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安装维护使用管理规定

2024-05-10

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安装维护使用管理规定(通用3篇)

篇1: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安装维护使用管理规定

五矿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安装维护

使用管理规定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推广使用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卡装置的统一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加强井下绞车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升运输装备水平,规范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的安装、使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一、职责分工

1、运输工区负责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的编号及发放工作,以及现场安装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人员操作培训工作。

2、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现场安装工作,以及日常使用维护管理等工作,对绞车的安全运行负责。

3、运输工区及安监处负责对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安装情况,以及日常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的安设要求

1、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一套由三台组成:其中一台为主机,安装在绞车旁方便司机操作的位置;两台为辅机,分别安装在斜坡上下车场信号硐内,靠近斜坡一侧的位置。系统巷安装时必须上防护箱,并使用地脚螺栓固定牢靠,顺槽内及其它地点安装时,可采用直接悬挂的方式进行安装。严禁信号装置直接落地放置使用。

2、线路铺设执行相关规定,接线、调试等按照产品说明书执行。

3、安装完毕试车,并上识别卡管理。

4、其它安装要求执行五矿小巷轨道运输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

三、识别卡管理

1、运输工区负责对操作人员识别卡的发放管理工作,根据各运料队组的管辖范围、工作量确定发放数量。在识别卡发放之前,要对每个人进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建档发放,实行一人一卡制。

2、持卡人必须做到人卡一体管理,持卡作业。严禁将识别卡转借他人使用,严禁不使用识别卡或不带识别卡进行绞车运输作业。

3、各井区指定一名技术员,负责井区各队组人员识别卡号在对应主机副机上的录入工作,以及密码的管理工作等,严禁密码外泄。

4、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必须设置为“卡限制”状态,严禁在“卡解除”状态使用。

5、因工作需要进入其他单位管辖范围内进行作业的,必须经生产技术部分管部长同意,并和属地管理单位联系好,由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绞车运输作业。

四、安装使用维护管理规定

1、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到货后,运输工区负责与采煤工区、掘开工区、五林井等单位协商沟通后,确定其安装地点和安装时间。

2、运输工区负责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的编号及发放工作,按照计划安装地点发放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及配套信号线。绞车属地管理队组接到安装任务后,按规定时限领取和安装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

3、安装时,严格按照安设要求及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同时运输工区指派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安装。

4、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卡装置使用期间,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中的要求操作运行,并做好运行记录,有问题及时向运输工区进行反馈。

5、绞车运行时,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矿井小巷运输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上、下部车场摘挂钩工发送开车信号后,绞车司机必须用语音对讲装置核实各岗位工,确认连接装置、跑车防护装置、警戒设置、装载捆绑等到位后,再行发送开车信号开车。严禁绞车司机代替摘挂钩工发送信号。”

6、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投入使用后,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本系统,不得无故不使用该系统,或用其他系统代替。

7、佩带识别卡的人员必须具有运输专业知识,持有运输准入证。所有识别卡必须专机,专人使用,不得混用,不得转借他人使用。

8、队组在搬家倒面交接过程中,对在用绞车及其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等一并全部移交,严禁擅自拆除。移交由生产技术部分管运输部长牵头,运输工区、机运区、安监处及移交单位双方等单位参加。为避免二次投入,绞车及其配套设施等有不完善或存在短缺情况时,由移交队组负责完善。

9、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逐步推广替换现有绞车用信号装置,并正常使用该装置后,新安装绞车必须全部配套安装该装置,使用单位自行组织购置安装。

10、运输工区、安监处负责对该系统的日常检查工作,检查要留有记录。

11、其它未提之处严格执行五矿运输专业化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五、奖惩考核

1、采煤工区、掘开工区、五林井等单位接到安装任务后,必须指定一名副职牵头,并积极组织,按时完成安装任务。对不积极组织落实,到期完不成安装任务的,考核责任单位2000元/套,同时株连分管副职、所属队队长500元/套。

2、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卡装置的安装必须严格按标准进行。对安装不达标的,考核责任单位500元/套,同时株连分管副职、所属队长200元/套。

3、绞车信号控制人员识别装置在搬运、安装时必须妥善保管,轻拿轻放。如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损坏,由责任单位原价购买。

4、严格识别卡的使用和管理。

(1)对不按规定使用识别卡装置的,有一处考核责任人500元,同时株连责任单位队长书记200元;

(2)对丢失或人为损坏的,考核相关责任人500元/个;

(3)对转借他人使用的,考核相关责任人1000元/个,同时株连责任单位队长书记200元/个;

(4)识别卡密码外泄的,有一次考核责任人1000元。

5、队组搬家倒面时,该装置一并移交接收队组,如遇巷道回收,该装置由负责回收的队组交回运输工区材料组(五林井统一回收到井区指定的地点),如有丢失损坏,按照以下规定考核:

(1)丢失或人为损坏识别卡,考核500元/个;

(2)丢失主机、辅机的,考核相关队组5000元/台;

(3)人为损坏主机、辅机的,考核相关队组3000元/台;

(4)移交回收时丢失通讯电缆的考核相关队组20元/米。

五矿运输工区

2012-06-10

篇2: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安装维护使用管理规定

(一)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小绞车的管理,防止斜坡提升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使用于滚筒直径800MM以下的运搬绞车和各种内齿轮绞车、回柱绞车。

第三条:对小绞车的管理,实行使用单位维修管理,机电科对口管理技术,安检科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使用小绞车的单位,应把小绞车及有关设施(轨道、钢丝绳、保险绳、地滚、阻车器、安全门等)作为本单位安全技术管理重点,有技术副队长具体负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检查、维护、保养等日常管理制度,并有详细的检查维修记录。

第五条:小绞车由矿机修厂负责检修,机电科负责验收,使用单位负责安装。第六条:小绞车必须做到挂牌使用,牌板上注明:小绞车型号、用途、使用地点、使用单位、钢丝绳规格、坡度、长度、提升数量、包机人等内容,牌板规格、内容、格式由动力部门制定,全矿统一标准。

第七条:绞车牌板,绞车信号盘由使用单位管理,小绞车由动力部门统一编号,统一管理。

第八条:机电科要建立健全小绞车使用管理制度,做到帐、卡、物、牌板四对口。

(二)小绞车安装:

第九条:小绞车安装必须经过技术部门设计,内容包括:安装位置、硐室尺寸、车场形式、运输方式、钢丝绳规格和长度、一次提运矿车数、防跑车装置的形式、位置及小绞车的固定方式、安全技术措施等。小绞车的安装使用必须列入作业规程,经矿总工程师审批。

第十条:小绞车安装后,必须经机电科等业务职能科室组织验收,合格后由机电科下发《小绞车准运证》方可使用,否则追究使用单位技术副队长(或技术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小绞车的硐室应符合设计,支护达到合格品,通风良好,其净高不小于1、8M,支护棚子距小绞车最近距离不小于0、5M,硐室内设备之间应留出0、8M以上的间距。第十二条:小绞车斜巷上部变坡点距小绞车和弯道处应有不小于4M的安全距离。

第十三条:安装的小绞车其滚筒中线应与轨道提升中线重合,安装平稳、牢固、方便操作、不爬绳、咬绳、跳绳。第十四条:小绞车应按下列规定标准安装:

1、掘进上山绞车应安装在直道外侧,绞车机体距运行矿车的最外侧和棚柱不小于0、5M。地锚角度为65度与75度之间。双地锚的间距在200—300之间。用直径12、5MM钢丝绳连接,卡子不少于3个,导向轮的直径不小于400MM。

2、小绞车使用期限在六个月以上。应用混泥土基础固定。基础规格大于小绞车底座几何尺寸而定,地脚螺丝必须采用标准做法。

3、小绞车使用期限在六个月以内。必须用18#槽钢制作坚固的地盘,地盘必须带有防滑护圈的线压柱窝,用直径不小于18MM的标准件将绞车固定在自加工的地盘上,然后用压柱和地锚固定。前边两棵为迎压戗柱,戗柱角度为65—75度,后边两棵为压柱。垂直定板,柱根要打在柱窝内。不准加楔,压柱使用原木时,其直径不小于150MM,严禁用戗压柱代替硐室的棚子支柱,戗压柱距操纵杆的间距不小于150MM,地锚可用圆钢制作,固定钢丝绳将地锚与绞车连在一起。其直径长度连接方法按设计执行。

4、在坡度小于7%的巷道中安装牵引绞车时,绞车可安装在巷道一侧,绞车机体最突出部位距离轨道外侧不小于400MM。

第十五条:小绞车提升信号必须是声光信号,且清晰可靠,有醒目的信号红灯(绞车硐室和信号硐室)(红灯亮:严禁行人)警示牌,各种小型电器等应安装在信号盘上,信号盘的规格尺寸、形式由机电科设计,交矿有关单位制作。

(三)小绞车有关设施技术要求

第十六条:小绞车斜巷或临时车场应符合设计。支护达到合格品。顶板距离轨面不小于1、8M,矿车最外侧与斜巷最突出部位或设置的管道。电缆等设施不小于300MM,水沟流水不得冲刷巷道中心。

第十七条:绞车斜巷下部停车场应设有躲避硐。躲避硐距变坡点不小于2M,其规格高X宽X深=1、8X1、2MX1。

第十八条:小绞车提升钢丝绳必须按规格使用设计型号配备钢丝绳。钢丝绳在滚筒上排列整齐,不得超过小绞车滚筒的容绳量。全部放开后滚筒最少余绳不小于3圈。

第十九条:小绞车提升钢丝绳钩头必须采用插接式并加装护绳桃型环。插接长度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30倍。

第二十条:临时提升的小绞车采用钢丝绳卡子接钢丝绳钩头时(包括卡接地锚),卡紧度应使钢丝绳被压扁尺寸大于三分之一直径,不得一顺使用。螺丝不滑扣钢丝绳头不得散股、断丝、变形。

第二十一条:小绞车提升钢丝绳,必须装设保险绳,保险绳的绳径与插接方式,插接长度同主绳的连接方式采用环套环式。

第二十二条:小绞车提升的轨道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扣件齐全、牢固与轨型相符。

第二十三条:小绞车在斜巷长度超过20M运行时,必须装地滚,地滚间距不大于15M。无论斜巷长度多少,其上变坡点处必须装地滚。地滚固定在两边凿有凹槽的方木框内,上面钢板做成Ω型卡,用铁钉将地滚固定,安装两枕木之间,用扒钉将方木与枕木连接。

第二十四条:小绞车在斜巷有起伏、顶梁运行时,要安装天轮,斜巷甩道及甩道侧帮要装立轮,甩道道心要装导向轮,天轮与立轮的安装数量以不磨绳为准。

第二十五条:小绞车斜坡提升必须装设防跑车装置,数量齐全,安装阻车器和安全门,特殊情况下三档必须齐全。

1、提升长度小于50M时:

(1)上部平车场(包括坡度大于5%的牵引绞车)变坡点前应装阻车器必须动作灵敏,能自动复位。

(2)上部变坡点往下1M处应装挡车门。

(3)下部车场起坡点以上1M处应装挡车门,或在斜巷内装压绳式挡车门。

2、提升长度大于50M时,根据斜坡坡度,长度的具体情况,在斜巷内装设压绳式或具有相似功能挡车门,同时按照第一款的要求装设阻车器和安全门。

3、上山掘进时,下部车场起坡点向上5M设第二道挡车门,此挡车门随掘进前移,当上山长度超过100M时,可适当增设挡车门。

4、下山掘进时,迎头向上设第二道随掘进前移的挡车门,第一道距迎头10M,第二道距第一道15M,同时按照第一款的要求在上部变坡点处装挡车器和安全门。

5、上述挡车门均因牢固可靠,门柱可用矿工钢,也可用木柱,用木柱时,其直径不小于2400MM,门柱应作柱窝,柱窝深度不小于200MM,且必须打在实地上。安全门的横担可采用矿工钢或道轨钢,每帮打入实体300MM以上,严禁将门柱立在棚梁上或用棚腿当门柱。

6、安全门每班必须指定专人操作,操作机构要使用方便,动作灵敏,车过后挡车门立即关闭,行车时方可打开。

(四)小绞车运行:

第二十六条:小绞车必须做到“三好、四有、二落实” 三好:小绞车完好、基础固定和支护好、轨道质量好。四有:有防跑车装置、有地滚、有躲避峒、有联络信号。二落实:管理责任落实、检查维修制度落实。

第二十七条:小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必须经过培训持有上岗操作合格证方可上岗操作。

小绞车司机要做到“五不开”即:安全设施不齐全,不可靠不挂;信号联系不通不挂;重车装的不标准不挂;超车数不挂;斜巷有行人不挂。

第二十八条:小绞车提升严禁蹬钩,严格执行“红灯亮,严禁行人”的规定。人员上下时,必须经挂钩工同意,打点器停车后方可上、下。下山掘进提升时,迎头作业人员必须进入躲避峒。

第二十九条:小绞车运行时,非操作人员不准在绞车附近作业或休息,下班时必须将钢丝绳盘起。

第三十条:斜巷运送物料如果超长,必须用专用多环链或插接式绳扣连接,严禁用其它物品连接,物料必须与车体连接牢固,严禁用矿车在斜巷运送轨道、矿工钢。

(五)小绞车检查与维护:

第三十一条:使用小绞车的单位要指定专人对小绞车进行检查、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三十二条:小绞车司机在每班提升前,对小绞车的固定情况、信号、钢丝绳、连接装置、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小绞车运行日志》和《钢丝绳检查记录》中。

第三十三条:小绞车钢丝绳和保险绳出现断股或断丝,磨损超过规程规定值时,必须停止使用,钢丝绳受到猛烈冲击时,必须立即停车检查。第三十四条:井下使用满一年的小绞车必须上井检修。

(六)附则:

第三十五条:小绞车的使用管理由动力部门负责考核,凡违反本规定的,对违犯单位罚款50—300元,其中第一责任者承担50%。

三、设备日常性检查、维护及修理

1、各单位自己使用的设备由各单位自己维护、保养和检修,要严格执行月检与日检相结合的检修制度。

2、每天安排一小时日检修时间,其内容包括在设备安装地点,更换或修理各别磨损零件或部件、组合件及清洗油垢、更换润滑油等。

3、每月1日8:00-16:00时为全矿的月检修日,其容包括对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修,对个别设备解体清洗鉴别,更换已磨损坏的零部件,并做载荷试车。

4、各单位在规定时间进行停产检修, 月检要每月23号呈报检修计划,检修计划内容包括检修项目、检修内容、检修时间、项目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内容。

5、在检修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检修工艺,保证检修质量,对于精细设备严禁大胆蛮干,若发现可能损坏设备部件且自己又无法检修的设备,要立即请示机电科及有关领导,考虑到机修厂进行检修。

6、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参照设备的检测周期,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逐台检测维修。对设备检修前后的技术参数,检修使用单位要做认真分析,填写好检修记录,不断总结各种设备的维护经验,对检修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有关领导、机电科,如因设备长期失修,发生设备事故,要按事故严格追查使用、维护单位的责任。

四、设备大、中、小修的划分及实施

1、工作任务的划分

(1)日常检修(小修)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承担、(2)一般检修(中修)由机修厂承担、(3)大修原则上均由机修厂承担, 机修厂无能力检修设备可外委修理。

2、检修项目划分

(1)日常检修(小修):按定期维修的内容或针对日常自检和安全大检查。抽查发现问题,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正,更换或修复少数易磨损件,基本上不拆卸设备的主体部位,通过检查,调试紧固机件等技术手段恢复设备使用性能。

(2)一般检修(中修),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 对设备精度、功能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按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检修,一般要部分解体、修复或更换磨损机件,必要时进行局部刮研,更换油质,校正座标以恢复设备精度和性能,更换电机个别线圈和部分绝缘,进行涂漆、洪干,在检修过程中充分利用镀、喷、镶、粘、焊等技术手段恢复其精度。

(3)大修理:对设备进行全面修理,使设备完全恢复精度和额定动力,要对设备进行全面解体,对所有零部件进行清洗检查,更换或加固重要的零部件, 恢复设备应有的精度和性能。调整机械和电气操作系统,处理设备基础或更换设备外壳,配齐安全装置或必要的附件,重新喷漆或电镀,按设备出厂的部颁大修标准进行验收。

3、业务管理规定

(1)日常检修的费用均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承担,费用从本单位限额或经修配件费中出,并经主管领导审批。

(2)大、中修理任务根据设备性能,由机修厂或外委修理,矿机修厂不能进行修理可外委修理,但必须由机电科及矿主管领导与外委单位签定合同,按合同履行。

(5)机修厂必须严格按照矿下发的大、中修理计划,认真编制修工序,检修需用配件、材料等计划,须经动力部门审批后,由供应公司采购。

(6)供应科应及时采购大、中修理所需材料配件,因材料影响检修任务的,由供应科承担责任,并承担相应的处罚。(7)承担检修任务的单位严格按照计划及标准检修好设备,并做好检修记录、台帐,每月末将检修记录报机电科存档。

(8)检修后的机电设备,必须由机电科、承担修理的单位共同验收签字,记录建帐,防爆设备必须由动力部门专职防爆检查员验收签证。

篇3:绞车控制信号人员识别装置安装维护使用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既是煤矿做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的有效手段,也是做好下井人员考勤管理、矿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的有效工具。近年来,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全国各煤矿均已建成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使用,越来越多的煤矿对于人员定位系统可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笔者根据参加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北矿业集团)人员定位系统建设管理的经历和体会,就如何将系统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和管理好,有效发挥系统的作用进行探讨。

1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硬件组成

淮北矿业集团的各煤矿在人员定位系统建设之前均已形成了地面和井下工业环网,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实时上传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各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包括:地面主机房设置系统主备服务器,井口等候区设置人员检卡分站和LED显示大屏,井下设置分站和读卡器。分站数据通过井下工业环网上传至地面主机,在矿调度台设置1台监控终端,系统信息通过Web发布于矿内部管理网,矿领导和矿管理技术人员根据相应的权限可以进入人员定位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访问。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2井口检卡系统的安装、调试注意事项

2.1 井口检卡系统的基本功能

(1) 要能识别入井人员所带识别卡是否正常。

(2) 要能对每位下井人员携卡的唯一性进行检测。

(3) 要能显示携卡人员的姓名、卡号、部门、出入井时间和卡是否正常等信息。

2.2 井口检卡分站位置设置和调试的注意事项

在验收中,发现有些矿井的检卡器由于位置设置和调试的不当,造成井口检卡信息不准确和检卡信息显示不及时的问题,要求安装调试时注意以下事项:

(1) 检卡器与读卡器的功能和作用不同,安装时不能混淆。

(2) 检卡器应设置在井口的人员等候区,不能设在靠近罐笼的副井入口,同时也要与灯房保持足够的距离,要保证检卡器只能检测到井口等候区的人员,而不能检测到副井上口作业人员和灯房内灯架上的矿灯。

(3) 考虑到人员出入井的人流和数量,检卡信息的显示既要保证人员在入井的途中能清晰看到,又要保证显示信息的滚动要迅速和及时。因此,要求携卡人员进入等候区1 s内就要开始滚动显示出该人员的信息,当人员离开等候区5 s后,就不再显示离开人员的检卡信息。

2.3 LED显示大屏显示内容的设置

井口检卡系统的LED显示大屏既要能显示出被检人员的人个信息,又要能显示出矿领导和科区管理技术人员最关心的信息,因此,把LED显示大屏分成4个分区:① 分区1,为最上端的横条,固定格显示当前井下总人数、年、月、日、星期和时间;② 分区2,显示当前检卡人员信息,为竖向滚动显示;③ 分区3,显示当前井下各重要区域(如井底车场、各采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重要场所(如大泵房、采区变电所、炸药库房等)、限制区域等人员数量,为竖向滚动显示;④ 分区4,按部门显示当前各部门井下人员的数量,为竖向滚动显示。

煤矿事故救援指挥时最关心的是当前井下总人数和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因而在LED显示大屏上将这些人员数量信息实时显示出来,便于了解和把握总体情况。同时,在系统验收时,通过统计区域和部门下井人数也便于凭经验来判断系统监测的准确性(要求按井下区域统计的总人数和按部门下井统计的总人数与当前井下总人数要三者都能对应起来)。

3井下分站、读卡器的安装位置要求

AQ 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监测功能要求: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1]。

由于现行人员定位系统产品只是一种区域定位,井下分站和读卡器本身也不具备方向判别,如果设置的分站和读卡器过多,虽提高了识别精度,但会造成矿井的系统投资过大;如果设置少了,将不能保证区域定位的准确性。如何合理地设置井下分站和读卡器的位置和数量,以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且经济节省,需要结合矿井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布置。

3.1 井下分站的位置设置要求

井下分站的位置设置应满足矿井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巷道分支处等地点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出入方向的要求[2]。

3.2 读卡器的安装位置选择

读卡器位置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原则:

(1) 确保能实时准确地读取出入该区域人员的信息。

(2) 确保能实时准确地读取处在每个水平、采区、工作面的人员信息。

(3) 确保能实时准确地读取处在各重要硐室的井下人员信息。

(4) 避免出现无法读取井下人员位置的定位盲区。

3.2.1 出或入井处

矿井出或入井处应分别设置2个读卡器以识别携卡人员的出或入井,读卡器D1应设置在井口处,读卡器D2应设置在井底处,D1、D2分别与井口、井底的距离小于L(L代表读卡器的识别半径),D2与D1的距离应大于2L[3],如图2所示。

3.2.2 巷道与岔口

(1) 在直线、弯角、起伏等各种巷道,巷道起端和终端应设置读卡器,当其长度大于1 000 m时,必须在巷道中部增设读卡器。

(2) 当巷道内出现岔口,应在巷道各分支内距离岔口F(F代表安装距离)处安装读卡器,如图3所示。

3.2.3 采煤工作面

U、W形通风工作面,在工作面运输巷距采区进风巷F处设置读卡器D1;在工作面回风巷距采区回风巷F处设置读卡器D2,如图4所示。

3.2.4 掘进工作面

(1) 单巷掘进工作面在距离岔口F处安装读卡器D1,如图5(a)所示。

(2) 双巷或多巷掘进工作面应在掘进巷道与采区进、回风巷的岔口距离F处各设置1个读卡器,如图5(b)中D1、D2所示。

3.2.5 硐室

(1) 硐室长度大于2L时,在硐室进出口栅栏门与防火门之间或栅栏门与密闭门之间设置读卡器,如图6(a)中D1、D2所示。

(2) 硐室长度小于2L时,在硐室的居中位置设置读卡器,如图6(b)中D3所示。

3.2.6 限制区域

(1) 各限制区域,如采空区、盲巷等必须做密闭处理。

(2) 对于无法密闭的各限制区域,必须在进入限制区域处设置读卡器[3]。

4做好系统使用的几个关键点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如何使系统正常可靠运行并确保系统监测人员信息的准确性,根据经验,做好以下环节十分重要。

4.1 保证人、灯、卡的对应关系

淮北矿业集团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识别卡统一要求配置的是安装在矿灯上的绳卡,在系统建设时,依据人力资源信息、矿灯管理信息进行集中排查与核对,确保人员、部门、矿灯的灯架灯号、识别卡号完全对应,当矿内部人员出现变动时要求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更改矿灯管理信息和系统人员库的人员信息,从而保证了人、灯、卡的准确对应关系,确保了人员信息的准确性。

4.2 做好人员识别卡的闭环管理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监测信息准确与否,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做好人员识别卡的闭环管理。

(1) 要确保下井人员人人带卡,一人一卡。

(2) 矿领导下井必带自己卡号的灯卡,不允许带临时卡和来宾卡。

(3) 下井人员在井口要自觉检卡,发现卡电池欠压或读不了卡,要立即找管卡部门进行登记和处理。

(4) 要及时统计、检查识别卡,发现损坏卡、无效卡、欠电卡,要及时修复和更换,坚决杜绝带损坏卡、失效卡、无电卡下井。

4.3 做好系统井下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井下分站、读卡器及接地线路的安装要规范,设备和线缆要挂牌管理,分站停送电要制定停送电制度,不能随意停送电。要按照质量标准化的标准做好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管理[4]。

4.4 把住两图的准确性和两图的及时更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井下分站和读卡器在井下布置众多,如果没有准确详尽的图纸资料并及时更新,系统出现问题就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因此,要求各矿必须绘制准确的人员定位系统图和人员定位系统的设备布置图并每月进行更新。对两图的绘制要求如下:

(1) 井下分站、读卡器的布置数量和位置要与实际相符。

(2) 井下分站、读卡器要标注名称和设备编号,名称和设备编号要做到图纸与现场设备标识牌完全相对应,图纸上要有设备编号、名称与安装位置的对照表。

(3) 两图和现场设备标识牌上要标明井下分站的工作电压和供电来源,井下分站的供电不能与井下其他设备共用一个供电回路。

(4) 要在布置图上划分并指出重点区域(各采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重要场所(如变电所、炸药库房)、限制区域(如没封堵的采空区、盲巷)、其他区域等,实现对井下区域的全覆盖。在布置图上要把采空区、已封堵的巷道、准备生产采区等与生产采区区分标注出来。

4.5 做好井下超时人员的闭环管理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具有超时报警功能,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多个厂家的产品在系统的程序设计中存在以下类似的共性问题:当人员在井下超时达到20 h且连续8 h离线未被读卡器接收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将该人员做上井处理。该种设计显然不当,当矿井发生事故且人员不能及时救护上井时,系统会把井下人员先后都做自动升井处理,将不能真实地监测出井下人员的实际人数,势必造成指挥抢险的误判。因此,紧急通知各相关厂家做如下整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人员做自动升井处理。正确方法:当达到一定超时判据时,系统应弹出要求确认人员是否已升井的声、光报警窗口,经调度员查询后由人工确认该超时人员是否已升井,然后系统再做相应的处理,人工所做的操作应在日志上有记录。

4.6 拓展人员定位系统使用和应用范围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于事故状态下的紧急救援指挥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系统平时不使用,就会疏于维护和管理,关键时刻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淮北矿业集团要求组织和纪委部门把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作为考核领导下井跟班带班的主要依据,工资部门把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作为人员下井考勤的主要依据来日常使用,从而推进了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各项工作对系统应用的依赖程度,做到以用促管、以用促落实,确保了系统始终处于可靠、正常的运行状态。

4.7 把住人员的培训关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是新的应用系统,要把系统使用好,做好培训很关键。为此,要求各煤矿必须做好三级人员的培训:① 全矿所有下井人员对识别卡的检卡、上下呼救等使用功能的培训;② 对调度员、矿领导和科区领导等人员进行系统操作、监测、查询、报表等功能使用的培训;③ 对维护人员的维护常识培训。调度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考试,考试合格后发证并持证上岗。

4.8 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加强考核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完成后,能否管理好、运行好、维护好是关键,这需要一套完备的管理和维护制度作保证。为此,淮北矿业集团专门下发了《人员定位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要求各煤矿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的职责,建立系统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各项使用和维护制度,制定系统管理的考核办法,把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纳入到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体系中去。这些制度的建立为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结语

介绍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及管理经验,提出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一些行之有效和实用的做法,对如何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和管理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以某矿业集团公司的人员定位系统建设为例,给出了该系统拓扑结构,详细介绍了井口检卡系统的安装、调试注意事项,井下分站、读卡器的安装位置要求,确保系统可靠运行及监测人员信息准确性的关键点。该文对如何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和管理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井下人员定位,检卡器,读卡器,安装位置

参考文献

[1]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S].

[2]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S].

[3]DB51/T1412—2011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实施规范[S].

上一篇:欢送会教师节座谈会主持稿下一篇:一年级暑期家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