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人才半年总结

2024-05-08

后备人才半年总结(通用9篇)

篇1:后备人才半年总结

2016年12月我有幸成为芜湖新兴“后备人才”中的一员,这是公司对我这几年来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成为我工作和学习最大的动力。2017年4月更是有幸成为集团公司第六期青年骨干班的一名学员,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脱产培训。下面将自己成为公司后备人才一年来的思想认知、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总结。

一、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价值观

通过学习党史、党建、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习近平系列讲话等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十九大会议精神。关于党的廉洁建设、反腐斗争,八项规定是突破口,目前反腐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与其说学习相关思想政治课是告诫党员、领导干部不犯错误,不如说是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起到保护作用。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导我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正确认识从严治党与改革发展的关系,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在大事大非面前,政治立场鲜明,政治方向坚定,严守政治纪律。在大事上不糊涂,小事不马虎,经常对“镜”自查、自励,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顾全大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正当利益与不正当利益,自觉接受组织、群众的监督。

二、课程培训,提升理论认知

脱产培训的5个月学习期间,从市场营销到企业战略、从生产管理到质量管理、从国学到商务礼仪、从历史经济学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从财务管理到资本运营、从组织行为学到领导力等等,我接受着不同领域顶级大师的知识传输,享受着一场场的视听盛宴,领教到每一位老师的独特魅力,感受着每一堂课的精彩瞬间,学习的历程充实而又幸福。在学习中,涉及企业生产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时,老师们说:流程再造,减少无效劳动;涉及到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时候,老师们说:宰相必起于州郡,将军必发于卒伍;涉及到如何协调好同事和下属时,老师们说:扬善于堂前,劝过于密室;涉及到企业决策时,老师们说:企业家的决策,知识化和专业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市场的掌控。谈到企业应对新环境的变革,老师们说: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惧怕变革,尽管我们的大脑知道变革是正常的,我们的内心却在为即将到来的变化而颤抖。因此对于理论的学习,佘老师就说: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中是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通过一系列课程知识培训,提升自己理论知识水平,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三、优秀工厂参观,开拓眼界

脱产培训期间学校组织参观北京现代汽车工厂。进入车间后,一个由内饰线、底盘线、最终线、OK线首尾相连组成的具有229个操作工位的流动生产线在缓缓转动,每个工位员工在忙而不乱地操作设备。每辆车在生产线上经过了6.43个小时的装配来到OK线,而整个生产线每不到1分钟就有一辆车下线。参观给我印象深刻的是:①整个车间运行有条不紊,各岗位员工各行其事负责自己的岗位工作;②整个车间整洁划一,真正体现了6S管理的效果,地面洁净,划线整齐,各项部件存放真正做到了定置、定物、定容,没有一点混乱感,容易寻找,车间物流周转专用包装易于好识别,同时存放于轮式笼车里,方便运输到生产线,减少搬运劳动力。这次参观使自己更近距离地接触了优秀的现场管理企业,对于现场管理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开拓了自己的眼界。

四、多形式学习,提高个人能力

脱产培训期间,集团公司为了补充学校学习课程的不足,除了课堂理论教学,还巧妙植入了掌上学院的学习,更加丰富了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的平台以哈佛商学院原版课程为核心内容,辅之以新经理成长营中所涉及的2000余门课程,通过互联网将全球多个顶级商学院的顶级教授、世界500强高管、业内资深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引入到学员培养中,并通过视频、漫画、长图等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散而神聚。紧凑的课堂学习之余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微课堂设置的各项课程。根据学习计划,掌上学院学习过程中还组织了两次研讨活动,分别就“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时间管理”进行研讨,互相交流学习看法,互相学习,并根据研讨情况形成了两篇简报,更好的吸收学到知识。通过学习和研讨,提升了自身对有效沟通以及有效利用时间的认知,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和工作学习效率。

五、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2017年9月脱产培训回到岗位后继续发扬认真学习作风学习化验技术,并鼓励周边人员努力学习、提升技能,尤其重视2017年11月份在武安组织的化验工技术比武。为使参赛选手能积极练习,一方面制定技术比武练习方案、奖惩方案调动选手积极性,一方面抽调班组其他成员顶替选手工作任务安心练习,最终在2017年股份公司化验工技术比武大赛中,芜湖新兴化验室5名参赛选手全部进入前7名,获得2017年股份化验工技术比武团体第一名。

由于管理不到位,工段内部多次出现数据失真和超差、重点设备频繁故障等严重问题,加上老师傅频繁退休化学分析技术技能和人员力量出现一步步弱化。面对出现的问题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带领工段职工组织技术攻关查找数据失真和超差的原因并积极制定措施预防、组织设备抢修及培训解决设备故障问题、组织加班解决缺人无法完成生产任务问题。正是整个工段团结一致的决心让我们能迎接一个个挑战、克服一个个困难,保证整个公司的生产顺行。针对铁前化验异常数据传递的不合理制定了化验工段异常数据传递管理规定;针对铁前化验设备管理的不合理制定了化验工段重点设备包机管理制度;针对铁前化验人才流失和无储备制定了铁前化验一专多能人才管理制度;针对荧光仪仪器标样验证无序和辅料CaO未开展化学比对的现象制定标样验证制度、辅料化学比对制度用于验证荧光仪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确保荧光仪设备稳定运行,化验室出具数据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仲裁胜率由2016年的的53%提高到2017年的72%,差错率由2017年年初的35%降低到2017年年底的18%。

六、存在不足与措施

自身对工段的工作流程没有梳理到位。后续工作重点着重关注每一个工艺流程是否存在漏洞,从接样、称重、熔样、化验等每一个步骤去梳理,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跟踪评价。化验室内部不同人员之间操作存在差异性,造成同一试样不同人员化验数据差异较大。后续关注对化验室人员开展培训,通过寻求精确地操作方法并加以推广使用,减少化验室人员间的差异以此来降低由于操作差异带来的数据差异,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化验室过度依赖仪器分析造成湿法化学技能弱化。后续工作通过人员培训、技术比武、化学比对来支撑湿法化验技能的提升。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8年将通过严抓内部质量控制、强化培训提升技能、加强数据溯源管理、推进湿法化验等重点工作朝着仲裁胜率90%、差错率15%的目标前进。1.打造学习型化验室

借助年底股份公司技术比武掀起一股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提升的学习之风,营造学习氛围为整个团队的进步提供基础知识支撑,储备人才。2.强推湿法化验

通过人员培训、技术比武、化学比对来支撑湿法化验技能的提升。增加湿法化验的试样通过熟能生巧、勤奋练习来提高湿法化验技能。3.内部质控样的制作

目前化验室都是通过标样来控制质量,存在成本高昂、部分成分无标样的缺点,通过内部质控样的建立一方面能涵盖公司产品的所有成分范围提升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能节约标样成本。

篇2:后备人才半年总结

中共对坡镇委

2011上半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市委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把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培训,注重实践,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有副科级后备干部4名,股级后备干部5名,其中女干部3名。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5人。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人,大学专科学历8人,非中共党员干部3名,少数民族干部1名。村级后备干部26名,各类后备干部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符合上级关于后备干部队

伍建设的有关规定。

二、主要作法

(一)从源头上抓起,视野前移,超前储备,加强后备干部后续力量的培养。镇党委针对后备干部队伍中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匮乏,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状况,把后备干部后续力量的培养作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了组织部门综合协调、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基层党委狠抓落实等一系列措施。一是组织部门抓总。根据后备干部队伍变化情况和班子建设需要,制定了后备干部培养的近期、中期工作目标和任务,细化指标、分解任务。将后备干部培养情况纳入“一把手工程”,对领导班子进行考核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领导,深化了责任,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部门推优。各部门通过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党组织考核、集体研究议定,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扎实、业绩突出、品行端正、公论较好的优秀年轻干部、环节干部、业务骨干推荐上来,根据全镇后备干部队伍的结构、比例、数量等要求,研究确定后备干部人选。同时协调镇妇联、团委等单位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女干部、青年团干部的培养,建立专门队伍,把其中进步较快、表现出色、潜力较大的优秀分子及时向区委组织部推荐。三是基层党组织“施教”。对崭露头角、潜力较大的优秀人才给位子,压担子,放到环节岗位锻炼,优先选送外出学习,为后备干部后续力量的进步发展搭建平台。

(二)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动态管理,保证质量。后备干部队伍的素质,决定着未来领导干部的素质。对此,镇委提出了“三高、一优先、七淘汰”的管理模式。“三高”即门槛高、学历高、综合素质高。年龄上一般控制在35周岁左右,超出40周岁的原则上不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学历上,原则上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优秀

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重点考虑;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坚持优中选优、宁缺勿滥、人数服从质量,改变了过去基数很大,良莠不齐的情况。“一优先”即根据班子建设的要求,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年轻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和少数民族干部。“七淘汰”即坚持“优者上、良者育、劣者汰”的原则,动态监督,跟踪管理。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七个方面,状态一般、潜力不大,相形见绌,已不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原后备干部及时进行淘汰更新。今年以来,共提拔了1名副科级干部,6名股级干部,已有2人淘汰出后备干部队伍,从源头上避免了后备干部带病提拔、领导干部抱“病”上岗。完善了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体系,实现了后备干部队伍的滚动发展,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3:后备人才半年总结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 究对象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样式。

1.2、研 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从知网收集了15篇相关文献,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2)实地考察法。

调查南宁市的天桃实验小学、五一路小学、逸夫小学、三美中学这几所学校的足球队及其相应的足球场地。观察记录了大拇指足球俱乐部、小太阳足球俱乐部的教学情况。

(3)比较分析法。

对培养模式和培养样式进行分析比较, 为研究的开展做理论铺垫。

2、培养样式的概述

2.1、培养样式的概念

培养样式指在原有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培养者(包括学校、足球俱乐部、足球教练)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措施或方法使少年的足球技能和身体素质合乎目的变化的活动。

2.2、培养模式和培养样式的区别

培养的标准样式是由培养者所具备的培养思想或理论去指导培养的;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是培育者为构建被培育者的知识、能力、觉悟等方面的素质而建立的结构。两者的相同点:一、都是以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为目标;二、都是在一定的培养思想或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三、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元化的。两者的不同点:一、培养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培养模式突出的特点决定人才培养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观念。三、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系统或过程,要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培养理念做指导;其中因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四、培养样式是多元化的(但它的稳定性需要其操控者进行调控);可直接从培养内容和培养手段去观察。

3、南宁市足球现状发展的分析

3.1、南宁市业余足球队及足球俱乐部的发展情况

据2011年有关部门对南宁市足球相关信息的查询与调查,南宁市的草根足球队大概有230支业余球队。这230支队伍每年的参赛情况如下图1:

这230支业余足球队在一年当中有150支经常参加五人制比赛,有30支队伍参加其它的一些比赛,其中大部分队员是流动的。广西目前为止没有一支专业的足球队,但足球俱乐部发展蓬勃,在调查的15个俱乐部中只有大拇指足球俱乐部和小太阳足球俱乐部是专门培养和发掘足球人才的训练班。说明南宁市能提供给足球后备人才历练的机会或平台过于匮乏。

3.2、南宁市足球队员情况

由图2调查数据可知, 南宁的足球队员的年龄分布中30-40岁的占比例最大。说明南宁市足球在青少年阶段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

3.3、南宁市足球场地与赛事情况

据对南宁市足球场地的调查如下:

五人制足球场共有24个;十一人制足球场仅有一个;一年里南宁市组织的足球赛共计11场比赛,仅有“2014年加油中国梦幻世界杯”和“耀眼世界杯”属于广西最大规模的业余足球赛事。由此可知南宁市足球运动的目前的发展重在娱乐, 疏于对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4、南宁市少年足球主要的培养样式

校园足球对青少年成才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目前南宁市在校园足球培养领域处于较空白现状;对足球后备人才采用“依托式”的培养,即把足球运动员们依托在传统学校、体校或是足球培养基地等联合培养、定期训练,让足球运动员达到学校与训练有效结合。

4.1、南宁市足球教练员情况

下面是对足球教练运动经历和出身背景的调查情况:

教练员是足球教学的核心, 年龄越小的足球运动员对教练的依赖性和信任性越强, 因而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对教练员的要求更高。从实践的调查情况可知,南宁市足球教练员经验丰富的程度由高到低呈下坡趋势。说明南宁市足球教练员的运动经历整体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4.2、南宁中小学足球赛事及球队建立情况

足球竞赛是足球运动发展的杠杆, 是检验训练效果的主要途径和直接手段。下表2是2006年以来南宁市举办的中小学足球赛的次数统计:

据统计可知南宁市每年举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比赛平均不到两次。说明南宁市少年足球运动发展水平较低;反映上级对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发展不够重视、重文轻武。

4.3、南宁市足球训练内容及教学方式

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教学中各足球队的具体训练内容基本定为颠球、运球、发球、运球躲闪这四个基本功练习。以青少年运动员难集中注意力的特点, 每教授一项足球技术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在教学方面足球教练员主要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解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示范法;以团队适当对抗为主的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实际上在足球教学中最高效,且最科学的是直观法。直观教学法如多媒体教学法可结合视频、PPT课件进行教学, 让足球运动员更明晰技术动作的难点,更易于学会并掌握。

5、发展南宁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样式的对策

5.1、多部门联合搭建足球基础平台 ,增加青少年足球竞赛

以“注重培养,重在基础”为指导调整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方针;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足球竞赛体系;增加竞赛次数与培养经费;强化训练,加强足球学校建设,规范培养样式标准和制度建设。

5.2、增 加资金投入 ,建设足球教练员队伍

加大力度去建设和培养足球教练员队伍, 增加青少年教练员的培训学习机会, 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全面开展多元化培养样式。

5.3、发 展校园足球 ,建立多元化培养样式

把“以业余培养为主,俱乐部培养为辅”的现状转为以学校培养为主。把足球运动项目划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部分;创造足球教学及训练条件,建立多元化培养样式,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足球运动人才梯队的建设。

6、结 论

篇4:企业后备人才培养项目

“大成智库”有多年为大中型国有企业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服务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大成智库”结合企业特点,专为企业后备干部培养进行系统规划。通过制订有效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和甄选计划,合理、有效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管理人才,建立人才梯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我们期望通过此项目达到以下目标:

建立量化的信息档案。通过前期的调研访谈,结合使用多样化的测评量表,我们对企业后备干部的综合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对其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有了科学评价,对其在职业素养、管理知识、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培养需求有了全面了解后,帮助企业建立量化的、客观的、系统的后备干部信息档案库。

篇5:后备人才半年总结

根据集团公司《勘探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纲要(2006~2008年)》提出的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在集团公司人事部的指导下,在相关业务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组织开发了上游8个领域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培训方案,并于2007年12月正式开始实施,到2010年6月完成8个领域的所有培训任务,共有101名学员圆满结业。

一、项目回顾

1、全方位的需求调研

为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项目组采取实地访谈、调查问卷、电话沟通、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从组织、岗位、专家、培训对象等四个层面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调研,充分了解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现状、难点和趋势,以及培训对象的特点与个性化需求。从2007年4月开始,先后调研了油田事业部、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及胜利油田等有关油田企业,对分管技术业务的领导、主管部门、知名专家学者和参训学员等不同层面进行需求调研。共举行了6次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62份,个别访谈80余人。为了提升调研的专业层次,项目组还走访了中科院、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业内知名专家。通过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各个层面对培训的需求,找准了培训对象的现有水平和培训目标之间的差距,为培训内容的设计提供了充分的依据。2007年底,完成了物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油气藏工程、采油采气工程、钻井工程、测录井、井下作业、油气集输与地面工程建设共8个专业领域的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国内培训总体方案,并率先于2007年12月正式实施了物探领域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在该培训项目两次集中的基础上,确立了油气资源宏观战略课程以及案例教学方式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完善了分阶段集中教学的培训模式。

在培训实施的每个阶段,项目组密切关注授课情况,并与学员充分交流,进一步了解其培训需求和培训收获,使得培训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充实。

2、丰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上游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紧密结合培训目标,围绕提升核心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进行多角度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油气资源战略模块,该领域新理论与新方法模块,实践与创新模块、工程项目管理模块、现场教学模块、领导艺术与人文素养模块,同时,针对各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研讨和学员论坛。

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的培训采用短期系列专题培训的形式,分四个阶段进行跟踪培养,各班次四个阶段累计有效培训天数约40天,总课时量约达到270学时,各个班次根据实际情况将有所差异。每个班次在各阶段培训内容各有侧重,授课时间不少于10天。第一阶段侧重于油气资源发展战略和项目组织与管理;第二阶段侧重于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进展与应用、以及典型案例剖析;第三阶段为现场教学,通过讲座、参观、研讨、考察和疑难问题诊断,达到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阶段侧重于人文素养与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培养,并进行研修论文的答辩与结业。目前,经过人事部精心组织,物探领域、油气藏领域、采油采气领域以及钻井领域的领军人才国外培训计划都已落实,将于2010年下半年分别实施。

各个班次在培训的过程中都充分结合专业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技术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将院内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专家讲授与学员研讨相结合,将培训与科研相结合,将国内培训与国外现场考察相结合,使学员们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培训效果。比如:14期次的大规模现场教学,受到了学员和企业的一致称赞,学员分享了考察企业特有的理论和技术,感悟了考察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文化,还搭建起了学员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行业发展。采油采气领域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在考察西北分公司时,针对塔河缝洞型油藏开难题,学员们提出了加强动态监测、排水采油、加强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等对策;针对厚底水油藏开发,学员提出了控水稳油、小压差、低采油速率、加强储层精细描述等建议,这些建议对西北油田的开发都具有现实意义。除了现场教学,在集中授课期间还组织物探领域的领军人才统一参加由中石油举办的SEG国际地球物理年会;组织钻井领域领军人才培训班考察德州大陆架公司,参观固井工具研发基地和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还组织他们赴井冈山参加由中石化举办的水平井及特殊结构井技术交流研讨会;组织测录井领域的领军人才赴斯仑贝谢公司塘沽基地考察;组织油气藏领军人才培训班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进行座谈和技术交流……这些教学方式都紧密结合专业发展,贴近专业需求,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紧跟学术前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

3、强大的培训师资

为了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授课专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由集团公司人事部分专业领域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各专家指导小组组长由集团公司知名专家担任,成员由总部机关、勘探开发研究院、有关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指导小组参与审定培训方案,协调培训实施中的重要工作,指导和考核学员的研修论文,在培训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授课教师的水平和授课内容的针对性是本次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本次培训各领域平均中国石化内部企业之间技术交流机会较多,参训学员特别希望与中石油、中海油、科研院所等系统外部专家进行交流。为此,我们除聘请中国石化系统内的顶尖专家授课外,还广泛聘请国内外名师前来授课。石油天然气地质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聘请了8位院士,还有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科院、中石油、中海油、中联煤、石油大学等单位多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物探领域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聘请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多位教授前来授课;钻井领军后备人才班利用现场教学,考察了中石油多家单位,参观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与相关专家进行经验交流。通过系统内外的交流和众多知名专家的授课,使学员有机会和中石化外部专家交流,学习外部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4、周密的组织实施

该培训项目是在集团公司党组领导的直接指导和推动下实施的,人事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领导一直关心项目的运行情况,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参加每期培训班的开学典礼并作动员讲话,使学员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明确了培训目的与要求,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现场教学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为确保大规模现场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出席每期培训班的结业典礼并做重要讲话,肯定其成绩,并在新形势下提出新的要求与希望。

有关企业也十分重视本次培训,选送的学员都是经过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并且为学员的每一阶段培训提供方便,严格执行请假制度。

学院领导也参加每一个培训方案的论证会,主持重要课程的授课活动和学员座谈会,亲自参加每个班次的现场教学开学仪式,对项目进行全程指导。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开发与运行、实施,全程进行跟踪调研,对方案实施动态调整;在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结合进一步的需求分析作出阶段性方案,结束后做出阶段性总结,及时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培训质量和效果。同时,在培训期间,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现场教学,关心学员的生活,充分做好教学筹备,使学员们放心学习。

二、培训收获

1、收获丰硕成果,个人取得显著进步

自参加领军培训以来,学员们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与实践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调研统计,培训期间,学员公开发表了244篇学术论,其中核心期刊161篇;出版专著18部;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46 人次;参加国家级专业学术交流会议136人次;参与539项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国家重大专项73项,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237 项,油田级科研项目198项,参与学员均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获得局级以上荣誉称号 100人次(国家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等);19人的职称由高工晋升为教授级高工;主持过103 项重大技术研究或技术发明。给他人进行过192次授课,培训9476人次。

2、提升了战略思维与组织管理能力

通过培训学员们反映对国家的能源战略和中石化的发展规划有了充分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石油勘探、开发以及工程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促使学员们在进行战略高度的全球化思维的同时,还要不断将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比如采油采气班提出要将“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储量动用率、提高采收率、提高开发效益”做为工作目标;钻井班提出(1)节约总成本是未来钻井技术发展的前提;(2)提高钻速是未来钻井技术发展的目标;(3)复杂环境是未来钻井技术最大的挑战;(4)提高单井产量是未来钻井技术发展的方向;(5)安全环保对未来钻井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此次培训还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入了有关领导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课程,受到了学员们的普遍欢迎。管理是重要的生产力,而领导是基于管理的艺术,它不同于管理但高于管理,领导艺术从一个侧面决定执行力的高低,而这恰恰是我们科研生产企业管理者的短腿,通过培训,学员们一致认为国有企业好的领导者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还应具有良好的领导素质和创造业绩的能力,还因其处于企业的中心位置并备受公众瞩目而应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领导艺术、职场沟通和管理创新等课程的培训,使他们深深感受到了领导形象的魅力和影响力,体会到在企业在进行创造业绩的同时,领导艺术、管理艺术在科研、生产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管理能力。

3、提升了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等专业综合能力 此次培训力求学员在创新意识、方法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课程的设置,专家、教授的指点交流,学员之间的研讨,先进技术和重要成果介绍,理论与现场结合,以及对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典型技术案例的深入剖析,达到提升了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项目组织运作能力的目的;在第四阶段教学,还结合学员的需求增设了相关专业的课程,拓宽了专业知识的广度,提升了综合能力,增强了对总体趋势的把握能力。

4、建立了友谊

上游8个领域的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均是由来自上游各家单位的各领域优秀专业技术领导干部组成,有的陌生,有的熟悉,通过课上学习、课下交流,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不但促进了单位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交流搭建了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必将在中石化发展中形成合力,把中石化的优势技术和优秀人才拧在一起,形成互补,促进中石化各油田的技术进步与融合。

三、建议

1、建议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中石化各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搞好中长期规划;

2、建议集团公司继续进行领军人才的培训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并注意年轻人才的培养;

篇6:技能人才工作总结(半年总结)

关于2015年技能人才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在卢氏县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产业集聚区总体部署,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开展了高技能人才选拔及培训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半年来,我单位组织所辖26个企业对各方面人才进行了全面培训,培训安全监督员98人次,技能上岗人员460与人,组织推荐了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和2010年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工作;拟定了重庆十大高技能专家巡讲活动方案,并汇同区委组织部、区教委、区总工会等七部门成功举办了681人参会的“重庆市十大高技能专家走近巴南”巡讲活动;拟定了涉及40余个企业《关于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通知》(巴南人社发[2010]230号)文件并下发至各相关企业。

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方面,我区全年共组织企业、学校、社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2253 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102人,鉴定合格率9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0人的45%.在职业培训方面,举办了三期创业培训班,共培训134人,结业115人,完成市级目标任务200人的57.5%。

二、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明确任务。

坚持以服务就业为宗旨,以强化能力建设和质量保障为导向,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局扎实开展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和专项能力考核工作。我区全年共组织企业、学校、社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2253 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102人,鉴定合格率9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0人的45%.三、存在的不足及问题

我区在开展技能人才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制约了技能人才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主要是:技能人才自身观念落后,安于现状、创新不够;激励机制不健全,技能人才的贡献与其报酬不对等,技能人才的价值不能得到合理体现,积极性调动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建议建立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制定技能人才与其他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指导性的文件,逐步形成激励机制和社会氛围。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劳动者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成才。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和津贴制度,尤其要提供本地技能人才的成才激励措施。

(二)鼓励各行业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技能提升和强化在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篇7:乡镇人才半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学习贯彻人才工作的精神,积极探索,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镇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学习,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了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2、建立和健全各类人才基本信息,使人才基本情况一日了解,方便了查询和管理,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人才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为我镇提供了详细的人才资料,充分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

二、以提高科学素质和强化技能培训为手段,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1、重视干部职工的能力培养。我镇共有67名干部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0%,大部分的在职人员都有很强的进取心,通过参加自考、电大、党校函授的形式来提高学历和业务能力。镇里也常选派干部参加各类岗位培训,敢于放手压担子加强工作人员的实践锻炼,掀起了我镇干部爱学习、重学习的理念,从而积极推动了人才战略。

2、强化农村技术员技能培训。现代传统农作的生产方式已逐渐淘汰,社会需要新型的农民。为提高本辖区农民劳动技能与拓宽就业渠道,据统计,今年以来我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次,各类咨询活动15场次,各村选派多名农技员到农函大、农广校学习养猪、治污以及果蔬栽培等实用技术,大大提升了农技员科学素质,提高了农民科学养殖和科学种养水平,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人才。

另外,全镇100%的农村子女接受了全民教育,为鼓励本土人才,我镇部分行政村对每年考上高等院校的优秀学生进行物质奖励。

三、营造良好环境,促使人才积极创业

加强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我们积极引导辖区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让人才放心、安心、舒心的环境,各企业做到依法为每位人才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保证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企业职工建立图书室、阅览室等各类活动场所,为企业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引导企业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业绩与效益并重的多元化分配形式,进一步调动企业人才的创业积极性。

四、20xx年我镇人才工作的重点打算和工作思路

20xx年,我镇将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为人才的培养、吸引、用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强化“四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四种意识”:一是“一把手工程”意识,镇党委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来抓引才引智工作;二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三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四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2、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首先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篇8:2012年人才工作半年总结

上半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更新人才工作观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用好人才工作政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较好的智力支持。但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急待解决,现将前段统计工作分析如下。

一、我市现阶段人才的基本情况

1、党政人才。2011年末,我市有各类党政人才2058名,从文化程度看,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482人,占23.4%,大专文化程度996人,占48.4%,中专以下文化程度580人,占28.2% ;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公务员134人,占6.5%, 30岁至50岁公务员1430人,占69.5%,50岁以上公务员494人,占24%。

2、专业技术人才。我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计8994人,其中初级职称人员4127人,中级职称人员3738人,高级职称人员336人,未聘任专业技术人员793人。按专业划分,工程技术人员514人,农业技术人员788人,教学人员6169人,卫生技术人员1299人,会计人员114人,统计人员8人,其它专业技术人员172人。按学历划分,大学本科以上人员156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7.4%,专科学历370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1.2%,中专及以下人员372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1.4 %。按年龄划分,35岁及以下的人员3131人,占34.8%,36至50岁人员4155人,占46.2%,50岁以上人员1708人,占19%。

3、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全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共311人,其中女性经营管理人才67人,35岁以下4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02人,中专及以下学历209人。

二、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领导的人才意识逐渐增强,人才总量在不断增长,但人才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到202011年底,我市每万人中拥有人才220人,人才资源仅占全县人力资源总量的2.2%。而且全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偏低。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才比例大,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比例小。从层次上看,初级职称占多数,到目前,全县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人。

2、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与经济结构的匹配性较差。

3、高层次人才短缺。一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二是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奇缺。

2、人才资源浪费现象存在。一是贤才进不来,冗员难裁减。县一级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就业渠道较窄,人们往往看重机关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因此机关事业单位人满为患,编制的大门挡住了部分人才,让一部分人才无法进来,进来的人才也存在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现象,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闲臵和浪费。二是没有形成激励机制,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部分人才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三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由于我市经济较为落后,企业不景气,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和容纳力下降,致使诸多人才流失,仅2010年至2011年底,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流出就有200多人。一大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一批工程技术适用性人才纷纷走出企业外出打工,人才大量外流。四是各类人才的培养输送与回流、流出与引进也形成了一定的反差。我市每年向全国大专院校输送本专科生达三、四百人,而每年毕业回溆浦大学毕业生不足100人。

3、人才市场发育不成熟,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现有的人才市场配臵机制不健全,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很多人才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不仅没有流动,而且也不想流动甚至害怕流动,导致有些地方和单位急需的优秀人才调不进、用不上、引不来。

三、人才建设的对策建议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山区经济要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必须紧密结合山区特点,大力培养造就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各类高素质人才队伍。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独壁溪径,用科学和超前的思维开发第一资源,用创新和改革的办法做好人才工作。

1、完善机制,留住人才。人才流失是我市人才面临的严竣问题,在留住人才方面,应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要健全使用机构。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价值观念,形成重能力、重业务、重职业信誉的新型人才评价观念,通过改革,尽快建立新型人才使用机制。二是创新分配机制。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制定实施与工作业绩挂构的新制度,也可根据人才个体所具有的自身价值和人才所在单位的目标要求,实行协议和年薪制等分配形式。三是健全完善评优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要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根据经济实力情况设立重奖。四是大力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逐步完善福利保障制度。五是要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努力为人才创业搭建平台。

2、立足现有,加强培训。强化培训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适合溆浦县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以培养年轻学术带头人为重点,立足本地人才资源,实施多元化培训方式,大力开展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特别是要抓好持续教育工程,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使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不断更新,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3、拓宽渠道,加强引进。引进人才是壮大人才队伍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捷径。我们要创新观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方式,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多渠道、大力度引进溆浦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市场招聘人才。二是通过引才引智。三是引资招才引才。四是通过优惠政策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溆浦县人才队伍。

篇9:人才工作上半年总结优秀

一、工作完成情况一是努力营造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作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总遵循,出台《屯溪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将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纳入主要内容,为人才工作提供政策支持。结合“四送一服”强化政策宣讲,举办新闻发布会,召开全区科技工作推进会和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为科技奖获奖企业及省民营科技企业颁发了证书,营造全社会重视科技人

才的浓厚氛围。二是积极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加大高企培育力度,切实抓好第一批次中皇制药和申格电子等4家企业高企重新认定及必利塑业和徽扬物联等5家企业新申报工作,创下了历年申报数量新高纪录。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在地35家,居全市第一名)。组织企业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截止目前,全区19家企业成功入库。目前我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其中省级1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35个。三是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__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获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万元投资支持,获

区级财政1000万股权投资及20万元资金支持;院士工作站获市、区两级30万元资金支持。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对接,与黄山学院科研处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落地成果转化项目3个。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全市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与高校院所新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项;组织英纳维特旅游公司和东晶电子等3家企业参加全省第七届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润资汇”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积极

开展人才团队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一轮申报工作。四是加强专利保护,注重人才创新发展。截止5月底,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达259件和152件,居全市首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达71件和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3件,居全市第一,开展专利执法活动2次,共查处专利案件7件。组织开展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职称申报工作,7人获批,其中高级1人。良业阀门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39件,获__年度全市唯一一家全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为构建全方位人才激励体系,黄泵制定了《技术开发项目激励考核规定》,激发了企业员工的人才创新活力,获省60万元科技攻关项目支持。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科技创新人才短缺。与发达地市相比,我区科技人才数量占总人口比例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高层次人才较少,小微型企业存在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的状况。

一是缺乏科技人才环境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仅1.27%,与十三五规划目标2%还有很大的差距。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发展需求相比还有差距。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支持方式和力度不够,加上我区大多数是生产加工型企业,缺乏高科技企业及周边大专学校的支撑,科技人才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科技人才工作新机制。继续把科技人才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与科技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一是建立人才工作一把手负总责,职能科室具体抓,全体干部人人有担子的工作机制。二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强化监督,加强同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为科技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上一篇:银行消防安全活动总结下一篇:公路工程竣工文件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