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分享:曲折的读经路

2024-04-18

早课分享:曲折的读经路(共5篇)

篇1:早课分享:曲折的读经路

早课分享:曲折的读经路

亲爱的亲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又和大家相聚,分享。

感恩虚受老师和爱红老师搭建的这个平台,感恩桃花源的校长们无私付出,感恩凯钒妈的一路鼓励。

说句实在话,今天我和大家分享我这曲折的读经路,我真的是鼓足很大的勇气。

我是去年的九月二十五日开始读经的,算算快半年了。

在这半年里,我坚持过、努力过,放弃过,可到头来还是原地踏步,甚至比刚刚开始的时候还糟糕。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要从头说起。

刚刚开始接触国学经典的时候,我的热情很高,每天坚持早起,坚持读经,宜家,这一切是那么的顺畅。

老师讲经的一些经典,我有时还可以理解几分。

中午固定休息2小时左右,晚上11点之前睡觉,就这样,我的一天感觉好像很充实又很有意义。

突然的改变,对我来说,没有一点的不适应和反感,反而很喜欢。

可我这个人就是三分钟的热血,才坚持一个多礼拜,就开始散漫了,坚持不下去了。

早课没坚持上,读经也不能按照老师的计划走,日志就更别说了,高兴了就写,没好好读经的话就不敢写了。

对儿子更是放松,由于自己没有做到言传身教,在儿子没有完成读经计划的时候,我就睁只眼闭只眼的。想想真是该打。

有时候参加讲经的课程,听到尽兴的时候很是激动,可一被老师叫下去游水就开始退缩了,不敢吭声了。

没好好读经,所以很多都不理解,老师想带我下水玩,我都不敢。

大家都在读经学习,根本就没时间照顾我这个“老人”,就算我一连几天没有上早课和写日志,也没被发现。

在这个时候,凯钒妈敲了我的头。这当头一棒,又把我从污泥中给拉了上来。

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开始了我们母子的读经之旅。

在这段时间里,我感觉读经很有收获,我好像又变了一个人,以前天天窝在游戏里,现在根本都不瞄一眼。

一些朋友都问我,怎么最近没看到你上线呢,也没看到你玩游戏了,我笑而不答。

凯凯进步了,不仅学习提高了,还变得比较有礼貌。我们母子沟通也很顺畅。

以前我没有关注群内课程转播,只是听完早课就下线,到晚上要写日志了才打开QQ的。

凯钒妈对我也格外上心,在我不能好好坚持的时候,看到我停下来,就给我加油打气。

凯钒妈成长的很快,在我读经一个多月的时候,她虽读经才两个多月了,但她又讲经又建群的,我好是羡慕哦。那段时间我坚持的很好,梦想她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

可到了今天,我还是我。一个不能持之以恒,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前进,去奋斗、去坚持,也没能好好的相夫教子。而她却一路直上,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前进。

这么鲜明的例子就发生在我身上,让我不得不深思……

你当初想要的是什么,你的理想又是什么,你努力了吗、坚持了吗?我反复着问自己。

要说读经这么久,能悟出点什么,我还真说不上来。但我知道坚持的重要性,也知道脚踏实地的原则:那就是赖老师的“137”累积法。

亲爱的亲们,如果您也像我一样,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但又是个三分钟热血的人,没关系,我们背后有爱红社的老师和家人,我们有强大的团队在帮助我们。

您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用“137”的方法坚持读经、写日志,相信在不远的今天,您也是像群里的老师们一样优秀,一样让人赞叹不止。

加油吧,亲们!让我们克服懒惰,克服不够坚定的心,一起去体会国学的奥妙!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占用了大家的宝贵时间,希望下次不再是这些闲言碎语,而是自己对经典的点滴体会。

让我们与爱红社携手共进,相约十年快乐读经,快乐生活!

分享结束,感恩大家的聆听。

篇2:我曲折的金婚路

整理:黾子

她有着老派闺秀的娴静标致,一身整洁的套装,全白的头发像银色的皇冠一样,也有着职业妇女的清逸爽朗,逻辑清楚头脑清醒,格外年轻健谈。

她与丈夫度过了金婚。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有过短暂的欢乐,也尝尽了苦涩和冷漠。丈夫曾三次提出离婚,她也痛快地答应,但命运让他们始终纠缠在一起……

“这样的婚姻真是一团乱麻”

近年来,每到夜深人静时,我眼前常常会出现几十年前的旧事。

我不足15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是县供销总社资历最深、年纪最轻的总会计。1958年,我怀孕6个月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几个月后,我在县医院生下长女的第二天,久无音信的军官丈夫突然出现了。他看了一眼孩子,就叫我去室外谈话,天真幼稚的我还以为他有什么亲昵的话与我说。谁知他一开口就说“离婚”。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但自尊心不允许我说“不”,只是说:“孩子是我的,不能给你!”这时我母亲跟了出来,她对我丈夫狠狠地讲:“她难产刚做过手术,有什么话跟我讲……”

3天后我出院了,丈夫说部队领导要他“划清思想界线、站稳立场”,战友都劝他:“你要想不复员,只有离婚一条路啊。”他向法院递交了离婚申请,但法院找到我时,我已经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办案人员看看我隆起的肚子,什么也没说就让我回家了。

第二次提出离婚在1965年。我已摘掉右派帽子离开农村,但没有工作,只能带着两个女儿投靠长姐。丈夫也不知道这样忐忑不安的日子何时是尽头,有人劝他离婚,给他做媒。他看望孩子们时总是欲言又止。不久,他在信中提出离婚,还写着“阶级觉悟”之类的语言。我生气地说:“离就离!”大姐劝道:“你这个傻瓜,一次次怀孕生孩子,现在又要生第三个,你们怎么离婚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样的婚姻真是一团乱麻。”

第三次提出离婚是在1973年。我在“文革”中饱受冲击,被发配到车间劳动。在我健康状态和精神状态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时,他当着孩子的面又一次脱口而出“离婚”。我毫不犹豫地表态:“去办手续吧,不过必须分我一间房子。”3个孩子都是我一手拉扯大的,即使离婚也不会不认我这娘。反观丈夫没有干过家务活,他将承担沉重的家庭包袱,也很难找到再婚对象。丈夫不吱声了,从此他再也没有提出过离婚。

就这样,我们始终没离成婚,这也许是一种“缘分”,也许是难以抗拒的命运?

从自由恋爱到无性婚姻

是,也不全是。丈夫对我也是有感情的。1957年,我在众多追求者中把绣球抛给他。我每周给他写一封厚厚的信,封皮落款处俏皮地写着“野姑娘”,那龙飞凤舞的笔迹,那关心入微、情意绵绵的话语,无不使他的战友们羡慕。

自从我被打成右派,他只要有假期就一次次赶到农村看我。1960年春节,他带着分给他的两斤猪肉从无锡赶来。由于交通落后,他要从无锡乘夜班火车赶到上海,再转乘轮船到南通,从南通乘坐小舢板然后再步行20里。从我的娘家到下放地,虽然只有百十来里,可是同样要搭卡车,接着坐小舢板再步行十余里。那两斤猪肉,除了给孩子留了点,都由母亲烧好了送给我。若不是他爱我至深,是无法做到的。

然而随着政治风云变幻,我率直的个性给家庭不断带来灾难。苦战几十年,熬成个团、师级干部的丈夫时刻生活在压抑、恐惧中。特别我们生活在一起后,琐碎的生活、思想的分歧让我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我在工厂里三班倒,回到家还要买菜烧饭、缝洗5口人的衣服被褥,还照顾菜园和几只鸡。即使是搭鸡窝、挖防空洞这样的体力活,丈夫也不会帮一把。随着婚姻的时间越来越长,他的多疑和谨慎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有天中午我不慎把钥匙锁在家里,就去办公室找他,也许是看我不顺眼,他竟然当着众人狠狠地把钥匙摔在地上。

我是那种个性强烈的女人,爱起来就像一盆火,恨起来就像一把刀。我可以因为爱而无怨无悔地付出,可以独自带大三个孩子,可以不留一点私房钱,但我对感情的要求是纯净的,绝无瑕疵的。然而,昔日的创伤成为我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自从1982年我们迁入新居后,我们各自一个房间,那时我们正值壮年,我过早地将“三八线”严密封锁。而他不吵不闹,也没有在外面拈花惹草(这样的家庭甚多)。我过早地剥夺了他做丈夫的权利,这对一个女人来说也是有损无益的,多少人劝我我也不后悔,即使到了暮年,在我眼中爱情依然是完美神圣,不容玷污的。

不纠缠,反而纠结

随着二女儿、三女儿陆续出国定居,1995年我也拿到了绿卡,打算在美国定居,丈夫对此也赞同。在机场离别时,他突然伸出双臂紧紧拥抱我,眼泪扑簌簌地打湿我的肩膀。这些年我们聚少离多,这却是他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抱我,也是第一次为我流泪。不久,从国内传来他的消息,他有点痴痴呆呆,衣着不知换季,家里邋里邋遢。我坐卧不宁,生怕会造成难以弥补的自责和悔恨。

2000年,我决定回国看看。一出关,我就看见已过七旬的他朝我招手。我说:“不是叮嘱你别来上海接我吗?”他说:“舍了这张老脸要车子,我也要亲自接你回家。”回到我的卧室,真是窗明几净,钟点工说:“大伯知道你回来亲自爬高擦玻璃,桌子缝都用手指头抹着检查过了。”

我住了几个月,又该启程了。他郁郁寡欢,表现出不寻常的依恋。我外出,他就站在大门外等我回家,我买菜回来,他立即上来拎包择菜。我叮嘱他注意身体,他沉默不语,突然长叹一声:“我过了今天还不知明天怎么样呢!”自此,他又回到老迈木然的样子,动作迟缓,双手发抖。我只能放下行囊,一心扑在他身上。2002年,我的绿卡就过期了,我至今未再去美国。

转眼,我和他相敬如宾度过了十来年。我在他心中又恢复到1958年那令他骄傲的妻子,他常自豪地介绍:“这是我的老伴,那是她写的书法,这是她出的书……”当人们赞扬他保养得当时,他露出幸福的微笑:“我老伴的功劳。”

我已是古稀之年,但身体依然硬朗,每天我买菜做饭,到老年大学上课,和老伴一起去锻炼身体,每逢周末,孩子和孙儿们回家小团圆,享受一下天伦之乐。那紧张神经终于松弛了下来,能够品味这样平淡却隽永的生活了。直到古稀之年,我才获得了心灵和生活的平静。这样的平静,我以为,就是幸福。

柴米夫妻好做,神仙眷侣难求,50多年的夫妻能坚持到“死亡将他们分开”,有淡淡的温馨也有不能说的秘密。这样的婚姻虽然很累,但也有耐人寻味的滋味。在寻找幸福的路上,需要一颗平常心,一颗松弛心,学会自省,也学会看人。“婚内矛盾,晚年解决”,何尝不是一生情路上回味绵长的延续。

(责编:孙展)

篇3:五千元起步的曲折创业路

师范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学教物理,对于教师的工作是很投入地干,有责任感,但缺乏激情。中规中矩,有板有眼,一直可以看到自己20年后的样子,日子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后,我有些坐不住了,心里便有些蠢蠢欲动。当了两年的教师,我只存下来了5000元钱,一次与朋友聊天时,我说准备用这5000元钱创业做一番事情。

没料到他听完后竟然笑得岔了气儿,他对我说:5000元在北京连做一个小买卖都很困难,还说什么做一番事情?当时我觉得自己虽然不是个很聪明的人,但应该称得上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特别是当一种东西如果让我产生兴趣的话,我一定会将它琢磨透,这一点很少有人可以赶得上我。所以朋友的大笑让我觉得自己像受到了侮辱一样。

1997年的暑假过后,尽管家里人和朋友没有一个人赞同,我还是辞职了。与其说是自己断了自己的退路,不如说将自己逼到了没有一点退路的地步上。至少在我成功之前,是没有一个人看好我的。没有一个人认为我是做生意的那块料。

5000元钱究竟可以做什么?这是当时我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我不喜欢逛市场,因为对于眼中的市场环境我是比较愚钝的。但是我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从信息中寻找到思路。所以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一个星期,翻遍所有的报纸、杂志,翻遍我所看过的所有的书,我以为或许可以找到好的项目,也的确从信息中找到了几个项目,可是到了第六天时还是一无所获。血泪交织我心力交瘁

因为这些项目不是需要资金比较多,就是需要一个研发的过程,对我来说都太不实际了。第六天夜里,我颓废极了,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傻了,可能所有人都说对了,我真不是这块料。一个人越想越气,可能那时候有些疯狂了吧?也不知哪里来的邪火,我一把将身边写字台的抽屉拽了出来,并且狠狠摔在地上,想借此发泄一下。

从小到大我的脾气都是很温和的,从没有发过这么大的脾气。发泄之后,看着掉了满地的物品,我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屁股底下发出了一种怪声音:类似于抽水马桶一样的声音。吓得我一下子又跳了起来。再一看,原来是父亲去美国时带回来的一种小玩意儿,是美国的冰箱贴,制造成了马桶的样子,拿手一摁,就会发出抽水时的声音。我捡起这个小玩意,左右看了半天,又将它拆开了琢磨。突然我知道该做什么了。

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的第一笔生意真是相当的幼稚,既不了解这种东西市场上是否曾经出现过,又不了解这种东西到底会不会有市场,决定做就是因为一来我的资金勉强够用,二来自己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

第二天,我购买了一份《精品购物指南》报,从上面的分类广告中找到了几个希望承接制造礼品的小工厂的电话,——打电话去联系。一连找了好几个工厂,报价都不太实在,只有门头沟有一个小工厂已经好久没有接到生意了,厂长在电话中一再说只要有一点利就行。我与他们联系后,马上乘车去了那个工厂。

为什么江浙工厂最赚钱

所谓的工厂其实就是一个村办的小作坊,是趁着礼品热建起来的,想从中赚点钱,结果因为竞争太激烈根本没有接到过几个生意。厂长一看我当天就去了,特别热情,并且说只要能够将生意给他们,不但保证质量和工期,而且价格好商量。我说,行,我回去将制作工艺图拿出来。当天晚上,我一宿没睡,凭着学物理的这点功底,制作出了工艺图,但是有一个问题比较难解决,就是如何让它发出抽水的声音。天刚刚亮,我就照着一个从报纸上抄来的玩具厂的地址跑到了大兴。

一路上一直琢磨着该怎么向人家讨教。到了工厂,我径直去了厂办,告诉他们我是中学的教师,想在课外活动中教学生一点有意思的东西,可是不知该怎么制作,所以跑来咨询一下。厂办的人态度挺好,给我叫来了一个老技师,老师傅一解释我才知道,原来特简单,将声音模拟到一个小模块上就解决了。随后,老师傅还给我介绍了一个生产这种模块的工厂,人家报价一个0.32元,生产3000个3天就可以提货。

模块解决后,我就又坐上了公交车去了门头沟。厂长根本不懂得工艺图,请了工厂中的一个老师傅看了整整一上午,我反复解释给他听,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厂长给我报价是1.22元一个。我一口就答应了,并且告诉他们给我制造3000个。给了他们1000元钱的定金后,就又马上返回北京。这等于说是将自己的5000元钱全部投了进去。万一卖不出去,或者工厂制作的工艺太差,我就真的一点点退路都没有了。

不过我想都没想就又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工厂跟我说需要15天的时间制作,我说行,5天以后我给你们再送1000元钱,但是我必须先提走200个作为样品。协议就这样达成了。

回到北京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跑各个商场的玩具柜台,我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该往那里销,该找谁去卖,反正一天至少跑六七家商场,四处乱闯。

后来有人告诉我,卖这种既没有商标又没有谁见过的产品最好找私人的摊位。我想自己也真够笨的,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想到,于是马上到北京的所有小商品批发市场,与摊主们联系。刚刚将产品拿出来,这些小老板就特别感兴趣。我定价6块钱一个,一般情况下5.5元就能够成交,3天的时间里,我就订出去了1000个。

5天期满时,我又去了门头沟,这个小工厂的效率也挺高,5天的时间就制作出了1500多个,做工也还算精细。我也干脆,将所有的余款都给了厂长,并且告诉他马上还会再制作10000个。厂长一听,特别高兴,又给我让出了2毛钱的利。就这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订做的13000个抽水马桶冰箱贴全部卖了出去。刨除所有的开支和制作费用,我一共赚了5万元。

不过,这个项目我也马上就结束了。因为像这样的小东西模仿起来太容易,后来我听说已经有好几个工厂都在生产类似的产品,市场的价格一下子跌了一半儿。

拿着这5万元钱,我开始琢磨新的产品。

可能是因为从来没有将自己放在那么大的压力下生活过,赚到5万元钱后,我马上就发了高烧。高烧持续不退,每天只好用冰块降温。有一天吃过药后,浑身发热,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后来感觉到脖子凉凉地特别舒服,才发现是冰块滑落到了枕头上。

高烧一退,我就开始搜寻天气方面的资料,我估计1998年的夏天应该是酷暑,而前两年有一种凉爽坐垫曾经相当畅销,如果将它制作成冰枕,销路也应该不错。这一次还是将5万元一分不剩地全部投入了进去。当年夏天果然酷热,尽管多个厂家同时推出了冰枕,而且互相压价,但是因为我的成本比较低,利润也还算得上可观,我的5万元在这个夏天最热的8月变成了70万元。

篇4:一个合作社的曲折产业融合路

其间,合作社规模从成立之初的50户村民发展到580户,辐射带动26个自然村、800多个农户;经营内容从单纯种山楂到成为酒厂的原料基地,再到开发景区搞旅游。用合作社理事长、王坟镇许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金德功的话来说,“要让全体成员参与合作社发展,慢慢地,合作社会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尽管产业融合之路走得慢,但每一步都可圈可点。

标准化种山楂,总算在售价上“出了头”

清风寨位于王坟镇的青山之上,是《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之一花荣的知寨驻军处。山上山下遍布果树,尤其盛产山楂。

金德功说,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就是想让山楂多卖点钱。合作社成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社员去山楂种植管理水平较高的山东省临朐县等地考察。他们发现,同样是10年的山楂树,人家一棵树能产200斤,而他们的只有50多斤,而且山楂的售价人家也比他们高一倍。

合作社从外地请来种植能手,指导社员打药、修剪,培训社员学习标准化种植技术。2008年,合作社的山楂丰收了,个头大、产量高,销售价格比粗放管理时每斤高出5角钱。看到成果后,当年有170多家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种植水平的提高,浙江义乌、江西南昌等地的大客户开始主动联系收购山楂,合作社的山楂价格比周边散户的每斤高出好几角钱。

向原料基地转型,无力办厂的现实选择

通过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合作社的山楂是能多卖几毛钱,但对农民增收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带领农民致富,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很难。”金德功开始寻找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农产品加工。

当时合作社种植的山楂主要用来做山楂饼等产品,“明明知道这些产品缺少特色,附加值也不高,但没办法。”金德功说,直到2010年,合作社还是不得不进行这种简单加工。

正当合作社忙着找加工项目时,当地一位在上海当教授的老人送给合作社一个山楂干红酿造配方。合作社进行了试验,酿造的山楂干红获得了成功。然而,规模化生产红酒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场地、技术人员等,这成为合作社很难跨越的一道坎儿。

后来,青州当地一家企业开始从事山楂干红酿造。金德功考虑,虽然合作社成员已经达到了580户,但资金、场地、技术人员什么都缺,直接办工厂对合作社来说不现实。与企业合作,成为原料供应基地,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于是,合作社与这家企业签订了原料供应合同,使合作社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今,合作社成员仅靠种山楂一项,年收入平均能达到3000元/亩。

涉足乡村旅游,增收致富迎来新机遇

在与企业合作发展山楂加工的同时,合作社仍然在寻找能让社员增收致富的途径。经过专业人员的指点,金德功意识到,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也有可能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清风寨在《水浒传》里有故事,而且山上多悬崖峭壁,有“三门洞”“蝙蝠洞”“龙鼻子洞”等10多个天然石洞,还保留了部分古代军事防御遗迹。这些让清风寨和这里的山楂“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2012年,合作社开始立足当地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把重点放在清风寨山上。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合作社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一方面发动成员积极投入“义务工”,参与修路、历史遗迹修复等工作。合作社对“义务工”订了两条规矩:一不强制,全靠自愿;二是对成员出工情况做详细记录,等景区有了收益,会给成员支付报酬或折算成股份。

经过近3年的建设,2015年国庆节前,清风寨景区正式对外营业,合作社的乡村旅游业务开张:游客可以参观历史遗迹,也可以采摘山楂,还可以吃住在农家。国庆节期间,一个旅游团采摘了500多斤山楂,采摘价格比当地市场上的售价高出两倍。

旅游业务让合作社社员得到了实惠。社员李玉桂说,2015年他家的农家乐开始营业,直到农历腊月还有游客来。以前冬天闲着没事只能打牌,现在打扫房间做做饭,不仅收入高了,生活也充实了。目前,他家能提供20多个床位,可以同时容纳五六十人用餐。“仅住10个人,一天的收入也能达到1000块。”2015年9月,清风寨景区吸引自驾游游客和登山族、骑行队等300余批次,3个月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多元。

篇5:泰王子女情路曲折

乌汶叻公主为爱出走

畀国恋离婚收场

普密蓬与诗丽吉的大女儿乌汶叻年轻时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遇到初恋情人颜森(Peter Ladd Jensen),但两人的恋情却不被王室接受,不是因为颜森是平民,而是王室无法接受东西方差异的异国婚姻。诗丽吉告诉乌汶叻,父母都希望女儿婚姻幸福,但东西方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有些差距,现在爱情美好不一定保证婚姻能长久。

泰国王室也动用外交等各种方式想要阻止乌汶叻和颜森结婚,这段公主出逃的爱情故事不但轰动美国,也引起国际舆论关注。

1972年,21岁的乌汶叻不顾家人劝阻嫁给颜森,公开表示要随丈夫定居美国,自愿放弃王位继承权,泰国王室在她结婚当天剥夺她的王储头衔。

婚后乌汶叻与颜森成立工程顾问公司,夫妻俩有不错的事业,但幸福的生活持续十多年后,丈夫开始外遇。直到1997年纸包不住火,二儿子看到父亲和别的女人过从甚密告诉母亲,震惊的乌汶叻当面质问颜森,没想到对方一点也不在乎就认了婚外情;为了孩子和维持婚姻,乌汶叻决定忍耐、视若无睹。但乌汶叻没有因此挽回颜森的心,颜森1999年没有知会乌汶叻就与律师商量离婚的事情。

乌汶叻坦言,后来她发现早在颜森婚外情曝光的10年前,颜森就开始和另外一个女人同居。乌汶叻决定以“通奸”为由告上离婚法庭,争取到3名子女抚养权。在乌汶叻身心备受创伤的时候,当年极力反对的父母给她很大的支持,离婚后,她回到泰国,泰国王室也恢复她公主的头衔,她独力抚养两女一子长大成人。

王子多情结过3次婚

今年83岁的普密蓬是泰国人民爱戴的国王,年轻时就经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还两度出面化解政治纷扰。泰王的私生活也未曾传出绯闻,与诗丽吉结婚60年,婚姻幸福美满。

普密蓬唯一的儿子瓦吉拉隆功(MahaVejiralongkorn)则是一个多情公子,民间曾传闻他的韵事,但都未经证实。瓦吉拉隆功1977年与第一任妻子颂莎瓦丽(SoamsavaliKitiyakara)结婚,生下一女,1991年两人正式离婚。

与颂莎瓦丽离婚前,瓦吉拉隆功就与尤薇蒂达(YuvadhidaPolpraserth)同居多年,生了4子1女,但这些子女现在都没有王室称号,不是合法继承人;而他2001年与希拉米(Srirasmi Mahidol naAyuthaya,)结婚,2005年产下一子,被视为泰国第二王位继承人。

普密蓬的第二个女儿诗琳通(MahaChakriSirindhorn)至今未婚。最小的女儿朱拉蓬(Chulabhorn)与泰国空军军人结婚,生下两个女儿,最后离婚收场;而朱拉蓬离婚后也曾与朱拉隆功大学的化学系教授有过一段感情。

虽然民间时有传闻泰国王室的爱情故事,但公开分享的只有乌汶叻公主,而离婚后单身抚养小孩的精神,代表泰国女性坚韧的象征。除了泰王之外,一直单身的诗琳通公主的爱民形象也深植人心,当年王储瓦吉拉隆功与第一任妻子只有女儿,缺少合法男性继承人,也促使泰国立法允许女性继承王位,诗琳通1979年被封为女王储。对泰国人来说,王室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尤其泰王的地位更是无法取代。

上一篇:老死不相往来的成语故事及解释下一篇:侮辱的近义词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