路总公司调查处理。2.发生工程质量重大事故,由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报铁路总公司批准。

3.发生工程质量较大事故,由总公司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调查,提出处理意见,由总公司建设管理部核准。4.发生工程质量一般事故及质量问题,由南昌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调查,提出意见报总公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批准,处理结果报总公司建设管理部备案。

第十二条 根据各相关单位对工程质量事故承担的责任,依次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重要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

第十三条 事故责任认定为全部责任的单位,承担事故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事故责任认定为主要责任的单位,承担直接经济损失的50%及以上;事故责任认定为重要责任的单位,承担直接经济损失的50%及以下;事故责任认定为次要责任的单位,承担直接经济损失的30%及以下,责任单位承担总费用不得超过全部直接经济损失。

第十四条 对发生下列情形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篇6: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事故种类分析

就事故种类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仪器设备事故、设计事故、施工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五大类。

仪器设备事故。此类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为的仪器、设备损坏,或不按技术要领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另一种是非人为因素的仪器、设备自然事故。

设计事故。这类事故主要表现为人为的主观责任事故。主要的表现形式有: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设计上粗心大意,以至酿成设计质量事故;设计人员对一些常规设计,习以为常,掉以轻心,以至酿成不应有的失误;设计人员不重视对设计标准的学习,只求一知半解,不愿作全面系统的钻研,以至在设计上考虑不周,留下隐患。

施工质量事故。主要表现为人为的主观责任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偷工减料造成质量事故;二是不按工艺流程施工造成责任事故;三是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差异造成的施工质量责任事故;四是因材料以劣充优造成的责任事故。

安全事故。分人为和非人为两各形式:一是不按操作程序操作仪器、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或是不遵守安全制度、违章作业造成的安全事故;二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安全事故。

交通事故可分为两种情况,即主观责任事故和客观责任事故。

2、事故处理程序

事故报告。事故一旦发生,有关责任人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技术质量负责人或工程部负责人汇报情况。

现场调查。技术、质量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事故原因,现场解决问题并做好记录。

定性分析。工程部负责人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召开事故分析会,听取现场调查人员的汇报,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3、事故处理

非人为因素或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要认真查找原因,尽量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故,如非人为原因造成的仪器、设备事故,或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安全、交通事故。

如因不按操作技术要领、不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工作粗心大意造成的人为主观责任事故,要从重处罚。

篇7: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质量事故

(1)工程质量事故包括:

① 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事故;

② 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质量事故;

③ 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加固补强、返工或报废,且经济损失达到质量事故级别的;

④ 凡不能通过简单返工、返修处理或进行让步接收,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1 万元的质量问题即构成质量事故,如:抹灰大面积空鼓需返工、结构未达到规定强度要求需加固、重要大型设备基础未达到规定强度、承重梁板裂缝超过规范要求时等。

2.严重质量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质量事故为严重质量事故:

(1)基础出现超过规范规定的不均匀沉陷,建筑物倾斜、偏移,结构开裂,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

(2)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物使用年限或严重影响设备及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如 屋面大面积漏雨,隔热、隔声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质量事故;

(3)质量低劣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且改变了建筑物的外形尺寸,造成永久性缺陷的质量事故;

(4)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5 万元,不满 10 万元的质量事故。

3.重大质量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重大质量事故:

(1)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主要结构倒塌或报废;

(2)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0 万元。

4.质量保证部参与处理质量事故的主要职责:

(1)责成事故发生项目或分公司立即向质量保证部报告;

(2)督促事故发生项目或分公司按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督促事故发生项目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4)对发生事故的项目发出停工通知;

(5)参与事故发生项目及分公司主管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

(6)督促事故发生项目及分公司在事故处理完毕后按规定时限写出事故处理报告并报质量保证部和公司领导;

(7)按有关规定编写事故调查报告,并向局主管部门提出处理的建议。

5.质量事故的调查、报告

(1)分公司直管项目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① 分公司直管项目出现质量事故,由项目施工员组织保护好现场,质检员做好记 录、标识,于 24 小时内上报分公司质量部门,质量部门接到报告后及时报告分公司主管领导。

② 分公司主管领导组织工程部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和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到现场调查。

③ 调查事故发生过程、影响程度、事故责任、事故性质、事故损失、事故产生原因后提出《质量事故通知单》,发项目技术负责人 1 份、工程部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各 1 份。

④ 调查后,技术部门组织提出处置措施,明确返工或返修处置意见、完成时间,由分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⑤ 经批准的处置意见由项目现场经理组织实施,分公司工程部门派人对处置过程进行监督,质量部门派人按设计图纸、国家相应的规范、地方标准重新检验,验证合格后关闭。

(2)直管项目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①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由项目施工员组织保护好现场,质检员做好记 录、标识,于 24 小时内上报公司质量保证部。

② 质量保证部负责人组织公司工程部、科技部和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到现场调查。

③ 调查事故发生过程、影响程度、事故责任、事故性质、事故损失、事故产生原因后提出《质量事故通知单》,发项目技术负责人 1 份、公司工程部、科技部各 1 份、自存 1 份。

④ 调查后,公司科技部组织提出处置措施,明确返工或返修处置意见、完成时间,由公司科技部经理审批。

⑤ 经批准的处置意见由项目现场经理组织实施,公司工程部派人对处置过程进行监督,公司质量保证部派人按设计图纸、国家相应的规范、地方标准重新检验,验证合格后关闭。

6.严重质量事故的调查、报告

(1)分公司直管项目严重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① 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质量事故,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质检员进行标识,记录不合格的部位、发生时间、有关责任人员,24 小时内上报分公司质量部门,质量部门接到报告后当日上报分公司主管领导,同时报告公司质量保证部。② 公司质量保证部接到报告后,当日向公司总工、主管副经理(生产)汇报,并由公司总工作出批示,公司质量保证部根据公司总工批示派人参加调查。③ 分公司生产副经理在事故发生三日内组织分公司总工、工程部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④ 调查事故发生过程、影响程度、事故责任、事故性质、事故损失、事故产生原因后,由分公司质量部门提出《质量事故通知单》。

⑤ 《质量事故通知单》由分公司质量部门发项目经理部 1 份、工程部门、技术部门、分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各 1 份、自存 1 份,报公司质量保证部、科技部各 1份、业主或监理 1 份。

⑥ 分公司总工针对严重质量事故发生情况组织制定专项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分公司质量部门发项目部 2 份,分公司生产副经理、总工程师、质量部门、公司科技部、公司质量保证部各 1 份。

⑦ 审批后的处置方案和纠正措施,由分公司工程部门和项目经理组织按处置方案和纠正措施返工或返修。

⑧ 返工或返修后,分公司质量部门组织人员进行跟踪验证,直到关闭为止,验证报告及时报公司质量保证部备案。

⑨ 分公司质量部门应根据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提出对责任人及商务处理方案,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并报公司质量保证部备案。

(2)公司直管项目严重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① 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质量事故,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保护好现场,会同质

检员进行标识,记录不合格的部位、发生时间、有关责任人员,24 小时内上报公司质量保证部,由公司质量保证部报公司总工、主管副经理(生产)。

② 公司质量保证部负责人组织公司科技部、工程部和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项目有关人员进行调查。

③ 调查事故发生过程、影响程度、事故责任、事故性质、事故损失、事故产生原因后,公司质量保证部提出《质量事故通知单》。

④ 《质量事故通知单》由公司质量保证部发项目经理部 1 份、公司工程部、科技部各 1 份、自存 1 份,报公司总经理 1 份、业主或监理 1 份。

⑤ 公司科技部针对严重质量事故发生情况制定专项处置方案,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业主或监理及设计确认后发项目 2 份,公司质量保证部、科技部、工程项目管理部各 1 份,报公司总工程师和业主或监理及设计各 1 份。

⑥ 审批后的处置方案,由公司工程部负责人监督项目实施,公司质量保证部负责人负责跟踪验证,直到关闭为止。

⑦ 公司质量保证部根据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提出对责任人及商务处理方案,经公司副总经理(生产)批准后实施。

7.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报告

(1)分公司直管项目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报告

① 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经理派人保护好事故现场,作好记录和标识,于 24 小时内上报分公司和公司质量保证部,当日由公司质量保证部报告公司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生产)、公司总工,分公司质量部门报告分公司经理、生产副经理。

② 事故发生 3 日内由公司副总经理(生产)或其授权人按《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组织公司总工、公司质量保证部、科技部、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等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

③ 调查事故发生过程、影响程度、事故责任、事故性质、事故损失、事故产生原因后,公司质量保证部提出《质量事故通知单》。

④ 《质量事故通知单》由公司质量保证部发项目经理部 1 份、分公司、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科技部各 1 份、自存 1 份,报公司副总经理(生产)1 份、业主或监理 1份。

⑤ 公司总工针对事故情况组织编制纠正措施和处置方案,经公司总工审批后,发项目部 2 份,分公司生产副经理、总工程师、工程部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公司总工程师、科技部、质量保证部、工程部各 1 份。

⑥ 审批后的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由公司工程部派人监督分公司工程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共同组织实施。

⑦ 按处置方案和纠正措施实施后,由分公司质量部门负责人进行跟踪验证,直至关闭为止,验证报告报公司质量保证部一份备案。

⑧ 质量保证部应根据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提出对责任人及商务处理方案,经公司副总经理(生产)批准后实施。

(2)公司直管项目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报告

① 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经理派人保护好事故现场,作好记录和标识,于 24 小时内上报公司质量保证部。当日由质量保证部报公司告公司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生产)。

② 事故发生 3 日内由公司副总经理(生产)或其授权人按《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组织公司总工、公司质量保证部、科技部、项目经理

部等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

③ 调查事故发生过程、影响程度、事故责任、事故性质、事故损失、事故产生原因后,公司质量保证部提出《质量事故通知单》。

④ 《质量事故通知单》由公司质量保证部发项目经理部 1 份、公司工程部、科技部各 1 份、自存 1 份,报公司总经理 1 份、业主或监理 1 份。

⑤ 针对事故情况由公司科技部组织编制纠正措施和处置方案,经公司总工审批 后,发项目部 2 份,公司副总经理(生产)、总工程师、科技部、质量保证部、工程项目管理部各 1 份。

⑥ 审批后的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由公司工程部会同项目部共同组织实施。⑦ 按处置方案和纠正措施实施后,由质量保证部进行跟踪验证,直至关闭为止。⑧ 公司质量保证部应根据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提出对责任人及商务处理方案,经公司副总经理(生产)批准后实施。

篇8:某工程桩基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该工程为某农民集聚区安置房一期工程, 建筑面积12 691.48m2, 4幢楼房均为6层加跃层, 总高21.74m, 设计结构为底层框架砖混结构, 基础采用机械冲孔灌注桩, 设计桩身混凝土采用C25, 导管灌注桩身, 骨料粒径不大于40mm, 坍落度为5~7cm, 桩长度根据持力层确定, 且有效长度大于6m, 持力层为中风化钙质泥岩。

2 工程地质状况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该工程在勘察深度范围内, 按其岩性、成因类型划分为碎卵石填土、砾卵石土、强风化和中风化钙质泥岩三大工程地质层。各土层的主要特征如下:

1) 碎卵石填土:褐黄色、灰色, 松散, 场地均匀分布, 为新近堆土, 未经压实和自重结固左右, 层厚为5.00~7.30m;

2) 砾卵石土:灰黄、灰白色, 稍密状, 卵石含量不均, 层厚为0.70~5.60m;

3) 强风化钙质泥岩:褐黄色、青灰色, 岩体裂隙发育, 局部已风化成土, 层厚为0.50~5.00m;

4) 中风化钙质泥岩:青灰色, 节理裂隙发育, 全场区均有分布, 勘探孔内均未穿透该层。

3 桩基检测情况

该工程桩基工程施工结束后, 根据规范[1]和设计要求, 对该工程232根桩基全部进行低应变检测, 并随机抽取3根 (编号29#、150#、212#) 采用钻芯法对桩长和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低应变检测结果为:Ⅱ类桩11根, 占总测试桩4.7%, Ⅲ类桩221根, 占总测试桩95.3%。钻芯法检测结果为:29#、150#、212#桩桩身完整性类别均为Ⅳ类不合格桩, 桩身混凝土强度均不满足设计要求。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桩基质量的基本情况,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有关单位一起讨论研究决定, 再随机抽取3根桩 (编号10#、152#、223#) 进行钻芯法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0#、152#、223#桩桩身完整性类别均为Ⅳ类不合格桩, 桩身混凝土强度均不满足设计要求。

4 事故原因分析

从上述检测结果来看, 该桩基工程低应变检测基本不合格, 钻芯法检测全部不合格, 钻芯法取样试件可以看出0~4.7m芯样采取率较低, 呈松散状, 基本无完整芯样, 4.7~9.0m芯样采取率约85%, 局部破碎、短柱状、麻面连续。其他检测桩整桩呈松散状, 无完整芯样。这些混凝土芯样全部无法加工, 桩身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无法检测。

根据桩身检测情况及施工现场的观察, 并向现场操作人员了解施工情况, 经过分析判断, 该工程桩基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原材料问题。根据设计要求, 该工程灌注桩应采用商品混凝土, 施工单位考虑到周边取材方便, 成本较低, 桩基混凝土为现场人工搅拌。自拌式混凝土质量离散性较大, 质量不易控制, 特别是水下灌注桩, 质量更不好控制, 自拌式混凝土是导致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 施工队施工有误。施工队施工技术较差, 素质较低, 桩基施工操作不规范, 拔管速度、混凝土充盈系数未按规范控制[2];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导管在水下提升过慢, 上部混凝土已初凝, 在提升时将其破坏[3], 导致桩身缩颈或断桩。

3) 施工技术人员有误。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不严, 未按规定配置混凝土配合比及拌制混凝土采用的本地河砂含泥较多, 本地卵石级配不良, 导致桩身强度不足。

5 事故处理措施

桩基事故常见的处理措施有接桩、补桩、补强、扩大承台梁、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等方案[4]。

1) 接桩法: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 常采用开挖接桩或嵌入式接桩方法处理。

2) 补桩法:桩基承台 (梁) 施工前补桩, 如钻孔桩距过大, 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 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

3) 补强法:此法又名钻孔补强法。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桩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桩长不足、桩底成渣过厚等事故。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4) 扩大承台梁法:桩位偏差过大, 原设计的承台 (梁) 断面满足不了规范要求, 或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可采用扩大承台 (梁) 来处理。

5) 改变施工方法:施工顺序错误或方式、工艺不当所导致的桩基事故的处理方法。

6) 修改设计:对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 造成桩基施工质量事故, 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对灌注桩出现废桩或遇到地下管网障碍, 可采用改变桩位方法处理;对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 耗资巨大, 只有采取削减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 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

桩基事故处理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以尽量减少处理的费用为原则。根据该桩基工程检测结果, 经过充分论证, 结合已有工程桩基处理经验, 采用加固措施是可行的, 考虑到该工程为民生工程, 为确保工程质量, 依据主管部门专题会议讨论, 确定采取修改设计, 改变桩位的方法进行处理。

6 事故处理效果

通过修改设计改变桩位, 将桩基工程平移重建, 施工结束后进行低应变检测和静载实验, 低应变检测全部合格, 静载实验选取的4根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为3600k N, 均满足设计要求。

7 结语

通过对该工程桩基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桩基工程质量问题应吸取以下经验教训:

1) 施工选用原材料应严格遵照规范和设计要求, 精心组织施工, 不应因小失大;施工管理方应严格把关, 不留隐患。

2) 在施工过程中, 应着重对孔径、钻进参数、泥浆配比、持力层判断、孔底清渣、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关键工序进行控制, 确保工程质量。

3) 认真分析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 找出质量问题的源头, 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对比多种处理方案, 确保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从根本上解决工程质量事故。

参考文献

[1]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2]姚建明.某工程桩基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J].莆田学院学报, 2005 (2) :67-69.

[3]刘思涵.浅析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事故成因及其处理[J].河南科技, 2004 (12) :32-33.

篇9: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关键词】钻孔桩;施工对策;缺陷处理

0.概述

钻孔桩基础施工简便、操作易掌握、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无论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大型建设,还是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钻孔桩是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利用机械钻进形成桩孔,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钻孔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处理

1.1偏斜孔钻机安装时

支撑不好、桩孔地质构造不均匀等因素引起钻机整体或钻头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偏斜,导致出现偏孔。

1.1.1钻机倾斜引起的,应先移开钻机,检查钻孔壁情况,如果钻孔壁比较稳定,则应加固施工范围内的地基或加大钻机的支撑面积并重新安装钻机恢复施工;钻孔壁随时有坍塌可能的,应将钻孔回填至原地面,待地层静置稳定后重新开始钻孔。

1.1.2地质构造不均匀引起的,先分析岩层的走向,采用适当的回填材料将钻孔回填至计算确定的高程处,静置一段时间后恢复施工。孔中心偏差小于20㎝的,静置1~2h后可以继续钻孔。孔中心偏差大于20㎝的,应根据情况静置2h甚至更长的时间待地层沉积稳定后恢复钻孔施工。穿过倾斜岩层过程中,应采用自重较大的复合式牙轮钻、冲击钻,以慢速钻孔。

1.2护筒脱落

出现护筒脱落应立即停止钻孔,将钻机移开,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由于地面流水引起的可先排除流水,在原地面上填一层黏土使地面干燥、不渗漏,重新安装护筒恢复钻孔施工。

1.3卡钻钻孔经过岩层分界面时

相邻岩层强度差别较大、操作中未及时根据地质情况调整钻头的行程等原因引起“卡钻”现象。针对其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理:

1.3.1由于“探头石”引起的卡钻现象,可适当往下放钻头,而后,强力快速往上提,使“探头石”受瞬间冲击缩回,从而顺利提起钻头。

1.3.2因钻头穿过岩层突变处导致的卡钻,优先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整体岩层中此方法容易奏效,砂土地层中不宜采取此方法处理。

1.3.3由于机械故障导致钻头在浓泥浆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的钻头无法提升现象,应采取插入高压水管置换泥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1.4缩孔缩孔是在饱和性粘土、淤泥质黏土

其原因是此类地层含水高、塑性大,钻头经过后钻孔壁回缩,从而导致钻孔的直径小于设计的桩直径。

1.5掉钻

由于机械故障、钢丝绳断裂、孔壁坍塌等因素造成钻头落入孔底的现象通常称“掉钻”。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方法实施打捞。

2.水下混土灌注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2.1封底失败

由于首批混凝土数量过小、孔底的沉碴厚度大等原因导致首批混疑土灌注入孔后,未实现水下混凝土封底的现象称为封底失败。封底失败后,应立即暂停灌注,及时对孔内已灌注的混凝土清理清理。

2.1.1地层稳定性较好的,应采取导管内安装高压风管进行二次清孔的方法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重新请示监理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可以重新开始水下混凝土灌注。

2.1.2地层稳定性差或高压清孔的方法不能奏效则应及时拆除导管、拔除钢筋笼、将钻机安装到位,将未灌注混土部分钻孔回填,待地层沉积稳定后用冲击钻清除已灌注的混凝土,达到孔底设计标高后,请示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2.2卡管因混凝土和易性差

混凝土中含有大块度骨料或受潮凝固的水泥块、灌注混凝土冲击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统称为“卡管”。

2.2.1由于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导管堵塞,可以少量(根据堵管前测量及计算的导管埋深结果在保证导管最小安全埋深确定)提升导管而后快速下落的方法或加大一次性灌注混凝土数量而后快速提升再迅速下放,以冲击疏通导管的方法进行处理。

2.2.2由于混凝土冲击力不足造成的,应及时加长上部导管的长度,而后,以一次性较大量混凝土冲击灌注达到疏通导管的目的。

2.2.3采取“二次封底法”进行处理。具体操作方法“将导管插入已灌注混凝土中0.5~0.8m,而后按照水下封底的操作方法实施二次封底。

以上几种方法处理不能奏效应立即停止,认定为已断桩。

2.3断桩

由于灌注中提升导管失误、混凝土供应中断(下雨、停电、机械故障等)或导管漏水等原因导致导管中已灌注的混凝土与导管的混凝土隔断,无法继续灌注的现象通称为断桩。在灌注过程中认定发生断桩事故后,应立即停止继续灌注,提拔导管和钢筋笼,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2.4钢筋笼上浮

由于钢筋笼的加固不可靠或灌注过程中操作因素带来的钻孔桩钢筋移位现象统称钢筋笼上浮。发现钢筋笼上浮,应立即暂停灌注,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2.4.1对于钢筋笼上浮在1倍直径以下的,可以在采取有效防止上浮的措施后继续灌注。悬吊钢筋焊缝脱范的,应及时补焊;悬吊钢筋弯曲的情况应增加钢管支撑。

2.4.2钢筋笼上浮比较严重的必须拔出钢筋笼,比照断桩进行处理。

3.灌注成桩后发现的质量缺陷的处理

3.1桩全长小于设计要求

这种缺陷可分为两类:处理桩并没有后,混凝土顶面高程小于设计要求、钻孔底部沉积的虚碴在清孔时未清理干净导致桩全长小于设计、嵌人基岩深度小于设计尺寸。针对具体情况分別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3.1.1桩顶高程小于设计要求的原因是混凝土灌注终孔时控制失误。基坑开挖后进行钻孔桩的接长。接长施工前,先清理干净混凝土以上的浮碴和松散混凝土等,将顶面人工凿修平整。而后,在护筒防护下开挖接长部分的桩孔。接长部分桩孔直径应大于设计钻孔桩直径40㎝,深度从平整后混凝土面向下不小于接长部分桩孔直径的一倍。开挖后,将原灌注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灌注混凝土至设计位置。接长部分混凝土的接合面必须做好混凝土的接茬处理。

3.1.2因钻孔桩底部沉积物未清理干净造成的桩全长小于设计现象处理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的前提下,采取钻孔桩底部压浆或者高压注浆处理。

3.2桩体混凝土不连续由于灌注过程

发生的的孔壁局部坍塌的杂物等侵入混凝土、混凝土和易性差等因素在桩体形成夹层导致钻孔桩混凝土不连续。对于此类问题,应积极与设计单位协调采取合理措施处理。

3.2.1对于钻孔桩底部混凝土夹碴的处理,采取桩底部压浆或者高压注浆方法处理。

3.2.2桩体的少量夹层或不连续,用小型冲钻钻一系列小直径的孔进行置换清理泥浆和杂物(钻孔直径60~75㎜,桩中心一个孔,其余3~4个孔分布在以桩中心为圆心,直径为450㎜左右的圆周上)。清理后,进行高压注浆处理。

3.2.3对于夹层较严重的,在钻孔桩中心处钻一个直径75㎜孔控时缺陷范围。而后,以钻孔桩中心为圆心,采用冲击钻钻直径80~100㎝的孔,而后人工入孔清理,清理结束后,灌注高强混凝土。

4.结语

随着施工工艺的更新,相继出现了钻孔后灌浆桩、钻孔扩底桩等新工艺、新技术,为钻孔桩基础的应用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篇10: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质量事故的范围。

凡在施工(调整试运前)过程中,由于现场存储、装卸运输、施工操作、完工保管等原因造成施工质量与设计规定不符或其偏差超出标准允许范围,需要返工且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者;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永久性缺陷者。凡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低于10万元的称为质量问题;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的称为工程质量事故。

二、质量事故的分类。

1、重大质量事故。

(1)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倒塌。

(2)超过规范规定的基础不均匀下沉、建(构)筑物倾斜、结构开裂或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

(3)影响结构安全和建(构)筑物使用年限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永久性缺陷。

(4)严重影响设备及其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5)一次返工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2、普通(一般)质量事故。一次返工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10万元。

三、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1、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立即停止进行质量缺陷部位和与其有关连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施工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现场。同时迅速按类别和等级向相应的主管部门上报,并在24小时之内写出书面报告。

普通(一般)质量事故发生后,班组长应立即向项目部报告,项目部应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于5日内写出质量事故报告报公司领导及质量部。

重大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随即向司领导及质量部报告。形制特别严重的事故,公司及其项目部应在24小时内同时报告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重大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应采取措施维护补救,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分析后5日内有质量管理部门写出《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和《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

质量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的单位名称,工程名称、部位、时间、地点。(2)事故概况和初步估计的直接损失。(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5)相关各种资料(有条件时)

2、接到报告后,公司领导组织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前往事故发生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3、事故调查组展开工作后,施工单位应积极协助,客观地提供相应证据,参与事故调查,配合调查组工作。质量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事故的严重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2)查明事故的性质,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3)组织技术鉴定。

(4)明确事故主要责任单位和次要单位,承担经济损失的划分原则。(5)提出技术处理意见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措施。(6)提出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建议。(7)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事故调查组提出技术处理意见后,由监理单位组织相关单位研究,并责成相关单位完成技术处理方案,并予以审核签认。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方案,一般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由其它单位提供的技术处理方案,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签认。技术处理方案的制定,应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

5、技术处理方案核签后,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核后进行实施。实施时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施工质量进行监理,并会同设计、建设等有关单位共同检查认可。

6、施工单位完工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提出报验申请,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各方进行检查验收,必要时应进行处理结果鉴定。公司质量部整理编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并经审核签认,组织将有关技术资料归档。

7、经监理同意后,恢复正常施工。

8、发生质量事故后不得擅自隐瞒不报或虚报,应认真填写《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并按程序上报《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

四、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审批和实施

1、普通及重大质量事故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报公司质量管理部。

2、普通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由本公司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工程部)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后,由事故责任单位实施。

3、重大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由公司总工程师主持,公司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工程部)和质量管理部门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共同审定,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事故责任单位实施。

4、需设计单位验算或变更设计的施工项目,由公司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工程部)提请建设单位交设计单位协助进行。

相关记录: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 《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内蒙古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

固阳500 kV变电站工程项目部

篇11: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依据《建筑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中规定要求,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规范质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行为,落实工程质量事故的报告和责任追究处理,吸取教训,杜绝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或施工管理人员管理职责不落实未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规定要求,使工程产生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二条、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工程质量事故分为3个等级:

(一)重大事故,是指死亡1人以上,或者2人以上重伤,或者1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较大事故,是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的事故;

(三)一般事故,是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3万元以上的事故; 注: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以下为质量问题,处置和处理按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规定要求执行。

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第三条、事故报告

(一)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项目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应在保护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措施的同时立即分别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公司生产管理部报告,生产管理部逐级上报总工、生产副经理,重大质量事故由企业负责人于事故发生一小时内报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二)事故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各参建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的初步原因;

4、事故发生后采用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6、其它应报告的情况

(三)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第四条、事故调查

(一)事故发生后,公司质量事故应急调查组(成员包括:生产副经理、总工、责任部室相关人员等)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项目管理组和公司应急调查组有关人员应及时抢救伤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现场,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二)施工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向公司和上级部门调查组详细说明事故状况,以便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正确的依据。

(三)对较大和一般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验收和事故调查报告总结等由公司质量事故应急调查组按本制度规定第四条第四款要求执行。

(四)事故调查应力求及时、客观、全面,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项目及各参建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项目有关质量检测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

5、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6、事故责任的认定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五条、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调查所得数据和资料、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过程分析,查找事故主要原因并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措施。第六条、事故处理

(一)项目管理组和公司相关专业人员在原因分析基础上,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必要时请专家经科学论证),制定事故处理方案。事故处理方案要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不留隐患、经济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

(二)事故的技术处理方案需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负责人同意后实施,涉及结构安全时必须由设计单位及有关专家和上级部门、调查组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项目管理组依据批准的技术处理方案,组织人员严格按方案实施,实施过程中要派专人监控并及时填写相关记录(含照片),确保事故按

预定方案处理,保证事故处理期间安全。

第七条、施工质量事故处理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基本要求

1、质量事故的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与施工产品有关的标准、规范、规定要求和使用功能、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2、重视消除造成事故的原因落实制定的纠正措施,注意综合治理;

3、正确确定处理的范围和正确选择处理的时间和方法;

4、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认真复查事故处理的实际情况;

5、确保事故处理期间的安全。

6、保存相关的记录。

(二)基本方法

1、修补处理。

2、加固处理,主要是针对危及承载力的质量缺陷的处理。

3、返工处理,当工程质量缺陷经过修补处理后仍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或不具备补救可能性,则必须采取返工处理。

4、限制使用,当工程质量缺陷按修补方法处理后无法保证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而又无法返工处理的情况下,不得已时可作出诸如结构卸荷或减荷以及限制使用的决定。

5、不作处理,某些工程质量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规定的要求或标准比照,其情况不严重,对工程或结构的使用及安全影响很小,经过分析、论证、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和设计单位等认可后可不作专门处理。

6、报废处理

出现质量事故的工程,通过分析或实践,采取上述处理方法后仍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或标准,则必须予以报废处理。

第八条、事故处理的鉴定和验收

(一)质量事故处理后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依然存在隐患,应当通过质量检查、验收、鉴定来确定。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管理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自检,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复核,自检应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

和相关质量标准的规定进行,要通过实测实量,试验和仪器检测等方法获得检测数据,以便准确对事故处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做出鉴定。在公司自检合格基础上,报请监理、建设单位复验。

(二)重大质量事故处理后,由上级部门调查组向相关部门及时提交事故处理报告;较大和一般质量事故处理后,公司质量事故应急调查组应在一周内提交完整的事故处理报告,及时上报公司总经理,后经理批示后,有关资料公司生产管理部留存一份,按档案管理规定生产管理部内整卷报公司档案室存档(其内容应包括:事故调查的原始资料、测试的数据;事故原因分析、论证;事故处理的依据;事故处理的方案及技术措施;实施质量处理中有关数据、记录、资料;检查验收记录;事故处理的结论等)。

第九条、质量事故责任追究

对质量事故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纠正措施不放过;主要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一)对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者要严格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调查报告处理建议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责任人分别给予罚款,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终身不予注册其中一项或多项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对造成较大质量事故的责任者,视其情节如:违反规程不听劝阻,不负责任造成质量事故者要认真追究责任,在扣发当月岗位工资的同时,扣发其主持岗位工作期间的绩效工资。视其经济损失程度分别给予公司内部停止执业资格3-12个月和行政处分。

(三)对造成一般质量事故的责任者在扣发当月的岗位工资,扣发其主持岗位工作期间的绩效工资。视其经济损失程度给予公司内部停止执业资格3-6个月的处分。

(四)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不严格进行检查验收,不严格对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把关造成质量事故者,要追究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责任,扣发当月岗位工资,对不履行岗位职责者扣发在岗期间绩效工资。后果严重者要免去质量员岗位职务3-6个月的处分。

(五)项目经理不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视情节追究责任,应扣发当月岗位工资,对不履行岗位职责者扣全年绩效工资。经调查确认负主要责任者,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在免去项目经理职位的同时视其情节按本规定第九条中

上一篇:未来的校园小学生周记下一篇:分享营改增企业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