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条件格式公式

2024-05-23

excel条件格式公式(精选15篇)

篇1:excel条件格式公式

Excel条件格式公式应用四例

(2009-05-11 15:50:32)转载 标签:

excel 条件格式 杂谈

-----本文乃转载,纯作学习之用。

我们知道,Excel“条件格式”功能可以根据单元格内容有选择地自动应用格式,它为Excel增色不少的同时,还为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如果让“条件格式”和公式结合使用,则可以发挥更大的威力,下面提供几个在“条件格式”中使用公式的应用实例,希望能给读者朋友带来一些启发。

一、判别输入是否正确

在输入如身份证等有固定位数的号码,出现位数不正确的情形时,我们希望Excel能够给出提示。虽然可以使用“数据有效性”设置实现,但是当输入出错时,Excel总会弹出一个提示的对话框,有朋友可能觉得这样“唐突”的提醒有点影响心情,那就让“条件格式”来“温和”的提醒吧。

1、创建“条件格式”的公式

假设我们通过“条件格式”,把符合位数(15位或18位)的号码所在单元格的填充色设置为绿色,输入完成后,通过查看单元格的填充色是否变为绿色,就可以知道输入的正确性了。由于身份证号码数据是属于“文本”类型的,先选中需要存放身份证号码的A2:A52单元格区域,将它们的数字格式设置为“文本”。然后在A2:A52单元格区域处于被选中的状态下,选择菜单“格式→条件格式”命令,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单击“条件1”下方的下拉箭头,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公式”接着在其右边的文本框中输入公式“=OR(LEN(A2)=15,LEN(A2)=18)”,然后单击“格式”按钮,在打开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选择“图案”选项卡,选择绿色作为符合条件的单元格的填充色,设置好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条件格式”对话框,检查无误再次单击“确定”就完成了条件格式的设置,小提示:上面的操作,先选中了一个单元格范围A2:A52,然后为这个单元格范围设置条件格式的公式。在这种情况下,公式中应使用选择范围中左上单元格的引用,此例中为A2。公式输入完成后,可以查看一下这个范围中的其它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公式,如A8单元格,为“=OR(LEN(A8)=15,LEN(A8)=18)”,这是由于上面的引用为相对应用,它会根据单元格的实际偏移量自动改变,从而得到适合其它单元格的公式。

2、实现的具体效果

现在来测试一下上面设置可以实现的效果,在A2:A52区域的单元格中输入一些身份证号码,当位数是18位或15位时,所在单元格的填充色自动变为“绿色”,而位数不对的身份证号码,所在单元格的填充色不发生任何改变,从是否变色我们就可以判断输入的正确性了,全部输入并确认正确后,如果需要删除单元格条件格式,则先选中A2:A52单元格区域,然后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单击如图3中的“删除”按钮,在打开的“删除条件格式”对话框中勾选“条件1”复选框,单击确定即可。

二、找出销售额的前三名

如图6中的B2:B12单元格中存放着销售额数据,要找出其中的前三名,让它们以蓝色字体显示。

先选中B2:B12单元格,打开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输入公式“=B2>LARGE($B$2:$B$12,4)”然后将符合条件的字体格式设置为蓝色即可。说明:虽然可以对“销售额”数据列排序找出前三名,但是,可能我们希望以日期为顺序排列,这时“条件格式”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了。

三、让符合特殊条件的日期突出显示

有时,我们可能希望符合特殊条件的日期所在的单元格突出显示,比如星期六或星期天。这时我们可以先选中日期所在的单元格,如图6中的A2:A12,然后打开如图1所示的单元格,输入公式“=OR(WEEKDAY(A2,2)=6,WEEKDAY(A2,2)=7)”,然后设置符合条件的单元格填充色为阴影即可。

小提示:函数WEEKDAY(serial_number,return_type)的功能为返回某日期为星期几,Serial_number??表示一个顺序的序列号,代表要查找的那一天的日期。当参数return_type为2时,函数返回数字 1(星期一)到数字 7(星期日)之间的整数。

四、让工作表间隔固定行显示阴影

当单元格数据行较多,我们为了让显示效果更加醒目,可以让工作表间隔固定行显示阴影。

上面的效果是使用了公式“=MOD(ROW(),2)=0”,如果要间隔两行显示阴影则用公式“=MOD(ROW(),3)=0”,其余依次类推。

小提示:函数MOD(number,divisor)返回两数相除的余数,其中Number为被除数,Divisor为除数。函数ROW(reference)返回引用的行号。其中Reference??为需要得到其行号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如果省略 reference,则假定是对函数 ROW 所在单元格的引用。

篇2:excel条件格式公式

单条件求和步骤2:在J2单元格输入=SUMIF(C2:C22,“>=80”,I2:I22)

单条件求和步骤3:回车后得到结果为2114,我们验证一下看到表中标注的总分之和与结果一致

篇3:浅谈Excel数组与数组公式

1.1 什么是Excel的数组

Excel数组是由数据元素组成的集合, 数据元素可以是数值, 文本, 日期, 逻辑, 错误值等。数据元素以行和列的形式组织起来, 构成一个数据”矩阵”。

1.2 Excel数值分类

根据构成元素的不同, Excel数组可以分为常量数组和单元格区域数组。

1.2.1 常量数组

常量数组就是用一对大括号将构成数组的常量括起来, 行中的元素用逗号分隔, 行之间用分号分隔。常量数组不允许含有其他数组、公式或函数。当输入形如{1, 3, {1, 2}}或{1, 3, SUM (A1:A3) }等, Excel将显示警告消息。

1.2.2 单元格区域数组

通过对一组连续的单元格形成的矩形区域进行引用而得到的数组。大家知道, 引用的作用在于标识工作表中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 并指明公式中所使用的数据的位置。比如:B5引用了位于列B和行5的单元格;B15:B30引用了列B中行15到列B中行30的单元格区域。

1.3 Excel数组的运算

1.3.1 数组与常数的运算

运算规则1:任何行列数组A与常数b相运算, 就是A中的每一元素与b进行一一运算。

1.3.2 数组与数组之间的运算

必须遵循的规则:一个M1行N1列数组和一个M2行N2列数组的数组运算, 得到的是Max (M1, M2) 行Max (N1, N2) 列的数组。具体分为以下4种:

运算规则2:任何行列数组A与含单元素a数组B (只有一个数据元素的数组) 运算, 就是A中的每一个元素与a进行一一运算。

运算规则3:所有单行 (列) 数组相运算, 等于对应元素之间进行运算, 无法找到对应元素的则运算后结果记为错误值#N/A。

运算规则4:任何行列数组A与单行 (列) 数组相运算, 等于A中每一行 (列) 与单行 (列) 数组一一运算。

运算规则5:多行多列数组相运算, 等于对应元素之间进行数学运算, 无法找到对应元素的则运算后结果记为错误值#N/A。

2. 数组公式

2.1 数组公式

简单地说, 就是含有数组的公式, 可以返回一个或多个结果。一般情况下, 大家见到的数组公式含有内置函数, 而公式中的数组常以单元格区域数组的形式作为函数的参数, 例如:=SUM (A1:A10) 返回一个结果;=IF (A1:A3>2, 1, 0) 返回多个结果。

2.2 数组公式的输入

无论是输入了数组公式, 还是编辑了数组公式, 都要用CTRL+SHIFT+ENTER的组合键完成操作。此时, 数组公式的外面会自动加上大括号给予标记。

特别说明的是, 快捷键F9可以跟踪数组公式的最终返回值或中间值。方法是选择整条公式或数组公式局部表达式, 按下F9键即可, 撤销按ESC键。

在实际操作中, 大家需要将数组公式的返回结果保存在单元格中, 此时, 为了让数据表达有意义, 确定单元格区域成了大家考虑的重点。通常情况下, 可以利用F9功能键或已有的经验来确定返回数组的尺寸, 从而得到需要的单元格区域。

一旦数组公式的返回值保存在单元格后, 既不能更改属于数组部分的单元格内容, 也不能在这里插入新行、列、单元格或删除其中的单元格, 但可以移动或删除整个数组。

2.3. 数组公式的应用

问题1:列出清单1有哪几样商品?

【解答方法】任选单元格B17, 输入公式“=IF (SUM ( ($C$6:C6=C7) *1) , "", C7) ”, 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 然后选中B17单元格, 光标移至其右下角直至出现黑色十字, 最后往下拖拉至B22。

【释疑解惑】题意是要找出没有重复的商品, 这里的做法是将重复的用空格替换。具体是这样的:让当前的数据与C6单元格 (充当C7单元格的前面数据) 开始的前面众多数据进行“=”比较, 然后将众多比较值求和并执行IF判断, 若是非零值 (说明数据已有重复了) , 用空格替换, 否则, 输出当前数据。

虽然任务是实现了, 但也因此产生了许多间隔不一的空白单元格, 为了能让之直观显示, 还可以再次改进:选择单元格B16:B22, 执行“自动筛选”, 并在筛选列表中, 选择“非空白”即可。

问题2:列出清单1和2共有的商品。

【解答方法】任选单元格B26, 输入公式“=IF (SUM ( ($C$7:$C$12=D7) *1) , D7, "") ”, 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 然后选中B26单元格, 光标移至其右下角直至出现黑色十字, 往下拖拉至B32。最后, 消除结果中的重复商品。

【释疑解惑】此题做法是用空格替换清单间的非共有数据。具体是:让清单2的每一个数据与固定单元格区域C$7:$C$12进行“=”比较 (当然也可让清单1的每一个数据与固定单元格区域D$7:$D$13进行“=”比较) , 然后将众多比较值求和并执行IF判断, 若是非零值 (说明数据是共有的) , 输出当前数据, 否则, 用空格替换。

3. 结束语

EXCEL数组及其运算是数组公式能够顺利表达的基础。同时, EXCEL内置函数在数组公式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常见的SUM函数和IF函数等。巧妙灵活地使用它们能够将各种本是其他方法实现的不同问题统一化、直观化和简单化, 也弥补了一些操作出现的弊端, 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参考文献

篇4:妙用Excel2007条件格式

实例一用“数据条”规则标示业绩数据高低

资料条会使用不同长度的色条显示数据,数字愈大色条愈长,反之,数字愈小则色条愈短。比如有一份销售业绩工作表,这个工作表的数据比较多,如何才能迅速地知道哪一个季度、哪一个人的销售业绩比较好,我们借助数据条,可以一目了然。

对于销售业绩工作表中的数据,高于平均值的以一种颜色标示,低于平均值的又以另一种颜色标示,选取数据区域,选择“开始”选项卡,在功能区中点击“样式”项目中的“条件格式”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项目选取规则”下的“高于平均值”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一种颜色样式,如“浅红色填充深红色文本”,点击“确定”按钮。低于平均值的颜色标示设置方法类似。

另外还可以再加上图标规则,让数据内容更明显。选取数据区域后,在“开始”选项卡下,点击“样式”项目中的“条件格式”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数据条”选项,当鼠标悬停在项目上时,工作表中会实时预览套用后的外观,选择一种合适的外观后点击即可。看看,将数据资料以数据条标示后,从表可以看出第四季度为销售旺季,吴丽丽的每个季度的销售业绩都非常高,一目了然。

实例二用“色阶”规则标示DVD租借次数

色阶规则会使用不同深浅或不同色系的色彩显示数据资料,例如数字较大的用深色表示,数字较小的用浅色表示。比如在DVD租借统计工作表中,假设我们想知道哪些片子借出的次数最多,选取数据区域,在“开始”选项卡下,点击“样式”项目中的“条件格式”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色阶”选项,当鼠标悬停在色阶项目上时,可显示该项目的说明,选择合适的色阶项目后点击,数据以色阶标示,可以看出,显示为深色的单元格就是热门的DVD出租影片。

其实,Excel2007的“条件格式”中还有更多的图标规则供我们选用,如“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可以从千百万个数据中突出显示最大或者最小的数据等。

找回并排查看

我们有时会对两个Word文档中的内容对比,如上年报告中的数据和今年报告中的数据对比、上次奖励名单和这次奖励名单的对比、上下学期成绩的对比等等,在Word2003中,只需同时打开两个需要比较的文件,然后单击其中一个文件的“窗口/与文件名并排比较”命令,就可以使打开的两个Word文档左右排开。而在Word 2007中,“并排查看”功能虽然搬家了,但是依然非常实用。

同样打开要比较的两个文件,在任意一个文件窗口中,单击“视图”选项卡,在“窗口”组中再单击“并排查看”也可对比。

篇5:excel条件格式公式

应用实例:某教师想在一个工作表中突出显示期末成绩高于期中成绩的学生,实现后的工作表如图1所示。

图1

在该工作表中,有全体学生两次考试的成绩,条件格式功能将学生中期末成绩高于期中成绩的高亮显示。这种格式是动态的:如果改变考试的分数,格式会自动调整。

下面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1.按图1所示创建一个工作表用于练习。

2.选择单元格A2:C11,然后选择菜单命令“格式>条件格式”,在“条件格式” 对话框中的最左边选择“公式”,然后在右侧输入框中输入下列公式(如图2所示):

=$C2>$B2

图2

3.单击“格式”按钮,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为符合条件的单元格设置格式,例如,将单元格的底纹设置为浅绿色,如图3所示,

图3

4.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回到原来对话框,再单击“确定”,则现在工作表如图4所示。

图4

条件格式设置中的公式会作用于所选区域,而不只是作用于第2行,这是因为在公式列参数使用了$,这样列就成了绝对引用,而行是相对引用。我们可以在其它某行(如第10行)中单击,然后选择菜单命令“格式>条件格式”,可以看到如图5所示的公式,该行使用的公式为:

=$C10>$B10

图5

至于图1中数据区域的外观与图4略有不同,是因为对这些单元格应用了黑色的边框。从本例可以看出,灵活地运用条件格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一些比较实际的任务,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篇6:excel条件格式化及其应用

回答:该问题即为如何在EXCEL表格中每隔一行设置一种同样的颜色。

在Excel中,我们可以直接将表格设置成table,然后很方便地将其格式设置成“每隔一行设置一种同样的颜色”。以下是主要步骤

1.选中您要设置格式的表格。

2.点击Home>在Styles组中,点击FormatasTable>选择一种颜色格式,

在Excel中,参考以下步骤来使用“条件格式”设置隔行颜色。

1.选中您要设置格式的表格。

2.点击Format>ConditionalFormatting.

3.选择FormulaIs:输入=MOD(ROW,2)=1

4.点击Format按钮。

5.在Patterns选项卡中,设置cellshading为红色或别的颜色。

篇7:excel条件格式公式

如果我们希望在第一行不添加任何颜色,那么,您只需要将公式改为:“=MOD(ROW()+1,2)”就可以了。

如果能间隔两行添加填充颜色而不是间隔一行,那么,只需要将公式改为“=MOD(ROW(),3)=0”就可以了。如果要间隔四行,那就将“3”改为“4”,

以此类推,简单吧?您也可以尝试在公式中“ROW()”的后边加上“+1”或“+2”等,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

如果我们希望的是让列间隔添加颜色,那么只需要将上述公式中的“ROW”改为“COLUMN”就可以达到目的。

Cico提示:本例所用主要有下面几个函数:1. MOD(numberdivisor):返回两数相除的余数。结果的正负号与除数相同。其中Number为被除数,Divisor为除数;2. ROW(reference):Reference为需要得到其行号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本例中省略reference,那么Excel会认定为是对函数ROW所在单元格的引用;3. COLUMN(reference):与ROW(reference)一样。只不过它返回的是列标。

篇8: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初探

关键词: Excel;公式与函数;实例教学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Excel公式与函数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技巧,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情分析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学生应当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其中让学生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一目标,为今后升入高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无法继续进行高职学习,所以中专阶段的学习可能会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根基。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厌学情绪倾向较大,具有良好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品质的学生比重较小,对知识性内容讲解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陈述、解说,学生听讲、记笔记、上机练习。最好采用教师一边进行大屏幕操作,一边让学生练习,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该课程的目的时,再简单讲解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二、公式与函数

在Excel中经常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混合运算,也可能对数据进行某些功能求解,例如知道学生的出生日期,怎样计算出学生的年龄?又如知道学生的身份证号码,怎样得出学生的出生日期?在Excel中对于这样的数据进行简单运算,既可以使用公式也可以使用函数来进行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公式和函数可以相互通用,或者两者可以混合使用。

1、公式。公式是Excel工作表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公式输入是以“=”开始的,公式有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例如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工人的计件工作量:单价(3.50元)乘以件数(每个工人的实际完成的件数)。可以使用单元格相对引用来计算:=3.50*F3,然后通过拖动柄来填充其他工人的实际工作量。

2、函数。Excel中所提的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先定义好的公式,它们使用一些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Excel函数包括500多个函数,将这些函数分类为财务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数学和三角函数、统计函数、查询和引用函数、数据库函数、文本函数、逻辑函数、信息函数,而实际生活中,最常用的也就30多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并不是将所有的函数都教授给学生,就连最常用的30多个函数也只能是大致讲给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授之以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会根据最常用的30多个函数编辑实际案例让学生来完成实际函数的理解与掌握。然后再根据实际生活,选取难易适中的练习让学生来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选取相应的函数来完成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是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三、创新教学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学习Excel一般会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所以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应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并通过课堂讲解后,安排一些相关的实例来进行巩固。同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及侧重点,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难易适中,不要为了迎合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而选取过难的案例,一定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也能保证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案例对教师安排的自主练习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在教学过程后,安排自主练习时,也要围绕当堂课的内容,选取难易适中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各自运算、比对结果、总结分析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后自主练习。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最好能够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小综合性质的阶段考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

很多学生在学习Excel公式与函数之初,感觉很有意思,尤其是在某些数据处理中既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函数的情况下,学生一般都会尝试两遍,感觉很有成就感。可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综合练习操作时,需要使用函数的地方不明显,或者学生知道这个地方需要使用函数,但是不知道应该是哪一个函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启发、引导式,先对所要练习的实例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让学生自行对相应的函数进行运算,最后由教师检查学生的运算结果,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再进行小组互助教学或教师统一讲解。

例如计算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这道题一般是在讲过常用函数,如COUNT函数、IF函数等之后的练习题,有的学生直接用眼睛数一数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直接填在表中。题目中只有10名学生,用眼睛是可以数出来的,但是如果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几百人,甚至幾千人怎么数?还有的学生一看计算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函数。可是他们往往不知道用统计函数,找了一大圈儿后,有的学生又会想:“是不是这道题用公式做呀?”而当教师说到这道题也可以改成:“统计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这样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想到统计函数,进而找到COUNT、IF函数完成运算。

总之,Excel公式与函数用于运算与处理数据时相比数据库软件来说更容易学习,且也是容易上手的工具软件,且Excel办公软件在实际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应用的范围也较广。

篇9:excel条件格式公式

一、增加了3种图标样式

Excel 2007中的图标集有17中图标样式,Excel 2010又新增的3种图标样式,分别是“3个三角形”、“3个等级”和“5个框”。并且进一步细分了类别,如“方向”、“形状”、“标记”等。

下图为Excel 2007中的图标集样式:

这是Excel 2010中图标集样式,蓝色框线标记了新增样式:

二、在对话框中选择图标样式更直观

如果要通过“编辑格式规则”对话框来修改图标集条件格式,可以看到在该对话框中选择图标集样式时,Excel 2010直观地显示了各种样式,而不是Excel 2007中的图标样式名称,

打开“编辑格式规则”对话框的方法是:选择某个包含图标集条件格式的区域,在“开始”选项卡的“样式”组中,单击“条件格式→管理规则”,在“条件格式规则管理器”中选择双击某个规则。

三、自定义单元格图标

这里的自定义图标不是指将自己设计的图标应用于图标集条件格式,而是将Excel内置的不同图标样式用于同一区域。在使用图标集条件格式时,有时需要仅对部分单元格设置图标,而对另一些单元格不显示图标;或者对某些单元格设置另外一种图标样式,如下图:

图中先对D列设置了“四色交通灯”图标样式,然后对较大的一些数值设置了另一种图标样式“绿色复选符号”,而对于较小的一些数值,则隐藏了单元格中的图标,这样看起来更加醒目一些。

篇10:excel条件格式公式

excel公式是excel中一个非常重要实用的东西了,它可以帮我处理各种复杂的数据,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最简单的系统公式操作技巧,希望此例子能给我带来好运,

1、最简单的就是excel利用公式来进行总和、平均值、乘积等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数据的乘积吧,也同时尝试一个公式的用法。

2、我们准备了一组数组,如图我们点击公式图标。    3、然后在弹出菜单中会有“求和,平均值,计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了”,在这里我们点击“其它函数”    4、然后在弹出插入函数页面我们要用到product函数,在此我们榀以搜索“乘积”。    5、点击搜索之后我们就会找到乘积函数了,如下图点击“确定”    6、此时我们开始计算第一组数据的乘积了,直接用鼠标选定刚才我们选定的那组数据,选定之后这组数据会被虚线包围,然后在函数参数框中会有显示这组数据,同时在最下面会有一个计算结果,如图。    7、上面计算完了第一组数据的乘积,现在要计算第二组数据的乘积,点击一下函数参数页的number2右边的按钮,如图,点击此按钮即开始选定另外一组数据。    8、如图所示,在选择的时候右边的函数参数设置页会变小,同样选定这组数据,同时在函数参数设置页中也出现了这个数组,现在这两组数据的乘积都计算出来了,我们点击确定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组数据乘积的乘积了。如图。    9、点击确定之后,在单元格中就出现了两组数据乘积的乘积,由于我演示的数据过大,所以乘积就无法完全显示了。当然如果是平常我们用到的数据,就可以完整显示出乘积。

篇11:Excel函数公式

UPPER 将一个字符串中所有小写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 LOWER 是都变成小写,PROPER是首字母大写;

LEFT(text,num_chars)提取一个文本字符串的前num_chars个字母,如图。

日期和时间函数:

TODAY 返回当前日期;

NOW 返回当前日期和时间,如图。

逻辑函数:

IF(logical_test, value_if_true, value_ if_false)判断logical_test是否是真,如果真则返回值value_if_true,否则返回值value_ if_false,如图,这里是判断是否2>1,如果是真则返回1,如果是假则返回0;AND OR NOT 分别是 所有值为真、至少一个为真、求反。

数学与三角函数: SUM 求和;

ROUND(number,num_digits)四舍五入,保留num_digits位小数,如图,这里如果给-2的话,表示从小数点向前数2位; MOD 求余数; INT 取整函数;

SIN COS TAN ASIN ACOS ATAN 就是基本的三角函数了。

统计函数:

AVERAGE平均值; MAX 最大值; MIN 最小值; COUNT 计数;

篇12:excel条件格式公式

【关键词】Excel软件 公式函数 审计实务运用

Excel功能之强大让人叹为观止,我无数次地给同行以及学生说过的一句话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Excel做不到”。Excel提供的大量的内置函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这些函数使用参数按预先定义好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用户可以直接应用这些函数对活动工作表的某个区域内的数值进行系列计算。在实务中,我们只需要掌握部分函数的使用方法,便可事半功倍。笔者将会介绍几个较为实用的函数。

一、LEFT、MID、RIGHT、LEN和FIND函数

数据的整理工作在审计实务中占了很大比重,因为大部分从客户财务系统中导出的数据格式并不全都是规范有序的,那审计师就需要利用各种Excel函数从中提取审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

(一)函数语法

1. LEFT(text, num_chars):从字符串的最左端位置提取指定数量的字符;

2. MID(text, start_num, num_chars):从字符串中间的任意位置提取指定数量的字符;

3. RIGHT(text,num_chars ):从字符串的最右端位置提取指定数量的字符。

其中,text 表示要提取字符的字符串位置;start_num表示开始提取字符串的位置;num_chars 表示需要提取的字符数,忽略时为1。LEFT、MID和RIGHT 函数的运用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一个从左开始提取字符串, 一个从中间任意位置开始提取字符串,一个从右开始提取字符串。

4. LEN(text):返回字符串中的字符个数,即计算字符串的长度。

5. FIND(find_text,within_text,s tart_num):查找其他文本字符串(within_text) 内的文本字符串(find_text),并从within_text 的首字符开始返回find_text 的起始位置编号。其中,“find_text”表示要查找的字符串;“within_text”表示要在其中进行搜索的字符串,“start_num”表示起始搜索位置,在within_text 中第一个字符的位置为1,忽略时,start_num= 1。

(二)在审计中的运用实例

实务中经常会有财务人员将存货数量直接填列在摘要栏内,表1列示了类似情况,如果逐个摘录摘要文本中的数量信息并手工录入,既耗时且还容易出错,但若审计员了解上述一组提取数据的函数,提取出存货数量就会迎刃而解。

由于文本中每笔交易数量的位数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RIGHT函数提取摘要栏内的数量信息。假设我们需要提取第一笔摘要栏“电源模块6ES73071EA000AA0:257”中的数量信息“257”, 则复合函数公式为“=RIGHT(B3,LEN(B3)-FIND(“:”,B3,1)”。拆分各公式后具体介绍如下:

LEN(B3): 测量该字符串长度,结果为24;

FIND(“:”,B3,1): 查找冒号在该字符串中所处位置, 结果为21;

RIGHT(B3,3): 通过LEN 和FIND函数组合运用,得出需要在B3单元格中从右返回3个字符(即24-21= 3), 结果为“257”。

熟练掌握后, 同理还可以提取处于最左边或者中间任意位置的数量信息。

二、VLOOKUP、HLOOKUP函数

VLOOKUP函数和HLOOKUP函数是用户在查找数据时使用频率非常高的Excel函数。利用这两个函数可以实现一些简单的数据查询。

(一)函数语法

1. 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在表格或数值数组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表格或数组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

2. H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row_index_num,range_lookup):在表格或数值数组的首行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表格或数组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

其中,lookup_value : 需要在数据表首列进行搜索的值。

table_array: 需要搜索数据的信息表。

col_index_num:满足条件的单元格在数组区域table_array中的列序号。

row_index_num:满足条件的单元格在数组区域table_array中的行序号。

range_lookup : 在查找时, 是否需要精确匹配。如果为FALSE,则大致匹配,如果为TRUE 或忽略,则精确匹配(并区分全/ 半角)。在实务中, 一般选择大致匹配, 即“FALSE”。

VLOOKUP函数和HLOOKUP函数的语法非常相似,功能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VLOOKUP主要用于搜索用户查找范围中的首列中满足条件的数据,并根据指定的列号返回对应的值,唯一的区别在于VLOOKUP函数按列进行查询,而HLOOKUP函数按行查询。

(二)在审计中的运用实例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往往会需要以前年度的对比数,比如说按客户分类的应收账款余额就需要列示出该客户上年末的对比数,通过两期对比数,我们可以判断有无客户余额变化情况、有无新增客户等情况。表2、表3分别给出了某公司截至2013年12月31日以及2012年12月31日按客户分类的应收账款余额。endprint

首先,在“2013年应收账款余额”工作表的D2单元格内粘贴“2012年12月31日”字符串, 作为行标题。然后, 在“2013年”工作表D3单元格内使用VLOOKUP 函数, 公式为“=VLOOKUP(A3,'2012年应收账款明细账'!$A$3:$C$7,3,FALSE)”,依次类推,其中“$”符号是为了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单元格信息,以便通过鼠标的单元格拖放功能, 让电脑自动生成D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在表2 和表3 的基础上, 经上述操作并略作整理, 便可得到表4 所示结果。其中,因为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是2013年度新增的一家客户,所以其在2012年12月31日没有余额,公式自动返回“#N/A”。

三、COUNTIF、SUMIF、SUBTOTAL函数

(一)函数语法

1. COUNTIF(range,criteria):主要用于有目的地统计指定范围内满足特地条件的数据个数。其中,range必须是对单元格区域的直接引用或由引用函数产生的间接引用;crieria是定义的特点条件。

2.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主要用于按指定条件在查找区域进行查找,并返回查找区域内满足条件数值的和。SUMIF的前两个参数和COUNTIF函数完全一致,如果不输入数据求和区域sum_range,则SUMIF函数会对查找区域range自动求和。

3. SUBTOTAL (function_num,ref1,ref2, …):SUBTOTAL主要用于筛选下的数据统计,是Excel中唯一一个可以只统计可见单元格的函数。其中:function_num参数使该函数具备求和、计数、求平均值等等功能,在审计实务中,运用最多的function_num是9,即对可见单元格求和。

(二)在审计中的运用实例

表5是某公司按产品分类的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能需要统计出每类产品的销量以及销售金额。这里就可以用到COUNTIF函数以及SUMIF函数。

首先编制表6列出所需要整理的信息,在E3单元格使用COUNTIF函数,公式为“=COUNTIF($A$3:$A$13,D3)”,在F3单元格使用SUMIF函数,公式为“=SUMIF($A$3:$A$13,D3,$B$3:$B$13)”,依次类推,让电脑自动生成E列以及F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经上述操作之后便可得出如下表6。

当然,上述功能也可以通过筛选之后利用SUBTOTAL函数对可见单元格进行求和处理完成。

本文所介绍的几个公式函数仅仅是Excel庞大公式函数中的“冰山一角”,在既定的审计程序目标和有限的审计工作时间内,若想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宇. 浅谈Excel软件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8(10).

[2]孙良文.基于 Excel 的审计数据挖掘方法与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3]Excel Home. Excel应用大全[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endprint

首先,在“2013年应收账款余额”工作表的D2单元格内粘贴“2012年12月31日”字符串, 作为行标题。然后, 在“2013年”工作表D3单元格内使用VLOOKUP 函数, 公式为“=VLOOKUP(A3,'2012年应收账款明细账'!$A$3:$C$7,3,FALSE)”,依次类推,其中“$”符号是为了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单元格信息,以便通过鼠标的单元格拖放功能, 让电脑自动生成D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在表2 和表3 的基础上, 经上述操作并略作整理, 便可得到表4 所示结果。其中,因为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是2013年度新增的一家客户,所以其在2012年12月31日没有余额,公式自动返回“#N/A”。

三、COUNTIF、SUMIF、SUBTOTAL函数

(一)函数语法

1. COUNTIF(range,criteria):主要用于有目的地统计指定范围内满足特地条件的数据个数。其中,range必须是对单元格区域的直接引用或由引用函数产生的间接引用;crieria是定义的特点条件。

2.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主要用于按指定条件在查找区域进行查找,并返回查找区域内满足条件数值的和。SUMIF的前两个参数和COUNTIF函数完全一致,如果不输入数据求和区域sum_range,则SUMIF函数会对查找区域range自动求和。

3. SUBTOTAL (function_num,ref1,ref2, …):SUBTOTAL主要用于筛选下的数据统计,是Excel中唯一一个可以只统计可见单元格的函数。其中:function_num参数使该函数具备求和、计数、求平均值等等功能,在审计实务中,运用最多的function_num是9,即对可见单元格求和。

(二)在审计中的运用实例

表5是某公司按产品分类的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能需要统计出每类产品的销量以及销售金额。这里就可以用到COUNTIF函数以及SUMIF函数。

首先编制表6列出所需要整理的信息,在E3单元格使用COUNTIF函数,公式为“=COUNTIF($A$3:$A$13,D3)”,在F3单元格使用SUMIF函数,公式为“=SUMIF($A$3:$A$13,D3,$B$3:$B$13)”,依次类推,让电脑自动生成E列以及F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经上述操作之后便可得出如下表6。

当然,上述功能也可以通过筛选之后利用SUBTOTAL函数对可见单元格进行求和处理完成。

本文所介绍的几个公式函数仅仅是Excel庞大公式函数中的“冰山一角”,在既定的审计程序目标和有限的审计工作时间内,若想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宇. 浅谈Excel软件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8(10).

[2]孙良文.基于 Excel 的审计数据挖掘方法与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3]Excel Home. Excel应用大全[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endprint

首先,在“2013年应收账款余额”工作表的D2单元格内粘贴“2012年12月31日”字符串, 作为行标题。然后, 在“2013年”工作表D3单元格内使用VLOOKUP 函数, 公式为“=VLOOKUP(A3,'2012年应收账款明细账'!$A$3:$C$7,3,FALSE)”,依次类推,其中“$”符号是为了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单元格信息,以便通过鼠标的单元格拖放功能, 让电脑自动生成D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在表2 和表3 的基础上, 经上述操作并略作整理, 便可得到表4 所示结果。其中,因为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是2013年度新增的一家客户,所以其在2012年12月31日没有余额,公式自动返回“#N/A”。

三、COUNTIF、SUMIF、SUBTOTAL函数

(一)函数语法

1. COUNTIF(range,criteria):主要用于有目的地统计指定范围内满足特地条件的数据个数。其中,range必须是对单元格区域的直接引用或由引用函数产生的间接引用;crieria是定义的特点条件。

2.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主要用于按指定条件在查找区域进行查找,并返回查找区域内满足条件数值的和。SUMIF的前两个参数和COUNTIF函数完全一致,如果不输入数据求和区域sum_range,则SUMIF函数会对查找区域range自动求和。

3. SUBTOTAL (function_num,ref1,ref2, …):SUBTOTAL主要用于筛选下的数据统计,是Excel中唯一一个可以只统计可见单元格的函数。其中:function_num参数使该函数具备求和、计数、求平均值等等功能,在审计实务中,运用最多的function_num是9,即对可见单元格求和。

(二)在审计中的运用实例

表5是某公司按产品分类的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能需要统计出每类产品的销量以及销售金额。这里就可以用到COUNTIF函数以及SUMIF函数。

首先编制表6列出所需要整理的信息,在E3单元格使用COUNTIF函数,公式为“=COUNTIF($A$3:$A$13,D3)”,在F3单元格使用SUMIF函数,公式为“=SUMIF($A$3:$A$13,D3,$B$3:$B$13)”,依次类推,让电脑自动生成E列以及F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经上述操作之后便可得出如下表6。

当然,上述功能也可以通过筛选之后利用SUBTOTAL函数对可见单元格进行求和处理完成。

本文所介绍的几个公式函数仅仅是Excel庞大公式函数中的“冰山一角”,在既定的审计程序目标和有限的审计工作时间内,若想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宇. 浅谈Excel软件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8(10).

[2]孙良文.基于 Excel 的审计数据挖掘方法与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篇13:Excel常用运算公式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 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9、优秀率: =SUM(K57:K60)/55*100

10、及格率: =SUM(K57:K62)/55*100

11、标准差: =STDEV(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2、条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

13、多条件求和: {=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 ——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 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

14、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TRUNC((DAYS360(D3,NOW( )))/360,0)

———假设D列存放学生的出生日期,E列输入该函数后则产生该生的周岁。

15、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

①连续输入三个“~”,按下回车键,可得一条波浪线。

②连续输入三个“-”,按下回车键,可得一条直线。

篇14:excel常用公式总结

=RIGHT(CELL(“filename”),LEN(CELL(“filename”))-FIND(“]”,CELL(“filename”)))

RIGHT

RIGHT或RIGHTB

用途:RIGHT根据所指定的字符数返回文本串中最后一个或多个字符。RIGHTB根据

所指定的字节数返回文本串中最后一个或多个字符。

语法:RIGHT(text,num_chars),RIGHTB(text,num_bytes)。

参数:Text是包含要提取字符的文本串;Num_chars指定希望RIGHT提取的字符数,它必须大于或等于0。如果num_chars大于文本长度,则RIGHT返回所有文本。如果忽略

num_chars,则假定其为1。Num_bytes指定欲提取字符的字节数。

实例:如果A1=学习的革命,则公式“=RIGHT(A1,2)”返回“革命”,=RIGHTB(A1,2)

返回“命”。

FIND

FIND

用途:FIND用于查找其他文本串(within_text)内的文本串(find_text),并从within_text的首字符开始返回find_text的起始位置编号。此函数适用于双字节字符,它区分大小写但

不允许使用通配符。

语法:FIND(find_text,within_text,start_num),参数:Find_text是待查找的目标文本;Within_text是包含待查找文本的源文本;Start_num指定从其开始进行查找的字符,即within_text中编号为1的字符。如果忽略

start_num,则假设其为1。

实例:如果A1=软件报,则公式“=FIND(“软件”,A1,1)”返回1。

CELL

CELL

用途:返回某一引用区域的左上角单元格的格式、位置或内容等信息,该函数主要用于保持与

其它电子表格程序的兼容性。

语法:CELL(info_type,reference)

参数:Info_type为一个文本值,指明所需要的单元格信息的类型。Reference表示要获取其有关信息的单元格。如果忽略,则在info_type中所指定的信息将返回给最后更改的单元格。

篇15:Excel数组公式及运用

在开始讲数组公式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必要的概念。

1、数组

什么是数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个人的感觉是:数组是具有某种联系的多个元素的组合。某班级里有50个学生,这里,如果班级是数组,50个学生就是数组里的50个元素。当然,班级里的元素是可变的,可以是20个,可以是30个,也可以是60个。放到Excel里,班级就相当于工作表,而学生就相当于工作表里的单元格数值。所以,Excel里的数组,我还把它理解是为多个单元格数值的组合。

2、公式

如果你在使用Excel,如果你说你还没听过“公式”这个名词,我只能说:“你太OUT了!” 什么是公式?我的理解是:在Excel里,凡是以半角符号“=”开始的、具有计算功能的单元格内容就是所谓的Excel公式。如:=SUM(B2:D2),=B2+C2+D2这些都是公式。

3、数组公式

数组公式是相对于普通公式而言的。普通公式(如上面的=SUM(B2:D2),=B2+C2+D2等),只占用一个单元格,只返回一个结果。

而数组公式可以占用一个单元格,也可以占用多个单元格。它对一组数或多组数进行多重计算,并返回一个或多个结果。

集合在教室外面的学生,老师把他们叫进教室。老师说:“第一组第一桌的同学进教室。”于是第一组第一桌的同学走进教室。老师接着叫:“第一组第二桌的同学进教室。”然后是第二桌的同学进教室。老师再叫:“第一组第三桌的同学进教室。”然后第三桌的同学走进教室。接着是第四桌,第五桌……,就这样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叫,这就是普通公式的做法,学生回到座位,就像数值回到工作表的单元格里,一个座位叫一次,就像一个单元格输入一个公式。

如果老师说:“第一组的全部进教室。”学生听到命令后,第一桌的同学走进去,然后是第二桌,第三桌……,老师不用再下第二个命令,这是数组公式的处理方法。

4、数组公式的标志

在Excel中数组公式的显示是用大括号对“{}”来括住以区分普通Excel公式。如图:

(1)数组公式:

(2)普通公式:

输入数组公式:用Ctrl+Shift+Enter结束公式的输入。

特别提醒:这是最关键的,这相当于用户告诉Excel:“我不是一般人,爷我是数组公式,你得对我特别关照。”于是,Excel明白了,不能用常规的逻辑来对待这位大爷。当你按下三键后,Excel会自动给公式加上“{}”以和普通公式区别开来,不用用户输入“{}”,但如是是想在公式里直接表示一个数组,就需要输入“{}”来把数组的元素括起来。如:

=IF({1,0},D2:D8,C2:C8)这个公式里的数组{1,0}的括号就是用户自己输入的。

5、数组的维数

“维数”是数组里的又一个重要概念。数组有一维数组,二维数组,三维数组,四维数组…… 在公式里,我们更多接触到的只是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

一维数组我们可以简单地看成是一行的单元格数据集合,比如A1:F1。一维数组的各个元素间用英文的逗号“,”隔开(如果是单独的一列时,用英文分号“;”隔开)。

{1,2,3,4,5,6},这就是一个有6个元素的一维数组,或者说,只有一行的数组。数组的各个元素间用逗号“,”分隔。如果想把这个数组输入到工作表的单元格里,同时选中同一行里相领的六个单元格,输入:={1,2,3,4,5,6}后,三键结束公式,你就可以看到这个一维数组被输入到工作表的单元格里了。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维数组可以看成是一个多行多列的单元各数据集合,也可以看成是多个一维数组的组合。如单元格A1:D3,就是一个三行四列的二维数组。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A1:D1、A2:D2与A3:D3这三个一维数组的组合。二维数组里同行的元素间用逗号“,”分隔,不同的行用分号“;”分隔。我们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在A1:D3区域输入数据,并引用地址,按F9来查看。

可以看到在数组里,换行的时候,元素间的分隔符是“;”,所以,要判断一个数组是几行几列的数组,只需要看里面的逗号和分号就知道了。

如果需要把数把数组返回到单元格区域里,首先得看数组是几行几列,然后再选择相应的单元格区域,输入数组,三键结束。

对了,是哪三键你还不要忘记了:Ctrl+Shift+Enter 记住:

(1)一维数组是单独的一行或一列。二维数组是多行多列。

(2)数组里的元素,同一行内的各元素用英文逗号“,”分开,用英文分号“;”将各行分开。(3)二维数组的元素按先行后列的顺序排列。总是这样:{第一行的第一个,第一行的第二个,第一行的第三个……;第二行的第一个,第二行的第二个,第二行的第三个……;第三行的第一个……}

第二部分:数组公式的初步认识

在对数组公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这贴我们将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进一步认识数组公式。问题1:在D2:D4求出商品的销售金额。

现在你解决这个问题会用什么办法呢?

我知道很小儿科,千万不要在心里骂我拿这种简单的问题来考你。是的,很简单,在D2单元格输入公式“=B2*C2”,下拉公式即可。

在这里,D2:D4三个单元格输入了三个普通公式,分别返回了三个值在三个单元格里。这就是老师在点学生进教室,第一组第一桌的同学进教室入座,第一组第二桌的同学进教室入座„„

我们试着用数组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嗓子不好,让他叫一次我们就乖乖进教室去得了。

选中D2:D4输入公式“=B2:B4*C2:C4”,三键结束输入数组公式,即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这就是一个多单元格的数组公式,多单元格数组公式是进行批量计算,可节省计算的时间,同时,它还有一个特点。当你输入完数组公式后,请你尝试修改公式区域里其中一个单元格的公式,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是的,你已经发现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提醒你:不能修改数组的某一部分。

这就是多单元格数组公式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保证公式集合的完整性不被修改。这可以防止用户在操作时无意间修改到表格的公式。这是不是会安全得多?

当然,如果你要修改公式的话,必须得选中公式所在的所有单元格。

问题2:在F1求出商品的销售总金额

这一题如果你用普通公式又怎么解决呢?我想象中可能有两种方法: A、插入辅助列,先求出各商品的销售额,然后再求总和。

B、直接在F1输入公式“=SUM(B2*C2,B3*C3,B4*C4)”,这样看上去不错,可是,如果有100行数据,一千行号数据呢?先不考虑单元格能容纳多少字符的问题,就光输入公式,累也得把你累趴下,显然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就需要用数组公式来完成了。

选中F1单元格,输入公式“=SUM(B2:B4*C2:C4)”,三键确认输入即可。

这是一个单个单元格的数组公式,B2:B4*C2:C4是两个一维数组相乘,返回一个新的一维数组,最后用SUM函数对返回的数组进行了求和。这里,用一个数组公式代替了多个公式的方式来完成了数据的计算。

做了这个问题,总结一下,什么时候会用到数组公式?

是的,当运算中存在着一些只有通过复杂的中间运算过程才会等到结果的时候,就需要使用数组公式了。这一贴的内容非常简单,记住几点:(1)三键输入数组公式。

(2)数组公式同时进行多个计算,可返回一个或多个结果。

(3)多单元格数组公式需选区多个单元格进行输入,多单元格数组公式具有保护公式的作用。(4)数组公式可以完成复杂的中间运算得到最终想要的运算结果

v

第三部分:数组公式的计算

学习继续,在对数组有了基本的认识后,这贴我们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讲一讲数组公式是怎么计算的。

1、行列数相同数组的运算

数组1+数组2,这是一个多单元格的数组公式,第一个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与第二个数组的第一个元素相加,结果作为数组公式结果的第一个元素,然后第一个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与第二个数组的第二个元素相加,结果作为数组公式结果的第二个元素,接着是第三个元素„„直到第N个。

这是横向的一维数组的计算,原理同上。

这是二维数组与二维数组进行计算,生成一个新的二维数组的多单元格数组公式。同样的计算过程,第一个数组的第一行的第一个元素与第二个数组的第一行的第一个元素相乘,结果为数组公式的结果的数组的第一行的第一个元素,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直到第N个。

规律很简单:两个同行同列的数组计算是对应元素间进行运算,并返回同样大小的数组。正如穿鞋要穿合脚的才走得了路一样,在公式或函数中使用数组时,运算对象或参数的数组维数要匹配,否则计算会出错。教室里,第一排的有8个同学,第二排有9个同学,老师说:“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同学交换作业,互相检查。”第二排的第9个同学和谁交换?这就是数组的不匹配。数组不匹配时,工作就不能完成了。你可以试着改一改数组的参数试试。

2、数组与单一的数据的运算

这相当于在E42单元格输入公式=A42*$C$42,然后下拉复制公式实现。

等同于在B56输入公式“=B52+$B$54”,然后右拉复制公式实现。

等同于在C67单元格输入公式“=A60+$E$60”然后右拉下拉复制公式实现。

不难看出:一个数组与一个单一的数据进行运算,是将数组的每一元素均与那个单一数据进行计算,并返回同样大小的数组。

3、单列数组与单行数组的计算

两个数组相加,查看结果是几行几列:在任意单元格输入公式“=A80:A83+B87:E87”,抹黑公式,按F9键,可看到公式的计算结果为数组“{110,210,310,410;120,220,320,420;130,230,330,430;140,240,340,440}”通看看分号与逗号,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四行四列的数组,选择一个四行四列的单元格,输入公式“=A80:A83+B87:E87”,三键结束,可看到返回的结果为:

相当于在E80输入公式“=$A80+B$87”右拉下拉复制公式的结果。单列数组与单行数组的计算:

A、计算结果返回一个多行列的数组;

B、返回数组的行数同单列数组的行数相同、列数同单行数组的列数相同。

C、返回数组中第R行第C列的元素是单列数组的第R个元素和单行数组的第C个元素运算的结果。

4、行数(或列数)相同的单列(或单行)数组与多行多列数组的计算(1)单列数组的行数与多行多列数组的行数相同时:

(2)单行数组的列数与多行多列数组的列数相同时:

计算规律同单行单列的数组计算的规律大同小异: A、计算结果返回一个多行列的数组;

B、返回数组的行、列数与多行多列数组的行列数相同;

C、单列数组与多行多列数组计算时,返回的数组的第R行第C列的数据等于单列数组的第R行的数据与多行多列数组的第R行第C列的数据的计算结果;

D、单行数组与多行多列数组计算时,返回的数组的第R行第C列的数据等于单行数组的第C列的数据与多行多列数组的第R行第C列的数据的计算结果。

=======留给你的思考题=======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暂停一下进度。课间休息,插播一段广告: 你可以喝杯水,听听音乐,然后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图1:

图2:

图3:

上面的三张图,第一个公式是我们前面讲的例子,第二个公式是在第一个公式的基础上对参与计算的数组区域进行了修改,但是,两个不同参数的公式,返回的结果却都是一样的。这里我只是举了三个例子,你可以把前面我们讲过的公式里的数组参数都修改修改,什么情况下,会返回相同的结果呢?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知识总是光顾那些善于总结和发现的人。否则,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想要看到别人没看到的风景,你要等到猴年马月?

好了,我也仿小学老师的口气问问大家:“为什么两个不同的公式,返回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呢?从上面的图,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这就是你今天的作业,如果你是真心想想学数组公式的,记得跟贴回复!

5、行、列数不相等的数组计算

(1)行数不相等的单列数组与与多行列数组的计算

(2)列数不相等的单行数组与多行多列数组的计算

(3)行、列数不相同的两个多行多列数组的计算

有了对前面例子的分析,再来看这三个例子就相对简单了。它们的计算规则和前面都是一样的,不难看出:

A、公式返回一个多行多列数组;

B、返回数组的行数与参与计算的两个数组中行数较大的数组的行数相同,列数与较大的列数的数组相同;

C、返回数组的大于较小行数数组行数、大于较大列数数组列数的区域的元素均为#N/A。有效元素为两个数组中对应数组的计算结果。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对会返回#N/A的数组,在进行再计算和处理时,考虑对#N/A值作相应的处理!

比如我们想对上面数组与数组2相加后的结果进行求和:

正确的公式(数组):=SUM(IF(ISNA(A213:B216+D213:F215),0,A213:B216+D213:F215))通过ISNA函数对返回的数组里的各个元素进行了判断和处理,把把有的#N/A值替换成数值0,最后再用SUM函数对所有数值进行求和。

我们说,数组计算时,得注意行列数的匹配,其实如果了解了数组的计算原理后,能正确处理那些返回的#N/A值的话,很多时候,并不会出错的 第四部分:数组扩充

这一贴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对第三部分,数组的计算里提出的思考问题作出回复。昔日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听过吧?如果你已认真读了前面的贴子,且用心总结了下,再来看此贴,相信你也会有“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的豪气。

呵呵„„嫌我唐僧了吧?那端上一杯热茶,快快进入主题,当读完贴后,你的茶是否喝完?

读完上一贴,了解了数组公式的计算规律后,我们知道,数组与数组计算,返回一个新的数组。返回的数组的行数与参与计算的数组中行数较大的数组的行数相同,列数与列烽较大的数组的列数相同。

但“为什么两个不同的公式,返回的结果却相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新概念——数组扩充。

数组计算时,参与计算的两个数组得具有相同的维数,也就是得注意行列数的匹配。

对于行列数不匹配的数组,在计算时Excel会将数组对象进行扩展,以符合计算需要的维数。每一个参与计算的数组的行数必须与行数最大的数组的行数相同,列数必须与列数最大的数组的列数相同。

例1:

公式:=SUM({10,20,30,40}*10)里,第一个参数{10,20,30,40}是一行四列的数组,第二个参数不是数组,只是一个数值,为了让第二个数值能与第一个数组进行专题片,这时,Excel会自动将第二参数的10扩充成一个一行四列的数组{10,10,10,10}与第一参数匹配。所以,SUM({10,20,30,40}*10)最后是使用SUM({10,20,30,40}*{10,10,10,10})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是10*10,20*10,30*10,40*10的和。

例2:

公式:={10;20;30;40}+{100,200}的第一个参数{10;20;30;40}是一个四行一列的数组,{100,200}是一个一行二列的数组,在计算时,Excel会将第一个数组自动扩充为一个四行二列的数组{10,10;20,20;30,30;40,40},也会将第二个数组扩充为一个四行二列的数组{100,200;100,200;100,200;100,200},所以={10;20;30;40}+{100,200}这个公式最后是使用公式={10,10;20,20;30,30;40,40}+{100,200;100,200;100,200;100,200}进行计算。公式最后返回的数组也是一个四行二列的数组,数组的第R行第C列的元素等于扩充后的两个数组的第R行第C列的元素的计算的结果。

好了,在这一贴要讲的已经讲完了。“数组扩充”这个华雄是否已被你斩于马下?也不知道你手里的茶喝完了没?我希望听到你回答的是:“华雄已斩,茶没喝完,还温着呢。”有兴趣,记得跟贴告诉我一声。呵呵„„

继续喝茶,休息。顺便听我再给你唠叨几句。

班里有50个学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座位,需要预备50套课桌椅。如果只有30套课桌椅,那最后进教室的20个同学将没有座位,如果有60套课桌椅,将会有10套课桌椅空在教室里而别的班级需要课桌椅的同学又不能使用。浪费啊„„

学生就像数组里的元素,输入数组公式返回数组的元素就像叫学生进教室,我们得给他们准备好合适的座位。所以输入多单元格数组公式时,应先选中需要返回数据的单元格区域,选中的单元格区域的行、列数应与返回数组的行、列数相同。否则,如果选中的区域小于数组返回的行列数,站在教室里,我们只能看到占了座位的这群学生。如果选择的区域大于数组返回的行列数,那超出的区域将会没有学生去坐而返回#N/A值。

第五部分:公式的解读

有人说,不喜欢数组公式。原因是太复杂,看不懂。

所以,先讲一讲公式的解读,对初学的人来说,应该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公式的解读,论坛上已经有很多的例子了,所以,我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以跟大家讲。在这里,我把前辈们的经验总结一下,和大家分享。

1、利用F9键

这好像是大家在解读公式的时候用得最多的一个功能了。想知道某段公式的运行结果是什么?在编辑里,用鼠标选中需要进行计算的某段公式,将其抹黑,然后按F9键,就得到了公式的计算结果。这个功能我们在前面讲数组维数的时候已经用到了,这里不再多讲。需要提醒的是:当你对公式按F9键进行求值后,返回的时候记得按Esc键,或者点编辑栏左侧的“取消”按钮。否则公式就变成你求值后的样子了。

2、利用公式求值

要看懂复杂的公式,公式审核的的帮助是很大的。选择需要公式求值的单元格,点击“工具—>公式审核—>公式求值”,调出公式求值对话框。

点击“求值”铵钮,可以逐步对公式进行计算,将公式每一步的运算结果展示出来。

3、利用插入函数

对于复杂公式的结构分析、分段理解,使用插入函数功能是很方便的。

点鼠标左键,将光标定位到编辑栏里公式的某个地方。点击“插入——>函数”菜单命令:

这时,弹出函数参数的对话框,它会对我们的公式进行分段解析。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下一篇:小班二三月份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