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改变自己阅读答案

2024-04-15

先改变自己阅读答案(共11篇)

篇1:先改变自己阅读答案

《改变从自己开始》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自从李开复创业的那一天起,他和他的创新工场就注定是中国商业社会中的一只出头鸟。

李开复是个善于制造话题的人。从高调地从谷歌离职到出版自传再到创新工场的成立,以及在之后持续不断地与科技领域的新闻点和焦点人物的紧密结合,让他一路走来从没缺少聚光灯的关注。

他也是个深谙新媒体传播能量和传播技巧的人。在新浪*博还在内测时就成为了第一批名人用户,如今,他已经成为新浪*博平台上商业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近1000万的粉丝数量让无数圈内大佬难以望其项背。

他还是个对青年人和商业圈子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在大学生群体中人生导师的形象使得他的创新工场在刚一创立甚至连项目都没有的时候就能收到纷至沓来的7000多份简历;而在商业圈中,他的人缘和口碑也聚拢了一大批朋友,他们从掏钱支持到紧密合作,以及到微博打仗的站脚助威。

但最显眼的还是,李开复是个不回避说出理想的人。他会对媒体毫不讳言地表述希望创新工场的愿景是可以作为一个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他的理想是想让年轻人创业成本更低,创业成功率更高、甚至想让创业者们拥有他和创新工场所推崇的更好的企业文化

但是,在中国这个崇尚闷声发大财的商业社会中,任何一只出头鸟都不是那么好当的。创新工场最初两年一直在被人注视的过程中走来,有人盼望着他的成功,同样也有人在等着他跌倒。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大概是这样的:截至11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30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进入A轮,融资规模从500万到1000万美元不等;两个项目被收购,其中魔图被百度收购;有两个项目最终失败关闭。而从吸引融资的`层面来看,从创业初期郭台铭等朋友支持的1500万美元启动资金开始,创新工场已经募集了1.8亿美元基金,投资者包括FoundationCapital,,投资Facebook的DST等国际著名的投资机构。

这更像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因为创新工场的价值还需要通过旗下更多优秀创业公司的商业成功来印证,而这还需要2~3年的时间才会真正体现出来。现在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创新工场已经走过了最初最艰难的时期,开始赢得了主流投资圈和创业者的认可。

对于李开复的理想和创新工场的愿景而言,这两年或许可以定义为在其推动中国科技创业的愿景下迈出了比较靠谱的第一步。

但是这一步,首先是改变自己。

在创新工场初期,一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恰恰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创新工场的孵化就是李开复、汪华几个经验丰富的人来指导创业者怎么做产品,对于那些摸爬滚打多年的成熟创业者,这并不那么关键;更何况创新工场在孵化的初期还要占有比其他VC更高的股份,这对一些成熟创业者来说就更无法接受了。在他们看来,那时的创新工场要资金没资金,要服务没服务,只有一些创业者并不急需的孵化和自己股份的损失,实在不是一个让他们心动的合作伙伴。

这个时候,李开复等人只好一边继续碰壁,一边开始充分利用招来的毕业生和技术人员,真正成了工场开始自己定方向,搭团队,做产品了。

从学生时代起就几乎一直一帆风顺的李开复在创业一开始就遭受了打击,一时间他也很难理解创新工场这个在他看来将能够改变中国青年创业环境的孵化器模式,为什么到了这些创业者面前就没人买账?是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过高?还是这种孵化器的思路出了什么问题?

如同大多数波澜起伏的戏剧,当主人公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后,那些柳暗花明的节点往往总是毫无征兆地随之而来。

对于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至关重要,当创新工场开始把对自身产业大方向和产品感觉,以及辅助服务的估值调低,开始认真做好投资+服务的角色之后,这种从企业最基础的思维层面的调整让整个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这让其产品价值和对创业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加速提升于是,我们看到了之前的截至月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开复一路走来从没缺少聚光灯的关注,就是因为他善于制造话题,并从中为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谋求利益和发展机会。

B.在创新工场初期,一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使得李开复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

C.中国商业社会中崇尚闷声发大财,对李开复这只出头鸟,有人盼望着他成功,同样也有人在等着他跌倒。

D.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之后,如同大多数波澜起伏的戏剧,它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迎来了柳暗花明的节点。

E.截至2011年11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30个项目,绝大多数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创新工场的价值已完全得到了印证。

(2)创新工场是怎样实现现在这个阶段性的成绩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作为一篇传记,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李开复的?(6分)

答:

(4)请结合原文及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标题改变从自己开始的理解。(8分)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CD(共5分,选C3分,选D2分,其他不得分)

易错分析:A就是因为太绝对。B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的说法言重了,只是一次碰壁。E创新工场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完全印证,还需要通过旗下更多优秀创业公司的商业成功来印证,而这还需要2~3年的时间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2)答案:①首先是改变自己。在创新工场初期,一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恰恰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李开复等人只好一边继续碰壁,一边开始充分利用招来的毕业生和技术人员,真正成了工场开始自己定方向,搭团队,做产品了。②创新工场重新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开始把对自身产业大方向和产品感觉,以及辅助服务的估值调低。③开始认真做好投资+服务的角色之后,这种从企业最基础的思维层面的调整让整个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这让其产品价值和对创业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加速提升。于是创新工场走过了最初最艰难的时期,开始赢得了主流投资圈和创业者的认可。(一点2分)

篇2:先改变自己阅读答案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提供给孩子身体成长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孩子精神营养方面的需求,而赞赏就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当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孩子,看到孩子的长处,在他做对的时候,做好的时候,及时的、发自内心的去赞赏孩子,鼓励孩子,孩子的内心力量感就会增强,自信心也会提升。

但是,赞赏也要有赞赏的技巧和学问,否则,如果你的赞赏比较笼统,概念模糊,或者过于不切实际、夸大其词,这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造成隐性伤害。就像一棵植物,过于干旱会使它枯萎,但是浇水过多又会使它的根系腐烂。

在这一章节,贾容韬老师用了大量的案例,详尽的给我们阐述了如何正确的使用赞赏,赞赏应该遵照哪些原则,赞赏需要注意哪此事项:

沟通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沟通需要讲求技术,沟通更需要讲求艺术。这是我在前面的章节中从贾老师与孩子的互动当中学到的。毫无例外,在这一篇章,同样贾老师还是掌握火候、看准时机对儿子大加赞赏:“儿子,你接触电子游戏比较早,智力比一般孩子开发得早。你把电子游戏、网格游戏都玩得那么棒,足以证明你有过人之处。你的班主任也有同感,他认为你智商比较高,他说你连搞恶作剧都有独到之处,说明你是极聪明的孩子。我觉得你的学习成绩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水平,应该排在一些同学前面才对。老爸坚信,只要你调整下思路、改变一些习惯,稍加努力就会后来者居上。”

在贾老师的这段赞赏中,有很多可以提取的技术点,比如:挖掘优势;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积极期待;传递信念。

还有一件事,也非常值得我们好好效仿,让我们来看看,在帮助孩子提高作文水平上,贾老师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赞赏这门技术的。“儿子,爸爸看了你的作文,非常高兴。你这几篇作文中心思想不错,字、词、句、标点掌握得还可以,这足以说明你有写作文的基础。”

当我们把缺点作为知觉对象时,优点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但当我们把孩子的优点作为知觉对象时,缺点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贾老师用积极的光明思维,抓亮点,抓优点,塑造孩子的价值。

“能紧扣主题说明作文有灵魂,从这点看你是有写作天赋的”“正因为你的作文写得短,老师才给你低分。你感到作文没什么可写、言之无物,不是你的错,而是爸爸造成的。一是爸爸从小没有引导你大量阅读,导致你对文字感受能力弱;二是爸爸总忙,没带你到处走走看看,你接触的事物少,当然没什么可写了。”

情通才能理达,而情通的秘诀就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在前面的章节中,不管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上,还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上,贾老师都运用了同样的手法。这样孩子才易于接受父亲的建议。

“像你这样有思想、不婆婆妈妈、说话能直击要害的人,如果能提高阅读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多观察事物并勤于思考,写好作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写出质量上乘的作文也不是不可能的。”

风过不留痕,雁过不留声。贾老师巧妙地语言艺术既肯定了孩子的优良素质,又不着痕迹地将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的兴趣活动和良好的习惯培养,种植在孩子的信念系统中。

生命只有被“看见” ,才能绽放它的华彩。在贾老师的赞赏和鼓励下,孩子从此喜欢上了作文,高考时作文还得了比较高的分。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赞赏,有内容、有感受、有评价,既着重于“就事论事”又着眼于“塑造形成”的积极引导,可谓效果明显,一举多得。

篇3:先改变自己阅读答案

当前直播的兴起, 令超高清视频时代加速到来, 企业走向全面云化, 行业Io T开始走向纵深, 这些已经对运营商的业务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运营商的新增长引擎。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 抓住数字业务商机, 是各大运营商在向数字化业务迈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月2~4日, 在2016运营转型峰会上, 华为释放出清晰且坚定的信号:“先改变自己, 再服务客户”。“数字化转型从自身开始, 华为将用数字化技术改变自己寻求变革, 再积累沉淀经验, 最终帮助客户实现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两个维度的商业目标。”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鲁勇在《转型, 向数字商业迈进》的演讲中表示。

运营商转型面临四大挑战

用户体验不仅是业务使用体验方面, 还包括业务获取体验, 贯穿至发现、购买、交易及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运营商需要从最终用户的消费历程去管理与提升体验, 提供ROADS化的体验 (实时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线All on line、自助DIY、社交化Social) 。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ROADS体验。

为了更好地帮助运营商应对转型问题, 分析机构IDC与华为合作调研了全球处在不同数字化转型阶段的运营商。调研发现, 商业、组织人才、运营、基础设施等四大方面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运营商转型如鲠在喉的问题所在。

第一, 面对以数据分析、垂直行业云化和视频为代表的商业机会点, 运营商需要有清晰的商业愿景和战略,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驱动的新商业模式和商业能力, 才能保持持续增长。

第二, 数字化转型要求运营商的组织人才进行转型, 打破部门壁垒, 提升人才技能, 以及拉通跨部门商业流程。

第三, 构筑敏捷的运营流程和运营系统。实现新业务的快速上市, 为用户提供极致数字业务体验以及全生命周期消费历程体验。

第四, 保障基础设施与业务的同步协同, 通过分步演进、迭代实施的方式来最大程度减少转型风险。

“先改变自己, 再服务客户”

华为将坚持“先改变自己, 再服务客户”的理念,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也是从自身开始, 先用数字化技术改变自己, 包括在研发、交付、供应链等诸多领域寻求变革。华为在积累沉淀经验后再形成解决方案, 最终帮助客户实现商业目标:利用数字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拥抱数字商业实现持续增长。

鲁勇介绍, 华为自身的数字化变革经历了标准化、集中化、平台化、智能化4个阶段, 目前正处于平台化和智能化之间。未来华为将继续加大平台、大数据分析的投资, 实现从平台化向智能化的跨越。待这些能力经过验证后, 将被应用到全球业务中, 帮助运营商降低运营运维成本。华为将重点选择“智能客服、网络和IT外包、机房改造以及线上线下的营销协同”等几个方向与全球运营商展开联合创新。

除此之外, 鲁勇也表示, 华为将协力运营商保持可持续增长。华为通过以系统集成的方式, 助力客户构筑端到端的商业解决方案, 实现从战略到解决方案的落地闭环, 实现可持续增长。通过统一开放的Paa S平台, 以及基于微服务的架构, 实现灵活编排, 进而支撑敏捷的数字商业。

为了应对挑战, 华为将持续加大IT领域的投资。2016年华为发起组建了Open ROADS Community, 致力于探讨转型方向和研究用户行为;与Linux基金会共同发起了OPEN-O的开源协同器平台的研究, 致力于帮助运营商提高业务敏捷性和部署效率。更值得一提的是, 华为投资建立了云开放实验室, 通过生态链建设、预集成与预验证、联合创新, 支撑运营商网络演进和运营转型。

当前, 华为正从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者, 转变为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商业问题解决者。“数字商业很美好, 但转型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鲁勇表示, 这其中既要有以敏捷、自动化为核心的运营系统的支撑, 也需要网络基础设施的匹配发展。

篇4:先改变自己

“谢谢你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

“你是怎样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客人问道。

“车不是我的,”司机说,“是公司的。多年前我本来在公司做清洁工,每辆出租车晚上回来时都像垃圾堆。地板上很多烟蒂和垃圾,座位和车门把手上甚至有花生酱、口香糖之类的东西,如果有一辆保持清洁的车给乘客坐,乘客也许会为别人着想一点。

“领到出租车牌照后,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车收拾成了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要查看一下,一定替下一位乘客把车收拾得干净整洁。我的出租车回到公司时仍然是一尘不染。

“从开车到现在,客人从来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个烟蒂要我拾捡,也没有花生酱或冰淇淋蛋筒,更没有一点垃圾。先生,我觉得,人人都欣赏美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城市多种些花草树木,把建筑物弄得漂亮点,我敢打赌,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垃圾送进垃圾箱。”

篇5: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书笔记

作为老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几十名学生;作为母亲,每天面对调皮淘气的儿子。加上教育理论的缺失,导致教育孩子到了瓶颈阶段。于是,我重拾《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书。《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书是好爸爸贾容韬教子手记,手把手地教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读后有一种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感觉。

第一章的主题是《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他从七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家长要抓住教育的“机遇”。特别是孩子犯错误后,最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孩子犯错,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处理得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时。第二,如何和孩子成为“哥们儿”。他告诉我们,寻找和孩子共同的话题、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和孩子共同成长,这样,就能从横眉冷对的敌人,变成情趣相投的“哥们儿”。第三,创造1+1》2的合力。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弥补和强化,往往会事半功倍。他告诉我们,要尊重老师,赏识肯定老师的付出,虚心地向老师学习,进而和老师探究教育。并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坚定的信念。第四,帮孩子戒网瘾。越是控制,越是渴望。沉迷网络的处理方式让他放开玩,实际上是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兴趣的弱化,是釜底抽薪的举措。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也是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任。第五,信心创造奇迹。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产生奇迹的原动力。愿望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孩子的成败是家长潜意识期待的结果,如果对孩子充满信心,他一定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民。第六,做父母亲是件幸福的事。一个人要具有认识幸福的智慧,特别是男人,应该是制造幸福的人。倾听、理解、共情是幸福。第七,孩子引领我成长。西方有一位哲人说:“孩子是人类的父亲。”其实“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你就能和孩子成为朋友;如果以仰视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孩子就能成为你的老师。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彻底改变了“我是大王”的教育态度,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尽量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等等。这样,不仅对教育儿子有利,同时受益的还有学生。

篇6:《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当你在教育孩子遇到了困惑的时候,当你的孩子出现了自私、叛逆、以自我为中心问题的时候,读一读《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真是不错的选择。它将是你家庭教育道路上的明灯,读过之后,你会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近看过一段文字,即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段碑文: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我成熟之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心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也不可能。走到人生终点,我才意识到:如果我能先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进而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读后震撼,想改变问题孩子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作者整本书向我们显明了这个最简单质朴但也是最正确的道理。

这是一本能让人收获幸福的书,告诉你怎样身体力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一本能改变千万人命运和家庭的书,能帮你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如果你真爱孩子,并希望孩子成人、成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你一定要阅读此书,它值得你认真读、反复读!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二)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好爸爸贾容韬教子手记很实用,读完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以自己的两个孩子为例,详细讲解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于我们这些在外工作很少能和孩子在一起的初为父母的人来说,实在是受益匪浅!

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不会生活的人,不可能会学习。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父母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孩子的生活习惯,这种因果关系可以列出下列的公式:父母生活习惯→孩子生活习惯→孩子学习习惯→孩子学习成绩。

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最好方法是家长首先养成读书习惯,让孩子喜欢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首先热爱学习。有的家长吃一餐花掉数百元,买一套衣服上千元,一套化妆品需要一个月工资,眉头不皱一下,而他们却不舍得花几十元买几本书读读。好多家长并非买不起书,而是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观念。作者在书中说道:“教育孩子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给你支两招就行了。正因为你不读书学习,没有教育思想、缺乏教育艺术,你的孩子才出现了问题。如果你固执己见,仍然不肯读书学习、不改变观念、不与时俱进,谁也救不了你的孩子。”多读经典,少读时尚。

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善良是立身之本。亚里士多德说:“行善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除非你善良否则你不可能快乐。”作者以五十余年的人生阅历告诉我们,我们留给孩子最大的精神财富应该是健全的人格,它比优良的学习成绩重要得多。而健全人格的底线是善良,只有善良能给孩子带来终生的幸福。我们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善良的人无论他以后是大名鼎鼎的什么家,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他都能凭着自己的善良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对于我这个宝爸来说领略了很多作者独到的见识。关于孩子的教育千万马虎不得,想要改变孩子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先改变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三)

孩子的成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始终陪伴孩子成长的教师,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对家庭的依恋程度,直接影响着他的成长。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家长的身上找到踪迹。

(一)贾容韬,原来是自己创办的企业的负责人,工作上做的有声有色。但在十二年前,他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危机。儿子沉溺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两次被学校劝退;他的家庭也濒于解体,夫妻由长期背靠背到要离婚的地步;他的身体也亮了黄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贾容韬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关掉自己辛苦打拼建立起来的企业,专心陪伴孩子读书。

这绝对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贾容韬义无反顾。他意识到,没有比家庭、比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的事情。孩子出现的问题,根源在家庭。是因为自己做父亲不合格、家庭不和睦才导致了孩子的逆反,通过沉溺网络、打群架等方式来表达对家庭的不满;是因为自己不懂教育、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才把孩子推向了这一步。

陪伴孩子读书,给贾容韬留下了大量可以支配的时间,他将这些实践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广泛的阅读,恶补各种教育知识,不停地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改变。首先让自己具有同理心,面对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不采取暴力的态度去应对,而是设身处地去体谅孩子的心情,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其次,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和自己的言行对应起来,分析哪些是由于自己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而导致孩子出现问题,并真诚地和孩子沟通、道歉;再次,用正确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孩子。他坚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读书,在不断汲取书中精华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也注意在家庭中的环境营造,让孩子慢慢喜欢上阅读,通过阅读这根纽带将孩子的心收回来;另外,始终保持和学校老师的沟通的交流,发自内心地感谢教师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虚心向老师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

贾容韬的心思没有白费。他的爱人首先被感动,主动帮助他料理好家庭中的各种事物,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研究;孩子被父亲脱胎换骨般的转变所折服,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逐渐体会到了家的温暖、父母的真爱,不再跑出去泡网吧了,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他转变孩子的经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大家在向他竖大拇指的同时,不断有人拖儿带女地来找他咨询教育的良方。

改变自己的意义,贾容韬体会最深。他说:“由于自己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所以要改变;由于自己的德行不足以影响孩子,所以要改变;由于自身素质不能适应孩子成长之需要,所以要改变;由于自己的人生链条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所以要改变。”通过内外兼修,通过扎扎实实提升自我,贾容韬收获了人生的全面丰收。事实最能让人信服,改变前后两重天。一个曾经倒数第一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濒于解体的家庭成了“模范家庭”;一个差点崩溃的父亲成了著名的家教专家。

(二)马克思说:“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可最好的方法还是你的行为。”

贾容韬在了解到孩子沉溺于网吧之中时,也想很多的父母一样满腔怒火,不仅在家里进行教育,还跑到学校里教育孩子,曾发生过两人在操场上你追我赶、全校师生一起看“风景”的情景。但这样并没有让他的儿子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我在网吧里彻夜不归。

正是一次次类似的失败的教育经历,让贾容韬意识到,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孩子。于是,他开始尝试从一个权威性的喜欢自己说了算的家长向民主性的家庭成员方向转变,从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向尊重孩子的人格方向转变,从每天忙于工作和应酬向坚持阅读和写作的方向转变。贾容韬的这些转变孩子都看在眼里,自然也会随之发生转变了。

西方哲学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其核心内容是:你关注什么、关心什么,就能把什么吸引到你的周围;你在乎什么、聚焦什么,就最有可能得到什么。对一个家庭来说,如果你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就应该倾尽全力来关注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和你个人的发展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首先确保孩子的成长;在自己的意见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能够平心静气地听取孩子的想法。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出学习型家庭的浓郁氛围,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现在又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有的将养育的重担交给了自己的父母或者保姆,有的寄希望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几乎不学习育儿的相关知识,有的还将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带给了自己的孩子。当自己没有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的时候,你就很难能得到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根深蒂固的中国式传统思想对家长的行为、孩子的教育影响都很大。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对其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孩子是社会的独立的人,父母只是受政府的委托履行养育的责任。正是因为自认为对孩子有绝对的支配权,所以就会有家庭暴力的行为存在,就会有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行为出现,就会有家长不断逼迫孩子的现象出现……

家庭暴力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身体上的暴力是一时的,心灵上的暴力则影响人的一生。如果有人拿小刀在孩子身上划出一道印,即使没有出血,家长也会和他急,甚至会和他拼命。但令人痛心的是,不少家长天天往孩子心上捅刀子,自己却麻木不仁,熟视无睹。这是一种冷暴力,对孩子的摧残更加严重。

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是:主观臆断,以己度人。以自己的人生经验衡量孩子,以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求孩子。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多,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多,按照自己所设计的路线去走才是最佳的方案,从来不听孩子的想法。但家长没想明白,孩子在心里不服气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就范的。这就像一只皮球,拍打的时候越用力,反弹的就越高。

学习,是孩子自觉自愿的行动,在他人强怕的前提下是很难学好的。可很多家长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千方百计敦促孩子好好学习,结果又常常令家长大失所望。这是因为家长的教导、告诫加进了强制的成分,包含了“任务”的因素。孩子们把学习当作为父母完成的“任务”,产生了一定的“苦役感”,学习起来就没有那么甘心情愿了。

(三)家庭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将孩子的学习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好说,而不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陪伴孩子学习期间,贾容韬关注到了孩子那一派脏乱差的房间:脏袜子、脏鞋、脏衣服堆在墙角散发着怪味,各种食品袋随处可见,变质方便面放在鞋柜上,发霉小食品躺在窗台上,长毛的饮料放在桌子上,干瘪的水果丢在台灯旁……儿子房间里的凌乱现象和他的学习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贾容韬产生了疑问。

带着这个问题,他拜访了多位心理学家,了解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方面的知识,也读了不少文章,寻求家庭教育专家的高见。他意识到,正是儿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到了他的学习习惯,将随意、粗糙的生活态度迁移到了学习上。而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正是自己平时家庭生活不检点的结果。

贾容韬意识到,生活习惯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更是爱心、感恩心的教育,意志力的教育,责任心的教育,自信心的教育,是动手能力、创造力的教育。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映射。同时,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贾容韬先从自己做起,每天将自己的卧室、家里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同时也将孩子的房间整理的整整齐齐。在贾容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儿子逐渐有了生活习惯方面的意识,吃过饭知道及时将碗筷送回厨房,床上的被子叠的有模有样,一些家务活也经常能帮着做一些。随着孩子生活习惯的一步步改善,她的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为他参加高考时取得好成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贾容韬由此给出了习惯培养的因果关系:父母生活习惯→孩子生活习惯→孩子学习习惯→孩子学习成绩。陶行知始终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在强调生活习惯的养成呢。

(四)贾容韬说:“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孩子。只要父母真正能守住自己的心,孩子的心就不会走远。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都是父母德行不够,智慧欠缺,说话艺术不高所致。只要父母真正理解孩子、善待孩子,孩子都会以懂事和进步来回报父母。”

在《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书中,贾容韬主要讲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家长怎么改变才能教出好孩子;告诉读者怎么戒除网瘾、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教育孩子的智慧、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品格。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贾容韬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面对一个几乎无可救药的问题孩子时,能够痛下决心,以坚如磐石的信念,选择了一条拯救孩子和自我拯救之路,继而又走上了一条拯救他人的事业之路。天下的父母实在太多,但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的决心和定力?

篇7:《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我把我写的《你的思维决定一切》赠给了他,他也回赠我他写的《家庭教育中国行》,贾老师的言行令人折服,书里面的案例令人惊叹。

下面引用一个贾老师的案例:

某高一男学生在校多次打架,虽不是主要责任者,但其平时的恶劣表现(打架、旷课、逃学)令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非常头疼,因为他总在班里起哄,影响大家学习。这次,学校下决心要开除他了。

他的妈妈得知后,到学校求爷爷告奶奶,赌咒发誓这是最后一次。学校见她可怜,就立下字句,再犯事一定不容,最后给了留校察看处分,以观后效。

孩子妈妈也一筹莫展,孩子倒是老实了,从此上课天天睡觉,而下课就精神百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呀,这时她向贾老师求助。

贾老师告诉她:“你先假设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呢。”哈哈,假设,这太搞笑了。

贾老师接着说:“他一回家,你就说:回来啦,在学校学习很辛苦吧,在家多玩会儿吧,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这位妈妈一听就傻眼了,说:“不可能,他光在学校睡觉呢,一点都不学,这话我说不出口哇。”贾老师说,你先对镜子练习,练好了说,天天说,就会有用。

死马当活马医呗,这位母亲就天天对着镜子练习:“你回来啦,在学校学累了吧,在家多玩会儿吧,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呜呜呜呜”,说着说着她哭了起来,因为这太违背自己的内心了,说的话太不符合实际了,太假了。

但她天天练习,冲着镜子练了一个月,终于能说出口了,能说顺嘴了,下午放学他儿子一回来,她就低着头(因为她怕儿子看出心口不一的眼神儿)冲着儿子说:“你上学辛苦了,在家多玩一会儿吧,我去给你做好吃的。”

小淘气多聪明啊,一眼就识破了,冲他妈妈说道:“你少来这套,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也就是你爱说什么说什么,反正我回家就玩游戏,唉,实验第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此后的时间里,这位母亲天天这么说,他儿子天天回来都能听到这句话。她说了15天后,她自己的心理产生了变化,她后来说:“我越说越感觉是这么回事,我儿子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的,他就是优秀学生。”我的妈呀,谎话说得自己都信了。

奇迹发生在第xx天,她儿子竟然开始回家写作业了。此后一段时间捷报频传,老师联系家长说“你儿子开始交作业了”、“交得越来越多了”、“不会的还知道问了”、“有几科不低分了”、“小测验竟然有及格的了”,几个月后,这个小东西竟然在大考中夺得全班第一,真的成了其他学生的榜样,真的成了优秀学生,全校都震惊了。

关键就在于妈妈的改变,她天天冲孩子念叨那几句,越说越像真的,说多了,孩子心理自然有了压力,感觉自己再不加油学习就对不起自己妈妈的这几句话。

这与我提倡的“信念法”的理念完全一致。学生都反映念叨完目标的感觉:有劲儿了;不困了;有思路了;心能静下来了;再玩有负罪感;一拿手机就感觉有事还没干完;感觉再玩就对不起自己;感觉有力量推着自己学习;感觉不想贫嘴了;感觉对不起家长;感觉对不起老师;不想玩游戏了;有愧疚感,所以要好好学;感觉上课精神了;感觉效率提高了;感觉背东西快了;感觉有奔头了……五花八门,要是心里没有目标,他们玩起来可带劲儿了,哪里有玩够的时候,哪里有什么负罪感,高兴、傻乐还来不及呢。

篇8:何不先改变自己

“谢谢你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

“你是怎么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客人问道。

“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多年前我本来在公司当清洁工,每辆出租车晚上回来时‘蓬头垢面’不说,车内还像垃圾堆一样,地板上满是烟蒂和垃圾,座位或车门把手甚至有花生酱、口香糖之类黏糊糊的东西。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辆保持清洁的车给乘客坐,乘客也许也会多为别人着想一点。”

“领到出租车牌照后,我就开始实施我那时的想法——把车收拾成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会察看一下,一定替下一位乘客把车准备得十分整洁。我的出租车每晚回公司时都是一尘不染的。”

“说也奇怪,从开车到现在,客人从来没让我失望过。不曾有一根烟蒂要我捡拾,也没有花生酱或冰激凌蛋筒等。先生,我觉得,人人都欣赏美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城市里多种些花草树木,把建筑物弄得漂亮点,我敢打赌,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垃圾送进垃圾箱。”

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而改变一自己却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苛求他人倒不如更多地反躬自问。既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尊重自己必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会有所感悟,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喜欢谴责别人,埋怨环境不好,更有甚者是“睡不着觉怪床歪”,却从不愿从自身找原因。在街上散步,见了那绕在你脚边的塑料袋,我们不妨随手捡起打个结丢进路边的垃圾箱;邻里街坊。鸡毛蒜皮,多大的事儿。不妨让一让。让一让,又何妨?事实上,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愉快了,别人也跟着愉快了。

篇9: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当然他有说资本:年轻时忙于事业忽视家庭,导致儿子叛逆(高二时成绩倒数,校外打架三次险被开除)、夫妻感情不和。不惑之年痛定思痛,关掉厂子租房专职陪读,看书研究家庭教育,儿子成绩突飞猛进,考上重点大学,女儿也考上上财。

那作者是如何教育他那顽皮的儿子的呢?

1、提升自己,给孩子树榜样。

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陪读期间作者看了不少书,这不仅仅带来知识上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让作者重塑自我,在认识上有很大转变。你改变不了孩子,但是你可以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啊。

读书也让作者反思曾经的种种,同事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等,书使他变得更宽容、更平静。而作为当事人的儿子也感受到了父亲的变化,这种变化也默默地影响着儿子。

2、培养“共同语言”,拉近关系。

有不少家庭都是“沉默家庭”,夫妻之间没话说,父子之间没话说,如何打破这种沉默?这就需要培养共同的兴趣点,比如都感兴趣的话题、明星、运动、爱好等等。有时候虚心向孩子请教也是拉近关系的好法子哦。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班的男孩们,张嘴闭嘴的王者荣耀,有那么好玩儿么?我是不是也得试试。

3、三天两头跑学校。

我也真是佩服作者的“毅力”,三两天去一次学校,找老师谈话,还写教育心得让老师看了交流,你考虑过老师的感受么?到底是专职陪读,有的就是时间。

作为老师我是不建议这么频繁的往学校跑,两个星期一次的频率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真如作者号召,个个家长两天来次学习,老师不用上课了。曾经有个家长来学校接孩子,扯着我说了一个小时,结果就是加班改作业。

4、少惩罚,多接纳。

作者认为应无条件接纳孩子所犯的错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惩罚并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行为者在犯错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以及更有技巧而不被发现。小孩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下一次要更小心,而不是要更诚实、更负责。”儿童心理学家这么说。

以他儿子的网瘾为例:

网瘾是孩子对错误家教方式的一种抗争手段;网瘾是孩子丢掉理想信念后精神寄托的另一种方式;网瘾是孩子渴望被认可、追求成就感的非理性选择;网瘾是孩子精神长期压抑后的一种心理宣泄。 人的本性是:你越控制某种东西,他越渴望某种东西。现在不控制了,他轻易就能得到,还有必要贪婪吗?事实表明,反对孩子上网、干涉孩子上网,实际上是对他上网欲望的鼓励和强化,无形中对他沉溺网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懂批评的艺术。

对孩子的严厉批评,容易让孩子失去反思错误、厘清是非的机会,也让孩子抵消了原本的愧疚和不安,心安理得地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

所以批评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家长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放首位

·有人在场时不要批评孩子

·批评要客观公正

·批评内容要精准严谨(如只谈感受,不涉及孩子的个性及品格、多提示少谴责、言简意赅胜过喋喋不休)

此外,孩子们生来就是有责任心的,也是愿意承担责任的。只是是家长亲手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心。 所以家长千万不能越位,替孩子承担责任。延迟满足是培养责任心、让孩子得到满足的好时机

虽然从书中学到很多,但是阅读体验并不好:

·错别字相当多,排版也有问题(微信读书)

·作者太自信,通篇都有家长的感谢信,时不时炫耀自己的各种荣誉

·文章结构不严谨,重复啰嗦的多

篇10:何不先改变自己美文

“你是怎么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客人问道。

“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多年前我本来在公司当清洁工,每辆出租车晚上回来时‘蓬头垢面’不说,车内还像垃圾堆一样,地板上满是烟蒂和垃圾,座位或车门把手甚至有花生酱、口香糖之类黏糊糊的东西。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辆保持清洁的车给乘客坐,乘客也许也会多为别人着想一点。”

“领到出租车牌照后,我就开始实施我那时的想法——把车收拾成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会察看一下,一定替下一位乘客把车准备得十分整洁。我的出租车每晚回公司时都是一尘不染的。”

“说也奇怪,从开车到现在,客人从来没让我失望过。不曾有一根烟蒂要我捡拾,也没有花生酱或冰激凌蛋筒等。先生,我觉得,人人都欣赏美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城市里多种些花草树木,把建筑物弄得漂亮点,我敢打赌,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垃圾送进垃圾箱。”

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而改变一自己却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苛求他人倒不如更多地反躬自问。既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尊重自己必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会有所感悟,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喜欢谴责别人,埋怨环境不好,更有甚者是“睡不着觉怪床歪”,却从不愿从自身找原因。在街上散步,见了那绕在你脚边的塑料袋,我们不妨随手捡起打个结丢进路边的垃圾箱;邻里街坊。鸡毛蒜皮,多大的事儿。不妨让一让。让一让,又何妨?事实上,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愉快了,别人也跟着愉快了。

篇11:改变先从自己做起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们变得越来越焦虑,孩子们活得越来越辛苦,心理承受得也越来越多。不仅要面对自己繁重的课业负担,学习竞争,还要每日面对父母永不知足的欲望,做个十全十美的优秀少年,成为父母的光环,成为父母炫耀的资本。否则家长们给予孩子的就是每日无休止的指责,谩骂,一次又此次的否定,心灵摧残,人生打击。

也许家长们会觉得自己是冤枉的,明明我们为了孩子没日没夜的努力着,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活得像公主、王子一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他们提点儿学习的要求有什么不对,这一切都还不是为了他们好吗?这有什么错呢?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有什么错呢?

对,家长们寄希望与孩子,并希望孩子过得好肯定不会有错。错的是选错了方法。我们每每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就会不自觉地与自己家的孩子作对比。对比之后,就会迁怒孩子,为什么你就不优秀呢?我的代价也没少花呀?进而会指责孩子不争气,各种缺点错误翻一遍。“

蠢“啊,”笨“啊,甚至更为难听的指责就会蹦出很多,数落得孩子一无是处,简直就是废物一个。久而久之,孩子果真活成了你口中的样子,离我们期望的样子越来越远。最后,还会说:”我就说你不成器吧!“觉得自己预言多么准确。熟不知孩子是被我们自己一步一步摧毁的造就成了自己口中的样子。家长们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行为呢。

其实,最该学习改变的就是我们家长。作为成年人我们都要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能力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比如我自己性格如何,擅长什么,适合做什么,最不适合做什么。如果你性格圆滑,社交能力非常棒,领导偏偏叫你做一个技术工。再比如你擅长研究,做事小心谨慎,不善言谈,领导却让你去做销售。做得不好,对你就是一顿劈头盖脸地训斥,打击得你无言以对。还总拿业绩好的同事作比较。这时恐怕你就会觉得工作好难啊,怎么都做不好,甚至会让你怀疑你的价值所在。相反如果领导给与你的是鼓励,估计就是再不擅长的工作你也会做得比较好的。当然如果让你的特长得到最大的发挥,估计你会高兴地感激领导的祖宗十八代,也会感激自己的祖宗十八代:让你交了如此的好运。当然我们每个人肯定都喜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工作,那样我们会觉得轻松自在,如鱼得水,会越来越自信;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如同逆风行舟,步步艰难,会被摧残得自卑到尘埃里。孩子也像我们一样,喜欢做自己爱做的事,但他们又缺乏对自己的全面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帮助孩子找到他擅长的东西。当然这不是一件短时期内可以解决的事。他需要我们家长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测试,实践才能确定的。比如带孩子参加各种

兴趣班,最终确定孩子喜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才可能坚持下去。当然一定要选孩子喜欢的,并不是家长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有前途的,否则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还会破毁掉孩子的兴趣。再比如,在学习中孩子喜欢哪门学科,就可以适当的加深这么学科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时间。对于不擅长的科目只要达到中预期水平即可,没必要让孩子门门功课都么优秀,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能力,有的擅长音乐;有的热爱体育,舞蹈;有的善于研究,做学问;有的擅长写作。只要那孩子能把其中一项做好,那就是非凡的成就了。而且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舍与得。再厉害的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有自己无法探及的领域的,一个人也总会有他不擅长的领域的,不可能什么都不会的。每个孩子就是一朵花,每朵花会有不同的花期,只是早晚而已,没必要与别人比,把握住自己孩子的花期,开出美丽的花就好。再说我们大人自己会无时无刻地和别人比较吗?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吗?

其次,我们要利用语言的艺术性,学会鼓励孩子。心理上有一个标牌效应。那就是抱怨什么就会失去什么,想要什么就去鼓励什么,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孩子的字写得好,而你总是夸奖,就会让孩子越来越写得好。因为孩子从得到夸奖开始就得到了肯定,有了成就感,每当他写字时就会有一个“字写得好”的声音在提醒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写越好。正如我们大人,如果有一天,忽然有人夸奖:你的头发好漂亮啊!当我们下次再梳头的时候就会

注意自己的头发,或者一站在镜子前就会忍不住整理一下

头发。我们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当然夸奖孩子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比如夸孩子努力,不要夸孩子聪明。夸努力孩子会认为取得的成绩来源于努力,而夸聪明孩子就会觉得不学自己也会,导致孩子为了逃避错误,而宁愿不做,也不要被人说不行。

再次,就是我们得学会放大孩子的优点,盯着孩子的优点!大家是不是都有这种体验呢?考完试后,孩子兴冲冲地拿着卷子对你说:“妈,我考了98分!”,孩子仰着脸等着你的表扬。乍听之下你也觉得挺高兴的,当你看过卷子,发现那2分丢得不值,脸上马上晴转阴了,指责孩子为什么不再认真一点呢;当你再询问别的同学的成绩,听到有好几个都考了满分时,你的脸是不是马上就要打雷下雨了,孩子瞬间觉得不好了,恐怕都后悔不及了。看!我们只看到了丢的那2分,而看不见那得到的98分。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只会看到孩子的错误,看不到他的优点,甚至会无限扩大错误,把孩子训斥得体无完肤,恨不得把以前犯过的错全部来刷一遍。此时此景,不仅会让你觉得失败,同时孩子也会被你打击的自信全无。其实孩子犯错及时指正一次就好,而且就事论事,不要揪扯别的,更不要揪着不放,说个没玩没了。否则长久下来,孩子就会把自己犯过的错误牢牢地刻在心里,变得自卑,不自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使劲挖掘孩子的优点,忽略缺点。想要什么要的孩子就多去鼓励吧!记住你的言行觉得孩子的未来,大多时候孩子是被家长毁掉的,而却不自知。

上一篇: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下一篇:皮里青河现代诗歌